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的论文15篇[经典]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告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广告的论文1
广告在今天商业社会也可以成为艺术品。虽然对“广告艺术”还存有很多争议,其商业属性和功利性使“艺术”这一概念的纯粹性大打折扣,但无法否认现今的广告作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包含了艺术和审美的成份。从古到今,并没有所谓纯粹的艺术品,艺术总与一定时代社会的实用性结合在一起的,总与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相关联。因此,我们把广告从经济、市场、信息等学科中独立和分化出来加以文化和审美的审视是可行的,现代广告逐渐确立了自身的文化形象和美学地位。当广告在品牌的周围不断的附加越来越多的概念与故事时,其文化上的艺术与审美便成为了可能,并且由此产生出广告的独特品牌的价值。
今天被称为数字时代,许多品牌营销人员满脑子关注的焦点是媒体采购成本的降低,炒作创意上的短线的传播策略。而且几乎所有的广告企业都已开始请求综效、企业再造、节省成本、以及策略规划等等。他们往往忽略:品牌塑造中广告作品里究竟是哪些东西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哪些东西才能让消费者感到满意,哪些事物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光临。由于科技与信息的发达,商品的差异性无法加大,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其基本需求各品牌都能获得满足。因此唯一能够产生差异性的就是创造难忘的感知经验,而美学就是创造品牌广告难忘的感知经验的有效武器。其实美学并无任何奥秘可言,它早已存在于商品品牌性格于消费者生命之中。在此差异化与区隔化渐渐泯灭的年代,美学使得以创造差异的有效武器。
一、广告美学的发展历程
作为理论形态的广告美学,是近些年才崛起的边缘性科学。从属于实用美学的范畴,是实用美学中的技术美学在广告领域的延伸和发展。这种美学是将美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广告学,并吸收一些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发展起来的。广告美学所研究的是商品广告特殊的审美性质和特殊的审美规律,不仅指导广告的设计者依据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创造美的广告形象,是创造难忘的感知经验,并建立品牌独特个性的有效武器。
广告是商品交换的伴生物。早在物物交换时代,广告就已应运而生。古代“列廛于国,日中为市”的商贩们,都会挑选质优、样美的货品展示于人,反映了他们初萌状态的广告美学意识。在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启动下,广告的形式也更为丰富多彩。如绘制或打造精美的事物悬挂于店铺内外,以悦耳的有别于他的叫卖身倘佯于市等。这种古老的广告手段,出于一种招徕顾客的目的,自发而无意识的闯入了美学领域,却逐步树立自己的专属品牌广告特色。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发挥着他的宣传商品、促进消费的作用,例如品牌商标。随着时代的演进,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不仅使广告成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而且还促使广告的实践与理论得到总结,并进一步吸收了美学、心理学、逻辑学、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将广告的内涵与形式提高到美学的高度,建立了以广告美学为研究对象的新型学科,从而使广告产生更高的审美效应。
二、当今广告美学的审美特征
广告的传播一直是以美得形式展现。既反映或渗透着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念、审美区位和审美理想,也是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主题欣赏的对象。真正美的广告,是将实用属性和审美属性紧密结合起来的广告。受众在对广告的审美欣赏过程,接受了其向社会传播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美学观念,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1〉广告的形式美
广告作为一种品牌信息的载体,严格说来并非是单一而简单的信息媒体,而是把品牌赋予美的外在与魅力的表现手段。广告的形式美是广告形式构成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而显示的审美特征。以色彩、线条、语言等符号元素感性的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些符号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形成流畅的视觉美感,最终打动广告诉求对象。在现今的品牌广告大潮中,广告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也不断出新,特别是随着新媒介平台的'出现,而广告形式美的表现也日趋丰富多姿。
2〉广告的内容美
内容美是广告艺术魅力的核心和灵魂,广告的内容只有体现出真和善的统一,广告才具有美的价值。广告的内容之真主要体现在事真和情真上;广告内容之善则主要指合目的性,即在达到促销的同时,能给人以精神的愉快,心灵的陶冶,智慧的启迪,符合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目的。总括来看,这些形形色色的广告,就其性质内容而言,基本上属于两种类型:
其一是唯我独尊型的。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其内容一般以直接张扬自己的商品的优长为基点,劝诱消费者注意自己,认识自己。它宣传的中心是“我卖什么,我的东西最好”。这类广告专注于宣扬自己的商品,却忽视了启动消费者的参与意识,令人感到是“王婆卖瓜”。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同类对象反复刺激人们的审美感官而达到某种接受程度上的饱和,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厌恶、逆反的心理状态。同样,单纯的自我张扬式的广告,不仅使人产生审美中的逆反心理,还会对商品产生怀疑情绪,达不到预期效果。
再就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广告创意内容以突出为消费者服务的意识为基础,在与消费者的审美情感交汇中,宣传、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如,诺基亚广告词是:“科技以人为本”,显得亲切、体贴,给人以温馨之感。飞利浦的广告词“让我们做得更好”。给消费者承诺和信心。这种树立形象的广告,并非着眼于宣传自己的商品,而是通过与消费者的心灵的沟通,来树立积极进取、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在温馨的美感中产生一种适情顺受的审美愉悦,进而增强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容体的情感上的向心力和信任感。
3〉广告美学是实用性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是广告美学审美机制的一个组构因素。广告是一种实用性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艺术综合体。广告的形式美体现于色彩的协调,构图的匀称,线条的流畅,节奏的明快,韵律的悦耳,以及静态与动态的交叉,立体与平面的参照等。并不是说具备了这些因素就可以称之为美的形式了。只有将美的形式同美的内容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们愉悦的感觉,才算纳入了审美机制。黑格尔说:“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这就是说,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可偏废。真正纳入审美机制的广告,应该是把美与真、美与善、美与质量、美与实用统一起来的结合体。这也是广告美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审美特质。
三、运用美学审美心理加强品牌诉求力
品牌的诉求力与对消费者的审美结合起来,是广告美学审美机制的另一组构因素。品牌的诉求力,就是商品的魅力,即在审美过程中品牌所体现出来的诱惑力。如果说品牌的诉求力是以自身的美的属性来诱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的话,那么对消费者的审美启悟,则是借助于外力来启动消费者的审美意识。譬如,某种实事求是、富于创意的品牌商品广告,是对该品牌商品和服务的本质力量的肯定与体现,反映了广告策划者对品牌美的态度。同时,这种美的广告,又能与人的本质的丰富性相联系,启动人的审美意识,对消费者的审美鉴赏力这种本质力量的肯定。品牌的诉求力是以商品美感的直接性与易接收性来刺激消费的。这对培育消费者的审美鉴赏力有着一定的意义,而运用美学手段制作的创意性广告,向消费者宣传商品的特征与优长,培养消费者的审美意识,使之发现美,策动起一种追求美得消费欲望。
黑格尔说:“遇到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那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指引到这意蕴”。就是说,美的广告信号的“用处”,就在于指引人们“追究”它的“内容”,实现购买行为,满足审美需求。只有同审美心理相联系,才能使广告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具有公认的审美价值。反之,利用虚假的广告来激发消费者一时的冲动,诱使其购买实际并不需要的商品,花了钱,又派不上用场,这种购买行为为既非功利的,又非审美的,更无从谈美学效应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广告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昌盛。在强手如林的广告大战中,广告美学正成为有创意广告的理论基础和创作标尺,同时它也将在广告业的竞争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正面和负面经验,使之发展为完善的美学体系,使人们领略到更加斑斓多姿的美的广告的风采。
综上所述,优秀的广告作品应该按照美得规律来创造,但广告从来都不是“为美而美”的艺术,它承担着信息传播、商业营销的任务,审美手段的运用则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广告的使命,因此探讨广告的美学特征及构成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富有意义。
在商业营销的激战中,企业注意通过广告来塑造产、销部门的形象,是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商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广告的作用日益显著。有的企业家急功近利,不惜重金宣扬自己的商品,甚至迭词架屋,极尽夸大虚饰之能事,到头来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然而有的企业家充分注意到广告种种智慧与情感的艺术的美学效应,借助于有创意的广告,将其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和真实性提高到审美的高度,并以此调动人们的审美情感。广告美学在美学理论的统领下,被纳入审美机制的,在审美的广告实践活动中显现出独到的企业和商品的品牌风采。
广告的论文2
摘要:图形图像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使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有效拓展平面广告设计题材、丰富广告设计表现力、深化广告设计创意及产品内涵,提高企业产品的宣传效果。文章分析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现实意义、表现效果及平面广告设计原则,以Photoshop处理软件为例,探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平面广告设计
社会的进步发展,使人们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加强了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拥有丰富创意的广告设计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和认可。随着市场发展对平面广告设计需求的增大,广告的题材、内容、色彩、样式成为平面广告设计的重点。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使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是促进广告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的现实意义
首先,传统平面广告设计中以人工创作设计为主,这样不仅延长了创作时间,也难以保证设计效果,广告风格、画面色彩、设计内容等严重受限,并且不宜修改。利用计算机图形图片处理软件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极大地拓宽了设计题材、丰富广告设计的表现手法、深化设计理念和产品内涵。在完成平面广告设计工作后,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画面进行修改,保证广告设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进而满足客户及消费者要求。其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有效提升平面广告设计创意内涵。传统广告设计采用人工绘制的方法,使广告设计受到色彩、样式的制约,难以保证广告产品的丰满性。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是对传统设计方法的补充和延伸,使广告画面视觉效果更强、更容易引起消费者注意,丰富的题材、多样的表现方法使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内涵更突出,充分体现平面广告设计的现实意义。最后,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利于设计思维解放。设计者可以结合其他制作软件,不断创新广告设计方法,丰富设计题材和样式,推进广告行业的发展。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效简化广告设计的繁杂工序,方便设计创意和设计产品的存储、修改及传播,提高平面广告设计效率。
2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1)强化画面色彩表现力。强烈的画面色彩能够激发内心感情,个性化的色彩能够吸引消费者目光,因此色彩表现力成为影响广告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颜色设计模式多样,设计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易于表达设计效果的颜色,通过调节颜色的对比度、色阶、曲线调节等丰富画面色彩表现力。(2)深化广告创意内涵。图形图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平面广告设计的核心要素。设计者借助图形图像传达设计理念、产品内涵,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深化广告创意内涵。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中有很多设计工具,如铅笔、橡皮、刷子等,设计者借助这些绘图工具进行广告设计创作。利用移动、复制、选取等工具实现广告设计的再创作,加入新的设计理念、设计内容,创作新的设计产品。利用美图工具对不符合要求的设计进行滤镜、艺术美化处理,使平面产品设计达到宣传产品的效果。(3)整合广告内容排版。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必定经过了合理的版面处理,进而为观众呈现更美观、更有吸引力的广告内容。协调好版面呈现与观赏效应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平面广告设计效果。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不断探索新的设计形式、个性化的创作手法,合理处理广告版面,使其准确传达设计理念、产品内涵。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使设计者完成符合美感的版面设计,实现信息传达、产品宣传的效果,进而推动广告产业的发展。
3平面广告设计中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需遵循的原则
广告宣传必要性原则。平面广告设计创意必须与企业营销目标一致,不可夸大产品效果,广告设计作品应该以提高产品销售额和企业知名度为目的,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市场形象,引导消费者积极消费,增加企业收益。广告宣传规范性原则。平面广告设计不能违背广告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要求,努力兑现广告的社会职责。随着广告产业的不断发展,平面广告设计的商业性、功利性倾向越来越突出,一些广告设计与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互相冲突,不良广告信息的'传播,导致公众对产品及企业的不信任,影响消费水平及企业的稳定发展。广告宣传情感原则。平面广告的设计理念和宣传内容必须与消费者情感需求保持一致,进而实现情感共鸣。在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时,要避免消费抵触情感的出现,设计者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消费者情感抵触因素,积极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实现高效的产品宣传效果。
4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以Photoshop为例)
(1)艺术文字处理功能。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设计者在注重图形图像的表现形式、色彩搭配的同时,也很讲究对文字字体的使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使用Photoshop处理软件,对文字进行创意性的修饰,使文字表达效果更佳。创意性的文字使消费者产生强烈视觉冲击,激发消费者情感,引起消费欲望。(2)图形图像修复功能。单靠相机是难以捕捉到引人入胜的景致,平面广告所呈现的美丽景象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制作效果。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利用Photoshop处理软件,可以有效弥补画面光线的不足。利用Ctrl+M键调节曲线亮度,按住shift键,增加调节点使画面亮度满足设计需要。利用线性减淡的方式,处理平面广告设计上的痕迹问题。(3)图片编辑处理功能。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具有编辑处理图片的功能,包括图形放大、缩小、裁剪、拉伸、重叠等,通过图片的编辑处理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呈现完美图片效果。利用Photoshop处理软件对图形进行处理,不仅使平面广告设计满足图片的美感需求,也是提高消费者购物欲望的重要手段。(4)调节图片色彩功能。为了保证平面广告后期印刷画面清晰、色彩鲜明、配色和谐,要求设计者在后期的图片色彩和配色上花费更多的心思。利用Photoshop处理软件的调色功能,不断修改图片图像的内在色彩,使其配色合理美观,保证平面设计最终呈现效果。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对图片颜色的明暗度、图片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修改,都可以提高平面广告设计质量。
5结语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平面广告设计题材、丰富广告设计表现力、深化广告创意理念,也积极推进了广告行业的发展。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效弥补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强化了平面广告的表现力和产品内涵,激发了消费者消费欲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优质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与设计观念和技术能力息息相关。因此,要不断提高设计者对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掌握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范金慧.认识计算机图形图像的两种类型——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J].影像技术,1999(04).
[2]袁志翔.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探微[J].现代装饰(理论),20xx(02).
[3]谢婉.探析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J].科技创业家,20xx(12).
[4]牛青.分析三维动画与计算机图形图像理论[J].制造业自动化,20xx(12).
广告的论文3
广告美学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是在对学科的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广告美学,顾名思义,是把广告学和美学两个学科联系到了一起,同时涉及了传播学、文化学、艺术学、甚至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那么,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把广告美学仅仅归结于广告学和美学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显然是不妥贴的。到目前,无论是在学术理论研究探讨上,还是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上,应该说还都莫衷一是。这就使广告美学学科体系的界定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这更给广告美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多的困惑与难解的问题。
1广告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广告美学学科体系界定的困惑
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广告美学”一词,广告美学学科的界定的基本思路大致如下:一是以美学概论或原理的框架,从“美、美感、艺术创造”来比附广告美学的构架,产生出“广告美、广告美感、广告艺术创造”的“广告美学”的学科体系;二是从商品学或营销学的角度,作为商品或服务的营销手段建构出“商品美、商品美感、商品艺术创造”的“商品美学”体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汪顺宁在《生命的华衣:广告美学的学科根基》一文中指出:“它们或局限于探讨广告或商品中的美、美感与艺术等,或将广告美学等同于广告创意、商品包装的风格或广告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段。因此,这样的广告美学(或商品美学)实质上是广告创意学、广告风格学或商品包装学。换言之,是在作为商品或服务的营销手段的广告意义上建构的广告美学体系。”那么,“作为商品或服务的营销手段的广告言说的是欲望语言,而美学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智慧语言”,广告的功利性的美学的超功利性,这样广告美学学科本身就存在着的悖论。不仅如此,尤其是在后现代语境中,美学自身也已经面临着失范的可能,在此情况下却兀自提出广告美学并把它作为一个边缘或交叉学科而不探讨其合法性的做法确实有欠妥当。[1]
1.2广告美学课程体系的尴尬处境
由于广告美学学科体系界定的困惑,必然带来了广告美学课程体系建立的窘境。一是众说纷纭,莫终于是,使课程体系无所依循。现在国内有寥寥几本著作或教材。主要有:四川大学王世德教授主编的《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2],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有关商业文化和广告美学的专著,首次提出了创建“商品美学”和“广告美学”的构思,论述了商业文化学和广告美学的基本理论;赵惠霞的《广告美学:规律与法则》[3]运用现代美学关于审美现象发生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解剖了近千个成功的广告案例,提出了广告美学运用的八大规律和二十九种方法,得出“一点、三说、八大规律、二十九法则”的研究成果;祁聿民、苏扬、李青的《广告美学:原理与案例》[4]从广告美学和美学的基本问题出发,侧重点是对广告美的属性、规律、审美因素、方法和审美心理的分析;王纯菲,宋玉书的《广告美学》[5]突出了广告审美现象的实践性,指认广告审美现象乃是大众的一种日常社会行为及个性行为,把广告、广告审美现象作为行为来理解;黎泽潮则从广告创意、广告语言、广告受众等方面来研究广告美学;郑应杰在他的《广告美学》[6]一书中认为研究广告美学主要是研究商品、人与商品的.关系,尤其是人对商品的审美关系.以提高广告的美学功能。二是以上学术观点,无论从哪个角度构建广告美学课程体系,都会出现学科课程体系的重复交叉,在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或与商品学、或与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艺术设计等学科课程,难以躲避的教学内容撞车的现象。如我校使用的祁聿民、苏扬、李青的《广告美学:原理与案例》,就与广告创意、广告文案、艺术设计、广告心理学等课程体系都存在交叉重复,如全加以回避,所剩该讲授的内容便寥寥无几了。
2广告美学的学科定位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学科的准确定位是教改的前提。广告从目的和实质上来说,的确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这一目的的达成,必须借助艺术手段方法来完成的。尤其当今的企业,正把广告向社会活动向转变,贩卖的已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而是理念与哲学,那么,美学成为了新的市场营销范式,美学不仅仅作为营销工具,而是通过美学来创造一种识别和想象,那么广告过程就是一个审美消费的过程。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说:“现实中你得到的不是商品,而是广告中所宣传的生活方式。由于生活方式在今天为审美伪装所主宰,所以美学事实上就不仅仅是载体,而成了本质之所在”。[7]因此,消费可以实现美。后现代社会中,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鸿沟逐渐消失,高雅与通俗文化之间的距离也慢慢拉近,正如鲍德里亚在《仿真》所说的“现实本身已经完全为一种与自己的结构无法分离的审美所浸润,现实已经与它的影像混淆在一起了”,因此,我们所处的每个角落都有审美的存在,“功能出局,形式入内。”[8]那么,当广告开始贩卖哲学的时候,广告并非只是完全具有否定的意义,广告美学学科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那么广告美学的学科的根基在哪里,笔者赞同汪顺宁的观点:“广告美学就是凡人生命的华衣和喜剧性的盛筵。”[1]应由此构建广告美学的学科体系,才能重建科学合理的广告美学课程体系。
广告的论文4
摘要:在当今快节奏生活时代,大多数人没有充足的时间和阅读文字的耐心,对简洁明了、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图形青睐有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有效运用创意图形,能有效传递广告信息、增强广告趣味,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艺术享受。文章在简述图形创意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表现方法,重点分析了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创意是平面广告设计的灵魂,它在平面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准确表达设计作品的主题内涵,能更加直观准确地传达信息,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并给更多人的留下更深的印象。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与喜爱。所以研究图形创意及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对平面广告设计更具趣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图形创意的内涵及特征
1.图形创意的内涵
图形创意,简而言之就是“图形的意思”。设计者运用创造性思维,运用新颖独特方式,对传统图形进行突破改造,使图形能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含义,将传达的信息内容艺术化、形象化、具体化,能更加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能给人们留下更加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富有创意的图形,就是图形有独特的意念、有别样的构想、有新颖的表现,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受众产生强烈的反应。
2.图形创意的特征
(1)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图形设计是设计师用自己的图形创意来准确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积极迎合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求。
(2)视觉感受的独特性。图形设计是设计师在追求准确表达信息的基础上,着力追求视角独特与众不同、图形新奇别具一格,能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能给人们的特别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印象。
(3)目标对象的局限性。设计师在图形创意时总是希望提高受众影响面,但不可能满足所有大众的审美需求,只能追求尽可能多的受众在短时间内领悟到广告传达的信息与内涵。
二、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1.同构图形
同构图形是设计师运用合理的逻辑思维,将两种或多种外表上没有联系却存在内在联系的物体组合起来而构造出来的新形象。
2.共生图形
共生图形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象共同享用同一空间,其中一个形象生动巧妙地融入到另一个形态中,并且相互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体。
3.正负图形
正负图形是指在一个大图形结构中隐含着一个正形与一个负形的图形,正负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借用。正负图形的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分界线是两者的共用线,图形和背景存在互变共存共生现象。
4.矛盾空间图形
矛盾空间图形是在二维空间里运用三维空间的表现形式,利用人的视觉错误,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图形。矛盾空间图形是不存在的幻想空间,具有表现多视点的特性,多应用在艺术设计上。5.异影图形异影图形是指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不同于客观物体的对应物。设计者对影子造型进行变幻,影子造型所隐含的意义是设计师真正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所在。
三、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图形创意要直接表达主题思想
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是传达信息内容、表达广告设计主题的最重要的视觉要素和最直观的.视觉语言,所以论如何创意设计都要力求使图形简洁直观、要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受众主动观赏、过目不忘。图形数量要少而精,且每个图形都要非常切合广告主题,图形中心思想要一针见血地表现广告主题。广告图形面积要适当地大而显,生动形象地突出主题,渲染画面气氛,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如陈泓的海报作品《人与自然》,画面将人、鱼和标志三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既给大众优美的造型美感,又让大众产生与自然更亲近的感觉,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题思想。如中国道教中的太极图,黑白两个鱼形纹,图式虽然简单,内涵却非常丰富,表达出世间万物相辅相成、阴阳轮转的生成变化规律。
2.图形创意要严格切合广告总体创意
图形创意,不能凭设计者的主观臆想来创造,要根据广告主体和产品特色来进行创造,要在广告总体创意范围内开展创意设计,要兼艺术美感与实用性于一身。广告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在平面布局上要有条理性和规则性,要设法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图形视觉符号,并且使信息传递相对集中,创意图形具有独特性,吸引人们的眼球,提高受众对产品的兴趣。如平面广告《安托尼和克雷欧佩特拉》,设计师在女性和蛇之间用正负形分割,一线两用,既能表现出女性柔美的形象,又能让人们感受到蛇在游动,女性和蛇的形体灵动变化随着人们的视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创意非常独特,给平面广告营造出一个灵动而美妙的艺术空间,也加深了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3.图形创意要关注受众心理需求
广告目的是让受众看到广告,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更多的受众看到广告产品及其优势和特点,能引起更多的受众的兴趣,进而使更多的受众关注这个产品、购买这个产品。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关注大众的文化需求、审美需求和产品的功能需求,也要了解这类产品在市场上的各类型的广告行情,便于自己的广告创意独树一帜、别出心裁,使受众比较容易接受,也会加深受众的记忆,最终促进受众购买消费。如百岁山矿泉水的广告图形创意设计,使用王子形象来展现产品质量。设计师就针对当前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根据人们渴求能喝上干净卫生放心水的心理需求来设计的,作品从侧面表现出了“喝百岁山水,享受皇家生活”的受众消费需求。图形对平面设计而言,地位和作用是非同小可的,仅次于品牌名称的影响力。图形可以突破地域、语言和文化的限制,为所有大众所接受。图形创意就是图形表现手法要有独特创意,使广告作品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够有效地将广告中的信息流畅的传递给受众,使产品能够深深地印入受众的印象之中,充分体现平面广告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作者:王上 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永强.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xx(04):215-216.
[2]汪振泽,贺萧含.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表现及应用研究[J].设计,20xx(21):154-155.
广告的论文5
1 广告应用的重要性 广告的应用实际上就是为了给企业产品的经营提供服务。根据企业的规模及营销计划,制定合理并在企业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广告计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大量地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情况,消费者的需求和产品的最终状态,最后将这些付诸实践。几年以前,广告策略对企业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当然也就不那么重视。但是随着科技的大力发展,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接受到大量的信息,上网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需求都大大增加,这让企业认识到拥有完善且极具针对性的广告策划对提升企业知名度,提高产品销售业绩和深入人心的品牌至关重要。
2 广告应用的原则 广告是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的重要营销手段。所以广告的应用是有着极强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定义广告所要达成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广告的用途,在进行广告营销策划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实践进行归纳,找到并遵循相应原则。 首先,广告的应用必须把品牌的打造和促销进行结合。为了满足现阶段的短期营销以及企业今后在市场中的发展方向,通过广而告之的形式让企业最大化地提升知名度,由此可见,企业必须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要通过广告来创造自己的名牌效应,让自己的产品人尽皆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在长河当中做到可持续发展,让企业更加具有影响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利用优质的产品质量和系统的、丰富的外在产品形象,逐步扩大企业影响力。 其次,企业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也要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来为企业树立形象,做到标志系列化。在广告的设置中,主要是要把厂名、商品名、商标展示出来,让人们记忆深刻,从而达到增加知名度的目的。拿“可口可乐”来说,从名字中就能看出这是一家生产可乐的公司,而且其名字也非常好记,这就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广告创意。
另外,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人们对所接触到的广告的审美也有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所以广告的内容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需求,从而打造出更加精良的广告。当然,广告在传播过程中,也应该对受众群体做一些了解,掌握其在看到广告后的心理变化,在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要及时做出不同的调整,满足更多数人对广告所宣传的产品的认知。这需要广告在制作和发布过程中注重这样的群体的层次需求。
在抓住产品针对的目标人群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才能在广告的纷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最后,广告的功能有很多,不可能在同一个广告当中把所有功能都体现出来。单从受众对广告的心理来看,同一个广告,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受众在观看广告时有着不同的心理想法,在看过广告之后,也会对其产生不同的感觉。因此,广告必须针对各个层次的人群来制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人,面对同一事物想到的也不同。而且,不同的地区由于收入不同、物价不同,对待同一商品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同一样商品不一定能够适应所有人。那么,广告在发布时就必须着重进行层次化方面的设计。
广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是一个说服受众的过程,它要让人们知道这一新商品的产生,要让人们知道,这一商品的特点、作用,它能够带来什么体验,能够让生活更加方便。由此可见,广告要让人们认识这一新事物,并且能够接受它,这是非常有难度的事。因此,广告需要设计能够说服受众的方案。但是,市场是流动的,而且具有十分强烈的竞争,广告者应该不屈不挠,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
广告的论文6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广告是商品经济时代的必然文化产物。但是,在广告传播的过程中,它给文化价值的建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从本质上说,广告传播中所暴露出来的文化安全问题实际上并不是由广告自身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我们在分析广告对现代文化的不利影响的同时,还应从广告本体意义的角度出发,看到作为商品传播介质的广告,是不应该承担建构形而上的价值理念的文化功能的。广告传播的文化安全有赖于人们对广告本体意义的确认。
[论文关键词]广告传播;文化安全
经济的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同时也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生存环境的诸多方面,其中包括了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碰撞与重构。它意味着,在表层经济形态之下实际上蕴含着一种超乎经济范畴的深层文化机制的运作。这就使得一切关于文化的话题变得复杂化而且无法回避。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广告是商品经济时代的必然文化产物。在广告传播的过程中,它给文化价值的建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此,我们仅就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安全问题的挑战作一些粗略的思考与探索:商品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究竟给我们的文化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其主要价值诉求又是什么?作为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广告文化形态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怎样的安全问题?本文拟将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安全问题与其他诸多文化形态一样,纳入到价值建构的范畴中加以考察。
广告文化的安全问题是与它对人的价值建构密切相关的,广告自身的商品诉求性决定了它的话语功能必然要体现出消费的特征。就以纯粹的商品消费行为本身而言,广告的这一功能特征显然是不会带来关于人的价值意义的确认的。此时,商品也只是作为一种物性的形态而体现出其实用的价值。商品与广告在能指与所指上是完全和谐一致的。然而,当广告超出了商品的所指范畴,即广告对消费者的话语诉求与商品本身的特征失去了必然的关联性的时候,广告也就变成了无所指的能指。这意味着,此时的广告实际上已经被塑造成了意识形态化的文化形态。具体地说,就是广告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其实质则是消费至上的权利机制。广告的这种意识形态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影响并重塑了当代大众的价值理念。而它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性的。总地说来,广告的传播对当代人文精神的价值释义至少已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广告文化所表征的商品时代媚俗的价值理念
广告是经济时代具有很强表征性的文化现象之一。不可否认,我们正处于为广告所包围的生活语境中。广告对现实生活的渗透在引导着我们的消费观的同时,也在更深层面上对我们的价值观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冲击了传统文化有关人的责任、道德、自我实现等命题的合理确立。具体表现为,广告的价值取向有其作为商品附加值的内在逻辑的规定性。其目的则在于实现大众对商品的最大化消费。它决定了广告的基本表现手法是“欲望修辞”学,其任务就是把人对商品的欲望通过广告表现手法的粉饰给诱发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不惜以媚俗的姿态迎合于大众原始的、本能的生理与心理诉求,以媚俗来迎合“最低的共同文化”或“最低的大众素养”。它同时也表明,商品经济下的文化媚俗现象并不是偶然形成的,它有着商品消费时代的`内在要求。经济利益的内驱力使得一切都被尽可能地纳入到商业运作的模式中,成为经济增值的筹码,而衡量的标准则体现为商品的畅销。此时,文化产品自然也无法例外,它的生产是以是否满足了最广泛的消费者的需求为指向。此时,畅销也就自然成了广告诱发大众消费欲望的有效的宣传语。在这里,广告的潜台词就是畅销即是有价值的。广告的这种消费观念直接影响了大众的文化建构,它实际上是在引导着大众的知识建构走向平庸,塑造的是一群没有自我意识的、平面化的、单向度的族群。人在这里失去了作为自我表现存在的个性特征。这自然会导致整个社会文化质素的弱化和功能的僵化。
二、广告文化代表了一种逃避主义价值观
这里所要表达的是,广告模糊了现实与理想的界限,它给大众制造出一种“生活在别处”的幻境。广告向大众传达的一个基本信念是:我们的现实是处处充满问题的,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使用我们所推荐的商品。这就是广告的逻辑。它将现实的一切矛盾都归结于物质的层面上,并使人们深信,矛盾是可轻而易举地解决的,只要你消费了。这样,理想也就因为购买行为而变得不再是理想。显然,在这里,理想的内涵是被无限约化了,它被塑造成了一种纯感官的追求,而商品的易获性无疑又无限放大了人的心理满足感,使其认为这就是幸福的所在。这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人对广告的生理、心理依赖性。广告在大众身上所制造出来的这种自居效应其实是人对商品的恶性消费的制导器,其所造成的负面价值则体现为人作为文化背景下角色的退化和作为欲望动物的本能的提升。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逃避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它遮蔽了现实中存在的真正矛盾。在此,广告文化中的“文化”的内涵显然已发生了变异。它已与传统文化有关人类道德伦理的规范与建构相悖离。而使人在对感官刺激的虚假追求中丧失了自我实现的意义,将人的自我认同肤浅化为物欲的实现。因此,广告文化不可能升华为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力量,来规范和维系社会价值的崇高性。它实际上是消费文化的代名词,规定了人们对于现实的态度,即物质主义、享乐主义。这就是广告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文化危机感。我们所说的文化安全问题也就体现在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的这种恶性建构中。
三、广告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倒置了物质与精神的逻辑关系
从创意的角度看,为了获得大众对商品的认同性,广告常常要借助大众所能接受的观念来推销产品,而这些观念又往往体现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与主旋律。也就是说,广告创意有意把属于精神、价值观念层面的东西作为广告设计的切入点。但这却无法遮蔽广告消费主义的终极价值观,反而暴露了广告传播中的反文化意识。在此,消费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并不体现在具体的某条广告中,而是通过广告的整体言说、日久见人心的持久渗透,来影响社会生活、当代文化、以及受众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广告的“深层意识形态”。广告的最终动机仍是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而一切关于文化和精神的言说都只是物质世界的推销术,是广告的手段和花枪,它实际上并不背负文化建设的重任。这样,文化的思考便被淹没在广告关于物质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中,变得微不足道;这样,广告又进一步异化了文化对人的建构功能,是对文化安全的一种挑衅。
对于广告传播给文化所造成的这些消极影响,不少学者都提出了批评。然而我们必须正视:尽管广告的传播可能存在着上述种种负面价值,也确实给文化的良性建构带来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这是商品经济时代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不可规避的现实。它必然要求我们应该以更加智性的眼光来对待广告传播的问题。其实,广告传播中的这些问题并不是广告自身必然的取值向度,它的存在实际上是由人们对广告本体性的认知偏差所造成的。也就是说,由于广告创作者在实践中对广告本体性的漠视,才导致广告被强行赋予了不光彩的价值属性,而批评者也正是由广告在实践中的误用所产生的文化负价值而对其进行发难的。也就是说,广告创作者和批评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在偏离广告本体的层面上实践和探讨着广告的传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要在认知理念上实现对广告本体功能的复归。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厘清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安全问题。 其实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人们对商品的消费行为本身是并不体现出价值理念的附加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商品消费功能实现的手段,广告的身份实际上就是一种纯粹的商品传播介质的,它体现了广告与商品的能指与所指的和谐共构,而广告的本体意义也应该从这一层面加以确认。不难看出,无论是广告的逃避主义还是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倒置,都有一个基本的创作立场,就是把广告纳入到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高度,从而使广告自身被赋予了形而上的色彩。但是,广告实际上是不应该承担这些原本不属于它的价值功能的,这些功能的强行介入只能导致对价值意义的破坏,这首先有着商品与文化功能的非调和性的内在规定。这是因为,商品的理念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费的理念,商品实现流通完全是建立在物品被消耗的基础上,它在观念的建构上是破坏性的。同时,它还倡导一种一次性消费的原则,以达到生产的高效运作和理论的高回报。而创新则会在时间向度上体现出对利润的阻滞。因此,它的生产模式是批量性的。这就使商品不可避免地体现反创造的内核。虽然它也有认同创新的一面,但远不及破坏所带来的影响力。而从文化的价值意义看,它诉求的则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功能。唯其如此,社会才能实现健康稳健的发展,而重复和循环只能导致社会功能的僵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是无力承担文化诉说的功能的。而作为商品传播介质的广告,因其与商品诉求的一致性,自然也就不应该表征为文化的形态。在此,广告的本体性就体现为其宏大叙事外壳的剥离,还商品以本来面目,否则只能对人的文化意识功能的建构造成伤害,具体就体现在逃避主义和对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倒置中。这就意味着,广告的功能必须体现在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中。进一步说,如果广告宣传了一种文化理念,那也只能是一种已被社会所认同的理念。广告文本所做的只不过是对既定文化认知的一种重复,是在固化人的认知,它对人文精神的良性建构是不具意义的。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它反而是一种认知的倒退。
当然,对广告本体意义的去蔽并不意味着广告本身是不诉求于精神价值的。而是说,广告的精神只能经由广告的本体功能的确认显示出来。在此,广告诉求的价值理念实际上应该是一种真实性原则。这是一种完全契合于广告本体性的原则。纵观西方的广告大师,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诚的态度。这在广告创作中表现为对广告事物的真实反映,做到不夸大、不虚饰。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一贯坚持“诚实”二字;伯恩巴克为M&M巧克力所做的广告,以产品本身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的特征就极好诠释了一种好产品的真实特性;克劳德·霍普金斯对喜力滋啤酒的广告设计仅仅是指出了啤酒经过蒸汽消毒生产的事实……这些广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广告大师高于常人之处仅在于他们更加诚实,更好地把广告与商品自身的真实特征结合起来。在这里,一切意识形态的理念都与广告无关。因为他们认识到了广告的本质与大众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建构无关。广告就是商品性的,过分的夸饰只能削减广告的可信度。更进一步说,将商品的价值与形而上的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强行附会在一起,这在创作逻辑中显然也是不成立的,因而也就是不可信的。它必然会反过来影响到广告作为商品传播中介的价值功能的实现。这意味着,对广告的本体功能的偏离不仅会文化价值的建构带来危害,同时也会造成对商品自身的消费属性的破坏。因此,在广告传播的诉求上,广告对商品的本质特征的复归是确立起广告自身的价值功能的根本指向;就文化传播形态的合理建构而言,其意义是积极的。
我们从广告本体意义的角度考量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安全问题,这就意味着,广告作为一种传播介质和表现形态,其文化意义的确认是必须与商品本身的特征相结合起来考虑的。因而它也就更为具体,更加体现出自我指涉的意义。它表明,广告的文化精神是在剥离了其对自身形而上(指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功能的强行附加)的想象性身份的认同后,才显示出其作为特定文化形态的合理存在性。这就使得人们对广告传播的安全性认知变得更为客观。
广告的论文7
【论文摘要】广告语言,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晶。任何民族文化均对广告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因而,民族文化也必然影响和制约着广告语言及其表达。广告语言应锤炼其形式、方能达到利用广告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使广告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论文关键词】广告语言;民族文化;创新艺术
关于“广告”的定义,《辞海》的解释是:“通过各种媒体向用户和消费者传递商品和劳务等信息的宣传方式。”由此可见,广告主要侧重于商业目的,必须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广告语言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广告语言是语言劝说功能最广泛的运用形式。它把信息价值和移情作用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或篇幅里,力争吸引消费者,激发兴趣,说明情由,鼓动感情,留下印象,并采取购买的行动。它不但具有丰富而凝练的知识信息,而且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符合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体现其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广告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折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将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一、广告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底蕴
任何一个社会的广告语言都无不带有该社会的文化痕迹。深植于中国人思想意识之中的家族本位及孝道,是许多广告语言的切入点。家是国人心中生活的宇宙,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孝道深受国人推崇。“饮酒”、“乡情”、“家”勾起许多优美的诗句、感动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氛。读着它,人们想到了孝心,体验着爱心,自然涌起购买的欲望。
许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广告体现了国人重“情”、好团圆、求吉利、望子成龙等心理特点;展示亲情、友情、人情的画面,加上简短的祝福语,形成一幅典型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广告。
例如:人旺,财旺,运道旺;你旺,我旺,大家旺。(旺旺雪饼)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则广告。首先旺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好口彩的意味,“旺”字正是贯穿整个广告的主题,以此一招,旺旺突破了儿童澎化食品的界限,荣登逢年过年的团圆餐桌和礼品柜。这则广告充分运用和迎了合中国人“图吉利爱热闹”的心理。 由于中国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性在中国文化里被定位在温柔贤淑、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框架内,是阴柔之美的象征。豪放、粗犷则属于具有阳刚之美的男性。例如:“劲酒”的广告画面:男人们端着酒杯,赞叹“好一个中国劲酒!”,女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端着茶盘,温柔地叮咛“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统一的思想,崇尚“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广告中常以“获得某金奖”、“国有企业”、“部优”、“省优”、“列入国家某计划”、“祖传”等具有“权威”的字眼做后盾,证明某产品的质量。但有些广告则是打着“皇权”的幌子,夸大功效,抬高价格来迎合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这是一种不可助长的以广告为助的销售方向,必须适时的制止和取缔。
二、广告语言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价值的比重已从物质转移到心理,透过物质来寻求潜在的精神价值和心理满足。广告语言更加强调民族性,重视民族文化的特点。“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是为广大青少年所熟知的广告语。在饮料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百事可乐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定位于新生代,创造了自己的市场。“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受,脱口而出,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咖啡,西方生活方式的代名词,赋予国人无限美好的遐想,如今也慢慢融入了国人的生活……“把精彩留给自己”(李宁体育用品),这恰好迎合了所有人的心态,谁不希望精彩呢?李宁体育用品走向了世界。“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尔斯),已被喜欢金、银饰品的中国人所接受,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现代信息及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人类进入“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广告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广告语言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善着生活方式,更新价值观念,逐渐接受代表现代文化的新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只有视民族文化为广告的灵魂和精神,将其与广告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既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又能准确传递产品信息的优秀广告。
三、广告语言的艺术形式
广告语言大量使用整散句、长短句、不同语体之间的变换等形式上的创新,以求达到强化宣传的目的。
1.广告语言中句式的运用
知己的味道,亲人的味道,男人的味道,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衡水老白干)
用一系列整句作为衡水老白干的广告词,看上去有一种整齐划一的美感,这样也突现了音节的整齐、和谐,给人以典雅的氛围,同时也提升了衡水老白干的'文化品位。
世界上最高远的是天空,最宽广的是大海,最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洋河蓝色经典,男人的情怀。(洋河酒)
这则广告采用了结构相同的整句,给人气势贯通的美感享受,并形成排比。通过“天空”“大海”“男人的情怀”等引出洋河蓝色经典,达到宣传洋河酒的目的。
2.广告语言中短句的运用
如在某些节目开始前的广告;五粮液为您报时……(五粮液);伊利牛奶提醒您距奥运会开幕还有×××天。(伊利)
两则广告用的都是短句,虽仅仅一句话,但清楚明白地表达出了宣传内容,让人们一听就明白,平淡中见真谛。因为只有一句话,在央视这样的国家级电视台播出也为企业节省了资金,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同时,一则出现在黄金时间段的《新闻联播》之前,而另一则因与国人最为关注的奥运相连,抓住了时机,符合了人们的关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3.广告语言中的语体交融
黎运汉先生在其《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将语体定义为:“所谓语体就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语体修辞学在当今社会方兴未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里也将发挥巨大作用。广告语体与文艺语体的交融,使广告更凸显新的特点。袁晖、李熙宗主编的《汉语语体概论》将文艺语体定义为:“文艺语体是适应文艺创作需要而形成的带有艺术特征的语言体式。”通过两者的交融,将使广告语体提高表达效果,增强交际能力。 "
如:力波啤酒——“喜欢”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代/追过港台同胞,迷上过老外/自己当明星,感觉也不坏/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城市的高度,他越变越快/有的人出去,有的人回来/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上海让我越看越爱/好日子,好时代/我在上海,力波也在。(力波啤酒)
这是广告语体与韵文体的交融。全文押“ai”韵,将力波拟人化,通过一系列的叙述,将力波追逐“港台”“老外”来与爱上海来做对比,将力波对上海的热爱表达了出来,感情真挚,动人心弦,拉近了力波与消费者的关系,使上海人易于接受。
4.广告语言形式创新的作用
广告语言通过形式上的创新求异,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和视觉震撼。“文似看山不喜平”,广告语言亦如此。广告语言在形式上的创新求异,可以从视觉上吸引受众的目光,引起注意。通过形式的变化,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长句能产生周密严谨的表达效果,短句能产生简洁明快的表达效果,而整句则显得有气势,散句则灵活生动。广告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调整不同的形式,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表达效果,宣传自己的产品。
四、广告语言中的艺术乐感
广告语言为能更好地感染人、打动人,宣传产品,往往大量采用语音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诸如押韵、谐音双关、平仄等,给受众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和独特的音乐美感。
1.广告语言中押韵的运用
例如:中国电视报,生活真需要。(中国电视报)
例子中的“报”和“要”两字押“ao”韵。通过押韵,使广告语言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有韵味、富有乐感,既使人备感亲切,又易于记忆。
2.广告语言中双关的运用。
例如:大行德广,伴你成长。(中国农业银行)
句式言简意赅,内涵深厚。“大行德广”中“行”字为多音字,既可读“xing”,又可读“hang”,恰与“银行”的“行”字同形异音。该广告巧妙地运用了语音手段,不仅押韵而且双关,既指农业银行的大举益举,又兼指农行本身实力雄厚,听起来悦耳动人,便于记忆。
3.广告语言中平仄的运用
古代汉语四声中,讲求平仄相对,平即平声,大致包括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仄即上声、去声、入声,大致等同于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现代广告多讲求典雅,注重音韵的和谐,为此,多力求平仄相对,以在潜移默化中吸引消费者。例如: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格力空调这则广告,上句为仄平平,下句为平仄仄,平仄相对,使广告语言的音节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明白晓畅,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享受。
4.广告语言中语音手段的作用
广告语言中大量使用押韵、谐音、平仄等语音手段,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能从听觉上吸引人。通过使用语音手段,使广告能够音韵和谐,富于律动美,增强广告语言的可读性,给人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美感。二是能便于记忆,促成购买。广告的目的在于推销自己,衡量一个广告的好坏,最直接的莫过于广告宣传是否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了有利的的影响。运用语音手段,可以使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记忆广告内容,以促成这些受众购买自己的产品。
五、广告语言中的艺术内涵
好的广告作品,通常也是好的语言作品,是一份能打动顾客的宣传册,是一件凝聚企业精神、商品内涵的标示。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伴随在我们的左右,为我们的选择提供了许多机会。同时,广告也为商家作了宣传,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也有的广告冗长低俗,甚至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因而,无论从广告写作还是广告宣传的角度讲,广告都应外树形象,内秀品质,使广告不仅能真正为商家服务,为顾客分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艺术内涵。
1.广告语言在内容上的锤炼
例如:八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九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品位;今天,我们还要喝健康。健康饮酒,保健酒。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噢。(“劲”酒)
该广告用层递手法,一步步深入、递升,讲出了今天品酒的审美取向在于健康饮酒,同时又嘱咐大家不要贪杯,一方面拉近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也透视和折射出商家对自己产品的自信。语言优美,用词恰如其分,字里行间充满真情,以情理感人,易于促成消费者的购买。
感受黄山,天下无山。(黄山旅游景区)
这个看似简单,但内涵深厚,主要因为这则广告引用典故,化用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赞黄山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句,通过用典增加了黄山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内涵,并借古代名人对黄山的赞美,来向今人宣传,提高了黄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天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宁夏红)
这则“宁夏红”酒业的广告词,非常简单,但简单之处有深意。这则广告上下句相对,上句既讲“天天喝”,又道出喝“一点”,只有适度的“喝一点”,才能“健康多一点”。作为以追求利润为核心的企业,能在广告里道出只喝“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这是站在了消费者的立场来考虑的,必然容易拉近消费者的心理,达到宣传目的。
2.广告语言的音形义的结合
例如:茶有益,茶有大益,大益普洱茶。(“大益”普洱茶)
这则广告在语音上巧妙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格,“大益”一词既指大大有益,又指茶名“大益”,一语双关之处又意在说明“大益”普洱茶大大有益处,且反映了广大消费者追求美好的愿望,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体现了我们民族渴求美好吉祥,向往万事如意的文化内涵。该广告在形式上由三个短句组成,产生了简洁明快的表达效果,不仅强调了茶之益,而且引出了品牌名。同时后两个分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格,使“大益”一词得以复现,加深了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记忆。这区区十二个字,将谐音双关、顶真等多种修辞格运用于一体,将音、形、义融为一炉,可谓巧夺天工。企业通过该广告,提升了大益普洱茶的品牌内涵,提高了知名度,达到了宣传目的。
“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然而,在市场上仍充斥着许多虚假内容的广告宣传,被媒体曝光的虚假广告案例屡见不鲜。有的广告语言低俗,张贴于街头巷尾,影响恶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广告冗长、繁杂、流于粗俗,背离了语言的合作机制。事实证明,要想达到广告目的,广告语言不仅应锤炼其形式、语音,广告宣传内容上也必须符合法制和道德的规范,遵守语言交际的机制,力求树立好品牌的形象,使产品能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如此方能达到利用广告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使广告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广告的论文8
广告是一种经济手段,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即“为商业发展之史乘”,(P220)我国近代报纸是广告的主要媒介,而在报纸广告中有大量的医药广告。笔者根据1895-1935年间,每隔5年的7月1日的《申报》广告的数量和行业情况进行抽样统计,从中发现医药广告的数量几乎一直占最大的比例。医药广告的大量存在,其根源是医药市场的形成和繁盛,是医药的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存在和促进的结果。
一、从供给方看,即医药的经营者
主要是西医药的经营使医药市场异常活跃。在近代医药市场上除了有传统的中医药(即国药)外,又有进口的西医药,在广告中大多是宣传西医、西药的。据统计,到1859年西药的进口值27712关两,到1895年激增至711424关两。经营西药的药房多由外商开办,采用的是近代化的经营模式,其中专营药房是1841年英商屈臣氏(A.S.Watson)在香港开设的,1860年在上海开办分店,后在国内开设多处分店,规模较大。到1894年在上海有14家,这时的华商西药房只有6家。
由于利润的驱使,西药的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不仅有外商和华商的竞争,而且有来自不同国别的医生、留学生处方、用药不同,故品种颇繁杂,同一药种,英制、德制、法制均须备办。清末估计,上海华商药房经营的药品在200种以上。但以销售额计,则以戒烟药和营养滋补药为大宗,约占55%,治疗性药品和家用成药约占20%,制方药约占5%。面对这种形势,外商主要依靠投入巨资做广告来促销商品,尤以报纸广告为主,这成为西药商业的特殊传统,有异于其他商业,即后来国药业之重视广告,也是仿西药业竞争而来的。”
二、从需求方看,即医药的.消费者
主要是中等以上收入的城市居民,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消费观念的更新是医药市场活跃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西方商业贸易的刺激和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在整体上都略有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中的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生活相对宽裕,这成为医药市场消费的原动力。
其次,近代国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城市居民,除了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消费外,他们的各种杂项费用与杂项支出项目增多,用于交通、娱乐、教育、医药方面费用增加,这表明城市社会的发展直接使居民的生活观念、消费方式发生变化。
再次,随着居民收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开始更新。以上海市民为例,他们已经开始多维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讲究实用效果,不再固守传统的观念,心灵得到一定地解放,对待洋事物不仅能欣然接受,而且有“崇洋”的倾向,同时,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压力的增大,使一些居民的生命意识增强,享受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另有一些人会明显感到自己处在“亚健康状态”,为了保持生命力的旺盛,开始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和保养,于是调理、保健方面的医药也就有了市场,各大药房也就纷纷利用广告宣传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据统计,1933年的《申报月刊》全年81条广告中,居首位的是治疗性药品广告,共34条,占总量的43%;其次是保健品广告,共14条,占总量的17%,[8]其大多是源自西方的维生素、补血品等,以此来满足大都市忙碌者们强身健体、精力旺盛的迫切需求。
三、近代报纸上的医药广告无论是创意还是表现上都已有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广告创意针对消费者的心理,言语有很强的诱惑力,增强了其宣传效果。如《申报》中的一则声称能根治梅毒的广告,标题是“后嗣问题,亟宜研究”,内容是“娶妻传后,人尽皆知,使有良田千顷,家产亿万,而无一子女承欢膝下。则不几等于虚生一世乎…”,这是针对人们封建的传宗接代、求子心切的心理。另有一些广告则依据人们崇洋的心态,在宣传中强调“外国老牌名货”、“从外国进口”等,以此来表现药品的品质。医药广告中的名人广告也很多,经常是“名医”、“专家”坐诊的广告宣传,其次,广告表现手法简单,设计讲究。报纸广告在设计上由于色彩、印刷等原因往往比较平淡,缺少吸引力,但近代的医药广告在设计上十分讲究。一是充分利用版面资源,加大注目率。二是广告内容常常图文并茂,形象醒目。广告中的画片或照片,多做背景,有的是表现患者痛苦寻医的表情,有的是说明用药的过程和效果,这些图片与文字内容交错排列,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首先,它促进了西医、西药业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繁荣了我国医药市场,也使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得到更多的保证,并为其后的医药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医药广告的大量存在是我国近代广告业发展和繁盛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我国广告事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而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当然,近代医药广告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西医广告,肆意夸张疗效,绘声绘色,成为风气。”在广告措词上大多是“包治”“秘方”“灵药”等字眼,不仅明显夸大了药效,也失去了吸引力,导致产品信誉的降低。
注释: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三联书店.1955
[2]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3]张东刚.中日经济发展的总需求比较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xx.
[4]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5]熊月之.上海通史第5卷晚清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广告的论文9
无论是国际知名品牌或者是国内的民族企业,无不在电影里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卖点和宣传空间,在电影里插入某商品的信息即被称为植入广告、或隐性广告。由此影视广告也成了众多企业营销战中的必争之地。在电影广告化发展愈演愈烈的今天,另一种新的广告表现形式——广告影视化应运而生了。广告影视化是指利用影视制作手段完整的表现广告主题,包括脚本的文案、产品角色的设定、音频视频的相结合、后期的特效制作等,广告信息贯穿于整个影片制作中,力图挖掘品牌的深刻含义,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影视化的广告剧情除了让人欣赏动人的广告故事之外,还能给消费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一、广告影视化的表现形式
每一部影视剧都有其特定的故事内容和叙事特点,如果借助于影视平台展现商业广告就必须得考虑到每部电影的具体情况,在何时、何地、何种环境或场景中植入广告信息实现广告投入的价值最优化以及市场效益最大化是影视广告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具体来说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利用视觉化的广告形式营造剧情的细化与情节的升级。即通过对电影情节的强化来展现产品的功能。电影情节质量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够将广告成功地融入电影情节中去,又不被观众反感,反而观众情绪也会被情节所吸引自然会取得不俗的收视效果。如《变形金刚》电影中雪弗兰轿车与大黄蜂之间的联系便在剧情开始做了介绍,不仅加强了这种剧情的连续性,同时观众会觉得缺少这个情节剧情就不完整了。
2、影片背景中植入广告。这是时下诸多影视广告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与手段。他充分发挥了影视蒙太奇的优势与价值,利用了受众在观影之余的心理,结合动态的人物留下的背景空白加入诸如可口可乐、肯德基等国际大品牌的招牌,取得了良好的传播相应,尽管他是一瞬的印象。如《北京青年》中将肯德基、可口可乐等路边广告牌安排在电影镜头里,观众反倒觉得贴近生活。
3、影视道具的广告化。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接触各种商品,而电影要正常的表现故事,就会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商品的使用,除非电影不会“生活化”。那么在电影中演员使用某种产品或展现了某种产品的特点就显得非常正常且贴近生活。反倒使观众觉得影视剧就是生活化了的东西,有了自己的影子,这种道具的广告化在影视明星的表现与光环的笼罩下杀伤力极大,取得的效果也不言而喻。《证人》中最后的每个剪辑中,电影的创作与剧务等都出现在诺基亚的手机屏幕上,广告可谓做足了功课,无独有偶商业电影《天下无贼》就对这种广告方法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运用:从刘德华使用佳能相机拍照到开宝马轿车,最后在寺庙偷得一堆诺基亚手机,这些都是对品牌以及产品的有效宣传。品牌通过这些广告化的手段与电影情节融合为一体而不可分割。
4、影视对白广告化。即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巧妙地对商品进行宣传。如《饭局也疯狂》中,正当大家担心证据被毁时,小梅最后拿出手机告诉老梅自己已将证据上传至微博。《人在囧途》中,男主角拿着喜洋洋毛绒玩具指责下属工作不力,只开发了一款这样的被市场不看好的作品,而实际情况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当前收视最高的动画片。这些都是对品牌的有效宣传,在语言对白中加入商品信息或品牌信息相较前几种广告手段更趋简单,观众接受也更加自然且对于品牌和产品的印象大有裨益。以上几种影视化的广告形式的出现往往不是孤立的,它的有效组合对于商品信息与品牌效应传播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将广告信息植入情节通过广告语言以对白形式展现出来是大多商家梦寐以求的。
二、广告影视化的传播效应分析
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娱乐化形式,形成了自己明显的优势与价值,广告影视化综合了广告与影视的诸多长处,成为企业塑造品牌与传递价值的首选。
1、覆盖面广。影视的受众群体可以是整个人群,也是受众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媒体。另外影视媒体千人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受到了诸多商业经营者的青睐。同时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和优越的传播形式,几乎拥有所有社会阶层的观众,就如CCTV晚七点的《新闻联播》已成为中国观众了解社会和新闻资讯最直接最快捷的首选媒体平台。
2、视觉冲击力强。影视媒体具有信息的强迫性特点,受众在公共场所或家庭中打开电视,就不得不接受广告信息,在电影放映中播放广告,具有其它广告形式无法匹敌的不可抗拒性。同时,广告的'出现伴随着影视情节的开展并不断在影片中强化这种印象,成为影视内容或情节不可或缺的要素。所有这些都成为广告主们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场景,也是商家争相追逐的的利益所在。
3、强烈的辐射与诱导。电影中出现的产品往往会获得很强的光环辐射效应。当电影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演员出演之际,他们所使用的道具——即商家所特别赞助的商品、服务及其品牌也会随之获得很强的名人效应和光环效应。
4、娱乐化的传播优势。在传达信息的过程当中,广告影视化还有一种娱乐的成分,让人们在一种娱乐的过程当中来接受它,受众倍感轻松,也打消了对广告的抵触情绪。
5、后影视时代观众长久的回味。影视放映时间是有限的,甚至涉及广告的内容和时间很短,而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影响可能是长久的,在影视剧播放后很长的时间内吸引着大众的关注,就如《大腕》影片,在影片播放后这十几年中,影片中提及的的搜狗引擎,已声名鹊起,同时他教会了更多商家如何去模仿名牌和发展小企业。
三、广告影视化创作存在的不足
在我国,伴随着《天下无贼》的成功上演,广告影视化现象大放异彩,并在随后的一系列商业影片中,愈来愈频繁地被电影赞助商们使用。商业影片正在无限制地透支着观众的观影情趣,广告影视化的极速发展与受众接受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广告影视化的泛滥与监管缺失。如何能使观众在观影时与电影情节产生共鸣却对于在电影中加入广告不会产生反感,就要求影视制作与监管部门能从受众需求出发,了解观影者的心理。然而在我国电影中出现的广告往往严重影响到了电影情节的进展,这种状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影响到了电影本身。如:《命运呼叫转移》,该影片由于在某些片断上过分的突出要宣传的产品,严重影响了电影情节的发展,观众看完电影后的第一感觉是该影片是一部十足的推销产品的广告片。
2、广告影视化创意功课尚未做足。在我国,由于现代广告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起步较晚,单纯从创意角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产业做一比较就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电影中的广告形势非常相似,表现形式单一,缺乏丰富的创意手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手机广告,都是以演员使用手机来表现,尽管符合商品的属性但却毫无新意。
3、广告影视化表现欠缺深度。在许多电影中,某些商品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地在电影闪现一下,它与情节之间基本没有任何的联系。《天下无贼》里,正当男女主角在车中发生争执时,一辆车身涂有“长城润滑油”字样的重型卡车迎面而来,险些与他们相撞。这个情节由于瞬间即逝所以观众对于他基本没什么印象甚至有些观众都没看清重卡车上是什么内容。
4、广告影视化效果的负面化。情绪化的艺术表现是影视剧一种非常典型的表现形式,它通过镜头去表达电影制作者对事物对与错、美与丑的判断。电影中植入的广告情节如果不恰当或场景不合理就会产生很多负面化的东西。《疯狂的石头》中,小偷身着班尼路服饰对同伴炫耀,引得影迷捧腹大笑。从此班尼路在很多人眼中成为了小偷用的品牌,电影放映后年轻消费者群在电影疯狂的戏谑下成为了最怕购买这个品牌的群体。
四、广告影视化表现的出路与前景
广告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要有正确的评估,这是将广告植入影视剧的前提条件,同时借助于独特新颖的创意才能实现广告传播效果的最优化。电影中插入广告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选择合适的场景,合理的情节以及电影特征将有可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植入情节,自然最好。在电影情节中植入广告,使其与电影情节融合并不使观众厌烦是广告影视化表现理想的选择。这种融合,不能仅仅止步于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其成为情节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和组成部分,以致观众无法想象少了它电影情节都无法继续下去。
2、幽默优先,娱乐大众。广告的幽默表现作为塑造产品形象的手段是一种上上之选,它可使人在没有防备的笑声中接受所要宣传的事物。《疯狂的赛车》中,男主角误驾一辆冷库车将毒贩冻死于车里,这显然是在用一种幽默手法来宣讲该车的性能,与后面抛锚的大众形成诙谐的对应关系,但博得观众一笑之后,大家走在街上看到该车时,可能就会从记忆中找出它的影子做一对照。
3、选准广告投放的电影平台。电影是企业进行宣传的极佳平台,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在相同的电影中,因为每一部电影的情节和风格不尽相同。如果不考虑电影的实际情况,而盲目的将产品广告投放进去,就可能使企业得不偿失,甚至会影响电影的质量。如:007系列电影,邦德所使用的物件无一不是高科技的产物,驾驶的各种宝马座驾在巩固宝马汽车的高档形象的同时使其平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可以想见的是,借助007系列电影这个平台来成功的宣传自己的产品,并想取得类似于宝马车的成就对于一个饼干品牌当如同天方夜谭。
4、片外宣传。当前片外宣传提供给了赞助商的产品隆重登场的一次机会,加深了与给观众以印象。影片中的闪现时间之短可能观众来不及认出这是哪款产品的标识,电影镜头就已经被切掉了,产品的特点或价值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借助于片外宣传这一特殊舞台,对企业或产品的宣传运作起着重要作用。淘宝网在《天下无贼》公映后名声大噪与其在影片外的领域发动与影片有关的广告攻势密不可分。综上所述,广告影视化是当下广告业和影视业结合的必然产物,它迎合了现代商业电影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提供给了商家一展抱负的平台与机遇,如果能在影视中发挥广告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影视广告的运作和处理科学化,将会发挥巨大的市场效应,促进广告业和影视业的健康发展,取得影视业与广告业的双赢。
广告的论文10
摘 要:广告行业是一个求新求变,具有创造力的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超强的创作力。近年来广告行业用人单位都十分看重应聘者的实践能力,这就对负责人才培养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何而来?本文从作品“汇看”制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为出发点,简要叙述了高职广告专业作品“汇看”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广告行业 ; 广告教育; 作品汇看
广告行业是一个求新求变,具有创造力的行业,它涉及到市场营销、视觉传达、消费心理、科学技术、人文地理等各个领域。高校广告专业必须围绕广告行业的属性以及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每年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遇到招聘单位要看学生实践作品的问题,往往此时有些学生就拿不出作品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教学中不注重实践,还是实践了没有作品产生?根据这几年教学情况,我发现学生之所以拿不出作品来,关键是我们没有一个制度性的保障,保障每个学生必须有作品,有成熟的作品,而且作品不是停留在电子稿形式,而是要实际做出来,展示出来,让人家看到。这就是作品“汇看”制度。
一、什么是作品“汇看”制度
“汇”有汇聚,汇合之意,简单讲就是把一些东西总结整理到一块儿。“看”是使视线接触人或物。广告专业的“汇看”制度就是要把专业设计作品,真实的设计并制作出来,整理好摆在那儿,让所有人看。
试想一下,当教师看到学生的作品,他们就会针对学生的设计给予肯定或指正;当学生相互之间看到彼此的作品,他们就会互相借鉴,共同学习,这才有专业学习的氛围。关于这一点每位教师都应该能体会得到吧?我在此倡导实行作品“汇看”制度就是要把握教学中最重要的能力培养环节,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作品。等到学生去应聘时,可以很自信的拿出自己的作品来,就业竞争力就提升了一大截。我们都知道,现在单位招聘新人,最最看重的就是实践能力了。
其实作品“汇看”制度并非我们首创,以我了解的情况,西安多数高校的美术设计类专业一直在实行作品“汇看”制度,特别是西安美术学院要求的更为严格,方法也较成熟,所以效果也较显著。
二、作品“汇看”制度的具体做法
作品“汇看”制度,一旦引入我们的教学中,它定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我门应该这样操作:
1.建立明确的作品“汇看”制度
通过学校签发文件的形式,明确广告专业实行作品“汇看”制度,从制度的严肃性,必要性上给予保障。在文件中应根据教学计划中课程的安排,明确指出哪些课程需要汇看,哪些课程不需要汇看。很显然,一些关乎到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必须实行作品“汇看”制度。
这一制度如果正式的建立起来了,就会形成一种体制,教学中就可以对过程和结果都加以控制,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实效。
2.作品“汇看”过程
确定好需要汇看的课程之后,我们在作品汇看前应安排好汇看的流程及汇看要求。
在课程开课前,向任课老师提出课程汇看计划,要求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以“汇看”作品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汇看作品代替传统试卷。教师的教学安排里要留出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时间,教师要对创作提出明确要求,给予辅导,要有示范作品。到结课时学生创作完成制成成品进行汇看,教师组织学生在本班教室陈列作品,布置作品时要给学生示范展示的要求,尽可能完美的展现学生的设计效果。布置好后相关领导及教研室教师对作品进行汇看,总结汇看感受,先由任课教师对课程及学生创作进行总结,再由教研室老师对汇看的结果进行讲评,最后领导讲话对学生给予鼓励。汇看作品应向公众展示不少于三天,还应由任课老师组织拍照并留电子文件交教研室存档。任课老师根据汇看情况对课程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及改进意见。
3.学年“汇看”展示
根据学期末汇看的情况,教研室应在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专业作品汇报展,选择当年“汇看”中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较大规模的展览,让低年级的学生有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进一步带动本专业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三、作品“汇看”制度的好处
如果这一制度建立并执行将对专业能力培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顺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优势:
1.贯彻执行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顺应教育发展趋势。
2.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为教学提供资料,总结教学经验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可以通过网络及媒体刊登等形式宣传学生作品,提升专业社会美誉度。
总之,建立作品“汇看”制度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要让学生有作品,否则教师是不称职的;对学生更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就是必须有学习成果,否则这门课程是不合格的。如此一来从教师到学生,乃至教学过程都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我们的人才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广告的论文11
世界上没有两座完全相同的城市,扎根于不同土壤的城市受其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因素、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被誉为“小商品之城”的义乌从浙中小城发展为商贸之都,体现出繁荣的商业文化;具有一千多年建都史的古城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显露出源远流长、广博深邃的历史文化;天津作为曾经的“北洋重镇”,自开埠以来借助优势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港口文化。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魅力的表现,户外广告发展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
1户外广告与城市文化的内涵
户外广告是最平易近人的大众媒体,指在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广告载体,是古已有之的一种广告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形成了更多的形式来满足不同条件下各种利益群体的需求。户外广告分布在街道两侧、广场、火车站、地铁站、高速公路入口处等公共场所,成为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现代户外广告形式丰富,橱窗广告、灯箱广告、LED广告、霓虹灯、大型单立柱广告、候车亭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显示出户外广告强大的区域传播功能。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比较公认的是“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何谓城市文化?简单地说,城市文化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及其表现形式。城市文化发展基于所在城市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涉及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饮食、服饰、建筑、景观、广场等,精神层面包括宗教、艺术、节庆、民俗、市民生活、审美心理、价值取向和精神品格。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的生命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城市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户外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所创造的,其独特的造型美化着城市环境,是城市文化传播的有形载体。户外广告与城市文化相融合,共同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2城市户外广告面临的文化危机
城市文化的弘扬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户外广告作为城市文化的体现,应发挥自身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今的城市户外广告正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危机,一方面广告浅显化趋势明显,商业广告居多。当你在城市街道漫步时,浓墨重彩的商业广告映入眼帘,而公益广告和城市形象广告只是零星分布。公益广告能够教化大众和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城市形象广告是宣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风貌的视觉窗口,二者都是户外广告的组成部分,共同增进城市文化繁荣;另一方面,户外广告造型雷同、内容寻常,无法突出城市文化个性。特别是在历史悠久的城市,在现代社会中更不能阻隔其历史文化脉络。例如古都洛阳的户外广告尽显古风古韵,充分融入了古典视觉元素,广告画而显现河洛风情,做到了户外广告与城市文化的统一。总之,户外广告缺乏城市文化内涵已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负责广告设计及广告规划的有关部门肩负自身的社会责任,力争户外广告与当地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
3户外广告与城市文化的协调发展
(1)户外广告具有城市文化导向作用。造型美观、形式多样的户外广告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构成了城市的第二轮廓线。户外广告带给受众视觉审美时也反映了城市文化导向。户外广告传播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基于城市历史发展积淀的文化内涵通过户外广告的传播来引领城市风尚和城市风貌,使大众潜移默化地沉浸在城市文化氛围中,渐渐地影响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审美心理和消费习惯,提高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意识,创造出和谐的城市文化环境。例如,上海南京路上的户外广告招牌类型多样、色彩和谐、设置规范,昔日“十里洋场”繁华的商业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交相辉映,是上海中西文化交融的鲜明体现,加深了人们对上海的城市视觉印象。(2)户外广告对城市功能分区的文化促进作用。现代城市按照城市功能进行分区,通常划分为商业区、文化科技区、旅游生态区、窗口形象区等,满足城市文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户外广告依据城区文化特性,反映不同功能分区的文化特色。商业区是城市的`经济贸易中心,人群川流不息、商业文化繁荣,此区域设置的户外广告色彩缤纷、样式丰富,充满科技活力,传播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也吸引了大众好奇的目光,进而促进了大众消费并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文化科技区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机构的聚集地,文化气息浓厚,是城市文化创新的重要区域,位于文化科技区的户外广告以文化性广告、公益性广告为主体,符合此功能区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特性,营造出静谧、高雅的文化氛围。旅游生态区分布着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是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见证,大量的旅游形象广告遍布景区周围,成为宣传景区风貌和打造景区品牌形象的必要手段。飞机场、火车站、广场等人流量多的大型公共区域是城市窗口形象区,可以发挥户外广告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品牌传播价值,提高城市品牌价值的影响力,强化目标群体的城市品牌印象。(3)城市文化是户外广告发展的源泉。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说是精神之根,对一个城市来说则是活力与灵魂。城市文化包含市民文化、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氛围、文化遗产等,是城市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是户外广告素材创作的来源,丰富了户外广告的创作主题,增强了户外广告的文化胜,满足了文化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在户外广告制作方面,广告色彩、广告造型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与城市地形、城市街道、城市建筑、城市色调相互协调。例如,杭州市高速公路两侧的大型单立柱广告,整体是粉墙黛瓦的江南特色造型,弘扬了杭州宁静致远、恬静淡泊的城市文化。
4结语
城市文化是户外广告的内在基础,户外广告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对当下城市户外广告的文化缺失现状,推动户外广告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使户外广告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符合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合理地将城市文化理念融入户外广告,寻求户外广告与城市文化的契合点,顺应城市历史发展趋势,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完成从经济行为向文化行为的转变,从而促进户外广告与城市文化的协调发展。
广告的论文12
一、 导言。
广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品极其丰富之下的产物。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广告已经成为传播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社会信息的有力工具和手段。而这次企业参观,带着喜悦与期待的心情,跟着广告老师,全班同学一起来到佛山著名的南风古灶、中国陶瓷城、乐从罗浮宫参观。古典古色、富丽堂皇、皇家贵族享受,让人沉浸其中,也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广告。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包括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非经济广告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又称效应广告,如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的各种公告、启事、声明等,主要目的是推广;狭义广告仅指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通常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或企业占领市场、推销产品、提供劳务的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效益。
二、 品牌
品牌形象,一般指人们对某一事物因概念、感觉、想法、印象、评价而产生的综合结果,既反映了人们对某一事物表象的认识,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食物本质的认识。 佛山陶瓷在中国的陶瓷行业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佛山陶瓷产区现有陶瓷企业350多家,生产线达1200多条。而石湾产区到20xx年止,陶瓷年产值已超过200亿元;拥有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和极具知名度的品牌。石湾陶瓷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等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在全国陶瓷产业发展中起着引领潮流的积极作用。 佛山,是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而石湾陶瓷则是佛山一张亮丽的“名片”。正因为有了石湾陶瓷,佛山享有了“南国陶都”的桂冠;正因为有了石湾,才形成了今天以石湾为基础延伸发展起来的“大佛山陶瓷”这一地域经济的概念。
20xx年,佛山市禅城区石湾街道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陶瓷英才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名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20xx年12月,佛山禅城陶瓷产业被列入“广东省首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石湾历来有“南国陶都”的美誉,有源远流长的陶文化底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制陶的历史,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发达,明清两代达到鼎盛,自明代起,石湾的艺术陶塑、建筑园林陶瓷、手工业用陶器等就不断输出国外。改革开放后,石湾陶瓷范围更广,品种更多样,规模更庞大。
乐从的罗浮宫,是罗浮宫集团旗下的一品牌。罗浮宫国际家具博览中心自20xx年开业至今,已成功的承办了六届中国(乐从)国际家具博览会。为乐从家具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交易平台。数以万计的中外客商涌入乐从这一璀璨的商都,乐从家具市场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贸易集散地。家博中心云集了:美国健威、林保坚尼、生活大师、等近400家世界家具知名品牌。经营范围涵盖了所有的家具类型,能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的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
为什么佛山的陶瓷城与家具城可以发展到家喻户晓的品牌呢?
他们是如何进行品牌定位,成为领导者品牌呢?
产品品牌成为领导者品牌,对一个企业,意味着恒久不变的竞争优势,最大一般也会被认为最好,具有其他品牌所不具有的优势。它的获得主要包括以下的:第一要从市场分析入手,看所要进入市场的特点;第二,市场细分是关键,从市场中切割出一块子市场,把自己做成第一,是获得领导者品牌的基本思想;第三,首先宣传或首创一个市场概念,并把它牢牢与自己的品牌联系起来,当人们涉足某一消费领域时首先就想到你的品牌,那么你就成功了。很显然,佛山陶瓷与家具都做到了,很棒!
而品牌定位有一下几个法则:争做第一法则(要想使你的产品深入消费者的头脑,就应当想办法使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第一,而不是仅仅提供比市场上已有产品更好的产品。);竞争导向法则(从竞争的角度分析自身以及竞争者的定位策略,是为了赢得相对于竞争品牌的比较优势。);聚焦法则(市场营销中最强有力的战略是通过它定位将焦点集中在一个简单的名词或概念上,使自己的品牌在潜在顾客的头脑中拥有一个独特的概念,以及一个独特的、无法被其他品牌取代的位置。);观念竞争法则(创造出可以为消费者头脑所接受的观念或者发现消费者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观念,实际上相当于发现一个新的市场。);独创性法则(定位观鸟要独特而有创新性,应该寻找独特的尚未被其他品牌使用的定位观念,使他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第一,并归自己专有。);占据头脑法则(定位的最终目的是征服消费者的头脑,即在消费者头脑中成为某一方面的第一,占据一个难以被其他品牌夺走、取代的位置。)。
以下就是参观中国陶瓷城,乐从罗浮宫一些产品的品牌定位与广告宣传:
三、 CIS与视觉识别
CIS:即企业识别系统或企业形象战略,就是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与企业有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企业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CIS旨在将企业理念精神、企业行为规范和企业视觉化识别三位一体化、战略化地塑造企业形象,使企业达到最佳经营状态。CIS是策划的思想、理论在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活动中的应用。CIS设计综合了谋略、计划和设计三方面的运作。CIS战略是一种超越传统观念的企业形象整体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IS作为当今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具有系统性、统一性、差异性、传播性、稳定性、操作性、动态性等特点。 CIS的主要功能包括:
a) 识别功能:CIS是企业用以象征自身文化、经营理念和职业特征的特定形象组合。所以在视觉上必须具备造型语言的原创性、独特性,以形成企业间的差异性和视觉上的识别性。
b) 管理功能:CIS从经营理念层次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
c) 传播功能:CIS的视觉传播性够有效地刻画企业个性,突出企业精神理念,使消费者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信赖感。
d) 应变功能:在保持基本属性的前提下,针对市场的变化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才能实现有效的动态管理。
e) 文化教育功能:通过大量广泛的宣传教育,强化员工的归属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其对企业的责任感,是企业内部产生凝聚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员工素质的必要手段。
CIS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
广告的论文13
现代广告设计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对于广告设计而言,其通常可以利用较多载体进行精神的展现,确保可以传达给观众明确的表达。而传统竹文化那种风骨的展现,对于现代广告设计而言,便是最好的载体,无论是形体表现,还是精神承载,竹都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广告设计的要求。所以本文讨论的便是竹文化在广告设计之中的审美特质,希望带来经验。
1 传统竹文化
传统竹文化也就是劳动人民在不断的生活和经验中,发现竹子的形态特征非常符合人的品质。例如,虚怀若谷等,其深刻内涵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当看见竹的时候,人们脑海里自然浮现出其优秀品质,这是一种精神特质,也是一种审美象征,同样将竹文化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之中,很好地将两者进行了结合。
竹自身形态较为挺拔,四季皆清脆,凌霜傲雨,受到中华人民喜爱,逐渐成了一种文化象征。在竹子的使用过程中,中国是最开始利用竹子进行作业的国家,同样在时代的变化之中,无数文豪争先恐后地对竹子进行赞扬,使竹子在中华人民心中的地位更高。可以说竹子伴随了中华文化的变迁,历代从诗到词,从曲到赋,不乏赞颂竹子的精品之作,这种文化的常伴久随,使得竹子自身的含义越来越深厚。没有一种植物可以像中华民族的竹一样成为精神象征,而且中华人民从心内发自肺腑地喜爱竹子,这种喜爱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代,而是长此以往的,对于精神世界的象征等成为竹文化。
2 广告设计中关于竹文化的应用
竹文化自身承载的便是一种态度,其更多的代表了君子之风,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竹子往往承载了很多精神象征,对于现代广告设计而言,这种外物可以进行展现,而且内在可以作为精神承载的象征物是广告之中的设计原本,可以更好地根据竹文化的相关审美观念进行良好塑造。
首先,通过广告设计人员精心的设计,竹子可以作为一种形象代言进而形成完整的设计概念。例如,进行茶叶广告设计,可以很好地利用白衣如雪,树立竹林之中,淡饮清茶。这种塑造很好地利用了竹子的清雅特质,竹子自身便成了最佳的背景,对于这种背景而言很好地衬托了整个广告的气质。
其次,竹子可以通过内在含义的表达进而形成主题表达抑或是进行衬托作用,竹不一定作为直接的表达形式,不过可以让观看者对于其含义进行自我猜测,俗话说一千个人心理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国人心中便有一千种竹,竹通过自身的深刻含义可以很好地预示一些含义,并且不够简单直接,较为含蓄的表达,很好地帮助现代广告设计进行多层含义的挖掘,帮助现代广告进行多层次含义的展现。
最后,通过竹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在广告中作为主体,便可以象征很多意义。竹是一种文化载体,这种文化载体便代表一种精神,往往代表了民族,俗话说民族的便是世界的,只有在广告设计中充分表达民族的精神,才可以很好地帮助现代广告更好地走向世界。
3 传统竹文化影响下广告设计的审美特征
竹文化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之中,很好地展现了民族风采,而且其自身具有的美学性能,很好地为广告设计加分,帮助广告设计具有双种意义的美学。
3.1 人文美学
从中庸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含蓄之美,历史的传承代代相传,传承到今天,往往传统含义得到了极大的升华,随着神和型两种的体现,很好地借助了竹这种表现形式。
竹更代表了一种精神,虚心傲骨,虽然性美,但绝对不因为美妙身姿而沾沾自喜,反而是傲立挺拔,文人骚客尽皆歌颂其型资。竹在生活之中是一种器皿,但是上升到人文精神,某种程度上,竹是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将竹应用于广告设计之中,应该充分考虑竹的象征意义,然后利用其完美的身姿进行展现,这种应用很好地表现了人文之美,表达了民族精神,表达了文化传承。
3.2 哲理美学
随着现代媒体模式的改变,视觉体验成了人们的主要观感,这种观感方式改变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初衷。现代广告的要求便是短暂而又精炼,在有限的表达空间中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含义。所以,竹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应该言简意赅。由于视觉成了人们的主要体验,这就需要在广告设计中尽量强化场景和空间的设计。让观看者有一种熟悉感,进而引发现代消费者的联想,成功地使他们接受广告,对于现代广告而言有着巨大作用。将竹文化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之中,很好地帮助广告拓展了精神层次,使得展现出伦理与哲学之美,对于传统精神进行了很好的宣传,这也是新时期广告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广告是一种文化,在互联网时代,这是一种精神,精神象征我们岂敢忘却?作为广告设计人员,应该清楚广告这种新闻传媒的主要载体,其中的精神考量应该非常重要,不仅是对于产品的宣传,更可以帮助现代人建立自我的生活模式。在广告设计中加入竹文化,便是一种哲学上的辨证主义,很好地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中当然会有很多糟粕思想,这种糟粕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但是竹这种坚韧挺拔的特性在任何时期都应该得到发扬,无论是旧时代还是新时期,竹这种象征意义极强的事物都帮助人们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心,所谓君子,所谓小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竹这种有君子之风的植物简直羡煞了世人。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这种事物代表了坚贞不屈,在震惊世界的四川地震中,通过三个竹组成了川字,预示着在灾难面前,仍应坚定不动摇,面对困难百折不挠,这种精神不仅仅是现代设计中所具备的,更是中华民族的可贵品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人民是时候来看看自我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太快,好像丢掉了很多东西,忘记了很多东西。但是请不要忘了,正是这个民族的坚韧,才可以走到如此辉煌的今天,即使新的时期很多东西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请不要抛弃传统文化,那正是我们国家得以建立的根本。作为文化精神的载体,竹文化体现的便是中华民族的特征,任何时候我们都将君子之风作为主要作用。将竹文化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之中,同样可以利用竹自身的形态之美,青竹翠绿,苍竹豪迈,有句诗说的是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绿竹自身的姿态便十分优美,这种复合现代审美学的植物很符合现代广告设计的特质,视觉决定一切,联想发挥奇效。
4 总结
现代广告设计中引入了多种元素,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竹文化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之中进行了分析,竹文化本身便是民族拥有的特色文化,将其应用于广告设计之中,虽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种设计独具匠心。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广大的广告设计人员带来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丹 . 探析现代广告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卷宗,2015(6):529.
[2]刘晓清。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综合方法探析[J]. 中国包装工业,2014(24):32-33.
[3] 段勇 . 现代广告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探析[J]. 四川戏剧,2015(6):80-81.
广告的论文14
内容提要
女性主义的发展使得女性在文学和艺术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女性的地位和境遇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然而,这种炙热化的研究也直接导致男性遭到忽视和冷遇。实际上女性发展中的问题在男性身上也同样存在,只是表现得更为潜隐,在广告传播这一领域也逐渐凸显出来:男性实则由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第一性”沦为“第二性”,成为女性的附属,没有像女性那样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值得深思。
本文试图站在男女两性平等的立场上来进行不带有性别偏执的批评与分析,重新审视男性在广告中的性别呈现,分析男性为什么由传统意义上的“第一性”而在广告中沦为实际意义上的“第二性”,这是不仅广告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折射了当前性别研究中存在的硕士论文一些问题。从序言开始导入男性遭遇冷落的文化现象,第一章简要叙述了社会学上男性作为“第一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表现,紧接着第二章便提出男性在广告中已经从中心位置推到了边缘,第三章和第四章根据性别研究的成果进行消化整理,并从文化、商业、消费以及大众传媒等四个维度去深度剖析男性从“第一性”到“第二性”的原因,从而引发对商业与文化的关系、媒介生存等问题的思考。最后,本文将对两性关系、广告的创意表现以及释放男性消费潜力等方面分析男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广告传播男性概念男权文化消费社会大众传媒
前言
聚焦“他”世界,广告性别研究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广告与性别”的理论课题由社会学的“社会性别”角度引申出来,进而研究广告角色及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广告性别研究与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在同一思潮背景影响下产生的,即时代的发展赋予女性的社会权利不断增强,与此同时要求大众媒介在传播方面有呼应,这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社会性别研究学者共同致力的目标。社会性别研究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妇女运动而逐渐转热,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活动都需要机器来完成,这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男女在生理差异上所导致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差距,女性甚至在很多方面发挥了超出男性的巨大作用。可以说,从那时起,女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与此同时,对应的性别研究尤其是广告性别研究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女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使女性研究特别是在一些女权主义者的影响下达到了一个顶峰,而男性研究相对来说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女性研究的膨胀人们更加关注硕士论文广告中女性所处的地位和其代表的形象,因此广告中女性遭遇性别歧视成了业界讨论最多的话题。同文学研究一样,广告性别研究陷入了将关注点结集在女性身上的“怪圈”,广告中的男性却一直被看作女性遭遇性别歧视的“罪魁祸首”而忍受冷遇。长期以来,在以男性为统治中心的父权制社会里,男人是社会的中流砒柱,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使命,是女人的保护者、守卫者和命运的决定者,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代代相传,从而造成女性的“集体无意识”。然而,当女性运动兴起,历史发展到了这样一个时期:传统的男性统治地位受到质疑和挑战,并逐渐从女性世界的中心地位移居到边缘,这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在广告等其他领域都有显现,从而引发更多的焦点放在女性身上,而致使男性“集体失声”。广告中表现得最为极端的就是后现代广告,它以惯用的极为反常的手法去挑战世俗的观念,流露出对父权制的强烈不满,提倡女性的自我欣赏与自我张扬。于是在这些广告中男性成了女性的附庸,他们的所有行为举止都围绕女性展开,没有女性他们将无法生存。
不难看出,女性主义的崛起对性别研究是有推动作用的,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其发展宽度,这也是性别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制约了广告男性性别研究的深入。目前为止,很多研究对广告中的'男性形象还较少触及。但是,既然名为性别研究,自然是男女两性都要进行研究,性别研究的对象也要包括男性,甚至还包括对于跨性别现象、介于两者之间的人群研究。关注男性,从男性自身到男性自我,解放男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两性平等和达到两性解放。事实证明,男女两性的不平等根源在于父权制。父权制强化男人而弱化女人,按男性的要求去塑造女性,又用女性的眼光来审视男性,无形中将女性束缚的同时也扭曲了男性。他们被迫强大,被迫统治,被迫能干,他们的社会角色是历史塑造的,他们的责任感是道义赋予的,这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更为多见。正如女权主义领袖波伏娃在她的代表著作《第二性》里提出的观点:“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变成的一样,男人也不是天生的,是被变成的。”因此,在男权中心文化的教导下,男性存在丧失了个性和自我,同女性关注自身生存状况相比,他们倒是显得被动很多。社会性别将男性规定为“第一性”,种种道德规范使男性遭受重大的压力,父权制中心文化对男性的压抑和束缚其实并不比女人少,只是女性得的关注较多而男性得到的较少罢了。
本文试图站在男女两性平等的立场上来重新审视中国男性在广告中的性别呈现,分析男性为什么由传统意义上的“第一性”而在广告中沦为实际意义上的“第二性”,这是广告中独特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折射了当前性别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研究将焦点放在被冷落的男性身上,不仅有利于男性自觉地去发掘作为性别关系中的“自我”,更有利于关照社会角色中的男性自身。从一定程度上讲,不仅女性要认识自己的社会性别,男性也要认识自己的社会性别,从父权制社会被僵化被定格的社会角色中解放出来。本文根据性别研究的成果进行资料收集,揭示出广告中男性从台前退居到幕后的表现,并从文化、商业、消费以及大众传媒等四个角度去深度剖析男性从“第一性”到“第二性”的原因,引发对商业与文化的关系、媒介生存等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要进一步释放男性的消费潜力,突出性别研究将关注点放在男性身上的必要性和有助于真正实现两性平等和解放的现实意义。
广告的论文15
摘 要: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广告业规模在我国生产总值中比重较低,发展质量也处于较低水平。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广告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时期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广告策划》应强化其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策划;知识;边缘;联动
一、《广告策划》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广告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广告业发展任重道远。目前,广告专业人才依然没有形成规模梯次,专业服务技能有待提高,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
(一)经济结构转型迫切需要广告产业升级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经济社会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广告行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引导扩大消费、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在外部、内部环境的新环境下,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广告业发展依然面临压力和挑战。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广告业规模在我国生产总值中比重较低,发展质量也处于较低水平。市场主体的“小、散、弱”导致广告行业发展方式粗放,低效服务过剩。传统和新型产业形态缺乏高标准引领,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广告理论研究和成果应用滞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广告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时期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广告策划》是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夏大学于1928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系,这是中国现代广告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业,意义深远。改革开放后,厦门大学在国内首创广告专业,是中国广告教育的摇篮,被誉为广告界的“黄埔军校”。自创办伊始广告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摄像与摄影、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等。虽然《广告策划》一直被列入主干课程,但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统领地位不足。一是因为我国的广告专业很多都是脱胎于文学、新闻行业,所以对于营销的重视程度一直有限;许多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层次较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专科,这些都造成了学界对这幺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广告策划》本应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和提升。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知识系统掌握并能运用,那幺其专业技能比较强,反之,专业技能比较弱,社会的适应性也较弱。因此在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应进一步强化《广告策划》的核心地位,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广告策划本质:知识密集型的高级思维
广告策划决不等同于点子,这一点在行业和学界的圈内外人士还没有达成共识。广告策划本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考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小意见,也不是单纯的“点子”,它是一种包含创造性的深度思维活动。
(一)“策划”是一种思维的.科学
营销策略中,广告策划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运用策略开展广告传播活动,可有效提高企业知名度,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我国的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市场磨炼,已经切实体会到广告策划在营销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企业在先进营销策划理论的认识和实践上与国外公司相比依然存在不少差距,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广告策划是为了解决企业现存问题,实现广告主特定目标,提出新颖的思路与具体可行方案的一种创新思维活动。策划的过程一定要考虑广告主的天时地利,对策划对象进行精准的定位,帮助企业梳理和整合现有资源,为其量身打造,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宏观地进行大势把握,中观分析行业趋势,最终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对策。
“策划”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理性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综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与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人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结构”。策划思维不同于经验思维、理论思维、形象思维,本质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级思维,严密性和创造性是其基本的思维特质。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以广博的知识、深厚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经验、敏锐的市场触觉为基础。
(二)广告策划决等同于“点子”
广告策划的指导性主要表现在它指导市场调査、目标分析、广告创意、广告策略、媒介安排以及广告效果测定等各个环节。如果没有广告策划的全程的指导,则各个环节就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广告策划的系统性是指广告策划对从广告目标到广告主题、从广告创意到广告制作、从媒介选择到广告发布、从效果检验到促进销售的全过程,广告策划如同一根线,贯穿广告活动各个环节,防止各环节相互干扰,矛盾冲突。
广告策划实质是要科学地认识、分析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变化规律,从而最终实现理想效果。因此广告策划必然具有科学性,它是必须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它必须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广告全过程,如营销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
三、知识整合与创新是广告策划的灵魂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正道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紧密关联。广告学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和应用型极强的专业,教学目标必然是以提升学生的最终实践能力中心。目前广告学专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构建科学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总结经验,思考广告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这包括很多方面,如实践性教学观念的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专业技能的训练等方面。应该说这一观点是符合广告学专业的长远发展方向,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即强化理论教学,这最终才是提高广告策划实践教学效果的正道。
【广告的论文】相关文章:
广告的论文07-18
广告的论文(集合)07-18
(精华)广告的论文07-18
广告的论文(合集)07-18
广告创意的论文06-27
广告创意策划的论文11-13
广告创意策划论文11-13
(合集)广告创意的论文06-28
广告的论文15篇(荐)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