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

时间:2024-07-11 17:31:26 其他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1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童话,充满了童趣也蕴含了一些科学常识。王映乐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作为新教师在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上又有了一定的进步。

  王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题的引出非常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富童趣和吸引力,结合了图片、音效使学生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接着生字环节的教学也是步步为营,由字到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环节也旨在引导学生读出童话人物的语气,体会角色的情感。不过,在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上,王老师的处理不是非常得当,也暴露了新教师经验不足的缺点:

  1、对教学意外的处理不够机智,表现有点措手不及。在课件中穿插的音效——雷声干扰了学生读儿歌时,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掉雷声而是关闭了幻灯影响了学生的朗读。王老师可以就着雷声让学生继续朗读儿歌,后者直接在课件中停止这种音效的播放。这也可能是新教师在教学中临场有点紧张的缘故,随着经验的积累会很快轻松处理此类问题。

  2、识记生字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时。王老师是从单个带拼音的生字入手教学生字,在认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比较不同之处做得比较到位,生字的出示也很有层次感、有规律,可以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再去发现比较可能会比较好,而且在这里也就可以渗透识字方法的学习。后面单独拎出生字来让学生说识字方法就显得比较突兀和多余,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3、教学过渡语言的设计明显不足,每个环节的过渡有点突兀。可以设计一些充满童趣和贴合课文语言的.过渡语,或者设计一个情境贯穿整堂语文课。另外王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言有点生硬,稍欠童趣。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文的含义。

  以上几点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可能有失偏颇。可以肯定的是王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课堂的教学新手,她在不断地进步,每一次上课都有新的进步,相信她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2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姚老师在这堂课上有针对性地很好的落实了她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观察习惯,设计得很全面。另外老师对学生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老师分析得很透彻,这为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由易到难的环节,而且形式多样,其中有几个亮点:

  亮点一:教生字时联系了词义来进行朗读,比如:连忙、闷得很、大声喊等等,教师的表情、动作十分可爱,声情并茂,很有意思,能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亮点二: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话分明、结构大体一致,不需要教师做更多讲解、分析。所以姚老师的做法是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等,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创造了一种形、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如: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想象。点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分角色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小白兔和小燕子着两个角色的语气,特别要注意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教师稍作分析,点到为止,不做过于详细的分析,这是符合一年级的`教学特点的。

  亮点三:关于疑问句的朗读指导。在教“吗“字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带吗字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带疑问号的句子该怎么读,再由教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朗读,这种方法很恰当,效果也很好。

  亮点四:新授后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几条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从而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从而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整体评价:

  整堂课体现了落实二字,不管是字词教学还是朗读以及句型的训练都体现了这一点。时刻不忘表扬和鼓励学生,姚老师亲切的语气、和蔼可亲的样子、自然的教态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

  课堂教学层次分明,随着小白兔的行踪,燕子、小鱼、蚂蚁分别出现,姚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法。小白兔和小燕子对话的部分,采用指名读,正音;比较读,理解;引读,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分角色读,体会感情。

  教学效果显著,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思,有所获。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3

  今天,我听了《要下雨了》这节课,有如下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上课伊始,老师就紧紧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与学习欲望,当学习的小主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练习背诵,效果就好多了。因为这时,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不过,怎样操作起来最有效,还需我们共同探讨。

  2、以读为本,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朗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这节课中,读贯穿课堂的始终。表现在:1、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大声读,分角色朗读,给动画配音等等。2、读有层次性。老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这以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独好每个角色,理解要下雨时,各个小动物的活动不同,同时也体会在下雨前动物们的着急心情,既理解了内容,又提高了朗读能力。

  3、品词析句,注重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文运用能力。这节课就体现了这点。在揭题审题时,老师就引导学生理解比较“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不同意思,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现象,使他们知道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敏化学生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然后,老师在随文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在读与说中感悟“……正……”的意思。学生也说得很好。建议:用“因为……所以……”说燕子为什么低飞这句话学生说得不太好,原因是这段话逻辑性很严密。我们可否这样训练:“因为要下雨了,所以()。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 )。因为虫子的翅膀上沾了小水珠,所以( )。因为虫子飞不高,所以( )。”这样既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又更清楚地明白燕子为什么低飞的道理。

  4.扶放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老师抓住了这篇科学童话的结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结构相同,都是讲下雨前小动物们的活动情况,所以采用重点指导和放手自学相结合。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有点面面俱到。我认为应该宁抓重点,放弃细枝末节,这样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相关文章:

一年级《要下雨了》语文评课稿07-24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08-18

一年级《要下雨了》语文评课稿09-29

[必备]一年级《要下雨了》语文评课稿09-29

一年级《要下雨了》语文评课稿【通用】10-01

一年级评课稿《要下雨了》07-31

一年级评课稿《要下雨了》09-18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评课稿02-24

语文课《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