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4-07-14 13:18:47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报告15篇

  在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报告15篇

课题研究报告1

  1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 课题的核心概念

  1.1.1 科学素养

  OECD即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做出这样的解释:利用前沿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未解决方案提供支撑力量,从而可以使人类更加客观的理解自然的改变,并处理以自己的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1.1.2 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科优势。利用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并将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化學课程中进行细化,是利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1.3 化学教学再设计

  是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宣传手段,利用系统的思想处理遇到的问题、设置合理的目标,策划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之后实施方案,依据所得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估修改的一系列过程。

  1.2 课题界定

  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准确解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学再设计科学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探寻化学教学再设计实践操作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是吴江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我校及兄弟学校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课例诊断的要素、方法、类型和化学教学再设计的方法、原则和策略。实现:(1)为高中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2)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思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有助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社会真正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3 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3.1 研究内容

  本课题力求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够对与生活有关的理化生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与弊,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研究重点

  通过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从科学素养教育与化学教学再设计的内在关系,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的特征、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3)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4.2 问卷调查法

  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4.3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切实关注课堂实践,关注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筛选与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提高行动效益,加强行动改进。

  4.4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课题研究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

  (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课题研究报告3

  1、研究背景

  嘉兴已成为省级文明城市,现正在紧锣密鼓地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而道路绿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植树造林搞得热火朝天。但由于重种轻管,部分市民缺乏社会公德,破坏绿化现象时有发生,令人痛心。杜绝不文明行为,保卫绿化成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题组成员和分工

  组长:蒋文兰(负责全组工作);

  组员:程雯(查阅图书资料),单一奇(上网、拍照),俞璋丽、王艳蓉(撰写论文),张霄雯、孙冬英(设计调查表),冯雷、蔡彬(联系城建部门);

  调查访问、分发资料:全组成员一起参加。

  3、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

  4、研究内容

  ⑴了解绿化带的面积、植物种类及绿化对环境的影响。

  ⑵了解绿化带的.维护情况及破坏绿化现象。

  ⑶调查市民对破坏绿化的心态并提出相应措施。

  5、研究过程

  ⑴20xx年9月至10月:选题及设计课题方案,设计调查表,上网查阅资料。⑵11月至12月中旬:采访市旧城改造指挥部工程部经理陆耀华,了解南溪路绿化情况;实地考察南溪路绿化现状;上街分发调查表,采访市民对绿化的看法和保护绿化的建议。

  ⑶12月下旬至20xx年1月上旬: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小组交流和班级成果展示。

  ⑷20xx年3月:学校成果展示。

  6、结论

  ⑴近年来嘉兴市区绿化取得很大的进展,仅南溪路一带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但物种结构不合理,木本偏少,尤其是缺少高大的乔木。

  ⑵破坏绿化现象严重,树木枯萎、践踏草坪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市民道德素质低下,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管理,某些领导“急功近利”等。

  ⑶为保卫绿化成果、提高绿化带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将宣传教育与经济制裁相结合,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科学绿化,做到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相结合,呈现出“四季常绿、万紫千红”的景象。

课题研究报告4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资料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好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用心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潜力。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透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理解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潜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向期盼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忙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仅构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校园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必须程度上引领校园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好处:

  1.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3.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xx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资料,提倡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数老师用心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此刻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开课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笔者也听过多节这种类型的课,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发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误区:

  (1)探究题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好处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师的指导

  (3)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4.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好处

  华东师范大学肖刚教授认为教学策略之研究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好处。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学成效如何,教师总会采取必须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对到达教学目标有用心的促进作用,有的却不然。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主角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教师的真正引导,缺乏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资料

  1.课题研究目标

  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理解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仅如此,还力争到达以下目标:

  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探究学习策略;

  带给基于引导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提出高中化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课题研究资料

  研究问题的界定

  引导探究式学习就应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指导的探究,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为什么在本课题中要提出引导这一关键词,是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的不仅仅仅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针对的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导探究式学习是想强调任何学习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联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员。当学生采用探究式方式学习时,教师必然就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师的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是为了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就应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时则幕后操纵。当然这都只是引导而已,绝对不是喧宾夺主。

  研究资料的确定

  ①透过前期学生问卷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映状况,分析实验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透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学习,建构引导探究式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戴埠高级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20xx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比较分析。透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研究方法:

  观察法:透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状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调查法:透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状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比较实验法:透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比较,获得实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用心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理解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透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必须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忙,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透过好处

课题研究报告5

  一、研究背景

  考试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部分指出要"着重考察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部,20xx)、《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xx)、概要写作题型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阅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概括能力等,考察的正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拟从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题型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山东,浙江等几个课改试验区的设计,采用的新题型的背景和意义进行初步研究,着重从加强听力训练,依然重视阅读教学,重新审视口语教学等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初步思考与建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最好的手段,是我国影响最大的选拔性考试。为了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我国在不断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以改善其不合理的地方。浙江省于20xx年提出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尤其对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进行提前考,而且三年两次机会。因此对面临此次改革的第一届高考生来说,研究他们的英语学习观念和英语学习动机是很有意义的。通过研究他们,才能让学校和教师了解,从而更好地迎接这次挑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浙江省余姚中学的高一学生进行了学习观念和学习动机的调查。调查发现,即使英语高考有变化,但是教师和学校没有变化,以至于学生有心无力,其学习观念,学习动机也就没有多大的变化。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发现,高考新方案出台已有大半年,可是学校及教师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到这次改革方案的变化,并且没有很及时地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仍然按以往的教学进行教学。通过调查,发现新的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积极的反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增加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上也有一定的积极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布置作业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式教学。

  二、概念界定

  1、题型和命题形式的变化:阅读理解分为两节,增加了“七选五”任务型阅读理解题。浙江卷增加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

  2、更加突出能力立意:阅读理解部分的事实细节题减少,推理判断题的量居高不下,增加了难度较大的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题目。对考生校验语篇中语言知识错误的能力要求提高。

  3、融文化意识的考查于阅读之中:尤其在20xx年的完形填空中,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篇中正确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能力的同时,还考查考生文化意识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0xx年全国I卷高考英语测试“是一次让考试成为考生运用知识、根植文化、体味生活、培养素养、净化心灵、引领价值取向的人生历程。今年高考英语根据26个省市需要分别命制了全国I、IIIII卷供不同的省市使用,但试题力求平稳、难易度适中,其语言材料语境真实,语言地道,素材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时代感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试题覆盖面广,又重点突出。

  英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强化高考考试内容的育人导向。坚持在试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考查综合素养。在命题中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增强题型的考核功能,创设新题型,尤其是开放性试题,在确保高考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同时,确保国家教育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三、理论依据

  1、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指出:要使人的“一切天赋(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人的身体和精神、生理和心理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前沿课题。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3、核心素养理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工作与生活。为此,他们基于对未来公民形象的追问,提出了21世纪技能、21世纪核心素养、关键素养、综合能力、共通能力、核心素养等理念。这些理念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

  4、以新方略教材为蓝本,夯实基础知识,对照《考纲》和《考试说明》,全面排查和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高中所学英语基础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查缺补漏,通过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扩展,归类辨析。抓好词汇,语法教学,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语篇阅读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应试技巧,进一步落实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总之,通过高考模拟调适心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力争通过高考复习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高考能力要求,信心十足地走进考场。

  四、课题假设

  英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强高考考试内容的育人导向。坚持在试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考查综合素养。在命题中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增强题型的考核功能,创设新题型,尤其是开放性试题,在确保高考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同时,确保国家教育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五、研究目标

  近五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命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本文就20xx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的命题立意、考查内容、考试情况、考生答题情况、存在问题等做深入的分析,以便从中探索规律、得到启示、进而有效地搞好复习备考工作。

  六、研究内容

  高考试题作为考试内容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蕴含并集中体现了学校的育人导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追求,对国家人才培养有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1、对近五年高考真题研究。

  2、 本文就20xx—20xx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的命题立意、考查内容、考试情况、考生答题情况、存在问题等做深入的分析。

  3、分析高考新变化,新亮点。

  4、制定模拟试卷,预测20xx高考题目。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阅读新课程改革、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的教育文献资料,提高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理论素养,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水平。

  学习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案例,方法与策略。

  2、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英语学科教学的现状,及尝试迷你试卷带来的成效。从而不断完善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3、统计数据法

  以真题搜集的方式来研究,对每个题型做出数据统计。

  4、制定试卷。

  通过高考模拟调适心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

课题研究报告6

  近一年来,我积极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不仅工作忙碌而充实,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通过辛勤努力,我获得了丰硕的收获,并在学习中提升了自我。

  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首先,我忙于学习。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必须寻找理论依据,并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我需要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来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就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这使得阅读成为我的习惯。尽管阅读经典作品有很多好处,但相比功利性阅读和娱乐性阅读,它往往没有带来那么多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抵制诱惑和思想斗争中感到手忙脚乱。其次,我忙于写作。由于我的文学功底还不够扎实,写作时经常遇到失语现象,话到嘴边就说不出来,即使说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因此,写作对我来说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任务,需要反复推敲,让我感到很苦闷。以上就是我最直接的感受,我希望能够在忙碌中不断进步,克服困难,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写作水平。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我过去的教学理念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设计备课,力求让课堂变得华丽炫目。然而,随着我的课题研究的深入,我开始注重研究学生,关注细节。这使得我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并丰富了我的经验。我也发现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了修正,不断更新并优化我的教学理念。现在,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力求让我的课堂简洁有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结合,即“怎么教”要服务于“教什么”。这个认识改变了我对听课的态度,我现在会更加注重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的结合。通过我的课题研究,我对教学的感悟和体验更加深刻。我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更新和优化我的教学理念。这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我的教学行为。在参加课题研究之后,我通过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研究,不断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往,在授课过程中,我并没有重视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常常忽略它们。但是现在,由于我所负责的子课题是“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这些环节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将复习与预习相结合,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进行评价激励,通过创设情景和解析例题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等等。逐渐培养起归纳总结的习惯经历了从课上到课后的过程。这些改变使得我的课堂教学不再随意和随便,得到了规范,也推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的反思、审视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解决课题的方法。通过回顾、诊断自己的行为,或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反思“

  四是课题研究使我敢于、乐于尝试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主要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时候一说小组合作,我总感觉它不适用于思想品德学科,因为我们没有英语、数学学科那么多琐碎的知识点和巨大的练习量,而且使用起来那么麻烦,如科学分组、指导合作、培养组长、合理评价等等。课堂参与”子课题的研究进入到这样一种阶段:创设情境、评价激励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学生大范围尤其是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时候,我不得不着手使用小组合作了。合作学习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学困生参与课堂的信心。

  总之,课题研究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还要继续耕耘,继续收获。

课题研究报告7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目标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差。然而,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进行研究,以求得更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开题立项 稳步推进

  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是一种目标明确、计划有序、组织有方的双向互动活动,旨在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与经验交流。通过针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所需教学工具的有针对性策划,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音乐教学方法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系统的整体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通过分析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实施后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包括制定计划和操作程序。

  2、课题理论意义

  课题“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独特性质,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并考虑到实际教学情境而提出的。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媒体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来确保所选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水平。

  针对音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我们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评价、反思和修改,不断寻找最优方案来实施音乐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并探索出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2)唱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3)演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4)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创新工作 研究有序

  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学期,现就课题进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汇报:

  1、区域集体备课,在争辩之中明确方向。

  学科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了数次的“

  中年级进行歌唱与欣赏教学”等多个话题展开。市音乐教研员张老师也向我们提出建议:课题研究要确定有效的方向,收集详实的资料,并注重实际效果。每一次课题组活动都应该成为一次教育科研的'绝佳机会,在辩论中明确目标。因此,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能确立研究的核心内容,并从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出发对组员所教授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说,在每一次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所有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变,教育思想也得到了提升。

  2、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有效性的音乐教学策略,才使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确定两周一节的教学课进行研究。

  (1)专题研讨

  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进行多次试教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我们针对性地改进设计,并最终推出一门更加成熟的研讨课。例如,在东三学校,我们邀请了xx老师来执教,通过多次试教过程,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以提供给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体验。

  我们对省研讨课《非洲鼓乐》进行了五次试教。每次试教,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其中,一起倾听课堂,互相帮助,使我们能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复研究一堂课的方式,我们不仅增强了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同时也展现出我们务实求真的态度。

  (3)同题异构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xx老师对《顽皮的小杜鹃》的同题异构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来进行教学,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每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能从研究教学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视角,把研究活动落实到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反思,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在课堂上。我们鼓励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各成员之间互相随堂听课。

  3、观摩活动,研讨中提高教师水平。

  自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观摩活动时,大家认真听、认真记不放过每个细节;研讨时气氛热烈,积极发言、反思自己、中肯对待别人、毫无保留。共性的问题大家引起重视,活动的教学目标怎样设立?教学中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及教学情境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有法,等等问题引起老师激烈地讨论。一些个别的问题也引起大家的警戒。

  因为我们深知,要使特色教学具有生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不仅学习了与我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将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推动教学并提高课堂效率。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锻炼了区内的音乐教师队伍,同时也加强了课题组成员对于课题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的认识,并且科研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平等对话,打造了一个充满灵动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艺术美的熏陶。

  1、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从对音乐的冷漠变得热情

  通过录音机、利用幻灯片、录像以及VCD播放器等电子教学工具,可以创造出各种音乐情境,将音乐的图像、内容和节奏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2、丰富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对音乐内容的陌生变得了解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并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

  3、使学生从音乐之外逐步走进音乐

  清晰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获得快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充满激情。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音乐教育旨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题研究报告8

  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也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

  我主要负责的是后期资料的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很高兴能够参加到我们这个课题的大家庭里,大家群策群力,为课题的顺利开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没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个人课题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引导教师自我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紧密联系日常工作,积少成多,使科研进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走上工作岗位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教学方式,不断地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模式(课题学习)慢慢的有了一点点理解。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有一些这样的特征,首先它有一个主问题,在这个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搜集资料组成小组,寻找资源,最后解决问题。

  一、课题学习的的意义

  1、课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感受英语,体验英语,把英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用英语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因为我们的学校在农村,现在学生家长买地下彩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由此我设计了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研究性课题中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课题学习有利于向学生渗透英语思想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认为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渗透英语思想方法和用英语思维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课题学习中蕴涵着大量的英语思想、英语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英语问题。

  3、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接受性学习相比,课题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这学期以来我积极投入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

  反思这两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此次研究主要是从最基本的作业入手,通过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术”方式,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语作业“高耗低效”现象,进而对作业布置的量、布置的内容、布置方式、批改方式、批改频率、批语的表达等进行研究。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提质。”;使我们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自主地参与到科学的探究之中

  2.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课题小组成员对子课题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组织课题小组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照研究,分析试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及时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修正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感性认识阶段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并指导课题研究。

  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课题实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阻碍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3、我本人在实验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放得不开,担心教学质量,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充分。

  4、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实验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探索较少,缺少一些细化的实际操作的内容。

课题研究报告9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

  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

  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班级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凝结起来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特色班级文化:所谓特色班级,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夺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级特性和优势。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独特的指导思想;

  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

  3独特的文化视角;

  4独特的文化载体;

  5独特的感染途径;

  6独特的感悟方式;

  7独特的情感体验;

  8独特的行动实践;

  9独特的管理手段;

  10独特的评价制度。班级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是一个班级独特的发展风貌。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从而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班级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形成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

  3.年段层面:通过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段文化。

  4.学校层面: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形成德育特色,推进学校自觉文化生成,促进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

  (二)研究意义

  (1)导向性。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

  (2)驱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

  (3)规范性。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

  (4)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

  (5)凝聚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的强度。

  (6)激励性。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措施

  1、基本内容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班级名称、口号、标志的确定;教室的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活动展示栏等布置和使用,在这些感性认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级成员精细分工,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形成民主的、有效的、便于实施的特色制度文化。

  (3.0班级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4.)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实验措施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正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对学生施加影响,在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计划以“五创设”为具体措施,即:

  1.营造独特班级文化氛围,创设班级物质文化。

  2.逐步形成个性化规章制度,创设班级制度文化。

  3.以班级特色名称、口号、标志等为载体,创设班级精神文化。

  4.以国旗下的德育课堂为契机,创设富有时代性、实效性的班级德育课程文化。

  5.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创设独具一格的班级活动文化。

  五、本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实验步骤

  20xx、11——20xx、07 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广泛阅读,结合实验要求进行专题培训,明确班级特色文化的定义。

  2.调查分析:对学校目前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分析。

  3.规划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制定并论证实验方案,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20xx、09——20xx、01 实施阶段

  按照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实验的活动组织,资料整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等工作。

  20xx、03——20xx、07 总结阶段

  汇总材料,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编印论文集、案例集、图片集。

  2、实验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法的过程中,辅以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及文献资料法等。

  六、实验保证条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近期成果——全面总结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开展独特性的各类班级活动,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2.中期成果——搜集有关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资料,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活动模式;

  3.远期成果——以活动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载体,形成良好育人环境,形成师生实验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编印图片集、论文集、案例集等。

课题研究报告10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阅读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特殊教育、理论专著;

  继续搜集研究资料并加以梳理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第三阶段:

  1、确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目标。

  依据音乐课现有的导入现状,结合音乐课教学目标规定,制定研究目标。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寻求有效地导入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3、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并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

  4、不断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都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撰写研究和实践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我校学生的情况,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

  1、找出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课题方案开展行动。

  3、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

  4、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音乐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去认真研究,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及时的通过教学案例、研讨课、参加区级送教下乡展示课、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方面来收集资料,提高课堂研究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的导入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设计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导入还需把握得更准确。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教学导入方法中,对于一些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同学,或者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同学,还有一些不乐于参与音乐表现的同学等等,对于这些教学对象,就要找准契点,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他们所具有兴趣的教学导入,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使之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

课题研究报告11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其中以下三种原因: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

  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一、目的和意义: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

  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

  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

  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

  三、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为单位,进行全员问卷调查;

  二是对典型的偏科生进行个案调研;

  三是采访有关专家和教师。

  (1)问卷调研

  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全面具有操作性,我们谈论设计出问卷调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们以6人一表发放操作,调查前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指导,同学们的配合很协调。调查是真实可信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发现喜欢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微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7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27.66%、30.80%、25.61%,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13.83%,次之为微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化学25%,美术22%,体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说喜欢的原因,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的认为“从小就喜欢文科,基础一直也很好,没有掉队,所以喜欢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却是认为“由于班主任,家长或其它课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同时形成偏科的原因还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关系。譬如,有的同学认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进而了解现实生活。”由于媒体的影响或是看书籍等影响,比如因爱着历史性的电视剧而喜欢学历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认识有关,如有的说:“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进去。”学起来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可以增强兴趣、自信心。

  接下来再说形成厌恶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是有影响的,如“因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朋友影响。”觉得所学科目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不想学。还有人说“自身性格,爱好有关,”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对高考和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已有所认识,如他们说:“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综合后,每科都要考,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认真思考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要尽力学习较差的科目,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要途径。“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特长,要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管哪一科对自己都有益处,我已认识到偏科的严重性,努力改正,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们将来的事业的发展。就算自己学不好,也要为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努力去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前途,父母,国家而学习,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偏科时间的统计,发现61.7%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性强和娱乐性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此外对三门主科也具有较大兴趣,对美、体、政厌恶率也较高。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活动,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

  (2)从问卷调查访问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为了高考,主观上希望纠正自己的偏科现象,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偏科是有导向作用的。

  (3)从调查了解中,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4)从成功人士的调查来看,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开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班。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四、结果: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学习上出现“瘸腿”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记忆力较差或记忆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五、对策:

  1、解决思想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厌学往往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尽相同,而家长们却往往只看成绩单,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注。

  2、激发学习兴趣: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

  (1)用目标激发兴趣;

  (2)用兴奋形成兴趣;

  (3)用优势引导兴趣;

  (4)用意志强化兴趣;

  (5)用成功来激发兴趣。

  3、解决心理的问题: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我们称之为偏科。这些现象有些可以纳入学习心理范畴,有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问题,或者说,在某学科的学习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不健康的。

  4、从零做起:学习偏科现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当学生们的学科出现“瘸腿”时,不仅学生自己着急,家长和老师更是甚为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存有焦虑的心情,要敢于从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谓“有效偏科”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越是感觉困难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头”。这与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六、感悟: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已过,我收获很多,开心多,伤心过。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上,我更是领会颇多,一个小组(团队),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会成为好的团队,一个再强的也强不过一群人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平时多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我的学习也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巨大收获。

  —李进

  转眼间,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已经相识两年了。对于这门课刚开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对于这门课的喜欢也随着时间增加了。

  在研究活动中我最开心的就是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尤其是讨论到最令人难忘的。当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会因为种种原因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免闹矛盾。也有一些组员不合作,这也是令人烦恼的。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合作、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我的思路,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语,而是开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给我们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吕纯慧

  两年的研究性学习课已接近尾声了。我们既失败过,也成功过;既付出过也努力过。再过去的两年里,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各项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成长了许多,更让我领悟了很多,一个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付出,去做,只有这样,研究才更有意义。在学习上,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如:“我们为什么研究它”,把它换成“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这样对于学习,做人都有极大的帮助。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好处多,在这不展开了,因为好处太多,经历了这些过程,我很后悔,如果当初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那该多好,时间如风,转瞬即逝,我不想停留,因为我不能回头,我要尽我自己的全力,为研究性学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个结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要掌握真确的学习方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昌勇

课题研究报告12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xx年9月份申报,与11月份开题被确立为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物理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于20xx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物理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上示范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讲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11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六个各班的近300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 "参与者" "咨询者" "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激励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课题研究报告13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现象分析:纵观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仍是困扰他们的三大难题。细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给人造成作文写作板块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编排意图的影响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不会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课的教师比比皆是;

  3、因教师本人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平时训练的机会减少;

  4、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阅读,但因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训练,思想中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只读不写,喜读怕写,读写分离现象严重。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八年级学生从面临的写作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话写”为“有话写”;变“不会写”为“我会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同时这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文本,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初二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15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本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全年级14个班,也包括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从新初一开始接起,后又变为全年级18个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1、你对你目前的写作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作文写作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3、你的作文有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的例子吗?你觉得能成为范文的关键是什么?4、你觉得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5、你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6、你的语文老师重视作文课吗?你最喜欢

  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15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最高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5正式出版。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作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本课题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本人我通过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美文品读、活动开展、成果表彰等手段来综合并用得以实现。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一说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总觉“无话可写”,不知如何落笔。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读写分离,训练机会不多,加上学习时间紧张,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再通过快速构思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读写相机结合,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外显的和隐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白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课题的源头来自于学生的现状、需求、教材的要求和个人长期的独立思考及一线实践的摸索,故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是始终充满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的,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自己当初所设的研究内容,努力提高自运用教材的能力,带领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如:课本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学生面临的实际怎样、单元训练的主题怎样、课后“研讨与练习”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读课本,多钻研课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切时、适宜的将课文精彩片段当作仿写训练并及时评价,将书本后的练习转化为作文片段写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将课外读物、学校生活、社会这些有形、无形的书本当作练习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作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诸如“模仿法”、“扩续法”“补白法”“评议法”“插图法”“引申法”等方法,学生现在“想写”、”会写”、“有话写”、“写得好”的喜人景象几乎天天出现,令人欣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1)刚开始确立的个案研究法即“跟踪一个学生从始到终的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形成案例”的构想会因所带年级不衔接而被迫中断,即使这一方法仍可继续采用,但所获得的资料、信息等也属间接,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材料,从初一带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作文教材建设作点贡献?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扭转作文教学“大而笼统、小而混乱”的局面?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说到作文教材建设这一大的话题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实践结合的再紧密些,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力,同时,经过这一轮实践和研究,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提升,个别学生进步不大,所以,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本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2】

  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近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可谓:在研究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在学习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一是忙于读书。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更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这就必须让阅读成为习惯。阅读经典虽然益处多多,但远没有功利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来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经抵制诱惑的艰苦的思想斗争中手忙脚乱。二是忙于写。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太薄,写作时失语现象特别多,话到嘴边吐不出,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所以写作对我来说耗时耗力,反反复复,很苦闷。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一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自从参加课题研究之后,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及研究的深入,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对照由全区老师们研讨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的要求,我在原来的授课中,对于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并不重视,也就常常给忽略掉。但现在由于所担任的子课题“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的研究,这些环节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我把复习与预习相结合,先检查后评价激励,通过创设情景及例题解析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等等。归纳总结习惯的养成则经历了“由课上到课后”的过程,这些做法使我的课堂教学不再随意、随便,得以规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的反思、审视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解决课题的方法。通过回顾、诊断自己的行为,或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反思”由被迫到自觉再到成为习惯。通过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与策略,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的行为。

  四是课题研究使我敢于、乐于尝试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主要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时候一说小组合作,我总感觉它不适用于思想品德学科,因为我们没有英语、数学学科那么多琐碎的知识点和巨大的`练习量,而且使用起来那么麻烦,如科学分组、指导合作、培养组长、合理评价等等。可当我的“课堂参与”子课题的研究进入到这样一种阶段:创设情境、评价激励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学生大范围尤其是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时候,我不得不着手使用小组合作了。而事实证明,合作学习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性的光辉。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学困生参与课堂的信心,创造了全员参与的条件,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课题研究让我的教学进入了全新的领域。

  总之,课题研究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还要继续耕耘,继续收获。

课题研究报告14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紧抓学习、培训不松手,正确把握课题究的方向,统一和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集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理论培训工作。如: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认真上好每一节研究课,根据课题方案分步实施,精心设计,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强化理论学习,努力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结合教学工作,使课题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教学技能,课题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本课题有市教研室和我校教导处的支持,由课题组具体实施,保证了课题的有序展开。

  一、研究过程

  1、把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每学期,我围绕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实验课课题,并把实验课和优质课、示范课结合起来,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

  2、对照课题方案,改革教学指导过程,认真上好实验课。实验课就是在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尝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都能围绕课题方案,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指导过程。能做到落实主体地位,改革教学过程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研究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与策略

  整合是确保学生身心愉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提高了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体验音乐的渠道。以此为基础的音乐课,不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但都发挥各自的优势,都为一条主线服务。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同时通过音乐的学习,从另一层面也希望其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1、更新教师的观念

  围绕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结合课题理论学习的动机,我大力宣扬三种观念的转变。

  (1)转变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发展的必需,也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坚持平等互动,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要求教师从权威席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意见以及他们的感想,注意多鼓励,教师做到了这些,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满怀热情地走进音乐教学课堂。

  (2)尊重学生的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回答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经验、感受和想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独特感受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别是,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自己的感受有些难免有荒谬之处。同时,我们又知道,音乐是具有模糊性的,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作为教师,都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和鼓励。

  2、分类分层、因材施教

  (1)感性入手,欣赏领先。在教学中加大听的力度,多给学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影视卡通歌曲欣赏,健康的流行音乐,开阔学生视野。多给学生讲一些音乐家的故事。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启发学生多感受,多想象,多思考,多表述。

  (2)演唱结合,注重表演。对音准差、嗓音不好而又活泼好动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律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通过表演提高音乐感受能力、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唱奏结合,以奏为主。对节奏感好但音准差,又不善于表演,嗓子又不好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器乐方面发展。

  (4)加强“双基”练习。新课程实施加以来,很多教师淡化了“双基”训练。事实上,每节课都设计一些视唱练耳和发声练习,循序渐进,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的。

  (5)充分利用班级音乐骨干,和学困生结对子,组成“一帮一,一对一,共进步。”的`帮扶小组。

  (6)鼓励音乐学困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自我参与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研究成效分析

  我紧密依据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课题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

  (1)作为实验教师,我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实验,我再一次深深地领悟学习并运用了音乐新课程理念。尤其是在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中,坚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吸新学生参与。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开展整合课题实验,造就了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我都能够从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内容平台。通过上好每一节研究课,自己的发掘、整合,使整堂课丰富多彩,受到了许多听课老师的好评。

  2、学生方面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实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同时,学生还利用课中学到的形式,在学校的艺术节和英语节中,用音诗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在教学中,首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多种的学习方式,尽量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文字资料,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讨论冼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等。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们相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有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15

  省级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选题的背景: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课堂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而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课堂耗时多,“吃力不讨好”的尴尬情况的现象已是人所共知,因此,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掌握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和技术是摆在我们教学中的一道难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对课堂的有效性做了一些探究:

  课堂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理论依据及意义

  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各方面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着力于我校初三化学教学现状考察,发现、反思并及时调控化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最终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在化学教学中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科学选择练习的内容与数量,确保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有效教学基本理论为理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切入,边实验边总结,并进行理论归纳提炼,理论研究既注意分析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肯定合理的成份,又注意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补充研究、修正和完善。既注意课题组内的研讨,又关注课题组外的意见和改革情况,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调查法

  2.个案研究法

  3.教育经验总结法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同一节课堂内容,有些学生接受快,课堂效率就高一些,相反,有些学生课堂效率不高。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特点,个别有针对性 进行辅导,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报告10-17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12-11

课题研究报告总结01-31

课题研究报告优秀03-12

课题研究报告模板10-20

科研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07-14

小学写字课题研究报告02-28

英语课题研究报告02-05

课题调查研究报告01-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课题研究报告15篇

  在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报告15篇

课题研究报告1

  1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 课题的核心概念

  1.1.1 科学素养

  OECD即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做出这样的解释:利用前沿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未解决方案提供支撑力量,从而可以使人类更加客观的理解自然的改变,并处理以自己的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1.1.2 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科优势。利用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并将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化學课程中进行细化,是利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1.3 化学教学再设计

  是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宣传手段,利用系统的思想处理遇到的问题、设置合理的目标,策划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之后实施方案,依据所得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估修改的一系列过程。

  1.2 课题界定

  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准确解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学再设计科学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探寻化学教学再设计实践操作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是吴江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我校及兄弟学校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课例诊断的要素、方法、类型和化学教学再设计的方法、原则和策略。实现:(1)为高中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2)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思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有助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社会真正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3 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3.1 研究内容

  本课题力求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够对与生活有关的理化生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与弊,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研究重点

  通过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从科学素养教育与化学教学再设计的内在关系,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的特征、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3)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4.2 问卷调查法

  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4.3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切实关注课堂实践,关注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筛选与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提高行动效益,加强行动改进。

  4.4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课题研究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

  (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课题研究报告3

  1、研究背景

  嘉兴已成为省级文明城市,现正在紧锣密鼓地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而道路绿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植树造林搞得热火朝天。但由于重种轻管,部分市民缺乏社会公德,破坏绿化现象时有发生,令人痛心。杜绝不文明行为,保卫绿化成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题组成员和分工

  组长:蒋文兰(负责全组工作);

  组员:程雯(查阅图书资料),单一奇(上网、拍照),俞璋丽、王艳蓉(撰写论文),张霄雯、孙冬英(设计调查表),冯雷、蔡彬(联系城建部门);

  调查访问、分发资料:全组成员一起参加。

  3、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

  4、研究内容

  ⑴了解绿化带的面积、植物种类及绿化对环境的影响。

  ⑵了解绿化带的.维护情况及破坏绿化现象。

  ⑶调查市民对破坏绿化的心态并提出相应措施。

  5、研究过程

  ⑴20xx年9月至10月:选题及设计课题方案,设计调查表,上网查阅资料。⑵11月至12月中旬:采访市旧城改造指挥部工程部经理陆耀华,了解南溪路绿化情况;实地考察南溪路绿化现状;上街分发调查表,采访市民对绿化的看法和保护绿化的建议。

  ⑶12月下旬至20xx年1月上旬: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小组交流和班级成果展示。

  ⑷20xx年3月:学校成果展示。

  6、结论

  ⑴近年来嘉兴市区绿化取得很大的进展,仅南溪路一带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但物种结构不合理,木本偏少,尤其是缺少高大的乔木。

  ⑵破坏绿化现象严重,树木枯萎、践踏草坪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市民道德素质低下,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管理,某些领导“急功近利”等。

  ⑶为保卫绿化成果、提高绿化带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将宣传教育与经济制裁相结合,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科学绿化,做到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相结合,呈现出“四季常绿、万紫千红”的景象。

课题研究报告4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资料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好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用心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潜力。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透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理解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潜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向期盼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忙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仅构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校园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必须程度上引领校园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好处:

  1.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3.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xx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资料,提倡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数老师用心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此刻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开课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笔者也听过多节这种类型的课,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发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误区:

  (1)探究题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好处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师的指导

  (3)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4.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好处

  华东师范大学肖刚教授认为教学策略之研究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好处。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学成效如何,教师总会采取必须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对到达教学目标有用心的促进作用,有的却不然。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主角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教师的真正引导,缺乏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资料

  1.课题研究目标

  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理解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仅如此,还力争到达以下目标:

  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探究学习策略;

  带给基于引导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提出高中化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课题研究资料

  研究问题的界定

  引导探究式学习就应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指导的探究,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为什么在本课题中要提出引导这一关键词,是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的不仅仅仅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针对的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导探究式学习是想强调任何学习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联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员。当学生采用探究式方式学习时,教师必然就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师的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是为了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就应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时则幕后操纵。当然这都只是引导而已,绝对不是喧宾夺主。

  研究资料的确定

  ①透过前期学生问卷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映状况,分析实验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透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学习,建构引导探究式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戴埠高级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20xx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比较分析。透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研究方法:

  观察法:透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状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调查法:透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状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比较实验法:透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比较,获得实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用心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理解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透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必须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忙,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透过好处

课题研究报告5

  一、研究背景

  考试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部分指出要"着重考察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部,20xx)、《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xx)、概要写作题型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阅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概括能力等,考察的正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拟从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题型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山东,浙江等几个课改试验区的设计,采用的新题型的背景和意义进行初步研究,着重从加强听力训练,依然重视阅读教学,重新审视口语教学等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初步思考与建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最好的手段,是我国影响最大的选拔性考试。为了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我国在不断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以改善其不合理的地方。浙江省于20xx年提出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尤其对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进行提前考,而且三年两次机会。因此对面临此次改革的第一届高考生来说,研究他们的英语学习观念和英语学习动机是很有意义的。通过研究他们,才能让学校和教师了解,从而更好地迎接这次挑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浙江省余姚中学的高一学生进行了学习观念和学习动机的调查。调查发现,即使英语高考有变化,但是教师和学校没有变化,以至于学生有心无力,其学习观念,学习动机也就没有多大的变化。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发现,高考新方案出台已有大半年,可是学校及教师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到这次改革方案的变化,并且没有很及时地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仍然按以往的教学进行教学。通过调查,发现新的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积极的反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增加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上也有一定的积极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布置作业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式教学。

  二、概念界定

  1、题型和命题形式的变化:阅读理解分为两节,增加了“七选五”任务型阅读理解题。浙江卷增加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

  2、更加突出能力立意:阅读理解部分的事实细节题减少,推理判断题的量居高不下,增加了难度较大的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题目。对考生校验语篇中语言知识错误的能力要求提高。

  3、融文化意识的考查于阅读之中:尤其在20xx年的完形填空中,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篇中正确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能力的同时,还考查考生文化意识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0xx年全国I卷高考英语测试“是一次让考试成为考生运用知识、根植文化、体味生活、培养素养、净化心灵、引领价值取向的人生历程。今年高考英语根据26个省市需要分别命制了全国I、IIIII卷供不同的省市使用,但试题力求平稳、难易度适中,其语言材料语境真实,语言地道,素材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时代感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试题覆盖面广,又重点突出。

  英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强化高考考试内容的育人导向。坚持在试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考查综合素养。在命题中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增强题型的考核功能,创设新题型,尤其是开放性试题,在确保高考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同时,确保国家教育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三、理论依据

  1、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指出:要使人的“一切天赋(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人的身体和精神、生理和心理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前沿课题。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3、核心素养理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工作与生活。为此,他们基于对未来公民形象的追问,提出了21世纪技能、21世纪核心素养、关键素养、综合能力、共通能力、核心素养等理念。这些理念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

  4、以新方略教材为蓝本,夯实基础知识,对照《考纲》和《考试说明》,全面排查和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高中所学英语基础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查缺补漏,通过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扩展,归类辨析。抓好词汇,语法教学,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语篇阅读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应试技巧,进一步落实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总之,通过高考模拟调适心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力争通过高考复习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高考能力要求,信心十足地走进考场。

  四、课题假设

  英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强高考考试内容的育人导向。坚持在试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考查综合素养。在命题中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增强题型的考核功能,创设新题型,尤其是开放性试题,在确保高考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同时,确保国家教育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五、研究目标

  近五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命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本文就20xx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的命题立意、考查内容、考试情况、考生答题情况、存在问题等做深入的分析,以便从中探索规律、得到启示、进而有效地搞好复习备考工作。

  六、研究内容

  高考试题作为考试内容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蕴含并集中体现了学校的育人导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追求,对国家人才培养有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1、对近五年高考真题研究。

  2、 本文就20xx—20xx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的命题立意、考查内容、考试情况、考生答题情况、存在问题等做深入的分析。

  3、分析高考新变化,新亮点。

  4、制定模拟试卷,预测20xx高考题目。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阅读新课程改革、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的教育文献资料,提高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理论素养,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水平。

  学习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案例,方法与策略。

  2、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英语学科教学的现状,及尝试迷你试卷带来的成效。从而不断完善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3、统计数据法

  以真题搜集的方式来研究,对每个题型做出数据统计。

  4、制定试卷。

  通过高考模拟调适心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

课题研究报告6

  近一年来,我积极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不仅工作忙碌而充实,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通过辛勤努力,我获得了丰硕的收获,并在学习中提升了自我。

  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首先,我忙于学习。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必须寻找理论依据,并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我需要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来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就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这使得阅读成为我的习惯。尽管阅读经典作品有很多好处,但相比功利性阅读和娱乐性阅读,它往往没有带来那么多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抵制诱惑和思想斗争中感到手忙脚乱。其次,我忙于写作。由于我的文学功底还不够扎实,写作时经常遇到失语现象,话到嘴边就说不出来,即使说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因此,写作对我来说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任务,需要反复推敲,让我感到很苦闷。以上就是我最直接的感受,我希望能够在忙碌中不断进步,克服困难,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写作水平。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我过去的教学理念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设计备课,力求让课堂变得华丽炫目。然而,随着我的课题研究的深入,我开始注重研究学生,关注细节。这使得我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并丰富了我的经验。我也发现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了修正,不断更新并优化我的教学理念。现在,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力求让我的课堂简洁有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结合,即“怎么教”要服务于“教什么”。这个认识改变了我对听课的态度,我现在会更加注重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的结合。通过我的课题研究,我对教学的感悟和体验更加深刻。我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更新和优化我的教学理念。这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我的教学行为。在参加课题研究之后,我通过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研究,不断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往,在授课过程中,我并没有重视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常常忽略它们。但是现在,由于我所负责的子课题是“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这些环节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将复习与预习相结合,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进行评价激励,通过创设情景和解析例题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等等。逐渐培养起归纳总结的习惯经历了从课上到课后的过程。这些改变使得我的课堂教学不再随意和随便,得到了规范,也推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的反思、审视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解决课题的方法。通过回顾、诊断自己的行为,或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反思“

  四是课题研究使我敢于、乐于尝试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主要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时候一说小组合作,我总感觉它不适用于思想品德学科,因为我们没有英语、数学学科那么多琐碎的知识点和巨大的练习量,而且使用起来那么麻烦,如科学分组、指导合作、培养组长、合理评价等等。课堂参与”子课题的研究进入到这样一种阶段:创设情境、评价激励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学生大范围尤其是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时候,我不得不着手使用小组合作了。合作学习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学困生参与课堂的信心。

  总之,课题研究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还要继续耕耘,继续收获。

课题研究报告7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目标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差。然而,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进行研究,以求得更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开题立项 稳步推进

  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是一种目标明确、计划有序、组织有方的双向互动活动,旨在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与经验交流。通过针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所需教学工具的有针对性策划,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音乐教学方法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系统的整体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通过分析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实施后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包括制定计划和操作程序。

  2、课题理论意义

  课题“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独特性质,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并考虑到实际教学情境而提出的。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媒体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来确保所选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水平。

  针对音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我们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评价、反思和修改,不断寻找最优方案来实施音乐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并探索出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2)唱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3)演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4)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创新工作 研究有序

  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学期,现就课题进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汇报:

  1、区域集体备课,在争辩之中明确方向。

  学科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了数次的“

  中年级进行歌唱与欣赏教学”等多个话题展开。市音乐教研员张老师也向我们提出建议:课题研究要确定有效的方向,收集详实的资料,并注重实际效果。每一次课题组活动都应该成为一次教育科研的'绝佳机会,在辩论中明确目标。因此,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能确立研究的核心内容,并从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出发对组员所教授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说,在每一次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所有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变,教育思想也得到了提升。

  2、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有效性的音乐教学策略,才使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确定两周一节的教学课进行研究。

  (1)专题研讨

  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进行多次试教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我们针对性地改进设计,并最终推出一门更加成熟的研讨课。例如,在东三学校,我们邀请了xx老师来执教,通过多次试教过程,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以提供给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体验。

  我们对省研讨课《非洲鼓乐》进行了五次试教。每次试教,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其中,一起倾听课堂,互相帮助,使我们能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复研究一堂课的方式,我们不仅增强了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同时也展现出我们务实求真的态度。

  (3)同题异构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xx老师对《顽皮的小杜鹃》的同题异构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来进行教学,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每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能从研究教学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视角,把研究活动落实到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反思,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在课堂上。我们鼓励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各成员之间互相随堂听课。

  3、观摩活动,研讨中提高教师水平。

  自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观摩活动时,大家认真听、认真记不放过每个细节;研讨时气氛热烈,积极发言、反思自己、中肯对待别人、毫无保留。共性的问题大家引起重视,活动的教学目标怎样设立?教学中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及教学情境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有法,等等问题引起老师激烈地讨论。一些个别的问题也引起大家的警戒。

  因为我们深知,要使特色教学具有生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不仅学习了与我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将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推动教学并提高课堂效率。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锻炼了区内的音乐教师队伍,同时也加强了课题组成员对于课题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的认识,并且科研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平等对话,打造了一个充满灵动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艺术美的熏陶。

  1、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从对音乐的冷漠变得热情

  通过录音机、利用幻灯片、录像以及VCD播放器等电子教学工具,可以创造出各种音乐情境,将音乐的图像、内容和节奏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2、丰富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对音乐内容的陌生变得了解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并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

  3、使学生从音乐之外逐步走进音乐

  清晰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获得快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充满激情。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音乐教育旨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题研究报告8

  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也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

  我主要负责的是后期资料的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很高兴能够参加到我们这个课题的大家庭里,大家群策群力,为课题的顺利开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没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个人课题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引导教师自我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紧密联系日常工作,积少成多,使科研进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走上工作岗位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教学方式,不断地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模式(课题学习)慢慢的有了一点点理解。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有一些这样的特征,首先它有一个主问题,在这个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搜集资料组成小组,寻找资源,最后解决问题。

  一、课题学习的的意义

  1、课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感受英语,体验英语,把英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用英语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因为我们的学校在农村,现在学生家长买地下彩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由此我设计了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研究性课题中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课题学习有利于向学生渗透英语思想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认为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渗透英语思想方法和用英语思维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课题学习中蕴涵着大量的英语思想、英语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英语问题。

  3、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接受性学习相比,课题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这学期以来我积极投入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

  反思这两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此次研究主要是从最基本的作业入手,通过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术”方式,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语作业“高耗低效”现象,进而对作业布置的量、布置的内容、布置方式、批改方式、批改频率、批语的表达等进行研究。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提质。”;使我们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自主地参与到科学的探究之中

  2.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课题小组成员对子课题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组织课题小组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照研究,分析试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及时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修正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感性认识阶段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并指导课题研究。

  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课题实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阻碍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3、我本人在实验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放得不开,担心教学质量,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充分。

  4、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实验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探索较少,缺少一些细化的实际操作的内容。

课题研究报告9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

  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

  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班级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凝结起来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特色班级文化:所谓特色班级,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夺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级特性和优势。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独特的指导思想;

  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

  3独特的文化视角;

  4独特的文化载体;

  5独特的感染途径;

  6独特的感悟方式;

  7独特的情感体验;

  8独特的行动实践;

  9独特的管理手段;

  10独特的评价制度。班级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是一个班级独特的发展风貌。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从而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班级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形成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

  3.年段层面:通过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段文化。

  4.学校层面: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形成德育特色,推进学校自觉文化生成,促进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

  (二)研究意义

  (1)导向性。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

  (2)驱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

  (3)规范性。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

  (4)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

  (5)凝聚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的强度。

  (6)激励性。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措施

  1、基本内容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班级名称、口号、标志的确定;教室的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活动展示栏等布置和使用,在这些感性认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级成员精细分工,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形成民主的、有效的、便于实施的特色制度文化。

  (3.0班级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4.)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实验措施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正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对学生施加影响,在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计划以“五创设”为具体措施,即:

  1.营造独特班级文化氛围,创设班级物质文化。

  2.逐步形成个性化规章制度,创设班级制度文化。

  3.以班级特色名称、口号、标志等为载体,创设班级精神文化。

  4.以国旗下的德育课堂为契机,创设富有时代性、实效性的班级德育课程文化。

  5.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创设独具一格的班级活动文化。

  五、本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实验步骤

  20xx、11——20xx、07 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广泛阅读,结合实验要求进行专题培训,明确班级特色文化的定义。

  2.调查分析:对学校目前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分析。

  3.规划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制定并论证实验方案,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20xx、09——20xx、01 实施阶段

  按照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实验的活动组织,资料整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等工作。

  20xx、03——20xx、07 总结阶段

  汇总材料,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编印论文集、案例集、图片集。

  2、实验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法的过程中,辅以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及文献资料法等。

  六、实验保证条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近期成果——全面总结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开展独特性的各类班级活动,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2.中期成果——搜集有关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资料,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活动模式;

  3.远期成果——以活动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载体,形成良好育人环境,形成师生实验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编印图片集、论文集、案例集等。

课题研究报告10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阅读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特殊教育、理论专著;

  继续搜集研究资料并加以梳理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第三阶段:

  1、确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目标。

  依据音乐课现有的导入现状,结合音乐课教学目标规定,制定研究目标。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寻求有效地导入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3、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并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

  4、不断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都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撰写研究和实践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我校学生的情况,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

  1、找出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课题方案开展行动。

  3、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

  4、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音乐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去认真研究,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及时的通过教学案例、研讨课、参加区级送教下乡展示课、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方面来收集资料,提高课堂研究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的导入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设计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导入还需把握得更准确。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教学导入方法中,对于一些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同学,或者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同学,还有一些不乐于参与音乐表现的同学等等,对于这些教学对象,就要找准契点,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他们所具有兴趣的教学导入,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使之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

课题研究报告11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其中以下三种原因: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

  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一、目的和意义: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

  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

  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

  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

  三、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为单位,进行全员问卷调查;

  二是对典型的偏科生进行个案调研;

  三是采访有关专家和教师。

  (1)问卷调研

  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全面具有操作性,我们谈论设计出问卷调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们以6人一表发放操作,调查前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指导,同学们的配合很协调。调查是真实可信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发现喜欢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微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7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27.66%、30.80%、25.61%,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13.83%,次之为微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化学25%,美术22%,体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说喜欢的原因,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的认为“从小就喜欢文科,基础一直也很好,没有掉队,所以喜欢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却是认为“由于班主任,家长或其它课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同时形成偏科的原因还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关系。譬如,有的同学认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进而了解现实生活。”由于媒体的影响或是看书籍等影响,比如因爱着历史性的电视剧而喜欢学历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认识有关,如有的说:“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进去。”学起来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可以增强兴趣、自信心。

  接下来再说形成厌恶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是有影响的,如“因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朋友影响。”觉得所学科目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不想学。还有人说“自身性格,爱好有关,”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对高考和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已有所认识,如他们说:“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综合后,每科都要考,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认真思考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要尽力学习较差的科目,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要途径。“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特长,要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管哪一科对自己都有益处,我已认识到偏科的严重性,努力改正,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们将来的事业的发展。就算自己学不好,也要为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努力去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前途,父母,国家而学习,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偏科时间的统计,发现61.7%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性强和娱乐性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此外对三门主科也具有较大兴趣,对美、体、政厌恶率也较高。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活动,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

  (2)从问卷调查访问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为了高考,主观上希望纠正自己的偏科现象,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偏科是有导向作用的。

  (3)从调查了解中,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4)从成功人士的调查来看,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开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班。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四、结果: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学习上出现“瘸腿”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记忆力较差或记忆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五、对策:

  1、解决思想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厌学往往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尽相同,而家长们却往往只看成绩单,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注。

  2、激发学习兴趣: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

  (1)用目标激发兴趣;

  (2)用兴奋形成兴趣;

  (3)用优势引导兴趣;

  (4)用意志强化兴趣;

  (5)用成功来激发兴趣。

  3、解决心理的问题: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我们称之为偏科。这些现象有些可以纳入学习心理范畴,有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问题,或者说,在某学科的学习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不健康的。

  4、从零做起:学习偏科现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当学生们的学科出现“瘸腿”时,不仅学生自己着急,家长和老师更是甚为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存有焦虑的心情,要敢于从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谓“有效偏科”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越是感觉困难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头”。这与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六、感悟: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已过,我收获很多,开心多,伤心过。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上,我更是领会颇多,一个小组(团队),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会成为好的团队,一个再强的也强不过一群人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平时多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我的学习也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巨大收获。

  —李进

  转眼间,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已经相识两年了。对于这门课刚开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对于这门课的喜欢也随着时间增加了。

  在研究活动中我最开心的就是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尤其是讨论到最令人难忘的。当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会因为种种原因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免闹矛盾。也有一些组员不合作,这也是令人烦恼的。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合作、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我的思路,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语,而是开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给我们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吕纯慧

  两年的研究性学习课已接近尾声了。我们既失败过,也成功过;既付出过也努力过。再过去的两年里,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各项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成长了许多,更让我领悟了很多,一个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付出,去做,只有这样,研究才更有意义。在学习上,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如:“我们为什么研究它”,把它换成“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这样对于学习,做人都有极大的帮助。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好处多,在这不展开了,因为好处太多,经历了这些过程,我很后悔,如果当初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那该多好,时间如风,转瞬即逝,我不想停留,因为我不能回头,我要尽我自己的全力,为研究性学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个结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要掌握真确的学习方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昌勇

课题研究报告12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xx年9月份申报,与11月份开题被确立为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物理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于20xx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物理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上示范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讲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11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六个各班的近300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 "参与者" "咨询者" "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激励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课题研究报告13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现象分析:纵观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仍是困扰他们的三大难题。细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给人造成作文写作板块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编排意图的影响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不会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课的教师比比皆是;

  3、因教师本人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平时训练的机会减少;

  4、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阅读,但因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训练,思想中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只读不写,喜读怕写,读写分离现象严重。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八年级学生从面临的写作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话写”为“有话写”;变“不会写”为“我会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同时这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文本,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初二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15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本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全年级14个班,也包括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从新初一开始接起,后又变为全年级18个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1、你对你目前的写作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作文写作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3、你的作文有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的例子吗?你觉得能成为范文的关键是什么?4、你觉得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5、你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6、你的语文老师重视作文课吗?你最喜欢

  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15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最高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5正式出版。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作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本课题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本人我通过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美文品读、活动开展、成果表彰等手段来综合并用得以实现。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一说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总觉“无话可写”,不知如何落笔。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读写分离,训练机会不多,加上学习时间紧张,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再通过快速构思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读写相机结合,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外显的和隐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白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课题的源头来自于学生的现状、需求、教材的要求和个人长期的独立思考及一线实践的摸索,故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是始终充满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的,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自己当初所设的研究内容,努力提高自运用教材的能力,带领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如:课本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学生面临的实际怎样、单元训练的主题怎样、课后“研讨与练习”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读课本,多钻研课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切时、适宜的将课文精彩片段当作仿写训练并及时评价,将书本后的练习转化为作文片段写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将课外读物、学校生活、社会这些有形、无形的书本当作练习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作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诸如“模仿法”、“扩续法”“补白法”“评议法”“插图法”“引申法”等方法,学生现在“想写”、”会写”、“有话写”、“写得好”的喜人景象几乎天天出现,令人欣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1)刚开始确立的个案研究法即“跟踪一个学生从始到终的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形成案例”的构想会因所带年级不衔接而被迫中断,即使这一方法仍可继续采用,但所获得的资料、信息等也属间接,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材料,从初一带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作文教材建设作点贡献?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扭转作文教学“大而笼统、小而混乱”的局面?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说到作文教材建设这一大的话题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实践结合的再紧密些,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力,同时,经过这一轮实践和研究,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提升,个别学生进步不大,所以,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本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2】

  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近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可谓:在研究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在学习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一是忙于读书。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更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这就必须让阅读成为习惯。阅读经典虽然益处多多,但远没有功利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来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经抵制诱惑的艰苦的思想斗争中手忙脚乱。二是忙于写。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太薄,写作时失语现象特别多,话到嘴边吐不出,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所以写作对我来说耗时耗力,反反复复,很苦闷。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一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自从参加课题研究之后,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及研究的深入,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对照由全区老师们研讨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的要求,我在原来的授课中,对于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并不重视,也就常常给忽略掉。但现在由于所担任的子课题“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的研究,这些环节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我把复习与预习相结合,先检查后评价激励,通过创设情景及例题解析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等等。归纳总结习惯的养成则经历了“由课上到课后”的过程,这些做法使我的课堂教学不再随意、随便,得以规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的反思、审视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解决课题的方法。通过回顾、诊断自己的行为,或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反思”由被迫到自觉再到成为习惯。通过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与策略,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的行为。

  四是课题研究使我敢于、乐于尝试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主要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时候一说小组合作,我总感觉它不适用于思想品德学科,因为我们没有英语、数学学科那么多琐碎的知识点和巨大的`练习量,而且使用起来那么麻烦,如科学分组、指导合作、培养组长、合理评价等等。可当我的“课堂参与”子课题的研究进入到这样一种阶段:创设情境、评价激励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学生大范围尤其是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时候,我不得不着手使用小组合作了。而事实证明,合作学习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性的光辉。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学困生参与课堂的信心,创造了全员参与的条件,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课题研究让我的教学进入了全新的领域。

  总之,课题研究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还要继续耕耘,继续收获。

课题研究报告14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紧抓学习、培训不松手,正确把握课题究的方向,统一和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集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理论培训工作。如: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认真上好每一节研究课,根据课题方案分步实施,精心设计,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强化理论学习,努力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结合教学工作,使课题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教学技能,课题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本课题有市教研室和我校教导处的支持,由课题组具体实施,保证了课题的有序展开。

  一、研究过程

  1、把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每学期,我围绕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实验课课题,并把实验课和优质课、示范课结合起来,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

  2、对照课题方案,改革教学指导过程,认真上好实验课。实验课就是在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尝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都能围绕课题方案,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指导过程。能做到落实主体地位,改革教学过程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研究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与策略

  整合是确保学生身心愉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提高了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体验音乐的渠道。以此为基础的音乐课,不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但都发挥各自的优势,都为一条主线服务。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同时通过音乐的学习,从另一层面也希望其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1、更新教师的观念

  围绕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结合课题理论学习的动机,我大力宣扬三种观念的转变。

  (1)转变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发展的必需,也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坚持平等互动,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要求教师从权威席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意见以及他们的感想,注意多鼓励,教师做到了这些,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满怀热情地走进音乐教学课堂。

  (2)尊重学生的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回答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经验、感受和想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独特感受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别是,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自己的感受有些难免有荒谬之处。同时,我们又知道,音乐是具有模糊性的,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作为教师,都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和鼓励。

  2、分类分层、因材施教

  (1)感性入手,欣赏领先。在教学中加大听的力度,多给学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影视卡通歌曲欣赏,健康的流行音乐,开阔学生视野。多给学生讲一些音乐家的故事。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启发学生多感受,多想象,多思考,多表述。

  (2)演唱结合,注重表演。对音准差、嗓音不好而又活泼好动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律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通过表演提高音乐感受能力、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唱奏结合,以奏为主。对节奏感好但音准差,又不善于表演,嗓子又不好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器乐方面发展。

  (4)加强“双基”练习。新课程实施加以来,很多教师淡化了“双基”训练。事实上,每节课都设计一些视唱练耳和发声练习,循序渐进,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的。

  (5)充分利用班级音乐骨干,和学困生结对子,组成“一帮一,一对一,共进步。”的`帮扶小组。

  (6)鼓励音乐学困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自我参与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研究成效分析

  我紧密依据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课题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

  (1)作为实验教师,我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实验,我再一次深深地领悟学习并运用了音乐新课程理念。尤其是在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中,坚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吸新学生参与。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开展整合课题实验,造就了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我都能够从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内容平台。通过上好每一节研究课,自己的发掘、整合,使整堂课丰富多彩,受到了许多听课老师的好评。

  2、学生方面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实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同时,学生还利用课中学到的形式,在学校的艺术节和英语节中,用音诗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在教学中,首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多种的学习方式,尽量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文字资料,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讨论冼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等。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们相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有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15

  省级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选题的背景: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课堂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而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课堂耗时多,“吃力不讨好”的尴尬情况的现象已是人所共知,因此,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掌握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和技术是摆在我们教学中的一道难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对课堂的有效性做了一些探究:

  课堂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理论依据及意义

  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各方面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着力于我校初三化学教学现状考察,发现、反思并及时调控化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最终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在化学教学中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科学选择练习的内容与数量,确保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有效教学基本理论为理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切入,边实验边总结,并进行理论归纳提炼,理论研究既注意分析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肯定合理的成份,又注意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补充研究、修正和完善。既注意课题组内的研讨,又关注课题组外的意见和改革情况,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调查法

  2.个案研究法

  3.教育经验总结法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同一节课堂内容,有些学生接受快,课堂效率就高一些,相反,有些学生课堂效率不高。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特点,个别有针对性 进行辅导,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