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评课稿

时间:2024-07-29 18:47:33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上评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评课稿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8页、39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

  2、利用射线的概念进一步说明角的含义。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2.难点:建立射线的概念。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直观的依赖较大,容易感知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由于“无限延长”的射线(直线)在生活中难以找到直观形象的例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验到“无限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机会,经历“感知——表象——想象”的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直线和射线的表象逐步变得清晰,得以较好的体验“无限性”。要变教为探,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欣赏线条美

  课件出示鸟巢图片。

  师:同学们,你认为鸟巢漂亮吗?为什么?

  师:设计师利用一些直的、弯的线条(课件同时演示)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线条,它们同样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电脑出示生活中由各种线条组成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美。

  (二)板题、示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线的王国,共同来了解这些有趣的线——线段、直线、射线。(板书课题:线段、直线、射线)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

  2、利用射线的概念进一步说明角的含义。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件出示,生默记目标)

  师: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书第38、3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1、画一画,画一条线段、直线和射线。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各自的特点。想一想,线段、射线与直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分钟后,比比看谁找的最准、说的最好。)

  (四)先学

  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

  (五)后教

  1、认识线段课件出示线段。

  师:谁来告诉大家,屏幕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师:谁当小先生说说线段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到前面介绍线段,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课件演示线段的动态形成过程。

  师:线段该如何表示呢?(指名答)课件演示

  师:找找你身边哪些事物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指名答)课件出示生活中有线段的图片。

  2、认识射线课件出示射线。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呢?(板书:射线)师:谁当小先生说说射线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到前面介绍射线,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课件演示射线的动态形成过程

  师:射线该如何表示呢?(指名答)课件演示

  师:找找你身边哪些事物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指名答)课件出示生活中有线段的图片。

  3、认识直线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线段和射线,可是还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找不到的线,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知道这个神秘的朋友是谁吗?

  课件演示直线的动态形成过程师:谁来介绍直线有什么特点?师:直线没有端点该如何用字母表示呢?课件出示生活中近似的看作直线的物体。

  4、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

  师:课件出示一条直线,演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得出结论:线段、射线都是它所在直线的一部分。

  5、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请大家认真观察板书,小组学生讨论、交流把结果填在表中。课件出示表格。

  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和联系区名称图形端点数延伸性别可否度量表示法联系线段射线直线

  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电脑显示。

  (六)议一议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呢?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呢?经过一点能画几条射线呢?课件演示

  1、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经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生活中许多地方都利用了这一知识。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了解这个知识的实用性。)如:植树、砌墙、射击等。

  3、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七)认识角

  师:如果过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这是什么图形呢?(生答:角)根

  据学生的回答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和角)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到课本39页找一找答案吧。问题:

  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角的符号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符号很相似呢?是完全一样吗?

  师:谁当小先生来说说你对角的认识。(课件出示)师:找找你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角。(指名答)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角的图片。

  (八)做一做

  1、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

  ()

  (九)做游戏

  用肢体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和角,同时用第一人称说说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点

  (十)课堂小结,作业

  1、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老师寄语:

  我们的现在正处在线段的一端,我们的理想处在线段的另一端,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让我们像射线一样,从现在开始勇往直前,创造像直线一样,无限美好的、丰富多彩的、美丽的人生图案.

四年级上评课稿2

  上课伊始,周教员别出心裁地活了颐和园的线路图,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细读和理解文本。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怎样的?快速浏览课文,用“――”划出写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等下请同学边说我边画线路图。“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视,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走过十七孔桥就到了湖中心的小岛。”学生按照游览路线,与教员一同游览了颐和园的一草一木。在周教员的引导下,课文中静态的文字,早已化作学生头脑中情形交融、赏心悦目的画面。叶圣陶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去重新经历了一下作者的原始创造过程――即本文中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

  一、简易图,简约而不简单

  本周五上午,凝听了周秋钰教员执教的《颐和园》一课。本堂课,周教员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尾先资助学生解决第一层面的“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在抓关键词理解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相互交换,来感触感染本文作者用优美的言语文字,描绘了各处景点的风景奇特,把赞誉之情融入到字里行间的写法。

  二、沉入词语,彰显其生命力

  词语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言语单位,细读文本,就要带来学生沉入词语,通过和学生一道品味词语运用的精妙,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比方,对“横槛”一词的理解,周教员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请学生读课文中带与横槛有关的句子,再引导“你能根据课文的提示,用手指出哪是横槛?请一个同学上来到教员的课本上来指。”在学生读词语的过程中,周教员也适时加以指导。课堂上普遍存在如许的现象:学生读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状态,一些学生读词时总是一个语气语调,读完教员要求的所有的词语,呆板单调地读词,已成为学生读词的通病。而周教员在学生读词时,是如许加以引导的:“每个词都是有生命力的.,只要你用心地读,就能彰显词语的魅力。”“耸立是什么意思?该怎么读这个词,才能释放它的生命力?”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去读这个词,想必才能读出词语的意味。

  学生借助文本,走进了颐和园美的画面和境界。与文章、作者产生共叫,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最后的环节,周教员请学生当导游,介绍长廊。通过如许的形式,学生来复述所学的内容,积累词语。有了前面一个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学以致用,从言语中读出文本的内涵,因此在当导游的环节,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这节课,周教员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读在其中,体验在其中,对课文的感悟由浅入深,使学生获得了学文的欢愉。

  触摸言语文字,周教员与学生一起体验、感触感染言语文字的熏陶,领略本文中颐和园的意境。周教员引领学生重点品读了长廊这一景点的介绍。全部教学过程,始终坚持语文的课程本位,把学习言语、体会言语文字的魅力,作为尾要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空洞的内容说教,而是资助学生学会捕捉关键词语,深入品味感悟。抓住“一眼视不到边”“3700多米长”“几千幅画”等词语,感触感染长廊的长和美。对“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两个句子,学生进行了研读,如果能让学生想象这几千幅画上的内容、画面,想必会带给学生更大的视觉冲击。对花木这一句,周教员请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幅景象,可见教员对学生言语积累的重视。如果能让学生感触感染到长廊两旁的花不光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很多,也许更能让学生置身这花海之中,感触感染长廊的美。

四年级上评课稿3

  靳老师执教的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探究我是可爱的点点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慨我是可爱的点点,通过圈词体会、朗读表现、图片渲染的形式,感受到我是可爱的点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是可爱的点点的人性美。本节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具体体现在:

  一、整体感悟,抓住作者的'感叹层层展开。

  靳老师在教学中抓住 我是可爱的点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是可爱的点点这一作者的感叹引发学生自主概括。我是可爱的点点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德国诗歌奇特的民族?我是可爱的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在引导学生体会我是可爱的点点奇丽的景色我是可爱的点点时,层次鲜明,先感受花的美,再感受花的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第三自然段后,利用图片展播德国的街景,教师范读此段课文,同学边听边欣赏,学生再读,师生边听边欣赏,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件与想像互补

  这是又一大亮点,靳教师出示重点句子时,也相机用课件展示德国街上的花,给学生形象的感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教师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我是可爱的点点欣赏画面入境,品读体会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我是可爱的点点等教学方法,如:学生在理解我是可爱的点点姹紫嫣红我是可爱的点点、我是可爱的点点花团锦簇我是可爱的点点后,让学生变换其它的词语,描绘画面,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必须在理解词语及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把平时积累的好词用上,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

  本节课靳老师备课充分、课件新颖、讲课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有一点想与靳老师探讨的是,能否让这个质疑的环节更加扎实一些,本节课学生只提出几个问题,而且与老师概括的问题有些不符,衔接有些生硬。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一点儿感受,如有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四年级上评课稿4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校的一个薄弱点,于是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语文教研组准备迎难而上,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争取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本周,有我校在作文教学上有一些突出成绩的都娟英老师首先为其他语文老师上了一节研究课,以供老师们一起来学习,一起来讨论。就这节课,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都老师执教的.作文课是习作1——设立新节日

  1、 在整堂课上,老师利用谈话、想象、交流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启发,发言很有新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心愿想到了悦读节、亲子节、宁静节、小鬼当家节、爱心节等。学生这些火花的闪现,老师在期间的启发、调动、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2、 学生交流具有层次性。学生要想写好,必须要先说好。教师对于学生的交流要求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由简到繁,层层深入。一开始,都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里有什么愿望,想设立什么新的节日。在第一次交流的基础上,都老师又再次让学生结合一件具体的事例说说自己为什么想设立这个节日。此时,学生交流的要求就更高。

  不过,在这节课上,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 老师对于书上的习作要求,没能指导学生好好读一读,明确写作要求。审题能力的高低,有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作文的的发挥。

  2、 由于中年级孩子对于谋篇布局,作文的结构等作文技巧还是比较欠缺的,建议老师可以找一些反问,或写一写下水文,让孩子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边学边写边创新。

四年级上评课稿5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首先将直线、射线、线段进行比较,明确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再引出角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形体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几何形体的基础。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直观地描述线段和角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倪老师的这节课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新课程的三位目标:通过迁移,观察分析等认识直线、射线,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联系与区别,以及角的概念,角的符号;学会用三角板、直尺画直线、射线和角;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同时创造性地教材,用活教材,达到从教到用的转变。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层次清楚,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过度自然。具体设计了一下几个层次:1、引导观察,感受射线、直线的意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激光照射的情景复习线段的知识,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射线。接着由射线引入直线,与此同时,通过画一画射线和直线,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层,角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既巩固了对射线、直线的进一步认识。又通过画射线,展现角形成的过程来引出角,再教学角的读法、记法。第三层,全课堂总结,引导规范认识。

  成功之处:

  1、情景创设不仅注重新颖有趣,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课始的激光照射,重视了学生已有知识的充分利用,由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引出射线、射线的另一段无限延长引出直线、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引出角。

  2、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新课程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倪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例如她设计了除去灯光颜色抽象到射线,运用课件动态展示射线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束光穿过天空云层,一直延伸到宇宙,从而联想到射线的一端是无限长的。又如,教师设计了画一画: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去实验,去猜测,去发现,再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更直接的解决学生的疑惑。根据已有的认识自主完成,师生提问,生生补充,将课堂气氛推入到一个新__,学生在动境中不断的琢磨和体会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从而能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整节课自始自终让学生经历着观察、操作、体验、思考、探索等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读懂教材,合理安排,思路清晰,处理恰当。

  在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倪老师主要围绕两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层次,认识直线和射线,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说一说,猜一猜,来巩固学生对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进一步认识,第二层次,角的认识。通过展示角的形成过程,规范学生数学名称,概念的术语,达到对角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不仅达到了教师的预设目标,而且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4、读懂自己,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平等和谐。

  倪老师的课堂语言富有激励性,注重人文关怀,每次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都能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再好好想想、这样就可以了吗你现在明白了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肯定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达到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发言主动,参与性增强。

  不足之处:

  1、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需要让学生说出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操作的空间需要拓展。

  我认为这节课还缺少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度量长度的练习。在比较出射线、直线不能度量时,师追问:为什么线段可以度量,而直线射线不能呢?学生回答因为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我觉得学生的这种认识还是不深刻的,于是引导学生回忆线段怎么量出来的,如果用量线段的方法去量射线、直线是否能量出它们的长度,教师带领学生量量看,发现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0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0刻度线的端点都没有,于是更加深刻理解射线和直线无限长,不能度量

  总而言之,我们的数学课堂只要我们能多给学生创设问题发现问题的机会,多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多营造探究问题的氛围,多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是生动而高效的!

四年级上评课稿6

  盛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盛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总结,把对直线、线段和角的基本知识学习转化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在这节课教学中,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这一特征以及射线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光、太阳的光),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动画、闪亮、移动的方法来演示其特性,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的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其次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加以归纳整理,突出了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理解。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唯有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打开,思维被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盛老师注重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在分析中点拨,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说说我对本课的不成熟建议,在课的最后能不能设计一点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教学活动,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四年级上评课稿7

  昨晚去城西听课,获益很多,也有点滴感想。下面就其中陈强执教的《颐和园》谈几点看法。

  整堂课给我的印象是思路非常清晰。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点看法。

  1、 导入简单明了,直接切入主题。

  在板书课题时,对颐和园的我是可爱的点点颐我是可爱的点点字的字型作了强调,因为这个字的左边很多同学会把它写成我是可爱的点点臣我是可爱的点点。

  对开头的颐和园简介安排得也很好,引起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2、对字词教学陈老师也很注重。对字音、字型、字义讲得很到位,用了近15分钟。但是我想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字词的学习。教师只要对几个典型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3、 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对于理清课文的脉络,陈老

  师做得很好。陈老师在学生找到描写游览路线的句子后,进一步出示了一段口头填空:作者先来到( ),接着到了( ),然后来到( ),最后到了。学生对课文的脉络了解得很清楚了。陈老师如果能在这时适时地进行这种写作方法的指导就更好了。

  4、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我是可爱的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是可爱的点点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对语文学习的深远意义是认识不到的。推动他们学习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学习兴趣。所以,陈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颐和园》的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观赏颐和园长廊上的画的美丽景色。学生看到这些人物花草时,既惊奇又兴奋,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并能直观感受颐和园的美。

  5、《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是可爱的点点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是可爱的点点既要组织学习活动,又要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辅导。在出示走廊上的画后,陈老师提问:我是可爱的点点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我是可爱的点点学生只说出了辛苦,没有深入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能干,更不会产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了。其实,在讲到我是可爱的点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完全相同的。我是可爱的点点这句句子时,老师如果引导学生作深入的理解,然后再去让学生读,学生会读得更有感情,民族自豪感会从朗读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6、最后的课外拓展安排得很好,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但我觉得介绍颐和园的三绝时,让学生了解哪三绝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像讲解课文那样去一句一句地理解。

  以上也只是我对这堂课的粗浅认识。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其中的种种,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去琢磨。

四年级上评课稿8

  刘老师执教的是上教版英语四年级Unit 10的“Two seeds”,在教学中,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英语课。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亮点:

  一、教师素质很好,教学基本功扎实。

  刘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能用英语熟练驾驭教学,英语口语流利,语音素质棒。此外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可以看出刘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本课的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体现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观念。

  1、在课前热身环节,刘老师让学生guess“What’s in my hand?”引入,放松了学生们的紧张情绪,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暗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将与谜底“Two seeds”有关。继而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一株植物,让学生很好的'对上节课的重点词汇做出了回顾复习。

  2、在新知呈现环节,刘老师运用了视频教学过度自然,并且呈现方式多样新颖,抓住了这个年龄段孩子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新奇的心里特点,从而让学生乐在其中。

  3、在巩固操练环节,操练形式多样,扎实到位。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除了要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操练,学生才能掌握并会运用所学到的新知识。本堂课中,老师安排的操练形式丰富多样,有听录音跟读、齐读、同桌间的操练、分角色表演等等,应该说操练的很到位而且配合默契,步步都能切入学生的兴趣点。比如,让学生在分角色表演中开展练习活动,孩子们都戴上课前准备好的相对应角色的头饰,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对课堂教学是一提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是一提升,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力,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课前头饰的准备,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4、面向全体,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刘老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有难有易,并依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挑不同的学生发言,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课堂,使他们在课堂中发光发热。

  对于本节课,我有一点困惑:在课堂上,教师以听、说、读、写四个习惯的培养为基点,设计了一个表格,为每个小组的优秀表现画小红旗,这种方法很新颖,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但是从结果来看,似乎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是不是应该对这个奖励结果进行一个总结。

  总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流程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通过听、说、做、玩等方式去感悟、体验语言,使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得到了充分体现。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四年级上评课稿9

  新课程强调创设一个生动的、开放的语文课堂,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问题流向的转变,确立学生的独立地位,以求打破全封闭、全垄断、全预制的指令型课程模式。要实现这一目标是何其困难!在《白鹅》一课中,陈誉平老师做了一些好的尝试,她力求以亲切的教态、柔和的语言来改变教师的角色,而成为一个课堂促学者。她也很重视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

  《白鹅》这篇课文,丰子恺先生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特点——高傲。陈老师对教学目标把握得很准确、很到位,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整堂课的教学简约自然,让人感觉清新舒适。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难点是通过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并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加以渗透。陈老师的课,将重难点不漏痕迹地渗入每一个环节中,引着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给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感受。

  1、学段特点鲜明突出

  本课例的学段特点非常鲜明。课标在设计上,对学段特点、学段目标、学段本身的规律性上、描述上是当讲究的。陈老师的课,留给我们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词语教学,一个是语段教学。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中段阅读教学中两个最基本的落实点。在词语教学中,陈老师采用了两种基本策略。第一种是对词进行分类教学,一类类地读,一类类地记。第二个策略是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课前老师将我是可爱的.点点鹅我是可爱的点点以前的写法和现在的写法比较入手,由我是可爱的点点我我是可爱的点点与我是可爱的点点鸟我是可爱的点点的关系直奔主题:鹅的高傲。再比如我是可爱的点点净角我是可爱的点点这个词,利用视频进行比较学习。这样的理解无疑是非常深刻的。

  至于语段教学,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着力点:第三段着力在叫声,第四段着力在步态。陈老师这堂课带着学生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品读文字,勾画批注,并展开想象,充分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处理非常有章法。陈老师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鹅的叫声和步态两个方面。她采取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她总是能自然地学生一起通过对词语或句子的捕捉感受白鹅的高傲。先是叫声,她引导学生找到最能体现白鹅高傲的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表现出对词语的理解。简单的四个词语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我们听着我是可爱的点点厉声呵斥我是可爱的点点、我是可爱的点点厉声叫嚣我是可爱的点点,眼前竟然呈现出一只高傲的鹅来,这不能不说是语言的艺术。我相信,作者是想透过这些词语给我们展示一只高傲的鹅,而宋老师和学生则成了活版本。

  2、尊重个性解读,突出学生主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我是可爱的点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是可爱的点点由此深层次地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个体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我是可爱的点点跳起来摘果子我是可爱的点点。陈老师这堂课为学生创设了我是可爱的点点主体参与、和谐发展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教学氛围,给了每个孩子展示的舞台、进步的台阶。鹅的叫声教学环节,她紧扣四个词语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读来解意,通过读来达意。学生由初次小心尝试到后来大胆展示,这个过程是一个快乐体验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提升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陈老师总能在课堂上不时地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引导学生激起千层浪。这体现出一个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能力和个人素质。她的课堂教学语言简洁,问题设计精妙。在关于鹅的叫声的词语教学后,宋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为鹅做翻译,你能否听懂它在说什么?出示: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学生在的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加上生活体验,每个人所翻译的鹅语言都是不同的,但他们的翻译都没有离开鹅我是可爱的点点高傲我是可爱的点点的特点。接着,陈老师话题一转,引着学生将角色换成了我是可爱的点点路人我是可爱的点点、我是可爱的点点生客我是可爱的点点,我是可爱的点点要是路人也能听懂鹅语,他们的心里会怎么想?我是可爱的点点每个环节的过渡都紧扣鹅的我是可爱的点点高傲我是可爱的点点,环环相扣,简洁自然,将一只高傲的鹅赫然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学生以进入情境的学习探究,在角色体验驱动下,产生一种巨大的导引效益,使学生在角色中去思考,去表白,去体验个性化阅读,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陈老师整堂课创设了轻松的教学和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通过读词语理解意思,反复朗读提升层次,学生相互评价,老师示范。学生理解后绘声绘色地美读,使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中的主人公——鹅对话,从而也在深化、美化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四年级上评课稿10

  陈xx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这节课,陈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陈老师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教师的提问:“线段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将问题的焦点指向对线段本质特征的认识,然后以此为基础,引入对射线和直线本质特征的认识,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线段、射线和直线”三种图形的异同,沟通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每个环节的过渡非常巧妙,独具匠心。比如在教学只显示,直接从练习中引入,这样的引入不留痕迹,水到渠成。

  二、课堂趣味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陈老师这节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开课伊始,陈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演绎了激光从地球发送到月球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拓展环节中,探究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同时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这一知识时。教师抓住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巧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知识,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知识神圣烙在学生的脑海里,可谓一举多得。

  三、注重细节(端点和点的区别)

  教师用两个问题“明明有两个点,你为什么说没有端点”“射线OA为什么不能说成射线AO”,让学生在说理和思辨中真正弄清了端点、直线上的点的区别,虽然学生的表述不严密,但在大脑中是明晰的。

  四、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作为“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必不可少,这节课中,陈老师在教学射线时,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作支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闭眼想象,结合教师的语言“延伸再延伸,越来越长,越来越远”等描述,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了无限长的含义。在游戏环节,学生要先做出选择必须先想象,到底是经过一点还是同时经过两点画的直线多,这就对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最好的范例。另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思想、类比思想方法等。

  五、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

  在课接近尾声,陈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在线三种图形的特征,告诫学生做事要像线段一样有始有终,学习要像射线一样学无止境,思维要像直线一样追根溯源,并勉励学生:要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芒,这样的总结既启迪智慧,又启迪人生,悄无声息,润物无声。

  六、PPT课件与课堂深度融合,课件展示和黑板板书相得益彰

  这节课中,几处课件展示运用恰到好处。一是情境引入环节,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演绎了激光从地球发送到月球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二是形象生动的`演示了激光在宇宙中不断地延长再延长,通过直观感知,在头脑中建立“无限延长”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限延长的含义。三是理解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时,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再现。

  教学永远是门缺憾的艺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说这节课还有商榷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说因为直线没有端点,所以说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这显然是错误的,线段有两个端点,但是线段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二是,在教学射线时应该把画图与课件结合起来,为什么只画一个端点,你能结合课件讲一讲吗?这个端点就好比地球,这样学生的理解可能更透彻。三是游戏环节,教师反复强调过一个点,同时经过两个点的意思,既耽误了教学时间,又冲断了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四是教师的理念还有点问题,上课总是说:“请你给我说一说”,学生回答问题是跟你一个人说吗?

  总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扎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评课稿11

  有效评价能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能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下面我就吕老师早上执教的《直线、射线、线段》一课与大家作简单的交流:

  一、开放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空间

  吕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比较、讨论、交流、总结,把对直线、线段和角的基本知识学习转化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这节课教学中,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这一特征通过东海龙宫中的金箍棒,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它们的本质特征,同时以及射线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光、太阳的光,太极城的夜景)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动画、闪亮、移动的方法来演示其特性,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的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二、开放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空间

  吕老师还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动手画射线,并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加以归纳整理,突出了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理解。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合理的教学设计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唯有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打开,思维被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吕老师注重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想象,在分析中点拨,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次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都能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再好好想想”、“这样就可以了吗”“你现在明白了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肯定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达到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发言主动,参与性增强。

  总之,本节课吕老师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年级上评课稿12

  一、教学特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1亿座珠穆朗玛峰堆起来有多高呀?1亿米的火车隧道有多长?

  (2)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合作,学习估算,学习交流。讨论方案※选取一个你们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小组内商量你们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学生个体进行汇报,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学习状态很好。

  ①在40位同学分成的5个小组中认真的在寻找1亿有多大?

  2.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灵活

  没有写完的.用你的语言进行补充。1小组汇报完了,我看5小组和1小组听的非常认真。第一小组汇报:1000000cm,是10000m的确比珠穆朗玛峰要高,8840.43m,高出1000多m。与安徽的黄山比,相当于5个黄山的高度。第二小组汇报:1亿颗唐相当于6个大象的重量。第三小组汇报:1 亿步约有5万千米。徐老师测量的是6万km。这个地方老师的解释和学生思考有出入。我们是小孩,你们是大人。1亿步真是太长了。

  二、教学思考

  1.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说话当中,在思考当中,在操作当中,在交流当中,最能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还是让学生静静的思考。

  2.问题的提出指向性不够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与接下来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没有任何关系。比如,1亿米的火车隧道有多长?正确的是应该让学生思考在即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而非你还有问题吗?

  3.用部分推算整体的办法来研究一亿有多大?但我总感觉,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让学生接触到数。似乎有些问题呀。

  三、教学反思

  准备比较多,活动比较多,驾驭比较难。由局部到全面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综述实践是研究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研究方案,真正找到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比知道结果更重要。

  如果从数感来衡量,数感不能只是表示大的数,还要讲小的意义。1亿不仅表示大数,还表示小数。数感要有意义,离开了意义的数感就只有数没有感了。

【四年级上评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评课稿优秀评课稿02-13

英语评课稿 英语评课稿07-13

“比”的评课稿09-28

九年级上《孤独之旅》评课稿10-25

心理课评课稿01-18

篮球课评课稿11-01

心理课评课稿06-07

课赛评课稿02-28

语言课评课稿04-23

复习课评课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