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集合)
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知识点 篇1
1、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
;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3、“海防”与“塞防”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
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③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
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
(见课本第15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页画像。)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历史知识点 篇2
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
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春秋时期
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春秋时期
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战国时期
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仁和礼
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方式是建立军功
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
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多种粮食多织布
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建立县制
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
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
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经商致贫的人
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
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
17、秦国一跃成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韩非子
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
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2、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
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老子
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诸子百家
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的思想派别是法家
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孟子
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道家
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孔子
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齐楚秦燕
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
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商朝
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和打仗
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的进步是青铜器的使用
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青铜器制造业
36、目前世界已知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
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战国时期
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39、都江堰的地点是四川成都岷江流域
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
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
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湖北随州
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祭祀和宴会
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
45、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铜锡铅
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中
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都江堰
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青铜器
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公元前20xx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
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卜辞
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甲骨文
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内江
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外江
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飞沙堰
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论语》
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分水鱼嘴
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商鞅变法时期
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
历史知识点 篇3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内容: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内容: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 内容: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 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l) 内容:
①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习探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阶段 时间 地位、特征
产生形成 春秋战国 (1)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荀子的'改进,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重视。
(2)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包含民本思想。
遭受打击 秦朝 “焚书坑儒”,遭受沉重打击
确立正统 西汉
(1)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当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趋向官方化、神学化。
走向成熟 宋明 (1)儒学从道教、佛教中汲取有益内容, 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
(2)由理学发展到心学,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过程。
自我批判 明清 (1)出现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
(2)批判理学,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
儒家思想之所以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统思想,并不断自我调整,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历史知识点 篇4
一、冷战中的对峙
1 、冷战政策
( 1 )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 2 )内容:①政治上:推出杜鲁门主义, 1947 年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政策,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②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 、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是苏联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 、美苏争霸
( 1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①实力对比: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②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③苏联意图: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④重要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1962 年,危机的解决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 2 ) 70 年代:①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②对策: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结束越战,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如 1972 年 12 月出兵阿富汗
( 3 ) 80 年代:①苏联对策: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核心的.全球缓和战略;原因:经济困难;事件: 1989 年从阿富汗撤军。②美国对策:实现有限的缓和;原因:因扩充军备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遇到西、日本的激烈竞争
4 、冷战结束: 1991 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干涉别国内政,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2 、科索沃战争: 1999 年 3~6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狂轰滥炸;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 、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2 、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 年 1 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 、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对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历史知识点 篇5
宋朝:
君主专制加强:宋朝通过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职位,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标志着宋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央集权的发展:针对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宋朝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包括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负责监督;以及将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
君主专制加强: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在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
中央集权的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其他地区设立行中书省管理。同时,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这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历史知识点 篇6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
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3、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情况:康熙时人口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③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历史知识点 篇7
1.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1992年,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一句话评价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知识点 篇8
甲午中日战争
记忆口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一﹑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发展
②客观:清政府腐败
③直接:朝鲜爆发民众起义
2.经过: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重要海战: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 屠 杀)
人物:邓世昌、丁汝昌
4.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5.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6.《马关条约》内容:
7.战败原因:
①主观: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②客观:日本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8.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9.条约危害:
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③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掠夺富庶的长江流域。
④便于列强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0.影响:
①中国: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运动再掀高 潮。
②日本:促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列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
记忆口诀: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1.时间:1865年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新一轮侵华浪潮,英俄都想争夺新疆。
3.表现: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67年阿古柏建国,自立为汗。沙俄出兵强占伊犁。
4.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5.进军的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6.结果: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在新疆设立行省。
7.原因:
①.维护国家主权是正义行为。
②.战略战术正确。
③.军队战斗力强。
④.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8.意义: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②.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历史初二上册期中考点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代表人: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3)时间: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的近代军事工业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海军,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①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③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历史学习如何集中注意力
1、认真安排好你的时间
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
2、学习前先预习
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4、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
课堂上做的笔记你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定期复习能有效地提高你的考试成绩。
5、有可能的话,找一个安静的、舒适的地方学习
选择某个地方作你的学习之处,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是你的单间书房或教室或图书馆,但是它必须是舒适的,安静而没有干扰。当你开始学习时,你应该全神贯注于你的功课,切忌“身在曹营心在汉”。
6、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平时测验的目的主要看你掌握功课程度如何,所以你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或许,你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不要紧,只要学习扎实,认真对待,下一次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通过测验,可让你了解下一步学习更需要用功夫的地方,更有助于你把新学的知识记得牢固。
学生怎样记忆历史事件
1、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然后记诵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节,如自强运动分为三阶段,辛亥革命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两个时期。至於枝节琐事,似非会考的重点。
5、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为例:政治方面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异;经济层面有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不同、公行制度.贸易不平衡、鸦片贸易;社会因素如英国工商业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文化方面如中国中心主义与英国自由思想的分歧,个人责任与集体负责制的冲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则徐销鸦片.林维喜事件。若能紧记这些重大事情,则对鸦片战争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总之,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历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有什么法子
1、框架记忆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用建立知识体系,把每个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各个事件段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这都是有联系的,其实历史在文科中各个教材算是联系最大的,它的每个事件都是有前一个时间铺垫的,所以在我们有精力的时候,还要把各个历史知识细化,这样我们的历史成绩才能提高的更快。
2、“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主要还是以记忆为主的,我们每学一节新知识,都要仔细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知识的,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是忘记了的,这样能够增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历史词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去思考,这个词和哪个事件有关,它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有什么不知道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回归课本或者咨询老师,这样我们的历史成绩才能够快速的提高。
3、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在学习高汇总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每隔一段时间测试一下,自己完成的怎么样,我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一定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我们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听,这样对我们学习历史也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4、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迁移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有很多的同学把历史知识都背下来了,但是不会利用,不会解题,我们在把历史知识背下来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不同的问题才是王道,有很多的同学历史主观题时不会答的,不知道怎么运用历史知识,我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经常的训练自己的这种答主观题的能力。
历史解题攻略比较好的方法
1、做选择题首先得仔细审题
要想做好选择题,仔细审题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你清楚了题干信息和问题,才能才能准确的找出答案。如果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很容易选错,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考试卷子发下来以后,总有一部分学生说明明会做的题,考试的时候却做错了的原因。
2、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
审题的时候要注意题干信息给出的隐含条件。一般隐含条件对于能否选出正确答案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忽略了隐含条件,那么这道题做出来的可能性就很小。(当然了,还可以靠蒙,而且梦到正确答案的几率也是很大的,毕竟是单选题)。
3、注意选择题的限定条件
做选择题除了认真审清题意、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以外,还要注意限定条件。历史选择题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符合条件的选项不止一个。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的限定条件,如果有了限定,那么符合题目的选项就剩一个了,也就是正确答案。
4、利用排除法
排除法是做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不仅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还能提高答题速度。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信息,确定时间或者空间范围,先把不符合的选项排除,然后在在符合条件的选项里找出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认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帮助找出正确答案。
历史知识点 篇9
一、中国及古代政治制度
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或功劳大小分配土地和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
秦朝的“三公九卿”和“郡县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职位,地方实行郡县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的“察举制”:由地方官员推荐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以选拔人才和提高官员素质。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侍中省、内史省、都察院等机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能力。
二、中国及古代经济
自然经济: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
商品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和海上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
重农抑商:封建社会中后期实行的政策,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土地兼并:封建社会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
三、西方政治制度及资本主义产生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以议会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制度,形成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运动,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
历史知识点 篇10
(1)一条主线: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因素影响: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4)四大表现: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三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四是大众传媒的变化。
(5)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历史知识点 篇11
知识分析
公元前20xx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阶级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夏朝出现了国家机构。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指导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才稳定下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重点分析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因为商朝无论在农业,畜牧业还是在手工业方面都超过了前代.特别是商代的青铜器,从其铸造的精工、形状的繁多和花纹的精巧,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为全世界所有青铜器时代的文化所少见。
地位分析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他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开始了阶级社会。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讲解,是学生理解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朝代的更迭放入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虑。
历史知识点 篇12
1、南迁原因:北方多战乱,民族矛盾尖锐。
2、南迁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止。
3、三次南迁高潮: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
4、南迁特点:
(1)时间长:从东汉开始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止,持续数百年。
(2)具有自发性。
(3)规模大,数量多。南迁的人口近100万,约占南方人口的1/6。
(4)南迁地区集中:南迁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的'益州、荆州和长江下游的扬州地区,其次是闽江流域和岭南地区。
5、南迁的影响:
(1)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促进北方农作物品种的南移。如:麦、菽等。(3)引起南方社会生活的变化。
总之,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南方的生产力水平,也加速了南方社会的进步。
历史知识点 篇13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
历史会考知识点11-07
历史知识点01-15
历史隋朝时期知识点11-24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03-06
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03-18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07-05
初二历史知识点06-28
高二历史知识点06-28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06-28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