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
阅读国学经典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和深刻的体会。首先,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从事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古籍中,我领悟到了很多教育理念,这些思想可以应用于实践当中,使我的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其次,阅读国学经典让我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和处世哲学,对我的成长和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总之,读国学经典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同时也可以塑造我们的品格。
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很有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成为一名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师,我们必须要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需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深度学习。虽然现代技术日新月异,但我们国家的古文化博大精深,也是我们学习的宝库和知识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认为这些古代经典中的知识点也非常重要,就像美酒一样,越品越香。同时,只有国学经典才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非常深刻,意味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在读书时,我曾经自负得有些盲目,但在工作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的同事们都是出色的人才,他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包括书法、绘画和音乐等方面。而且他们教学多年,经验非常丰富,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问题。我原本以为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从容不迫地处理问题,但结果却并非如此。这让我深深地佩服他们。因此,我决定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时间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通过这些努力,我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论语》中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我刚开始工作时,由于缺乏经验,我对所有学生都采取了同等对待的方式,认为这样才能实现公平。但是,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因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导致我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向其他教师请教建议。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我教的毕业生们经常会向我诉说他们的烦恼和困难,比如学业压力大、厌学等问题。与以前不同的是,我不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朝体育方面发展,让爱画画且有天赋的学生朝美术方向发展,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从而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2
有人说,学习就要端正态度,好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人说,学习就要讲究学习方法,好比“学而实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切学习的好方法尽在于此。
孔子是一个非常有追求、勇于尝试的人。他多才多艺,善于教导他人;同时也很懂得生活的乐趣,精益求精地品味食物。他从自己的'经验中发现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
读《论语》时,仿佛穿越了数千年的历史时空,走进了春秋时期殷商灭亡、周公平定天下的群雄逐鹿时代。孔子这位20xx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行为方式,今天看来仍然是如此先进和贴切。阅读完《论语》后,我们才明白“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和“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日常口头禅都出自于《论语》之中。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可是,这样伟大的天才,竟然被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给难道了,这难道不是很好笑吗?也许是因为那时侯人们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对大自然研究得还不够透彻吧。可我们呢,生活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不仅随这古人的脚步往前走,还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还可以翻阅书籍,如果我们碰上一个小朋友也问了个问题,可自己也答不出来,那不就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大笑柄吗?
我们现在正值学龄期,应该多学习知识,少玩电脑游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3
9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五届育龄童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学观摩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们也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读经典”活动。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
一、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
“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要实现自身的提升和完善,就必须先获得优秀的知识。只有通过学习和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和道德,进而成为更好的人,为家庭、国家和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实现理想和目标之前,我们必须先从现实做起,扎实做好眼前的事情。比如,在工作中,我们不应该动辄发怒或指责他人,而是要从自身找到不足之处,制定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对于教师来说,深入学习经典,品味书本之美,可以激发对祖国文字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让写作流畅自如,口才清晰准确。只有深入学习国学,才能在任何环境下淡定从容、高雅脱俗。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对为人处事的精准总结,是日常行事的准则。通过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底蕴,实现自身的升华。
二、学生诵读经典促成长
子曰:孔子曾说过:“作为学生,要在家中尽孝道,出门则要尊敬兄长。做事应该谨慎并诚实可靠,要广泛地爱护众人,而且亲近那些具备仁德的人。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学习经典文化,例如《诗经》和《书经》。”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学生们通过背诵和练字,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历史、地理、道德礼仪和生活知识等各类内容,同时也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典美文的朗诵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享受阅读的乐趣,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4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一名称,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孔子十分留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然后,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题目,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问答。如《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另外,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还答应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专长。在他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但孔子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还是倾向于培养恭敬,温顺的个性。
二、启发诱导
孔子在教学中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启发式教学。他认为,学习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他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他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只有当学生充满热情和欲望时,才能通过引导和开导,让他们理解和领悟更多的知识。换句话说,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孔子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成长和提高。
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熟悉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正如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
三、学思结合
孔子一向夸大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这种见解符合人的熟悉规律,已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夸大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说明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学习往思考,孔子有腔调思考的重要性,反对学而不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见得思义(《论语?主张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餍饫终日,无所专心(《论语?孔子的学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思修行。思与行结合。
四、学以致用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他曾说过:“虽然背诵了《诗经》三百篇,但如果不能将其应用于政治处理,或者在出使时无法独立应对,那么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呢?”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以学为先,然后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他认为只有学而优则仕,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当季康子问他是否可以让某些学生从政时,孔子会根据学生的性格和才能来决定这个问题。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出任官职,治理国家。因此,孔子强调学和行的结合,要求学生言行一致,以达到他的政治抱负。
五、学而时习
孔子在《论语》的第一句话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孔子以为学习靠多闻多见,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悔(《论语?述而》),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可以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5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
《论语》的真谛,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
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
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6
今年九月份,我参加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活动。这个学习活动共分为四个教学视频,通过学习,我对国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国学中那些言简意赅、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的经典理论,这些理论都能够深入人心、启迪智慧。经过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这次学习对我的收获非常丰富。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包括了许多经典名著、诗词歌赋等,这些经典作品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国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华文化之珠串连起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国学优秀的思想和文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融入到了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人类共有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教育界的前辈翟鸿曾说:“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内在修养与外在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道德修养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抱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用信仰和追求塑造自己的内在,将这份爱心付出给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也才能获得学生们真挚的爱。鲁迅曾说过:“不读《道德经》就不知道人生的真谛。”而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则让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了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正如曹教授所言,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应该像呵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关怀备至,真正做到“大爱无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成为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看完熊笃老师所讲的国学经典与教育艺术,使我懂得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教学过程中,不搞题海战术,学习要和丰富的课间活动相结合。劳逸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之中,就能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的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总是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
现在年轻人,漠视礼仪,不尊重长辈老师前辈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会、工作岗位、吃到了苦头才意识到了“礼”的重要性。校园中有些出口成“的同学是否也该引起重视,把逞一时口快的坏习惯给改改,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7
通过学习国学,我深刻领悟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世界中穿越,让我获益匪浅。就我个人的学习情况而言,我有两点感触: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独特的国学智慧。作为中国人的国粹,国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国学经典,借助其智慧之光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让人生轻松而洒脱。通过学习国学,我也希望能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8
经典是经过时间筛选出的著作,它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有其宝贵的价值。只有做到品读经典,经典著作的那些价值才会显现。
经典固然有其价值,但如果不去细细品味,经典中的价值又如何能够被显现出来呢?品读“就是在认真阅读过经典著作后”仔细思考,慢慢领悟出其中的深刻道理,品读经典“不是囫囵吞枣般地把经典大致翻一遍”而是要有思想、有情感地去阅读。
认真阅读并品味经典,你会发现经典中那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而这些道理对每一个品读经典的人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老人与海》,看到老人身上无所畏惧的品质,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读《简爱》,看到简爱身上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知道了面对现实的不公,要敢于斗争;读《悲惨世界》,看到冉阿让身上追求正义的力量,懂得了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正义……这些人生真谛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多品读品读经典,这对个人来说百益而无一害。
一旦一个民族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品读经典,去感悟经典中的人生真谛,并时刻坚持那些从书中领悟到的精神品质,那么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一定会大为提高。品读经典,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也会有重要的影响。《三国》、《水浒》等民族经典中所蕴含的的民族精神,正是支持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而在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年代,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各类武侠小说、时尚杂志,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把时间、精力用在品读经典上。经典就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他能照亮人们前进的路。而那些武侠小说、时尚杂志只会是时间那汪洋大海中的泡沫。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去品味经典,去感知前人留下的智慧。
品读经典,感悟经过时间考验的人生真谛,让经典的价值能够充分显现。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9
国学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已有一年多,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准确把握好课题实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9月18日上午参加了全县小学国学课堂教学研讨教师培训活动。”通过两节公开课对比学习,专家与培训者的互动等活动,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这是一次成功的培训学习活动。
青口镇中心小学韦惠华老师上的《论语百学不厌》,课上韦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积分法,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节成功的教学示范课。
印象较深的是陈学壮老师的《庄子北冥有鱼》示范课。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选择,一节课学习整篇课文的全部教学内容,能学多少学多少“学生学习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教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中,陈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带读、齐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和着节拍读等多种朗读比赛形式,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经典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
最后朱红甫主任为与会者作了《经典阅读:在国学的本原和光芒中徜徉》的报告。在报告中朱红甫主任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国学经典的.深刻理解、对课程推广的实施经验,他的睿智的思考、丰厚的底蕴、独到的见地。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0
今年我很荣幸能够前往深圳参加了《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师培训活动,听到了几位老师为我们上的精彩讲座,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钱老师和龚老师的两节课。
深圳田心小学的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昔仲尼》课。她的课例设计独具匠心,通过课前谈话、课件领读和学生诵读等环节贯穿全课,让学生在自主感悟中理解文本。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并反复强化,以便熟读成诵。整堂课程以“读”为主线,贯穿着只求诵读,不求甚解的原则。李老师巧妙地运用情感调控,让学生在情感上融入课文,呈现出和谐愉悦的氛围。通过学习典故“悬梁刺骨”和“螟蛉之思”,学生轻松领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没有任何压力。
田心小学的两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苏丹老师的课堂,她为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苏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趣味性的游戏,让我们轻松地理解了数学概念,培养了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龚白羽老师的示范课同样精彩。她为我们上了一节《弟子规》课程,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了国学经典的魅力。龚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文化。这节课让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一份美好的体验。总之,这两位老师的课堂都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收获,让我更加热爱学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受益。
如何教授国学课?我受到了钱老师和龚老师的启发,从中获益匪浅。其实,我们教师只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自主感悟。我们只需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领略美感,反复朗读,掌握熟读成诵的技能,而无需过度强调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祖国的精华文化,没有任何压力。
这次培训会,国学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情趣,促使其在多样化的诵读活动中,通过口、耳、脑的协同作用,达到知识习得、能力训练和潜能开发的目的。国学经典的教学理念强调“以读为本”,并注重读悟结合。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领略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1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
我发现,孩子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后,不仅更加孝顺父母、懂得礼貌和礼仪,性格也更加开朗。在学习和做事中,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互相帮助和学习,为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这种阅读还能够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提升理解力。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国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阅读经典。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我和孩子们一同探索书的世界,与经典为伴,让中国国学文化得以传承下去。作为教育者,我深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努力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让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悟经典,让祖先留下的文化之花在我们手中绽放。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2
中华古国,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载。中华经典数不胜数,延续千年。这些经典犹如一颗颗璀璨星辰,在文化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这里有诗意盎然的花间词,有智慧深邃的论语,还有《三字经》中的言而有信,恩怨分明的行为准则;《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等哲理思想。读经典如同与先贤同行,感受他们对世界、历史和人生的领悟,沐浴在他们智慧的灵光中,启迪心灵。
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是真诚,让我感受到了真诚的无限魅力!用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普遍的爱。人生有限,但祝福别人的机会却是屈指可数的,所以要好好利用它们。当老师以真诚的心态去帮助学生时,曾经忽视的机会会变得清晰可见,易于掌握。因此,没有其他职业能比国学经典更有贡献、更愉快。我已经开始享受经典了。以前我的生活习惯不够节俭,但现在却值得赞美。这一切都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以及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在教育中,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辅相成。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孝是人类本性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孝的品质,让孝永远传承下去。我对国学经典所教导的孝心表示敬意,因为它们为我们树立了正确做人的根基。在鸡蛋原理中,我们会因为破碎的鸡蛋而感到心痛,这是因为我们对生命有着深刻的体悟。我们需要唤起内心中那份仁爱之心,并将其保护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还能唤醒我们曾经忽视的一段内心。
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从小就接触过许多中国儒家的名言警句和文章,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深刻理解了其中的道理。然而,在反复的考试和自我奋斗中,这些宝贵的知识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被淹没在尘埃之中。
现在,在现代社会中,国学经典的价值被强调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修身对于古代人而言是最高的追求,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同样重要。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和多元文化的国度,每天都忙碌着追逐快节奏的生活,很容易忽略自己根本的`需求。然而,只有把握自己根本的东西,才能真正拥有丰富的内在财富,才不至于一无所有。
古人的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去聆听。因为这些话语历经千年,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一直被当做人生的基础课程而备受重视。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讲究礼仪已上升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的标志。而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更需要学习和讲究礼仪。以平等心对待别人。
真是令人自豪,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可是也令我们感觉有些悲哀,我们趋之若鹜地去搜寻、阅读那些外国人士写的成功之道,却忽视了自己祖宗留下的东西,甚而将它拱手给了别人。
人生幸福的根源确实是爱和被爱。看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获得了成功,自己同样地兴奋和雀跃。默默地把自己的爱给予别人,自己的心同样是温暖的。而作为被爱的人,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一点。最真切的便是抚育我们的父母。只有他们从你一出生,即开始担当两个守护天使的角色。纵使你到了那遥远的天边,他们还是始终不离地关注着你。你忘乎所以地忘掉了他们,他们却将你时时挂在心头。每次说到父母,正在嬉笑的我都会心有濡湿,对他们充满了爱敬。
现在重新审视我们家几代人对自己长辈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发现孝道在我们家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孝道的氛围中长大,认为对长辈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孝道在我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现在看来,所不同的就是家突出了一个孝字和身教。由于孝,儿女们听话,母亲和我的理念得以灌输;由于孝,儿女们懂得尊敬师长,人人喜欢;由于孝,儿女们懂得仁爱,同学团结;由于孝,儿女们奋发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孝,他们好好做人,不让妈妈操心等等。就是因为做到了一个孝字而一顺百顺。
别人没有错,所有的错误都在自己德未修呀。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聆听到圣贤教育,然而当自己的修养没有达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时,很有可能出发的目的是好的,做着做着就偏离方向了。在这个假期的国学经典学习中,我深深感到像我这样从小好逸恶劳的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要改习气。
我希望能为别人做点事,学习尽自己的本分做人。国学经典使我明白做一个真正的人,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国学经典,圣贤涤荡了我们心灵的污垢,使我们有一种脱胎换骨、再世为人的感觉。如果把这几天的学习用两个字概括,我想会用这样两个字:感动。国学经典教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怎样为人师、为人父、为人母,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物品,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怀着感恩之心。系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系努力的将中华文化承传,成全我们的家庭,成全我们的幸福,国学经典不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呢?你们用自己的善行义举实践着圣贤的教诲。
学习经典,作为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人,我深刻地感受到要从自身做起,时时怀着感恩之心,既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我坚信与人为善,也是与己为善。因此,我决定回校后积极推广力行经典的理念,向全校师生传递圣贤智慧的教诲,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经典教育,受益一生,影响和带动兰州市经典教育的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中的道义、情义等厚重的力量生养了我们,让我们懂得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而对父母不敬则是最大的损伤,会让整个业障迅速显现。因此,我深知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不被社会污染所动摇,不放弃对家人的爱和尊重。作为一个幸福成长的孩子,我意识到父母对我的爱是那么真挚永恒,即便我曾经犯过错误、伤过他们,但他们始终没有改变对我的爱。我要向父母学习,活得有尊严、有志节,不低头、不奢求,快乐生活。同时,我也会将他们的爱和智慧传递给更多人,帮助他们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
人的一生,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父亲母亲,永远是我源源不绝的支持力量,也引领我。《弟子规》正是在时时处处、引导我们如何仁爱待人,正确处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3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中有许许多多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我觉得,在我们日常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味的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大脑却一片空白。有的人只读“死书”,而不去深入理解书中的含义,这样就会导致学习的基础不扎实;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在于思考,也在于吸收,二者缺一不可。
还有一句让我感触最深。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的意思是: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秉持着“能者为师”的`信念,我们应该敏捷而努力地学习,并不耻下问。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必须与很多人接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值得我们去向他们学习。正如小树苗吸收丰富养分一样,我们通过向身边的人学习汲取知识,才能茁壮成长;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嫌弃每一块小石子;海洋之所以广阔,是因为它积极聚集一滴一滴不起眼的水。如果我们想拥有高山的气魄和海洋的博大胸怀,就必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平和心态,在逆境中坚毅不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新的认识、新的发现,领悟到更多人生的真谛,感受到更多世界的美好。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4
中华民族有着在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传承两千多年。古代思想家诸如孔子、孟子、荀子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滋养后人的思想成果。在教育方面,他们有自己独特方法。时代发展到今天,在这个电子化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过时了吗?
我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广阔和深刻内涵,同时也掌握了许多先哲们所倡导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即使在今天仍然不失为宝贵的经验。在我看来,这本书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无论是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还是对于教育者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研读,我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哲学和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还可以指导我们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同时,在这本书中,我还发现了许多先哲们所提倡的教育方法,例如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教育、鼓励自主学习等等。这些方法虽然已经诞生了数千年,但却依然非常适用于今天的教育实践。因此,我深信,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升华和发展。
国学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精神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百千弟》作为国学启蒙的经典之一,其中的《三字经》以条理清晰、文理明朗、概括精辟的方式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及团结友爱等重要观念,被誉为“袖里通鉴”。同时,也强调了勤学的重要性,并敦促家长、老师对子弟、学生的教育予以认真对待。《百家姓》则让人了解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而《千字文》则是流传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之一,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则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易懂地阐述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并通过历史典故进行讲述。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论语》中留下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言论。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都很重要,但最基本的还是教育,他非常重视教育。孔子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把社会上的思想道德传承给人民,从而对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论语》的“为政”一章中,有这样的记录:“有人问孔子说:‘您为什么不亲自参与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中写着:‘要顺从父母,友爱兄弟。’如果我们在教育中推广这些美德,那就是在参与政治事务,难道这不是在做政治吗?’”这说明,通过教育传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就能够对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
孔子认为,教育是建立和治理国家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论语》中的一段对话中,孔子强调了他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当子适卫城时,冉有作为他的仆人。孔子说:‘这样很好。’冉有问道:‘既然很好了,还需要加些什么吗?’孔子回答说:‘让他们变得富有。’冉有再问:‘既然他们已经富有了,还需要加些什么吗?’孔子说:‘让他们受到教育。’”孔子通过这段对话简明扼要地表达了他的庶—富—教思想。孔子的先富后教观点表明,必须先发展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教育的发展必须受到经济状况的制约。
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孔子的“举贤才”及整个教育思想都放在这种天赋平等的人性论基础上,他尽力将教育推向平民,为其“有教无类”主张提供理论根据。同时,孔子指出人的个性差异是后天作用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影响力,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现在我们提倡与时俱进,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丢。特别是教师,除了横向的拥有国际视野之外,还得纵向的博采古代思想文化之长。多方面学习,以教育教学的工作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5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缺乏灵魂,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动力和支柱,也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核心体现。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便是国学,只有不断挖掘和传承国学的精髓,才能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强大生命力。为此,省分行组织了“学国学经典,育道德员工”系列活动,我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工作中的座右铭,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美的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试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如何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是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我们的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国学经典中,有着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深入探讨和系统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传承着中华文化的观念和智慧。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各种形式和方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联在一起,滋润着中华万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让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学经典的优秀思想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其中的人文智慧和生命真谛,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国家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吸收和传扬这笔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文化之美。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是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国学的心得体会08-30
国学心得体会02-06
《国学》心得体会11-18
[经典]国学的心得体会11-18
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07-15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09-11
国学心得体会12-19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1-15
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12-23
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