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课题总结报告格式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课题总结报告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总结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总结报告1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教学课题结题报告。xx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xx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1xx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xx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7月(原定20xx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的发展,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和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强化,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省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发展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明确的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并以教学需要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unjs.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课题“初中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行动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把化学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各种行为关系,放在一定的组织形式、途径、媒体和方法等情境中,构成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激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心理条件,促进其认知心理结构的发展,使师生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处于同课题、同步、同时态的最佳状态,并产生共鸣,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⒈实验中的因变量:教学最优化后学生教学目标的到达和情感发展水平的制定。
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自主学习的心理行为表现中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的调节与变化是本实验的因变量。依据《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素质教育要求和教学实际,我们首先制定了本课题的目标体系:
目标 内 涵 发 展 水 平
感受(A) 领悟(B) 追求(C)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的教学质量 达到 良好 优秀
动机 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它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⑴家长的要求
⑵老师的要求 ⑴老师的希望
⑵家长的愿望 ⑴自己的前途
⑵祖国的需要
兴趣 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并能经常关心该活动的心理过程。 ⑴对某事物或现象有好奇心
⑵想亲自动手尝试 ⑴愿意亲自参与
⑵设法动手实践 ⑴十分乐意地去体验
⑵迫切期望去探索
情感 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和体验的心理过程。 ⑴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⑵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⑴自主地学习
⑵争取圆满完成老师交的任务 ⑴十分乐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意志 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能支配、调动自己的学习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⑴主动地预习、复习
⑵积极完成课内外任务 ⑴遇到困难不避让
⑵能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⑴能排除干扰,努力学习
⑵即使遇到挫折或失败仍能坚持学习
我们把目标的发展水平分为“感受”、“领悟”和“追求”,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开题报告《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A)感受:感知和初步接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产生积极的反映。
(B)领悟:领会和觉悟。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理解,并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C)追求:获求和取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严格遵循,且深刻体验。
⒉实验中的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心理行为表现,本课题研究的情境创设在实体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这些基本情境的同时,更多是创设一种质疑、探究、联想的氛围,建立教学师生互动的主体结构,达到“以境透思”的效果。我们总的构思是:变适应型为创造性,变同步伐为多样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⑴教学情境的类型应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
创设明确易读的学习目标,调节学习的动机指向,调控激趣。
创设价值展示,需求激趣;学有新知,以新激趣;情感交融,以情激趣;学有成功,信心激趣。增强求知欲望。
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调动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思维。
创设形式多样的实验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内化学生的学习情感。
创设先学后讲,留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时空,师生互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需求;体会成功的喜悦。
创设立竿见影的反馈渠道,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体现主体的生命活力。
创设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形成互帮、互学的奋发向前的风气。
创设学生“说学”形式(学前说学、学中说学、学后说学、学法说学),增强师生、生师、生生的双向多向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寻找最佳学习途径、探索学习规律。
创设形式多种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⑵教学情境创设的时间、空间和频率。
我们把引出课题、解决难点的情境称为主情境,其他情境称为自然情境,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刻意性明显且对学生感官刺激较强的情境,创设不宜过多,一般每节课2-3次。自然性情境只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认知的发展,则可随时进行。
每种教学情境可以对因变量的一个或几个目标产生激发。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而非全部过程,教学活动应该向课外延伸,所以情境教学的实施不应只限制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内。
⑶情境创设合理性的判断。
可用下面两个指标衡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一是教师发生的信号能否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应;二是师生是否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进入“情境”之中。根据初中生情绪活动的体验的迅速性和外露性,教师可予以判断。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使学生能进入“情境”之中,参与“情境”之中,乐在“情境”之中,完善在“情境”之中。
⒊学生心理行为个别差异发展观察内容
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的优化)对因变量(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激发,是通过学生心理行为差异发展表现的。本实验着重观察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表现:
⑴课内行为
①一般参与度(如精神状态、记笔记、举手发言、参与讨论、提问正确率、板演、完成课堂作业等情况)。
②自我能力展示(如质疑、动手实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向教师挑战、上讲台小结等情况)。
⑵课外行为
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复习情况(作业能提出不同解法,超前预习,自学高年级内容等情况)。
②参加课外学科活动情况(课外读物的阅读、魔术表演、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小论文的撰写、小实验的设计等情况)。
③问卷、交谈情况。
④同学间、师生间关系(互帮、团结友爱、互学、谦虚、自律、自立、自信等情况)。
⑤偶发事情的态度(成功、失败、表扬、挫折态度等自我行为自控情况)。
⑶测试成绩变化。
⑷综合评价。
以上观察内容的目的,是从对学生认识中产生,通过运作重新认识学生,即始于学生,终于学生。学生是实验对象和参与者,又是实验成果的鉴定者和受益者。
观察对象为实验班总体(如抽样不得少于 ),每人一表,分四阶段记录。第一阶段为进入初三时,以物理为基础进行问卷、交谈得出,作为起始水平;第二阶段为初中化学第一章结束后;第三阶段在上一学期末;第四阶段在毕业考试后升学考试前。
教师根据本课题的目标和发展水平建立每一试验对象的成就档案,分四阶段对试验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根据观察、问卷、交流和测试结果,按目标发展水平层次定位。如某一目标达到某一层次,就在对应的位置打“√”。
课题总结报告2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所在,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以往初中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受到普遍的批评,为了扭转这一趋向,新颁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恰当地利用情景会话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可行办法之一。情景会话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份量,教材编排者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想借助这些情景会话来提供给学生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尽量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在这鲜活的生活场景中来体验英语的实际交际功能,通过这种设身参与来习得英语应用技能。但是良好的设计初衷,未必就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如何解读教材编排目的和如何贯彻教学方法,是初中英语情景会话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依据笔者的数年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试图对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首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情景会话材料的选择上,大都立足于普遍的生活场景,如购物、交往、问候等,这些是东西方人们广泛存在的生活内容,教材编排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在这人类共通的生活场面中来体会英语与母语的区别,体会英语应用的精确性,并且在这种模拟的情景中实践自己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为将来的运用英语积累实践的经验,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提供扎实的应用基础。在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材中这些英语情景会话的重要性,不能轻描淡写地带过。不少的英语教师,往往把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当作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基本材料,或者偏重分析这些材料中的词汇和语法,从而偏离了教材编排者们的良苦用心,因而也偏离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大纲精神。正确地领悟教材中情景会话内容的编排精神仅仅是情景会话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来贯彻这一精神。笔者认为在情景会话的教学中,学生的切身参与是不可替代的。情景会话的教学精髓就是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面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依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练习在特定场合中的特定言语交际,并且要符合英语的传统和习惯。教材中所提供的英语情景会话的材料,通俗一点来说,教材的编排者是个编剧,情景会话材料则个简单的剧本,而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这个剧本转化为活生生的舞台演出,导演是教师,学生则是剧本中的各式人物。编剧、剧本、导演的作用不能超越学生这一角色的作用,而是为这些演员们搭建起良好的表演舞台。基于这个原因,应该把学生的亲身实践放在首要的位置,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用简单的知识传授来替代学生的`课堂实践。
其次,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教材编排的局限性和时效性,因此要已经现实生活的变化,灵活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教材的相关缺失。在新颁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地提出要求:“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教材是经典,这是个共识,但经典并不意味着永远贴近时代和生活。任何教材,无论如何具备前瞻性,也不能做到对时代和生活作出精确的预见性。而语言则能对之作出灵活和共时的应对。前文已经提及,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情景会话材料的选择上是立足于人类共同的生活场景的,而这些场景,则是过去的生活经验而已,现实的生活是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由于教材修订的时间性的局限,不可能进行及时的更新。一种教材一旦编定,势必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依据现实的需要进行修订。作为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如果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不与时俱进,那么课堂教学会与实际的生活渐行渐远。
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来选择情景会话材料来补充教材中的不足,这是个值得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探讨的话题。新颁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获得不再局限于纸质的课本,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人们更新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把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的手段,在情景会话的材料选择上,可以充分挖掘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丰富资源。
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材料选择上的轻松,当前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是非常便捷的,但这种便捷恰恰意味着难度的增加,也就是如何选择过滤这些眼花缭乱的信息,从而能贴近生活的气息和符合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这需要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作出艰难的选择。教师所提供的情景会话材料,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裁剪现成的资料,而是要对材料的内容作出精心的剪裁,一切教学资料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为核心,以贴近现实生活和反应时代变化为准则。如此以来,应改变以往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应该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他们在英语应用中的困惑和不解,了解他们的兴趣和诉求,在学生中收集问题,依据这些问题来精心选择情景会话的资料,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真是需要,唯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学生热情,从而实现情景教学的真正目的。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材中的情景会话教学材料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的因素在相关材料的处理中占主导的地位,也就是要求教师能依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灵活的处理,是选择增加材料难点还是降低教学难度,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对象作出客观的调查和评估后才能确定。至于依据生活和时代的变化而选择的辅助情景会话材料,更要求教师作出严谨的判断和精心选择,否则会增加学生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总之,在情景会话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和最高目标,并且要时刻用这一目的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贯彻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课题总结报告3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xx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XX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国家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xx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xx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xx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XX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
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4、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力度不大。
5、极个别教师在用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行为时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痕迹,研究课题时走过场。
课题总结报告4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平台为目标,探索如何把合作学习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与学的行为与策略的研究,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xx年秋季起,在我县的一中、五中、六中、八中、三班中学、龙门滩中学、盖德中学、阳山中学,我们进行了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活动。
一、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把合作学习作为它的理论基础。
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杰克布斯等人则进一步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而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
合作学习互动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更突出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目标观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合作学习师生观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形式观认为教学形式应以集体讲授为基础,以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评价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情境观倡导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并把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纳入教学过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二、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目标
1、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合作学习成为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2、让学生学会合作,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态度。
3、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准备
①思想准备(教师的思想准备和学生的思想准备)
教师的思想准备。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王坦著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等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以及报刊杂志上有关介绍合作学习实践经验的文章,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树立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新理念,明确了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准备。因为学生同样受过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已习惯于“静听”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前,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培训。让学生明白课堂将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组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共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课堂的主人;不仅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能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真谛,不断激活生命、确证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②组织准备
组建课题研究的领导组。成立了以县进修学校教研员为核心的研究领导组,确定几个较多政治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以便统一组织各校的课题研究活动。
组建学生的学习小组。根据合作学习形式观的要求,教师把每个教学班的同学组成若干个异质小组,每组通常由4—6人组成。各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差异合理搭配,通常是好的一名,差的一名,中等的2—3人。各小组总体水平差不多,这就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局面。它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为各小组间开展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组内有明确的分工。首先确定组长一人,再由组长确定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如小组发言人、记录员和分配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同时还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明确职责和懂得履行职责的基本方法。
四、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先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原先那种“先教后学”的、他主的、被动的学法,提倡“先学后教”的自主的学法。为了让学生的先学更有成效,必须做好先学的指导。第一、教师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教材的编写特点及自学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自主先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大胆地个性化地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解读与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由教师以教材每节或框题为单位,编写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20xx年秋季七年级进入课改,新教材的编写发生了根本新的变化,采用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在上课前
几天发给学生,用来指导他们课前自学。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的编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其内容包括:一是写上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编写一些能联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的实际,有一定思维深度,有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又有台阶性的思考题和具有能力迁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能沿着这个“台阶”,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设置一个疑问栏,让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难题等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就是让学生按原先组织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一起探索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教师在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言语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即生生对话。
以生生对话为特征的小组讨论,它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课前有效的自学是进行小组成员间交流对话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小组成员间的对话是学生自学的深化和质量的提升。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在参与中指导,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展等情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活动进程,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3、班级交流、师生对话
班级交流,实际上是把生生间的交流与对话范围由学习小组内拓展到班级全体同学,同时教师也直接参与到对话中去,使课堂中的对话活动进入到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交织状态。
师生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这种相互倾听和言说,是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智慧的交融,生命的对话。
班级交流、师生对话,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是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深化。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活动内容有:第一,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每节课轮流由2至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每个代表汇报后,允许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或就导读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指定某小组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可以评判。第二、由小组代表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还弄不懂的问题,或他们感觉没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让全班师生共同探讨。第三、教师可围绕着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作为师生对话的新话题,供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第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对一些基本观点的全面深刻理解。
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叙说,注意针对学生叙说的内容适时“追问”,从而把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点评,或就讨论的问题谈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以平等身份,商讨的口气。如:“我认为……”,“我的理解是……”,决不能作出简单的否定,也不要只作简单的“好”、“很好”、“很棒”之类的肯定,应简要说出肯定的理由。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首先是对话话题的确定者,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其次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讨论、对话的伙伴。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活动的包办者,更不能把本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多重的交流对话活动变为向学生单向灌输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更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见解,耐心倾听他们的言说,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深化对问题的探究。再次,是活动的调控者,教师除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话外,还应对整个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使讨论对话内容不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并能根据讨论对话进展情况,及时地引导转换话题,把握方向,使整个讨论、对话活动能沿着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步步深入。
4、倡导学生质疑提问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和提问,是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一项内容和目标。也是在课堂上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人尖锐地指出,“唯一愚蠢的教学是只有老师提问而学生不问问题”。因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的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倡导学生质疑提问,就是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鼓励学生,把凡是脑中受课本知识的触发而闪现出来的问题,或是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产生的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对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问的,或是对教师的讲解、说法认为不对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胆地提出,让师生共同探讨或要求教师回答。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既要为解决“无知”而发问,更要为求得“新知”而发问。教师对学生提问题时,要以愉悦的心情耐心地倾听和及时地回应。三要教给
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既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提问题,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力争做到“将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教得会提问题”。让学生既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问题。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实验中的小组讨论、生生互动,班级交流、师生对话、学生质疑、共同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设置,创造了一个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分享着教育的欢乐,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意义。
五、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成果
1、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的发展过程。
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突破与超越。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脚戏”,不再是仅仅向学生传递、灌输知识,不再是只有教师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师生在课堂上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这种师生主体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转换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释疑解惑的点拨者,从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告诉”,而更多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和探究。
2、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课堂那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话语权不再被教师“垄断”,学生也享有了自由“言说”的权利。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以说,有问题可以提,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和争论,从而使课堂充盈着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气氛,课堂成了学生的学堂。在这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尊崇,主人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唤醒,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导读提纲或思考题的要求,课前认真学习教材,并能根据自学的感受,在教材上圈点勾划。现在教师一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抢着回答。以前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问问题,现在经常出现了学生大胆向老师质疑提问的情境;以前的学生是被动地走进教室静听教师的“灌输”,现在的学生经常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等待着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以前的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沉闷地回响着,现在的课堂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处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青春的活力。
学习方式单一向多样化转化。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已逐渐由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主动接受式和主动发现式等转化。通过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多样性的、个性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大多能捕捉到重点和要点,对教材展示的内容的理解力提高了,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解答的能力增强了。
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围绕教材内容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的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还涌现出了许多能争善辩的好手。
④、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认识;学会了尊重他人,当同学在发言时,能注意倾听,不随意插话,并做好记录;学会了悦纳别人,当同学的发言有创见和新意时,能给于肯定和赞赏,当同学的发言出现错误时,不讥笑,而能较为耐心解说和纠正。
⑤、质疑、提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学习教学实践,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把提高学生质疑、提问题能力等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思考、质疑、发现、求证问题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前课堂学生只听没问的状况。
5、合作学习教学得到学生欢迎。我们在今年5月对参加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6所中学6个班297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对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持赞成态度的占91%,认为自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有72%,认为质疑提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的有52%,认为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活跃的占87%,认为师生关系更融洽的占76%。调查数据表明,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使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品课)持“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并获得了“会学”的技巧,提高了“自学”能力。
6、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年多来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由于课堂的开放,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增加,特别是开展了师生、生生对话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得挑战。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们不断再学习、探索、反思、总结、提高。
7、课题研究得到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作为XX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在20xx年10月的中期检查中被评选为优秀课题并同时被XX市教育局确认为XX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于20xx年春顺利通过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题验收。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我县的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六、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探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尚未到位。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仍然存在。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以传递知识为首要任务,以学生考试获高分为目标的倾向,关注结论忽视过程,关注考分,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2、未能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有些教师只把合作学习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未能把它作为是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因而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作品质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仅浅层次地停留在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简单的模仿。
3、评价制度改革滞后,在考试制度、内容、方式、方法尚未根本改革的情况下,以学生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与学的优劣标准依然通用、盛行。它不可避免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些教师依然认为,用传统地教学方式,照样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何必“瞎折腾”,真是费力不讨好,多此一举。
二年多的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活动,虽有几多收获,但也存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把收获作为继续探索的起点,让不足在实践中消失,使合作学习教学之花在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课题总结报告5
“小学语文知识积累方法初探”是我校语文教研组结合学科教学实际于20xx年9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两年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语文课堂中的积累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两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金、奖惩四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xx年11月——200808年3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语文知识积累方法初探”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农村小学语文知识积累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丰富的语言及语言组织能量得到了提高,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整体语文素养。语文知识积累普遍注重了“理论性、实践性、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原则,经抽样调查显示,六⑴班学生对知识积累兴趣由试验前67%到试验后89%,增加了22个百分点。xx年春对一年级学生期末检测“积累运用”部分抽样显示平均提升9.5分,xx年春对五年级学生期末检测作文部分抽样显示平均得分提升4.27分。由此充分看出学生整体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2、学生对语文知识积累教学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对试验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喜欢率与试验前相比均有提高(如四年级试验前积累喜欢率33%到试验后为87%)
3、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何祖锋同志撰写的《抓住知识拓展,落实创新实践》一文xx年在中华创新教育论坛中发表。《根据文章类型选择阅读方法》xx年获省教育协会三等奖。任亚丽同志撰写的《后进生在教师鼓励中的成长》xx年获省教育协会三等奖。夏慧同志撰写的《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加强语文素质教育》xx年获县一等奖,苏晓琴同志撰写六年级语文教案xx年获市级三等奖。
在“语文知识积累方法初探”中课题成员全身心投入研讨之中,创出了展现自身教学特色的'新模式,如何祖锋同志撰写的《语文知识积累三点不可忽视》周桂兰、韩传荣同志撰写的《词语积累方法初探》等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了“语文知识积累方法”多样化、新颖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累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乡内小学推广,在校其他学科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通过本次教研,我们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中心小学教研组为龙头,辐射各完小,形成乡校课题研究网络,大兴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风。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课题总结报告6
1,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一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彼此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巨大的磁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课外阅读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假如你是比萨城的一位记者,听说伽俐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有什么反映?你会对他提出什么问题呢?这样一问,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求,产生了强烈的交流欲望,思维的火花频频燃起。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胆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你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呢?”“你这样做是否有科学根据呢?”“你这样做是不是太固执、太胆大妄为了呢?”“亚里士多德是个有权威的大哲学家,你怎么敢否定他的说法呢?”“你这样做是否违背人类的真理呢?”……学生课堂表现异常活跃,始终处于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创新意识和潜能。
3,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开放探究的时空,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4,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课题总结报告7
一、概念的界定
“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发展,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技法,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创新教育为目的的综合课程。教育的创新促使学生学习的创新,进而让学生达到创新学习。
二、实施背景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这种学习策略是对学生过去被动的、呆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弊端的极大冲击,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公平竞争的观念、自我教育的意识、组织活动的能力,为适应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于20xx年暑假前提出了“关于开展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随之组织学生付诸实施,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锻炼,在探究中成长。
三、实施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确立小课题
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选择出便于研究操作的小课题?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最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小课题。在这里,我们一是拿出专门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二是着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应便于操作;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一开始,从征集的上百个问题中筛选确立了多个科学性和适应性强的小课题,如“我们周围的鸟类”、“塑料?生活?白色污染”、“交通呼唤文明”、“火灾与隐患”、“挖掘民间游戏”、“折纸的魅力”、“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等等,并分为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和技术革新三大类内容。接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喜欢的问题,让他们自愿组合分组,再次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自主确立研究的目标,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成果展示形式,并逐步实施。
可见,引导学生从质疑、讨论、筛选、确立小课题开始,到再次自主选择、分工合作、研究制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洋溢着自主性:学生研究的问题由他们自己来确定,打算由他们自己来商量,决定权由他们自己来行使,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无疑,这些举措和谐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习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
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让他们逐步学会探究的方法,我们专门设置了一节小课题研究指导课,着重对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怎样分工与合作,怎样有针对性地调查访问、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怎样随时做好研究记录以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怎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怎样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等等。随后,目标明确、分工清楚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从学校开出介绍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跑书店、拍照、采访、调查、取证,深入观察社会与自然,开阔视野,丰富见识。
小课题研究使学生从学校这个“小天地”走进了社会、自然界这个“大课堂”去施展才华、磨练意志,去体味、领悟、发展、创新。
(三)让学生学会整理、总结、归纳小课题
郑板桥对写作要领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课题,就是把他们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撰写研究报告,这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力求让学生把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查阅资料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次分明地进行梳理、归纳、撰写。撰写时要求学生在文字上要精练,力求言简意赅;在内容上要立意新颖,既有实践性、创见性,又要符合科学性;在思路上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就是说让学生理清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至少需要从四方面体现:一是简要背景说明,包括小课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目的。二是具体安排,有任务分工、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等。三是研究内容、措施及结果,这是需要重点详写的部分,应内容充实,证据确凿,结论正确科学。四是建议或倡议,既有独到的见解和改进的方法,又要针对性强,让人看了信服,便于改进创新。撰写完课题报告后,研究小组成员在老师进一步指导下,再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反复修改,反复锤炼,精雕细刻,就像三秋之树,枝蔓信尽,脉络清楚;在选材立意上,不拾人牙慧,不作老生常谈。
这样以来,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我们的课题组所带的学生整理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中,“中国传统艺术——折纸的魅力”、“小学生课外阅读”等获区小课题现场展示一、二等奖。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改变了学生被动、封闭、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开放、多样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注重把研究性学习全面渗透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学会提出问题,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上,都能做到自主、开放、主动和创造性。特别是对知识的探求是主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趋于主动积极。
研究性活动把一把永不过时,终身有用的打开人类知识、智慧、才华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不断索取自己所需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二)强化了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形成了校本培训模式。
新世纪的人才需要有科学的头脑、扎实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实践能力,而这些都不能自发地从孩子脑子里产生。因此,培养孩子们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小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其中的关键是使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活动获取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锐性,从而养成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有一个更好的视野和深度,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更加灵活。
在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构建新的教育理论框架。同时,不断地进行课题研究,积累研究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论,才能适应、有能力指导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活动。我校具有研究型的教师已逐渐增多,教师的科研水平也逐渐在提高。
我校的校本“研究型”教师培训已初步完成,以教育科研为基点,为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校本培训以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为重点。
(三)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进行研究性教学,促使学生研究性学习,布置研究性作业已形成了共识。同时在社会大环境中努力创建研究性的氛围,学生许多的小课题研究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配合和支持,否则也只是一句空话。如《折纸的魅力》小课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后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引了社会对折纸艺术的重视。
五、研究体会
1、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提高学生研究性意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2、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3、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六、不足及后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得出研究学习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论;使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学生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能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并起到增长构建新的信息作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更具有主体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在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实验前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1、学生还没有把主动对身边的问题进行探究当作一种习惯和需要,而更多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下进行的被动的探究;
2、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和熟练,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有时目标也不够明确;
3、学生还不能熟练地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看书、拍照、采访、调查、取证等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彼此间的分工和合作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各成员间没有形成最大的合力;
5、在梳理、撰写探究报告时,还不能准确地表述探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能抓住整个活动的关键点进行总结……
学生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空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何况我们做的只是一个起步工作,有很多方面尚不完善。我们将把已有的成绩作为研究的新起点,针对学生存在的以上不足之处,争取在实验的后期得到根本性改变,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
课题总结报告8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1.1 概述
科研项目总结报告:20xx年度是我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从20xx年7月进入公司时的对一切感到好奇到今日能够对测井事业有所简介,可以说20xx年对我来说是成长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毋庸置疑对于每一个人生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扎扎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小队工作学习了一段时间并且顺利地通过了公司组织的转正答辩之后,我选择了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我进一步工作努力的沃土。20xx年9月,我如愿分配到了研究所核测井室,开始了新的工作里程。虽然现在工作时间不长,也没能够完完全全进入科研工作的节奏,但迄今为止起步是好的,并且我相信会一直顺利地进行下去。
1.2 小队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初,我所在的四分公司c4072测井小队继续进行eilog-05的验收和实验工作。这套设备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连续验收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和厂家的配合之下,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仪器之间大组合和分串测量的试验。主要问题集中在测井资料的达标问题上,由于没有完整的关于本套设备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指标,我们只能以5700的标准作为其验收标准。由于系统之间的差异,导致我们的资料始终没有达到标准。
基于标准的不完善等问题,5月至6月间受技术质量部指派,我对eilog-05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整理,并于6月中下旬完成了《eilog测井采集资料质量要求》和《eilog测井过程质量控制》两个标准的起草工作,目前两标准已经进入到讨论和试行阶段。
在整个小队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大部分仪器的验收工作已经结束。7月我队还承担了bp石油公司来我公司考察的接待任务,作为国产仪器的代表向外宾展示了国产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1.3 研究所工作完成情况
9月中,我被分配至研究所工作。当时正在举办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的活动,我被安排进有集团各单位派人组成的演员队伍,担任伴舞。这样一来使我没能及时地来到研究所工作,知道10月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新的工作。
来地球物理研究所之前,但我获悉我被分配到这个单位的时候我通过认识的同事朋友对研究所的状况进行了了解。对地球物理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结合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决定进入核测井室进行碳氧比方面的研究。在自己主动要求之后,我如愿进入了核测井室。
通过短暂的几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对仪器原理、组织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尽一切可能的时间对电子学上的东西进行补习,充实相关知识。在一些工作中我已经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独立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记录。
10月我开始了对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进行调研工作,现在已经完成对仪器原理并且有了初步的仪器的设计思路。
二、技术水平成长
2.1 eilog-05快速与成像测井平台
由于我所在的测井小队一直处于验收仪器的状态,所以上井工作的机会十分少,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仪修车间和模拟井上,对仪器自身的原理和结构都学习长进了不少。至于测井装备的操作能力,我仅用一口井的时间就完全学会了上井是需要的各种操作,从第二口井的工作开始我始终独立进行从操作直到测井曲线后处理的工作。
小队的师傅们都会偶尔抱怨验收工作的漫长且没完没了,我却觉得验收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通过这项工作我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在掌握操作技巧和对仪器的了解上我无疑可以说是进步最快的。
通过对《eilog测井采集资料质量要求》和《eilog测井过程质量控制》两个标准的起草工作,我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仪器的各类指标,并对标准化施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工作中我养成了笔不离手的习惯,时时刻刻记录有用的信息,每天一次的工作日报,让我在积累中逐渐的总结经验、认识,化感性认知为理性认知,从定性到定量,最终在实习期满的时候写出了颇具价值的论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2 各类c/o相关仪器
一进入碳氧比组,我就开始了对仪器原理的学习。在各位师傅和前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放射性测井原理》中的相关部分,很快我就对仪器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只是大概的指导碳氧比测井到清楚地了解了仪器的原理、结构、工作方式等,我认为这是不小的进步。
当然理论上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我通过参与组里的实验也大大的提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能力。简单到普通的高温实验,复杂到伴随粒子的实验,我努力把我所能理解的东西统统记录在笔记本上,虽然我知道不能一口气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但是积累是熟悉掌握的一个必须的过程。很多别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比如示波器的调节和电路板的焊接,我都是一点一点的学习了解。我深知,没有电路学的基础,在对仪器的`电子学上的认知有着很大的障碍,所以我必须把这个障碍除掉。
2.3 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
一只仪器的从无到有需要经过原理方法论证一直到制作等环节。我有幸接触到了对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的论证的工作。从最开始不知道何为脉
冲中子孔隙度,到现在对该种仪器的原理方法初窥门径,有些粗浅的认识,我学到了设计一种仪器是多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相关的中文的文献比较少,即使找到也只是应用相关的文章,于是我只能设法找了些外文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翻译和整理,我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对于专业上相关的词汇写了很多,积累了不少。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基本掌握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的工作原理。通过和常规的补偿中子测井仪的比较,我了解到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的优点。在已经完成的第一份报告中,我简要提及了关于这种仪器的设计思路。我会继续的把这项工作做下去,尽早完成相关的调研工作。
三、20xx年度学习培训
3.1 公司培训
20xx年度参加了多次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
年初,参加了四分公司组织的hse安全培训,听了有经验的老师傅的经验之谈,我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如果不注意平时都不当回事儿的安全上的事宜,后果是非常的严重的。在了解了国外先进测井公司的施工方式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工作距离先进水平有多么多的差距。
11月参加了放射性作业培训,由于现在工作与放射性测井研究室,没有放射性工作证是不行的。经过三日的培训,和最后的考试,我学到了放射性防护的相关知识。
3.2 专业知识自学
由于我是物探专业毕业的,即对测井的知识一知半解又没有电路上扎实的基础,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是很有一定困难的。
我对于测井知识的理解主要来自于大学时候在华东石油局进行实习的时候接触的测井曲线,对于整个测井的流程,以及测井的仪器都没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光靠对测井曲线的一点点了解是没有办法胜任小队的工作的,就更别题研发的工作了。
我在20xx年内,自学了《矿场地球物理》、《核测井原来》、《石油地质学》、《电路》等一些课程,同时加强已经生疏的数学、物理基础。
四、20xx年度工作、学习计划
20xx年对我来说将会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在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对c/o仪器的学习,对仪器的设计、生产、制造的过程加强学习了解。对于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我会进一步对其进行调研。此外,在学习上我要尽早突破对电子学的盲点,力争是这一块不会对我对仪器的学习造成障碍。同时要加强对物理原理的深入探究,只有从物理有所突破才能在创新上有所建树。
五、对公司的建议
20xx年,地球物理研究所一共迎来了13位新鲜面孔,我就是其中一位。我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帮助,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唯一的建议就是没有办公用的计算机,开展起工作来比较困难,而且自己的个人计算机在做一些专业上的应用的时候没有办法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希望公司能够尽快为我们配备办公用的电脑,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课题总结报告9
在教科所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我校的课题已经走过了两个学年。从第一学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自己成长的脚步声。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进入后期阶段,如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和展示本课题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一学年来课题研究的的工作重点。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充实,虽然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对后期阶段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活动成果以及做法汇报如下:
理论与实践并进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进行理论学习一直是我们课题组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因为我们深知,没有丰富的理念知识,我们的课改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这个习惯从课题实验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课题教师长期坚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在组内实现知识共享。我们在网上申请了一个课题组群,好的文章大家共同学习,还将所看到的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研思想上就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追求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在课题前阶段,我们确立了《如何引领学生多渠道,多角度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子课题,并在中心校三年级以上语文课堂进行了一年时间的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上一次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中,我校作了专题报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的获得了收益。20xx年初,我校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率先在《语文》学科进行初探。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以下几个版块开展研讨。一是成立小组,并以小组特色确立组名,分别有“创新组、争先组、等,组内成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换。二是确立名为“山间新笋茁壮成长”栏目,全班学生竞争十个项目。以贴小苹果为奖品累计得分,分别在“上课、晨读、作业、纪律、卫生、体操、安全、生活”等十个项目中争取优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确立名为“我是班级小明星”栏目,一个月内分别评选“坐姿明星、生活明星、劳动明星、孝敬明星、作业明星、阅读明星、书写明星、学习明星、礼仪明星、进步明星”,明星的产生来自于各学科任课教师,各小组组长及课题组教师的评选。四是成立两个展示台,一个是“男女生pk台”,一个是“你争我赶展示台”,展示台都将以小组集体的形式进行竞争,超越,真正体现集体合作的力量。以上几个版块都是以班级文化的形式在教室四周设置,突出高效、美观、鲜活。我们在校内开展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活动,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我们的课堂中,教师走下来,靠近孩子,共同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参与者,指导者、学习者、合作者、探索者。”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了更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追求高效课堂,我们在备课上下功夫,树立大语文观,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链接、拓展、延伸”等,任务设计有梯度,拓展与延伸巧妙结合,课堂生成有层次,我们在真实的课改中,追求真实的卓越课堂。
摸索推广,彰显成绩。
目前,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各学科进行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蜚的成绩。在县教科所组织的小学美术、〈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我校美术教师钟玲娜、数学老师田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分别获得了县级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田燕老师执教的〈探索规律〉课堂实录还被兄弟学校收藏和借鉴。在县教科分所组织的〈新课标〉知识竞赛中,我校程丽珍老师以文考97分的成绩入围演讲比赛,并在演讲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我们的课题进入了盘点和整理资料的阶段。老师们一份份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案例评析、精品课教案、教学反思、学期总结等等,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面那一张张奖状,就象一串串金色饱满的麦穗,它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同时盛载着我们丰收的喜悦。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既严肃又活泼,既充满困难又充满了希望。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会团结一致,争取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研讨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作用于更多的学生,在学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课题总结报告10
XXXX年10月,结合我班有一位新转入的儿童多动症患者的实际条件,综合其他有利条件,确定了题为《班级治疗多动症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在随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根据方案研究计划,笔者开展了实践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第一手研究资料,上传独立撰写的读书笔记13篇,学生个案分析18篇,调查报告1份,课题方案1份,开题论证报告1份,总结性材料5份,结题报告1份,合计40篇。至此,研究工作已经到了结题阶段,现对一年来的研究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注重理论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学习完计划中的三本心理学著作《变态心理学》、《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心理咨询与治疗》外,还阅读了《班主任兵法》、《教育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本教育教学专著和杂志,并认真做了读书笔记(有的已发到网上)。这些书籍中的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还开阔了研究的视野,提高了本人的研究能力。
二、加强研究交流。
因为研究课题的.特殊性,需要特别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指导,而现实是,身边无人可请。我便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与一位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通过腾讯QQ和电子邮件建立联系,经常请教,获得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有很大作用;同时利用班主任身份,加强同研究对象亲属联系交流,亦有很大收获;此外,我还加强了同所有课任老师交流,更是获益匪浅。
三、实际研究效果。
1、全面地了解了多动症儿童。
(1)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搜索网络资料,我了解了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多动症的成因;
(2)通过接触多动症儿童本人和其家人,我了解了其成病表现、治疗情况、智力状况、能力倾向、性格特点、学习兴趣态度、行为表现等基本情况;
(3)通过访问多动症患者身边的同学,我了解了其性格特点、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情况。应该说,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已经成为了半个“儿童多动症专家”,通过实践,我已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的研究对象。
2、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治疗多动症的办法。
(1)营造了一个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推行“班干轮换制”,引进“文明小组”评比办法,调动班级中一切积极因素,监督、帮助多动症儿童,对促进其正确行为的进一步养成,作用巨大。
(2)用“积分奖励法”,调动研究对象和同伴共同治疗多动症的积极性。特别是连带受奖,利用集体的力量带动多动症儿童的进步效果明显。
(3)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以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并协调科任老师及家校之间的联系,在多动症儿童周围编织起一张关爱、帮助、督促的网,全方位地教育好孩子,成为班级治疗多动症必不可少的内容。
3、从孩子的表现来看,已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其多动症的症状有明显的减轻,其各科成绩均有进步,特别是我所带的数学学科成绩,较刚入学时有明显进步,让人振奋。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发展两个关键的场所,对多动症儿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学校治疗多动症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了使这些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增强信心,克服困难,战胜心理障碍,逐步回归正常儿童行列。同时,也为了总结出一套科学可行的班级治疗多动症儿童的治疗方案,从而使多动症儿童的治疗在实践和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笔者确定了这一课题,一年来,感到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班级管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探索总是与意外相伴,实践总与收获同行,一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让我收获了许多的意外和精彩。感谢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你们为一线的教师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有利于我们走专业化道路发展的平台,感谢你们让我找到了自己做教师的兴趣和快乐。现在虽然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结束,但我对多动症儿童的研究工作不会停止。
课题总结报告11
本学期来,我们初二备课组严格按照学校各项要求,扎实备课,抓好课堂落实,一直坚持进行当堂检测。每堂的当堂检测都是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从各种学习资料上精挑细选或者自己设计的经典题目。
对于当堂检测我们坚持以下做法:
1.题目设置紧扣学习目标
每次的当堂检测都是围绕本课的知识目标选题。一般是集体备课时先明确这堂课的知识目标,要求掌握的单词,短语和语法点。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挑选合适的题型出成当堂检测。
2.题型考点联系中考
当堂检测的题型都紧紧围绕中考题型或本年级期中期末测试题型来出。检测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技巧,让检测更有效。因为当堂检测主要针对当堂知识点,所以我们较多采用首字母填空,完成句子,选词填空,单项选择的形式。
3.题目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体现分层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检测本节课新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题目一般设置难易适中,难题则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检测中得到关于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检测结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培养自信。符合学校“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英语学习理念。题量控制在5分钟左右可以完成。再者,当堂检测要体现分层。《张店区第六中学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实施分层教学是现阶段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分层,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使课堂教学尽量适合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帮助,实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中当堂检测的设置也可以做到分层。一开始,我们会把所有题目印制在检测学案中,检测时明确要求AB层同学各自做哪部分题目。但这样会导致改错讲解浪费时间,B层空着的题目浪费纸张等问题。因此我们又采取另一种办法,统一检测时做一样的题目,但是提前完成检测的同学可以再向教师领取能力拓展类型的题目。这部分学生在完成这部分题目后可自行订正答案,看不懂的再单独询问老师。这样就避免了之前出现的问题,提高了A层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4.及时反馈,改错
当堂检测我采取过以下方式反馈。一是全部收起批阅,全批全改。再是检测后还
有部分剩余时间,课上直接订正答案,讲解,学生红笔改错,教师再检查一遍学生的改错,一般讲解改错后仍会有20人左右出错,教师批阅后再次发回改错。以周或单元为单位汇总易错题,课上再次重复。当堂检测最好当天反馈,改错完毕,做到天天清。如果学生不能在课间改完的话,一般只能在放学后加班辅导。
对于平时遇到的问题,我采取以下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反馈改错时怎样做到一对一辅导和及时有效。
批阅检测后,我尽力做到让学生当面改错,说出答题依据。但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并不充分,加之办公室距离教室较远,往往只利用课间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利用自习坐班时间,上课时间和中午放学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及时改错的重要性,反而在老师辅导其它学生的时候溜走,时间一长,难点增多,成绩势必受到影响。对此,小组考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差异生的帮辅工作
挑选学习态度较好,及格线以下的学困生天天辅导。对当堂检测要求做到满分卷。对新授知识坚持堂堂清,天天清。这学期采取了这个帮扶措施后,本人挑选的5名学困生在平时检测中全部合格,在期中考试中3人合格。
课题总结报告12
本学年是课题研究的准备、探索实践阶段。而在这个阶段我们也一直处于调整课题计划、进程的实施方式及发现与体会阶段。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班能较好地完成本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现将各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阶段目标,提高科研能力
在确立了科研课题《幼儿色彩运用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后,课题组全体成
员根据《纲要》精神,紧紧围绕课题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制定了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坚持每周二开展教科研活动,学习相关的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了解科研新动态,对教学实验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并组织教师进行课题培训和进修,加强科研意识,明确科研目标,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科研实验活动情况
根据计划安排,结合小班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特点,每周开展2—3次美术
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获得幼儿的有关资料,认真反思,积累经验,现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研究、实验着。
1、开拓视野、丰富感知,是培养孩子参加美术活动兴趣的基础。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3、提供机会,展示能力,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科研资料积累情况
科研资料的积累为以后科学地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年来,我们围绕主题,对各种美术活动进行边积累资料、边比较、分析、归类、综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对于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记录、总结。对幼儿的个案跟踪和发展观察认真分析、记录、整理,并为全班每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中收集、整理、丰富。
课题总结报告13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为我所用。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关注,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关注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客观事物)到“情”、“识”(观念情感、认识水平)到“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因此,丰富学生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2、学校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作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其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它生活的内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强调作文教学过程成为生活教学的过程,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内容,要以自我表现、生活写照、应用、议论文字、说明文字等作文内容将生活的一切作为作文内容的一切,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以文字阐明观点,是生活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作文的要求,我们要高年级适当运用论文写作格局,激发学生主观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注重作文教学的时空优势的利用,计划作文和随机作文相结合,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的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于生活需要作文时。
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要努力符合这样的要求:内容是儿童生活的内容,写作是因生活的需要,变作文外在要求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1、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
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运用多种训练手段。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思想的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在阅读中训练写作。阅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实践的时间占学生生活的很大部分。根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路改革阅读教学,也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延伸,即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在学生感悟文本中提高领悟生活的能力。
课外阅读应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3、利用现代的写作技术,开展微机作文的训练。由于多媒体网络的建设大大增加了师生、生生间的反馈交流,电脑写作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不是简单的“换笔”的技术区别,而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手段的整体写作水平。开展小学现代的写作技术的研究,是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的未来性体现,是面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教学。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批改三个基本环节上。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是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和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的统一。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由真到假从假到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这种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环境,使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成为学校生活的一件乐事,使疑义共析,美文共赏成为学生生活的情趣。
作文教学生活化要在生活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表达”的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1、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写作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3、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4、20xx年秋季启动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挑战,是培育创新人才,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决策。《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表述表明了学生写作的目的及作文教学培养写作能力的价值。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更多地关注着习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所以,我们的当代的作文教学也就不仅仅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而是更多的追寻着一种儿童精神,倡导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写儿童经历过的真实生活,让儿童真实地生活和创造,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美好的梦幻和科幻世界。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层推进,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话、习作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更是对21实世纪作文教学理论体系、操作策略、评价标准的一种整体重建。
5、我校曾进行“小学生自主作文”课题研究,此项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创造性策略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组成员在消化先前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勤于思考,并及时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去,将作文教学研究与新的课程改革研究融为一体,积累了丰富地研究经验,培养了一支拥有较好的作文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从生活内容到对生活作文的研究积累来看,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具有可行性。
二、概念的厘定
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作如下的厘定: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使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儿童生活作文研究”的目标是小学生作文的生活化;“儿童生活作文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使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目标大面积高质量达到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为我所用。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关注,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关注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客观事物)到“情”、“识”(观念情感、认识水平)到“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因此,丰富学生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2、学校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作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其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它生活的内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强调作文教学过程成为生活教学的过程,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内容,要以自我表现、生活写照、应用、议论文字、说明文字等作文内容将生活的一切作为作文内容的一切,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以文字阐明观点,是生活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作文的要求,我们要高年级适当运用论文写作格局,激发学生主观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注重作文教学的时空优势的利用,计划作文和随机作文相结合,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的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于生活需要作文时。
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要努力符合这样的要求:内容是儿童生活的内容,写作是因生活的需要,变作文外在要求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1、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
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运用多种训练手段。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思想的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在阅读中训练写作。阅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实践的时间占学生生活的很大部分。根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路改革阅读教学,也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延伸,即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在学生感悟文本中提高领悟生活的能力。
课外阅读应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3、利用现代的写作技术,开展微机作文的训练。由于多媒体网络的建设大大增加了师生、生生间的反馈交流,电脑写作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不是简单的“换笔”的技术区别,而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手段的整体写作水平。开展小学现代的写作技术的研究,是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的未来性体现,是面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教学。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批改三个基本环节上。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是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和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的统一。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由真到假从假到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这种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环境,使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成为学校生活的一件乐事,使疑义共析,美文共赏成为学生生活的情趣。
作文教学生活化要在生活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表达”的过程。
五、研究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代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努力创造出适合时代生活的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2、主体性原则。生活是学生的生活,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主张尊重生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谓教师的主导,也是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体现。要在生活中激发主体参与作文意识,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的必然王国,走向主动自能作文的自由王国。主体性还体现在协作性上,鼓励启发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3、活动性原则。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教学做合一,在写作实践中提高生活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化。
4、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在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时候,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在教育中,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课外阅读和语文能力的关系,生活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六、我们的实践:
为了使研究工作能更具有针对性,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绩,我们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对照课题方案,在学生中进行了有关作文训练方面的调查分析。从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学生对作文有着一定的兴趣。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作文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二是自己的作文受到过老师的表扬或是在参加竞赛中获过奖;三是在作文时可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笔端表达出来,包括自己的喜好或苦恼(这主要反映在高年级学生中);四是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如竞赛、考试、升学等。
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2、学生对作文内容的喜好。从调查来看,喜欢写想象作文的学生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喜欢写动、植物一类的(这与小孩子喜欢小动物及花草有关);再者是喜欢编故事(主要是童话及幻想方面的)。
3、学生对作文课的喜好。从调查来看,学生是否喜欢上作文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他们喜欢的是能让他们在作文时在自己的空间自由发挥,能引导他们自主观察生活并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能倾听他们内心感受并教给他们如何自主表达的老师(这主要集中在高年级学生中)。
4、学生对作文课的要求。从调查来看,多数学生都希望老师在作文方面能多给自己以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在作文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主地表达(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当然,从调查中也反映了很多作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⑴、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喜欢作文。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他们总是觉得一到作文就没话可说;二是即使有内容也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脑中的词汇实在是不够用;三是说写脱节,往往是说的是一套,而到写时却又是另一套。
⑵、作文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有部分老师一到作文课总是出个题目,讲一下要求,然后就是让大家写。要不就是规定了一些格式,让大家照着去写。再不就是提供一些范文让大家仿写。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就失去了兴趣,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抱完成任务的观念,敷衍了事,作文也就越写越差,而越差就越怕作文。
⑶、学生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不够。学生平时除了教科书外,所涉及的课外书少,没有厚实的语言积累,直接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⑷、训练量不足。部分教师只局限于完成教科书上所定的几次习作,而没能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进行一些必要的拓展性训练,这势必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在调查了解了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态度等方面的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研究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㈠、 作文素材的生活化、场景化。
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解决“作文选材难”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有的是城市的,有的是当地农村的,还有的是外地的,他们与市内的孩子相比,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见识固然存在着局限,但他们生活空间也是很广阔的,有些方面甚至是市内的孩子无可比拟的。利用这一点,我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步入社会,融入大自然,让他们去了解工人怎么做工,农民怎么种田,观察日出与日落的变化,观赏花的生长怒放,欣赏小动物的生活起居,特别是留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为自己的作文积累大量的活生生的素材。比赛、游戏、表演、音乐、参观、实验、考察……这一切都是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素材,我们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考虑来选择作文训练的素材。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年级段,构建起作文训练系列:
(1)低年级段:练说一句完整的话;练说两句完整的话;练说几句完整的话;围绕一个意思练说一段话;练习写一句和几句话;练习看单幅图写一段话;练习看多幅图、实验、活动、电影(视)、听故事等写一段话。
我们编写了《瓦师附小儿童生活作文序列一(看图说话与写话)》一书。并创造性地利用歌诀把低年段小学生作文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①一看题目记心上,记住题目有方向;二看画面正中央,主人公要细端详;三看人物干什么,神态动作连续想;心理活动要考虑,主人公要重点讲;说话用语要恰当,仔细观察和想象。
②主要人物能导航,次要人物也要讲;事件起因交待清,时间地点不能忘。
③ 走出画面去何方,前后联系想一想;开头结尾说清楚,静止画面才变样。
(2)中年级段:学写静物、景物、动植物、活动等;学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里话等;学习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在练写片断时做到记事完整具体,有条理、有中心。
我们正在编写《瓦师附小儿童生活作文序列二(我们自己的生活插曲)》。
(3)高年级段:进行篇章训练,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略、结构等布局谋篇策略;学习把握要素,分清主次,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写好人和事的一般方法,从而逐步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目标。
我们主要是通过阅读课堂教学平台,抓学生的读写结合,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并着手编写《瓦师附小儿童生活作文序列三(感悟我们的生活)》。
实践证明,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连,融入生活,采撷生活,是解决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
㈡、作文训练的兴趣化、情境化。
作文训练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情趣,引导学生快乐作文,解决“怕作文”的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采取研究、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情境,创设愉悦的氛围,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纯文字练习,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首先,我们提倡以“师之乐”引发“生之乐”。实践证明,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兴趣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愿望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渴望了解生活中的一切,积极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想象中碰到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反映出来。因此,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重视对本专业语法、修辞、逻辑、文学作品、写作理论多加钻研,还要对音乐、美术舞蹈、科技等都有所了解和探索。教师有了广阔、深厚的求知兴趣和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可以打开创新的思路,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和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激起学生作文的动机。而且,教师对作文的兴趣是孩子们作文的最好榜样,师生同场作文,互相交流、点评,“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能写好“下水文”,并曾两次举行过教师“下水文”评比,以此来促使教师重视自身兴趣与素质的提高。儿童作文天真、单纯、稚嫩、浅显,充满童真童趣,教师为读到这充满童趣的文字而感到无限的乐趣和快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并及时对顺畅、自然、优美的儿童语言给以肯定和赏识,使学生在作文中充分放飞心灵和本真,并为追求这一境界而勤奋努力。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以好的命题来激起儿童快乐作文的需要和欲望。在长期实践中,我们都深深感到了那些“临考式”“奉命式”的命题方式的弊端,这些传统的命题作文教学,往往使儿童处于被动状态,使儿童感到如同遭遇突然袭击的统考似的,充满畏惧、焦虑和不安,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势,抑制了作文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我们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真正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生活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学校生活、课外生活、与同学间的喜怒哀乐、与父母间的亲密或误解以及儿童眼里的社会、世界……所有这些都被儿童感知、体验而贮存。因此,我们在出作文题目时,力求使其能帮助儿童打开记忆的大门,拨动儿童的心弦,引发倾吐的需要,燃起作文的热情。一是命题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即选择他们熟悉的、理解的、有所触动的、感兴趣的、有真情实感的内容;二是命题力求有新意,以满足儿童好奇、好胜、探索、求成的欲望,使其欣然思之。在方式上力求创新,如将某些条件不同的作文题编成一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或者给出某一范围,不硬性规定某一题目。甚至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捕捉、积累材料,选择表达内容,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惊喜(这大多用于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之中)。有时对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内容,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进,以此来满足学生的需要,调动其习作的积极性;三是某些作文题目可以早出,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如记老师、记春景、描写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等,提前一段时间布置,让学生有观察、组织、思考的阶段,从而在愉悦的心境中写出有个性的内容来。
㈢、作文指导的开放性、互动性。
作文训练提倡让学生自主作文,自由表达,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重视内容,淡化文体,为学生创造自主、自由、自能的作文氛围。根据作文训练系列要求,我们通过多种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如高年级学生课外自由写日记(一般是教师限定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日记,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练习,教师则在一段时间后集中批阅),教师选定好的日记让学生当堂宣读,这样既可让学生自主表达,自由倾吐,又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中年级则引导学生练写想象作文,如看图或根据给定的事物编写童话故事等,适当的时候还举行想象作文竞赛。对此,学生有兴趣,积极性高,表达上有激情,训练效果很好。
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㈣、作文评价的激励性、开放性。
按照新课标要求,降低训练的难度,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一是体现激励性,教师不再只关注作文的文字技巧和形式,更看重作文教学的育人目标,尊重学生特有的表达方式,不以成人的思想、思维、语言去要求学生。不强求学生追求选材是否典型、立意是否深刻、结构是否严谨,只要学生作文文句具体顺畅、清晰自然、感情真挚、健康有趣,就给予肯定和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作文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教师更要用一颗挚爱的心,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良好的“期待”,对每个好词佳句、每一点思维的火花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蹲下身来体验学生的欢乐和忧愁,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激情和表达信心,从而积极而愉快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中去;二是体现开放性。每学期,我们都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和学习实际,举行现场作文竞赛,汇编了《学生优秀作文选编》,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小学生作文竞赛。我们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另外还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向各级报刊投稿,以此来调动全体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㈤、作文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
从调查来看,学生喜欢的是能让他们作文时在自己的空间自由发挥,能引导他们自主观察生活并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希望老师在作文方面能多给自己以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在作文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主地表达。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基于以上的一些认识,我们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坚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做到自主选材、自由表达、自能作文。在学生作文的表现形式上,以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特别鼓励学生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举行“儿童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作文教学研究,并和大连市内兄弟学校结成联谊校,一道举行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交流及会课活动,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七、我们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作文育人”,重视作文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提出了音乐作文、游戏作文、实验作文、活动作文等,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总结研究过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锻炼了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课题组成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科研能力。全体成员均为市、区级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一年来,在各级评比中有2篇论文获国家级奖,有10多篇分获省、市级奖,有10多名教师在省、市、区、校级上研究课或展示课,锻炼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也带动了一批人。
2、促进了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提高了作文水平。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读写的兴趣和能力。一年来,在各级作文竞赛中,有20多名学生获国家级奖,40多名学生获辽宁省和大连市级奖,另有20多篇学生作文被各级报刊采用。
3、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源泉,以育人为目标的作文教学思想,逐步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4、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科研氛围的形成,为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研兴教、科教兴校,已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努力目标。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坚持教科研合一,教师带着课题进课堂(包括其他课题),将自己所确立的个人研究专题落实在课堂。在学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我们围绕课题制订计划,有目的、分步骤开展专题研究,并将此作为衡量一节课的得失的重要标准,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八、我们的反思:
纵观课题研究状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理论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研究的时间匮乏,有很多作文课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课堂。课题研究中部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差异较大,难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目标。教师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虽已比较重视,但在巩固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展开。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改进的方面。
叶圣陶老先生曾打过比方:“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因此,只有让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盈的程度,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他们才能产生一种通过文字来倾吐心绪的冲动,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应该多花精力努力去研究和做好。
实践证明,我们开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拓展了作文教学的思路,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很有实践意义的。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的。
课题总结报告14
铜陵金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课 题 总 结 报 告
课题名称: 碳酸二甲酯在无烟柴油中的应用
报告日期 : 20xx年 7月 3日
课 题 组 成 员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依据
柴油是我国油品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其效率高、动力大,在公交车、运输车、工程机械中有广泛应用。20xx年柴油表观消费量高达1.66亿吨,占成品油消费量的63
%。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柴油需求800~1000万t,国内柴油、汽油比约为2:1。但柴油存在的碳黑和烟尘问题一直困扰应用领域。世界卫生组织(WHO)20xx年6月将柴油引擎废气重列升级为致癌物。国家环保部20xx年报告显示,柴油机车是99%车辆尾气颗粒物(PM)排放的来源,主要由PM2.5及更细颗粒组成,柴油机车排放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 柴油机排放出来的黑烟,主要是由于柴油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细微碳颗粒物聚集而成。碳黑颗粒是组成柴油燃烧排放颗粒的核心,核的外部依次包裹着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和硝酸盐、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等。柴油车排出的这些细微颗粒物可进入人体的肺泡深处,在人体内沉积,使器官产生病变,是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可吸入颗粒物,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美国洁净空气工作组报告同时也指出,柴油车排出的颗粒物的空气污染,其长周期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xx倍。
而就目前来看,能解决或改善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主要途径包括:1)利用新技术改进优化柴油发动机,如采用先进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和新型燃油喷射装置,实现燃油系统各环节的精确控制,以有效控制柴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2)采用颗粒排放后处理技术,如利用颗粒过滤器除去柴油机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采用这种方法会造成能量损失从而增加燃料消耗,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颗粒过滤器需要“再生”处理除去吸附在过滤器上的颗粒物;3)改善燃料组成,从源头阻止颗粒物的生成。而方法三又包括提高柴油本身品质和在柴油中添加有效组分这两种途径。前两种方案都需要附加装置,成本较高而且以损失动力为代价。提高柴油本身品质需要油品制造企业持续不断地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是个长期的过程;而通过添加有效组分消除颗粒物的排放,是最方便易行的方法。无烟柴油正是解决柴油颗粒物/烟尘排放的最佳方案。
普通柴油 + 无烟柴油酯 → 无烟柴油
高效洁净柴油添加剂 + 碳酸二甲酯 → 无烟柴油酯
高效洁净柴油添加剂中的氧元素在燃烧过程中起到助燃作用,特别在燃油浓度高的富油区,提高了氧的含量,促进燃烧,从而避免了因缺氧而生成颗粒物,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有效降低CO排放。
高效洁净柴油添加剂,无色,无毒,环保,是由多种功能试剂,以特定工艺配制而成,可以确保环保的同时,使柴油机的功效也有所提高。
高效洁净柴油添加剂使用方便,无需对发动机、油路、加油站、运输工具和现有设施做改变,即可大幅减少甚至消除各类柴油车辆的烟尘排放。
研究发现,DMC与普通柴油互溶性能优异并且长期稳定,DMC所提供的氧使得柴油能够在气缸中充分燃烧从而抑制柴油烟尘的生成,同时提高柴油机热机效率,并对油库、油箱、发动机无特殊要求,无毒、环保、可生物降解,成为替代柴油、减少进口的理想产品。据预测,国内潜在市场逾 3500万吨,每年潜在市场价值近20xx亿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通过向普通柴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无烟柴油酯得到不同型号的.无烟柴油,然后将其应用于以柴油为燃料的交通工具(包括各类机动车辆及船舶)以及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工程、矿山、农林机械等。在不改变柴油发动机结构及参数,观察能否满足发动机的稳定性,且与同标号成品柴油具有等同的适用范围的条件下,烟尘及CO、NO等有害尾气的排放量的对比。全面考察无烟柴油在实际运用中可行性。 三、课题具体研究内容及研究计划
本课题旨在探讨加入不同无烟柴油酯比例的无烟柴油在以柴油为燃料的交通工具以及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机械设备中应用的稳定性;加入不同无烟柴油酯比例的无烟柴油与普通柴油的在实际应用中烟度和尾气排放量的对比。研究计划分为3个阶段:
1、检测铜冠冶化铲车和金冠铜业叉车、铲车使用普通柴油的烟度及尾气排放量。 利用以下两台仪器(由亚申科技提供)检测铜冠冶化铲车和金冠铜业叉车、铲车使用普通柴油的烟度及尾气排放量。烟度分析仪: Saxon Opacilyt 1030,德国进口尾气分析仪: Saxon Infralyt ELD柴油机专用排放分析仪,德国进口
2、无烟柴油酯的调配。将我公司生产的碳酸二甲酯与亚申科技公司提供的柴油添加剂按照质量比1:1混合均匀,得到无烟柴油酯。
3、不同无烟柴油酯比例的无烟柴油的调配。将普通柴油与无烟柴油酯按照质量比100:5,100:10,100:15的比例混合均匀,分别标记为D5,D10,D15号无烟柴油。
课题总结报告15
一、 研究进度:
针对课题研究,在完成了开题报告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
完成。第三阶段关于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正在展开。
二、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是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课堂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阅读学习的现状。然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的原因加以总结。
三、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首先我对七、八年级的部分学生做了一项学情调查。同时,针对这一学情调查,进行总结分析。此次调查主题:影响初中生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的原因调查。对象:七年级、八年级的部分学生。 调查内容:围绕英语学习兴趣、英语阅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
式,围绕问卷调查设计如下:
1.你喜欢英语学科吗?
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2.你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吗?
1)经常感受到 2)偶尔感受到 3)从未感受到
3.你喜欢阅读英语文章吗?
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4.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丢分多吗?
1) 很多 2)较多 3)一般
5.你了解一些阅读技巧吗?
1)了解一些 2)了解很少 3)不了解
结果统计:选择1)选项的人数占23%,为A类。选择2)选项的人数占53% ,为B类。选择3)选项的人数占24%,为C类。从直观数字上看,B类学生的存在之多,说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是一般,
越往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低。
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费时、费力,成绩不能很快有大的提高。在学习中缺乏高效率,需要改善有效学习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一分析为此次课题研究找到好的`切入点。
2.课题展开研究:
结合课堂英语教学实际,充分研讨英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提出并实施“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及阅读效率”的具体策略, 并有效指导于学生。我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出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困惑或不足,
然后利用英语阅读课逐步指导学生,有效地改善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效果。
3.在本课题研究期间,为了更好充实课题研究的内容,我利用资料室、网络信息以及阅读理论书籍
等方式加强了理论学习。
四、研究结果概述:
本阶段研究意在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加以指导。为此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策略。即扩大词汇量,训练阅读速度,克服不良阅读习惯,教给学生
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跳读。
鼓励学生多做一些阅读练习。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五、主要收获及阶段性成果: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一些阅读技巧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阅读速度。本阶段形成研究成果论文2 篇,名称《初中生英语阅读现状及成因》《有关初中生英语阅读的学习与策略》,读书笔记几篇。
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理论研究上升不到新的高度,在研究中新教学理念与课题的结合体现落实不够。
七、下阶段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新动态、新成果,结合本课题实际多做借鉴, 帮助学生
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的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结合研究内容,指导课堂实践,有效改变英语阅读教学。
【课题总结报告】相关文章:
科研课题总结报告格式01-21
课题研究总结12-15
立项课题报告01-08
调研课题报告06-16
教研课题总结11-18
课题研究总结04-05
课题自我鉴定08-22
课题工作计划03-01
课题设计方案03-20
课题报告范文通用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