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分析

时间:2024-07-29 15:31:23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幼儿园案例分析15篇[必备]

幼儿园案例分析1

  案例描述:

幼儿园案例分析15篇[必备]

  放学时郭X妈妈问我:谁是涛涛呀?我赶紧问:怎么啦,他已经回家了,有什么事呀?

  郭X妈妈说:他总是拿我女儿的铅笔不还.我俯下身子问郭X:有这么回事吗?他想了想说:是的,下午还看见他用的铅笔和我用的是一样的由于涛涛已经回家,而且我也没亲眼看到,只好说:那好吧,明天我问一下,然后答复你.第二天一早,涛涛上学来,我赶紧让涛涛翻开文具盒,让郭X看看有没有他的铅笔,结果没有.我让郭X仔细想想是不是涛涛拿的,他想了想又说不是的,是自己猜疑的我的心咯噔一下,语重心长的对郭X说:你这样是不对的,平白无故冤枉小朋友会伤害你们之间的友谊,下次不可以这样,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了再说,知道吗?

  案例分析:

  涛涛是个比拟淘气的一个孩子,会经常性地犯一些小错误,也会经常受到批评,孩子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认为什么事情都有他的份,就出现了本案例的'情景,其实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好,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案例反思:

  有些孩子是顽皮淘气,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他们,认为他们是公认的皮孩子.我们应该多开掘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让其他孩子知道他们也很棒也很优秀.在处理此事时,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不问清楚事实,就武断地指责涛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遇事一定要冷静对待,给孩子一个公平的时机.

幼儿园案例分析2

  情节描述: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给我看书,“老师,他拉我衣服......”,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记得那天,汪佳豪又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孙旭又打我了。”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每次事后,多次像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

  评价分析:

  由于受孩子年龄各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的摩擦比较多。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呢?分析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受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们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我想无论怎样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后来,当我问起事情的原因时,汪佳豪忙说:“是孙旭先打我的。”的确,对于这样的话,我们老师听到的也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都会推卸责任,有时明明是先自己动手的,还说别人。而且他们俩人的`位置也是离得很远,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过来了,他忙跟我说:“是汪佳豪自己先过去吵了他一下,然后孙旭也迫不及待吵到的。”真是原来如此。后来,我让这两个小朋友走到我这里,问起时,刚开始,他们俩个都说是对方,经过我再三追问,孩子一五一十的说出了原因,的确是跟刚才小朋友看到的情景一样。

  所思所悟:在班里这种事情很平常,假如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鼓励、教唆和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步养成孩子喜欢窥视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态,缺乏责任感和羞耻心。其次,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会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批评而友善的教育,不能迁就。在工作中我始终觉得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提高评价是非的能力,会提高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案例分析3

  一、导入活动:

  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以“快乐”为话题进行谈话活动,和幼儿一起分享近期最快乐的记忆,引出读本的主题。--(教师出示读本的大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并请孩子为故事中的每一位角色取一个名字。教师接着为孩子介绍标题,并告知幼儿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小女孩过生日到的那天发生的快乐的事)通过阅读封面,让幼儿对读本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教师带着幼儿浏览大书的每一页。在浏览过程中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回顾大书内容:通过幼儿大致浏览读本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大书内容,请个别幼儿来表述自己在浏览中所观察的细节。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讨论、阅读:

  教师出示大书,请幼儿仔细观察在封面上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激发幼儿幼儿对读本的学习兴趣。教师提问:是谁来找小女孩玩了?帮你都见过这些朋友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猜猜他们会在一起做什么呢?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再次仔细观察图画中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并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图画阅读,请幼儿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出小朋友们脸上所表露出来的情绪。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微笑、哈哈大笑等形容词。第4页--7页: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场景的变化,理解每一页孩子们快乐的原因(穿新衣服、玩玩具、吃蛋糕、被爸爸的大手举起)结合经验,说说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快乐的事。第8页:引导幼儿回答都有谁来参加了小女孩的生日?今天生日的主角是小女孩,为什么爸爸、妈妈和几个好朋友页纳闷高兴呢?你有没有见到别人高兴自己页高兴的'感受和相关事件。总结分享:通过《快乐》这个读本的学习,孩子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在学习读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相关图片还有幼儿自己准备了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来和幼儿一些分享,通过侧面引导,幼儿感受了快乐一词的含义,并学习了读本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相关句式。学习完这个读本之后,幼儿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用新学的句式说出各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快乐。同时对读本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对xxx我会快乐的句式。学习效果不错。

幼儿园案例分析4

  一、案例现象

  五岁多的xx小朋友,刚从别的幼儿园转来,身高明显比同龄的小朋友高出一个头,清秀可人的外形,穿着时尚,性格活泼。在她身上折射出的礼仪行为令人担忧。

  镜头一:

  入园时,她总是耍脾气,有时使劲拽着妈妈的手,哭闹着不肯进教室,妈妈摆出交换条件—买东西,她才松手,一脸胜利的表情,没事似地径直走进教,老师向她微笑打招呼,她却不屑一顾。

  镜头二:

  上课时,她不是走到别的小朋友位置,拉扯其他女孩子的头发;就是走到窗户边独自欣赏风景。户外游戏时,她不是推其他小朋友插队,就是四处乱窜,不听指挥,有时还躲起来,让老师们担心。

  镜头三:

  区域活动时,她总是不守规则,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还不时使用暴力;把玩具随手乱丢。

  镜头四:

  午睡时,大家都排好队,他不是往楼上跑就是跑到一楼躲楼梯拐角处,让保育老师顾此失彼,好容易把它带进寝室,他不能安静躺下,不时发出怪叫声,小动作打扰身边小朋友休息。

  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她玩,对她的告状不绝于耳。张亿蕊小朋友种种的表现都让老师们为之头疼,怎样制服这只离群的顽劣“小野马”?关键是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二、案例分析

  xx小朋友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稍有不如意,孩子就会用哭闹耍赖的行为,让父母长辈有求必应;在待人处事方面大人很少引导教育,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会懂事了,造成孩子的放任自流,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父母之间关系不和谐,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孩子耳闻目染后,形成不良攻击行为;刚上幼儿园时,在亲戚开的幼儿园读书,那里的老师给家长“面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过于“包容”,还多次换幼儿园,使孩子没能接受幼儿园规范化、系统化地学习与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礼仪行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影响她的一生。儿童在2.5岁—6岁的可塑性最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年幼的孩子做“规矩”很有必要,而且越早越好,家庭、幼儿园一定要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系统训练。幼儿的礼仪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幼儿的爱心教育。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

  三、措施与效果

  加强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身体力行,强化孩子的打招呼行为,如入园时,教师可轻轻环抱孩子,主动和孩子问好,并不吝啬夸赞“呀,今天,我们的仕显穿得真帅气?”“我们可爱、有礼貌的xx来了。”在缓和关系后,让孩子也回应老师的问候。

  设“文明礼仪之星”

  让幼儿在校门口“站岗”,向老师、家长小朋友,家长打招呼。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和身边的人打招呼,为孩子树立榜样。对于孩子上课乱讲话行为,可以让他当老师的小助手,监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帮老师发学习用具等,如果孩子认真,要及时夸奖,激励孩子。对于孩子的霸道行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适时安排她和其他幼儿整理玩具,抬早操器械,按号放小口盅,挂小毛巾等,让孩子护理植物角的植物,培养孩子的细心、爱心,缓解孩子的霸道之气。进餐环节,安排他帮小朋友们分汤匙,让小朋友们对她说一声“谢谢”。

  树立了孩子形象,增强孩子的荣誉感,也增进孩子间的情谊。每当出现温和的好行为时,给予孩子奖赏和鼓励。而这期间,争取家长积极配合,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园共育双管齐下,消除孩子不良行为。对于孩子不守纪律,乱跑行为,可让她当小队长指挥幼儿,因职责在身,自豪感责任感,使他更专注于对其他幼儿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孩子入睡难的不良行为,教师可轻轻抚摸孩子的头,这种安抚的小动作,会平静孩子焦躁。

  经过一个多月的耐心教育,xx小朋友改掉了很多不良行为。入园时,她会高高兴兴牵着父母的手,主动和老师们问好;改变了霸道的行为,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上课时能安静坐下来,积极回答问题;户外活动时不会乱跑了,午睡时也能安静。家长反映孩子孩子在家乖巧懂事,很少无理取闹了,很多孩子都喜欢和她玩。孩子每天快乐地成长着。

  四、反思

  对幼儿的礼仪教育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工作。在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要时时奉献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幼儿。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必修课。从小加强对幼儿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也是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礼仪传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幼儿园案例分析5

  《认识人民币》

  案例描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我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啊?”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以故事引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区分,孩子们掌握的也比较好。真正的难题在后面,钱数的换算,一张10元可以换几个一元这个孩子们还容易理解,因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10个一是10,可是要问一张10元可以换几个两元就有点难了,在讲这道题目的时候我着重讲了几个2加起来是10,并联系生活举例,引发学习兴趣。

  孩子们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但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孩子们一开始觉得难以掌握,因为在计算的过程中关系到单位的换算,不能再象以前一样直接把数字相加减,只有通过巩固练习让孩子们慢慢掌握。回顾本章的教学,觉得在有些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分析与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些地方还没有及时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孩子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抓住孩子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孩子来展开讨论,加深理解。孩子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所以没有着重讲解,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开始,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孩子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我还要感谢我们班那些可爱的家长朋友,因为有他们的帮助孩子们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了,有位家长告诉我为了让孩子更形象的理解钱数换算,周末家里换了一堆的零钱回来,我坚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在天华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幼儿园案例分析6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通过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相互协作的关系,一般称为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有合作性同伴关系、榜样性同伴关系、竞争性同伴关系、带动性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作为幼儿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其作用逐渐增大,随着幼儿入幼儿园学习的开始、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心智的'不断成熟,幼儿对成人的感有所降低,同伴关系的影响则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我班的韩xx小朋友在刚入幼儿园时,表现为退缩,缺乏交往能力。如回避各种人际交往,早晨来幼儿园的老师早总是她妈妈说的,更不用说和同伴交往了。有一天午饭后,她看到冯xx小朋友正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玩,她也很喜欢,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跟小朋友说,只是两眼盯着冯xx,我想这是个好机会,就让冯xx去邀请她一起玩,一开始,韩xx还有点不愿意,但看到这个娃娃太漂亮了,也就勉强参与进来,玩着玩着,她还和冯xx说起了话,虽然是简单的几个字,但对于韩xx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她会主动找冯xx玩,话也渐渐多了。再接着,她奶奶来接她了,她也不走,一定要等冯xx的奶奶也来接了,两个人一起玩一会儿大型玩具才依依不舍的分手。在同伴冯xx的带动下,韩xx小朋友慢慢变得开朗多了,现在不仅能和同伴大胆的交流,还会主动与老师说话。家长反映也说这孩子开朗了。所以说同伴带动作用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幼儿园案例分析7

  活动案例:

  近日,我上了一个中班语言活动《妈妈的怀抱》,通过对比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怀抱最温暖。

  第一环节,我从谈话开始,激发幼儿的回忆“在妈妈怀抱里的感觉”引出故事主题。接着,引出主角小蛇,吸引幼儿的兴趣,然后讲述故事对比出在妈妈的怀抱最舒服。第二环节,原先预设的是提问后让孩子,进行角色对话,再依次出示挂图帮助幼儿回忆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和基本情节,但是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部分幼儿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我的故事中。于是我改变了预设教案的计划提前出示挂图配合故事中的情感复述了一遍故事,再一次深入挖掘提问,通过这个改变孩子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我见机请了几个幼儿扮演故事中小松鼠小袋鼠和小熊的妈妈还有小蛇进行情景表演,强调“拥抱“这个动作,我就在边上做旁白,引导坐着的幼儿一起复述故事情节,惊奇发现孩子们已经记住了故事情节,还把对话的语气表现了出来,同时整个活动达到了学习的高潮。抓住时机我又结合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角色之间的情感和对话讲述,并将引导重点放在学习角色间的对话,丰富理解词语:暖暖的、好舒服。进入活动最后环节:角色扮演,练习对话,再次强调用拥抱表达爱意的方式。通过表演来情景再现,在学习表演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

  总结:

  整个活动,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故事,特别是暖暖的好舒服。活动开始时我采用的角色导入引出故事,然后完整讲述故事,发现部分幼儿的注意力慢慢开始不集中,显得有点散漫,在做其它事情,但是后来我“见机行事”出示挂图尽量表现出故事的情感讲述故事,并请一些幼儿上前表演时,课堂的氛围一下子就开始好转起来了,原本已经散漫的幼儿也把视线牢牢地定在表演的小朋友身上,情节表演结束后,当我结合挂图再一次讲述故事时,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都已经能复述小蛇说的那些话了,而且还根据内容做拥抱动作,这也是整个活动中的高潮部分。不仅让幼儿学习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而且体验到暖暖的是妈妈的怀抱的情感体验。所以说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有的实际表现情况,做一个灵活的观察者适当地改变教学手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背景:

  夏日的骄阳已渐远去,秋天正踏着它轻快的脚步悄悄的向我们走来,你瞧,银杏树的叶子正渐渐变黄;五彩的菊花已等不及在争先开放;舒适的阳光也时不时地露出它灿烂的笑容多美的秋景图啊!为了让孩子们也能发现季节的变化,我在前几周就向孩子们说了“寻找秋天”的任务,可一直不见他们有什么动静。所以我只好耐心的等待时机的到来。 

  活动情景:

  这天早上,户外活动时,徐轩扬一来园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朱老师,你知道我们小区里什么花开了吗?”我看着他轻轻的摇摇头,“是菊花开了,有红色、黄色,很多颜色,很漂亮的'。”我笑着说:“噢,是菊花开放了,肯定很美!”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谈论起来了。这时杰杰叫了起来:“老师,那边的银杏树叶变黄了。”大家对校园里的树也产生了兴趣,互相议论着。

  听了大家的议论,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对大家说:“美丽的菊花都开放了,银杏树叶变黄了,说明谁来了?”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秋天来了!”“秋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姑娘,还是个调皮的姑娘,你们知道她还躲在了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帮我把她找出来好吗?再把她请到我们教室里来好吗?”“好!”我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我们开始分头行动了。

  分析与反思:

  大班的孩子对四季的轮换已能正确的区分了,但怎样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发现季节轮换中一些明显的或不明显的特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在这其中,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更要让孩子在观察中享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除了去寻找我们身边的秋天,更要让孩子把秋天带进我们的教室,我和孩子们商议了如下的办法:

  1、寻找有关秋天的新闻,包括介绍秋天的花、天气、鸟、树等,并将这些新闻剪下来贴在主题板块的上面。

  2、师生在教室共同布置有关秋天的景色:

  (1)丰富自然角,并请幼儿记录植物宝宝的生长情况。

  (2)在区角活动中增添“四季拼图”、“四季成语”等的活动。

  3、在学习活动中增添有关秋天的内容。

幼儿园案例分析8

  一、案例现象:

  xxx是我班的一位小朋友,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身黝黑的健康肤色,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说他长得像个小运动选手,尤其是他的嘴特别甜,我们都特别喜欢他。但接下来他的表现让我感到很为难:

  观察一:早上进班级时,他会以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热情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早餐时间到了,他会先看看是什么饭,如果是他不喜欢吃的他会很生气的撅起小嘴搬上自己的小板凳坐在最后面说:“我不想吃饭,我不吃饭······”这样的话,谁要是劝他吃饭他就特别的不情愿,这时候,老师就会苦口婆心的劝他哄他他才会吃一点,看到他终于吃了我们就安心一点了。

  观察二:中午的午饭时间开始了,xxx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的看看今天的午饭时什么之后看他的表情就知道爱吃还是不爱吃午饭,比如是菜比较多的炒面、拉面、米饭菜之类的饭他就又搬起小板凳走了坐在最后面,但如果是好吃的没有放菜的肉抓饭他就会特别高兴的搬上小板凳第一个坐在桌子前面等着老师开饭,每次遇到他不爱吃不想吃的饭时我们就会说:“xxx,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吃菜,以后的肉抓饭你都别想吃了!”刚开始,这招对他还挺有用的,但时间长了他就还是不愿意吃了!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好胜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束较松,并且缺少沟通。由于xxx的父母都是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平时都是老人在照顾他,并且非常宠他。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自然会有些娇宠。而这种情绪是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关爱他、宽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他了。

  三、措施与效果:

  针对xxx平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爱吃菜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吃饭的时候,先让他和其他幼儿交流,之后老师进行鼓励、表扬、奖励等多种方式。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不爱吃菜的问题上多给予帮助和支持,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吃菜的重要性和益处。让他在家里时也学会多吃菜,培养他吃菜的兴趣和好处。

  在日常活动中,多加强幼儿的锻炼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并多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他的特点,在区角活动时我为他准备了许多有关“我爱吃菜”这样的活动,让他也学着感受,他十分感兴趣。每次我都将他的心得体会展示给大家看,表扬他画得越来越好了。另外,自由活动时,与他多交流,多讲道理,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孩子不爱吃菜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xxx在集体面前讲述爱吃菜后有哪些好处。另外,请家长平时多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有关不要挑食故事,多接触外面的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一步一步接近做到不挑食的好习惯,渐渐地孩子不爱吃菜的坏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善。

幼儿园案例分析9

  环节一:

  哇!“多美的彩虹呀”

  活动一开始,教师点开大屏幕展示画面——巨大而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同时教师惊喜的说道:“哇!好美的彩虹呀!”孩子们也睁大了眼睛赞叹:“好美呀!”教师接着提问:“彩虹像什么?”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像丝带,有的说像桥,还有的说像滑滑梯。

  分析:

  故事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意境——优美、明亮、温馨。怎样把握、突出、并帮助幼儿去理解、感受故事意境呢?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视觉与听觉,短短的几分钟把幼儿带入了“彩虹的尽头”。

  1、视觉冲击。

  教师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大屏幕展现“彩虹”这一自然景观的夺目色彩和宏伟气势,让幼儿首先从视觉上感受彩虹的美。

  2、 语言渲染。

  教师语言描述“哇!好美的彩虹呀!一道明亮、清晰的彩虹挂在天上!”这时教师的声音并不大,但却是充满甜蜜和磁性的,一下子把幼儿的耳朵紧紧抓住。

  3、 提问的设计。

  獾和狐狸遇到了一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宝贝,他们的宝贝是什么呢?请打开书,到书中找一找吧!”幼儿迫不及待地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看起来。

  分析:

  教师语言非常精练,只有一个提问,但这一提问是至关重要的。“彩虹像什么?”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描述,更加深入地、发自内心地去感受、理解、表达他们心中的彩虹。

  环节二:

  到书中找一找吧。

  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绘本,了解故事。教师提问:“在寻宝的路

  这个故事绘本是一本典型的设问式的图画书,从开始就不断地出现问题,引导小读者思考和寻找答案。绘本在视觉上精心安排、做足铺垫。比如书的扉页小图,獾和狐狸呆呆的看着远方,仿佛正看者那个神秘的.地方——彩虹的尽头。那儿到底有什么呢?画家在安排上让他们朝右看,那正是翻页的方向。特别的视觉设计暗示翻开它才知道结果。教师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绘本的特点,充分利用绘本的教育价值,舍弃传统故事教学模式,大胆的将绘本运用到故事教学当中,使幼儿不仅有听觉上的享受,更有视觉上的冲击。从而使本次活动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

  环节三:

  在他们等待雨停的时候,他们想起了

  教师讲述这部分时,在原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内容:松鼠有足够的食物多开心呀!橡果是他最爱的宝贝;他们还想起了鸭妈妈和她心爱的宝宝,鸭妈妈爱她的宝宝胜过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兔爷爷也很幸福,虽然他老了,哪儿也不能去了,但他有美好的回忆。

幼儿园案例分析10

  案例过程描述:

  一大早,罗老师就和我说了一个很让人吃惊的事情:晶晶妈妈昨天打电话给她,说是晶晶整条手臂上都是指甲印痕,说是在搬椅子的时候乐乐掐的。听了这个消息,我很疑惑,晶晶昨天穿着那么厚的衣服,怎么会掐得全是指甲印的呢?于是,我俩仔细回忆昨天的情况,也没有想起是哪次搬椅子的时候,乐乐掐了她。虽然没有当场看见,但当时我们都认定就是乐乐掐的,因为乐乐平时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时常捅娄子,属于比较“叛逆”,不太听话的一类孩子。决定一会他来了好好“审问”他。

  没过多久,乐乐来园了,我们把他叫到一旁询问情况。但不管我们怎么问,他都拼命地说不是他。乐乐平常犯了错有时候也会抵赖,我心想他又“故伎重演”了,于是就用严厉一点的口气说:“乐乐,犯了错没关系,知道自己错了就好了。你要是做错事情还撒谎,我们要告诉妈妈,妈妈也不喜欢撒谎的孩子!”他眼里噙着泪水很委屈地说:“真的不是我!”当时的我心里很是恼火,心想明明平时就是个捣乱分子,犯错还不承认,得和他妈妈好好说一说这事情。罗老师说:“不要着急,一会再问问晶晶。”

  几分钟后,晶晶走进了教室。我们也是把她叫到一旁,一看她左手上浅浅的好几个指甲印,看来她昨天还是真是被人掐了,于是我们也向她询问情况。她的说法和妈妈反应给我们的是一样的,说是搬椅子的时候乐乐掐的。“你看,就是乐乐掐的吧,他还不承认。”正当我怒气冲冲地想去批评乐乐的时候,罗老师说再等一等。她又蹲下身子耐心地和晶晶说道“:晶晶,老师喜欢诚实讲真话的孩子。你昨天穿着那么厚的衣服,乐乐是怎么掐得进来的呢?”这时,晶晶的说法出现了一百八十度转弯:“是睡觉的时候掐的。”我更加疑惑了:“睡觉的时候乐乐睡在楼下,你睡在楼上,那么远他怎么会掐到你的呢?”我们赶紧回想睡在她旁边的人,排除了右边的高依雯是睡在另一头的,我们把睡在她左边的宁宁叫到了跟前。“宁宁,你看晶晶晶的手臂上这么多的指甲印,是睡觉的时候被小朋友掐的,你知道是谁掐的吗?”我们一边问话一边让她看晶晶手臂上的指甲印。问话刚一出,宁宁就大哭不止,从她的口中,我们终于知道了原来晶晶手臂上的指甲印是她所为,真相就此大白了。

  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晶晶是个能干的孩子,开朗大方是我们对她一致的评价;乐乐是个长得很可爱但性格有些不听话的孩子,个性十足,调皮捣蛋,非常倔强。我因为一个平常乖巧,而另一个调皮,就不知不觉地偏袒乖巧的那个。在没有考证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就贸然下了自己的结论。晶晶平时很得所有老师的喜欢,殊不知正是我们这种偏见和贸然,没有公正地对待孩子,错怪了一个无辜的孩子,给乐乐造成了伤害。

  而晶晶可能平时被夸得多了,害怕被老师责备,所以就把错误推给乐乐。庆幸的是在罗老师的努力下,终于弄清楚了真相,我也没有再一次严厉地去批评乐乐。但第一次的严厉的询问,足以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伤害了自尊心的.孩子,以后对老师还会再那么毫无保留地信任和依恋吗?对这个班集体的信赖和热爱,还能如初吗?我想,不公正地对待孩子,会阻碍一个良好的班级的建立和管理。想了这些,我赶紧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乐乐,表示了歉意。

  分析这个案例,我得到了以下的体会,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们应当:一、应公正、正确、客观地评价、欣赏每一个孩子。

  在幼儿园班级这个集体中,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老师,就像孩子的妈妈一样。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而老师一个严厉的眼神,一次小小的训斥,就会如闪电观察时光:每次午睡时光

  观察记录:第一次与丙小朋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先还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光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光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光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光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一次晨间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幼儿都很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我正准备点名,忽然嘉怡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他们在打架。”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靠近娃娃家坐的伟伟和浩浩好像正在争执着什么,我以为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于是快步走过去,准备阻止他们,在要靠近他们的时候,我听到他们好像在交谈着什么,我放慢了脚步,只听见浩浩说:“吓死我了,还好我的宝宝没事,谢谢你啊,医生,刚刚我那么冲动真是不应该啊。”伟伟说:“没事,你的宝宝已经医好了,你以后要多注意,好好照顾他啊。”原来,他们拿着娃娃正在玩医院的游戏,是浩浩演的爸爸,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去医院找伟伟医生看病啊,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在争抢娃娃呢,我暗自庆幸,幸好刚刚没有一时冲动阻止他们,如果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阻止他们,那么他们肯定会觉得老师阻止他们是因为不能这么玩游戏,这么玩游戏是不对的,也许等到下次区域活动准许他们玩的时候他们就不能把自己融入角色中配合的那么好了。

  分析及反思:

  其实很多老师会选择阻止他们是因为他们在不对的时间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可是老师们没有考虑过下次孩子们会因为惧惮老师,怕老师出来阻止而不能很好的进入游戏中,孩子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把自己当成是游戏活动的主人,那就应该鼓励他们,等他们结束游戏,老师再决定应该怎么告诉他们正确的游戏时间,请他们按照时间来游戏,并且遵守规则。在幼儿游戏的时候,请勿打扰幼儿,因为他们正在想象,正在融入角色,也许他们是一时兴起,但是,这样的表现正是反映了他们的特点,正是有利的发展了想象力和表现力。如果忽然之间阻止他们,那么想象也就终止了,下次的效果也未必会有这次那么好了。

幼儿园案例分析11

  案例实录:

  刚开学的一天,焦点小朋友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们连忙跑过去,问焦点怎么了,边哭边指着手说:““邝xx咬我”,只见焦点手上一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焦点哭了,也都跑来看乐闹。这时李家齐也跑来告诉我“邝xx打我,还抢积木”。但见邝xx小朋友却若无其事,正在玩刚抢来的积木。

  案例分析:

  邝xx小朋友是个她聪明伶俐,长相可爱。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归为己有,人家要玩,她就打,就咬,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才发现原来该幼儿她要什么总是事事依着她,使她养成了自私,好攻击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育呢?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我们通过填写“家完联系册”、家访,半日开放活动,以及入园、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再次,我们指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使孩子全面发展。

  案例反思: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应该多培养该幼儿的自控能力,比如说在体育活动中为达到游戏目的,幼儿必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互助,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来促进自控能力的发展,如设计游戏“木头人”,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发展自控能力,方法为:教师背对幼儿念儿歌边向前走,幼儿跟随其后,念完儿歌后教师回头,幼儿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动作,并保持身体姿态不变,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要尽量把坚持不动的时间拉大一些,对于自控较好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加“过小桥”,让幼儿走过高25厘米的平衡木,刚开始时,幼儿走得很慢,有1/3的幼儿不敢过,我们鼓励“勇敢点”,并牵头他们的手,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基本都能独立、快速、顺利的走过平衡木,变得更能力,不怕困难了。通过游戏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

  希望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案例分析12

  背景描述:

  每个班级都会有反差很大的小朋友,爱学习不爱学习的,听话不听话的,……。我们班的小朋友其其在开始给我的印象就是特淘气不爱学习的小朋友。每次在我上课时他总是坐不住,叫他发言他也不会,我真的很着急。之后我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最终达成了共同努力促进提高的共识。

  案例描述:

  这一天我发现其其小朋友上课坐的.很直,我下意识地赶紧表扬了他,没想到整个10分钟的听课中,他都在全神贯注的跟我进行互动,当10分钟操作过程中他也不像平时那样磨磨蹭蹭的,第9个就交上了作业,我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应对他进行了表扬。看到他兴高采烈的表情,我的心里也格外的开心。

  反思与策略: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一个处在好动时期的幼儿。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适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在发现幼儿的缺点的时候,也要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其次做好家园共育是教师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途径。

幼儿园案例分析13

  案例背景记录:

  聪聪是个平时不爱说话、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本事较差,剪刀、画画等更是他的弱项,他总喜欢呆在教师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欢和大家交流,有时会自言自语。晨间锻炼、做操时,总会发现他的一些动作不太协调,即使教师进行了个别指导,他的提高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学区活动时,发现他一个人很快就把数物配对的练习正确完成了,让我感到很意外。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观察,发现他对于数学掌握的比较好,基本都能独立完成练习。

  分析与评价:

  该幼儿从不爱进取表现自我,只是安静的管好自我,遵守常规。对于教师提出的提议,他也只是安静的理解,不置可否,所以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慢半拍的孩子。可是意外的发现,使我一下子醒悟了,这个孩子也有聪明的一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时把他的练习展现给大家看,并当众表扬了他,奖励了五角星,他的脸蛋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和欢乐。在以后的科数活动中,即使他不举手,我也会请他单独回答问题,果然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些肯定无形中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会利用单独交流的机会鼓励他在其它方面加强练习,并经过家校联系告知家长孩子的提高,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养孩子对画画、剪纸的兴趣。此刻,他在其他活动中都会进取地动脑发言,而我也发现他还是个视野较开阔的孩子。他还会主动告诉我,在家里一向有进行画画、手工活动等。在班级里,他的身影逐渐活跃起来,周边交流的朋友也逐渐多起来了,我们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案例分析14

  儿童体检站里还是向以往一样吸引了很多孩子,医生们带上帽子开始了今天的工作,体检的孩子拿着体检卡开始体检,每一个孩子都很投入。

  “请问,牙科是这里吗?”一位可爱的客人老师也加入了今天的体检队伍。“是的!”做“牙科医生”的奇奇有些吃惊,但还是大方地回答老师。“那怎么检查呢?”“请你嘴巴张开!”奇奇认真地回答。看到客人老师有些“调皮”地动着嘴巴,奇奇郑重地命令她:“嘴巴长大,不能动!”然后,他用手电筒往她嘴里照了一照,然后严肃地说:“你的牙齿有点脏!”“那怎么办呀?”“你要每天刷两次牙,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可是,我每天刷三次牙,中午我还刷牙呢?怎么办?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你应该这样刷牙!”说着,奇奇拿着牙模认真地教客人老师,最后,还不忘提醒一句:“以后要少吃甜的东西!”

  反思

  今天,孩子面对客人老师的时候,能如此从容、大方,让我真的为我们的孩子拍手、喝彩!在喝彩的同时,我更肯定我们的区域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它给我们孩子带来各方面的发展。一、区域游戏就像是一个迷你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能够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大家要玩得开心,就会有许多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每个孩子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必须要学会适应、调整,从而让同伴接受。二、区域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我们自上个学期开始研究区域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很多内向、胆小的孩子现在也能从容、大方地与大家交往。今天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三、区域游戏让孩子积累各种有价值的经验。在我们的区域游戏中,我们将很多有价值的主题经验、生活经验自然融入和渗透,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情境中积累经验。例如在我们的儿童体检站中,我们创设了耳、鼻、眼、牙、内科等区域,每个区域中将一些带情趣性的认知内容合理投放,在眼科我们投放了视力表、颜色识别卡(类似色盲检测卡)、练眼力、找不同等,在耳科,我们投放了听声音猜动物、听音计数、猜乐器等,在鼻科投放了辨别各种气味的材料等,孩子在模拟体检情境的同时,又学到了很多本领。

幼儿园案例分析15

  一、情况记录

  经过上一次的体育游戏“木头人”记,轩轩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一些兴趣,但是在玩游戏时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故意违反游戏规则。比如在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时候,故意跑得很慢让老狼抓住,玩“木头人”的时候故意晃来晃去,今天下午的体育游戏《找鸡妈妈》,其他幼儿都在老师的.引导下蹲下低头抱膝,变成了圆溜溜的小鸡蛋,等待妈妈的呼唤,然后破壳而出。而轩轩故意在地上爬来爬去,或者干脆蹲在地上来回晃动。当我邀请幼儿来当鸡妈妈时,我看到他也举起了小手,很想参加。

  二、分析

  轩轩是个机灵的孩子,他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当老师在表扬其他幼儿时,他很想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于是就想到了“故意犯规”这种方式,如果这时老师把他请到上面,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管用,并且以后都一直用此方法引老师“上钩”。

  三、措施

  一开始,我选择了冷处理的方法,旁敲侧击的对他周围的小朋友进行指导,希望能看到他认真的进行游戏,并抓住机会进行表扬,但是这个方法并不管用,他发现老师没有关注到他的“犯规”后,便在一旁自己玩起来。于是,我走过去,问:“你想不想来做鸡妈妈?”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如果你能连续三次都变成“健康的”(能按要求做出鸡蛋造型)鸡蛋宝宝,遵守游戏规则,就请你来做鸡妈妈,好吗?”他开心地说:“好!”游戏开始后,他果然不再“犯规”,非常好的完成了三遍游戏,我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并请他做鸡妈妈,找出“健康的”鸡蛋宝宝,并把它孵出来。在检查别人动作的时候,他也巩固了相关经验,并且明白了,用“犯规”的方法是不但不能吸引老师注意,而且不能尽情地玩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03-10

幼儿园案例分析07-28

幼儿园案例分析07-29

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07-19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荐)07-06

幼儿园美术案例分析03-22

幼儿园案例分析:吃饭12-28

幼儿园案例分析模板06-29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12-14

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周亦天小朋友的转变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