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0 18:36:15 音乐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5篇(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5篇(优秀)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难点】

  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唱好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

  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引出这节课主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2)再次欣赏

  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

  3.学唱歌曲

  (1)进行发声训练,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2)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

  (4)跟琴学唱旋律,识读乐谱。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

  老师用两种方式演唱,第一种是短促的嗓音,第二种是圆润的嗓音。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

  (5)学生完整的有情感的演唱。(刚才提到了前两段和后两段在表达内容上的区别,为了体现青年对姑娘的真挚情感,第二段要逐步推向高潮。)

  (6)分小组练习并表演。

  (三)巩固提高

  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

  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轻快的速度,形象的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青海民歌,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乐曲《饮酒歌》,感受乐曲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从而歌剧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地表现乐曲并能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歌剧《茶花女》,并能哼唱《饮酒歌》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赏音乐的主题,哼唱歌曲,并感受乐曲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

  【难点】

  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了解演唱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茶花女》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介绍歌剧《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引出课题《饮酒歌》。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

  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是男主角阿尔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奥莱塔举行的宴会中举杯祝贺,用歌声表达对薇奥莱塔的爱慕之心,薇奥莱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回答,所以在速度上是稍快的。

  2.复听乐曲

  并设问:歌曲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剧的第一幕表现了两人的对唱表达了他们互相爱慕之情,在最后一段客人们的合唱也增添了这首歌的热烈气氛,所以《饮酒歌》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时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独唱以及两位主人公的对唱,最后有合唱呼应;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

  2.教师播放视频音乐,引导学生随音乐体态律动,感受音乐的起伏,并结合乐谱找出发生起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首单三部曲式的分节歌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动机贯穿全曲,在装饰音——倚音的辅助下,表现了主人公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充满青春的活力。同时又描绘出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

  3.教师弹奏主题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4.教师播放《茶花女》片段,伴随音乐,引导学生已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歌剧的魅力所在。

  5.完整地播放音乐,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变化。

  (四)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播放威尔第的另一部歌剧《弄臣》片段,并提出问题:此作品与《茶花女》有和不同?请小组展开讨论后,教师顺势介绍作者威尔第的生平。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感受歌曲《饮酒歌》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了解歌剧。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关于此故事的内容品读,下节课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一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二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

  2、脸谱的颜色 ;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一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二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三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一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二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一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二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会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与诗情画意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升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李叔同以及重要作品,能够准确演唱三声部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三声部旋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思考歌曲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名字是《送别》,是李叔同为“天涯五好友”许幻园而写的,李叔同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顺势揭示课题《春游》。

  (二)初步感知

  1.教师介绍作曲家,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作品有《送别》《春游》《西湖》《春景》等。

  2.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思考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是什么演唱形式?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中速欢快地,演唱形式是合唱,我国20十年代第一首三声部歌曲。

  (三)深入探究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教师弹琴,发a母音,123454321的旋律。

  2.教师对歌曲进行范唱,学生并小声进行哼唱。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给予引导性的解决。如歌曲中升F的的演唱,我会写在黑板上,用钢琴带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理解演唱准确。

  4.教师用琴带领学生对中声部和低声部旋律进行学习并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的流动性和律动性。

  5.教师带领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体会歌词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

  6.教师弹琴引导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且引导学生注意旋律中的强弱记号,唱出歌曲的.意境。

  (四)巩固提高

  教师播放歌曲,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为歌曲进行创编伴奏,并给予10分钟的时间,时间到达之后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展示,教师会根据他们的创作进行肯定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重要指示,教师呼吁学生要善于发现身边景色的美好,热爱生活、热爱和保护大自然。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李叔同的其他作品,下节课一起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圆舞曲风格,三拍子指挥图示和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识。

  3、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请你感受一下这段视频描绘什么场面?背景音乐奏出了什么样的情绪?你能听出它是几拍子的吗?

  生:

  1、节日、喜庆、大型隆重的场面……

  2、欢快、热情洋溢、欢歌起舞……

  3、三拍子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晚会上的焰火表演,美丽的烟花伴随着《节日圆舞曲》的欢快的旋律在空中飞舞着,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在与人们共同庆祝这建国60周年的重大的日子。当我们看到这场面,听到这音乐,心情会怎样?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生:心情很激动……想用舞蹈、唱歌的方式来表达

  师:不光我们有这种想法,就连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60周年晚会上也按耐不住这喜悦的心情,也随着青年人们一起在_广场上欢歌曼舞,一同欢庆这盛大节日,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的同时,请你感受一下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在这首歌曲旋律中欢歌曼舞,这举国欢腾的歌舞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

  生:唱出了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人们希望祖国和谐发展,繁荣昌盛的衷心祝福。三拍子。

  师: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青年友谊圆舞曲》

  二、授新:

  1、简介圆舞曲:

  师:与焰火表演的《节日圆舞曲》相比较,这两首歌曲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三拍子;旋律悠扬、优美、流畅、节奏感强、有要跳舞的冲动……

  师:这种风格的歌曲就叫“圆舞曲”又叫“华尔兹”,它的速度可慢可快,节奏感很强。

  通过圆舞曲的典型节奏进行强弱关系的介绍、指挥图示的介绍、基本舞步的练习。

  2、作品介绍

  师:这首歌曲是江山作词,天戈作曲。创作于1955年,当时国泰民安,群众安居乐业,人民情绪很安康,这首歌曲是为参加波兰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创作的.。歌曲三段歌词是按照友谊、和平、团结写的。当时提倡团结青年人,提倡和平反对战争。作者当时20多岁,对世界和平,世界青年强调友谊的气氛很理解。当时世界青年联欢会是向世界征曲的,国内也有几首应征,《青》入围。

  3、学唱歌曲

  ⑴范唱:在老师范唱同时,请学生们给老师用四三拍的指挥图示打节奏

  ⑵自然大调音阶(基础大调音阶):看乐谱总结规律

  1、没有升降记号

  2、音符间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3、用科尔文手势练唱音阶

  ⑶分析乐句:引导学生找出歌曲共6个乐句

  ⑷视唱曲谱:“找一找”1、请找出哪些小节的后两拍的音符有同音重复?并标出它们的唱名。

  2、与学生合作视唱曲谱,学生唱同音重复部分,老师唱其他部分

  ⑸分析曲谱:1、前两句与后两句同音重复的乐句旋律行进的方式以大跳、小跳

  为主,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旋律线

  2、中间两句请同学把音符连上会发现是一条波浪线,旋律行进方

  式以波浪为主,与前后乐句形成对比。

  3、视唱3、4乐句,体会波浪起伏的感觉

  4、感受歌曲结束音在主音do上的效果

  4、模唱:用“啦”模唱。指导模唱时的正确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5、填词演唱: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1遍。

  6、分析歌词:学生朗读三段歌词。分析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和平”“友谊”“团结”。

  7、填词完整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与实践

  举行“音乐盛典”活动。评出两项音乐大奖:魅力演唱组合、词曲作者

  “魅力组合”:1自由组合练唱(3分钟练习)

  2各组比赛,老师和其余没有参与演唱的学生做评委

  “词曲作者”:1用《青》旋律,给歌曲填词。主题自拟。

  2用《青》第一段歌词,给歌曲填曲。符合圆舞曲风格。

  四、舞动青春

  形式:围成两队圆圈,手拉手进行舞蹈。

  音乐:播放建国60周年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一共同舞的视频,让学生一同来感受与国家领导人共舞的心情

  五、小结

  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共创我们这和平、美好、富饶的家园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 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

  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如何渲染气氛,描绘场景

  教学重点:

  听辨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排序

  教学媒体:

  多媒体,云锣,木鱼,碰铃,小钹,响板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

  展开新课

  1、播放音乐《西风的话》

  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提问:①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 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

  (炊烟、小河、冬麦、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3、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4、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

  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6、 给音乐分段。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7、 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设计提问:①音乐表达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兴高采烈,愉快的

  ② 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声音是什么? 马蹄声

  8、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为音乐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场景。

  设计意图:律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创造性。

  小结:

  选择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多种音乐做比较,可以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西风的话》速度舒缓,表现的是秋天落寞的感觉,其他音乐使民族乐器伴奏,速度稍快,力度强,表现的是一种热烈欢快的情绪。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牧歌》,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牧歌》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F宫六升加变宫调式调,2/4拍,情绪抒情宽广,旋律宛转悠扬,描绘了草原放牧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长调和短调知识,感受作品表达热爱家乡和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提升演唱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请同学们演唱各地区的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牧歌》。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8

  一、课前

  1、小魔术,老师与学生一起做绕手腕的魔术,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2、老师指导学生学会魔术。

  二、引入

  1、管弦乐队讲的故事,你想听吗?你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2、音乐响起,老师配上讲述词。

  这是一位怎样的魔法师?(突然强的旋律片断)

  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铜管乐器,很明亮的音色,震撼了一切。魔法师威力无边。

  3、这是一把怎样的'小扫把?

  小扫把的旋律是怎样的?(活泼的)

  它的乐器属于哪一类?是铜管还是木管?

  它是大管,看一看大管的图片

  哼唱扫把的主题音调,用BONG来唱、

  看谱子中哪些音乐要素使得这段音乐显得更活泼?(顿音记号——音乐更加跳跃;休止符——音乐更加短促)老师指导:八分音符也给人短促的感觉。

  再唱一唱扫把主题,用人模仿小扫把的样子走步子,原地做。

  4、有一个小徒弟,偷听到了一句咒语,接下来他会怎么做?

  5、小徒弟试一试咒语,小扫把有反应吗?

  (学生根据音乐说……)

  6、听到了打水的声音,倒水的声音了吗?(老师指导下行音乐是倒水的声音)

  7、说一说小扫把子神情

  8、听:小扫把的主题反复了几次,请同学们用手指来表示。

  每次都是一样的吗?

  乐器?力度?(大管——小号——管弦乐;力度也是越来越强)

  你好像看到了水越来越?

  9、小结:这里用到的音乐表现手法是——主题反复。

  10、水越来越多,会发生什么事?(学生说)

  11、你听到水流的声音时请你做出流水的动作。(学生听并做动作)

  12、水流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拉弦乐器)

  13、拉弦乐器的`图片

  14、水声后来停下来了吗?再听音乐。(水声一直有,小扫把一直拎水)音乐越来越激烈,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纱,小弟子心情?

  15、小弟子劈碎了小扫把,听一听小扫把怎样了?

  (死了———怎么又起来了,走起来了,会出现怎样的场面?学生讲一讲。)

  16、师父来了,一切归于平静。

  三、完整欣赏

  1、根据音乐,学生走一走小扫把的走步(只走主题第一次)

  2、听到水的声音做一做水的动作

  3、很多小扫把复活了,音乐的力度与速度怎样的变化?大家再走步

  四、小结

  1、在从小弟子身上学到了什么?(指名说,一两句话就行)

  2、作品简介

  3、交响诗与交响童话简介。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l、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影碟。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欣赏

  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

  1、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

  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

  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

  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

  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

  1、听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听后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意境、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什么图画?

  2、教师小节: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5、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短调。长调比较自由,舒缓;短调比较热情、欢快,结构清晰。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奏无伴奏合唱等

  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提问: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舞的特点,教师小结:

  l、蒙古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女子端庄典雅十分优美。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各种马步就来源于牧民骑在马上的动作。舞蹈中的鹰式位加硬腕组合就是根据雄鹰展翅飞翔动作的升华,这些都成为蒙古舞特有的艺术表现。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动作。通过肩部及各种马步动作使舞蹈风格浓郁,别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动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动作。

  2、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创编

  跟随《牧歌》音乐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挑选几个同学展示。

  七、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古民歌,从宽广优美的歌声中,从优美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个性和感情色彩,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

  2、熟练视唱主题旋律,初步了解青海民歌花儿的特点。

  3、运用律动、拍击节奏等形式感受乐曲三个部分在节拍、节奏、情绪、旋律等方面的变化,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

  学情分析

  本校为乡镇中学,学生音乐基础差,进入中学后,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熏陶,学生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也有了对初步感知歌曲的能力,但是在课程设计和问题设置上,依然不能过深过难。

  重点难点

  1、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和动感明快的节奏。

  2、为乐曲创编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识“花儿”,初步了解《花儿与少年》

  1、组织交流:你感受到这首青海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简单分析对花儿的理解。(花儿是指姑娘,花儿是山歌的一种。)

  二、初听歌曲

  《花儿与少年》在青海民歌中是流传最广的民歌,除了用歌声来表现这首作品,还有很多形式可以来表现,比如这首电子合成器版的《花儿与少年》

  1、听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花儿与少年》,PPT出示问题:

  (1)整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你在欣赏乐曲时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3)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听赏完乐曲后逐一解答问题。

  2、简单了解电子合成器。(师生问答式)

  三、分段聆听

  1、赏析第一乐段:

  (1)、聆听老师电子琴弹奏引子和第一段并思考: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节拍?情绪是怎样的?

  (2)、第一段的'情绪为什么那么活泼欢快?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师生交流:二四拍的节奏富有节奏感。旋律的音符比较密集,大多为十六分音符,节奏快情绪也欢快。

  (3)、学生跟琴视唱第一主题音乐。(要求:划拍视唱,感受欢快的情绪)

  (4)、快慢速度对比视唱,感受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速度快情绪欢快,速度慢情绪抒情)

  (5)、实践与创作

  要求:请学生为第一段主题音乐创编合适的律动节奏。

  请学生运用电子琴的打击乐音色创作打击乐的节奏。请全体学生合作完成唱奏主题音乐、律动、打击,充分感受第一乐段活泼欢快的情绪。

  2、赏析第二乐段:

  (1)、初听第二段主题音乐

  要求:感受情绪和节拍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2)、视唱第二主题音乐

  (3)、师生运用肢体语言体验第二主题音乐的旋律之美。

  3、赏析第三乐段:

  (1)、组织交流:音乐有什么变化?与哪段音乐相似?

  (2)、创设舞蹈动作感受最为欢快的第三乐段的音乐。

  (3)、理解尾声,为什么最后第二乐句突然慢了下来?

  四、全曲欣赏

  1、师生跟着乐曲一起演唱全曲,体验整曲的情感变化。

  2、总结全曲的ABA结构、节拍、情绪、节奏等的变化。

  五、拓展

  感受另一种《花儿与少年》的风采

  启发学生还能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如:

  六、小结本课

  青海民歌是如此的美妙,我国的民歌和民族音乐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希望大家课后多看多听多欣赏。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美,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弘扬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聆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辨不同的音乐主题,并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辨不同音乐主题、分析演唱形式,感受情绪变化,完整欣赏歌曲。

  【难点】

  理解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并尝试哼唱歌的主旋律,理解乐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为同学们展示彝族的服饰和生活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介绍彝族的基本概况,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音频,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创作歌曲,谁来说一说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它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呢?(欢快、抒情的情绪;速度稍快。)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中你都听到了哪些演唱形式呢?(领唱与合唱相结合)

  3.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感受彝族人民的心情。(热烈、欢庆的心情)

  (三)探究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请同学们根据旋律特点划分乐段,并请同学们用字母将每个乐段标记出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两个部分)

  2.请同学们将两段歌曲分别标记为A、B,引领学生分段对不同乐段展开赏析。

  (1)播放乐段A,并分析其音乐主题、情绪、基本音乐要素以及主奏乐器。

  ①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欢快的)

  ②请结合谱例,尝试说一说这样欢快的感受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速度较快、附点节奏、前倚音的使用)

  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上下对偶的两句歌词,展现了日常生活和丰收的场景)

  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

  (2)播放并引领同学们分析乐段B。

  ①请同学们以说一说乐段B在情绪上和乐段A有什么不同?(情绪更舒缓了一些)

  ②从哪里可以听出来这样的情绪变化呢?(出现了长时值节奏、音区跨度变大、演唱也更加抒情)

  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热情的挽留客人)

  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领唱与合唱相结合,两个声部)

  (3)请同学们利用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回顾少数民族音乐中衬词的作用。(带有地方方言色彩,起到烘托气氛、表现情感的作用。)

  3.教师提完整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传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情感?(热情好客、友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四)扩展延伸,表现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听赏《彝族舞曲》,并谈一谈你对彝族音乐的印象。

  1.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2.师生共同总结。(旋律上装饰音较多、音域跨度比较大;歌词中会频繁出现衬词;演唱形式多样。)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欣赏了彝族音乐作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认识了勤劳、热情的彝族人民,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用歌声传递着深厚的友谊。

  2.课下搜集更多有关彝族生活、习俗方面的人文知识,下节课带来起制作“走进彝族”的音乐手抄报。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感受歌曲中轻快活泼的情绪。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充分聆听音乐,在参与学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习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老师展示新疆舞蹈。

  2.老师设置问题:我跳的舞蹈属于哪个地区?这首歌的民字是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这是一首来自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字是《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少数民族歌舞非常有特色,而且新疆人民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家都知道新疆是一个美食之乡,而且新疆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很有特点,其中花帽是新疆少数民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少数民族美丽的标志之一,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走入美丽的新疆。

  4.播放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欣赏《青春舞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节奏特点怎样?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的强,而且它的速度比较快,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所以让我们感觉密集跟紧凑。整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

  3.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4.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齐唱。

  (三)学唱歌曲

  1.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1)老师设置问题:歌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有些事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却去而不复返,而人的青春就像鸟儿一样飞走了却没有回头,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2.学唱乐谱

  (1)教师弹琴学生哼唱旋律

  (2)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3)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4)教师讲解前附点音符的时值,并引导学生演唱时前边附点十六分音符演唱稍微长一些,后面的三十二分音符演唱稍微短一些。

  3.学习歌唱方法

  (1)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

  (2)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流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

  (3)老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青春舞曲》

  4.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老师边唱边唱,学生再次聆听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注意音准、气息、节奏。

  (3)老师设置问题:相互评价一下,你们的演唱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4)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演唱时请需要很欢快,每一个音要短促、轻快,有弹性,音准要正确不要偏低,气息要流畅,节奏要紧凑、稳定。

  (5)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自信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三)拓展延伸

  1.练习新疆典型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作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教师评价。

  2.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

  (1)老师分小组配发打击乐器。老师做示范,用其中手鼓敲击节奏型。

  (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

  (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

  (4)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

  3.为歌曲创编舞蹈

  (1)学生回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作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

  (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

  (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

  4.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

  (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

  (2)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师生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的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非常的热情、欢快的气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塔塔尔族的民歌,增进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化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养成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总结等方法分析歌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掌握“三段体”音乐结构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

  【难点】

  “三段体”音乐结构的特点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表演法导入:演唱新疆歌曲《玛依拉》《青春舞曲》。并设置问题:“这两首歌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出自哪个地方。”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学习一首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二)感受体验

  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轻快、活泼。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并演唱《龙船调》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体验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学唱、以及创编歌曲,能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对唱的概念与形式及衬词的特点,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熟练、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体会到歌曲中强烈的湖北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通过表演导入的方式演唱三首民歌,请学生根据歌曲猜测所属省份:

  歌曲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内蒙古);

  歌曲二:“达阪城的姑娘”(新疆);

  歌曲三:“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山东)。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请学生回忆湖北有什么民歌?引入本课《龙船调》。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是用怎样的'速度演唱的?又给你带来怎样的整体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速度稍快,情绪优美抒情。

  2.复听歌曲

  引导学生聆听歌词并设问:“歌曲描述了怎样的内容?歌词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自由发言。(讲述了妹妹去过河,请艄公来推她过河的情景;特点是有很多衬词,生活气息浓厚等。)

  教师结合多媒体补充总结:这是一首湖北民歌,一首对唱歌曲,由《种瓜调》为基础,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词义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动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土家幺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和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音乐特色在于其旋律起伏较大,单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并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40首民歌大连唱》优秀民歌。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熟悉曲调以及歌曲中的节奏规律。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发现学生节奏与旋律有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并范唱一遍。

  4.教师播放歌曲表演视频,带领学生以模仿的形式感受歌曲中衬词的特点以及表现方式。

  5.教师讲解对唱的概念及衬词的相关内容,借用音频引导学习湖北方言在歌曲中的表达。(正zeng;是si;雀qiuo;哥guo;河huo;个guo)

  6.组织学生对衬词部分进行男女分角色搭配演练。

  6.教师弹伴奏,学生填词演唱,提示注意模仿表演视频中情感的突出与表达。

  7.以对唱的形式进行男女及分组练习演唱。

  (四)巩固提高

  播放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宋祖英演唱《龙船调》的视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分享,教师给予评价。

  播放《新龙船调》,请学生对比分析有什么异同。(加入流行元素,不失民族风味)。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演唱《龙船调》。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感受到了湖北民歌的特点,对民族音乐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希望同学们保持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更加热爱我们不同民族的音乐与文化。

  作业:请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其他的民歌,进行对比分析。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5

  一、课 题: 渴望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5-19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5-09

(合集)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5-19

初中音乐《牧歌》教学设计05-15

[优秀]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3-24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范文04-23

初中音乐《春游》教学设计12-27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20篇06-16

初中音乐《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10-30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