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评课稿

时间:2024-07-28 08:08:04 其他 我要投稿

技术评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技术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技术评课稿1

  好的方面:

  1、从发现到讨论,从实践到理论---授课理念非常好

  通过对报纸、纸牌等材料的拆分、重组等操作,使得学生有非常直观的强度与稳定性的感受。怎样做结实,怎样做稳当,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获得切身的体验,比老师的说讲更直接。这充分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变成学堂。

  2、在充分强调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过程中,能始终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展开,课程的难度很合适,可见该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非常好。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建议:选择某一个或几个学习小组的实验结果做点评,作为实验体会与理论讲解之间的过渡。

  我从这几位老师的讲课中学到了很多,有理念上的`,也有教学技巧方面的。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着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自觉地产生动手制作,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一目了然。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更多的是分散了教学难点,把纷繁的知识变的有序。多媒体技术是图、文、声、像的集成,把它用于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作为现阶段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不齐全的有效补充,保证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主动性和生动性。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相互间交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纲要》为课程改革确立了6项目标。其中第四项目是使学生的过程学习更加生动活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的学习,探索的学习、合作的学习。教学应该是形式多样的,除课堂讲授外还应分组讨论,分组检测,实验,操作实践等。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自愿组合方式4–6人一小组,进行探究学习,设计制作作品。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新思维。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这对于动手操作的繁简人员配置,同学之间可自愿找合作者。这样各组同学在思想和技能上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新课标教育文明的“支点”尊重学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治疗心理创伤的良药。人文主义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是形成教育爱的内在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居高临下的旧思想,引导、关怀、鼓励,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找到“主体感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像朋友那样尊重和相信每个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师生间相互配合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譬如:教师对作品制作优秀者的充分地肯定与鼓励。对于在制作中失败的学生要给予支持与帮助。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使师生都感到教与学的无穷乐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技术评课稿2

  一、理念

  我对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新课程理念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节课在导入课程之后,并没有直接关注技术层面的知识点,而是首先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反馈和再加工,这样自然形成了本节课的主要结构。

  在进入到操作层面的知识点之前,先通过精心准备的贴图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再到PHOTOSHOP中找到相应的'工具去实现它,这样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这节课从导入课程开始就尽力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氛围,如“别再迷恋哥”这样的流行语的出现,会在瞬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猪猪侠题材的选取也非常有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也经常提到,但经常会感觉很生硬,这节课最后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非常自然,在周老虎、广场鸽之后出现的“创意诚可贵,道德价更高”的总结,水到渠成,令人感叹。

  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晰,导入、模仿练习、自主发挥、总结和拓展,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很自然,特别是总结提高部分,匠心独具;教学准备非常充分,导入部分的水果表情图片、练习部分的透明贴图、预先下发的学案,处处体现了准备的精心;学生练习层层递进,固定动作部分通过老师巡视、小老师帮助的形式达到良好的效果,自定义表情部分,通过作品展示对学生加以反馈,拓展部分老师抛砖引玉,任务设计十分精妙。贯穿课堂始终的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如:打开苹果图案时让学生示意,“同学们已经对老师的话产生呼应了”,“第一个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等,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体现了老师的基本素质,有生动有趣的语言如“请大家东张西望,互相帮助”、“做出了二皮脸的效果”等;当电子教室出现意外声音时对学生说抱歉,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不影响正常授课;在行间讲课时,提醒“那边还有一个同学没有注意到这儿”;放大演示时,苹果在左下角的处理,一开始放得并不大,后来用了导航器使演示效果更好,这些细节的处理都值得我学习。

  学生由于从一开始就被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目标达成度也非常好,这与教师精心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小的瑕疵,如对透明背景的描述,“棋盘格”似乎比“黑白相间的小网格”更简练;巡视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不错准备之后展示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保存一下;利用蒙板修图时直接在黑白图上涂抹是不是更好也可以探讨。

  综上,这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好课,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教学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方针。

技术评课稿3

  一、周霞老师

  1.优点:教学目标设定准确,重难点的把握恰当。在教学起始阶段能明确的提出本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在功能模拟法的教授中详细分析了定义的内涵,总结出了功能模拟法的关键思想,就是不关心是什么只关心能做什么,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紧密联系现代科技发展,课堂教学各环节安排合理,设计科学,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有特色,个人教学风格显著。

  2.改进建议:注意教材的纵向联系,如碰到与以前教学内容有联系的地方可适当进行复习或比较。

  二、周永科老师

  1.优点:教学目标设定准确,重难点突出,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案例分析清晰,能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让学生区分生、熟鸡蛋的活动,学生反映积极,讨论热烈,效果很好。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改进建议:个别地方用词可以再严谨一些。

技术评课稿4

  好的方面:

  1、讲授比较到位

  通过一个吹哨护手水壶的造型、功能评价,讲出了多条原则,思路很连贯。

  2、教学有一定的技巧

  例如:用实物的三视图图片加标注进行讲解,很形象、直观。用列图表的方式比较了塑料桶和木桶的功能、成本等,比较有条理。

  3、通过展示几款swatch,问“你喜欢哪款?”,展示中国管得设计video,看得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很喜欢所展示的设计。

  不好的方面:

  1、讲授设计原则和学生设计实践的`时间比例大概1:1或2:3,感觉比较强调设计实践,比较强调学生的设计思考,可是设计原则应该是偏重于识记和理解的。当然,设计原则最终要在设计实践中得以体现,可是,这毕竟是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为主的一节课。

  2、可能录像的效果不太好我感觉老师在学生的设计实践环节缺少对学习小组单独的辅导或者关注,或者说对学生的设计过程关注不太够。

  建议:除了展示成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展示不成功的设计。通过对比,说明设计原则是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则或者常用规则;强调原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今后设计实践中要体现这些原则。

技术评课稿5

  活动前一周,组长通知参加这次活动,当时很开心,这也是我工作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满心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当然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节课听的是王老师的《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王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芝麻开门”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实践部分学生始终“五子棋游戏”,“人机对话”中,学生始终都很投入,只是在与机器人小I的聊天环节中,部分同学已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王老师讲到后面的内容时,他们还不亦乐乎的与小I聊天,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与小I聊天这个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节课听的是吴老师的《文件的下载》,吴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以下载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将文件的下载贯穿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分组不明确,导致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如果吴老师分组的时候明确一点,这节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课听的是刘老师的《规划网站》,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能把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设计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始终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却在忙于浏览其他网页,如果这节课在教室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三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曹主任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习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希望以后曹主任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技术评课稿6

  活动前一周,组长通知参加这次活动,当时很开心,这也是我工作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满心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当然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节课听的是x老师的《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王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芝麻开门”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实践部分学生始终“五子棋游戏”,“人机对话”中,学生始终都很投入,只是在与机器人小I的聊天环节中,部分同学已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王老师讲到后面的内容时,他们还不亦乐乎的.与小I聊天,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与小I聊天这个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节课听的是x老师的《文件的下载》,吴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以下载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将文件的下载贯穿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分组不明确,导致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如果吴老师分组的时候明确一点,这节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课听的是x老师的《规划网站》,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能把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设计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始终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却在忙于浏览其他网页,如果这节课在教室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三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曹主任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习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希望以后曹主任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技术评课稿7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x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x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7

  今天我们学习了刘超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一、教学目标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2、刘超老师一开始用“xxxx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在调查报告时“通过我对…的了解,我觉得…”到“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数理统计动机,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己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刘超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超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教学素养

  刘超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刘老师能够尝试将Excel抽象至一般的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再将数理统计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深深体验到数理统计之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8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董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董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9

  姜老师执教的《认识GIF动画》是第二单元《动画天地》的第一课,姜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很亲切,教态自然,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而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下面我着重谈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本堂课姜老师设计了四个环节贯穿整个课堂,通过欣赏“动画”、学找“动画”、探秘“动画”、应用“动画”四个板块来层层深入让学生来理解动画的原理。将思维方法训练与培养、学生认知需求的建立和软件平台技能操作目标三者有机结合,同时渗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成功导入,激发兴趣

  姜老师课的导入设计得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姜老师在导入时用了同学们喜欢的喜羊羊图片来作宣传图,两张宣传图更喜欢哪一张?一张幻灯片里是普通格式的图片,另一张幻灯片里有GIF动画图片。学生的眼球马上被吸引过来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激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从课间的休息状态快速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三、注重自主,互帮互助

  在学习过程中,姜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在学习每一个新的知识前,姜老师都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先动手尝试再广播反馈,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带动稍弱的同学,而不是单调的灌输式教学。

  这节课,无论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安排,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认识动画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兴趣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达到了教学目标。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应用动画”这个环节,时间显得仓促,如果在前面给学生查找和下载动画的时间缩短一些,限定好3或5分钟,那么就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用GIF动画图片把幻灯片装饰得更美一些了。

技术评课稿8

  今天我们学习了林老师的《创建数据表》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这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通过创建数据表,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主要功能,二、了解向电子表格输入数据的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林老师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学生普遍关注的“个人身高”问题为契机,引出了个人身高与食物中钙摄入及日常食物中的钙含量相关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学生依据个人实际进行处理加工,由于这些数据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教学

  林老师在教学的开始用 “人的身高与每日钙的摄入关系” “食物中钙含量的数据表”的问题,引入课堂,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往数据处理这方面上来引导。课堂的引入可以说非常成功,紧接着林老师又抛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这份材料,给自己一天的钙摄入量做个统计”。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后续的一系列教与学的互动都是围绕这一任务而展开,教师在完成这个任务地同时也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对本节课教学难点:自动填充的操作方法与技巧。Excel界面的认识。林老师处理也非常的有艺术性,她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来消化难点,仅仅采用简单的演示教学再结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文档和帮助视频直观的演示效果就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消于无形,难点变得不难了。Excel界面的相关知识点的难点。林老师处理也很适当,她利用了Flash游戏——“找茬游戏”来完成从Word到Excel和知识迁移。然后再通过一个互动小游戏Excel界面知多少,让学生初步感知了Excel界面的各部分名称。仅仅通两个小游戏林老师很轻松的就把这个小难点给攻了下来。最后林老师还预留了一道探究形的弹性开放题:单元格中自动填充的数据,不仅限于数字,还可以是公式、日期、年份等,同学可以多找些具有内置序列的数据进行自动填充练习,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技巧和方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探究空间。既让大部分学生能学好,又能让一部分优生能吃饱。

  总之整节课下来林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教学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也比较充分的。

技术评课稿9

  10月21日第四节课,我前往多媒体教室听了王老师的信息公开课————获取网上信息。这次的公开课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环节设置清晰。分为—————1、复习导入。2、进入新课。3、保存网页。4、保存网页上的图片素材。5、分组探究。6、练习。7、反思。

  其次,充分体现了学本课堂的观念。在导入环节,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自己翻书寻找答案。还有分组探究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

  再次,语言清晰简练。王为老师不愧是老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多余的废话,语言清晰简练,,用词恰当,这是我们很多新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

  最后,环节设置新颖。在练习的环节,王老师让同学们自己上本学校的网页,点击教师的.介绍,选择自己并感兴趣的教师资料,保存在文档。学生看见自己熟悉的人,课堂的积极性与活跃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显得更加的热闹,也通过浏览教师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

  通过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希望今后能够多听听这些优秀的教师们的公开课。

技术评课稿10

  下面就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想法。

  1、美味的课前餐

  由于朱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已经11点多了,同学们都有点儿肚子饿了,可为了上课我们只好忍着。没想到朱老师尽然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家乡特产--美味的酥饼,让我们在上课前填饱了肚子,有更好的精神来上课了,真是太感谢朱老师了,还没上课,我们便有了一个好心情。

  2、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我们都知道,可今天朱老师带来的故事中,乌鸦却喝不到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我们知道了原来乌鸦喝不到水的罪魁祸首尽然是我们人类,看到这些我真得深感惭愧。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3、快乐的操作

  在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宣传海报》的制作,怎么通过画图软件打开文件、怎么样才能更快地输入文字、怎么修改文字格式、怎么输入“绿”……朱老师都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快乐地进行操作与学习。

  4、不断的肯定

  “讲得真好,朱老师记下了。”“感人的图画,让人深思的宣传语。”“多么感人啊!”“好美,太棒了!”……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会不断地听到优美的赞美声,让我们感觉自己个个都是能干的电脑小能手,特别得开心。

  5、丰富幽默的语言

  “确定下来了,还能不能修改?”紧接着朱老师说道:“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慎重和仔细,要不然一旦做错了,就好像我们的环境一样,一旦破坏了,再想恢复的'原来的样子就很难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在信息技术中可以采用撤销命令来补救。”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撤销命令,再一次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在讲解另存为的时候,老师说“图片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了,我们要想让他保存到新的家,就要选择另存为命令了”,多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听就懂了。课堂上朱老师还不时的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指法,让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

  朱老师的课,让我们从吃酥饼开始,伴随着乌鸦喝水的故事,与它一起体验着口渴的感觉(吃了酥饼),到最终乌鸦喝到了水,我们也得到了水,并一起思索了如何使用它而结束。整堂课是一节快乐的课,我真希望每节信息课都能有如此快乐的体验。

技术评课稿11

  活动前一周,组长通知参加这次活动,当时很开心,这也是我工作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满心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当然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节课听的是王月琦老师的《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王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芝麻开门”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实践部分学生始终“五子棋游戏”,“人机对话”中,学生始终都很投入,只是在与机器人小I的聊天环节中,部分同学已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王老师讲到后面的内容时,他们还不亦乐乎的与小I聊天,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与小I聊天这个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节课听的是吴海燕老师的《文件的下载》,吴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以下载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将文件的下载贯穿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分组不明确,导致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如果吴老师分组的时候明确一点,这节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课听的是刘苏梅老师的《规划网站》,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能把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设计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始终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却在忙于浏览其他网页,如果这节课在教室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三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曹主任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习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希望以后曹主任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技术评课稿12

  好的方面:

  1、能充分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课程总体上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或学生去学、去思考、想象、画图、表达。

  2、课堂导入好采用网络图片展示多种异形台灯,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没见识过这些造型迥异的台灯,并很感兴趣。

  3、从时间上估计,有30分钟以上是学生在思考、讨论他们的设计方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作为学生的学堂,这一点我很认同。

  4、老师的巡视辅导比较到位,能做到“通观全局,个别关注”。

  不好的.方面:

  第五部分---电路设计方案实践也许我没看太懂,印象中有灯口、开关按钮、插头、电线等散件,但是给学生的时间很短,难度不好判断,应该是难度不大。感觉课堂最后安排的电路实践操作这部分有些突然,好像与这节课的主题不太相容。毕竟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觉得这节课就围绕着造型设计展开就行了,毕竟我们的学生只是初学,不太可能就功能的实现问题展开。最后的这第五部分就不要在这节课中安排了吧,如果物理老师安排实验课应该更合适,而且,我觉得学生应该在初中就做过类似的简易电路组装试验了。

  我周围的听课老师大致也有类似的感觉。

  建议把这部分内容另行安排,或者不要在这节课安排成实践操作了。

  建议:

  1、为什么不带两个日常使用的台灯呢?可以将日常的台灯与异形台灯做对照啊。也许该老师强调的就是让学生去创新,去充分的想象。或者为什么不带两个造型较奇特,市面上又能见到的灯具或灯饰呢?再告诉学生这些灯具的价位。要知道,学生普遍对价格很关注。

  2、除了老师点评学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安排其他组的同学也参与点评。如果学生能客观、条理的点评别人的设计,自己的思想也会更完善。

技术评课稿13

  一、在任务中学习

  “在任务中学习”是这堂课设计的核心。从一开始的“比较自己作品与教师作品的异同”探索如何利用剪贴画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到“观察教师作品的播放,小结教师作品的特点”激起学生为自己的作品设置动画的强烈欲望,以及后来的“调整动画的次序”这些环节,始终将操作方法简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己找任务的理念,这种设计理论,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体现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师的预设为主,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主,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无从下手的。

  上述任务的设立,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动画设计”这个环节,当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也能动起来时,那此起彼伏地响起在教室里的欢呼声,那满脸惊讶、欣喜、兴奋、激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如果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去解决,学生会有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吗?学生会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吗?他们的探索欲望会强烈吗?

  二、教师成为任务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

  在这节课任务设计时教师精心准备了每个环节,课堂上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孩子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冷静应变。学生在“自主反馈”这一环节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组织学生交流和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这方面教师的能力还显得不足,引领学生展开讨论的面不够宽,深度还不够深,学生思维卷入不够。在这一点上尚需磨练!

  另外,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从上课时播放屏幕广播时要求学生不能抱有埋怨的态度到完成任务时碰到问题该如何请教老师和同学的方法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一新课程理念。下课时要求学生将各自的机器整理好再离开教室的做法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纵观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层次清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如果在课堂组织、参与上多下功夫,再锤炼锤炼教学语言,多看看教育书籍,从各方面不断充实相信会更出色!

技术评课稿14

  一、指导思想分析

  本人第一印象是本次课在区的教学史上应划上句号,说严重一点无论是上课的形式还是上课的内涵是海陵区十年前的“一言堂”。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能传授或身体素质发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本课应以“体验观察、启发思维、合作互动”为主线,力求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既有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练,又有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将“生生互动”融入课堂的教学中,用音乐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练习时的积极性。从女生的生理特点出发,合理安排练习的次数和间歇的时间,注意控制练习密度和强度,在提高学生弯道跑能力的同时发展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从而取得健身的实效。

  二、内容主题与分析

  跑的实用性较强,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也是人们生活、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活动技能。对于跑,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弯道跑的能力,尝试改进弯道跑的技术动作的方法,如果是我,就引导学生从自身特点出发确定学练的重点,有针对性地从教师提供的多种学练菜单中选择改进上、下肢协调的练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练习。老师要能抓住重点:摆臂、二脚着地方式、重心位置三点,设计各种练习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进行练习,以达到改进技术的目的,如:教者的“十万火急”、“拍肩追逐”和各种弯道快跑再进直道的游戏,二人“拔河”,体会重心变化时,人体的应急措施是什么,脚的用力部位在哪儿,从而引出弯道跑重心变化时,脚着地位置,让学生自己组织实施,自己从中总结出本课的重点。

  三、课的流程分析

  1、导入与热身:很好,能使学生初步学会与同伴间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将课引入主题。

  2、体验与观察:本课没有改变以往教与学的方式,老师讲个不停,学生其实我估计什么也没听进去,然后练习效果也不是太好。如果是我教:分组,从学生的.自我体验、互相观察跑的动作开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解、演示、传授关于弯道跑中摆臂、蹬地等基础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学练中,通过合作练习与效果反馈加以改进。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我会学”。

  3、游戏竞赛:本课结合简单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体会弯道跑与直道跑相结合,进行类比,给学生一种新颖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弯道跑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教者没有点出弯道与直道的区别联系,最佳方案让学生在练习后自己说出弯道与直道的区别联系。

  4、放松与小结:本次课的运动量是大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充分放松让学生自己进行最喜爱的放松练习,然后再伴随柔和的音乐跟随教师进行练习,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放松。最后教者也没有让学生参与本课学练的评价小结,说出自己本次课的感受,进一步加深理性认识。

  其实这次课要改进的地方还真不少,首先要走出去多看看好课,全面质量管理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每次课要力求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练,从日常生活的动作中总结、体会体育动作的魅力,积极地学会动作,教育学生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最后回头看一下教案,让我大吃一惊,此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等”说法,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

技术评课稿15

  首先谈一下李飞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李飞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李飞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李飞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李飞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李飞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莫文骅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莫文骅红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 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以上仅个人观点,有无不成熟地方请指正。

【技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技术评课稿03-31

通用技术评课稿03-31

技术评课稿集锦10-15

(热门)技术评课稿08-17

(优)技术评课稿03-19

技术评课稿通用06-08

技术评课稿(推荐)07-07

技术评课稿15篇03-31

技术评课稿(精选13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