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15篇(热门)
历史小故事1
从字面来看,这条成语的意思很好理解:然后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从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的意思。
掩耳盗铃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记载的一则寓言,然后原文是这样描述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很形象地描述了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但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他就用锤去把钟打碎,这时钟发出了巨大的响声。这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和他来抢夺这只钟,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这就太荒谬了。
从故事的出处来看,掩耳盗铃其实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盗钟。然后至于钟最后为何演变成铃,笔者也有所不知了,我们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揣测一下。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看着非常可笑,但是我们在笑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呢?如果做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自己欺骗自己,岂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了呢。如果我们希望成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经常读读这个故事。
历史小故事2
在历史课堂上,插讲一些历史有趣小故事,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三可以使学生牢固记住历史人物。下面我就介绍一则历史小故事:
“腊肉皇帝”——耶律德光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帝羓”,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木乃伊皇帝”的意思。此人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27年,25岁的耶律德光成为辽国的第二代皇帝,其时,中原地区正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民不聊生。耶律德光养精蓄锐,一心梦想要吞并中原。
9年后,机会终于来了,44岁的大汉奸石敬塘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30万匹、认34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等条件,换得耶律德光出兵帮他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小王朝。石敬塘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为借口又发兵南侵中原,很快就灭了后晋。但是中原的百姓并没有屈服,各路武装纷纷抗击契丹侵略者,小股辽兵不断遭到歼灭,令耶律德光发出“我没想到中国人如此难制”的感叹,不得不下令撤退。
公元947年,45岁的耶律德光在撤离中原途中染上一种热疾,太医让他远离女色,他却将太医臭骂了一通:“你们都是不学无术,我得了热病,正要女色泄火,怎么能远离女色呢!”终因纵欲无度,走到栾城杀胡林时,口吐鲜血,一命乌呼。
这时,远在辽国都城上京,但已获报耶律德光病危的述律太后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可难坏了伴驾的文武大臣,当时正是炎夏,保存尸体谈何容易。正在文武大臣和太医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御厨出了个主意:干脆把皇帝做成“羓”吧。
“羓”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牛羊肉,有时候杀了一只牛或羊后,一时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就成了不会腐烂的“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腊肉”。
这个主意一出,虽然有把皇帝当牲畜处理的意思,但无奈之下,文武大臣和太医们也只好照厨师的意见办,不过既然是用皇帝尸体做成的“羓”,就不是一般的“羓”,而是“帝羓”——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木乃伊皇帝。
历史小故事3
苏东坡猜谜
[故事]苏东坡的妹夫秦少游,是个猜谜的行家。有一天,秦少游和苏氏兄妹一起闲谈,忽听远处传来一阵木匠锯木的声音,不由得触动了谜兴,就对苏氏兄妹说:“我有一间房,半间租给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恶不敢挡。”苏小妹接口说:“我有一只船,一手摇橹一手牵,去时拉纤往,回时摇橹还。”苏东坡听了,笑着说:“你们俩一个有房,一个有船。恿兄寒酸,只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对着树木弹,专引锯木声。”说罢,三人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三人的谜语是同一个谜底,就是木工拉线取直用的墨斗。
[哲理]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即使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个故事中,由于苏东坡、苏小妹、秦少游三人的知识构成有所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有差异,因而他们面对同一个事物(谜底)——墨斗时,会有不同的看法(谜面),这正是三人知识丰富、见仁见智的生动表现。
历史小故事4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答案补充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答案补充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答案补充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历史小故事5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历史小故事6
有一天蒋干来访,周瑜感到很奇怪,蒋干是曹操的人,在两军对垒时跑到我这里来,不会有什么好事,可自己毕竟和蒋干是同窗是朋友,现在虽然各为其主,可朋友的`交情还是在的,这样回绝蒋干也太不礼貌了。
周瑜想,蒋干这个时候来见我,一定是为曹操打探消息,我不如将计就计让蒋干上当,借他的手除掉曹操的一些得力干将,也省却了我的力气。
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只是在座上觥筹交错,大笑畅饮。
饮至天晚,周瑜装醉。蒋干为了有所收获,好向曹丞相有个交代,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
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历史小故事7
《白痴皇帝》
晋武帝和他祖父、伯父、父亲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司马衷偏偏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低能儿。朝廷里里外外都担心,要是晋武帝一死,让这个低能儿继承了皇位,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是不敢明说。有一天,在晋武帝举行宴会的时候,大臣卫瓘(音guàn)假装酒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面前,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说:
“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晋武帝马上懂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假装听不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打那以后,谁也不敢向晋武帝再提这件事。
晋武帝毕竟也有点犹豫。他想试试他的儿子到底糊涂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他特地送给太子一卷文书,里面提出几件公事,要太子处理。
太子的妻子贾妃,是个机灵的女人,见到这卷文书,连忙把宫里老师请来,替太子代做答案。那个老师很有学问,写出一份卷子,引经据典,答得头头是道。
贾妃看了挺满意,旁边有个略懂文墨的太监却提醒她:“这份卷子好是好,可是皇上明知太子平常不大懂事,现在写出这样一份卷子,反倒叫他怀疑。万一查究起来,就把事情弄糟了。”
贾妃说:“对,亏得你提醒一下。那么还是你来另写一份吧。写得好,将来还怕没你的好处!”
那个太监就另外起草了一份粗浅的答卷,让太子依样画葫芦抄写一遍,送给晋武帝。
晋武帝一看,卷子虽然写得很不高明,但是总算有问必答,可见太子的脑子还是清楚的。俗话说: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能将就也就将就过去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太子司马衷已经三十多岁。按理说,三十多岁的人已经可以处理政事了。但是晋武帝到底不放心,立个遗诏,要皇后的父亲杨骏和他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一起辅政。晋武帝临死的时候,只有杨骏在身边。杨骏为了想独揽大权,和杨皇后串通起来,另外伪造一道遗诏,指定杨骏单独辅政。
晋武帝一死,太子司马衷即位,这就是晋惠帝。
晋惠帝即位以后,国家政事他一件也管不了,倒是闹出一些笑话来。
有一次,他带了一批太监,在御花园里玩。那是初夏季节,池塘边的草丛间,响起一片蛤蟆的叫声。
晋惠帝呆头呆脑地问身边的太监说:“这些小东西叫,是为官家,还是为私人呢?”
太监面面相觑(音qù),不知该怎样回答。有个比较机灵的太监一本正经地说:“在官地里的为官家,在私地里的`为私家。”
惠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有一年,各地闹饥荒。地方的官员把灾情上报朝廷,说灾区的老百姓饿死的很多。这件事给晋惠帝知道了,就问大臣说:“好端端的人怎么会饿死?”
大臣回奏说:“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
惠帝忽然灵机一动,说:“为什么不叫他们多吃点肉粥呢?”
大臣们听了,个个目瞪口呆。
西晋出了这样一个白痴皇帝,周围的一群野心家自然就蠢蠢欲动了。
历史小故事8
人人都知道,屈原是自己投汨罗江自杀的,但屈原之所以会走上这条不归路,与郑袖有很大关系。
郑袖是战国时期的美女,是楚怀王的宠妃,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醋。《战国策》卷十七《楚四》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魏王送好色的楚怀王一个大美人,其中有一个美女尤其漂亮,把个楚王喜爱得不得了。郑袖知道了,差点没气死过去。想来想去,想了一招妙计。她挑选了一些好衣服给新美人送去,还叫人给她买来最好的卧具和用具,好像比楚怀王还要关心她。楚怀王本来担心郑袖会吃醋,跟新美人过不去,没想到她会如此大方。高兴地说:“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楚怀王还号召其他妃子都要向郑袖学习。过了一些日子,郑袖装作十分关心地对新美人说:“妹妹,你真漂亮,难怪大王喜欢你,只是略感你的鼻子大了一点,所以,你以后见到大王时,最好把你的鼻子稍加掩盖!”新美人真的'听了她的,以后见到楚怀王后便捂着鼻子。楚怀王十分不解,便问郑袖何故,郑袖说:“我知道,她是嫌弃你身上有一股狐臭味,讨厌闻!”楚怀王大怒,令人将新美人拖出去将鼻子割掉了。
张仪本是秦国宰相,可他听说楚国与齐国联盟,便携带重金跑到了楚国,准备挑拨离间。张仪找到上官大夫靳尚要他帮忙,因为他知道靳尚贪财而且因争宠陷害屈原以至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果然在靳尚的帮助下,以楚齐绝交“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的许诺说服了楚怀王。可是等到楚怀王宣布和齐国绝交之后,张仪却不承认当初的许诺,只说“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把个楚怀王气得要命,很不得活剥了张仪。
机会终于来了,第二年,秦国准备和楚国议和,愿以商於之地交换黔中地,楚怀王气呼呼地说:“商於之地就算了,只要把那个张仪交给我,我愿白送黔中地。” 张仪不愧为张仪,毫不惊慌,他对秦王说:“没关系,我区区一个人能换得黔中地也值了。”他又带了大量的钱财来到了楚国,再一次找到了靳尚。靳尚尽管善于溜须拍马,但他知道楚怀王正因为上次听信了自己才上了张仪的当,这次再说什么,弄不好会把小命都搭上,但他实在又舍不得放弃到手的钱财。于是他想到了郑袖,觉得可以利用这个女人一下。靳尚悄悄地去见郑袖,对她说:“你不怕大王不再宠幸你吗?”郑袖有些莫名其妙,就问靳尚何来此说。靳尚故作惊讶:“什么,你还不知道呀?大王要杀张仪,可张仪是什么人?他是秦国的功臣。秦王为了保他,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大王最爱美女。秦王有个女儿非常漂亮,而且他的宫里也有数不清的美女。只要把这些美女献给我们大王,他肯定愿意。到那时,大王有了新宠,你的地位不是要受到影响!”郑袖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就是非常在乎大王的宠幸。因为她很清楚,作为一个女人,一旦失去了宠幸,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听了靳尚一番话,郑袖着急了,忙问怎么办?靳尚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王将张仪放掉。这么一来,秦王用不着拿美女和大王做交易了。不过别人的话大王不一定听得进去,只有你的话,大王一定会听。”
于是,郑袖就日夜在楚怀王面前哭闹:“你杀了张仪,秦王一定会报复我们的,你还是先让我们母子走吧,省得到时候成为秦王砧板上的肉。”楚怀王虽然恨张仪,但也明白,如果杀掉了张仪,秦国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权衡再三,还是无可奈何地放了张仪。
这时候,楚怀王想和齐国修好,就又想起了屈原,便把他招回去,再派到齐国去议和。屈原终于不辱使命,经过一番谈判,齐王答应撤回助秦攻楚的部队。 张仪胆子也真大,也不回去,而是继续留在楚国说服楚怀王和秦国联姻,要他请秦王将女儿嫁给他做小老婆,还说黔中地早晚都是秦国的,你还不如主动割让给秦国,以换取楚国其他地方的安全。可能是羡慕秦王女儿的美貌,看上去张仪这个不大合理的建议,楚怀王居然一口答应下来,还准备亲自到秦国去当女婿。屈原提醒楚怀王说:“张仪已经欺骗过大王一次了,这次我以为大王会煮了他,即使不煮了他也不能再听信他的胡说八道了。”楚怀王摆出一副高姿态说:“我已经答应了张仪,怎么能出尔反尔呢。”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也力劝父亲:“一定要去,要不秦王会不高兴的。”
楚怀王高高兴兴地去了秦国,结果被秦王扣留了,他还想逃跑,结果又被抓回软禁起来,不久后就一命呜呼了。楚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屈原却写了篇《离骚》的长诗以表达自己对楚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愤慨,并到处揭发是子兰劝大王入秦而遭不测的,所以国人对子兰非常怨恨。子兰慌忙报告母亲郑袖,郑袖心里知道,楚怀王之死其实也有她一份,要是当初不阻止楚怀王杀掉张仪,就不会有再次上张仪当的事了。屈原要是再这么宣传下去,国人岂不是也会怨恨我!她马上发话:“赶快将这个疯子赶走,越远越好,永远都不准回来!” 于是,屈原再一次被放逐到沅湘一带。
十年后,秦将白起破楚郢都,屈原彻底绝望了,乃作《怀沙》,发出“知死不可让兮,原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的叹息之后,就怀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亡。
郑袖虽然没有直接杀害屈原,但她有意无意中做了靳尚等人的帮凶,促使屈原遭到放逐,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沉重打击,最终含恨而死。
历史小故事9
孙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在我们这一系列文章中。他与前面所写的鬼谷子和孙武都有很深的联系,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故事也早已为世人所耳熟能详。
在孙武去世百余年后,在山东阿鄄之地(阳谷、鄄城),他的一个后世子孙降生了。这孩子名叫孙膑(孙膑到底叫什么名字,说法很多。有的说他本来就叫孙膑,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后世把他受的刑罚称为膑刑。也有人说他原名叫宾或滨,但史书记载不详。而在民间庙宇里将他称为孙伯灵),他将要继承祖先的衣钵,将孙氏兵法发扬光大。孙膑少年时的家境孤苦贫困,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才华。他投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天分加上努力,很快就崭露头角。
孙膑有一个师弟名叫庞涓。能力学识都远远不如孙膑。但生性奸猾口蜜腹剑。他早早地出山求官,成了魏惠王的将军,深得宠信。庞涓名成利就后,将孙膑接到了魏国。
刚开始的时候。庞涓也许曾经想过借助孙膑的才能,让自己的功名利禄更上层楼。但他很快就对孙膑的本领又忌又恨,既怕他终有一日将夺了自己在魏国的风头,也怕他去到别国后与自己为敌。便暗中诬孙膑以罪,对他施行了膑足(剜膝骨)、黥面(脸上刺纹)的酷刑,使他变成了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残疾。由于遭到了膑刑,孙膑不得不隐居避世。
就在庞涓对孙膑失去警惕,认为他已经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的`时候,齐国的使臣来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孙膑抓住了这个机会。暗地里去拜访齐使。齐使对面前这个刑徒模样的人刮目相看。冒着危险将他偷偷带到了齐国。孙膑做了齐国将军田忌的一个门客。
田忌经常与齐国的诸位公子王孙们射猎赛马却屡次落败。孙膑看到这个情形便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获胜。”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此后。田忌对他更加佩服,将他郑重推荐给了齐威王。孙膑阐述了自己的兵法见解,得到了齐威王的敬重。被尊以师礼。
公元前354年。原来魏国的属国中山被赵国所占,魏惠王遂于这一年派庞涓为大将。率领重兵前去攻打赵国。庞涓率领的魏国军队很快就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陷入危险的赵国便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便任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去救助赵国。
孙膑说:魏国攻打同为大国的赵。国内精兵必定尽出。守在魏国境内的军队必是老弱之师。我们不如直攻魏国国都大梁,定能轻易攻入城中。这样一来,原本攻打赵国的魏军势必要主动撤退,回师自救,邯郸之围就能轻易解除了。田忌依计行事,魏军果然仓皇返国。齐军又在魏军必经的地方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将魏军打得一败涂地。
孙膑一战成名。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之间的第一次较量,以庞涓的溃败告终。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十来年后,师兄弟间的终极较量终于来到了。
这一年(即公元342),庞涓率大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这一次领兵前来救韩的。仍然是田忌与孙膑。齐军也仍然是直奔魏国都城大梁而去。孙膑虽然重弹围魏救赵的老调,庞涓却也不得不随之起舞,又匆匆撤离韩国回援大梁。
然而庞涓怎么也没料到。在同样外表的闷葫芦里。孙膑这一次装的却是完全不同的药。
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在魏境内甫与魏军相遇,就立即后退。魏国的军队到了魏国本土。自然勇气倍增。急迫了好几天,却总是追不上。但在齐军每天的扎营之处,庞涓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齐军每天挖下的饭灶,总是比前一天要少。第一天是十万人的灶。第二天就减为五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了三万人的灶了。庞涓据此认为,齐军畏惧魏军,逃兵不断,已经丧失了斗志。实力不足挂齿了。于是庞涓留下人数众多的步兵与军需物资,只率少量骑兵追击。
孙膑得到消息,知道庞涓中计,便在马陵地方的狭道两边设下埋伏。弓箭手数以万计,又将一棵大树的树皮斫去,露出白色的木材,写上“暮见火举而俱发”一行大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嘱咐弓箭手们,晚上只要看见火光。就向火光亮处万箭齐发。
这天晚上,庞涓所率的骑兵队伍果然来到了马陵。看到了那棵阻挡道路写着字迹的大树。由于天色已黑。庞涓看不清上面写的究竟是什么内容,就让人点起火把来看。谁知还没读完全句,四周已经箭如雨下,魏军顿时人呻马嘶,一片混乱。庞涓明白自己中了孙膑的计。败局已定,不愿再做俘虏遭到羞辱,终于被迫拔剑自刎,留下遗言说:“成全那小子的名声了!”
齐军此战不但尽破魏国精锐,甚至连魏国太子申也成了齐国的俘虏。而孙膑不但为自己报了仇,也一战成名。显扬天下。
遗憾的是,此后孙膑由于身体每况愈下,只能选择隐退,从此专心著书。撰写《孙膑兵法》传世。著有《孙子兵法》的孙武被称为孙子,著有《孙膑兵法》的孙膑就被称为“齐孙子”了。
《孙膑兵法》大约在东汉末年失传,此后一千多年里,这部令人神往的兵书就成了世间的传说。直到公元1972年,它忽然在孙膑故里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出现,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历史小故事10
周成、康王时期,东都洛邑建成,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里以上,初步巩固了对东土的统治。周共王时,楚国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国家已呈勃兴之势。所以到周昭王时期(约公元前1000椙77年),周、楚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了,周昭王集中全力,打击楚国。据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可见周昭王亲领军队南征,声势浩大。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攻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这次,一般认为其时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兕,古代犀牛一类动物。《左传宣公二年》:犀兕尚多。)。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约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日[壹],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这次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大部丧失。这次失败归咎于天时不利,实际上周王朝军队当遭到楚军强有力的'伏击。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此年,据鲁纪年推算,当为周昭王二十四年(约公元前977年)。这次攻楚,周昭王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周昭王死因,《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说: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舟进。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这里说的船人,就是楚人起而抗周,设计献胶粘接的船只,船驶至中流,胶液融化,船只解体,周昭王及其部众,溺水而死。屈原在《天问》中写道: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周昭王累累南征,当然不是为了贪求什么,而是由于楚国的勃兴,引起周天子的惊恐,不得不领兵亲征,企图遏制楚国的发展。
周昭王攻楚及其败亡,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国则日益发展强大,逐步走上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道路。
历史小故事11
《范丹问佛》
从前有个穷叫化子,名叫范丹,他死了父母,孤苦伶仃,只好讨饭度日。
日复一日,范丹长到十八岁,看着别人娶妻生子,心想,自己也该有点积蓄,成家立业,于是他开始省吃俭用,每日把讨来的米装在一个大米升里。
可是非常奇怪,他的米升总装不满,来来去去只有大半升。
一天半夜,范丹起身解手,看见一只白老鼠,正在他的米升里偷米吃。
范丹怒从心上起,一把扑过去,把白老鼠按在地上。
“吱吱,吱吱!”白老鼠说,“范丹你不要打我,不要打我!你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你积满升。”
“什么?”范丹觉得很奇怪,“你说我命中注定八合米,要一辈子受穷?”
“没错,佛爷就这么说的,不信你上西天问他去。”
“我就不信要穷一辈子!你等着,我这就上西天,去向佛爷问问前程,看我范丹啥时候能时来运转!”
范丹放了白老鼠,穿上破草鞋,出了门,大步朝西天走去。他踏着露水,走了大半夜,天亮时来到蔡家庄,他在一户大户人家门前停下来,敲门讨早饭吃。
一个哑姑娘打开门,给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瘦肉粥。吃过粥,范丹把碗还给蔡员外,蔡员外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一大早要上哪儿去?”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爷,看啥时候时来运转。”
蔡员外一听很高兴:“你见着佛爷帮我问一问,我家闺女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辞别蔡员外,继续朝西天走去,走呀走,走到黑风山,天下起大雨。路旁有座土地庙,范丹钻进庙里躲雨,土地公见有人进来,问他说:“小伙子,你是谁,急匆匆要上哪儿去?”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爷,看啥时候时来运转。”
“你要上西天真是太好了!见到佛爷记得帮我问一问,我在黑风山当了五百年土地公,什么时候能升官,做城隍?”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辞别土地公,继续朝西天走,走呀走,走到通天河。通天河白浪滔天,范丹正发愁无法过河,就看到河里有只大鼋。
范丹大声喊:“大鼋大鼋,过来驮我过河,可以不可以?”
大鼋朝范丹游来,问他说:“你是谁,过河要去哪里呢?”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爷,看什么时候时来运转。”
大鼋一听很高兴:“你见着佛爷记得帮我问一问,我修行了一千五百年,为什么还不能得道成仙、化龙飞升?”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过了河,继续往西走,走呀走,终于走到西天,见到佛爷。
佛爷坐在佛台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见范丹来到面前,问他说:“范丹,你找我什么事?”
范丹恭敬跪下:“范丹来找佛爷打卦问事。”
“好,你问别人的事,还是问自己的事?”
“先问别人的事,通天河有只大鼋,它修炼了一千五百年,为什么还不能得道成仙?”
佛爷打了一个卦:“大鼋贝壳里藏有二十四颗夜明珠,把仙气压住了,你让它把夜明珠取出来,就能得道成仙了。
范丹谢过佛爷:”还有,黑风山有个土地公,他已经当了五百年土地,什么时候能当上城隍爷?“佛爷又打了一个卦:”黑风山土地左脚踏着一坛金,右脚踏着一坛银,你让他把两坛金银挖出来送人,就能升官当城隍了。“范丹谢过佛爷:”还有一事,蔡家庄蔡员外有个闺女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佛爷打了第三个卦:”等蔡家闺女见到她的亲丈夫,自然就会开口说话了。“范丹谢过佛爷,问起自己的'事:”佛爷,白老鼠说我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我积满升——莫非我要一辈子受穷吗?我范丹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呢?“”范丹,我十二年只打三个卦,来我这里问事的人,‘问人不问己’,‘问三不问四’。你回去吧!“说完,佛爷低头微笑,不再说话。
范丹只好辞别佛爷,往来路走,走呀走,走到通天河,大鼋游过来问:”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问了,佛爷说你甲壳有24颗夜明珠,压住了仙气,取出夜明珠,就能得道成仙。“大鼋背范丹渡过通天河,教范丹揭开它的贝壳,从里头取出24颗硕大的明珠:”范丹,你代我问佛,这一路上辛苦了,这珠子送你吧!“一送出明珠,当即风起云涌,大鼋化成飞龙,得道成仙了。
范丹带着夜明珠继续往回走,走呀走,走到黑风山,土地公叫住他问:”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问了,佛爷说你左脚踏金右脚踏银,把脚底下金银挖出来送人,就能升城隍了。“”原来如此,你代我问佛辛苦了,这两坛金银就送给你吧!“土地公从左脚下挖出一坛金子,右脚下挖出一坛银子,两坛金银一块送给范丹。阎罗王随即传来圣旨,封土地公为城隍爷了。
范丹挑起两坛金银,继续往回走,来到蔡家庄,哑闺女看到他,从阁楼走下来说:”爹爹,问佛的人回来了。“蔡员外叫住范丹,问他:”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问了,佛爷说,等哑姑娘见着他的亲丈夫,自然就会说话了。“”啊,原来如此!闺女刚才看你回来,当即开口说话,这真是姻缘天注定!范丹,你先住下,我把闺女许配给你!“范丹与蔡姑娘择日成了亲,在蔡员外家住了几天,夫妻俩便带着夜明珠,挑着金银回家了。他们建了大屋,置了田地,幸福地生活了一辈子。
这个故事就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佛爷会赐福给所有心怀善念的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历史小故事12
清人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写了一个"君子国",在这个国度里生活的人,相互谦让成风:顾客嫌货优价低,卖主说定价已经过高,进一步要求顾客就低还价,顾客愿意出高价买次货,卖主宁肯把好货用低价出售;对此,旁边的人都说这顾客"出大价而买丑货",这是"欺人不公",付款时,顾客要给头等的`银子,而卖主则只收次等的银子……他们就是这样相让而"争"。这里的'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真正达到了"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好让不争"的境界。
这种"君子国",虽然是理想中的"乌托邦",却真实地反映了古人渴望把诚实、谦礼的美德发扬光大,推而广之,净化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美好心理。
历史小故事13
《将相和》是一个历史小故事,对于历史小故事的教学,我认为重点在于学生对背景的认知意识的跟进,通过阅读、感悟,从而挖掘历史故事中的现代意义的,是对文本进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不想把时间放在对故事情节的纠缠教学中,想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提炼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价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只要是对祖国有益的事情就都是英雄的价值体验,或者说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有效的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使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加强学生的自主预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
2、积极开拓课程资源,积极地搜集有关的资料,也让学生进行搜集,让学生自通过资料的阅读了解故事的大概的时代背景。
3、在课堂中运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写批注、小组讨论、谈体会的方式,让学生领会人物的精神,从方法上让学生掌握如何分析课文、如何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材料,并且从情感上得到感染和熏陶。
4、通过讲故事、演故事、谈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的讲演中亲身体验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对历史故事的现代意义进行挖掘。
课堂上的教学与设计总有一些出入和不尽如人意之处,通过教学和课后的思考,我想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第一,语文教师的语言的精炼: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不应该出现的口误,这对于严谨的语文课堂来说是很不应该的,这还需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的'进行自我的提高。
第二、虽然给了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感悟,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但在我的设计中这是不够的,应该还在前段的教学中进行精简,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第三、在学习方法的提炼上总结得不够。
第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探究的含量还不够,学生的质疑时间淡化了。
历史小故事14
尉迟恭造寺
杭州下城区坐落着一座古老的仙林寺,寺院内只有一座宏伟的大殿,却缺少了一座山门。据传说,这座寺院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建立的。
唐太宗年幼时体弱多病,他的父亲担心他不能健康成长,于是让他拜一个名叫云林的和尚为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太宗成为了一位统治天下的皇帝。云林和尚听说杭州风景如画,便向唐太宗提议在那里建造一座宏伟壮丽的寺院,以便他安度晚年。
唐太宗因为尊重师父的意愿,不便推辞,只好答应下来。后来,大元帅尉迟恭也前来杭州,亲自监督修建这座规模宏大的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迟恭到了杭州,两人便商量这座顶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么大。仙林和尚说:“这寺院是皇帝的师父养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圈它五里地皮!”
尉迟恭一听火起来:“谁见过五里大的寺院呀!我没当大元帅时候,和七八个徒弟做生活,家里打铁的工棚炉房也不过五丈见方!你一个老和尚,除了吃饭、困觉、念经,又不做别样生活,要那么大的地方做啥?给你圈五十丈地皮造寺院,也算碰顶啦。”
仙林和尚漫天计价,尉迟恭就地还钱,两个人从早晨争到天黑,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尉迟恭到了仙林和尚的寺庙门口,刚刚下马,便听到里面传来仙林和尚的声音:“出示圣旨!”尉迟恭心中一惊,只得俯身至地磕头。仙林和尚站在屋内,庄严肃穆地念道圣旨,每个字都分外清晰,声音悠长而缓慢,将数十字的圣旨反复念诵,仿佛在庄严神圣的仪式中。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时辰之久,尉迟恭只能默默忍耐,等待仙林和尚的圣旨宣读结束。
尉迟恭是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大汉,他的体魄强健,骑马奔跑起来,三天三夜也不觉得疲倦。然而,此刻他却被要求跪在地上半日不动,汗水淋漓,腰酸背痛,几乎站不起来了。仙林和尚念完圣旨后,笑眯眯地对尉迟恭说:“大元帅,这次听明白了吧?圣旨上明确要求建一座最大的寺院来供养我晚年。最大的寺院,五里方圆的范围都不算大吧?”
尉迟恭仍旧摇摇头,说:“圣旨上只讲造一座顶大的寺院,却没有讲要造五里大。我是钦差监造寺院的`,说一无二,还是顶多五十丈!”
两个人又争了一天,还是没有结果。过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请尉迟恭。尉迟恭心想: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叫他尝点味道!就从箱子里翻出一柄碧玉如意,藏在怀中,骑着马去了。他刚在门口下了马,仙林和尚的老办法又用上啦——“圣旨下!”这一回,尉迟恭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去,往正中太师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太上皇恩赐如意在此,下跪宣读圣旨!”原来这柄如意唐太宗的老子给尉迟恭的,因为尉迟恭打天下的功劳大,应该让他事事如意。仙林和尚没料想他会有这一着,只好跪下来,急急忙忙把圣旨念了一遍,直直腰板想要起身。哪知尉迟恭说:“慢着,慢着,我耳朵不好,还没听清楚哩!”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迟恭还是说没有听清楚。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从清早念到夜快边,念得仙林和尚差点断了气。尉迟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让他起来。仙林和尚触了这回霉头,知道自己拗不过尉迟恭,便乖乖地答应只造五十丈方圆的“仙林寺”。
仙林寺造后,尉迟恭骑上乌骓马回京去了。仙林和尚想想不甘心,便骑了一头秃驴,“的嗒的嗒”一路追赶上来,一直追到海宁县地界才追上尉迟恭。仙林和尚在后面大喊:“大元帅慢点走呀!还有一桩事要商量哩!”
尉迟恭勒停下乌骓马,询问仙林和尚是否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仙林和尚笑着说道:“大元帅,您还没有建立山门呢。在这世间,哪有寺院不建山门的道理呢!”
尉迟恭考虑了一下,觉得再给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补造一个山门也是可以的。本来这件事情就可以圆满解决了,但是仙林和尚却提出要将山门建得离寺庙五里之外。尉迟恭问道:“这又是为何呢?”
仙林和尚认真地说道:“你知道吗?我们仙林寺是大唐开国以来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我们特意将山门修建得更为宏伟壮观,因为我们相信,寺庙的气势会为大唐江山带来长久的繁荣和安宁!”
尉迟恭一听后气得不行,恶狠狠地瞪着仙林和尚,冷笑道:“我们可不是白白打下了大唐江山,难道只值得五里路长吗!”
仙林和尚还当尉迟恭要给他比五里路还多,高兴得差点从秃驴上滚下来。
尉迟恭跳下马,拿起一根竹节钢鞭在地上划出一个十丈见方的圈子,指着圈子说道:“山门就建在这里!”说罢,他便转身自顾回京去了。
这一来,仙林和尚看到尉迟恭的举动,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他本来想用大唐江山来哄骗尉迟恭,以便将山门以内的五里田地划归自己。但没想到尉迟恭却要将山门修得更远!海宁和杭州隔着一府一县,一个和尚又怎么可能控制得了这么广阔的地域呢?仙林和尚的打算又一次落空了。
直到如今,这座仙林寺还是老样子:寺院座落在杭州,山门却孤零零在造在海宁。
历史小故事1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历史小故事》,这本书里有许多成语的小故事,也有名人的小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白小时侯的这么一个故事:
朝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侯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一天,李白没有上学,在街上玩。暖和的阳光、快乐的鸟儿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在一个茅屋前坐着个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针。”“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可以磨成针呢?”老婆婆又说:“只要我下的工夫比别人深,没有什么做不到!”。老婆婆的话,使李白很惭愧,于是李白回去以后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最后终于成了诗仙。
是啊!如果老婆婆今天磨,明天磨,后天磨,天天都磨,总有一天这根棍子粗的铁杵最终都会被磨成细细的针。而且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下最大工夫把这件事情做好来。想到李白,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妈妈叫我看作文书,我坐了半天,等妈妈回来后,一看,我一点都没读。所以,我要像李白学习,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
【历史小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小故事11-13
历史小故事07-27
历史小故事(精选)05-25
历史小故事05-12
关于历史小故事03-10
历史小故事集合05-22
【集合】历史小故事05-25
周瑜的历史小故事10-11
周朝历史小故事09-23
历史小故事[集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