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13 13:16:46 绘画/书法 我要投稿

(集合)书法创作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马上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书法创作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书法创作心得体会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

  第一段:引入行草书的历史与定义(150字)。

  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行草书由于其潇洒、简练的特点,广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行草书起源于东汉末年,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行草书是书法创作中的一种风格,追求快速、流畅的书写,注重笔势和墨意的表现。行草书的艺术形式独特,是一门需要不断磨练和突破的艺术。

  第二段:行草书创作的技巧与要点(250字)。

  行草书的创作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与要点。首先,要注重力度与墨意的统一。行草书以简单为美,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要深入感受墨色的流淌,力度的把控。其次,要注意速度与流畅性。行草书需要有快速、流畅的书写风格,而不宜刻意追求拖拖拉拉的效果。再次,要灵活运用策略。行草书是表现个人情感与气息的艺术形式,书写者可以尝试运用各种手法,如纵横、横折、点画等,以达到个人表达的目的。

  第三段:行草书创作的意义与价值(250字)。

  行草书的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首先,行草书可以培养个人的审美意识与艺术修养。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活中的美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习和创作行草书有助于我们提升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其次,行草书创作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行草书的独特形式给予了书写者更多的自由与创意,通过书写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再次,行草书的创作是一种心灵放松和修炼。书写过程中,沉浸于墨香和字符之中,可以让人获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第四段:行草书创作的难点与挑战(250字)。

  虽然行草书的创作给予了创作者很多的`自由度,但也存在着一些难点与挑战。首先,行草书的速度要求较高。行草书注重快速、流畅的书写,而这需要书写者具备较高的书法技艺和对墨色的把控能力。其次,行草书的篆刻与笔法要求精准。行草书的篆刻和笔法是书写者个性和创意的直接体现,需要不断磨练和突破。再次,行草书的情感表达需要深入思考与感受。行草书强调墨意的表达,需要书写者深入思考并感受其内涵,才能够把情感完整地传达给观者。

  结尾段:行草书的美与魅力(300字)。

  正因为行草书的创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才显得其美与魅力更加令人着迷。行草书通过简练、流畅的表现方式,能够将书写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意境充分展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与震撼。行草书不求刻意,处处透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意,象征着对生活、对艺术、对自我的热爱和追求。行草书创作需要持之以恒、勤奋努力,但是它所带来的艺术成就和内心平静的收获会令人感到无尽的快乐。

  在这篇1200字的文章中,通过引入行草书的历史与定义,介绍了行草书的创作技巧与要点,探讨了行草书创作的意义与价值,分析了行草书创作的难点与挑战,最后总结了行草书的美与魅力的。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并深入体会行草书创作的过程与魅力,有助于激发他们对行草书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他们走进书法艺术的世界。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2

  这一个学期的书法与上个学期不同,主要学习的是行书,而且不仅仅是行书的临摹,更是在临了一段时间的帖子后,在其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包括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书法,经过历代先民或书家的摸索研究、学习实践,终于确认了表现汉字之美的不外五大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而且总结了一整套的“法”——“笔法”,而这五大书体又离不开线条,线条之于汉字书法确为关键因素,没有线条即没有汉字,没有线条的变化,即没有汉字美的结体变化,更无美的章法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不同的书体,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即便是同一作者所为,也依然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有多面一样,同一位作者的笔下同样可以呈现不同种类的书体和面目繁多的风格情趣。虽然目前只临摹过苏轼的行书,但老师建议我们学习两三个不同书法家的行书字帖,即使是楷书也最好多学习几种。

  学练书法,要练用笔,要练结体。学用笔、学结体,首先需要入帖,先入帖,先继承,但继承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创新,但没有前面的继承,又怎样谈创新呢?创新需要出帖,不是一种帖,需多种帖,那就需要学习别人的东西,集多个人的优点,融会贯通,结合自己情况,创出新风格,写出新特点。

  书法的结体,将横线缩短,竖线拉长,就出现了长体造型的汉字——小篆;将横线左右拉长,竖线缩短,就出现了扁体造型的汉字——隶书;将线条做对比不大的平正规整组合,就出现了正方型或长方型的汉字——楷书;将线条做不规则的恣肆组合,就出现了形体多变的造型——行书、草书,而且用笔轻重、行笔快慢、用墨浓淡、线条粗细、毫锋软硬都对线条、章法风格特点产生影响。

  我其实挺仰慕那些卓有成就的大家,在他们的笔下一切内在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尽管形式多样书体各异,但其蕴涵的大的审美气息却能一脉贯通,随意点染都能显现自己独有的风神。我想,那一定是书家的.内外修养达到了某种较高境界后的自然结果;至于自己目前行书章草魏碑等“不相往来”的格局,也希望随着技法的日益磨砺、功力的不断积累,乃至于其他修养的逐步加强而会有所改观。所以更高层次的书法语言,已经不再是笔法字法的特点,也不是章法墨法的习惯,而是充盈在其中、无处不在的神采和气息。这些,才是需要我们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3

  草书又称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书体,源于汉代隶书,魏晋时期逐渐发展而成,草书创作特点是线条跌宕起伏,结构松散灵活,笔画扭曲半透明。草书的创作需要用笔者的心境来诠释文章的主旨,也就是说,草书艺术既有形式美,更有灵魂美。

  草书创作,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笔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基本笔画技巧包括:气势、布势、笔势和墨势。草书的气势力求气吞山河,奔腾澎湃;草书的布势强调音画搭配、笔墨结合,重视可读性和美观性;草书的笔势注重反复锤炼,向自己寻找独有的艺术风格;草书的墨势就是要让笔墨自由汲取外界自然的英气和自然之魂,表现出内在的力量与美感。

  草书创作更注重表达情感,这是其创作过程中最关键、最基础的部分。草书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笔者的心境和思想的,所以草书之美在于它的自由、直接的诉说。因此,草书创作者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让内心情感融入到笔墨中,直接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作品更有灵魂和感染力。

  颜色的使用是草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使用颜色,不仅可以增添作品的华丽感,还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具魅力。在草书中,黑白是主要的'颜色,红色、蓝色、黄色等色彩也可以使用,不过使用要善于把握,特别是在些大型作品的时候,掌握色彩的多样性和使用方法。

  草书创作是一项综合的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探索。要想创作出一流的草书作品,要有追求极致的魄力,要不断地钻研和打磨自己的技能,多展示作品,多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善于总结提高自己的创作技巧,努力成为一位真正的草书创作者。

  总结:草书创作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艺术形式,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需要有对艺术的独特认知和思考。通过创作草书,可以让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也能够让自己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每位爱好草书的创作者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4

  书法是一门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草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魅力。学习草书需要有恒心和耐性,这样才能在笔锋之间悟出文人墨客的意境和情感,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草书的魅力,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书法心得体会。

  一、学习草书的重点。

  学习草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掌握笔画曲折、变化不定的特点,二是要多练字,增强笔墨功力,三是要多欣赏草书大师的作品,并学习他们的技巧和风格。在练字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用笔的姿势、转折、虚实、粗细等方面的细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更加自然流畅。同时还要注意字的大小、结构和整体布局,让作品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二、草书的魅力。

  草书与楷书相比,更加灵活自由,能够凸显出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草书的笔画曲折、奔放,仿佛是书法家道来自己心中的故事。草书的用笔技巧有破、裂、捷、挑等,形成了诸多独具特色的字形。草书的`韵味十足,尤其是在执笔神妙的大师手中,更能显现出古今中外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让人拍案叫绝。

  三、草书的难点。

  由于草书笔画曲折多变,因此在学习草书笔法时,我们需要更加仔细认真地学习。而且草书的字形更加翻新,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对字形的感知和记忆。草书还要求作品快速而灵活,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速度和笔的疏密度。要想写好草书,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同时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

  四、结语。

  在学习草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也深深了解到它的难度。草书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见到了更多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尽管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但我仍然会坚持下去,去追求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最后,我深信只有在不断地挑战和实践中,才能够写好一手优美的草书。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5

  第一段:介绍章草书法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章草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经过历代书法家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书法中的一种重要流派。章草书法以其独特的笔画构造和狂放不羁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学习和探索章草书法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心灵愉悦,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艺术视野。

  第二段:述说学习章草书法的过程(300字)。

  学习章草书法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有意思的过程。首先,我深入研究了章草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了其特点和传统构造。然后,我开始模仿大师的作品,逐渐熟悉了章草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掌握了触感和节奏。接着,我开始自己创作章草书法作品,通过对字形的重新构造和排列,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章草书法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要融入自身的个性和表达方式,才能使作品更富有力量和独特性。

  第三段:展示章草书法的独特魅力(300字)。

  对我而言,章草书法的魅力在于它的自由和狂放。在观赏章草书法作品时,我感受到一种豪放的气息,仿佛文字中蕴含着作者的个性和情感。正因为这种自由和狂放,章草书法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想。与楷书相比,章草书法更加不受拘束,更加随性而生,给人以自由的感觉。同时,章草书法的笔画结构和线条变化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以简练的笔画勾勒出丰富的形态,给观者留出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学习和创作章草书法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它教会了我勇于尝试新事物和突破常规。在创作章草书法作品时,我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写字方式,而是尝试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展示字形的力量和美感。此外,创作章草书法也需要全神贯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因为每一笔每一划都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感觉和表达效果。最重要的是,章草书法教会了我如何用心感受和表达,将内心的激动和思考通过形式化的`艺术作品传递给他人。

  在学习和创作章草书法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书法的无穷魅力和文化内涵。章草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学习章草书法,我不仅获得了技巧的提升,更获得了一种真实和自由的人生态度。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章草书法的艺术魅力,不断挑战自己,用我的作品传递思想和情感,为传统书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6

  时光荏苒,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到现如今从事专业,我想除了坚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领悟和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

  对于学习书法而言,临摹与创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书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观念和体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效果。

  谈临摹,必须先清楚临摹的目的。临摹是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是技艺的学习,风格的吸收,同时更是艺术感觉的积累和提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其潜在的艺术感觉,孩童写字有他的自然天趣,成人初习书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级的,需要通过磨练和打造来提升,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高境界的自然天成,临摹便是磨练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通常学书者都知道临摹有三个阶段,即实临、意临和背临。我认为实临是基础,它能够为以后的博采提供扬弃的标准,因而也是最为关键的。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曾对王铎早年的阁贴临书有这样一个评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如灯取影”以字面含义来理解,似乎与复制、拷贝意思相近,灯下取影显然是形容临摹过程中对范本点画形廓把握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7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平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三:

  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实,东坡还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一挥”,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

  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犷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巧,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

  傅山说“宁真率、毋安排”,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平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

  “有意于佳”只是基础,“无意于佳”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丢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

  戴熙说:“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陈曼生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习气者,即用力之过”,强调“宁恒见不足,毋使有余”,正是这个道理。

  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妨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中国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基础,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书谱》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背规律的催长、“打造”和走捷径,只会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从较长的时间看,书画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好比接力赛,更像是“马拉松”。

  起跑时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却已不多,能打破纪录者更是寥寥。那些开始不久就在领跑的选手,往往难以“领”到最后,甚至难以跑到终点。有人说“赢在不该赢的地方,比输在不该输的地方,输得更彻底”,不无道理。

  一种艺术风格、一种个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8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平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平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平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9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而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人骚客所追求和崇尚的艺术形式之一。近年来,行草书法在书法领域中独树一帜,成为许多书法家所钟爱的书写形式。在我有限的学习中,我有幸了解了行草书法,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第一段:行草书法的起源与特点。

  行草书法,又称“行草楷”,是楷书经过演化衍生而来的一种书写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与楷书相比,行草书法更加自由、飘逸,笔画比较简化,结构更加自由流畅。行草书法的风格独特,有一种情态自在的韵律,笔势潇洒,犹如乘风破浪的行舟,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学习行草书法,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功。与楷书相比,行草书法的`教材相对较少,需要通过师傅的示范和自己的不断练习来逐渐掌握。我在学习过程中,最先注意到的是舒缓的节奏感,行草书法需要以放松的心态来书写。另外,对笔触的掌握也非常重要,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行草书法的轻灵之美。同时,还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融入书写中,赋予作品以更多的艺术内涵。

  第二段:行草书法的艺术表现力。

  行草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在面对一块空白的纸张时,我常常感受到一种自由自在的创作欲望。行草书法的流畅性和灵动性,让我感受到了书法艺术所独有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通过几笔的起伏和颤动,我可以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行草书法是一种透过笔触和线条展示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书写者内心世界的投射和释放。

  行草书法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笔即身心”的理念,对人的修身养性起着重要作用。书法家们常常借助行草书法的特点,通过书写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练习行草书法时,我发现自己逐渐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美的敏感度,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一份宁静和舒适。行草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修炼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的沉淀和升华。

  作为书法领域的颠覆者,行草书法在当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在信息化的时代,行草书法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空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书法家专门从事行草书法的创作,并且结合现代科技,运用行草书法进行创新和艺术的融合。行草书法的未来可能会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继续吸引和熏陶更多的书法爱好者。

  总结:

  行草书法作为书法领域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它以简洁流畅的笔触和自由灵动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感受到了行草书法的魅力和乐趣,同时也明白到它对人的心灵修养和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继续深耕行草书法,并实践出更多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体验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0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行草书以其潇洒自如的笔画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我也是其中之一。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行草书的魅力和乐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行草书创作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深深体会到行草书的独特韵味。相比于其他书法体系,行草书更注重笔势和墨的流畅。它的笔画简洁有力,却又不失自由和随性。行草书的笔势潇洒,犹如行云流水,给人一种直击心灵的新鲜感受。在创作中,我常常在画纸上按下毛笔,随心所欲地挥洒墨汁。这种释放和舒展,让我感到非常愉悦和畅快。

  其次,行草书的创作需要大量的练习和修为积累。行草书的笔画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其特定秩序和规律。要能够流畅地书写行草书,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炼。刚开始我也觉得很困难,但是我从不放弃。我每天都坚持练习,用心用意地描摹每一笔每一画,慢慢地感受到行草书的奥妙之处。只有通过不断地描摹,才能熟悉行草字的.结构和笔画的特点,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行草书风格。

  另外,行草书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发现行草书不仅仅是表达文字的一种方式,更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书写行草书的过程中,我会放松身心,将自己的情感与墨宣泄。有时候我会选择描绘一些有深意的诗句,有时候会书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无论是开心还是痛苦,行草书都能成为我情感的出口和寄托。通过行草书的表达,我找到了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也让自己感到更加舒畅和开心。

  此外,行草书的创作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行草书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的知识和技巧却非常丰富。为了提升自己的行草书水平,我常常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学习先辈的作品,向行草书大师请教。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我逐渐掌握了一些行草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和技巧对于我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行草书是一门韵味独特的书法艺术,创作行草书需要大量的练习和修为积累。行草书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通过创作行草书,我得到了很多的乐趣和满足感,也体会到了行草书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我相信,未来我还会不断地在行草书创作中不断探索和进步,让自己的行草书更上一层楼。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1

  草书是中国书法中一种独有的书写方式,又称草书法,兼有隶书的整齐、楷书的规范和行书的流畅自然,更有其独特的意象与美感。近年来,随着草书热潮的再次兴起,一些热爱书法的人们纷纷投身到草书的创作中,此时我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草书创作心得,或许会对初学者有所启发。

  第一段:笔墨运用是创作的关键。

  在草书的创作过程中,笔墨运用非常关键。优秀的草书作品往往都是由极其简单的`线条构成的,但是它的情趣和气韵却表现非常生动。对于笔墨运用,需要关注四点:一是掌握“不留后”之笔,在书写中应该尽量保证笔画的一气呵成。二是掌握“见机而作”之笔,草书的创作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随机应变,笔墨运用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但是要保证不失其流畅。三是掌握“意不在形”之笔,应注重抒发文化思想内涵,不拘泥于字形,以形式表达自我的情感。四是掌握“变化通用”之笔,草书笔画形态多样,所以有的语言文字可以通过草书的笔画组合,表达出复杂多变、丰富的意境。

  第二段:颜色运用是创作中的亮点。

  为了更好的展现草书的韵致,颜色的运用在草书创作中也是很重要的。草书创作的颜色应该跟整个作品的氛围相契合,建议选用华丽或深沉的颜色,以进一步突出出作品的气势和形态。通常我们选择的颜色加上背景的色调,可以把我们的作品渲染得更加通透流畅,更生动活泼。因此我们应该在创作中,根据作品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气息、文化内涵等要素来选取相应的颜色。

  第三段:心情体验是创作的源动力。

  要让一幅草书充满激情,不同的心情体验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动力来源。草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其寓意和情感非常丰富,很多草书艺术家在创作草书时,先将思想与情感放逐在自己的思维深处,在心灵的深处沉淀。在情感体验过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草书创作中,以达到艺术表现的最佳发挥。

  第四段:讲究空间布局和版面美化。

  草书创作的艺术要素不止笔墨和颜色,空间布局和版面美化犹如诗歌词曲一般,是表现它艺术形象的另一面。良好的空间布局让草书的情感意蕴更加显现,有着更大的审美价值。因此,在启动草书创作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好的空间布局和版面美化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传统韵味,同时也可以更加突显草书具有的艺术特色,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

  第五段:作品要极具创意和独特性。

  在草书创作过程中,良好的创意和独特的视觉呈现是最为重要的考量。毫不犹豫地说,草书的创作需要注重打造个性化独特的艺术形象。因此,草书作品的创意性、构成性和视觉效果成为影响作品品质的因素之一。我们要做到有自己的点子,能够创造性地处理题材,使笔墨、色彩和空间之间产生美好的联结,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而美丽的风格。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2

  草书书法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艺术风格,历史悠久,源于楷书,发展成熟于唐代。草书书法以豪放洒脱、笔势狂放、气势雄浑为特点,有一种独特的美学韵味。作为一名草书书法爱好者,我深刻感受到草书书法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下面我将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草书书法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当时的吴昌硕是草书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唐代时期,草书书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流派。近代以来,草书书法家们将草书书法发扬光大,并将其逐步引入现代社会。到了今天,草书书法已经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书书法的书写技巧主要是对笔画的掌控和笔法的运用。在草书书法中,笔画常常是宽大而富有变化的.,笔锋是粗细不定的,筆势可以轧式、挑几种,使其产生丰富的笔画效果。草书书法强调运用毛笔的特性,以虚实相间、阴阳错落、点画相交相融为表现手法,让草书笔画更具生命力。

  草书书法的艺术特点体现在它豁达、笔力雄健、动势磅礴、意境深邃。草书正是利用了这些美学特点,才使草书在书法界独树一帜。草书书法家们又以个人特色来加强作品艺术性,让草书书法更具思想性和感受性。草书书法的独特艺术特点使其成为既有文化特征,又有艺术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

  草书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厚重的艺术内涵。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草书书法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媒介。草书书法的价值是无穷的,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巨石,文化遗产的一种,它代表着中华文化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

  通过练习草书书法,我深刻体会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草书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草书书法练习需要耐心、恒心和专注力,这一过程培养出我的专注和耐心。草书书法也需要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两个方面让我在练习草书书法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提升。

  综上所述,草书书法是中国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它的发展历程、书写技巧、艺术特点和价值,都是我们珍视和学习的。通过练习草书书法,不仅可以收获笔法技巧,更可以提高我们的人生修养和哲学素养,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热爱中国传统书法文化。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3

  行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一种形式,也是书法艺术中非常特殊且有趣的一种体验。我曾多次尝试行草书的创作,通过这个过程,我逐渐领悟到了行草书的魅力和创作技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行草书创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行草书的特点。

  行草书是书法中比较潇洒大气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字体简约、笔势流畅,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行草书追求的是意境和墨韵的表现,强调笔势的动势与韵律。在创作行草书的过程中,我应该把握好每个字的结构和形态,尽量将这种潇洒之气呼之欲出地表现出来。

  第二段:学习行草书的基本技法。

  行草书的基本技法包括执笔、抬笔、落笔等,这些技法的运用对于创作行草书非常重要。执笔时应该放松手腕,用力均匀;抬笔时则需利用抖写的手法,以求达到行草书的特殊效果;落笔时则需注意调节力度,达到字体的足以沉稳之感。在学习这些基本技法时,反复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够掌握好这些技法,将它们运用自如。

  第三段:践行“行”与“草”并重的原则。

  行草书的“行”与“草”两个字都是有自己独特意境的,而且两者虽是相对的,却能够相辅相成。行草书既有行书的.端庄大气之美,又有草书的洒脱飘逸之美。在创作行草书时,我要明确自己的创作倾向和风格,将“行”与“草”相结合,使作品既具有行书的规矩和秩序,又有草书的自由与跃动。

  第四段:发挥创作的个性与特点。

  行草书的创作需要发挥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力。我可以通过调整筆画的长度、宽度,以及运用石墨与彩墨的组合等方式,展现出创作的个性和特点。而要突出自己的风格,则就义不容辞地需要多多创作,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学习精湛的行草书作品和其他书法家的经典之作来拓宽视野和开阔思维。

  第五段:勤奋刻苦是行草书创作不可或缺的品质。

  虽然行草书似乎轻松随意,但要掌握好它的魅力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常常感到挫折和无奈,但是只要勤奋刻苦,不断尝试和实践,我相信一定会有所突破。因此,坚持和勤奋是行草书创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品质,只有有了这抹魄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创作中的困难与挑战。

  总结:

  通过创作行草书,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和无限的饱满感。行草书的潇洒大气,让我感受到了书法艺术中独特的韵律与动势。我也明白了创作行草书需要的基本技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勤奋刻苦是取得进步最为关键的品质。我会继续努力,通过不断实践和提高,不断提升自己在行草书创作中的水平和技巧。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4

  8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的学习。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书法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书法艺术这一经典文化之重任。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学习感悟。

  一、主要收获

  1.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中国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二、对专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一些期寄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4

  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实,东坡还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一挥”,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犷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巧,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傅山说“宁真率、毋安排”,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平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于佳”只是基础,“无意于佳”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丢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戴熙说:“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陈曼生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习气者,即用力之过”,强调“宁恒见不足,毋使有余”,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妨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中国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基础,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书谱》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背规律的催长、“打造”和走捷径,只会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从较长的时间看,书画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好比接力赛,更像是“马拉松”。起跑时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却已不多,能打破纪录者更是寥寥。那些开始不久就在领跑的选手,往往难以“领”到最后,甚至难以跑到终点。有人说“赢在不该赢的地方,比输在不该输的地方,输得更彻底”,不无道理。

  一种艺术风格、一种个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5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四位老师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十五天的集中封闭培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了对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杨淑芬老师在教会我们书法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悠远。

  文化是民族之魂,艺术源于道德、展现仁爱,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次培训,去除了内心的浮躁之气,也明白了书法教学的意义所在,更多的是一种品德的培养与心灵的沉淀。此次培训得到区领导、局领导和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教育进课堂、经典诵读进教材”的初衷,加强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书法书写、经典诵读的能力。“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能够自主学习,找到学习兴趣,这也是“三进”活动的指导思想。

  痛惜学习时间短暂,不能通晓国学精髓,仅学得冰山一角。但此次培训开启了我深入学习国学的大门,在以后的时间里更深刻的理解国学,学习国学,应用国学。半月以来,每天反复的习练书法,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强了我们的耐性,还学会了虚己待人的处事态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原则,能让我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设定一个标杆。相信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自身的缺憾和不足,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弥补我之前的不足,能够在进步的道路上逐步前行。

  学校、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不能敝帚自珍,要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化为工作的羽翼,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教会更多的学生。一个人的进步,改变不了什么,但一群人的进步将改变一个时代,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尽我所能的用我们的知识改变更多的人。

  在我们整个培训期间,深受领导重视。区领导,局领导亲临培训现场。我们的余校长更是亲自拿起毛笔和我们共同感受书法带来的辛苦与愉悦,让我们深受感动与启发。

  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培训时间相对较长且全封闭式教学,每天早六晚九高强度的训练让有些老师的身体透支、有的老师孩子尚小因为思念只能暗自流泪、有的老师缺席家中重要事情的决策。但这些困难最终都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学校启动大量资金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们感动更加感恩。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并且作为教师的我们身兼重任,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让学生的百花园开出灿烂的花朵。书法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国学经典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们会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竭尽所能的让国学书法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有关书法创作的心得体会5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乡村中小学教师书法传统文化专项培训,培训匆匆而过,回顾这几天的培训,并且收获颇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乡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作为美术教师,能参加这样的书法培训对我来说是多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次培训还使我意识到了书法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的字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字体。

  本次培训通过听老师的讲座,我深深认识到做为一位书法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更多的文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书法,学习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规,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传承了中国文化,陶冶了人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了学生的学识修养。

  通过听老师的示范课,我感觉到练字的过程首先培养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同时又是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的过程,而做好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没有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其次,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注意力,从开始时的十分钟、二十分钟到现在的三十分钟甚至四十分钟。再者,临摹的过程,也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他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个字的`结构特点,才能发现自己的字和字帖的字的差异,该怎样改进。还有,我觉得,练字还能让孩子体验成功,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我相信,受到赞扬,孩子的学习劲头就大,学习成绩也会不错,也会激励他更加刻苦练字,好好学习!我相信练字与学习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会形成良性循环。

  在听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书法的发展及怎样进行书法教学和写好楷书方法。在楷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习惯、执笔、坐姿等严格要求。字的结构,字的笔顺,落笔的轻重变化,结构的安排,笔画的长短不一,原来都是有讲究的。学习时,临练结合,摸索规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则。断断续续临了几十遍,受益匪浅。在临帖时,先读帖,掌握帖的神采特点,运笔特点,临帖时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勤学苦练,便会逐步写出一手自己满意的字来。

  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上班事务繁多,练笔和学习机会极少,自己的专业和理论水平及文学修养无法上去,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型的书法专业教师呢?这次培训老师为我敲响了警钟,也教给我不少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我想,我一定会挤出时间,学会取舍,多练字、多读书、多研究等等,终身学习,提升自己,争做一名全面的、优秀的书法教师。

  在学校里我主要是一名美术专业教师,对于毫无书法教学经验的我来说,真是一头雾水、困难重重。老师的课无疑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让我知道原来还有书法教学的指导纲要,这就给我指明了方向。老师详细的讲解分析极具可操作性,对我很有帮助,回校后我会再认真体会。

  参加这次书法培训,收获很大,明白了很多道理,更新了理念,我会把我学到的东西在学校推广,更会铭记老师们的话,提升自己,提笔即是练字时,争做一流的教师。人品有多高,书品就有多高。我会一直朝着书法艺术殿堂的方向不懈的努力。光听老师讲可不管用,只有自己静下心来练一练才能体会到练字的技巧与快乐,练得不只是字,也是一种心境。意识到自己字体中的不足,今后我将会在空闲时间练练字,作为一名教师,写一手好字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短短几天紧张而又快乐的培训中,既有名家名师和一线老师的讲座、又有参观和笔会等活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内容充实而丰富,形式严谨又不失活泼,尤如秋日的阳光温暖,明晰着我们书法教学的方向,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洗礼和提高。要是能天天这样学习充实,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又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

  经过培训,我感觉自己书写水平、文学功底的欠缺,字的用笔、结构、笔画的质感等方面还要苦练基本功,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学习的知识,我还有很远很艰难的路要跋涉,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的自学计划。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加大自身修养,基于这种认识,确定楷书为我的主攻方向,在主攻楷书的同时,加强了对草书和隶书的临帖和练习。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01-16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02-11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荐】03-03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热】03-03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01-22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推荐】02-17

【推荐】书法创作心得体会02-17

【热门】书法创作心得体会02-17

(精品)书法创作心得体会01-05

【精】书法创作心得体会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