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0 08:15:56 音乐 我要投稿

音乐课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课教学设计合集【15篇】

音乐课教学设计1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十天的培训结束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有收获也有迷茫,有辛苦的汗水也有欣慰的笑脸。通过这十天的培训使我认识了许多以前对其束手无策的东西,在以前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了一大步。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中小学的热门课题。由于电脑课件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使之在众多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倍受青睐。对此,我就这次参加“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的培训谈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这次培训之前,我对多媒体的认识仅限于对powepoint的简单制作,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许多以前我不曾接触过的东西,通过徐倩老师、刘瑾老师耐心、细致地对flash(动画)基本概念与操作程序的讲解,我也能自己动手做出一些简单的动画了,我为一张能动的嘴巴,一个会变化的名字而欣喜不已。还有李欢老师的对powepoint的讲解,让我是大开眼界,原来powepoint竟然有这么多功能,可以做出这么美的课件。看来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歌曲内容,把幻灯片、动画、录像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如陈老师教唱《大鹿》这首歌曲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会了大鹿这首歌,度过了快乐的四十分钟。可见在愉快的乐声和动人的画面中去学习,有了乐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了兴趣,有了满意、愉快、喜爱的情绪,学生才愿学、乐学。正如心理学家研究的那样: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可见,乐趣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乐趣才能有兴趣。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满腔的热情,高度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由此不禁使我想起了一则报道:某媒体调查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是那一门?结果是令人费解的,学生最不喜欢音乐课。学生为什么会不喜欢音乐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的理解是“原有的音乐教学模式太死板,歌曲太老,正如有的学生讲:“有的歌曲比我们的妈妈还老。”要想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必须要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多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思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在他人的帮助下,通过认知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掌握知识技能。其中学习的情境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能引起学习兴趣。而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是学习的动力源,智力和心理催化剂。教师要努力创造外部条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激起学生内在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而激化的更好途径是合理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单色为彩色,变结论为过程,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各种学习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保持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对音乐内容积极认识倾向和积极进取,乐于探求和良好心理,从而激发学生音乐热情。

  通过这次培训,通过名师们的精彩讲座,以及课例展示让我受益匪浅,还有各位老师的片断课展示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真应该好好感谢孙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漫长的求知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现如今一个崭新的网络教育正向我们快步走来,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持新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紧紧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让我们以全新的姿态学习、生活、工作在充满梦幻的21世纪。

音乐课教学设计2

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欣赏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5、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6、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7、欣赏《牧歌》

  1)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无伴奏合唱)恩,(视屏)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那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视屏)女高

  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2)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3)老师请你们亲自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

  啊!真美啊!

  4)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5)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三、舞蹈片段欣赏《牧歌》,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四、小创作: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视屏)

  1、编一段歌词

  2、写一篇短文

  3、画一幅美图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五、评展: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音乐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了解可爱的动物――母鸡的一家,并能用欢快的声音表现大母鸡。

  2、在聆听的乐曲中体验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通过听唱、接唱、表演、伴奏等方法,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会歌曲。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轻松掌握节奏,用形象的动作表情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 聆听歌曲《我的小鸡》 模仿小鸡的叫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呢?

  师:毛茸茸的小鸡真是可爱。老师知道我们一年3班的同学特别善于模仿。你愿意来模仿一下小鸡的叫声吗?

  师:你们听,老师是这样模仿的(出示节奏)你愿意试着来模仿一下吗?

  师:刚才老师在模仿小鸡叫声的时候做了一个这样的动作,它可以表示小鸡----尖尖的嘴

  师:加上动作我们再来模仿一次。

  师:小鸡的主人看到这些可爱的小鸡高兴极了!他开心的唱了起来,你们听,她唱了什么?

  完整聆听《我的小鸡》

  生:可爱的小鸡、毛茸茸的小鸡......

  师:同学们听的真认真。我们一起轻轻的模仿小鸡的叫声来给歌曲伴奏,你能做到吗?

  二、 模仿公鸡、母鸡的叫声

  师:小鸡不停的叫着走着,它在找谁呢?哦,它在找它的爸爸妈妈呢!(出示公鸡和母鸡)

  师:谁是公鸡?谁是母鸡?

  生:学生分辨 简单描述

  师:公鸡打鸣怎么叫?

  生:学生模仿

  师:公鸡每天早早起打鸣告诉人们天亮了

  师:能不能加上动作再来叫一叫?

  生: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模仿公鸡打鸣模仿的可真象,公鸡打鸣,那母鸡干什么呢?

  生:母鸡下蛋

  师:那母鸡下蛋怎么叫?

  生: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对母鸡不是很了解,下面老师给大家模仿一下(出示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好不好?

  三、 聆听《公鸡、母鸡》

  初听乐曲

  师:公鸡、母鸡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也高兴的叫了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管弦乐《公鸡母鸡》听一听乐曲中是如何模仿母鸡下蛋的?(听全曲)

  师:在乐曲中你们听到母鸡的叫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这首乐曲中多次表现了母鸡下蛋时的叫声,下面就请同学们边听乐曲边模仿母鸡做下蛋的动作好吗?(播放乐曲,学生表演)

  四、 学唱歌曲《下蛋罗》

  导入

  师:母鸡咯咯咯咯不停的叫着,正在窝里下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下蛋罗》

  师:听!歌曲中母鸡下蛋时是怎样叫的'?(范唱)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找学生模仿)

  师:你在仔细听一听母鸡是怎样叫的?(师范唱叫声部分)

  师:同学们一起来模仿

  师:你们模仿的可真象,现在我们可以一起配合一下,老师来唱歌曲其他的部分,你们来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好吗?

  师:你们听见了吗?大母鸡坐在什么地方下蛋吗?

  生:(草窝)

  师:下蛋时什么表情?

  生:涨红了脸

  师:你能唱一唱吗?

  师:歌曲中除了模仿母鸡叫声唱了两遍还什么地方唱了两遍?

  生:蛋儿大蛋儿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一起来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师:母鸡下蛋了,它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高兴

  师:很兴奋,急着要告诉它的主人它下蛋了,主人一定会高兴是吧!

  师:你能把母鸡高兴的心情用歌声表达出来吗?

  生: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为它们庆祝吧!

  总结

  师:在这节课上同学们认识了小鸡的一家,你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善于模仿的孩子们,这节音乐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音乐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

  1、 认真聆听《回声》,知道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 认识力度记号f,p,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3、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 :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课题

  1、谈话: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

  2、你知道回声吗?(激发兴趣,让学生说一说)师小结: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二、欣赏《回声》

  1、引入:音乐家发现了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有音乐家就想到用音乐来表现回声。当然,这个作品中的回声并不是对着山谷唱歌,而是两个合唱队模拟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知道这两个合唱队是怎样配合着表现回声的吗?

  2、认识力度记号:像我们刚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乐中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叫力度记号,刚才我们在演唱中用了两种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强弱)歌曲里表现原声的用了哪种记号?表现回声的呢?

  3、再次聆听回声(出示歌谱)感受乐曲中强弱的对比

  三、发声练习男女声分组唱,随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一下回声。处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强的力度来演唱,表现叙述的语气。

  四、学唱歌曲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友谊的回声》,先听一听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指名学生回答,师小结: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怎么样的喊声,山谷就会传给你怎么样的声音,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对别人付出了怎么样的真心,别人就会对你有怎么样的友谊,这就是友谊的回声。

  1、欣赏歌曲,随音乐轻轻唱一唱歌曲。

  2、个别指导

  A 、出示:我喊一声,喊一声,噢,噢,噢。问:这个记号是什么?(PP----很弱)师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

  B、出示:回声回声…可爱的回声。师独自唱一唱,请学生为老师伴奏(拍手拍腿)述:这里有一个休止符,表示后半拍起唱,请同学们在为老师伴奏的`时候注意一下,这里的休止符是怎么把握的(师再唱,生伴奏)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师弹琴,生边拍手边唱,逐步脱离拍手拍腿)

  3、随老师弹琴,生轻轻演唱歌曲第一段 “向着大森林”尾音指导。

  4、学唱第二段,师弹琴,生轻轻唱一唱,个别地方纠正。

  5、随琴轻轻唱一唱歌曲。

  6、歌曲处理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我们要用怎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美妙的声音呢?

  7 、 让我们带者对友谊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拍打节奏,轻声来演唱)

  8 、纠正歌曲中错误的地方,跟琴演唱,提示带者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9、用强弱来打拍的形式,再次用情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了回声,你现在知道音乐中是怎么表现回声的吗?对,运用了两个力度记号,那就是强、弱。除了这两个力度记号,音乐中还有一些记号也是表示力度的,也有表现力度的变化过程的,我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接着学习。

音乐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方法:

  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范唱《郊游》歌曲。

  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二、新课讲授――熟悉旋律: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请学生用动作模仿出坐交通工具去郊游的样子。

  2、PPT出示春天的田野等一些图片,并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春天。进而引出歌曲歌词,让同学们熟悉歌词。

  3、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春天美丽的景色。

  4、熟悉了旋律和歌词,教师开始弹奏钢琴教唱。

  5、歌曲中三、四、五是难点,学生唱歌时容易出错,因此多次重复,带领同学们反复演唱。

  6、播放伴奏,完整地唱歌曲。

  7、增加难度,让同学们用手拍桌子,敲打节奏。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分小组上来表演歌曲,一组唱歌、一组跳舞、一组用打击乐伴奏,之后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最后老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四、小结与作业

  请学生一起总结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回家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音乐课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数蛤蟆》,读童谣《花蛤蟆》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数蛤蟆》

  2、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为歌曲创编歌词。

  课前准备:电子琴、多媒体、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歌

  1、节奏小律动。节奏难点处理。同学们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2、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猜猜,看看谁能猜出是什么动物。“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大屏幕展出图片)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得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蛤蟆。(大屏幕)

  3、师:青蛙和蛤蟆有什么区别呢?(教师播放,讲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这回了解青蛙和蛤蟆的区别了吧。虽然蛤蟆的形象相对丑陋些,但是,它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二、歌曲学唱。

  1、师:我国民间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的`四川省有一首民歌《数蛤蟆》(板书:《数蛤蟆》四川民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四川的小朋友是怎么数蛤蟆的吧。

  2、听范唱录音。(出示多媒体动画范唱)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3、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带着问题听歌曲)

  师:歌曲里数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

  生:嘴、眼睛、腿

  师:几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绪演唱的呢?

  生:二拍子歌曲,活泼、有趣地。

  4、师:听小朋友数蛤蟆数得真开心,老师也很想来数看看,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数蛤蟆吗?(师弹琴范唱)

  5、领读歌词。(出示歌谱)

  (1)师:让我们西安跟节奏来读读歌词吧。我来读红字,你来读黑字。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配上节奏)

  (2)师:解释:“花儿梅子梭,水上漂”。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提问:你们知道“蛤蟆不吃水,它吃什么了?

  解释:蛤蟆不吃水,它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呢?

  生:欢快、活泼,高兴的心情演唱。

  6、学唱歌曲

  (1)师:大家跟老师配合得真默契,下面我们一起来数蛤蟆吧!师生随琴分工唱。(2遍)

  师:歌曲的衬词“花儿梅子梭”一定要唱得自然流畅,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要唱准。(旋律中的难点多练习几遍)

  (2)找出节奏、旋律完全相同的乐句。大家看第一句是两个重复的乐节,在这首歌里藏着两个双胞胎,也就是说有两对旋律、节奏完全相同的句子,请你们把他找出来,并能唱一唱吗?

  (3)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电子琴唱歌曲。

  (4)跟范唱齐唱歌曲。

  (5)唱旋律

  (6)师:四川人民豪爽幽默,我们要把歌曲表现得在诙谐生动一些,大家跟伴奏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鼓励学生,生动演唱)

  (播放伴奏录音)

  (7)分男女组进行赛唱。

  三、拓展延伸

  1、师:大家唱得真棒!你还能接着往下唱吗?三只、四只蛤蟆呢?我们来试一试,唱一唱,看谁数得清?谁数得准?(播放歌曲伴奏)

  ①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出示蛤蟆图片)

  ②数出后并唱一唱。

  2、创作表演

  ①师:你能加上动作来表演吗?(全班同学随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②师生舞蹈表演。(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带上蛤蟆头饰)

  ③加入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的真精彩,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数蛤蟆》,认识了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看到有伤害小动物的行为要制止,做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学生。

  五:作业

  师:请小朋友回去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它编一首儿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让我们随着歌曲的旋律结束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小朋友们再见!(播放歌曲《数蛤蟆》)

音乐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能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热情,理解多元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技能目标:能够用高兴地心情、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认识并掌握356的音高,能够边做科尔文手势边视唱本歌曲普。

  情感目标:通过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实践创编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用高兴的心情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舒展的情绪。

  教学难点:认识并掌握歌曲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的时值以及歌曲的创编环节。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边做科尔文手势边唱C自然大调音阶,A自然小调音阶。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下面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

  开心列车快乐列车幸福列车

  呜-轰隆咔嚓咔嚓

  2、旅客朋友们,内蒙火车站到了。让我们一起骑马扬鞭去到草原逛一逛。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3、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歌曲

  蒙古族人这样热情好客,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聆听歌曲范唱,初步感受歌曲。生谈感受。

  2、再次聆听歌曲,说说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3、边划拍边轻声按节奏朗读歌词。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并掌握其时值。

  4、闭口微笑哼唱歌曲旋律。

  5、用lu来演唱歌曲旋律。

  6、先读一遍曲谱,然后在视唱曲谱。

  7、边做科尔文手势边读曲谱,然后在边做手势边视唱曲谱。

  8、随琴轻声填唱第一段歌词,熟练后填唱第二段歌词。

  9、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10、师生接龙、生生接龙演唱歌曲。

  11、用高兴的心情演唱歌曲,唱出蒙古族热情豪放的情感。

  12、找同学演唱歌曲。

  四、创造表现

  1、同学们唱的真好,老师也被你们的.歌声感染了,老师都想翩翩起舞了。(学习蒙古族舞的基本动作)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然后分组表演。

  2、同学们的舞姿真优美,为了让草原上的歌舞更精彩,我们一起来为它伴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时候不早了,我们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我们一起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了解了蒙古族人的风土人情,使我们更加热爱蒙古这片辽阔的土地。就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离开这恋恋不舍的旅行吧!

音乐课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会唱歌曲《猜谜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2、能勇敢的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3、关注生活中“有美感的声音”,从而增强孩子对自然界多种音响的好奇和兴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来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歌曲是怎样回答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听录音范唱、揭示谜底)

  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2、再次倾听歌曲,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问答式的对唱)

  3、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请学生根据小动物的习性特征来做一做动作)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师问生答)

  4、随琴演唱歌曲的.歌谱。

  5、教唱歌曲

  (1)随琴填词唱

  (2)“双簧式”的演唱练习

  (3)解决难点(手势衬词的音高的把握)

  (4)完整演唱

  (5)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6)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6、歌词创编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给歌曲创编第三、四段歌词

  (1)细尾巴,滑溜溜,不是泥鳅是小蛇

  (2)尖尖嘴,长尾巴,不是母鸡是狐狸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猜谜谣》这首歌曲,小朋友的表现也真是活灵活现,让老师不禁要赞美你们真是一个个巧嘴巴!下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夸张的艺术文化。

音乐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带着自豪、愉快的感情演唱歌曲,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能用一些方式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唱准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教学准备:

  CAI课件、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小星星、道具(绿彩绸)

  教学过程:

  一、引情激趣:

  师: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新朋友见面,来,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庆祝一下。(放〈草原赞歌〉进行蒙古舞律动。)

  二、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跳的真不错。听着这优美的音乐,跳起这欢乐的舞蹈,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的美丽风景)

  师:前几天,老师去了一趟蒙古大草原,把那里一些美丽的风光带了回来,你们想不想看?(想)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放课件《大草原》《牧歌》为背景音乐)

  师讲解:蒙古大草原在我国的北部,那里景色非常迷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望无际的绿草地,在那里居住着以放牛、放马、放羊为生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的人们特别豪放,喜欢赛马、射箭、摔跤,而且他们个个能歌善舞,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礼节。由于他们放养着许多牲畜,需要大量的水源和草地,因此他们要经常搬到不同的地方去居住,所以他们住在这样一个个容易装卸的“小房子”里。

  提问:谁知道这样的房子叫什么?(蒙古包)你知道的`可真多,奖你一颗小星星。

  三、学习歌曲

  师:蒙古族是一个非常勇敢、勤劳、善良的民族,因为他们都喜欢骑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前面有一群蒙古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

  1、放范唱,老师带同学们按节奏晃动身体,感受歌曲。

  (听歌曲)

  师:谁能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骑马、射箭、摔跤。

  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

  2、老师弹琴范唱

  师:蒙古草原上的小姑娘也会骑马、射箭,下面我也来当一回蒙古人给大家演唱这首歌曲。如果老师唱的好,请同学们来点掌声,好不好?

  (老师范唱歌曲)

  3、闯关

  师:你们想成为神气的草原小骑手吗?(想)这可不容易呢,要经过很多考验,你们有信心吗?(有)好,老师决定帮助你们,让我们一起来闯关。

  (!)按节奏说歌词

  师:进入第一关,按节奏说歌词。(老师将电子琴调到鼓声)

  a生在老师大的鼓声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的念歌词。

  (第三乐句歌词以衬词为主,突出抒发了小朋友愉快、自豪的心情,我们要注意“啊哈、嗬伊”的节奏,把每个字都说清楚。蒙古的小朋友骑着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跑,心情非常舒畅,这样的衬词在蒙古歌曲中经常见到,让我们也共同体会一下吧。

  b.学生边说歌词,边跟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动作。

  c. 一二组念歌词, 三四组律动配合。

  (2) 演唱旋律

  师:进入第二关,演唱旋律。

  a.老师范唱

  师:先听老师来演唱,同学们用身体表现歌曲。

  b.老师弹琴,学生小声用la模唱。

  (老师指出学生唱的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七度、八度音程可通过模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c.老师学生对唱旋律。(师第一乐句,生第二乐句)

  ( 3 )学生演唱歌曲.

  师:进入第四关:自学演唱歌曲。

  a.学生随范唱自学歌曲。

  (放歌曲,让学生自己跟唱2遍)

  b.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老师用稍慢的速度弹琴,学生演唱歌曲。

  (对唱的不准的音及时纠正)

  提问:歌曲哪一句抒发了学生自豪、愉快的心情呢?(学生回答)

  B.老师用稍快的速度弹琴。

  学生比较哪一种速度更适用。(稍慢的速度表现了小骑手愉快、快乐的心情,稍快的速度表现了小骑手自豪的心情)

  (4) 歌曲处理

  师:我刚才听见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唱的(范唱下滑音的部分)你们也一起来试一试,觉的这样唱好听吗?为什么?

  采用分组唱,一三组唱衬词,二四组唱其他部分;老师唱衬词,学生唱其他部分等,让学生风趣的演唱歌曲。

  四、合作、表现

  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呢?(加上动作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脚和手打拍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全班同学分组。

  1、布置任务:各小组讨论、编创: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分组练习

  3、每组选代表上台表现歌曲。(用道具绿彩绸)

  4、 集体展示:播放动画,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五、扩展、延伸

  师:通过你们的共同努力,闯过了一个个难关,现在你们都成了神气的小骑手了!给自己来点掌声吧!(学生鼓掌)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时,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采,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由草原歌手滕格尔演唱的《天堂》。

  六、总结、结束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大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后让我们一起学习更多的草原歌曲。

音乐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感受音乐情绪及节奏,通过音乐律动及歌曲聆听感受体会劳动辛苦,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乐于劳动。

  2、能够用轻快又活泼的情绪,朝气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并能通过音乐实践创造活动,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为歌曲伴奏。

  3、认识十六分音符,能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十六分音符的特点,并能准确掌握。

  教学重点:

  1、能用朝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2、认识并能掌握十六分音符

  教学难点:

  1、准确地用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2、歌曲伴奏的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小乐器(双响筒、碰铃、串铃、三角铁)、十六音符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课前律动《郊游》

  2、引出音乐小精灵(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的音乐上,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嘛?

  她就是音乐小精灵,看,她跟我们小朋友打招呼了!

  小精灵: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可爱的音乐小精灵。在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瞧,就是这只漂亮的小篮子。希望你们能在这节音乐课上收获到许多有趣而有用的音乐知识。你们能做到吗?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过渡: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是有精神。音乐的世界真美妙,接下来,我就请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1、观看图片展示丰收的田野。观后回答: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呀?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呀?。

  2、初听歌曲,边听边要求:在美妙的歌声中,音乐小精灵邀请大家一起随音乐轻轻摇动你的身体。老师会跟大家一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好的歌曲。从歌曲中,这位拾稻穗的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师介绍拾稻穗。从而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

  4、再听歌曲,并随师简单的歌曲律动,感受歌曲节奏及情绪。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提起我们的小篮子,一起走进田野,参加拾稻穗的活动吧。请你带上轻快的步伐,轻松的心情,跟我一起来!

  三、学唱《采山》

  过渡:听《采山》的伴奏音乐,师:小朋友们,快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

  图片出示:森林

  1、认识十六分音符

  师:在这神秘的'大森林中,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你们想要把这些好吃的好玩的装进你们的小篮子吗?

  师:那么你们就得去听听音乐小精灵送我们的神秘声音。

  A、用钢琴弹奏一个短而快的音,请生听这神秘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引导生回答出这个音短而快的特点。

  B、师敲奏示范十六分音符,生用短而快的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试奏

  C、师:十六分音符,是个特别团结的好孩子,他经常有许多好伙伴。比如说:两个十六分音符在一起组成了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比如:四个十六分音符小伙伴在一起玩,就组成了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2、难点十六分音符解决

  师:我们的音乐小精灵,要在十六分音符上加上他的小魔语了。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念准确,唱准确。

  A|采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

  B|花呀花满篮果呀果满篮

  C、加旋律后的十六分音符演唱|采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

  花呀花满篮果呀果满篮

  过渡:小朋友们把音乐小精灵的魔语学的太好了,音乐小精灵非常喜欢大家,接下来,他要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3、初听歌曲

  设问:音乐小精灵的歌声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4、复听歌曲,请生随音乐有节奏的拍手感受歌曲情绪与节奏。

  师:音乐小精灵的歌声这样美妙,她希望大家用热情的掌声为她加油,并化作轻轻的有节奏的伴奏。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好。

  5、练唱歌曲,解决难点。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太棒了,小精灵非常高兴,她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唱她的歌曲。你们能完成地比她好吗?

  A、干脆而轻快的声音

  B、从山顶往山下走去——从高音到低音。高而轻的声音。提示:做梦又回到山顶上。不要吵醒他的美梦。

  6、完整地随琴练唱歌曲。

  7、完整的随音乐范唱演唱歌曲,生在心里默唱歌曲。

  师:快乐的小精灵又开始歌唱了,她请大家一起来演唱歌曲。比一比谁的歌声更美!

  唱后引导说一说小精灵的歌声与自己歌声的区别,找出不足之处。

  8、完整的随琴演唱歌曲。演唱之前提示:坐姿、声音状态、心情等。师:许多同学都对我们的演唱提了意见,大家都有一双灵敏的音乐小耳朵,那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歌曲。

  9、师与生合作接唱歌曲。

  师:小精灵的歌太好听了,我也忍不住想唱了,我能加入你们吗?

  10、完整的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练习的不错,很多同学学习的非常认真,歌声也特别好听。那么就让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把歌曲演唱一遍吧!

  11、介绍小乐器,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请个别几个小朋友上台演奏小乐器,其他生演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咱们给它来点伴奏吧。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小乐器。

  大致指导乐器的伴奏方式。

  四、课堂小结

  1、音乐小精灵:在送给大家的小篮子你收获了哪些有用的有趣的音乐知识?。

  2、出示音乐小精灵:小朋友们,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音乐小精灵要跟我们说再见了

音乐课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5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听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欢快、活泼的情趣

  智育目标: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素质发展目标: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 相应的'录音带

  学生活动设计

  听赏音乐 歌表演练习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听歌曲:录音或看录像。

  问题: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听歌曲:声像结合(歌曲VCD、听歌曲看动画人物)

  你可以试着唱一唱。

  问题:

  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3、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4、创编新歌词。

  问题:

  你还喜欢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教师将学生所改的歌词(只变童话故事其余歌词不变)写在黑板上。教师演唱学生更改后的歌词,学生跟着小声唱。

  总结:

  童话世界真美,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住在童话里。

  (二)“童话故事”表演

  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或我们没学的你会表演的童话故事?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

  4、各组分别表演,教师可参与某一组的表演。

  (三)教师小结本单元内容

  设计意图:

  形象直观的录象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把歌曲中的童话换一换,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后反思:

  《永远住在童话里》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儿童歌曲,歌中出现了很多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让学生结合插图,说出他们的名称,学生们一下活跃起来,这可是他们的特长,说起这些人物每个人都是津津乐道。但创编歌词相对来说有些困难,用简短的话语概括任务特点,有一定难度。

音乐课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三、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音乐启发学生参与表演及创作,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草原图片的播放,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大草原。

  2.学生自主分组,讨论交流我国的草原分布状况及对蒙古族各种文化生活。

  二、新课教学:

  1. 初步感知:

    ①欣赏歌曲《牧歌》,学生初步聆听后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②复听歌曲《牧歌》,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

  2.探究:

  ①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老师,看着乐谱和歌词哼唱,找出歌谱中的音乐符号,并探究这些符号的特点。

  ②学生根据哼唱讨论探究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③再次跟钢琴哼唱旋律,之后请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诵歌词,通过旋律的哼唱和歌词的朗诵引导学生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的关系。

  ④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全曲。

  三、巩固拓展

  1.欣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比较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2.欣赏舞蹈片段《牧歌》,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3.学生以五人为一组,任意选择一项任务(a.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律动b.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此时此刻的感情c.画一幅美图),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播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谈学习完这首歌曲之后的感想。

音乐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能用轻快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捉迷藏》,能在音乐实践游戏中用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唱准三拍子歌曲《捉迷藏》,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用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做过捉迷藏的游戏吗?

  生:做过。

  师:那同学们在音乐课上做过捉迷藏的游戏吗?

  学生:“没有”

  师:那今天咱们来上一节有趣的捉迷藏音乐课。

  “同学们看,小地鼠藏起来了!”

  师:你们玩过打地鼠的游戏吗?怎么玩?

  生:当小地鼠出现的时候,小锤子用力打。

  师:那我们用小拳头轻轻地敲一下桌子来模仿打地鼠的动作。

  ① 第一遍聆听:(只有一段旋律)

  师:同学们仔细听,一会儿小地鼠会和着这样一段音乐有规律的出现……

  (放音乐)

  师:同学们感受到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

  生:三拍子。

  ② 第二遍聆听:(两段旋律,中间有间奏)

  师:1、2、3、1、2、3……同学们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咱们再来听一遍。

  (间奏时说)师:小地鼠就是和着这样的音乐出现的,同学们边听音乐,边仔细观察小地鼠是在第几拍出现的'?

  (放音乐,当强拍时出现小地鼠)

  生:是在第一拍出现的……也就是在(强)拍出现。

  ③ 第三遍聆听:

  师:那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中感受调皮的小地鼠一下一下的出现,当小地鼠出现,用我们的小拳头做打地鼠的动作吧……

  师:这次打地鼠游戏,同学们获得了胜利!在这段旋律中,还藏着两个调皮的小音符呢,你们仔细听,用心记一记,它们藏在哪一小节中?

  生答……

  师:那它们又是在第几拍出现的呢?

  (第二第三拍出现……)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请你们在琴上找一找这两个音的位置吧。

  (把手指2指和4指放在s和si上,不用吹出声音,和老师一起弹一弹)教师边指导边提醒学生注意1、2、3……

  师:3拍子的乐曲,后两拍应该是……?

  (弱弱的)

  师:那我们演奏的时候,要注意轻轻的呼气,给这首优美的乐曲加上我们柔和的口风琴声……

  ① 师:那我们试着演奏一遍,注意没有伴奏的小节空出来。(不加音乐)

  ② 师:配合上面的旋律咱们再来演奏一遍?

  ③ 师:不错,同学们吹得很好,这一次,老师也要加入进来,和同学们配合一下,同学们还吹刚才的部分,没问题吧?(加音乐,老师加入r和l和弦)

  师:老师吹的和同学们一样吗?

  那同学们在琴上来找找这两个音的位置

  (将大拇指放在r上,将3指放在l上,轻轻吹一吹)1、2、3

  ④ 师:加入了这个和弦,咱们来吹一吹。

  ⑤ 师:同学们吹出的声音真好听!(中间部分,教师演奏)老师又想加入进来了,中间还有四小节,老师来演奏,这次同学们在演奏的同时要仔细听,老师演奏的这部分和同学们演奏的在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生:…………

  师:这两组和弦,稍有点难度,看第一个音,它要吹几拍?

  生:4拍,1、2、3、1

  师:同学们来试一试?

  (将3指放在d上,5指放在m上)

  师:另一组旋律的节奏和刚才一组完全相同,

  将2指放在si上,4指放在r上

  ⑴单吹这一组,1、2、3……

  ⑵连起来两组一起吹一吹1、2、3……

  ⑥ 师:让我们和着旋律完整的演奏一遍吧!

  师:同学们都是最好的演奏家!你们的琴声真优美!刚刚这段旋律就是歌曲《捉迷藏》的旋律,听一听歌词中告诉我们是谁藏起来了?他们藏在了哪儿?(教师范唱)

  (生回答)

  师:一起来读一读歌词,注意第一、第二段歌词后半部分是一样的。

  (教师首先范读歌名,轻声高位,学生齐读……)

  师:和老师一起在心里唱一唱,这次注意听,为什么歌词中的这些字是红色的?

  (附点音符稍长一点)

  ① 同学们试着跟着老师的琴声默唱一遍。

  师:怎么样?轻轻地跟老师的琴声唱一唱吧……

  ② 跟着老师的琴唱一唱

  ③ 同学们看,这几个音,是几拍子?(长音要演唱准确)再跟琴来一次,声音轻一点,表情?

  ④ 跟着歌曲的伴奏,我们完整的演唱一次,这一次,我们就是那几个可爱的小娃娃,听哪个小娃娃的歌声最动听……

  师:美妙的歌声,在电子琴的伴奏下真是动听极了,如果加上同学们优美的口风琴声,歌曲将更加完美?谁愿意用你的口风琴给我们大家伴奏?

  (找4、5个同学吹奏口风琴,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这首歌曲《捉迷藏》,并且一起做了捉迷藏的游戏,你们高兴吗?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希望你们能够一直开心快乐的学习、实践、创造。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小音乐家……这节音乐课咱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音乐课教学设计14

  拉拉勾

  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

  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

  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  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

  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

  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音乐课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学唱歌曲《三个和尚》,跳木桩

  1 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勇于承担责任

  [智育目标]:

  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素质发展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继续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不同情绪设计不同伴奏型

  教学准备

  动画片录象 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学生活动设计

  演唱歌曲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

  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

  “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

  “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

  “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

  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

  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1.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

  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四) 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

  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

  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设计意图

  直接播放音乐和故事进入本课,使学生对乐曲的印象较为深刻

  也可以让学生随音乐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让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设计伴奏型,有难度,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教后反思

  在本节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坚持以“听”为核心(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演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原“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一系列“听”的任务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学生“听”的兴趣与“听”的质量。这首较长的民乐合奏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直接欣赏,一时是难以领悟和体会的'。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敲敲打打”的心理特点,利用打击乐器的独特魅力,降低要求,以玩入手,逐步引入。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表演念经,有的表演挑水,有的表演抬水,且抬水姿态各不一样。在这个快乐的创编表演过程中学生由“心动”到“行动”,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融为一体。使整个创编和表演的过程更具艺术性和审美性。

【音乐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音乐课教学设计01-05

音乐课教学设计05-30

音乐课教学设计[荐]06-06

(荐)音乐课教学设计06-06

(必备)音乐课教学设计06-06

音乐课划船教学设计12-16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04-05

音乐课教学设计(精)06-06

音乐课教学设计[推荐]06-06

音乐课教学设计【优秀】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