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文(经典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子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电子技术论文1
摘要:本文对中高职教学课程衔接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结合应用电子技术职业教育现状,就应用电子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与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职教育;衔接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是向社会培养与输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高职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属于中高职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育衔接问题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围绕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职教育衔接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1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意义
不可否认,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起步相对较晚,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尽管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很多地区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然而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中高职教育衔接仅仅停留在学制方面,衔接模式有待改进。例如有的学校采用的是“3+3分段式”,或者衔接仅仅停留在学历这一层面,围绕课程来实施教育衔接的`研究依然不够深入。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也开始认识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本质,他们提出不能仅仅以制度衔接为主要内容,而是要深入到课程衔接这一方面,如此才能够使真正推动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可以中高职教育衔接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重点加以确定,围绕课程与教材进行开发与建设,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使教学标准、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得到完善,如此才能够使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的衔接趋于理想。在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如果学生仅仅提升了学历,但在职业能力方面却没有得到提升,那么课程衔接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
2.1明确教育目标与标准
就培养目标而言,中高职教育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为了向社会培养与输出技能型人才,然而就层次而言,二者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中职教育主要以一般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高职教育则是以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方向。鉴于此,中高职学校在教育衔接方面应展开积极合作,结合职业发展与经济建设实际需求,对产业岗位群展开分析,对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予以明确,最终对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予以明确。在教育实践中,中高职学校应充分结合国家相关职业资格件等等级考核制度对教育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如此才能够使各自的人才培养方向得到明确,进而规避不同教育层次职业能力重复与错位问题发生。
2.2优化教育标准与教学内容
基于中高职教育目标的明确,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之间还需要以职教体系整体视角对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在实践中,学校课程的衔接应建立在对毕业生劳动就业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之上来实施,同时要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视为一个体系内的两部分内容,按照递进衔接的层次,采取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如此才能够使专业教学标准得到合理制定与优化。在制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致力于知识技能结构的模块化发展,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机构的束缚与限制,对不同课程进行合理划分,并归集到相应的模块当中,例如文化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实践课模块、选修课模块等等,基于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他们能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不断提升职业素质。此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以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为例,中高职学校应将自身的就业导向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并围绕工作项目,按照自身层次的不同开展教学,如此才能够让中职学生有效掌握到应学习的内容,同时在接受高职教育阶段得到突破与提升。以中职教育中《单片机技术》一课为例,其课程内容以通过汇编语言进行编程为主,51系列单片机为主要讲解的对象,而在高职课程中,专门课程则要求学生在编程中使用C语言,可以对AVR或PIC系列单片机加以选择,同时还要将单片机接口技术、外围扩展芯片的综合运用添加到教学内容中。
2.3完善学分互认机制
在中高职教育衔接实践中,课程衔接占据着核心地位,学生想要获取职业能力,就必须完成课程学习。如果仅仅改变学习时间,那么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中高职学校应考虑在中职学生修完与高职接续专业的课程之后,经过一定考核就允许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甚至是免修。换言之,中高职课程应建立起学分互认机制,对学籍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促使相同课程能够进行替换,使教育重复问题得以避免。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高职教育实践中,如果推进教育课程衔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坐在。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严格按照技能人才的发展需求与规律,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动教育发展,强化教学改革,使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邢江勇.对口招生模式下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设计——以“3+3”衔接模式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xx,33(35):25~28.
[2]雷建龙,黄邦彦.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引导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66~70.
[3]白桂银.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职教育衔接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xx(9):159~160.
电子技术论文2
进入20xx年,随着国家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政策效应逐渐显现。职业中专、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的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1.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情分析
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基础是初中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而这方面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应该采用小坡度教学。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开设班级除了电类专业的学生,还有工业类和其他类专业的学生,因此,应该采用小坡度教学,降低难度。如景泰职专工业班有工业(1)、工业(2)两个班级,每周两个班12节课,比基础课时量还要多,而且班级比较大。小坡度教学能够适应大多数同学。
2.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材分析
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编写贯彻“理实一体”编写理念,强调“实操性学习”“先做后学”。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行动开始,以行动促进学习。这样,小坡度教学是行动导入式教学,学生是行动的主体,突出主题内容的实用性,讲课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现在是电子时代,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就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电器取材。这样,小坡度教学才有实现的可能。
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小坡度教学实践步骤分析
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小坡度教学的理论体系的`建设,是以职业中专教师的教学为基础的。小坡度教学实践步骤也是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以导学模式设计,以学案模式设计教案。首先,预习小坡度设计的可行性,明确“做”的动作的规定性,教师动作和学生动作的衔接性。如在景泰职专16级工业电机基础教学课程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明确行动主题,明确学习内容。在主题一“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中,学生阅读“初识常用元件”“行动要素”“问题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检查预习情况,和学生交流互动,进入教学程序,营造教学氛围,尽量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教师检查预习时尽量要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如何识读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如何标志电子元件”等问题,学生一看书就知道答案,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小坡度原则。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突出逻辑性和层次性,兼顾一定的趣味性,阐述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因此,应选择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综上,课堂教学步骤一,生活实例导入。
如讲“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就从住宅门厅中安装的电子门铃、对讲电话机和音响设备讲起,学生比较感兴趣。步骤二,核心概念。从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实物图形,由“形”入手。首先,从教材中的概念图形入手,教师在从网上搜集一些概念图做补充。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教师只要稍加解说,学生就可以领悟,见到实物就能认识。网上有大量的实物图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网上选择一些典型逼真的实物图形,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图表指示说明详细了解图形结构,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步骤三,基本原理。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原理层面。在安装类的操作中,教师只要提出要点,学生就有兴趣,就有动手操作的欲望,再加上教师的现场指导,多次试误,问题交流,知识链接等环节,学生就能很快很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步骤四,应用领域。通过图形归纳联系现实,对讲课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实物展示,回到现实生活。教师展开“请你思考”等环节,让学生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
三、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遵循“有趣、有用”的原则,避免教学抽象化,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始终有探索的欲望,始终有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师要有教学反思环节,使小坡度教学适应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
总之,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小坡度教学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行性。
电子技术论文3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应具有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千、创新、创业精神,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这条主线,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制订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保各种培养措施的正确实施,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就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两个问题,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配置等要素。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点,我们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围绕企业需求和职业面向确定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应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企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使高职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方向性和岗位针对性。同时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还要考虑岗位适应性,既要确定直接就业目标还要确定岗位发展目标,体现高职教育的基本岗位操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统一。
2.围绕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能力体系。在明确了就业岗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后,要进行职业岗位分析,通过对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分析,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定位准确、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能力体系。
3.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进行课程配置。在能力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分解,明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为出发点,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配置。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上调研等多种方式,针对专业的就业需求、职业面向、就业岗位任职条件等问题进行调研,明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技术能力与素质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体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最终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装备制造业、电子装备制造业配套的电子企业及电子产品制造类企业中的电子产品生产、检修和研发领域,从事电子产品装配、检测、调试、工艺管理、产品维修、产品辅助设计等工作,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生产线装配工、产品在线质检员、生产线工艺员、电子产品维修员、PCB板设计助理工程师、电路设计助理工程师等。简而言之,即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能力分解,设计课程体系。实际工作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对本专业的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层次要求。一般高职学生在企业的首岗主要是生产线操作工,经过1?3年后约50%的`人员会转岗到管理岗位,如设备维护、售后服务、运行管理、质量检测与监督、工艺管理、线段负责人等,在小型电子企业还有10%左右的人员会转岗从事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
因此,我们确定本专业的首岗为生产一线装配工。目标岗位—是生产线工艺员、质检员、现场管理者、产品售后服务人员,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二是中小型电子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我们对能力体系进行了层次上和内容上的分解,确定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为基础,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为重点,提高专业拓展能力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行三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初期、中期和后期设置了电工技能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电子电路设计实训、电子产品维修实训课程,分别侧重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装配、设计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能力。在实践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电子产品的设计、装配、调试维修全过程,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选取的产品载体逐级增加难度和复杂程度,实现学生能力的递进培养。
三、关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
1.注重课程的优化和整合。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课程设置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时,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也要随之调整,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职业岗位要求的素质、知识、能力为构架,对原学科体系课程进行改造、整合和优化,不断调整、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2.注重发挥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作用。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各专业要与企业、行业保持密切联系,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将企业、行业专家请进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式修改完善,这样,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吸取了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能确保教学内容紧紧跟随技术发展,培养目标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电子技术论文4
摘 要:社会竞争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激烈,因此对于人才的选拔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同时还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立足于社会当中。由此而见,在学生学习时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一.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技术产业优势不够明显,不具备足够的产业优势,原材料的短缺都严重影响了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者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然而部分管理者对创新发展的认识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导致发展模式受到了限制,从而导致电子产业优势逐渐弱化。电子技术产业涉及到的科技技术相对较多,在发展与创新前,我们必须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然而创新意识的缺乏阻碍了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目前电子产业技术水平相对偏低,对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影响。此外,我国电子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对产业技术发展认识不到位,创新服务也具有一定滞后性,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国内机电元器件市场存在粗制滥造及恶意压价的现象,并且质量相对较差,具备温度特性差、电器反应不灵敏、使用寿命短等特点。如果将这些质量差的电元器件应用到电子产品中,会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电子技术产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提高需要一定的数据作为实践基础,由于我国电子产品发展较晚,导致数据累积相对薄弱,不能为广大电子企业生产提供任何帮助,这也是我国电子技术产品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
二.电子技术专业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创新是经济的内核,是一切发展的源泉,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应有电子技术是一条专门培养专业电子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电子技术专业的不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电子技术专业培养主力军,此外,从人生发展需要来看,对电子技术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技术,学以致用,才能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所在,在人生道路上发展得更加稳定。
三.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与观念的缺乏
由于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依然以灌输式为主要实施手段,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教学方式非常老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特征,缺乏创新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创新热情的缺乏,学生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无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学习毫无兴趣,只能根据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接受常规学习。
(二)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显得十分机械化,思维能力相对死板,创新思维能力的缺乏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与具体实验操作,都是千篇一律的,毫无创新精神可言。
(三)对学生创新培养力度不够
学校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加大力度投入到创新教育中来,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当前我国部分学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过于忽视,认为只要掌握好基本知识技能就足够,创新培养力度的缺乏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学校必须把创新培养落实到教学计划当中,而不是仅仅开展一些创新大赛,这种方式虽然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但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创新教育不能获得良好效果。
四. 创新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有效应用
(一) 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尽管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充分尊重我国国情,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特点,同时吸收外国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基础操作中的应用
要发展电子技术产业,首先要对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基础操作进行创新。学生必须掌握专业技能,教师要采取一定措施帮助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要将一些常见的仪器设备介绍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这些仪器的名称、功能等等,此外,教师必须将一些常用的软件呈现给学生,例如:office 软件等等,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好铺垫。
(三)专业课中的应用
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教师在教授《电力拖动》等内容时,不能仅仅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还必须将重点放到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作业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学习与探讨,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应用
实践出真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实践教学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作用,学生应该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校也应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带到电子产品生产车间,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观摩,深化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五)毕业设计的应用
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加强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需要开展相应训练,促进学生独立性思维的形成,在毕业设计方案中,不要过于干预,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在毕业答辩时,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让学生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结束语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任何领域都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电子技术专业也应该如此,为了促进其发展,教师必须将创新观念传递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基础,为我国电子技术行业造就更多创新型人才。
电子技术论文5
1机械电子技术简介
机械电子技术的含义就是在关于机械的制造领域中大量的应用信息的处理和电子技术实习机械功能,并且将机械功能的处理与软件和电子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具有系统性的科学技术。目前,在国内机械电子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颖的、新型的科学技术而存在。机械电子技术从系统性方面来讲,主要就是具有优化系统的功能,从其主要的特征方面来说,主要就是对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功能技术、传感测控技术、机械电子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和信息转变技术等技术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总体来使用。我国建立起来的具有现代化的化学性质的企业中重中之重的要素就是机械电子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进步,因为机械电子技术是否提高制约着当代的化工型企业是否拥有高新的装置设备和先进化的产业链条。当代的机械电子技术的技术类型是客观性、具体性和科学性,它是对老式的传统的机械技术的改进。当代的机械电子技术是否高速发展影响着生产化工业是否改进,机械电子技术推动和加速企业的'发展。
2机械电子技术科技创新的方法
2.1研究市场开拓科技创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年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企业只是维持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模式,仅仅只靠国家去销售由生产部门生产的传统的产品,缺少对于市场的管理,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缺乏市场意识,那么企业就会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慢慢的落后,并且不能生产出适合市场的产品,那么最后就只能灭亡。所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还必须要充分的分析、研究和开拓市场,从客户的调查和市场的调查中分析对于产品需求的要求,然后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适应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以及做好产品生产计划,从而保证企业的竞争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速度,使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2.2技术开发手段科技创新
在机械行业中技术开发的手段也要不断地科技创新。老式落后的技术研发手段主要就是按照以往的经验设计或者是模仿以前的方法,已经不适合发展的需要。初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主要在改图、编制明细图表和绘图等几个方面,但是对于三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信息与电子技术、有限元分析等方面在当代的机械技术产品研发中使用的频率依然很少,从而致使企业中机械产品的结构形式传统化、产品种类单一化,由此导致此类的机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要想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模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于企业产品的研发方式要不断的科技创新、提高和加强。伴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逐渐发展并在研发产品中的逐渐应用,设计的方法、理念和形式都整体的面貌一新,将会开辟出一条以产品开发模式———数字化产品设计的崭新道路。从而迎来一个现代化工程机械产品的时代。
2.3资源科技创新
产品的研发和对产品成果产业化的保证就是要有充足的资金,而对于新产品的研发的保障也是要有充足的资金和高科技人才以及大量的及时的信息的获取。所以,为了资源能够科技创新,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我们要加大对于科技研究的投入,并且主要用于企业产品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其次,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产品不断出现的时代,能及时获得大量的有关信息对于产品的研发起到促进的作用。第三,大量的高科技高水平的人才是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钥匙。在现代企业中最被需要,也是最受欢迎的两种复合型人才就是擅长管理的(企业家)和具有高超专业技术水平的(工程师)复合型人才。企业对于这种人才不仅会加大培养力度,而且会为了留住他们而提出一系列的优惠条件。所以在今后我们应该极大提高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的方式方法,使高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产品的研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企业的长、短期目标的发展,应该建立产品的研发体系,对人才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培养,并且对经费和项目进行管理。
2.4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
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就是指企业研究开发的科技创新型产品在使用和表现这种自己独有的技术的时候运用法律手段,以专利的形式来利用和保护自己的科技创新产品。企业在开发和研究新产品新技术的各个环节中应该时刻的观察和注意自己的产品项目是否拥有专利,是否是科技创新的产品。这主要就是要求:一是在研发科技创新型的产品时,要去有关网站去查询有关专利的文件,找到合适的角度去开发和研究新产品;二是在决定研究技术开发的方向时,要及时和大范围的去了解和关注专利在国内和国外的存在状态,从而了解专利的最新状态,保证开发出的产品能具有最新性和最先进性;三是企业在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时候不要透露和泄露自己正在研发的产品,对产品做出最好的秘密保护措施,并且在研究和开发成功后还要及时的向国家申请自己所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专利,使自己企业的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最后企业应利用已有的新技术(包括专利技术)去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做到对新技术的最大化的合理使用。
电子技术论文6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是:随着高校热门专业的逐年扩招,学生多,实验教师少,迫使很多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不得不大班上课,一次2~3个班级,几十名甚至于上百名学生同时做一个实验,即使有两三名教师同时指导,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学生相互参考实验数据的现象经常发生。由于学生多,实验教师少,实验设备和实验空间有限,造成同一个实验内容,在一个学期内必须重复安排多次,学生上实验课的时间不能统一,一部分学生先做实验,另一部分学生后做实验,完全一样的实验内容很难杜绝学生之间相互参考实验数据,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完全统一的实验教学内容必须改变。以上现状是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学模式陈旧,实验内容单一,学生的差异性在逐年加大,学生多,教师少,实验设备和实验空间有限,这些是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课程改革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模拟电子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半导体器件以及以半导体器件为核心的基本电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2.1调整实验教学时间
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课程改革在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上做了适当的调整,调整后的实验时间尽量与理论教学时间并行,紧跟理论教学的进度,做到理论课刚讲完的内容马上安排实验,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配合好理论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2.2优化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1)在第一次仪器实践课上,增设了二极管的实验内容。在以往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没有安排二极管的实验内容,但二极管是模拟电路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摸透二极管的工作特性,那么后续课程的学习必将受到影响。本次教改,将二极管的实验内容与仪器实践课安排在一起,让学生在熟悉仪器使用的过程中,设计实验电路,测试二极管的特性,掌握二极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在电路设计和数据测试的过程中掌握仪器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二极管的参数特性,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电阻设计实验电路,测试并计算二极管的导通电压、工作电流、耗散功率、动态电阻等参数。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到决定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主要参数是流过二极管的工作电流,知道二极管的导通电压、耗散功率和动态电阻都是由流过二极管的工作电流决定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分析工作电流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的重要性。
(2)在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中,以往只安排了一个实验电路,让学生在面包板上搭接指定电路参数的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并测试。由于学生第一次在面包板上搭接实验电路,不熟悉面包板的结构,在搭接实验电路的过程中耗时过多,虽然只安排了一个项目的实验内容,但也有很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按时完成实验。本次教改,设计了一个专用实验平台,在实验平台上给学生提供了偏置电流可以调节的静态工作电路,让学生在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设置静态工作点,设计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三种不同组态的单管放大电路,测试、计算、比较并分析这三种不同组态放大电路的异同点。并通过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测试并分析放大电路的失真波形。通过对实验内容的调整,满足了多数学生的实验需求,实验技能稍差的学生,可以在实验平台上完成一部分实验内容;实验技能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的实验平台,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三种不同组态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这种层次化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在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中,本次教改后的实验内容增设了恒流源负载的射极耦合差分式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要求学生在静态工作点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电阻负载和恒流源负载这两种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异同点。本次教改之前,在规定的实验教学时间内,大多数学生只能完成一个电阻负载射极耦合差分式放大电路的电路搭接和数据测试。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两个差分放大电路的测试与比较,在本次教改的实验平台上,给学生提供了差分放大的基础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调节电路需要学生自己连接。在新设计的实验平台上,保证学生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将两个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成一致,以保证在静态工作点相同的前提下,比较两个不同负载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理解恒流源负载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在性能上的提高。
2.3调整实验项目的设置原则
本次教改的重点集中在电路器件的选择上。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器件都是老师设定好并准备好的,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电路和实验器件完全统一,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上规定的.实验电路,用统一的实验器件搭接实验电路、测量实验数据、验证理论计算就能够完成实验。本次教改调整了实验项目的设置原则:在保证实验器件可以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件,全部实验的器件一起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厂家提供的器件手册自己设置实验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基本上能保证每组实验,学生所选用的实验器件不完全一致,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生产厂家提供的器件手册设计实际电路的能力。
2.4设计全新的实验平台
为保证在增加实验内容的前提下,不影响学生完成实验的进度,本次教改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实验平台。在新的实验平台上,给学生提供了一部分基础电路,学生可以在基础电路上进行扩展,设计自己的实验电路。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必做的实验内容,同时还保证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解决了层次化教学管理这一难题。保证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条件,设计完成更多的实验内容;同时也保证实验技能相对较弱的学生能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基本的实验内容,做到了既注重精英人才的培养,又照顾到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为了能更好地贴近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本次教改设计的实验平台上,还增设了多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验项目,如称重传感器小信号的检测与放大,室内光强变化的检测与控制,环境温度变化的检测与控制,障碍物的检测与判断等多种模拟传感器检测电路,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就能直观地体验到所学到的模拟电子技术知识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充分调动出学生设计实际电路的创作热情。
2.5改革考核制度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本次教改还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实验考核制度,明确了每个实验项目重点考核的实验内容,以及每个实验项目的具体考核办法。实验考核内容分为仪器使用、电路设计、搭接实验电路、实验数据测试、实验数据分析等五个方面。细化到每个实验项目,实验考核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实验一重点考核学生学习使用电子仪器的能力;实验二重点考核学生设计电路的实践能力;实验三重点考核学生实验电路测试和数据分析能力;实验四重点考核学生在面包板上搭接实验电路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五综合考核学生在电路设计中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对具体能力的考核打分方式,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帮助学生提高电路设计和创新实践能力。
3结束语
通过本次教改与实践,使大多数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做实验的热情有显著提高。当然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时间和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增设更多新颖的实验内容,就一定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用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设计分析不同的实验电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电子技术论文7
摘要:当前,人们不仅追求汽车操作的可靠以及安全行,而且还追求汽车乘坐的舒适性,这就推动了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一,智能化汽车空调。汽车空调装置借助电控单元ECU,控制转换风扇、加热继电器等,并且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调节车内的温度。第二,电控自动座椅。电控自动座椅是将人体工程学与电子控制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座椅的舒适度。第三,电控主动悬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结合了电控技术与随动液压技术,按照车辆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及路面状况来对阻尼特性参数进行控制以及调整,确保车辆的平稳行驶。第四,车载多媒体以及远程通信系统。在此系统中包括了游戏设备、DVD、车载GPS等设备。
关键词:电子技术,汽车科技,科技发展
电子技术与汽车工业充分结合起来,促使汽车电子技术向着智能化、规范化、总线化以及模块化方向发展。其一,智能化发展方向。目前在汽车电子各系统中,微处理器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控制技术智能水平,并且增强了装置的使用性能。其二,规范化发展方向。虽然多种多样的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涌现出来,但是这些技术在汽车上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被确认下来。其三,总线化发展方向。各电子控制单元在通信的时候借助了总线,将当前的信息传输出去,总线化推动了汽车电子系统的革新。其四,模块化发展方向。电子技术与高新技术充分结合,更新汽车零部件产品,同时还简化了配套以及整车制造工艺,从而促使产品的品质得到提高。
通过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达到改善汽车性能的目的,而且能够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会对汽车的使用性能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汽车电子技术在改善汽车性能的同时,促使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推动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
以往基本都是通过改进轮胎、转向系以及传动系等性能,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近几年来,随着车载微处理器、传感器以及执行机构的快速发展,一些现代汽车开始安装先进设备,改善操纵性能。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种操作比较稳定的电子系统:第一,电控自动变速器。有了电控自动变速器之后,可以不踩离合器就完成换挡,并且此时发动机也不会熄火。这一装置可以实现变速比的有效控制,促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处于最合适的挡位。电控自动变速器具有以下优点:高传动效率、低油耗、延长变速器的使用寿命等。第二,电控制动力分配系统。这一系统的功能就是在汽车制动的时候,计算四个轮胎的.摩擦力数值,然后对制动装置进行调整,确保车辆安全、平稳行驶。第三,加速防滑系统。当汽车在加速的时候,加速防滑系统可以将车轮的空转滑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驱动轮出现快速滑动的现象,从而使得牵引力得以提高,最终保证汽车的稳定行驶。第四,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子稳定程序系统会借助传感器来对驾驶者的转弯方向、车速、车身倾斜度等进行监控。然后调整发动机的转速,修正转向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交通事故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人们不断提高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汽车开发商开始研发出可靠的、安全的汽车电子安全装置,并且将这些汽车电子安全装置应用到汽车上。本文涉及到的汽车电子安全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防抱死制动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可以对制动液压力的收放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控制车轮的目的。通过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不仅可以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而且可以提高汽车紧急制动安全性。第二种,智能化安全气囊系统。该系统是由通型安全气囊、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该系统红外线传感器根据热量来判断座椅上是人还是物体;该系统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准确判断出乘员的具体位置。第三种,汽车自动避撞系统。此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提高了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自动采取措施来控制汽车,让汽车主动避开危险,确保车辆的正常行驶。第四种,汽车轮胎压力检测系统。在汽车的每一个轮胎上要安装传感器,对行车状态下轮胎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视。第五种,前照灯电子互控系统。这一系统能够促使相向行驶的车辆在相距150米以内的时候,其中一方关闭远光灯打开近光灯,另一方也会主动关闭远光灯打开近光灯,这就增强了夜间驾驶的安全系数。
电子技术论文8
本文介绍了MATLAB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仿真实例。引入MATLAB仿真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交互式动态波形分析、谐波分析及电量计算,结果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主要研究各种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其组成的各种变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主要涉及整流、逆变、直流斩波、交-交变换等电能变换及PWM控制和软开关技术等内容。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对相关电路进行波形分析及电量计算,不仅需要画出大量的电压、电流信号波形图,而且需要作相关电量的数学公式推导及谐波分析。在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PPT动画及课堂板书等教学方式,存在着波形绘制工作量大、所画波形不规范、电路的工作过程及波形的动态变化表现不足、交互性差、理论分析及公式推导繁琐抽象等问题,使得授课课时紧张,课堂教学信息量不够大,授课方式单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难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ATLAB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补充,有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为例,介绍了MATLAB/SIMULINK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建立了相应的仿真电路模型并给出了相关的仿真波形。
一、MATLAB/SIMULINK介绍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商业数学软件,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功能集成在一个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利用其中的SIMULINK软件包提供的图形化交互环境,可快速建立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模型,利用MATLAB提供的各种数学计算及功能分析工具,可方便地对电路进行波形分析及数值计算,并可调用丰富的测量仪器工具对相应电压、电流进行波形观测及数值读取。
在建立电力电子电路仿真模型时主要用到了SIMULINK软件包中的以下模块库:电力系统模型库(SimPower Systems)中的电源模块库(Electrical Sources)、电器元件模块库(Elements)、电力电子元件模块库(Power Electronics)、测量仪器模块库(Measurements)、其他电器模块库(Extra library)等子模块库,以及Simulink模型库中的仪器仪表库(Sinks)、连接模块库(Connectors)等子模块库。建立电路仿真模型时,不用书写任何代码,只要使用鼠标调出相应的元器件功能模型并将它们连接起来,设置好各元器件的模型参数,即可对电路进行动态仿真。
二、基于MATLAB的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仿真
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结构广泛用于通用变频器中,其作用是通过控制开关功率器件的通断将直流电逆变为SPWM交流电。该部分教学内容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而且还涉及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分析和数值计算。尤其在作输出电压的谐波分析时,需要推导繁杂的公式,教学内容复杂、抽象、枯燥且不易理解。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仿真模型,可借助MATLAB强大的波形分析及数值计算功能对SPWM逆变电路进行动态分析,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建立仿真模型
打开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从电力系统SimPower Systems模型库中选取直流电源模块、多功能桥(Universal Bridge)模块、PWM脉冲发生器(PWM Generator)模块及三相RLC串联负载模块,将以上电路元器件模块按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的原理连接起来组成仿真电路。从测量仪器(Measurements)模块库中调用多路测量仪(Multimeter),配合仪器仪表(Sinks)库中的Scope示波器,可同时观察多个节点及支路的`电压电流波形。从其他电气模块库(Extra Library)中调用傅里叶分析(Fourier)模块以便对输出电压信号ua进行谐波分析,调用有效值测量(RMS)模块对输出电压ua进行有效值计算,并用数字显示器Display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出来。最终建立的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仿真模型示于图1中。
(二)设置模块参数
双击仿真电路中的相应模块,对逆变电路元器件进行参数设置。
1.直流电压源Us:电压为100V,测量项Measurements选择Voltage,以便电压数据可通过多路测量仪Multimeter观察。
2.逆变桥(Universal Bridge)模块:桥臂数选3,吸收电阻Rs=1e5(Ohms),吸收电容Cs=inf(F),功率器件选择:IGBT/Diodes,导通电阻Ron=1e-3(Ohms)。
3.三相RLC串联负载模块:电阻R=1(Ohms),电感L=0.001(H),测量项Measurements选择Branch voltages and currents,以便数据可通过多路测量仪Multimeter观察。
4.PWM脉冲发生器(PWM Generator)模块:采用内部产生正弦调制波方式,发生器模式选择6 pulses,载波频率为3000Hz,调制度为0.7,输出电压频率为50Hz,输出电压相角为0o。
5.傅里叶分析(Fourier)模块:基波频率设置为50Hz,利用Fourier模块分析基波的幅值magnitude-1及基波的相位angle-1。利用Fourier1模块分析3次谐波的幅值magnitude-3及相位angle-3。分析结果用数字显示器显示。
6.有效值测量(RMS)模块:基波频率设置为50Hz,分析结果用数字显示器显示。
三、电路仿真及结果分析
第一,选择菜单simulation/parameters对仿真参数进行设置:仿真开始时间设为0,终止时间设为0.045,选用变步长ode23t算法,计算精度为0.001。
第二,选择菜单simulation/start开始仿真。通过示波器Scope可观察到三相输出SPWM电压ua、ub、uc波形及三相输出电流ia、ib、ic的波形。仿真结果示于图2中。
三相输出SPWM电压及三相输出电流波形
在图2中示出了三相输出SPWM电压ua、ub、uc的波形及三相输出电流ia、ib及ic的波形,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学生可观察到仿真波形的动态产生过程,通过观察波形,加深学生对三相对称电压及电流的幅值及其相位关系的理解。利用MATLAB提供的工具,可定向放大局部波形,加强学生对SPWM波的多电平波形的感性认识,三相输出SPWM电压、电流局部放大波形示于图3中。
三相输出SPWM电压、电流局部放大波形
利用傅里叶分析(Fourier)模块对SPWM电压ua作基波和3次谐波的幅值及相角计算,结果示于图4,图4中还示出了ua的RMS有效值计算结果,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改变设置参数,可观察到其他任意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的计算结果。
通过该例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MATLAB/SIMULINK对电路进行动态交互式分析,分析结果直观、形象,通过改变模块参数可轻易实现对不同电量的分析和波形观察,有助于理解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结论
本文以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为例,介绍了将MATLAB/SIMULINK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交互式动态波形分析、谐波分析及电量计算,分析结果直观、形象,并可通过改变模块参数轻易实现对不同电量的分析和波形观察,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论文9
电力系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当前是科技的时代,各种现代技术也逐渐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现代电子技术也被视作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靠调度的动力源泉,对电力系统的完善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控制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与调度的过程。本文就针对当前电力系统中应用到的现代电子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 相关概念厘定
1.1 电力调度运行概述
电力技术主要是一种运用电力器件来控制电能,进而使电能能够传输到各家各户的现代化技术。本世纪初期,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成功联网,紧接着其他地区之间也纷纷联网,电力市场呈现出非常繁荣的状况。与之同时,由于人们的需求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电力调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工作人员就需要端正态度,将电力技术与市场实现充分的结合,逐步扩大调度范围,扩宽服务领域,而这些措施的重要基础就是先进的现代电子技术,只有引进先进的技术,才能够一直保持电力市场的繁荣与昌盛。
1.2 现代电子技术对于电网调度的重要意义
电力技术对于电网而言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电网调度运行期间采用现代电子技术,能够大大的提升运行效率,能够对电网的相关信息加以收集、对电网的调度情形进行监控、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找出电网运行的错误之处并予以诊断,最后快速的修复电网漏洞,与之同时,现代电子技术还能够调整电网负荷、优化配置电能,维持电网运行的顺利、促进电网调度的平稳。
2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电网调度运行过程中应用到的现代电子技术有很多种,具体包括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AEMS技术、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雷电定位技术以及电力市场运营技术。
2.1 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此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创设安全的自动控制体系,与之同时进行电路监视、电路控制以及电路分析,对电力系统的符合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以此来保障电路运行的安全稳定。当前大多数城市都运用这项技术创设了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可以对电力的调度运行进行实时的分析,排除潜在的故障,不仅使电力调度运行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还维持了电力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2.2 电力电子技术
常用的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VDC)、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无间断式电源技术,UPS)。
2.3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是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另一方面是数据库的运行设计。数据库的运行设计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规避事故与失误的,首先根据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数据,填写规避失误的做法;其次,在了解系统特点之后应该对信息加以调节,对管理特征加以强化,完成操作后将数据归零;最后,要对应用的.信息多次核对,降低由于数据错误而引发的风险。
2.4 AEMS技术
AEMS是在WEMS基础上创设的一项技术,它是由同步单元、通信单元、检测单元及处理单元等组成,它能够准确监控母线间的电压以及发电机的具体情况,同时也会对发电的异常进行检测。在当前的电力系统运行调度过程中,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大量实践已经充分表明该项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的动态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以及评估。较之EMS技术,此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解决只能处理某一时间段、某一断面的缺陷,全面优化调度运行工序,大大增加电网的决策调度能力,推进核算与定价。
2.5 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
此项技术是运用计算机来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实现信息共享,它能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故障、实时保护等,通过该技术能够创设出分层分步系统,在调度开关处创设数据收集设备,运用互联网加以实时连接,将收集的数据快速传达到监控中心,实现信息共享。这项技术能够免去信号屏蔽工序以及二次设置工序,进而增强电网调度的实时性。
2.6 雷电定位技术
此项技术在电力运行调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动排查雷击位置。一旦电路遭到雷击,跳闸就会出现,这时雷电定位系统就会进行自动排查,解决故障,降低人工操作的强度。(2)自动查找雷击故障点、雷击时间以减少排查时间,加快电网检修的时间,保证电力运行的顺畅性。(3)预测雷击现象,采取应对措施。此系统能够自动统计雷击次数、雷击地点、雷击强度,进而帮助工作人员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减少电力系统因雷击而出现的故障。
2.7 电力市场运营技术
此项技术是一项新型综合系统,集交易管理、安全监控、合同管理、考核结算、电能计量、信息管理等各项功能系统和软硬件运行平台于一身。在此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调度管理人员又可以是系统指挥员,也可以是市场交易员,每一个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市场意识,以电力系统平稳运行为前提,对调度交易进行实时监控,满足用户对于电力的需求,保证市场各方利益平衡,进而保证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电力系统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关注,要实现电网全网联网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与之同时,电力运营市场化也是当前的主流趋势。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客观规律,丰富相关的知识,掌控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想维持调度运行的安全可靠,就需要引进更多的现代电子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顺畅平稳。
电子技术论文10
摘要:针对现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组织、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新教学模式。将大班讲授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引入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在保持原教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大班授课,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采用小班研讨,引导学生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讨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创新精神。改革了课程考核形式,综合学生笔试、讨论课和创新活动表现等环节进行全方位考核。实践表明上述各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大班讲授;小班研讨;学习特点“数字
电子技术”(以下简称“数电”)课程是所有电子类,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建立在“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又与后续专业课程紧密衔接,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枢纽型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南开大学推出“素质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公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该教育理念强调知行合一,协调发展。在教学上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生动局面。“数电”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引入新教学模式,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数电”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
“数电”课程是必修基础课,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涉及大量逻辑公式,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法,师生缺乏交流,教学方式方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具体来说具有如下几个方面。
1.1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低
“数电”采用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没有启发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背景和相互联系进行深入思考。造成学生对于各个定理、公式缺乏深入理解,不能灵活正确运用。例如:时序电路分为同步时序电路和异步时序电路,学生们往往掌握了两类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但是却回答不出下面的问题:两类电路的优缺点各是什么?在实际电路设计时该如何选用这两类电路?现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2教学活动组织形式陈旧
实践证明好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大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强调纪律性,可以高效的教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师生互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数电”课逻辑性强,内容复杂枯燥,长期采用单一的“大课教学”组织形式会使学生思维产生钝化,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此外,“大课教学”的课堂气氛比较严肃,很多学生自尊心强,怕答错,怕出丑,因此不愿主动和教师互动,很多师生互动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有限。
1.3学生考核方式有待调整
对于任何教学模式,学生考核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指导着学生学习目标,激发着学习动力。教学评价机制像一只无形的手,指挥着教学活动。“数电”作为一门主干课程,总评成绩与学生保研,出国,申请奖学金等息息相关。现行的“数电”考核方式有效督促了学生努力学习,激发了学习动力,但也有片面性。现行课程评价机制没有考察学生的创新性,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因此造成很多学生片面追求好成绩,只关心与成绩相关的要求,只学习与考试相关的内容,知识掌握很不全面,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评价机制,指导教师教学,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自己。
2 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对此国内外各院校教师做了大量教法创新和改革,提出了很多新教学思想和观点,如CDIO教学法[1-2],探究式教学[3],基于仿真技术的教学[4-5],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6-7]等。基于新教学思想,各院校对“数电”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积极探索[8-10]。这些教法改革的新成果和各个兄弟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给了我们极大启发。“教无常法,唯有得法”,根据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兼顾大班制和小班制教学的优点,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新模式。新教学模式由大班讲授课和小班讨论课组成,课时比例约为3∶1。
“数电”课程总学时64课时,拿出其中16课时作为小班讨论课,占总课时1/4,其它课时还是以大班讲授为主。小班讨论课根据教学进度穿插安排,平均每34星期会安排1星期的讨论课。每学期安排6至8次讨论课,每次讨论课一个班90分钟,总学时保持64学时不变。这样没有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新教学模式兼顾了大班教学和小班讨论的优点,用较少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大班讲授课以理论教学为主,使学生能够打下牢固扎实的理论基础。小班讨论课对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同时也强调团队合作,培养集体意识。讨论课是把大教学班按照30人一班的原则分成小讨论班。每个讨论班分成讨论组,5到6人一组。分组讨论时,教师深入每组参与讨论,每组课后要就讨论的问题提交报告,最后制作PPT,课上进行汇报。这样的组织形式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非常有利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在讨论课上,鼓励学生采用PPT,动画演示,EDA仿真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加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讨论课,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主从型JK触发器的分析有没有简便方法?维持阻塞型触发器的原理、如何用门电路设计计数器等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直接讲授相关问题并给出解答方法。改革后,把学生分成讨论组,把上述问题分发下去,先不给答案,由学生讨论,提出解答。讨论课上所有讨论组发言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讨论中,学生慢慢领悟到各知识点的背景、联系,更加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再通过做PPT,进行汇报,把自己和小组成员的领悟条理化,使其更明确,更清晰。最后由教师做点评和总结。经过这个过程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在学期末,教师会留一个综合性课程设计题目进行讨论,这个题目既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也包括了后续课程的一些相关知识,起到承上启下,鼓励创新思维的作用。
例如可以讨论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问题,楼道灯延时控制开关,汽车安全带警示器等问题。这样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又把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新教学模式采用了新考核方式。新考核方式改变过去期末考试占比过重的情况,既注重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既重知识记忆也重视能力培养,考查范围多元化以便能及时全面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考查期覆盖整个学期以便学生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欠缺。新的总评成绩组成是:总评成绩=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20%+小班讨论课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由过去70%80%降至现在60%。反映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表现的平时成绩和讨论课成绩占比升至40%。这样做首先减轻学生对期末考试的忧虑和畏惧,可以用一个比较轻松的心态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也督促学生抛弃“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应试学习模式,转换到更注重培养自己主动学习能力,注重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
新的考核方式也包括考查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逻辑表达能力,报告写作水平,PPT制作水平等多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数电”课程能够全方位的锻炼自己,切实提高各方面素质。新的考核方式考查期贯穿整个学期,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都会及时反映在成绩中,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法,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考核、反馈、改进”循环,显著改善教学效果。
3 教学改革的效果
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思维,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比如,传输门结构虽然简单,但组成原理复杂,很多学生理解不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讨论,理解了传输门的组成原理和互补结构的必要性。再比如,555定时器结构复杂,应用广泛,学生不易掌握。通过讨论课,学生熟悉了定时器内部结构,对555内部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有了深入理解。
3.2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性
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处理问题时更有创新性。例如,讨论主从JK触发器的“一次翻转”问题时,学生不仅对问题本身有了深入理解,而且在教师启发下,证明了一种分析主从JK触发器输出波形的简便方法。这种证明方法是本班师生自主创新,没有任何课本提到的新方法。再比如,期末考试试题特意出了一道课上从没讲过,学生也没见过的设计题。要求学生有创新性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用尽量简洁的电路解决问题。考试结果反映良好,大多数学生都展现了创新性思维。
3.3学生自身感受到了新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
任何教学改革,如果要取得成功,都必须要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改革开始的动员阶段,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效果心存怀疑。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内心的怀疑消失了,对教学效果普遍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学生们说“……科研创新在近些年已经逐步从考验个人能力转换为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经历了这学期“数电”的几次讨论课,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真切地感受到了1+1>2的事实。从最早开始老师讲授全部课程,到现在有一小部分内容需要小组讨论学习,这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很好地培养了我自学能力与自我总结能力。发现问题后经过小组的研究讨论,问题便得到了解决。讨论课上,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让我对讨论内容印象特别深刻,同时也让我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一个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转换到了主动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同学们有了主动的意识去学习而不再是被动的了。学生在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会更高……”。可以看出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新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4结语“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由于其内容复杂、枯燥,教法单一,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提升学生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热情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方向。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新教学模式,新模式兼顾了大班制和小班制教学的优点,既可以高效率的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兼顾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实践结果表明,新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思维,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改革也为其它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1):163-168.
[2]余慧娟.CDIO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37(5):19-21.
[3]周新淳.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数字电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xx(5):101-102.
[4]李杰,叶冬.思维导图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xx(12):275-276.
[5]周波,郭姣,赵冬梅.基于思维导图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法的研究[J].电子世界,20xx(7):172-173.
[6]孙少杰,裴玖玲,周丹.基于Proteus仿真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子测试,20xx(8):77-78.
[7]余新平.PROTEUS仿真软件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上旬刊),20xx,10(28):124-126.
[8]谢国民,丁会巧,李国华,等.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9):56-59.
[9]王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2):262-264.
[10]黄丽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电子制作,20xx(8):60-61.
电子技术论文11
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加,使得高校更加注重电子专业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即便如此,目前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却依然较为严峻,电子技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于是加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创新成为了业界迫切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伴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电子技术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并对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状况。因此探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电子技术产业的快速进步发展尤为必要。
一、电子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投入
任何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具备足够的资金,对于电子技术产业而言,自是不例外的。尤其是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直接关系到电子技术水平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经费投入上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方面,科研人员方面。国家政策的提出和全面落实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因此当国家大力支持电子技术专业的时候。高校纷纷开始扩招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培养之后,待其出来就业的时候,社会的实际状况又出现了些许变化。一是由于大批的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纷纷毕业,使得从事电子技术行业的人日渐增多;二是国家和企业在科研人员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减少,不仅招收更少的科研人员,而且整体科研人员的工资水平也不是很高。这就促使高端的电子专业技术人员日渐匮乏,而且整体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科研项目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如果需要进行科研项目,必须经过相关政府部门审批后并拨款,这就使得很多核心技术的研发显得相当滞缓。尤其是要求技术公开化后,导致众多企业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
(二)产业优势不明显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产业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情况,其产业结构开始朝向阶梯型的趋势发展,这也就无法形成显著的产业优势,也无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电子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产品的成本偏低,因此其主要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途径。然而随着人力成本、材料成本以及电力成本的逐渐提升,电子产品在低价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其他优势又不够突出,这就使得电子产业的发展障碍重重。
(三)没有足够重视产业改造和升级
电子技术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关键要点在于其需要依赖于高新技术,并通过高新技术来实现对产品的更新换代,以促使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然而在我国,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在创新技术方面略显不足,这直接限制了电子技术水平的快步提升。
(四)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的电子技术产业之所以创新能力薄弱,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就企业角度而言,企业不够重视产品创新,不愿意或者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产品的创新,使得很多企业甘于现状,不具备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就政府部门而言,其所指定的相关政策也给企业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因此,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推动电子技术产业的创新难度相对较大。
二、应用电子技术产业发展中进行创新应用的策略
(一)强化创新意识
要想创新,首先需具备创新意识,只有在思想的指引下,才能展开创新活动。对于我国电子技术产业的现状而言,强化创新意识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创新,明确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高层领导等更是应该将创新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企业还应该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整个创新活动,努力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对企业的电子设备等进行统一合理规划,并给予技术人员创新的必要支持;第二,要想创新,仅有企业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申报创新工程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等保障机制,适当放宽创新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创新大军的行业中来。
(二)加大投入
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限制电子技术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所以为实现创新,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具体而言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企业应高度重视创新的重要性,适当对于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工资成本等多投入,例如可以招聘一些专业知识扎实且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推动电子技术创新的成功的机率,这样就能从源头上解决资金不足的现状;第二,做好对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在招聘到合适的电子技术人才后,应通过多种培养方式,加强对其专业性的培养,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第三,从企业资金中抽取一部分资金作为科研专项资金,重点对电子技术领域进行投资,从而免除了科研人员在创新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第四,政府应给予企业必要的资金援助,同时简化审批流程,放宽相应政策,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切实落实。
(三)促进产业融合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产业的'不断升级改造,加强产业间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产业融合能够实现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会惠互利,进而推动电子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企业需高度重视产业融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重组,进而为全面构建创新体系奠定基石,尤其是对于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同时,电子技术产业还应该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尝试和其他产业间的有机融合,不断汲取其他产业的优势,同时结合自身特点,探寻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电子产业创新途径。
(四)加强自主创新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自主创新水平直接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受制于我国经济水平以及科技实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自主创新产品较少,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外。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企业间,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国应基于电子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电子技术专业人才校园培养的创新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途径依然是高校,因此推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创新的关键环节也应该在高校。对于高校而言,应通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就应该基于目前社会对于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以确保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不和实践、社会脱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中,不单单注重考试成绩,还应该将学生的实践情况、创新意识、操作能力等纳入到考评体系中。
总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电子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不利于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从企业、政府以及高校三个角度出发,通力合作,努力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电子专业学生,同时为这些电子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真正实现自主创新。
电子技术论文12
1.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由上述可知,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效率、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都达到了以往不能想象的工作效率。所以,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引入并且建立崭新的网络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时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在此对如何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档案管理领域更好的发展而献计献策。
1.1完善档案信息库建设
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应该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库,保障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档案信息库作为信息资源的载体应该进一步完善,针对当前档案信息使用不当的问题应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类,确保档案信息的有效提取。档案信息库的建设中还应该包括合理的维护工作,档案信息库中的信息由于使用频繁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十分必要。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和完善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和检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档案信息库的建设应该始终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服务作为出发点,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列入信息库建设的考虑因素,保障信息库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1.2要明确案卷概念和明确组卷规则
过去,案卷有文件“组合体”和“保管单位”的双重属性,但在多媒体时代是行不通的。一张光盘可以存贮数百乃至上千个电子案卷,一个案卷的多媒体文件则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保管单位之中。因此,要肯定电子案卷特殊的存在形式。案卷是全宗内档案分类的产物,但过去组卷要兼顾文件的联系和案卷的厚度;因此,应该建立更加科学、严谨、详尽的全宗档案分类方案,直接作为组卷的基础和依据。目前,职能管理在机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应该反映这种情况。同时,文书立卷也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应该与之融为一体。
1.3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立卷
无沦是电子文件归档,还是完成纸质文件的立卷工作,都需要一个好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一方面,电子案卷的建立是人工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提高立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利用文书登记的目录组卷并进行电子文件的自动归档,提供可选择的`全宗名称、年度、机构、职能和保管期限表等著录项数据,复制生成可修改的案卷题名,进行案卷和卷内文件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的排序并生成档号,进行各种立卷统计,打印各种目录、封皮、统计表和交接文据等。可见档案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
1.4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够更好地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一方面需要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培训中需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2.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技术对于档案管理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电子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同时电子技术与档案管理的有效结合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再加之我国档案管理领域对于电子技术作用以及应用的研究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电子技术的应用发展。所以,在今后的档案管理领域,要加强对电子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电子技术的多个方面,从档案管理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利于电子技术发挥其效用的方法和措施,促进档案管理领域在更大幅度上的发展和进进步。
作者:王艳秋 单位:肇州县信息中心
电子技术论文13
论文摘要:针对我院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认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大胆尝试了项目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解到每一项目单元中,并根据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边学边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项目式;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是我院应电、通技、电信、微电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有基础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字电路也正朝着大规模、低功耗、高速度、可编程等方向迅速发展,应用也更加广泛。可以说,数字化已成为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潮流。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一直沿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实验—设计”的教学模式,即将《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三门课程与之对应,分别为纯理论课、纯实践课程和单纯的理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后者作为前者的后续课程,主观上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或深化电路基本应用,但由于纯理论讲解枯燥乏味,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因而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实验过程中也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弄不懂原理,无法解释实验现象,因而总是疲于应付,交差了事,根本谈不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效果显然不好。在后期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也只是从理论上设计电路,既不做电路仿真也不进行电路制作,虽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路功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实际意义并不大。由此可见,这种模式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缺乏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使各环节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处理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学团队大胆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边学边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针对本次教学改革,结合我院实际,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首先,认真挑选教材
为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度,认真选取了一本以项目为单元、以应用为主线,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一个实践项目中去并有着丰富知识和内容的项目教程,力求通过不同的项目和实例来引导学生,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入其中,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知识平台。
二、确定项目内容
由于我们采用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将紧紧围绕项目进行,因此如何使项目内容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能不能由简入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过仔细分析和研讨,按层次确定了与教学内容想关的五个项目,主要涉及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555应用电路等。在最后的电路设计与制作环节中,我们则选取了综合性较强的“抢答器电路设计”课题,通过电路的仿真、制作、调试和故障排除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电路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认真编写训练指导书和报告册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学生操作训练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学会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学会调试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方法。由于我院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为了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各个实训项目,我们编写了与实践环节配套的训练指导书,该书共分五个项目,十二个工作任务,内容包括任务要求、任务目标、训练器材、内容和步骤、思考题等,能较全面的指导学生完成各个训练任务。报告册则是与学生操作练习配套的“作业本”,是用于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本,我们也针对项目要求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编排。
四、教学方法
(一)根据项目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完成项目所应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到每一项目单元中,并根据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
(二)对各个项目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注意知识层次的过渡并加以综合化改造。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采用“讲练结合”现场教学和“讨论式”课堂交流方式。
(四)实践性教学始终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仿真实验、电路制作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达到锻炼自己、提升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效果
从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实践教学有力促进了理论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四个专业的四百余名学生的课程及格率达到95%以上,平均分在75分左右,远远高于改革前。
由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和操作,切实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都应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力求有所突破。
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已逐步深入,但教学方法的探讨依然是今后我们教研室工作的重点,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力求使学生在各种创新比赛、电子技能大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电子技术论文14
摘要:电力系统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满足当前用户对电力供应能力的需求。作为一项拥有较高综合性、技术性的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对于促进电力系统能够长久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分别从电工电子技术在不同电力环节内的应用入手,具体包括发电环节、输电环节、配电环节以及节能环节,就如何充分在该系统中充分发挥电工电子技术的优势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应用研究
电力系统中有关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层面较为广泛,如针对发电环节中的静止励磁、发电频率以及能源转换的应用;输电环节中柔性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等方面的应用;节能环节中对变动负荷电动机,以及提高有效功率等方面的应用。为此,要想有效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供应,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加强其在上述层面的实际应用。
1发电环节
1.1静止励磁
在电力发电环节,对静止励磁实施有效控制,是电工电子相关技术应用的重点方向。如技术人员可通过变频电源对电流频率实施适度调整,确保该发电系统能够保持在最大的发电功率,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技术人员对整体系统的调控管理能力,除此以外,在火力资源进行发电的系统中,该技术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应用。例如:技术人员可利用变频调速装置,有效处理该发电系统中效率低、能耗大等遗留性问题,从而为大幅度提高火力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提供了有利基础。
1.2发电频率
这里以水力发电系统为例,在水力发电模式中,影响该体系发电频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地域内水流速度或者压力等,都对水力发电体系有着根本影响,并且这些因素无法有效地被人为控制,因此,水力发电的频率也无法长期保持稳定。但是频率稳定是进行电力传输的基本要求,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水力发电体系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突破。然而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对水力发电过程中发电频率的控制,完美解决了发电频率无法有效控制的问题。此外,对于其他类型的发电系统,如在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电工电子相关技术在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核心作用。
1.3能源转换
与其他类型的资源相比,太阳能资源具有压倒性优势,并且随着社会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对于缓解社会能源危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对于该系统发电功率较大的状况,如何切实将其内部的大功率资源转变为可供人们使用的小功率电力资源,是当前太阳能发电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技术人员通过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不仅完美处理了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难题,同时有效促进了大功率太阳能资源能够以人们可利用的功率形式进行电能输出,并进一步推动着太阳能资源向稳定、持续的方向发展。
2输电环节
2.1柔性交流输电
虽说柔性交流电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到目前为止,短短数10年时间柔性交流电技术就已经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并迅速成为当前电力输送环节中的中坚力量。不过传统的柔性交流技术因操作较为复杂,且应用面较为狭窄,因此,不能有效满足当前时代电力输送的要求。然而,技术人员通过在柔性交流输电环节中结合电动电子技术,不仅极大程度地简化了操作步骤,同时还有效增强了柔性交流输电环节中,电流输送的稳定性。
2.2高压直流输电
晶闸管换流阀是电工电子技术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标志,随着其在电力输送环节中的深入应用,电力输送体系也不断地朝着高效率、高水平、易操作的方向发展。晶闸管换流阀的大规模应用,不仅有效取代了输电环节中交直变压器的应用,使得电力输送成本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同时还有效提高了电流转换设备在高压直流输电环节中的移动性。
3配电环节
配电系统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能够稳定、高效运行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为了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需要着重处理配电环节中的电能控制问题。在电能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在经过运输以及配电等步骤之后,才能供用户使用。在此环节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其电压、电流等发生改变,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用电设施都必须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如果电力配送无法达到稳定,不仅会导致电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对用电设施造成损伤,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技术人员凭借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有效地在配送环节中对电力的频率、电压等进行严格控制,且在其处于不稳定状态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4节能环节
4.1变动负荷电动机
为进一步加强节约电能的效果,还需要不断加强发电系统的节能效果。工作人员在利用发电系统进行发电时,无论是哪种发电系统,本身都会在发电过程中消耗一部分能量,只不过不同的发电系统所消耗的能量高低不同。为有效节省发电过程中的能源浪费,一方面,工作人员可通过在发电过程中,尽量减少其他形式能量的损耗,将系统中更多的能量能够顺利转变为电能传输给用户;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通过尽量减少发电机本身所消耗的能量,来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总体来讲,无论是哪一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提升发电机的性能或者有效调节发电系统中变动负荷电动机的工作频率来实现节能的目的。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凭借电工电子技术来有效控制变动负荷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同时这也推动着发电系统中变频调速的应用不断走向成熟,从而有效实现了发电过程中对能源的节省。
4.2提高有效功率,降低能源损耗
在电能使用阶段,由配电厂所配送的电能除被用户使用之外,还有一部分电能则损耗在配送环节中以及各类电器工作的过程中,这样一来,除了会造成电能的浪费之外,还会对电能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有效提高电能的利用率,降低无谓的电能消耗,就需要研究人员不断提高其有效功率。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有效补偿电能产生以及输送过程中的无效功率,从而有效降低电能损耗,大幅度提高电能的实际利用率,并有效确保用户能够安全用电。
5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中,无论是在其发电环节,还是配电、输电等环节,电工电技术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为进一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减少电能损耗,让广大用户安全用电、放心用电,还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上,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发电系统中,充分挥发其技术优势,推动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江.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3):41-42.
[2]周威.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5):246.
电子技术论文15
电子转速表具有在振动、潮湿以及高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优点,并依赖其较高灵敏度及精度的特点来实现自动报警功能,所以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在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下,大多数转速表开始采用液晶显示、真空荧光显示来以图形显示发动机的速度,与此同时,电子转速表还实现了用点火系的脉冲信号来测量发动机的转速的功能,即用微机中测出的每个脉冲的平均周期来计算发动机的转速。
在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条件下,数字温度计可用于对控制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还有探测气缸内主要轴承的温度及其燃烧的温度变化。数字温度计由放大A/D转换、温度传感器、显示装置以及译码器等部分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传感器所产生的连续性的电量变成具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电信号,再经过A/D转换将温度传感器模拟的电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断续量,接着译码器对其进行数字的编码,从而将测量的最后结果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来。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在目前已步入了优化人—汽车—环境的阶段,并且已在微型化的方向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人们对汽车性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控产品的使用使得汽车的系统构造愈加复杂,智能仪表系统的出现则是对这一要求的`功能实现。智能仪表系统包括组合仪表、彩色液晶屏及控制器三个方面,主要用于实时显示汽车运行的整体工况以及各个控制模块的故障状况,仪表控制权所接受的信息来源于总线和直通线,其主要向液晶显示屏和组合仪表反馈相应的信息,保证驾驶员或者检测员能够及时地了解车况并做出实时反应。由于汽车电子技术在智能仪表中的运用尚且处于起步阶段,而其推动力又不可忽视,所以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今后在仪表或是其他装置上的改良与发展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在汽车仪表的基础上,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其他装置的领域上也有相应的发展。例如,对于传感器技术与单片机技术而言,由于现代车辆的信息与日俱增和车辆电控系统的日渐多样化,对其的控制与传输则需要升级电子化的系统并增加使用微处理器的频率,从而需要依靠现代电子技术使其处理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得到改进。其次,作为汽车智能化的主要技术之一,自动驾驶仪也依赖于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实现,随其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有望能够具有提供最短最便捷的行驶路线的目标资料的功能,在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电子地图的有效性及精确性等方面也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体现。再者,构造汽车车载电子网络系统需要以分布式的控制系统作为基础,从而再依靠电子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对实现处理机独立运行并保证通信控制器生成车况显示的准确性则更对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目前中国的相关产业而言,纵观汽车业十年来的成就离不开对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以及突破,虽说汽车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可是它对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以及不可忽视的潜能,并且它在汽车仪表中的运用更是愈发先进实用,电子技术俨然成了当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我国的汽车工业自入世以来一直面临着冲击,其能否在未来全球化的汽车行业中赢得竞争能力取决于在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上能否占领制高点,这需要行业相关研究者更加深入地探讨与研究。
【电子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电子技术论文12-02
电子技术论文07-15
脉冲电子技术论文12-13
照明电子技术论文12-14
Multisim电子技术论文12-13
电子技术论文【必备】07-15
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论文12-14
数字教学电子技术论文12-14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论文12-14
电子技术论文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