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论文

时间:2024-07-08 12:54:49 科技 我要投稿

[经典]科技的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科技的论文

科技的论文1

  现在我们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人工智能走进了千家万户。日新月异的科技发明也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可是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支持科技智能有反对的声音。在科技发展到底是利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原子能是可以和平利用的。但是当初人们在研究时是为了战争。原子弹是利用核能,在释放的瞬间会释放出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先后向日本投射了两枚的原子弹,造成了无数日本普通民众的伤亡,对爆炸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可扭转的破坏。而现在原子弹的利用更多的是用来建成核电站,把核能转化为电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网络的便利也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广泛,想了解的知识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快速的上网查找。智能的家电也解放了我的双手,可以为大家节省更多时间。例如高铁、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科技也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一架大型的收割机快速有效的收割。这些都是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和便利。但是在五花八门的网络世界里有很多的诱惑,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拨。沉迷游戏、通过网络诈骗等。还有过度消耗的电能汽车排除去的尾气等等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些不容忽视的两面性,都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下,大家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感谢科技生活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也要完善科技保护生态的平衡。我觉得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利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多情况下和使用者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一起正确的利用科技完善科技,我们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科技的论文2

  摘要:科技期刊刊发基金标注论文日渐增多,基金标注不端现象日益显现。深受科技期刊和编辑喜爱的基金论文常成为编辑部审核的盲区,探讨了伪基金论文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论文乱挂基金项目的四大危害,同时,提出了解决论文基金标注不端的五大策略,正确面对学术的严肃与公正,达到抑制论文基金标注不端的目的。

  关键词:基金标注; 学术论文; 责任编辑; 科技期刊。

  在科技期刊中,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很常见。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加大,各类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也日益增多,有基金背景的论文数量也不断增长,有的学术期刊见刊论文 100% 是基金资助项目,高校学报中也常见这类基金资助论文。一方面基金资助项目产出的论文有其特有的创新性、先进性、前沿性、学术性,另一方面基金论文比是评价期刊学术性的重要指标,故而深受科技期刊和编辑喜爱。

  近来年,各类学术不端行为不断被媒体曝光,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编辑工作中常见的学术不端现象是论文重复率高、一稿多投、署名不规范等,随着各种文献检测软件的应运而生,对这些学术不端行为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注重对论文内容重合率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定该论文是否抄袭,是否一稿多投,是否进一步送审等。然而,基金项目产出的科技论文有着先天的优势,编辑部在对基金项目产出论文审核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如“查重”认真。基金项目资助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亦在迅速增多,其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确保基金论文的真实性、正确性及期刊的学术性,杜绝基金论文学术不端,编辑对其实施审核势在必行。

  一、基金标注与论文内容不实的危害

  论文的基金项目标注在学术期刊中普遍存在,但是对此审核的却不多。论文基金项目的标注问题需要编辑人员在工作中引起重视,并进行仔细判断。同时,编辑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基金资助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研究,以净化学术环境。

  作者为了引起编辑关注,达到刊用的目的乱挂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与论文不实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1 -3]:

  1) 论文无论作者还是内容均与所挂基金毫无关系的“无中生有”基金论文;

  2) 基金项目早已完成结题的“超期服役”基金论文;

  3) 一篇论文挂 3 个以上基金项目的“一夫多妻”基金论文。

  论文乱挂基金项目主要危害有[2 -3]:

  1) 滋生学术不端。由于基金资助论文深受期刊与编辑喜爱,在刊发过程中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因此,不少作者将本无基金资助的论文穿上华丽的基金“外衣”,顺利得以发表。

  这些虚假基金论文的发表,必然引发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2) 浮夸期刊评价指标。乱挂基金的论文,特别是“一夫多妻”基金论文,促使基金论文比指标被恶意夸大,在评价期刊中不公正地提升了基金论文比指标,处于优势,引起不公平竞争。

  3) 基金资源的浪费。有些作者因基金项目结题,恶意在论文中不正当地标注基金项目,必然导致学术的“缩水”、伪科研、基金资助的人为浪费。

  4) 科技期刊不能准确反映科技创新。

  乱挂基金项目的论文不能真正体现基金项目的科技含量,不仅混淆了项目研究的本质,而且在项目结题与论证上制造误区,使科技期刊不能正确地反映科学研究成果,失去了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及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二、对基金论文的审核策略

  科技期刊是基金论文的载体,核实基金论文是期刊编辑的责任。科技期刊编辑应本着对期刊、对作者负责的精神,针对基金项目的乱挂靠现象,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沟通,认真检查基金项目论文。

  ( 一) 完善基金证明材料

  对于基金论文,编辑部应在投稿须知中明确要求,投稿时作者须提供基金项目管理部门、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第一作者是否参与该项目等相关证明材料并签字,并加盖单位科研部门公章。

  责任编辑收稿时应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基金论文认真审核,基金项目与论文内容是否相关? 基金项目是否结题过期? 作者是否参与该基金项目研究? 管理部门审核是否属实? 并对相关材料备案存档。通过核实的基金论文才可被送审; 基金论文缺相关佐证材料的需作者补齐后再审核; 论文与所标注基金不符的,责任编辑首先让作者删除无关基金标注,然后方可送审。对拒不提供相关基金佐证材料或基金标注不实的论文予以退稿。

  ( 二) 录用标准一视同仁

  基金论文凭借着独特优势在审稿发表过程中享有各种特权; 因此,打破特权,实施一视同仁的学术标准录用与刊登论文势在必行。责任编辑初审时,在核实基金论文相关佐证材料的基础上,将基金标注与作者信息删除,送相关专家进行“双盲”审稿; 专家审稿以论文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准; 编辑部录用应遵循学术优先的原则。基金论文特权的废除,一方面乱挂基金现象可以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学术评审回归公平; 同时,科技期刊的学术性与基金的价值才能得以真正展现,货真价实的基金论文才能突显其应有的价值。

  ( 三) 标注多个基金项目的论文解决策略

  在编辑工作中,常碰到一篇论文挂多个基金项目的现象。责任编辑在处理此类多基金标注论文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相关性原则。课题基金是以研究对象为核心而设立的; 因此,往往会出现同一领域的问题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本单位等不同级别的课题基金为同一群体人员研究,为课题结题,论文会被标注多个基金。责任编辑应核实论文内容、作者等均与所标注基金相关,方可标注。

  2) 总量控制原则。笔者认为基金标注以 2 个以内为佳,不得超过 3 个。无论是国家级,还是单位级均为此研究投入了人财物多方面的资助,不提倡研究人员仅为结题而滥用基金资源,特别是对乱挂基金项目的论文,科技期刊编辑部有义务确保基金资源正当使用,抑制基金资源浪费。

  ( 四) 对不规范基金标注论文的处理建议

  责任编辑在处理不规范基金标注论文时,本着“晓知以理,严肃学术,遏制不端”的12 字方针。“晓知以理”是以事实为根据,对作者进行有理有节的劝导,让其充分理解乱挂基金项目的恶果; “严肃学术”是要求责任编辑以学术为准绳,不可为“伪基金论文”所困惑,尊重学术; “遏制不端”对不实基金论文不录用,对屡教不改、恶意杜撰基金论文的作者通过公开的网络平台进行通报曝光,让学术不端者无隙可生,还学术绿色之清香[4].

  ( 五) 提升编辑能力

  编辑能力是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编辑是专业技术岗位,是“为人做嫁衣”的高尚职业,编辑的道德素养不能为日益横流的名利所腐蚀,编辑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编辑的业务能力是由编辑和学科专业能力组成,各学科的迅猛发展,交相融合,迫使相关专业责任编辑不断学习进取。编辑能力的提升是期刊质量的保证,只有责任编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水平的专业判断力,才能促进期刊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随着各类学术不端行为被曝光查处,其不端行为也在不断演化,高层次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日渐显现。本文所分析的乱挂基金项目论文仅仅是学术不端的一个方面,它要求编辑人员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发现新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公平、透明地处理问题,维护科技期刊声誉,净化学术环境。反对学术不端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能仅仅依靠责任编辑或科技期刊来制约,更需要相关的科研管理、人事主管等部门综合治理,才能从源头束缚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5 -7].

  参考文献:

  [1]周二强,李轶,王家勤。 核对论文基金资助项目的必要性及措施[J]. 编辑学报,20xx,18(3) : 191 -192.

  [2]赵丽莹,杨波,张荣丽,等。 关于科技论文多项基金标注的几点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xx,20(4) : 729 -731.

  [3]温晓平,王国辉,窦春蕊,等。 关于科技论文基金项目标注的思考[J]. 中国科学基金,20xx(6) : 253 -255.

  [4]余毅,张凌之。 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与预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 编辑学报,20xx,25(2) : 148 -150.

  [5]余毅,胡澜,张凌之。 高校科技期刊建立学术不端预防体系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xx,219(3) : 110 -112.

  [6]余毅,唐普,彭文彬,等。 论文优先发表的积分模式探索[J]. 编辑学报,20xx,25(4) : 310 -312.

  [7]余毅,彭文彬,胡虹,等。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的信息公开机制探索[J]. 科技与出版,20xx,219(6) :116 - 118.

科技的论文3

  引言

  工程复杂性决定了工程管理难度,主要表现为工程管理涉及面广。每一项工程管理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都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包括资源、气候、地质与地形地貌等。从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到工程消费,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对生态进行考虑和分析。工程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从科技创新能力角度,探讨如何提高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并通过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工程管理活动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1.工程管理的社会属性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态化转向

  对于工程项目,企业往往更加关注其经济性和技术性。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工程管理的社会属性对企业和公众而言将愈加重要。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达成个人目的的同时,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结果[13]。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型工程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些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巨大且不可逆的,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工程管理的生态维度已成为影响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甚至决定性因素。我国正逐步从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向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注工程的生态问题是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学技术创新是改变社会现状最直接的动力。当前,科学技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工程管理把技术的工具理性和工具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人类作为技术革新的发起点,往往很难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间达成有机平衡。因此,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技术的两面性越发明显。一方面,技术创新不断改变世界,为人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另_方面,技术也使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巨大风险和威胁。基于技术的两面性,我们更应将科技创新置于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予以考察。科技创新在考虑经济性和技术性的同时,还应兼顾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为实现工程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局面,我们必须对科技创新进行必要的约束。树立生态文明的科技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的科技发展原则,扶持和推广生态科技,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技进步之路,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对现代科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

  2.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生态科技创新是指能为客户带来具有商业价值的新产品和新过程,并降低技术创新对环境影响的活动。不同于其它创新,生态科技创新除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外,其自身还能产生正向外部效应,降低产品外部环境成本。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结论,企业的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受法规、市场和企业内部三大因素的影响。

  2.1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法律法规是应对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是避免企业将环境成本强加给社会、确保企业主动承担该部分成本的重要约束。有效的法律法规可以强化企业的生态创新动机,激励企业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相统一。然而,这一逻辑的前提条件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成本足够高,如果创新利益无法抵消技术更新成本,那么这种双赢局面就是不稳定的。法律法规从3个方面影响企业生态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法规强度、政策工具和法规可预见性。

  (1) 强有力的法律法规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加强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法律法规强度通常表现为对企业污染指标的控制上,定量指标越明确,法律法规的强度就越大,衡量企业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证据就越充分,工程项目违反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风险就越大。一个产业受到环境法律法规的保护强度越大,企业面临的违法风险就越大,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就越多。

  (2) 因地制宜的政策工具组合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生态创新积极性[3]。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分为三大类:直接管制、经济刺激、政策引导,其中,直接管制包括市场准入、环境标准等,经济刺激包括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政策引导包括信息披露、政策扶持等。国外研究成果表明,税收优惠政策等经济刺激比单一的直接管制更能够促进企业在生态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因此,综合运用不同政策手段,不拘泥于行政控制,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生态科技创新积极性。

  (3)未来法规政策的可预见性对生态科技创新具有积极影响。创新必然伴随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失败风险。根据收益成本法则,企业只有在创新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继续在生态科技上予以投入。而企业在生态建设方面获取的收益往往与宏观政策走向有很大关系。如果政策持续趋于严格,那么,污染少的企业就比高污染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2 有效竞争的市场与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正相关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产品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作为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供方,企业创新积极性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结构、顾客需求和潜在的'顾客利益。

  (1)市场结构是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市场结构可以用竞争程度或市场集中度来衡量。市场集中度越高,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就越小,企业就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研发过程中。同时,集中程度越高,蒙混过关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此,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以违法违规风险。另一种观点是,由于缺乏竞争,市场集中度高会导致企业更加懒惰,从而阻碍科技创新。

  (2) 顾客需求是企业创新行为的强大推动力之一。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产品是受供需关系决定的。随着社会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绿色属性,产品生态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受消费者喜欢,从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因此,顾客消费习惯也是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力。

  (3) 潜在的顾客利益是企业生态科研投入的后备动力。潜在顾客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兼顾潜在顾客利益,有利于洞悉潜在市场,促进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取得成功。如果企业能够满足潜在顾客的利益,就更容易开拓新市场。

  2.3 企业内部因素直接影响生态科技创新能力

  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市场环境,对企业而言都是外部环境,而企业投资行为除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条件。企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发展战略、资产结构以及科研能力。

  (1) 企业发展战略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都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展开,因此,将生态科技创新能力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能够使企业在决策时更注重环境保护,不断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搭建环境保护体系,从而增强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

  (2) 企业规模和实力也是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资产规模越大,资金实力越强,盈利能力越高,企业可用于科研的投入就越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意识就越强。同时,规模越大、能力越强的公司承受研发失败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因而敢于在生态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

  (3)企业科研能力也会影响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高水平科研人才。

  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思路。我国工程管理的生态科技创新能力要想得到提高,须从法律法规、工程市场、环保市场以及企业内部入手,在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我国工程管理向生态工程转变。

  3.我国工程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我国正逐步从粗放式的大规模建设向集约式的工程管理转变,具体体现为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和信息化建设不断突破。我国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两部分: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行业内工程建设标准。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能够规范企业工程管理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优化工程市场,提高整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除了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外,我国工程管理手段也日益多样化,促进工程管理行为更加精细化,工程预算更加科学合理,工程管理机制更加流畅,工程设计与质量明显改善。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信息系统的使用,利用信息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工程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

  虽然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工程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生态文明工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不足。

  (1) 工程管理市场发展不均衡,不同行业间差距较大,地区间工程建设标准不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重视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14]。这其中有政府的政绩考虑,也有不发达地区企业环境意识淡薄的原因。

  (2) 工程管理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制度执行应更加严格。工程管理制度是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在完善法律法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落后于市场实际需求;有些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虽已制定,但更新不及时;部分工程管理有总的法规和规章但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这给有关法规、规章的执行带来困难和不便。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未积极履行职责,导致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最重要的生产力。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将新产品、新技术用于工程管理实际活动中,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管理质量,提高工程生态化水平。我国科技创新力度不足,在科学技术应用上一直较为落后,主要体现在工程开工前的系统性论证不够,前期调研不充分,不合理的工程设计大量存在。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4)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缺乏。人才是工程管理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缺乏导致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只能兼顾一面,难以投入到环境保护上。与此同时,人才的缺乏还会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外工程管理团队已悄悄渗透到我国工程建设市场,而我国很多工程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建基于低成本人力资源。要想继续在这个市场里生存,我国工程管理就必须转变模式,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能力和整体思维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4.我国工程管理生态科技能力建设路径

  我国工程管理现状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提高工程管理的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工程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1) 从顶层设计出发,强化政府组织领导力,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环境保护利益是长远的,但企业追逐短期利益的动机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在生态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这就需要政府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企业行为加以引导。在制定政策时,考虑政策的前瞻性、风险性、预见性、科技关联性等特点,促进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加大生态科技创新力度。在审批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和合理的产业布局,更多地考虑工程建设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是生态科技发展中的主体,国家应该通过立法明确企业责任,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促进企业加大生态科技创新投入。

  (2) 完善法律法规,设定强制性标准,推动工程管理的生态化转型。法律法规是外部环境失灵情况下促使企业按照规则办事的手段。虽然我国在工程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颁布了很多制度和规章,但是缺乏定性标准检验企业执行力。因此,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加速制定强制性标准,并通过法律法规对这些标准进行界定,保障行业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3) 加大科研投入、政策支持和激励,提高企业生态科技创新积极性。不同的刺激手段对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促进作用不一样。政府应运用多种手段对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生态科技创新进行支持和鼓励,如:加大企业生态科技创新减税力度,加大政策性扶持,优先发展生态科技产业等,激励企业加大生态科技创新方面的支出。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开放一些传统领域给私营业者和国外投资者,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科技创新进程。同时,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校企联盟,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产品。

  (4)加强市场培育,提高生态科技创新产品的市场地位。加强市场培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生态科技创新产品的市场地位,调动企业生态投入积极性。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促进消费者养成生态消费观。政府、学校、媒体等单位都可以作为市场引导者,通过加大公共平台的引导作用,强化生态消费知识宣传,普及生态科技知识,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消费观。

  (5)工程建设企业应当主动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企业本身。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导者,应当主动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企业应积极分析当前法律法规和外部市场环境,剖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公司生态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目前,仍有很多企业认为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没有认识到生态科技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对此,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工程管理观念和思维,将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组织文化中,作为一项长期发展规划来实施。

  5.结语

  工程管理的生态化建设与科技创新的生态化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条件下,树立生态文明科技观,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生态科技创新能力,是减缓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巨大压力的必经之路。

科技的论文4

  摘要: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现已成为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人力资源,然而目前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低效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论文首先探讨了构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指导性原则,然后从用人单位的微观角度入手提出了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最后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入手论述了科技人才成长的最佳外部环境。

  关键词:激励机制科技人才对策

  科技人才作为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构成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竞争优势的中介桥梁,现已成为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人力资源,当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以科技人才争夺为核心的国内外竞争。为了最充分地挖掘科技人才的内在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知识的生产效率,必须在充分尊重科技人才劳动的特殊性和价值的高端性的基础上,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1构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原则探讨

 1.1纵向公平与横向公正相结合原则

  美国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是否合理,还会实施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来评价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是否平衡,并以此决定自己的工作努力程度。在评工资的工作中,既要以科技人才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实现自身薪金的纵向性发展,又要以市场薪酬水平为参照系数进行社会横向对比,即运用市场机制对科技劳动成果的质与量的进行合理认定,让科技人才的价值通过劳动力市场得以实现,从而保证科技人才不会因横向对比而产生不平衡感。

  1.2劳动收益与产权收益相配套原则

  一方面,科技人才的劳动是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型智力劳动,与生产人员的“随同”性劳动相比较具有更大的高风险性、不确定性和高利润性,这就决定着科技人才必须获得高额的劳动收益。另一方面,科技人才在承担了难以回避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的投资后形成了人力资本,依靠科技人才的技术创新劳动来增加资本利润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路,科技劳动应该作为生产过程中的流通要素参与分配,作为科学知识产权载体的科技人才必须拥有对科技知识的控制权、转让权和收益权,科技人才如失去人力资本产权的保障必然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低收益甚至是科技知识的外溢。必须把科技人才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而让其分享产权收益,必须创造完善的收益实现渠道来将科技人才的劳动收益与产权收益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种能够长期保护人力资本投资者利益的收人分配制度,使科技人才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的真正主体。

  1.3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衔接原则

  外在激励是依靠组织所掌握的资源满足员工物质性需要和情感性需要所诱发的外在动机,被激励者的注意力只局限在那些诱激他的外在性物质和精神奖励上面,工作此时只是一种获取这些外在性奖酬的工具性手段,它虽然构成了激发科技人才行为动机的维护性因素,但却能出现不可逆转性和边际递减效应。内在性激励是以工作本身为激励源,依靠工作活动自身或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成就感而获得满足。因为科技人才拥有较高的素质,个人发展需要和成就需要开始取代物质需要而成为他们的主导需要,他们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内在激励方式就成为激励科技人才最为鲜明的特征。因此,合理调整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因此成为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1.4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补充原则

  如果过于偏重于短期激励,虽能提高科技人才对生存需求的满意度,但由于短期激励有较强的效用递减效应,容易演变成为含有平均主义倾向的福利膨胀机制而严重抑制科技人才的工作努力程度;如果过于偏重于长期激励,会严重降低企业的现实生产效率。为了在激励过程中充分地发挥短期和长期的时间效用,一方面要构建良性资产股份化机制和科技人才职业生涯设计机制,利用资产纽带和心理契约将科技人才效益与企业利益融合在一起来构建起长期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在不损害企业正常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下,适当提高短期物质激励的实际支付,实现短期激励的实效化。

  2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

  2.1构建人员配置机制,实现任职激励

  对科技人才资源进行科学有效配置,是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前提。第一,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竞争上岗位制度,通过竞争上岗来促进各层次科技人才要素的优化配置,尤其对重大技术项目、重大科研成果负责人或技术主持人可以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第二,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根据“看才能、重实效,求发展”的用人原则将科技人才科学地分配到合理的组织结构中和恰当的工作岗位上。设立重大科研课题首席科学家制度,既要发挥他们在领导科学决策上的参谋作用,还要发挥他们在技术进步和创新中的指导带头作用,每名专家要选择几名青年技术人员进行传帮带。第三,建立优胜劣汰的分流机制。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把人才考核与人才使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下岗分流保持科技人才创新队伍精干合理、结构平衡,增强科技人才的危机感和责任感,通过逆反激励来建立人力资源的活水机制。

  2.2进行科学工作设计,实现工作激励

  工作设计是依据组织目标、组织状况、岗位条件、工作性质、人员素质等对个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所进行的特别处理。首先,科技人才由于学习性和创造性这一特殊工作性质渴望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因此对科技人才可以实行弹性工作时间,让其对工作时间的安排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使科技人才将他们的工作活动调整到最具生产率的时间内进行,并运用自我管理的方式激发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逐步实现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分离、职称资格与技术职务聘任分离,单独设立技术岗位,全面实行技术岗位的竞争上岗和末尾淘汰,彻底摒弃技术岗位聘任中存在的.“铁交椅”和论资排辈现象。

  2.3加强人才薪酬管理,实现报酬激励

  企业应该在国家宏观管理下,遵循人才的价值规律,依据“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原则设计如下科技人才薪酬体系:基本工资,根据岗位责任的大小、人员能力要求的高低和工作环境的优劣等要素来确定岗位基本工资;项目提成,根据技术项目的技术含量、难易程度、新创效益等因素来确定技术分成率,科技人才在完成技术项目后一次性提取自己的劳动报酬;期股期权,根据学历资历,以往的创新业绩、未来的科技投入等参照因素确定科技人才在企业的期股期权的额度,这种方法运用产权分配方式将科技人才的长期收益和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捆绑在一起;科技人股,是依靠科技物化机制按照科技贡献大小来进行实施分配的工资模式,当科技人才的发明创造、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发明专利等转化为企业利润时,企业与该员工实行长期性或永久性的利润分成,这体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知识成为生产投入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设立津贴,对科技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贡献情况进行考核并实行补贴;协议工资,企业与科技人才在协商一致基础上达成工资协议,科技人才价值可以通过谈判的手段获得企业的认可;柔性福利,企业提出一份包含了带薪假期、住房补助、进修培训、医疗保险及退休保险等福利项目清单,科技人才可在福利开支规定总额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福利组合”结构,实际福利消费与福利规定限额的差额可折发现金,这种制度能满足大部分科技人才的差异性需求。

  2.4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实现考核激励

  绩效考核的结果为物质激励科技人才提供了参考性依据,绩效考核就成为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有序运转所必须的一种管理行为。首先,应该构建一种能够准确测量、权重对比、易于操作的综合性考核指标体系。对于科技研究人员要着重考核业务水平、独特见解、创造能力和工作实绩,对于技术人员要着重考评其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完成技术任务的水平。其次,对于研究成果的评价,要从以发表论文数量为主转变为以获得发明专利为主,鼓励科技人才在市场中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要对创新性强的非共识项目以及学科交叉综合性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鼓励科技人才进行“好奇心驱动”的创新型研究。还要关注那些具有间接的、长远的、隐性的价值形态的科研项目,从而切实避免科技评价中急于求成、学术浮躁的短期行为现象。再次,考核源要由单一性向多维度转移,避免只由上司评分的单一性评价的现象,建立同行评议专家库来确保学术考核评价的公正性。最后,考核过程要由随意性向规范性转移,加强对评估过程的监督,积极探索构建评审专家信誉信用体系,扩大评估活动的公开化程度和被评审人的知情范围,减少各种不正之风和非学术因素的干扰。

  2.5推广“职业生涯设计”,实现发展激励

  科技人才是一种经过高成本教育和工作砺炼而培养出来的具有创新秉赋的特殊人力资源,工作对于他已经不光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因此,只有推广科技人才“职业生涯设计”,为他们提供一个不断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使他们从能够满足的工作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业工作中焕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首先,科技人才和企业根据科技人才的个人科技能力确定他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路线,运用“教练型”的领导方式来帮助他们纠正偏差,运用开发性训练科目来不断增强他们的知识技能,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环境满足他们终身学习的需求,最终帮助科技人才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同时,还应该实施双轨制的职业发展规划,在单位内部打造职业通道来设置科技行政管理职务和科技专业技术职务两条职业发展道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最佳发展路径。

  2.6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环境激励

  企业文化能借助群体舆论和环境氛围产生出一种外在硬性管理所无法比拟的凝聚力、感召力和驱策力,由于科技人才具有普遍追求自我实现的群体特征,从企业文化层面对科技人才实施激励是十分有效而必要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科技人才在和谐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营造交流合作的内部环境,为科技人才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环境,促进科技人才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物质环境建设,以环境为载体提升工作生活环境品质;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科技人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尊重的荣誉感;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使每一个科技人才明确地意识到为祖国科技事业做出自己应有贡献是科技工作者最高的荣誉;弘扬企业精神,把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为每个科技人才内心深层次的动机,让科技人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7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实行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以人本主义为指导,在相信并依靠个人的首创精神和自律能力的基础上运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去激发员工的激励方式。有效的情感激励是使科技人才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起来并持续地保持下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企业物质激励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将情感激励设计成统一模式化和形式化的激励方式,科技人才就会将其理解为保健因素而失去它应有的效能,企业应通过多种途径来扩展情感激励的范围内容:通过企业与科技人才的双向沟通来缩短双方的距离;通过解决科技人才的困难来增进彼此的情感;通过平等交流与合作使员工感受到被认可和被尊重的喜悦。

  3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宏观配套机制

  为了激励科技人才,我国必须形成一整套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框架体系,其核心旨在建立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各类科技人才的稀缺程度并为科技人才创造一种富有活力的的社会环境的激励运作机制:完善可持续性的国家培养体系,运用人才特区等途径为骨干科技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疏通跑道,通过定期开展推荐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活动将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科技人才纳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视野来实施重点培养,对占科技人才总量60%以上的职业技术人员要加强技术能力培养来增强其二次就业的转移能力;建立严肃学术批评与宽松和谐相结合的学术环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学术争鸣,尊重学术自由;强化科学技术的资源共享机制,加快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着力于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物质条件;建立公开公平的职称评定制度,把职称评定中的学历、资历取向调整为突出创新才能、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的价值取向,取消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取消专业技术职称的单位指标控制,实行差额评审全员答辩的职称评审办法;构建多元发展的人才奖励机制,设立国家各级政府科技人才奖励基金,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事业单位以多种形式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建立自由流动的科技人才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人才市场价格杠杆实现人才需求和实际配置的动态平衡。

科技的论文5

  鸟巢、水立方中的科技大家都知道,北京2008奥运会体育中心是一个很大很漂亮的鸟巢样式,国家游泳中心则是一个很漂亮的充满着气泡的水立方,但是庞然大物下面究竟隐藏着哪些方面的技术呢?今天科技小论文将带领您解开这些什么的建筑物。

  首先我们来说“鸟巢”,鸟巢建筑是基于国际建筑领先地位的,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在空间技术的`应用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首次将空间技术应用到建筑物结构框架上的一个重大创举。它是由我国多为建筑方面的专家通过进行可行性验证和安全构架验证而决定实施的一个重大工程,于是鸟巢成了我国2008奥运会的一大标志之一。他将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

  首先在设计结构上,采用空间技术的鸟巢,在最大程度上介绍了对原材料的需求,节约了成本,并且形象完美纯净,是奥林匹克的一大亮点。

  “水立方”以方型的建筑形态体现与“鸟巢”和谐共生的中国文化理念。“水立方”钢结构采用了新型的基于气泡理论的多面体空间钢架体系,属于国内外首创,是一个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着许多国内外前所未有的课题题将通过对新型空间结构几何构成与优化、结构整体分析与设计、结构风雪冰试验、各类节点和杆件计算方法与实验、室内环境声光电热研究、ETFE立面装配系统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完成将最终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同时纳入国家新版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等课题立项目标。那时,人类历史上又会翻开新的一页,这一页上又会画上怎样的一笔呢?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有可能在这一页描绘上灿烂的一笔。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新创造的宇宙飞船,将会把我们带到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等待我们去探索的新世界!让我们怀着一颗像鸟儿一样期待飞翔的心,飞向知识的海洋,努力拼搏,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科技的论文6

  科学,如今,它早已是现代人们议论 得最热烈的话题 了。这扇大门再一次向我招手,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

  现在,我要讲的一个话题是——空气。

  空气,大家应该都知道它是什么吧。而我呢也从一些有关书籍上了解到地球上的空气大约1/5是氧气,4/5是氮气,还有少量的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洁净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它维持着地球上万物的生命。

  环绕地球的大气层厚约1000千米,不过只有距离地表十几千米以下范围内的空气又稠密又活跃,风霜雨雪都发生在这儿。离地球越远,空气越稀薄,北京的小朋友到青藏高原,就会感到氧气不够用,要适应一段时间。

  在离地面大16-32千米的地方,有一个臭氧层,它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太阳中强烈的紫外线的伤害。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的常常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人们利用压缩空气可以做许多事情。例如,气垫船是利用鼓风机压缩的`空气在船身下形成空气垫,抬起船身,使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行”。

  同学们知道了空气的知识,我长大后要让空气更多的为人类服务!

科技的论文7

  1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比较集中的地域,我国许多农业知识产权在此进行转化,农业知识产权能够增加产业效益,促进农业增收,能够带来看得见的经济利益。以前,农民对农业知识产权普遍缺乏了解,对申请专利、植物新品种保护、商标以及著作权等都知之甚少,商业秘密、商标等基本无所知。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对知识产权的推广运用,农民对知识产权得到更多了解。

  2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现实选择

  农业科技园区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具有较好的基础。农业知识产权首先是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依法享有的一种是专有权利,其范围是在农业科技领域创造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包括植物新品种权、农业技术专利权、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权、农产品加工商标权、农业商业秘密权、农业著作权、农业科技成果权和其它来自智力活动的权利等。

  2.1知识产权战略是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园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园区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最关键环节是依托园区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率,才能保护和改善园区农业生态环境,和谐、持续地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以科技、生态农业的理念经营好农业科技园区,保证推进园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故此,知识产权工作必将成为园区发展的关键工作,知识产权战略必将成为园区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终将与园区持续性发展融为一体。

  2.2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农业科技园区正引导企业发展,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基础相对较弱,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品质不高。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关税的调整,外国品优价廉的农产品对我国市场冲击很大,市场风险加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园区企业切实在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下大力气,通过知识产权战略达到提高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知识产权战略是农业科技园区对外宣传的名片

  国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顶层设计,谋划好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县建设。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各地营造招商引资的重要软环境,更是园区招商引资的有利法宝。制定和实施农业科技园区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吸引各级政府经费投入、政策性支持力度,更好吸引资金和孵化技术、提高园区知名度。园区自主研发、引进推广科技成果量作为政府考评园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指标。

  3对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

  3.1整合多方资源,汇聚各类人才

  人才是强园之本,营造良好氛围吸引各方科技人才、智力。只有集聚人才,才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培养出一批知识全面、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使园区逐步形成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基地,农业企业的创新平台。大力支持和鼓励园区科技人员知识产权创造,激发创新热情。其次,与政府对接,争取多方支持。充分整合好科技特派员和知识产权特派员行动,为园区发展诊断,全面提升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专利申请量与质量的提升,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促进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提高。

  3.2强化以园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当前,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有较大提升,但总体上看,我国高技术企业还很少,多数企业技术创新不强。需要发挥园区企业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中起到主体作用。大力支持和鼓励园区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实现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双轮合力驱动。第一,国家加大对农业科技园区财税、金融等政策倾斜,让企业产生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源动力,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推动科研单位、大学等与园区企业共建平台、协同创新。运用投资、项目带动等政策,促进农业各领域的自主创新,形成更多园区企业农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第三,鼓励知识产权等智力资本入股企业,加大对参与技术创新科研人员的奖励等来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3.3打造园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运营战略

  当前,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更要强调知识产权的经营,将知识产权从法律资产进化为商业资产,并发展为策略资产。园区中经营知识产权涉及面广,应当有所突出重点,建议打造园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品牌战略。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标示某种农产品产自特定地域,且该产品的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产地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也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对园区具有传统优势和独具地理环境的农产品积极采取地理标志保护措施。用知识产权战略带动园区产业技术升级,创建一批上规模、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使园区逐步成为标准化、规模化以及区域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提高全社会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知度、接受度,把园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引导健康消费、放心消费、时尚消费、品位生活的重要平台。

  3.4建立园区有效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

  政府政策导向、园区制度实施等对知识产权战略影响较大。第一,建立对园区整体知识产权的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园区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将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作为园区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并据此建立奖励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建立和完善园区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园区有关科研、生产和市场流通等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开展园区科研成果转化跟踪调研,加速成果推广转化。中华农业科技奖始终关注获奖成果的后续转化情况,把是否已经取得较大的推广转化效益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和导向。第二,建立对企业、个人的奖励机制。对知识产权工作突出的企业、优秀发明人给予奖励;根据为园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多少对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与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挂钩;对植物新品种、发明专利以及有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其他类型知识产权项目的发明人,优先推荐申报政府各类拔尖科技人才等工作。同时,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入股、参股,实施新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为园区经济发展作贡献。

科技的论文8

  一、SCI论文的定义和宗旨

  要想撰写好英文SCI论文,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西方社会对一篇SCI论文的定义和宗旨。

  我们知道科学和技术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能力(图1)。我们将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和能力划分为三个部分:未知、已知、未知和已知的边界(或前沿)。科技创新就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未知转变成人类对自然界的已知,将人类知识和能力的无变为人类知识和能力的有,再将部分正确的认识和理论修改为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论!科技论文应是人类科技创新的记录,供人类自己交流和留传后世。

  一篇SCI论文应该仅解决、说明、解释或求出一个具体问题(议题、主题、现象或未知)。这一个问题必须有益于科学或技术。这个问题可以是已研究过的或新的。这篇论文必须给出一点在科学或技术上新的和有价值的结果、数据、观察、或知识。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我们应将它们分别撰写成两篇或以上的论文。

  一篇SCI论文的宗旨在于揭示同一或不同自然存在或现象之间的客观关系或规律(图2)。一篇科技论文旨在对一种或多种自然存在的输入来耦合或预测另一种或另多种自然存在的输出。同时,这一耦合或预测过程、方法或规律是透明的、是他人可以理解、掌握、重复和运用的。

  迄今,我们已知道和掌握了很多这样的耦合或预测的过程、方法或规律。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是耦合质点所受到的力(一种存在-动力)与质点本身的加速度(另一种存在-运动)的。流体在多孔固体中渗流的达西定律是耦合流体的压力梯度(动力)与流体的渗流流速(运动)的。线弹性体的虎克定律是耦合一个点的应力(动力)与对应点的应变(运动)的。

  因此,我们可将一篇SCI论文比拟成文学作品中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分析和总结人类某一方向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来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根有据的科技新思想、新现象、新数据、新方法或新规律(故事)。他人拿来就可用。

  我们也可将一本科技专著(包括博士学位论文)比拟成文学作品中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由很多既相关又独立的短篇故事串联和并联而成的一个有系统的、全面的、新的科技理论、方法和应用。他人拿来就可发展。

  由于这个定义和宗旨,不少科研人员一生可撰写发表数百篇SCI论文。当然,这些论文中一定会有不少内容是旧东西、是已发表过的。但是,每篇SCI论文都含有起关键作用的新东西,使得篇篇SCI论文都不一样,都值得发表。

  我们自己研究撰写的、经过评审专家们指正后修改而能发表的每篇SCI论文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是自己、团队、评审专家们和出版社的劳动、心血、知识和智慧的结晶物。它记载了一件人类创新活动的`史话。

  二、SCI论文的质与量

  在20xx年,看到杨乐先生讲“科研的灵魂在于质,不在于量”,我很有感触。我不禁要问:什么是科研的质?什么是科研的量呢?

  通常简单地理解可能就是,质就是创新的东西,量就是工作的数量。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们可再换句话问:

  我们怎能知道、确定、判断我们所做的科研工作哪些是创新的东西呢?

  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方法和判据来准确地知道,哪一件科研工作成果是创新成果、是质呢?

  每一位科研人员,他的最主要科研产品应该是,他根据自己研究而撰写、发表的科技论文。单篇科技论文在组织、结构和内容上,描述、讲述、或论述一个独立、完整的、又与已有知识和能力有联系的、有关科技的新故事(表1)。因此,虽然单篇论文是研究一个极为具体的科技问题,但是它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很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极具生命活力的和时代气息的。因此,单篇科技论文应有质又有量,有血又有肉。

  如同科研的质,单篇论文的质就是该论文的新东西。它应该包括,论文第一部分中提炼出来的题目,第三部分中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第四部分中科研人员的创新结果和数据,以及第四和第五部分中提炼出来的新知识。单篇论文的质也就使得这位作者,成了本专业或本论文研究方向的发展人物。

  那什么又是单篇论文的量呢?单篇论文的量就是论文的东西。它包括论文第一部分中的作者、摘要、关键词,第二部分中的介绍、说明和引用,第三部分中的借用、引用的前人知识和能力,第四部分中的分析、论证、验证、讨论和应用等,第五部分中的小结和建议,以及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单篇论文的量也就使得这位作者,成了本专业或本篇论文研究方向的历史学家。

  可以说论文的质决定了,这篇论文值不值得被发表。论文的量决定了,这篇论文能不能被评审专家接受发表,和能不能快速容易地被读者读懂、认同和应用。科技创新产生质,撰写和论证产生量(绿叶)、突出质(红花)。

  三、产生SCI论文质与量的最佳途径

  每位刚刚从事科技研究的年轻人,大部分时间直接用在科研的第一线、亲身亲历在做研究、同自然直接打交道。因此,创新对年轻研究人而言是相对容易的,他可以成为本专业再发展的人物。同时,他缺乏的是对该项研究的历史和背景的广泛认识。他自己论证他所做出的工作是否是创新工作、是否有质,是相对困难的。

  恰好相反,每位多年从事科技研究的年长者,他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有了大量的知识和能力积累。他可能早已成了他所研究的专业和论文的发展人物、历史学家或大师级人物。同时,每位有成就的年长者,常常承担多种职务和管理重任。他难以从百忙中挤出大量时间来直接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同自然直接打交道。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第一线创新工作对他是相对困难的。因此,论证对年长研究者是相对容易的,他难以成为本专业再发展的人物。

  某些专业有成就的大师们,根据他们数十年的科技经验和功底,可以判断和评价出了有前途的科技研究方向,和有创新的科技研究工作。他们很多时候,当上了伯乐,给年轻科技人员的发展和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能够遇上获得这样大师的指点,是年轻科技工作者的最幸运之事。他们任何一个指点都可以快速地增加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内功和晋升机会。

  因此,科技质与量存在最佳产生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年轻人和年长者的有机结合和配合。通过这个途径取得科技研究突破的实际例子是很多的。

  再具体一点讲,科研导师和工作环境对大多数刚刚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特别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就变得极其重要的了。特别是,现在的科技研究是一项求在社会中能够生存的工作。很多人对某个科研题目的兴趣是经过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才产生的。社会分配给从事科研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是需要竞争才可以赢取得的。

  少数有创新能力和业绩的科研人员通常能够获得较多的资源。从而,他们可以建立所需要的、优良的、独特的科研手段和设备。用这些设备,年轻人就可更好地、更清楚地、更定量地看到自然现象,直接同自然打交道了。他就可以站在某一知识和能力的边界和前沿,来找出、测出、推出、导出、做出或磨出,某一个未知或未解决问题的解答!

  在另一方面,应该、值得研究的课题很多。可是,找到一个具体、可行的、而又可存在普遍规律的课题一般是不容易的。这如同大海捞针。好的科研导师可根据年轻研究人员的具体能力、实验室目前条件和对本专业科研进展的认识,可为年轻研究人员选一个可有突破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这如同小湖或小盆里捞针。

  好的科研导师也可为年轻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和进展把关和反馈,可帮助他或同他一道将所做的工作,提炼成一些科学问题来撰写成论文发表。年轻研究人员应认真阅读、学习他的科研导师亲自撰写和发表的论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面对面地向他的导师请教,遇到感兴趣的问题也可直接同他的导师讨论,以便更好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图3)。

  这一途径的好处很多。年轻人可深入地、具体地向年长导师学习,也可向年长导师提供大量新的工作成果。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使得,年轻人可以站在年长者几十年工作基础上,很快地做出更加突破性成果。年长者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也可由年轻人传承和发扬光大。

  这样,他们就共创了一段科研佳话、一个新的感人故事。这样的科研佳话时常产生于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获得者之中。

  四、撰写SCI论文的心态

  高质量科技论文,是将我们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在现在或将来被全世界人知道和应用、成为人类已知的知识和实践。因此,我们在撰写科技论文时要具备一种极其重要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撰写科技论文要以读者为中心。要将自己所作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撰写成他人可以立即参考、利用和获利。要将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撰写成具有国际性、普适性和可移植性(Portable)。论文撰写不应以作者为中心。不应该在论文中体现,任何想通过科技论文的发表,来证明、说明自己的能力特别大、不一般的文字。论文撰写也不应该以自己工作的地方为中心。尽量少讲对自己工作的地方有多么好、多么有利。科技论文撰写,就是要将我们局部、当地、小地方相关的工作,写成全球、全人类都相关、都有用的工作。这对我们国家原始创新的科技论文撰写的要求就更高了、更难了!

  五、撰写SCI论文的布局

  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对他人来说,是专业性很强的新知识和新能力。同时,又需要通过数年和数十年的努力,才可理解、发现和搞清楚这个科技创新成果。因此,高质量的论文一定是容易、看明、读懂的科技论文。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把所有相关问题讲清楚,把来龙去脉写清楚,逐节、逐段、逐句地把新东西自然而然地生长在已有东西之上。

  图4显示了一片树叶的一个源汇中心与其主次纵横脉络的分明与清晰联系。如同图4所示,论文的各个层次(章、节、段、句)一定要脉络清晰、处处与论文所论证的那一个问题相关。对于拟撰写的论文相关资料和文献,撰写者要有完全清楚的全面了解和掌握。要分清什么是原始数据,什么是自己的解释、理论、假设、猜想、方法和途径,什么是已有认识,什么是作者创新研究得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现象和新能力,什么是作者或他人的检验、验证、重复、应用和实现。

  因此,撰写者,一定要对论文进行合理布局。首先,要提练出一个或多个科技问题。再在自己研究资料和成果中找出所有相关的内容。其后,根据图4和表1来布局,以完整地讲述一个有质有量的、有根有据的新科技故事。

  六、撰写SCI论文的程序

  高质量论文的撰写应该有一定的先后程序,从而有效和快捷。根据单篇论文的组成和结构(表1),这个程序如下。

  首先,根据提炼好一个问题,写出论文初步题目,写出论文初步摘要。其次,将相关图画好和将表做好。第三,将相关参考文献根据问题和内容分组例好(第六部分)。第四,根据论文问题和参考文献对比,将第二部分写好。千万不要说他人做错了。第五,对照图、看图来讲论文第三、四和五部分写好。第六,再后头将论文第一部分写好。

  论文题目可修改,题目要小、尖和细,要与论文一个问题密切相关,要向孙悟空的金钢钻、钻出人类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天网,从而形成新的天网。在写作过程中,可进行精细修改。

  特别地,我们要尽早地明确定义任何一个新的专业术语。如果自己创造了一个或多个新的专业术语,我们必须要在它在文中一出现时,就要对这个新术语给出明确的定义或定量的计算方法。这样读者也就好读懂全文了!

  例如,牛顿在1686年发表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专著。专著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定义”。第一个定义就是“质量”:“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度量,可由其密度和体积共同求出。”专著开始,就给出了质量这个全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说,质量是牛顿力学的最创意与奠基概念。

  中文是我们的第一语文,英文是第二语文。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和创新主要是用中文和在中文环境进行的。中英文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地点、历史、文化和时间的都不一样。它们在表述上是有区别的。掌握好SCI论文的英文基本些作方法,对每位从事科技创新的研究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

  在清楚SCI论文的定义、结构和组成后,我们再需要注意以下二点。第一点,撰写科技论文的英文一定要多用简单句子。特别要将每句话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写清楚,决不要让他人猜句子的主语。第二点,每句话之间的联结要有逻辑。要像我们做数学题和推导数学公式一样,将每个步骤都写清楚,不要让他人做任何猜想(图5)。更要像我们编写计算机程序一样,步步都通、块块都有关联和作用。

  一般地,通过单字(Word)组成主谓宾都清楚的一个句子(Sentence)(图6)。再将数个句子组合成一个段落(Paragraph),来表达一个细小意思。再用数个段落组合成一个小节(Sub-section),来表达一个小单元的意思。然后,再用数个小节组合成一个大节(Section),来表达一个大单元的意思。数个大节就可按照表1的组成与结构来形成单篇论文。

  我们撰写得要准确,撰写得要像透明水晶体一样的清楚。不要让他人,在读我们的论文时,猜我们撰写的句子、段落、小节、大节或文章的意思和想法。对不懂中文的人来说,这种猜是件痛苦之事。

  七、撰写SCI论文的基本单元拼盘法

  或许可用基本单元拼盘法,来撰写容易看明和读懂的高质量SCI论文。它如同中文的拼字,是由基本词根和边旁部首来有规律地拼盘组合而成的(图7)。它又如同英文单词,是用26个字母按发音来有规律地串联而成的。它又如同一个句子,是有多个单词按照主谓宾状补等组合而成,来表达一个意思的。它又如同一段文章,是有多个句子、按照所表述的一个意思组合而成的。它又如同一节文章,是有多个段落、按照所表述的一个较大的意思组合而成的。它又如同一篇文章,是有多个章节、按照所表述的一个较大的意思组合而成的。它又如同化学元素,是由不同数量的中子和原子组合而成得。它又如同化学分子,是由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化学元素组合而成得。

  因此,论文撰写的基本单元拼盘法可有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第一,将所有相关文献、前人成果、已有认识、现有方法、现存假设、自己数据、公式、事实、现象等等内容,划分成最小事实或数据单元。

  其次,再根据人类已有公认知识和科学规律,并依照自然逻辑、时间空间序列,将这些最小单元事实和数据根据表1结构要求,重新串联和并联地有机组合起来。

  第三,用图表和公式,看图表和公式,来解释、说明作者自己,对每一重要议题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它们包括新数据、新过程、新方法、新发明、新现象或新发现。

  最后,形成一篇论文,以说明自己的某一重大或有益的观察、发明和发现。或者,证明自己的某一新方法、新理论、新学说或新思想。

科技的论文9

  摘要:物理是源自于生活的科学,它是祖先对于现实生活中现象总结的一种高度凝练,而物理上升到一定高度则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物理与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往复循环,互相影响的状况。本文主要从各种发明的不同层面诠释物理对人类生活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物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物理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人类利用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制造生机,无意间发现了钻木取火的原理,火的制取和火种的保存是人类生命兴旺的源头,火让人类的食物更加美味更加健康,使他们居住的环境更加温暖,更有助于驱逐凶猛的野兽,火种的保留使得他们每到一处都可以使用火,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摩擦生热,能够燃烧的物体温度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的物理原理,但是却还是有意无意地利用了这些物理原理为自己创造一线生机,没有火,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文明。所以是这些物理原理为人类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此时的人类无法控制物理科技,但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物理科技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物体如果密度小于水,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人类最初并不知道物体会受到浮力,但是却能利用木头可以漂浮在水中的特性,造出了木船,木船对于人类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虽然人类不知道它能承载多少重量,但是却能利用它来往于其他的陆地,并且打捞一些鱼类,通过船的发明,人类丰富了自己的食物系统,并且能与其他的陆地加强沟通,进行来往贸易,使得人类初步展露出了社会的模型。而后,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正苦苦求索如何测定王冠的体积,在沐浴的时候水从木桶中溢出,却使他灵光一现,发现了浮力定律,以后的科学家循着他的思路一路探寻,终于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奥秘,他们可以对水中的船只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船能承载多大的重量,更进一步改造了这一工具,使得人类的海上航行技术突飞猛进,也为人类文明的推进做了巨大的贡献,郑和出海南洋,使得中国国威得以彰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使得世界的全貌得以重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揭开了人类心中对于地球的一层疑云。如果没有船,可能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是天圆地方,美洲则会屏蔽在人类的视野中,可能各个国家也会老死不相往来,人类有如此的繁荣兴旺,与物理科技是分不开的。

  一个铁球与一根羽毛从同一高度落下,自然是铁球先落地,然而伽利略却毅然决然地否认了这个观点,于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被永久地记在了史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拿出了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下落,两个铁球几乎同时落地。而他又利用了归缪法成功推翻了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有关的观点:一根羽毛和铁球相连,落下地面,正常来说羽毛比铁球速度慢,会拉低整体的速度,但是两个拴住一起重量增加,按照之前的理论应该速度加快,因此,原结论被推翻,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此举无疑将人类对于物理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境界,从原本的单纯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升华到以理论为依据进行拓展,伽利略创造的运动学,更是将两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力和运动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对于物理的理解不再肤浅,而且渐渐深入。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当时的计算机只是为了计算一些繁琐的,计算量较大的科学实验数据,但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与改良,变成了集成电路式计算机,投入了数据流,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也不再是那个笨重的机器,甚至于变成了能拿在手中的小型笔记本,现在的计算机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娱乐工作生活的必需品,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解放了他们的双手与思想,使得整个世界彻底联通。而电视,手机等的出现也使人类的生活大为精彩,不再闭塞。一个恶霸不再敢横行乡里,因为有互联网和电视的监督,一旦做了违法的事,必定会尽人皆知,网上和电视也会把最新的实事发布,并且传播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上WWW网站众多,比之传统媒体,能快速提供信息。但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还需要科技创新。众多的基于互联网新产品的出现带给人们全新体验。微信、QQ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人也能成为好友。微博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媒体的新变革,通过微博,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快速发送信息,并被世界范围内的他人获取。中国境内最大的微博平台是新浪微博。

  然而,物理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未必都是好的影响,凡事有利必有弊。火虽然可以烤熟食物,可以取暖,但是也有人用火来作为攻伐的利器,排除异己,荼毒生灵,残害同胞,船虽然可以承载人漂洋过海,来往贸易,但是也有人在船上装载,征伐其他国家,通过武力使得对方屈服。蒸汽机虽然推动人类工业革命的进展,但是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使得环境破坏,并且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与人力物力。电的使用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使用电不善,导致事故伤亡,计算机虽然让人类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但是电脑的出现,也让一些新兴的职业――黑客悄悄进入其他人的电脑,窃取别人的资料,使用电脑病毒侵染别人的电脑,甚至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手机虽然使通讯变得便捷,但是却让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显得淡薄,每个人的手机号码仿佛成为了他们每人的囚犯编号,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电视机虽然丰富了人类的娱乐生活,但是却让人容易迷失自我,沉浸在电视剧里的世界无法自拔,却忘记了现实的生活。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人类心理的贪婪,惰性,欲望,等一切的恶性心理。但是如果能克制住这些心理,好好地利用物理科技,必定会使人类的生活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许超.浅谈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神州,20xx,4.

  [2]科技改变人类生活[J].世界儿童,20xx,Z1.

  [3]时斗,熊昌友,唐斌,唐继红,罗吉勇,邓飞,李勇.用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进程为标准划分历史阶段[J]

科技的论文10

  摘要:管理审计视角下企业的科技创新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效率的提升。在明确管理审计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管理审计视角下如何解决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问题、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管理审计;企业管理;科技创新;路径探索

  建设创新型国家依赖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而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与技术创新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伴随国家政策和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效、风险抵御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但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怎样减少企业面对的科技创新风险、提高科技创新成效,实现技术创新的预期目标,是国家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在管理审计视角下对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管理审计的内涵

  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中全新的审计类型,是审计工作者对审计对象的经济管控活动加以监控、核查和评定且深层次分析的一种活动。对于企业来说,管理的核心是效率,运营的核心是市场。从该层面而言,管理审计也可称作效率审计。技术创新审计实质上是管理审计的组成部分,其依托自身或者第三方机构,采用有关的审计方式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加以评鉴,为明确企业的科技创新隐患与创新成效提供有关的信息,出示科学、恰当的审计建议,为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效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管理审计视角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明确管理审计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论述。具体如下。

  (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存在技术依赖风险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虽在自主创新层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有效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实力,但总体而言依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匮乏的问题。整体而言,国内企业在力量、技术、规模等方面均比较薄弱。原始创新具有技术攻关难度大、市场估测难度高、周期长、资金投入高等特征,因此,企业在进行原始创新时会面临诸多难题,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物力却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从企业管理审计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将技术创新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重点予以执行,突出对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效率的评价,及时发现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馈企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果,从审计层面形成对企业追求自主创新的有效监督。

  (二)企业工艺创新能力不足,总体的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企业科技创新包含工艺过程创新与新产品创新。在经济处于迅速增长阶段、由封闭式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的过程中,企业为了规避和实力强大的国企在传统产品方面进行正面竞争,大多将经营重心置于新市场的拓展与新产品的研发上。然而,其在重视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忽视了工艺创新,而工艺创新的不足会妨碍企业总体创新水平的提升,时间长了会导致产业内技术水平无法继续提升,甚至使得现有的新产品被市场淘汰,产品的创新效益和工艺创新效益相抵,导致效益降低。从管理审计层面来看,显示出了现阶段企业对工艺创新的关注度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阶段审计系统对企业工艺创新的关注度和监督不足,未形成对企业工艺创新强有力的监督。

  (三)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性人才较为匮乏

  自主创新应当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导模式,国内企业科技创新开发部门的构建,代表着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连续化与常态化。观察现阶段企业的审计活动可知,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以及自主创新型人才匮乏是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1.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资金投入不够,和经济领先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资金投入规模是度量技术领先性与技术密集性的关键指标。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仅有1/4的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在主营业务收益中占到1%,和国际优秀的企业相比有很大法人差距。2.自主创新型人才匮乏。目前,由于经费、人才等方面的因素,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企业科技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第一,采用和高校、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创新的形式进行科技创新;第二,采用购买先进设施、引入先进技术的方式进行创新。目前,产学研合作逐渐变多,被国家所提倡,逐渐发展成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有效渠道。但是,对企业来说,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同时,也应注重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型人才。目前,企业在自主创新型人才培育方面尚存在不足。

  三、管理审计视角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前文明确了管理审计的基本内涵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管理审计视角下如何解决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问题、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具体路径。

  (一)明确管理审计视角下科技创新的目标

  企业管理审计的基本目标是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回避和目标调节提供战略支持。因此,在建设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机制和创新过程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运用风险审计的观念,对企业科技创新整个流程的绩效状况进行追踪评定,给出可靠、真实的审计结果。同时,创新过程审计、重点审查企业科技创新所有的环节能否科学的开展。在管理审计视角下,开展针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审计,目的在于规避风险,确保企业科技创新全部环节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构建完善健全的审计执行体系

  构建完善健全的审计执行体系是全面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审计的基础。完善健全的审计执行体系是绩效审计执行系统与风险审计执行系统的综合,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针对企业科技创新进行审计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明确企业科技创新审计执行系统的构成。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科技创新审计机制;第二,科技创新审计信息系统平台。科技创新审计机制是科技创新审计执行系统高效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审计信息系统平台是科技创新审计执行系统高效开展工作的机制部署,两者缺一不可。科技创新审计机制与科技创新审计系统平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内部与外部的创新风险和绩效审计的顺畅进行。2.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内部审计机制。在企业科技创新的管理审计过程中,技术创新审计体系与管理信息平台应该汇集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中,并在实行过程中保障技术创新审计的独立性,将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作为主体实施。同时,应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的绩效审计管控与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和利益有关方回避和防范技术创新风险,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成效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3.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的外部审计。在企业科技创新外部审计中,应有效扶持第三方独立的审计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审计业务,大力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与健全技术创新审计规章,目前,可以将政府帮扶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审计作为切入点,逐渐实现技术创新审计的标准化和机制化。同时,应进一步促进第三方独立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审计业务,为技术创新型单位、政府和其他单位提供技术创新审计服务。

  (三)突出企业科技创新审计中的内外部审计主体结合

  企业科技创新审计主要由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部分构成,两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科技创新审计活动的主体。在企业科技创新审计中,应注重突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内容具体如下。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主要是以支持企业创新绩效管理为关注焦点,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作为审计客体,将企业内部控制机构作为审核主体,通常采用标杆定位的方式找出企业技术创新和优秀企业的差距,帮助企业出台有关的调整战略。2.外部审计。将服务政府管理单位监督其所扶持的技术创新单位或技术创新工程作为立足点,主要探究技术创新企业或技术创新工程的选择、监督与业绩评定问题,通常由第三方审计部门系统的评定企业技术创新成效。

  (四)科学的利用审计成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取企业科技创新的信息。例如,注重审计信息、审计结果以及重要审计成果的高效运用。审计部门应在对部分隐私信息加以保护的前提下,让企业经营者较多的得到政府提供的无偿信息。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系统发挥重要价值,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审计层面的重要信息参考。此外,也可以基于行业企业的特征,依托多样化的途径、媒介、措施向企业与群众提供数据服务,凸显审计数据的权威性、客观性、可靠性,让数据从群众中获取、为群众服务,加快企业的创新进程。

  (五)合理的运用审计结论,服务于企业的科技创新

  在充分分析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发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一般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资金投入方面。审计反馈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投入为影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用足够的资金投入服务于资源配备以及人才的引进和培育。2.重视企业人才培养。企业应着力构建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同时,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对于科技创新而言,人才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研发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引入,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薪酬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科技创新之中,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3.注重企业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企业在选择科技创新模式时,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出发,综合考虑经营规模、技术基础、资金支持以及资源等层面,合理的选择创新模式,例如,联合创新模式、独立自主创新模式等。

  四、结语

  管理审计视域下企业科技创新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效率的提升。本文在明确管理审计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应从明确管理审计视角下科技创新的目标、构建完善健全的审计执行体系、注重内外部审计主体的结合、注重审计成果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运用、注重审计结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反馈等方面入手,发挥审计监督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卫红.广西科技创新力提升研究:基于科技孵化器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xx(59).

  [2]上海市审计学会课题组,林忠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务研究[J].审计研究,20xx(03).

  [3]吴传俭,吴星泽,喻灵.服务于创新驱动战略的政府审计容错纠错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xx(05).

  [4]肖久灵,汪建康.新加坡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xx(11).

科技的论文11

  一、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优点

  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一种疗效确切有效的心肺复苏的新型仪器,在临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以下五点显著的优点。一是对心肺复苏技术进行标准化处理,按压的深度能够根据患者胸廓径进行调节,并且按压的节律和压力包车恒定不变,能够与胸部垂直,进行连续胸部点的放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手放置不正确而产生的创伤。每次按压使胸部均能够下陷4~5厘米,充分起到按压的作用。二是萨勃心肺复苏机具备心外按压和同步正气换气功能,可以确保心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比控制在5∶1,能够避免心脏按压机械通气过程的肺通气不协调。三是能够节省医护人员人力,运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医护人员可以避免持续胸外按压的大量体力消耗,能够充分运用剩余时间进行气管插管、除颤等其他操作。四是如果转运途中患者需要连续复苏的时候,能够确保按压的准确,并向患者提供理想且持续的心肺复苏支撑,特别是在阻碍徒手心肺复苏有效性的时候也能够做到。五是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依据美国心脏学会颁布的心肺复苏以及急诊心脏护理指导条例标准设计的,能够不停歇地达到该标准。在看到萨勃心肺复苏机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萨勃心肺复苏机对气控元件的要求很高,一旦出现灰尘微粒就可能出现阀芯受阻等障碍。

  二、萨勃心肺复苏机的障碍维修

  1、对于接通氧气后机器无任何反应的障碍处理

  在通常情况下,萨勃心肺复苏机一旦接通氧气后无需开启任何开关,就可以听到连续的咔嗒声。如果听不到这种声音则说明机内的'压击振荡阀不能正常工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一是外部的高压氧气没有接通;二是内部气路系统存在故障,压击振荡阀不能正常工作;三是压击振荡阀故障。对于这类障碍应按下底座上的供氧管接头按钮,同时拔下专用供氧管的接头,如果高压气体从机器内喷出,则说明供氧管和接头都是正常。可排除高压氧接通问题,障碍就可确定为机器故障。此时应打开机壳,拆开塑料壳。能够发现在机器内部有一个兰色长条状的元件,在这个阀一端的动作气缸的两边,都有两个进气管接头,分别连接一个进气胶管,这个元件就是压击振荡阀。下面,应检查压击振荡阀的供气情况,把机器其他零件装好,接通氧气。通常工作时两胶管进气,使汽缸内产生活塞移动,发出咔嗒声,这样就能够判断振荡阀阀芯没有滑动。拔下这两个进气管对供气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其中一个胶管喷气,则把喷气的胶管接到另外一端,阀芯则应该反向滑动,发出咔嗒声响,如果没有听到声响,则说明阀芯无法滑动,怀疑因为滑动阻力过大,或卡住。此时应当拆开压击振荡阀,对阀芯和活塞进行清洗,并在阀芯抹少许润滑脂,重新安装到阀体内,并调整阀芯位置,完成其他元件后,安接通氧气,如机器发出咔嗒声,则可以打开按压开关,对按压深度旋钮进行调整试机,使机器运转正常。

  2、对于打开按压开关无按压头无动作的障碍处理

  萨勃心肺复苏机是通过压击振荡阀的按压深度信号和振荡信号控制按压动作和深度输出组合阀完成按压头的动作。通气如能听到连续咔嗒声,说明压击振荡阀正常工作,故障怀疑出现在按压深度调整阀、供气开关、动作与深度输出组合阀及相关管路中。对于此类障碍首先打开机器面板,在机芯底部和按压缸进气管相连接的部分会发现红色扁型立方体元件,这个元件就是按压动作与深度输出组合阀。深度输出组合阀内竖向并排两个阀芯,一侧为按压动作阀,另外一侧为按压深度阀。应先检查组合阀的供气,把压击深度调整到起点,再接通氧气听咔嗒声,在不打开供气开关的情况下,拔下动作阀的供气胶管,胶管内如果有气体喷出,则说明状态正常。此时打开供气的开关,如果动作阀下部胶管停止了供气,则说明状态正常。如果检查两阀供气全部正常,可以确定故障发生在组合阀内。应停止供气,取出两阀芯,如发生损坏应更换,但大多数情况均为粉末颗粒堵塞,通过清理可排除障碍。

  三、结语

  通过对萨勃心肺复苏机优点的总结和实际障碍维修可以发现,对萨勃心肺复苏机因颗粒或粉末引发的运动受阻比较常见,为此应对进一步净化相关管线,在气动设备心肺复苏机的使用中,氧气管前最好加装过滤器,以此减少氧气含有粉末颗粒给机器带来的故障。确保萨勃心肺复苏机的稳定运行。

科技的论文12

  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太阳公公露出笑容,温暖了整个大地,人们疾步走着。而我却慢悠悠的走着,观察着地上的几滩水。

  强烈的阳光照射这那几滩水,水中立刻出现了许多种颜色,我用手搅了一下水,水的`颜色就像年轮一样回旋着,但是颜色始终没有消失,而且越变越美丽。我不能阻挡自己的好奇心,便开始研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忽然发现这滩水正被强烈的阳光照射着。为了证明是因为被阳光照射着才有了水中彩虹的理论,我用背挡住了阳光。水中的彩虹立刻消失不见了,我一让开,彩虹果然不出我所料又出现了。

  哦!我明白了,阳光本来就是多彩的,只是肉眼看不见而已,再加上水本来就是透明的,阳光一照射,水中就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而一遮住阳光,彩虹就会立刻消失,所以,一切都是因为水是透明的,阳光是彩色的。

科技的论文13

  摘 要:目前在我国在科技教育上的教育存在这缺陷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科技教育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是从加强教师的科技教育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营造课堂上的气氛,提高学生对科技教育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竞赛来提高和突出学生的竞技水平;,三个方面来对优化初中科技教育的措施进行以下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论文

  初中的科学课堂是不少学生对科学世界进行初步系统了解、培养浓厚兴趣的地方,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如何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如何使他们学习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优于教学方法的是每一名教师应有的师德。任何一名教师都必须要明白自身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必须肩负起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无论什么学科,尤其对于科学这样几乎零基础又稍有难度的学科,对这门学科拥有自信感会是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对学科的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学会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传统的师道中解放出来,与学生和谐相处。对学生的疑惑应积极回应、积极引导,耐心与鼓励是不可或缺的两样法宝。平时的相处中应学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假如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及时反思、及时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同时,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不爱听课,教师不应当众呵斥、奚落,应该找个适当的时机听听他们的心声,学会和学生相处。教师想要让学生喜欢这一学科,可以换一种方式和学生交流,最真诚的赞扬和倾听往往比什么都有用。教师应秉持的原则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所谓自暴自弃的学生,应给予关心,耐心交流,肯定他们身上值得肯定之处,给予他们自信心,关键是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自我觉醒。

  对学科拥有自信感,有利于引起或加深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得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第一,从学生最容易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入手,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性,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保持着好奇心,此时适当加以引导就可以使他们接纳并喜欢上全新的知识。生物、化学等课若条件允许,可以携带实物方便学生观察。第二,对于课本的定义不能照本宣科,应该转换成亲切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接受。例如,类比、实物展示等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表达。第三,课本中一些可以具体实践的题型,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实践出真知,问题的答案往往在实践中就得以解决。实验也是科学学科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众所周知,初中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包括部分地理知识。观察、实验是将学生引入科学世界并极大程度诱发其兴趣的最好方法,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利器。现在早已不是硬件条件落后、缺乏设备的年代,所以实验教学效果的最终呈现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息息相关。

  关于实验教学,有几点建议不可不说。

  作为教师,保证科学实验的真实性是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在一些实验中,由于实验装置比较复杂,实验需要时间比较长,或实验难度较大,有的教师认为很难成功,未等实验结束就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结果;有些教师干脆略去亲自做实验的过程,改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模拟实验或播放相关实验影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省时省力,结果也显而易见,似乎是两全其美的方法,殊不知这一过程已让学生失去了亲身体验理解和提出质疑的机会。如此,教学中呈现的是已固定过程的结果,学生只管全盘接受,前者流于形式,后者更甚。而现场实验学生可全程参与思考,明确步骤。此外,真实的实验往往会有错误或意外的结果出现,此时学生便会提出疑惑且可重新用实验解决,使其对实验结果有更深的理解。

  追求真实性的同时也要尊重科学性。如果科学实验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无异于舍本逐末;实验若失去了科学性,就减少了科学的说服力。一个实验的`实验结果可能会与既定的实验结果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证实为何最后的结果是具有科学性的。如此一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一部分的印象,而不是仅凭死记硬背记住实验。例如,在关于“碱的个性实验”教学时,按照教材的实验设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然后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预想的实验结果是出现白色沉淀和红褐色絮状沉淀。然而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如果调整实验步骤,就将出现明显的现象:(1)先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的氢氧化钙溶液;(2)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钙在常温下是微溶的,即使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仅取数滴,里面的溶质当然微乎其微。在相同的条件下,氢氧化钙溶液的密度小于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的密度,氢氧化钙会漂浮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的上面,不能充分地接触。如果先在试管中加入过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底部未溶解的氢氧化钙又溶解了,反应继续进行,实验现象更明显。这一过程使学生对溶解度、反应顺序有了进一步了解,反应过程更加清晰化。

  都说科学来源于生活。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这种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复杂程度成反比。”的确,往往可以用生活中最寻常的现象讲述最深奥的科学原理。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是古代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科学离生活很遥远”“科学脱离生活”的错觉。因此,实验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科学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例如,在“估测大气压有多大”时,对于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简化:取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吸盘挂钩,将这两个吸盘扣住,挤出里面的气体,然后让一个学生用双手拉两边的挂钩,感受手的用力情况。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培养自我反思意识。在每一节课后,快速记录几点简短的反思,在结束每一天的教学任务之后,针对当天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感受等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及时做好反思信息的整理和记录。在收集捕捉信息时,既要注意保证信息的真实度,也要学会对信息的甄别、筛选、整理与归类。例如,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与实际预想的出入具体体现在哪里。是基础概念掌握不到位,概念之间发生混淆,还是应用时有容易出错的点。这些都能给教师一个反思信息的积累―――学生在哪些问题上的抽象思维、理解应用还存在偏差。原因可能是在这些内容的新授课教学时,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导致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掌握。教师如果不及时把这些信息整理记录,那么,假以时日,就会淡忘,因为同样内容的教学实践,教师至少要在一年之后再会接触,仅凭记忆是无法保证反思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教育是一段漫长的征途,初中是人生中关键的一站,如何将一个教师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不断总结方法、反思提升,更需要端正心态,成为学生优秀的引领者和坚实的护航者。

科技的论文14

  1、英文部分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语法使用不当

  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作者,注意力常常集中在中英文摘要的对译上,而忽略了英语的修辞及语法。科技论文一般以报道性文摘为主,陈述作者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2、按照国际一些大型检索数据库的要求,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中,用一般过去时态介绍作者的研究工作;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研究结论。要尽量少用完成时态,避免使用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

  例:介绍过去的工作

  —TheexcitonpropertiesofZn1-xCd-Se/ZnSeheterostructureswerestudiedin1998。

  给出研究的结论

  —Theresultshowsthatelectronmobilityobviouslydecreasesaspressureincrease。

  2)表达方式欠缺,单词拼写错误

  语句冗长,使用口语及所谓中国化英语。虽然读者有可能勉强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作为正式出版的文字,这类句子的表述不够准确。应该尽量使用简短而常用的书面词语,去掉文学性的描述语句及背景介绍,精练表达方式,集中介绍科研工作的新信息。单词拼写错误尽管显而易见,却常常被作者甚至编辑忽视,应该引起重视。

  3)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有些作者原封不动地将中文的标点符号照搬到英文上,其实是犯了常识性错误。英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总体上与在中文中的使用一致,但也有例外。例如,英文中并没有“《和“、”。在英文的表达中,书名一般写为斜体;顿号“、”应该为逗号“,”。同时,冒号“:”的使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应避免受中文的影响

  4)英文摘要中引用文献,出现参考文献编号、数学公式及结构式

  初次投稿的作者容易发生这种错误。究其原因,还是作者不清楚摘要的性质要求及写作方法所致。发现这种错误,说明作者中文摘要的写作也有问题,应该重写。

  例:Aself-consistentpotentialisusedincalculation。

  有关“self-consistentpotentia”的具体出处及表达式不应在摘要中出现,应在正文中给出。对数学公式及结构式的处理也是如此。

  5)名词缩写不合规范

  名词缩写的现象相当普遍,但目前又缺乏一种普遍适用的、强制性的执行标准。因此需要在平时的研究工作及阅读文献中做个有心人,注意日常的点滴积累。

  给出几个科技论文中常用名词的缩写形式来分析:

  Equation—Eq。,Table—Tab。,Figure—Fig。,Limited—Ltd。,University—Lniv。,Department—Dept。,等等。

  这些缩写形式,有的是全称的前两个字母加缩写点,有的是全称的前三个字母加缩写点,还有的是全称的前四个字母加缩写点,不尽相同;也有的更特殊,简称并不是全称的前几个连续字母。因此,对于大多数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来说,这样的英文名词缩写是很难找出可循的一般规律的。

  总之,要把握一条原则,即对于名词的确切缩写存在疑问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用缩写,而使用其全称,做到万无一失。

  6)论文英文题名与中文不符,意思出现偏差

  作者中文题名表达明确,由于英文写作水平及翻译技巧所限,使得读者在读中、英文题目时会误以为是两篇文章。同时,英文题名也不是中文题名的简单的机械式的对译,还应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文章题名是作者的研究成果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必须认真对待。

  7)作者姓名的英文拼写不规范

  有些作者按英语国家的习惯将姓名按名前姓后的顺序拼写,如将“李志刚”英译为“ZhigangLee”,其实是陷入误区。实际上,对于作者姓名的英文写法,我国国家标准早有明确规定,国内科技期刊应该优先执行国家标准。即作者的姓名英译以汉语拼音按姓前名后的顺序写出,其中,姓氏和名字的首字母需大写。所以,“李志刚”的正确英译应该为“LiZhigang”。

  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的姓名英译,不做“姓”和“名”的硬性区分,按其汉语习惯拼法英译;对于汉语习惯拼法无明显“姓”和“名”区分的,仅将首字母大写。例如,“敖登高娃”的英文表达为“Aodenggaowa”。

  8)作者单位、基金项目英译混乱

  经常发现,不同作者,甚至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对同一单位的英文表达明显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刊物的声誉以及一些统计方面的工作,还容易引起误解。特别是后一种情况,说明作者的工作不严谨,缺乏责任心,无形中降低了期刊编辑对于作者的评价。对于单位名称,应该以官方公布的、通用的且相对长期固定的表达形式为准。

  基金项目的英文表达,也有类似缺陷存在,应该引起作者注意。而且关于基金项目的英译,还存在标注不全的疏漏现象,如随意省略项目编号及所属地区,这一点,只要稍加注意即可避免。

  文献〔3〕列出了几种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表达,可供参考。

  2、提高刊物英文部分写作水平应采取的措施

  2、1培养专职英文编辑

  英文编辑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还要在英文写作和编辑业务两方面都有扎实的功底和熟练的技能,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磨炼和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编辑部要提供锻炼的平台,从业编辑也要努力学习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其中大量阅读英文书籍,特别是科技文献资料,对于扩大词汇量和熟练英语表达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2、2提供机会,鼓励编辑多参加专题英语培训

  这是提高英文表达水平快捷而有效的直接方式。编辑出版界每年都会有专门针对英文写作的业务培训及研讨班,编辑部应该积极而有计划地安排期刊编辑轮流参加这类培训及业务交流,从多方面不断促进编辑加工英文写作的水平和编辑业务能力的提高。

  2。3聘请特约英文编辑

  科技期刊编辑部还可以通过聘请一些在英语国家有留学背景且在专业研究方面又有造诣的资深专家学者做特约英文编辑,进一步把好质量关。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就采取了这种措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其不失为一种好举措。

  3、结语

  随着国内编辑出版行业标准规范化的要求,科技论文中的英文部分已成为一篇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关键词的英文表达因相对简单而出错较少外,其他英文部分的写作质量不容乐观,应该引起作者、编辑及审稿专家的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从多方面努力,改善科技论文的英文写作水平,方能提升论文及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的论文15

  1科技投入与投向

  从科研活动类型上看,我国20xx年基础研究经费比例为4.8%,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多在20%左右,相对较低的日本也在10%以上。受我国科技投入基础研究比例偏低影响,水利科技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也一直停留在低水平,20xx年仅为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农业、林业的水平。

  2科研力量布局

  在科研力量布局方面,主要介绍国土面积较大、人口也较多的美国和俄罗斯的情况,并与我国进行对比。美国联邦层面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包括陆军工程兵团水道试验站、内政部垦务局技术服务中心、内政部地质调查局水资源研究处、国家气象局水文实验室、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水土保持实验室。流域层面没有下属的科研单位,其科研任务主要由大学、相关研究所和企业承担。各州虽说有成立自己水利科研机构的权力,但是大多都设在州立大学中,如爱荷华大学水力学研究所、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水资源研究所、托莱多大学伊利湖水资源研究中心、德克萨斯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美国的水利科研力量布局与水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其科研布局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设置,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土保持科研机构和地方科研机构多数挂靠在高校,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部分科研机构特色鲜明,如托莱多大学伊利湖水资源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系统的水问题;学研结合紧密,人员培养与研究相结合,创新能力较强。俄罗斯联邦层面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研究总院、国家水文研究所、土壤改良科学研究院、水工科学研究院股份公司。流域层面没有下属的科研单位。各研究总院基本都在地方设立了分院,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研究总院设立了8个分院,覆盖了俄罗斯全境,分别负责各地区水利科研工作。俄罗斯的水利科研资源高度集中,有利于攻克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按照水资源、水文、水工、水土保持设置研究所,分工明确;基本不存在竞争;缺乏激励机制,难以淘汰低水平研究人员;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能力较弱。我国国家层面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水科院、南科院、中科院涉水研究所、部分教育部高校。流域层面有长科院、黄科院、珠科院等科研机构。地方层面有26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水利科研机构,部分地方高校也承担一些科研任务。我国的水利科研力量布局与水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密切相关。优势是科研机构可直接服务水利行业;科研与流域、区域发展结合紧密;能够吸引人才从事长期研究,并且熟悉流域和地方情况。劣势是存在区域分割,竞争不足;区域的特殊性问题不一定能支撑地方科研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流域、区域、地方高校科研平台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能力不强。

  3科技项目管理

  在科技项目承担主体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的联合申请,如日本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组成技术创新联盟承担政府部门科研项目。欧盟科技框架计划每个项目申请要求至少3名合作者,并且具有互补性。我国水利行业由于缺乏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在科研中发挥的作用不足,且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在项目立项评审方面,同行评议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评审形式,国外基本都采取了分类立项评估的方式,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建立了不同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注重评审专家的独立客观性,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如欧盟科技框架计划通过招标方式公开遴选评审专家,通过签署一系列合同和协议,避免专家与所评审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确保专家作为独立人参加评审。在项目组织实施方面,我国科技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管理”问题比较严重。欧盟科技框架计划和德国会对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预期进度的吻合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提出下一步建议,甚至取消项目资助。在科研诚信制度方面,发达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科研不端行为,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处理科研诚信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水利科技计划实施中失信行为惩处力度不够。如欧盟科技框架计划对于失信行为除了取消未来几年内申请科技项目的资格外,还建立了违约赔偿金和罚款制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国外十分重视对科研间接成本和人力资本的合理补偿。美国对间接费用占直接费用的比例没有设置上限,间接成本率为58%左右;人员费用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申请,如国家科学基金人员费用可以占到总经费比例的80%,在职科研人员约25%的工资可从基金项目经费中支出。我国科研经费对间接费用考虑不足,劳务费和绩效支出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科技成果评估方面,国外一般采用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采取分类评估,基础研究注重其创新性,应用研究注重其应用和推广前景。此外,除了对单个项目的评估之外,特别重视对科研机构的整体绩效评估。

  4科技转化与推广

  在科技推广经费方面,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每年在7亿元左右、林业每年也有2亿元。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专项经费每年只有4500万元,地方设立的推广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规模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推广经费总规模十分有限。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方面,农业、林业设立到县一级的推广机构,农业则覆盖到了乡镇一级。与农业、林业相比较,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十分不健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仍未设立相对独立的科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科技推广机构缺失。在企业发挥作用方面,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发一般都由企业主导,企业依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政府负责推动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如美国设立了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计划、英国产学研模式多样(教研公司、科学园区、联系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研究中心)。在科技转化服务机构方面,美国、俄罗斯、日本的部分高校或科研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科技转移中心,加快技术转化和商业孵化。在扶持政策方面,美国规定联邦政府实验室要把其研究经费的一定比例用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为创新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英国还专门为设立了激励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奖励。

  5思考与建议

  水利科技体制改革要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框架下进行,此外,事业单位分类来gaige、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都会对水利科技体制改革产生影响。因此改革要有系统思维,需要统筹推进,要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同时,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提出以下粗浅思考和建议。

  5.1明确各类创新主体的定位,促进水利科研力量布局不断优化

  进一步加大竞争立项的力度,特别是应用研究项目,应打破流域、区域的保护和封闭,要改变“撒胡椒面”式的投入方式,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对国家、流域、区域层面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优化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分工明确、科学合理的科研力量布局。基础性、前沿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水利科技问题主要由国家层面的科研单位承担。结合具体需求的水利科技问题主要由流域、区域科研机构和地方高校承担,要放开竞争,促进布局合理化,形成有流域、区域特色的研究机构。部分区域科研机构根据主要业务进行职能转变,更多地承担技术中介、推广等工作。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开发,企业应作为实施主体。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依托水利部教育部共建水利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新突破,省部共建水利高校可更多地参与到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当中。

  5.2完善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的投入和管理机制

  投入上,加大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研究投入,提高水利原始创新能力;建立政府的财政为主渠道的公益类科研投入机制;产品类项目应以企业投入为主,对于政府引导企业开展的科研项目,可采用“后补助”及间接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立项上,基础研究继续实施政府导向、自由申报、同行评议的管理方式;应用类科技项目实施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评估上,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研究由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着重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产品类和产业化开发由市场和用户评价,着重评价对产业发展的实质贡献。

  5.3完善科研间接费用和人员费用管理

  完善科研间接费用和人员费用管理需在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间接费用补偿政策。在成本核算基础上通盘考虑,区分科研承担单位类型,区分科研活动类型,不同单位可根据科研人员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部分调整。加强间接费用监管。一方面,健全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科研经费尤其是间接费用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项目承担单位可结合自身情况,完善间接费用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制约机制。重视科研人力资本支出,落实并提高绩效支出比重。适当增加经费使用灵活性,授权高水平创新团队按规定自主支配科研经费,探索顶尖人才自主使用科研经费模式。

  5.4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科技评价机制,加强科研信用管理

  注重维护学术研究的独立自主性,在立项、成果评估等环节采用独立的第三方专家团队进行评估,出资人和评估执行者相分离。建立专家数据库,扩充专家库的专家数量和专业范围,实行评审专家轮换、调整机制。实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评审开始前,专家要签署利益冲突声明。制定水利科研信用管理办法,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进行信用评价,并按信用评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记入“黑名单”,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财政资助项目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建立违约赔偿金和罚款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根据年度报告、中期检查等节点评估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研究资助,建立项目退出机制。

  5.5进一步完善科技转化与推广体系

  建立和完善包括水利部、流域机构、省、市、县、乡在内的水利推广机构,鼓励科研单位、技术开发企业设立推广机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技术推广工作,由政府支持的推广机构完成;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开发类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推广。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及信贷、匹配性资金、税收等政策性投入,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推广投入,加大对重大公益类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经费投入。创新产学研模式,扶持和培育一批水利高新技术企业,对易于推广的产品设备进行系列化开发及生产,形成一批拳头产品。探索以奖代补,设立激励水利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奖项。

【科技的论文】相关文章:

科技论文05-19

科技的论文07-07

科技小论文08-04

关于科技的论文01-01

科技论文[实用]06-03

【优秀】科技论文06-02

科技论文写作07-20

机电科技论文01-31

科技小论文03-30

(优选)科技的论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