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
一、非线性教学模式的特点
所谓的非线性教学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认为对于相对来说比较难掌握的知识应该把自己先前学习到的知识和新的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新知识,这样的形式并不是让学生把原来的知识搬出来就结束了,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结合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分析研究。非线性的教学模式特点有几种:
1.教学内容非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模式来说,非线性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教学目标死板地设计、规规矩矩地进行,是相对分散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是比较有自主性的,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只由教师来传授。
2.学习时间比较灵活
在传统观念里,初中生物教学都在教室里听老师一个人讲解,时间必须是很集中的,如果学生缺席的话,就听不到老师的讲解,学不到这次课程的知识。但是非线性教学就可以不需要把大家集中起来,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体现了非线性教学灵活性。3.拖拉式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课程中都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以比较死板的方式传授知识。在非线性教学当中,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知识的搜索、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非线性教学的拖拉性。
二、非线性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有效性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的机会相对比较少,长时间下去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在非线性教学当中,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对“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实验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运用了非线性教学的方式。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想让学生知道光照是帮助植物制造有机物必备的条件,让学生知道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拿来多种绿叶植物,然后选取这些植物的部分叶片进行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主动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初中学生对这些生物都是有很大兴趣的,愿意去主动探索它们当中的奥秘,并且愿意动手加入到每一次实验当中,这对于教学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非线性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生物课程对“种子的萌发条件”进行实验的时候,采用的是先观察后分析的方式,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室外进行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种子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发出嫩芽,才能成长;或者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家里,观察花盆里面的植物是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芽;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带来各种不同的种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种植在花盆里,1~2周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在学生观察之后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回到课堂的时候由老师来帮助同学解决不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非线性教学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不断创新。例如,初中生物教学关于“保护生物圈”这一问题的探究,老师就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他们家长或自己外出旅游时拍摄的各种风景照,再让部分同学在网络上搜索一些环境污染相关的图片、信息,然后让同学们分成两组,各自展示图片,一边是风景秀丽的美景,另一边则是充满废气、废水的`生态破坏现状,说一下他们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都有什么。在这样的对比下,学生对于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就很直接。
三、非线性教学方式在生物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被动学习的基础上,完全忽视了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自主性。所以,想要非线性教学得以实施,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
2.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能否达到非线性教学的期望,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的讲解的时候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生物课程中多让学生参加实验活动,增加动手的机会,自主进行探索。
(1)督促学生自主制定学习任务和目标在生物课程结束以后老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方式告诉大家这节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回家以后应该记忆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然后对于不懂的或者在课堂上没有完全记住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重复学习和记忆,这就体现了非线性教学中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不统一的特点。
(2)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靠教师的讲解才能学到知识,但是在非线性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先进行预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相关的知识,这是非线性教学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要求。
(3)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在过去的教学当中,对于生物教学内容总是在老师讲完课程以后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但是在非线性教学当中,要求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把两者联系起来,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好的帮助。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2
1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志愿者全体成为了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先行者,但是由于其人员的构成单一性,并且志愿者自身对于环保方面的素质也不是非常的强,这就是的环保事业发展不是非常的顺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出于性格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认识到青少年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
2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方式分析
2.1通过环境问题的了解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却仍然存在非常多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从我国的环境意识来看,受到唯心主义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导者,这样的观念引导之下使得环境多次受到人类的破坏。生物作为一门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短片的播放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而造成的不良效果,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唤醒。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来,从点滴做起,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例如,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人类自身原因而导致环境污染的讲述来提高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透彻了解,实现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责任性的加强。
2.2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环境保护观念的渗透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观念,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学生意识的引导与启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与具体化,实现学生感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实践成果的课堂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水资源的使用课题,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具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例子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通过实践活动的鼓励来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实际性转化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在理念上不断的渗透环保意识,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实践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上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可以通过环保知识的讲座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在环保领域拥有建树和心得的专家或者是教师来进行环保方卖弄的教育,诸如,针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专题的讲座,进而通过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引导来让学生实现所学习的知识与环保内容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生活中一些环境问题的解决。通过科普活动的组织来实现薛恒在环保意识上的提高。教师可以契合现在环境保护的节日,诸如,地球日、植树节等等,带领学生进行环保活动的参与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黑板报以及校报等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宣传的感染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的教学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对环境进行保护,通过环境的优化意识来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之中,最终实现污染问题的解决。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使得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由于生物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环境的教育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教师需要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之中,通过不断的落实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
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学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落实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授者,应成为带领学生寻找知识的领路人,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获得汲取知识的本领。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我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总结成功经验。下面是我的几点浅显的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塑造自身人格,营造师生情感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我明白,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品格与人格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如果学生不相信教师,他们就不会学好这门课,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积极进取、笑口常开,加强自身素质,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与学生搞好关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心,他们也把我当成朋友,有什么事情愿意与我交流,我的具体做法是: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的学生现在正处在发展、成熟之中,他们需要别人的理解、尊重与鼓励。现在的教师不能是“一言堂”的主人,学生更不能“唯师是从”,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不但要用自己的智慧来开启学生的智慧,还应用自己的人格与情感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与情感。所以,我与学生讲话和蔼可亲,对待学生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同学,更是有点夸张地鼓励与表扬,以便于拉近师生情感间的距离。
2.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朋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抽出时间与学生多接触,以一颗平易近人之心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帮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使那些调皮的学生不再调皮,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自己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二、精心上好实验课,树立学生自信心
现在好多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的影响,性格有些内向,上课时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我针对这种情况,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因为观察、实验、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都是实验课的内容,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运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由于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蕴藏着培养学生良好心态的因素,几乎每一个实验过程都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个性品质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做《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实验时,好多胆小的学生不敢动手活动,为了训练学生的胆量,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给内向、自卑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那些不敢抬头的学生在生物课上变得越来越勇敢,自信心越来越强。再如,在学习《调查身边的经济生物》《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观察鸡的发育过程》等实验时,我都注重在做实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教材,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对他们身心健康进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的具体做法是:
1.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我们的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翔实,里面有奥秘无穷的自然现象,有神秘莫测的生命现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理解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意义,对于他们提高环保意识、生命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这一单元后,同学们了解了人类的生存需要食物,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于大自然,所以,必须要保护好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否则我们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还有在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课时,我对同学们进行了生命观教育,使他们明白了我们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树立成年、健康公民积极献血的意识。
2.利用生物学知识,进行青春期教育
初中学生,正是身体、心理变化大的时期,这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需要我们教师指导、帮助,所以,我在讲授《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我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了解了两性身心之间的差异,让他们认识到人的生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消除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恐惧心理。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是在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与研究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它的核心内容是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生物教学中,培养具有个性鲜明、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的责任。我根据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在评价中力求体现多元性,考试成绩只是作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依据,评价的方式也以鼓励与表扬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对他们的见解、甚至是不成熟的见解都积极鼓励,坚信只有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例如,我们在学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等课时,我都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渊博的知识才能使我们教师从容地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在新课改下的要求下,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思想。我相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我们的生物课会越来越精彩。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4
摘要:微课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应用而生的。同时,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可视化、趣味性等特点和优势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青睐,成为了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重点关心和重视的课题之一。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内容丰富、探究性教学的学科,将微课应用其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本文就微课在初中生物理论知识、实验探究中如何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就其在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可以说,相比其他学科来说,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知识点的较为琐碎的课程,而微课则以一种以10分钟左右的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其内容比较单一,短小,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同时传播起来也比较方便,有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是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的。
一、微课在初中生物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知识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前提,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初中生主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掌握。而微课恰好可以利用这三个阶段来辅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背诵。即在课前,学生可以利用视频来进行有效的预习,发现问题后,带到课堂上和其他同学、教师一起商讨解决;在课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形象直观的视频对比较难理解的含义通过视频来分解,帮助学生掌握,同时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之之外的含义;在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同样也可以利用视频进行循环的播放来加深记忆,进而对课本含义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四单元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课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以相关的模型为例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而微课的使用就可以用小视频的形式让同学们观看扁鹊切脉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掌握脉搏怎么测量,之后向学生们提出“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这一课题,进而导出新课,让学生们开始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人体血液的相关问题。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也就是说,在实验操课讲授的过程找那个,学生主要是处于被动接受和灌输的状态,同时,教师进行实验的时间和进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即便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也是按照教师的指挥来进行,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其自主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而在引入微课之后,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利用微课对即将操作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有所掌握,并且能够进行课前预测,并能结合微课设置中的开放性问题引发思考,提出一定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性的实验课堂,教师也可以将重复讲解的知识或者重点难点的知识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来展开,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生物学习的思维。例如,在操作“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这一实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其涉及到的人血永久图片的观察、血细胞的识别等内容做成小单元微课,配合联系引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并且让学生通过视频的观察对实验的原理、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后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植物叶片、纸纤维等内容进行观察。以使其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微课在使用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可以说,微课在出总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而如何确保其实现价值最大化,就需要教师在微课制作和应用中都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即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确保内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方向要具体、内容也应该短小精悍、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以通俗易懂为前提,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和看懂;而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科学、适度,也就是说选择的内容与讲解的内容相关,并能够很好的辅助教师讲解的内容,而不是一味的多用,滥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微课作为信息时代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通过辅助传统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仅仅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是它的前景是无限的,在未来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颖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华育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永昱.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微课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xx(6):00178-00178
[2]韦立柏.借助微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导学》.20xx(1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发展的越来越迅速,相应的,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尤其是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共有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问题意识,因此,在学生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好问题意识的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对于初中生物这一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更是如此。因此,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探究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过程存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措施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之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比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初中学科,初中生物的内容更具有探究性,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到一定的生物知识,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具有问题意识。第二,初中生物是学生今后学习生物知识和相关专业的根基,在此阶段做好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工作,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三,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所以,不论是初中生物还是其他学科都需要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第四,当今社会工作岗位需要更多有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人才,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需要,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工作中就需要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力度。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现状
就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初中生物教师意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也试图将其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问题意识,或者说比较薄弱,经过一个相关的问卷调查发现,经常在课堂提问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5%,偶尔会进行课堂提问的人占到总人数的18%,而从来不向老师提问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77%,由此可见,现阶段更多初中学校的生物课程教学中缺乏课堂提问的主体,所以说,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强。
2、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得而知,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越高,相应的,也就容易产生疑问,容易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和老师一起探究。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强,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所以,并不愿意提问,也不愿意自主的去探究一些问题。
3、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更多的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都不够强,在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并不指导什么是对是错,所以,可以说,没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学生很难提出相关的问题,也就更不用说和老师一起探究相关的生物问题了。
三、解决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缺陷、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关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也不利于当今生物课程的开展和实现,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能够积极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更深一步的了解学生,并且能够掌握学生的喜好和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并和学生一起动手探究;其次,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生物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有效的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此外,要鼓励学生,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一是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能够运用目标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能够运用相关的奖励与惩罚的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四是能够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拓展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生物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等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物知识和技能。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缺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比较落后等宏观和微观的因素,致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问题意识并不强,而本文提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改变既有的学习方法,教师转变既有的教学观念等措施仅是笔者的探索分析,愿意抛砖引玉,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和学者关心和重视初中生物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魏松伟.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xx(8)
[2]杨文静.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xx(1):184-18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6
一、进行有效的提问
把充满专业术语的问题变得生活化是提问的好途径。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学习和自己身边的事息息相关,感受到生物学的重要和趣味,同时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解决身边事物的能力接合起来。比如,在讲解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可以引用安徽阜阳“大头娃娃”的事件。师:谁知道安徽阜阳“大头娃娃”的事件?生:劣质奶粉让婴儿的头变得好大。师:优质的奶粉含大量的蛋白质,一般假冒伪劣奶粉可能会降低蛋白质含量,有时用淀粉代替牛奶中的蛋白质,用麦芽糖等糖类放到奶粉里增加甜味,你是质检部门的人员,怎么分辨出优质奶粉和假冒奶粉的区别呢?生: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呈紫色测试蛋白质的含量,还可以在奶粉中滴入磺液,看磺液是不是呈蓝色的反应,在奶粉中加入斐林试剂看是不是呈砖红色检查里面有没有麦芽糖。师:答得很好!如果你是医院的医生,家长问你孩子怎么变成了大头娃娃,你怎么说?生:因为血浆渗透压的缘故。师: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因为什么呢?生:因为学浆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劣质奶会会让婴儿的蛋白质含量太少,血浆中蛋白质变少,血浆渗透碌碌无为变低。师:那么我们以前讲过内环境之间成分的关系还记得吗?教师出示三者之间的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生:血浆的渗透压降低,水分会大量地流向组织液,如果组织液回流减少,组织液会变多,呈现组织水肿,所以婴儿头部特别大。师:说得非常好,假冒伪劣奶粉不光让婴儿头部水肿,还会引起其他的疾病,比如内脏、免疫系统,都会受到伤害。
二、提问要做到表达清晰准确、难度适宜、针对性强
提问的切入点,主要是:
(1)在问题关键处提问,问题的关键处是指教学中新出现的知识点,已经学过又似懂非懂的重点与难点,用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重点难点进行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2)在新旧知识点结合的地方提问,教师要擅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用提问进行对知识的更新;
(3)在易于联想的地方提问,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能发挥学生的联想力,让学生自己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对一些细碎知识点的记忆。比如,在办教版讲述“我们周围的生物”这一课,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每天要吃很多食物才能活下来,那么植物为什么不吃东西就能活下来呢?植物每天吃些什么呢?用这样的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积极思考联想,然后教师在和学生交流这些问题的时候引进光合作用、生物圈、营养素等等知识点。再如,在讲述“生物有一定的结构”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向学生不断地提问:为什么大部分的生物不断灭绝呢?鱼儿为什么要在水里生活呢?生物对外界怎么做出趋利避害的反应呢?生物是怎么符合环境的?生物对生存的环境有怎样改变?用很多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记忆生物的共同特征,掌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三、把“设问”变成“引问”
比如,在苏教版,讲述“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节的内容,可以向学生提问:师:你受伤的时候,为什么流出的血是红色的?生:因为我们的细胞是红细胞。师:那只有人类是红细胞吗?生:哺乳动物都是红细胞。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没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师:那哺乳动物是不是真核生物?学生会在此处反思,为什么是真核生物,却没细胞核与细胞器。生:是。师:那为什么哺乳动物没有细胞核呢?生:我们的细胞核是成熟的细胞核。师:那成熟的细胞核和未成熟的细胞核有什么区别?教师可以在这里让学生掌握未成熟的红细胞是有细胞核与细胞器,只是成熟的过程中消失了。教师所引问,不仅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知识点,还要让学生敢于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去思索问题,思索知识点,以加深记忆。生物教学在课堂上,通过把“设问”变成“引问”可以让提问变得更加有效,学生的的思维能变得更活跃、思考更积极,教师在不断的提问中,引出新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掌握新的知识点的同时,还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让提问变得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更愿意思考,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的目的,同时,还能展开教与学之边的双边活动。怎样把“设问”变成“引问”,这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7
摘要:
生物作为21世纪高科技三大支柱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但由于不是中考科目等原因,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总体上还不太重视这一学科,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中学的生物教学和今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涉及因素很多。但初中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学习兴趣;语堂气氛;情感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了实践环节。新的教材贯彻了新的理念,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内容的叙述更加生活化、情趣化,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到家庭、从学校到学生,普遍对初中生物课不够重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提高生物学习兴趣,是摆在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生物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变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生物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教师能够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法的优点还在于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此外,大多数教师感到,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
2.讨论法
课堂讨论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普遍发言,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全面总结,简要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二、活跃的语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受到课堂教学气氛的直接影响。呆板而缺乏生气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使人精神不振、恹恹欲睡。而开放、活泼的教学气氛则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的方法很多,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种好方法。
(1)实验情境。生物学实验是极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探索性强的实验,不仅使学生感到鲜明有趣,而且能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使学生热情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新的知识。例如,讲“种子的结构”时,可让学生边解剖边观察植物种子,认识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比较单了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结构的异同。讲“环节动物门”时,可让学生观察蚯蚓的“体节”、“环带”,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比较蚯蚓在纸上和玻璃上的运动速度,理解“刚毛”的功能。这样,让学生通过用手做,用眼看,用脑比较、分析、总结,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活动,既提高了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2)矛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疑、激疑、联想、猜测、推断等创设矛盾情境。比如:讲“蒸腾作用”时,可先引导学生联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俗语,揭示出“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接着话锋一转:在植物体内却是“水往高处流”……制造学生的矛盾心理,这时学生迫切想知道下文。于是顺利进入“蒸腾作用”的教学。
(3)形象情境。生物学涉及的对象是活生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材料(如故事、文摘、生物学成果、生活中的现象、教学中的图片、投影、录像等),把某些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把知识讲活。例如,介绍蛙眼“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而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的特点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捉青蛙。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后,可告诉说:“有的人捕捉青蛙的方法很奇特;用鱼杆‘钓’蛙或者‘钩’蛙。钓蛙时,把鱼钩在蛙眼前来回摆动(作左手拿鱼杆来回摆动状)。由于蛙眼对活动的物体反应很灵敏,因而它发觉了摆动的鱼钩,以为是飞行的昆虫,于是跳起来捕捉,当它捕捉到时,也就把自己挂在鱼钩上了。这是‘钓’蛙。而‘钩’蛙却又不同。钩蛙时,先用鱼杆把鱼钩慢慢地、慢慢地移近青蛙(左手拿鱼杆小心翼翼地慢慢移动状)。由于移动速度极慢,近乎静止,因而蛙眼对它‘视而不见’,然后调整鱼钩去钩蛙。”这样,通过设置形象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上生物课也成了学生愉快的享受。
三、情感教育是培养稳定、持久学习兴趣的基础。
积极的情感使人情绪高涨,甚至上升为激情。这种激情就会激发学习的巨大热情,成为学习活动的内动力。相反,消极的情感使人情绪低落,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和对抗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推动作用,以情育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很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体验,一起感受。用无私的爱心打动学生,用满腔的热情激励学生,用微笑的姿态面对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用崇高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地、顽强地、愉快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2)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了解时代和社会对生物知识的需要,并激励学生把这种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从而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和探索中,并队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
四、培养以苦为乐的精神是让学习兴趣持久的保证。
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不可能一直都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进行,正如马克思听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军的顶点”。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在艰苦的学习探索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学习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追求以苦为乐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学生的各种素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这次“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8
摘要:中国现在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的现状,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灵空虚,生命观念淡薄,目前生命教育在世界盛行,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现我国大陆对生命教育仍处在一个起始阶段,大多知识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研究不够深入,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还有待开展系统、深入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
生命教育的思想从1986年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先倡导并实践,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生命教育一经提出,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华特士还编著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对生命教育的思想、目的、过程、任务和课程内容等作出了全面阐述。
一、生命教育的渗透方式
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生物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渗透生命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浮躁的社会风气深深地影响着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正常轨迹,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对它的认识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生命似乎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许多国家地区在实施生命教育时都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那么渗透方式又有哪些好处呢?例如,渗透式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生命的精髓;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中讲授生命教育知识,还可以调动全校教工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
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应该深挖教材资料,找准人文教育切入点,教师应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展现自身的人文素养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必须注重生物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衔接。我们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可以良好地驾驭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此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和环境,在《学会生存》中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一个对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的界说”。
二、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总是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超额采伐,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意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和开展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
(2)探讨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关爱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学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与高效。教育是世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种事业,它承载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引领着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生活。生命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认为所有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素质教育也可称为生命教育;一类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那些针对青少年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初中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3)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
(4)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能为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可行的方法、促进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实验研究,探索出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为生命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一些好的实践方法案例,生命教育概念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和认识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对我们把握生命教育的概念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的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各方面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确认,排除自我迷茫,而他们自己也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所以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否则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偏差、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生命教育倡导有科学理性的人文理想,给予科学实践以人文关怀,生命有关的所有人文内容都应作为科学理性的依据,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吴晓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9
[摘要]在初中生物融入式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理念、情感态度、投入付出等方面的融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新思想、新理念,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更新与学法上的引领,始终是初中生物教学自主性的体现之一。教师对教学的情感态度,有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学科的情感态度。学生进入精心学习的状态,也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或引导。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融入式;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需要对学生的融入,包括思想理念、情感态度、投入付出等方面。一堂课,如果学生没有先进的学习理念做引导,没有积极参与的情感来驱动,没有全身心的精力倾注做保障,这堂课就缺乏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在实践中向融入式教学迈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初中生物融入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结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具体实例加以阐释,权当抛砖引玉。
一、思想理念的融入
一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教育的本身就是要培养掌握学习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学习新思想、新理念,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更新与学法上的引领,始终是初中生物教学具有自主性的体现之一。例如,七年级生物课程的第一节内容是“生物的特征”,第二节是“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为了在首堂课中给学生融入学习生物最起码的思想———感知,我把第一节课安排在校外上。毕竟,七年级新生是刚刚从小学毕业来到初中的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带领他们在校外菜园进行实物感知和调查体验中融入学习生物的基本思想或方法,效果极好。一是这种融入方式巧妙,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走出校园来到菜园本身就显得不同一般;加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菜园中采摘蒲公英、苦苦菜、苋菜等,学生既高兴又感觉新奇。尤其是来自乡村小学的学生,自小在农村长大,而这些菜他们平时就采摘过,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观察习惯,从而有意识地去观察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为以后正确认识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在观念上深入内心。
二、情感态度上的融入
教师对教学的情感态度,有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为此,面对自己所教的这门旨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了具备各门教学所需要的语言艺术的共有特征之外,还必须让生物学科体现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性、严谨性、形象性等属性。像蝗虫,只用小木棍触碰它的触角,让它很快做出反应躲避,以使学生认识其触觉的作用;让学生用手触摸它的外骨骼,以便感知外骨骼的作用,等等。对于观察到的各种植物,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一一记录,一是培养他们的严谨态度,二是为回去后各组进行交流、讨论、分类做好准备。再如,对生物体情感的融入式培养,也需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把教师对生物的爱,传递给学生。大自然是每个孩子的乐园,对于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生物体,感知大自然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以至于让他们珍惜和爱护小动物、感受生物体的奥妙、产生探索的冲动、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就是培养学生对生物体情感的最好方式。
三、投入付出上的融入
教师教学精心与否,学生感受得到;同样,学生精心学习与否,教师也感受得到。但是,学生进入精心学习的状态,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或引导。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氛围,就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式的融入。在学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章节时,有位教师为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他首先从营造氛围入手,通过精心的设疑———糖仅能让我们的味觉感受到甜吗,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接着,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一个个饶有趣味的生动化的提问。如,人体脂肪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计算自己的身体脂肪含量?如何去消耗多余的脂肪?等等。学生很难从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的转化与吸收等这些抽象的概念中找到学习的兴趣,这样通过对切身问题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就会由课上到课下,通过各种方式探求为我们身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健康的知识,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王淑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2).
[2]顾小平.论生物新课程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17).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0
摘要:目前,新课改极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合作学习能力,属于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能力,被大多数教师垂青和践行。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与此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因此,大多数教师应该及时认识到小组合组学习对课堂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能将其以合理的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例,结合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思路进行一番详细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能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所呈现的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设备不完善等一系列因素限制,导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学习合作,教师课堂教学根本无法考虑和照顾到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而致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上越来越费力,学生的能力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有的学生都失去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因此,要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本文针对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并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思路进行探讨。
1“因材施教”是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懂得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和实施,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科学、有效的组建合作小组成员。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做到合理匹配,确保优秀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将每一位学生合理科学的分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探索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这样不仅可以使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进行相应的指导
在初中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组建成之后,学生会在开始的时候掌握不住合作学习的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就会“各自为政”,只是浅显地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并不能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提供相应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分工进行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会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有的成员做记录、有的成员做实验、有的成员得出结论,都有明确的分工,因而,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形成一个轮流的机制,确保分工合理、可行。其次,教师要对小组内部的实验讨论活动进行指导,在合作学习小组内部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实验讨论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研究,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划分,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行之后,教师的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难度,在实验课之前,教师必须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为学生的合作实验提供参考,并对实验教学内容中进行选择,挑选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工作。同时,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当学生讨论偏离主旨方向时,要给予及时纠正,也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教师要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此外,生物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时,还要学会动手实践。有的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生物的认知和理解,还能拓宽学生生物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不但要懂得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要求、把握合作时机、设计问题、展开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找出更符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走向高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洪智.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吉林教育:综合》.2015.
[2]李帮英.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析.《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
[3]王波.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2014.
[4]姚文娟.“合作学习法”构建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理科考试研究》.201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很多课程都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这个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有非常不错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本文主要根据本人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浅谈多媒体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传统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生物教学多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强制记忆,在考试中得到理想的分数,但是,这种方式记忆的快忘记的也比较快。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方面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可以灵活记忆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本文根据本人在生物教学方面的经验,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帮助教师较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加强精力的投入,就需要激发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生物实验,这样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视觉、听觉、感官同步进行的学习盛宴,通过更加直观和形象的画面呈现,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动力,整个课堂也会充满活力。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方式既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是一举两得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初中学习“血液循环”这一课程内容时,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通过书上的图片和文字进行学习,头脑中很难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画面。所以,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把“血液循环”用3D动画的方式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还能配合上心脏跳动的声音以及血液流动的画面,让学生可以切身的感觉到这就是自己身体里的血液流动情况,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通过更好的学习知识点还可以加强对身体情况的了解,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知道生物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调节整个课堂的讲课节奏,教师要在课堂上仔细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再比如,进行“生物进化”的学习时,学生可能在博物馆里或者是电视上对其进行过一点了解,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动画的形式把每一种动物的进化过程和人类的进化过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整个进化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感知,学生对整个进化的过程有了认识,也能拥有唯物观点,很多唯心主义理论,最终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
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整个课堂上应该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全程的自我监控学习,并且还要进行自主的学习评价,这样才能保证生物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生物信息进行单独的学习,在网络方面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例如,在进行生活常识“用药和急救”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步骤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用药和急救”的基本概念以及学习的重要性,还有就是要向掌握好这一体系内容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然后,根据“用药和急救”方面的知识,由浅入深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之后,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及薄弱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并且还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进行提问,说一下自己比较迷惑的地方,有助于学生的提高;最后,让学生对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教师提出一些小问题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测,查漏补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把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三、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物知识还比较基础,但是初次接触这样的学科思维和认知能力非常有限,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器官,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例如,“我从哪里来”一直是家长非常尴尬面对的问题,学校就要承担起教育学生的重要责任,在生物学习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受精卵形成过程”这一内容,通过视频动画和声音讲解,给学生们呈现出整个受精卵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会避免特别尴尬的问题,同时还能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再比如,进行“脊椎动物”的观察实验中,应该是需要学生亲子操作的,但是学生都没有办法控制活体动物,尤其是在进行内部器官系统观察时,没有办法进一步操作和辨认。还有就是学生没有实验基础,如果方法不当就会造成某些器官的损坏,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整个生物的解剖过程以及内部结构在屏幕上清晰的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图片的观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整个实验过程,避免了实现不到位而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内容。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2
【摘要】科学的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知识的信心,掌握生物知识,提升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运用好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分析研究
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从最少时间与精力入手,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好多媒体,以此来辅助教学的开展,借助其特有的优势,实现动与静的结合,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可以说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示出细节的生物知识,同时也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知识
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受到了学生是否掌握好了关键知识点的影响,且这些知识点也就是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因此,在多媒体的参与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生物教材中存在着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也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动画演示或是视频资料等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1]。如学生在学习体循环与肺循环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好循环的途径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直观形象的方法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应的画面,明确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循环。在学生理解好这一知识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加深对循环的认识[2]。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帮助学生转变对学习的看法,才能刺激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入手,借助新鲜的事物来影响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借助多媒体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将生动有趣的生物信息借助情境等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当学生对这一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后,也可以主动的学习这样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带领下,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实现学习的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做好新课导入工作。新课导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同时也成为了是否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利用好多媒体,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一知识。如学生在学习细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特点入手,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出《洗手》这一短片。在视频的影响下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在课堂中,主动理解其中所讲述的内容。在观看完影片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后,能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也可以产生出继续学习的欲望[1]。其次,可以给学生播放出抗日战争期间借助细菌战来进行研究的画面,由于图片的刺激与教师的'讲解,也能够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课堂中,从对细菌的不了解到最终的全面认识。
(二)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常常会存在许多抽象的专业知识,这样也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与表象,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农村由于学生很少进入到动物园或是水族馆等地方,所以对海底世界的认知也是相对较少的。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水中生活的动物》这一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出相应的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海底世界。加之视频中还有着一定的讲解。教师需要做好媒体与教材的整合工作,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实现扬长补短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想要运用好多媒体,要避免盲目的运用,而是要从其能够产生的作用与效果上出发,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教师要做好教材的研究工作,保证多媒体与教材的整合准确性,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3]。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同时也可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与完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帮助学生把握好知识点,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敬华.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正确应用多媒体[J].中学教学参考,20xx,(02):103-104.
[2]魏东斌.运用多媒体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性[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1):104-106.
[3]王志东.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20):109-110.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3
如何使学生爱上生物课,是每位生物教师不得不认真思索的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如何导入新课是最关键的1个环节。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问爱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的性情,每1节课如何开头才能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到最佳状态,那就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导入新课的导言,通过导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点体会。
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
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1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1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1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1个更加硬挺,另1个却软缩了。利用这1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4.从生产实验和生活中的1个实际问题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懂得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1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后,把他们带回教室,问小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
稍停后,接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再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桡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桡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1致的。让学生数1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统计每分钟80次的人数,每分钟70--79次的人数,60--69次的人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
心脏在人的1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讲述“植物的营养繁殖”,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1点感性知识,据此可以设问:“要使1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跃跃欲试,齐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此回答不上来,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5.用生物学史或生物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
生物科学史知识是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之1。教学中,适当介绍1些生物学史或科学家的传闻逸事,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讲述1些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或现象时,最宜采用这种方法。如在学习“细胞”1节之前,先简介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软木是由许多蜂巢状的“小室”构成的,他给这个“小室”起名叫做“细胞”。从此,“细胞”1词便诞生了。其实这个“小室”是死去的软木细胞的细胞壁,只是细胞的1部分。那么,1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是怎样的结构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问题,于是引入新课。
6.用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1种发问形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只要认真研究教材,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我先提问学生:“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着问:“微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1个庞大而完整的植物体的呢?”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片刻后,我告诉学生:由细胞构成植物体,先要形成组织,进而形成器官,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那么,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呢?进而转入新课。
7.利用“动动脑”导入新课。
新教材中,每节课的后面,都设有与过去教材中的复习题类似的“动动脑”这个栏目,所提出的问题都是1些紧扣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只要学生积极思维,1般均能口头答出来。尽管这是课后的习题,但有的题目也可在上新课前提出来作为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创造1个良好的开端。如讲到“茎的结构”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学本节课文后“动动脑”中的第1题“在暴风雨中,有时大树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很难被拆断,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比较熟悉这种现象,但要明确回答出来,必须在学完“茎的结构”之后,学生思索1会后,不少人回答“这是因为树干粗大而坚硬”,我接着说:“树干的茎为什么坚硬,而小草的茎又为什么柔软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得从“茎的结构”中去找,由此导入新课。
8.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新教材中,从总体设计到具体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特色,教材中包括封面封底的彩图,以及正文的黑白插图若干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图的作用。若用形象化、模式化、简明化的图形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学习也处于1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在讲到“花的结构”这部分时,因时令已进入深秋,鲜花少,不宜运用实物教学,而这部分的知识又很重要,怎么办?我选择了课本封面的“金茶花”图导入新课。1上课,我对着这幅图问:你们知道这两朵花的结构吗?学生每节生物课都接触到这幅图,却很少有人思考它,而现在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我乘势指出:这节课我们就1同来学习“花的结构”方面的知识。
9.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情感。
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1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有兴趣。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生存斗争”1节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而是在黑板上展示1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满山春色,鸟语花香,1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没想到吧?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或者放1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4
摘要:生物作为高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因而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何采取措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则成为了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如何“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打造高效课堂”这一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措施;高效课堂
教育事业的进步,推动了科学学科教育地位的提高。初中生物,是一门生命科学学科。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当代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措施的优化,让学生在有生命力的活动中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限制,才能让课本中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形成。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打造高效初中生物课堂,是促进生物教学进步的实践。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形象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生物知识的简化,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用与初中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情境创设的资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后,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深入到生活中。比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很难在生活中观察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让学生更为深入地发现生命的力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种子从被种下到发芽生长的动画,让初中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种子的成长。
二、利用分层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当前,我国仍然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认清学生的生物学习差异,并针对学生的差异改革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差异性而提出的全新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教师要通过生物知识测试以及日常教学观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活动。当然,这一些都要在无形中进行,从而保护初中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比如在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对于生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设置“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了解呼吸道处理空气的流程”这样的目标。而对于生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设置“理解并能够描述呼吸道处理空气的过程及原理”这样的教学目标。在不同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找到生物学习的成就感。用对教学手段,会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加轻松。
三、利用开放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过于死板,许多学生认为生物知识是有趣的,但他们并不喜欢生物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地讲解,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传递出去的一切内容,如此教学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要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积极构建开放性强的课堂活动。虽然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但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直接促进作用。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比如在讲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心中人类是从哪起源,怎样发展而来的。在这样的问题上,初中学生会有很多猜想,他们也乐于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并总结出一个小组认可的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思考的成果是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这些的生成性的资源来导入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初中生物教学的开放化与高效化。
四、利用实验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设计、操作实验,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综合生物能力的提高。在课上给学生实验学习的机会,能够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那些简短与高效的实验活动,丰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这些课程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植物,并做植物细胞切片,用显微镜去观察细胞。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规范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流程。再给学生自由去制作个性化的植物细胞切片,观察对应的细胞结构。让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生物实验中得到满足,能够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知识涉及面广,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创新的今天,对传统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生物世界,有利于课堂参与度的加强。利用丰富的初中生物教学措施,组织学生分析与解决生物问题,才能让学生的生物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娟.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S1).
[2]路肥城.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生物教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全面提升学生生物素养的要求,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开始考虑将生本教育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带动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善于自主学习与探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本教育理念;探索
在我国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仍沿用“师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多为硬性讲解理论的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不能深刻理解生物学科的真正意义。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参与到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发现生物学科的奥秘。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1]。在新的教学走向中,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原则[2],抓住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完善与优化教学,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即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生物的综合素养是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作出新的培养目标。如此则要求初中生物教师着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就不同层面的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最大限度带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其中,教师应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其个性张扬,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发表自我见解,促进其思维发散与发展。
2、启迪性原则
启迪性原则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就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实现独立思考的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自由进行切换,提升自身探究与思考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循循善诱,就学生在初中生物中的发展特征与心理机制,善于采用启发性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探究的可塑性,促进其个性发展。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准,遵循学段、学科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自主学习。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总结出自我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策略
针对上述提及的三大原则,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严格遵循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与启迪性原则,在课堂中积极优化教学结构,创设出多样情境,丰富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1、创设多样情境,带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际课堂中,实现内驱力的最大化作用,而创设课堂情境不失为一良策[3]。情境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中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巧妙运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可更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与以往无活力、乏味的照本宣科教学相比,情境的导入可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中。其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情境创设的形式(问题设置、生活例子导入、音频资料导入等),让学生在直观视听觉冲击下可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并主动参与到进一步的探析中。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疑问,以“在了解上节课人类起源知识后,同学们觉得我们每个人是怎么从婴儿慢慢成长的?”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风暴,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并积极主动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大多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而,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从多渠道、多方向整合教学资源,明确各环节教学的目标与具体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可跟进教师的步伐,并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形成自我学习模式。其中,教师可注重捕抓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资源,巧妙整合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就教学内容分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可整体把握学习的脉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联系好上下章节的内容,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脉络,合理规划好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既应对上一章节知识(动物的行为)进行回顾,又应有效引入“先天性行为”与“后期学习行为”概念,让学生可对人类行为与动物本能进行对比,并学会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为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不断努力。
3、组织团队合作,引导学生组间协作交流
小组团队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师可借助小组团队合作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根据学生学情互补或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可自由就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研究,并集思广益,整理出全面、完整的见解。其中,教师在学生自主谈论的过程中可适当、适时加以引导与指导,但不可过于干涉学生间的想法。小组合作最为明显的优点就是每位学生可最大限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比如在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酸雨等,对周边生物是否会造成影响,具体是什么样的影响?”为题,让学生间自主选择某一特定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对污染背后的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如此,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可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实际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玉芳.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与实践[J].吉林教育,20xx(15):80.
[2]周发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xx(47):153.
[3]杨春.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11):17.
[4]顾华.浅议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J].吉林教育,20xx(04):89.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的论文12-1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7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03-16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热)06-24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的论文12-13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论文12-13
略论初中生物教学的建议论文12-12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养论文02-27
浅议初中生物的考试与评价论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