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1
1.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被动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知识素养。
2)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完善教学方式,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将所教的地理知识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看到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方式既可以充实教学容量,协助教师开展学习指导活动,高效完成教学指标,又可以使学生脱离枯燥的图本信息,从感官上去认识地理知识的演变过程,以一种更简单、更直白的方式学习知识,并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3)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简明、直观、形象和现代化的优势,将原本教学方式中的黑板白字转化为集文字、图片、音乐、动画及视频等各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创造一种形象、生动的学习意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开放的氛围中高效地获得知识。
4)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策略。先进信息化技术可以使教师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制定对应的教学策略[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下载或自编教学辅助软件,使学生利用该软件系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并实现在线问题解答、在线课程辅导。
5)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益处。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除了可以在实际课堂教育中获得知识外,还可以在课堂外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中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学习地理知识,锻炼自身的理解力、记忆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并自主地对学习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养成主动思维的学习习惯。此外,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很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加强对教师教育活动的监督及管理。例如,学校监管部门可以使用闭路电视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并实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进行有效的改善。
2.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方式
1)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地理教学资源,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完善。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既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又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载体。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搜索地理试题、教学课件、图片视频、教学案例、疑难点解析、地理教学发展趋势等众多教学资源,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资源进行编辑,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化归类,建立内容翔实、分类具体的地理教学资源库。通过对该资源库进行检索,教师及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课程课件、课程教案、课程试题、课程疑难点解答等资料,从而为教师的实践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当然,为了保障该资源库的深度、代表性及有效性,科研人员需实时对资源库中的内容进行完善更新。
2)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改善传统的教学演示方式。当教师需向学生讲解复杂的、系统化的动态地理知识时,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协助教师对所教知识进行形象、具体的感官性讲解,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形象、生动的认识[2]。如在讲解地球运动、天气变化等动态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功能,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地球运动的过程、天气变化的动态过程。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中。由于高中地理将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等知识进行系统化讲解,其知识点涵盖面广,理解难度大,紧靠书面上的死板文字进行传授,会给学生构造一种枯燥、单调的学习氛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善枯燥、单调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塑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与所教地理知识相关的动态视频,并将该视频穿插到文字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文字具体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可以通过观看动态视频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官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利用该种方式,学生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以一种动静结合的方式去学习地理知识,从而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总的来说,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建立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库,将多媒体课件合理地应用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塑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地探索地理知识,实现教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3.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注意事项
将信息技术领域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具有很好的效果[3]。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合理地融合起来,既要继续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又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书本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与文本教材相结合,将所教知识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来,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毫无章法地乱插乱编,要注意运用的技巧,其中的注意事项如下。首先,教师要谨记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应该将其放置在主导地位,教学的主导者仍应该是教师本身。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为了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描述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完全替代课堂板书,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变为单纯的电影播放课或课件演示过程。教师要在课件展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并对重点内容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教师要结合所教内容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而不能盲目地将一些无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穿插到教学课件中,使教学课件背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否则反而会误导学生,使学生无法掌握学习的重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2
一、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更好地方便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打破时空和距离的限制,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将课堂进行转移,进而更好地方便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1.借助信息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时代,教学资源的共享已成为一大趋势和主流,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可以更好地方便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往,初中美术教学主要靠教师的口述,主要是让学生鉴赏教材中美术作品,所学知识有限,学生的参与性不高。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改变这一现状。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从而更好地方便学生学习。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班级资源共享微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上传到共享平台上,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这个共享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更好的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扰。
2.多媒体与课堂的充分契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就现阶段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使得学生缺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造成课堂完全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多媒体的出现将打破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这一课的知识以视频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在学生观看视频后,让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微课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微课针对性强,内容精辟,借助这种授课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
3.借助计算机,构建模拟创作情境。教学活动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活动主要局限于课堂,学生美术创作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散。而计算机的应用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创办各种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美术创作。同时,在计算机中,学生可以进行任务的修改和调整,让学生将自己对美术的认识通过多媒体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另外,借助计算机,可以让学生浏览等多的美术创作素材,从而更好地方便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4.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重点。教学难重点一直初中美术教学的核心,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些难重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教师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没有细分教学难重点,针对教学中的难重点知识没有细化,大多是一笔带过,从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难重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知识点简单化、直观化,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例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中,作品欣赏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作品的构思、创作手法比较难懂,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来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手法,了解作品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让学生看到美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师创作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美术设计手法,让学生真正知道如何去进行美术设计和创作。
5.以计算机为工具,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单纯的依靠课堂知识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而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有效的实践。以往,初中美术教学中,受各种条件的约束,学生只能充当是一个“听客”和“看客”,学生缺少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以至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变了初中美术教学当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脑绘画、设计等,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信息技术的应有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网络资源,通过各种搭配和创作,不断发挥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创新、创作能力。
6.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就初中美术这门学科而言,一直不被重视,对美术教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从而使得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深入开展教学,形式化教学比较严重,使得学生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教学相关的内容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出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课前导入一些动画影片,然后引导学生对动画影片中的色彩、情境进行点评。
7.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美术教学广度与深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深入,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转移到多媒体上,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受教师的主观控制加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伴随着社会发展人才要求的提高,美术教学改革也越来越迫切,这种迫切性要求必须提高美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初中美术课堂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在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教材,从而大大拓展美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如,在艺术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观赏更多的美术设计作品,让学生对美术设计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找到创作的灵感,然后让学生进行美术设计创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制作CAI美术课件。在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时代,CAI美术课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是基于WORD,PPT,投影仪,录音机,以及SWF动画等手段而高于其的一体计算机辅助系统教学课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制作CAI美术课件,从而更好地方便薛恒学习。如,针对那些巨大的实物,教师可以通过照片扫描成图片、录像等形式来转换,将巨大的实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通过计算机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方便学生进行操作。
三、结语
综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地辅助性教学手段,借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和复习,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蔚霞.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xx
[2]万欢.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xx
[3]唐海燕.试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xx
[4]李雪莲.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xx
[5]刘剑锋.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
[6]王少玮.谈多媒体教学对初中美术欣赏的作用[J].好家长,20xx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3
摘要:在教育领域,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引领了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巨大变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日趋完善。现如今,其在高校的教学环节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然而,在看到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在对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认识上、对多媒体的适度使用以及对多媒体操作流程的了解上还存有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实践探索的角度出发,阐述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所在及适当与不适当之间的效果,提出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适度;传统教学;现代化教学
作者简介:王俊鹏,男,工程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表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中我领会到:要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教育必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上应用的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现如今的教学过程,多媒体几乎无处不在。老师已经十分认可多媒体,并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应用在教学前线上。在看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多媒体如果应用不当,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环节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多媒体教学是否等同于高质量教学
多媒体教学从概念上讲,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多种媒体信息综合起来,实现深入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其本质上讲,它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老师和同学理解一些无法通过口述形式描述明白或可以讲明白但讲起来特别复杂的问题,以起到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等作用。自从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它给教育界带来了重大变革。当然,这么重要的一项技术,也会得到广大教育界同仁的青睐。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追求现代化的现象。
有一部分人认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就属于高质量教学。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在造成多媒体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使教学重心产生了扭曲,对教学的圆满完成起到了负面影响。当然,在对多媒体的认识上,摆正观点,认识到多媒体在自身教学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辅助作用。在这之后,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适当、适量地使用多媒体,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带来的重要作用,使自身的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会使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多媒体与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现代化高质量教学。
所以,我的建议是老师应该从自身的观念上有所转变,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保留传统教学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使教学能够锦上添花。
二、如何正确地把握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度”的问题
其实,无论哪一种媒体,如果其在教学中着实起到了其他媒体无法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它的存在价值也会被教师和学生所认可。如我所了解的.几门科目,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多媒体。而多媒体的价值也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但其中也难免存在着一些使用上的误区。
如在物理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够合理地运用多媒体,那么其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充分地被体现出来。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学科。但在这门学科中,仍有很多方面,给实际的教学课堂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如某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深奥;一些转换过程可能瞬间即逝;还有很多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可能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或做实验的器材不能达到实验所需的标准等等。而这一类问题,却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加以解决。在教学前期,教师可以把这些有一定难度而又很有必要向学生阐述明白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现实中的例子,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也就是说,通过一种直观形象的模拟来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代替现实实验的图像或图片,把以前可能耗费很长时间也未必能讲清楚的物理模型或物理转换过程,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接受教材中的一些定理。其实,与此同时也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对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反过来说,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控制使用多媒体的“度”,忽略了物理学的本质,把所有的实验都通过课件模拟出来,减少或取消了学生的动手体验过程。就会使多媒体授课产生不好的效果。学生本身所看到的都是课件中的模拟图像,而不是自己亲身体验到的,这样无疑会对很多的物理结论产生质疑。同时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所放映的这一现象,而对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却一无所知。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证实,人们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直接经验获得要比间接经验好得多。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科目的特点,适当应用多媒体,一定要掌握好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使用,这样不但能使教学进行得顺利,同时也能给同学创造更好的学习思维环境。
三、“华丽、复杂”是否应为多媒体精品课件制作的标尺
这个,可以从历史科目上举个例子,因为本身历史这类社会学科,所涉及文化的面就十分的广,再加上作为教学科目,要在选材上下一定的功夫。
有的老师就可以很好地把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学科实现整合,认真分析重难点,对选材有适当的修剪,对课件的设计更是简明扼要,使同学看了以后,马上便知什么是课堂上要讲的重点。
而有的老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十分“花俏”,每一页幻灯片都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什么背景、动作、动画之类的做得相当齐全。这个我曾经也遇到过,上课正常情况下,学生应该是集中注意力的,而那次我也在认真地听,可是当老师播放幻灯片时,“砰”的一声,当时给同学吓得”妈呀“一声,原来是切换上下页时,老师将声音效果设计成了爆炸声,这样一来很长时间,同学们才安静下来,接下来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还有一种是课件做得内容十分丰富,各种相关的视频、图像、图片都搬到了课件上。但为了教学进度,老师又不能停下来给同学做详细的讲解,就这样,一页幻灯片做短暂的停留后,又快速地切到,而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这正像法国的社会学家比埃尔·布尔迪厄所说的那样:处于紧急状况下的人是无法思维的。学生到最后所感觉到的是上课听或看了很多的内容,而真正记住的却是感觉有意思的那些,完全忘记了这节课应该掌握什么重点。而作为老师,将信息量做得过大,导致整节课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教师应该在课堂时间上、课件设计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课件做得简明扼要,而又不乏趣味,使学生听课时感觉上十分的享受,而在课后又能将重点牢牢地掌握。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应为任课教师上课必备的方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学当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这种方式吗?难道没有多媒体教学就不能上课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实践调研中我发现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多媒体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自身在为多媒体服务,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放到课件当中。而上课时,整个分析过程像“放电影”一样,无法启发学生思维,学生所做只有干瞪眼,因为想做一些记录又怕跟不上老师的讲解速度。而只是单纯地听,到最后又能记住多少呢!这样的例子,我曾在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遇到过。到头来,学生像是做了一个梦。
我所要说的建议是,教师应该适量地使用多媒体,在必要的地方也不要忘记使用传统教学方式。
五、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时,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做到“按章操作”
其实在平时,时常会听到有些教师说,使用多媒体有什么难的,会用电脑就会用它,也没什么复杂的。其实则不然,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是一个庞大的设备体系,它由多媒体教学终端(多媒体网络中控主机)、台式机、交换机、无线麦克、功放、投影机、幕布、虚拟扇区服务器、资源服务器、网管工作站、数字监控主机等设备组成。由此形成了独立的两套操作系统,分别由多媒体教学终端、虚拟扇区服务器构建的无盘远程网络操作系统和由台式机本身构建的本地操作系统。
由此可见,为了达到顺利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目的,教师必须按章操作,可在现实使用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不参照操作说明,根据个人理解对多媒体进行操作,因为操作不合理而使设备出现问题,导致教学无法继续。这种操作方式是万万不可取的,它会直接影响多媒体授课的效果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无形中也会使学校的教学资源造成浪费。
我所要说的建议是,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一定要“按章操作”,切不可“随心所欲”。
总而言之,老师应该将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对多媒体设备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然后根据自身授课需要,适时、适当、适量地使用多媒体,使整个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乌美娜。现代教育技术.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刘国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自主、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xx,(02):34-38.
张新明,李国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1):83-86.
谢南华。新课程教学与多媒体的运用.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xx,(04):158-159.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4
论文精简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要使信息技术能真整合于教学中,其核心是要做好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特别是以中青年教师为培训主体,以其中的的积极分子为中坚力量,有针对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核心培训模式正在分阶段地展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数学教学;学科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究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培训学生创新意识、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有幸到眉山市参与学习了“全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专家教授们精彩的讲座、优秀教师们生动的课堂,像一阵阵暖暖的春风,不时从我身边拂过。静下心来细细梳理几天的学习心得,发现原来小学数学教学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竟有如此多的奥妙。有什么心得与大家分享呢?
二、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黄爱华老师在“认识百分数”教学中讲到:“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实际应用的百分数: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绍兴啤酒的酒精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好处”“意义”以及分数与百分数的异同,较好地体现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罗建华老师在应用计算机进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移动、联通、电信哪种手机话费支费比较合算,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场景展示让学生觉得从课堂走进了生活,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课堂与生活的融合。
冷继高老师在“打折问题”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通过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打折”“优惠打折”等实例让学生感受 “打折”的实惠,培养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让学生通过科学的计算,了解各种促销手段对消费者心理上作用。教学中提高了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扩充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朱纯瑶老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借助全运会110米跨栏比赛视频展示和情景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刘翔、纪伟比赛视频实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比较快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去。。
张齐华、卢秀娟、徐文斌几位老师教学时也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引发探究、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同时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奥秘。
三、信息技术运用下的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思考数学问题需要更多时间”。这句话是黄爱华老师的课后感言。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认知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获取知识,更是个人的独立”。其实,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都在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可是有时却事与愿违,感到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一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短,知识量大,教学任务要有计划地完成,如果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留足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否能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能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吗?有的老师不能大胆地尝试课堂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依旧使用老方法,照本宣科、牵着学生鼻子走,这就会严重制约学生的独立思考。
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落地的措施,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做到,更需要有落地的措施、勇于实践的智慧。什么是“落地的措施”呢?在一次讨论中,有老师向黄爱华老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在您的课堂上,您是如何驾驭好您的课堂而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的”?当场掌声雷鸣,说明很多老师都很关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黄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的方法很多,就给你们讨论一个比较适用的,课堂上我采用的一个‘一打三’的组织教学方法。什么叫‘一打三’呢?就是学生四人一小组,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小组内抽一个代表发言,如果你回答不了,那我就打其他三个,但是打他们是打笑,别打哭,要打得他们服才能有效果。我想这就应该是课堂管理体系中的“落地的措施”吧。
(二)、有实践的智慧,借助信息发展学生思维。
什么叫“实践的智慧”?专家讲到:“智慧”要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曾经有许多老师采用开小班的方式辅优补偏,但现在,很多专家认为这种方式是“假爱”,是“劳民伤人”。因为你没找准关键,没改变方法,再把课上一遍学生不懂的未必就懂了。记得有老师在我耳边说,他教的几名学生,头一天相同的一个字教他读了几十遍记得了,第二天来全忘记。而我听过一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她在教学生字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说出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结果像打开了魔袋一样,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自己的好方法。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牢记所学的生字,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再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或个别指导,使其记住为止。由此看来,办小班的方式“辅优补偏”走的其实是一条弯路。“因材施教,独立自主”应该才是最好的“辅优补偏”。
我们从最贴近学生的地方出发,从最细微的地方做起,唤醒学生内心潜藏的创造力、思考力和学习力。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学会探索、尊重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育人的内核。
(三)、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宋乃庆教授在讲“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中”,针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他问道: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学?经过一场激烈互动之后,宋教授作出这样的总结:“什么是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愉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什么是有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借助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就是有效教学。”
那么,我们数学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呢?如果你一说上数学课,学生都就讨厌,甚至看见你就讨厌,这样的课能使学生学好吗?反言之,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看见你脸上就洋溢着微笑,这样的课会失败吗?的确,“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都教得讨厌数学。”有研究显示,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学信息化?专家认为,主要凭借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恰当地采用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特别强调的是多采用赞赏、激励的办法。
五、结束语
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借助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生。有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强有力的工具,学生更乐于投入到现实、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促使我们在数学教学路上,也有了更多的新思考……[8]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5
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了计量检测的过程,规范了计量检测的行为,体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全面引入到计量检测中,维护计量检测的科学性。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计量检测工作中的应用
1.1计量标准中的应用
计量标准属于计量检测中的重要工作,计量检测时,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保障计量标准的科学性,强化其在计量检测中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是计量标准的有效保障,确保计量数据能够按照标准,准确的传输到计量器具,保障计量检测的真实性[1]。实验室应该遵循ISO17025实验室认可服务的国际标准,能通过智能化的实验数据采集,实时的数据传输,完善的科研与质量管理方案,从而实现实验室的自动化,既以提高实验室的科研与质量管理水平。计算机信息技术监督了计量标准应用的整个过程,首先衡量计量标准是否符合计量检测的标准要求,检测部门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专门考核计量标准的质量,确定计量标准的有效性,避免其影响计量检测的结果;然后检测部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统计并存储计量标准,仅限于企业自身使用,维护计量标准的秩序性,不能混入其他企业检测中的标准,保持本企业计量标准的独立性,消除计量标准自身的缺陷;最后部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保障数据传递的效率,制定计量制度,用于完善计量标准的应用,实现计量标准的制度化应用。
1.2原始数据中的应用
原始数据是指计量检测中反馈出的数据,具有真实、准确的特点,保障原始数据的质量,才能确保计量检测的顺利进行。结合计量检测中原始数据的应用,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降低了原始数据的检定难度,其在计量检测的过程中,主动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工作,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原始数据提供了处理的平台,设置计量单位,填写原始数据的内容[2]。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检测原始数据的性质,当记录的原始数据出现问题时,直接显示在记录的过程中,此时操作人员借助仪器检测,消除原始数据中潜在的缺陷。原始数据信息化的记录方法中,也能标注出部分不确定的数据,明确原始数据的记录过程,检测人员检查原始数据时,通过标注即可明确数据的属性,避免出现记录误差。
1.3计量校准中的应用
计量校准工作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了网络和通信技术,其在通信连接上,提供了多样化的接口方式,确保计量校准在不同的网络信号中,都能完成信息化的操作。例如:计量校准中的数字采集技术,在计量检测中接入传感器、采集器等,传输被校准参数的数字信号,将计量校准的参数,按照采集、显示、校准的步骤,逐步进行信号的调整,期间可以采用计算机软件,主要是保障计量校准的真实性。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计量校准中,还能应用到信息处理、条码识别中,实现计量检测的准确校准,表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计量校准中的实践价值,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计量检测管理中的应用
2.1信息平台管理
信息平台以实验流程为主线,包括实验项目计划的制定,实验样品的入库,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步骤的执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实验结果的输入,实验结果的比对,实验结果的签发。以及为实验流程做铺垫和支持的其它模块,包括组织人员管理,库存管理,校准管理,纪录管理,权限管理,设施环境管理。信息平台管理应该覆盖IOS17025的要求,不仅对实验室的实验过程有严格的控制,而且对实验室的相关方面也有统一的解决手段。信息平台代替了计量检测工作中的人工操作,特别是数据处理方面,简化了数据存储、查询的过程,促使计量检测的管理具有信息化的特点,提高了检测管理的水平。
2.2数据库技术管理
数据库在计量检测的.管理工作中,拓宽了数据管理的范围,为计量检测数据,提供数据库服务。数据库中,可以存储计量检测的所有数据,操作人员按照检索的要求,即可迅速的找出所需要的数据,提高了计量检测数据管理的时效性。计量检测在数据库技术的作用下,管理速度的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数据库作为基础数据可以严格避免数据非标准、丢失、篡改等情况,强调了计量检测数据管理的严谨性和可追溯性。
2.3虚拟仪器技术管理
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虚拟仪器,偏重于管理软件,改进了计算检测管理的方式,加强虚拟仪器对管理的控制作用。例如:虚拟仪器中的labVIEW,其为计量检测中的编程软件,营造了直观编程的环境,还能实现自动校准,其在计量检测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结束语
计量检测中深化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平台建设的形式监督并管理计量检测的工作,促使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融入到计量检测工作中,推进计量检测工作标准化智能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6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尤其是民办高校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并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具体阐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希望对加强我国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其中有些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管理工作创建了新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的机遇,因此,如何更好的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的重中之重。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1.1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计算机发明以来,如今已经逐渐形成一个计算机信息技术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每个角落,我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管理民办高校日益增多数据信息,更多的国内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许多国外院校已经在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社会模式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具有时效性特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1.2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发展和扩招,有效的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并且由于扩招的政策,导致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数据非常繁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不仅可以高效的完成管理工作,并且可以保证工作质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提取出所需学生的信息,也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数据信息录入系统中,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信息管理中出现错误和纰漏也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计算机网络能够不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程序,这种新的服务方式以及学分制的推进,促进我们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创建新的交流方式、创新方式、师生沟通方式以及各种学习方式,从而有效的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1建立师生网络沟通平台
如今的民办高校教育,每个年级甚至每个班级都会有自己的辅导员,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而且更要注重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一个辅导员一般至少会管理200多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有的辅导员还要代课或者管理学生科其他事务,工作压力很大,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学生、关心学生,导致有很多学生即使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找不到机会和老师交流沟通,这样一来,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和质量就得不到保障。除此之外,由于老师和学生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和地位以及角度,所以学生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可能会有一定的距离感,正是这种距离感,让学生不敢也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老师也很难采取措施帮助学生,从而阻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师生网络沟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有效缩短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感和压力感,学生可以轻松的通过这个平台与老师交流,或者学生也可以匿名将自己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老师,将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想法告诉老师,与老师畅所欲言,老师可以无障碍的听到老师的心声,并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积极生活。
2.2建立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在民办高校的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高校都应该建立并完善基于网络的教育管理系统,其中包括:课程系统、教学系统、课程管理、老师管理、学生管理、交流系统以及选课系统和查询系统等等,其中学生管理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及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全面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民办高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完善的将学生的所有信息进行统计和整合,它包括所有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包括:成绩查询、选课信息、成绩管理、宿舍管理、专业管理、奖罚管理、学生组织发展管理以及与学生在学校活动相关的所有信息,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得知学生的一切信息,如果一个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她马上就可以从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调出某个学生的所有信息,并且几乎不会出现差错,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3开办网上家长学校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交流,这就需要有效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有效沟通,但是由于很多学生都外出上大学,让家长来学校进行沟通交流非常困难,最重要的是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非常繁多,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家长都有足够的沟通交流。所以,我们可以有效的创建网上家长学校,它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主动查询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学生每个时期的奖罚情况、学习状况、以及参加的活动,家长都可以上网查到,从而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具体学习、生活状况,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很多问题,或者对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表现不满意,就可以主动联系辅导员,与辅导员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学生的改进完善和自我提升,与辅导员加强合作,共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其保持学习的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客观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从而更好的成长发展。
2.4建立学生干部论坛和学生干部培训
学生干部就是辅导员工作上的助手, 他们可以帮助辅导员有效的管理学生工作。建立学生干部论坛可以加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共同探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且共同提出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而且辅导员通过让学生对他工作上的帮助,不断提升学生处理事情各大能力以及与人交际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观察他们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求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学生干部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交流沟通的大平台,老师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领导学生提升自我,创建精神文明院校,积极参与日常管理工作的研讨,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为更好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是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一定要注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应用特征,分析其中存在得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其应用,加强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的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进一步提高其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7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流程复杂、设备抽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新知识和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弹性和效率,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强大的优势,表现在:以图文声像来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丰富的教学素材,能将抽象深奥的知识点与直观具体的场景与事物结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重新组合在一起,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真正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1-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积极辅助作用,本文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实践和教学实际经验,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为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理论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把相关内容和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通过声、光对信息的传递触及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整个教学活动在生动、直观、形象中进行[4]。尽管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涉及的设备多、知识点多,而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往往还没看清楚,就翻到下一张幻灯片了;有的虽然在课堂上想清楚了,但课后因没有条件巩固,很快又忘记了。有时一堂课下来,看似面面俱到,而学生实际收获却不大,因此可进一步采用以下措施辅助理论教学。
将电子课件、构筑物与设备的结构、工艺流程等的电子素材上传网络平台,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过课前、课后的反复学习,加深知识的理解,弥补上课时间的不足,这些电子素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选择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重點、难点内容,制作微课。虽然微课教学时间短,但针对性强,突出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目标的高效实现。微课是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5]。但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课前的微课自学可能达不到学习要求,因此需要课堂来补充完善。学生经历课前、课内和课后多种形式的思维,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将会比传统教学收获更多。另外,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制作微课,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化学沉淀处理与混凝处理等,利用微课,进行比较学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实用性很强。随着科技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因此不断出台新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地把新政策、新标准及新技术纳入教学中,使学生接收新知识,及时了解课程前沿,以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工程实际吻合。
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主要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对基础验证性实验,将相关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实验所需试剂耗材、实验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制作成视频、课件、动画资料;利用这些资料,提前预习实验,如观看实验视频,来熟悉实验现象;选择实验预习题库中的习题作答,来检验预习效果,检验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这些措施,将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提高实验成功率[6]。
对综合性实验,则采用视频、动画、仿真软件等进行直观演示,如使用各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录像、各种水处理工艺单元的图片及工艺设备的运行动画、水处理仿真软件等。帮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将现有实验条件达不到要求而无法完成的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6]。
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践教学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现场参观污水处理工艺时,因工艺在运行中,构筑物内部情况难以观察,即不能深入了解设备和构筑物的内部结构,学生的认识实习有点类似“走马观花”。针对此类问题,在实习前,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先对要实习现场的工艺流程运行演示及各构筑物设备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进行学习,通过视频、仿真软件模拟处理系统等手段演示,学生不仅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实际工程设施的内部结构,还能观察其动态的工作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和完善了实践环境,现场实习时学生就会将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加强实习效果。
课程设计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连接理论学习和生产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学到的水处理知识,设计出一套完整、合理、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案,具体包括处理工艺方案的比选确定、工艺参数的选用、处理设施的设计计算等。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实际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预演,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直接作用。在学生没有做具体设计时,单纯听讲解,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领会设计内涵。因此,课程设计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与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从设计院、环保公司收集的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工程的优秀设计案例放到网络平台,这些成果要体现出涉及内容广、绘图质量高、规范性好的特点。让学生从设计方案、设计说明书、工艺图、施工图等方面全面了解工程设计涉及的环节和内容。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通过反复研讨提供的优秀案例,及其提供的构筑物内部结构图,加深对设计的理解掌握,不明白的地方通过线上或线下与老师交流得到解决,实现课程设计的“做中学”。
四、结束语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将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否发挥还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水平。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理论研究,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更要具备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适应当前教育现代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赵祥云.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32):134-135.
[2]王淑勤,李超,赵学娟.计算机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1(3):105-108,131.
[3]吴杰.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J].山西科技,20xx,32(1):85-86.
[4]齐昕,刘嘉夫,马焕春,等.多媒体教学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53-54.
[5]程瑶.微课在教学管理中的价值探寻[J].江苏教育,20xx,(1):35-36.
[6]范长征,晏铭,张薇,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xx,(6):242-243.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8
摘 要: 从微课视频内容的特殊性看,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具有无法比拟的重要功效。本文主要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论述微课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微课视频还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微课视频 体会
微课视频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素材课件、学生上机操作任务和操作步骤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关系组织和以一定方式呈现,共同“营造”教学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视频”既有别于传统单一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视频使教学内容更突出主题、指向明确、相对完整,更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视频反馈及时、针对性强,自主地进行差异性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微课视频的特点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具有紧密相连的特性,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运用微课视频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
一、微课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
(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微课视频
作为一种相对来说较成熟的分层教学法,微课视频的合理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之间由于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导致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不足。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尚且没有树立相对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对新鲜事物接受和理解的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而传统的书本教学法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众多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非常不利,只有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才能进行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因此,将微课视频引入课堂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众多教师面临的这一教学难题[3]。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分为课前进行预习、课上引入知识点、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行知识拓展及课后练习和反馈五个步骤,在针对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首先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然后让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分析;在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时效性的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反映社会发展进程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融入微课视频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观看和学习。
例如,在进行作品制作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上观看,由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学习速度和进程方面更具有自主掌控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可以自行控制观看微课视频的速度和进度。因此,学习能力较强或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快速观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作品制作的步骤和其中需要运用到的技巧,并且在作品制作完成后,还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对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和资料进行观看,达到开阔自己视野的目的,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每一个作品制作的步骤进行反复播放,达到对制作作品的基本技巧进行掌握和巩固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且通过制作成微课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有选择性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探究是合理利用微课视频的途径之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由于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有限而变得极被动。
可以说将微课视频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从根本上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空间及时间上的限制,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二)对所要运用的微课视频的类型和内容进行准确选择
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方式和种类非常丰富,按照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微课视频分为问答、讲授及演示等不同的类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选择需要运用的微课视频时,尤其需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选择[1]。虽然在课堂中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都需要与微课视频相结合,例如,在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析时,又或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亲自进行讲解会比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而针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如闽教版的七年级下册中电子数据应用单元的教学中,就要适时地与微课视频相结合,而且这些微课来源只需要我们用“屏幕录像专家”软件进行录制即微课视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微课视频在自己电脑上进行自主反复地观看和思考,了解并且掌握操作的流程。初中教师应当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有针对性地对需要运用到的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或选择,以便于让微课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作用得到最佳的发挥。
(三)精心设计、制作和开发相应的微课视频
对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和开发的过程在本质上具有互通性,也就是说对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及开发是一套完整、系统的工作过程。如闽教版的七年级下册中电子数据应用单元的《修饰电子表格》微课视频制作过程时老师要熟练掌握修饰电子表格步骤,然后通过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录制整个操作过程,再通过录音软件录制声音,配上音频,通过会声会影软件压缩微课视频。因此,要针对微课视频的特点开发出具有较强时效性的视频,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开发流程进行规范。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将微课视频的开发过程分为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及设计相应的微视频教案等诸多阶段,正是因为微课视频的开发极其严谨且复杂,所以只有将对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开发、应用及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微课视频有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地展示,才能使微课视频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发挥[2]。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微课视频应注意的问题
(一)增强教师应用微课视频意识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初中教师对于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意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教学成果持怀疑态度,并极少主动将微课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在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中,信息技术教师相对来说对微课视频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深入。所以应通过教研活动多讲解微课视频教学意义和优势;通过片区教研活动和各级各类微课大赛、规模化资源开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翻转课堂实践等活动,增强初中教师应用微课视频的意识。
(二)重视学科微课视频资源开发
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视频资源较少,是影响当今初中教师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微课视频在课堂上的运用率逐渐提升,但是仍旧存在微课视频的质量参差不齐、种类和内容相对来说较单一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微课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尚且没有对自身的建设进行完善,导致教师在进行视频搜索时无法准确、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微课视频,从而降低教师对应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应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学科进行教材钻研,熟练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个任务操作过程,利用摄像机、手机、相机和相关视、音频制作软件进行微课视频资源开发。
总之,合理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作用,但是教师在使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不能因为单纯地追求教学形式而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通常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在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任务,并适当选择和运用微课视频,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兰.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xx.
[2]王甲云.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xx.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9
前言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公安领域的有效应用不仅提高了公安民警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量,还有效的提高了公民知法守法的意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开始了公安领域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用,比如:城市监控系统、互联网信息平台、高新科学辅助技术(感知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化分析处理、人脸识别系统)等。这些多媒体信息技术,从信息的识别、监控、判断和处理等方面,提高了公安执法的效率,提高了我国公安执法的信息化水平,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有序。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公安领域应用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行,公安干警在工作上首先面对的就是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
相对与城市的发展速度,公安系统的扩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管理工作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且,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管理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仅靠人力管理难以保证工作效率和执法的准确性。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公安领域的有效应用所以公安系统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城市的各种监控设备和传感器的信息收集,再通过电子计算机和特殊软件完成处理和分析并确定最终结果。比如:城市监控系统借助和整合城市所有的摄像头,已经成为公安干警收集民事、刑事案件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将这些零散的视频和图片进行上传,局可以形成局部甚至是全国的传感网络平台。
此外,加大和完善做媒体信息在公安领域的投入力度,也是减轻民警工作量,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必要保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公安民警依法执法、执法必严的工作作风,提高执法效率,增加民警的执法证据,树立公安机关的工作权威,提高群众违法的成本。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实际应用
2.1 云计算技术
2.1.1 云计算技术的定义
低29% ~ 41%。例如:目前中兴通讯实现普通基站总体节电达40%以上的目标,真正做到了绿色节能。(3)提高设备单位体积提供的容量。在通讯TD 绿色基站的设计中高集成度、紧凑型是其主要的.设计概念。使用性能较好的处理器相应地减少元件器的使用数量与使用频率;利用高集成度理念的单板进一步降低整机单板数量从而满足绿色网络的发展趋势。
三、总结语
现如今集约化理念的渐渐深入,势必在引动通讯领域掀起一阵改革风暴,在通讯领域内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就目前基站建设所面临的法律法规问题、无线电波散射、资源有效利用等相关问题,集约化理念都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不久的将来集约化理念定会深入人心。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10
摘要:作为我国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在推动区域经济同步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信息技术凭借较高的渗透性和集成能力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可为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充分的技术依据,进而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及交通压力的减轻。
关键字: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近些年,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使得我国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现看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然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参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1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涉及内容众多,因而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
1.1信息技术在车辆调度中的应用
车辆调度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且在实际展开中具有一定难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中,这使得车辆调度工作更加困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车辆调度管理的信息传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以往交通运输之间的通讯仅能提供听觉信息的语音传输,现今已可提供视觉信息的信息传输,这为统计和分析交通运输的车辆信息及不同交通运输部分之间车辆调度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利。
1.2信息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迅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以及急遽增加的交通运输工具数量使得目前我国交通拥堵状况较为严重,一旦某一时间段在一条道路中行驶的交通运输车辆过多或交通信号灯发生故障,交通运输事故发生几率将大大增加,信息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维持交通运输秩序。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模拟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同时还可结合在事故现场所勘查到的资料对交通事故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
2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1信息技术考核制度不完善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可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依据。然而,现阶段不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并没有增强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没有在系统内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考核机制,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并不佳。笔者了解到,本市一些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但并没有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考核体系之中,这直接导致各岗位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不重视,信息技术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较为混乱,管理水平较低。
2.2信息系统整体规划不足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之中,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交通运输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可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但是目前不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并未投入充足的物力、人力、财力在信息技术应用环节,现在所使用的信息设备也较为落后,有些甚至已超出使用年限或老化。在基层工作中,由于网络接入量较差,信息设备的故障维护条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解决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分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范围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应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快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3.1增强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
加大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建立健全信息考核制度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现代人们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要求。对此,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增强自身对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信息技术加以有效应用。本市某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针对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确保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顺利应用,进而正确发挥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信息化发展得以实现。
3.2实现多元化发展
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首先需充分发挥并提高交通行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还需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推动其形成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发展模式。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压力日益增加,对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结合不同方面的交通运输管理内容和要求,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促使其在很多领域中的应用都实现了智能化发展,如可实现对交通智能管理的RFID技术以及可实现对运输智能管理的ITS技术。
3.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基础工作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无疑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技术革新以及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现不仅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还要求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及时转变管理思想和理念,从基础工作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大大避免以往人工管理所造成的局限性,其在车辆调度、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均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不仅可改善交通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同时还可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交通运输管理成本。由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仍存在较多问题,因而我们仍需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认识,将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中,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信息考核制度,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林,刘威.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中交通运输管理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7):300
[2]丁月芬.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xx,(12):211-212
[3]朱海曦.信息化视阈下交通运输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03):123-124.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11
一、电子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即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及形态的描述,是事物状态的体现形式。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文字、数据或一些特殊的符号、声音等形式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电子信息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媒介。电子信息技术的具体含义是指使用电子技术获取、传递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达到信息传递、沟通交流的目的。由于通过电子技术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所以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业、计算机、视频音频产品甚至是餐饮企业等各个生产生活的产业均有涉及。
二、电子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人们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运用电子技术表达和传递出来的信息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知识涵盖面广,且使用价值高,使得接受的一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在生活上为人们提供便捷,如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器应用上的特点。家用电器技术的提高,产品的种类日新月异,各种功能不断出现,使用操作简单,为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家用电器应用上的主要体现形式是一体化特点,即将传感技术、接口技术、系统化、微型模块化等技术相结合。机电的一体化可以提高产品的自动监视能力、报警能力,在遇到突发状况如过载、过压、短路之类的电力故障时,能够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一体化机电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节省能源的消耗,加快生产速度,使得机械性能得以改善。
电子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具有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高效快捷的应用特点。
(1)智能化,集约化。计算机智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进而研究的,在计算机的发展道路上,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对人的思维活动及感觉行为进行模拟,然后对其展开集约化逻辑分析及综合处理信息。(2)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在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的高清晰数字处理技术和运行的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及共享得到了实现。
(3)高效化,快捷化。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其开发应用来说,是以整合和存储各种信息资源为基础,用计算机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使得信息上的各类管理实现高效化及快捷化。
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媒体化,智能化。
媒体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关于“多媒体”的概念并不统一,一般人们将其解释为“多种媒体的综合”。而多媒体,即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进行组合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特殊音效等,以及程式所能够提供的互动功能。使用起来方便迅捷。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汇集,最终形成一种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数字化智能化的高低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越高,智能化效果也就越强。智能化的产品已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智能住宅小区,监管系统等都应用到了智能化技术。
2.网络化,数字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各个地点的计算机及各类电子设备相互连接,按照一定的网络程序软件达到相互通信的目的,使得所有用户都能够在同一时间共享各种数据、图片等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能更好地传送数据和文本资料。用户可随时随地拨打电话或收看任意国家的电视和电影,网络化使得电子信息的应用更为普遍化。目前,计算机网络已被广泛应用,如交通、金融、企业管理、教育教学、商业交流等各行各业均有涉及。数字化就是将各种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或数据,再将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来,进行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将其引入计算机的内部,再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数字化的优势在于:首先,数字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前者其信号有加工能力。加工过的信号对有杂波或易产生失真的外部环境来说,稳定性较好。在长距离的传送过程中数字信号传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数字信号需要使用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而且计算机系统更容易处理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在数字特技和图像处理的方面的处理能力也较传统方式强。其次,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简单。它无需在模拟电路里进行各种调整,因而电路工作时较为稳定、技术人员也能够减轻工作负担,总的来说电子信息数字化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扩大经济效益。再次,数字信号更加易于压缩。例如,在模拟摄像机里,需要使用100个以上的可变电阻。在有些地方调整这些可变电阻的同时,还需要调整摄像机的摄像特性。各种调整彼此之间又相互有微妙的影响,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才能够使摄像机接近于完善的工作状态。在电视广播设备里,摄像机还算是较小的电子设备。如果摄像机100%地数字化,就可以不需要调整了。对厂家来说,降低了摄像机的成本费用。对电视台来说,不需要熟练的工程师,还缩短了节目制作时间。
四、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子信息技术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应用方面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只有科学水平进步了才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改进,可以说它的发展趋势是依赖着人类科技与社会的进步的。因此,要想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就必须提高科技水平。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12
1系统设计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的应用
1.1借助资产、设备调拨辅助软件,提升公司资产管理水平
为了快速准确的完成组织机构、管理流程、资产归属等公司核心数据的调整工作,丹东供电公司开发了相关程序,来替代繁琐的人工操作,降低了系统调整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幅度的提高了公司的劳动生产效率,推进了公司的管理变革。以丹东供电公司开展资产、设备调拨为例,在开展该项工作之初,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与财务部联合下发了《丹东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资产、设备调拨方案》,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由财务部与各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资产设备的核对工作,对于涉及调拨的资产进行实地盘查,明确归属,通过相应的审批单据推进资产、设备调拨工作。由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系统内调拨工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财务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提报的资产、设备调拨审批单为基准,通过自主开发的一套软件统一完成系统内的资产调拨工作,包括自动创建调拨单,自动完成五级审批等相关工作。该软件在降低财务和设备管理部门劳动强度的同时,调动了一线调拨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仅资产、设备调拨一项就为公司节省资金近7万余元。
1.2加强信息安全检测,降低信息泄漏风险
随着丹东供电公司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业务系统的'相继上线,如何提高公司信息安全水平,避免由于违规外联而产生的信息泄露就成为了摆在丹东供电公司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发了一整套检测和防范违规外联事件的应用系统,但是由于该系统不提供自动报警和提醒功能,这就要求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员要经常对违规外联等事件进行查询才能避免遗漏信息安全事件,而这在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同时,还降低公司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丹东供电公司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依托于国网公司的桌面终端管理系统,自主研发了一套信息安全报警系统,能够周期性的对公司内违规外联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立刻报警并发送短信到安全管理员的手机上来进行提醒,可以对违规外联和信息泄露事件进行24h监控,从而实现了对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早检测、早报警、早知道,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2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各个领域的应用,丹东供电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信息技术也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应该说信息技术是电力企业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丹东供电公司必将顺着这条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而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也必将不断显现。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13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正涌向学校,并迅速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尤其是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作为学校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的学校管理在信息技术面前则显得无所适从,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与学校管理手段的陈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学校管理人员不适应现代学校管理的状况越来越明显。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有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建设滞后,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主要指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及其相应的软件,而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主要包括管理观念、信息技术技能等内容。
一、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信息技术是学校管理化代化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学校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分析等来实现对学校管理的。它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信息收集全面、处理准确、传送快捷、分析科学等特点。因此它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是学校管理现代的重要标志。
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构成学校这个子系统的要素有人、财、物、事和信息。要素中的人主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活动;财与物是指为满足学校的各项活动所需的资金和学校的设施、材料等。这些财与物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才能实现物尽其用,财尽所为;信息则是指与学校各项活动有关的数据、知识和资料。学校中的各种信息只有通过快捷、准确的处理才能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
从学校管理过程来看,所谓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人员围绕学校基本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各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项活动的过程。学校的基本目标可分为学校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前者包括办学和教育的总方针、定量目标和保证措施。不认是学校的总体目标还是学校的分类目标都要量化后,落实在每一部门和人员身上,只有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目标",才能使学校工作目标一致、达成度高。对学校管理目标的量化、管理、分析等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才能做到公证、公平、科学、合理;
对学校管理实现目标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到学校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首先要保证学校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融入信息技术理念的管理思想;其次是学校管理方法现代化。学校管理中应该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的成果并加以充实和发展;再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步伐的的加快,学校管理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对管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要求以及管理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管理,才能使大量的信息处理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才能使前述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付诸实现。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信息技术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手段
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是通过对学校人、财、物、事等的管理来实现的,而信息始终贯穿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之中,可以说,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学校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信息了解管理对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加工处理制订工作计划或进行学校工作决策,通过指导信息实施对学校工作的调度与控制,通过反馈信息来检查和评价学校工作的效果。
学校管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大体上可分为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各种活动信息以及学校财、物信息、科研等五种类型:
教职员工信息主要指教职工的人事、教学业绩和科研水平档案等;学生信息通常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思想品行的记录等;活动信息主要包括学校举办和组织的各类课内、课外活动等。这些信息以及对它们加工的结果能反映学校教学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当前状况,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学校的财、物信息主要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各种渠道捐款、其它收入以及学校的支出,学校经费的预算、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电教器材及其它固定资产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对管理人员掌握学校财务收支情况,改进和提高财、物资源的利用效益,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信息主要指,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所开展的教学研究的信息、学生在课内外从事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信息。对这部分信息的掌握和分析,对于师生从事创造性的教与学活动有着激励作用。对上述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可以通过校园电视系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或校园网进行。运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学校管理信息比人工处理要准确、高效、快捷得多。
除上述学校内部管理信息以外,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教育的指示、安排等信息也是学校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能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对于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机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主要由学校管理资源库、管理信息网(计算机网络)、用户终端(多媒体计算机)等构成,软件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操作平台、管理软件组成。学校管理系统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的当前状态,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校长管理学校。由此可见,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有强大的电子数据处理功能,能大大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应当采用管理数学模型,将仿真、优化结合起来,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根据学校管理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任务,通常可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信息、图书管理、财务管理、其它事务管理等,这些系统既是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分系统,同时又是功能相对独立的职能管理系统。
1、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学生编班、学籍管理、课程表编排与调度、选课、教学档案管理等子系统。系统要注意学生编班是按照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情况分析处理,并按照某些给定的原则把新生分配到各个平行班级。编班处理的原始数据来自学生管理系统中的招生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是教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各科学习成绩的登录,统计处理,各种成绩表册及成绩报告单打印和保存,提供各种查询功能以便及时了解各科教学情况和各班学习质量;课程表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工作的时间、空间和人力的总调度。课程表编排与调度要涉及学生、教师、教室和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它是教务管理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也是比较复杂的子系统; 选课系统主要是为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提供查询,保证学生有效地选课而设置,该系统主要是将学校提供的选修课程、授课教师、选修人数提供给师生。教学档案管理包括各年级、班级(系、专业)和各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情况、有关统计报表及教学文件的登录、整理、查询与存贮等。
2。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这里的学生管理指的是对学生工作的综合性管理。由于招生、培养、分配是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因而该系统通常包括招生管理信息、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信息、毕业去向信息等。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子系统主要辅助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各学期末或学年末的学生操行综合测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各项奖金的评定以及学生处分情况记录等项工作,包括对上述有关数据的登录、统计、排序、查询和存档等。
3。教职工信息系统
教职工信息系统主要由教职工基本情况档案和教师业务信息两个子系统组成,它主要是完成上述内容的登录、分类、检索查询和各种统计报表输出等。基本情况包括教职工本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家庭简要情况,教师业务信息则主要记载教师的专业方向、外语能力、教学情况、科研成果和业务进修情况等项内容。
4。图书资料管理系统
图书资料管理系统通常由采编管理、流通管理和报刊杂志管理三个子系统组成,用以辅助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的日常管理业务。采编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图书订购、查询和订单备案等功能;流通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书库快速检索、登录、编制日、月、年报表等功能;报刊杂志管理子系统则主要完成各种报刊、杂志的征订、统计汇总和检索。
5。学校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纪律、合理使用资金、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
财务管理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四个子系统: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根据事业计划需要,对未来年度的资金进行筹集与分配处理;会计核算子系统,主要进行各种财务凭证和账务的处理、核算,打印科目汇总表和汇总平衡表等各类报表,实现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跟踪;工资核算子系统,实现工资结算、分部门汇总、打印工资发放表册、钱币面值统计等功能;财务分析子系统,对财务计划和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决算,以此总结和考核学校各方面经济活动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6。其它事务管理系统
在学校管理中,除了上述六个方面的信息管理以外,通常还应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务管理信息系统:
体育、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全校体育基础数据、学生体育达标情况、田径运动会等的管理,以及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档案管理。
学校基建管理:对学校房屋、场所及其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造等基建项目的定额、预算和决算等事务进行管理。
科研管理:包括学校科研项目的计划、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成果登录和评估,以及技术市场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管理。
校办企业管理:对校办工厂、服务公司的生活、经营、销售等事务进行辅助管理。
学校财产管理系统:学校财产就是学校的设备物资,这里所说的财产管理主要由仪器设备管理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两个子系统组成。前者包括实验室及信息技术所用的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后者则指除此以外的教学、办公用房、各类家俱及其它固定资产的管理。本系统主要实现上述财产的登录,对使用、维护、更新改造和报废情况的记录。检索查询以及统计汇总功能。
三、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
1、转变学校管理观念
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在人类即将步入信息时代之即。学校管理人员一要树立信息观。重视信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不断研究学校中的各种信息,讲究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充分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教育信息。二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学校管理中,既要重视学生在学校的信息管理,也要重视学生在社会、家庭以及自我教育信息的管理。三要树立现代学校观。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使得学校内涵在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从面对面的课堂,延伸到不再受时空限制的远程教育领域,学生可以从计算机网上或从卫星电视传送的教育信息中获取知识与能力,学校管理要注重各种教育信息的管理。四要树立现代人才观。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模仿型的人才。学校要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意志力的培养的同时,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所有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学校管理要注重运用教育技术对这方面的管理。
2、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学校管理人员在转变管理观念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其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能力分硬件使用能力、软件的操作能力等。硬件方面,学校管理人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能运用各种设备,如正确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运行与维护能力等。在软件方面,学校管理人员应具有学校管理信息的登录、发布管理信息,运用网络管理平台获取原始数据的能力,甚至于有关数据库的运用能力等。
另外,要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重视,保证人员、保证经费落实,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得到实施。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14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不论是信息技术,还是地理教学,其目的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将二者整合具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具体探讨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1.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只能通过想象对知识加以理解,这样枯燥的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重难点知识简化,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2有利于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
高中地理理论知识较深入,大多是文字描述。地理本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性较强,知识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将原本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仅仅学会知识,更懂得如何真正地将这些知识合理的运用在具体实践中。
1.3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高中地理课本内容主要是围绕人地协调的理念而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明白技术运用的真正目的,并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掌握,能够从中领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4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学会分析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从中明白知识所带来的真正的意义。
2.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2.1将多媒体与地理教学有效结合
绝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述从而获得理论知识。但是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必须将多媒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简单易懂,学生才能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真正地产生兴趣。多媒体包括很多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比如,在讲到人地关系的矛盾时,可以考虑给学生播放一些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导致的一些灾害,在观看视屏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接下来的人地关系知识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2有效地对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方式的专业化进行培训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个新技术的出现伴随着另一个新的技术的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远远落后于新兴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能的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真正学到新的技能,学会新的方法,并将所学方法和技能有效地展示在课堂中。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感兴趣的地理内容,多渠道地搜集相关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思考怎样将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当代社会高*政治教学的需要。
2.3促进学习资源有效合理地共享
高中地理教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原本枯燥的文字和图片通过音频或视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互动式教学。在网络上创建一个分享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地理教学心得体会分享在网络上,或者录制微课,让教师之间实现教学上的互动,互相学习教学方式,教学工具的运用等。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去学习地理课本知识的能力,系统深入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促进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对社会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办法;这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自我思考,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1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并在幼儿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幼儿教育领域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宽幼儿教育的资源,增强幼儿学习的效果。笔者从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应用的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现状;趋势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并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课堂已经广泛的运用。许多幼儿教师和学校都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分析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趋势。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的生命化趋势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过程中,它不仅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科学技术,而是应该将无生命的科学技术和有生命的幼儿教育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的领域向生命化发展。现代教育提倡学生为本,在教育理念上提倡生命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感受生命,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命的理解,从而热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减少幼儿自己伤害自己以及伤害他人的行为,这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幼儿的健康领域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也应当向生命化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让幼儿接触到冷冰冰的信息技术,而应当将信息技术与生命体融合起来,比如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智能化的机器也是有生命力的,比如虚拟现实技术更多的模拟小动物的'活动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从而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通过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生命化,能够有效的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以及改善幼儿教育的理念。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的全面化趋势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在逐渐的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是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之一。所谓的全面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的各大领域都有所应用。一是在幼儿的语言教育领域。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语言教学环境以及交流运用语言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实现对语言的利用,增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从而提高语言的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二是幼儿的科技领域。幼儿科学领域教学主要是让幼儿能够理解科学技术的原理,懂得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掌握学习幼儿教育,科技教育的方法。在幼儿科学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新逐步的被广泛运用,比如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学习科技知识,增强科学技术能力培养,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增强科学技术的创新思想。三是健康领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减少学生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从而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四是社会领域。在幼儿的社会领域教育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合作精神,以及对他人行为的理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从而养成积极与他人交流交往的行为习惯。五是在幼儿的艺术领域运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很多不能够搬到幼儿园中的艺术作品通过虚拟现实,让幼儿能够从另外一个方面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的创新化趋势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正在逐渐走向创新发展方向。幼儿教育领域当中,目前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应用到了信息技术,比如课堂的多媒体应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幼儿教育的教育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信息技术融入到到幼儿教育领域的方式也在不断向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这是一项是融合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感知技术的技术融合体,可以让幼儿在室内就可以感受到足球带来的乐趣,感受到驾驶以及学习基本的交通知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的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学生在进行虚拟现实教育时,不会真正的在足球场上踢球,真正行驶在马路上,减少了幼儿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很好地保护了幼儿的生命健康。再比如五维立体的多媒体教室能够很好地模拟需要教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多项感官条件下,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感受,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些信息技术的创新,以及在幼儿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萧.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xx(03):133.
[2]唐瑞虹.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现状研究与趋势分析[J].新校园(中旬),20xx(10):171.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在电厂的具体应用探究论文12-17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论文12-15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论文12-14
论中学体育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论文12-14
汽车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分析论文12-17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12-14
课程整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2-16
小学信息技术中微课程的应用探究论文12-17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论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