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6 16:05:33 设计 我要投稿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1

  一、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与倍数。

  1、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课前准备了几个小正方形,如果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让学生独立拼摆)

  2、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拼一拼,拼法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指出:有三种拼法,列出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藏在着三个算式中。

  3、教师选择一个算式指出4×3=12,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看这个算式还可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4、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

  5、看其他两个算式,你还能说什么吗?你觉得哪个算式给你的感觉有些特别?

  6、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让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选一些特殊的例子:如0×8=0的形式16÷2=8。辨析:能不能说16是倍数,2是因数。

  7、完成想想做做(1)。

  8、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应付元数与4元有什么关系?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从这个省略好你知道了什么?)

  9、想想做做(3)。(从中发现了什么?24有那些因数?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二)找倍数和因数。

  1、找一个数的倍数(让学生自己在纸上写,然后交流:你是怎么找的?)

  提问:

  (1)3的最小的倍数是几?最大的呢?

  (2)3的倍数有无数个,那么该怎么表示?

  2、完成试一试。

  反思: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几?找得到最大的倍数吗?

  3、找一个数的因数。

  先让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再进行交流。

  提问:36最小的因数是几?最大的呢?怎样找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对好的方法及时的给以肯定。

  完成试一试

  4、提问:15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16呢?你有什么发现?

  5、巩固练习:

  (1)4的倍数有:

  (2)25以内4的倍数有:

  (3)30的因数有:

  (4)15的因数有: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布置:

  1、6的倍数有:

  2、7的倍数有:

  3、100以内9的倍数有:

  4、24的因数有:

  5、11的因数有: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围绕“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进行教学。在写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时,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相互交流时,得出最优的方法,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规律时,既不能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去探究,也不能把这个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先出示一些具体的数,从这些具体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探究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时,先在前面孕伏着除法中也有倍数和因数,为探究一个数的因数埋下了伏笔。这个方法要比倍数的方法难一些,教师要有耐心,把学生的方法全部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通过比较,发现商也是这个数因数,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是成队出现的,所以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就要有序思考,与前面学过的找规律的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2、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2)学会与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难点及处理问题的策略

  1、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难点是灵活运用方法。

  2、借助图形,让学生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我要说班里每位同学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因为大家都在设计着自己美好的将来,所以在很用功的学习。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使自己美好的设计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同行——一位地毯图案设计师,设计的图案。

  展示地毯上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特点,说发现。

  地毯是正方形,边长为14米蓝色部分图形是对称的,……

  师: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师板书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班内反馈

  请学生汇报蓝色部分面积,重点汇报求蓝色面积的.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以肯定。

  学生的答案也许有:

  (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2)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3)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4)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4、学生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课本第19页练一练)

  1、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第2题

  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第3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 面积的一半。

  四、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进行了那些活动,你收获了什么?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纸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认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再比如:我们班的曹雪飞与贺正博之间是同桌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我们可以说曹雪飞是贺正博的同桌,或者说贺正博是曹雪飞的同桌,而不能说曹雪飞是同桌!在数学王国里,在整数乘法中也存在着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体会关系,再通过同桌关系让学生体会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进而为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图上有两行飞机,每行六架,一共有12架。(注意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数学语言要求简练严谨)

  教师 :你们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2×6=12

  2.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注:由乘法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

  3.教师出示图2:师:根据图上的内容,可以写出怎样的算式?

  3×4=12

  从这道算式中,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进而加深因数倍数关系的认识。)

  教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4、师:谁来说一道乘法算式考考大家。

  (指名生说一说)

  5、让其他学生来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注:可以让几位学生互相说一说。)

  6、看来都难不住你们,那老师来考考你们:18÷3=6在这道算式中,谁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设计意图:18÷3=6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逆向性)

  (二)找因数:

  1、师:我们知道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从上面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知道,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12的因数有: 1,2,3,4,6,12. 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呢?

  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注意:请同学们四人以小组讨论,在找18的因数中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师:18和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1、2、3、6、9、18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三)找倍数:

  1、我们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那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呢?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再找3和5的倍数。

  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让学生观察2、3、5的倍数,说一说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着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这节课的学习所得。

  四、拓展延伸。

  1、教材16页练习二第5题。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这四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检查。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1页~52页。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经历2、5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在观察、猜想、验证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和初步的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品质。

  重点

  掌握2、5倍数的特征,运用2、5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难点

  通过探索2、5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一名学生回忆倍数的知识,请其他学生快速说出指定自然数的倍数(列举7的倍数、9的倍数);请同学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32是8的倍数吗?21是4的倍数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回忆巩固前面的知识,为本节课做准备。】

  学生完成“炫我两分钟”后,教师展示“本领”: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很快判断出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展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及时引入课题。】

  二、尝试小研究

  学生独立完成尝试小研究第一题,找出2和5的全部倍数。学生找完后找学生汇报,并说明找倍数的方法。为探索2、5倍数的特征做好准备。

  课上尝试小研究

  1、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5的所有倍数,用“△”圈出来;找出2的所有倍数,用“○”圈出来。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成员交流,最后记录组内讨论的结果。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2、认真观察,细心发现。

  ①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我发现5的倍数特征是:x。

  ②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我发现2的倍数特征是:x。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找5的倍数和2的倍数,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及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三、小组合作探究

  汇报完2和5的全部倍数后,引导学生探究2、5倍数的特征,探究前出示活动建议。学生自主探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交流前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交流,最后由记录员记录好组内讨论的结果。组长要确定好发言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梳理和概括,活跃学生的思维,在组内进行初步的总结。】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的同学倾听、补充、质疑。

  2.引向深入,总结点拨。

  汇报、交流后,教师进行及时点拨:

  5的倍数个位上不是0就是5;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或8(2的倍数都是偶数);

  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

  3.互相纠错。

  组内同学检查一下尝试小研究中的题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尝试进行总结交流,加深对获取知识点认识,通过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点比较、拓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适时的点拨、总结,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让学生对关键知识进一步深化。对学案中的错误及时改正,这也保持了学生做尝试小研究的'积极性,可能他的问题没能在全班展示,在在小组内得到了交流和重视。】

  五、挑战自我

  1、小青蛙喜欢在荷叶上玩。请你帮它选一选:

  5的倍数2的倍数同时是2、5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富于趣味性的操作活动,及时巩固学生对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判断。练习中还有意设计了既不是2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加深学生对2和5倍数特征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不符合特征的数就不是2和5倍数。】

  2、一本30页的画册,任意翻开后看到的页数,有一个页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想一想:看到的这一页可能是哪一页?

  【设计意图:在课本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看到的这一页可能是哪一页?”的问题,引导学生先找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再思考书页码的特点,进而顺其自然的得到答案。降低问题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3、□里能填几?

  (1)9□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2)6□是2的倍数,□里可以填;

  (3)7□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4)□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学生回答完,教师追问:“□3”呢?怎样填是2的倍数?怎样填是5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2和5倍数特征的理解。通过追问,学生发现不管方框里填几都不能是2或者5倍数,加深学生的知识的理解。】

  4、在下面的数字卡片中选出三张,按要求组三位数。

  6

  5

  0

  7

  (1)2的倍数:;

  (2)5的倍数:;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用2和5两个数字组成25是5的倍数;组成52就是2的倍数了。

  用7和0两个数字组成7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2和5倍数特征的理解。】

  数学游戏(拓展练习)

  请你在0、1、2、3、4、5、6、7、8、9的数字中,选择数字组成新的数。像下面这样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游戏,寓教于乐,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六、反思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学到新的知识的?总结自己的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和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小正方形。

  师:想不想知道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生:想。

  师:多少个?

  生:12个。

  师: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生:能。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增加一点难度,用一道算式说明你的想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是怎么摆的,好吗?

  生:好!

  学生汇报:

  生1:1×12=12

  师:他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1个,摆了12行;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课件出示摆法。

  师: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用课件舍去一种)

  生2:2×6=12

  师:猜一猜他是在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

  师:这两种情况,我们也算一种。

  生3: 3×4=12

  师:他又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3个,摆了4行;也可以一行摆4个,摆3行。

  师:还有其他摆法吗?

  生:没有了。

  师:对,如果把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只有这三种摆法,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更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下面的三道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的新课就藏在这三道乘法算式里面。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2.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我们以3×4=12为例,在数学上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 的倍数。这里还有两道算式,同桌两个同学先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汇报:任选一道回答。

  生1:12是12的因数,1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是1的倍数。

  师:说的多好啊!虽然有点像绕口令,但数学上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再一起说一遍。

  师:还有一道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师明确: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自然数,(0除外)。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12的因数一共有哪些? (生边说老师边有序的用课件出示12的所有的因数。)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教学寻找因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师:说出几个36的因数并不难,关键是怎样找的既有序又全面,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师:老师提个要求:

  1)、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

  2)、把这个数的因数找全以后,把你的方法记录在下面。并总结你是怎样找的。

  2、探索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找一名有代表性的作业板书在黑板上。

  师:他找对了吗?

  生:没有,漏下了一对。

  师:为什么会漏掉?仅仅是因为粗心吗?

  生:不是,他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找!

  师:那么要找到36所有的因数关键是什么?

  生:有序。

  师生共同边说边有序的把36的所有的因数板书出来。 师: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生:你们没有,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找到6就不再接着往下找了?

  生:再接着找就重复了。

  师:那么找到什么时候就不找了?

  生:找到重复了,就不在往下找了。

  师、生共同总结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有序的找,一直找到重复为止)。

  师:有失误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调整。

  3、巩固练习。

  找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4、寻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学生非常喜欢,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

  四、教学寻找倍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你能像刚才一样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吗?

  生:能!

  师:试试看,找个小的可以吗?

  生:行!

  师:找一下3的倍数。30秒时间,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写不完。

  师:为什么写不完?

  生:有很多个!

  师:那怎么才能全都表示出来呢?

  生:可以加省略号。

  师:你太厉害了!你把语文上的知识都用上了,太真聪明了!难道不该再来点掌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你是怎样找到的.?

  生:从小到大依次乘自然数。

  师:你真会思考!

  课件出示3的倍数。

  2、找5、7的倍数。

  师:我们再来练习找一下5的倍数。

  生:5的倍数有:5、10、15、20、25??

  生:7的倍数有:7、14、21、28、35??

  师:你能像总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一样,来总结一下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生:能!

  学生总结: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意图】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时,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去合作交流,并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丰富了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中发展自我。

  四、知识拓展

  认识“完美数”。

  师:(课件出示6的因数)在6的因数中还藏着另外一个秘密,(这是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在看,在听!)我们把6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去掉,剩下1、2、3,然后把它们再加起来又回到6本身,数学家给这样的数起了一个名字,叫“完美数”。依次出示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第六个完美数。

  小结:其实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秘密还有很多,它们在等待着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研究、去探索。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反思: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如果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就更好了。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时认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

  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在画一个图形高的过程中对高的概念的运用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学生: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动手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4、教师:同学们好聪明!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

  (二)认识“高”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你的理由。(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3)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信息、意见,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同意这样的小结吗?

  学生:同意。

  2、出示三角形

  (1)教师:这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对比平行四边形,看了这个三角形你想说点什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教师收集信息,出示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尝试练习。

  ①教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高?

  ②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我用直尺画很难画垂直……

  ③师生交流得出:画各种图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画 ,画出的高更精确。

  ④师生共议用三角板画图形的高的最佳方法。

  3、出示梯形

  (1)教师: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2)师生共同小结梯形的高的概念。

  4、教师: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三)练习巩固

  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来,完成后集体订正。

  2、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

  3、课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

  (五)作业

  课本22页练一练第4题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学情分析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时划分:8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质数和合数……………………3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倍数和因数

  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

  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

  16÷2=85+6=1118-6=12

  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

  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指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

  (1)先思考再尝试。

  (2)交流和评价

  2、用这样的方法,找找16的因数和7的因数。

  3、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征?

  指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四、练习

  练习一、二、三。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让学生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让学生在1分钟内写3的倍数,再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五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老师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脑筋急转弯:有三个人,他们中有2个爸爸,2个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说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数和数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揭题:

  二、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

  1、创设情境。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请同学们先想象一下,然后说出你的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拼法,教师依次展示长方形的拼图,并板书:

  4×3=1

  26×2=12

  12×1=12

  教师根据4×3=12揭示:4×3=12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提出要求:你能用倍数和因数说一说6×2=12

  12×1=12吗?

  2、深化感知。

  (1)你能举出一些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教师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

  1、设疑。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3的倍数有

  12、18。除了

  12、18还有别的吗?请在纸上写出3的倍数。你能完成得又对又好吗?。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引发冲突:为什么停下来不写了?有什么困难吗?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加省略号表示写不完。

  2、交流。

  揭示“有序”,为什么要有序地写倍数呢?全班讨论:“你是怎么写3的倍数的?”。

  3×

  13×

  2 3×

  3……

  3

  3+3

  6+3

  ……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用依次×

  1、×

  2、×3……写出3的倍数。

  3、深化:请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小组讨论:观察这三道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5、小结:发现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一个数的倍数。

  四、探求一个数的因数。

  1、设疑。

  刚刚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接下来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请写出36的所有因数,

  2、组织讨论。

  你是怎么找36的因数的?

  ( )×( )=36从一道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6×6=36呢?

  36÷( )=( )从一道除法算式中也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

  3、讨论“多”。问:写得完吗?你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写?

  师动画演示36的因数(从两端往中间写),同时指出:当两个因数越来越接近时,也就快要写完了。

  4、巩固深化。

  请写出15的因数,16的因数。学生练习后组织评讲。

  5、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问:通过观察这三道例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6、小结:写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从1和它本身来写,从小到大依次寻找。

  五、巩固拓展。

  1、快乐大转盘

  2、猜数游戏。

  六、老师总结:利用微课对整节课做一个总结。

  七、学生总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集体研讨发言稿

  这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具体的数学意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通过备课,我梳理出这样一个教学脉络:乘法算式——倍数和因数——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从教材本身来看,这部分知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谈不上有什么新兴趣,是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概念课。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让乏味变成有味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脑筋急转弯中的一道题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例中隐藏着共同点:一一对应、相互依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3的倍数。学生发现3的倍数写不完时面面相觑,左顾右盼。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教师一声亲切的问候:“怎么停下来了呢?”、一声惊讶:“哦!写不完呀?”、一句激励:“能想出办法吗?”。看似教师“怠工”的预设,是为了学生“越位”的生成

  二、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

  由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无限”、又如何有序写出来呢?我设计了尝试练习引出冲突讨论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开始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

  3、依次乘

  1、

  2、3……、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如此的交流虽然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发展了思维,这才是最宝贵的。正所谓没有一路上的山花烂漫,哪有山顶上的风光无限。

  三、活用教材,拓展学习的深度。

  教材中安排36÷()=()这一道除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几点不足,其一:学生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寻找一个数的倍数都是借助乘法算式,同样,找一个数的因数也可以利用乘法,让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岂不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吗?其二:从学情来分析,相对于除法,学生更熟练、更喜欢运用乘法。以学定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借助()×()=36来寻找一个数的因数。

  课尾,我设计了一两个游戏,将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对后续的学习进行适当的铺垫。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课虽止意未尽的良好效果。

  纵观整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尝试练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加以引导,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整节课似行云流水、波澜不惊,但我想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的。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

  1、操作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12×1=126×2=12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出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4×3=12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

  (1)那其它两道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

  指名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

  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2)出示:20×3=60,36÷4=9。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指出: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从4×3=12中,知道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从小到大,你能找到几个?同桌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2、提问: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的说出3的倍数吗?能全部说完吗?可以怎么表示?

  3、议一议:你发现找3的倍数有什么小窍门?

  明确: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用1、2、3……与3相乘,乘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

  4、试一试:你能用学会的窍门很快地写出2和5的倍数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注意用……表示结果。

  5、观察上面的3个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填表后讨论:表中的应付元数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还能说出4的哪些倍数?说的完吗?

  二、探索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学会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再来研究求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2、小组合作,把36的所有因数一个不漏的写出来,看看哪个组挑战成功。并尽可能把找的方法写出来。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找法。

  3、出示一份作业:对照自己找出的36的因数,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4、交流整理找36因数的方法,明确:哪两个数相乘的积等于36,那么这两个数就是36的因数。(一对一对地找,又要按次序排列)

  板书:(有序、全面)。正因为思考的有序,才会有答案的全面。

  5、试一试:请你用有序的思考找一找15和16的因数。

  指名写在黑板上。

  6、观察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7、“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填写,交流。观察表格,表中的排数和每排人数与24有怎样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学到这儿,你有哪些收获?

  五、游戏:“看谁反应快”。

  规则:学号符合下面要求的请站起来,并举起学号纸。

  (1、)学号是5的倍数的。

  (2、)谁的学号是24的因数。

  (3、)学号是30的因数。

  (4、)谁的学号是1的倍数。

  思考:

  1、倍数和因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摆出图形,通过乘法算式来认识倍数和因数。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观察长方形的摆法,再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组织交流出现积是12的不同的乘法算式。即:4×3=122×6=121×12=12。根据乘法算式,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倍数和因数,初步体会其意义

  2、在得出这些乘法算式以后,先根据4×3=12说明12是3和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在学生初

  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让他们举一反三,结合另两道乘法算式说一说。在这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练习。即“根据下面的算式,同桌互相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第一个是20×3=60,根据学生回答后质疑“能不能说3是因数,60是倍数”,从而强调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第二个是36÷4=9,让学生根据除法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把它转化为乘法算式去说。

  在学生有了倍数、因数的初步感受后,再向学生说明: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明确了因数和倍数的研究范围。

  3、P71例一:找3的倍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还能再写出几个3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什么样的数就是3的倍数?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吗?使学生明确:找3的倍数时,可以按从到大的顺序,依次用1、2、3……与3相乘,而每次乘得的积都是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能把3的倍数全都说完吗?从而使学生学会规范地表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并初步体会到一个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随后,让学生试着找出2和5的倍数,并正确表达2和5的所有倍数。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的3、2和5的所有倍数,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即: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例二:找36的所有因数,准备让学生独立尝试,但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试着找出36的所有因数。在找36的因数时,无论想乘法算式还是想除法算式,学生一般都从无序到有序,从有重复或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所以,我在教学时允许他们经历这样的过程。先按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写36的因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是什么顺序就什么顺序。然后在交流中互相评价,让他们知道一组一组地找比较方便,可以利用乘法算式,按一个因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同时又让他们掌握按次序地书写。此外,结合例题和试一试,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明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5、教材P72第2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表里填数,把4依次乘1、2、3、……得出“应付元数”,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把4依次乘1,2,3,……所得的积,就是4的倍数,进一步理解找倍数的方法。第3题也是解决实际问题填写表里的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两个相乘的数都是它们积的因数,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可以想乘法一对一对地找出来,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安排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找一个数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学号牌数字卡片(也可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准备)。

  教法学法:

  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快乐学习、大胆言问、不怕出错!

  课前安排学号:1~40号

  课前故事:

  说明道理:

  学习最重要的是快乐,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

  1、4×0.5=2,所以4和0.5都是2的因数,2是4和0.5的倍数。这句话对吗?

  2、我们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只讨论什么数?

  3、8÷2=4,所以8是倍数,4是因数。这句话对吗?

  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继续共同探讨“因数与倍数”

  合作交流、共探新知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请认为自己是18的因数的同学带着号码牌上台来。

  a、学生上台――找对子,击掌―――。完后提示:老师觉得有点乱,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找因数的方法有序些?

  b、学生再次依照1x18,2x9,3x6的顺序一个个讲出乘法算式。接着追问:那18的因数就有???从1开始做手势:(1,18,2,9,3,6)有没有遗漏的呢?为了让人家看得更明白,我们从小到大排一下,好不好?

  学生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还有6x3,9x2,18x1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冷一下,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写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是不能重复的。

  c、可是老师觉得这样子写又有点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人看得更清楚些,让这些数字的有序地排列?

  d、介绍写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也可以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说一说:

  18的因数共有几个?

  它最小的因数是几?

  最大的因数是几?

  做一做(在做这些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消化新知的能力)

  a、30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

  b、36的因数有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6x6=36,这里只写一个因数?

  c、对比18、30、36的因数,分别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各有几个因数?

  d、让学生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轻松一下:

  我们来了解一点小知识:完全数,什么叫完全数呢?就是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中,把除了本身以外的因数加起来,所得的和恰好是这个数本身,那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完全数,也叫完美数,比如6~~(学生读课本14页完全数的相关知识)

  b、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因为有了前面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在这一环节更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发现,去归纳。教师只要适当做点组织和引导工作就行。

  过渡:大家都很棒!这么快就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好了它的规律,现在杨老师想放开手来让大家自己来学习下面的知识:找一个数的倍数。

  a、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从1开始做手势:1x2=2,2x2=4,2x3=6,一倍一倍地往上递加。

  发现:这样子写下去,写得完吗?写不完,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号来表示?这个省略号就表示像这样子的数还有多少个?

  b、那5的倍数有哪些?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至少写出5个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c、对比“一个数的因数”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规律呢?

  (到这一环节就无需再提问了,要相信学生能够在类比中找到学习的方法)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哦,大家这么聪明啊,不用老师教都会了,看来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这也说明学习要学得轻松就一定要掌握~~方法!)

  c、看样子大家都满怀信心了,那老师就用黑板上的两个例题来考考大家,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真的好厉害。

  指着板书中的18的因数与2的倍数提问:

  你能从中找出既是18的因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吗?(计时开始:10,9,8,~~~)

  学生完成后表扬:哇,好厉害!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做练习二的第3题

  在题中出示的数字里分别找出8的倍数和9的倍数

  注意“公倍数”概念的初步渗透。

  做练习二的第6题

  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结束全课:

  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先离场,

  不是2的倍数的同学后离场。

  七、板书设计:

  18=1 ×18

  18=2 × 9

  18=3 × 6

  有序 不重复不遗漏

  18的因数有:1、2、3、6、9、18。

  因 数 和 倍 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的倍数

  2,4,6,……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12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课后反思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这与我们教研组以前提出的复习课要进行“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是基本一致的。本节课的流程也是“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这样三步骤。

  一节课下来,通过讨论和自己的进一步思考,觉得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不够开放。

  开放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主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体验。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回忆”、“自我整理”、“质疑问难”、“自我反思”的空间。这与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复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节课中,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整理,还可以进一步放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个人完成不了的,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只有通过真正的自我整理,学生才会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回忆了知识点之后,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请你从7、14、21、25、35这列数中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主动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还不够。

  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老师可以这样提问促进学生反思:你认为哪些地方是容易搞错的?或者说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13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教材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利用摆小飞机队形这一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理解这二个概念,对于后面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名称并不陌生。学生可能会将乘法和除孤立开来,不能沟通联系,往往认为“乘法中有因数,除法中有倍数”。学生还有可能受前认知的干挠,往往把倍数认识是二年级的“倍的认识”,而不是“整除条件下的倍数”。学生对整除中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混乱的。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理解“倍数和因数”,发现并掌握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会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经历“活动建构”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思维的有序性。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依托原有认知活动中建构概念。

  1、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五年级4个班同学参加国庆活动分班训练。每班要排成4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可以怎样站队呢?这4个班的人数分别是:18、20、24、28人。(用圆片摆一摆)

  (1)汇报学生摆一摆的情况和结果。

  (2)你能试着说一说20、24、28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20是4的倍数,24是4的倍数,28是4的倍数,4是20的因数,4是24的因数,4是28的因数。

  为什么不选18呢?生:18不是4的倍数,4也不是18的因数。

  (4)18是谁的倍数呢?用圆圈代表一个人,这18个人可以怎样站队?请你摆一摆,小组长汇报。师板书:

  18×1=18 2 ×9=18 3×6=18

  18=18×1=2×9=3×6

  18÷1=18 18÷2=9 18÷3=6

  师:你能说出18与1、2、3、6、9、18有什么关系吗?

  生:1、2、3、6、9、18是18的因数,18是1、2、3、6、9、18的倍数,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师:判断下列算式,哪个算式是整除,哪个不是,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12×0.5=6

  (2)24÷0.6=4

  (3)28×2=56

  (4)28÷7=4

  (5)32÷6=5……2

  (6)1.8÷0.9=2

  (7)4×3=12

  (8)3×0=0

  生:(3)、(4)、(7)是整除,其余的不是整除。2和28是56的因数,56是2和28的倍数……

  师:其余的为什么不是呢?

  生:它们有的是小数和0或不能除尽,整除只研究非零整数。

  巩固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从3、5、18、36、20中任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为了处理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关系)

  自主探究,在对话中生成方法。1、20、24、28除了4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吗?

  生:有。20的因数有:1、2、4、5、10、20。

  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28的因数有:1、2、4、7、14、28。

  2、20、24、28都是4的倍数,4还有其他的倍数吗?

  生:有。4的倍数是:4、8、12、16……

  因数和倍数有什么特征?生: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师板书。)

  反馈巩固练习,应用中体会奥秘。基本练习。

  (1)5是因数,30是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下列哪个算式中的数具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3+6=9 4×3=12 2.6÷2=1.3 20—14=6

  下面各数中,因数的个数最多的是()19 22 60 85 97 100

  拓展练习。找出6、28的因数及各自的倍数,根据因数的情况介绍完美数,体会人类对数的探索无止尽。找出220、284的因数,认识相亲数,感受数与数之间的美妙规律。课堂总结,梳理知识,提升认识。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对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20÷4=5 24÷4=6 28÷4=7 20、24、28是4的倍数

  4 ×5=20 4 ×6=24 4×7=28 4是20、24、28的因数

  18×1=18 2×9=18 3×6=18

  18=18×1=2×9=3×6

  18÷1=18 18÷2=9 18÷3=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的因数:1、2、3、6。 6=1+2+3 6是完美数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认识概念。以往的教学,在揭示概念的过程中,大多是以严格的定义形式,以教授为主,在大量反复练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设计突出了在揭示概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建立模型,理解概念。体会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深化理解概念。教材中只是用12个小飞机拼摆来帮助学生认识整除,因数和倍数感觉浅显。本设计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改编,让学生对4个数据(18 20 24 28)的拼摆认识因数和倍数,加深对“整除、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在18与其他数据的对比中,深化理解什么是整除。

  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体会知识的奥秘。这节课对“因数与倍数”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拓展练习找因数,加强了基础技能的训练,又让学生感受到数与数之间的神奇,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感受到知识的奥秘,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及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1、提出活动要求:每一桌的同学合作,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想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并用乘法算式把不同的摆法表示出来。看看哪桌的同学最快完成。

  2分组操作活动,师巡视指导。

  3、指名汇报,出示课件,全班交流。汇报时是引导学生根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这两个问题说出三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师提示:每排摆5个,能摆几排,明确只有这三种摆法。

  4、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1)结合4×3=12,说明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并板书。

  (2)齐读这三句话,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

  (3)指名看式子说。

  (4)请学生根据6×2=12和12×1=12两道算式,照样子说

  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3是因数,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倍数和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师指出阅读底注明确: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不是0的自然数,0要考虑吗?那从什么数开始。如1、2、3、4、5、6、7、8、9…….在小数和分数等其他数中就也没有倍数和因数的说法了。(可根据具体的算式说明,如0×3=0,1.5×2=3。)

  (5)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每位同学都各选一个乘法算式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三、探索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1、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数会是3的倍数呢?明确:3的倍数是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你能找到多少个3的倍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2)启发: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的说出3的倍数?根据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明确: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用1、2、3、4……与3相乘,每次乘得的积都是3的倍数。同时板书:

  3×1=(3)3×2=(6)……

  追问:能把3的倍数全部说完吗?应该怎样表示3的倍数有哪些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3的倍数有3、6、9、12、15……

  (3)完成后面的试一试。提醒学生注意有序的思考,并规范的表示出结果。

  (4)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提问: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的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提问:现在你能很快说出6的.最小倍数是多少吗?10呢?

  2、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数是36的因数?

  学生举例说明。明确:如果有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6,那么这两个数都是36的因数。

  板书()×()=36

  (2)提问: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启发: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怎样才能有条理地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找出。

  (3)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4)进一步启发:我们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除法算式,也可以找一个数的因数。。根据36÷1=36可以找到1和36……

  请同学们看书7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5)完成“试一试”。提醒学生有序的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6)观察发现

  提问:观察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结: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提问:现在你能很快说出18的最小因数和最大因数是多少吗?25呢?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表中每栏的应付元数各是怎样算出来的?他们都是4的什么数?你还能说出4的哪些倍数?能把4的倍数全部说完吗?

  2、“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表中每栏的每排人数是各怎样算出来的?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什么数?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15

  复习内容:公因数和公倍数。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能又快又准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又快又准的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复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熟练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揭题)

  2、现在,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解答实际问题

  1、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几种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又快又准)

  下面我们就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4和36)。

  2、谈话:有些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一眼就能看出,你想试一试吗?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8和16()27和9()

  13和39()51和17()

  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6和1()5和7()

  11和8()9和10()

  问:通过练习,我们又发现了什么?

  4、你能说出下面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

  14/21()35/45()22/33()80/90()

  5、说一说每组分数中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3和4/73/5和9/105/9和5/67/8和11/12

  6、判断:

  1、3和5没有公因数。()

  2、a = 4b(a、b都是整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3、30是3和10的倍数。()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5、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乘积。()

  三、解决生活问题

  谈话: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现在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想挑战吗?

  1、长途汽车站每隔8分钟向a地发一辆车,每隔10分钟向b地发一辆车,这两趟车早上7:00同时发车,第二次同时发车是什么时候?

  问: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一篮鸡蛋,5个5个地数,6个6个地数,都少了2个,这篮鸡蛋至少多少个?

  3、有一种长方形地砖,长6dm,宽4dm,至少取多少块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4、有两根长分别是32cm和40cm的木条,把它们锯成同样长的小段(每小段都是整厘米数),并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

  问:读了这道题后,你认为哪些地方要引起大家注意?

  5、把一块长20cm宽15cm的长方形红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且面积尽可能大的相等的正方形,一共可以剪多少个?

  6、思考题:

  李老师把25本练习本和15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练习本多了1本,铅笔少了1支,你知道这组最多有几个同学吗?

  四、交流新的收获?

  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08-01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07-06

因数与倍数的教材分析03-04

听《倍数和因数》有感04-30

公因数教学设计05-14

《找因数》教学设计12-12

3的倍数教学设计05-10

《公倍数》教学设计04-17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