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论文

时间:2024-07-24 10:14:33 保险 我要投稿

【优】社会保险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社会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1

  摘要:随着当前人们意识不断提高,社会上对社会保险基金也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并且对社会保险基金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为能够使当前社会保险基金能够满足社会上人们的需求,更好服务于人们生活,应当对现代社会保险基金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策略对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加强管理,从而使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得到更好应用。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对策

  社会保险基金在当前社会保险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保证。当前社会保险基金虽然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不够完善,仍有一些风险存在,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因此,作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对当前社会保险基金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通过有效对策减少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发生,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更好发挥其作用。

  一、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分析

  (一)社会保险基金内部运营风险分析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参保人数以及缴费基数方面我国仍存在十分普遍的瞒报及漏报现象,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和缴费基数之间出现背离,在有些地区缴费基数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这些对基金收入增长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导致在基金增长过程中基数增长作用大大减小,造成基金支付无法得到保障,并且也导致稽查工作量大大增加。在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方面,在有些地区内由社保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费进行征收,而有些地区内的征收单位为地税部门,这样一来所造成结果就是征缴主体缺乏一致性。另外,在当前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以及事务管理方面,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属于主体,其自身隶属于当地劳动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保障局。大体而言,各个中心均为上级主管部门的附属单位,并且与上级单位并未明确分离,因此由政策制定开始,一直到具体管理、征收以及营运与使用等相关环节,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实施执行部门都是同一个。这样一来,各个中心不但是执行部门,同时也是监督部门,导致行政管理机构逐渐降低其约束力,其所产生结果就是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对于基金资产能够绝对支配,并且在经济利益以及法人资产方面缺乏独立约束,在内部也就很难使有效监督管理机制得以形成,未能够建立公开透明且规范信息纰漏机制,也缺乏有效会计审计体系,从而导致社会保险基金存在风险。

  (二)社会保险基金外部环境风险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而言,其在整个社会保险工作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以强效力法律作为保障,以推动其有效进行。虽然我国当前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条例,但是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方面仍缺乏全面且权威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导致管理措施有滞后、失灵以及扭曲与遗漏等现象出现,造成在监管基金组织结构、基金运行以及基金信用担保等相关环节均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另外,在资本市场完善方面,社会保险基金具有增值保值作用。在社会保险基金实际运用过程中,之所以设计充账制度,其目的就是将个人账户所积累基金能够在资本市场中积极投入,从而使基金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险基金中并无资金能够在资本市场中投入。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社会保险基金中所预留资金应当控制在两个月支付范围之内,对于剩余基金均应当存在银行账户中或者用于国债购买,实施基金空账运行,对于在经营性事业以及其它金融中基金投资行为严厉禁止。此外,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结构以及规模方面,资本市场均有很大问题存在,资本主义市场明显缺乏应有广度及深度,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十分不利。

  二、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有效策略

  (一)通过对财政加强管理切实防范风险

  首先,对社会保险预算合理编制。在编制社会保险预算时应当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社会保险预算方面应当实行“板块式”模式,也就是说除政府公共预算以外,对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单独编制,在政府公共预算中应当继续编入社会保障性支出,并且应当真正反映出来;其次,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应当保证其保值增值,在政策上财政部门应当对社会保险基金进一步加大扶植力度,以资金安全保障为前提,对于社会保障资金应当适当拓展其投资渠道,从而使社会保险基金可以进一步增强其保值增值能力;第三,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应当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整个过程均应当加强监督检查,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投资运营及拨付使用等内容,应当将相关财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起来;第四,对于财政支出结构,应当进一步进行调整,对支出存量结构应进行优化,对财政支出增量应进行较好处理,使财力集中倾斜于社会保障,从而使在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所占比例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对社会保险基金制度加强立法以及监管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制度而言,其与人们切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其经营管理期限时间比较长,所以,对于当前已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当在两个层次分别完善立法,对于筹资方式应当进一步进行规范,对于管理结构以及经办机构应当进一步明确,对资金运用以及投资进一步进行规范,对于所出现违规行为应当加大处理力度,对于监管标准应当积极统一,使资金能够保障安全,从而使社会保险制度体系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对于社会保险应加强监管,对法制环境的完善以及市场秩序的规范对社会保险发展具有很好促进作用,同时也是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得以发展的前提。

  (三)积极发展商业社会保险

  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属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不同阶层中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基础型社会保障层面而言,商业保险作用的体现主要就是在社会保险日常管理中积极参与,在社会保险方面能够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以及管理支持,可使社会保险资金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从成长型社会保障层面而言,商业保险作用的体现主要为通过企业年金以及团体福利计划等相关业务的开展,从而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管理、独立运作以及适度保证整个过程服务;从享受型社会保障层面而言,商业保险可使其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不但能够提供更多保障产品,同时也能够提供的保障程度更高。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得到较好发展,但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社会上对人们日常生活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在当前保险行业发展过程中,使商业社会保险能够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中更好发挥其作用,使其更好服务于和谐社会主义构建,已经成为当前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以及积极进行实践的重要内容。

  (四)社会保险基金应加深与资本市场之间联系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而言,其与资本市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在社会保险基金方面实行资本投资应当对两项根本原则积极坚持,即投资安全性与投资高回报率。所以,在保证投资安全前提下得到较高回报率,这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方面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转型时期,仍有很多数量较大的投资活动以及不可靠资金存在,目前金融制度以及资本市场仍不够完善,所以存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大。然而社会保险基金和资本市场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赖及相互受益特点,这种特点的存在使运作成功可能性得到很大程度增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培育,并且对风险有效规范,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结构适当进行优化,对投资期限进行合理搭配,使投资领域适当分散,通过这些方式的应用,可使社会保险基金风险有效降低,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三、结语

  社会保险基金是当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保险基金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加强管理,降低保险基金风险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当前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现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从而使社会保险能够更好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武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xx(03).

  [2]杨燕绥,王巍,张曼.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4).

  [3]谢仁杰.浅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xx(04).

  [4]刘传刚.关于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xx(05).

社会保险论文2

  摘要:“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是社会保险事业的基本方针,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及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与时俱进,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提出提高基金预算体系的管理能力、完善保障制度、促进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完善基金监督体系等突出问题,并在文中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方法,给社会保障事业的统筹谋划提供些许方向,推动社会保险事业的法治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优化措施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为使财务资金更好的支撑社会保险,所建立的一种用于支付社会大众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固有资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随着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重视程度的上升,相应的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应运而生,保证各项基金足额发放、确保社会群体保险基金应收尽收已成为社会保险事业的主旋律。新会计制度下,合理编制基金预算,强化收支预算执行也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重要任务,为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基金核算分析,稳妥开展基金投资运营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中占领一席之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保险事业尤为注重全面降低基金运行风险,通过制定内部监督制度、优化基金管理内容、提升基金建设水平,进而推动社会保险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现状

  (一)基金预算体系管理力度不够

  虽然各地政府及各级人社部门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基金预算体系的管理力度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编制方法较为落后,仍在使用以上年决算为基数,结合本年度增长率,从而确定预算指标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编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2)社会保险缴费周期过长,拖欠缴费现象严重,难以保证基金预算的平衡性;(3)基金预算收入来源模糊,基金结余资金的投资收益未在基金预算中反映,收入列示不完整,可能存在腐败现象,不利于对基金预算收入的管理,进而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产生不良影响[1]。

  (二)保障制度尚未完善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成长时期,现有制度仍需完善。其一,生育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狭窄。在就业过程中,许多职业女性因生育的问题,就业成为职业女性的难题。同时,不同地区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同,没有统一的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呈现不均衡性。其二,工伤保险注重物质保障,对因工伤而不能继续工作员工的康复保障不够。此外,工伤认定标准不清、内容不全,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兴起,高危行业的工伤频发,由于工伤认定标准不清,导致工伤保险的运营管理不规范,职工得不到充分保障。我国目前对工伤的认定内容有十项,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工伤的表现形式远远超出这十项内容,因此,工伤认定的内容需要完善。

  (三)基金存在贬值风险

  随着社会保险基金覆盖面积扩大,民众参与社会保障的人数逐年增加,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刻不容缓。社会保险基金具有长期性,属其他应收款会计科目,部分地方政府和人社部门未意识到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简单的进行基金收付管理,降低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益回报率[2]。同时,社会保险基金数量庞大,经常被用于应急事件,存在乱用、挪用现象,使财务风险程度上升,难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由于基金数量巨大,银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民众存储保险基金,这类基金存储周期较短,同时受到通货膨胀和利率浮动的影响,社会保障基金存在贬值风险。

  (四)基金财务制度监管有待加强

  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现状来看,监督体系的作用被弱化,监督过程相继出现问题。第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监管不到位,内部监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晰,不能保证预算编制和决算的完整性,预算执行阶段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预算方案在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阻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系的完善。第二,基金支付管理缺乏有效监管。随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普遍落实,基金支付面临着被恶意欺诈的风险。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部分退休人员多次跨省缴纳养老基金,过多领取养老基金;有些未到退休年龄的人员提前申领养老基金;甚至有些人员死亡后,其亲属不报停,继续申领退休基金等。以上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在基金支付管理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督管控,导致基金支付的欺诈现象频发。第三,对会计核算体系监管力度不强,不能及时监督财务人员处理基金欠缴费问题,使财务风险程度加深,制约着财务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

  二、优化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提高基金预算体系的管理能力

  基金预算体系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基金预算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当下社会整体要求,还能为未来预算体系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首先,转变传统基金预算编制方法,综合应用预测法、增长法等,根据零基预算原则,将保险缴费人数、缴费率、缴费基数等数据按照科学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本年度预算指标,增加预算指标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次,地方政府和人社部门应加强征缴力度,应用强制力和约束力加快社会保险缴费进程,缩短缴费周期。同时,人社部门需提高对社保征缴情况的关注程度,承担收支平衡责任。最后,将基金预算的收入全部纳入基金预算体系,不仅要将新增的预算收入及时纳入,还要重点关注社保结余资金投资收益的纳入,不仅可以保障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的完整性,还能有效避免不当行为,完善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体系。

  (二)完善保障制度

  人社部门需根据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对制度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针对生育保险制度问题,人社部门需适当扩大生育保险的保障范围,给予职业女性更多就业权利,同时,需加强对育儿假期的待遇关注,适当延长男性带薪假日,减少家庭压力;建立统一的生育保险待遇及制度,降低各地区间差异,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针对工伤保险制度问题,人社部门需先建立工伤防范措施体系,提高职工对工伤风险的认识,减少工伤发生的概率;对于因工伤而不能继续工作的职工,人社部门需将物质保障与康复保障并重,适当承担员工的部分康复训练费用;针对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进行评价和认定,明确工伤认定标准,规范工伤保险金的运营管理,对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进行评定,也能增加工伤的认定内容,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进一步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提升民生的幸福指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条件。

  (三)促进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其核心在于基金的收支管理,要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就需要不断优化基金管理水平。各地政府及人社部门需充分认识到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性,结合社会保险基金当前情况,加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力度,精准制定收缴实施细则,强化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化建设,改善基金收支管理能力,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率,进一步促进社会基金保值增值。此外,在社会保险基金中引入商业化机制,适当利用商业保险为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提供更多保障,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将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持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范围,在确保投资渠道安全的同时,降低基金财务风险,增加社会保险基金价值。同时,将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宏观调控对其影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效用,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降低基金财务风险[3]。

  (四)建立健全基金监督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监管体系,不仅为基金政策贯彻落实提供有力的保证,而且为日后社会保险基金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各地政府及人社部门需从各个方面完善基金财务制度监督体系。一方面,需加强对社保基金预算的监管,结合基金政策实施情况,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权责一致原则,明晰内部监管人员职责范围,积极参与基金预算的编制和决算,协助决策中心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另外,强化对预算方案执行的监督,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时动态监控,切实改进预算方案的不足之处,推动监督体系的建立健全。另一方面,严格监督控制基金支付管理体系,维护个人基金信息管理系统,对申请发放各项基金人员的参保信息依次核实,确保其医疗状况、退休年龄、失业证明、工伤认定、生育情况等信息真实有效,各省联动,避免骗领、冒领、多领保险基金现象发生。同时,强化对会计核算体系的监管,建立内部审计小组,定期检查基金财务制度落实情况,及时督促财务人员处理欠缴费现象,保证基金收支平衡,降低财务风险,进一步促进基金财务制度监管体系的完善[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稳步前进息息相关。社会保险体系应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探索实现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目标蓝图。在积极完善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社会保险事业仍然存在基金预算体系管理力度不够、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基金贬值风险、基金财务制度监管有待加强等重点问题。各地政府及人社部门需严肃对待上述问题,结合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实际情况,切实解决以上问题,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添砖加瓦,也为社会保险事业的稳步前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文娟.浅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J].商讯,20xx,201(11):55-56.

  [2]王冬梅.浅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J].纳税,20xx,251(35):239-240.

  [3]董延涛.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办法探究[J].知识经济,20xx(15):42,44.

  [4]徐铭徽.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xx(06):238.

社会保险论文3

  摘要: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是全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险档案是在办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法律意义,它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构成部门。本文立足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保险事业;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制度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建立全民社会保险制度,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它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就医水平,解决“没钱看病、看不起病”的难题;同时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社会保险档案的内涵和特点

  (一)社会保险档案的内涵

  作为国家档案重要部分的社会保险档案,是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社会团体为自己员工所缴纳和办理的各种保险的统称。通过社会保险,不仅能够看出员工上保险的种类、时间以及缴纳费用,而且保险关系的变动和接转能够充分反映员工的职业生涯,由此了解到员工工作变更以及整体的待遇情况。可见,社会保险档案具有研究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妥善保管。一般来说,社会保险是以工作者所在的组织为单元进行集中管理,社会保险可以归档为政策依据类、业务凭证类、结算账卡类、统计报表类、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类、电子档案类等6大类。

  (二)社会保险档案的特点

  社会保险档案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保险档案所涵盖的人群范围十分广泛。尽管目前我国社会保险主要维护城市职工养老、医疗、生育、就业以及失业等权利,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险保障制度将保障人群逐渐向农村人口进行扩展。第二,社会保险档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职工工作关系以及工资增减的变动而产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如医疗保险,居民看病产生的费用变化会在社会保险档案中有所体现并被及时记录。第三,社会保险档案的办理对象是每个个体,一旦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其参保信息便会单独形成一个档案作为原始凭证加以保存,其会伴随公民一生,保险档案为其提供记录、管理以及各种其他服务,使公民个人能够终身受益。第四,社会保险档案无论是记录、管理、缴费还是变更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在办理社会保险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和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平等对待每位职工,规范办理流程。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现象影响着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国民对社会保险制度认识不充分,这直接导致了社会保险档案的受重视程度较低。社会保险档案是在公民办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对被保险人的个人信息等基本资料的记录,作为第一手资料,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然而,普通公民并不能深刻认识到社会保险档案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社会保险档案的.收集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全民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近些年来出台的一项新政策,因此,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难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管理经验、没有管理经验可以借鉴等管理问题。同时,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相应配套的硬件与软件设施,社会保险办理机构较多,难以形成统一的卷宗管理规范,这些均导致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不规范现象的产生。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缺乏健全的管理规范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缺乏健全的管理规范,同样阻碍着保险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社会保险涉及公民生活的多个方面,在当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中,社会保险档案存在不同的部门办理的现象,因此同一公民的档案可能属于不同类型。这就造成了同一公民的社会保险档案分属于不同的业务部门,由不同的规范进行管理,这不利于档案资料的查找,给社会保险档案的查询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如卫生经办机构保存公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档案,民政部门管理着公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档案,保险公司保存公民个人选购的其他类型保险档案资料。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规范,这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得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多缺陷。当前,国家尚未对社会保险档案的归档、管理等做出统一的管理规范要求。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连贯的管理规范,使各保险业务部门与经办机构可以实现档案资料共享,使公民保险档案资料信息化。

  三、促进保险事业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保险事业健康顺利发展,应当注重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由于社会保险涉及的种类繁多,这直接加重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任务,这就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以保证社会保险档案分类的准确与保管水平。当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甚至存在大量兼职现象,这严重影响着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质量。社会保险档案关系到公民人事变动后的保险延续和公民基本的人身医疗保险等多方面,保存好第一手的社会保险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相关社会保险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对该问题加以弥补,如引进具有档案资料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同时对当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体系化、科学化,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对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保险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国家、相关保险业务办理部门、公民等相关各方对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管理好社会保险档案的重要意义。相关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应加大本单位工作人员对于社会保险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重视对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向公民灌输重视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重要意识,以降低第一手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收集难度,提高公民和社会保险从业人员对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保护与重视。同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加大对于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设置专门的社会保险档案存放室,并根据本单位保险业务办理部门的结构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公民社会保险档案资料进行管理,要求相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关于国家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文件、办法,实现同一单位内部的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降低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查询难度,提高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查询效率,促进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健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确保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社会保险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力度,在参考《档案法》以及《保密法》等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对社会保险档案进行大纲分类,并严格规定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统一规范办理流程,以便构建健全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对每大类别的社会保险档案进行整理、保管和移交存档时,都必须严格程序,集中统一管理档案日常管理中所形成的报表、账本、图表等文书材料,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具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尽量减少重复交叉管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数字化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保险事业健康顺利发展,这要求保险业务办理部门将公民的社会保险档案数字化、信息化。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普遍提高,网络已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数字化,有利于减少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存储空间,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以及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同时,将公民的社会保险档案资料上传到网络,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既可以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的利用效率,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可以降低纸质社会保险档案的磨损程度,可以使纸质社会保险档案保存更持久,以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管理现象,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这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然而,社会保险工作部门可以通过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对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以及数字化社会保险档案来对当前管理中的缺陷加以弥补。

  参考文献:

  [1]赵思.浅析党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2]牛函娟.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4).

  [3]王树云.浅谈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赤子(上中旬),20xx(1).

社会保险论文4

  1.传统营销方式的不足

  (1)对于客户关系观念没有夯实,尚未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传统的营销中,代理人的业绩直接和薪资报酬直接和保费收入挂钩,这使得众多代理人往往只重视保费的数额,但对于客户的实际需求却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和关注。这就使得许多有购买需求的准客户没有买到实际需要的保险,客户购买到的也许只是代理人提成佣金较高的保险产品,这些有保险意愿的优质客户对于保险的依赖度并没有提升,从而导致客户对于保险公司的忠诚度降低,进而导致保险公司失去客户的风险上升。虽然各个保险公司都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立为营销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只是流于形式。因为保险是属于附和性质的产品,保险公司在和客户处理关系时往往只是采取单方向的促进方式,而没有对客户关系里的各个制约因素采取持续的、经常性的维护和协调,这也是造成客户的不稳定带来的客户流失的一个原因。

  (2)代理人承担过多开拓客户的工作以致产生消极反应在现今的市场上,代理人的整体素质下滑且渐渐进入两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首先是采用人海战术,平均产能较低,产能越低,越依赖人海战术;其次,代理人越是压力大收入低,这个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越低,整体素质越低,收入越少,压力就越大。两个怪圈交错转动,最终的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不仅如此,限于代理人的个人能力和社会交集面,很难持续开拓新的客户,甚至于说代理人最大的困惑就在于非常缺少客户名单的来源。问题的本质在于代理人承担了过多公司本应该承担的收集客户名单的任务,从而在超过自身能力的情况下造成了消极的客户反应。绝大多数的客户由代理人开拓并掌握,客户资源成为了代理人的个人资源,因此无论公司采取什么管理动作都是滞后和无力的。这给保险公司带来的营销风险是巨大的。这里以孤儿保单为例:在一些保险公司,当代理人因为各种理由离司之后,之前由其维护的客户和保单就处于无人照理的状态下,这就形成了孤儿保单。这些孤儿保单的客户一旦有了进一步的保险需求得不到公司的帮助。有些公司注意到孤儿保单客户也是一批优质的潜在客户,就会派代理人前去维护。但是客户在非常熟悉以前的代理人的情况下往往不信任不了解自家情况的陌生代理人,这就使得客户流失的风险大大增加,即使能维护好客户关系,花费的代价也很昂贵。为了避免或者减少由于代理人给保险公司带来的营销风险,保险公司就必须主动承担起寻找目标客户,细分市场,挖掘客户潜在的保险需求的任务。这就要求大数据营销作为公司营销的主要营销应用策略指导并帮助公司和代理人完成整个销售过程。

  2.大数据营销方式对于传统营销方式的改变

  (1)首先,保险公司在接受投保,签发保单之时就积累了海量的客户数据信息;其次可保风险的出险频率低的特性也决定了保险业边际收益高的特点,较大的成本支出可以被接受;不仅如此,大数据营销可以使得公司对于客户营销策略更为精确直接,可以避免和同业竞争对手的直接碰撞;最重要的是,由于在行业中,20%的黄金客户贡献了80%的企业利润,相比开拓不明购买力的新客户,大数据营销对黄金客户购买力的深度挖掘和忠诚度培养可谓是一箭双雕。在确定大数据营销机制之后,公司其他的规划都应该相应调整。首先是确立数据分析师在公司业务中的重要地位。在北美以及欧洲,现在已经越来越流行确立类似于CEO地位的CIO作为精通数据技术、保险业务和数据信息的管理者,他们将独立于公司各个部门,负责选拔和培训专业人员、调试设备开发软件、整理和筛选代理人手中的客户资料并不断完善,扩大并充实数据仓库。

  (2)大数据营销的运用势必会让保险公司以往常见的扫楼、陌生拜访、陪同拜访的现象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针对分析得出的潜在客户的精准营销,这样对于代理人素质的甄别和选拔也具有推动作用,这样也可以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给予客户专业、周到的保险规划。而这对于保险业的形象的重塑也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当销售方式由于大数据营销转变时,销售支持系统也可能迎来一次变革。从客户资源上说,客户不再是代理人自己的个人资源,代理人手中客户的质量是和代理人的业绩评估、综合水平相挂钩的。从公司提供的佣金来说,使用了数据库中的客户名单一方面减轻了代理人开拓新客户的成本,从另一方面来说,佣金比例将会下降,对于公司的运营成本的减轻也有帮助。佣金的具体数额可以由客户名单等级和签约保单质量等因素决定。

  (3)从销售管理角度说,代理人依靠着强大的数据后援,对于保单的签单量和质量都会有积极的帮助,这也是大数据营销方式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地方。实际上,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已经利用了大数据技术在保险营销的方式和客户挖掘的技术等方面走在了市场的前列。这里以友邦保险公司的“安心保终身寿险“为例。这个产品的目标客户群是老年客户,而友邦保险公司以前并没有现成的老年产品的数据可供参考,所以经过全面考虑,从两个方面进行目标客户的挖掘:第一,是从已经买过本公司产品的被保险人,前提条件是该产品目前仍然有效,而被保险人的年龄已经达到或超过50周岁,换句话说,被保险人符合“安心保终身寿险”的投保条件,是“安心保终身寿险”潜在的直接客户;第二,可以扩大检索范围,寻找年龄层在25~40岁之间,已经购买过本传统寿险保单,保额也达到一定数额且保单年度较长的投保人。这个群体往往保障的意识比较强,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再为自己父母长辈多买一份保险来表示孝心也并非难事。在这个案例中,对于目标客户群的挖掘、探索使用的其实就是大数据营销法,只是没有准确地去定义这个方法。

  (4)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大数据营销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营销策略,短期内很可能会提高公司的运营费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账面利润。加之对客户的跟踪、培养和对潜在客户的挖掘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大数据营销应该作为公司长期的营销战略转变规划。而且在这长期的规划中,可能也会遇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大数据在保险营销中的风险及防范首先,从大数据的“大”来看,数据量的庞大就是大数据营销中首先被提及的风险。例如车险,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制定针对某一个体客户的费率标准问题,如果按照从车从人的费率确定标准来制定的话,可能就需要车辆使用性质、种类、产地、型号、使用区域、品牌、违章记录、索赔记录等等方面的因素来确定费率,而这些数据在一个个体上看似不很繁杂,但在已经拥有9309万辆机动车的现在(20xx年底),这数据的繁杂程度便可想而知。不仅如此,数据的保存、转移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各个保险公司的分公司一般是不可能有财力购买到数据仓库,那各家总公司究竟要设置多大的数据仓库来存储以几何级数递增的数据也是大数据带给保险营销的一个大难题。其次是人才。如果说数据仓库的建立是硬件上的问题,那专业人才就是保险公司在大数据营销时代面临的“软件”上最大的问题。

  3总结

  如前文所述,“CIO”需要的是数理统计和保险专业知识全面精通的人才,这样才能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比较、筛选得出营销的最佳方案;而且管理这一庞大的数据仓库需要不少员工,但是现如今这部分高端的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内部培训也许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替代方案,但为了最专业地建立起大数据仓库,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第三是让客户最为担心的信息数据保密问题。在如今的保险市场,客户信息贩卖和泄漏已经极为严重,许多客户都接到过陌生人的电话和邮件,这些陌生人不仅仅能知道客户是谁,甚至连一些极为隐私的信息都了如指掌。一旦大数据营销在保险市场发展并成为主流,客户的信息安全能不能得到保障、客户的信息如何才能得到保障都是在保险营销中非常值得关注的焦点。

社会保险论文5

  摘要:不断发展的社会保险事业,愈加凸显出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性地位与服务性功能。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既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进行了确定,还使参保人员的权益得到了保护。新形势下,我们要促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于政府与广大参保人员,推进档案管理服务和各项经办管理服务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意义重大,其不仅与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紧密相关,更是国家经济与社会稳定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1]。社会保险档案的完整、安全与有效利用,可让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不断深化的社会保险改革,逐渐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也使社会保险业务量与档案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档案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便是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一、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改革传统档案工作的必经之路,只有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才能高效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社保档案中对资料信息有完善的记录,若将原始资料丢失,要想补回就非常困难,以致于无法继续进行保险工作。因而,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严格的工作,传统档案管理的范围局限于纸质档案资料,没有真正运用到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管理技术,促使社保工作也开始进行改革创新,而这就需要完善的档案信息为其提供支持。

  (二)是社会保险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

  社保工作具有复杂的发展形式,随着工作的落实,也会有大量的信息数据产生,若缺乏有效管理,就会造成数据丢失,进而使保险办理工作受阻。加之各单位经常出现人才流动的情况,保险缴纳单位也相应的'发生变化,严格管理档案,就不会使社保缴纳因为人才流动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保证工作的持续发展。人才流动期间需要转移部分信息资料,由新的用人单位继续保管,双方共同协定社会保险缴纳情况。保险行业本身就具备严格的制度体系,加上档案管理与社保工作特征相符,也可保障后期工作的顺利发展。

  (三)有利于社保部门提高业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严格管理社保档案,可规范基层员工工作开展形式,更高效地服务于社会群体。通过查看总结档案内的信息资料,可以从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整理探讨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设想

  (一)提高全民的社保档案意识

  做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第一步便是要促进群众档案使用意识的增强。与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相互配合补充档案内容,核实档案中的基础信息,及时整改不完善的内容,如此才会更加真实有效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2]。另外,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档案管理职业予以明确。保障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换使用时间较长,存在严重老化问题的设施,将提升使用安全性为目标。定期检验档案管理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以得到群众的认可。档案管理在注重安全的同时,更应该将档案的使用价值发挥出来。

  (二)加强制度标准建设,实现规范管理

  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在社会保险档案的科学化、标准化建设上加大力度,以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各个工作环节的研究,如社保档案的收集、归纳、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对各项规章制度予以建立健全,保证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有序,只有这样才可完整收集文件材料,并将其科学分类,做到规范整理[3]。对于门类不同的档案,特别是社保档案中的会计档案、专业档案以及医疗、养老、工伤、生育等各种审批材料、统计报表、证明材料等不同载体、不同内容,要对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进行划定。制定社保档案管理规范,但要注意科学统一,确保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让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和共享社保档案信息资源,促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让其作为一种有力工具保证社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具备了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才可使档案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的道路。

  (三)利用技术,推进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科学管理,以现代化方式进行档案管理。针对纸质档案材料,要在分类、存储与装订上分别做到科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并要以电子化操作代替过去的手工化操作,将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还要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优化,根据要求购置必须的档案管理设施,以标准的档案盒装置档案,使档案管理更加有序和安全。同时,采取计算机一体化管理模式,自动快速编目档案,自动索引档案信息,快速统计资料,让系统的网上互联得以实现。另外,要求所有参保人员在填报纸质档案材料时,一定要和电子信息系统条目相一致,保证完整录入电子信息系统数据。经办人员在审核时要严格,在录入时做到细致认真,保证录入的都是合格的,每录入一批就要立即进行管理,针对一些残缺不全的材料,严格补缺补差,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得到保障。

  (四)搞好人员培训,提高社保档案管理队伍的业务技能

  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与业务性,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业务知识做到了然于心,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因而,社保部门应加强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积极组织社保档案管理人员参与相关业务培训,相互交流经验,并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做进一步加强,稳定队伍,以使档案工作的连续性不受影响,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

  (五)加强服务,深化社会保险档案的开发利用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针对社保业务档案制定相关查阅利用制度,根据规定向群众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并将查阅利用记录在册,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准确、便捷的查询服务。作为一个服务窗口,社会保险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每个保险档案人员的言行举止不但代表着自身素质,也代表着单位与社会保险部门。为此,社保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将文明礼貌用语用到平时的工作中,把服务承诺制与责任追究制落到实处。每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都要以热情的态度对待群众,针对确定不了或政策中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问题,切忌擅做决定,一定要在向主管部门请示后,再清楚的解释给利用者。只有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有效的利用服务,才可将社会保险档案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服务利用者,让广大利用者满意。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深入推进,陈旧的管理模式逐渐被人性化管理、网络化管理以及规范化管理所取代,若要保证社会保险工作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社保档案工作就必须同时代发展保持一致,致力于改革创新。需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与千百万人的利益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直接关系。社会保险档案有利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工作,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加快,让社会保障事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敏.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6:29-30.

  [2]乔君华.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黑龙江档案,20xx,04:88.

  [3]刘兢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xx,05:99.

社会保险论文6

  摘要:我国的社会保险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社会保险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极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保险所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必须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的保障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文章围绕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工作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介绍了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本特性,分析了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推动社保事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建设

  引言

  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政府保障民生,减少贫富差距,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手段。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生老病死等客观问题永远存在,特别是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尽管总体形式趋好,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波动和影响。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将原有多种社会保障制度予以整合,从法律角度上宣告了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确立,实施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妨碍了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经引起政府和有关领域专家的高度注意。

  1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本特性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而建设实施的,由此决定了社保基金核算也有着与国情相符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经济主体内的会计主体的数量与经济主体保持一致。但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险体系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社会保险基金主体并不一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性质属于经济实体,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主体是基金本身,基金有几种,会计主体就有几个,即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等分别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基于这种特殊情况,基金经办机构会计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分别设置,从而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主体。

  1.2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平衡公式及会计要素具有其特殊性

  目前关于会计平衡公式,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或“资产=资本+负债”,和我国社会保险现行会计平衡“资产=负债+基金”差距很大,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是我国独特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特点所导致的。在同一体系下,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基金及收支四大类。其中,基金又细分为基本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收支由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组成。

  1.3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具有分列性

  按照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现行的会计核算办法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是这样规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银行存款”账户分别设置“收入户”和“支出户”,对收支分别列支。其中,“收入户”核算收到的社会保险费及有关收入,除按期将养老保险基金划入财政专户存款外,一般只收不支。这和当前一般的企业会计银行账户功能明显是不同的,通常企业会计银行账户同时具有收、支功能。

  1.4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和普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的方法不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具体会计工作中,社会保险基金依据对应时间内实际收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实际支出的社会保险金分别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录和支出分录。

  2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会计核算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资产负债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很难起到保障基金安全的效果。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于实际已经发生且表现为现金支付的资金的变化给予反映,而对于已发生但尚未使用现金进行支付的'资金及变化没有反映,比如借入款项的利息、个人账户的应计利息等债务组成。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账务不能全面反映基金的经济状况,容易引发资金安全问题。其次,现行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在成本效益核算方面表现不力,不能准确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活动的真实结果。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向参保人员收缴保险费用,待参保人员因故无法劳动时为其提供基础生活物质保障。采用收付实现制,当收入产生和款项到账的时间不在同一区间时,收付实现制记录的收入便不能说明经济活动的真实结果。

  2.2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具备了基本功能,但依然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重要社会保险种类,在保障民生、安定社会方法作用显著,但与之配套的会计制度迟迟未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采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核算,缺乏针对性。其次,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不同基金账户混合管理,效率低下。从长期角度来看,对于参保人员利益有所损害。另外,账目表格形式不统一,令出多门,也给保险基金会计工作的顺畅开展造成了妨碍。2.3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不到位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是将社会统筹基金为主要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的,对于个人账户非但没有将其作为会计主体,甚至没有为其设置一级会计客户,在会计报表中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反映,明显缺乏对个人权益的保

  3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会计的建议

  3.1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制度的一致性、规范性

  我国已经出台了《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但在具体实施环节,无法可依问题还比较严重。当前社会活动空前繁杂,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能充分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必须加紧出台与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的法规和会计准则,要加快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制定科学的经费开支标准。

  3.2下大力气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

  要秉持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公平统一、效益与责任共同分担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来源体系。同时要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基金利润率,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3.3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要让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转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要加大社保基金运营的审计工作,采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还应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信息披露制度,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应由保障。

  4结束语

  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和高效开展关系到每一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实施建设的重要前提保障。社会保险管理单位和经办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建设,面对社会保险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拿出有效办法予以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任小菲.我国社会保险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5).

  [2]赵红梅.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思考[J].商业经济,20xx(2).

社会保险论文7

  摘要: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是推动高校科学管理的必要措施,是高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即主要通过分析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现状,进而从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校;社会保险;规划化管理

  一、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新时期的高校建设,应该以问题剖析、现状分析为基础,有的放矢的制定相应策略,才能够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达成高校改革宏伟目标,才能够推动高校快速稳定发展。诚然在高校社会保险管理规范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从现状分析入手,发现问题、深入解析问题并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立足实际而言,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社保观念淡薄群众监督力量是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驱动力,缺乏群众监督抑或群众监督意识淡薄则无疑是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发展进步的消极因素。现目前,诸多高校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依然没有跳出“体制化”的窠臼,部分离、退教职工的社保福利依然由国家专项资金及学校财政构成,在医疗机制上也没有完全摆脱公费医疗的束缚。正因如此,诸多高校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还相对淡薄,对社会保险的落实情况也不甚关心。部分教职工甚至认为缴纳社会保险没有必要,从内心抵触缴纳社会保险。如此情境,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保管理工作者对该项工作的疏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保管理中的诸多矛盾,不利于高校社保管理的规范化。2.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实现需要良好基础设施的支持。然而当下我国部分高校的社会保险管理基础设施水平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标准,抑或说是不能契合社保管理工作动态发展需求。首先,部分高校的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建设力度不强,没有购置良好信息化设备。其次,高校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处理水平相对落后。3.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的最终执行者是经办人员,社保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现目前,我国高校社保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既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同时也不乏职业素养低、操作能力弱的管理人员。然而据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性质来看,其对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换言之,在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保证工作人员整体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然而由于我国部分高校在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设上疏于管理,就很容易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可想而知,缺乏专业素养的社会保险管理者势必不能推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策略思考

  根据上文对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剖析,我们就应该结合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社会保险工作的全面发展。1.加强宣传树立社保观念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加强高校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设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现目前养老金双轨制已然成为我国社会保险体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其症结即在于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的不规范。可见,突破高校社会保险瓶颈,实现高校社会保险管理规范化已是大势所趋。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树立科学的社会保险管理意识。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工作,让高校教师认识到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积极意义。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切实加强思想宣传活动,帮助高校教职工树立科学观念。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疏通高校教职工的不满情绪。2.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是加强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推动高校改革的驱动力量。在高校社会保险管理中,我们首先应该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分工制度,这样既可以保障社会保险管理的各个细节落到实处,同时也能够通过量化责任,从而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保证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上文所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是我国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换言之,要想切实有效的推动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就应该保证建设经费的投入,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应该购置切实现代信息化管理需求的计算机设备和办公仪器,甚至还需立足大的发展趋势,置办未来社会保险规范管理需要的设备仪器。其次,加强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建设,建构起数据处理效率高、反馈机制完善、故障率低的信息化系统,保障社会保险管理有序推进。综上所述,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关系教职员工基本生活,同时也关系高校稳定发展,校方应该引起重视,推动高校社保制度建设,要积极为高校社保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社保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王晓雪,杨旭.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12):112-115.

  [2]张华.关于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的思考[J].今日科苑,20xx(9):116-116.

社会保险论文8

  一、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内涵概述及工作的意义分析

  (一)绩效审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保险制度也从不完善逐渐深人。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在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也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而如何具体优化调整社会保险制度,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工作对现有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

  (二)绩效审计是评价社会保险风险问题的关键

  社会保险的管理关系到收人分配以及风险的回避,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风险规避的关键,保险体系中,管理不慎极有可能影响社会保险收人分配以及支付功能,为了确保社会保险体系的正常稳定运转,就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工作,评价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我国审计机关设计的领域众多,并且内容较杂,加上当前很多审计机关人力以及财力投人不足,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大。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上存在的漏洞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前主要停留在合法性审计阶段,审计工作函待完善。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不全面

  我国传统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着收入和支出这两个环节展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还停留在这两个环节中就显现出了不足,还存在着审计不够细致深人,审查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充分全面的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映

  (三)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审计工作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不明确,体系不完善,并且现行的一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少,没有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准则等相应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绩效的.评价缺乏指导。

  三、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完善策略

  (一)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管理体制

  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应当首先认识到这个工作对于保护人民保险基金资金的安全和推动国家保险基金的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尤其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为了便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遵循,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审计法以及绩效审计准则,可以通过出台文件的方式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目标、内容、程序以及方法

  (二)确保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来说,审计工作具体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支付以及影响。在基金的筹集阶段,重点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是否及时、足额,程序是否合理,征缴比例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在投资运营审计阶段,则重点是对投资运营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将基金用于贷款抵押等现象进行审计,以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为目的。在支付审计阶段则主要是对保险金的支付合法性、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计划、领取人员条件以及领取数额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进行审计。在基金影响审计上,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发放对参保群体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

  (三)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

  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标准上,应本着适度、使用、科学、规范的原则进行。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包括经济型评价标准、效率性评价标准、效果评价标准、公开透明性评价标准以及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通过这此评价指标,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收益情况、投资运营效果、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以及收支管理等程序规定的履行情况。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人才培养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式的不同,因此审计工作也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索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政策、法律法规、绩效审计专业知识、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结束语

  强化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工作,也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效益,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监管的基本手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合法性、真实性,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强化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力度。

社会保险论文9

  社会保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依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通过统筹互济,对参加保险的劳动者在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提供经济帮助、确保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它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支撑。1998年以来,石油行业实施养老保险行业统筹转移到各省直辖市,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当地的社保体系,目前,四川油气田职工是全员参保,参保的法定基本保险有五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两项补充保险: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一、石油行业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

  四川油气田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由西南油气田社保中心统一经办,并负责各项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保险参保范围的继续扩大,石油行业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征收缴纳的社会保险基金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基金监管的难度。

  (一)保险机构层级多,多头管理,监管成本高

  四川油气田于1999年开始由原四川石油管理局划分为上市的西南油田分公司和未上市的四川管理局,20xx年四川石油管理局撤并重组,20xx年持续重组,导致单位众多,截止到20xx年末,目前有70多家参保单位。这70多家单位高度分散,跨越四川、重庆、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等省市以及国外,生产经营情况不一。保险机构层级多,多头管理,监督管理难度大。由于分散管理的层次过多,也相应增加了管理成本。

  (二)社保政策的地区差异加大基金管理难度

  四川油气田管辖的70家参保单位,分属中石油下属9个局级单位,许多单位由于驻地的不同,参保区域多,同一单位职工要在不同省市参加不同社会保险,如: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四川省统筹管理,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按属地标准执行,工伤保险按行业风险类别的不同执行0.5%—2%的标准,尤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企业年金还要分单位部分和个人部分,执行标准分险种各不同。以上情况举例说明: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下属的川东钻探公司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部在四川省参保;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在重庆市渝北区、四川省泸州市参保;失业保险在重庆市江北区参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在重庆市渝北区参保。由于不同省市社保政策不同,参保险种、缴费比例以及享受的保险待遇都存在差异,导致缴纳的社保基金存在执行多重标准的情况,基金管理的难度大。

  (三)保险基金的缴纳不积极,支付不规范,征缴考核指标缺乏统一性

  部分单位领导,对社保工作不重视,“重效益,轻社保,重眼前,轻长远”。对于本单位的保险基金征缴是否有欠缴、多缴,漏缴、少缴不甚清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给社保机构,对上级和地方社保机构拨付的各项保险待遇如养老金、工伤待遇,职工补医金门诊药费等是否能及时足额发放到职工个人账户中,有没有虚报冒领的情况等等,没有统一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考核征缴、发放环节出现的违规逾矩行为。

  (四)保险基金核算账户分散,不利于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

  由于单位分散和历史缘故,四川油气田下属只有8个公共事务中心成立了社保所,有单独的社保核算账套和银行账户管理各类社保基金的收支,其他60多家单位社保资金收支都由财务科代管,保险基金核算账户如此分散,既不利于统一管理,也不能实时监控社保基金的安全与否,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五、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流于形式石油企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会计法规要求普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岗位之间缺乏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特别是三级以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常常以人员紧张为由,将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和部门并在一起来工作,人员之间、部门之间丧失了相对的独立性,这样势必影响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严肃性。

  (六)社会保险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近几年随着石油生产发展的`不断变化,社保工作人员变更频繁,从事社保财务工作的人员不稳定,兼职人员多,有个别单位社保定员编制紧缺,人少事多,甚至财务人员都不能配齐,这势必影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正常运转。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技能水平、工作责任心参差不齐,也是社保财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七)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难

  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等相关文件严格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或购买国债。各地购买的国债数额有限,在实践中往往又存在购买难的情况。出于安全考虑,企业社会保险基金只存在银行,导致基金抗通胀能力很弱,更达不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加强石油行业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社会保险的大多数具体业务,都牵涉到“人、事、钱”,尤其是钱,石油行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支付的社会保险基金是企业员工的“养老钱、活命钱”,如何管理好、使用好这项数目庞大的资金,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关键。

  (一)提升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时下信息的不对称也是社保基金管理凸显的焦点问题。很多员工由于忙于工作,每月各项保险在薪酬表中代扣代缴,也因此常常忽略了自身权利的监督。企业是否按时为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和职工自身的要求,对此很多职工都茫然不知,更不知晓基金管理的真实情况。上级监管部门不知所属管理部门的真实信息,再加上基金的多样性和分散性,造成上级管理部门对本单位所辖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真实信息也无法掌握,零散和不完整的数据使监督变得困难重重。所以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社保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监管的信息化建设,适时披露信息,透明社保基金管理,向企业、社保基金监管部门、社保基金受益人(员工)披露社会保险基金季度、年度报告。这些报告不仅要包含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率、欠费率,人均月退休金、社会保险基金结余额、年利息收入、年基金收益等主要指标,还可以基于市场的统计和研究,对石油行业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对比分析。

  (二)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内控力度

  一是强化内控制度建设。首先,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和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实行基金征收、发放统一核算管理。财会人员实行定岗定责,形成了科室之间、岗位之间、业务流程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互控制度。其次,要搞好社保经办机构的社保基金日常业务工作。必须要强化社保经办组织机构的会计实务基础处理工作。第三,在社保基金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下,对社保基金的各项业务环节如社保基金的征收、支付、资金管理等要实行职务不相容的财务分离机制,财务人员必须要定期轮岗换岗。最后,审计部门也要设立社保基金财务审计专人,并能够按照现行国家财经法规、相关政策去做好社保基金审计监督等事宜,以此才能避免违规逾矩现象发生。

  (三)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最大化

  根据国务院关于社保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各社保机构存储的社保基金结余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周转金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定期。对于社保基金结余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保值、增值计划。具体来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是要与财务部门建立灵活、多样的信息交流机制,定期通报基金结余情况,及时、多批次地将专户存储的保险基金转存定期;二是对保险基金的增值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在目前购买国债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增值方式主要放在定期存款。可以对定期存款的档次进行长短搭配,科学配置;对储存在专户的保险基金,在保留两个月周转金的前提下,凡超过200万元就转存一个定期,期限以1年期为首选,每年最少存一个2年期,每月最少转存一次。这样依次类推,一年下来,将形成一个周期,每个月都有新的定期存入,每个月又都有到期的存单,如此利滚利,将能实现保险基金增值的最大化。

  (四)提升社会保险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一方面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会计法规制度,全面掌握社会保险知识和规定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管好用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以对石油企业、广大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合规办理会计业务,切实管好用好社保基金,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要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抵制,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社会保险论文10

  一、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的SWOT分析

  (1)S(Strength):管理社会化的优势。管理主体由军队转变为地方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和政府的职能划分,减少了军队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工作。政府距离随军配偶的“信息源”更近,获取核定信息的途径便利,成本更低,且可以实现对核定对象的更为客观的评价,进一步实现待遇享受对象、时间起止的精确化保障。管理社会化避免了经费在军队、地方政府之间的“迂回流动”。统一社会保险与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管理主体,明确政府在后者上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将后者更好地融入地方政府社保体系。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单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政府调控手段是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将未就业随军配偶纳入到政府的管理范围,利用较于军队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未就业随军配偶就业、再就业难的问题。

  (2)W(Weakness):管理社会化的劣势。实现军队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依然需要军队的参与。随军配偶的身份识别,是该项政策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较之“管理主体为军队”的管理体制“,管理主体为政府”的管理体制,因不能及时掌握军人调动、婚否等信息,可能会出现的政策漏洞———非随军配偶享受该项待遇、随军配偶两地(多地)享受该项待遇等。

  (3)O(Opportunity):管理社会化的机会。第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提出后勤建设要朝着“社会化”的方向迈进,军队不能办“社会”,为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改革提供了契机;第二,地方社会保险正朝着全覆盖的方向发展,管理体制积极优化,各管理部门也在加大整合、协调力度,这些都为军队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提供了条件;第三,军队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构建军地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提供了可行条件。

  (4)T(Threat):管理社会化的威胁。《办法》虽然是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共同颁发实施的,但受制于部门利益,转变管理主体难度比较大。转变管理主体后,虽然离“信息源”更近,但信息分散存在政府部门、银行等机构,如何整合汇总信息,是一个难题。

  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路径和措施

  (一)转变管理主体

  (1)加强顶层设计,破除部门利益,从制度层面上明确军队和政府的管理范围,以“战斗力标准”界定好军队的职责范围。军人配偶的失业问题作为军人职业的连带风险,既是个性问题,也是共性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军人配偶的失业既属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失业,也是军队这个公共部门在提供国防安全时所产生了负外部性。政府作为经济宏观调控和民生保障的管理主体,应该承担起解决失业问题和消除国防安全负外部性的责任。军队则应该聚焦战斗力,甩开不必要的包袱,精兵简政,来提供更优质的国家安全这项公共产品,以弥补这种负外部性所带来的损失。

  (2)构建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的基本框架。第一,从经费运行方面,经费收入由中央财政保障,经费支出由军队驻地政府部门负责,地方政府每年年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算,向上请领经费,年底根据实际支出上报决算,实报实销。经费保障标准实行属地原则,生活补助部分按照属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社保部分按照属地社保平均工资直接缴纳至社保机构。第二,明确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的主管部门为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门,这与民政部门的主要职责相统一。民政部门在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上的主要职责为:核实军人配偶未就业信息;协调军队单位核实军人配偶随军信息;组织发放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生活补贴;为军人配偶缴纳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等。第三,设计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的流程。首先由军人配偶提出申请,然后由民政部门核实其未就业情况和随军情况,核定其是否应享受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然后抄送军队单位核实,并予以公示。在享受期间,根据客观条件变化(如就业、离婚等),由民政部门及时予以停止。军人调动时,及时停发、停缴,并将社会保险根据相关办法,转移至调动地社保机构。军人配偶到达调动地,重新提出申请,由调动地审核相关条件,核定是否享受相关待遇。同时,军队单位应将相关人员的人事调动及时告知驻地民政部门。

  (3)增加就业指导。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应该是一种过渡性、弥补性的待遇,是为了缓解失业随军配偶的生活压力,填补随军配偶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缴纳空白。基于以上目的,应加强在随军配偶就业上的指导、扶持力度。应借鉴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相关经验,落实好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待遇的享受时间、比例,增加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明确随军配偶在就业上的优先权。同时,应从制度上明确失业随军配偶在享受待遇达到最大时长时,不能拒绝由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

  (二)依托信息化手段

  结合当前我国政府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随军配偶管理的需要,提出三点设想来健全信息化管理手段。

  (1)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在于信息的开源。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在于信息资源独立存在于政府部门或军队的各式信息系统中,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因此,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实现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的数据相关,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是建设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衰减、失真的问题。

  (2)理清信息管理的关键点。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关键点是随军信息和失业信息。随军信息可分为“是否为军人配偶”和“是否随军”两个关键点,其信息的源头是驻地军队和民政部门。要核实“随军信息”,就需要与军队、民政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失业信息的核实,受制于当前市场就业形式多样化、税务征收制度落后、失业登记制度不健全等客观条件。在客观条件理想的情况下,失业信息的关键点可分为“是否登记失业”、“是否缴纳税收”、“是否缴纳社会保险”等。核实这项信息关键点,需要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税收系统、失业登记信息、社保系统、银行系统等的信息共享。

  (3)确定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核定待遇享受对象的即时性,即通过控制信息关键点,当信息源发生变化时,可即时确定或取消某个随军配偶的待遇享受。但从客观条件来看,现阶段要实现上述目标不太现实,因此在建设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时,应该搞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把信息系统的建设纳入到政府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去,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三)加强监督制约

  《办法》明确的管理主体也即权利主体是军队政治机关,但《办法》并未明确其管理责任(惩罚措施)。同时,《办法》也未对随军配偶故意骗取待遇的行为在条文中做出明确的说明。在实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改革后,笔者认为,从法理的角度出现,应当明确权利主体(民政部门)的管理责任,同时应加强对随军配偶待遇享受条件的审核力度,对有故意骗取待遇的行为应从制度上明确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进一步提高政策的效果发挥,保护好军人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险论文1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诸多领域均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社会保险作为我国基本国策,切实关系到每一个中国公民,为了提高社会保险服务效率,应构建一个高效率的信息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更多保险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保险论文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对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笔者将分别从:基于云社保下对社会保险产生的影响、云社保应用原则分析、促进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分析,三个部分来阐述。

  一、基于云社保下对社会保险产生的影响

  云社保的建立不论是对个人或是对服务人员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对于个人而言,社保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为人们构建了快捷服务体系。经笔者研究,我国社保信息建设经历了许多阶段,从业务处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化、金保二期工程、公共服务多样化等,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均建立了社保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其次,云社保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管理安全力度,众所周知,社会保险档案与每个参保人员自身利益相关,一旦泄露便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电子档案的建立则充分避免了这一问题,与纸质档案相比,其保存时间更长,不易丢失。

  二、云社保应用原则分析

  由于我国社保事业发展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还未成熟,且社保信息系统也会随着社保政策的转变而创新。云社保具有储存周期长,信息量大等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相关原则,分别为: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开放性及拓展性。所谓实用性,实际上是指,采用成熟技术或是利用性能较高的产品,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过于追求高性能导致系统处理缓慢的问题;可靠性原则能充分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面对各种不可预见事故,都能有效恢复;安全性原则是指,系统具备诸多安全措施,可以满足用户访问控制、身份鉴别等各项要求;开放性原则是指采用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采取缺乏统一标准的相关技术及产品;可拓展性原则是指,系统在一定周期内,其数据会随着保险业务发展而增加,系统应用更加便捷、灵活。

  三、促进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综上,笔者对云社保的应用原则进行了分析,为促进社保信息管理效率,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对策,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一)增强领导意识领导意识对于社保信息化管理而言起到至关重要的问题,据此为促进社保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首先应增强领导意识,相关领导应审时度势,跟紧时代潮流,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人员、文化、目标等因素融入其中。信息管理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变会对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影响,其影响不仅仅是好的,同时也会出现坏的,领导应意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不盲信同时也不排斥。(二)优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积极地建立健全系统安全的对应机制,进而增加信息安全防范和控制,从而保证使用中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通过建立一些的'信息方位功能,不断强化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使用安全性能,从而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加强信息系统在应用中的安全与规范;加强对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还需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在应用中不会被一些非法用户恶意地篡改,切实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提供良好的保障。(三)科学设计信息系统在现代工作应用方面,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在信息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信息资料能够更加便捷、迅速的为用户的实际需求服务。然而在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中,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真正为信息保护带来较大的帮助。在进行信息系统建立之初,设计人员需要研究以往系统中所出现问题,然后结合当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提取出有用点,为即将要设计系统提供良好技术指导。

  四、结束语

  云社保的有效运用是人们日益关心的重要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加快研究信息系统的良好管理方法,更好地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好地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服务。本文中所提出的几点改进策略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健勋.云社保对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影响[J].科技传播,20xx,13:98-99

  [2]何扬.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J].现代商业,20xx,33:136

  [3]吕天阳,杨蕴毅,邱玉慧,黄少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差异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xx,06:82-88

社会保险论文12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保保险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社会保险在运行过程中,应该深入全面的把握其经办风险,并做好必要且关键的防控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社会保险的运行发展水平,也才能使社会保险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关键词:

  社会保险;经办风险;防控工作;防控思路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参保规模迅速增大,覆盖人群集聚增加,社保社会“安全网”、老百姓“养命钱”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现阶段人们对社会保险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保险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经办风险也在不断提升。为切实推动社会保险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提升社会保险的运行水平,应该全面加强经办风险的防控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要科学精细的分析以及研判经办风险的类型,同时还应该全面夯实经办风险的处理方式,提升社会保险风险的防范水平。

  一、社会保险主要的经办风险

  当前阶段,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人们迫切需求的关键事项,为科学、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的运行水平,也为了夯实社会保险的保障力度,应该深入、全面推动社会保险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深入全面把握社会保险的主要经办风险,积极采用高效且科学的防范以及应对举措,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险的保障力度,提升社会保险的发展水平。第一,在社会保险的发展实践中,“收”的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为切实提升社会保险的发展成效,同时也为了提升社会保险的运行水平,应该深入把握好“收”的环节。在现阶段,社会保险“收”的环节可能存在一些风险,比如缺乏精细化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到位等。第二,在社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规范以及保障社会保险的稳定有序发展,应该做好社会保险的发放管理工作。当前阶段下,社会保险在发放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风险。比如在办理社会保险发放时,明显缺乏必要且高效的发放管理体系,同时也缺乏精准化的审批,尤其是在养老保险的发放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冒领、重复领取等风险。第三,社会保险的健康有序运行,关系着成千上万人的切身利益。为切实有效地推动社会保险的健康有序运行,同时也真正做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全面加强对经办机构的管理。经办机构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建立完善化、系统化的风险管控机制体系,切实提升其风险防范能力,夯实风险管理力度。但当前阶段下,部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能缺乏常态化的风险管控,不注重对自身的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信息管理等进行全面动态化的风险研判以及管控,这就容易造成风险的扩大化,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险的高效稳定运行。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深入、全面加强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尤其是要督促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做好常态化的风险分析以及研判等,最大程度优化风险管控力度。

  二、加强社会保险经办风险防控工作

  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保险的认知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也日益扩大,为推动社会保险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与发展,为最大程度夯实社会保险的发展质量,应该充分全面加强社会保险风险管控工作。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对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等进行科学且必要的风险防控,最大程度保障其运行的可靠性。

  1加强对“收”的管控

  在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的管控过程中,社保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完善化的组织体系、强化组织领导等,全面加强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常态化开展业务抽查以及指导等工作。一旦发现经办机构没有按照审批流程办理社保业务,应该及时采用相应的处置措施。与此同时,在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的管控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社保经办机构的业务管控,督促其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业务体系来科学办事。在具体化的业务管理过程中,要对社保经办机构的每一笔业务进行抽查以及管理等,详细咨询以及研判社保经办机构的业务发展能力以及实施水平,对其中的不规范之处提出关键性的修改意见,进一步指导社会经办机构的科学运行。此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管理等工作时,应该严格按照省市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政策规定,认真把握好审核关,严格按照规定流程以及科学程序进行办理。特别对养老保险关系即参即转、临近退休办理转移、补缴后办理关系转移等,做好转移资料的收集归档,真正做到有据可查。可以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相关手续或者流程不够健全和完善,是制约其持续发展的重要风险。为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做好风险自查自纠,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来进行资料汇总以及收集整理等。

  2严格管控发放管理

  在实践过程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发放管理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这些风险隐患,极有可能会威胁社会保险基金的整体安全,也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资金消耗与浪费。为此,在实践过程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该科学做好社保资金发放管理工作,从源头上保障社保基金的整体安全。社保经办机构要做好生存认证工作,尤其是在处理居民养老保险以及企业养老保险等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认证,确保名字对应的领取者尚“在世”。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冒领、骗取等问题,这往往会造成社会保险的严重浪费与消耗。为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该全方位加强生存认证工作。0同时严格做好数据筛查工作,科学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研判等,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整体安全。

  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为切实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运行安全,也为了全面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社保部门应该科学建立完善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进行风险管控,最大程度提升经办机构的整体风险管控水平。一方面,社保机构应该加强对经办机构的管理,督促其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积极建立完善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结合具体化的工作业务等,提升风险管控的成效;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还应该引导经办机构积极建立健全风险自查自纠体系,全面加强风险隐患的自查自改,一旦出现风险隐患,应该及时进行调控以及管理,最大程度提升风险管控实效。

  4加强数据维护管理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精准做好数据维护管理工作,同时,深入开展疑点信息核查。在实践过程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精细化且科学化的'开展数据维护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为风险防范建立夯实的根基,同时也能够提升信息数据的应用实效。在实践过程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还应该加强对疑点信息的反复核查以及科学管控,一旦出现疑点信息,要进行倒逼审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在信息审批以及管理的过程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不断提升人员的素养以及责任意识,促使他们以专业化的素养来开展工作,切实有效提升工作实效。在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加强对相关信息数据的审核以及把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不断引导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来实现数据信息的维护以及管理等,精准研判可能出现的疑点信息,适时采用高效化的改革以及优化举措。

  5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风险防控的过程中,为切实提升防控实效,同时也为了精准研判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安全隐患等,应该积极打造高素质的经办队伍以及工作人员,全方位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员的整体素养。在社会保险办理以及审核等过程中,人是非常关键的参与因素。若人的专业素养不强、整体认知能力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影响和制约着其工作实效,也可能会造成风险隐患的扩大化。为此,在实践过程中,社保局应该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不断夯实其专业素养。一方面,社保部门可以建立健全人员培训教育体系,积极组织以及实施开展专题教育、系统教育,不断实现教育培训的常态化,以最新的社保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等作为培训内容,在夯实社保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优化他们的德育素养,尤其是培育其良好的职业精神。另一方面,社保部门还应该建立精细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切实将社保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社保经办风险等同绩效考核相互关联。一旦出现经办风险,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以说,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社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保障他们的工作质量,有效防范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保经办风险滋生以及扩大化等问题。

  6开展廉政教育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风险防范过程中,夯实且高效化的廉政教育,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不断激发社保人员的意识,提升其工作质量。在当前反腐倡廉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保机构应该开展高效化的廉政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社保局应该营造良好的廉政教育氛围,同时还应该明确廉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以及科学思路等,提升以及优化廉政教育的实效。同时,社保经办机构在防控中,还应该加大宣传引导,积极培育先进典型事例、挖掘优秀案例、培育骨干力量,夯实他们的工作实效。在廉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先进榜样的力量,从社保人员身边筛选优秀的案例,以此发挥教育的作用。当然,在教育引导的同时,也要通过反面案例对社保人员进行警示以及启发。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加强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控,是非常必要的。不可否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业务开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提升风险管控成效,应该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力度,科学有效地提升风险管控的整体力度。

  参考资料:

  [1]常伟,姚晓秀.对社会保险经办风险防控的认识[J].四川劳动保障,20xx(12):24.

  [2]李若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江西财经大学,20xx.

社会保险论文13

  一、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概述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通过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方式,向单位和个人征缴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所集中起来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五大类基金,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则是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为出发点,运用会计学相关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等职能,对社会保险基金及其活动进行财务管理的一门专业会计。

  二、社会保险基金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所遇到的问题

  以收付实现制来处理财会经济业务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的盈亏(即:凡在本期支付的现款费用,不论其费用发生在过去还是本期,均作为本期应计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收入是否属于本期还是过去,均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过去,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业务相对简单,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可以较为准确的计算出其基金收支、结余的情况。但随着我国政府管理理念职能的变化,社会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范围的不断延伸,社会保险基金其会计核算已不再是单纯的基金收支和结余,还包括基金的债权、债务、保值和增值等情况,因此,社会保险基金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1、不能真实的反映收支、结余。收付实现制,正如前面所提,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为作账标准,而当出现了收益的发生和实现、费用的发生和支付,其时间不在同一年度的现象,这时如果还是按照收付实现制作账的话,显而易见,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该年度社会保险基金经济活动会计的真实结果。

  2、对债权、债务的控制失效。收付实现制在操作上简单易行,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结果计算准确,但当社会保险基金出现了预付或暂欠款项的行为,如发生了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的预缴、欠缴及清欠社会保险基金情况;社保经办机构的应付未付社会保险基金费用等“隐形债务”、“隐形债权”情况时,却不能给予准确、及时的反映、监督和控制,董海松徐豪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兰州730020从而容易误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决策。

  三、社会保险基金其会计核算基础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实施建议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发展趋势已不言而喻,意在使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时,所发生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的实际情况完整的用会计记录反映出来,避免其不良、弄虚作假的收支现象出现,更重要的是,要将收付实现制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效的进行解决。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将权责发生制“引进来”,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核算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实施建议如下:

  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会计核算处理。如果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是按月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则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收到款项时,记收入账。如果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是一次性预提、预缴多年的社会保险费,则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在其相应的.预提、预缴的年度内分别确认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对于确认为当年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借资产类科目,贷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对于应在以后各年度分别确认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借资产类科目,贷记“暂收款”科目。到了对应的预提、预缴年度,应确认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时,借记“暂收款”科目,贷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会计核算处理。如果社保经办机构是本年度发生的费用支出,比如说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记账医疗费支出,定点养老保险机构的记账养老费支出,在本年度内支付,则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支付款项时,记支出账;如果其支出,在本年度并没进行支付,发生欠付社会保险基金行为时,则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此时,借记“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款”科目;当以后年度,社保经办机构实际支付社会保险基金费用时,借记“应付款”科目,贷资产类科目。四、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社会保险基金其会计核算基础采取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的相结合,可以准确全面反映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成本,可以及时确认其利息、收支,可以更好的控制社会保险基金的债务、债权;与此同时,也可以如实记录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过程。将会更好的满足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提升其信息的利用效率。因此,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相结合的转变,其趋势已是势在必行,社会各界应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使其改革顺利进行,为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保险论文14

  一、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缴纳金额与保障水平不匹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逐年调增,因此我国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逐年增加,但在社会保险金额增加的同时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社会保险费用增加的幅度较大,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压力也因此加大。因社会保险制度受地域和工作单位的限制,社会保险比较适用于长期缴纳社保、工作稳定的工作人群,对他们而言社会保险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对经常换城市工作或换岗位、单位的工作人群而言,因为各地、各单位社会保险缴纳金额与社会保险保障水平的不一致,以及各地社会保险转移手续办理的繁锁、缴费年限确认的差异,导致员工认为缴纳社会保险的意义不大,甚至不缴纳社会保险。

  2.社会保险管理手段落后

  社会保险是企业福利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为企业员工谋利益,使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和谐的发展。但由于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无法将社会保险的管理和企业激励措施有效融合,因此,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手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企业参保人数偏低或没有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管理态度的不明确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薄弱造成了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落后,大部分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对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规划通常由企业的综合办公人员及财务人员联合制定,而这些人员往往缺乏基础的社会保险管理常识、专业知识及技能,使得社会保险体系在企业中渗透力薄弱,从而阻碍了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

  3.企业缺乏社会保险意识

  社会保险制度对企业具有较大的适用性,企业应从自身出发,根据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制度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由于企业缺乏对社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从短期发展角度来看,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企业牟取利益,但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社会保险不仅没有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和成本。社会保险不仅与企业利益有关,与员工的利益更为密切,企业员工是社会保险利益的最终承担者,企业对社会保险管理的忽视即对企业员工及其利益的忽视,当员工对社会保险管理提出合理要求时,企业会推脱社会责任,减少缴纳社会保险的金额和险种,甚至不缴纳社会保险,这些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行为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最终会导致企业净利润的减少,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

  二、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降低企业直接人工成本

  社会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责任,需按期缴纳一定数量的社会保险金额,很多企业贪图眼前利益,减少对社会保险金额的缴纳,甚至不为企业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漠视员工的福利待遇。有些管理层认为这有助于企业降低用人成本,实则不然,当员工出现意外时,企业的经济压力会更大。例如,员工发生工伤时,参加工伤保险的员工可享受到由工伤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和医疗费用,减轻企业负担,很好的保障了企业和员工的权益,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2.提高企业团队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员工的工作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保险制度对员工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员工因社会保险问题,出现负面情绪而工作懈怠。企业根据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调整,每年调整员工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并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能间接地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重视,从而提高企业团队的工作效率,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良性循环。

  3.稳定企业团队人心

  员工在企业工作的最终目的除了实现自我价值,更多的是追求安逸,保障并完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尤其是企业的老员工,为企业奉献数十载,更希望从企业工作中获得安全感,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是员工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做好社会保险有利于缓解员工未来的养老问题,使员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促使员工能更加安心地为企业奋斗并作出贡献,稳定企业团队的人心,更有益于提高企业团队配合的默契程度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社会保险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1.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的规范化管理

  要加强企业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必须要全面覆盖,企业和员工的社会保险费应足额缴纳,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强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险专业知识相结合,管理人员工作与实践相结合。配备社会保险专职管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到位后,工作管理和开展才能到位。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参保人员档案,按月、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及时分解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及时与社保机构核对各项社会保险台账并及时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手续等。目前我国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做好失业保险的工作,有利于保障失业员工的基本生活问题;及时完成社会保险缴费可使员工养老、就医、退休、工伤、生育等待遇得到保障,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很好的避免了企业和员工的内部矛盾。

  2.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保险制度是员工福利待遇中的一种,对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企业的职工薪酬福利体系要求企业加强对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将职工的利益放在企业发展绩效评价的重要位置能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避免员工因负面情绪出现怠慢工作的情况,企业为员工做好社会保险工作能激励员工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大目标。

  3.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的透明度管理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加强对社会保险制度的透明度管理,体现企业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性。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在公司内部网站上向全体员工公布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及年度缴费基数调整情况,通过全体员工的监督增加社会保险制度的透明度。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社会保险意识的培训,让员工了解社会保险的内容及其责任。再次,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为企业员工提供信息查询及咨询的服务,提高社会保险的普及度,切实地为缴纳社会保险的保险人谋福利。最后,政府要提高执法力度,对不履行社保登记缴纳的企业和个人采取警告和其他惩罚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为员工做好社会保险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业团队的工作效率、稳定人心,除此之外,还能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企业通过提高社保意识、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社会保险论文15

  一、我国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养老保险作为组成社会保险的重要成分,长久以来相关部门都对其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目前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而系统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养老保险的相关问题造成误区。我国对于养老保险的相关问题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企业的在职员工,不论是长期员工还是临时员工,企业都有义务为其缴纳养老保险,任何企业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作为保证在职员工必要的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长期以来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促进整个社会保险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如何根据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稽核审查工作也是相关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有很多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侵犯员工合理合法的医疗权益,使医保资金遭受了重大损失。

  二、加强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工作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和若干文献资料的查阅,将目前加强我国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工作的建议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相关领导部门要加强对于社会稽核部门的管理力度

  想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社会保险稽核审查部门懒散、不规范的情况,首先就是要领导部门加强对其管理工作,保证整体的健康发展。本文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对本地区的社会保险稽核审查部门制定统一的行为规范和审核指标、审核时间,同时,还应该将每年在稽核审查工作中的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不断推动稽核审查部门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不断加强对于社会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文化思想意识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大部分人都懂得合理合法的维护自身的.权益,保证利益不受损害,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无法正确的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于社会保险的宣传工作。相关部门在宣传过程中,应该尽力做到“声、影、字”三方位一体的宣传,着力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除此之外,还应该到企业中进行定期宣传,提高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督促企业按时交纳社会保险基金。

  (三)不断加强对于社会保险部门人员的培训

  现阶段,社会保险部门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也是造成稽核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转变这一状态,定期对于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现阶段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关于社会保险稽核审查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传统的稽查审核方法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因此,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对员工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之外,还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挑选一批专业的人员从事稽核审查的管理工作,这样更加有利于社会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制度

  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对整体工作进行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监督下属员工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一旦发现某些员工不按规定办事,应该立即进行处理。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电话举报制度,对于一些不正规的行为进行无记名的举报工作,切实保证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除了追求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和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之外,更多的开始追求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更好地保证广大参保人员自身的权益。社会保险作为一项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感。社会保险的稽核管理工作作为其基础性工作,是保证整个环节顺利进行的关键。

【社会保险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保险论文01-31

社会保险论文05-21

【热】社会保险论文05-21

社会保险论文15篇01-31

社会保险论文(精品15篇)05-21

社会保险论文(常用15篇)05-21

社会保险论文【精品15篇】05-21

社会保险标语10-29

社会保险报告01-08

社会保险实习报告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