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

时间:2024-07-10 16:33:35 历史 我要投稿

[集合]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1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集合]历史人物故事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历史人物故事2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刘邦、项羽、曹操、诸葛亮、岳飞、郑成功、戚继光……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姓诸葛,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人称卧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军事家。他一生追随刘备,多次为刘备打仗时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取荆州,得马超,破许昌……一生为蜀国立下的功绩不计其数,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为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由于大将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岁时去世,死前留下了一个图本和以后出事的应对措施,帮助蜀国在他死后仍然像以前那样兴旺了一阵子。

  诸葛亮一生经历过许多大的战争,且计谋大部分是诸葛亮出的。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方设法的要除掉诸葛亮。这时正值秋日,在许昌整顿了一年的曹军现已精神焕发,准备驾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可是军中却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计,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若十日内没有完成,便军法处置。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抱怨,而是说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诸葛亮说大话,于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诸葛亮把从鲁肃那里借来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满了草人,并下令向曹军水寨进发。这一天正好有雾,曹军的视线不好,错把草人当成了士兵。霎时间,曹军朝草船万箭齐发,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条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上轻而易举凑齐了十万多支箭,周瑜哑口无言,计划落空。

  诸葛亮最令人感动的便是他对刘备的忠心。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疾病缠身的那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对他的关怀能说是无微不至。刘备死后,有才能的'诸葛亮并没有称王称帝之心,而是全力帮助后主刘禅带兵打仗,管理国家大事,对待刘备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可是蜀国有才能的人都相继死去,诸葛亮一个人独木难支,难管朝政,最终死去。他在临死时还在关心着国家大事。

  诸葛亮这个令人感动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永远不会被人们忘却。

历史人物故事3

  在中国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珍珠一样耀眼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让我们感动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邱少云叔叔的故事。

  随着我的阅读,我不禁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在书中随着主人公的开心而开心,伤心而伤心。可后面,当我看到他为了不让敌人发现隐藏的战友和作战意图而选择牺牲自己时,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同学去祭扫烈士陵园。站在烈士们的墓前,我想起了邱少云叔叔的故事;我想着他们为什么死?不是别的原因,只为让祖国和平,只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是啊!从古至今,我们有多少先烈为了伟大的祖国而牺牲,你能说他们不怕死?难道他们就没有自己相亲相爱的.家人?他们的牺牲没意义吗?不!他们也惧怕死亡,他们也有需要照顾和保护的家人,正是有无数先烈忘我的牺牲,我们的祖国才有今天的强大和我们的幸福生活!于是我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先烈的牺牲,我们会完成他们的遗愿,我们会让他们知道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白白牺牲。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好好劳动;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垂不朽!

历史人物故事4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在继位之初:1558年,年仅25岁的伊丽莎白在一场宫廷血腥的权力内讧中侥幸活命,同年继位。当时英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天主教和新教对立和纷争,英国随时都面临着国家分裂和混乱的危险,同时还受到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的.威胁。

  宗教改革:伊丽莎白将英国的天主教和新教融合在一起,彻底解决国内宗教纷争,从此彻底断绝宗教内战的可能。这是伊丽莎白一世至今仍被英国人念念不忘的政绩之一。伊丽莎白及之后的英国王室们因此拥有其它欧洲君主无法企及的地位和高度。

  发展经济:伊丽莎白一世认为民心最重要。她没有向自己的百姓横征暴敛,而是打造军舰船只,鼓励有勇气的人去海外聚敛财富。从此以后英国的国库迅速充盈。英国民间摆脱了苛捐杂税,开始安居乐业。经济从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海军力量:伊丽莎白鼓励海上扩张,拥有了一支经历过实战演练的熟练海军兵源,从而为她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洗雪国家前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588年,她派人率英国舰队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曾说过一句至今令人震惊的话——“我只可能有一个丈夫,那就是英格兰。” 她的这句话,在英国人心中造成了空前的震撼,对于英国人来说,她就是都铎玫瑰的化身。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历史人物故事5

  不拘小节懂幽默

  清代的'纪晓岚,电视剧里称他为“纪烟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岁。他认为,养生不能照搬书中的方法,须因人而异、辩证施为;做人要豁达乐观、诙谐幽默,也对养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中医理论认为,不拘小节之人,必定心胸宽广而安泰。伴随快乐,活得开心,焉能不长寿?

  人参养生好处多

  而北宋的苏东坡对人参喜爱有加,诗曰:“糜身辅吾生,既食首重稽”。倘若服用人参不灵验,无效果,苏轼也绝不会危言耸听,故作惊人之语的。乾隆帝喜食参众所周知,几乎每日进补,病后更是每日必喝人参汤。其在位60年,繁衍儿女27人,延年益寿89岁,被传为佳话。

  世界人参产业经过数百年发展,如今,韩国的高丽参的品质享誉世界。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服用韩国高丽红参来保健养生愈来愈流行,环翠楼高丽红参,凭借其良好的功效赢得市场的'认可和众多消费者的好评。

  白衣送酒

  东晋文人陶渊明,嗜酒好饮,然而家中贫穷,不能常得。

  一日,他家里没有酒了,便坐在野地里静静思索……忽然!他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走来,原来是官府小吏,他代表江州刺史王弘来给陶渊明送酒。

  陶渊明当即大喜,就地喝了个痛快。后来人们便用“白衣送酒”来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不拜将军

  三国时代有个人叫钟会,和他哥哥钟毓联手偷喝酒,但两兄弟却不知往里添水,以掩盖作案痕迹,父亲看到坛子里的酒不喝自消,起了疑心。

  一天,他假装酣睡,看见两个儿子打开酒坛,故伎重演。

  不过钟毓喝酒之前,对天长拜,而钟会饮而不拜。

  于是他问两个儿子为何拜/为何不拜,钟毓说,喝酒是有礼数的事,所以我要拜。钟会说,偷酒喝是非礼之事,所以我不拜。

  长大以后,钟会出息了,在魏国作了官,直至当上了镇西将军,成了司马昭的`心腹。并且因为有小时候那段事,钟会得了一个雅号“不拜将军”。后来凡偷喝酒的人,都自称不拜将军。

  酒池肉林

  商纣王与妲己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据传有一天,商纣王到女娲宫进香,看到女娲娘娘神像貌美,心痒如挠,夜不能寐。于是在全国选美,找到一个叫妲己的美人。为了讨好妲己,他下令以酒为池,以肉为林。

  这个酒池有多大?据说大可行舟,酒够三千人同饮,酿酒剩下的酒糟就堆积成了一个小山。结果,朝政混乱,民不聊生,诸侯叛乱。商朝从此灭亡。而这酒池肉林,也留下了以酒误国,以酒杀身的.历史之鉴。

  以茶代酒

  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时代东吴的末代国王孙皓。

  传说孙皓是一个好酒之徒,经常摆设酒宴,群臣作陪。他的酒宴,一整就是一天,而且有一个规矩:每个人以七升为限,一升酒大约有二斤,七斤就是十四斤……

  群臣中有一个人叫韦曜,是孙皓父亲的老师,他的酒量只有二升。孙皓是个怎么样的.人:暴君,说一不二,动辄杀人,但是对韦曜却格外照顾,看着他喝不动了,就告诉人悄悄给他换上茶,韦曜心领神会,故意高举酒杯:“干了干了!”。之后便留下了这么一个“以茶代酒”的典故。

  谁说帝王皆冷酷,孙皓不就有一颗体谅人的心嘛!

  孔子酒醉枣子集

  春秋时期,百家学派蜂拥而起,学术争鸣十分激烈,门户之间的攻讦时有发生。然而,儒学的创史人孔子却没有门户之嫌,老子虽然是与儒学鼎足而立的道派代表,但由于孔子十分仰慕老子的名声和才学,依然和学生子路一道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由曲阜学园前往苦县。(今鹿邑县,老子的故里)拜见老子。

  这天,孔子师徒驱车来到苦县。则一进入县境,便有异香频频飘来,孔子大为惊诧,认为一定有上等美酒酿于老子的`家乡。疑惑间已经到了枣集村,孔子师徒眼看天色将晚,便在村东的一家客栈寄宿。

  夜里,月色空明,晚风习习,枣集村的酒香阵阵袭来,芳香沁人心脾。于是,孔子师徒酒兴大发,心情亢奋不已,辗转不能入寐,孔子随命子路前往打酒。稍顷,子路从枣集村打酒而归,师徒二人如获到宝,便开怀畅饮。因为枣集村的酒酒香宜人,甜美非同一般,师徒二人的酒兴便一发而不可止,直喝到夜阑更深,月沉西天,以致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日高三杆时,师徒二人仍然神态朦胧,醉意犹存,但身心却感到异乎寻常的愉快,似乎经过了神明的超度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为此大为感叹:“美哉!然惟酒无量不及乱。”就连同一向言谨行慎、唯礼是从的孔圣人也没有经得起枣子集美酒的诱惑。孔子酒醉枣子集一事,成为千古佳话。

历史人物故事6

  围魏救赵(孙膑)

  [释义] 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语出] 《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辨形] 魏;不能写作“味”。

  [反义] 围城打援 声东击西

  [用法] 用于军事。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成语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历史人物故事7

  庄子,一个战国时期的奇人,人们不了解他,甚至于他的生卒年都没有记载。而庄子的思想,却影响了中华几千年,庄子的思想源自老子,而又发展了其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了。“道”即有形又无形,“道”生万物,“道”便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终结。

  庄子的资料少的可怜,而我们所研究庄子也只能通过《史记》中仅有的史料和一本《庄子》。提起《庄子》,古今学者无不叹异,有人说过庄子的文章“一等战国文字,为习气之所使,纵横跌宕,奇气逼人。”鲁迅先生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同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据记载庄子名周,宋人。与孟子同处一个时代,只可惜两人不曾相识,不然将会产生多么激烈的火花。我是喜爱庄子的,为了他那一种恣肆的逍遥,或许是我太缺少的东西吧!物质文明的世界给我太多的压抑。

  《庄子》一书中,那些另人惊叹的奇幻想像,那包容天地的奇“气”,让我们在读的'时候,不仅为它赞叹,神游其中,不知那是真实的世界还是虚幻的世界。

  而庄子的深刻的哲思也正包含在这些想像当中展翅千里、扶摇直上的鲲鹏和斗于蜗之左右角的触氏与蛮氏,这是庄子穿越时空界限,无古无今、无生无死的境界。

  而正是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取向,而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中国的历史上多了几个飘然物外的隐人名士。

  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作文 篇于谦,明朝洪武三十一年生人,官至太子太保,同时身兼我的偶像。

  于谦的仕途是一帆风顺,四十余岁就已经是三品的兵部侍郎了,如果他安心过日子,可能能混个尚书退休。可是天不如人愿,很快,异族骑兵重振雄风,蒙古铁骑冲进了关内,围困了都城北京。这时,大部分官员主张学着宋朝,退到了南都南京,守住半壁江山,于谦却坚持要守住北京,受到了皇帝的赞赏,被任命为北京最高军事统帅。在于谦的率领下,蒙古铁骑又被击退,被迫回到漠北荒原。

  后来,于谦被小人陷害,在刑场被处死。在牢里,他的附属们都惊慌失措,有的出钱买通权臣,有的那声喊叫,请求面见皇上,有的跌坐在地上,失魂一般一动不动……可他却是稳如泰山,不但不向小人屈服,还写下了千古名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最后,英勇就义。

  于谦不但文武兼备,不屈不挠,而且还是个大清官。他死后有官员去他家抄家,却只见满屋破布,于谦的妻子儿女,仆人随从全是布衣平民的样子,身上破烂不堪。官员们不信于谦这样的大人竟一贫如洗,便探头探脑地四处张望,最后真让他们找到了屋后有一个封得严实的木屋。官员们大喜过望,打开门后,里面竟是皇帝赏给于谦的华丽服装,尚方宝剑和一些皇族送的古玩器物。官员们不禁惭愧不已,各自离开。

  我心目中的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智勇双全,有胆有识,不畏权暴,清廉公正。你喜欢他吗?

历史人物故事8

  朱元璋,小名朱重八,明朝开国太祖,是个精力旺盛,忠于职守,惩治贪污的一代明君。他虽专治跋扈,“天下唯我独尊”,但他是农民出身,充分了解农民生活的艰苦,对农民疾苦十分关心。

  这位重八太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重八太祖在农民起义的'战乱之中,首先并无行动,因为他想:万一战乱平息,造反可是要杀头的。后来,一个算命先生对重八太祖说:逃避可能有祸,但是造反必能成就大业。于是,重八太祖反了。重八太祖获得了武装之后,静止不动,积极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后来,重八太祖运筹帷幄,与大敌陈友谅作斗争,战争结束后,重八太祖一鼓作气,推翻了元朝统治,成立大名帝国。

  重八太祖不仅聪明,而且还很关心民众。因为幼年时期,重八太祖受尽了贪污官吏的欺负,所以后来成为了皇帝之后,严惩了那些贪污的官吏,不论多少,一律斩首示众。他还拨下几十万辆银子,去救济农民,但他直到去世了,也仍未制止那些以身试法的贪污官员。

  重八太祖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一代明君啊!

历史人物故事9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原文: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历史人物故事10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下面我们来看看历史人物文天祥的故事

  早期经历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文天祥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的父亲逝世,文天祥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1259年),元朝的兵队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对宋理宗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因此出外任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贾似道称自己患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宋理宗,诏令没应允。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文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1273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

  主要成就

  军事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时元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文天祥尚未就职,即上书宋廷,建策建方镇分地防守,从民兵中选精兵,破格选用将帅。并请除杀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纳,辞官回乡。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书左司郎官等职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宋守将多降。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今杭州)。上书力陈分全国为四镇,集中财力、军力抗元。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今属江苏),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 ,退守余杭(今杭州西)。德佑二年(1276年)力请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张世杰率京师军民20余万,与元军背城一战,宋廷不许。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泛海至温州(今属浙江)。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等。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一月,进军江西失败。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义军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于雩都(今于都)击败元军,收复兴国(今属江西)及赣州、吉州的属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文学

  文天祥在文学研究上除了《御试策—道》这篇哲学专著外,再无其它专题研究或专著,这是由于当是的环境不允许他坐下来进行专题研究所致,除对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却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此外,诗、词最多,除了《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这是最有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史诗。此外还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诗稿。

  文天祥在文学创作尤其是对诗词的创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这两个特色即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所谓前期指的是赣州奉诏勤王开始至夜走真州这个阶段。当时虽然南宋小朝廷处于多难之秋,朝内执政者又是昏庸利禄之辈,但文天祥自己积聚了兵丁,他们是自己“乃裹饿粮”来到军营中的,是一支爱憎分明,具有战斗力的队伍。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复兴南宋和收复失地有望,这一时期写的诗歌的特点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别丰富,浓郁,常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勉励自己,使人读之如饮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赴阙》一诗。从这些诗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里似乎已经看到前途已呈现光明,复兴有望。后来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将文天祥杀掉,以绝后顾之忧。苗再成通过与文天祥共议复兴大志,觉得李的说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张胆违抗,便设“看城子”之计,将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后拒而不纳。文天祥再一次受挫。但他并未气馁,而是斗志昂扬接新的战斗。他写了《高沙道中》这首长诗,运用了平易流畅的散文化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周详而不零碎地将他出真州城后身历险境的经过和盘托出,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全诗每句五言,隔句押韵,长达80多韵,一韵到底。读后大有浑灏流转的感觉,难怪后人读此诗后,觉得可与杜甫写的《北征》相媲美。这段时间,文天祥写的诗篇较多,内容大都振奋人心,可以说是两个特色时期的中间时期,亦即过渡时期。

  到了福安之后,情况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皇帝仍被陈宜中等人把持。虽然文天祥由行朝给了官职,但是不允许在行朝工作,连要求开府于永嘉(温州)也不允许,最后决定让其开府于南剑(福建南平县),不久已移开府于汀州再至漳州,于此可知文天祥这个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这个职衔,不过是一个形同虚设的官衔名称而已。这一时期,文天祥在诗词写作上,开始显露出后期阶段的特色,大都有对人生旅途多“险阻艰难”未尽人意的感叹。

  特别是在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六日,张弘范集中军力破崖山,强制文天祥与之随船前去。文天祥坐在另一舟中看到宋军被元军打败的惨景,心中犹如刀割,深恨竖子大不争气,致有此败,造成行朝覆灭。乃作长诗以哀之。诗题为《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在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一首,表达了当时文天祥的心情是何等的沉痛,对贾似道、陈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恶果无比痛恨。文天祥这一阶段写的诗词,既悲壮、沉痛,又秀腴,典雅。

历史人物故事11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说詹天佑自不量力,劝詹天佑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於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历史人物故事12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队伍,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扬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

  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历史人物故事13

  课题

  讲历史故事课型口语交际授课

  时间1课时

  教学

  目标

  1、清楚明了地表达故事内容,获得启示。

  2、从历史故事中获得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

  教学

  重点通过讲故事,对历史故事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

  难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激趣导入。

  师: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故事,——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故事(课件出示),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历史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启示,提高学生的参与讲故事的兴趣。】

  新课教学

  二、主题回顾

  1.在第八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扁鹊治病》《纪昌学箭》。这些名人们到底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特点呢?(板书:讲历史故事)

  三、合作探究。(出示课件3)

  师: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这棵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历史故事”。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哪些名人的哪些事呢?

  这些名人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

  谁来简单说一说?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出示课文题目和课文主题。)(出示课件4)

  《王戎不取道旁李》——善于观察,动脑思考

  《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扁鹊治病》——扁鹊乐于助人

  《纪昌学射》——纪昌在学习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板书)

  师: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

  四、分组讲故事。

  出示提示

  1、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的重要信息写在卡片上,借助卡片自己练讲。

  2、根据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进行形象生动地讲解故事。

  3、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价,老师巡视指导。

  4、小组内选出代表。

  2、全班内讲故事。注意表情、动作,抓住重点,语言要生动,感情丰富。

  大家交流,评价,选出优秀的故事能手,给予奖励。【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历史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启示,提高学生的参与讲故事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置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既可以明确班级公约的具体要求,又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参与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主题拓展

  师:作为名人的他们,无论是在创造惊天的伟业时,还是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都无不具有不平凡的品质,他们或宽容、或执着、或守信、或刻苦、或坚持、或爱国、或爱民,都无不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以后我们多去阅读更多名人的故事,让我们将名人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总结。

  师:我们听同学们讲了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不要犯故事中的错误,引以为戒。

  板书设计讲历史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善于观察,动脑思考

  《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扁鹊治病》——扁鹊乐于助人

  《纪昌学射》——纪昌在学习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同学们讲历史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参与讲故事,勇于发言,得到启示,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3、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不爱参与,害怕,不敢发言,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历史人物故事14

  刘伯温

  刘伯温二十三岁的时候,到京城参加会试,并且一举中第,成为了进士。但是当时正值战事,官场当中并未有心纳士,从而导致刘伯温在家中闲置三年,并未有任何的官职。直至至元二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予江西高安县丞一职。在这一个职位之上,刘伯温执法严明,一丝不苟,一心只为人们百姓做实事。

  在发现了当地的一些高官和乡绅有所勾结之后,严厉查处,发现这些人无法无天,守寡民脂民膏,迫害平民百姓。于是不畏强权,一口气将这些毒瘤全部铲除,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称赞与爱戴。很多的地方乡绅以及贪污的官员受到了刘伯温的处置之后,都怀恨在心,总是为刘伯温制造麻烦,并且想要扳倒他,但是幸亏上级官员十分的信任刘伯温,才使得刘伯温没有受到迫害。

  刘伯温不仅仅不畏强权,而且还不徇私情。在朝堂之上,刘伯温与李善长是政见不同的同僚,而且在私下,两人的关系也不好。但是,当李善长出现了过失时,刘伯温却为李善长求情,求朱元璋从轻发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伯温的从政的胸襟也是十分宽阔的。

  陈宜中

  陈宜中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后有一个人给他算命,说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于是一个商人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还送他到太学院去读书。他的文章写得很好,受到许多人的`赞赏,并且他还十分关心时政。当时,丞相丁大全横行霸道。陈宜中对此十分不满,联合其他五人向朝廷上书,因此惹恼了丁大全,便将他们的太学生资格取消还发配到了地方。他们的行为被文人所赞赏,称他们为“六君子”。

  后来,六君子得到平反,陈宜中参加科举,一举拿下榜眼之位,后平步青云,直达副宰相之职。后来,南宋朝局岌岌可危,陈宜中临危受命,开始掌管南宋的局势。他回到朝廷之后,想要抗元救宋,但无论是动员抗战还是主动求和都没有作用,他苦苦地撑着残局。后来,元军攻打到临安,他建议迁都,但在关键时刻他的母亲去世。元军打进临安城,南宋灭亡了。之后,益王赵昰在福州称帝,陈宜中被请来辅佐,但奈何大势已去,没过多久就失败了。

  陈宜中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历史流传的陈宜中的故事还包括了他最后客死异乡。据说,当时在崖山失败后,他不愿意做亡国奴,但又觉得复国无望,于是便带着家人前往海外,最终客死他乡。

  张璁

  张璁又叫张孚敬,“孚敬”这个名是因为与嘉靖帝朱厚熜同名,为避圣讳,嘉靖帝为其改名“孚敬”,又赐字茂恭。他是明世宗嘉靖帝时期的首辅,曾经前后三次在朝为相,对明朝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张璁为永嘉永强人氏,生于公元1475年 ,去世于公元1539年,少时聪慧而勤奋读书,长大后得以博学多才,文采出众。他曾经在十三岁的时候作《题族兄便面》:“有个卧龙人,平生尚高洁。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动时生清风,静时悬明月。清风明月只在动静间,肯使天下苍生苦炎热。”此时已少见学识。

  张璁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对经学知之甚详,却不知为何七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都以失败告终。一直到正德十五年,他第八次参加礼部考试,才最终得以高中进士。

  张璁高中进士的第二年,正德皇帝就在豹房去世。因为生前无子,因此正德皇帝遗诏,命从弟朱厚熜嗣皇帝位。于是在同年四月,十四岁的朱厚熜在奉天殿继承皇位,是为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这个时候张璁已经四十八岁。

  嘉靖帝继位之后,以杨廷和为首的一干文臣上奏,希望嘉靖皇帝改换父母,也就是承嗣孝宗。嘉靖帝自然不同意,事实上在站稳脚跟之后,他还想为自己的亲生父亲加“皇”。于是这一番举动,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大议礼之争”。

  嘉靖帝自始至终反对入嗣,杨廷和等人却一再请求。在皇帝和大臣争斗之中,张璁站在了皇帝一方,上奏“《记》曰:‘礼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故圣人缘人情以制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张璁的及时上奏与辩驳,给嘉靖帝注入了生力。嘉靖帝此后对张璁越发欣赏,这也使得张璁日后官路亨通,简直是平步青云。

  当然这话都是日后,此次争辩,以嘉靖帝的妥协告终,而张璁也因此被外放,任南京刑部主事。三年之后,世宗地位稳固,于是想要为自己的父亲兴献王加“皇”,远在南京的张璁知道皇帝的心意,于是上书重提旧事。嘉靖帝于是将张璁等人召回,委为翰林学士,专负责礼仪事项。以张璁为首,形成了力挺嘉靖帝的“议礼派”,最终逼得内阁首辅杨廷和辞职,而其他反对者也纷纷被下狱问罪,贬官外放。此事过后,张璁受到嘉靖帝的重用。

  明朝嘉靖时期,社会矛盾加剧,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不均,百姓生活艰难。张璁入内阁之后,就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革除弊政之上。他清查天下田赋,扼制侵占和投献民田,减少了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矛盾,使得明朝的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

  张璁随后改革科举制度,重新规定考试文体,提高应试者素质。从根本上肃清选拔人才的障碍,以便于持续为明朝官场输入新鲜而有效的血液。

  明朝时期官员收受贿赂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张璁革新吏治,加强官员监察制度,严格官员任免升迁。他主张推举“廉能爱民者”,不受资历限制。

  张璁的这一系列政治改革,对明朝的发展和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人常将其与张居正联系在一起,是明朝两位著名的改革家。

  嘉靖十四年,已经年迈的张璁屡次请求致士,得嘉靖帝一再挽留,甚至亲自为他制作药饵。后来因为在朝房值班致士,昏迷不省人事,病情持续加重,嘉靖帝这才放他回家调养。

  张璁在故乡修养期间,嘉靖帝多次派人探望,张璁身体稍好之后,便下旨让他回京复任。张璁虽然接受诏旨,但都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嘉靖十八年二月,久病不愈的张璁,在温州去世,享年六十五岁。嘉靖帝听到消息之后,十分伤心,后“赐祭葬有加,赠太师,谥文忠。”

历史人物故事15

  诸葛亮八岁那年,父亲诸葛珪又因病去世。清人张澍引《诸葛氏谱》说:“玄死时,瑾年十三,亮年八岁。”此说错误颇多,疑为“珪死时,瑾年十五,亮年八岁”。封建时代,父亲是一家之长,家中的顶梁柱。顶梁柱的崩折,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长子诸葛瑾已经十五岁,承担起奉养继母的义务,八岁的诸葛亮、年幼的弟弟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诸葛珪出现在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具体如下: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玄德踊跃曰:“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期大贤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备有眼如盲也!”

【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6-25

历史人物的故事01-03

历史人物的故事04-24

历史人物的故事【精选】06-03

历史人物的故事07-08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05-27

历史人物历史故事06-20

历史人物故事04-13

[通用]历史人物的故事07-08

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经典】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