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教案

时间:2024-07-19 10:53:41 艺术 我要投稿

艺术活动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艺术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艺术活动教案【精品】

艺术活动教案1

  学习目标

  1)在制作纸制龙的过程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通过舞动纸偶龙,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纸杯、彩色卡纸、双面胶、钉书器、木筷子、彩笔。

  2)教师将收集来的各种与龙有关的艺术品放在活动室里进行欣赏。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请幼儿欣赏各种造型的龙,说说龙身体的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如:

  1)龙头是什么样的,龙头上的'各种器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2)龙鳞有什么特点,和鱼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怎样制作龙的身体,让它能动起来?

  2、请幼儿利用准备好的美工材料创作一条纸偶龙。

  3、用纸杯作为龙头,利用彩色卡纸剪出龙角、龙眼、牙齿、龙须等,用双面胶贴在纸杯上。

  4、用彩色卡纸剪出数节龙身及龙尾,然后在卡纸左右两边打孔,用钉书器连接起来,并用彩笔绘画龙的鳞片。

  5、把两根木筷子粘贴在龙身上,幼儿可手握木筷子舞动纸偶龙。

  6、幼儿可一边舞动纸偶,一边念儿歌《龙》。

  教师也可请幼儿以上述的制作方法,合作创作一条更大的龙,玩舞龙游戏。

  活动评价

  1)能制作纸偶龙。

  2)能灵活舞动纸偶龙。

  活动建议:

  可以用布、大纸箱等做一个大的龙,孩子们一起表演舞龙。

艺术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态的点、点的变化及其组合感受点画的魅力。

  2.愿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大胆创造,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

  (点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儿童成长,点配上线就咸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用点造型的训练在儿童美术实践中被了解、掌握、运用,能帮助儿童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幼儿期美术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通过观察、欣赏、体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陶冶他们的情操。)

  活动准备:

  幻灯片课件(生活中的点、大师笔下的点)、展示桌两张;

  纸框、油画棒、垫板;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个点,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点?”

  二、欣赏生活中的点。(播放幻灯片)

  “生活中美丽的点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朋友边看边相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点。”

  (根据幼儿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生活中的点,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感性图片,采用讨论、欣赏、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幼儿在生活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幼儿用点作画

  “看到这么多美丽的点,你会用它们来画画吗?”

  “请小朋友也学着昨天我们讲的故事中的瓦斯蒂小朋友那样画出美丽的点画吧!”

  “把自己的点画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同时也看看别的宝宝的点画。”

  “小朋友画得真棒!”幼儿放好作品。

  (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感受点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画面的组织、排列的美感和各种点表达的感受。幼儿在这一环节积极投入到绘画自主创作中,体验了点画的魅力。)

  四、欣赏艺术大师笔下点的艺术作品(播放幻灯片)

  “点会变魔术,艺术大师米罗也用点画变化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用点加上线条和丰富的颜色变化出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欣赏画,表述对画的理解和感受。

  五、幼儿加工、丰富自己的作品

  “欣赏了艺术大师米罗的作品,你也会给自己的点画变魔术吗?”

  “请你在自己的点画上再加上一些线条、配上好看的色彩,使画面更丰富更好看吧!”

  “小朋友要边画边想,你用点变化出了什么,你画中的点讲了件什么事?”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米罗的作品中,点线结合的内容和色彩丰富的画面能充分激发孩子产生不同的感受,在这种氛围中幼儿积极地体验、细细地品味、大胆地猜测、踊跃地讲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艺术想象和再创作。在这些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点的.变化魅力和色彩的丰富,感受艺术元素——点所带来的情绪和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幼儿更充分地了解艺术不仅是给别人看的,更是一种绝好的自我表现的手段。)

  六、幼儿陈列自己的作品,互相观摩作品

  “请你向好朋友介绍介绍,你用点变化出了什么,你画的点讲了件什么事。”

  七、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老师将幼儿的作品用光影魔术手软件制作成图片,请三名幼儿到集体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重视对幼儿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指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尝试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让幼儿充分体验满足感、成功感,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八、邀请幼儿园的老师和其他班级幼儿来欣赏我们的作品

  1.整个活动从观察到提问,从创作到评价,都是鼓励幼儿去说和操作,教师的作用只是怎样启发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总结,去发现,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2.整节活动主要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每一环节都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拔高一定的难度,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较为轻松的不断探索,在视、听、说、思、做等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他们在艺术活动中感受美,激发想象和形成创新意识,陶冶良好的情操。

艺术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用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表现音乐旋律,

  2、鼓励幼儿用线条大胆表现各种形态的花。

  3、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金瓶似的小山》

  2、黑色水彩笔、彩色卡纸人手一份

  3、教师头戴彩色花环,打扮成花仙子形象。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故事导入:在森林里,有一个美丽的花仙子,有一天,她听到了一段美妙的音乐,跳起了美丽的舞蹈,许多小花跟着她一起跳了起来,都变成了最美丽的.花朵。

  二、图形刺激:

  1、欣赏花仙子在音乐声中跳舞。

  提问:你看到花仙子是怎样跳舞的?

  2、师生同跳。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自由表现。

  3、请幼儿自己听音乐,发挥想象,再次表现富有韵律感的动作。

  4、请多数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旋律,请少数能力强的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黑板上画各种形态的花,画出自己对音乐旋律的感受,给大家欣赏。

  5、教师出示各种姿态的花的版面,请幼儿说说这些花象在干什么,学一学这些花的姿态。

  三、创造表现:

  1、全体幼儿在音乐声中作画。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线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旋律,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幼儿,让幼儿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四、作品赏析:

  布置幼儿的作品展,请幼儿欣赏各种美丽姿态的花,并编一编动听的故事。

艺术活动教案4

  设计意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电动玩具占据了孩子的世界。由于过多地与电视、电脑为伴.不少孩子动作发展迟缓、社会交往能力弱。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近社会,我园收集整理了曾经广为流传的民间游戏,并将它们纳入幼儿园课程。“跳皮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不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身体动作、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为此,我选择民间游戏“跳皮筋”的音乐,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培养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同时,让他们体验创编动作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跟着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2.能根据节奏××|××|×× ××|×× ×O |创编不同的`舞步组合。

  3.体验合作游戏及创编动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熊、小老鼠头饰各一个,橡皮筋一根,《跳皮筋》歌曲录音,自制的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感知节奏

  1.听节奏,猜猜是谁的脚步声。

  师:今天大熊、小老鼠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请你们听听它们的脚步声,猜猜是谁先来了。

  教师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节奏,请幼儿听一听、学一学、猜一猜。

  2.看节奏图谱,学动物走路。

  × ×|××|××|××|(图谱一)

  ×× ××|×× ×| ×× ×× |×× ×|(图谱二)

  (此环节以动物走路引出两种节奏,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模仿动物走路形象地帮助孩子感知节奏。为后面组合节奏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演唱童谣,熟悉节奏,学习舞步

  1.播放歌曲《跳皮筋》录音,鼓励幼儿拍出节奏。

  师:今天大熊和小老鼠要来和我们玩游戏,它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跳皮筋》,请你们打出节奏。

  2.出示图谱三,请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脚踩出节奏。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打节奏了,它们是怎么合作的呢?你们会踩出节奏吗?

  × ×|× ×|×× ××| ×× ×0 |(图谱三)

  3.教师示范.帮助幼儿学习舞步。

  教师根据图谱三的节奏表演相应的舞步,并配上简单的口令“大'-熊,大-熊,小老鼠呀小老鼠”,请幼儿跟着一起练习。

  × × | × × | ×× ××|×× ×O|

  (此环节将两种不同的节奏组合,倾听音乐一打出节奏一动物表演一形象帮助一练习舞步,层层递进,化解幼儿学习舞步的困难。)

  三、利用皮筋,开展游戏,玩转节奏

  1.出示单根橡皮筋,请幼儿根据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师:大熊和小老鼠带来了橡皮筋,请你们来试一试可以怎么跳。

  2.教师演示,要求幼儿用刚学的舞步在一根橡皮筋上集体练习。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跳皮筋,它们会怎么跳呢?

  3.将橡皮筋围成三角形,请幼儿分组合作游戏。

  师:大熊和小老鼠跳了一会儿,把橡皮筋变形了,现在橡皮筋变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来跳一跳?谁能把每边都跳到?

  (1)幼儿自由练习,提醒幼儿听准节奏变换位置,在唱到“小老鼠呀小老鼠”的时候换到橡皮筋的另一边。

  (2)幼儿分成三组,分别站在三角形的各条边上合作开展游戏。

  (此环节可在地面贴箭头,指引幼儿按照同一方向变换位置。)

  4.将橡皮筋围成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将幼儿分别分成四组、五组、六组合作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创编舞步,自由表现,体验快乐

  1.幼儿创编舞步。提醒幼儿可以单脚跳,可以双脚跳,可以在一侧跳,也可以两侧轮流跳。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种跳皮筋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跳法,你们可以来试一试,看谁能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跳皮筋。

  2.部分幼儿演示,其他幼儿学习。

  3.幼儿用自编的舞步开展游戏。

  附跳皮筋动作

  准备动作:站在橡皮筋的左侧。

  第一拍:左脚原地不动。右脚跨跳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二拍:右脚收回。

  第三拍:右脚再次跨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四拍:右脚收回。

  第五拍-第八拍:双脚轮换往前跑,每一拍跑一步,最后一拍并拢站立。

艺术活动教案5

  活动背景

  在“感官总动员”这个主题中,我发现孩子们不再对每天都要面对的这个世界熟视无睹,他们渐渐注意到了自己的眼睛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而正是眼睛发现了这一切。为了让孩子们对此有更深刻而美好的感受,于是便有了这个活动。

  设计意图

  该活动以眼睛为贯穿始终的线索,通过“眼睛是一架照相机”“大眼睛”“眼睛的家”三个环节来展开,并且力求将审美情趣、数学对应关系、身体动作、合作与分享的社会行为整合其中,同时体现绘画与造型两种不同艺术手段的交融,让身体造型成为对绘画作品展示与再加工的方式,通过体验艺术活动的多种乐趣,激发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喜爱之情和源源不断的联想。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红、黄、蓝三原色画一画自己眼中的五彩世界,感受变出新颜色的乐趣。

  2.集体合作完成作品“大眼睛”“眼睛的家”,体验合作与分享的愉悦。

  3.对用自己的身体进行造型感兴趣,获得大胆联想和想象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形状各异的砂皮,红、黄、蓝蜡笔,幼儿人手一份。

  2.老师“拍的照片”两张,“大眼睛”相框,录音机、磁带、数码相机。

  活动过程

  一、眼睛是一架照相机

  1.导入:游戏“找五官”。

  2.拍照:尝试用“眼睛照相机”拍一拍周围的物体。

  请幼儿在活动室里自由寻找自己喜欢的物体,用“眼睛照相机”拍下来。启发幼儿变换角度拍。师幼互相拍。

  3.交流:

  (1)刚才你的“眼睛照相机”拍了什么?你拍的照片上有哪些颜色?(个别回答)

  (2)以前你的“眼睛照相机”还拍过什么?拍到过哪些美丽的颜色?(轻轻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首先通过把眼睛想象成一架照相机来帮助幼儿调动记忆中的相关经验,从而组织起绘画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有东西可画。其次是让孩子意识到,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这为随后的设疑作了铺垫。)

  4.设疑:老师出示自己用“眼睛照相机”拍的五彩照片和红、黄、蓝三支蜡笔让幼儿猜一猜,只用这三种颜色怎样画出照片上的绿色、橙色等颜色。(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5.尝试:幼儿尝试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出五颜六色的照片。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引导幼儿在变出新颜色的同时,发现所用颜色多少与变出的颜色深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用黄和蓝混涂时,黄多蓝少为浅绿,蓝多黄少为深绿)。

  (评析:这个环节让孩子们体验了只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作画的乐趣,这种全新的尝试,充分调动了幼儿绘画的积极性,丰富了绘画的方式,同时也让孩子们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平时画画缺少颜色时,可以利用现有的颜色变出所需要的新颜色。)

  二、大眼睛

  1.送照片:出示“大眼睛”相框,幼儿根据所画照片背后的色块和数字,将照片贴到相框相应的位置上。

  2.感受成功合作:小朋友拍的照片合起来变成了两只美丽的.大眼睛,你们高兴吗?

  3.交流:你变出了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变出来的。

  小结:小朋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了绿色、橙色……还发现颜色涂得不一样多,变出来的颜色的深浅也是不一样的。

  4.引申:除了大眼睛里的这些颜色,你还见过哪些颜色?

  5.小结:是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颜色,可是科学家说,这许多许多的颜色都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来,是真的吗?以后请你再试一试,看能不能像科学家说的那样变出今天我们没有变出的颜色来。

  (评析:这个环节既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又渗透着多种教育因素3首先,孩子们在完成大眼睛的过程中,先要运用数学分类的知识,必须将照片背后的一个小色块和数字同“大眼睛”上的颜色和数字对应起来,才能将照片不多不少地贴进去。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变出和发现新颜色的喜悦,同时又注意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远不止这么多颜色。我及时地抛出问题“科学家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的各种颜色都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来,真的吗?”让孩子们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变出有限的几种颜色上,也让这个艺术活动有了进一步延伸的空间。同时这个环节也是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合作、分享以及成功的快乐而设置的。“大眼睛”包容了个别差异、接纳了不同水平,这里没有横向的比较,有的是探究和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

  三、眼睛的家

  1.讨论:眼睛的家在哪里,眼睛的家里有谁,怎样为眼睛造一个家。

  2.启发:用自己的身体为眼睛造一个家。

  3.幼儿尝试:请一名幼儿先做鼻子,依次合作完成嘴巴、眉毛、脑袋、耳朵的造型。其余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蹲下,成为一个大大的脸蛋。

  4.师幼游戏:师唱歌曲《眼睛的家》,唱到的角色招招手,确认自己的角色造型,加深对身体造型的感受。

  5.配班老师拍下集体造型。

  6.观看集体造型照片,集体唱着《眼睛的家》找一找照片上的各个角色部位。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进行了身体造型的尝试。先通过老师唱歌、幼儿动一动的方式,让孩子们确认自己在集体造型中的角色,初步感受这种造型方式的乐趣。由于孩子们身在其中,无法看到集体造型的效果,于是配班老师将孩子们的造型拍摄下来并让他们边看边唱找角色,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验身体造型艺术的乐趣,体验合作的欢愉和魅力。)

艺术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进行曲的乐曲风格,并能雄壮有力演唱歌曲。

  2.学习用断顿的`方法,用不同的音量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中的意境。

  3.积极参与表演,体验“小海军”的英勇与威武。

  活动准备

  海军的图片、海军帽子、音乐

  活动过程

  1.感受音乐

  幼儿随着“小海军”音乐模仿海军站士开炮艇、挥旗、开炮等动作感爱音乐。

  2.学习歌词

  1.欣赏歌曲,感受哥曲雄壮有力情绪。

  2.理解歌曲内容。

  师:小海军们在做什么?

  3.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尝试用断顿演唱方法和中强音量演唱。

  (2)师:用什么样的声音能唱出小海军勇敢、神气的样子?

  (3)如果是白天,小海军开着小炮艇时用怎样的声音唱?

  (4)完整演唱歌曲。

  4.歌表演

  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表演。

  活动延伸

  提供打击乐器,让幼儿在区域中听音乐尝试打击乐活动。

  附歌曲《小海军》

  1=F 2/4

  (5 · . 5 5 | 5 · 5 5 | 5 55 5 6 | 5 5 )|1 · 3 2 5 | 1 3 | 5 · 5 5 6 | 5 — |

  我是 小 海 军, 开 着 小炮 艇

  3 · 3 6 | 5 · 5 3 | 2 · 2 2 3 | 2 — | 1 · 3 2 5 |

  不 怕 风,不 怕 浪,勇 敢 向 前 进。 炮 艇 开得

  1 3 | 5 · . 5 4 5 | 6 — | 5 · .5 6 6 | 5 5 3 |

  快, 大 炮 瞄 得 准 敌人胆敢来侵犯,

  X X | X 0 | 6 6 6 5 | 2 3 | 1 0 ||

  轰 轰 轰, 打 得 它 呀 海 底 沉

艺术活动教案7

  设计思路:

  本活动来自预设主题《我喜欢的民间艺术活动》。中国民间工艺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但是,现在的孩子对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了解甚少,为了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教师从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剪纸、扎染、面塑、脸谱、风筝、贝壳饰品,共六大类民间艺术品,作为引导幼儿欣赏和尝试制作的载体。活动中,教师力求通过参观、制作布置“小小民间工艺展”,构建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在引导幼儿了解民间艺术品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运用捏、剪、染、画等技能大胆尝试,亲手制作民间工艺品,丰富展区,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热爱,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我们祖先传承至今的民俗文化及其精神长久不衰。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制作布置“小小民间工艺展”,引导幼儿体验制作民

  间工艺品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想象、合作、动手操作以及表现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运用捏、剪、染、画等技能大胆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工艺品。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对民间工艺品的`粗浅认识。

  2、物质准备:录像、课件、录音机、磁带、展车6个(扎染、面塑、剪纸、脸谱、风筝、贝壳饰品)、操作材料、6个民间小艺人助教。

  3、重点分析: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民间工艺品的名称、用料、制作方法和过程,学习欣赏其独特的美。

  难点分析: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并从中体验操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激发幼儿对参观“小小民间工艺展”的兴趣。

  2、在民族音乐的衬托下,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参观民间工艺展。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欣赏六类民间工艺品,配合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小朋友的现场操作。

  (1)面塑。讲解:用面做的民间工艺品,叫面塑。教师现场示范捏小鸟。

  (2)扎染。引导语:这件衣服上的图案是怎样制作上去的?请这位小朋友来染一下。

  (3)风筝。提问:你放过风筝吗?风筝有各式各样的,这个风筝是什么样式的?

  (4)脸谱。提问:这是什么?讲解:这是京剧中的脸谱,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红脸在京剧中代表忠臣,白脸代表奸诈。

  (5)贝壳。提问:你还看到什么了?你看这些贝壳穿起来变成什么了?

  (6)剪纸。引导语:一张纸怎样能剪出奇妙的图案呢?教师现场示范。

  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都属于民间工艺品,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激发幼儿参与制作民间工艺品的兴趣。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A组:剪纸

  B组:扎染

  C组:面塑

  D组:贝壳饰品

  E组:风筝

  F组:脸谱

  3、欣赏作品,交流评价。

  提问:谁给大家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个展区?为什么?

  4、利用课件,开阔视野,激发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老师:这是麦草画、烙画、蛋雕、木雕…、这些民间工艺品都是人们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捏、剪、画等方法制作出的,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更是拿着当宝贝,很多中国的民间艺人还被邀请到全世界进行表演呢,瞧,我们中国人多了不起啊!虽然小朋友年龄小,还作不出那么精细的工艺品,但是你们可以从小多去发现、多去尝试用小手制作一些东西,我相信,等你们长大了,也会制作出更精致、更美观的民间工艺品,让我们中国的民间工艺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名,你们说好不好?

  三、延伸

  幼儿自主展示自己制作的民间工艺品。

艺术活动教案8

  艺术活动:《学做解放军》(欣赏)

  活动目标:

  1、感受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旋律与均匀的节奏,激发幼儿对解放军叔叔的崇敬之情。

  2、能专心倾听音乐,伴随音乐有力的行走或表现简单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会随音乐踏步。

  2、物质准备:一顶解放军军帽,音乐《解放军军帽》

  活动过程:

  1、播放《解放军进行曲》音乐,幼儿随乐踏步进入活动室。

  讨论:刚才,小朋友听音乐进入活动室的时候,都在模仿谁走路?

  2、幼儿欣赏音乐《学做解放军》,感受雄壮有力的旋律与均匀的'节奏。

  (1)播放音乐《学做解放军》,引导幼儿进行曲的雄壮有力的旋律。

  (2)讨论:你怎么听出来是解放军叔叔在走路?

  (3)引导幼儿听音乐有节奏的拍手、踏脚。

  (1)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学做解放军》内容并初步随乐表演。

  1、讨论: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学谁?大家在学解放军的那些动作?你们想用什么姿态来表演解放军?怎么走比较神气、威武。

  2、教师戴上军帽,随乐表演,幼儿欣赏。

  提问:你觉得哪些动作很神气、威武?

  四、播放歌曲,创设游戏的意境,激发幼儿想当解放军的愿望,在歌曲中的列队、表演。

  五、简要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音乐区投放音乐以及解放军军帽,引导幼儿自由表演。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来来往往 见领域活动指导P24。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艺术活动教案9

  【教材分析】

  秋天来了,树叶飘飘,孩子们看见飞舞的树叶,时而扭动腰肢,时而摆臂飞舞,像小鸟、像蜻蜓,像蝴蝶。孩子们快乐的和小树叶做着朋友,感受秋天落叶的美好。因此,活动中通过“情境创设”、“动作创编”、“合作表演”等,激发幼儿探究树叶的兴趣,感受与树叶翩翩起舞的快乐情感。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小树叶飘落时的有趣情节。

  2.能用动作、表情、神态表现小树叶快乐的飞舞,唱出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萌发用动作表现树叶飘飘的兴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2.带幼儿到附近参观树叶的变化,体验和感受落叶的情境,幼儿了解有关树叶的知识。

  【活动过程】

  1.随音乐进入活动室,环境激发,引入主题。

  2.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倾听歌曲的节奏,感受优美的旋律,一起随音乐打节拍。

  (1)引导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引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出节拍,感乐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提问:你能用动作打出歌曲中的节拍吗?

  3.教师和幼儿讨论谈话,幼儿学唱歌曲,熟悉歌词。

  提问:小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引导幼儿讨论:“小树叶会飘向哪?小树叶表现怎样?是怎样的表情?”对比两段不同表情。

  3.幼儿尝试完整演唱歌曲。

  (1)集体演唱歌曲,并自由表现。

  (2)游戏:会跳舞的小树叶。集体演唱歌曲,一人在中间表演。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教师先做大树,幼儿为小树叶,然后互换角色表演。

  (2)幼儿手拿树叶分组表演.。

  【活动延伸】

  还有什么植物也发生了变化?幼儿和教师到大自然寻找更多的变化,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蕴含着树木自然生长等的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一个活动。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艺术活动教案10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形式:

  棉签绘画

  准备材料:

  绿色青蛙头形状材料、底纸一张、墨汁、棉签、折叠形纸

  活动步骤:

  1、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帮助幼儿了解青蛙和蝌蚪的外形特征。

  2、将折叠形纸的一端粘贴在绿色青蛙头形状的纸上,一端粘贴在底纸上,使青蛙的头具有立体感。

  3、用棉签蘸墨汁添画小青蛙和小蝌蚪,完成画面内容。

  4、幼儿看图复述故事内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部分:

  青蛙头形纸可变化成不同的形体,如:狮子、小熊、小猪、娃娃的脸等。

  教学反思:

  1.教师自我评价:

  ①优点: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②缺点: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由于班级面积比较小,加上课的尾声比较急,最后的歌表演有些仓促了。

  2.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挺满意,预设的活动目标都完成了。就是课后怕时间紧张,歌表演《小蝌蚪找妈妈》唱的太仓促了。

  3.课上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用手指画蝌蚪,体验不同的乐趣。

艺术活动教案11

  中班艺术活动:乖乖的礼物树

  活动目标

  1、请幼儿发表自己助人及收受礼物的想法

  2、明白小付出会有大收获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花、礼物、苹果)及礼物树

  教学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并以歌曲《好朋友》引入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讲述自己助人为乐的事及自己受到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的感受,引导幼儿对发生过的`事进行回忆

  2、幼儿充分发言,进行讲述

  三、出示图片,教师讲述故事,并出示相应的教具

  1、提问:乖乖为什么要送给小猴子一朵黄色的小花,小猴子收到乖乖送的小花后心情变得如何?

  2、后来又为什么送给奶奶一个苹果,他们为什么因此而开心呢?

  教师小结:当人感受到关心的时候,往往可以忘记难过的事情或是因为感受温暖而让心情和身体都变得更好。

  3、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很喜欢他,它过生日的时候小动物们讨论怎样给她过生日的

  四、生活经验提问

  1、看见小朋友的东西掉了一地,或老师手上那了许多东西时,又可以怎么做?

  五、活动延伸

  看看今天谁最棒,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礼貌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懂得互相帮助的情感,及今天我来帮帮你。

艺术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大圆和小圆粘贴成小鸡的基本部分,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对粘贴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盒蜡笔、一个筐(大小圆若干),人手一支浆糊、勾线笔、贴好母鸡的纸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1、出示画纸,问:有什么?

  2、教师讲述故事:鸡妈妈带小鸡们到草地上玩,调皮的小鸡和妈妈捉起了迷藏,小鸡们都躲了起来,我们帮鸡妈妈一起把小鸡叫出来。

  3、幼儿学叫:小鸡小鸡快回来!

  二、教师示范小鸡的'粘贴方法。

  1、先找到一个大圆粘贴到纸上,再找一个小圆和大圆粘贴在一起。教师用形象的语言说,小鸡的身体探出来了,小鸡的脑袋出来了。

  2、让幼儿说说小鸡的哪些部位还藏着。

  3、教师用笔画出小鸡的眼睛、脚、嘴。

  4、想一想,小鸡在什么地方玩?适当增添一些小草或太阳等图案。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大圆和小圆要紧紧地连在一起。

  鼓励幼儿多粘贴不同方位的小鸡。

  四、作品展示,欣赏作品。

艺术活动教案13

  设计思路:

  “鞋”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孩子们对于做鞋子中的绕线、拉线、钉鞋钉的动作却无从知晓。乐曲《鞋匠之舞》来源于奥尔夫音乐,奥尔夫强调的元素性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整个活动过程中努力融人奥尔夫倡导的元素性、综合性、创造性、参与性、灵活性、兴趣性等音乐教育理念,即通过融合音乐、舞蹈、语言、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培养孩子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健全人格的目的。

  《指南》提出:“4—5岁幼儿能用拍手、踏脚的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中班幼儿对音高、力度、音色等音乐因素有一定的辨别意识和能力,而且在活动的前一环节已通过故事情节、动作的辅助,使幼儿对乐曲有了初步的感受,为本环节乐器伴奏做好铺垫。本次活动让幼儿尝试用乐器进行伴奏,通过乐器的逐个练习等四个环节,由浅人深,层层递进地让幼儿掌握活动的关键点,理解并能表现说唱活动中乐器与音乐的融合,实现音乐教学的真实价值。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尝试看图谱用轮奏的形式为乐曲伴奏。

  2.有节奏地表现鞋匠的工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有节奏地表现乐曲。

  活动难点:

  看图谱轮奏。

  活动准备:

  音乐、三角铁、双响筒、铃鼓、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引发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引出鞋匠。

  师:老师有一位朋友,人们鞋子坏了就会去找他,他的职业是什么呀?(鞋匠)

  鞋匠是怎么修鞋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说说鞋匠是怎么修鞋的。

  (通过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主题,说说鞋匠是怎么修鞋子的,感受修完之后鞋匠的心理变化。)

  2.欣赏音乐,并尝试用动作表现

  (1)欣赏音乐

  师:老鞋匠修鞋的工作也可以用音乐来告诉大家,你们可要仔细听哦!(引导幼儿听音乐探索修鞋子的不同动作)

  师:你听到鞋匠是怎么修鞋的?

  当幼儿说到修鞋动作时,可以请幼儿模仿一下。

  (2)用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鞋匠的不同工序,学习鞋匠修鞋子的`不同动作。

  师:老鞋匠先是补鞋子:准备好拿起针开始用力钻,“用力、用力、用力……噗”,长长的线拖出来了。再是钉鞋子:用锤子怎么敲,“叮叮叮、咚咚咚”。最后一只鞋子终于修好了,开心吗?表现一下“啦啦啦、啦啦啦”。配上音乐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节奏。

  师:我们一起学老鞋匠修鞋子吧。这次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

  (让幼儿自己听音乐探索修鞋子的不同动作,挖掘乐曲与表演修鞋动作的相对应,用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修鞋的活动。既让他们在感受乐曲的同时走近音乐,也能让他们体会节奏的有趣和快乐。)

  3.尝试看图谱表演节奏

  师:老鞋匠说配上好听的声音会更开心。

  我们一起用小乐器来伴奏,让修鞋子变得更开心。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乐器?(逐一出示几种乐器)

  问:“这是什么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它的声音像老鞋匠在干嘛?”

  (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出示图谱,师幼一同熟悉图谱。

  师:小朋友看一看,图谱上是哪些乐器啊?(师幼一起看着图谱打节奏)看手势或图谱用乐器练习打节奏。要求:没轮到时不能有声音。

  师:记得老鞋匠修鞋时的顺序吗?可以看老鞋匠的手势,也可以看着图谱敲。配上音乐让幼儿用乐器来表现节奏。

  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一起修鞋行吗?让幼儿相互调换乐器进行尝试。

  师:你们演奏得真棒,现在我们把乐器交换一下试试。

  小结:老鞋匠今天很高兴,我们的宝宝帮他修了这么多双鞋子,而且修得很牢固,谢谢你们!

  (鼓励幼儿尝试着将声音与对应的乐器相匹配,看图谱进行练习,使幼儿在富有角色性的演奏中更好地体会鞋匠的情感变化,也在玩中感受音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幼儿继续探索尝试用来打节奏。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打节奏的,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生活是基础的源本,利用生活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

艺术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由于速度、力度变化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情绪,体验优美、安静和欢快、热闹两种不同的意境。

  2、积极运用语言讲述及创编动作的形式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随乐曲舞蹈的过程中,能注意到人与音乐的协调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能共享表演空间。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蒙古族已有一定的认识。

  2、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音乐磁带《森吉德玛》以及跟音乐匹配的蒙古族景色录像带各一。

  3、表示乐曲名称和情绪的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感受乐曲的段落及情感,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1)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完整欣赏乐曲,并介绍曲名《森吉德玛》。

  问:听了这首乐曲,你好像看到了大草原上哪些美丽的景色?

  3)再次完整欣赏乐曲

  问:你觉得音乐的前面和后面有什么不一样?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完整欣赏录像

  乐曲告诉我们大草原上有什么景色?讲了什么事情?请你用一句好听的、完整的话告诉

  大家。(讨论)

  2、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由于速度、力度变化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情绪

  1)教师范唱两段的第一乐句,注意速度、力度的不同。引导幼儿感受同样的`旋律由于

  速度有快有慢,力度有大有小,所以给我们的感觉不同。

  问:老师唱的是同一乐句吗?感受一样吗?为什么?

  2)教师边小结边出示字卡和图片

  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二段,第一段优美安静;第二段欢快热闹。

  3、引导幼儿用创编动作的形式,继续表现对乐曲的感受,并注意人与音乐、人与人之

  间的协调。

  1)幼儿边看录像,边静静地想表演的动作,并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2)集体讨论:这个动作适合在哪一段表演?为什么?

  3)集体边看录像边表演:

  提出要求:表演的动作和音乐的感受应该很合适、很相配,还要注意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4)师生共同归纳出两段乐曲中三个不同的动作,要求幼儿一个乐句表演一个动作。

  5)完整跟音乐表演,教师边表演边用语言提示。

  幼儿随乐曲自由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

  活动延伸

  在其他活动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演奏熟悉的歌曲和乐曲,继续感

  受由于速度、力度、节奏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形象和效果。

艺术活动教案1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律动,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

  2、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体验水果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秋天丰收的图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

  图片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

  认真的欣赏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幼儿感受图片,并能将自己的观察发现表达出来。

  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1、教师:请你们听一听,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那么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认真的倾听音乐,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三、引导幼儿理解音乐。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看出来的?你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来边听音乐边摘果子?

  教师:那么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你是怎么摘果子的呢?

  引导幼儿介绍自己摘果子的`动作,和幼儿一起学习好的动作

  1、教师:老师听了这段音乐,心里面也觉得非常开心,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先请你们来猜一猜,好不好?

  2、因为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叔叔阿姨们来不及摘果子,想请你们来帮忙摘果子,听摘果子的音乐响起来啦,你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来边听音乐边摘果子?

  先猜测一下为什么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会很开心。

  通过猜测活动以及老师讲述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

  四、听音乐学习律动。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如:手腕的转动、踵趾步等。

  2、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果园丰收景象。(幼儿随音乐在座位旁边练习踵趾小跑步,教师适时地给予语言提示。)

  幼儿随音乐练习摘果子的动作。

  能手脚协调地随音乐做动作。尝试创编动作。

  采用教师讲解、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学习摘果子动作,并鼓励幼儿自己创编。

  五、结束活动。

  在集体摘果子的情景中结束活动。

  跟着音乐集体摘果子。

  在轻松愉快地集体摘果子氛围中结束活动

【艺术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艺术活动教案] 艺术活动教案中班04-13

艺术活动教案07-16

艺术活动教案08-25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1-13

艺术活动教案优秀09-22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08-29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01-18

艺术活动《春天》教案01-17

中班艺术活动教案[经典]06-04

(热)艺术活动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