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时间:2024-07-27 17:33:1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推荐)《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5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

  倘若艺术界出现一位天才,此人必千载不朽;倘若出现这样一个决定命运的历史性时刻,这一时刻必将影响十年乃至数百年。

  《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是茨威格以十四个真实历史人物事件所整理编写的一本在当时那个年代人类发生的十四个改变历史的瞬间或事件,这让现在是青少年的我读到后倍感敬畏。

  本书虽是以历史事件而编写,但正如张皓凯同学所讲:我们不能对历史事件加以好坏对错之分,要以“上帝视角”看历史。

  书中虽净是历史事件,但作者却以巧妙的写法使文章栩栩如生,不仅描绘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也从历史事件中教会我们道理与启发。就像英国探险队探索南极却发现阿蒙森人已在南极点插上旗帜并留下信件。这样以写第二名由激动高兴到失落惆怅的心理变化而生动有趣,而探险队员返回时相互鼓励帮助到不幸牺牲的故事又令人痛心。

  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的故事又耐人寻味,文中提出:拜占庭由于城墙上一座小门未关而导致被攻陷。然而与老师同学的`交谈中发现并不然:拜占庭帝国的毁灭似乎已经注定。首先,拜占庭所能防御的也只有厚重的城墙,城墙无疑坚固,但它终究无法反击,使拜占庭成为一座孤立无援的国家。十二勇士从欧洲带来的不幸消息使城内人心惶惶,并未想殊死一搏。而对手苏丹也是才略惊人,造青铜大炮攻打城墙,带着舰队翻山越岭从海路进攻。在拜占庭城内,人类唯有信奉上帝了。这不但描绘出苏丹智勇双全,也体现出欧洲各国对实事不关心,为欧洲遭到奥斯曼帝国的攻击埋下基础。

  初读《人类群星闪耀时》,必会触及你的知识盲区,会让你认为这本书索然无味,毫无深度可言。但只要你认真翻阅,仔细品味,也可以查阅资料,这本书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

  《亨德尔的复活》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和深情的小说。主人公亨德尔是一个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老画家,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年轻的女孩艾达,并在与她的交往中逐渐摆脱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扰和孤独。

  小说通过亨德尔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光辉的一面。我们经常看到人类的暴力、贪婪和诡计,而作者却将人类的真正力量展现在了亨德尔这位老画家身上。他的爱、他的真诚和他的善良,带给艾达和其他人们美好的回忆和充满希望的未来。正是这样的人类,才值得在社会的大舞台上闪耀。

  每个人都有自己闪耀的一面,只要我们发掘和发扬出来,就能在人类群星中闪耀出自己的光芒。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和美好,让自己成为那个值得崇拜和追随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能够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光荣的一页。

  《亨德尔的复活》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另一面,也让我们明白了人类的力量究竟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发掘自己内心的光辉,让人类群星更加璀璨迷人!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3

  《人类群星闪耀时》写了14个历史事件,让人感受到每一个杰出的人物,在背后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极争夺战是这些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斯科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人,1910年,他带着由他组建的探险队,准备好了一切,向南极发起了挑战,在向南极进发时,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是队员们的半途而废,也不是严寒的气候,而是他发现,挪威人阿蒙德森也正冲往南极,他们可能会成功。

  后来,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慈摩尔冰川时,最后一匹马死了,他们不得不使用力气,将沉重的雪橇拉着前行。随后,寒冷的冬风又提前来临,让原本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在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他们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提前到达了南极点!

  虽然不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团队,但是他们要带上所有证据,证明挪威人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

  就这样,他们带着一身疲惫踏上了返回的路。这时,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已经没有力气和精神了,他们以失败者的身份返回了。在返回的路上,他们的身体几乎都冻得麻木了,在冰天雪地中发现储存的煤油已经不多了,不够他们的需要了,他们坚持着剩下的路程。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暴风雪,不幸遇难了。 斯科特——一个失败的英雄。

  寒风吹过,满地金黄的梧桐树叶,又是一年寒冬,临近岁尾。年初,获友人赠书,相约年底出500字书评,总觉时间尚早,转眼仅剩月余,又不想敷衍了事,遂决定重读,一周内出书评交差。 《人类群星闪耀时》,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有历史上最优秀的传记作家的美誉。以其独特的传记文学的笔锋,展现了人类历史上十个绚丽的`瞬间。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到南极洲的探险,从歌德到尼采,从人物的角度去切入历史的叙述。历史,真正伟大的艺术创作,已经把进程以及时刻表现的十分完美,恰如“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红,减一分则太白,恰到好出的微妙。通过这十个瞬间,作者像历史致敬。

  长河,我们一直用以形容历史。这条长河在过去的漫长岁月,无数次改变其流向,这些改变往往在一瞬间被决定,从而改变接下来的人类历史,影响了成千上万人。无数闪耀人类文明天空的巨星,或瞬间的灵动,或微小的疏漏,被推上神坛或被命运抛弃,成就了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历史,真正的历史。在历史的某个片段,可能某一天,或者某一天的某一个小时,某一分钟,这种生死攸关,但又更富戏剧的一瞬,被忽略的凯尔卡门,流星般闪耀的鲁热,滑铁卢战役的格里希,这样的一瞬,永恒篆刻,被历史记忆,瞬间即永恒。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4

  奥地利的闻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烁时》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5篇,分别向我们呈现了15个确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在这15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瞬间,人星闪烁,那一刻,便是永恒。

  群星闪烁时,我认为肯定是记录那些功名显赫人物,然而,不完全正确,那些闪烁过的群星,虽然在那一刻,使得天空清澈,宇宙澄澈,然而也可能只是一个,还可能很小,并不起眼的星辰在那一刻闪过光,变更了很多东西,然后消逝。正如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陨落,是因为那个无名星辰遗忘关闭那扇卡尔卡门,在她放开的那一刻,就将拜占庭推动灭亡的深渊,巴尔沃亚远眺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歌德的老年热恋悲歌;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的一分钟以及鲁热神佑般的《马赛曲》创作……

  这本书记得不全是那种被神化了的人,还有一些小人物心态而又因各种缘由留下一些辉煌的人。如巴尔沃亚对将来有渴求,这种毫不崇高的.初衷,反而会使他有更大的发觉,使他不往前行。巴尔沃亚虽渴望被人仰慕发觉太平洋的宏大功绩。可同时他的缺点过于明显,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显明无比,但人的本性不行能是一白如纸或一黑如墨。

  在这本书中,有些语言令我震撼,如亨德尔独自:睡觉!睡觉吧!睡着了可以遗忘一切,遗忘任何苦痛。人类星光绚烂时辰,也未必是那显赫的人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5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为了永远铭记的历史,一部为了永远讴歌的历史。”这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20世纪xx年代所写的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个名字,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而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里,我仿佛看到了在那遥远的过去。

  那些星星,那些群星,那些人类,那些事情。这本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我总觉得看不厌,我看不懂它们,它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那些人,那些事,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我似乎看到了他们的那一点一滴,他们也有自己的那一幕幕。这些人物,就像这个星球上的一个微点星,但又是那么的微小,他们的每一个光点在那些星星的闪耀之处,却又都是那么地微不足道。这些星星之间,那些他们的`那一点一滴,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那些星星,也就像是他们那颗璀璨的明灯,他们照耀着那些星,照耀着这些星,让那些星球发光。

  那些星星,虽然不多,但却是无限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6

  整本书所述的事件分以分为三大板块:战争、艺术和文学。其中,我最喜欢文学部分中收录的两位俄国非凡的文学巨星的故事,他们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巅峰”和“作家的教师”。他们便是写出俄罗斯文学广度和深度的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从他们两人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俄罗斯:富人的俄罗斯——无穷无尽的财富;以及穷人的俄罗斯——贫穷、饥饿、无知和绝望。

  是怎样的一种经历,才能让作者写出如此反差巨大的作品?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做了一件帮忙弱小的.善事,却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最终甚至要被押上断头台!怎样样?是不是十分荒唐、不可思议?两位俄罗斯的大师就是亲身经历过如此魔幻而又悲惨的遭遇。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做善事却差点被执行死刑,使得他的写作风格突变。而托尔斯泰更是运用他描述的广度比较出了穷人和富人两个极端矛盾的俄罗斯。

  比起他们,我猛然间发现自我是多么幸福。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用忍受痛苦,不用忍受饥饿,丰衣足食,不是应当更加好好学习么?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7

  爸爸在很久以前就向我介绍过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了,但是我一直都没有看。这次放假,老师要求我们看,而我也正好想完成看这本书的心愿。于是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同时也看了一本茨威格的传记:《触摸人类的心灵——茨威格》。两本书看下来我对茨威格和他笔下的人物都有了些了解,其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便是描写托尔斯泰的《逃向苍天》。

  这是我所读过所有文章中唯一一篇使用剧本体裁的“人物传记”——这也许是作者的用意——注释、前言、后记、茨威格的传记里,无不提到了托尔斯泰未能完成的一个剧本,其中的主人公影射的正是托尔斯泰本人。他未完成结尾,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结束、自己该怎样继续生活下去。茨威格的这一篇剧本,正帮他补全了最后的一幕——从托尔斯泰本人的经历、遭遇、波折,到离家出走,最后从容地投向死亡的怀抱,奔向了苍天。 托尔斯泰作为一位革命者,同时作为一个地位显赫的伯爵,自然是十分矛盾和相互冲突的`,而他也是对自己伯爵的贵族身份感到厌恶。不过,他的家人们都沉迷于眼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他八十三岁离家出走、奔向自由的结局。

  而在他做出这个决定前,曾有两个学生拜访过他——这两个学生,文章中代表正是俄罗斯的所有革命者:俄罗斯的革命者,多慢是响应他的号召,行动起来的。正是这两个学生,使他坚定了出走的觉醒。他们尖锐地指出了托尔斯泰内心的矛盾:“……您为什么总是在口头上夸夸其谈,而不去身体力行您自己的主张呢?……”这恰好体现了革命这门的想法:尊敬他,但又不赞成他的主张。但这并不遮掩了他的伟大。 虽然他的晚年是在焦虑、痛苦和矛盾中度过的,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回了自己。

  在从前,他为别人想的太多,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最后——在那一瞬间,他又变回了从前的他,他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在他临死前,一句话说明了他的决心与凄凉:“多少年来我一直怕死,我怕我不能躺在自己的床上死去……但是现在,或许死神正在这房间里等我呢,而我却无所畏惧地向他走去。”

  走向信仰的路上固然辛苦,而在到达了信仰后又不被人理解更加痛苦。不过,正如文章的最后一句所说的那样:“如果他不为我们这些人去受苦受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永远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茨威格和托尔斯泰都是一样的,都是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逝去。他们都已自己的方法奔向苍天、逃脱这个已无自由,已不平等的世界。群星先是迎接了托尔斯泰,接着迎接了茨威格。他都已登上群星的圣殿,在天空闪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

  花了一天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由于自己性格的原因,还是有感受要写的,以下几点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

  1、也许是由于外国人编写的缘故,所有的故事当中并没有关于中国历史人物相关的故事,所以我个人认为既然这本书的书名是《人类群星闪耀时》就应该从全世界的角度来写,也收录至少一到两篇中国的案例,就像以前读过的《人类简史》一样。相信只要通晓一些历史知识的人,就知道欧洲历史演变和中国历史演变其实是高度相关的。当然这本书既写了一些知名人物的高光时刻,也描述了一些不大为人知人物的历史瞬间。不过我这里所表达感悟就是:其实在关辉的历史时刻,其实都是又由一群人普通人共同参与完成的,至于成为关键的那个人物是谁,在宇宙的洪流面前不足一谈,毕竟历史终究是历史,很多人多历史对现在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其实我想说历史一直再重演,过去的历史永远不会对现代人有多少借鉴意义,即便是现代文明发达如此,一切还是要靠人类自己摸索来完成。

  2、每个历史人物,无论有名无名其实都有他闪光耀眼的地方,当然更多的人是无法留名青史的,就算是光耀千古不被记录或者记录丢失也是无法被我们得知的。不过究竟是人物造就了历史,还是历史选择了人物,这个问题其实挺辩证的,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双向选择。所以我们这些后来人要从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学习到什么东西,就只能从遗留的文字或者物品中去摸索了。这里我要提出疑问,就是怎么保证我们从这些遗留的文字或者物品中了解到的信息是真实的,不偏颇的,不带有政治或者统治者色彩的观点。甚至我有时候觉得,一些书的中的文字描述是不是夸大了很多,毕竟多数作者并未参与过往的历史,更多的描述是传达作者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理解的观点,这些观点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或者传达。

  3、关于书中历史事件的选择问题,我想无论在国外历史还是中国历史上,其实是有很多更具代表性的。但为什么作者选了这几篇,这是作为读者的自己要思考的。其实我没机会去问作者为什么他精选这些故事了,但至少我可以体会作者是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悲天悯人的情感,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对伟人杰出者的谦卑之意,也有着发自内心的无比浓烈的热情和能量。撷取那些或悲壮,或奇妙,或苍凉,或温暖的历史时刻,形成了这精悍的十四篇历史小品中,铸就了这部不朽之作。本书其实同样是一部歌颂英雄的历史作品,哪怕是最富盛名的文学大师,也要穷尽毕生精力才能塑造出一部荡气回肠、恢宏壮阔的'伟大剧目,然而历史的洪流却如一支巨笔般将每一个短暂的传奇书写下去,而这些短暂的传奇便是那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4、最后不管历史怎么描述的,我也简单表达一下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感受:无论是亨德尔‘复活’后一个月废寝忘食写就《弥赛亚》时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还是约翰苏特尔这个和美国西进运动加州淘金热无法撇开的名字宿命般的大起大落甚至家破人亡的让人唏嘘,还是菲尔德十年矢志不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信念不灭的成功铺设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大西洋电缆的激荡等等,这一切都让我们这些读者如同置身于每一个历史瞬间,似乎与这些巨人或者小人物只有咫尺之遥,对他们当时的际遇感同身受,在作者的笔下,凡夫俗子的我们足以洞悉他们的每一寸笑意,和每一丝失望。读到矢志不渝的誓要完成征服南极大业的英国悲情探险家斯考特,奄奄一息的躺在极地小木屋的睡袋里,在可以预知死亡的瞬间,用几乎冻僵的手指写下一封封悲天悯人的信件,直至笔从自己手间滑落,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悲壮和伟大,看到了无奈和悲凉。

  最后如果大家像我一样,一气呵成读完这本书,说不定可以感受到这位作者在当时当刻一定也是怀着无限的热忱和信念一气呵成写就此书的。本书完成了一次跨越肤色,种族和时代的穿越,一次宏伟的能量交换。得以让我们仰望历史,仰望伟人的同时,也更加看到自身的渺小,自身的无知。人类不过是茫茫长河中的一颗尘埃而已。我们又很庆幸,这些伟大的文字所记载描绘的伟大瞬间,又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平凡和可能性。谁都可能遇见历史,参与历史,改变历史。只要记得,找到目标,坚定信念,撇去浮躁,努力并修为,也许假以时日,你我之中,也会有那颗最闪耀的星辰。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9

  其实,我刚上初中就买了它,并将它大致浏览了两三遍了。此次写读后感呢,就按照个人喜好看了几遍,如《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黄金国的发现》、《南极争夺战》。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

  如《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中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拿破仑的勇敢,有远见,英军主帅惠灵顿的机敏,格鲁希的怯弱,犹豫不决,最终导致拿破仑的失败。《黄金国的发现》则表现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历史,以及祖特尔悲惨的人生经历。《南极争夺战》则是英格兰上校斯科特与挪威人阿蒙德森所带领的各自的队伍竞争谁是率先到达南极点的人,以及斯科特一行人在返回途中牺牲的事情,而我想重点评论的,就是《南极争夺战》了。

  首先有一点,我们不能忘却,这本书的名字叫《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那斯科特一行人为何能成为闪亮的星星,这就要在书中寻找答案了。

  1912年1月,斯科特一行人带着他们的物资在埃文斯的附近修了一座房子,他们先是稍事调整,但随后得知阿蒙德森比他们更进一步之时,斯科特说:“起来,去争取国家的荣誉”,没错,斯科特比谁都更加迫切地想要赢得胜利,为国争光,这样的国家荣誉感,敢于为此不惧风险,正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

  然而事与愿违,当他们到达极点,却还是被挪威人抢先一步,他们很失望,但斯科特还是把证明挪威人先到达极点的证据(留在那儿的一封信)带了回去——这说明了斯科特的'诚信,他完全可以不带这封信,可以尽力使世人相信他们仍然比阿蒙德森先到,但他没有,尽管他非常难受。而诚实守信正是人性身上闪耀的光辉,不是吗?

  返程的路上,他们遭遇了极端恶劣的天气。没日没月,无休无止的暴风雪,气温骤降,团队中被冻伤脚的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毅然选择走出营地,慷慨赴死,像勇士一样消失在暴风雪中,被埋在深深的冰雪下,或许永远不会被找到,奥茨的精神,难道不能被后人称为“星星”吗

  1912年3月29日,剩下的斯科特等人也陷入绝望,当他们决定以英雄的姿态等待死神时,所有人的人格,在最后时刻都得以升华,为国家事业奋斗和牺牲,值得了。斯科特、威尔逊、鲍文斯、埃文斯,还有奥茨,他们都为此感到自豪,后世会记住他们,因为他们彼此都是那群星中的一颗。

  我们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成为了星星,也不要去做平庸无奇的尘埃。这大概便是此书教会我最重要的一点。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0

  拿到这本书时,感觉应该是很容易读的故事书,但真正阅读时,或许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存在一定记忆难度的,主要是外国人的名字挺难记。

  静下心来好好读完大咖们都在推荐的这本:号称人类智慧结晶的书,从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的悲歌、滑铁卢的最后一刻等历史伟人的巅峰时刻,我最想分享以下两个故事的阅读心得。

  一、拜占庭的陷落

  描述的是新生代土耳其帝国攻陷罗马帝国的事件,其中应用了很多方法论(特别是成功的把战船从陆地上拖运到另一边的海面),攻城掠地。就在快要成功之时,却因罗马城池的疏忽——留了几个小门,让对手轻松进了城,因此细节决定成败。

  整个对战,都是攻方想尽一切的办法,且守方却重重出错,最后造成拜占庭的`陷落,欧洲到最后才认识到自身的错,而现在无论他们如何悔恨,历史都无法改变了。历史的偶然性,很多小人物改变了历史,很多蝴蝶效应般的随机事件改变了人类的走向。

  二、亨德尔的复活

  讲述西方圣乐之祖——亨德尔的传奇人生,突然中风造成他右半身瘫痪,他用自身的意志冒死在温泉泡9个小时,最后让自身获得重生,恢复健康后的他又毫不迟疑地全力投身到工作中,但时运不佳的他,又遇到生意惨谈,负债累累让这位斗士感觉自身被击败。最后是《弥塞亚》让亨德尔真正站了起来,他抵住了一切逆风恶浪。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挑战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在挑战过程中把自身推向人生高峰。

  群星闪耀,也许只是一瞬间的璀璨,但却为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无形间改变了历史的发展。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1

  这是天涯海角不谙世事的人对文明人的永远的惊讶,在这些文明人眼里,一小块黄色金属比他们的文明在精神上和技术上的成就还要宝贵。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

  一个平淡的、卑贱的命运与他的伟大毫不相干。如果他不为我们受苦受难的话,他就不是今天属于人类的列夫·托尔斯泰了。

  这是我读《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三条批注,感慨颇多,坚持读书四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学会思考了,文笔倒没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思考让我觉得自己生活多了一些意义。

  我们再回到书籍中的故事。

  第一条是在全篇第一个故事里面出现的,十六世纪的时候,欧洲国家热衷于航海远行,发现新大陆。他们陆陆续续进入了印第安人的部落,在那里,有大量的黄金,印第安人只把黄金作为他们的装饰物在用,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所谓的现代文明人这么热衷于黄金,为了这些黄金,他们可以违背自己的道德,抛弃人类文明,勾心斗角,互相残杀,人类恶的一面被激发出来。

  这让我想起来看三毛的书里面三毛描述的一幕,她去南美洲旅行,误入了一个世外仙境,一个纯粹没有被现代人同化的地方,在那里她看到了小亚细亚地区游牧民族的女人都佩带着一种花彩石,那是一种上古时代的合成品,至今不能明白是什么东西造出来的。这对她们来说,就是自己的一个装饰物,可是在人类社会里,这石头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三毛叮嘱她们说,如果有人要拿东西换你们的花彩石,不要少于四百头绵羊交换。

  再回到现在,以前的美洲还是印第安人的故土,欧洲人发现了那个地方,把疾病,杀戮,奴役带过去,很多印第安人因为传染病都死去了,而我们所谓的文明人,早都有了抗体,现在,那块地方变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谁还会想到几个世纪前,那里是另一片景象,可能荒蛮,但和谐,可能落后,但快乐的地方。

  有人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避免的,的确是,但发展的同时,所有文明人类有的恶也都出来了,难道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吗?

  再看第二句话,这句话我觉得非常适合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坚持到甚至偏执的人。拿书里面的人物说,那个一心想把电缆埋到海底的菲尔德,前后坚持了八年,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连接起了欧洲和美洲的通讯,那一刻我想他应该无比有成就感,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终会成功。

  还有南极争夺战里面的斯科特上校和他的战友,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南极后,斯科特有过这样一句自白:你知道,我必须强迫自己努力奋斗,以前的我总是喜欢懒散。因为他们的坚持以及最终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南极风光一览,给人类创造了非常宝贵的财富,所以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并不遗余力的'为之奋斗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第三句话,说的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被两名大学生青年质疑他用自己的文字来帮沙皇说话,不认同托尔斯泰赞扬苦难。向他发问,如果苦难真的那么好的话,你为什么不去受苦受难,自己衣食无忧,在温暖的家中,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去审视底层人民的生活,并给他们赋予苦难能磨练人的观念。

  托尔斯泰震惊了,他为自己目前所享的福而羞愧,他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在这个奢侈的家多呆一秒钟他都有罪恶感。于是他连夜出逃,八十多岁的高龄,连在寒夜里用于取暖的大衣都没拿,也没拿一分钱,最后死在了一张铁板床上。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选择了靠近上帝,让自己的良心得到永久的安宁。托尔斯泰这段震撼到我了,一位灵魂高尚的人,一个心怀人类的人,总是把苦难当做信仰。

  书里面还提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也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他在生命倒计时的最终一分钟,被赦免,后来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包括闻名全球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书里面伊万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难忘:无人对苦难负责以及我知道无人负责,这不能使我心安理得。

  伊万举了儿童被虐待至死的例子,这使我又不得已想起了近期发生的社会新闻,我无法平静的去接受这些苦难,每每有这些新闻时,我总是倍感难受,为什么世界上总有恶人,总有受苦的人,我达不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境界,但是我要保留能感知苦难,能感到疼痛的权利,只有这样,我才能稍微心安一点。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2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文字精致而清冽,描写凝练而生动,极富韵律之美,有种浑然天成的贵族气息,独立成章的12篇短文,各有主题却融为一体,读罢酣畅淋漓,让人不忍释卷。

  茨威格独特的历史观,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切入视角,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历史是怎样在关键一瞬间被改写。印象最深的是《滑铁卢的一分钟》,与其他篇章主角相比,格鲁希的形象谈不上伟岸和高大,似乎他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好的凸显其他人物果敢抉择和无畏追逐。格鲁希听到了滑铁卢开战的炮声,然而小心、顺从、勤勉、谨慎的他最终在一番思量权衡后选择了不去支援,在历史转折的关口,格鲁希的执拗和愚钝彻底葬送了拿破仑刹那的胜机,就是这一瞬间的决定让整个世界历史发生了逆转。对此,茨威格的评价犀利而精妙,有时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间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英雄们的世界游戏像一阵风暴似的把那些平庸之辈卷了进来。但是当重任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与其说他们感到庆幸,毋宁说他们更感到骇怕,他们几乎都是把跑过来的命运又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

  这样的诠释算不上完美无瑕,也许还有片面武断之嫌,不过细细品读还是给人带来些许思考与领悟。很多碌碌无为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是命运的弃儿,找不到施展身手的'机会和舞台,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能量和勇气去应对前进路途中的坎坷和荆棘,如果没有厚重的积淀和坚韧的品格,当重任无意之中降临,也只能不知所措、望洋兴叹。

  “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之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但这些时刻一旦出现,就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茨威格用他炽热而深情的笔触让我们重温了这些历史瞬间,久违的激情又再一次在灵魂深处喷薄涌动。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3

  首先,我要向茨威格这位擅长“煽动”情感的大师致敬。当初,读他的《一位陌生女人的来信》就被其中交响乐般宏大的情感气势震住,如今再读这本半历史传记的著作,我又被他诗歌般的语词、舞台剧般的历史演绎和细腻却不失英雄主义崇拜的情感所折服。

  数次,我被历史在命运转轴上一个齿轮所掀起的蝴蝶效应而感慨。屹立数百年的拜占庭帝国因为一个小门——凯卡波尔塔的疏于防范,被土耳其长驱直入,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十字架轰然倒塌,西方文明被扼住咽喉长达数百年;滑铁卢一役,威灵顿一战成名、拿破仑帝国覆灭,欧洲政治格局大变,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一名普通将领的一个决定。掩卷长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所有的客观规律都是后来人的总结,并非无形的神秘力量,任何时候,人才是驱动历史的内因。历史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就在于命运选择一个人的时候带有偶然性,而人的性格的独一无二又给历史带来掷骰子般的偶然性。所以要知道,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被固化的历史模式和框架下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

  数次,我为曾经那些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者动容,也为这个时代沮丧。我沮丧的看着犬儒们鼓吹精致的利己主义,我沮丧的看着功利主义对理想的嘲讽与亵渎,我沮丧的看着修修补补的考据学的复辟,我沮丧的看着信仰被践踏和摒弃……这个时代物质鼎盛,精神沦丧;虚荣猖獗、光荣欠奉;短视而贪婪,自私而苟且。再也没有亨德尔致敬无上荣光的圣音、再也没有歌德回复本心的灵魂呐喊、再也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向死而生的追问、再也没有列夫.托尔斯泰无限执着地向往神圣。这些理想主义者把自己踩在脚下,他们把荣光归于上帝,甘愿谦卑匍匐。为何荣光不再降临世间?也许上帝厌恶了人类的自大。

  数次,我为那些以不屈和勇气推动人类认知的英雄们落泪。现在,除了南极洲之外,其他各大洲都已通航,而仅在四百多年以前,人类哪怕拓展一步的活动范围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海航行只是给人们展示了一种可能,而后来人在这种可能的指引下劈荆斩棘,以鲜血和生命铺路,才终让地球在我们面前完整呈现。强盗出身的巴尔博亚以命相搏只为站在安第斯山顶看一眼神秘的秘鲁大地;投资商人居鲁士.弗.菲尔德倾注全部财力、物力,只为听到电磁波在欧美大陆之间越洋传来的那声微弱信号;海军上校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们牺牲探索南极的途中,却在日记中表现出无畏无悔的乐观和勇气……在探索世界面前他们站在了统一的立场。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最高贵的本能,正因如此我们在浩茫宇宙中才不致显得渺小而被动。不知何时起,我再看不到人们眼中狂热的求知欲,看不到孩童般执着的好奇心,只看到人们面对熟悉的套路时展现出的`惬意与满足。是不是我们被呵护的太好,本能的探索欲被现成的结果填充的太满?还是我们的本能已经退化,退化成懒散的追随者?抑或是我们的心萎缩到只能容纳家长里短、凡尘俗事?我不知道。

  人类历史是没有空隙的,所有转折和质的飞跃却是由某件事或某个人所负载。这些处于转折点、负载起历史上升使命的人们就是历史浩瀚的天空中闪耀着的群星。任岁月变迁、时代更迭,他们不掩其光芒,给予我们永不言败的勇气、激励我们无穷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启示我们信仰所指向的终极价值。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4

  有时一个失败者可能会受到讽刺与嘲笑,但某种情况下会赢得更大的尊重与崇敬.——题记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作家茨威格所书写的14个故事,展现了人类社会的闪耀时刻,转折关头。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争夺南极这一篇目。

  b100年前,挪威国王、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舰长斯科特之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南极争夺战,看谁先到达南极,当斯科特与队友到了未知的南极后,他们才发现阿蒙森已经到了。在精神的打击下,失望的斯科特和队友踏上了返程之路,谁知此时死神开始降临,队员一个个离开了,最后斯科特与队友也死在苍茫南极之中。

  斯科特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赢家,但是他为了国家的荣誉而奉献出了一生,虽然丧身于南极之中,但他的'胆识与品质依然在南极上空盘旋闪耀!

  斯科特的经历与起伏,铸就了他坎坷而又与众不同的一生。每个人的呱呱落地,都代表了这一新的独立的个体的产生,有些人虽然不断创新,但是却以成败造就不同的人生;还有一些人,只谋求便利,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盗版的人生。

  捷径有时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原创更是对自己的信任与肯定!

  壮烈的牺牲,虽死犹荣,无穷的斗志会从中得到激发,轻易的成功只会增长人的虚荣心,在与命运、与现实作斗争时,更能体现人类高尚的灵魂!

  当人们将国家利益和荣誉放在第一位,为国家利益而奋斗时,即使被苦难消耗了所有气力,依旧可以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5

  斯蒂芬·茨威格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独特的历史片段,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史实,清丽的语句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相辉映,予人极大的美学享受。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扣人心弦,有传记的真实性,能予人以报告文学的现场感。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历史大门。

  “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句话在《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与法兰西的命运会掌握在循规蹈矩的元帅格鲁希手中。拿破仑给格鲁希的命令是: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踪普军。可格鲁希不懂变通,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他仍然带着军队在战场外追击早已离开的普军。在听到从战场那里传来的炮声后,格鲁希才知道战争已经开始。手下请求奔赴战场,格鲁希考虑了一秒,拒绝了。原本能改变历史的一秒钟毁掉了拿破仑和法兰西。这戏剧化的一瞬间令人叹惋。

  这本书总共讲述了十四个历史事迹,其中《战败听的陷落》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不朽的逃亡者》告诉我们要不畏艰辛,《南极争夺战》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之所以会被称为文学著作,是因为茨威格不断总结,反思,执着追求创作艺术的精美。茨威格一生渴望和平,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最黑暗的现实,他看不到人类战胜黑暗的希望,最终与妻子在巴西自杀。

  茨威格虽然离开了,但留给世人的是丰富、深刻、动人的文学作品。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笔记01-19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笔记最新范文05-22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1-23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03-09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05-17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07-27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02-27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03-25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06-11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心得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