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文

时间:2024-07-16 09:10:29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我要投稿

电子技术论文15篇【热门】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子技术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子技术论文15篇【热门】

电子技术论文1

  摘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开展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结合我校当前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新形势下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项教学研究与探索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形势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电子技术课程是当前本科高校工科专业电信、通信、微电、电器及自控等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电子的特性和行为,以及电子元器件的构造及实现原理。我国当前的电子技术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普遍偏重基本理论,实验中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特点。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开展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该项研究能够有效优化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有助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力求使我校的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达到在同类院校中的先进地位。

  一、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电子学技术自1883年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不停息地开拓和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国内外各工科类高校相继开设,现代的电子学也已发展成为当代最引人注目的专业和学科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朝着加速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在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引发了教育教学技术的重大革命,在新形势下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外欧美电子技术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为基础和宽泛,覆盖面广,交叉性强。美国知名高校教学通常采用分析与设计相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常在每个知识单元和作业中都设有分析和设计题目,在实验中设有设计性问题。以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为例,在其课程中没有单纯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命名电子学课程,而是将其交叉融合在相关课程中。其课程内容通常覆盖了国内多门课程。当前国内的电子技术课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课程的规范性、理论性和系统性,造成了课堂教学中重点强调课程中基本原理、基本定义的验证和推导过程,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一定的验证性实验巩固所学内容,忽略了课程的应用范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电子技术课程分为模拟电子技术[1]与数字电子技术[2]两大模块讲授,各模块现已分别形成较完整与封闭的知识体系,相互之间的衔接与联系也逐渐被淡化。该教学模式因其存在各门课的串行性和各个知识点的碎片性,造成了教师讲授的越来越多,学生学会得越来越少的情况。此问题的出现对国内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国内各大高校针对此问题相继开展了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新形势下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该项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新形势下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开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教学方法进行多维度现代化优化,对学生能力培养进行多方位优化辅助措施。旨在形成电子技术课程及各课程实验组成的电子学系列课程优质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取完整系统的电子技术知识,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突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结合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内容上,旨在打破传统的碎片式知识点获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保证知识获取的完整性和联系性,我校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国家新标准进行修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3],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在教学中增加新器件的学习,在实验中增加设计型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更系统、更先进的电子技术知识与方法,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新更完整。开设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开发性实验,通过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申报及开发实验室等方法给学生自己锻炼的机会,尽可能地让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积极地思考、探索和交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学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维度现代化优化方法。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将慕课“MOCC”、微课程、“MAP”图、小班教学的多种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因“趣”而学,因“用”而“学”,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电子技术课程中仅仅依靠数字多媒体进行教学,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致使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电子技术课程中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思考过程,基于以上问题,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电子技术中较复杂难画的电路图多用多媒体给出,而其中基本公式和原理的推导和分析则采用板书的方式来表达,使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更便于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中的难点与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慕课“MOCC”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近涌现出来的在线课程,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由于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存在部分同学理解较为困难的问题,我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让学生在课下用慕课和微课程进行预习和复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掌握。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前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校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绘制了“MAP”图。通过参考北京邮电大学绘制的电类课程的树形图,我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师自己绘制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知识点树形图,将教学中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及其相关联系用树形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课程要讲授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MAP”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把握,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同时,我校为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开展了小班教学实验,每次教学人数20,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讨论的方式。教师给出一个具体问题,比如我们在数字电子技术中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病房呼叫系统,让学生现场思考,讨论方案,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增加学生课题的参与度,并在讨论后用Multisim将具体问题实现,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改革。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采用多方位辅助优化措施培养学生能力,采用布置MOCC、微课程作业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自学能力,学生对完成MOCC和微课程作业具有很高的积极性,该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前公布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前通过查资料、定方案等环节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度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下时间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电子设计各类竞赛,委派专业老师进行长期指导,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投入到研究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长期的培养下,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电子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三、结论

  本文对新形势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协调统一的知识体系,凝练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在新形势下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叶青,张卫平,等.电子技术骨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

电子技术论文2

  摘要:现代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上都要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化信息的进程。在各个行业中,都会涉及到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的应用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电子技术的作用,保证电子技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大力开发满足新型社会的电子产品,跟上社会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推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数字电子技术。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0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速度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当今社会对数字电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系统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类。在逻辑器件中,电子管时期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后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相继出现了晶体管和小型集成电路,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超大型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各个方面为我国的数字电子技术产生了强大的作用,电子时代在社会发展变化中逐渐到来,并且为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1.1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

  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理量,物理量的特点一般都是连续变化的。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为了合理地测量这些物理量,通常把这些物理量用传感器转换成相同比例的电压或者电流。因此,这些用传感器转化的物理量后所形成的电压与电流就是模拟了实际的物理量,也可以叫做模拟信号。这些电压和电流在一定条件下是连续的变量。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的内容就叫做模拟信息。

  1.2数字电子技术的特点

  数字信号并不是规整的信号,都是由离散的信号组合而成的。当数字信号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由于波形较少,因此,对数字信号的干扰能力弱,数字信号就可以更好的传输信息,并且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很容易捕捉到高精准的信息。而模拟信号在传输的时候,受到很大程度的信号干扰,对于所传播的信息就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传播内容中包含的噪声很难从中分离出来,噪声会随着传输工具被传播过去,严重影响通讯的质量。数字传输包括远距离的传输,在远距离的传输过程中,数字传输可以在传输的过程中有效的消除噪音,因此,数字信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传输。

  2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2.1在“雷达接收器”中的应用

  “雷达接收器”的广泛应用是推动数字电子技术上升到另一个层面的催化剂,不仅实现了雷达接收器的变频、滤波、放大等功能,还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起到过滤多余的干扰信息的作用,因此,雷达接收器是数字电子技术应用中表现十分显著的方面。与此同时,在“雷达接收器”促进数字电子技术发展的同时,数字电子技术也支撑着“雷达接收器”的正常运作。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也为“雷达接收器”的发展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来,“雷达接收器”被用于军事领域,对军事的侦查工作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2.2基于USB总线的“微波功率测量计”

  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主的开发工具不断涌现出来。数字电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了基于USB总线的“微波功率测量计”,目的是实现精确测量微波功率,并且能够很好地实现微波功率的采集、测量等工作。“微波功率测量计”是由USB接口组成的探测器,在探测器成功测量微波信号后,能够有效地传播出微波信号。经过一系列的操作,由USB接口传递信息到上位机,然后再由上位机对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形成了数电技术,其实这一技术也是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上研究出来的。

  2.3在网络领域的应用

  现代化的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提供了一个完备的平台。在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著的同时,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得到了优化和融合发展,信息化的处理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的完善,现代化的高效性电子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3数字电子技术的优势

  3.1数字信号可靠性较高、维护与调度方便且结构简单

  与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具有很多优势。模拟信号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干扰,具有较强的可变性。而数字信号由于在波形上受到严格的限制,波形种类较少,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由于数字信号是有芯片和门电路组成的',这样组成的信号的特点就是可靠性高、维护与调度方便且结构简单,受到社会上各个行业的青睐。

  3.2数字信号的精度较高

  由连续的信号波形构成是模拟信号的特点,这样的信号极其容易受到干扰。在模拟信号的采集、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对电子设备也会一定程度的产生误差,这样就降低了信号传输的精度。而数字信号由于波形少,就解决了信号受干扰的问题,因此,数字信号的精度要高一些。

  4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4.1数字电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社会的发展给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科技发展水平也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数字电子技术将在未来成为很强大的社会发展推动力。在现代社会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数字电子技术也同科技发展的更新换代一样,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创造力的东西,目的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也是数字电子技术的又一大推动力,有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全球新兴的数字电子技术不断地被引进到我国,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更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数字电子技术必然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数字电子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电子技术的伟大变革在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科技与信息的碰撞,让人们在家就能够享受科技带给的便捷和舒适的感受。

  4.2数字与模拟电子技术间的融合

  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定会是数字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相融合,因为,现代的科技发展水平需要各种技术的相互借鉴与配合,形成完善的电子系统完备技术,而且还会促进新型电子器件的产生,为人类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传感器是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传输过程的主要工具,在模拟信号转换的过程中,传感器会对其进行过滤波的处理,在操作即将结束之后,模拟信号才会被成功转换成数字信号。在数字电子和模拟电子的结合下,传统电子技术的性能才能更大程度地得到提高,并且改变传统电子技术不完备的地方,实现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对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结语

  在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是其必由之路,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下,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使其应用范围和程度也在不断拓宽。就具体应用而言,现代数字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雷达接受、USB总线微波功率传输及网络等发面。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下,数字电子技术具有广阔的需求与应用市场,发展极为广阔,在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需要同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环境相统一,体现社会化特征,并在对技术本身有明确认知的同时同模拟电子技术相融合,产生更多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电子器件。并在各领域应用中体现模块化、高频化、绿色化设计及应用理念,促进数字电子技术的整体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冷海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56-157.

  [2]张伟.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商业故事,20xx:63-100.

  [3]陈金庭.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电子制作,20xx:255-257.

电子技术论文3

  分析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中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改革。但由于多方面因素,技能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针对这些不足,职校教师要更新观念,勇于改革,提高职校技能教学水平。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刻板。传统课堂上,教师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很少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总是将课堂当成自己的主场一股脑儿地将要讲的内容塞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鲜有互动,课堂气氛不容乐观。至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受多少知识,教师很少了解,也很难采取实际行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太过刻板,很难达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预期目标。

  (2)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一个中职毕业生,如果理论知识扎实却实践能力缺乏,则在市场竞争中一定处于劣势。中职院校一直遵循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但只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如今部分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有些学校虽然将实践教学提上日程,却总是以各种借口使得实践教学难以落实。

  (3)缺乏双师型教师。中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在企业工作过。虽然这些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在很多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一些中职院校教师为了晋级评级,有时可能把精力放在专业学科研究和论文撰写上,很少有时间专门研究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相关培训。长此以往,自然就忽略学生专业技能教学。

  (4)技能教学实践设备和手段有待改进。一些中职院校缺乏投入,实践教学设备不够先进。特别是电子技术这种飞速发展的专业,设备更新非常迅速,而学校经费有限,很难及时更新设备,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践受到影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方案很难真正落实,技能教学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

  (1)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中职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教学观念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认真分析市场改革发展的形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不良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是教学过程的灵魂和核心。教师应该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中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2)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技能实践教学要求中职院校不仅要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更要重视技能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问题,更多地设置实践活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践,并且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技能实践教学的认识,构建创新的思维模式。作为职校教师,应该认清现在的教学形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仅有的资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适合的实践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首先,中职院校应该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利用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一切资源,建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测量技术、EDA、单片机、电子产品的设计等实验实训基地,并且邀请相关专业的有名望的专家加盟实训基地,努力实现教学一体化,同时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接轨。其次,应该完善校内实习平台。校内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综合训练,学校应该建立并完善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尽可能让学生进基地去实习实践。要利用专业优势,发展技术,创造成绩,争取资金投入,成为具有特色的实习基地。再次,有了足够的条件,学校就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建立校外实习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弥补中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的不足,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过程中得到锻炼,实现产、教、学结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对中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应该认识到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真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模式传统刻板、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双师型教师以及技能教学实践设备和手段有待改进,并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等,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型、全能型人才。

电子技术论文4

  摘 要: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工作效率。本文首先简述了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提出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以供同业者借鉴。

  关键词:工作过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现如今,技能型人才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职学校的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会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岗位,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职教育阶段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与实际工作进行紧密衔接。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技能型人才通常情况下分为一般技能型人才以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类。一般技能型人才主要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等级通常也以中级为主,在企业一线进行操作性工作。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常情况下则来自于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等级通常也以高级为主,大多數人都掌握了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顺利解决关键技术以及工艺操作性等相关难题,属于既可以动手又可以动脑的阶段,是真正的“手脑并用”型专业知识技能人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企业生产一线的一般技能型人才以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比较来说,是同一类型但是不同层次的校园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相关层次。

  我国中职教育阶段的教育性质与施教原则以及模式导向等许多方面都是相互联系,并且比较一致的。所以,在中职教育阶段重视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2.1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中职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教育,其职业方向性的主要特点决定了适应社会企业就业需求的必要性,一般都是为了服务于特殊的职业岗位以及技术领域,培养行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性人才。所以,必须加强就业导向,中职院校的相关领导以及教师与专业带头人,一定要深入了解社会市场的需求,做好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的具体定位,从行业要求的实际情况出发,落实好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2.2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中职学校的课程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实践体系,都一定要以应用为目标,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在课程的设立方面也要以专业基础能力以及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明确各个相关层次能力培养的要求。特别是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开发,也一定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市场产品为载体,将教学内容以及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达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之间相一致的目的。

  2.3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突出体现专业课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以及开放性。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社会职业性要求,必须对准社会岗位工作需求任务开设课程,并按照相关专业技术领域以及职业岗位的任职需要,根据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与规范,从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入手,构建能够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严格依据工学紧密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原则,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构建有效的基本实践能力以及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等紧密结合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就是随着企业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内容,并在结构上进行调整组合。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讨论研究,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可以在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2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分析

  事实上,现代电子产品的制造,普遍都是通过提出设计要求、方案设计、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元器件采购与检测、电路板组装、调试与测试、维修、总装、销售、售后服务等相关环节构成的。所以,通过研究企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作过程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及岗位能力相关要求,可以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努力构建“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3.3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

  中职学校的教师评价必须要与实际案例分析以及模拟实训进行有效结合,并参照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有效进行,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评价过程中应该通过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进行。以此同时,在教师进行评价的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积极性。

  3.4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中职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强对公共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健康身心素质以及数理分析能力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满足社会相关企业的需求。

  3.5专业学习领域

  中职学校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构建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就业、择业以及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学校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都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或者是实践课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3.6拓展学习领域

  中职学校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的相关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空间以及就业渠道。尽可能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走向社会后,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传统的学科领域课程体系模式,以满足社会工作实际要求为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汤光华,张孝理.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时空,20xx.

  [2]张建平,曾小玲.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

  [3]王真富,黄云龙.中高职一体化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xx.

  [4]刘陈,景兴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电子制作,20xx.

  [5]梁奇峰.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xx.

电子技术论文5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与实际应用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本文讨论将“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重点研究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同时,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及面临挑战。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型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字电子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转型,必须不断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改革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探讨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明确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路。

  1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一种教学方法,属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典型教学法。该方法发源于美国,流行于德国。该方法首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知识进行归纳,划分成几个项目,然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合作形式完成项目。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是由学生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负责进行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是逻辑严密,内容抽象,既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基于以上特点,该课程不适于采用由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存在主要问题如下[1]。

  (1)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单一的授课形式向学生讲授知识点,整个过程始终是教师把握,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去理解,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行为。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

  (2)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虽然《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有实验环节,但是实验内容单调,学生也仅仅是跟着教师思路进行验证性实验,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的培养。

  (3)学与用的脱节。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注重教学内容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机械的记忆公式、推导电路工作原理,不知道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背景。缺乏特定应用背景的数字电路是孤立的,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知识的灵活掌握。

  3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基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探讨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2]。

  3.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项目任务

  在进行项目的选定时,要明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专业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选取的项目要能够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意识,能综合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要求项目有一定的趣味性。根据以上情况,本着由易到难的命题原则,确定以下4个典型项目:

  (1)裁判电路的设计;

  (2)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3)数字电子时钟脉冲信号产生电路的设计;

  (4)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以上4个项目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涵盖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以及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等重要知识点。

  3.2构建学习环境,实施项目计划

  在确定典型项目基础上,构建学习环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理解。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建立理论基础。必要时,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在验证该项目的可行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随后,教师将提出设计要求,各小组根据要求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并进行仿真实验,最终完成焊接测试。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负责参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分组,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要恰当地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主动地完成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并且不断尝试采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

  3.3完善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的评估是项目教学法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不足,树立起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勇气。学习效果的评估要以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表现以及项目的最终实现结果来综合评定,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定几个方面。在此环节中,学生要说明本组的设计方案思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其次,教师找出本项目的1~2项典型作品来进行完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整个项目的归纳总结,并合理做出评价,以评价促学习。

  4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改变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完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知识为中心到以知识应用为中心的转变,真正地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知识的理解。此外,完成项目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教师来说,项目教学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项目指导,解答学生设计中的问题,参与问题讨论,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一个进步的动力[3]。

  5项目教学法面临的挑战

  (1)需要更多的学时。项目教学法进行过程中,既要保证将理论知识充分讲解,还有留足够时间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讨论设计方案,完成项目制作,过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往往会出现学时不足的情况。

  (2)缺少匹配的教材。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往往注重理论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对于实践部分尤其操作部分没有明确讲解。因此传统教材很难保证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势必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项目需要编写适合的项目化教学教材。

  6结语

  总之,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理论引导下,亲自参与动手操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体现了“应用型”的独特优势,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振华,殷香麒,荣长军.论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xx(32):62-63.

  [2]姜春艳.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xx(35):57-58.

  [3]霍艳飞.项目教学法在应用本科(中职本)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6):64-66.

电子技术论文6

  一、自动控制系统下的汽车电子技术

  1.1创新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

  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和停车可靠性,多数汽车机械故障导致的事故是由制动系统引起的。据汽车安全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今众多交通事故中,由于制基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技术分析文/田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电工工业技术不断更新,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革新,这给汽车电子中的自动控制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人们更好地掌握汽车电子、电工技术,以便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结合汽车电子的现状和当前汽车电子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机遇与发展。。摘要动系统故障导致的高达45%。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停车可靠,对汽车制动系的工作靠可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制动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在汽车领域内,一切都是以安全为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对自动控制技术加以研究,能够在科学上加强安全性。

  1.2汽车电子中的电子元件开发

  汽车电子技术涉及到许多电子元件,每一个元件都有其相应的用处,有的甚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每一个电子元件都能够应用到位,如何开发创新新的电子元件,是汽车电子中的'必修课。所谓的汽车电子一般是指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由于汽车上的电子元器件的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线技术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网络化的设计,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

  1.3发动机系统的改善

  目前汽车发动机主流是汽油发动机,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来说,汽油发动机可以说是罪魁祸首,只有在抛弃汽油发动机的提前下,对发动机系统的进行创新和技术开发,才能让汽车电子的发展显得更加有意义。天然气汽车逐渐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汽车,发动机燃料主要采用压缩天然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一般的汽油发动机对比,一定限度地降低了碳氢以及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立足于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几乎没有排放任何颗粒物。目前,天然气发动机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由汽油机改装成双用燃料发动机,二是由柴油机改装成单燃料发动机。由此可知,当进气道处要实施天然气喷射时,将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降低了发动机充气效率;第二,平均有效压力出现降低;第三,动力性出现下降;第四,排放性能与原车水平保持一致。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天然气能源优势,不断完善稀燃技术、缸内直接喷射技术以及电控多点顺序喷射技术等新型的发动机控制技术,改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

  1.4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技术创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内,如3DMAX软件的运用,能够实现各种模型的创立,能够直观的反应于现实中,把相关图片、数据图以及视频分析穿插进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中。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在许多人开来是非常专业化的领域,导致其局限性,其实不然。在信息化的今天,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上网和网上媒体进行快速了解,通过网络,能够把无法形象讲述该专业领域内汽车器件结构的安装、线路的走向清晰地呈现出来,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日新月异,市场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的专研和创新,才能在汽车电子行业中立足,但也不能冒进,对于我过汽车电子而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只是一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可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电子技术论文7

  摘要: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进行有效结合,大幅度推动了的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通过两种技术有效结合使我国机电装置更加高效、使用更加方便,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不断推动我国产业向健康方向发展,符合我国长远发展目标。因此,对机电一体化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对促进我国机电装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发展

  1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优势

  1.1提高生产能力与工作质量

  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自动管控和处理能力,检测及管控程度、面积及灵活度都有极大提高,自动体系可以对机械进行准确操控,进而保证机械可以根据规划要求进行操作,使人为原因产生不利影响彻底消除[1],使操作效率达到理想水平,进而使生产效率及产品达标率得到保障。机电一体化具有自动化性能,从而使生产总量及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比如数控机床利用在数控设备上安装自动监控及处理装置,从而使平稳进行工件加工制作不断地提高,使其效率比普通生产机床高出几倍。

  1.2可操作性显著提升

  逐渐使用数字显示和程序管控将机电一体化中的操作手柄及按钮取替,从而使机电一体化操作的简便性得到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以电子体系预设程序为依据进行指挥管控,并使所有操作可以重复进行。高级机电一体化可以以外部随机改变的信息及被控目标的信息模型为依据对工作流程进行合理规划,进而达到自动操作的效果,其中主要包括切割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激光测量仪等,这类产品以电子设备进行操作是其主要特点。

  1.3使用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升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自动判断、警报及保护性能,在工作中出现电压、电流、荷载过大及短路情况时可以进行自我保护,从而使事故发生率不断下降,使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不断提高设备安全运转。在整个监管体系中使用监管技术,使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为了使整个体系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可以使用较长、大功率的带式传输机。通过不断实践表明,机电一体化安全监管体系使我国各领域的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

  1.4维护与调整便捷

  在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安装调试过程中,可以运用对管控程序进行调节的办法使工作形式发生改变,从而符合现场数据变化及不同用户标准,可以使用多种办法在机电一体化控制体系中输入控制程序,不会对产品的任何一个零部件进行更改。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很强的储存功能,可以在机电控制体系中进行许多程序编程,并根据工作目标对代码信号进行指派,从而使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自主工作。机电一体化还具有自动监测功能,可以对故障进行自我检测,并运用合理举措对其进行调整,使其迅速恢复正常工作[3]。

  2后期发展方向

  1)微型化。随着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件发展越来越快,进而为电子产品向小型发展奠定基础。目前,钦合金有塑料合金在电子产品构造中使用最为普遍,使产品外形有了巨大变化,使其更加轻巧。在与电子元件进行连接过程中,运用片式元件或片状元件命名元件变得更加小巧。与传统的插装元件进行比较,贴片元件的外形及重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运用表面组装技术,使电子产品体积只有原来的'一半,总重量还不到以前的30%。

  2)绿色化。电子技术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进行发展。欧盟早在10年以前就已经对电器设备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电子产品中的铅、多溴联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在20xx年我国也对电子产品污染进行了合理管控,对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及环保标准做了详细规划。

  3)集成化。集成化是以后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进行企业管理、现代技术和集成化处理。随着微组装及表面组装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完成电子体系集成化提供了根本。所谓微组装技术就是运用三维微型组件、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多层混合组装及裸芯片组装等办法使电子体系集成化形成。而表面组装技术就是运用自动组装装置将没有引线的表面组装元件装在线路板上,进而使电子集成体系形成。

  4)智能化。损耗小、污染低、数据广等是电子技术的主要优点,而功能多、精度高及智能是其主要特征,使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操作体系有效融合,从而使机械设备的精密度得到不断提升。在对微电子进行制造过程中,必须对车间的粉尘数量、直径及芯片材料杂质等进行严格检查,使其符合有关标准;在对电子电路进行规划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智能技术,使其仿真技术完全发挥出来,从而对电路版面、印刷电路板等进行合理规划;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功能更加健全,进而使计算机技术与自控技术和精密设备进行有效融合,不断提高电子设备的自动化能力。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和电子技术对机电装置功能的整体提高至关重要,对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整体功能及质量发挥关键作用,所以我国政府机构要不断加大机电一体化产品引导及资金投入力度,运用这种办法促进我国机电一体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勇.基于电子技术中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问题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3):122.

  [2]王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xx,16(9):133-134.

  [3]胡沛艳.略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xx,25(1):66-67+69.

电子技术论文8

  一、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及电子设备使用率不高

  广播电视实验室是一个投资较大的实验室,摄像机、电视、录音、灯光、音响、调控台等设备及相关配件耗材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近些年来随着许多高校大力重视实践课,减少理论课及相关政策的推出,实验室的利用率相对有所提高,但是培养计划中,也就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与短片创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播音与主持艺术等课程实验课较多,有些院校课程设置明显不足;部分院校开设的班级不多,学生不多;导致实际开课过程中实验室及设备使用率不高,发挥的作用不大。有些院校是实验室条件无法满足授课内容的需求,多以理论课代替实验课,还有一些院校的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实践课和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不强,不重视实验课的作用不参加实验课的学习也导致实验室及设备使用率不高。

  1.2实验教学局限性的存在

  这是一个需要较多动手操作来提高实践能力的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传媒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是仅在校内建立的实验室或传播中心、创作中心里上课,对机器设备的使用,本着保护爱惜为前提,学生使用机器设备范围也大多在校内,被局限在“小实验室”里,没有开放到电视台、广播电台、记者站等“大实验室”、“大基地”去学习、锻炼、实战。而在校内的实验室有限的机器使用率局限下,学生往往学得一知半解,有时候刚学会基础入门的操作,课程就结束了;有时候想把自己的新思路,新脚本做成短片时,实验室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复杂的设备借出程序也会降低学生课外拍摄兴趣。因此,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程学得很浅,不熟练,毕业后很难做出精品的节目和短片。

  1.3新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及观念比较陈旧落后

  有些高校的实验室在刚成立时是缺少整体规划的,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建设理念投入了大量硬件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单纯有老师上课有管理人员,但遇到问题无章可循,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升级等系统性问题。正因如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与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能满足和适应高校创新实验教学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熟练应用新兴媒体技术、与时俱进调整实验室、及时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与需求面对这样的变化和环境,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老化,应该做出相应的运营改革以求仍能重新回归主流地位,巩固自有的价值体系。

  1.4复合型实验教师人才的缺乏

  科学技术不断的更替创新,大千世界瞬息万变,网络新贵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过去的实验室教师多停留在“管理员”或“保管员”的角色,主要职能是保管和分发机器设备,协助任课教师教学,懂简单的摄像机操作和讲解。而当今的媒体发展与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紧密联系,媒体技术更新换代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节目制作样态飞速发展,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又必须通过反复的较多的实践来提高实际能力,相对应的广播电视实验室的要求已大幅提升,实验室教师和任课教师如果总是停留在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已无法满足。复合型的实验室教师是缺乏的,主要体现在既掌握了电子新技术又懂得技术维修保养、教学更新的人才。

  二、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思路

  2.1实验室的“大开放”

  广播电视实验室的建立本是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服务的,但并不代表不能为全校师生及社会服务。在实验室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实验室整合资源的“大开放”将大大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作用。例如,每个学期固定一个“开放日”或“开放周”提供给校内非广播电视专业但对媒体专业有兴趣的同学来参观、学习、实践。也可以建立实验室的对外服务部门,为社会上对广播电视感兴趣的老百姓服务,体现出实验室的课外价值和社会价值。还可以将学生毕业设计、远程教学与实验室资源共享建设相结合,可以促进实验室开放建设,也可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2网络技术及实践基地联合教学

  什么样的培养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多重视校外实习和时间基地的建设,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单位、部门、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也可以采取“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方式,聘请广播电视工作单位的专家进行讲学,并能把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校外,通过一段时间的联合培养及反复的实战练习,能用很短的时间掌握较好的广播电视操作技术水平,同时也为其工作单位培养可用人才,又实现校内校外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长效机制。同时,网络和新的电子技术等几股力量从来就没有停止纠葛斗争的战役,如今三网融合给了广播电视行业整体发展梦寐以求的条件、机遇以及优惠政策,但机遇与挑战从来都如影随形。因此,必须进行网络技术及远程技术的教育教学,与其他优秀的教学部门资源共享。

  2.3引进创新模式,促进多元化发展

  实验室是由人、财、物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实验室软件建设实质上就是对人、财、物的综合使用和管理,这三者中只有人是活的,是可变的而且是决定的因素,所以笔者认为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就重在提高整体素质,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引进创新模式,搭建交流平台。尤其是各大高校的特色和优势不同,不能“一股脑”蜂拥而上照搬模式,应该分析自己的特色合理布局,整合优势,引进新思维,在观念、机制、模式、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实验室整体层次。加强与新兴媒介的合作,如今已成为增强电视台的互动性以及信息收入量的运营方向。而广播电视实验室也可以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加强与新兴媒介的合作互动。

  3.4人才的培养和进修学习,更新思路和方式

  综观如今的传媒环境。新媒体带着蓬勃朝气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壮大之势。信息时代,实验室的发展需要依靠专业技术人才,广播电视实验室更应该经常派人多学习进修专项技术及新思路,多联系兄弟院校的老师、广播电视实验室建设的比较成功的高校,与他们交流经验、访问学习、共享资源。只有建设一只知识过硬、技术精干、业务素质好、热爱广播电视事业和教学事业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网络世界更是花样百出。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学生的需求、学校的发展等诸多因素而不断改进创新,顺应当下。总之,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问题直接影响到未来广播电视人才培养,加强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势在必行。

电子技术论文9

  1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我院轨道交通机电、楼宇智能化、建筑电气等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专业不同,知识的侧重点就不一样,同时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性也比较强。为此我们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技能,并且后续还要继续完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的培养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等专业开设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结合这些专业及高职院校特点,我们构建了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训练模块(验证性实验)、综合性模块(实训周教学),我院多种实训场所完全能满足这些实践要求。基础训练模块(验证性实验),基础训练模块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器仪表的正确使用、准确读数,利用电工电子实验室,做基本原理的验证实验,模拟实际电路接线。综合性模块(实训周教学),学生在实训中心基地,亲自动手安装、调试产品。我们编制了实验指导书(对电工技术、模拟、数字电路的重点实验原理、步骤等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实训周任务书(如照明电路的安装、电动机控制实训周任务书)等校本教材。改革后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全套实训指导书更适合高职楼宇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电气等专业学生学习,针对性比较强,符合高职学生动手比学理论有兴趣的特点。

  2.2建立多种实践环境,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2.1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首要保证我们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实验台,有电工技术、模拟、数字电路实验挂箱,可以完成相关基本验证性实验及一些综合设计的实训任务。

  2.2.2建设真刀真枪的训练场所———实训基地实验室的模拟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还是有很大差距,基于此,我院建立了绿色实训中心基地(地下一层、地面五层),整个第五层都是建筑电气实训场所,学生可以按照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电路、电气设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2.3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竞争力参观校外实习基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文化,学习企业的经营理念,同时利用企业的工作环境(生产流程、应用技术、管理方式、设备工具等)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如:带领学生参观高低压柜安装公司,切实感受实际应用中的低压电器的外形、特性及安装接线方法。

  2.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2.3.1采用多媒体教学我院新校区全部采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这种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手段,能做到声音、图像并行,视觉、听觉并行、学生更容易理解。如:在讲解电动机控制时,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电动机控制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工作顺序、过程等。

  2.3.2使用仿真手段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虚拟的实验和电路分析仿真手段,进行模拟、数字电路和部分强电电路的实验、分析和设计,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如:讲解三相负载不对称电路时,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让学生直观地看灯泡的亮灭,以及什么情况下灯泡会炸掉,防止学生在实验室实际搭接电路时误操作。

  2.3.3采取现场实际教学法借助学院的实训基地,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安装照明及电动机控制电路等,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效果很好。这门课程有一周的实训操作,包括设计电路、安装产品等。如: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训任务,老师设计好任务书(从实训内容及要求、电路图、步骤、时间分配、考核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说明),然后学生分组根据任务书在实训中心基地完成安装、调试过程,接着学生互评,最后由老师讲评并打分。学生通过对配电箱、电动机的安装,就能把书中所学的低压电器与实际的低压电器联系起来,并且掌握了实际工作中的配电箱、低压电器安装的要求等。

  2.4评价、考核手段的`改革

  扩大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考核的比例,采取了口试、现场操作测试、产品相结合等多种模式的考核。这样学生上实训课时不再象以前那样,围着看的多,动手操作的少,变成人人积极动脑,个个争着动手的主动学习。

  3已取得的成绩及后续教学改革的完善

  3.1已取得的成绩

  3.1.1实践教学内容更实用针对我院的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特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通过几个典型应用模块,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到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和日常生活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改革后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全套实训指导书更适合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楼宇智能化、建筑电气等专业学生学习,针对性比较强,符合高职学生动手比学理论有兴趣的特点。

  3.1.2教学方法、手段更多样化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以其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优势,对促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3.1.3现场实际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现场实际教学法,学生要按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电路接线、安装及调试,学生得到较大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元器件选型、安装、排除故障等实际能力。

  3.2后续教学改革的完善

  3.2.1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为适应不同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后续会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一步整合,力求满足全校建筑设备、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城市轨道等专业的教学要求。

  3.2.2课程实训周的改进目前课程实训周是老师设计好实训周任务书,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实施,下一步准备让学生自己选择实训内容,自己设计实训周任务书(实训题目,内容及要求,时间分配、实施步骤,考核评价等),自己分配组员,再在实训中心基地接线、安装、调试产品等,全过程完全实现自主化。

  4结束语

  通过对我院楼宇智能化、建筑电气、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后,在教师和学生中造成了一定的良好影响,普遍反映新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易于掌握,且记忆牢固,效果很好,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电子技术论文1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已经离不开数字电子技术了。而网络为数字电子技术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数字电子技术已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内容,面对现代人的需求,应该重新审视网络、数字电子技术等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要求更高,从而对于数字电子技术的要求也随着增高。我们要更加了解当今社会对于网络的的实际要求,才能够更好的运用数字电子技术到网络中,让网络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本文主要从网络的特点以及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网络;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数字电子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信号的数字化通信,也是信息技术现代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数字信号的特点也是非常显著的,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稳定安全的加密处理等优点,强调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优越性。从现实情况中来看,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头羊”。通过通信网络与计算机所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在一种程度上也是说明人们信息沟通的距离缩短了。在这样的情况,社会的联系也会更加的紧密,特别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同时,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强,基于数字电子技术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快速处理,连着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方式。

  1网络的特点

  1.1开放性

  首先对于网络来说,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大量的数据、信息在上面传播,基本上你有网络就可以进行信息的获取,接着网络这个平台,人们所进行大量的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基本上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也开始出台一些政策对于网络信息的传递进行了相应的干预,但是这也主要在信息的健康性以及正确性方面做出了引导,也还是在框架下的开放,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取,基本上对于用户信息的获取未能产生相应的影响。

  1.2高效性

  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获取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信息资源的检索上,人们能够利用互联网浏览器,通过对关键词的搜索能够最大程度的去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所需要的时间是比短的。而在另一方面,便是信息的时效性,因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是一个无障碍的平台,信息能够进行最为及时的更新,从而保证信息的传播速度。所有的人也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账号以及浏览器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心情等等。人们获取自己亲人信息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高效性不仅仅是是体现在信息的获取时间上,还体现在信息获取的方面,可以说网络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都体现了信息获取的高效性。

  1.3时效性

  现如今,信息的更新速度是日新月异的,所以相对于报纸以及其他的一些传统媒体来说,更加具有时效性,不然大量的信息就将会被淹没。网络在信息传播上可以说是具有零时差的,只要进行页面的实时刷新,便可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网络上信息的承载平台是虚拟的,是不在用任何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成本投入上来书,网络的运营成本会更低。

  2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2.1数字电子技术在信息处理上的优势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数字电路技术对信号处理,有着显著的优势。首先,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对转换的数字信号在数字电路中进行相应的处理,最后对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再次转变为模拟信号,与此同时进行输出。通过这样的环节,数字电路强大的信号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以及利用,可以说,数字电子技术实现了对网络进行信号处理的机制。二进制码就是一种数字信号,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小,进而在现实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字信号在抗干扰、交换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更加强调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优势,以及它使用的广泛性。

  2.2数字技术在处理信息的过程

  信号数字化过程中,在抽样、量化、编码等步骤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抽样是在实践上对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而量化主要是指将信号的连续取值近似为有限多个离散值的过程。而编码主要是指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数码,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数字信号流(电脉冲信号)。从而得到的数字信号才能够在电缆等通信设备上传播。依托于数字电子技术的网络,实现了网络信息的高效处理及网络信息的高效传输,从而充分利用了数字电路的突出优势,特别是强大的信号处理功能。通过模拟信号的转变、处理、再转变和传输,就是网络通信数字化的流程。把数字信号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进而将信息传输的方式变化为数字通信,且数字通信实现了高速度、大容量的信息传输,高速信息电子网络也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其主要由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库等构成的网络体系。

  2.3网络对于数字电子技术的要求

  因为利用数字电子技术对于网络信息机械宁处理以及控制。所以说,我们对于承载数字电子技术的媒介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应该是高性能的计算机以及服务器设备,能够满足实现在数字电路上的高速度传输,而在数字信息储存方面,反应应该是迅速的。在整个过程,高性能计算机对网络信息的传输进行控制以及处理,是相当重要的。而一旦整个环节中的某一环出现了问题,对于整个传输环节来说,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的,这不仅仅影响了信息的传播的时效性,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总结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一边在享受信息传递的便捷、沟通的畅通的同时,对于数字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数字电子技术为网络时代的到来奠定的坚实的技术基础,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沟通的需求等等各方面的需求。所以说,网络和数字电子技术在某一方面来说是相辅相成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而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又为数字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两者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是离不开的。

  参考文献

  [1]许伟杰.结合“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探讨高职教学改革[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xx(04).

  [2]李垒,王振江,李奇亮.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管窥[J].通讯世界,20xx(03).

  [3]陈建军.网络中的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实践研究[J].电子世界,20xx(05).

电子技术论文11

  摘要:当前我国的电子电器行业较为繁荣,市场上需要大量的相关人力资源,虽然高职院校被誉为是技术性人才的摇篮,但是很多高职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马上进入工作角色,因为高职毕业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存在脱节的情况,而这主要是由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不足导致的。对此,本文将简要分析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环节3个方面来探究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方案,以期对优化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即可迅速投入工作,从而为人力市场源源不断地供应技术型的人才。而电力电子工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适用范围较广,也是相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传统的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多沿用的是本科的教学形式,没有体现高职教学的特色,也没有达到高职教学应有的目标。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

  科技的发展导致电力电子相关技术更新较快,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材却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甚至仍以半控型器件晶闸管为核心器件搭建电路,而事实上在工业中都使用的是功率MOSFET和IG-BT等全控型器件为主流器件,整个电路的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外,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偏向本科,在教材中对电子电力器械的内部结构以及运行原理介绍较多,而高职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对元器件的运用能力。由于电力电子电路的种类繁多,很多教材都难以将其进行系统的归纳,不同章节之间完全没有衔接,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章节的时候难以对新的知识进行理解。教学内容的陈旧以及科学分类的缺乏使得学生很难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1.2教学方法单一

  电力电子技术中很多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晶闸管整流及其逆变电路、交流调压电路等,这些内容仅仅依靠传统的口述加板书是无法加以展现的,如果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再怎么去努力也是徒劳的。虽然有的学校可能会进行多媒体的教学,但是学生对电力电子电路的实际构建过程和工作过程缺少形象直观的了解,仅仅依靠教学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学生想要掌握实际应用电力电子产品的能力,就必须进行工程实际体验,而实践教学恰恰是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薄弱之处。

  1.3实践环节薄弱

  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讲,实践教学的价值远比理论教学来得重要。但是在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中,电力电子技术教学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占的课时很少,可能学生能够运用一些基础的电力电子电路,但是真正要想对相关电气元件进行灵活的运用,学生远达不到这个要求。这就导致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具备了功能强大的实验设备,但是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电力电子产品的更迭比较快,而学校的实训基地的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高职院校更多的应该考虑的是加强校企合作,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课程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2.1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难点,特别是在当前电子电力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很难跟得上各种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的推广速度,因而当前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对教师知识面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不断的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的教学。高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课程的核心,对于电子电力器件复杂的内部解构以及工作原理都可以一笔带过,这些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对高职学生来讲,并没有什么意义,而对于电子电器元件的参数特性以及使用方法都要详细叙述,首先让学生在理论上掌握电子电气元件如何去使用。其次教学的内容要紧跟当前时代,自动化是当前工业发展的主流,在介绍这些电力电子元器件时应该选用能够代表当前实际应用水平的电路,如功率MOSFET、IGBT及其智能功率模块IPM进行讲述,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毕业后产生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2.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本科式的讲授方法,对高职学生来讲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很少有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分析电力电子电路及其系统结构,因为三相交流电所带来的电路输出波形异常复杂,讲述如何去手动计算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如果能够使用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帮助学生理解整个知识架构,可以作为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高职电力电子技术的'仿真教学可以参见本科院校的课程,本科院校很多都是使用的基于MATLAB软件的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从实践效果来看也相当的理想,因而不妨借鉴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利用仿真电路来理解整个电子电路的架构和运行规律,或许能够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技能培养上要采用层次化的方式,首先让学生通过基础实验来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然后利用综合实践来掌握电子电气电路的各部分电路功能和特征,再用综合实训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技能锻炼,能够独立完成电路的分析、制作、焊接和调试工作,最后使用现场教学来落实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前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2.3扩充和创新实践环节

  电力电子技术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当前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缺乏实践环节的情况,必须有效扩充和创新实践环节,利用实践来让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从而对电子电路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当前很多院校在电力电子技术实践环节上都只安排了基本的实验,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这些实验都过于简单,既没有起到提高学生相关能力的作用,又没有充分发挥现有实验设备的功能。高职院校可以保留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验证性实验,但是更多的是要基于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来开发设计综合性的设计实验项目,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电子电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巩固自身的知识,发展实际动手能力。而对于创新实践环节的考核上,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也存在诸多的弊端,考核大多基于卷面分数,考核的结果也凸显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很可能出现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没有较好的卷面分数,而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却能够通过考核。在实践阶段的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实践报告、实践操作考试等多方面来综合评定,这样才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确保每个经过创新实践环节的学生都能够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电子电气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下,仅仅依靠学校的实践基地是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的,学校应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合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聘请校外企业的专业人员到课堂来讲授电气元件的操作和运行。也可以让学生到企业中去亲手实践和见证电力电子装置的运行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印象。而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进入企业就业,无意进入企业就业的学生也拥有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工作的资本。

  3结语

  当前我国的电子电力行业正处在飞速的发展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虽然高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人力市场提供技术型人才,但是很多高职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都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情况,导致毕业的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工作条件。对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更新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实际运用于生产之中。

  参考文献:

  [1]许纯昕,曹京生,贾君瑞等.CBE理念在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xx(03):73-75.

  [2]何薇薇,熊宇,徐园等.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20xx(07):71.

  [3]莫丽薇.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设计技术,20xx(11):120.

电子技术论文12

  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群,本文以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及要求为指导思想,针对该类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强等特点,对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探索更好地实施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计划”的途径提供参考。

  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1]。“卓越计划”具有培养过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三个特点[1]。

  自从20xx年6月教育部启动实施 “卓越计划”以来,已有200 多所高校参与实施该计划。因此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入进行应用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对全面落实“卓越计划”,提高我国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及工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广义地讲,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一般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等。这些大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丰富, 应用广泛、实用性很强,各种新技术、新器件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具有难教、难学的特点。该类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卓越计划”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该类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能顺应“卓越计划”实施需要的问题:

  1.1 传统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束缚

  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高校教师都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文化,并不知不觉地遵循这种教学文化习俗、观念、理念及规则展开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精深轻综合、重研究轻设计以及重灌输轻自学的教学现象。这明显与“卓越计划” 的新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1.2 教学内容不甚合理

  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然而现行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基本理论知识的简单讲授,缺乏与工程实践结合进行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忽视了基本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导致有的学生可以非常正确地完成课本中的课后习题,但对现实中略为接近工程实践的问题就束手无策。

  比如电路分析课程,其内容较为成熟和完善,故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讲授,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公式推导、计算能力等方面,但实际中又很少用到,或根本不适用;此外,对于当前端口十分复杂的集成电路和变化万千的声光电等模块电路,基于简单二端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已无法适应,有必要对其教学内容和份量进行调整。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多、内容繁杂,对电路的工程近似分析方法较多且难理解;晶体管等器件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晦涩难懂,容易使学生对其失去兴趣和信心,但是实际应用中很少涉及器件内部结构,故对这部分内容可适当删减。数字电路课程内容多、知识更新快、学习难度大,在逻辑代数部分的教学中,往往太过注重于其系统性和深度,而在时序逻辑和组合逻辑电路内容上往往太专注于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1.3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4 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

  现行的课程评价标准是期末的闭卷书面考试,缺乏对学生在知识应用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核。更有甚者,学校对修学该门课程的所有专业实行统一考试,这无形中把各专业的教学目的、方向统一起来,抹杀了各专业的特色。

  2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转变教学理念,顺应人才市场需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卓越计划”不是评审和评优项目而是一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项目,所以对其评价更注重于改革目标和改革措施[2]。“卓越计划”实施的主要阻力之一是其参与主体与传统教学理念之间的博弈[3];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适应“卓越计划”的需求,所以要求参与实施计划的教师转变多年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文化和教学样式,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的主线,树立工程教育服务行业及企业人才需求的观念;对于学生,要积极引导其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教师和学生是传统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也是“卓越计划”的直接参与者,其主体观念行为的转变是卓越工程师得以成功培养的关键。

  在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处理,比如在放大器增益估算中经常将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等效大电阻(rce)忽略,在高频电子电路的大信号放大电路分析中,则将非线性的器件进行分段线性化近似处理,这样就会造成分析结果的近似性,不存在标准答案;而对于同一结构的模拟、射频电路的设计一般是多维的,根据设计的切入点不同,设计结果不唯一,即使同一元器件其参数也可能不同。教师应将这些工程实际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工程意识。

  2.2 改进教学内容,适应行业特色

  当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分别侧重于不同的行业,毕业后学生从事行业各不相同,而且就业所侧重的地域也不同,主要位于该校所处地区的周围。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能体现行业及地域的特点,方可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尽快地适应社会需求。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一般就业于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电子信息行业,为使学生毕业后尽早适应企业的需求,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紧跟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器件、新芯片不断涌现,要想成为新一代的“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能够迅速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素质与能力。因此在理论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的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基础的前提下,还应适当地增加一些反映当前电子技术发展前沿和动态的内容。比如,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可以分立元件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通过大量的实例电路来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一些分析过程晦涩难懂,工程实践中又没有多大应用的内容,如半导体的结构、PN结的形成过程等,尽量删减,取而代之的是适度增加新技术和新器件的内容以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前沿和动态。对于内容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电路分析课程,应减量避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公式推导、计算能力等方面,可适当地将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课程中的一些简单实例引入到该课程中,使学生对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有利于这些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随着中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EDA技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引入,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因此需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以适应这种变化。比如把传统的教学重点从逻辑电路的分析转到面向问题的逻辑电路设计上来,同时充分发挥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在数字电子系统设计中的作用;鉴于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大规模数字电子系统设计是当前发展的主流,应加强对新型器件及硬件描述语言(HDL)的教学。

  2.3 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发展一种能够融合轻松、互动、引导、启发等为一体的“愉悦式”教学方法。根据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可灵活采用基于设计实例的讨论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于课程设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基于工程项目的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大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2.4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基本手段,除了评价功能,它还具有导向、反馈等多种功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于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决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考核学生的各种技能及能力为主,全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实施过程中,可由课堂考核、实践项目考核、期末考试等模块构成。课堂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出勤、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评定;实践项目考核主要是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布置一些训练项目,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作为课程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期末考试则主要以书面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的掌握情况,最后总成绩由这三部分按比例评定。通过这种注重过程及实践的多模块综合考核模式,促使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卓越计划”是一项庞大的教育教学改革,以着眼未来、面向国际,强调未来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为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在此背景下,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优秀的工程人才。

电子技术论文1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提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xx]9号)进一步提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关注和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机电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试点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探索了一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之路。

  一、现代学徒制课程实践体系

  湖南机电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围绕电子产品制图制板员、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员、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员、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员职业岗位,构建了专业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师徒制实践项目三部分组成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师徒制实践项目课程以实训项目为载体,又分为专业基本能力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和顶岗实践能力实训等三个阶段,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表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本能力包括电工基本技能、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PCB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应用等能力,以校内实训场地为基础,采取项目教学师徒制,集中在第1-3学期完成;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包括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ARMCortex-M体系架构及接口应用等能力,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采取跟岗形式师徒制,在第4-5学期培养;顶岗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现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能力,以合作企业为平台,采用顶岗形式师徒制,集中在第5-6学期培养。在整个学徒制人才培养环节都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现代学徒制下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1.建设突出专业基本能力实践性的师徒工作室

  专业基本能力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因此校内实训场地的建设务必突出实践性。湖南机电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场地按照“六个一”的模式建设,即围绕一个专业技能、成立一个师傅团队、打造一个师徒工作室、建立一套教学和培训体系、组建一个专业协会、带好一批徒弟的模式建设实训场地。比如专业围绕单片机基本技能,以单片机课程建设小组为基础成立了一个师傅团队,建立了一个单片机应用技术工作室,组建了一个单片机协会。单片机工作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协会学生没有课程任务时可以在工作室学习。单片机工作室建立了一套教学和培训体系,采用师傅带徒弟、师兄教师弟的主要形式,使得单片机技能训练常态化、师徒交流方便化。

  此外,采用师徒制模式建设的单片机工作室除了教学和培训,还可以满足技能鉴定的需要。工作室采取师傅负责制,协会自主管理,师傅指导协会工作,协会成员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都可以进人工作室学习。协会优秀徒弟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以及国家级电子产品设计类技能大赛,此外工作室还可以承担单片机快速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对外服务。师徒制工作室的建立,成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要课堂,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得到了展示、交流和提升。

  2.建设突出专业综合能力真实性的大师工作室

  仅仅依靠师徒工作室难以满足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建立大师工作室,才能满足跟岗实训的要求。学校聘请行业的省级技能大师来学校创办大师工作室,采用学徒制的形式,由技能大师制定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传绝技,带高徒,带领团队一起实施技术改造,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师工作室不仅是对外服务的平台,它更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实现传承技艺技能、推动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大师工作室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好的课堂之一,湖南机电职院地处长沙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0家,世界500强企业29家,集聚了三一集团、山河智能、远大空调、上海大众等行业知名企业,形成了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接当地电子信息产业,与多家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加人大师工作室,满足了跟岗实训教学的要求。

  3.建设突出顶岗实践能力示范性的校外实训基地

  顶岗实训是学生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要环节,为保证学生“零距离”上岗,校外顶岗实训基地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现代学徒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以重点企业为突破口,突出顶岗实践能力实训基地示范性建设,从而带动顶岗实习基地全面建设。为此,湖南机电职院应用电子技术选取了与本校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智翔集团为合作对象,通过双方努力共同打造示范性的校外实训基地。

  智翔集团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领先的人才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湖南机电职院从20xx年开始与该企业开展合作,组建合作班,学校、企业在新生人学时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三方责任,将企业课程纳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将企业管理理念融人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建立顶岗实习沟通协调机制,对学生实行双重管理。

  三、现代学徒制下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与启示

  1.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

  通过师徒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和校外示范性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让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减少了学校办学成本的.同时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升,体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越性,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2.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实训基地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师徒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是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主课堂,也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主阵地,除了满足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竞赛集训的要求外,还需要加强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同样,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也需要将教学需要纳人统筹,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

  配合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采取科技手段隔断信息发布渠道,并迅速追查源头。组织管控领导队伍分析舆情,找到舆情根由,舆情管控队伍队伍要及时跟进,了解情况,及时疏导缓解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乐于接受引导。同时做到网上管控、网下引导相结合,对网上提出的利益等问题,是学校问题的就当场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力口以解释以得到学生的谅解。

  四、结束语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逐步走向职教舞台。学校实训工厂、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是现代学徒制建设的主要教学、生产场所,校企合作在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业内人士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电子技术论文14

  论文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政治课,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却很少体现,很难使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很难达到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系统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会起到关键作用。

  论文关键词:渗透 整合 自我 凸显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强,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否履行工作岗位职责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看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而且要看其对待工作态度的好坏和责任心的强弱。由此可见,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笔者以电子技术课程为案例,谈谈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一、加强专业学科与政治学科间的整合,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中职学校开设政治课的主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和敬业精神,是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胜任工作岗位服务的。而专业学科教学也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知言行合一的实践平台,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制订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在专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在操作实施中既不要占用专业课堂大量的时间刻意去做,也不要刻板地拘泥于形式,更不要走过场,重点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在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于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形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1. 在教学目标中凸显职业道德教育

  德育目标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中介”,社会需求和教学活动都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密切相关。所谓“凸显”,就是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起到引领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在教学目标环节中,教师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社会需求上下功夫,使得在教学活动中明确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激励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目标中引起共鸣。

  例如20xx级电子(1)班的.学生大部分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虚荣心,又有争强好胜的心里动机,喜欢动手操作,满足于成就感,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音箱的制作”是一次需要互相合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的实训课,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将“知荣辱、共进退 ”确定为德育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达到让学生知道“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效果。因此,笔者将课堂活动以4人为一组,哪一组做得最快、最好、音质最佳即为优秀。上课伊始,首先明确德育目标,学生很兴奋,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终这堂课学生不但知识、技能掌握得好,而且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表现更是令我眼前一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巩固职业道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命题,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般说来,任何知识体系都渗透着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因素,具有潜隐的教育性;同时科学性的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依存于对知识的传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执行既定的德育目标,努力创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巩固。

  笔者在讲授“二极管整流电路”时,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确定为德育目标。根据知识的特点,笔者打破常规教学思路,创设“一切为了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教学情境,以产品的“性价比”为线索展开。例如在电解电容的参数选择上,若容量选得过大,则冲击电流大,影响元件的使用寿命;若耐压值选得过大,则成本高,如若其他元件的选择仍然不合适,就会造成产品的性价比过低,使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影响产品的知名度和企业的效益;同时,也会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不便或经济损失。这样,在授课中就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低下,企业就没有信誉可言,消费者也会感觉受到了欺骗。因此作为企业的一份子,要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3. 使职业道德在课外作业中得到提升

  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离开社会实践,学生既无法深刻领会职业道德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转化为造福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课外作业就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得好,不但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得到发挥,而且会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得到展示和检验。例如笔者在“五一”黄金周之前,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了课外作业——推销电子产品。此次活动既要面向商家,又要面向消费者,对学生而言,做好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笔者要求学生亲自联系一些销售家用电器的商家,指导学生写推销计划,根据产品特点设计推销方案,面对消费者进行培训等,争取使学生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规范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活动中,笔者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努力做到对产品的宣传要合乎实际、童叟无欺、实事求是,一言一行要达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让他们用自己的才华服务社会、感动社会。可见,课外作业会给学生一个在实践中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从而躬行践履,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4. 在实习期间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实习教学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学生走向职场前的一次“彩排”。学生会通过实践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增强社会经验,当然,学生能否在职场这个“舞台”中做得更好,笔者认为学生在“彩排”中能否促进“自我”,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在实习期间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创设一个适合于学生“自觉”发展的空间。例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20xx级学生实习前的动员大会上主要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在实习中感觉缺少了什么?(2)你在实习中获得了什么?(3)你为企业做了哪些小的贡献?(4)实习结束回校后,你再准备做些什么?问题不多,压力不大,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令人欢欣鼓舞的自我教育氛围,学生既感兴趣,非常乐意接受,又能深切感受到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老师的殷切希望,有利于学生完成“自我”,积极、主动、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精心营造出一个适合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不仅需要教师的辛勤劳动,还需要各方面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舟峰.浅谈职业道德教育的切入点[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xx(5).

  [2]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材编写组.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电子技术论文15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为了确保电力输送的高效性,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它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输电能力,而且可以降低损耗。在电力系统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如何有效的解决谐波问题以及无功功率损耗问题,是当今社会研究电子电力技术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电子电力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地阐述,结合无功功率与谐波对电力系统影响,围绕电子电力技术以及无功功率补偿和谐波抑制的现状展开。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谐波抑制:无功功率;危害;工作效率

  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两大技术之一,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越来越广泛得应用,也给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以及成绩成果。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电力输送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输电能力,高效合理地使用现有的电力资源,而且还可以改善输电质量,降低系统能耗,从而利用现有的电力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一、谐波的危害和无功功率的影响

  在现今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虽然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电力系统发展,但是无疑电子电力装置设备成为最主要的谐波源的来源,并在不断地消耗无功功率,其产生的谐波污染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无论是谐波污染还是无功功率,它们的出现都会严重影响电子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还会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时地认知到谐波的危害和无功功率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针对谐波的抑制方法以及对无功功率补偿,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一)谐波的影响

  谐波的产生,主要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谐波污染导致的电流或过电压使设备温度过高(比如,电缆过热和绝缘装置老化),影响设备正常工作,同时,使得供配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下降;引起系统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大大加重了变压器的负担,长此以往会严重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导致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的拒动作或误动作。谐波不仅仅对各类电气设备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影响电子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缩短其使用寿命,对公用电网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电网中的电流多为正弦,谐波在引起公用的局部电网谐波变大,非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增加,甚至会产生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引发谐波的另一危害还体现在谐波污染会对电子电力系统周边的精密仪器(手机、计算机、传真等设备通信设备)产生不良影响。鉴于谐波污染影响范围之广,影响力度之大,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对谐波污染加以控制。

  (二)无功功率的危害

  关于无功功率的影响,我们也做一个简单阐述,无功功率的增加意味着总电流增大,也会扩增电子电力设备以及测量仪表的尺寸与规格;无功功率的增加导致了变压器压降增加,而随着无功功率的产生于增加,电网电压会出现越来越剧烈的上下波动,变压器与线路压降会大大地扩大,那么电网电压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非常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严重地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无功功率的增加也大大增加了电子电力设备以及电路的损耗增大,严重地损耗了电力系统设备与线路损耗,缩短电气设备寿命。

  二、电子电力技术的应用现状

  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力技术应运广泛,比如说,它被广泛应用于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普通家用的开关电源,家用换流器以及变压器、手机充电器。再比如说,工业生产中所涉及的调压器、变频器、整流器。但是,电子电力技术的功用可不仅仅于此。本文所研究的电子电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补偿无功功率以及有效地抑制谐波,所以故对电子电力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是极为必要的。

  (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VDC

  高压直流电(HVDC)技术,所有国家的技术支持的总设备容量达到了3.6×104MW,HVDC技术工程已多达50多个,特别是在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具有广泛的运用。由于在输电过程中,和传统交流输电技术,依托HVDC技术输电时产生的电能损耗远远小于前者,而且它在传输时也不需要前者所需的那么多的传输线缆,所以此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容量较大且距离较远的电力传输工作,选择HVDC技术更合理,更经济适用,具备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而且能源分布不均的地势特点,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运用广泛,加大对HCDC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极为必要。

  (二)用户电力技术(CP)

  此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一般用来增加配电系统中提高供电的质量和加强供电的可靠性,CP技术和FACTS技术具有许多相同之处。不仅运行可靠,而且在分相调节和价格与使用范围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相信在未来CP的优势会被越来越多的电力产业技术人员发现,必将能够得到全面地发展和推广,带来更加丰富的成绩成果。

  三、无功功率补偿与谐波抑制现状

  (一)关于无功功率的补偿现状

  为了补偿无功功率,我们通常会采用的补偿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采用并联电容器的方式提高变电装置的功率因数,根据电容器在系统中安装位置的差异,把一组电容器集中安装在母线上,减少无功损耗;第二种是将电容器组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区域母线上,也就是说在功率因数较低区域的母线上分别装置电容器组,但是相对于第一种补偿方式,这种补偿方式的补偿区域会减小;第三种是将电容器组安装在负载设备邻近处的就进补偿方法。但是,这种补偿方案由于电容器分散安装,虽然提高了功率因数,但是会导致增加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二)关于谐波抑制现状

  通常情况下,针对抑制谐波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个实现针对谐波源的改善,第二个是可以用滤波器,来实现滤波的效果。其中,因为相比于其他的滤波器,因为其能够有效地抑制谐波并且补偿无功功率,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被用来抑制具有某种特征的次谐波,最大限度地降低谐波对电网的影响。无缘LC滤波器结构更加简单、资以及使用成本更加低廉,操作更加简单、投,所以无缘LC滤波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单调谐的LC滤波器作为最简易的无源LC滤波器。结语电子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了工作人员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广泛的重视。本文对配电系统中的谐波,以及无功功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分析,引出谐波污染的危害以及无功功率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无功功率补偿和谐波抑制的相关方法。相关研究,对于保证电子电力技术的安全性,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远.无功补偿装置SVG技术研究及应用[J].科技风,20xx(12):70.

  [2]张生龙.浅谈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重要性和其主要方式[J].科技创新导报,20xx(23):76-77.

  [3]郭攀,顾海卫.浅析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xx(10):157.

  [4]戴翅.无功功率补偿技术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xx(16):114-115.

  [5]宗莉君.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xx(26):279.

  [6]董立文.浅谈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6):84.

【电子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电子技术论文12-02

电子技术论文07-15

脉冲电子技术论文12-13

照明电子技术论文12-14

Multisim电子技术论文12-13

电子技术论文【必备】07-15

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论文12-14

数字教学电子技术论文12-14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论文12-14

电子技术论文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