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10 17:36:52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优选)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优选)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

  (一)一个平台

  今天,学习培训换了展示平台,各单位在展示的原有基础上,还需要抽一名年轻老师起来回答问题,随机抽取,不能有丝毫的准备,现场回答,要不是对教材特别熟悉的话,真的是很难回答全面、看着很多抽到的老师对答如流,各有特点,有的讲得有广度,有的讲得有深度,共同点是来自课本,高于课本,体现了他们的学识渊博,平时善于积累、魏老师的点评甚是精彩,其深度和高度更是令我敬佩不已、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仅收获更多知识,而且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在这个平台上,没有世俗的争斗,有的.只是一个个渴望得到欣赏的心;在这个平台,拭去往昔的烦恼,增添了久违的舒适、可以说是“一棵树,四粒果”。

  (二)两种感受

  在培训的过程中,精神有点紧张,但是每个单位的发言精彩部分和自己随时产生灵感,我都如获至宝的做了记录,每分每秒都不敢懈怠生怕丢失了珍贵的东西、今天,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天,在研讨过程中,很多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真的是“献出自己的想法,取得集体共赢”,今天的感觉是紧张并收获着。

  回想以前也参加过不少各类培训,但今天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实用性,这也许就是理论的重要性吧、只有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拥有生命!

  (三)三粒收获

  一、良师:在这次培训中,孙雪峰、张齐庆等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培训为年轻教师提供一个成长的舞台。

  二、益友:在这个舞台我们有了共同奋斗的经历,我们互相辩论,互相欣赏,彼此相识,共同提高、在课间休息时并结识了很多的同仁,为以后的专业成长储备了人脉资源。

  三、成长,为了秋的收获,我们不断的劳作着,人们都说炎炎的夏日是庄稼生长最快的季节、在这个七月,我们吸足了养分也不断的成长着。

  (四)四个“多”

  人们常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今天的培训更多的使自己有了更清理的定位,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努力的做到:

  一、多读书,增加自己知识库的深度和广度。

  二、多交流,与全县的历史老师多交流、沟通丰富自己。

  三、多用心,要想做好教育工作你必须用心的喜欢这项事业、通过培训我发现凡是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都已经把教育工作作为了一项事业,用真心去呵护自己的事业。

  四、多展示,不管自己的水平有多差,只要敢于展示,就会有更多的“空瓶”反思自己,以容纳更多信息。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2

  为期两天的历史第二期集中培训结束了,在第二期的培训中魏老师吸取了第一期培训的经验,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又有改进,比如在展示成果环节,老师展示完成果以后,再抽取一个有深度的问题,让学校的另一位老师当即回答;再比如分组讨论的问题设计,针对性更强了;还增添了让全县历史名师、骨干教师作教学经验介绍等等;通过这些环节使整个培训活动时效性更强,在原来气氛活跃的基础上讨论更有深度了,老师们的收获也更多了。

  在即兴质疑、答疑环节,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有深度,比如我回答的:“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我回答的语无伦次,而且还没抓住问题的关键,原以为教材教了n遍了,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了,在听到魏老师的点评分析时,一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使我茅塞顿开,使我感到自己对许多问题的把握还很肤浅,还需要好好的学习、研究;其余的如:如何理解五四精神、戊戌变法的影响、对辛亥革命作用的理解等问题的分析、点评也使我受益良多,使我对多年来一些一直把握不准的问题豁然开朗!

  在经验介绍的环节,马玉梅老师对《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了重点介绍,从对这节课教材的挖掘和关键环节的设计过程作了介绍,使我对如何设计好一节历史课有了新的认识,要上好一节历史课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用心,做到人有我有,更要做到人无我有。历史名师杜金英介绍了她在准备市级、省级优质课评选过程中的心得,使我很受启发,历史教学不能死板的教教材,照本宣科,要精心设计问题,杜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如“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通过设计“如果你是吐蕃人,你最喜欢文成公主入藏的什么嫁妆并说出理由”。再如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设计了“当时的农民以什么单位承包”“向谁承包”“承包什么”,在此基础上总结责任制的`含义。类似这样的问题处处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一下使学生不经意间进入了那段历史,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了活的历史。

  经过这期培训使我对历史疑难问题有了新收获,更使我对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使自己对历史教学工作重新思考,对自己的教学能力重新定位,学无止境、与时俱进应该成为我们行动的坐标!而多人智慧终胜一人,正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相信由魏老师掌舵的博兴历史教学这艘巨轮一定会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3

  20xx年9月高中新课改将在我省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除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培训外,还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了解新课改的相关精神,特别是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新课改要求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

  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二、正确把握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版块,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

  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选修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六个独立的学习主题),学习内容涉及:重大改革(9个)、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7个)、20世纪战争与和平(6个)、中外历史人物评论(6个)共30个学习内容、探索历史的奥秘(1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

  三、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

  学目标观。

  1、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越丰富、越灵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3、学生学会生存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人文主义”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4

  我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5

  一、加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

  我们必须真正的了解、理解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教师只有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本课程标的程标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它包含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改进的前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服务的,教法改进是手段,学法改进是目的和目标。在教学中逐步推进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

  三、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比如,我们的许多教师现在已经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学软件,但其作用仅仅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转变,历史教学的现状就不可能真正的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四、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改变

  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种历史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形成习惯,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6

  20xx年7月22至28日.县教育局对全县历史教师进行历史培训,主要内容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和《传统文化渗透历史教学》。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对历史教材的认识。

  原来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要注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弘扬传统文化。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

  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采用三级跳跃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灵活编排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制作精美的课件,增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需突出。经过培训,我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对于新课改,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7

  20xx年7月13-14号,我参加了宁夏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培训,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的讲话视频;聆听了张静老师有关于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同时学习了丁丁老师关于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案例展示及评析。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了解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 “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

  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部编历史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争取将部编历史教材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8

  什么事都有开始的第一次,请你不要在意做事前周围人的议论,也不要在意以后人的评价,只要是在做的过程中人们都热情的参与其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就足够了。这是博兴县教育局第一次组织大规模的教师暑假全员培训,培训之前我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既然自己认同这次培训,那就应该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是按教材梳理——单元梳理——课时分析的思路认真研讨,其中总结了我们的收获,也发现了我们的困惑。我们快乐的忙碌着,精心的耕耘着那一亩三分地——六册历史教材,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根本没有牢骚,没有不满。满以为我们的精心设计会在县里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可真正到了展示成果时,没想到一个单位的发言比一个单位好,一个单位的成果比一个单位精彩。大家成功经验层出不穷,你引入了单元梳理树,我总结了学生愿意接受的授课模式,你用顺口溜帮助重点记忆,我用历史图册突破教学难点,你分析到了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大家你展示你的亮点,我说我的成功经验,你一言、我一语汇聚成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成果,所有的老师都深入其中,每一位老师都有有或多或少的收获,谁能说这不是一次成功的培训。

  正像一位移山大师所说的移山窍门一样: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既然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制定规则,那么我们就好好执行规则吧!更何况暑期培训对教育来说是件好事,教师的职责不就是教书育人吗,现在教育局免费吃、免费住、免费提供电教器材、免费提供优秀师资供你学习,大家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希望教育局提供同样的培训机会。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9

  题外的话:经过两天的县级培训,回到学校一交流,我了解到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的都异常精彩,好的教学经验层出不穷,心得体会视角独特,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得争取发言的机会。由此看来我们教师的主流还是赞同培训的,大家都想在这次教育局提供的培训平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我校的历史教研组只有我们三个人,培训七年级历史教材的时候,我们只满足于完成镇校两级布置的.任务,通教材—分析单元知识点—找重难点—找成功经验—疑难问题—解决思路。可经过两天的县级培训,培训思路在我们眼前清晰了,钻研的方向明确了,7月19、20两天的校级培训,我们的效率更高了,分析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刻了,当时的心情都有点盼望着县级培训的到来了。

  我们19日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两册教材的梳理,解决了教材的重难点,完成了镇校布置的任务。通教材时我们连休息的时间也忘记了,当同事给我送女儿需要的二年级语文课本时才发现休息时间已经过去了。20日我们精心设计着在县上的发言课件,这其中有有分工也有合作,第一个人深研教材寻找疑难问题,第二个人上网寻找课件所需材料,第三个人则负责设计教学思路;汇总意见时你提出你的观点,我说出我的思路,谁的主意好、观点新颖就用谁的,在这里没有年轻教师和中年教师的区别,没有执教历史时间短的老师服从执教时间长的老师现象,有的只是对错,有的只是集思广益,这真响应了那句古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0

  又一年的探索、学习,我对历史新课标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加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2、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3、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4、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0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了。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新的课改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加强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1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1 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确,以应试教育为主

  虽然,我国历史教学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是这不意味着历史教学是偏门教学。当今,由于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少初中学校以及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确,错误认为历史课在初中课堂当中地位并不重要。无论是课堂学习时间,还是资源配置等方面,历史课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轻视。即使在历史教学课堂上,不少老师以应试教育为主,历史知识的讲授往往以考试为导向,以成绩为目的,忽视了对学生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进程以及历史观的教育。错误教学观念,又引导了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不接受甚至反感。

  1.2 以宣教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

  照本宣科式教学也是历史课堂教学出现的突出问题。我们通过考察发现,不少历史老师既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而且在历史课堂授课中,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直接按照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甚至直接宣读课本历史知识。这种老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学生参与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说,由于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学生掌握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

  1.3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

  在历史教学当中,教学方式固化,缺乏创新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历史老师多从自身主观意识出发教学,没有充分关心教学对象,往往习惯于同一种教学模式。课堂宣讲似乎成为了很多历史老师传授历史知识的唯一渠道。一方面,不少老师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条件进行教学;另外一方面也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缺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少老师的教学模式固化,照本宣科,教学创新度不够,而且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简单地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使得学生必然产生厌学、反感等情绪,严重影响历史教育的成效。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

  一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选择专业的、知识能力强、思维开阔的教师。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历史教师的培训,避免教师的落伍。不断丰富培训“历史教学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并对培训效果设定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历史教师的培训不能钻牛角尖,造成培训内容枯燥、乏味、深奥。使受培训人员不但不能完全掌握,还会把这种枯燥的讲授方式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造成了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枯燥、乏味。其次培训形式要丰富、新颖,使受培训教师能受到启发,从而跟上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灵活风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2.2 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

  首先,注意课堂导入的形式,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爱上历史学习。同时,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历史知识与其他科目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如《秦王扫六合》的课堂教学中。第一,可与语文知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结合长城的存在,秦始皇的功绩,劳民伤财,当年的威风,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一粒尘埃。第二,可与地理结合。秦始皇扫平六国的“根据地”在哪?今天的陕西咸阳、西安地区。还可以结合历史地理,深化学生的历史知识及能力。如在讲课中巧妙设计内容,让学生知道鸿门宴与阿房宫有多远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课堂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总结历史学习的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进行综合评价。

  2.3 注意与学生的沟通

  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知识蕴含广泛的学科,受很多学生的喜爱。可是由于中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偏见和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障碍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化解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偏科行为,排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历史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将历史学习当成一件轻松、愉快又很重要的事去做[2]。

  2.4 树立人本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并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和奉行。在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学校以及老师牢牢树立人本教育理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其实,按照现代教育研究成果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两大最基本主体,二者是相互的、共进的。

  三、结语

  历史课本身就是一门丰富多彩,容易吸引学生学习的学科。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对备课内容要做到精益求精,在教学中适当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促进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2

  历史培训是为了让人们学习和了解过去的历史,研究过去的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以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历史培训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历史不仅是我们过去的记忆,也是我们未来的.指南。

  参加历史培训可以让个人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历史培训也可以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历史培训对于社会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段:历史培训的好处和挑战。

  历史培训可以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会遇到许多挑战,例如历史的质量、参与者的素质等。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历史培训的质量和标准,并加强对历史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第五段:结论。

  总之,历史培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和未来,加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个人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3

  这次我参加了20xx年初中历史科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

  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4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初中历史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让每一位历史教师更好地理解历史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20xx年7月13日在银川市第九中学举行了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来自宁夏各区县历史教研员以及各学校历史教师共计4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开幕式由区教研室王俊昌老师主持,银川市教科所张世惠老师致开幕词,区教研室岳维鹏主任从教材的使用,历史学科的地位等方面来做了鼓舞人心的重要讲话。

  培训开始之后首先播放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同志在北京举行的部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重要讲话。朱部长强调,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编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

  朱部长指出,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三科教材将于今年秋季学期统一在全国一年级和七年级首先使用,20xx年延伸至二年级和八年级,20xx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朱部长要求,要充分发挥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切实抓好使用落实工作。要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传递给更多的教研员和培训者,传递到全国近400万名三科任课教师,最终汇聚成保障亿万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宏大力量。各地要统一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统编三科教材的思想和内容,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加强教研、落实保障措施、加强舆论引导,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顺利使用。

  同时,朱部长对于新教材的培训工作也做出了具体的指示。并指出20xx年和20xx年的培训将按教材的使用进程在每年秋季开学前完成,并覆盖所有的三科教师。

  播放完朱部长讲话后,由参与编写的张静老师从部编教材教材的.介绍、教材分析和教材使用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部编教材介绍:

  (1)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的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2)教科书放弃了小字部分,全部以宋体字正文形式呈现,每课文字量在千字左右,尚属适中,但教学实践中难免要做好取舍,同样的文字量并不意味着同样的教学难度,更不意味着同样的知识含量。一般每课包括3目,个别有4目,其内在逻辑有赖于各位同行教学中仔细梳理。

  (3)教科书选用了大量插图(地图、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等),并提供了诸多材料供师生选用,体现在教科书为教学素材、为教本与学本的结合的特点,唯有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可能不因为求全责备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若求面面俱到则难免顾此失彼。插图较以往教科书更专业,舍弃了原来低幼化的绘制插图,但部分人物插图如秦始皇像、汉武帝像等都选用的现代绘画风格,而不是从古籍中如《三才图会》选用,影响了呈现的历史感,在整个插图选用中显得极不协调,试用过程中已经有人提出来并做了调整。

  (4)课文注释较以往有所增加,辅之以“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栏目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的完成预习或自学,但也就要求教师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更有广泛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更多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教科书对学生而言读起来越容易,历史课对老师来说上起来越难。

  (5)正文的部分叙述太过严肃,板着面孔,有些出自文言的表述没有能够很好的现代化。这一现象也可能是教科书为分工完成,汇总后没有规范语言风格,在教科书的可读性上面没有做出统一。“材料研读”中的史料大多为文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小,教科书没有提供相应的现代汉语解释,大约会在教师用书中出现,但无疑会增加历史老师教语文的情形。

  部编教材使用的理念、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在部编教材使用的理念方面:

  (一)张老师讲了新教材使用的三个原则。

  (1)在课标指导下认真钻研教科书,历史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脉络和内容并以教科书为依托,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全面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要把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接,在此基础上,搞清楚每课课文的具体内容。

  (2)理清逻辑,形成历史认识。七下教材,上承七上教材,下接八上教材。今天上午说的一些重要问题,在教学中需要瞻前顾后,融会贯通,使一些专题性的问题得以前后相连。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梳理清楚每课课文的逻辑层次,而且要将这些重要问题联通起来,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认识某一时期的发展,进而形成整体性、全局性的历史认识。

  (3)用教材教历史,发展核心素养。新教科书是“教本”与“学本”的结合,学生能否用好教书至关重要。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采取有效策略使学生学好、用好教科书。因此,教师要始终关注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历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发展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张老师讲了在新教材的使用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文与辅助系统的关系。辅助系统包括原始材料,如:历史文献、诗文、名人语录、青铜铭文、石刻碑铭等,也包括来自经典著作的摘录、摘编等;一般在呈现方式上比较形象生动,可读性强;选用补充材料的目的是对课文中重要知识点的补充、拓展和深化。

  (2)文字与图片的关系。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新版教材选用了大量的文物、遗址、绘画等插图,以及地图和图表等。这些图片具有再现历史、展示历史情境、活化文字内容的特殊功能。表象入手、抓住特征、挖掘历史信息。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张老师主要强调了“只有教师的教促成了学生的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张老师讲了在在教学设计中理清三个逻辑:史:要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教:教学内容要成为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顺序。

  在部编教材内容调整方面,张老师详细的对比了新旧人教版教材的内容,讲了调整的内容和原因等,让我影响非常深刻。

  在部编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案例,张老师七年级上册第一段元和第四单元为例,从课标的表述,具体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这对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有很深刻的启示。

  7月14号的的天气依然炎热,可是老师们的培训热情却是很高涨。培训以一节录像观摩课开始,这节观摩课特别注重史料的解读,应用史料教学,扩展教材内容。强调教本与学本关系,即以教材学习工具,适合编选史料,让学生应用教材学习。观课后,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人员张静老师以专业的角度对这节录像课进行了点评,现场反响热烈。

  接着,张老师针对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的一些变化进行了讲解。张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大家了解了新教材与旧教材之间的异同,了解了新教材选编的匠心,了解了国家统一使用部编教材的必要性,使大家获益匪浅,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

  下午,北京汇文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部编教材培训人员丁丁老师针对新教材七年级历史课例进行了评析。丁丁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课件,做了一些分析,让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对民族政权处理。对民族政权的处理在历史教学中一直是比较难讲的内容。我感觉丁丁老师它的处理是,历史上不管是处于中央王朝的统辖之下,还是在政权分立的时期,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的政权,其控制的区域也都是中国疆域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以及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是国内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处理是非常好的,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5

  多年的积累,精心的整理,无私的展现在全县历史老师面前。为的不是掌声,也不是赞叹,而是无私的奉献,把自己的知识无私的展现出来,使这些优秀的成果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他们没有动听的歌喉和迷人的动作,却用美好的心灵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诗歌,为孩子的成长铺平了一条光明大道。历史老师们把厚厚的历史教材压缩成一个个图表,把短短的《课程标准》扩写为千万个图片和材料。历史资料在他们手中变化多端,成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很容易的被接受。看会场上的其他老师,他们在认真的听讲,手中的笔飞舞着,记录下了这些优秀的成果,生怕漏掉一点点。休息了,老师们纷纷涌上了讲台,拿出U盘,把展示的优秀课件复制下来。有的老师干脆把它放进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质疑解答会场

  唇枪舌战,互不相让,犹如历史上的战场 。老师们争论者,身临其境,已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在外人看来,就那么点事,至于吗?可在老师的眼里,那是大事,是关系到祖国未来和民族前途的大事,必须据理力争。最后不得不由教研员魏礼堂老师出面干涉,得出正确结论,才化干戈为玉帛。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别是实验中学的张齐庆老师,成为老师们共同提问的对象。这位知识渊博的历史本科生成为有疑惑老师的救命草。老师们频频向他发起攻击。而这位年轻的小伙子稳坐钓鱼台,循序渐进,井然有序,向老师们解答这些问题。面对老师们咄咄逼人的质疑,他总能化险为夷,迎来了阵阵掌声,经久不息,把“质疑解答”推向了高潮。下班的时间到了,老师们仍是善不罢休,只好恋恋不舍得离开了会场。

  分组讨论会场

  会场变小了,争论该停止了吧!恰恰相反,老师们的热情并没有因为人少和下午的炎热而降低。大家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着讨论。组长怕争论使会场失去控制,就让老师们挨个说。但这样的形式只维持了前半场。后半场,老师们又对问题争论起来。有的老师干脆站起来,挥舞着手臂,讲起了他们的'优秀做法和成果。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们深思,是什么动力驱使老师们这样有激情,这样急于寻求正确的教学方法呢?是无私。只有“无私”这两个字,才是老师的真实写照。他们不愧是人类的工程师。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也永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休息时的会场

  战争结束了,硝烟并没有散去。休息的时候,老师们并没有急于去喝水或透透气,而是继续着他们的争论。老师们把教研员魏礼堂老师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争着向魏老师质疑,生怕自己的问题没有机会被解答。魏老师只好让他们挨个来,详细地解答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这时,老师们变得鸦雀无声,侧着耳朵聆听魏老师的讲解,俨然像一个个小学生。魏老师的谆谆教导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丰富着我们的知识,使我们更好的去无私奉献。

  会议结束了,我们带着沉甸甸的包裹,累累硕果回家了,但那些优秀成果在我们眼前晃动。我们渴望两天后再来展示,再来争论……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5-06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5-29

(经典)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7-07

历史远程培训心得体会01-28

有关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3-20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简短05-11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优)06-02

中考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6-14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精)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