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
摘要:生物学在初中时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 它使一门综合性学科建立在物理、化学、数学学科的基础上。学生对传统生物教学“填鸭”方式有一定的抵触性, 缺乏更为直观、立体的教学方法。再此种情况下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结合, 顺应当下, 如何高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生物; 多媒体;初中生物教学
从1986年我国首次把九年义务教以法定形式固定下来后, 初中的课程在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物作为国家规定的初中学科, 虽然不作为参加中考的学科, 但对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奥秘和对世界自然的认知都起到正向积极作用。因而, 对教师而言首要任务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生物这门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 各行各业与多媒体深度融合速度不断加快,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课堂中, 可以提升课堂效率, 增进教学质量。因此, 如何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课程,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生物教学的初中部分在内容上来看相对较为简单, 其中涉及到较为枯燥的概念及定义等, 更倾向于生物知识的入门, 现有许多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方面不够重视。而在课堂上生物教师将内容偏向于课程知识, 对概念及定义等一带而过, 学生不甚理解, 致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在缺少基本理解, 同时以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应对考试, 在各个知识点之间没有建立一定联系, 认识并不透彻。在走访调查中发现, 当前生物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都存在“一言堂”, 片面的侧重强调考点的重要性, 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大部分教师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都是围绕着考试能出的知识点展开的, 进而教育方式为反复强调考点, 忽略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逐渐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而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单一的`舞台。
久而久之就会呈现出教师讲, 学生死记硬背的状况, 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性内容理解和掌握的都是表面含义, 如果遇到较为复杂一些的题目, 学生可能就无法解答出来。例如, 在学习“种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的时候, 教师若照本宣科, 学生听着不仅枯燥乏味, 而且对种子内部结构了解不够透彻, 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学生在课堂不愿听, 课下难题不会解, 愈发致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率下降。总体而言,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方式较为片面, 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亟需创新教学方式, 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生物教学引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及必要性
我们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际上就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大量的多媒体信息技术, 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定义等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呈现方式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直观, 这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学科教学改革, 也可以深度扩展学科的授课内容。
引用多媒体技术在出生生物教学上创新教学方式、扩充教学内容两方面体现其意义及必要性。第一方面, 从创新的角度看教学方式, 过去在课堂中授课学生学习效率较为低下的主要原因, 是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在台下死记硬背, 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占有绝对主导性地位, 而学生并没有表达个人想法和提问发言的机会,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缺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然而随着生物教学当中大量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师在课前可以对即将要讲课的内容做精心备课, 结合自身认为重要知识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强调。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能够以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 而对一些考点可以采用名师专家的讲课内容给学生播放,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并且有较多的精力能够为学生解答他们的疑惑, 从而使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第二从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充上来看, 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查询、搜索与所授内容相关的知识, 将所搜集的知识与接下来的教材内容融会贯通, 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还有助于学生简单易懂理解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面有较大的扩充和提升[1]。
三、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途径探索
(一)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得以创新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教学方式创新, 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进行有调整针对性的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生物教学方式的创新操作上, 可以尝试以多媒体的形式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在课堂上, 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聚集在多媒体教学所展示的内容当中, 注意在多媒体展现的过程中设置知识点相关问题, 给学生一定的表达发言机会。这样既可以牢牢紧锁住学生的专注力, 又能够帮助学生对所授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比如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不易理解的一章“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通过图片及视频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比书本上更为直观易理解, 从而对学生而言可以深层次激发其对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更能够改变从前学生不懂, 老师给其重复解释的现象负担。
(二)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得以扩展
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了解掌握程度和对这些知识点的熟悉应用程度呈正向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结合对所授知识点及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灵活的讲授, 还可以将学习内容精心备课后制成学生较为能接受或喜爱的方式, 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抵触性。
四、结束语
在当下多媒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与初中生物教学授课工作深度结合, 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下教学方式以及思路, 从而认清过去教学当中有哪些不足, 在备课时研究怎样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从而整体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良礼.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求知导刊, 20xx, (20) :138-139.
[2]张人杰.周燕.中小学教学与教师[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xx, 7.
[3]吴前明.多媒体教学新论《时代教育》20xx年5月
[4]刘利霞、王良俊生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实现及其正确应用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xx年第3期
[5]王平则.生物课多媒体教学尝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2
摘要:随着初中生物教学的开展,其教育上的一些弊端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教育界的学者提出了初中生物应满足幸福感教育。就初中生物幸福感教育的开展做了一些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幸福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发生变革。伴随着现如今教学体系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得以培养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在教学工作不断开展的同时,一些教学上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种教学上的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力图研究各种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品质的方案。今天我们就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展开详细分析。
一、初中生物教学学习的现状
初中生物教学为什么要强调幸福感教育呢?首先,幸福感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之所以强调幸福感教育是与现在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现状分不开的。由于受到中考的应试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晦涩难懂的生物知识,到了课下学生就被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科目的作业练习,尤其是到了考试前期,学生不得不响应老师的题海战术,每天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考卷而奋斗到深夜。这种教育模式的长期开展严重打击了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学生每天疲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和练习,根本不会考虑到学习生物真正的目的是为将来做生物研究,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因此,想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就需要开展初中生物幸福感教育。
二、初中生物幸福感教育的作用
开展幸福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态度,从被迫学习到自主学习,从完成任务到兴趣驱动。生物的幸福感教育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让学生爱上学习。幸福感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不仅学生可以感受到幸福,老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以及事业上的成就感。关系到师生的幸福感教育可以令生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生物幸福感教育的实施手段
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初中生物的幸福感教育呢?笔者就此问题作出了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1.老师的幸福感教育
幸福感教育并不仅仅只针对学生,对老师也同样起作用。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结合展开的,只有学缺乏教,即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也不见得最后一定可以学有所成,老师的教育对学生的进步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才能让老师在教学中获得幸福感呢?首先学校要保证老师的薪资,能够给老师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以及办公场所。只有当这些基本的物质条件得以满足后,老师才会愿意开展教学工作。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一个人在工作中“保健”因素被满足后,人只是感到没有不满意,没有真正感到满意,这是因为还有“激励因素”在起着作用,“激励”因素是指一个人从工作本身获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人最终在工作中获得满意的感受。老师工作也是同理,物质条件的满足只是“保健”因素,真正能让老师感到幸福的是工作本身的成就感。据此,学校可以多召开教师会议,让老师共同商讨教学制度,自主制订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老师从完成工作和目标中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感。
2.学生的幸福感教育
老师的幸福感教育是一方面,而学生的幸福感教育就是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学生的幸福感教育要求,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以前在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中心,都是老师在进行灌输式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而现在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得以改变,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上课发言的机会,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因为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生物”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出现的一些绿色植物,仔细分辨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花果实种子,以便上课与学生共同分享。要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做更多分享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己做更多的知识调查,这种知识调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完如何使用显微镜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研究自己想要了解的其他动植物的构造。学生学习生物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而是变成自己主动探索和研究,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幸福感。初中生物的幸福感教育不但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配合满足,同时还需要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老师的工作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肯定,也是对师生幸福感的一种提升。老师也要让学生明白,努力学习并从自身的努力中取得成果就是一种幸福,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伟,陈胜良.快乐生物课堂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1).
[2]冯莉莉.教育何以让人幸福:浅析中小学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J].青春岁月,20xx(23).
[3]贾晓琳.新课程背景下幸福课堂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xx(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
1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的主动源于内心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知识充满热情,学生才能主动去求知探索,接受知识的效率也会更高,反之,如果学生对知识没有欲望,那即便再好的教学方式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形式枯燥,缺乏新颖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消极被动,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多媒体可以将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和奇异景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声音和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推进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2利用多媒体技术,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虽然生物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生物是一门科学,有很多内容是人们无法轻易理解的,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生物和多媒体的有机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知识逐步呈现出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教师可以将整个传导过程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期间,还可以采用慢放、回放、重复播放等方式,将繁琐复杂的生物变化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强抽象知识的形象化,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一个生物变化过程,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初中生物教学重点难点
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诸多教学难点,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和乏味性,导致无法突破这些难点,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帮助教师克服教学困难。多媒体技术声形兼备,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从而简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血液循环”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反映内容纷繁复杂,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心脏的结构以及血管名称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容易产生记忆的混乱。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则有助于克服教学难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用具体方式呈现出来,当逼真形象的画面呈现出来以后,会让学生感到一目了然;然后教师运用动画课件模拟整个循环过程,并采用不同颜色的线标出动脉和静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轻松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4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但是,有些实验根本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例如,反应时间较长的实验、实验现象转瞬即逝的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加以解决。例如,细胞的分化与分裂、种子的发芽过程、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人体的发育过程等,这些实验都是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不但可以优化实验过程,还可以优化实验效果,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生物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生命力,切实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手段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减少多媒体的不利因素,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而服务。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优化多媒体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4
【摘要】科学的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知识的信心,掌握生物知识,提升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运用好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分析研究
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从最少时间与精力入手,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好多媒体,以此来辅助教学的开展,借助其特有的优势,实现动与静的结合,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可以说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示出细节的生物知识,同时也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知识
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受到了学生是否掌握好了关键知识点的影响,且这些知识点也就是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因此,在多媒体的参与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生物教材中存在着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也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动画演示或是视频资料等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1]。如学生在学习体循环与肺循环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好循环的途径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直观形象的方法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应的画面,明确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循环。在学生理解好这一知识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加深对循环的'认识[2]。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帮助学生转变对学习的看法,才能刺激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入手,借助新鲜的事物来影响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借助多媒体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将生动有趣的生物信息借助情境等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当学生对这一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后,也可以主动的学习这样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带领下,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实现学习的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做好新课导入工作。新课导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同时也成为了是否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利用好多媒体,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一知识。如学生在学习细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特点入手,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出《洗手》这一短片。在视频的影响下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在课堂中,主动理解其中所讲述的内容。在观看完影片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后,能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也可以产生出继续学习的欲望[1]。其次,可以给学生播放出抗日战争期间借助细菌战来进行研究的画面,由于图片的刺激与教师的讲解,也能够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课堂中,从对细菌的不了解到最终的全面认识。
(二)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常常会存在许多抽象的专业知识,这样也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与表象,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农村由于学生很少进入到动物园或是水族馆等地方,所以对海底世界的认知也是相对较少的。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水中生活的动物》这一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出相应的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海底世界。加之视频中还有着一定的讲解。教师需要做好媒体与教材的整合工作,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实现扬长补短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想要运用好多媒体,要避免盲目的运用,而是要从其能够产生的作用与效果上出发,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教师要做好教材的研究工作,保证多媒体与教材的整合准确性,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3]。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同时也可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与完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帮助学生把握好知识点,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敬华.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正确应用多媒体[J].中学教学参考,20xx,(02):103-104.
[2]魏东斌.运用多媒体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性[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1):104-106.
[3]王志东.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20):109-110.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5
摘要:中国现在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的现状,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灵空虚,生命观念淡薄,目前生命教育在世界盛行,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现我国大陆对生命教育仍处在一个起始阶段,大多知识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研究不够深入,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还有待开展系统、深入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
生命教育的思想从1986年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先倡导并实践,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生命教育一经提出,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华特士还编著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对生命教育的思想、目的、过程、任务和课程内容等作出了全面阐述。
一、生命教育的渗透方式
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生物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渗透生命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浮躁的社会风气深深地影响着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正常轨迹,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对它的认识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生命似乎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许多国家地区在实施生命教育时都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那么渗透方式又有哪些好处呢?例如,渗透式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生命的精髓;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中讲授生命教育知识,还可以调动全校教工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
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应该深挖教材资料,找准人文教育切入点,教师应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展现自身的人文素养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必须注重生物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衔接。我们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可以良好地驾驭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此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和环境,在《学会生存》中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一个对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的界说”。
二、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总是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超额采伐,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意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和开展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
(2)探讨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关爱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学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与高效。教育是世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种事业,它承载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引领着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生活。生命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认为所有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素质教育也可称为生命教育;一类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那些针对青少年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初中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3)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
(4)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能为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可行的方法、促进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实验研究,探索出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为生命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一些好的实践方法案例,生命教育概念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和认识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对我们把握生命教育的概念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的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各方面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确认,排除自我迷茫,而他们自己也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所以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否则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偏差、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生命教育倡导有科学理性的人文理想,给予科学实践以人文关怀,生命有关的所有人文内容都应作为科学理性的依据,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吴晓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6
在“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生物知识的传授和学科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转变,这是当前生物教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课程改革的推进又进一步要求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电子书包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计算机等信息终端进行教学的系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以往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体的,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具有一定的简洁性,而且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研究和发现[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教师“教”的效果。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的灌输,而在电子书包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可能[2],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环境,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初中生物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电子书包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技术是提升效益的手段,而电子书包可以实现三赢”的理念,恰恰与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是相符合的。为此尝试基于电子书包对生物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是有意义。针对目前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电子书包教学环境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模式、课堂混合模式以及课后巩固模式。
1.课前预习模式
在课前预习模式中,教师备课时,提供相关生物课学习资源(阅读资料、思考题、练习题、拓展资源等)和预习学法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指导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成员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将完成的预习作业及标记出的难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等提交给教师。另外,根据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预习状况,对生物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混合模式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学习相结合,同时,也将各种教学媒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混合式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方式趋向多样化。
(1)生物学中有诸多抽象的生物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动画加以展示。例如在学习《鸟类在生殖与发育》一课时,由于学生只能认识公鸡、母鸡、鸡蛋等,其他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动画、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遇到复杂费时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中的相关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既省时又直观,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让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观看,以保证实验效果。
(3)而对于一些思考及探究则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有关信息,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课中的“化学进化论和宇宙进化论”时,可以让学生举行辩论赛,再用电子书包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分组研讨的功能,让每名学生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和学生性格的限制。
(4)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前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电子书包可以创设多个小组进行探究,将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转变为各种讨论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将小组的学习意见呈现在班级的论坛上。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讨论,可以让许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对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课教学时,可以将本单元内容分为8个部分:生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7]。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提高多层次的练习及其及时的反馈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师能够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来完成学习,达成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
3.课后巩固模式
当课堂混合模式教学结束时,学生在做生物作业之前,对于未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可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回顾课堂中学习内容。在完成复习之后,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层次化的拓展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和进一步提高生物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线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巩固,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进行敎学反思,再次调整教案,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其教学流程来看,此教学模式是与我国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该教学模式既关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学习,也注重培养了学生人际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充当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教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生物教学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意识的形成。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电子书包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7
初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主要素质为主,而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仅限于对地球生物的认知,初中生物中同样涉及许多抽象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耐心讲解,而谈到生命这一话题更是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所以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思考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传统的“读书”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例讲解也已经普遍了,但是面对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算是遇到难题了。向学生讲解生命的意义自然是直接切入“生命”一词。
从哲学方面来讲,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从自己引申到其他个体,所涉及的都是人生与哲学这类大方面的知识。另一种解释就是浅显易懂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人生观念的教育,教育大家认识生命并且尊重生命、珍爱自身、爱护他人。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更应该加强有关生命这一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真、严肃地对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了解生命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所谓“知我、知物、知人、知天”体现的就是关爱生命的问题。
二、有关生命教育的实例
(一)案例举证
1.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学生接触生物的.首要议题,教师讲述一个婴儿的孕育到诞生,一个婴儿从孕育开始要经过38到40周的时间,母亲会为腹中的婴儿提供营养,分娩时母亲经过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放幻灯片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明白一个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可贵。
2.植物的生命
许多人认为只有会跑会跳的动物才有生命,殊不知一颗随风摇摆的植物也蕴含着生命,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各种稀有物种,利用PPT或者相关的生动电影来生动展示,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深度认识,倡导学生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3.生命的珍贵
通过一些战争片让学生切实感到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视,通过纪录片还原自然灾害的发生,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斗争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引起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生命的思考
1.生命的本质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无一例外,区别只是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生命结束,所有的物质便回归尘土,生命于此便永远终结,各类元素也都四散开来,最终殆尽。
谈生命的本质也是对生命教育的思考,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想必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而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自残,甚至以跳楼自杀来终止宝贵的生命。
2.生命的健康
有一个好的身体,生命才有了本钱,初中生身体正在发育,心理正在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身体健康指的就是身体各个机能的好坏,学生应该学会照顾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学习不良的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心理健康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老师遇到问题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通常一个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生命的安全
教授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救助措施,比如遇到着火情况的应急措施、遇到煤气泄漏时的补救措施等。对于传染病的知识普及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教育。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三无产品不安全,垃圾食品不可吃。
4.生命的尽头
死亡教育是极其有必要说明的,出生即面临着死亡的问题,
一个生命能够活到理想的终结点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很大的,生命从有限到无限靠的不是时间,而是体现在活出生命的价值,在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间,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有意义,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使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間。
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探得生命的意义,寻求生命教育的思考,初中生拥有似水的年华、花漾般的青春,让他们给予生命互信和尊重,让他们从自己身上便感到生命的价值。在初中生物教育中谈到“生命教育”这一主题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是有其重大价值的,本文希望能够传达出一样的教育意义,将生命的含义融入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傅紫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2]马利娟.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探究[D].河南大学,20xx.
[3]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5):12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8
一、生物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采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要掌握这种方法的核心即课堂的互动性,通过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习信心的提高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在互动的环节中,老师要创设各种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初中生物中“尿道系统”的学习中,这里面包含的知识点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吸收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枯燥的知识点,学生不但很难理解,而且很难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运用动画、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功能将抽象的尿道系统形象的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些知识难点。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题目自行写作一篇文章,并在班级内部评选将优秀的文章挂在学校的网站上,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就会自主的进行信息收集,了解相关的情况,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中游戏的设计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很喜欢玩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为学生学习创造出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性。例如:在教授“生态系统”这节课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个与食物链有关的游戏,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出各类植物和各类动物的卡片,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卡片放在胸前,教师自己作为自然界,而学生手拉手围成圈作为生物圈,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对食物链以及生物圈能够充分了解。在游戏结束之后,学生会了解到生态系统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在了解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自身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建美好幸福家园。
三、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情感
对于学生学习动机来讲,情感是推进学习动机的主要动力,在情感激励和支持下,学生能够具备高度的参与性,不但具有参与性,而且还具有高度的兴趣性,这样在学习知识时,便能轻松、快速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生物教材全面了解和掌握,能够以在生物学中的美学作为主要突破点,从各方面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教师在传输植物开花及结果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展现给广大学生,同时也可以引用诗词歌句对大自然美丽景象展开描述,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同时,为学生创设出与植物开花结果相符合的情境,教师需要使学生了解到无论花开还是花落都是一种美丽,学生需要懂得花开花落都是正常的现象,就像是在生活中会遇到困难一样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学生需要积极面对和努力战胜困难。在介绍花开花落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下意识的告诉学生,要保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四、分小组进行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课堂讨论,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研究,这样教学方式更加能够带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能够记忆更加深刻,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计划生育”这节课时,学生可能对这节课内容不大了解,同时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这时教师可以从各方面上引导学生对社会、家庭等等方面展开辩论,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我国之所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着全面的了解,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引导父母长辈按照国家政策来执行。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到户外亲近大自然和体验大自然,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比如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有着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同时,能够对大自然花草的生长规律有着明确的认识,加强保护大自然环境的决心。
五、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
唯有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产生了疑问,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树立起自觉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不断收获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也能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在初中生物这门课程教学中,教师积极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模拟酸雨是否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方面问题:
①酸雨如何形成的?
②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什么种子?
③选用几种种子是最佳方案?
在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不要拘泥于书本上所提供出的实验资料和数据,可以自行展开实验,选择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可能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不使用小麦而使用大米,但是最终的结果大米却没有萌发,这时候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就会感到很好奇。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大米为什么没有萌发,最终写成报告的形式,教师在审阅过后,对一些遗漏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总之,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物教学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效果显著,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起到的重要的促进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9
摘要:从微课的优点、微课在复习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实验技能以及微课在复习教学的使用建议等方面结合笔者教学实际略谈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复习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重新定义了课堂活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各主要教学环节,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微课在初中生物学科的研究焦点绝大多数还是集中于新授课,对复习课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研究还显得比较单薄。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浅谈如何利用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复习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微课及其优点
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构成,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和支持的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具有以下优点: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声像结合,教学方式多样化,短小精悍,资源容量小,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可以反复播放,利于传播,方便移动学习。由于微课集合了上述的众多优点,在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1.1利用微课整合教材内容,提高复习效率初中生物周课时少,课后复习巩固的时间也很有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唯一的途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2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掌握课本重难点内容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内容,对于绝大多数初二学生来说,非常容易,主要原因是本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深。但是本章内容涉及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是每年中考重点考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如果教师单纯依照课本的内容再讲解一遍,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就像“炒冷饭”,课堂气氛低沉,学习效率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内容,笔者采用借助微课的方式来复习,利用视频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整合在一起,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动画的形式表达,将原料和产物以箭头的方向标明,视频还采用列表的形式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对比,最后精讲典型例题,从而使深奥的内容变得浅显。此外,学生课后还可以进行巩固复习,反复播放。经过调查,模拟考试中,学生的正答率和得分率都有很大地提高。
1.3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初中生物课时紧张,备课难度大,中考知识点比较分散,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复习教学可以将已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思维导图形象地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呈树状发散式的结构图上,将生物学众多知识点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系统的生物学知识。思维导图是高阶的思维活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方法,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设计制作一个专题微课“复习课中构建概念图(思维导图)”。学生在观看完微课视频后,结合教师个性化辅导,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课后实践作业,将一章或一单元内容汇编成一幅幅思维导图(图1),优秀作品张贴展览学习。这种图文结合式的思维导图复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多角度、多维度调动学生思考理解,促进了记忆和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教师利用微课对复习内容的整合,构建了知识体系,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作业后,树立了学习信心,学习效果非常好。
1.4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探究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实验材料不容易获取,时间周期长,课时少,实验效果不佳等原因,在初中本实验开出率一直偏低。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实验,笔者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并达到很好的效果。设计微课的内容包括实验的变量分析和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的注意事项等。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问题进行讨论:一只水蚤能做多少次实验?每组中放入清水(或酒精)后,计算水蚤心率的先后顺序如何?顺序能否颠倒?教师通过微课实验发散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实验图表,得出结论。此外,推荐学生登陆“同步实验室网站”,网站包含微课视频“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模拟在线操作,如果有错误步骤会提醒,模拟仿真,动画演示,可以巩固实验效果。微课教学代替实验课的方式,虽然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做实验,但是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是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2微课应用于生物教学复习的建议和优化方法
我校作为中山市最大的镇区中学之一,超过2/3的学生住宿,是典型的半寄宿制学校,班级是大班额制,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为了更好地利用微课视频,住宿班采用的是生物科代表在晚修前播放复习微课视频,全班学生集中观看方式学习微课,不懂的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反复播放,直到学懂为止。走读班每个班级都建立有家长微信群和学生QQ群,教师将复习微课视频发送到相关群中,充分利用电脑和手机客户端,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同时学生可以在QQ群与老师和同学在线交流,相互提问解答。5~10min的微课视频作为家庭作业的一种新方式,能被学生和家长的接收,学生也乐于完成。此外,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以学籍号挂钩的账号,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中山市微视频资源平台”免费观看微课视频。
教师在编制复习型微课要注意以下几点:突出章节概念之间的联系,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学情需要,教学语言要流畅,吐字要清晰,课程设计要配套巩固拓展练习;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扩展学习,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此外,克服复习型微课互动性不强,反馈不及时的缺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将微课引入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概念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成绩,培养了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生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开发微课资源并运用于生物学教学是教师努力探索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姚岚.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xx.
[2]李萍.微课在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20xx(9).
[3]王晓帆,曲丽君,等.试论微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xx,18(2):44-47.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0
摘要:语言是生物进行信息传递的一项关键载体,也是人们开展各项生活的一项功能支撑,更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重要载体。不论是开展传统新课程营造,还是在新课程该种理念下开展学科教育,教师都应该重视对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促使课程教育能够实现有效的实施。为此,本文在探究初中生物课程中重视语言艺术呈现的意义基础上,提出在生物课程中应用语言艺术的过程,以期让生物教学更加具有实际效果。
关键词:关于语言艺术的论文
一、前言
可以说,教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的具体表现,是当前实施课程教育的关键工具。教学语言可以体现教师基本的语言素养,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一项因素,应该对此开展深度的分析。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以此对学生开展更加高效的课程教育,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所以,生物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时候,要提升对教学语言的应用能力,促使自身教学能力得到一定的增长。
二、初中生物课程中重视语言艺术呈现的意义
(一)保障课程教学顺利开展
在实施初中生物教育的时候,教师能够高质量的运用语言艺术,能够让课程教学实现顺利的实施。在具体知识传输中,教师对语言进行有效地运用,可以让教师和班级学生实现思维和语言的交流。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重要载体,可以对教学的综合素养进行真实的反映。教师在具体生物知识传输中,如果正确应用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
(二)提升整体课程教育效果
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开展生物学科知识传输的同时,要提升对教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因为教师对生物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能够使用清晰、正确以及生动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对该项知识进行有效地把握,让学生可以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度的记忆,以此提升整体的课程教育质量。生物教师在对班级学生实施学科教育时候,通过语言的正确应用,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开展了解,同时可以对学生的情操进行有效地培养。这样能够缩短整体的授课时间,以此提升整体课程教育效果。
(三)拓展师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实施生物知识教育的时候,对语言开展正确和高效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品格的培养。教师在开展生物知识传输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语言的应用质量,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师所传递出的语言魅力,对学生的语言应用有着启发的影响,促使学生在开展语言交流中,重视对文明语言和魅力语言的使用,让学生课程思维能够实现一定的激发。通过教师语言应用的规范性和质量性,对学生的行为意识有着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实现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基于新课程理念探究在生物课程中应用语言艺术的过程
(一)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出的过程
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首先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简短和趣味性的引出,让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授的生物知识形成认知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明确知道该节生物课的重点知识,促使学生对该项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在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简短但是具有凝练性的语言,对课程教育基调进行明确,不仅可以展示教师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此生物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和运用。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认识生物》该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相信同学们认识不少生物,你可以说出你所认识的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吗?”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生物进行一定的认知探索,并了解新课程知识的重点是对生物进行认知和特征学习。
(二)过渡过程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生物学科教育的时候,教学内容的具体过渡是一项重要工作,影响整体的生物课程知识传输的效果。教师应该运用严谨和生动的语言对课程知识进行过渡,促使学生能够将关注力放在知识学习上。过渡环节是授课中的一项关键环节,教师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应用高质量的.语言,能够对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该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但是”等词汇,告诉学生生物圈已经被破坏,给学生展示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促使学生树立保护生物的意识,不会因为个人的一些行为爱好就去残害生物。
(三)内容讲解
教师对学生开展生物知识课程的创建,并不仅是让学生可以掌握生物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可以得到情感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学科知识传输中得到全面的教育。教师是生物课程的营造者和引导者,应该在知识传输中投入情感,营造较好的课程传输氛围,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的由来》该知识传输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进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对此知识进行深度地探究,纠正一些错误观念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
四、结论
生物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同时,重视对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促使课程教育能够实现有效的实施。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要对生物重点知识进行简短和趣味性的引出,让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授的生物知识形成认知的兴趣。同时,教师要运用严谨和生动的语言对课程知识进行过渡,在知识传输中投入情感,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让学生得到更加高效的课程教育。
参考文献:
[1]海热古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2(08):173+243。
[2]郭宏.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化[J/OL].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3):114。
[3]王蕊香.小议在创新教育的课堂上生物教师的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xx,(29):28。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1
问题式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它以具体事物的观察和质疑开始,按照“观察- 问题- 事实- 推理-总结”的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资料,自主提问,尽量避免教师直接设问. 学生提问后,教师摆出事实,再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推理、总结得出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念的框架,获得概念的内涵.例如,在讲“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生物学概念较多,有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等,其中的核心概念细胞分化和组织是教学难点. 下面就以这两个核心概念的突破为例,谈谈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观察
观察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影像、实验等直观事物,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 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安排两个观察: 观察1: 动画展示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 一个细胞( 受精卵) →两个细胞→四个细胞→……多个细胞.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运用动画展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他们往往只关注细胞是怎么分裂的,而忽视了其中包含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 重点观察和说出细胞分裂的细胞形态———圆形( 教师要说明细胞是立体的,而在教学中只观察它的平面图形) . 观察2: 课件展示人体内各种各样的细胞图片( 本节以学生最熟悉的人体为例教学) . 看到这些图片之后,学生很好奇: 原来人体内细胞的形态是这么丰富多彩的. 学生往往沉浸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漂亮图片,忽略真正的观察目标.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 细胞形态,如椭圆形的红细胞、梭形的肌肉细胞( 平滑肌) 、树枝状的神经细胞、像石头一样的不规则形的骨髓细胞等.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感知活动. 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呈现观察对象,明确观察方向,为提出问题作铺垫.
二、提出问题
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特点之一. 观察对象越具体,学生感知就越丰富,学生就越容易自主提出问题. 经过上述观察后,学生已经发现了下列问题: 分裂前后的细胞形态与构成人体的各种细胞形态为什么不同? 为什么分裂后的圆形细胞会“变成”各种形状的细胞? 细胞形态是怎么改变的? 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提出问题,而且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细胞形态变化了,功能会改变吗? 这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问题为主动提出问题,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时学生的质疑、关注点较偏,不足以体现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补充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回到教学正轨.因此,教师的提问,可以弥补学生提问的不足.
三、摆出事实
概念基于事实,反映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事实胜于雄辩”. 有了方向正确的问题后,应以事实来解决问题. 摆出事实时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的感性材料,这有利于建构核心概念. 事实1: 细胞分裂时的形态与构成人体的各种细胞的形态不一样. 事实2: 合作小组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比较四种基本组织,课堂完成表格. 这样,学生自主发现了“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特点、功能不同,同一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特点、功能是相同的”这一事实.
四、推理
概念是在观察事实的基础上,提炼出本质的东西,运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述出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理解概念的含义、理解概念产生的原因、理解规律. 有效的逻辑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规律、理解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提出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紧跟着面对事实解决了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规律,进一步明白了细胞在分化后,不但形态改变,结构改变,功能也改变了. 这样,学生一环紧扣一环进行推理,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组织”的概念已经呼之欲出.
五、总结
学生经过认真观察、积极探究,获得观察探究的结果后,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会产生表现和展示的欲望. 在交流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扬合作学习精神,而且可以使学生发现各组之间的差异和存在的不足. 同时,在讨论交流中,诱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问探究提供了新课题. 如,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都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讨论时间和交流空间. 在交流中注意使用“追问法”. 追问,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和理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最后,从“观察- 问题- 事实- 推理- 总结”的教学过程中,构建获得了“细胞分化”、“组织”等概念的完整和准确的描述.
总之,问题式教学与概念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相
关概念的生成、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效果明显. 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概念,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交流总结表达能力都在概念学习中得到提高. 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2
一、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并且能够独立地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也就是说,我们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在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如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等来设置教学情境,这样不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另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实际上,我们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激发学生内动力,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不断地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虽然我们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可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拒绝合作。在教学中,生物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讨论与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混合编成一个小组,采取优带差的措施,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
我们进行教学,其实最终还是要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在生活中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解并巩固课堂所学。所以,生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嫁接”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大胆地尝试,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生物这一学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和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能够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敏感度,并引导其不断地总结归纳,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更高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实验课。大多数学生都特别喜欢上实验课,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更加有效了。
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也越来越多,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把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例如,在学习“家蚕的发育过程”一节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引用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诗句,让学生来大胆地猜测这一说法是否科学。然后再引出家蚕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春蚕在吐完丝以后,实际上并没有死亡,只是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蛹,然后形成蚕蛾再进行产卵,也就是说蚕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精卵、幼虫、蛹、成虫,这一个发育过程就叫做变态发育。”这一节课,我又引导学生去寻找与生物知识有关联的诗句,并且分析其中的道理,这样就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笔者还把物理学中的能量引用到了生物教学中,在教学“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一课时,这种引用就让学生对能量之间的转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像数学、化学等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来。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3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是生物学习的基础阶段,在生物教学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实验教学法概论以及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便于有效地将实验教学法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如何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学工作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法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具优越性的理论框架,本文将针对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探究。
一、实验教学法概论
实验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课本要求进行生物实验,实现生物知识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生物知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实践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物教学。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长时间以来,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单方面地进行知识输出,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学生在压抑的环境中,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枯燥的课堂,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降低了生物教学效率。
2.陈旧的教学观念。应试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发展。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认为“考高分”就代表学习好,片面地在生物教学中实施题海战术。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数,但是忽略了生物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应试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当前社会更需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应该被摒弃。3.学生生物基础差。生物是在初中才开设的学科。初中生的社会以及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对很多事物都不了解。初中生对于未知事物非常好奇,导致了在生物实验中学生过于在乎生物实验形式,忽视了生物实验背后蕴含的'生物知识。学生生物基础差、没有配合意识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的效果。
三、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确保实验准备完备,促进师生和谐。实验教学前的准备是保障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展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教师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在共同准备的前提下,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促进师生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生物实验?”“对这个生物实验有没有期待?”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特点,以便于顺利地开展生物实验。
2.精确实验步骤,确保生物实验的有效性。由于初中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对缺乏,所以在生物实验中更加需要教师对实验步骤进行干预。良好的实验效果,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要通过干预,确保学生生物实验步骤的准确性。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为了确保实验每一步的精准性,教师必须在实验的每一步进行有效干预。首先,确保显微镜调试到最佳状态。其次,制作临时装片。其内容是轻轻擦拭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用清洁、安全的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口腔内壁细胞,将刮取细胞的牙签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涂抹,用镊子将盖玻片盖在载玻片上。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教师必须确保每个实验阶段都是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的,确保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3.将实验教学与生活联系,发散学生思维。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生物源于生活。有效地将生物实验与生活相关联,实现了理论与教学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在加强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来做实验。利用植物呼吸作用,引导学生做实验。将同一时间买来的苹果进行不同的保鲜处理,将其中一个苹果用保鲜袋包裹,而另一个苹果裸露放在空气中。过几天学生会发现保鲜袋包裹的苹果,可延长储存时间。这一现象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包裹保鲜袋的苹果由于人为抑制了它的呼吸,所以减少了有机物的排放,印证了植物呼吸的生物知识。切实地将生物知识与生活结合,使得学生在生活现象的理解中感受生物知识的魅力。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法是一种优势显著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将实验教学法积极运用到生物实验中的各个阶段,确保实验准备的完善,通过对学生各个实验环节的引导,确保实验成功。将实验教学与生活相关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生物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衡芳娟.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2]吴盼.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3]孙丽丽.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分析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xx(9).
[4]洪新森.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xx(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4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任何事物具都有两面性,若运用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暴露出许多问题,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教学 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所实施的合作学习就是要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过程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把学习变成是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激发兴趣,进入状态。
目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愉快地接受探究课题,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新课学习。
操作提示:创设情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和兴趣点,以便在学生的经验世界里取得共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要使学生对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同时明确这一课题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
情景可以是小故事、小资料,可以是演示实验、某一生活现象,也可以是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内在联系等。
注意:(1)新课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2)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研究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3)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任务分配,调控参与,帮助促进。
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达成共识,找出问题。
目的:这一环节是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基础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解决了解、识记层面的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学生将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方法、规律或疑惑进行合作交流,达到知识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能讲、敢问、善思、善辩的能力。
操作提示:教师分配任务,出示探究材料或问题,学生组内全员参与,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教师巡回指导,规范要求。 注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认真分析,科学设计学习任务,给学生的每一项学习任务,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点:(1)为学生探究指明方向,即解决什么问题。(2)是一个具体的学习情景:为小组合作探究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以此驱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3)要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个体自主探究和小组成员的合作达成目标。
三、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教师:提供平台,点拨评价,完善结论。
学生:展示交流,质疑释疑,成果共享。
目的.:通过成果的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交流探究中发现的新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对探究问题进一步深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操作提示:可以以一个小组为主,其他小组完善补充;也可以对分解的几个问题分别由不同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注意总结以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交流互动过程是一种自我评价与完善过程。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创设一个交流争辩的平台,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在争辩中得到提高,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评析,激起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共鸣,使个体从不同侧面得到自我完善。
注意:(1)学生展示成果和进行争辩的时间要充分;(2)信息的采集要有代表性,要明确对错误信息的辨析过程比死记正确信息更重要;(3)要关注为什么,不能只关注是什么;(4)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评析,而不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裁决。(5)学生要依据事实组织好语言,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包括可能是错误的观点),要善意地与他人争辩;(6)要以成果共享,互相完善的心态进行交流;(7)教师必须根据交流情况,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使学生达成共识,必要时进行补充完善,确保最后结论的正确性。
总之,学会分享与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看法,在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初步结论,往往都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这些空间的完善不能靠教师的讲解补充(甚至纠正)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学生之间成果的交流,进行互动争辩,以实现自我完善。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分析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进而提出了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基于问题导入的兴趣激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用情景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教学;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主体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落实的主阵地。因此,开展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有必要也必须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措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研究获取相关知识。而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则需要教师在思想层面将传统的教学理念予以转变,在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转变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1]。
(二)深化对教材的剖析应用
新课标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加入了更多的生活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教材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剖析,进而以教材为依据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同时,使其所教内容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主动思考问题能力。此外,依托于生物学科的特性,教师还需以教学目的为导向展开探究性教学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基于问题导入的兴趣激发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引导,使学生自主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其对教学内容予以理解、消化。而这一教学效果的达成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导入方面,尽可能地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而后,再同教师一起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2]。例如,在“种子的萌发”这一课时的教学上,教师可在课前准备“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即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以小组为单位,将一种植物的栽培作为一项重要的作业予以布置,通过作业的形式提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并令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课前准备和课上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发地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与过程。同时,对芽的发育与根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进而总结出开花与结果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来完成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探究,并利用抽样检测的方式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检测。这种通过提出问题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其爱护植物的情感,促使“教”与“学”的效率均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新课标要求下保障课堂教学效率,有必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生物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可以初中生物的特点为依托,从以下两方面对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科学应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可先向学生讲述相关基础知识和原理,进而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使学生分组展开谈论,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主要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以及和同学的探讨中不断深化自身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②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因材施教是各个学科领域教育教学的主线,而新课标也对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及理解能力具备清晰认识,进而制定出与教学目标相符的分层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任务及课后练习方面体现出一定差异,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其学习水平。
(三)应用情景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教师在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上,可以采用问题情景的模式,将教学的内容植入情景和问题分析之中。而在情景构建上必须严格围绕教学目的,保障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思维跨度的问题,并根据实际课程安排给予学生相应的思考时间,使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在情景的设置上应尽可能将生活情景作为情景教学的设置主要方向,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科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后能够在生活中主动总结和探索相关生物知识,在拓宽其知识面的同时,确保“教”与“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表明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对生物学科要求的了解,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和生物学科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邢剑.新课标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才智,20xx(4):27.
[2]余传亭,张玭.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中旬),20xx(8):174.
[3]王园园.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新思维[J].文理导航(下旬),20xx(12):67.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23
初中生物教学的论文12-1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7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精品)07-2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通用]07-23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03-16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07-23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热)06-24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的论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