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文

时间:2024-07-16 12:24:33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我要投稿

电子技术论文[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子技术论文[通用15篇]

电子技术论文1

  一、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设备进行问题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老套,无新意

  传统的电子电工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一节课的时间大部分都被教师讲解专业知识所占用,而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在电子电工的课本上大都标记了需要实验操作的详细实施过程,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去实验室按照每一步的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学生就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只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创新能力,思维木讷,很难被社会认可,教师也只知道一味的去灌输知识,未能意识到这样会适得其反。

  2.教学实验操作内容太过单一

  在传统的电子电工的实验课上,教师们讲究多练少讲的思想,而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步骤在书本上详细的写出,这就使得学生能做出实验却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而只知道按部就班的去完成书本的实验操作。这样学生不能把实验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方法过于死板,所学知识过于陈旧,思想过于呆板。而目前电子行业要求的人才是集专业知识与创新思想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而使用陈旧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只会被社会所淘汰。

  3.教学设备较为陈旧

  在21世纪的新时代,各个邻域都在飞速发展。而对于电子行业来说,现如今都是需要能够操作智能电子设备及仪器的综合型人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产量,很多企业都采取智能设备机器来进行工作,而这就对人员的选择提出了要求。在原来,电子电工教课所用的教学设备都太过于笨拙和陈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也感觉到繁琐。而目前部分的高职院校电子电工专业使用的授课仪器还是过于老旧,这会使学生接触不到新型的电子仪器,而走出社会后就会面临就业难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使用多媒体的益处

  1.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把抽象化知识点实际化

  现代多媒体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设框架太多,而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教师也无法用语言形象的描述出来。与之相比,多媒体教学设备则可以把信息技术转化为动画或是数字了,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专业知识。它能将数字、音频、图片等结合起来,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为教师传授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只需在课下做好相关课件,就可以直接进行讲课,也改变了传统的板书式讲课的形式,这对电子电工专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2.多媒体的使用能激发起学生对电子电工专业的学习兴趣

  对于电子电工来说,一般的专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化。再加上教师的灌输知识的讲解法,很多学生都在课堂上三心二意,更是觉得课程枯燥乏味,从而就对其失去学习的兴趣,大大的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现代电子电工的教学大部分都依赖于实验,实验的确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而就目前来看,多数高校的电子电工实验设备建设情况以及仪器设备却是不容乐观,有些实验室是悬空摆设,起不到任何的实际性作用。而在这种前情况下,我们就要找寻其他的解决方法。而多媒体的出现就成了实验室的替代品,出色的胜任了电子实验室这个角色。学生可以通过动画直观的了解到各个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构成结构。与此同时,多媒体还配有音频设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点,这样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能够培养电子电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传递方式,他所涵盖的信息含量远远的大于了教师讲述以及课本上的知识点。正是因为这点,多媒体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并且刺激他们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往往能省去板书时间,能把大把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例如说PPT的放映,动画的间隔时间,都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去思考相关专业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创作电工仪器工作场景和电器设备的模拟工作状态,这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电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工作原理,这对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非常有用。

  4.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对于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来说,教师要提前备好第二天要上的课程。而由于电子电工的课程备案往往需要绘制有关电子仪器设备的相关电路图或是电子仪器的原理图,而在课上也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课程负担,而教学效果也往往是与预期效果大相径庭。相对而言,多媒体的使用更方便了教师,教师只需操作电脑制做动画以及讲课PPT,次日就呈献给学生,在上课途中也不用过多使用板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不用在备课上花过多的时间,以便于教师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三、坚持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基本应用原则

  近年来,多媒体在教育行业被越来越频繁的使用,而在教师使用方便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

  1.坚决不能忽视在课堂上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在现代教学的课堂上,无论怎么改革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设备,老师占主导,学生占主体的原则坚决不能变。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的职责就是搞清楚教师的讲解内容,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多媒体的使用,方便了教师,培养了学生,而在这同时,也要坚持相关的原则,进行适当方式的教学。

  2.不能让多媒体完全代替了教师教学

  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教学效率。可在课堂上,主要专业内容讲解还需教师来传授。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并不是教师教学的替代品。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教师一定要作为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要避免出现机为主体,师为辅助的现象,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设备,而不能代替教师的专业授课。

  3.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适度

  多媒体的使用确实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与此同时,课件的制作数量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部分教师认为多媒体能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味的依赖于多媒体的使用,而忽略了自身的知识授课。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多媒体放出的音频、动画上,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课件使用的多少以及使用次数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在电子电工专业课上颇有成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封百涛,胡承忠.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xx,(35).

  [2]刘久凯.论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xx,(4):97.

  [3]刘德璋.浅论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xx,(21).

  [4]张振英.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8).

电子技术论文2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学校采用的教材普遍较为滞后,存在着知识陈旧的问题,而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例如教材大多讲解的是由分立元件构成的模拟电路,而现在大多使用的是集成的数字电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一些典型电路上,在典型电路讲解的过程中插入一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初中繁重的理论性知识学习让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重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在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电子技术这门课的理论性较强,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满堂灌”,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很难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二极管的内部结构时,它的内部“是由一个PN结和两个电极”构成的,但“PN结”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是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PN结”到底长什么样,具体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理论性、概念性的.知识,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用多媒体机房代替教室,电脑显示屏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将复杂的知识用课件、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更形象、更立体、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我们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PN结”内部电子和空穴的扩散,“有些不能移动的带电粒子集中在P区和N区交界面附近,形成了一个很薄的空间电荷区”,就是PN结。

  三、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职学生结束三年的学习生涯后,有一部分通过对口高考进入大学的校门,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直接就业,成为一名专业技术工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本着“理论辅助实践”的原则尽量减轻理论知识的分量,增加实践动手操作的分量。在实践课上,采取“小课题、小目标”,将课本八个单元的内容分成不同难易程度的课题,分阶段地“逐人过关”。课题中应先确定学习目标,通过任务的引入与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攻克课题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然后提供实习器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训内容,最后由各个小组交流学习,老师总结与巩固。这样,可以直观地使学生看到本课题中理论知识的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习过程中教师的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小结

  总之,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中职院校的发展也势在必行。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越来越多实用性的技术人才。

电子技术论文3

  1 创新教学理念的概念

  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 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要创新, 必须有好奇心, 有敢于怀疑的精神, 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自觉地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推崇创新、 追求创新、 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2 常规的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课堂上教什么、 怎么教由老师决定, 教师有着类似家长的地位。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认为重要和应该传授的知识。 并且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分析,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 考核方式是 ‘纸上谈兵” 的卷面考试。 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中,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枯燥, 被动接受知识。

  2.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中, 实验设备多为集成的试验箱, 实验项目多为演验证性实验, 学生做实验敷衍了事, 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达不到学科教学目的, 远远偏离了社会需求。基于以上原因, 必须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 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现

  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采用启发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辅以多媒体教学,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讲课时, 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穿插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实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方法。 融合 “教学做” 为一体的合理化教学,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具体在教学改革实践上,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 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绪论” 教学是学科教学的开端 , 是学生接触电子知识的第一堂课, 有其独特功能, 也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内容的整体了解与把握。 作为教师,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对这门课程今后的知识传授、 学生理解与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 《电子技术》 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中, 引入尽可能多的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结合新器件、 新产品、 新软件的不断涌现, 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产品的最新发展;阐述本课程与学生所学工科专业相关课题的关系, 告诉学生本课程在的地位, 引发学生从思想上对学习的重视, 启发学习动力;利用多媒体, 可以采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 展示一些学生很感兴趣的、 实用的电子电路, 例如: 门铃、玩具电子琴、 助听器、 无线话筒、 对讲机、 收音机、扩音机等等,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续内容作了准备。

  3.2 启发式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由于创新本身是一种自主性的活动, 是学生主体性与个性的张扬。 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与引导。 教师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课程教学通常都是采用先讲电路结构, 其次电路原理, 最后介绍应用的平铺直叙的模式。 教师采用启发讲授与课堂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每一部分内容都配套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实例。 讲课时先从应用实例展开, 即先讲一些实用电路, 然后通过设疑、 启发、 讨论, 来使同学们带着疑问学习电路结构和原理, 达到融会贯通、 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 在 “三极管构成的单管放大电路” 的教学中, 可以分组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 在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 此时会发现门铃只能发出很微弱的响声。 这时, 学生会带着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去学习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 然后让学生在电路中学习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结构以及原理。可见, 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明显增大了许多, 学生也就产生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这种方法会提高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3.3 采用黑板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能将声、 图、 文、 影像等信息集于一体并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能通过手、 眼、 耳等多种器官的直接感觉, 将原来单调的文字和简单的图形变为形象、 生动、 直观的多媒体信息, 使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但缺点是多媒体课件片面强调界面的华美, 忽略了教学内容与相关信息的相互联系, 使课堂教学变成了幻灯片的线性播放, 缺乏了学生参与思维的空间。 再者, 对教师备课要求有所降低, 不负责任的教师可能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书本搬家, 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板书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板书有助于讲授内容层次清楚, 增强系统性, 突出重点, 加深印象。 板书还体现了教师的教风和治学精神, 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讲授电子技术课程公式推导时, 在黑板上演示推导过程, 学生更容易掌握。 所以适度的多媒体教学与恰当的板书结合是优化教学的新途径, 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要把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相互补充, 扬长避短。

  3.4 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

  深化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众所周知,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 在实践教学中应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训练创新思维, 激发创新意识,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因此, 笔者试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实验内容开放、 实验时间开放和实验室资源开放,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其优点是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 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是深化高校现代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实验中做到虚实结合, 软硬结合, 充分利用 Multisim 软件的仿真功能。 在实验板上实施实验前, 先进行模拟仿真、 调试, 成功后再用硬件进行实际实验。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4 结束语

  本文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 对电子技术实施创新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中,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法学法, 开展 “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运用课堂讨论、 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实施理论课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 采用教师引导、 学生为主、 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 Multisim 软件的仿真功能开辟第二课堂, 注重考察能力的考核方式这一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新教学体系的实施, 提高了教学效果,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本研究对高校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并具有可实施性。

电子技术论文4

  第一篇

  一、中职电子技术学习现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电子技术对他求职的重要性;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素质,掌握现场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就业之后尽快适应岗位。因此,对于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来说,实践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最好的方法。

  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中职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维的动力。在电子技术学科中,有一些专业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应尽量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更需要注重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抢答器与计数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抢答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且传统,一般都只是采用黑板和粉笔辅助教学。这样会让学生感到非常乏味,并且学生也很难直观理解老师介绍的一些电子仪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电子仪器设备。比如在讲到纯净半导体以及杂质半导体的形成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讲形成过程,是很难让学生明白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形成的过程做成幻灯片,就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在配合相应的实验,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中职电子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实验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要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两种教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要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训练技能的机会,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而言,往往实验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讲焊接技术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练习,并对学生焊接过程中每一个焊点进行点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开展相关的技能比赛,看谁完成的速度最快、质量最好。通过加强实验操作,能够让中职学生更快地掌握电子技术,并且具备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最终全面提升中职电子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三、小结

  因为中职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比较差,而电子技术的入门比较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用更多的精力来教导学生。通过对提高中职电子技术教学实效性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配合理论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市场对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技术教育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及名词概念多,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中职学校学生,要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知识显得困难重重,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老师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于中职教学方式给出的几点建议

  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利用学校宣传手段,在宣传栏、教室、实训室等相关场所,贴上图文并茂的职业名人故事、职业追求分析的文章,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潜移默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偏差。普遍存在厌学心理,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是个十分迫切的任务。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虽然乏味又难学,但电子产品在生活中是很受欢迎的,学生对电子产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实际,多引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及现象,例如在教《电子线路》这章内容时,讲解功率放大器前,利用MP3 放出音乐,随即把 MP3 输出的.声音接入一个功放电路,最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让学生感受二者的区别,融入课本内容。这样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着兴趣进行思考。

  3. 实验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部分中职学校因为受条件限制,实验设备陈旧落后,没有办法进行实验实习 ;有的学校条件允许,却实施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方法,使大量的实验实习设备不能得以运用。这种做法对学生学习电子技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实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反过来通过实践活动促进理论掌握,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对自己比较薄弱的知识进行加深学习。譬如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和放大器工作原理等。在教直流稳压电源过程中,就可让学生分别在电路板上制作出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万用表,包括元器件好坏的判别、电阻挡、交直流电压或者电流挡,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值和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源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还可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的变化过程。在实践中巩固焊接、连线等基本功。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制作、安装及调试,出现的问题时要帮助学生一起解决,还要让学生注意安全。同时在各个环节特别要注重把关,每个焊点、引线颜色配置、整机装配都要严格把关,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良好习惯,从而练就较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解决,避免以后犯同样错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等特点,可以使乏味的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动感化,可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从而能集中精力去听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譬如在电子技术中讲整流与滤波电路时,可利用 CAI 课件形象地将电压或者电流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模拟出来,让学生用直观去“看”抽象的电流,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又如电子测量与仪器中介绍了许多测量仪器的方法,由于有些中职学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没有仪器设备或设备落后,教师就可利用 CAI课件将仪器面板通过投影设备展示到大屏幕上,使学生全面清楚看到仪器面板。调节各旋钮时还能在屏幕上模拟出仪器的输出状态,如同使用真实的设备。多媒体教学活跃了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中职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电子技术人才,教师就要敢于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摸索教学的新思路,使之符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要求。

电子技术论文5

  【摘 要】本文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原因,针对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型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技能竞赛促进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xx)09C-0115-03

  近年来,以智能电子技术、嵌入式技术、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职院校作为电子信息类应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肩负着重要使命,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给高职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因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两个极端化。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雷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宽泛,在实施中受制于培养时间,培养的人才只是本科学生的“缩略版”。另一种是培养目标与培训机构的短训班类似。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出现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Linux应用驱动、android方向等多种偏向软件方面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向频繁变动,所培养的人才像是“培训班学员”。在实施中出现盲目引进企业技术与意见、对产业发展与转型不了解、着重于眼前利益的现象,使得人才培养缺乏科学分析,难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二)专业设置陈旧,人才培养手段落后。当前,以智能产品、物联网、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起了IT产业的新变革,然而经过调研发现,许多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方向与多年前相比没有根本的变化与差异,专业方向的设置依然是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基础硬件的维修维护能力上,未体现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掌握。这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后还需要再培训后才能够上岗。在人才就业市场上,硬件基础技术人才供大于求,而软硬件结合开发的新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这正好说明了现有的侧重硬件的人才培养远未能够真正满足社會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三)专业课程体系混乱,课程开设缺乏科学性。现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只是简单地照搬本科院校,甚至课程的深度、学时与本科院校一样。课程体系长期无变化,依旧按照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程安排教学。部分院校为了追求校企合作,片面地听从企业人员建议,未经过科学论证就少开、增开、乱开课程,对课程名称、学时、课程标准随意变更,使得课程体系混乱。同时为了片面地强调工学结合,未经过系统化设计便匆匆实施,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事实上,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低,以及只有短短两年半的学习时间都要求我们需要去建立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职类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四)就业质量差,学生缺乏竞争力。在同质化教育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无法胜任电子技术的工作岗位,只能从事非对口专业的工作。而在电子信息类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在大型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线上员工居多,担任岗位较低的工作。制造生产加班严重,缺乏技术含量,工资低,使得学生就业易于变动。

  当前,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招生和就业难,很多人将其原因归为在大环境下愿意学习电子技术的学生减少,电子技术难学,学了电子技术不知道在哪里就业等。但事实上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有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够适应社会的新发展。在上述同质化的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下,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简单的电子产品生产、电器维修已经被中职和职高的毕业生占据大部分岗位,由于薪资低劳动强度大,高职毕业生又不太愿意从事这些岗位。另一方面,硬件应用开发、电子线路板设计、嵌入式底层开发等社会大量需求的新技术岗位,毕业生又因为知识欠缺,无法胜任。

  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掌握新技术、新产品的人才需求有所增加,这就要求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合适的人才。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电子信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之一,为信息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能支持。以新技术、新产品为导向的职业岗位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岗位的发展需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发展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都明确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紧密适用社会需求岗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和各用人单位岗位“无缝对接”。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任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引入课堂,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今后一个较长期的时间里,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根据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岗位需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让企业参与进来,由专家教授、工程师、管理人员共同开发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体系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今后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endprint

  (三)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以技能竞赛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有效形成“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局面。在竞赛过程中,以实际的项目为载体,形成“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共识。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设计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电子设计竞赛、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创青春、“互联网+”等各赛项为高职学院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

  三、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化的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电子技术涉及硬件设计以及软件编程,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学制时间短,这两者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这一障碍造成高职院校在实际的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中效果不理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学院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学院与行业企业的多方联动和长期合作,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较多刚入校的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较为模糊,很多学生不知道要学什么、该学什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大一学完一些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在大二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去电子类相关的企业锻炼2个月。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经过在企业2个月的实习轮岗,对今后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确定好今后要努力的专业方向。比如,企业在研发智能家居的时候,实习的学生会对电路板制作、C程序设计、电路设计、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等核心技能有所了解,学生能明白今后这些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会学有所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实践中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在工作实践中接受职业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获得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许多高职学院都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性,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办学模式,以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二)建立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型课程体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前新技术发展情况、学生生源质量、就业环境和当地经济建设情况来构建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基础知识模块主要涵盖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电路分析、数据手册阅读等基本知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装配调试、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完基础知识后,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通用技能模块主要突出专业技能通用性、实用性,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有C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开发、智能电子制作、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技术等课程,学生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就修完这些通用技能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后续的专业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和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高度融合为一体。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方向主要有电子产品及电气设备维修、智能产品开发这两个大方向。专业方向模块是学生通过学习前期专业基础模块和通用技能模块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产品及电气设备维修方向的专业方向模块主要开设的课程有SMT设备维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芯片级维修与数据恢复、机电维修、安防设备装调等课程;智能产品开发方向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有STM32开发、Emwin图形界面开发、Ucos操作系统应用开发、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综合项目实训等课程。在通用技能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和項目实训课时比例为1∶1,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项目的开展,在项目化实训过程中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另外,为体现专业的前沿性、先进性,不定时邀请企业的技术工程师、行业专家来校讲座,介绍本专业新的工艺技术、新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三)建立以专业技能竞赛促进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既提供了一个展示专业办学水平的平台,也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技能展示的平台。通过技能竞赛这个平台,学校可以拓展视野,及时了解和跟进行业的发展动态,引领专业教师新技能的发展方向,促进专业的发展。另外,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能找到自己今后专业技能努力的方向。坚持以技能竞赛指导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赛促改。技能竞赛主要以当前主流的技术岗位能力为要求进行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对参赛选手的要求是真正的高技能、高素质。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推动教学改革,在重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同时,形成以新信息技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要求为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竞赛的内容和方向,逐步开设新的专业课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近年来已开设芯片级维修与数据恢复、嵌入式系统、FPGA应用等新兴的技术课程。改进单一的考试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竞赛获取学分,逐步扩大技能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2.以赛促学。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激情,建立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的学习环境,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和研究,通过历年赛题实训、项目孵化,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技能竞赛的奖励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技能大赛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立有效的学习梯队,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将已有的项目进行逐级分解布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研创工作室,大一学生以电路调试制作和C语言练习为主,大二开始进行单片机和智能电子的一些制作,大三开始做嵌入式开发相关的项目。

  3.以赛促教。教师在指导技能大赛的同时,有利于教师把握本专业教学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深入技能竞赛项目,可以细化和规范教学环节,学习到很多实践教学的方法,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逐步加强技能竞赛指导在教师评优评先以及职称晋升方面的优越性,提高教师深耕技能的积极性。职业教育是深入校企合作的,通过聘请企业、行业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各类竞赛,更加有利于建立一个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双师型”团队。

  【参考文献】

  [1]朱强,姚屏,姚树申,等.移动互联时代下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xx(11)

  [2]高霏霏.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J].科技论坛,20xx(10)

  [3]胡灿,邓晨曦.浅谈新形势下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8)

电子技术论文6

  一、探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1、新能源发电方面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还造成了大气污染,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不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为此,缓解能源紧张,加强新能源的研发刻不容缓。目前,在新能源发电过程中,风力发电、生物发电及光伏发电等受到了高度重视。由于新能源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较强,不利于能源的开发。而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新能源发电领域中,便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开发。

  2、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网开始走向智能化、现代化,为了进一步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性,我们一定要加强智能电网的研究,从而提高我国电网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有待提高,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为此,我们要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智能电网中,促进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方便供电企业通过智能电表了解用户情况,并为用户提供人性化服务。

  3、电气牵引方面的应用

  电力牵引主要指运用电能为轨道提供运输动力,依靠电力系统来当作电源,同时也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以往运用燃机驱动,现在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电力驱动系统中,为轨道运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虽然如此,由于供电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成本花费较高,而且在机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号波对电力系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抗干扰措施,避免系统受到破坏。

  4、在电气节能方面的应用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节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节能中,运用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变频调速装置来达到电气节能效果。变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变频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变频器运用到电气节能中,不仅能够降低企业成本,还能够有效的发挥节能效果。

  5、定制电力技术

  定制电力技术是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与控制技术的有效结合,主要是为了确保电能的供电质量,有效的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不仅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对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保证供电质量,预防供电问题的发生,我们就要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中,也就是指定制电力技术,通过静止无功发生器装置的使用,来调整电压的稳定性,确保供电质量。

  二、总结

  综上所述,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电力电子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为此,我们要加强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研究,改变电力电子技术规模小、产业分散的现状。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完善电子产业,促进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电气牵引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努力创造出功能性更强大的电力装置。

电子技术论文7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电子技术方面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今,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电器的使用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小到一个开关,大到国家科研技术的研究,正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其应用广,电子技术的开发对人类来说意义重大,首先离我们最近的是灯的使用,电的出现直接让人类的生活从原始的昏暗环境进入到现代光明的社会,再到如今生活处处离不开电的支持。电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从此,电被人们进行更深入的开发。

  在高中物理当中涉及到电力方面的理论知识,主要有电流与电阻,电磁学及电势能等内容,其中,电磁学中的重要内容电磁感应的原理是: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当有一个导体放置在变化的磁场当中时,该导体就会自行产生电流,如将导体闭合,即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这项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常见,如许多发电机就是根据这项原理发明出来的,还有家里的电磁炉等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说,很多高中的物理内容虽然大部分是纯理论,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只要用心观察,会发现其实它无处不在。

  1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

  在电学当中,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质是采用一种大功率的半导体材料将電能进行变化和传输,这是一项新型的电子技术,应用于大多数电力领域内。这一项技术最早是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认为,电力电子是由三个学科组合而成的.技术,这三个学科分别是:电子学,电力学,控制理论。在我国的生活生产中,涉及到多种能源的利用,不仅仅是电能的使用,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出现能将这种可开发的电能转换成其他能量,从而达到使用功能,如生活中常用到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这项原理,将空气中投射过来的太阳辐射能通过这种转换器转换成热能,从而供给人们生活使用,这种加热方式比通过消耗电能来加热更加环保。除此之外,电力电子技术在生产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

  (1)将电能使用最佳化,经电力电子技术的处理后,电能使用将更加高效合理,达到节能的效果。

  (2)发展新兴产业,电力电子技术的使用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并且,这项技术是一种弱电控制强点的媒体,也是一些机电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是将计算机与运用到传统产业的基础。

  (3)电力电子技术智能化。

  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在各项生产工业中都要应用到能源,但能源毕竟有限,如果不能高效利用对于很多工厂来说利益将会降低,而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能源枯竭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因此全球都在提倡节能环保,而我国对电能的需求量又大,尤其是许多大型的产业和技术产业都需要大容量的电能,电容量越大,操控起来就难,而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则能起到用弱电控制强电的作用,此外,在传统工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及节能化的效果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所以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在我国的航空航天,能源,工业制造,交通等领域都有应用。

  2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2.1电力系统的节能

  物理学中在讲电学方面的知识时,物理老师讲过,发电厂生产出来的电电压很高,不能直接运送,因为根据公式I=U/R(I是电流,U是电压,R是电阻)电压越高,运输过程中损耗的电能就越大,所以厂家在运输之前要将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在这个过程当中,电能会损耗一部分,这部分的损耗产生无功率的浪费,主要原因是在生产电能源的过程中电能源发生变化,导致发电机组不能完美的配合,从而产生无功功率的浪费,电力电子技术是通过控制变负荷电动机的运转速度来实现电能的良好的生产和使用,在我们国家,这项技术还尚在研究探索阶段,但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虽然电力电子技术能够通过以上方式对电能进行控制,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变负荷电动机的成本很高,并且在运转中对电网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目前在我国的适用范围并不广,仅仅使用于一些中型和大型的电厂。尽管如此,这项技术还在不断的研发,毕竟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对配送电的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电能的质量及稳定。

  2.2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

  在电力生产的电场中,不仅电能的配送过程中会产生电能损耗,同样,在电力的生产中也会产生损耗,且相对于发电量,其损耗的电能不在少数,且在高低压转换的过程当中也会消耗一部分电能,为了满足电力生产节能的要求,在高低压的转换过程当中使用一种风机水泵变频机来达到降低损耗的电能,并且提高转换效率的效果。21世纪太阳能的发现使它成为新世纪的新型能源,被大量的进行开发和使用,利用太阳能发电如今成为全世界奋斗的目标,在将电能转换过程中电力电子技术也解决了大功率电流转换器的问题。

  大容量的电能是我国很多工厂生产所需的必备能源,电力电子技术的使用在很多方面解决了这种大容量电能的投入使用问题。在高中物理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还比较浅显,大部分还是基础理论,但了解了最基础的知识对于生活中的技术拓展运用才能有一个大概的概念,生活中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使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中应用到的电力学知识就越广,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除了掌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更要留心观察这些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结束语

  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出现确实对我国的生产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项技术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一名高中生,对于物理学这项理论知识的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进行网络了解。

  参考文献

  [1]余永琼.大容量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综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3):12-13.

  [2]赵金亮.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现状及应用[J].北方经贸,20xx(05):23-24.

  [3]谢祥洲.大容量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综述[J].电子世界,20xx(04):18-21.

电子技术论文8

  EDA平台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生成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计划,并能够根据学习的进程,进行实时的调整更新,从而使高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满足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也能够提高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电工电子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开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EDA平台建设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我国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日益发达,其中EDA平台建设和实践成为核心要素,为此,在教学全面改革开放的今天,教学体系应以传授学生技术实用性以及创新能力为主。同时要将整体的实验课程、教学理论、教学范围、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并且以培养德、智、体、全能型人才为主,让学生成为知识型人才,这样既完成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体现新时代教学改革之下,高职院校综合能力增强。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质量,加大力度进行科技的研发,并通过大量的实践,培养出一大批的优秀知识型人才,这样才能让教学上获得一个大进步。

  2.、EDA平台的结构和教学理念

  EDA教学平台对于理论、设计、软件等仿真教学都十分帮助。教学网站“EDA工作室”让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学习,不需要担心时间与出错,只要耐心学习,就一定有收获,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优劣对比,并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竞赛增加自己的.资本。EDA仿真实验课程设置:在电子类相关专业基础课中,EDA仿真实验课程得到重视,目的是为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EDA仿真实验逐步成为重要课程之一,同时高职院校对于EDA仿真实验课将以仿真代替现实设备的方式进行实验课程。通过EDA仿真实验对于传统复杂的难懂的理论课程有很大的转变,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精简的仿真实验内容,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EDA开发平台对于工程设计课程十分有帮助,对于难懂的理论,以及曲线图都可以进行实际的模拟,同时还可以下载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设计。同时让优秀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multisim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使用

  3.1.将“实验”搬进电子技术理论课堂,进行multisim仿真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电子技术理论课堂可以借助multisim仿真技术分析来进行授课,同时multisim仿真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实验课程之中,而不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看。老师经过multisim仿真实验课程之后,进行理论课程时,也可以通过multisim仿真仪器通过多媒体进行360度无死角的实验展示,从而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实验的整个过程。例如学习高频电子电路中,同步检波电路原理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原理,在multisim软件的帮助下进行4踪示波器的屏幕就可以很完整的把4种信号显示出来,从而理论联系图象自然就很容易理解。当实验与理论课联系在一起,那么学生就会获得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那么整个课程也开始明朗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会增强,大脑思维运转更快,可见,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3.2.利用multisim丰富的虚拟仿真仪器,对学生进行仿真训练,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验素质,为将来打下稳固的基础。multisim除有电子实验室中常见仪器之外,还有很多不常见的高档仪器(如安捷伦函数信号发生器agilent33120a、泰克tds20xx数字存贮示波器等),这些仿真仪器与现实仪器相差无几,几乎达到零误差,因此学会仿真仪器对正确进行仿真实验十分重要,对真正掌握真实仪器也是非常重要的。

  3.3.利用multisim的面板应用仿真功能,培训学生制作电路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自主性以及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融入社会的实际需要。首先要改变实验过程中偏高的验证性实验课程,偏高的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高校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制作电路。Multisim仿真为高职院校改革实践课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面板应用仿真性价比更具有优势。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实践之中,真正的进行直流稳压电源和抢答器的制作,才能增加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提高,老师再从中点拨,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且在面板仿真上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老师的点评,学生的不断改进,从而得出仿真结果,学校再为学生提供提供元器件和测量仪器等,让学生的设计真正制作出来,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multisim仿真被广泛使用,是节省开支,辅助设备不足压力的办法之一。multisim仿真更利于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帮助教师巩固自己的综合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而言,multisim仿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而言,multisim仿真可以代替真正的设备让他们获得知识,获得积累经验的学习过程。

电子技术论文9

  一、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1.1一般工业

  工业生产中,一般都会使用到各种交流电动机,这些动力设备性能比较好,在,可以提供直流斩波电源,或者提供可控整流电源。但是提供的主体是电力电子装备。众所周知,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是整个电气节能最关键之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大型机器而言,使用的是电力电子交流节能技术,将其作为电力驱动电源,可以节能电能达到30%。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得以发展,使得交流电性能得以发挥出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交流调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占据市场。

  1.2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当电力系统离开了电力电子技术之后,电力现代化建设将很难实现。电力系统建设发展中,得到了电力电子技术支撑,现代化建设目的得以实现。高压输电是基于发电厂借助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压将其升压之后再输出的一种全新方式。高压直流输电端位置以及受电端位置,一般都是使用晶闸管变流装置,这可以避免了大容量以及长距离输送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损耗问题出现,为输电系统使用奠定技术基础,从而为良好输电提供保障。在配电网系统中,电力电子装置还可以被使用于电能质量控制,例如,使用于闪变、瞬间停电以及电压跌落等等电能质量控制中,更好的保障供电质量。

  1.3交通运输

  电子电力技术交通中被广泛使用,DC/DC变换技术被大量使用于地铁、动车以及无轨电车中。在使用中,可以更好的控制无极变速,提升控制质量。在使用中,最常表现在于电气机车中的直流机车选择了整流装置将其作为供电设备。但是,交流机车如果采用了变频装置进行供电,那么需要借助电力电子装置做好电力驱动和和电力控制。例如:直流斩波器被广泛使用于轨道车辆中,常见的磁悬浮列车中电力电子技术使用,这是一项技术要求较好,关键之技术使用案例。其中借助电动汽车将其作为蓄电池,提供能源,需要做好电力驱动控制工作。那么使用蓄电池进行充电,不能离开电源。因此,航海、航空也离不开电子技术。

  二、电力电子技术未来的发展

  观看技术发展进程中看出,半导体器件使用推动了电子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当前晶闸管等电力半导体器件有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电力电子技术使用过程中。进入的到79年代之后,半控型晶闸管使用开始有新的改变。之前从低压的小电流逐渐向高压大电流方向发展,而且还研究出大量的电子产品。这些产品被成为电子器件,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这些产品被广泛使用。因此,被称为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不断发展,该技术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将其使用于电子技术理论研究和半导体制造使用,使得工艺水平逐渐提高。我国随后研究出了GTR、GTO、功率MOSFE等等电子器件,这些器件都是全控制型的`电子器件,被成为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研究出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逐渐向响应快、高频率方向发展,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推动了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电子自动化进程迈进一部。进入90年代之后,电子电力器件发展更快速,逐渐朝复杂化、模块化、智能化、功率集成的方向发展,以此形成了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研究、器件开发研制、应用的高新技术领域等,在国际上形成了新的技术热门。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已开发出IPM智能化功率模块,日本三菱、东芝及美国的国际整流器公司已有成熟的产品推出。我国国产的电力半导体器件研究水平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电力电子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我国应该不断创新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更好的保障经济建设。我国电力半导体器件如果没有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国的电力半导体产业发展任务艰巨。在未来发展中,应该进一步研究使用新材料,提升器件功率以及温度范围,之间降低器件价格,使得器件被使用的范围更广。系统实现集成化,当获得更好的集成化之后,才更好保障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信息、智力、知识密集型的技术,对该技术掌握对提升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从当前的发展前景上看,将半导体器件作为核心技术的电力电子行业,在我国政策支撑下,科研工作深度加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发展水平会得以提升,更加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作者:苏潮 单位:广东明阳龙源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技术论文10

  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群,本文以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及要求为指导思想,针对该类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强等特点,对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探索更好地实施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计划”的途径提供参考。

  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1]。“卓越计划”具有培养过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三个特点[1]。

  自从20xx年6月教育部启动实施 “卓越计划”以来,已有200 多所高校参与实施该计划。因此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入进行应用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对全面落实“卓越计划”,提高我国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及工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广义地讲,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一般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等。这些大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丰富, 应用广泛、实用性很强,各种新技术、新器件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具有难教、难学的特点。该类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卓越计划”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该类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能顺应“卓越计划”实施需要的问题:

  1.1 传统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束缚

  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高校教师都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文化,并不知不觉地遵循这种教学文化习俗、观念、理念及规则展开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精深轻综合、重研究轻设计以及重灌输轻自学的教学现象。这明显与“卓越计划” 的新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1.2 教学内容不甚合理

  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然而现行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基本理论知识的简单讲授,缺乏与工程实践结合进行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忽视了基本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导致有的学生可以非常正确地完成课本中的课后习题,但对现实中略为接近工程实践的问题就束手无策。

  比如电路分析课程,其内容较为成熟和完善,故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讲授,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公式推导、计算能力等方面,但实际中又很少用到,或根本不适用;此外,对于当前端口十分复杂的集成电路和变化万千的声光电等模块电路,基于简单二端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已无法适应,有必要对其教学内容和份量进行调整。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多、内容繁杂,对电路的工程近似分析方法较多且难理解;晶体管等器件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晦涩难懂,容易使学生对其失去兴趣和信心,但是实际应用中很少涉及器件内部结构,故对这部分内容可适当删减。数字电路课程内容多、知识更新快、学习难度大,在逻辑代数部分的教学中,往往太过注重于其系统性和深度,而在时序逻辑和组合逻辑电路内容上往往太专注于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1.3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4 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

  现行的课程评价标准是期末的闭卷书面考试,缺乏对学生在知识应用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核。更有甚者,学校对修学该门课程的所有专业实行统一考试,这无形中把各专业的教学目的、方向统一起来,抹杀了各专业的特色。

  2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转变教学理念,顺应人才市场需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卓越计划”不是评审和评优项目而是一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项目,所以对其评价更注重于改革目标和改革措施[2]。“卓越计划”实施的主要阻力之一是其参与主体与传统教学理念之间的博弈[3];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适应“卓越计划”的需求,所以要求参与实施计划的教师转变多年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文化和教学样式,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的主线,树立工程教育服务行业及企业人才需求的观念;对于学生,要积极引导其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教师和学生是传统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也是“卓越计划”的直接参与者,其主体观念行为的转变是卓越工程师得以成功培养的关键。

  在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处理,比如在放大器增益估算中经常将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等效大电阻(rce)忽略,在高频电子电路的大信号放大电路分析中,则将非线性的器件进行分段线性化近似处理,这样就会造成分析结果的近似性,不存在标准答案;而对于同一结构的模拟、射频电路的.设计一般是多维的,根据设计的切入点不同,设计结果不唯一,即使同一元器件其参数也可能不同。教师应将这些工程实际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工程意识。

  2.2 改进教学内容,适应行业特色

  当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分别侧重于不同的行业,毕业后学生从事行业各不相同,而且就业所侧重的地域也不同,主要位于该校所处地区的周围。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能体现行业及地域的特点,方可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尽快地适应社会需求。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一般就业于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电子信息行业,为使学生毕业后尽早适应企业的需求,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紧跟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器件、新芯片不断涌现,要想成为新一代的“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能够迅速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素质与能力。因此在理论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的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基础的前提下,还应适当地增加一些反映当前电子技术发展前沿和动态的内容。比如,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可以分立元件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通过大量的实例电路来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一些分析过程晦涩难懂,工程实践中又没有多大应用的内容,如半导体的结构、PN结的形成过程等,尽量删减,取而代之的是适度增加新技术和新器件的内容以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前沿和动态。对于内容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电路分析课程,应减量避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公式推导、计算能力等方面,可适当地将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课程中的一些简单实例引入到该课程中,使学生对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有利于这些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随着中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EDA技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引入,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因此需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以适应这种变化。比如把传统的教学重点从逻辑电路的分析转到面向问题的逻辑电路设计上来,同时充分发挥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在数字电子系统设计中的作用;鉴于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大规模数字电子系统设计是当前发展的主流,应加强对新型器件及硬件描述语言(HDL)的教学。

  2.3 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发展一种能够融合轻松、互动、引导、启发等为一体的“愉悦式”教学方法。根据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可灵活采用基于设计实例的讨论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于课程设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基于工程项目的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大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2.4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基本手段,除了评价功能,它还具有导向、反馈等多种功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于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决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考核学生的各种技能及能力为主,全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实施过程中,可由课堂考核、实践项目考核、期末考试等模块构成。课堂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出勤、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评定;实践项目考核主要是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布置一些训练项目,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作为课程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期末考试则主要以书面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的掌握情况,最后总成绩由这三部分按比例评定。通过这种注重过程及实践的多模块综合考核模式,促使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卓越计划”是一项庞大的教育教学改革,以着眼未来、面向国际,强调未来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为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在此背景下,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优秀的工程人才。

电子技术论文11

  1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今汽车电子技术已经运用在现代汽车电器电路运行及维修等领域,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也已经成为推动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汽车电子技术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趋势

  2.1智能传感器技术

  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发展,智能化传感器技术亟待普及。具体来讲,未来的汽车传感器应具有模拟和处理信号的功能、对信号放大和处理的功能、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自动进行校正功能等。

  2.2多媒体娱乐与智能通讯系统

  现阶段,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交通指挥中心和司乘人员之间的通信已经很通畅,未来更多的应用将在网络导航、行车指南、无线因特网以及汽车与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互动和远程救援等方面开展。汽车逐步将变成移动的工作和休闲娱乐场所。

  2.3安全防护技术

  安全防护设计软硬件两个方面。硬件安全性从耐高低温、耐电击、耐火花、阻燃等方面考虑,质量监控是主要手段。软件方面,软件漏洞的隐患与后果,如功能的缺失、安全威胁等。对车辆电子控制安全造成的威胁,主要从局部物理、远程和内部电子三个方面考虑。

  3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展望

  (1)汽车整车系统总体控制。各功能单元通过总线进行通信,传输信息,接受中央控制单元的指令并执行特定的功能,使车辆行驶功能控制达到最佳水平。系统化还使汽车制造核心技术同时重视硬件和软件,由技术成熟者牵头各相关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通信协议,使得技术实力弱势的.中小企业围绕强势的大公司,促使行业整体良性发展。

  (2)功能模块化。各种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化,使得汽车零部件产品功能模块化,便于企业之间采购和组装。以统一标准进行模块的集成和接口,标准化的配套和整车制造工艺统一,有利于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于各个功能模块,使得所有功能模块协调控制,统一服务于整个车辆。电子零部件企业承担的职责将越来越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3)高配成为标配。汽车电子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变得普及。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实际应用。在未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将作为标准配置被使用。先如今,轮胎智能压力监测系统(TPMS)与ABS、安全气囊并称为汽车三大安全系统,仅在奥迪A8、宝马7系/5系、奔驰S/E系列等高端车型中作为标准配置。在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人民大众对汽车安全性的重视之下,不久的将来,这些东西很快会成为所有汽车的标准配置。现如今ABS已经普及。

  (4)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在汽车的电子控制过程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当前我国在高档车辆上开始逐步使用传感器技术用于辅助的驾驶防撞。另外在汽车驾驶考试过程中,传感器技术在考试各关键评分环节应用,但是在普通的民用环节还缺少物美价廉的更多产品。传感器相关产品必将在汽车电子技术相关产品的应用过程中起到较大作用,以促进车辆驾驶的智能化。

  (5)“云计算”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目前IT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云时代。“云计算”可以把局部信息处理共享处理。未来汽车驾驶和控制突破“传感器-避障-目标-方向盘”的传统固有模式,使实现“目标-电子控制-方向盘-自动驾驶”完全有可能。而且“云计算”将大大提高导航功能,降低出行者在陌生地区出行的压力。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电子技术将逐步改变当前车辆的产品模式。智能车辆的概念在未来将逐步形成。智能车辆,自动驾驶,汽车电子控制智能化和网络化在未来完全有实现的可能。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的从基本的功能性要求向智能应用和娱乐休闲方向转变,以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车辆的简单应用性和舒适性为目标。

电子技术论文12

  1) 探讨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运用

  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

  3)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4)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5) 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

  6)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 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8)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9)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化教学模式探讨

  10) 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11) 试析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新规划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3) 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4)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15) 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16) 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7)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18) 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19)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21) 中高职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22) 校企合作共建应用电子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

  2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4)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5)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6)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7) 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2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29)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30) 新时期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31) 小议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32) 中高职一体化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34) 在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中融入创新理念

  35)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6)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37) 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38) 基于企业调研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改革

  39)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4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研究

  4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与实践

  4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4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44) 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45) 浅谈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的创新方法

  46)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47)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

  48)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49) 小议实践教学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性与改进

  5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5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52) 浅谈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

  53)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

  54)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过程化考核与实施

  55) 浅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56)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

  57) 论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新规划

  5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59) 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60)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61) 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新规划

  62)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6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

  64) 应用电子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65)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改革新思路

  66) 地方高师本科院校《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3+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67) 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调研报告

  6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

  69)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70)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7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LED新型电光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2) 关于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73)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74) 从就业形势谈少数民族地区高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改革

  75) “新课改”视野下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重构——以“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为例

  76)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质量的研究

  77) 电力电子与电机集成系统研究方兴未艾——访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主任、博导赵争鸣博士

  7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79)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80)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8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8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8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84) 与国际接轨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85) 谈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技术教学策略

  86) 闽台高职院校“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现状及策略——以黎明职业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87) 浅谈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88) 应用电子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89) 中专应用电子技术的改革及发展探讨

  90) 探究校企合作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和发展

  91) 湖北省中高职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调研及思考

  92) 试论信息技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93) 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94)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渐进的工学交替模式的探索

  95)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96) 职业教育中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放式教学体系的初探

  97) 浅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98)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99)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100) 示范建设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子技术论文13

  [摘要]本文对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设计适合本校学生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电子技术校本课程建设做一些探索实践,提出了课程建设目标与开发思路,系统地从专业课程定位、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师资培训、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建设

  电子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后续的电器控制、传感器技术等专业课要在其基础之上才能有效学习,同时该课程又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技术基础课程。因此,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将会影响学生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长期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显示,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也较差。通过对企业的调研,还发现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相差较远。综上所述,开发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且受学生欢迎,能让他们学得会的电子技术校本课程是目前最需要的。所以设计哪些课程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建立哪些教学资源、平台,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能满足教学要求,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求,这些方面都是该课程的开发重点。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做法。

  一、明确课程建设目标

  中职学校的职责是为企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要把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需求融入教学,确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建设目标。目前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是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较差的初中毕业生。所以在开发电子技术课程时,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文化知识基础较差、遵章守纪意识较低、思考能力薄弱的群体。正确评估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我们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层次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在理论上不必作过高的要求,不要紧盯着几个重、难点不放,而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但也要兼顾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深造和发展的需要。再次,要根据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明确中职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必须掌握的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的程度和标准。这是课程建设目标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综上原因,并结合我校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经验,总结出中职学校该门课程的建设目标为:(1)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工人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制作能力,使学生具有电子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的基本能力;(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素质。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在制定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时,要对企业、毕业生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了解中职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必须掌握的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召开行业、企业专家座谈会,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内容、企业工作要求。如我校在制定该门课程标准时,经过大量的调研及专家研讨,最后确定该课程要注重学生对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认识、测试和应用,简化电路工作原理,变以往的教师演示实验和验证式的实验为学生动手探讨的实验,采用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手制作电子小产品,掌握电子技能和知识。

  三、合理规划课程内容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工人,而且培养模式多以“2+1”为主,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业岗位和学习时间,都要求降低理论教学难度。所以在规划教学内容时,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并且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子知识。如二极管部分,强化对二极管的认识和检测,弱化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数字部分,增加了常用集成电路管脚的辨别及其功能的验证;确定放大电路内容部分,删除了学生感觉难度较大的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射极输出器的有关计算,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电子小产品学习任务,如音乐门铃、彩灯的制作。另外,增加阅读知识,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提升空间。

  四、选用或编写应用型教材

  选择或编写优秀的教材,是实现优质课的基础。一本好的中职电子技术教材,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淡化复杂的理论推导,强化应用,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而且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方法要及时出现在教材中。所以教材内容的编排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要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法,同时还要体现当前专业技术发展的先进性。教材中还应增加“课外阅读”,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尽可能做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进行,而且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任务的实施要依任务内容和学生基础而定,有的任务可先实施,后归纳知识,如二极管的正负极的检测、三极管三个电极的判断;有的任务可先学习知识,后实施任务,如设计三人表决器。无论以哪种方式开展教学,都要精心设计好引入、讨论、讲解、演示、实训、归纳等过程,要采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通过完成任务,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还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还有学生对本次任务完成的总结。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器材准备、课堂纪律遵守情况。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还包含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评价。

  六、配备“理实一体”的实训室和教师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施技能学习就必须要有与教学任务相适应的一体化实训室。在一体化实训室中,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和必备的电子仪器、仪表及各类工具,还要有与教学任务相匹配的电子制作套件。优秀的电子技术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保障。我们中职学校的很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市场、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和前沿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举不出实例、找不到项目。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活动,培养年轻教师的电子理论及电子前沿知识,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教研会或其他时间,集中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法;聘请生产教学仪器的技术员对电子实训设备的使用、维修进行培训;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实训;不定期地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

  七、大力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媒体,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诸如教学积件、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电子仿真软件(如EWB)、试题库、与本门课程有关的企业标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微课等等资源,可以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予动感和情趣;可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增强学生记忆、理解、模仿能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根据电子产业的发展,不断修订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才能保证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企业要求。只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使中职学生爱上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才能使电子技术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有效实施及推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1).

  [2]耿淬.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xx(7).

电子技术论文14

  [摘要]电子技术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术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文对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促使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H6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914X(20xx)36-0011-01

  1引言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中职的这个专业属于工科类专业,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未来与企业实际业务的对接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从中受惠并发展迅速,电子技术应用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看学生是否能够打牢自己的专业技能基础,然后去追逐和适应它。为了满足当前市场对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这些人才所学是否可以与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有效衔接却是一个问题。考虑到电子技术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术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鉴于此,对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来说,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只有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融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对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促使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2融合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中职要对自己的教学环节不断进行改革,制定“目标教学”,坚持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结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把专业教学内容对准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滚动式地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促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实现顺利上岗,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是培养兼具电子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对学生的培养重点要放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技能上,只有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保障学生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企业发展都意义重大。

  要加强电子技术应用的实践教学,培养出真正全方位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就需要中职学校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将电工电子技术、DSP/EDA、PLC、传感器等教学实验室搭建好,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实验室教学和实训教学安排。此外,中职学校还应该鼓励学校的社团组织(如科技创新协会、家电维修协会等)多举办各类有关电子设计、机电创新、物理科技创新的竞赛活动与实践课程,为整个学校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重点体现应用型和技能型课程,将包括电子工艺实训、单片机实训在内的专业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搞好,从而保障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就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促进实践教学创新

  当前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三个脱节的地方:第一,书本上的知识与企业实际之间有差距;第二,教学过程中所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岗位上的工作內容不一致;第三,专业实训环节与企业实战有差距。而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企业实践培训,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和所需技能,而教师同时也能对企业的岗位运作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接触,师生通过深入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不仅可以学习到企业中用到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还能对专业实践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促使其更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中职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来积极开创电子技术应用教学的实践创新基地,定向地为期培养所需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要善于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与资源来设置专业学习班级,通过统筹各类电子技术专业班来培养优质人才。

  校企合作中要共同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教材、内容等进行开发,联合建立校企间的课程、技术以及学术交流平台,组织专业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考核和竞赛。此外,中职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为学生提供以工代学的岗位工作机会,对于岗位表现出色的可以优先安排毕业甚至是得到企业的聘用机会,进而全面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

  4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把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具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如电子线路的教学就包括很多的定量分析,其中很多章节都需要进行电路的动、静态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信息网络技术多加利用,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完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图表也可以是动画,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做到清晰掌握。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关注,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这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凭借书本所述进行凭空想象的缺陷,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更快、更直观、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有效提升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很多地方进行改进,而这就需要对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不断探索,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培养学生过硬的动手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共同促进发展的格局,进而也才能培养出懂知识、懂技术、善动手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核心,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要求,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实践动手训练,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起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5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电子信息化的时代,电子技术为当前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一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更应该用心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只有让学生多多动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最终确保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得到充分落实。而中职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正是实现以上所述的必然要求,只有积极融合教学目标,展开校企深度合作,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来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这既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是服务企业发展所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忆.从项目化实训教学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xx,(12):189.

  [2] 李如发.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J].成才之路,20xx,(16):56.

  [3] 张彪.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制作,20xx,(8):154-155.

  [4] 吕廷军.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浅谈项目化实训教学[J].电子世界,20xx,(15):175-176.

  [5] 侯梅荣.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创新[J].商情,20xx,(38):86.

电子技术论文15

  0引言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中的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科学生未来的就业及后继的研究生阶段学习。虽然工科专业中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各自的特点,但都是必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技术迅速地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决定各学科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电子信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工科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增强工科专业学生的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非电类专业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实习与后续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存在脱节现象。电工电子技术实习课的教学内容以基础性和验证性为主,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同时,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学生的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学内容跨度大,存在衔接不上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课程之间架设工科专业学时能够选修的电子技术创新实践教学课程,尽量实现平稳过渡。在多数实践教学环节中包括电工电子实习,总体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为主,学生缺少个性发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持续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收集资料,并有选择地将其应用到项目设计中。这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CDIO教育模式是当前国际工程教育最新发展方式,旨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培养下一代优秀的工程师。这是一种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的工程教育方式。CDIO强调扎实的基础和完成项目的综合能力,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1基于CDIO的电子技术创新实践

  针对电子技术实习与后续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存在脱节现象,我校为了增强工科专业学生的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能力,从20xx年上半年开始开设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课程,该课程基于CDIO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以“创”为主导思想,主要是从新颖、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电子制作的基本方法,各种单元电路的设计制作,单片机的编程与实践以及基于单片机的电子产品制作,并在教学中不断与时俱进。

  1.1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课程

  电子技术创新实践是一门以单片机为主进行电子创新制作与实践的课程,单片机主要采用PSoC(ProgrammableSystemonChip)芯片(赛普拉斯(Cypress)半导体公司捐赠)。通过电子创新制作与实践加深同学对电子技术应用的能力,巩固了电子技术理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使工科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有更深入的实践认识。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现代电子制作的基本方法,通过项目任务掌握电子单元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单片机的编程与软硬件调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团队,选择难度较高的的设计项目,另外,学生的设计项目也可以自己命题。通过电子技术创新项目实践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电子技术实践背景,为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创新项目的实践环节打下铺垫。该课程有效衔接电工电子实习,是电子技术应用的一门特色实践课程。

  1.2课程开设

  本课程采取实验室现场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动手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概述单片机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内容。然后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为主的创新实践,设置的任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及自身动手能力、意愿来选题,项目任务难易适中,任务中应包含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会遇到的困难,使得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团队讨论以及分工合作解决困难,但是确保通过教师适当的讲解与启发帮助学生能够完成项目的设计与调试。实践过程中,实际电路的设计、调试与安装过程和传感器的应用以及和单片机的电路连接原理,对于虽然接触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但是缺乏实践训练的学生而言,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总会存在着不少困难,如传感器原理、调理电路原理,单片机程序和控制器件之间关系,以及电路中各元器件的选型,电源、电机及驱动、执行机构、元器件的总体安装、协调布置等问题。而对于这些具体的问题,学生是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查阅资料,和教师、同学进行讨论,通过方案选择、电路设计、调试和安装各个环节,逐步解决。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制作过程中,了解实际生产、实践、创新过程所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到最终成功的整个过程。最后小组进行演示交流、答辩,完成项目设计报告。交流答辩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报告则让同学进行初步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为主,各小组成员获得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1.3电子技术创新实践的CDIO实践

  本课程设置为20学时,10周内完成,由于是创新实践课程,允许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选修,班级人数上限20人。在开课之初,布置项目任务,讲解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制作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结合一个具体项目任务的实施与实践演示。随后学生实践自己的项目任务,深入学习各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要求同学对碰到的问题,自行查阅资料,和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设计电路图,焊接电路,编写程序,进行软件和硬件调试与测试。通过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可以自由发挥同学的创新和想象能力,提高知识拓展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步进行:首先,通过最初的课堂,讲解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课程目的及基础知识,布置项目任务,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同学需要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包括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充分理解并接受。在是CDIO中“C”(Conceiving构思)的基础。第二部分的工作为CDIO中的“D”(Design设计)做准备。在第一部分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基本目的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同学形成项目小组并选题,开始研究项目任务的要求和实践方法或实践思路,进行自己的研究及设计工作。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包括构思(Conceiving,“C”)和设计(Design,“D”)部分的工作。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与指导教师讨论,进行独立完整的设计。在设计及实现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常见的问题,如调试不通过时,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反复修改之前的硬件电路和程序等,这时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教师的提示及点评和同学自己的思考,能够理解整个实践过程,并思考自己设计中有待提高的部分和扩展的可能性。要求小组成员既要团队协作,又要分工合作完成整个设计实验过程,最后,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制作报告,制作ppt,向同学及老师讲解整个制作过程的思路、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一部分的工作体现了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思想。设计任务分配给同学,允许自由组合成团队,分工合作来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实验任务。在团队中每个人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学会与他人一起沟通协商才能使整个团队完成任务。这一部分的工作中团队协作精神得到锻炼和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是团队协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体现了CDIO的教育理念,构思(Conceiving)→设计(Designing)→实现(Implementing)→运作(Operating)。

  1.4电子技术创新实践效果

  课程结束时,从学生的最后总结中可以看到,在主动学习和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实践研究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主动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过程,充分发挥个人与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克服了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最终完成课程布置的任务,从而切身体验到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真实过程,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创作为主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学习感受。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到目前为止,参加课程的同学中已有5名同学获得校级以上“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和“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奖项。

  2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课程中,以CDIO教育模式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自主选题,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创作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电子工艺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创新项目的脱节问题,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平稳过渡。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为我校学科竞赛的普及添砖加瓦。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在电子技术创新实践中能真正得到创新实践项目的初步体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主动去思考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锻炼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电子技术论文12-02

电子技术论文07-15

脉冲电子技术论文12-13

照明电子技术论文12-14

Multisim电子技术论文12-13

电子技术论文【必备】07-15

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论文12-14

数字教学电子技术论文12-14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论文12-14

电子技术论文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