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12 17:11:10 绘画/书法 我要投稿

(精华)书法学习心得体会15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书法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书法学习心得体会15篇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1

  前面文章有写过,跪着学古人,站着写自己!既表明对古人的敬畏,对学问的敬畏,又表明学习古人的前提下,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从而无愧于古人,无愧于后来者。对待书法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书法界普遍关心和争论的热点。

  一个人书法创作成就的高低以及艺术生命旺盛与否,取决于什么呢?

  是用笔、用墨、结字、章法等“字内功”吗?

  马

  不是!而是取决于他的知识结构和文艺修养等“字外功”。书法之妙,在自出机杼。掌握书法技巧之后,书艺水平的高低,就要看学识的深厚与否和修养的深浅。

  学习与模仿自己喜欢的古人书法大家的书法,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领悟的过程,名家有自己的风格,名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其中的道理不为外人道也。我也分享过假如想写的一手成功的颜体楷书,必须做到:

  一:揣摩点化的含义;

  二:持之以恒的临摹,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三:在熟练临摹的基础上,学会变化,不要一成不变的照搬古人,而走到自己没路可走。

  古代书法作品浩如烟海,名家众多,风格千秋。有些作品被尊为经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米芾、邓石如、王铎、吴昌硕等人的作品,可以作为学习书法必须临摹的作品。而像郑板桥、张瑞图、徐渭等人的作品,个性过于强,路子较窄,对初学者就不一定合适,不必人人都去临习,弄不好,会走入偏道。

  又比如,米芾、赵孟、文徵明、傅山等都是行草大家,但他们的篆书和隶书并不好,我们就不一定去临习,因为篆隶不是他们的强项。邓石如和吴让之都是篆隶和篆刻大家,他们的行草书并不是最好,我们也不一定去临习。因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同临一个帖,每个人的感受、领悟出的含义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时代、年龄、环境、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学书的历程不同,必然会形成各自的特点,这种特点用传统与审美高度,加以归纳、整合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凤

  要有理解和分析地继承传统,古代书法家的优秀作品精华,一定要认真地学习继承,而且要发扬光大。但古代所有的书法作品并不一定都是优秀的、美的东西,我们决不能生搬硬套地去临摹学习。事实上每个从事书法创作的人,都会在众多的古代书法作品中进行很好的选择,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继承中的分析和选择。

  有人说“古到深处便是新”,这话很有道理。 如果说书法是传统的艺术,以中国文字为载体的'表现艺术,那么艺术的书法,包括两个要素,即继承传统的同时,创新也离不开艺术审美性,二者尤为重要!

  书法即使用毛笔书写汉字,对汉字进行艺术创造的艺术。可以说汉字三千多年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独具创造魅力的艺术发展史,是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造型和艺术情趣,给古今中外书法家提供了创作和发挥的基础和源泉。中国书法三千多年的发展史,本身也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创新史,就是在继承前期优秀传统基础上的开拓进取和创新,如果没有开拓创新,也就失去了艺术创造的生命。

  鹤

  只有传统,没有艺术性或只有艺术性,没有传统,都不可谓之书法。

  书法,在传统上,首先要解决的是艺术表现的基本手段。比如,篆书是最古老的汉字字体,篆书中锋用笔,也就是说中锋用笔,可以使线条厚实、圆润、生动、饱满、雄浑壮美、韵味久远。篆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稍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当须仰视观之,那种橫短竖高的造型特征产生了神秘的崇高感;有些字形能较为直观地显示出先民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认识,容易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联想。篆书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形成了以挺拔俊秀之结体、圆润劲利之用笔、婉通浑畅之线条和庄严雍容之布局为基本特征的艺术风貌。显现出一派天真烂漫不加雕琢的自然美,以及朴质浑厚的美学特征。

  正因为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到东汉时代,篆书已逐渐被隶书所替代,虽然篆书虽然是早期的汉字字体,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书写效果,所以后世仍有沿用,并在艺术上有所突破性发展。

  鹏

  俗话说:功夫在功夫之外。此话怎么讲呢?书法,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书写者是满腹才华,还是仅限于技巧本身,则在书法作品上均有体现。缺乏书卷气的作品乍看惊艳,但不过是皮毛而已,越看越不耐看,味道呢也越看越寡淡。像有的人根本没有认真研习古代碑帖,就在玩什么线条、技巧、墨象、图形等,胡涂乱抹,基本功太差,谈不上什么文化品位。这种所谓创新作品,开始看还颇有点新鲜感,再看时,就会觉得过于肤浅乏味,毫无根基,难登大雅之堂。犹如很会说话的人,一定会是文学家吗?不一定是。书法同理,传统功夫再好,如果其书没有艺术性,字字一样,篇篇雷同,那只能说明他是字写得好的写字匠,具有匠气的墨宝宝而已,不能称其为书法家。

  众人皆知,好的书法的创新离不开深厚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指书艺以外的其他修养,诸如书者的思想品德修养、学识和艺术修养以及生活经历等等。一幅成功的书艺作品,应该是书法家思想境界、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和艺术修养的总和。书法是通过综合各种知识和修养,并用毛笔这一特殊的书写工具,将汉字经过高度艺术处理,从而表达书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抽象艺术。鉴于此,书法家须具有多种文化艺术造诣和修养,须通书理,精诗词,善绘画,谙文章。

  书理可以启其灵性,诗词可以发其情致,绘画可以舒其章法,文章可以养其气韵,书法家必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风格、广泛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知识积累、宽广的眼界和胸怀。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的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书艺作品具有更美的意境、气势、韵味和节奏,意态挥洒,情驰神纵,独抒性灵,妙然超群。

  创新不但要刻苦临池,精于临摹,练好“字内功”;更要研究书理,博通书史,加强思想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修好“字外功”,努力做到“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提高文化修养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追求过程,是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创作环境、时间精力和兴趣特长相联系的,虽终生追求,却因人而异。

  道

  书法是所有艺术门类中传承度最高的,如果只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广博的学识和审美高度,怎么创新呢?往哪方面创新?创新是每个学书者的目标,但创新从来没有捷径,也不可刻意而为,为创新而创新,创新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

  反之,只是任凭个人的想法,以怪异取悦于众人,以随意夸张变形冒充当代艺术,就是歪曲创新,就是对艺术的亵渎。外行看不懂,业内人一眼便知其书法的技巧水平的优劣程度。不必再上演皇帝的新装的表演了。

  只有传统没有艺术性或只有艺术性没有传统都不可谓之书法。

  禅

  关于艺术性。书法的艺术元素很多,但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抒情性和不可重复性。

  好的书法作品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表达书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抽象艺术!如《兰亭序》、《祭侄文稿》等。二是不可重复性。相传王羲之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时是微醺之后即兴作文作书,因有修改和漏字处,之后,王羲之重新写了十几遍怎么也超越不了第一张。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是怀着一种悲愤之情写下的悼念文章,纯属文字草稿,添加修改处甚多,若过了此时此境,颜真卿也不可能写得出第二篇一模一样的祭侄稿。

  作为书发发烧友的墨宝宝们,第一阶段期要深入领悟传统各大派系的结字章法与特征,用心训练技法,夯实基本功,这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也是考验人的意志与毅力的过程,然后,多看多写多交流,脱俗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风格,其三是艺术性。做到第一条超凡脱俗已属十分不易,做到前两条便可纵横书坛,三者皆备便是当然大家。这既要靠孜孜不倦的勤奋,还要靠天资的灵气。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2

  时间像一位旅客,匆匆的来,又匆匆地走。转眼间,又到了暑假,在暑假里有很多同学都去上补习班,我也不例外。

  这学期我写字竟得了个“第一名”。刹那间,我臭名远扬,传过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我为了今后不再得“第一”,我决定去学书法。

  我去学书法的第一天,我准时到达老师家。这天,老师教我写毛笔字,老师先教我如何握笔:大拇指、无名指、小拇指按作毛笔的一旁,食指和中指按住另一旁。写字时毛笔要与纸垂直……老师细心的滔滔不绝地讲给我听。等老师讲完了话,然后老师在纸上画了一条很长很长的横线,接着老师让我模仿他画横线。我心想:不就是画横线吗,太简单了,就连三岁小孩也都会。可是说着容易做着难,我画第一条横线时,刚下笔横线就歪了,第一条画好了,但简直就不象一条横线!我想:万事开头难,第一条画不好,我画第二条。谁知,第二条也画不好。这下,我可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了。这时,老师走过来,他细心的指点我。他指点后,我再画了一条横线,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的画出了一条横线了!我欣喜若狂。

  写字犹如是干一件事!起笔犹如一件事的开头;行笔犹如一件事的经过;收笔犹如一件事的`结尾!通过我的努力,我的写字水平一定会像雨后春笋——节节高的!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3

  20xx年山东省小学书法教学研讨培训会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3月25日至26日,我有幸被派遣参加了由山东省小学教研室在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举办的首届小学书法教研培训学习。此次培训旨在促进“书法进课堂”,来自全省六百多名小学的老师,聆听了省教研室小学部副主任李家栋做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和滨城区第一小学刘国辉校长关于《小学书法教育经验的汇报》及名师讲座,他们就书法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两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各位老师都耐心的讲解。尤其是临沂市兰山小学王效宗老师“皿”字底的教学让我记忆犹新。课堂上他通过“皿”字底的书写,反复让学生细致观察“皿”字底在不同字的下面的形状、写法和作用。从而让学生对字的结构、布局、书写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展示欧阳询和颜真卿的碑帖,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书法课的兴趣。我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仅仅停留在兴趣和爱好层面。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的认识。

  滨州第二实验小学陈晓昀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用象形法娓娓动听的讲到了“燕”字的由来。上为头,左右为翅,下为尾。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他引用了印度前总理对中国汉字的赞颂:“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书法是中国的瑰宝,课堂上老师要教育学生写端端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爱好书法的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而目前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面临着电子商品的空前挑战,汉字书写水平的群体化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新技术的冲击并非导致人们书写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崇尚快节奏和新鲜感的现代时尚生活中,人们开始越来越淡化古老汉字所蕴藏的丰富艺术价值,也逐渐钝化了对汉字独特美感的.审视能力,对传统汉字文化缺少一种心底的珍视和敬畏。

  针对“汉字危机”,教育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设置书法选修课程。20xx版的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部分做了一些调整,明

  确要求加强写字教学,第一学段规定“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对广大小学生而言,书法课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于国家而言,书法课不仅是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更有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滋养子孙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学生的书法教育是和老师分不开的,要想“书法进课堂”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开设书法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山东省小学教研室充分利用滨城区第一小学的教学经验,举办了山东省小学书法研讨培训。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办此次教师书法培训的根源所在。

  同时,此次培训得到了滨州市教育局和滨城区第一小学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充分肯定。在培训的两天里,一位附近小学的老师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到培训会旁听,并不时用笔认真记录,用相机拍下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最近几年,我所在的冠县武训希望小学在王校长的领导下对书法常抓不懈。并专门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通过每周两节课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书法的爱好。并在县里组织的多次书法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4

  四天的书法骨干教师培训匆匆而过,回忆这四天的培训,讲座、练习、观摩、交流,多样的形式,在这炎炎夏日,如同一缕清风,吹散萦绕于心头的迷雾,明晰了书法教学之路的方向。

  静心聆听诸位专家的讲座,字字珠玑,用心思索,寻找着推开书法教学大门的钥匙。杨锷先生告诉我们书法教学需要我们拥有睿智的双眼去捕捉研究的着力点,以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徐贵明老师言传身教,巧妙点拨,让我知己缺乏,加紧自身锤炼的步伐;王慧松教授妙招频出,让我明白书法教学不能只凭满腔热情,亦应有道,当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研究出各个学生易于接受得教学妙招,努力营造学生喜爱的妙趣横生的教学气氛。

  观摩巫艳秋老师的书法教学公开课,感慨于执教老师精湛的教学记忆,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到的精到的教学指点,精细的教学环节,于是,我顿悟:书法教学不仅仅是写字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实施,书法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展前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四天的培训收获需要在今后漫漫教学征程中逐一落实,与书法唯有的日子不再单调,我将与我的学生们一同走进这一看似简单的黑白世界,感受其蕴含的无穷魅力。

  此次培训,是一次难忘的书法之旅,让我感受了别样的墨香。

  主办单位特聘两位老师为我们授课。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年磨一剑”。乍一看书法老师,你完全想象不出他的字如此漂亮,练字背后的辛苦让人难以想象。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5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诗词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今天听了书法家陈祥生老师的报告,让我对书法又有了新的认识。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所写,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独特新颖的`表现手法方面去探索理解,它体现了万事万物“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应出人的主体精神、气质和修养。

  靳永教授所说:“书法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的。”这次我也体会到:要想急著真正写好书法光是研究技法是远远不够的,要去了解挖掘其相应的文化内涵。欧美书法的演变史: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细心研究它们的发展战略规律,变化规则。

  汉字书写的结构应注意:横平竖直、主笔突出、自然原则、变化原则、虚实原则、松紧原则,即“永”字八法。掌握了原则,我认为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书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略为的天数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抑止切不可和一步登天。学习书法就要勤于思考,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书法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名家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尽办法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今后我会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较佳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让我的钢笔字越来越好。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6

  隶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重要形式,源于秦朝时期。隶书以其凝重庄重的形态和熟练娴熟的技艺而闻名于世。作为一名爱好书法的人,我一直对隶书书法深感兴趣。最近,我尝试进行隶书书法临摹,从中收获颇多。

  临摹是熟悉并学习书法的常用方法之一。对于隶书临摹来说,首先要选择一篇优秀的隶书作品作为模板。在临摹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技巧。首先,要注意线条的细粗和速度的快慢。隶书的线条有粗有细,要根据字的结构和特点,有所取舍。而速度的快慢和流畅度则直接影响到字迹的质量。其次,要注重构图和位置的安排。隶书的字形繁复,需要准确地构图和安排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以使整篇书法看起来和谐而有序。最后,要用心体会书法作品的精神内涵。隶书作为一种书法形式,蕴涵着丰富的意境和文化内涵,通过临摹,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其中的精神。

  通过隶书书法的临摹,我不仅提高了书法技巧,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首先,我体会到了隶书的庄重大气。隶书的笔画刚劲有力,线条的稳定和铺排给人一种严谨和庄重之感。这与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礼”和“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其次,我感受到了隶书的历史厚重感。隶书作为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形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记忆,临摹隶书让我对中国文化的传统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我领悟到了隶书书法的艺术美感。隶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追求技巧的熟练,更在于展示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通过临摹,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隶书书法的独特魅力。

  临摹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临摹隶书时,我发现自己在模仿的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创造力,只是机械地照搬古人的作品。这需要我在以后的临摹中注意,融入自己的风格和创意。另外,隶书临摹是一项长期的修行和积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耐心。我希望在未来能够更加努力地临摹隶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通过隶书书法的临摹,我不仅提高了书法技巧和审美水平,也增长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临摹过程中,我学到了技巧和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我通过作品感受到了隶书所蕴含的大气、厚重和美感。我相信,在今后的临摹实践中,我会不断克服问题和不足,不断进步,以更好地书写出自己的隶书作品,并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文化的底蕴。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7

  郭沫若老先生认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此外,据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抓起,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书写习惯。现在的小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普遍不正确。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有的简直不像样。如此下去,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一生的发展。

  除字体潦草、书写姿势不正确、握笔方式不正确之外,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错误书写习惯。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也普遍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四只眼”,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我觉得学习书法的好处有以下一些:

  一、能祛病健身古人云:写书用于养心愈病,君子乐之。陆游有诗言:一笑玩笔砚,病休万知轻。这就是说,练字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爱好,能便你在挥毫中自得其乐。人在练字时"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躯体和精神放松,大脑处于低兴奋状态,运1笔使气力相生,精神专注,合于循体之规,对机体起到调节、修复等作用推迟或延绥脑的老化。

  二、是心灵的洗涤剂心理学家指出,练字能给人以振奋、激昂相向上的力量。俗话说,养身要动,养心要静,练字既有动,又有静,所以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三、信息化社会也需要学习书法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但随着他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使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书法可以说是读书人必修而且要修好的一门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因为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文字这个载体,而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书法的历史。

  四、书法可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书法的基础是汉字。把文字书写发展成一门独立独特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功能,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我国书法艺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在那里同样形成了重视汉字书法艺术的文化传统,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学习书法,了解它在历史文化及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自信力会油然而生。

  五、书法家的人格、人品可以成为学生的做人楷模,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同中国历史发展中展现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书品如人品,书格如人格。古人重视书品、人品结合,崇尚德艺双馨。凡是流传下来的被后人称道的书法家,大都具有高尚气节、壮伟人格和美好德操,他们的书法作品和他们的人品、人格,同时被人民喜爱、肯定和颂扬。

  颜真卿立朝为官,刚正不阿,敢于秉义直谏,在奸臣排挤之下,更显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学生在学习书法中,既以这些书法家的字为学书楷模,又以他们的人格为做人榜样,学习和发扬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从学习书法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和掌握做人艺术。

  六、书法是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中华民族来说,书法水平是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标志,也是教育质量的一个标志。一个中国文化人,至少应该会说中国话、会写中国字,并且尽量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书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功和必修课,其中蕴含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项元素,可以促进各科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

  八、教育部早已将其列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促进少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开发智力,培养高智商的人才少儿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主要是动手,尤其是训练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动作,达到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动作靠大脑指挥,经常有规律地训练,对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少年儿童正值生长发育的高峰期,12岁时大脑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在此之前,抓住这个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学习书法,对促进少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开发智力,培养高智商的人才非常必要。这一点往往被很多家长忽视。

  十、意志的锻炼学习书法需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对于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少年儿童来说,通过书法学习,可以逐步养成细致耐心、自觉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有益于意志的锻炼,进而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8

  一、感受书法的魅力

  主办单位特聘两位老师为我们授课。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年磨一剑”。乍一看书法老师,你完全想象不出他的字如此漂亮,练字背后的辛苦让人难以想象。

  二、重拾练字的热情

  这三天的时光,每每让我回想起读师范时的画面。记得当时对书法兴趣深厚的我常在课余时间对着字帖反复地临摹。而踏入工作岗位、结婚生子后,面对繁琐的工作,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练字的心思淡了,练字的时间也渐渐少了。而在这三天里,我又重拾了对书法的那份热情,每天除上课时间外,晚上回家也认真练字,书写老师留的作业,尽管大家嘴里念叨着腰酸背痛,但手还是停不下来,一张、两张,不厌其烦地练着……

  三、墨香陶冶了心境

  进修学校大教室里这静谧的环境下,我的心也跟着静了。都说练字可以修身养性,的确如此。每天有规律的生活,上课练字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忘记了工作的压力,忘记了生活的烦恼,有的只是一颗宁静的心。

  四、书法之旅收获多

  本次书法培训的内容由珲春市进修学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书法教师进行授课,让学员从“写得好、讲得好、辅导得好”三个方面循序渐进,使受训学员在短期内较好地掌握书写技巧和要领,并能顺利走上讲台,胜任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工作。老师从最基本的点横竖撇捺到字的间架结构、章法布局都十分认真地讲授。让我们知道了每个笔画的轻重、节奏,一个字里每个笔画的位置如何安排,才能让字变得更漂亮。掌握了楷书的书写技巧和要领后,我们进行了反复的练习,每个学员都觉得在这三天里自己的字进步了、规范了、漂亮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实施,书法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前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三天的培训收获需要在今后漫漫教学征程中逐一落实。与书法为友的日子不再单调,我愿与我的学生们一同走进这看似简单的黑白世界,感受其蕴含的无穷魅力。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9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经典字体,其气势磅礴,结构稳健,富有变化。我学习书法多年,对隶书的掌握也已逐渐深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书法心得体会隶书。

  隶书也称为“秦汉隶”,是清秦汉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字体。其笔划结构稳定,严谨有力,因此多用于书写公文、文章等正式场合,并传承至今。隶书有五韵,即“开、合、出、回、定”,五韵相间,构成了独特的韵律美感。学习隶书时,首先要掌握好其基本笔形和结构,再次是调整好用笔姿势,腕力,力度等,以保证书写的`整齐美观。

  提高书写隶书的技巧和水平,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可以分为多方面,例如:学习经典名家的隶书书法,欣赏名家的作品,从中汲取灵感,不断总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纠正自己的缺点,在不断摸索中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

  隶书的五韵构成了专属于隶书的韵律美感,其规矩严格且富有变化,让隶书作品更加独具特色。当我们书写隶书时,要注意体现出隶书的韵律美感,在书写时要注意起笔、落笔和收笔,使其流畅有序。

  众所周知,书法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隶书以其刚健有力的笔画,和独特的韵律美感,使得隶书的审美价值更加突出。隶书作品多见于公文、石碑、诗画等文献艺术品,而其中的名篆、金石等隶书作品更是被广泛收藏和研究,其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书法领域,同时也融入了广泛的文化领域。

  学习隶书,不仅仅是学习一种书法艺术,更是懂得了中国书法中的文化和精神,也更让我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修养和气质,提高自己的审美追求。每天练习隶书,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所收获。最后,我坚信,学习隶书不是短暂的追求,而是对艺术与人生持久坚守追求的哲学态度。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10

  最近,市教育局组织了教师书法培训,在这紧张的五天学习中,我深深感到在博大精深的书法殿堂,下面就将自己的几天的培训谈一下感受:

  一、通过听王老师的讲座,我深深认识到做为一位书法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根本功,而且还需要更多的文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书法,学习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规,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同时童汝嘉老师,他所编写的《诵经典学书法》也更好的把中国的优秀经典文化与书法相结合,传承了中国文化,陶冶了人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了学生的学识修养。

  二、通过听王老师的示范课,我感觉到练字的过程首先培养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同时又是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的过程,而做好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没有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其次,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注意力,从开始时的十分钟、二十分钟到现在的三十分钟甚至四十分钟。

  再者,临摹的过程,也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他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个字的结构特点,才能发现自己的字和字帖的字的差异,该怎样改进。还有,我觉得,练字还能让孩子体验成功,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我相信,受到赞扬,孩子的学习劲头就大,学习成绩也会不错,也会鼓励他更加刻苦练字,好好学习!我相信练字与学习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会形成良性循环。

  三、在听王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书法的开展及怎样进行书法教学和写好楷书方法。在楷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习惯、执笔、坐姿等严格要求。字的结构,字的笔顺,落笔的轻重变化,结构的安排,笔画的长短不一,原来都是有讲究的。

  学习时,临练结合,摸索规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那么。断断续续临了几十遍,受益匪浅。在临帖时,先读帖,掌握帖的神采特点,运笔特点,临帖时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勤学苦练,便会逐步写出一手自己满意的字来。

  总之,我感到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书法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加大自身修养,基于这种认识,确定楷书为我的主攻方向。在主攻楷书的同时,加强了对草书和隶书的临帖和练习,结果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使书法教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给学生。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11

  隶书是书法中被称为“小楷”的一种字体,是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很喜欢隶书这种字体,因为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庄重的氛围。在我的书法学习中,隶书所教会我的远不止是如何写字,更多的是对生活、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隶书的特点是直而不刚、圆而不滑,线条流畅,笔画平均、匀称而端正。每个字母形的间隔应当协调而适中,相互之间避免过分紧凑,给人以优美大方之感。隶书的审美价值在于它令人感到庄重、端正、积极向上,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书法艺术中最崇尚的是形神兼备,意境高远,清雅内敛。这也是我们在写隶书时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书法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艺术,这一点在学习隶书时尤其重要。我们必须耐心地去研习每个字母的结构和比例,认真揣摩字形的微妙变化,经常练习,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笔画技巧。毅力在于我们要坚持不懈,不断改进自己的书写技巧,逐渐达到字形规范、笔韵舒展、意境深远等高要求。

  隶书的书写,需要我们不断地反复练习。无论是从笔画造型,笔顺,还是笔写起伏,练习时都要对自己提高更高要求。我们始终不断地进行自我突破,尝试书写出更加优美的字形。并且在书写时,要注意细节和笔画的流畅性,让每一个字母都充满美感和内涵。

  书写艺术与人生意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不应止于追求文字的美感,更要关注其中的内涵所传递的信息。在书写隶书作品时,我们可以运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下更多深刻的意境。因此,我们要学会寻找灵感,热爱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并在书写中体现出来。

  不同的书法风格有着不同的意义。隶书以其方正大气、庄重发扬了古人的高贵品格和荣耀,其书法风格要求表达深刻的内涵和高尚的'个性。隶书体现了书法传达价值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让字体不再是单纯的设计结构,而是变得有了深层次的寓意和内涵。

  总之,在学习隶书的道路上,不仅仅是要不断地练习,也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质的培养。书法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希望我们热爱隶书和书法,不断在创作中进一步完善自我。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12

  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就开始学习写毛笔字。记得有一天,我用铅笔写字时,爷爷看了看,对我说:你写的字太难看了!字就像人穿衣服一样,字写得好,人家看起来就感到舒心。于是,爷爷便带我到书法班学习书法。

  刚开始,我感到好奇,瞧!老师大笔一挥,写下一个个潇洒的字。我拿起笔也开始学起书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先是感到字要写好很难,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感到厌倦,最后我便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正在这时爷爷严肃地说:"无论学什么东西都会遇到困难,写字也一样,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能写好字,还有,一定不能半途而废,不然以前的努力就白废了!"。听了爷爷的话,我硬着头皮,咬咬牙坚持下来了!坚持了两年多,我的书法已有长进,今年春节,爷爷为了鼓励我,便把我写的对联贴在家门口,邻居看了都表扬我写得不错,使我深受鼓舞,此后,爷爷就亲自辅导我继续练习书法。

  现在,我对学书法有一定的体会:写作要做到"三心"。

  第一,要细心。汉字有点、横、竖、撇、捺、横折勾、竖弯勾,写法都不同,还有,笔画的粗细也不一样.因此,写字时要集中精力,细致地区分。

  第二,要耐心。因为毛笔是软笔,比较难掌握,而且汉字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撇捺交叉、方框缩格等不同的写法。所以,写字要有耐心,不能马虎潦草。应先写楷书,然后学行楷、行书,基础打好了,最后才能学草书。

  第三,要有恒心。要学好毛笔字,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学好的,因此,学书法要经常练习,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半途而废。

  书法是一门艺术,现在,我对书法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决心坚持学下去,争取成为一名小小的"书法家"。作文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13

  学习书法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将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能写好字,写一笔好字,这是职业所要求的!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我开学学习书法。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写字是很重要的基本功。写字我们常用写的字就是上课时候的粉笔字和平时写在纸上的钢笔字,偶尔也写写毛笔字。这我们老师常称之三笔字。

  从学习书法以来,我觉得书法有以下好处:

  1、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字变漂亮起来;

  2、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书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意思。

  我想学习书法的好处最主要的就是以上两点。

  那我一直以来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也就好起来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有句话说的对,要想练好字,功夫在字外。当书法练习感觉枯燥的时候或者说没有进展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体操、武术、舞蹈、垂钓等活动,这将有助于书法的练习和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够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应该培养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书法有较大的兴趣,我们才能练就一笔好的书法。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14

  也是一次机缘的碰撞,也是一次偶然的光临,有幸在书法屋网站看到了第六期汉隶公益班的招生,抱着试试的心情,跟了帖报了名,并且有幸成为这期班中的一号学员,有幸认识了另外几十个同学及班主任,更有幸聆听聂老师的教诲,使我感受很深。

  一、结缘书法。

  我学习书法是从20xx年开始的,由《勤礼碑》入手,拜我们当地的一名老书法家为师,写了一年半的勤礼后,老师说可以通过了,当时练习如醉如痴,每天练习时间在八小时以上,因为自己知道自己天生愚笨,必须付出辛苦才能有所收获。后来,老师要我练习《圣教序》,我记得第一次写圣教,我根本不知道如何下笔,因为勤礼与圣教的笔法根本不同,用勤礼的笔法写圣教自己都觉得脸红,怎么也写不出效果来,困惑之至。

  二、结缘汉隶。

  加入六期班后,我深刻感受到了聂老师教法之正确,首先是从单钩《峄山碑》开始,我就觉得这样做是太对了,因为从书法发展上说隶书是由篆书来的,再者先习篆书解决的是线条问题,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练习线条是在为打坚实的基础而准备。所以在几周的练习和聂老师耐心的指导后,我慢慢对线条有了一定的掌控,也同时对篆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学习《曹全碑》是真正的`开始,这个碑二十多年前我在上师范时就临习过,一直觉得隶书就那么回事,可是这次开始学习后,才知道是自己大错特错了,原来我就连个基本的横都写不好,不会写,才又重新认识《曹全碑》,并认认真真地看老师的演示,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我非常高兴我是一号学员,因为老师每次点评作业都是从我的开始,发现我的问题,讲到我的问题也最多,也最有针对性,所以我获得老师的“恩宠”也最多,这是我学习以来最开心得意的一件事。

  前面我说过自己天生愚笨,所以一开始我把字都写的“一副德性”,呵呵,确实是这样,老师说了多次,我也总是难改,而且老师强调多次的问题,比如观察细致的问题,开合问题,布白问题等等,在我身上也总是出现,我想也把老师“气”的够呛吧,在这里向老师表示真诚的歉意!再次感谢老师及所有同学们,并欢迎大家来山西作客!

  20xx年暑假最明智最正确的选择是,参加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萧XX老师的书法培训。之前在陈XX老师博客中读到过介绍萧老师的书法教学,让我非常向往,终于在今年暑假实现了这个愿望。

  经过了这几天的学习,象我这样没有书法基础的成人学习书法,感受到收获非常大,超乎之前所预料。原来才知道没有正确的书写方法,是写不好字的,或者说没有好的写字方法,不能把字写得更漂亮。古人读几年书,XX棋书画无不精通。而我们现代人虽然读十几年书,其实都没有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和姿势,书写和书法的基本知识都不懂。深感自己对汉字的学习有很大缺失。对于毛笔基本知识,也不懂正确握笔,不懂怎么起笔,行笔,顿笔,挫笔,什么是方头竖起笔,什么是挫笔回锋等。一个点,一个横,一个竖,都有不同的写法。怎么注意间架结构,怎么把字写漂亮,有很多门道和规律。现在才知道原来的我只是会写字,笔画凑成字而已。作为中国人,字写得难看,很惭愧,也是无文化底蕴的表现。作为中国人,不能缺少了这一堂书法普及课。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15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也就好起来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12-13

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09-04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07-28

[精选]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11-02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01-09

[经典]学习书法心得体会06-02

(精品)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09-14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范文06-06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精】01-14

(推荐)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