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4-07-11 18:02:54 农业经济管理 我要投稿

农业发展论文[常用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发展论文[常用15篇]

农业发展论文1

  1生物技术与农业现代化

  80年代初,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先后通过立法等措施,强化了以生物饲料、生物肥料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政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土壤肥力正以平均1.4%的速度下降。据此,国务院1988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有机肥料工作的指示”。因此,我们有责任加快发展新型活性生物有机肥料,改善传统的施肥模式,真正做到把用地和养地融为一体,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90年代初,国务院就明确指示:“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在发展畜牧业时,必须解决‘人畜争粮’的问题,走节稂型或非粮型道路,要充分利用秸秆、稻草等大力发展无粮饲料。”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纤维素资源每年约50亿吨,其中农作物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秸)等就达6亿吨,其中90%以上被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若将秸秆进行生物技术处理,则可大大提高秸秆利用价值及动物消化吸收率。如果每年将1/2(即3亿吨)农作物秸秆经生物技术处理制造饲料,就等于增加8100万吨小麦,相当于我国目前每年所用80%饲料粮。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各种农产品的废渣、废水每年总量约2245万吨以上,如进行生物技术处理可生产饲料酵母10万吨以上,既变废为宝,又绿化环境。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都已经普及了秸秆生化饲料技术。大力推广秸秆生化饲料,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畜牧业,秸秆“过腹还田”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结构模式

  生物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稻草和其它秸秆)、野草等转化为酸中有甜、香味独特、营养丰富、畜禽爱吃的'生化饲料,又将污染外界环境的畜禽粪便转化为速效、长效、增效于一体的绿色农业需要的生物有机肥料。这一技术的应用推广对减少养殖业、种植业的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模式里,极大地体现了生物技术与养殖、种植业的相互关系:养殖业、种植业为生物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生物技术大大加快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

  3生物技术对生态农业的作用和效益

  3.1生物技术对生态农业的作用

  利用农副产品及其废弃物的原料,低成本制取畜禽高蛋白,全营养的优质全价饲料,其特点是:制作简单,成本低,不含抗生素,无毒,见效快。利用养殖业、种植业的废弃物,低成本制成具有速效、长效、增效于一体的新型活性生物有机肥料,其作用不仅大幅度提高农作物总产量,而且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养殖业、种植业的废弃物,低成本制取沼气,既提供能源,又优化了环境,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形成了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保证了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3.2生物技术对生态农业的效益

  办一个中小型规模(月生产100吨)生化饲料厂,月利润可达215万元,如代替饲料喂畜禽可节约20%的饲养成本。通过田间对照试验,使生物有机肥的水稻产量提高8.4%,大豆产量提高9.9%.萝卜单产提高12.6%,并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对梨、柑桔、桃等水果效果更佳。庭院生态,以一个16立方米的沼气池为纽带可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三环配套,较好地挖掘了生产潜力,解决了肥料、饲料、农副产品加工、家庭照明、烧饭能源,并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降低了养殖业、种植业的成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农业发展论文2

  引言: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是其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规模等,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对生产产生影响。近些年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

  1.关于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概念以及重要性

  在农业中,再生产中生态和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结合的统称,农业生产首先是要自然进行生产,之后通过人类有目的的农业技术操作以及各种农事活动,进而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输入农业生态系统,并且通过经济技术的主导作用,从而使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促进其自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循环,这样才能够形成农业生产。现阶段,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例如耕地的资源出现不足,资源的利用率存在着不足,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农产品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已经是走出了一条农业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这种生态农业经济的道路可以有效的利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使人们产生一定的生态保护的意识,解决一些耕地资源存在着不足,水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最近的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是开始热衷于化肥,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污染,然而生态农业道路鼓励人们使用农家肥,这样可以很好的对土地的质量进行改善,也可以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改善,从而让一些农产品不受到污染,与此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再次循环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进而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

  2.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的有着广大的土地的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低下的,农民在进行农业劳作技术工具和技术水准处于落后的阶段,农业技术水平存在的不足就会进一步导致生态农业经济在农产品的转化方面、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相对比较困难,并且农村中的技术人员比较缺失,对农产品产量以及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导致农村中农业经济在发展上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

  2.2对于农业生产的认识存在着不足

  传统的农业经济主要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是有了根深蒂固,然而所谓的男耕女织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都造成了对于农业的一种最为原始的认识,农民自己对农业的认识主要是耕作和收获,并没有意识到其生态学以及农业具有着带动一些列产业链的作用,仅仅只是把农业人作为吃饭而必须要进行的一种劳作,然而城市人通常对农村和农业都持有着一种鄙夷的态度,好像是提到农就显得特别的地下而没有身份,虽然三农问题已经是被提出,从上层建筑方面对于农业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依然是有些没有办法改变的偏见,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到城市去打工,都挣着想脱掉农的帽子,这种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3.关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的思想

  3.1不断的加大对于生态农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在农村中,去技术水平的低下多数还是因为对于农业的技术投入以及资金的投入存在着不足所导致,我们要走出一条科技带动农业的道路,从而使科技带动农业进行不断的发展,让农业也能够跟随着科技的道路,走上一条科技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例如可以对于一些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相应的监测,培育出一些高产和高质量的产品,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于一些农业技术进行相应的发展,要是进行一些生态食用菌的培育以及一些无土农作物的培养,进而很好的解决土地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应该要不断的加大农业资金方面的投入,通过利用这些资金引进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此同时也可以农业发展的特点,从而使农业也走向市场,带动着相关的产业发展,比如利用农业的特点可以带动农村中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村中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种植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比如一些稀少的甜玉米,相对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以及餐饮业的不断发展。

  在此之外,还可以统过利用这些资金对于农业技术人才进行不断的引进,人才才是生态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可以通过利用人才对于生态农业进行技术指导以及改进,并且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一些策略上的帮助。

  3.2必须要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改善对于农业生产的环境

  传统中,人们主要是对于农村的那种排斥异以及轻视依然是存在着的,好像是农村永远将和愚昧联系到一起,人们有了这种想法意识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也将会忽视,这样将会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要改变这种意识首先应该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态环境。

  改善农村的生活化解主要是对农村以前的发展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改变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意识形态,如果改变以前的那种盲目垦荒以及盲目的进行土地的开发以及不顾生态环境的行为,从而使农业生产的环境相对逐渐稳定,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农村中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从而使人们不再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失望,从而使农村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够激发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兴趣,也能够吸引一部分的农业科技人才来到农村,以此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环境

  依靠高新科学技术,对农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趋势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以及清洁优美的生态农业,对农业环境保护加强监测,对乡镇企业污染以及农业内部自身污染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推广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方式病虫害,增施生物有机肥、钾合理配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战略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农业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对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及逆行那个科学的采取,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可持续发展以及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

  总结: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进而对农业已经是更加的重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主要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走出一条具有着自己特色的升天农业发展道路,进而不断的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农业发展论文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实践证明,发展农业离不开科技,富裕农民离不开科技,繁荣农村离不开科技。当前,福建省农业农村经济处在最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因此,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已较深入,关于不同时期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较多,本文关于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研究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不相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范围较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效率小。当前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采用余值法,但实际上科技投入并不是除了物质费用、劳动力、耕地以外的唯一因素,采用余值法所测算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往往偏大,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对余值法进行适当调整,测算出的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对福建省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科技投入提供对策建议。

  一、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现状

  从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与强度来看,福建省财政收入相对较高,20xx年为128284亿元,但是全省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却不多,全省全年农业科技经费收入支出为314337万元,仅占财政支出的0.35%与沿海其他省份相比相对较低。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总额正处于逐步提升之中,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得到较快增长。当前,政府农賺入强度与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强度的平均水平相比,相距甚远,政府对福建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处于反复震荡之中,其支撑强度严重不足。

  从农业科技与服务力量来看,福建农业科技与服务力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沿海地区地位并不显著。20xx年福建省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数为23509人,平均每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技术人员数为75人,在沿海省市中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同时,高级农业科技人员的绝对数也相对较少。

  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测算体系构建

  (一)体系指标选择

  对农业所有投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业产值,将农业产值作为农业发展的具体指标有其合理性。影响农业产值的因素除了资金、人力、土地3大基本要素外,还有农业科技投入。其中,将农业科技系统人员数、农业通D投入作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可量化的指标。

  1.农业产值相对指数Y农业产值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业科技投入的影响,能够正确、直观地反映农业发展水平。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因为包含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因素,不能确切地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必须消除价格变动的因素后,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因此,将福建农业产值换算成不变价。本研究中,农业总产值主要采用《福建统计年鉴〉冲农业总产值相对指数(以1952年为基数100)。

  2农业物质费用相对指数K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5-1992年的各分项农业物质消耗统计数据可得,历年农业固定资产折旧费占农业物质消耗的比重都在2%—3%之间变动,因此,将农业固定资产折旧费占农业物质费用的比重固定为25%131,进而计算出农业各年份的物质费用,农业物质费用必须进行以下2步的调整:

  第一步:农业物质费用=农业中间消耗/(1-Q025)

  第二步:农业物质费用相对指数=当年的农业总产值相对指数当年的农业总产值X当年的农业物质费用。

  3农村劳动力数L农业劳动力采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农林牧渔业劳动力。

  4.常用耕地面积M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为了测算的精确性,为了更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本研究采用《福建统计年鉴〉冲的常用耕地面积来代替耕地面积13。5农业科技系统人员数S农业科技系统人员对农业创新提供了人才,人才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科技人员的多少与素质高低对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福建省科技统计年鉴》可查得20xx—20xx年关于农业系统人员的数量,其他年份的数据则通过线性回归得到1993-20xx年农业科技系统人员的数量。

  农业R&D投入H(亿元)。在农业科技活动中,农业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f&D)活动处于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是为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实现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产值的一项创造性及应用性强的活动。因此,农业R&D投入的多少会影响到农业发展水平。福建农业R&D投入是根据20xx年福建I&D普查中,农业I&D为045亿元,结合20xx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17276亿元,是20xx年的394倍,进行估算得出的结果。

  (二)CobbDogas生产函数对体系指标的筛选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理论和测算方法,在学术上并非完全统一,计算方法也比较复杂,目前关于科技进步的测算方法主要有:索洛余值法、CD生产函数、综合指标法、CES生产函数方法、DEA法、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法、丹尼森因素分析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就各种研究方法而言,其理论基础都建立于CobDoglas生产函数或Slow增长速度方程之上。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依据CobDougla生产函数改造得出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贡献测算的模型为其中Y是农业总产值,民LMSH分别为与Y相对应的投入要素,即物质费用相对指数、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数、常用耕地面积、农业科技系统人员数、农业R&D投入,A为常数项,为时间变量。7,Ha分别是物质费用、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数、常用耕地面积、农业科技系统人员数、农业R&D投入的投入产出弹性。对模型两边取对数可转化为:

  本文将以年份数据进行计算所以需取dH

  为了检验各指标对农业产值是否有影响,形成各项指标数据的对数表2

  利用SPSS13.0对以上数据进行逐步回归,逐步回归后方程只保留了物质费用、劳动九农业R&D投入3个自变量。常用耕地面积和农业科技系统人员数的Sg即显性P值分别为0775和0921接近于1,由此可知,常用耕地面积和农业科技系统人员数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极小,可以剔除。为了更加切合实际情况,将模型改为Y=akLh,按照前文的推导方法将方程改写为y=ak+p屮0h。其中,y、kJh分别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物质消耗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农业通d投入增长率。

  基于MbDoglas生产函数及SPSS130分析,可以得出,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测算体系以农业总产值作为因变量,以物质费用、农村劳动力和农业R&D投入为自变量。

  三、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测算归分析,得出估计参数为a=0.547P=0918a=0127。

  (一)参数确定

  利用SPSS13.0对各项指标数据的对数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估计参数为α=0.547, β =0.918, σ=0.127。

  (二)凝计结果检验

  模型中常数项与回归系数的.检验值分别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F统计量的值较大,为143516F检验通过,由此可知回归方程的效果显著,即模型的效果显著。R高达0999接近于1表明回归模型对样本据点的拟合程度很高,自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因变量变化的情况。

  (三)测算结果

  物质消耗、劳动力、农业f&D投入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四)结果分析

  1.弹性系数分析

  (1)福建农业增长中存在显著的规模效益。根据所测定出的回归模型,福建农业发展中的各要素的弹性系数分别为a、民a,其数值分别为054709180127a+|3+a=1.592大于1。这表明,在福建农业增长中,扩大规模,可以获得规模效益。

  (2)洛项要素的弹性系数分析

  农业物质费用相对指数的弹性系数为0547表示当农业物质费用增长1%时,所带来的产出增长中, 扩大规模, 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因此,物质费用的投入能够带来较大的产出。

  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弹性系数为0918表示当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增长1%时,所带来的产出增长0918%;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弹性系数是5个因素中最高的,同样增加1%投入的情况下,可以带来最大的产出。

  农业I&D投入(亿元)的弹性系数为0.127表示当农业R&D投入(亿元)增加1%时,所带来的产出增加0127%。同样投入增加1%的情况下,农业产出的增加对农业I&D投入的增加反映不敏感。

  2.各要素贡献率分析

  (1)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率。在农业科技活动中,R&D活动处于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结合CcbbDoga生产函数对体系指标的筛选结果,在本研究中,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率用农业抱D投入的贡献率代替,由表3可知,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率仅次于物质费用的贡献率,其为61.4%,处于较高水平。

  (2)农业物质费用的贡献率。福建农业的增长主要是靠物质费用推动的,从表3可以看出,物质费用的贡献率为821%,这说明,物质费用对福建农业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因此,福建省可以在今后加大对农业的物质费用投入。

  (3)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贡献率。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对福建农业的贡献率为一306%,出现了负值,这是因为农业劳动力过剩,远远超过了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因此,应当转移剩余劳动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四、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贡献的建议

  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作用明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并依托科技投入机制真正实现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据前文对各要素贡献率的分析可知,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为61.4%,处于较高水平,但并非为对农业发展贡献最大的要素,农业物质费用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最大,由此说明福建农业的发展仍未摆脱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应当通过农业科技投入来改变福建省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投入的作用提高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科技投入,提供科技支撑科技投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加大投入是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提供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尤为重要。加大科技投入需要财政投入、政策等相关保障,具体而言: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支持是科技投入的最主要渠道,政府的支持在当前由于农业科研成果的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的状态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科技投入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需要在政府扶持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利用效率。因此,应当在中央和各级政府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集体和个人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2)加大政策对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农业科技投入包括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管理、信息等6大要素方面着手,出台相应的政策可以保障各个要素投入的顺畅。

  (二)是高科技推广强度,促进科技转化效率

  提高科技推广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主要方面。农业科技推广强度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投入能否起到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的推广。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保证从立项到科研再到成果的推广及应用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使得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是高农业物质费用的科技含量

  农业物质费用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最大,其贡献率为821%。近年来,农业物质费用的投入呈逐年递增且增幅加大的趋势,以大量的物质费用投入来获取较高的产出,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给农产品的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当前关于新化肥、新农药的研究和生产与日俱增。而农业物质费用投入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投入,可通过提高农业物质费用的科技含量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价值,从而达到提高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贡献的目的。

  (四)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任何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产生的贡献都必须通过农民来实现,农民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因此,应当加强对农民培训的力度,如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等,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民掌握必要的农业科学技术,从而达到发展农业的目的。

农业发展论文4

  摘要:

  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支撑的必要性开始,阐述了当前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对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发挥科技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间1+1融合大于2的发展效果。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服务延伸度;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当前,无论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简称“建议”)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xx-2030年)》(后面简称“规划”)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表明现代农业在我国发展已进入关键战略阶段。在此阶段,生产现代化和生产要素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生产链条和效益链条延伸等方面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优化领域,这些优化领域目标的实现脱离不了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最终利用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促进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建议》中提出的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2〕。

  1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

  1.1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产业间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但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特点,也拓展和深化了生产供应链条上的延展,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条上的单维度,呈现了不同产业链条上的维度交叉,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合作生产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对载体的衍生裂变性和拉伸延展性特点逐渐彰显;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科学技术支持的天然需求,决定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3〕

  1.2产业升级和布局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质量、生活理念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体现在消费不断升级,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领域也不断升级。《规划》中对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这五项重点任务需要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尤其《规划》提出,到20xx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到20xx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上述任务和目标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科技服务业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布局要求〔3〕。

  2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1深化技术服务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一直以来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运营体系上决定了农业的技术普及和推广较难,零散的单个生产效率的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的现代农业,随着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效益提高可以更多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深化服务。现代农业效益提高表现在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和产出率提高。这些要求体现在科技服务业可以优化现代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科技服务业可以就生产育种、生产技术、农业深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要素融合到现代农业。

  2.2拓展服务延伸度促进供应链条体系优化

  在现代农业服务需求方面,科技服务业可在加强周转和仓储基础设施技术和销售渠道体系搭建的建设上提供技术服务;这可以链接和缩短现代农业供给和消费之间的距离,可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供给需求分析,实现供求和对接和平衡,助力于供给侧的改革。互联网对农业链条的加深提供了技术软件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农业中的应用,为生产、销售、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4〕。

  2.3制定和更新技术标准保证行业生产和产品品质

  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健康安全保障需求是迫切的,如何保证绿色健康的食品;如何在生产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安全无污染生产,是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产品质量保证需要设定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设定检测的`相应配套服务,这些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支持,提供行业技术标准服务这是当前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领域的一片蓝海;加大科技服务业对行业标准的服务是保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3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要求

  3.1政策环境建设

  国家的政策在对产业发展和调整等方面具有导向性上的重要性作用,因此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政策环境配套建设。第一方面,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鼓励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加大农业产品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第二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农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提出要求,通过制定或者评价授权独立的研发鉴定机构,达到设定产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第三方面,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农业资源特点、环境和生态规划要求,国家产业政策可结合科技服务业科研究生产布局规模效益分析制定政策。

  3.2市场环境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转化,可以营造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孵化机构建设;为了实现产销平衡,防止农业供给侧过剩,可以加大科技服务业提供销售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服务平台;为了缩短生产与供给的地域性空间距离和需求的时效性服务需求,可以借助互“联网+”服务,同时鼓励加大转运和仓储的平台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xx—20xx年)》的通知农计发[20xx]145号.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xx年11月03日16:23来源:新华社.

  〔3〕经济参考报《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20xx年7月20日08:07:46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

  〔4〕《京东再拓互联网+农业布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临视察》联商首页->资讯动态->消费动态.

农业发展论文5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xx~2015年)》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三化”的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也出现了在空间上相分离的新情况,设在城市依托城市资源优势的“农业总部”与仍设在农区依托农业生产要素和环境条件的“生产基地”的总部农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其产生与发展,为解决我国脱胎于城乡二元结构布局下的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特别是对于处于边远地区的垦区的现代农业建设和处于城市郊区饱受资源约束的垦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总部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事实上,“总部农业”是在“总部经济”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模式上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变为现代化条件下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从而美国、日本及欧洲许多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建设以跨地区企业和跨国公司为特征的总部经济,以适应竞争的需要。总部农业发展模式是总部经济理念在农业发展中的创造性运用。近年来,有的专家学者及实践工作者开始利用总部经济理念思考农业的发展与组织结构创新问题,提出了诸如“总部型农业”、“农业总部经济”、“农业总部”、“农业总部大楼”等概念,对总部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所谓总部农业,是指某区域特别是某城市由于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涉农企业将总部设在该区域或者该城市,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农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的一种农业发展形态;或者通俗地说,总部农业是指通过涉农企业(公司)设在某区域或城市的总部,指挥它分布在各地的子公司、控股公司、加工工厂、农产品销售部(批发部、办事处)、其他相关机构和生产基地,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并通过产业链和市场链扩展自己发展空间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简言之,总部农业是在农业的市场资源与生产资源相分离的情况下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可使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本、信息、市场等资源优势和农区的劳动力与土地、水利、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实践中,许多涉农企业把集团总部、行政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设在城市,在农区建基地、办工厂、设窗口,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通过资本外移、产业外移、产品外移等形式,实现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证明,总部农业具有空间分离性、内联紧密性、经营规模性、产业延展性、区域辐射性、经营共赢性等特征。事实上,设在城市的总部和设在农区的生产基地就是总部农业空间分离性的具体体现;对于一个涉农企业来说,发展总部农业必然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小企业发展总部农业往往得不偿失,这就是总部农业的经营规模性;总部农业在企业内部的空间分离,并没有隔断“总部”与“生产基地”的密切联系,这实际上就是总部农业在企业内部的连接紧密性,即内联紧密性的具体体现;总部农业往往依托设在城市的总部,敏锐获得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有效利用城市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资源,延展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就是总部农业产业延展性的优势之所在;总部农业的空间分离式发展,实际上增加了其区域覆盖范围,从而体现出强烈的区域辐射性;总部农业无论对于涉农企业本身,还是总部所在地,抑或是生产基地所在地,都应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农业经营模式,这就是其经营的共赢性。

  二、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必要性

  新中国的农垦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遍布祖国大陆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在屯垦戍边、民族团结、安置就业、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农垦高举现代农业的大旗,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物质装备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棉、胶、乳、糖、种等主要产业的优势及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领示范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农垦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我封闭性特点突出。源于垦荒或为垦荒服务的农垦企业,大多数初创于祖国的边陲、荒漠与滩涂之中,造成农垦人信息闭塞;加上艰苦年代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体制,久而久之,使农垦自成系统,自我封闭,造成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二是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垦形成了“企业办政府”、“企业办社会”的体制。政企不分、社企不分,企业负担沉重。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农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制约了农垦生产力充分发展。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创建之初,农垦以国营农场为主体,以全民所有制农业为支柱。改革开放以后,农垦人认识到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但由于人才、资金、技术、观念及地理位置偏僻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一些垦区的产业链条较短及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经济增长主要靠外延的扩张,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四是发展坏境艰苦,缺乏对优秀的人才吸引力。传统体制下,农垦事业的发展一直沿袭“重生产轻生活”、“重积累轻消费”的指导思想与模式。虽然近年来垦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总体上,垦区与城市的差距仍很明显,甚至个别垦区的农场还赶不上当地农村。这使农垦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进而使农垦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这对未来农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快转变农垦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农垦科学发展,是未来农垦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农垦系统应该利用总部农业的发展理念,把一些大型农垦企业的总部建设在具有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优势的城市,以形成把垦区所缺乏的城市优势资源源源不断导入垦区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农垦现代农业的持续建设与发展。

  三、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SWOT分析

  SWOT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的简称。SWOT分析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其中S、W是内部因素分析,O、T是外部因素分析。它是对企业内外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一种分析方法。对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内外在条件进行SWOT分析,目的是为农垦发展总部农业提供战略指导。

  ⒈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主要优势分析。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主要优势,首先是相当一部分大城市的农垦企业由于受发展空间和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等条件制约而形成了作为农业企业总部来培育和建设的实力和条件,如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等,其很容易被培育为农业总部,或已具备农业总部发展雏形;其次是垦区一大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具备了在具有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资源优势的大城市建设总部的愿望和条件;再者是我国绝大部分垦区的农业生产在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走在了前面,适合作为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来建设,如黑龙江垦区、新疆兵团、广东垦区、内蒙古海拉尔垦区等,可以通过企业并购等方式作为一些农业总部的生产基地来建设。

  ⒉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主要劣势分析。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主要劣势,首先是由于地处边远、信息不灵,加上作为计划经济时期“全民所有制农业”的长期影响,思想观念亟需进一步转变;其次是体制机制改革的滞后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垦区农业的生产经营,适合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家庭农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且管理层级多,降低了生产经营的效率;再者是一些大垦区距离中心城市遥远,如果其间建设总部农业体制,必然会使管理、运输等成本费用增加,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⒊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主要机遇分析。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主要机遇,首先是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引导和促进有利于我国农业提档升级的有效资源投向农业,而建设总部农业实际上就相当于建起一个把城市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优势资源源源不断导入垦区农业的“管道”;其次是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进入到具体落实的新阶段,城乡一体化不仅要使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而且还要促进城市与农村的相互融合,而总部农业是城市与农村相融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再者是一大批特大型城市以至一些大城市、中小城市都提出了在本市建设企业总部基地的发展战略,而且提供优惠政策进行招商,这为垦区的农业总部进入城市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⒋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主要威胁分析。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主要威胁,首先是我国农业的弱质性,比较效益差,而且许多免税免费政策对企业有利,但往往对企业总部所在地的税费收入不利,因而其他行业的企业总部会对农业企业总部的入驻产生威胁;其次是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的低成本会对农垦农业作为总部农业的生产基地产生威胁。综上所述,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而且许多不利条件都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转化为有利条件的,如生产经营成本可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和扩大经营规模等予以消化;比较效益差,通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化经营予以克服等等。总之,农垦发展总部农业大有可为。

  四、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思路与措施

  1.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思路。农垦发展总部农业,改善农业的要素投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可以考虑按照以下思路逐步推进:一是对于大城市有条件的农垦企业,鼓励其整合垦区的农场、分场及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企业,使之成为更具实力的农垦农业企业总部;二是鼓励和引导垦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具有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资源优势的城市建设总部,进一步带动一批农垦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鼓励农垦系统的小农场、小加工与流通企业,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加盟到垦区以外的总部农业体系之中,以“借船出海”,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总之,要积极探索创新,务求实效,使农垦的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农垦发展总部农业的措施。农垦发展总部农业,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切要从服从、服务于农垦现代农业的提档升级出发,以增强农垦的发展后劲;二是要在产业发展领域使行政管理体制服从经济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三是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在确保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使总部农业的有关各方协调配合,共同促进总部农业的高效发展;四是政府对农垦农业的扶持政策要突破行业和行政区域的限制,要顺着总部农业的体系进行延伸,对企业不对行业或地域,不要因企业在发展总部农业的过程中因空间上的分离而不给予扶持。

农业发展论文6

  近几年来,互联网电商平台逐渐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为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模式提供了巨大动力。20xx年,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列为十大精准扶贫项目之一。古代丝绸之路途径甘肃省张掖、武威、敦煌、嘉峪关等地,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电商精准扶贫政策在甘肃省的实行情况以及该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指出电子商务在帮助农村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电商精准扶贫政策更好的服务农村农民以及甘肃省农业如何借力电商平台实现更进一步的经济飞跃献言献策。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地是突飞猛进,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电商平台呈井喷式的扩充市场,毫无疑问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所谓的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就是指的农村地区特色农业农产品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和推广,促进农村网络创业,拉动网购消费。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帮助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社会共同目标下,电商扶贫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一、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一) 网络覆盖,农村地区有了传送带

  目前,甘肃省70%以上的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网络覆盖,40%以上的贫困乡能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交易额的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宽带就像是一条传送带,将信息、人才、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北农村地区。

  (二) 三大电商助力,电商交易平台遍地开花

  20xx年,三大电商京东集团、苏宁易购和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的农村电商计划相继落地甘肃,数千个的县级运营中心和数十万个村级服务站的建立,将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甘肃省70%强的县以及50%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已在甘肃遍地开花。

  (三) 快递也下乡,农村物流网逐渐建立

  “要致富先修路”,同样的,要发展农村电商对贫困地区而言,首先就需要克服物流问题的困难。在加快“快递下乡”的政策性指导下,甘肃省80%的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物流网,但多数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的物流网仍在建立当中。

  二、 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

  (一)甘肃省农业现状概括

  以草食畜、蔬菜、林果等产业为主要农业发展方向的甘肃省目前形成了粮、经、饲“三元”一体的农业结构,另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加快发展农业区域化布局。

  目前,该省六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蔬菜产品、中药材人工种植、马铃薯六大特色农业在全国范围具有重要地位。

  (二)农业发展瓶颈

  1.自然灾害频发

  甘肃省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样,农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大。近几年,甘肃省极端天气增多的`趋势,如持续性的干旱就严重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

  2. 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市场竞争力在全国来说相对较弱。现如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很大,该省农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易受到其影响。

  3. 农村劳动力不足

  因缺乏资金、技术,甘肃省农村地区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缓慢。

  三、 电商精准扶贫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 电商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果

  1.信息先行,提供网络信息平台服务

  目前,甘肃省已经建成1个省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80多个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400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点。政府在工程总投资出资3100万元,各村级信息服务点日常运行费用也由地方府财政预算列支,不增加农民负担。

  2.以点带面,建立电商扶贫示范点

  20xx年,甘肃省以点带面在全省建立了一批兼具典型特点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电商示范县和示范村,数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也在贫困县建立起来。

  (二) 政策推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甘肃省电商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的互联网和电商扶贫意识仍有待加强;贫困农村地区的资金及融通方面活力不够;电商专业人才比较紧缺;农村地区的电商平台虽然基本建立,但是技术层面仍有待提高。

  (三)电商精准扶贫为农业经济提供新思路

  1.电商+农业+人才

  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引进大学生人才边学边干成为技术骨干,手把手教农民如何掌握现代技术,使农民真正成为“能手”。用技术留下青壮劳力,推动新型职业化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人才缺乏的瓶颈。

  2. 电商+农业+资金

  近两年电子商务逐渐向金融领域发展,电商精准扶贫“电商+农业+资金”模式为解决农村融资难、资金缺乏等困难提供了新路径,在农村融资问题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便于农村地区资金的融通,在国内知名三大电商平台的支持下,甘肃省积极培育兼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本土农村电商平台。

  3. 电商+特色农业

  甘肃省电商扶贫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创新,敢于尝试,开辟了“电商+农业+旅游业”、“电商+绿色农业”等新的模式,为该省特色农业真正地、长远地、可持续地发展提供新思路。

  4.电商+物流网+品牌建立

  在电商精准扶贫政策下,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达到了高度融合。电子商务平台和物联网的建立增强了区域间联系,以县带村,联合发展,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培育农业农产品等特色品牌。

农业发展论文7

  摘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在加剧,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人们逐渐认识到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低碳经济由此开展起来。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也进行了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各资源协调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也要迎合低碳经济,转变固有观念,调整生产结构。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新思考

  为了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农业应该通过技术革新等方式来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坚持低碳环保、低消耗、高产量,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的转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广大农业经济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1低碳经济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随着环保理念的兴起,低碳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改进能源结构、技术革新、开发替代能源等方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承担着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的责任,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共同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农业经济基础差

  我国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较差,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针对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来看,很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年久失修,不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设备跟不上生产力的需求,必然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坚实的基础做后盾,任何发展都不可能实现可持续性。

  2。2生产方式落后

  虽然现在农业普遍进入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部分落后地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仍然进行传统的人力耕种。人力耕种的生产效率较低,相应的农产品产出率也不够,致使农产品标准化降低,市场竞争力弱,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2。3节约资源、环保意识不够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危害,不断地对资源进行掠夺,加剧环境的污染,使周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多进行宣传讲座,向农民讲解其中的利弊,使他们认识到资源浪费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制约,提高农民的意识。

  2。4资金短缺、技术较低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农田灌溉方面,传统的灌溉模式不仅浪费水源,而且灌溉效果也不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民学习新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出率,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

  3。1树立低碳发展理念

  要发展好农业经济,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在对农村干部的考核中,不能单单只看经济增长,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考核当地农业对当地资源环境以及发展的影响。要在干部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发展理念以及发展目标,让农村干部发挥出积极的带头作用,带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技术创新,降低对农村现有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生产率,推进当地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经济增长起到推动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让农民感受到低碳经济带给他们的好处,当地政府可以针对考核业绩领先的'地区进行奖励以及政策支持,对于污染破坏严重地区进行整治,以激励其他地区进行学习进步,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地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而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掌握先进技术,树立农业低碳发展理念,促进农业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

  3。2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积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有效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只有发展方式得到转变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少,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就应该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尽最大可能去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基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同时也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3。3建立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有效措施,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我国贸易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为前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的有效施行;三是要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利用,选择合理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开发,积极促进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

  3。4建立低碳消费模式

  低碳消费是在保证实现低碳的同时又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的消费方式,低碳消费理念限制人们的奢侈浪费,让人们认识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要实现低碳消费,要做到:一是树立低碳消费理念。要深刻地认识到低碳生活对我们未来发展的好处,学习低碳理念,树立低碳消费意识,反对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消费。二是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对于各种节日与礼仪特别看重,发展到今天,逐渐被很多人演变成为不良的消费习惯:请客吃饭讲究排面、衣服非名牌不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能源的消耗。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在保持传统习俗、礼仪的同时,进行选择性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避免铺张浪费。三是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人们的身体带来安全隐患。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保证每天正常所需即可。

  4结论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提出的,在这一经济形态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实行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温室效应等问题,并且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实现农业发展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静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xx(22).

  [2]丁学江。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xx(25).

  [3]郑铁。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

  [4]王殿安,王凤羽。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xx(12).

  [5]汤晓阳。积极探索低碳农业发展路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农业经济,20xx(7).

  [6]何斌。低碳经济语境下对湖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6).

  [7]崔军。低碳技术在现代循环农业中的应用模式研究及案例分析[J].可再生能源,20xx(6).

  [8]黄钦海,李沙娜。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1).

  [9]刘涛,张志强,雷明。农业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动态博弈分析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xx(7)

农业发展论文8

  摘 要:1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主要特点 1.1工业经济与农产经济之间的变化。先是以最为传统的农业发展促进更为先进的工业发展。为使产业经济能够协调稳定发展,缩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我国需要更为重视农业经济各方面的控制,更加迅速的向前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稳

  关键词:农业经济科学文章

  1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主要特点

  1.1工业经济与农产经济之间的变化。先是以最为传统的农业发展促进更为先进的工业发展。为使产业经济能够协调稳定发展,缩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我国需要更为重视农业经济各方面的控制,更加迅速的向前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稳固增长,来使国业经济弥补农业经济带来的损失。日前我国的工业事业正在迅速的进行当中,而且各个城市都能运用工业技术来完成以前农业带给我们的利益,日前我们正处理工业技术的起步阶段。

  1.2土地流转模式。我国的经济基本上到了以工业经济促进农业经济、以城市促进农村的发展,正在迅速的发燕尾服中,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事业极为重要的时间。我国人民为了尽快融入到新的发展当中来,在土地流转模式中不断的发现新想法。我国重要人物领导集体建设农村土地“保权分利”;另一人提议集体建设农村土地“转权让利”,更有其它学者从城市中到农村土地出发的观点中,建议城市中包含农村土地集合流转这三种不同的模式。我国有许多学者通过修改意见提出很多为农村保障更多的福利,增快农村与城市土地集体工作,集体生产。谢茹建议从农村土地在使用上可以看出在市场方面最重要的是出让、出种、和拍卖等流转模式,从农村土地在使用上可以看下极市场主要有转让、转包等不同的模式,土地使用权中流转的最常见模式为土地入股和抵押。邓大才提议对不同经济发展的城市与乡村应该实行不同方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在经济发达城市非农业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地方使用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承包土地资本化模式、承包土地证券化模式;在经济条件不好,甚至贫穷的地方使用承包土地反租倒包模式、团体租赁经营模式、托管经营模式。另外,其它学者使农村土地流转划分成分散流转和集中连片流转,出租、转包、转让、拍卖和抵押在包含在前者,后者其中则有经营权股份合作制、“两田制”、“反租倒包”。我们国家经过了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完成城市化的改造,不但使得城市在各方面发燕尾服的更快,而且显得城乡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国家福利,教育上,城乡都显得及为落后。目前我国各城市都提倡以城市扶持农村来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得到稳固向前的.发展动向,使得方方面面得到更均衡的发展走向。我国也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策略。城市与农业经济正在以分化结构向统一方向发展,这一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以及更方面的生产因素都能在很大程序上的提高,而且在一定因素上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学科更好的发展,更高效的提升了农业经济各方面的生产之来带来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前进。

  2创新农村财务管理

  2.1农村在经济上不断的发展,集体在经济上的实力不断扩大。近几年,农村在经济方面不断稳定的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完整,经济迅速的发展着,不论是在生产能力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大大的得到了提高,经济整体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农村福利,生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与城市越来越近,不再像原来有着巨大的差距。

  2.2因为农村相比来说较为落后,所以在财务方面的管理知识储备还是比较低的,与农村现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匹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财务在会计上的管理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经济计划的因素,很大的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给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约束着农村经济发展,几年来,经过研究表明,监督形式和监督办法是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上最为欠缺的,也是我们急需要提高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主的不断推进,各农村在财务管理方面较弱实行了系统的改革,但是因为各方面知识的欠缺,使得农村在财务方面的管理上还是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2.3农村法律意识欠缺,阻碍农村财务制度的进步。农村在集体组织经济中不完整,主要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农村产权信息混乱,资产大量向外转移,不管是民法还是其它法律,对农村都是属于经济范畴,不管是属于个人还是集体,都缺乏具体的法律制度、具体的规章,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在农村极其不受重视,导致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平时的工作中,许多农村领导法律观念知识不多,不懂得运用规章制度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只会空口来决定某一件事情,以为管理就是随意的支配,随意更改,对个人财产及集体财产都没有所属的关系,干部和领导的职能也经常在工作中轻意的任职,这更加把农村财会人员变得不规范。

  3集体经济组织得到发展

  3.1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改善实施。起初较为完善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在实行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欠发达地区通常随着集体土地被收,这些“农村”不再是以前的农村,现在农业经济不再是主要的生产来源,多数学是转变为工商业。所以,在制度的改革中,经济组织的产权由社区股份制变为股份制,把集体变为企业,进行商业化的登记。很大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成变为股份合作制。这其实没有很大的地位在法律上,但在现代农村,是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土地的代表,不仅各组织成员在其中得到了应有的关系,而且在市场经济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保障,因此,有些地方由有关部门对股份合作社登记上报,使其得到合法的权益地位。但这其实还是一种不合乎常理、不合法的做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地方已经没有这种行政权力,这种做法也停止办理。

  3.2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议。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要从最基本上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壮大,最应该做的就是我们重新建立一套农村经济组织系统。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已是老制度改革的新方向,所以我们应加快运行速度,尽快完善这项任务,只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壮大,我们的农村经济才能快速得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市场中极为重要的部门,不可缺少的,非常有必要加快发展来控制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组织中应使各体系得到更稳定的关系发展,专门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立法,构建新制度,新规章。农业经济管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在研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进就能把这些学科都包含在内统一进行研究,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时应综合考虑,找出涉及到的重点、难点知识作为重要的部分来研究,在长期的经济管理实践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而能更好的在农业经济管理上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是一个繁琐而又复杂的进化。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出发进行各方面的分析,要想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多参考其它学者们的经济研究,并在不断的生产过程中得到实践的经验,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在发展中得到快速稳固的增长,促进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论文9

  受到我国各区域之间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在展开城乡统筹实践过程中,还应根据本区域的特性,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惟有这样,才能在一般与具体相统一的辨证关系下,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构建商丘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前,还须考察其自然禀赋条件、比较优势等具体要素。

  关键词:城乡统筹,商丘农业经济发展,有效途径,探究

  伴随着城乡统筹试点的逐步展开,我国农业经济又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不难发现:由长期剪刀差抑制农业经济的发展;演变到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来拉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直到现在将农业经济发展纳入到城市经济发展的体系内。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须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受到我国各区域之间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在展开城乡统筹实践过程中,还应根据本区域的特性,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综上所述,本着以上农业经济发展原则,笔者将就商丘农业经济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一、城乡统筹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正如上文指出的,城乡统筹的目的在于:改变以往将城市与农村经济隔离发展的态势,通过将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中,在城市与农村经济能量的耦合过程中,实现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其中,农村经济又主要以农业经济的形态存在着。

  由此可见,城乡统筹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阐述如下:

  (一)农业经济产业化的要求

  农业经济产业化可以被理解为:(1)农业生产企业化;(2)农业生产规模化;(3)农业生产与城市需求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其中,农业生产企业化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仍然缺乏。将过去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转变为企业生产模式,才能通过分工、协作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考察农产品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可知:农业产品生产由技术因素所决定,其最小有效规模偏大。为此,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方能在技术层面趋于最优经济效益目标。对于第三个方面,则是城乡统筹的应有之义。

  (二)农业经济与城市经济互补性的要求

  本文并不强调,农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类型之间的严格分工。因为,这种严格分工将使农业经济发展类型,被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上。最终,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城乡之间一定的经济互补性,可以通过一种耦合联动,推进各自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在整体上增进了经济福利水平。

  二、基于内在要求探究商丘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导向

  上文已从普适性层面阐述了“城乡统筹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将目光转移到河南省商丘市的农业经济发展上,还须进一步探究其目标导向。最终,为商丘农业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的够建提供思路。

  (一)培育河南东部经济增长极

  河南省的经济若要实现腾飞,则需要省域各经济增长极所建构的节点,在此基础上完成各节点间的线型经济覆盖,最后在线型交叉中形成网状结构经济覆盖,方能实现全省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商丘市处于河南省东部边缘,通过联动本市农业经济发展,将够建出河南东部经济增长极,成为推动河南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建立沟通周遍省份的枢纽

  河南地处中原,缺少区位优势。从资源禀赋条件来看,其农业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全国面食加工行业中,河南省也处于优势地位。在这样的比较优势面前,河南省须通过商丘市的区位优势,在该区域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来开展与周边省份的经贸活动。

  三、商丘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

  通过以上两个部分的阐述,有关商丘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如下:

  (一)建立外向型农业加工生产基地

  建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

  (1)满足河南省对农产品的需求。这一需求,在本省经济发展体系内,完成商丘农业经济能量的积累。

  (2)建立与外省市及国外的农产品供给联系。伴随着商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效率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已无法被河南省所完全吸纳。为此,须通过商丘市政府的农产品对外公关活动,实现过剩产能的外部消化。最终,获得农业发展资金。

  (二)完善联系城乡经济的物流体系

  城乡统筹实则促进了,城市与农村在产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的价值联系。其物化的外在表现则是:供应链体系。在加速资本周转的内在要求下,惟有完善联系城乡经济的物流体系,才能实现。在物流体系的构建中,须把握这样几个技术要点:(1)不改变原有城市与农村的物流体系架构;(2)着重构建连接城市与农村物流体系间的节点;(3)由于农村物流体系承担着农用物资下放,及农产品上收的双重任务。因此,与城市物流体系连接的节点应设计为两个。

  参考文献:

  [1]赵奕凌.西部县域工业发展资金缺损的机制分析与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9).

  [2]安永学.红古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xx(6).

  [3]李壮壮.我国各地区农业综合发展的评价研究[J].统计与管理,20xx(6).

农业发展论文10

  摘要: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的“农业发展新四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保障和主力军,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科技转化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使用机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进而提升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业的发展水平。现如今,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组织、指引和不断支持农业领域的各项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与提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切实根据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创新和积极工作,加强农业机械装备的质量、效率,使得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我国基本的农业水平

  1.1现阶段的农业水平

  由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起始阶段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开始时间相隔较远,但随着我国的不断深化改革,现今已经有了长远的发展。在农机方面,综合动力大约为8.9亿千瓦,农用拖拉机使用量超过2340万台,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均已达到200万台,还有其他农机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为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创收大约4800亿元,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全球首位的农机制造国家与农机的使用大国。在农业机械工作效率方面,我国农作物机械化种植与收割率约为70%,基本上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已加深[1]。

  1.2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势

  当今社会,科技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对农业方面有长足的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就是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的改变。现在中国的经济、文化都在飞速地改革和变化,农业作为我国的根本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机遇,展开着具有影响力的改革,农业机械与技术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农业领域的发展要求,需要在科技的发展前提下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的转变,科学地生产操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引进大幅度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领域中农民的体力支出,提升了科技水平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度,增加了生产收获的效率。

  1.3农业发展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传统农业的生产与现代化机械农业相互转化的重要阶段,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化转型,要求切实依据我国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的情况,积极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加深基础性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与此同时,加快山区地带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的不断创新,提高机械化水平技术,加速形成经济便捷、现代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需完善农机作业环境,积极深化土地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耕道、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打牢基础[2]。

  2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原因

  2.1制造能力与农业不匹配

  随着对农业相关领域的不断重视,如今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成绩十分显著,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制造能力和农业部分不匹配的情况出现,使得农业机械化程度未曾达到预期目标。农业机械的生产与制造的完备性与发达国家还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制造还需要不断结合农业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改革。

  2.2农业机械的生产程度不够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不仅农作物种植面积广,农作物种类也十分丰富,这就要求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作物的生产方式。但是我国在农业机械的灵活能动性上有很大的不足,核心重点的零件使用效果不足,农机的主要动力设备、控制系统与作物的结合等重点的研究开发水平不完善,导致农机产业化发展还不系统,生产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农业领域的.需求。

  2.3管理与当下时代不能很好的结合

  当今时代是信息大数据的时代,信息有着发展的绝对话语权,所以,农业的发展上信息的引进必不可少。由于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管理方面更需要与农业相结合。现在很多的地区对机械化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关注,疏于管理,对农机的使用人员专业程度要求太低,农业信息没有及时得到交流,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针对农业发展的建议

  在将来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下,需不断把农机与农业的各方面相互联系,更大程度上使农机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不断加强农用机械的创新与更新,在信息时代下加深农业发展与信息的有效结合,使在信息时代下农机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3]。

  3结束语

  农业的发展关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发展,农业的不断机械化在农业的发展中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只有不断加深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才能逐渐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解决国家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1]谢钦铭,王世平.试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xx,21(11):169-172.

  [2]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xx(7):229-230+233.

  [3]关亚欣.农业机械化的创新性研究[J].南方农机,20xx,49(14):45

农业发展论文11

  摘要: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促进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本文阐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对有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农业电子通信产品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农业发展;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1.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通信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中已经十分普遍,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传播数据、语言、图像等信息的传输系统。其按照传输媒质可以分为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1.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高科技农业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农业领域十分盛行,大大减少了人力的资源和费用,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我国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对于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研究速度是十分快速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通信系统[1]。但仍有少部分地区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户思想传统,对通信技术的认识不足,认为其安装成本高、暂时利益小,从而不愿意在通信设备上进行投资。因此,我国要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解决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难题,实现全方面的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

  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有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有线通信技术是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电子设备作为传送数据的媒介,其优势在于传播数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常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有RS-232/422/485、Field-bus、Ethernet等。RS-232/422/485在农业生产早期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线通信技术受到地势、距离以及环境的影响,其安装以及维修的成本较高,当受到恶劣天气或是环境变化的影响事,容易导致电子通信设备受损,从而降低其传播数据的质量,因此这种通信技术逐渐被农业生产所被淘汰。Field-bus技术在农业发展的几十年间不断研究和创新,在40多种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有CAN、PROFIBUS、FF等。它取代了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了用户的互操作性、网络的开放性、通信网络的全数字化。虽然这种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及硬件数量,但其受到距离的'限制,要依靠Ethernet和信息网的骨干Inter-net进行传送数据,这两种通信技术的融合对实现全球化生产以及精细化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2.2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根据所需通信距离可以氛围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以及无线个域网,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主要采用GSM,GPRS,CDMA,GPS和3G等常见的全球化通信技术;无线城域网采用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通信技术,可以利用天线向地面设备提供高效的互联网连接;无线局域网就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WI-FI,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和小小的投资就能获得良好的网络资源。但是Wi-Fi受距离限制和环境的干扰而产生信号强弱变化,其路由器电子设备耗电量大;无线个域网主要包括Bluetooth,IrDA,RFID等技术,小范围下的个体间传播数据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设中,无线广域网在大型农业设施及其管理领域中获得极大的收获,例如,根据GPRS、GPS、GSM等技术为设计基础的土壤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农田水样数据监测系统、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等。方便农户实时掌握农作物状态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随着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研究的深入,无线个域网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下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基于红外线技术为基础的变量磷肥施肥系统、以蓝牙技术为基础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对农作物灌溉水量的控制系统等。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有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方面的资金更为低廉、组网操作便捷、扩展更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使用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促进我国农业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2]。

  3结束语

  电子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可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通信技术,在合理使用现有通信技术的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装备通信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精细化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涛,郑承云,张宾.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20xx(12):174-175.

  [2]冉龙美,王誉瑭,刘国栋.浅谈通信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xx(11):196.

农业发展论文1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很迅速,农业系统中也开始实行循环经济,即所谓的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实行农业循环经济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有效措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促进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农业在享受丰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化肥、农药的滥用,土壤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增多,农产品的药物惨流量也不断增加,食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1、农业循环经济的概述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实现农业经济的“低碳”、“高效”、“可持续性”发展,以此作为目标循环利用经济,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能够保障生态环境的重复利用,节省资源,尤其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人口众多的今天,越来越依赖农业资源,随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满足了庞大的人口对资源的需求,但是也出现了资源的国度开发和浪费现象,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尤其是农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所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当前迫切需要的,农业循环经济遵循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保护整个生态环境,效益和环境相结合,体现了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个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为日后的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

  2、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农业循环经济体现的是经济高效、可持续性、生态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是高投入、高消费和低利用率的模式,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有效的利用资源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现今资源充足但是存在各种问题,在农业循环经济中资源到产品的过程中有效的得到利用,产品到废物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产品的过多导致产品的实效不能使用,导致了大量了浪费,严重的资源浪费是我们禁止的,但是对于众多的浪费,不作出任何措施体现的是资源的利用率低下,不能体现现在倡导的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作为一个正常的生态环境能够对资源重复利用,所以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农业循环经济的高效利用,在先进的技术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被更新,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得到更新和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更加体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自古以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需要不断的消耗自然资源来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自然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用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来促进的经济的增长,避免了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体现了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绿色农业带来的经济增长。

  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这个模式,涉及众多的环节,收到政治、教育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因此存在众多制约因素。

  3.1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少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模式,与现今的农业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提出农业循环经济概念时,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与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不相同,很难被接受和实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当前所倡导的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对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污染环境;在提出农业循环经济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和理论知识,无法开展和实施,在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虽然技术可以得到创新但是无法成功的开展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对环境保护意识非常淡薄,传统的'模式是在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条件下实施的,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换来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严重污染了环境,不符合绿色经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3.2农业循环经济缺乏政策和技术支持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大项目同时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改变国家经济生产模式的方式,成功实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利处,因此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提供资金实施此项目,并且得到技术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的好坏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息息相关,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支持;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才能彻底的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政策上对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支持,深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宣传农业循环经济,使得循环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了解最基本的农业发展观念,政策上支持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服。

  3.3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参与度不高

  农业循环经济再给国家带来高效益的模式下,需要的是人们的参与,全民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养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积极的去参与到建设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现今的情况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度不够,由于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效益不能马上看出,所以在政绩的驱使下,只是做够表面功夫并没有深入切实的发展,从而导致给人们不好的观念;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够了解,不能够掌握其中的技术知识,无法开展,从而放弃了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由于教育水平和对环境的重视度不够,无法理解循环经济带来长期的益处;农业循环经济是对污染环境的源头作处理,由于现在的农业生产大多是农民,教育水平低,无法理解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持一贯的生产模式,盲目生产,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4、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改变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我们要认识到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要提出长期的发展战略,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和不断的学习。

  4.1建立政府扶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制度

  政府积极学习和贯彻农业循环经济战略,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建立各种补贴,促进农业的发展符合农业循环经济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鼓励绿色发展,政府的扶持和鼓励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

  4.2积极宣传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是个新型的发展模式,因此需要人们充分认识,认识不到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使人们抵触和反对,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宣传农业循环经济带来的益处,由于新型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无法得到显著的效果,在此阶段可能会有很多人放弃,因此,需要让人们积极正确的认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在宣传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咨询中心,新型的模式难以接受,如果需要接受还要系统的学习,难免产生疑问,建立咨询中心可以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全面开展农业循环经济。

  4.3培训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技术的支持,因为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是技术的化身,结合了现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所以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必须有技术的支持才能实施,新型技术中涉及到如何平衡施肥、如何使用生物农药、如何做到生态平衡发展,让人们了解到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技术的培训是最根本的实施方法,使理论知识得到应用,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理论层面,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迈出重要的一步。综上所述,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长远看来带给我无尽的益处,需要我们重视和发展,综上,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涉及各个方面,注意多个因素,在政府支持下,开展新型发展模式深入人心,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模式,需要大家的支持,彻底改变以往的生产模式指日可待,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虽然现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们要时刻保持这个观念,大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使更多的人了解循环经济带给我们的好处,以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把先进的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不断的发展和探索,得到符合我国生产现状的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农业发展会更上一层楼,更加生态。

  【参考文献

  [1]法玉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xx(06)

  [2]李倩.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xx

  [3]孙勇.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些建议[J].农业经济,20xx(09)

  [4]郑学敏,付立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xx(03).

农业发展论文13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拥有丰富的耕地、水、林木、草原和湿地资源,在扩大农产品供应、保障全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的黑龙江省东北边睡重镇黑河,地处“两人平原”中的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对外贸易和发展旅游业的地区之一。因此,如何抓住黑龙江省“两人平原”综合配套改革的有利时机,推广现代化人农业发展模式,为现代化人农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促进现代化人农业快速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木文拟以黑龙江省黑河市“九三”农垦管理局(以下简称“九三”垦区)为例,从“九三”垦区现代化人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金融服务与金融支持、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逐步探究如何促进“两人平原”现代化人农业的发展。

  一、“九三”管理局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概况

  黑河市下辖2市3县2区,面积6.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4万亩。所辖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位于我国东北边睡,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两人平原”的松嫩平原,现有耕地面积401万亩,其中:旱田为390多万亩,占全部耕地的97%以上。总人!1168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8.5万公顷,增长2.3%粮食总产量323.7万吨,同比增长1.1%。是中国旱作农业的排头兵,素有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中国绿色人豆之都”的美誉。20xx-2013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20%左右,涉农贷款余额年均增长近30%。

  二、“九三”管理局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模式

  “九三”管理局旱作农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源于借助黑龙江省“两人平原”现代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人力推广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资金入股规模种植模式

  这种种植模式主要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购买农机具的社员、出资兴建的种子公司及资金入股的其它合作机构。黑河市目前已有10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人户及家庭农场,20xx年家庭收入总额14959万元,家庭年纯收入2617万元。

  (二)上地流转规模种植模式

  农户以上地进行入股,按股分红,实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目前,“九三”管理局有14个管理区实现了统一股份制规模种植。截至到20xx年,规模经营面积达1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65.5%,农业生产实现增加收入4.48亿元。

  三、金融对“九三”垦区的服务情况及当前资金需求矛盾

  为推进两人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目前,在人民银行灵活“窗口指导”及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下,对包括“九三”垦区在内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九三”垦区金融服务情况

  为更好地推进垦区金融服务,人行黑河市中支在20xx年初积极向上级行申请并得到支农再贷款7 .5亿元,以支持“两人平原”现代化人农业发展,其中:投放到“松嫩平原”5亿元,占支农再贷款限额的66.7%。同时,加强了支农再贷款创新力度。一是创新单笔支农再贷款发放额度。对农场职工授信额度提高到5万元;二是创新支农再贷款发放对象。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支农再贷款,目前已支持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投放贷款1780万元;三是创新支农再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如:以上地经营权为抵押向九三苇芦人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80万元;以担保公司保证、按存入保证金1:5的比例为月一凤贵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黎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共计发放贷款800万元;以人型农机具和种植预收农产品共同抵押为马鞍山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海江胜利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800万元,探索出了支农再贷款支持“两人平原”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金融配套的可行模式。

  (二)“九三垦区”金融服务与金融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

  虽然“九三”垦区有6家金融机构,但受风险偏好影响,两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支农信贷投放上占比超过70%,股份制商业银行涉农贷款占比不足30%。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从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白身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角度出发,为防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受到来白信贷过快增长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影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被纳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范围,其贷款投放限制在按逆周期监管思路测算的合意贷款规模内。表现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总量透支,股份制商业银行支农力度不够,导致了风险偏好与资金需求的矛盾。

  四、促进“两大平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对策

  要促进“两人平原”发展,必须走农业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新路子。

  (一)进一步加人“两人平原”信贷投放力度,建立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20xx年,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货币政策主基调,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逐步加人粮食主产区涉农贷款信贷投放。仅以黑龙江省黑河市为例,20xx年,人民银行共投放支农再贷款7 .5亿元;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74.1亿元,增长90.5%;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54.2亿元,增长46.8%。农行各项贷款余额19 .3亿元,增长10.3%。政策性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投放占黑河市信贷总量的61.9%,成为全市信贷投放的主力军,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二)积极引导和推进“两人平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便利性信贷产品研发

  为推进“松嫩平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改善信用环境,黑河中支就做好九三农垦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正式文件出台了《人民银行黑河市中心支行关于推进九三农垦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为九三垦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引导和有力的推动。突出重点支持种养殖人户、农机户、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和龙头企业等客户群体。主要创新了人型农机具保证抵押接力贷、上地经营权抵押、信贷十担保、预收农产品抵押、互保一证通、农场上地租金收益权质押等六个贷款品种,为农民和农场合理信贷需求提供了便利。

  (三)加速上地流转,促进“两人平原”现代化人农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以黑龙江省“九三”垦区农场为现代化人农业发展模式的合作经营模式,把上地从一家一户经营中释放出来,集中经营、集体耕作。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把沉淀的上地流转起来,既是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有益补充,也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发展论文14

  (1.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乐业镇农科站;2.云南省会泽县乐业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心云南会泽654224)

  【摘要】我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要重视农业的发展进步,加速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步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一新时期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应该朝着更加生态、经济的方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要综合考虑我国农业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因素,本篇文章主要对新时期生态农业经济展开探究,分析并总结其如何在这一时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路

  一、引言

  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三大基础产业之一,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业生产等都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材料。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关键,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转变农业发展的理念,坚持我党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为农业的指导思想,不断改变经营管理方式,促使农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真正的实现农业生态化、科学化等。就我国农业的现状来看,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水平、规模都无法得到最好的发展,要想确保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我国就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改变传统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

  二、生态农业经济

  (一)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这一重大产业也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我国对生态农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首先生态农业有着开放性和局限性并存的双重特点,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农业技术,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但是在发展生态农业时要注意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其次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进步需要将很多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资源和技术的相辅相成,也就是说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只有这样农业才能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传统农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弊端很多,仅仅依靠劳动力和资源投入来获得产量的方法无法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应势而生,这一新机遇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比如说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农民素质不高、社会环境严峻等等。

  (三)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我党提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农业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应该构造生态农业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科学、合理的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对环境的保护、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等。

  三、新时期如何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一)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做支撑,生态农业系统才能有极高的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进步,这就是“科技兴农”,这就需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向其灌输科学知识、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出一批有着极高素质的劳动生产力;此外,发展生态农业还需要不断引入新人才,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和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做好对生态农业的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提升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积极实现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发挥生态农业的作用。

  (二)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国家制定的惠农政策,充分使用当地资源,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有足够资金支持,这样才能有发展的动力。此外,要尊重生态农业的发展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方案,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确保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我国还要重视建立和生态农业相关联的法律法规,确保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适当对生态农业的产品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大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监管、打击力度,尽可能减少乱砍滥伐、围湖造田、非法占用耕地等多种现象的发生。

  除此以外,还要重视把农村以及城镇地区的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率,解决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节约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三位…体,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四、总结

  当今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也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工作者都应该提高自己的工作素养、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是农业转型的必经之路等等。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在其实践期间,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

  [1]陈海峰.岩溶地区开发扶贫成功之路——毕节试验区建设三大主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xx.

  [2]陈阿兴,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专业合作社建设研究叮经济问题探索,20xx.

  [3]王术,刘一明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实证分析Ⅱ]农机化研究,20xx.

  [4]王方,刘欣,胡忠民.天津市南运河生态治理方案特点及分析卟中国给水排水,20xx.

农业发展论文15

  1现阶段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贫乏

  尽管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但是各种因素影响(如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我国耕地面积仍是逐渐减少。我国耕地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百分之四十,而且耕地质量不高,部分耕地的水土流失较重,土壤沙化较重,耕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存在生态退化现象。我国缺水严重,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25%,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来看,也极为不平衡,地域差异较大,季节差异极为不均衡。

  1.2人口增加和农业生态、农业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因为人口众多,使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非常少,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现在,国家又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随着人口增长,增加了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压力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1.3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发展普及

  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必须要有现代的科技来支持,和传统的粗放农业相比,更需要现代的、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但是我国当前农村的现状是,有头脑、文化高的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大都进城务工或者是从事了其他经营,留在家里的大都是老人、孩子和部分妇女,成了典型的“三八六零农业”,加上在家的农民由于长期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对先进农业科技重视程度不够,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认识不够,主动学习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愿望不强,从而阻碍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普及和推广。

  1.4土地零星分散,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责任制,土地都分田到户独立耕种,当时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农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稳步发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不断前进,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规模化的连片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这种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影响了现代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2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议

  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如何摆脱困境,寻找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解决以上问题就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逐步稳定发展,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2.1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实行了多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初步建成了保护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然而,这些法律法规的细化程度还不够,总体还较为笼统,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与发展生态农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因此需要抓紧健全和完善能够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服务的法律法规,尽快制订相关的产业标准,提升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再有,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监管力度,使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稳步健康持续推进。出台相关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扶持、鼓励政策,建立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的机制,从而加快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广和普及。

  2.2强化宣传,树立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

  多措并举,加大发展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发展优势,提升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认识,树立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热情和自觉性。要注意的是,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地区要区分对待,切忌进行一刀切。更不能强制农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刀切、强制发展,反而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影响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一定要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2.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

  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为主,农业生产的品种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要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思维植入农民的头脑中。发展前,要超前、科学的进行规划,规划要结合现有的财力、物力以及科技水平。发展中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科学安排,统筹兼顾,发展一处成功一处,让农民先尝到发展生态农业的甜头,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动生态农业向科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提高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农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发展迅速,逐渐被理解、接纳,参与积极性越来越大,这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合作组织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家庭分散耕作经营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弥补。利用这些合作组织的优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良策,也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

  2.5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目前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意识还不高,各级政府应强化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水平,有利于提高现代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生态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才能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发展论文07-11

休闲农业发展趋势分析论文12-12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12-16

简析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农业发展论文12-14

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12-17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论文12-17

农业推广论文05-22

[经典]农业推广论文05-24

农业推广论文11-14

农业保护论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