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4-07-14 13:58:29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合集]课题研究报告15篇

  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集]课题研究报告15篇

课题研究报告1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课题研究报告2

  一、研究背景: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打造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终身发展,而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发展性教学则是这一目标的基础。因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他们的主体精神和能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全面发展,并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进行主体发展性教学创新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需要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研究。新课程的内容强调综合性知识,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紧密联系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认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报刊杂志、多媒体技术等为教学服务。除了传授书本知识,教师还应该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来满足他们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师不仅需要会教书,还需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并鼓励学生收集教学资料、交流学习资源等。这样,学生将在动态的开放性课程中形成更为广泛的知识,促进其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概念界定:

  学生是课堂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我们应该致力于建设高效的课堂。这种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兴趣、思维方式、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三、理论依据:

  主体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其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实现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和对学习行为的自我调节,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学习的目的。

  研究表明,教育教学是指导学生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了主导角色,但这只是影响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外部条件,即外因。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内在根源,即内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影响事物变化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和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通过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因此,开展主体发展性教学创新研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要的工作。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达到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从而最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发展性精神,打造高效课堂。

  2、力求达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3、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是备课时如何处理教材,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通过学科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优化及主体性教学的评价策略的优化,激发他们主动发展的上进心。评价强调自我评价,侧重点在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

  1、教材处理、问题设计中如何体现主体性的研究。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主体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如何处理教材,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

  2、课堂教学主体性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主体性教学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宽容的教育环境;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构建民主、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达到教学相长;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竭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等;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成为学生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在主体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不能分割的,教师主导是对学生主体活动的引导,学生是在教师设计、组织教学认识过程中充当主体、学生成为主体正是教师主导的体现和结果。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是跟具体的教学模式相联系的,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具体的统—。发展件教学强调教学活动应把教育的现实性与未来性统一起来。应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

  3、作业批改体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批改。作业不应当仅限于简单的文字摘抄和解题训练,新课程的作业方式可以赋予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课程,灵活多样的作业类型能满足学生多种需求,促进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工作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批改学生作业同样如此。所以,我们力求通过批改作业使学生得到前进的动力,激发他们主动发展的上进心。

  4、主体性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在以主体发展性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以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所以评价方法也多以个人的自我评价为主,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

  六、我们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调查、实验、观察、文献梳理、行动研究、资料收集、学生引导、教育实验、个案分析和经验总结等。这些方法是通过课题实验得出来的。

  1、调查法是一种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它通过教师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能够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2、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接着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最后,教师需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指出实验的不足之处,以及提出改进意见,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和全面。

  3、通过观察可以获取事实真相,进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正确地规划整个观察过程。所以,观察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4、文献法: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以便于使研究更深入,更有力度。

  5、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现实环境下对教育实践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改进,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来进行。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同的是,行动研究法并不追求理论的建立和规律的总结,而是关注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来解决这些问题。行动研究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实践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6、信息搜集技巧:透过班级表面,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情况。可以通过多种资源来收集信息,如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观察等方式,以便准确把握问题所在和研究对象的范围。

  7、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8、教育实验法: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素养发展的方案。

  9、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10、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七、取得的成果:经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教师必须努力学习,认真搞科研,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学生的读书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认为语文课就应该读,而且要多读,不仅要把教材上的课文读熟读透,还要读教材之外的,在大量接触语言材料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早读课的大目标。每节早读课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读的热情,提高读的质量,充分发挥不同朗读形式的作用,有声有色的朗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朗读教学的形式本身就千变万化,如齐读,领读,评读,范读,比赛读,吟诵读,体验读,自由读。

  2、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组织、参与各项活动的能力。为此,我采用了李镇西老师的喜报制度,鼓励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在校一周内的进步情况。每周五,我会为学生的喜报盖章生效,这样学生们得到的喜报就多了起来,同时也可以在家长那里获得奖励。这个喜报制度也为年终评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这个喜报制度的实行,学生们的干劲越来越足,各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尤其是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我的指导下不断增强,许多学生的作品被刊登在了报刊杂志上,甚至有些作品获得了征文比赛的奖项。

  例如,刘艺文同学的《给我最爱的运动员的一封信》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迎奥运作文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尹恒祥同学在山东教育社“润洁杯”小学生作文、书画大奖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贾明泽同学则荣获第四届全国“快乐作文”大赛优秀奖。为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我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网易邮箱,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发过来。我会精心批改后,将他们发到《东平教育》、《泰山晨刊》等杂志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每年,我们都有30多篇学生的习作在报端发表,这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我们小学的学生们的优秀品质。

  教科研相长,相信今后老师们会做得更好。

课题研究报告3

  研究报告可以涵盖多个行业。网站评价分析报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例如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为专业人士提供分析建议以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以及检验网站前期策划和建设的专业水平等。这些作用对于提升网站质量和推动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结题研究报告是一种特定的实用报告,主要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它具备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特点,旨在对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描述。结题报告能够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学术水平,是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展示形式。此外,结题报告还是评估科研课题是否完成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所有课题相关材料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上是我根据原文内容进行的修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阶段研究报告是在进行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结束后,对该阶段的研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和总结的文稿。它是评估该阶段研究进展的重要材料,能够准确反映出研究的实际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研究这个课题?"即这个课题是在哪种背景下提出的,并且研究该课题有着怎样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这个研究课题是如何进行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进而阐述研究的主要过程。在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时,我们首先要建立在相关的研究理论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来看,我们要确定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其次,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通过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我们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方面,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接下来,我们需要定义研究的内容。这包括确定研究所关注的特定领域、现象或问题,并确定需要收集和分析的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明确研究的内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然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的性质和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或混合研究方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推动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步骤。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通过清晰地规划和执行每个步骤,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并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综上所述,该课题的研究过程是建立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操作来实现研究的目标。

  3、课题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二、结题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

  一份标准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通常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1. 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研究内容和方法。2.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3. 研究问题与目标:明确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并阐述具体的研究目标。4. 研究方法: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实验设计、样本选择、统计分析等。5. 研究结果: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呈现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6. 结果解释与分析:解释和分析研究结果,探讨结果对研究问题和目标的.回答程度,提出建议或改进方案。7. 结论:总结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论,强调研究的创新与意义,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8. 参考文献:列出研究过程中所引用的所有文献,按照一定的格式排列。9. 附录:如有需要,可以在报告中提供一些特别重要或详细的数据、图表、图示等信息。10. 致谢:感谢对本研究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士或机构,如导师、实验室同事、项目资助机构等。以上为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体现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论上,课题研究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对特定课题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拓宽学术领域的边界,提供新的理论观点和解释,进而促进学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此外,课题研究还可以深化对相关理论和模型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学者们在学术交流中提供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论证依据。在现实层面,课题研究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可以获得新的见解和思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课题研究可以推动技术和应用的创新,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课题研究还能够促进学术界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课题研究的意义既体现在学术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发展,也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应用价值上。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三、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xx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

  要注意研究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与否,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三做什么。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一部分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并,具体描述每个阶段所进行的工作、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在撰写“研究的主要过程”时,应避免使用总结性语调,不将其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的形式。

  (九)、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章节在整篇结题报告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个出色的结题报告应当全面、准确地呈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得研究成果具备推广和借鉴的价值。因此,这部分的具体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该章节所占的篇幅应当占据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并且要超过整个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三分之一。

  我们课题的成果应该是比较多的:教师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他们的专业成长;学校数学资源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教学资源包的开发;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学校个性化的研究成果等等。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 一个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

  不少的研究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在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

  这些是研究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

  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人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研究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

  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

  (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阶段报告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进行推广性研究等。

课题研究报告4

  一基本格式部分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学校:

  班级:

  小组成员:

  1 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 研究步骤

  (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课题研究报告5

  本人针对自己的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并运用于实践,但是通过这一段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资料的研究,对于目前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只能把他们放在低坡度上,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基础来考虑的。因为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通过分阶段进行,设计阶段的目标和主题,通过这段初级阶段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课堂气氛

  很多人都说自己的学生上课死气沉沉,看人家那个班,教师振臂一呼,学生应者云集很是羡慕。其实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非如此,我觉得最棒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思考问题中。学生说:我们班上课就是抬头看黑板,低头做笔记,大家始终都在紧跟老师的思路,觉得这样挺好,若只是几个人一直在说,那叫起哄。我很赞同这种观点。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们必须巧妙地制止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花大心思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思维,这样也可以部分程度上解决上课走神儿的这一对学生普遍同时又让我们很苦恼的问题。如今的.课堂我们都太关注与模式,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等等,在追求时尚的同时,我们千万别忘了根本——英语老师主要的任务还是让学生喜欢英语。

  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感觉做得已经很好了,可是事实证明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一颗平常心,多反思。每节课下来,让自己满意的时候很少,我觉得可以对照教案回头侃侃自己的课堂设计到底实施了多少,每个环节效果怎么样,学生的反映和预想的有什么反差。站位高些地去

  看这些问题,而不是像我以前那样总是想这节课我没讲完内容等等之类没太大意义的问题,多找找原因,下次注意以下;另外感觉板书设计像以前的事情,现在根本不怎么将之放在心上,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我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现在是起步阶段,该扎实的看家功夫还是得下心思努力去提高。

  三、苦练内功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多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诸多公开课上,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上,我们都会看到很热闹的场面,教师也很激情,但总让人感觉缺少点什么。这点结合我自己的课堂也很有感触的,我很想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课堂上尝试着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但很多时候感觉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在哪里,我曾经迷茫过,后来我去听了其他老师的课,发现她的课堂充满着融洽的师生氛围,教师和学生娓娓谈心,学生欢欣鼓舞,在不知不觉中就领会了老师讲课的内容,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这是教师上课的一种境界——老师只有具备深刻的知识,才能使他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而不是教材内容上。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以上是我在开展这个课题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正是这些的感受在不断的支持着前进。我有理由相信前景会越来越好的。

课题研究报告6

  一、课题研讨的意义和目的

  物理作业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物理研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物理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传统物理作业设置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重视智力测验这种单一的评价体式格局,这个指挥棒“指使”很多教师实行“题海战术”,布置的是千人一面的统一作业,学生课外往往处于题海之中,有做不完的题,想不尽的难题,学生课外负担重,但收效甚微。学生有厌做心理,抄袭作业征象普遍,课外作业往往流于形式。

  传统作业往往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重视独立思考,轻忽合作研究的体式格局。以往的作业围绕书本做文章。一方面,作业中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着与实际生活脱离的事实;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作业也不需要深入生活,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仅靠冥思苦想,纸上谈兵即可。这样就使学生觉得死板有趣,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本领较差。而好的作业设想,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更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和创新本领。

  2、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策略的落实,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课堂,并且也应该深入到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物理作业的创新自然不会例外。作业训练与批改可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应当成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xxx的研究兴趣的手段,足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物理作业的设想。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物理新课程尺度理念下,作为教学有机构成局部的物理作业应该完成质的改变。优化学生的作业设想,改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因此,课题组针对xxx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物理学科特征,为促进学生的开展,提出本课题的.研讨。

  二、中期研究时间

  20xx年1月——20xx年12月

  三、中期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初步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体系。

  四、中期研究的方法

  1、运用群体优化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研究内容,有分有合。

  2、调查法: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作业设置及运用的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症结所在。

  3、资料法:使用图书馆和校园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尝试研讨,为课题研讨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构成员的教育观念。

  4、培训研究: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研究,然后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他们带回的研究内容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

  5、尝试法。尝试在选择班级进行教学尝试的开端研讨,以便对课题研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

  6、访谈法。在课题试验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随时掌握学生对课题的反应和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课题计划和具体的课题实施方式。

  五、中期研究过程:

  1、申报:本课题于20xx年11月向xxx物理教学研讨会递交申报表。

  2、立项:本课题于20xx年12月经xxx物理教学研讨会审查批准立项成为省级科研课题。

  3、开题:本课题组于20xx年5月在xxx教研室的指导下,经我校教科室精心准备,在本校隆重举行题为“关于初中物理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会。

  4、理论研究:本课题立项后随即收集有关文献资料,通过教研活动,组织课题构成员进行有关的理论研究。使老师们认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物理物理作业设想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研究中提高了对本课题研讨的认识和相识,分明本课题研讨的价值所在。并撰写了相应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5、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会,细化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制定课题管理措施,规范课题研讨行为。

  6、初步实践与调查:开始尝试在所选择的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初步研究;调查了解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建立学生管理档案;明确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为下一步研究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六、中期研究成果:

  1、本课题组成员查找出大量的物理资料,进行课题理论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提高了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和了解,并撰写了相关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2、形成系统的课题管理体系,规范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行为。

  3、尝试在选择班级进行教学尝试的开端研讨;调查相识初中物理作业设想出现的问题及考前须知,建立学生管理档案;明确研讨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对课题研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研讨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xxx初中物理学生学情卡”。

  4、掌握了一些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

  七、问题与反思

  1、我们开展的研讨活动的主题虽然都是来自于一线教师的困惑,但有些问题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核心,如何在实践、思考中提炼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一大的挑战。

  2、课题研究存在不平衡现象,课题组成员有些是按计划在认真研究,并且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有少数组员,因为操作上的问题或者是个人的因素,研究成效一直不明显。如何帮助这些课题组成员重新调整研究方案,找到适当的切入口,是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3、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希望有关部门多些举办教研培训活动,包括讲座、研讨、观摩、研究等,以利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在在课题研讨进程中如何防止浮躁、深谋远虑的心态?

  八、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总结经验、资料,课题构成员形成共性作业,进行创造性研讨使用,使之能恰到好处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开端适应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这项工作既是本课题研讨的重点也是难点。

  2、进行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对从实践中探索的经验、方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并上升为科学理论,发表教研论文。

  3、资料收拾整顿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进行评价和反思,做好课题研讨结题的筹办工作。

课题研究报告7

  高中生心理压力及释放途径课题研究报告所谓心理压力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源于环境要求和自身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通过非特异性的心理和生理反映表现出来。

  现代社会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应付这些压力,保持个体的情绪健康,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挑战,是一个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问题。

  我国中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学压力要比初中生大,这是因为高中毕业面临的升学和择业更为迫切。

  在社会中还存在不少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无法得到调节而酿成悲剧。一幕幕扣人心酿成悲剧,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种种悲剧也给许许多多的家长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伤痛。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我们小组决定进行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这次对高中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8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或者很大的心理压力,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压力较小。其压力主要来自学习以及人际关系。

  认为学习是主要压力的学生较多,其主要来自家人和自己。其次来自于老师。很多学生觉得家长总是把很高的期望挂在嘴边,而在学校,考试的排名也让他们苦恼不已。我们认为当今中国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将来过上好生活。孩子们心里也明白。但是毕竟成绩会有好坏之分,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压力来自于人际交往,觉得自己总会和朋友闹矛盾,以及觉得自己找不到心目中的好朋友。

  其实,我们通过了解发现,男生女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下面举些例子女生的烦恼

  1.学习上,某些地方有一定的困难,对于理科性的学习比较吃力。与同学相处,不能完全融洽。

  2.身边总有女生谈论自己崇拜的男生,觉得好烦,真搞不懂自己远未成年,学业还未完成,她们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而且还在别人面前津津乐道。

  3.上高中后,科目很多,而且都比较难,学起来十分辛苦,而且我是住宿生,十点半之前必须熄灯睡觉,没有足够的时间看书。

  男生的烦恼1.体育很不好,每次都倒数。

  2.每次上课时听的挺认真的,可是一到课后很多习题都不会写了。

  3.玩的时间太少。

  案例我们年级有一个同学,近来他的情绪很反常,终日焦躁不安,有时会无端端地闷闷不乐,近来上课常走神,思绪常不知不觉地飘向别处,且难于收回。更难受的是晚上睡觉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入眠,有时竟眼睁睁到天亮。对自己这种不争气的状态又急又气,特别是一想到其它同学能专心致志复习,学习成绩日益进步时,更恨自己,恨自己没有办法集中精神,恨自己辜负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

  这种情绪是考试焦虑症的表现,但不用太过紧张,这种症状许多同学都曾经体验过,只不过,有了它之后,必须重视,应及时调整。走出焦虑怪圈的有效办法──调整自我认识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考试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即使是高考,也非就此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就算万一失败了也没什么,有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且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呢。其次,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正确的估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再次,当心里面出现类似“要是我这次考试考砸了,我的前途不就完了”的消极暗示时,应及时地告诫自己:“这种担心会松懈自己的斗志,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当前的精神状态,应及早排除。当前最紧要的是有条不紊地搞好复习。”尽量把消极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方式中学生有心理压力时,他们的调适方式是:

  48%的同学上网或听音乐等放松自己。

  8 %的同学找人倾诉还有44%的同学选择其他的方式舒缓压力的对策研究1、学会与别人交往、沟通,明白心理健康标准,在对照发现自我压力形成的原因,从而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调整心态,对释放压力起到导向作用。

  2、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学会科学用脑。有时感到压力大往往是由于没有把时间安排好,做好时间管理是一件降低压力的好方法。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计划可大可小,大到整个学期,每个学科;小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这样便于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讲究用脑卫生,注重劳逸结合。另外,每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及时掌握,及时巩固。前一天预习新课;当天回顾所学内容;一周小结复习;单元测试前复习巩固;期中、期末前系统复习。这样从预习到考试,一遍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就不会感到压力太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

  3、克服考试紧张心理。首先要正确地对待考试。考前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学会自我暗示,经常提醒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形成正确的应考心态。进入考场后,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或闭目养神,转移大脑的兴奋灶。试卷发下来后,万一出现一片空白的现象,一定不要过于紧张,合上试卷做几次深呼吸,使自己尽快平静下来。

  面对学习和生活而产生的种种心理上的问题,可借助以下方法自我调解。

  1、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于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时间,将学习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阶段性的成果可减低同时展开多份任务而又无法完成所带来的压力。

  3、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既可强健身体,亦可减压,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减轻肌肉疲劳。

  4、遇到困扰或情绪低落时,可与家人或朋友倾诉,通过与同学沟通获得支持和关怀,亦可发泄情绪。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这对松弛绷紧的神经至关紧要,对于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6、如果实在感觉压力太大,无法应承致使情绪低落,不妨去听听cd,看看电视剧,哪怕偶尔“疯狂”消费一把也可以。当然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办法,不可频频使用,更不能成为你懒惰涣散的借口。

  7、养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生活习惯,不要做“书呆子”,别放弃享受美食,享受户外活动或发展个人兴趣所带来的乐趣。

  也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学会自我排解:采取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然后重新投入学习和生活。比如遇到十分伤心的事,索性大哭一场,将郁闷发泄出来,感觉就会好受一些。

  (2)找人倾诉烦恼:有了困惑、痛苦等压力,可以找亲朋好友或同学倾诉,听听别人的见解,通过交流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3)转移消解压力:在一件事情上失败,短期内又无法改变时,可以通过其它活动来弥补不能实现的愿望,或者转移注意力,让压力在其他活动中得到释放。如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使自己获得愉快的心情,压力就会逐渐消解。

  (4)不作过分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必然压力重重。高中生应该建立悦纳自己的健康人生态度,树立适度的奋斗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健康。

  (5)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应社会。

  (6)知足常乐:人的一生不可能同时拥有所有美好的东西,不妨想一下自己所拥有的,使自己有一种满足感,压力就会渐渐消失。

  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学到了许多知识,包括如何建立团队合作精神,也让我们都了解了许多社会及家庭所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从该课题的研究结果中我们也都懂得面对学习压力该如何正确调节。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学习,能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学习压力得不到正确调节的危害性并且能积极调整心态面对它,学会如何面对它,如何正确调节它,让高中生在学习中能轻松地学习,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在期末、期中,甚至在高考中,都能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习压力,在每一次考试中都能考到理想的成绩。

课题研究报告8

  一、问题的提出

  “事实学习”是自然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事实,包括了解物体的名称、显著特征、了解事物和现象变化的结果和过程。其中典型的课例有《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空气的特性》、《不同类型的岩石》、《铜、铁、铝的特点与用途》等。在“事实学习”课型中,包含了许多基础的科学知识,强调对事物描述的准确性、对事物性质的理解以及对特征或变化结果的认识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全部的知识,是否记住了事物的特征或变化的结果,而忽视了调查、观察、设计、实验、数据收集、探讨等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往往满足于学生机械地学习,只是记住和听从教师的教导,这导致相当多的学生对自然科学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摆脱仅仅以听、读、学、记为重点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探究的方法来实施“事实学习”课型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他们亲身体验并理解科学原理。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探究教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化的,但主要受到学习目标、成就感、社交互动以及认知兴趣等四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兴趣被视为推动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内在动力之一。根据兴趣的'起因可将其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兴趣的作用意味着需要加强实践与探究型学习方法,注重通过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探究教学有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

  “事实学习”课型教学中,认识的物体和现象都紧密联系着学生周围的生活。例如青蛙、水、空气、铜、铁、铝、蚂蚁、根、叶、四季的的特征等事物和现象,学生经常接触到而且十分感兴趣。因此,要将这些兴趣稳固下来,成为学生深入研究科学的内驱力,就必须通过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的教学。

  三、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教学目标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教学目标框架是以自然事实和现象的知识为载体,以探究过程的操作和体验为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1.让学生充分体验对自然事实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形成对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和好学求知的欲望,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具有对简单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了解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认识自然事实的形态、构造、性质、变化。

  四、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的策略

  材料是探究教学的基础,为了设计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首先需要仔细选择和准备结构严谨的材料。所谓材料的结构性是指材料与探究活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材料来揭示自然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从而展现出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在《电磁铁(一)》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可以准备三套不同的电磁铁线圈制作材料,让学生通过操作这些材料来进行实验和观察,以便更好地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①用较细的漆包线(沿海版自然教材配套实验材料);

  ②使用直径0.6毫米的裸铜线;

  ③使用带绝缘塑料的电话线。教师把三套材料分别用于三个班的教学,其结果是:使用①②套材料,学生制作电磁铁的时间占用约20分钟,探究其性质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而且制作的电磁铁效果也不理想。使用第三套材料制作线圈,仅花不到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用于探究其性质的时间充裕,探究的气氛热烈,而且实验效果明显,有助于学生发现电磁铁的性质。有此可见,第三套材料体现了材料的结构性和合理性,适合学生的探究。

  (二)指导探究的策略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中,要求给学生一个灵活、自由的空间让其充分探究,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密切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从中发现学生探究过程遇到的困难,适时给予精心启发、有效指导。

  1.精心诱导,激发探索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产生达到目的的欲望时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因此,利用矛盾悬念或趣味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活动中,可以有效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形成探索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叶子》一课,学生对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树叶非常熟悉,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能吸引学生。然而,知识的兴趣并不是一下就能看到的,其源泉是藏在深处的。教师可以布置孩子们课前收集校园的各种树叶,上课时通过“给树叶找妈妈”的游戏,就可以把孩子们的兴趣吸引到叶子的不同形状上来,并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通过老师的精心诱导,孩子们了解、探索、思考的欲望随之就被激发起来了。

  2.指导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掌握学习的方法比仅仅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科学研究领域中,评价一个人的科学素养高低的标准应该是他是否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任务中,自然课必须渗透科学思维方法和浅显易懂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研究某一自然事物时,一般可以先整体了解,然后将整体分成多个组成部分进行探究,最后再综合认识,即按整体à部分à整体的过程分析综合学习。例如《鱼》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有关鱼类的资料、图片,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鱼身体的组成,提出疑问,设计实验,对鱼各部分器官的作用进行探究认识,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征。最后可以将自己探究的结论和收集的材料汇编、装订成为资料保存。

  ②比较与分类的方法。例如《各种各样的根》一课中认识直根与须根,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分类。

  ③在科学研究中,观察与实验是常用的方法。观察可以通过按顺序的方式或对比的方式进行。按顺序观察是指记录和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以揭示其规律和特点。对比观察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实验则是通过对事物进行人为干预并观察其结果来验证假设或获得新的知识。实验可以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或利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此外,在科学探究中,还应运用数学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方法。数学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式,对各种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抽象和概括能够将具体的实例归纳总结,找出普遍规律和共性特点。因此,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数学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探究方法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3、恰当的评价

  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具体体现。对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遵循两个原则

  ①我们应该遵守保护积极性原则,对学生参与的态度、情感和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倡导他们始终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②重过程评价的原则是对探索者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以其成果、结论的肯定或否定来衡量。在评价过程中,重视探索者的体验、实施方法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取向。

课题研究报告9

  一、研究背景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也是令很多父母非常担忧的问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有的学生到了小学毕业还不能独立写出一篇语句流畅,主题明确的文章。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5、题材千篇一律单调死板,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4、缺乏想象力。

  6、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7、家长不重视,不会指导,有的家长指导方式不正确。8、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作文,并且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教学来看,作文教学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低、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爱作文的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3-4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探寻出起步作文教学的最佳策略,使学生以后能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使我们当前应做的。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关的知识,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安排一年级学会440字,二年级学会740字,两年学会1180字,阅读范文80多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优于书面表达。因此,我想作文的起步阶段尤为重要,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为了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轻松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为其订制合宜的`发展路径。我一直在摸索着让孩子如何能爱上写作,让写作文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今年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正好面临要引导学生开始习作起步,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我肩上应担负的重任。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灞桥区东城一小原二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 2案例分析研究3、实践反思法4、用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内容、过程与步骤

  研究内容:

  教师从教学实际及学生特点出发,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让孩子不再惧怕写作,让写作成为孩子的乐趣。

  研究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

  第一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想说、爱说、乐说。

  (一)听故事,激发说话兴趣。

  (二) 在观察中提高说话的能力。

  (三) 续编故事,发展创造性说话能力。

  (四)充分利用课本,提高说话的技能。

  (五)规范自身用语,展示榜样的力量。

  第二步:让孩子养成“爱写”的良好习惯。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让孩子感受写作的快乐。

  (三)让“小练笔”成为提高孩子写作的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一年来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撰写论文。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孩子们讲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看图说话……学生听说的能力得以提高能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学生使学生爱上写作,我觉得在写这件事上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让孩子感觉到写是一种享受,要让他愿意去写,让他觉得我写作,我快乐;我写作,我高兴;我写作,很好玩!当学生写作后,迫切需要他人的评价,如果这时得到鼓励,学生会有满足感、成功感。因此,我认为教师要粗改作文,及时对学生的习作予以肯定,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孩子予以鼓励。通过实践我班孩子大约有70﹪能乐于写出自己想写的事,有了主动写日记的习惯。

  多样的练笔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入三年级后,从前半学期的几次来看,班里有一半多学生不再畏惧写作,能在每次习作时写出一段精彩的话。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自由地写作。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学生由说到写还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孩子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当提笔写时却词不达意。要么是语序混乱,要么是过于口语化。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做由口语到书面语的示范,引导。让孩子不光多说,还要多写多练。更多关注语言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反馈和矫正。教给孩子写作的技巧,指导孩子多积累书面语言。

  2、学生习作有两极分化的倾向,平时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孩子写起来也容易些,而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起来也经常觉得无话可说。针对这一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1、多鼓励性格内向的孩子,给他们多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2、成立学习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报告10

  一、背景简述

  1、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基本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进程,并达到初步的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这就形成了他们既成熟又幼稚的根本特点,所以有人将初中阶段称为“危险期”。许多学生产生了好动、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以应对挫折,青春期闭锁等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伤人现象。因此,对初中问题学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乡镇区划调整后,我镇成为全区人口数量最少、经济状况最差的偏远落后乡镇。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媾合,使得农村这片天地更趋复杂。尽管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思想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社会道德素质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社区教育的退化,家庭教育的滞后严重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部分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行为偏执,个别甚至出现违法行为。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问题学生的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正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3、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我校德育课题研究的需要

  学校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理论指导,习惯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研究,德育队伍建设很大层面上体现为教育简单化的特征。往往将心理问题,上升至品德高度,致使教育的收获甚微,教育苍白无力,甚至因恨铁不成钢而发生教育行为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因此,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正是我校当今德育研究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收集和综合国内外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将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或原理跟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切合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力求建构相应的理论轮廓,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范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较为确切地了解和归纳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表现的特征及其主要成因,并在区别程度、对症下药的预防、疏导、补偿、矫治的过程中,逐步地缓解和消除他们的心理柔弱、心理偏常、心理障碍乃至心理残疾等状况,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的完善和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乃至整个人格水平。

  3、通过本课题研究,尽快提高研究成员尤其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以及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逐步成为研究与实践双赢互动的学术型教育行家。

  三、过程概述

  (一)、方案设计论证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课题调查、定位、拟题、论证,课题组组建、工作分工,课题组培训提高,课题相关理论学习、资料搜集,课题申报方案设计、申报、立项工作。(二)、课题内容试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初步试行课题内容,在此基础上修改课题方案,召开课题开题大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

  (三)、课题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分期(月份、年龄等)召集主题课程设计、课例方案设计大会;组织主题课程编写,开设各级各类课题相关内容研讨会,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再行组织实施、论证,撰写有关调查报告。(四)、总结论证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总结分析一年来的课题实施情况,总结课程与课例设计要点、策略、问题;形成课例研究与教师论文专辑;撰写课题论文、鉴定报告、结题报告;总结课题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开展下一阶段课题申报或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究。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研究手段主要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信息测验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实行分类要求,分层操作,使理论指导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使研究成果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五、活动扫描

  1、寓心理疏导于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多给学生一点爱,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问题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教给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忍受挫折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问题学生心理疏导档案,使问题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另外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有助于问题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助于培养问题学生自立自力的能力,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舒解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在交往中培养问题学生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对不良心理反应进行疏导。

  4、创设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社会各种现象,积极引进社会帮教组织,让问题学生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六、成效分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扎实开展,建立了在课题组带领下,以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兼职)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初步形成了切合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力求构建相应的理论轮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分析、探究,初步了解和归纳出目前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上的一些共性:如生活水平的自我优越感与独立生活能力的缺乏的矛盾,学习上的高期望值与学习水平的相对滞后的矛盾,摆脱家长束缚(渴望家长帮助)与缺乏亲情抚慰的失落感的矛盾针对诸如自私、怕苦、攀比、骄妄、浮躁、责任心薄弱,优越感过强等心理弱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在积极的课堂教学、有效的活动训练、和谐的环境陶冶中努力排除心理发展障碍,形成开朗、自信、稳健、坚毅的心理品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教师以及课任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和老师全面了解和关心学生,创设了气氛和谐、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重视教师的心育管理,营造以人为本的民主的校园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的心理教育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适应力,使教师处于一种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去。

  七、成果收获

  (一)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训练方法,能自觉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非常注重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方法、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提高了教书育人效果。

  (三)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教师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掌握了很多心理调控训练的方法。这些知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校长领导、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利用广播站、校园网、心理信箱、校园环境等媒体,通过心理辅导课、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途径共同作用于学生,并积极利用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建立了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五)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很多品德问题,是心理问题在行为上的外在表现。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较好地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八、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步认识了解的层面上,如何进一步研究并建构相应的理论轮廓这一方面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成效。

  2、课题研究中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使用较好。在下阶段研究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测评,进一步搞好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有针对性地强化心理素质训练。

  3、加强学习和培训,多学习、多交流,开拓视野,使课题研究行之有效,多出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11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我们小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虽然有许多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供借鉴,但大多数只是理论上的论证,缺乏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此外,这些研究的调查范围也很广泛。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采取校本教研的方法来解决它。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水平。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习,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课题周期(20xx、3~20xx、7)

  第一阶段:20xx、3~20xx、7

  准备阶段: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xx、8~20xx、2

  实施阶段:

  (1)精心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

  (2)确定每班历史成绩不同等次的学生做访谈的对象;

  (3)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4)做好受访学生的书面记录并分析。

  第三阶段:20xx、3~20xx、7

  总结、结题阶段: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课题研究报告12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温馨提示: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写。

课题研究报告13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x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 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x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x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x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课题研究报告14

  一、教改课题申报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参与各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申报和结题的评审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选题不够恰当

  具体表现为有的选题过大,如,作为一般教师选择“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构建的研究”等题目,显然超出了其研究能力的范围;有的选题陈旧过时,如有的教师还选择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等问题进行研究;有的选题与主持人自身专业或研究领域偏差过大,难以胜任研究任务;有的选题不属于教改课题,没有教改元素等。另外有的课题名称在表述方面不够明确简练,或字数过多,或对研究内容表述不够清晰,令人费解。

  (二)课题申请书的论证不够充分、规范

  主要表现为有的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不够充分到位,或缺乏现实需求、或缺乏实际教学存在问题等情况的阐述,对为什么要研究的问题阐述不充分;有的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不够全面、具体,存在只述不评、或只评不述、叙述不具体不典型、评价依据不充分等现象,对课题研究是否存在重复研究的问题阐述不够全面到位;有的对研究目标把握不当,或空或大,笼统模糊,难以达成,难以检验,课题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阐述得不够具体明确;有的对研究内容的说明过于笼统,没有将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解,要研究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不够清晰明确,有的虽进行了分解,但其内容的系统性、关联性和逻辑性不够强,对课题要研究什么的问题阐述不清楚;有的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把握不够准确,把缺乏经费、课题组成员研究23年能力不强等外部的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作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的对创新点的提炼不够鲜明到位,23年与常规做法没有区别,体现不出特色和创新;有的研究思路设计不清晰,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或各项研究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或研究内容与过程不完整,对如何研究的问题阐述不够充分;有的对研究方法的说明不规范,或自己编造研究方法,或孤立地指出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而不是具体说明在研究什么内容或哪一环节使用哪种研究方法;有的对项目实施计划的设计不够合理,研究的阶段步骤和内容不够完整优化,人员任务分工不充分,对怎样去研究的问题阐述不够充分;有的对预期成果的设计不够完整,甚至有的连教改课题研究必须的研究报告、相关改革方案等教改课题研究的“规定动作”内容都未列出。

  (三)课题实施不够扎实有效

  一是忽视开题论证,课题申报往往比较仓促,因此考虑不够周全,获得立项后,如果忽视开题论证环节,会给后面的实施带来很多问题,或不知道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或不知道如何解决,或研究方法不当,或研究步骤、任务分工不够合理等等;

  二是缺乏改革方案,职业教育教改课题研究是为教学改革服务的,要进行教学改革必须要有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方案既是进行教学改革“施工”23年的“图纸”也是教改“竣工”验收评审和总结的依据,它也是职业教育教改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从过去一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的结题材料来看,不少课题还是缺少教学改革方案的。这就导致了课题研究和改革的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够强,改革效果不佳;

  三是忽视改革前后有关数据的收集,缺少有关数据的对比,改革实践成效缺乏说服力;

  四是忽视有关研究和改革过程材料的收集与成果的固化;

  五是部分院校对教改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督查还不够扎实到位,有关机制还不够完善。

  二、教改课题的选题原则与论证要求

  (一)选题应符合“四个原则”

  教学改革课题的选题决定着研究价值的高低、决定着研究效果的优劣、也决定着研究结果的成败。因此,在选择研究的内容方向、确定研究课题时,一方面要认真研读课题立项单位的立项文件要求,尽可能在其课题研究指南中列出的研究方向和范围内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要尽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来确定选题。一般来说,职业教育教改课题的选题应符合“四个原则”要求:即符合课题立项部门要求的研究方向和范围的原则;符合主持人自身的研究领域和能力的原则;符合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的原则;符合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原则。

  在此基础上,精心凝练题目,题目应简练明确新颖地概括出研究的内容、对象和方法等要素。一般来说,教改课题的题目由“研究内容的研究与实践”等两个部分构成,而且一般应以30个字以内为宜。

  (二)课题申报书论述应突出“八性”要求

  课题申报书是课题立项部门了解课题申请者对其所研究问题而阐述说明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形成什么成果、有什么基础等问题而设计的文书,也是专家评审决定是否给予立项的依据。要使申请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获得立项,23年课题申报书的论述应突出以下“八性”要求。

  1.必要性和创新性

  必要性和创新性是教学改革课题申报是否获得立项的首要因素。课题申报书中体现所申报课题必要性和创新性的阐述主要有研究的背景、实际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23年研究内容、创新点等内容。

  ①研究的背景主要是阐述为什么要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可以重点从两方面去阐述:一是研究问题的需要情况,包括国家、社会和企业等方面的需要,一般以有关政策、23年文件、规划、报告等为依据,二是分析该问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是现实有需要,而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又存在不足,这就有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

  ②实际应用价值就是要指出研究该问题有哪些实际作用、能够解决什么教学问题,因此,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阐述,如通过该课题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哪些方面的经验和理论,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指导,23年在实践方面可以探索出什么方法、模式或机制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③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是了解国内外的学者对该问题做了哪些研究,23年研究到什么程度等,避免重复研究。因此,在阐述该内容时应具体引用有关学者的研究情况,包括作者、论文题目、发表的期刊等,要有述有评,述要尽量引用权威学者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评就是要对所述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既要指出其研究的亮点和特色,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而这个不足之处就是该课题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④研究目标就是要明确指出该研究要做成什么事情、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水准,这部分可以从虚实两方面去写,实的方面是构建(建立、形成)什么样的机制(模式、体系、方案、方法等),虚的方面是提高哪些方面的效率或质量(能力等)。研究目标的设计要适度,不宜过高过大过多过难,否则难以达成。

  ⑤研究内容就是达成研究目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课题申报书的核心关注点,可将其分解为若干方面或步骤进行研究,分解后的研究内容要体现研究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如课程改革类课题的一般研究内容和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的调查研究——课程能力、23年知识和素质目标体系与课程内容的设计研究——23年课程教学标准设计与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的研究23年——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创新的研究等。而专业建设类课题的一般研究内容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建立专业与区域产业动态跟踪和调整机制的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调研和论证机制的研究——专业核心能力和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的研究——专业课程标准设计和人才培养模23年式创新的研究等,研究内容应具体明确恰当,要与研究目标相对应,研究内容不宜过多过难,一般3~423年项即可,也不要过于简单。

  ⑥创新点就是要指出该课题研究有何特色和亮点,与相关的研究有何不同。一般可以从理论创新或实践创新等方面去提炼,如在实践方面可从内容、方法、模式和路径等角度去提炼其创新之处,要鲜明突出,如构建了一个怎样的模式、机制或体系等,一个课题的创新点不宜过多,一般有1~2点即可。

  ⑦预期的成果就是经过研究打算要形成的成果,职教课题成果一般应包括相关改革方案、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课件、软件等,同时要体现成果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2.合理性和可行性

  课题申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主要是通过申请书的理论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已有研究与改革基础、预期的成果、研究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及进度、人员分工、研究的条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阐述来说明。

  ①理论依据主要是强调该研究有什么理论基础,在阐述该内容时应明确指出该理论是谁提出的,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是什么,与所研究课题有什么关联等。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应该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对达成预期目标起决定性作用的、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瓶颈”问题,如何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课题,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应该是如何构建该专业核心能力模型与标准及其培养路径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般是1~2点,不宜过多。

  ③研究思路是指对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过程步骤的设计,可以对研究的各项内容进行梳理,厘清其关系,并用“以……为……”的句式将其关系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或用流程图的方式来表述,对研究思路的表述要完整、清晰、严密。

  ④研究方法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采用方法和手段,所用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公认的、规范的,而不是自创的,并且应具体指出在研究哪些内容、哪个环节使用哪种研究方法,而不是只泛泛地列出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要充分表达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恰当性。

  ⑤已有研究与改革基础,此部分主要是考量所研究课题是否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一般可以从已经进行了哪些相关课题或理论研究,发表了哪些研究论文和开展了哪些相关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等方面去说明。

  ⑥研究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及人员分工主要是观测课题对研究内容、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因此,这部分可以采用列表方式,将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应形成的成果、具体完成人等逐一列出,做到一目了然,以充分体现该研究的步骤安排和分工是合理的、可行的。

  ⑦研究的条件和保障措施可以从上级和本校大力推行相关改革的政策环境,提供的物质条件、改革实施和对象以及经费支持,课题团队的研究能力,制订的有关制度文件等方面来阐述。

  3.系统性和逻辑性

  系统性和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对申请书各部分内容之间关联性的阐述上,如设计的研究内容与后面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任务分工、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环节都应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即前面提到的研究内容,后面各环节都应逐一落实和体现,如在研究方法这个环节应该是针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每一项研究内容在研究步骤中都应落实,每一项研究内容在任务分工中都有人去完成,在预期成果项目中也应与研究内容对应,经费预算开支的科目也应包含研究内容项目的支出等;同时每个部分内容之间也应注意其内在的逻辑性,如要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内容应包含以下方面和顺序:以要完成相应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必需的能力分析作为逻辑起点,设计对应的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来改革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模式,这种逻辑联系是不能打乱的。还有研究步骤的设计也必须讲究逻辑性,一般的步骤是: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数据资料分析——改革方案设计——实践检验——总结完善,这一步骤也是不能颠倒的。

  4.简明性和规范性

  简明性是教改课题申报书填写的基本要求,因此,申请者应按要求紧扣各部分内容要点进行填写,尽量简洁明了,一般采用分点撮要的方式来表述,每段文字尽可能先总提后分说、先观点后展开,如填写主持人的“主要教学工作简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综述的方法指出从哪一年到哪一年承担哪些课程的教学,平均年授课量多少,期间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等,而不必逐年列出自己上了哪些课。这样写既简练又重点突出;规范性也是教改课题申报书填写的基本要求,规范性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语言要符合语法规范,通俗易懂;二是格式要规范,包括所用的层次序号要统一,相应的层级序号要符合规定,各层级标题和段落文字的字体字号都应统一等等,要体现出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三)课题实施应建立“三个机制”

  设立教改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其研究取得的成果假如不用来指导实践,就失去了教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要确保职业教育教改课题实施取得应有的效果和作用,作为课题成果实施和应用的院校应建立“三个机制”:

  一是课题实施指导交流机制。职业院校应建立教改课题立项与实施管理机构和专家团队,不仅分析、研究和确定本校教改的选题方向,还应加强对获得立项课题的管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改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研讨或指导会和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

  二是课题实施督查报告机制。职业院校教改课题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教改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推进情况进行督查,课题组应按时提交课题检查报告,学校对照任务完成情况确定课题后续经费的使用,对延期一次还不能完成研究任务的,应取消课题的立项,主持人3年内不能申报该类课题;

  三是课题成果应用成效的激励机制,对改革成效显著、影响重大的课题团队应给予重奖,并将其成果汇编入《学校教学改革案例集》,供大家借鉴学习,另外,可将其作为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此外,课题组也应按方案化、实践化、23年数据化、对比化、过程化、实物化的“六化”要求做好课题的实施工作。

课题研究报告15

  两年来,我们在县教研室领导的专业引领下,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我们对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题研究的这段时间里,我回顾了学校两年来的研究工作,蓦然发现,“小荷已露尖尖角”。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感到特别的高兴,因为我们已经享受到课题研究的幸福。为了以后更好地参加课题研究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为农村小学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使课题研究教师明白“什么是教研?农村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其次,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使我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集中学习,并布置了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是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那么,什么是教研?农村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进行课题研究,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广大一线教师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2、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广大教师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过程,在实践中深化自己所学的教学理论。这将有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科学化、系统化。

  3、有助于养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要查阅大量资料,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教学观念,用新教育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进行教学反思。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将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遵循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课题研究应该看作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像人们常说的“每一棵树都想开花”一样,每一位老师都有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愿望。教学、思考、科研是一条辛苦但有充满着诗意的小路,我愿意在这条通往梦想的小路上继续跋涉,去领略教科研道路上更加美丽的风景。

  总之,我们要用这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教师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目前“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被认为是教师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和“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教师这门职业是一门非常专门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而成为专门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报告10-17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12-11

课题研究报告总结01-31

课题研究报告优秀03-12

课题研究报告模板10-20

科研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07-14

小学写字课题研究报告02-28

英语课题研究报告02-05

课题调查研究报告01-10

课题研究报告15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