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7-25 10:05:05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生物知识点总结(实用)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知识点总结(实用)

生物知识点总结1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的分类:

  (1)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柱,动物可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根据动物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动物可分为三类: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生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01、鱼类:

  (1)生活习性:鱼生活在水中

  (2)鱼的形态特征:

  体形:梭形

  体表:鳞片;分泌黏液

  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

  身体分布:头、躯干、尾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

  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A、游泳:用鳍游泳(鳍是运动器官)

  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前进的动力是尾部的摆动,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决定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B、呼吸:用鳃呼吸(鳃是呼吸器官)

  (4)鱼类的主要特征:

  A、体表常被有鳞片,B、用鳃呼吸,C、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D、生活在水中。

  (5)鱼离不开水的原因: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6)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02、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3)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4)其他水生动物: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03、水域环境的保护:

  (1)水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2)水域环境保护的成功实例

  (3)保护水域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04、陆生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05、蚯蚓:(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5)蚯蚓是环节动物,

  0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⑴、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⑵、有刚毛和发达的肌肉用以运动

  ⑶、休表湿润可以呼吸,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环节动物:除蚯蚓外,还有沙蚕、水蛭等

  07、兔:(兔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

  (1)前肢短,后肢长,便于跳跃。(2)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与植食性相适应。(3)体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脏结构、血液循环与人一样,是恒温动物。(4)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

  08、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

  (2)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3)体腔那有膈;

  (4)用肺呼吸;

  (5)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

  (6)体温恒定;

  (7)大脑发达;

  (8)多为胎生、哺乳。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09、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10、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1)陆生动物生活的基本环境条件: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

  (2)大熊猫濒危原因:熊猫有栖息地遭到破坏。

  (3)动物栖息地为陆地生活提供了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等基本的生存条件,被破坏后,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生物的栖息地。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11、鸟:(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双重呼吸。

(2)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

(3)胸骨呈龙骨突,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

(4)身体成流线型,翅膀羽毛重叠排列,心脏发达。(5)体温高而恒定,卵生。

  12、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1)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2)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1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表由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常见的节肢动物有: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1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等。

  ▲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哺乳动物4000多种,鸟类9000多种,昆虫100万多种。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就是动物的行为。

  (2)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

  (3)描述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5、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1)运动系统: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骼肌。

  (2)关节的结构: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模式图参见P29)

  ▲关节软骨作用:有弹性,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组成

  ▲脱臼: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16、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1)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A、结构: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

  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一组肌肉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牵引骨而不能推开骨,与骨相连的总是两组肌肉配合的。

  B、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2)屈肘和伸肘动作:

  A、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

  B、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3)运动的产生过程: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

  (4)运动不但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而且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并需要多个系统参与配合。

  (5)运动就是骨在肌肉的牵引下绕关节活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7、动物行为:有攻击行为、防御行为、储食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

  18、区别动物的先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A、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本能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B、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如鲸的顶球、转圈和跳跃等表演。

  第三节社会行为

  19、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举例:

  A、白蚁,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参见P37倒数第一段)

  B、鸡、羊、狒狒等(参见P38第二段)

  20、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声音、动作、接触、气味等。

  (2)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这种现象就叫通讯。

  ▲蝶蛾类昆虫可用性外激素通讯。

  (3)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21、在自然界的作用(参见八上P45)

  (1)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2)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2、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动物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3、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观赏、药材、衣服等

  24、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A、生物反应器的概念: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

  B、目前动物中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药物和营养物质])。

  C、生物反应器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D、生物反应器的优点: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减少污染等优点。

  25、动物与仿生: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2)仿生的应用

  A、飞机——鸟的飞翔

  B、薄壳技术——乌龟的背甲

  C、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

  D、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E、宇航服——长颈鹿的脖子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6、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1)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

  比较x09大小x09形状x09颜色

  细菌菌落x09小x09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x09白或黄

  真菌菌落x09大x09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x09红、褐、绿、黑、黄

  (2)细菌的培养步骤:制作培养基→高温消毒→接种→培养。

  27、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可见,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28、细菌的生活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的还有特殊条件。

  ▲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第二节细菌

  28、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者:荷兰列文虎克。

  (2)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还发现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巴斯德为“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之父:法国巴斯德。

  29、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A、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B、形状:呈球状、杆状、螺旋状

  C、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的有鞭毛和荚膜。(参见八上P60)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内容x09动物x09植物x09细菌

  细胞壁x09无x09有x09有

  细胞膜x09有x09有x09有

  细胞质x09有x09有x09有

  细胞核x09有x09有x09无,只有未形成细胞核

  叶绿体x09无x09有x09无

  鞭毛 x09无x09无x09有

  荚膜x09无x09无x09有

  30、细菌的生殖:

  A、生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

  B、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休眠体。

  ▲细菌分布广泛的特点:因为细菌具有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

  ▲细菌的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三节真菌

  31、真菌的种类:酵母菌、木耳、蘑菇、灵芝、霉菌等是真菌。

  32、真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1)结构:细胞有成型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2)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33、真菌的繁殖: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霉菌(青霉和曲霉的区别):

  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

  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

  ▲细菌和真菌的特征(区别):(八上P64练习4)

  A、细菌:个体微小,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B、真菌: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八上P66)

  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⑵、引起植物和人类患病

  ▲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⑶、与动植共生

  ▲共生: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叫共生。

  A、与植物: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

  B、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C、与人类: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A、酵母菌—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制馒头、包子、面包等。

  B、乳酸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

  C、酿酒—酒曲。

  D、醋酸菌—制醋;霉菌—制酱

  ▲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A、食品的腐败原因:由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B、食品的保存——防腐:脱水法、腌制法、烟熏法、真空包装、冷冻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

  C、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将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A、利用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制成抗生素,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叫抗生素。

  B、利用现代手段,将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生产药品(如胰岛素)

  (4)细菌与环境保护:

  细菌净化环境:厌痒菌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好痒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城市污水处理就是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分类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基本单位:种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36、植物的分类:

  (1)植物的分类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

  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花、果实、种子

  (2)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7、动物的分类:

  (1)动物的分类依据:动物的内、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8、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1)细菌等分类依据:形态结构

  (2)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等

  第二节从种到界

  39、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在等级法进行分类时,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的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林奈(瑞典植物学家)的双名法(生物命名法)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属名+种加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40、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

  (2)基因的多样性: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4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措施是: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2、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的原因:

  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我国的特有珍稀动植物:(P94)

  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银杉、珙桐等。

  ▲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和植物:

  A、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

  水生无脊椎动物:红珊瑚、鹦鹉螺

  鱼类:中华鲟、白鲟

  陆生无脊椎动物:金斑缘凤蝶

  爬行类:鳄晰、扬子颚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麋鹿、亚洲象、华南虎、白头叶猴等。

  B、我国面临濒危的植物:人参、珙桐、水杉、银杉、桫椤等。

  43、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概念——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P96)

  ▲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P96图Ⅵ-5、Ⅵ-6)

  ▲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还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知识点总结2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

  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

  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或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

  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

  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几种化合物的检验

  (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肽键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

  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

  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

  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19、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生物知识点总结3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如下:

  1.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⑤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⑥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2.核酸的种类:

  核糖核酸(简称$RNA$)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3.核酸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4.核酸在生物体的主要作用:

  ①遗传信息的载体,即遗传基因。

  ②生物大分子的主要组成成分。

  5.糖类的.分类:

  单糖: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所有生物)、脱氧核糖(所有生物)

  六碳糖(鼠李糖、脱氧核糖醇)、半乳糖(动物)。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壳多糖、糖胺多糖(如透明质酸)。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

  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可能含有$S$。

  8.蛋白质分子结构层次:

  由基因表达所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主要过程,即转录和翻译。

  9.蛋白质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⑤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⑥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10.细胞中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

生物知识点总结4

  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1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生物知识点总结5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3、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1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生物知识点总结6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交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配或传粉。

  二、名词。

  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5、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三、语句。

  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

  DNA、叶绿素、纤维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质的四大特点:①相对分子质量大;②分子结构复杂;③种类极其多样;④功能极为重要。

  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①氨基酸种数不同,②氨基酸数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生物知识点总结7

  1、细胞外液: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2、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常见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激素、脂类、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气体分子、尿素、尿酸、氨、血浆蛋白、抗体等。而载体、血红蛋白、胞内酶则为常见不是属于内环境成分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7、酸碱缓冲对: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可调节PH值维持稳定。

  8、稳态的实质: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出现细胞代谢紊乱。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1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性

  1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5、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16、突触传递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17、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18、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19、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0、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生物知识点总结8

  一、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

  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原理:基因重组

  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4)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黏性末端)(黏性末端)

  (5)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断。

  (6)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

  五、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两种观点是: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三个方法让你生物成绩飙升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生物知识点总结9

  1、细胞周期概念?真核细胞的式有几种

  2、有丝个时期的特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各个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DNA含量的变化

  4、植物细胞有丝动物细胞有丝区别

  5、无丝特点?无“丝”指什么?哪些细胞通过无丝方式形成新细胞

  6、细胞分化的概念

  7、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8、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9、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10、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1、癌细胞的.特征

  12、常见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恶性肿瘤的预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

生物知识点总结10

  1、生物无性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是不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是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无性生殖能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和压条。

  2、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1)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两部分细胞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嫁接后的植株往往具有接穗特征。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1)将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无病毒兰花苗,采用植物组织培养。

  4、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1)有性生殖是指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是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5、花的结构和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1)花的结构图:

  (2)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成。其中的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一颗花生中有3个种子,说明子房中有3个胚珠。

  子房壁——果皮

  珠被——种皮果实

  子房胚珠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6、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有风力、水力、人和动物、自身力量几种方式。其中,豌豆种子靠自身力量传播,蒲公英果实和虞美人种子靠风力传播,苍耳果实表面有倒刺靠人和动物传播,睡莲靠水力传播。

生物知识点总结11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2.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

  生物复习的三点建议是哪些

  1、回归教材:根据考纲说明中的知识内容及要求条目,回忆书本内容,然后对课本精读,不遗漏任何知识点。旁栏阅读、探究和课文后面的讨论部分往往与考纲说明中的要求Ⅱ有关,不可忽略。同时要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如各种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统计方法的比较;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如涉及骨架一词的内容有:生物大分子单体的碳链骨架、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骨架、细胞质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组成的DNA分子基本骨架。

  2、适度解题:是为了巩固提高和维持一种较佳的解题状态。有些习题包括某些地区的统考试题不够严谨,甚至含有科学性错误,任课教师对布置给学生做的习题要经过精心筛选,不能给考前的学生造成新的困惑。

  3、重温做过的习题(易错题):考生最好重温一遍自己做过的某些典型习题,使之印象更深刻,同时巩固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学霸生物学习方法有哪些

  实验法。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应认真掌握实验的理论和技巧,对大纲和课本中规定的实验、实习应逐一过关;每次实验后认真绘图,写实验报告,以巩固所学知识。课本上的实验示意图,是实验过程的形象表示,集中体现了实验的要求、步骤和目的,具有很高的认知价值。考生可以实验示意图为中心线索,把实验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学习,知识不仅记忆牢固,而且便于应用,不会混淆。

  观察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知觉。学习生物要从观察开始,因为观察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许多奇特的生命现象。例如,绿色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昌绿色的?为什么有的树木叶子一到深秋主不变成黄色或红色?等等,如果你能运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作出科学的解释,那样知识就学活了。

  比较法。有些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很相近,容易混淆,可列成表格,分门别类地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知识精确地分化。例如,对五门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可以各门的代表动物的生活环境、构造和生理(包括运动、消化、呼吸、排泄、循环、神经和生殖)以及本门动物的主要特征,画成棋盘式表格逐一进行比较。

  归纳法。知识的概括性越强,越便于迁移。知识越系统,越便于记忆和应用。在总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对于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学完了花、果、种子形成的知识后,可归纳成图表式的知识系统。

  最有效的生物解题技巧

  1、直选法

  初中生物题型特点:初中生物图表型选择题一般由图表和内容两部分组成。初中生物这类选择题主要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排除法

  根据初中生物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已获得正确答案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3、图示法

  初中生物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便、快捷地选出正确答案。

  4、分析推理法

  根据初中生物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出与答案相关的若干要素,再利用这些要素推导出答案。

生物知识点总结12

  体液调节

  指某些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动物激素种类和生理作用

  激素调节

  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在腺体。

  对同一生理的调节

  ①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生长的作用(增强效果)

  ②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发挥相反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或腺体)。

  兴奋的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未受刺激时,膜内,膜外电位)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突触来传递。(单向传导)

  注意:生物是多种因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动物所有行为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中央前回、语言区(S区、H区)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动物行为的产生

  动物行为的'产生,不仅需要运动器官的参与,而且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趋性: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性反应

  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

生物知识点总结13

  无机物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

  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

  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

  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 【缺钙,肌肉抽搐】PO43-磷脂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

  b、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 ——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

  2、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

  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

生物知识点总结14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

  1、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3、尿的'形成:

  ①肾小管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4、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5、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6、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7、排尿的作用:

  ①排出废物的作用;

  ②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8、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生物知识点总结15

  生物进化的原因

  1.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2.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著作《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于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2.蝉退是指蝉退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生物知识点总结12-02

生物知识点总结06-11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03-02

生物一知识点总结11-25

生物知识点总结(推荐)07-24

【精】生物知识点总结06-11

生物知识点总结[精]06-12

(优)生物知识点总结07-24

生物知识点12-30

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