农业推广论文

时间:2024-07-07 17:57:15 农业经济管理 我要投稿

(优选)农业推广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推广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1

  摘要: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体制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管理职能划分不合理、工作机制运行不灵活、人员队伍结构不理想等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予以调整和优化,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发展。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日益扩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当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落后、老化,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人员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因此,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技推广体制管理和机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制定和实施农技推广计划,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并予以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农作物的生长方面,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等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置工作,并监测农作物苗情、耕地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要进行植物检验检疫。同时,还应当管理、保护农业资源,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协助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协助处理农机安全事故[2]。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方面,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和产地环境监管工作,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得以顺利进行。

  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主要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仍旧属于乡镇政府及其部门的管辖之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自主决定权和话语权,所有日常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由乡镇政府进行安排和组织[3]。然而许多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程中疏于对相关人员和事务的管理,甚至有些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无法正常、顺利地开展。

  2.2工作机制不灵活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没有将工作业绩、推广效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进行挂钩,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努力工作和继续学习深造的动力,认为无论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如何,个人收入、奖励等都不会有任何变化,许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兢兢业业工作多年,却无法进行职称评定,大大打击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等制定合理的工作管理机制,没有将推广人员按照工作内容不同进行合理划分,导致农技推广工作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2.3人员结构不理想

  由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待遇管理、编制管理、职称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和不合理,大部分农技推广机构无法吸引真正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推广才能的人才,致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结构不理想。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都主要由年龄较大、农业技术知识不全面的当地剩余农业人口构成,由于缺乏待遇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刺激,技术人员没有针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开展及时的、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老化、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4]。

  3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问题解决措施

  3.1结构管理方面

  针对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上存在的管理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应当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独立出乡镇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开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实行公司式管理和运作,彻底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性质、智能、人员管理模糊不清的'问题。对于那些与乡镇政府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无法完全从中脱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将行政、服务部门保留在乡镇政府中,把其具有经营功能的部门和人员与其他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结合,成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由地方工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参与市场竞争。原有的农技推广行政部门仍由乡镇政府管理,属基层事业单位,与新建农技公司属两个完全不同的法人组织,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组织、经济上的交叉关系,农技推广部门人员与政府其他部门人员同属政府管理、享受相同待遇。

  3.2人员管理方面

  为了充分适应和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生产的需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应当在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选用上采取岗位竞聘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层应组织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根据目前农业技术发展状况,制定人才评定、评测计划、方案和内容,在农技推广机构内部和乡镇所有农业人员范围内选取具有良好农技专业知识和较强农技推广经营服务能力、经验的优秀人才,扩充农业技术推广队伍[5]。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上,行政人员和其他服务类职能部门人员应当由独立出来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或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属事业单位编制,而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可实行独立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或农技推广企业人事代理式管理,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更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3待遇管理方面

  对于属事业单位编制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工资、奖金、财政补助等各类经济收入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标准由地方政府负担,并纳入乡镇政*财政预算,其他人事代理编制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经营服务类人员的待遇由独立出来的农技推广机构或新成立的农技推广企业承担。在工资分配上,应当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的合理化和透明度,将工资、奖金等参考标准纳入单位、企业总体工资制度和标准内容范围中,并向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开,避免各种由于收入管理过程不透明而产生的问题和纠纷。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性和广泛性,将相关人员待遇收入、职称评定与工作业绩、推广成果挂钩,在实行保底基本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将员工彼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开,督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继续学习和深造、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乡镇农业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扩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加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和效率、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相关政府和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管理和改革工作,解决当前农技推广机构体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行体制改革和人员结构优化,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建华,陈公贤,陈宏辉.新形势下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分析[J].基层农技推广,20xx(6):20-22.

  [2]李安宁,王德成.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xx(5):1-4,16.

  [3]曾庆鸿.论贵州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J].基层农技推广,20xx(10):1-3.

  [4]代丽云.我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xx(12):61,72.

  [5]罗信纯.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xx(2):22.

农业推广论文2

  化肥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与这些现象有很大关系,相应也会引起土壤板结及有机含量减少等现象。而现代物理农业较化学农业不仅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全面有效防治生长作物的虫害与病害,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特指物理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综合应用对农业和其相关产业的影响。现代物理农业能提高农民收入及农业产出率进一步提高该部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并为促进农业较先进的生产力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服务。部分地区依靠一些先进实用的装备建造了高新农业示范区和以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产业,使得农业结构加速调整同时开始全面的改造传统农业产业。

  辽宁省现代物理农业发展中存在总体科技水平低,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等现象,故当今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其发展体系里主要问题有如下4点:

  1、技术研究基础不扎实例如植物声波助长技术,从理论上没有得到严格的论证,需要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进一步的突破。现在用于农业生产的物理技术越来越多,可是没有着眼于农业生产的需求去解决实际环节中的'急需重点,去攻关一些技术,而是就技术谈技术,纸上谈兵出现多对一的现象。例:种植业的的物理技术许多,而畜牧业,水产等技术很少。

  2、企业在装备研究的科研生产能力不足大多数的现代物理农业装备生产科研能力弱,产品质量不稳定,这制约省内线代物理农业的发展。

  3、各项技术推广应用不平衡比如说电子杀虫、种子磁化等技术已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应用,但是土壤连作障碍处理技术尚在试验,这一项项不利于现代物理农业的技术的推广。总之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国内部分省市推广应用,天津、大连等整体推广应用较好,其它就发展较慢。

  4、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各层次的认识不一在省内发展时间很短,农业主管部门,科技人员与农民对其应用的认识需要提高,同时大多技术是以‘着不到,摸不着”的作用方式用作业对象,无法如同化肥、农药直接作用于农作物,这也影响了其推广和应用。

  由实际证明,现代物理农业适合辽宁省省情,是一种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新模式,通过研究在促进其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以下4点应对的方法;

  1、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它涉及磁学、声学、光学、电学、热力学等物理学和环境学、农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部分技术机理研究缺少的技术,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并证明其有效性。

  2、装备生产能力提升技术实现的载体是装备,它的可靠质量与完备性能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相关生产企业应由客户反映的问题与情况对现有装备改进,积极组织科研技术力量,尽可能的提高其性能和质量同时提高其技术含量及企业生产力,提供给客户性能优良质量可靠先进的装备。装备开发和应用需要技术依据,应加快制定一些现代物理农业装备的生产技术标准,更好的指导技术应用。

  3、示范推广力度加大扩大产、学、研之间的联合、协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升科研机构和高校对相关装备技术企业的技术输入及应用能力。设立全国性的技术示范工程,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其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支持其技术转化用以解决技术实用化的问题。各级农机部门应申请设立其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结合现存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应用体系,提速技术普及进度,增强技术培训,减小技术转化成本,加快技术的转化速度。

  4、装备应用扶持制度的建立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装备纳入国家及地方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目录,以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对农民购置相关装备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购置于使用这些装备。用以加快其推广和应用。

农业推广论文3

  摘要:农业科技推广在把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实际成产力方面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升级,这一体制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发展的形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然后揭示了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固有的局限性,最后是根据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几点对应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对策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基本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到如今差不多建立了完整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然而我国农业科技资源没有统一布局,大批科技成果没有被农民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发挥它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中国在各方各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在农业和农村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农业推广网络,发挥了科技的强大发展力的作用,提高了粮食产量,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地区农民收入的差异[1]。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存在很多问题,越来越不适应目前我国社会注意下的市场经济,这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内涵

  “农业推广”这个概念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有人使用,1949年后通常叫“农业技术推广”,现在大家慢慢开始采用“农业科技推广”的说法[2]。农业科技推广是综合运用试验、教育、带头应用和解答疑问等方法把可以应用于农业的新型科技成果和知识传播扩散于农业生产整个过程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也随之发展,与之对应的'农业科技推广的内容也在逐渐的发展和变化。

  1.2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任务真正得到国家注重,建立了各级科技推广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我国农业高速进步,总产值连续二十年平均增长5%,而之前的25年平均增长只有2.1%。我国目前实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建立的,该体制由中央—省—地(市)—县—乡镇五级农业推广组织组成,在机构设立,经营方式都是由政府主导。这种体制不可否认在农业科技推广中起到了巨大效果,促进了我国三农发展。虽然多年来我国也在推广机构组织形式、推广机制上不断改革,一些新的推广主体和模式也在不断产生和发展,但是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推广模式一直没有改变。

  2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下采用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简单推广方式。这一方式的长处是能够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全国农业发展总布局,很容易具备农业推广的条件,但是这一模式问题也很明显,即机制僵硬,科研、教育、科研三者被割裂的问题尤其突出。

  2.1重科研、轻推广的传统观念严重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理所当然的把农业科研摆在了国家重要战略的位置。根据资料显示,1979~1998的十年时间,各省级行政单位认定的科技成果高达50000多项,促进了农业的极大进步[3]。相比而言,我国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视度却不够。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推广工作。

  2.2运行机制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背景下建立的,它的运行原理全部是根据计划方式形成的,推广项目的选择和推广范围的设定表现的不是市场发展的要求,而是传达的是政府行为。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本身有权选择生产经营和技术内容。但是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农民只能被动的接受推广的技术,霸占了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权益,从而导致推广效果不好。

  2.3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弱,人员素质差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推广人才建设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人数少、素质技能低、结构不合理等。因为以前的分配工作制度,很大一部分推广人员只有较少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胜任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这必将极大阻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3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制的对策

  3.1增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扶持

  政府部门第一步是要依照法律落实公益性推广任务的基本经费。然后加大农民技术推广经费投资,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推广,促使农民增收致富,这是因为我国农户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和大部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很低决定的。

  3.2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国际上发展的一大趋向是由上到下的推广方式转变为由下到上的模式。这一模式的长处是推广的科技满足了农民的实际需求。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点,它能施展大学的科研、信息和人才优势,可以实现农业科技快速推广和运用,具有形式多样和机动灵活的特点。

  3.3提高农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

  完全运用目前存在的各级各类农业院校,调整推广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培育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踊跃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劳动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焦源,赵玉姝,高强.我国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及其制约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4):12-18.

  [2]钟秋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xx.

  [3]王勇.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的重难点及策略[J].南方农机,20xx,47(12):10-11.

农业推广论文4

  一、农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

  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性环节,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农业发展团场增收职工致富,实现团场效益最大化。在实际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例如,目前团场农业推广模式过于单一,主要是团场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将农业技术向广大农民进行推广;农业推广体系不顺畅,极易受到团场各部门的行政干预;农业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农业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无法得到有效更新,人才布局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农业推广资金缺乏,农业推广资金严重不足,农业推广设施落后,农业推广服务质量低,严重影响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农业科技推广创新策略

  2.1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团场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创新,首要环节是要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对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创新,主要可以从2大方面进行入手:第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价值链。农业科技推广需要进一步改善自身组织形式,尤其是对推广资源,需要进一步做好资源整合。不仅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而且还要做好农业科技推广价值链的重新组建。在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组建和完善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部门需要做好与教育单位、涉农部门、农业科研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激励团场各部门广泛参与。目前来看,兵团有2大农业高校,这2大高校不仅拥有较强实力的科研,而且还有较广的工作经验。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必须要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第二,创新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要以身作则,将农业科技推广责任和创收区分开来,将农业科技推广作为一种责任,满足广大职工的实际需要。

  2.2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团队质量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以及负责任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对新型农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和引进,以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对于加入到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中的人员,需要进行资质考核,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资质标准。同时,做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农业科技推广知识、经验的介绍与培训,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制度,有关部门根据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与选拔。对于资质考核合格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还需要加强其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基本工资,解决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在实际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激发其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增加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

  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是团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的坚强后盾。农业科技推广不同于其他工作,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部门和团场。因此,上级推广部门和团场才是科技推广站的最坚强后盾与力量。有关数据曾经表明,团场目前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资金投入极少,几乎没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科技推广资金的利用率上,其成果转换效率也极低。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农业科技推广调查工作,尤其是对于资金的投入力度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逐步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资金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同时,在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时,需要预留部分资金,保证农业科技推广拥有足够资金,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成果转化率。

  2.4完善农业科技法律政策保障

  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但是,《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是在1993年制定实施的,由于时间过久,《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早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形势。无法满足当下农业科技推广的实际需求。作为农业部门,需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推广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法律法规体系。同时需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一些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法律、政策等。例如,,团场要鼓励一线推广部门,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技术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团场组织多元化,保证农业科技推广的力度以及实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创新,包括研发、推广、使用乃至信息反馈整个过程的创新,每一阶段的创新成果都直接影响团场职工的收入和经济发展。深入研究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农业科技推广策略,是今后兵团及各团场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重要课题与目标。

农业推广论文5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对农业技术水平要求往往比较高,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增加,就需要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下功夫,将农业技术转变为农业生产力,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的长久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顺利转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帮助广大农民顺利实现增收的目标。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初衷是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力转化,增加农业收益,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做到位,将会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顺利发展。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科学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才有可能确保农业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另外,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不意味着只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同时还要求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教育和培养,以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1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人员分布缺乏合理性

  尽管国家为了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在所有地区都设立相应的农业推广机构,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很多地方农业技术推广范围仅仅局限于市级和县级机构中,乡镇虽然也设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不仅如此,在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的人员,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乡镇范围内,很少深入到农村一线。结合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组成状况的调查发现,只有在市级农业推广机构的人员配备比较合理,同时人员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高级专业人才数量也比较多,相比较而言,在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不仅人才短缺,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也不够合理,队伍还存在比较严重老龄化问题,缺乏活力。只有很少的专职人员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失去了过去农业推广模式所应具备的针对性,导致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效甚微。另外,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农技推广员认为农技推广工作不仅工作环境恶劣,薪资待遇也很难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1.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不尽人意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也不断进行完善与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当下农业技术推广仍然存在推广方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的缺点,同时推广工作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继农业发展目标发生转变之后,依旧采用行政化手段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未充分考虑农民技术的需求特点,农技推广工作流于形式化,因此,推广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同时,由于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些投入产出比过低的农业生产项目已经无法吸引农民进行种植了,成为农村劳动力对外转移的一大因素。另外,由于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化,收效甚微,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对推广项目的积极性,因此推广技术往往得不到应用推广。

  1.3缺乏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体系是否完善往往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能否取得预期推广效果。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主要有省、市、县3级,在乡镇里只设有农业推广工作站,推广的主要范围主要限于县级。就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来说,按理说应由县级机构负责实施,但是县级机构接手项目会直接交到县土肥站由其负责检测,对土肥站来讲,不仅要求其技术过硬,还要做好土样采集及化验工作,因而土肥站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势必影响工作质量。同时,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还面临人员技术力量短缺,经费不足的问题,市级机构与其并不形成明显的约束力管理,只能说是一直业务指导关系,难以形成层级分明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这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是极为不利的,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

  2解决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策略

  2.1加快推进农业技术人员合理性分布

  尽管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已经覆盖到市、县级,甚至在乡镇还设置了农技推广站,但是在人员配备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高级农技人员长期处于市县等较高一级的机构中,自身才能得不到有效施展,同时,乡镇一级的农技人员则只是为了完成本职工作而已,未能真正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加上自身业务水平有限,导致乡镇农技推广站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面对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必须出面,调节农技人员合理性分布,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多安排一些高级农技人员,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相应的,市县等较高一级的农业推广机构,主要行使的是管理职能,人员可以适当缩减,改变农技人员不合理分布的现状,从而更好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农业推广技术推广能否取得成效。当前农技推广由于推广形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低下,为了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提升,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通过培养农民带头人,组建专业技术协会。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把农民作为工作重心,在村组中选择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生产经验丰富的农民作为带头人来培养,为其开展专业农业技术培养,让其在培养中真正成长为专业农技人员,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村级技术人员短缺的难题,对于农技推广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有利的;施行农业技术人户推广模式。在该模式下,通过农技示范户的培养,并充分整合农技服务资源,结合专家进大户指导、大户帮扶小户,农户之间相互帮衬等途径,从而促进农技转换,通过这种推广模式,不仅有助于农技人员与农户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打通了农户和农技人员沟通的桥梁,而且还对农技成果的入户率的提升。

  2.3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的质量,促进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省、市、县农技推广机构之间不应该仅仅是业务指导关系,而应该层级分明的约束和被约束关系,上级机构要对下级机构进行直接领导,规范下级机构行为;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科技服务队伍,让他们亲赴乡镇农田调研,深入到农户家中,负责农业技术的科研推广,以确保农业技术具有应用和推广的可行性;农技推广机构还应该与其他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组织协作工作,实现最新农业技术研究成果与农技推广的有机融合,这样有利于生产力转换,只有这样,农技推广机构的所具有的传播的实地指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字德华 单位:临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薛春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xx(5):228.

  [2]张秀萍.浅谈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xx(9):217-218.

  [3]文恩洲.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20xx(5):217-218

农业推广论文6

  一当代农业推广教育

  始于19世纪中叶,其内涵最初被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界定为“大学的延伸”,即把大学教育的工作延伸到校园之外。到20世纪初,农业推广教育开始传入美国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随后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教育陆续传入世界很多国家,并以不同名称和形式出现。虽然农业推广教育在不同时期被不同国家定义为不同名称或不同形式,但其中心涵义一直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把农业技术和知识传授到需要的农民或农业地区。农业推广人才需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懂农业知识和技术、懂传授、知道谁需要知识和技术,即农业推广教育是培养懂农业知识和技术,有能力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所需要的农民或农业地区的人才[1]。农业技术推广教育实际上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与农业技术长期趋于停滞的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农业则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伴生的,除了农业内部内生机制有限的技术创新外,更多的是得益于农业外部科技发展从而对于农业内部有效地技术注入。因而,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抑或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把现代科技、信息、管理以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去,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推广已经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他们在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诸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比例、职称、学历偏低,农业技术技能比较单一而且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等问题依旧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推广作用和有效性的发挥。调研显示,我国现有农技、兽医、农机、水产、经营管理等五大推广系统,形成中央、省、地、县、乡五级推广体系,全国共有农业推广机构189502个,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885021人,但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仅占3%、中级职称人员仅占18%;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42%。省级农业推广系统有研究生学历的占4.4%[2]。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相关比例,特别是知识、学历层次则要高得多,比如美国州一级农业推广人员中,53.7%具有博士学位、37.3%具有硕士学位、9%具有学士学位。县一级农业推广人员中,1.3%具有博士学位、43.3%具有硕士学位、55.4%具有学士学位[3]。相比之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培养农业推广系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自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设置和开办“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相比,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更加侧重于应用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其内容基本涵盖作物等农业各个门类十五个领域。近年来,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全国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000人,大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推广人才的涌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随着农业推广硕士规模的不断扩大

  当前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不同领域比例不平衡。

  从整个农业推广硕士十五大领域报考、录取看,各领域间差异较大,一些传统技术性的农业推广领域,报考人员较少,而一些对农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经营管理科学等领域报考人员相对较多。据统计,20xx年全国总共有403个领域点,平均每个领域点录取人数为18人,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平均录取65人,林业领域平均录取27人,最少的草业领域仅平均录取4人。仅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录取人数就占总录取人数的45.8%以上[4]。目前,这一趋势仍然在延续和扩大。

  2.农业推广硕士人员结构的`不平衡,农业推广一线特别是基层科技人员比例偏低。

  从近几年招收的农业推广硕士生的来源看,真正来自农业和农村基层一线的科技人员不足1/6。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现代农业推广过程中如何实现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和非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有效结合,影响现代农业推广的前瞻性、时效性、引领性、实效性的充分发挥。导致农业推广各个领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的一大特征就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单一的传统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需要。农业推广也开始更多的集中在非物质形态的技术和知识的推广上,因而,在农业推广各个领域中,一些“软科学”领域的报考、学习人员相对较多基本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其次,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领域宽泛,职业背景要求不具体,因而,近年来农业推广硕士报考生源中非涉农类的人员相对增多,其中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行政干部比例较高,真正工作在农业推广一线的报考人员少。因此,一部分培养出来的学员难以胜任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的要求,还有一部分学员无意于农业推广一线工作,仅仅把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作为改变自己学历结构、进入涉农及非农行政管理机构、晋级增资的渠道和砝码。再次,从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目前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功利化、学术化、培训化倾向,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中一些技术性、专业性强的物化技术领域,囿于传统的物质技术的传承模式,缺乏现代农业面向商品化、市场化、信息化所必须的市场分析、信息处理、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术;而农业推广硕士中的一些软科学领域,则缺乏必要的农业物质生产技术的了解和把握,特别是对于部分非农专业背景的学员来讲,存在较大的知识缺陷,难以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农业推广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外,国家政策优惠对于吸引基层农技人员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支持力度还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管理的人员普遍待遇较低,工作任务繁重,经济压力大,如果没有国家政策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仅仅依靠基层农技人员个人的力量难以承受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成本,使得部分希望通过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来提高自身的学历结构和知识层面的广大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望而却步,导致基层生产经营一线高层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比例偏低。

  三按照懂农业知识和技术、懂传授、知道谁需要知识和技术的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原则

  结合现代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非均衡发展虽然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但是就农业推广的功能以及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有鉴于此,当前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应该逐步改变目前的非均衡发展格局,适应现代农业对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农业推广人才的需要。

  1.适当调整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各大领域的内容结构。

  具体来讲,对于一些传统农业领域,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的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的推广领域,适当增加农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分析、农业信息处理等相关内容,拓展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视野,使得他们从单一的农业技术研究、指导、服务与咨询向农业科技与信息化、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相结合的综合发展之路进步;而对于一些侧重于非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推广的“软科学”领域,尤其是一些非农学校、非农专业生源相对集中的领域,除了进一步强化其市场开拓、经营管理、信息服务等内容外,也应该适当增加基本的农业应用技术、知识等相关内容。这样,既突出和体现了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不同领域的特色,又通过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各大领域内容的结构调整,使得所有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学员在知识结构上能了解和把握相关农业推广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与非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硕士各领域特点。

  2.克服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功利化问题。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功利化问题是近年来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克服这一问题必须要多方面通力合作,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培养机构来看,切忌急功近利。应该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和完善办学机构各方面的设施和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的实力和水平,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合作,实实在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切忌盲目扩张;从学员方面来看,应该尽可能招收那些有志于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学员,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案例研究、模拟训练或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既能够也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来看,必须严格按照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制度和规范,从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加强对于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办学机构、办学过程、办学效益的监管,杜绝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形式化、功利化。

  3.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双重作用。

  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具有较强的弱质性、外部性(尤其是正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等特征,因而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市场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还不够,必须综合运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通过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国家政策应该加大对于一线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提高学历、职称、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管理的人员待遇,使得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既能够又愿意通过报考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和规范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运营过程中合理的经济利益的分享,提高广大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市场参与程度,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使农业技术推广成为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的职业,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农业推广论文7

  【摘要】网络发展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物联网变为可能,并且物联网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今,农业机械化推广中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文章对物联网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农业机械化推广;实践应用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不可分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促使互联网不断向前发展。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如此,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物联网的强势发展,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让经济发展变得更加繁荣。农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产业,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手工逐步向机械化生产过渡。机械化生产方式不仅能提高生产数量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向现代化发展。

  一、农业物联网概述

  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并把物品的具体信息存至互联网中,通过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买卖以及交换,最终完成智能识别物品、进行定位、详细跟踪、以及对物品的监控和管理。其中射频识别和红外感应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是物联网技术中经常用到的信息传感设备。农业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和农业相结合,为农业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农业信息。如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农作物产品的流通方向等信息。让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易状况以及相关物流信息等,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农业物联网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让农村经济朝着繁荣方向不断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一定提高,还能够使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促进农村不断改革,使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

  1、农机装备技术领域

  农业中运用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为了帮助农业人员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土壤、空气、水分、光照等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保农作物有较高收成。利用智能网络和相关技术,能够计算出农作物生长所需条件的各项指标。农业人员在管理时,也能更加便利。而且还能对环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现阶段,澳大利亚已经将物联网技术成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设备能够通过已经输人的信息,对农业用具进行判断。并且农具能够准确判断农作物,为其喷药。这种自动机械化处理,能够节省人工成本,而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我国还出现了一种灌溉的系统。这种系统同样利用了传感器,对农作物根植的土壤进行监测,土壤的湿度和土壤何时需要浇水都处在传感器的监测当中。这种细致监测能够将灌溉所需进行科学控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农业生产利用物联网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2、气候智能型农业领域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也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农作物的产量也不断下滑。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无疑会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产带来问题。农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正是眼下农业生产中要重点解决的事。物联网技术有一定优势,正好可以用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的感应能力,能够对环境变化进行时时监测,环境出现变化时,能够及时向农业人员提醒,让农业人员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这种对农作物的具体防护,能够使农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农作物对灾害的抵御能力也得以提高。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农业人员为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业最终产量调节出更加合适的环境。比如,在农业水利设施中安装专门的水位监测装置,能够对水位信息进行很好的监测,及时收集水位相关信息,并处理这些信息。

  3、农机化区划与农机现代化45管理

  农业生产中会用到大量的农业机械。气候变化能够影响农作物产量,多产和少产情况所需要的农业机械不同。农业机械的频繁更换会给农业人员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损害。如果农作物的成熟期比较短,对收割时间有要求,那么所需的机械设备就相对多一些。机械设备少很可能会需要大量人力补充,这样就会在时间和人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但是机械设备投人过多,又会增加农业人员的资金投人。农机45体系,是一种农业机械经营模式。l2]在这个模式中,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的运输情况、销售情况等进行定位,提高了对农作物的.监管。如果产品在运输或其他环节中出现问题,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得到反馈,并对问题进行补救。农机供应商可以利用45管理系统,对农机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争取为农业人员带来更加方便和有质量的服务。

  4、农业机械化应急体系

  农机机械化应急体系,主要是为了应对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相结合,利用物联网监测环境,并对环境中不稳定的条件形成一定的预警模型,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及时提醒农业人员。灾害发生时,农业机械能够降低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大大减少了救灾的投人。

  三、结束语

  在农业机械中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农作物的生产情况进行更好的控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在自然灾害的预警方面,也有很明显的作用。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农业机械化,能够对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晓洁.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xx,07:210+214[2]王文德.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实践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xx,24:334

农业推广论文8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项目自1999年批准设立、20xx年开始招生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招生领域从开始设置的4个到目前的13个;招生单位从开始的24个,发展到20xx年的63个;20xx年全国录取1611人,20xx年录取5789人,7年中招生录取规模增长了近3倍;已有五届毕业生,毕业人数近2万人。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经过了起步与发展阶段,培养单位不断增加,培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已经为我国“三农”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解现阶段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具体状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状况开展了调查工作。本研究根据需要又对相关问题做了补充调查,以下是对调查情况的总结和分析。

  一、调查工作介绍

  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农推教指委秘[20xx]12号文件提供了五种问卷:招生、培养单位(问卷1,本文没采用);导师和管理人员(问卷2),有25个问题;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问卷3),有37个问题;专业学位已毕业研究生(问卷4),有42个问题;用人单位(问卷5),有14个问题。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18份,有效率90.9%,其中问卷2共发放74份,收回65份;问卷3共发放106份,收回105份;问卷4发放110份,收回103份;问卷5发放60份,收回45份。问卷发放覆盖作物、园艺、植保、养殖、林学、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的在读和毕业生、管理人员和导师、有关用人单位。本文将几种问卷的相关项目进行归类,相关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对调查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等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加以汇总、归纳和整理,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建议,以得出较全面的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关于“对在读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

  已毕业的农业推广硕士中有28%的人认为合理,62%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24%的人认为合理,66%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对所开课程教学效果的总体看法”,已毕业人员中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是32%和58%,在读人员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是25%和69%。这说明目前农业推广课程设置基本适合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关于“喜欢的教学方式”

  无论是已毕业还是在读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喜欢案例式和研讨式教学的人占大多数(50%~60%)。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多种方式结合,如研讨和案例结合,启发和自学结合,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关于考核方式,60%~80%的人认为以课程论文、开卷笔试等多种方式结合的考核方式为好。

  3.对教学内容安排的看法

  在本项调查中,调查对象大多认为教学内容应该侧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为应多讲授一些案例分析(70%);其次是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切身感受(54%),多安排一些前沿理论性课程(40%)和多学科性学术讲座(30%)。这说明,对于来自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应以案例或实践内容为主,同时也要讲一些前沿理论性或多学科交叉性课程,以便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励他们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创新。

  4.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内容的看法和攻读专业学位的收获

  已毕业和在读(已修完课程,进入论文阶段)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认为,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拓宽知识为主(70%~80%),其次是能够结合实际工作(50%~60%),认为深化基础的为30%~40%。对教学内容是否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是否新颖,已毕业和在读的研究生认识差别较大,这可能因为20xx年以前用的旧培养方案没有更多体现这方面的内容,农推教指委对培养方案统一修订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能体现新颖性,结合生产实际反映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在攻读专业学位收获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收获在综合素质提高(70%),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及观念的更新(各60%),其次是创新能力的提高(40%),也有部分人认为拓宽了社会人际网络。

  5.关于学位论文和指导教师

  已毕业和在读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以结合工作自选最多(分别占50%和46%),导师指定研究课题的也占40%以上。课题类型多是设计或应用型,其次是研究型的;大多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工作在科技推广与管理部门或科技工作站,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题研究内容多是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正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在攻读专业学位过程中,最需要导师指导和帮助的环节是论文选题(60%)、研究设计与方法(56%)、论文研究与写作(40%);与导师半月到一个月联系一次的较多。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更侧重于应用和实践研究,对论文的要求要达到一定的标准[2]。导师在论文选题针对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对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起关键作用,已毕业和在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对这一点的看法基本一致。

  6.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可知,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依次是:缺少参考书,不利于自学;课时偏少,内容少;针对性不强,兴趣不高;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专业跨度大,难听懂;注意力难集中;内容陈旧,不丰富;教师讲课效果不好。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位类型,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体系,只能通过案例研讨等方式实施教学。在授课时间方面,多数人认为一年授课4次,每次15天左右比较合适。由于有的人跨专业报考,就出现了听课吃力的情况;由于没有专职任课教师或教师缺少培训,也影响讲课效果。攻读专业学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突出,学习时间难以保证(80%)、论文工作条件难以保证(50%)、学费和论文经费难以保证(15%)。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人员是在职人员,在单位是业务骨干,这就很难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因此出现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情况。

  三、讨论与思考

  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从产生到发展仅有十余年的时间,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它通过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以理论提升实践应用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但如何使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影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因素

  从学校层面讲,影响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发展和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教学场地和设备等资源紧张;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组织生源机制不健全。近几年,本科生教育连年扩招,高校的教学资源一般先满足本科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调查对象对这一点的认识基本一致。从教师层面讲,教师工作负担太重,对学生指导不力;导师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是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研究生导师所指导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较多,各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等一般都有明确的硬性要求;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来完成学位论文,因此导师倾注的精力相对较多。而对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校对他们一般没有硬性学术方面的规定,师生均认为这类学位对学生要求不高,导师因此投入精力不足,指导不力。从学生层面讲,主要是学生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目的不明确,因而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另外,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入学前他们的知识基础对本阶段学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也是不利的因素。

  2.统一认识,提高质量意识

  由于国家不拨付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经费,因此,学院在生源发动和培养方面不得不考虑成本和收益,很容易出现培训化和营利性倾向。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要狠抓质量和培养环节,要做好宣传,让各级管理人员、导师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都清楚专业学位的特点和要求,在质量意识上协调统一。为促进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培养单位和来自农村基层的学员实施补贴;在相关政策上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任职资格、就业资格紧密结合[3];或者将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纳入招生计划,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3.优化生源质量,注重职业背景

  目前招生学校和领域扩展较快,生源职业背景弱化[1],加之招生时对考生前置专业没有严格要求,且部分考生学习动机不纯,因此就出现学生“专业跨度大,难以听懂”的现象。鉴于此,应对招生领域和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论证,对报考人员的职业背景和前置专业提出严格要求。招生学校要重视对考生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录取学有专长、有学习愿望和潜力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管理一线人员,培养与行业、职业相对应的应用人才。

  4.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课程教学既要重视巩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反映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要有新颖性和系统性。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毕业离校时间较长,从事的职业不一,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内,对课程内容和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求比较高,但现在却是教学过程中缺乏专用教材和专职教师。因此要重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选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也可以聘请企业、科研院所的高管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5.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便于不同领域的同学灵活掌握学习时间来自学。但是,跨专业和同等学力人员的补修课程、不同领域交叉课程和前沿课程的开设仍不足,而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同领域之间的实践教学条件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取得满意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应通过完善的针对性强的课程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6.导师在培养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许多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虽然有很好的工作积累和基础,但是不知如何开展论文写作工作,如选题没有针对性、题目过大、内容空洞,或研究内容多而杂,重点不突出,论文写作不规范等。调查和访谈均反映出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应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每个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较多,加上科研教学的压力,导师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不到位。因此,应当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遴选和审核,组建了解生产、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建立导师定期考评制定,对于责任心不强等不称职导师进行淘汰或限制招生。另外应实施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加强横向课题合作,缓解推广应用型师资短缺的矛盾,以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

农业推广论文9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制度创新为重要支撑。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员匮乏,农民交互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民的需求与农业科技的需要,切实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表达机制,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培养工作,准确判断和分析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共同体机制,从根本上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农业科技服务

  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属于公共物品范畴的农业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供给的基础,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但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发挥作用来实现有效供给,导致农民需求表达缺乏,很难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解决好农业科技在推广、服务与应用方面的难题,这需要“将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科技需求结合起来,以促进农业科技有效推广为导向,摸清农民对农业科技的真正需求,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和转型,因为农业科技服务和应用的最终目标始终是农民,农业科技成果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只有农民接受,积极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作用,以政府推广为基本目标,深入农民与村庄进行调查,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来,摸清农村农民的底细,以他们的利益诉求与思想动态为基础,以村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方向等进行普遍调查和非正式访谈,并集中村集体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深入研究和分析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集中小组讨论,搜集整理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料,就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出发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理清思路把握好农业科技服务的真正意义,从评价、应用效果出发,以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并将信息反馈到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中,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汇总和整理各种信息,传递到农业科研部门,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动员高校科研人员、村里研究人员与农业科研部门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商品化、市场化为基础及时传递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瞄准时机有效地整合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的推广资源。总之,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以农民需求为基础,以农业科研、推广与应用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保障农业科技供给效率的基础上,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率,从而切实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2建立健全表达机制

  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要把握好政府推广与农民农业生产活动的需求,从农民的农业科技需求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农民农业科技需求为基础建立健全表达机制,从而准确表达农业科技需求,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部门的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双向沟通机制。实际上,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不高,农业农业科技需求缺乏一定的表达渠道。因此,必须建立畅通的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确保农业科技部门和农民进行互动,在保证农民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农业科技的愿望和要求,积极培育相关组织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为我国农民普遍呈现分散的、小规模的生活活动经营,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位农民的需求。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与村情相符合的村民自治组织,以村民委员会为单位,激发村民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以农民代表会议为基础动员农民和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对农民科技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深入研究、判断、整理、分析和整合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到达,再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员和推广部门,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传达农业科技政策方针,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将其与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结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另一方面,要拓宽农民需求表达和诉求的渠道,增强农民参与和表达意识,结合村情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培训,激发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与在科技需求表达机制中的作用。

  3结语

  要把握好农民需求,以政府推广为基础,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表达机制、农业科技推广员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机制,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员承担起项目推广、下乡技术指导和培训的责任,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来激励、约束和规范农业科技推广员的行为,从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出发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以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全面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

农业推广论文10

  [摘要]农业在我国产业经济结构中占据着较大比重,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完善产业结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环节。加强“三农”建设,是党和国家当前阶段推行农业现代化,保证农民的人均受益,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三农”建设的现状与基层现代化技术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当前阶段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三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1当前阶段“三农”与基层农技推广的发展现状

  1.1“三农”建设的现状

  根据研究可以发现,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提升,是促进整体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进农业相关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力量。然而,现阶段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生产模式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农产品种植、产业经营、劳动生产处于分散状态,生产水平较低。在我国,农民生产大多采用分户生产—经营模式,较为分散的管理生产结构,导致现代化技术的普及成为建设难点;其次,农业产业机器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源投入较大。目前,农产品的供需市场以买方市场为主导,对农产品的质量与生产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区域化农业发展的特性,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产品过剩,价格低迷的情况。

  1.2在基层建设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体制结构不合理

  在基层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对体制的专业化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仍旧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乡镇组建的农业科技部门大多参照上级县政府单位农、林、畜牧业等部门进行建设,是县级农业相关部门的延续。这使得乡镇农业部门以双重管理为主,其农业技术的推广有上级部门进行指导,人力、财政等管理工作则主要有乡镇政府负责。双重管理体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技术推广工作的灵活性,保证县级单位对乡镇基层政令执行的有效监管。但在另一方面,人权、事权的归属不同,不利于乡镇基层专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建设,降低了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乡镇一级的技术推广人员时常被其他单位抽调,发生“在编不在岗”的情况,分散了技术人员的精力,人才流动性大。

  1.2.2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不强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当前阶段农业技术的分类逐步细化。新技术的研发、优良品种的培育、土壤成分的配比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升了农业技术推广对专业化人才的要求。然而,基层推广人员的编制问题及财务、事务的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政府专业化人才储备匮乏。一方面,农业专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不足,实际工作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专业推广人才的流失,导致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出现技术断层、先进技术的推广经验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在实践阶段,技术掌握不熟练、缺乏相关经验地情况下,使得部分技术人员在进行推广工作时进度缓慢。

  2在基层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建议

  2.1深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管理机制

  农业在产业结构类型划分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现代化技术的管理、生产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程度不深。为此,深化农业领域技术改革,政府应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应创新技术引进方式,立足农业发展的实际,不断进行尝试。首先,根据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理论指导,合理地将科学技术引进到农业发展建设中来。提升农业建设的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农业发展的单一性产业结构,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为农业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其次,深化农业技术的应用程度。在保证合理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将其大范围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等行业。在农业领域深化技术的利用程度,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还能在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的基础上,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扩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领域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科技和农业现实生产中起到桥梁作用,应当改变目前过分侧重种子供给、播种培育指导等产中领域的现状,把服务领域前推后移。一是加强对本区域农业、农民需求的调研,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研制培育更适合土地生长的作物新品种,生物肥料、动植物疫苗等,提高农业整体科技化水平;二是把农业推广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向农民提供订单式服务,开展市场营销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3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

  一是把农业技术推广纳入法治轨道。相关部门要积极出台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各地各部门应强化对农业技术推广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察力度,确保把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参照其他项目资金的申报、管理、使用、评价成熟的做法,建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管理、使用、评价一整套流程,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充足、使用有效果。

  3结语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的引用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还能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保障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此,相关政府部門应从基层出发,通过改革技术推广管理机制,运用创新推广模式,提升员工专业化技术推广水平,强化政策扶植力度等方式,深化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适用范围,提升农业技术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菊英.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农业服务中的作用和发展对策[J].农家科技旬刊,20xx(04).

  [2] 麦麦提图尔荪,塔什.当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xx(06).

农业推广论文11

  [摘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对我国经济实现长远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提高对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当前状况进行有效创新,能最大化发挥农业推广工作的作用,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农业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创新农业推广服务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创新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实现农村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因为只有农业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进而保障农民获得满意的收入,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总体生活水平。“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单纯依靠政府政策显然不能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只有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完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对当前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才能进一步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

  1农业推广服务概述

  1。1农业推广服务内涵

  农业推广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我国多年以来一直以“科技兴国”为主要发展战略,因此,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来说,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才能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而依靠技术的拉动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让农民获得更多经济收益[2]。同时,在我国各种优质农业工程不断实施的背景下,农业新技术和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实现了对科学技术的高效利用。所以,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就要对农业推广服务工作进行创新。

  1。2农业推广服务的主要类型

  1。2。1农业专家大院。作为我国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主要模式,农业专家大院是在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探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形式,是农业专家向农民直接或者间接传授农业技术的一种技术推广模式。通过建设农业专家大院,使农户与专家“联姻”,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专家大院突破了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而且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2农资服务体系。农资生产体系就是以农资为主体构建起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在这一体系中,各个农资厂家都是为农业服务的,只有对农资厂家现有的经营方式进行改变,用间接与直接相结合、经销与推广相结合的供货方式替代原有的单一间接供货方式,才能实现农业产品的多渠道宣传和销售,从而丰富农民的生产资料。

  1。2。3科技特派员模式。所谓科技特派员,就是指被相关机关和单位委派到农村开展基层科研推广工作的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农业人员。这些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和农民之间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提高了农民对科技的熟悉程度,使得农业生产更能满足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1。2。4农业科技园。要想完善农业科技园的创建工作,就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借助科学技术,形成“样板”功能,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功能,以此利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和经济基础。

  1。2。5农户科技园创新。对农户科技园进行创新,主要需要农民以联合经营的方式,对土地运营标准进行创新,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指导,提高科学技术与农民之间的联合程度。在这种联合下,不但能够进一步实现经营方法的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还能切实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3]。

  2我国农业推广服务现存问题

  农业推广服务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最终目的,主要是指尽可能将农业生产和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成果进行广泛推广,让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当前我国的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农业推广成效不高,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2。1对农业推广服务的重视度不够

  正是因为有关单位和部门不够重视农业推广服务,使得他们严重忽视了农业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农业推广效果不明显。尽管最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各种农业经营模式也相继出现,农业推广工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但是,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基层领导和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他们忽视农业推广的重要性,使得地区农业推广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2。2服务模式比较单一

  现阶段,很多地区都以农业科技园和示范基地为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显然模式比较单一,农业推广效果并不明显。单一的推广模式不但限制了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而且对新技术的研发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阶段,农民是我国农业推广服务的主体,政府参与程度比较低,使得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农业实现新的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也正在朝着多样化发展模式转变,显然传统的单一农业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只有在单一的推广模式上进行创新,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扩大农业推广范围,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

  2。3专业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缺乏

  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对服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但需要他们具备专业技术,而且要懂得管理学知识。但是,当前由于我国对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使得专业的农业服务人员数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人员缺口比较大。另外,一般需要进行农业推广的地区比较偏远,生活环境比较差,严重影响了对服务人员的引进,对农业推广服务工作起到了限制作用。

  3我国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创新对策

  3。1提高对农业推广服务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技术和市场逐渐取代资金,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而恰好进行农业推广又必须得到这两方面的支持。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基层政府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提供地区政府和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农业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保证农业推广服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3。2提高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会对农业推广效果产生直接的作用,而针对当前专业人员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从外面引进专业的服务人才[4]。对于农村来说,大部分农民都没有接低,对农业推广工作缺乏全面理解,导致农业推广工作的实效性比较差。因此,相关单位一定要对农民的思想和技术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对农业推广有新的认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当地开展农业推广工作,保证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实施。另外,当地农业部门还可以派遣服务人员到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和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完善当地的农业推广服务工作。

  3。3有效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

  农业推广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推广效果。所以,只有对农业推广服务模式进行有效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农业推广工作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当前状况来看,很多因素制约了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只有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并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才能逐步完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实现农业推广工作的创新发展。首先,要对推广主体进行创新。当前,农民是农业推广服务的主体,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主体,才能保证工作的高效展开。比如,农民可以与政府相关农业部门进行联合,在技术的支持下,创办农业科技园;可以与一些农业院校进行合作,开办农业示范园。总之,丰富农业推广主体,能够使得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农业经济能够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次,要提高对农业产业的重视程度。因为农业推广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所以,只有充分考虑当前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将地区农业产业优势和农业推广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农业推广服务的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各个地区都有其特色产业,因此,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推广服务工作。除此之外,不论是扩大农业推广主体,还是推广农业产品,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府要鼓励推广人员在技术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推广工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优势,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结语

  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就要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而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农业推广。所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推广服务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推广的进度。因此,只有结合现存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提出新的推广模式,完善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让农业推广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提升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鲁生,刘涛。浅谈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J]。农业与技术,20xx(1):246.

  [2]韩江巍。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20xx(23):8.

  [3]徐文华,陆耘,卢珊,等。农业科研院所深入农村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探析——以盐城市农科院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xx(8):134—138。

  [4]杨赛中。创新农业服务模式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浙江省仙居县构建“3+X”新型农业服务体系[J]。农村工作通讯,20xx(12):32—34。

  作者:张艳林 单位:西充县义兴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推广论文12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难点,然后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实效。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难点;策略

  1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难点

  第一,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比较单一、陈旧。目前,仍以试验与示范为主要推广方式。这种推广模式只注重技术方面的推广,而忽视了产前、产后很多工作。第二,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不足。这项工作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然而,我国农技推广经费占比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2%,明显低于国际水平[1]。第三,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

  2新形势下做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沿阵地。在现有推广体系的基础上要注重将农技推广部门与群众性科技团队相结合,健全农技推广体系。要从资金、政策上给予服务型科技团队的支持。要加快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团体组织的发展步伐,从而形成一个互连互通、高效运转的农技推广体系。

  2.2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首先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建设农业新技术或新品种的示范基地,让农民看到新技术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这比单纯的说服教育更有效。其次,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打造“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四位一体的科技进村入户的推广模式。最后,运用发放资料、张贴海报、巡回宣讲、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宣传农业技术,提高农技推广的信息化水平。

  2.3完善农技推广部门的用人制度

  为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效能,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也是确保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建议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在内部用人制度上,应采用聘用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吸纳优秀人才。同时,实行农技推广职业资格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将其作为人员薪酬调整、续聘、解聘的主要依据[2]。对工作业绩突出者,给予重奖,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4开辟更多融资渠道,确保充裕的资金支持

  为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持,应构建起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技推广融资体系。这是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量的前提。建议相关部门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省级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应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同时,鼓励农技部门在处理好农技推广与经营创收关系的前提下开办经济实体。在获得试验与示范专项推广经费后,推广部门与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开展科技研究,以期在关键领域与关键环节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3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形势下做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从多方面提升农技推广效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建兵.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xx,22(5):37.

  [2]赵育琴.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策略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xx,11(4):18-19.K

农业推广论文13

  1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研究是一个必然的方向,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各种机械和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农业项目,还会使用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因此,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但在当前的农业机械推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缺乏农业机械推广意识

  缺乏农业机械推广意识是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农业部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农业部门对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农机推广意识,使得各种农业机械得不到有效地推广。另外,由于推广的意识不足,因此对农业机械推广的投入不足,推广难度大。在实际农业工作中,政府部门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所持有的态度还不够积极,导致农业机械推广的各种保障政策不够完善,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还有所欠缺,因此不利于农业机械的推广。

  1.2农机推广体系不够完善

  农业机械推广体系是农机推广成果的保障,而今农业机械推广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很多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能力技术水平仍处于比较陈旧的阶段,对于各种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足,因此在农业机械的推广过程中,使得一些技术推广工作受到阻碍,农民不能掌握更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1.3农民掌握的农机技术比较落后

  农业机械的推广率与农业生产水平有很大关系,而农业机械的落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但是,当前有的农民自身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认识不足,很多农民都没有加强对新型农业机械的学习。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有的地区甚至还采用原始的方式进行耕作,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农业机械推广的策略

  2.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也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为了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利用。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应加强农业部门对各种新技术推广和普及的意识,从而使得农业生产过程可以逐渐实现现代化、高效化。另外,各种新的农业机械的推广也会涉及到农机,因此也需要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针对当前农业机械推广的投入不够的问题,应加强解决。由于我国农民的收入不高,农业机械的推广应尽量做到免费。同时,当前我国在推行农业机械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各方面的投入,比如人才队伍的投入、推广人员的福利保障等,以稳定、壮大农机推广队伍,使得农业机械的推广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加强完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和制度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加强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和制度的完善。农业机械推广的监管力度不够,是造成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想保证农业生产过程实现现代化生产,则需要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体系和制度,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比如对于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责任进行确定,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使得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再比如对于农机人员,应引导他们多下乡,给百姓提供一对一的帮助,使得百姓可以掌握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

  2.3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农民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力量,当前很多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不够,是导致农机推广受到阻碍的原因,对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使得农民能够对新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定期给他们宣讲各种新技术,并指导他们对各种技术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也可以引导一些意识比较先进的农民在当地举办培训班,对各种技术进行宣传,配合农机人员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得农业机械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2.4不断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推行现代化生产,农机推广人员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农机推广人员应具备专业化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能够熟悉各项技术的推广工作。同时,也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得他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从而能够掌握高效的方法给农民推广各种新技术。对此,农机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各种新技术,并且要学会提炼其中的要点,简明扼要地将其传授给农民。此外,农机推广人员要及时给农民灌输先进的生产理念,确保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顺利进行。

  3结语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现代化生产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农业机械是保证农业实现现代化和高效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要积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但是当前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推广的制度不够完善、农民的意识比较淡薄等,这些都会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受到影响。对此应及时加强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加强农机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培养,并且构建完善的推广体系,使得农民能够接受更多现代化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落实各项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单位:云南省峨山县农机管理服务站

农业推广论文14

  摘要:果树在种植生长期间,管理工作的好坏影响到果实的产量和质量,要想提高经济收益,就必须加强果树管理。本文介绍了果树管理注意事项;指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管理;注意事项;农业技术;应用

  1果树管理注意事项

  1.1摘心

  一般在9月下旬,针对尚未封顶的新梢,摘除还没有木质化的细嫩部分,促使养分积聚在已经木质化的部位。如此能够为叶片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枝条成熟。

  1.2疏枝

  在摘心处理之后,冬季修剪时要把长枝、密枝等清除,避免养分在冬季消耗过量,为果树贮存营养。

  1.3防涝

  如果发现果园内因地势问题积水,要建设疏水沟渠,尽快将积水排出果园,避免树根长期浸泡在水中。还要扒开树根颈上部的表层,有利于土壤通气,促使根部正常生长[1]。

  1.4深翻树盘

  最好的方法是从果树定植外缘开始,通过扩穴、深翻、施加有机肥,促使土壤熟化。1株果树深翻树盘的过程,可以2~4a时间完成,将深度控制在60~80cm,有利于深部根系的合理分布,保证土壤透气,提高根系的吸水能力、吸收养分能力。

  1.5秋季施肥

  进行土壤施肥,常在9月份进行,以圈熟肥为主、氨肥氮肥为辅,数量100~150kg;进行叶面施肥,常在8月中旬—9月中旬进行,包括过磷酸钙(0.3~0.58kg)、草木灰浸出液(浓度为6%),喷洒2~3次。1.6保护果林8月份应该向果林喷洒硫酸亚铁波尔多液,起到杀灭病菌的效果。该溶液的配置方法如下[2]:向3kg硫酸亚铁中加入30kg水,形成硫酸亚铁溶液;向3kg生石灰中加入70kg水,形成石灰乳;将硫酸亚铁溶液缓慢倒进石灰乳中即可。

  2果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果树修剪问题

  管理人员没有对果树进行合理修剪,就会导致主枝干张开角度小、甚至不能张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枝干偏移到中心位置,树木呈现抱团状,继而主枝干的数量减少。实践表明,合理修剪枝干能保持营养均衡,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有效预防病虫害。修剪工作不到位,则会影响果树的健康成长。

  2.2果园修整问题

  果园在管理期间,存在明显的头重脚轻现象,也就是将管理重点放在了果实成熟前,收获后往往缺乏系统的管理工作,导致果园内杂草丛生。研究表明,秋季温度适宜、光照合理,此时果树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管理人员应该对果园进行修整,例如施肥、修剪枝干、病虫害防治等[3]。

  3果树管理中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3.1栽培技术

  果树栽培离不开相应的设施,常见如温室、塑料大棚、人工光源等,能够为果树的.生长提供温度、湿度、光照等要素。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求合理调整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果树能够正常开花、结果,即便是在反季节的条件下,也能够保证果实新鲜无害。以塑料大棚为例,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打破植物冬眠机制、控制果树的生长、提高果实产量、果树整体管理等。管理实践经验表明,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加强调控管理,能够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最终增加经济收益[4]。

  3.2寒害预防

  除病虫害以外,冬季寒冷天气也容易危害果树的生长。相关报道显示,每年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我国果树在生产、售卖阶段均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此,应该研发新技术,提高果树的抗寒性能,保证健康成长;果树种植要因地制宜,在寒冷地区可以引进抗雨雪、耐低温的果树种类,并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良[5];加强果园管理工作,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必要时采用有效的防寒御寒措施,从而减轻寒害对果树的影响。

  4结语

  果树管理的6大注意事项,分别是注意摘心、注意疏枝、注意防涝、注意深翻树盘、注意秋季施肥、注意保护果林。分析可知,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果树修剪、疏花疏果、果园修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从栽培技术、嫁接技术、寒害预防方面入手,为果树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晶华.果树栽培管理及盐碱地果树栽培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xx(18):90.

  [2]陈志霞.农业技术在果树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初探[J].种子科技,20xx(07):81.

  [3]张硕.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xx(11):29.

  [4]秦路军,徐海苗.果树定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xx(22):29-30,32.

  [5]刘勇,孟凡武.果树春季霜冻防控管理技术及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xx(20):75-76.

农业推广论文15

  摘要:从新疆的设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设施农业;推广问题;对策研究

  1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1.1新疆的独特的气候自然条件

  新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南疆干旱,光照长少雨,年降水量仅20~100mm,年平均气温南疆平原10~13℃。而北疆却达100~500mm,北疆平原低于10℃。极端最高气温吐鲁番可达48.9℃,极端最低气温可可托海曾达-51.5℃。南疆平原无霜期200~220天,北疆平原大多不到150天。由此可见南北疆气候条件迥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性。

  1.2自治区政府政策支持

  在20xx新疆《自治区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试行方案》中,按照国家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统一部署,将原有的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扶持种植小麦、青贮饲料、苜蓿等耕地的保护。还包括玉米和特色经济作物(不含棉花、甜菜、瓜果、露地蔬菜)的耕地。

  1.3植物资源丰富,市场发展空间大

  新疆地域辽阔。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宝库,包括药用植物约20xx种,举些例子,甘草中国产19种,新疆就占14种;天山雪莲,分布于天山、阿尔泰以及帕米尔高原,为治疗心脏病的特效药。此外,还有许多菌类植物、其他野珍山果等。农作物野生近缘种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与小米同属的近远种就有狗尾草、长穗狗尾草和金色狗尾草。胡麻的近缘植物就有4个,在此不一一列举。还有许多经济植物,比如哈密瓜、天山葡萄等更是名誉九州、蜚声中外。

  2新疆设施农业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施农业投资大成本高集约化经营程度低

  设施农业投资大、成本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设施农业一次性投入非常大,发展钢架大棚仅材料费用当年需投入16.5万元/hm2。建立一个竹木大棚也需要6~7.5万元/hm2。在贷款时,也出现贷款难、额度低、以及被银行“扒层厚皮”的风险,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因而造成了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

  2.2设施农业补贴低

  政府虽然支持设施农业,但由于补贴非常低,属于第3类,667m2地18元,而且条件非常苛刻,要求“达到本地特色,并且达到一定规模,各个州市区只能选择2~3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2.3设施农业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设施农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地栽培措施,因而会发生一般保护地栽培作物的一些共性,比如,农药化肥使用量过大,土壤板结、农药残毒积累在产品上、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

  3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的对策和建议

  3.1国家推出民族政策提高农产品补贴水平

  新疆农业的问题,从大局上来讲,是一个“政治稳定”问题,建议国家从中央政府国库里拿出专项资金,补贴新疆农业的发展,加大补贴范围。

  3.2实施机械、种植、管理、加工、市场一条龙服务

  新疆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走集约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路子,把机械、种植、土肥、管理、加工按照一条龙的路走好,进行设计,系统规划,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让老百姓能够从设施农业中发财致富。

  3.3加强无公害或者绿色栽培技术研究

  由于设施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农产品农药超标的问题(是否可以考虑不使用农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加强无公害化产品的研究,设立相应技术管理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使用材料上下功夫(比如使用透气的材料,保证作物换气,减少病虫发生),提供一个合理的生态环境,保证农作物品种健康生长。

  4结语

  新疆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地域辽阔,区位优势明显。政府要加强对边疆经济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提高对设施农业的补贴力度。农户可以采取多家联合的形式形成互助组,化解市场风险。或者搞集体经济,解决设施农产品加工问题,形成一条龙服务。或者利用“公司+农户”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技术,拓展市场份额,走出一条具有新疆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舫等.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xx(11)

  2贾晓军.现阶段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xx(6).

【农业推广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推广论文05-22

[经典]农业推广论文05-24

农业推广论文11-14

[合集]农业推广论文05-23

农业推广论文[通用]05-25

(精华)农业推广论文07-06

农业推广论文【优选】06-19

农业推广论文【集合】06-18

关于农业推广农业技术论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