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评课稿

时间:2024-07-21 11:21:26 其他 我要投稿

地理评课稿(精品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理评课稿(精品15篇)

地理评课稿1

  本周四在我校赛课教师,举行了新一轮的高二教师示范课比赛。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听了黄元玉老师的一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课,收获颇多。

  本节内容为必修一第二单元地球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在知识抽象,难于理解,再加上我校的基本学情,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完成教学目标,就显得尤重要。黄老师是我校地理老师中的佼佼者,曾获得襄阳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他的课以设计独特,语言精练,气氛活跃,成果显著而深受学生喜欢,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学习的榜样。今天的这节优质课就是他的教学风格的一个缩影。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首先,是对教材的处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又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班情因班而异。通过听课看得出,黄老师也是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从重难点的把握,到学生活动的设计;从课堂导入的设计,到导学案的设计编排,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

  其次,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这节课以二战故事导入,教师展示黑白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然后老师揭开谜底,讲述故事,并设疑“日本为什么要设计氢气球炸弹让它漂洋过海去轰炸美国?”“同学们猜一下,这些氢气球炸弹真的能飘到美国吗?”再配上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教学循序渐进,环节设计深入浅出。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单圈环流——三圈环流。层层深入,并作板画细致讲解。每个环节讲解完,都设计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气压带风带的示意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配上动画视频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最后配套导学案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对本节课的感想

  在整节课堂中,黄老师的讲解,语言精练,很少重复,也没有口头禅。板书设计工整,板画精美。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学习借鉴的地方。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注重课堂的氛围和节奏的把握,合理设计教学。在活跃课堂氛围、把握教材处理和精炼语言上狠下功夫,争取当一名业务精深,深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

地理评课稿2

  20xx年12月5日上午第一节课,z老师在逸夫楼多媒体教室给学校领导和各位同仁展示一节高三复习课,内容讲述的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听完这一节课,历史组各位老师受益匪浅。为了促进各位老师的专业成长,高三历史组经过了热烈讨论,并得出以下共识:

  一.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思路清晰,衔接自然。本课知识点较多,王老师在教学中既能讲解透彻,又做到有条不紊,展现了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二.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能紧贴高考。王老师在上课前就从知识的广度、深度、高度三个层面强调高三复习课与高一、高二上新课的不同。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看王老师能很好地从这三个层面进行复习,如讲述“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王老师一方面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角度进行论述,体现了高三复习课知识的.广度、深度,另一方面又讲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体现了高三复习课知识的高度。

  三.课件制作紧贴教材内容,紧凑实效。如通过图表展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做到形象直观,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来龙去脉。通过表格讲解“民族资本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通俗易懂,让学生印象深刻。

  四.在教学内容中对古诗词的运用恰当、贴切、形象。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等能很好地把历史知识点与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既形象地讲解知识点,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大家一致认为这又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地理评课稿3

  我对高中地理视频“新兴工业区”一节观摩后的体会与评价

  我认为这节课总体上是成功的,比较来讲是一节优质课:

  一、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味很浓,表现为自主学习的程度比较高、合作的效度比较好、问题探究也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

  这节课教师受用的是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假想考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8个组,意大利新工业区和美国高新工业区各四个组:政府官员组、企业家组、经济学家组、媒体记者组并进行角色分配和确认,各组人员任务明确。从视频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教师也给学生有较充足的自学时间,学生的自学程度比较高;同时教师的.分组是比较合理,学生互赖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好,从学生代表的发言和“记者”的提问看学生也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做”、“考察”中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很多,说明学生的探究的深度不够。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课堂上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结合实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课程也坚持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个人亲身经历,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个性化(选择性)。还有就是这节课教学的结尾是开放的,课在结束时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学生基本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

  我认为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课堂上学生不仅进行了阅读,而且是围绕目标阅读,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也自主的、积极地提出了问题并回答了问题。因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作为“记者”的提问,有一个学生提问了两次,而且时间比较长,其它同学很少发言,“记者”的任务完成的不好。再就是老师提供的材料,学生的运用也不够,没能展示运用结果。同时我也担心部分同学没有真正参与,意大利或美国两部分同学只顾自己完成任务而忽视了向对方学习。

地理评课稿4

  在听了高一地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公开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第一部分教学者说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

  一、关于三维目标。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

  2、通过阅读教材和学习活动,能够解释和绘制地理过程示意图;

  3、能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各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理教学,结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环示意图,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环示意图,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的重难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分析;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新功能。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完成以下课堂教学任务。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水循环

  2、岩石圈物质循环

  3、生物循环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平衡功能

  教学者自己认为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有限,学生参与课题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氛围不够浓厚;

  3、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的主体性没全面的体现出来;

  4、教态还不够自然大方,略显拘谨;

  5、讲练结合不够,练习的针对性不强等等。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二部分听课教师的听课评价

  优点评价:

  1、教学目标确定得比较准确,并且落实得比较好;

  2、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辅助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4、教学语言和蔼可亲,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5、重点讲解细致,难点能够化解,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

  6、板书清晰,结构合理,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环节承转自然,课堂结构科学。

  不足之处:

  1、虽然地理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入手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突出了新课程“用教材”的思想和紧密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的理念,但是如果这些图片能够结合乡土地理,这种设置情景的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3、虽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由于教师对课堂基本情绪的把握不准,使得这种过分的制造“愉快”,反而减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4、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也有大量的图片、视频的`呈现,帮助学生将问题变得简单化,但是地理教师在课堂中过分依赖和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使得多媒体的作用过度地代替了教师的作用,有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5、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力图体现师生合作和交流,但是教师还是不敢大胆放手,其实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如“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分析;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新功能”等教学难点和重点,就可让学生去探究、讨论,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只是浅尝辄止,那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6、虽然教师的讲解还较全面、很细致,但是对教材中的“非重点、难点”也进行面面俱到的的讲解,因而显得教学重点不突出,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的效率不够高。

  第三部分参加评课的一些体会

  1、公开课后进行认真的评课,教学者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老师们营造了浓厚坦诚的评课氛围,在评课时能够放开手脚、抛开思想顾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各自的见解可能“有褒有贬、有优有缺”,但这种见解和建议是真诚的,这种评课氛围能够给予每位教师以教学的启迪、智慧的升华。

  2、通过听课者和上课者的评课,使得听课者和上课者都能够得到启发和实质性的收获,对于地理教师的教学知识、技巧与技能的驾御,对于地理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把握,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新课程强调地理教师的课后反思,但是课后反思和评课的效果如何,是否“为了反思而反思,为了评课而评课”,是值得地理教师思考的问题。其实在反思和评价成功之处的同时,更应该总结和反思失误和教训,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醒自己,完善自己,为自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评课稿5

  9月中旬,为了加强“学案式”导学的应用力度,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促进与交流,把学案式导学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校举办了“学案式”导学示范课活动,今天上午听了刘海燕老师的《中国的交通》,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评价:

  1.教学目标确定得比较准确,并且落实得比较好;突出重难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积极参与到学案式导学的学习讨论之中。

  2.严格按照“学案式”导学的五个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授课,能够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积极性,课堂预习交流有充分的准备,合作探究讨论激烈;课堂点拨当中积极与学生交流。

  3.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辅助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直观但不繁冗,简洁又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4.教学语言和蔼可亲,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5.重点讲解细致,难点能够化解,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并在合作探究第一题填写我国三横五纵铁路线的环节,能准确填写出相关的铁路线和铁路枢纽城市

  6.板书清晰,结构合理,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环节承转自然,课堂结构科学。

  今后需要改进之处:

  教师在处理教学最后的`几分钟稍微有些紧迫,在进行合作探究第三题的时候,学生回答的个数较少,虽然在有效地课堂时间内进行完了这节课,但是习题部分没有进行处理,略感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把握时间的安排,在学案式导学的课堂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地理评课稿6

  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了许多资料,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了准备。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书本以外的许多信息,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或所谓的引导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导演,搭建各种平台,还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演,全员参加,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麻老师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各个方面上的`差距。这比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效果来的好,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气温和降水量上的差距,教师以图表为载体,让学生读图表获取知识,从而发展的学生的读图能力。人文特点、自然景观、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距的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地理评课稿7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能初步运用于实际,进行简单的互动探究。我个人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引导新颖、效果显著。

  课一开始,教师展示黄川草莓图片和相关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展示出本节学习目标,做到“心里有数”,这样利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教学过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步步为营。

  整节课,共设置了三个教学内容,内容链接上有序、紧实而无杂乱,显示了教师较为扎实的“基功”,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没用上,但学生表现较为突出,表现能力较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利于师生间的互动。

  三、教师语言与承转合情合理合时。

  整节课在讲解过程中,每个知识点的链接上教师运用的言语较为合情合理合时,拿捏的尺寸恰当而又不罗嗦,这显示了教师良好的基本功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值得肯定。

  四、阅读课本知识是必须的。

  整节课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知识的部分较多,一利于学生进行识记和理解知识点,二是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3分钟速记,起到对重难点的掌握和识记,是好的。

  五、讲解透彻,有的放矢。

  本节课一大特色是教师讲解得清晰明了、透彻,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步步推进,层层解剖。

  总之,教师个人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董老师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很强,用语简洁、准确、清晰、规范,制作的课件生动、形象,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地理评课稿8

  昨天参加了区EEPO同课异构活动,听了2节“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作为评课团队,点评了第一节课。

  EEPO是有效教育的英文单词缩写,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来实现有效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一节课是采用要素组合方式上的。要素组合方式采用5J+5F的学习方式,5J就是5项基础:约定、表达呈现、板卡、单元组、团队;5F即5个防范:防空讲、防花架子、防泡沫、防与学生为敌、防形式单一。

  评课我们采用的是经典性评价。经典性评价主要从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即”三性合一“,互动、主动、能动即”三级联动“这六个方面评。由于评课团队中地理老师只有我和经发中学的曾宪培老师,所以我俩负责从3性的角度评课,我从知识性评。

  知识性是基础,对知识本身的传授是我们xx教育(中国)教育的强项,也就是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做得最多最扎实的.的部分。这有历史传统,我国古代的教育方式,私塾的学生一般并不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本身,他们推崇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准确地向学生讲解和呈现知识是必要的。有效教育也不例外。如何评价一节课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一看关键知识点(重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二看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三看是否运用有效教育手段促进强化次数达到基本量,关键知识点是否落实。我在评课时偏重于评不足,指出了该节课的探究问题一难度略大,如果用图片的方式呈现,而不是用箭头和文字,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探究二的3个问题难度梯度设计较好;同时指出了该节课的知识点落实不到位,学完之后学生知道了自然环境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牵一发而动本地、他地则需要老师总结。

  评完之后,不由地懊悔不已。懊悔自己怎么不多说说本课的亮点。评课时我沉浸在课中,完全忘记了人情世故,这么直截了当地指出授课老师的不足,授课老师心里该多不舒服。我听别的老师在评时主要说优点。想想自己也是,越认真越愚蠢。有老师说评课时一般说4点,前3点是优点,最后指出1点缺憾或者建议,这样被评者心里上可以接受。唉,总结教训吧。

地理评课稿9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同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夏炜老师:指教《天气和气候》风趣幽默,驾驭课堂,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建议进一步加强普通话修炼。

  刘新梅老师:指教《滔滔黄河》她高质的学案,优秀的课件,科学的程序,熟练的操作,使课堂“起点学案化,过程探究化,知识图象化,学生愉悦化,小结纲要化。”建议问题设计要严密。

  周玉霞老师:指教《西亚》她流利的普通话,潇洒的表情,渊博的知识,高效的调控,使课堂锦上添花。她设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设认知停靠点,让学生都学会;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学。建议风趣幽默。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比如: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如“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之间”。

  2、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

地理评课稿10

  1.引课: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用“你对台湾的了解?”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从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台湾。

  2.授课: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出台湾周边的地理事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并记录分数,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组织的去学,增加了学生集体意识。在介绍台湾的特产时,以游戏导入,更加吸引了学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脑筋。游戏连线后引出这些水果的生长环境,从而引出台湾的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并紧紧抓住北回归线这个重要地理线索。通过展示台湾农作物分布带,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台湾的气温降水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地势对工业农业分布的影响。最后在总结本节课时,老师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诗句,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准确的引出两岸人民是一家的爱国主题。

  从知识与技能看,本节课上学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熟练的加以运用,从课本知识向外延伸,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

  从过程与方法看,老师在本节课中充当的引导者启发者,并没有象以往的老是那样,过多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引课到授课,再到总结,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思考后,积极回答,打破了以往教师包办的常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本节课老师在总结时能够选用恰当的文学材料,让学生朗诵,使得诗句的意义直达学生内心深处,勾起学生对祖国统一,两岸一家的爱国情怀。

  纵观本节课,的确是一节成功的地理课,不但教会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以本课为榜样,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地理评课稿11

  这个星期二听了唐老师高三(3)班第二轮复习课《正午太阳高度》,让我在当中学习到许多知识技巧,由此引发了关于课堂教学上的各种感悟。

  1、注重总结规律,构建知识体系。

  作为高三的第二轮复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重复强化,而是注重总结规律,从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高度的分布和变化的实例上,分析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靠近我增大,远离我变小,最近最大,最远最小。用通俗的语言清楚的阐述了重要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重视拓展引伸,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的规律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唐教师又给出了某时刻太阳高度的分布图,同时还讨论了日影的变化过程,日出日落的方位,还有太阳的视运动过程,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能力。

  3、关注地理教学技术,增加教学效果

  现在的地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多媒体教学能力,普遍具有信息技术能力。扩充了地理资源,使高中地理教学的空间大大拓展,也使地理事实的空间性、时间性比以往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使地理思维的综合性、比较性得到了有力的表现。

  4、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唐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视。例如在读图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帮助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就这堂课而言,我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1、要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提高课堂的应变技巧。

  2、要注意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为了课堂教学进度而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总的来说,唐深深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考纲要求,课堂教学的有效。在45分钟里面,教学容量适当、顺利完成预定目标;学生的集体反映,思维积极、气氛活跃。是一堂成功的课。

地理评课稿12

  《新兴工业区》这堂课总体来说是一堂好课,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有所提高。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情境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得到较好的运用,教学各个环节都处理的较好。

  导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课堂实录中教师导入环节很好的发挥了这一作用。通过展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美国新兴工业区的优美的风光并伴有背景的音乐,很好的创设了情景,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

  导入环节激发了学生想去进一步了解这些地方的'欲望,这就自然而然的过度到下一个环节——讲授新课的内容。当然,新课内容教学环节是通过开展活动进行的,让学生分组组团分别到意大利和美国两个地方的新兴工业区旅游,回来举行新闻发布会,各组派代表谈见闻感受。另外,其他学生可以作为记者进行提问。这是本节课的又一大亮点。课堂教学活动化,通过这个活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新课改精神体现的还不够充分;活动占用时间太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分析、总结工作做的不够;没有课堂巩固练习的时间;在练习之前或之后,教师如能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就好了。

地理评课稿13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

  这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章老师比较法在这堂课中用的恰到好处。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北方三大地形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说明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象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亦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思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运动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②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

  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

  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

  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地理评课稿14

  董老师这节课是她参加“第六届教学百花奖”的一节参赛课。精心准备了好长时间,备课量很大,非常辛苦,但也很锻炼人。通过这次赛课,董老师的教学也变得更加成熟了。

  就这一节课来讲,我认为有如下4点值得肯定:

  1、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的课改理念

  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分析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影响来展开的。从素材和案例的选择来看,运用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和动画。课堂上也能把时间和空间大胆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基本上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学生在讨论后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性生成。

  2、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核心理念

  在准备这节课时,董老师一定首先从网上查询、查找了家乡的有关农业的新闻、图片、视频,也研究了家乡的农业区域规划的地图,从对家乡的农业种类的认识方面的师生互动,到对各地域农业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基本上都是围绕学生身边熟悉的农业地理事象展开的,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求知中度过了整整的一节课。

  3、很好地践行了可视化地理的理念

  由于目前高中教学中应试教育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就地理教学而言,主要存在着两个重大问题:

  ①学生整天忙于书本学习,直接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

  ②是学生学到的大多是书本上的知识,到了实际生活中,学生没有地理意识,也不能用地理眼光来看待、观察地理现象。

  然而,董老师却将地理教学更加直观的、尽可能多的运用了有声的视频、无声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可视化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生活中地理的直接经验。

  4、巧妙的阐释了“建模”与“破模”的概念

  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从自然的、社会经济的、技术的、政策等因素进行“建模”分析地理原理的一般规律,显得自然也水到渠成。后来董老师又带领学生针对具体的农业发展来强调:自然条件抑或是社会经济条件抑或政策抑或技术等等的“破模”。进而突出主要条件、主要因素,让分析与生成更有针对性,更有“干支分明”的效果。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完美的地方。

  一是预设还不够充分。探究之前的`资料呈现、视频播放之前,应给与更多的发问预设进而安排一些悬念,让学生在阅读与观看视频时能带着问题,让讨论的方向更加明确,这样对老师的组织教学往往会事半功倍的。

  二是课堂的动态生成把握的不够好,有点担心“风筝断线”的感觉。例如,xx等同学在列举家乡农业种类的时候,老师显得有些急促,同时也缺少对同学的总体的总结与概况等。

  其实,课堂可以生成的资源很多,但我们要在生成的资源里有选择的抓取、放大哪些我们真正想要的也是围绕本课教学目标的资源。

  最后,想说一句,假以时日,今天的小董老师必将成就明天的完美课堂。

地理评课稿15

  本学年我参加了xx市中小学xx教育网上学习,选修了其中的《地理评课实例分析》,认真学习了课程知识及参与了学员之间的互相讨论后,我对地理评课的认识也逐步加深,总结下来,可以分为八个角度。

  一、从教学标准角度评课

  这里的从教学标准的角度进行评课,包含三重涵义。

  一重是从比教材高一个级别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来评课,一重是从执教教师制定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来评课,还有一重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评课堂教学目标本身。

  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进行评课,着眼点比较高,要求评课者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比较熟悉,能够将执教者的实际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如果想从这样的角度进行评课,我们在听课时候最好先看看有关的课程标准,在评课的时候最好读一下有关的课程标准,让参加评课的老师有所共鸣,因为老师们不会把课程标准背下来的,需要提示的。

  一般情况下,执教教师不会照搬照抄课程标准来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往往根据课程标准、自己的学生状况、自己的教学环境、自己对教学资源的组合、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来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这也是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表现。

  如果是听有准备的公开课、展示课,执教教师一般备有写明具体教学目标的教案,评课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二、三来组织自己的评课思路,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评课。这样的评课,使执教教师回到自己执教的起点,回头一看,登高一看,会豁然开朗的。

  如果有的执教老师事先没有准备教学目标,评课老师也可以请执教教师先谈一谈,让大家明白执教老师的意图,便于大家沟通。

  比如,必修2中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是一堂家常课,没有提供具体的教学目标。我们就需要去查一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看看这一堂课是怎样处理教材的。

  二、从教学内容角度评课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评课,我觉得在实践中,是大部分场合、大部分地理老师评课时切入的角度。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评课,首先就是评教材的处理;然后是评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教学的具体材料和教师的具体表述。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切入进行评课,评课时的题目可大可小,评课时的话语可多可少,评课的时间可长可短,评课的空间比较大、自由度比较高。

  特别在教学有难度、内容有深度、表述有争议的时候,对教学内容的评课,往往能引起共鸣或者讨论。这个时候,评课者对“科学性”“学科性”的把握就要起作用了。

  大多数同行教师的评课,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上,在地理知识和技能问题上进行研讨,对执教教师、参加评课的教师无疑是有利于专业发展的。

  三、从教学的组织角度评课

  评课的时候,也可以从教学的组织角度来评课。

  过去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组织比较简单,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上面讲,以讲台中心;学生坐在下面听,一行、一排成秧田式;教师一般是以教材或者地图为教学内容,以板书、板画、板图来串联教学过程。

  现在的学生不一样了,不是“为革命保护视力”的年代了;现在的地理信息传播的方式不一样了,现在的教学手段、演示技术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教学的组织角度,主要就是看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法。

  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实施方法是否有序、灵活,都是值得细细举例说明的。

  教学组织得如何,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如何、“配合”得如何,既是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外在表现。

  在听课过程中,我是很注意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的教学组织的。我特别反对事先“排练”过的教学组织,因为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映教师能力、智慧、创造力的课堂教学,而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表演”。

  四、从教学技术角度评课

  评课的时候,还可以从教学技术角度进行评课。

  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多媒体教学能力,普遍具有信息技术能力。有的'还懂得利用虚拟地球、网上地图等工具,扩充了地理资源,使高中地理教学的空间大大拓展,也使地理事实的空间性、时间性比以往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使地理思维的综合性、比较性得到了有力的表现。

  从教学技术的角度进行评课,要看新颖性,更重要应该看有效性,要看经济性。这个经济性,不是说省钱的经济性,而是说教学上的经济性。看教学技术的应用是不是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看是否使得难点、重点教学内容变得容易解决了,看是否使得教学效益增加了。

  现在,我们的教学环境也改变了,许多教室有了大屏幕,许多老师制作了课件,地理课堂教学技术的确和以前不同了,技术已经影响和改变着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关注这个角度。

  五、从教学效果角度评课

  评课的第五个角度,是从教学效果角度进行评课。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如果一堂地理课的教学效果不好,其它的教学目标、组织、技术等等,就谈不上好了。

  但是从地理教学效果切入进行评课,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从哪里去看、怎样去看教学效果如何?看出教学效果如何,才能评论教学效果如何。

  如何看地理教学效果呢?

  一种是看集体或者个人的当堂地理测验、或者地理测试的效果,如果有测验或者测试,当然可以看出效果。

  一种是看教学效率,在40分钟里面,教学容量如何、预定目标是否完成。

  一种是看学生的集体反映,思维是否积极、气氛是否活跃。

  六、从教学亮点角度评课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进行评课。

  每个老师在教学上都会有所长有所短的,在教学中有的老师的心情也会跌宕起伏。第一年的青年教师,也有他们的朝气和锐气。

  尤其是进行公开教学或者展示教学的老师,一般是做了精心准备的,一般总是有一些新鲜的招数给人以眼目一新。

  如果这种新鲜的招数能够促进教学、提高效果,那就是“亮点”了。

  出现了“亮点”,评课的老师就应该抓住,通过评议使得“亮点”光大,使同行们得以借鉴。

  七、从教学环节角度评课

  评课的角度还很多,比较容易切入的角度是评教学环节。

  一般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可以分为:引入、新课、读图用图引起的教学高潮、巩固训练、小结作业五个环节。

  比如从某一环节去评课,从“引入”环节入手,也可以评出很多。至少可以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八、从教学基本功角度评课

  新教师、中青年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公开,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要加强课堂教学基本功,有时候还要比一比课堂教学基本功。其实,我们评课时完全也可以从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角度切入进行评课。

  一般的中学教师的基本功,有共通的地方。如教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组织能力、板书等等。

  地理老师还有自己的基本功,那就是地图能力。地图能力中有板图能力、读图能力,还有指图能力。

  以上不同的评课角度,并不是全部的、全方位的角度,只是给老师们提供一个视角。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切入,比如教学方法。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评课,可以深入一些;从多个角度切入,可以全面一些。千万不要一个人八个角度一起来评,搞成一言堂,全被你一个人说完了,没有研讨的氛围,也没有意思了!我们地理老师大家是同行,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评课,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

  至于如何看一堂好的地理课,一堂好的地理课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很难说的。说好,说几分好;说不好,几分不好,很难笼统下个结论。教研员给别人打个分,也只是教研员的个人标准,而且往往是和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比较的结果。其实,适合这个老师、适合这个班级、适合这个教学内容才是“好”的。

  最后,借用一个高级地理教师的评课语录来结束我的论文:虚拟一个评课思路;多评细节少下论断;设身处地提出问题;科学性问题不放过;鼓励为主批评为辅;适当比喻幽默调侃;总结得失有所提升。不轻易写评语;实事求是写评语;根据评价表项目写评语;根据评课意见写评语;根据课的类型写评语;根据教学特点写评语;根据研究课题写评语;多赏花少摘刺“但是”里面有鼓励。

【地理评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评课稿03-30

地理评课稿05-18

地理评课稿[经典]05-18

初中地理评课稿08-01

(优选)地理评课稿07-17

地理评课稿(热门)06-03

地理评课稿(优)06-03

(必备)地理评课稿06-03

[荐]地理评课稿06-05

(优)地理评课稿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