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论文

时间:2024-07-30 13:11:54 管理 我要投稿

战略管理论文【精】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战略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战略管理论文【精】

战略管理论文1

  战略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各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指导性、方向性,因此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工作者都在努力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修正和创新,但至今可以说仍然不是很成功,很难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理论能全面成为领导性的理论,由此出现了为了更好的说明战略管理的适用性,对过去的理论进行综合包容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至今在企业实践界也对用什么理论为依据来开展战略管理工作,如何确立战略管理的核心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混乱、迷茫。本文从如何确立战略管理的核心的模式和方法上做出一些探讨。

  从根本上讲,不断创新发展战略是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的保证,企业的管理者在重视技术、营销、管理、融资等方面创新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

  一、创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略。企业发展战略有“四性”,即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略性。这“四性”决定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不能只顾种树、不顾育林,只顾当前、不顾未来,只顾末节、不顾根本;不能只顾搬经验、搬知识、搬指示而不用谋略,否则就会把员工领向窄路、坎路、弯路和死路。

  (二)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适应外界经济市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变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环境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是空前的。中国入世意味着中国企业融入了变化多端的大世界,这个世界的消费市场、竞争对手以及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形势迫使我们知变、应变,善变,而善变的首要标志就是有一个新的发展战略。

  (三)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优化企业不同方面的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是对原有的发展战略进行变革。哪一个企业原来都有发展战略,只不过有的企业不这样认识。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着水平差异,智慧有大小,战略有高低,创新是为了创出更高水平的发展战略来。企业发展战略高低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因为企业早已进入战略制胜年代。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要制定新的经营内容、新的经营手段、新的人事框架、新的管理体制、新的经营策略、新的重大措施、新的重大步骤等。就本质特征而言,每个企业制定出来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一致的,就内容、重点、结构而言,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很少有共同之处。

  二、如何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

  创新发展战略必须明确企业目前的状态,对企业近几年的技术合作、项目申报、税收减免、资质荣誉等做出分析,针对性地作出指导。同时,还要对企业后期的发展做出预估和规划,引导企业合理地进行政策方面的运用。真实合理地体现企业的需求,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有效地引导企业关注政府政策和时事动态,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企业想出战略创新好点子,并不等于说就能赢得市场,取得竞争优势,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不少企业也进行了战略创新,但却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实施新战略,任何好点子都不能保证企业成功;即使企业能有效地实施新战略,如果企业不能持久地开展战略创新活动,再好的新点子也必然会失败。此外,要成功地开展战略创新活动,管理人员还应在企业内部形成适当的企业文化,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经营系统、管理程序、激励制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企业内部各种妨碍创新的障碍,使创新活动变成企业的日常工作。

  三、如何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是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研究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现代企业高层领导、人最主要的职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层次化的体系,目前的理论认为公司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经营战略(Business Strategy)、职能战略(Function Strategy),每个层次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控制行为进行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订、战略执行、战略控制等过程。

  1.战略制订的依据。⑴外部环境分析:深入细致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正确制订战略的重要基础,为此,要及时收集和准确把握企业的.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信息,譬如,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产业发展与调整政策,国家科技发展政策,宏观调控政策,本部门、本行业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顾客(用户)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供应厂家的情况,协作单位的情况,潜在的竞争者的情况,等等。

  ⑵内部条件分析:分析该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产、供、销、人、财、物的现状以及在同行业中的地位,等等,明确该企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

  ⒉战略制订的程序。战略制订一般由以下程序组成:明确战略思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战略宗旨;制定战略目标;弄清战略重点;制订战略对策;进行综合平衡;方案比较及战略评价。为了有效执行企业制订的战略,一方面要依靠各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同配合和积极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综合计划、各种专业计划、预算、具体作业计划等等,去具体实施战略目标。战略控制是将战略执行过程中实际达到目标所取得的成果与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评价达标程度,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实践表明,推行目标管理是实施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的有效方法。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建立跟踪监视市场变化的预警系统,对企业发展领域和方向,专业化和多元化选择,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和资金筹措方式,规模和效益的优先次序等进行不断的调研和战略重组,使企业的发展始终能够适应市场要求,达到驾驭市场的目的。

  总之,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制定出自己的发展战略,战略并非是空谈,在市场变化多端、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既需要决策者的大智慧,也需要内部建立一套坚实的管理体系,在发展战略指导下进行企业经营,只有这样企业的路标才能明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战略管理论文2

  本文基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以提高石油企业竞争优势与降低成本、控制费用为目标,探讨了石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前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已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国石油企业也不例外会受其影响。如今过低的国际油价正影响着上游油气开采板块的盈利水平。中国石油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因此,早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石油企业应该通过战略成本管理,控制重点项目费用支出、科技创新、健全制度、降低库存等成本控制策略,降本增效,获得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SCM)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思想,由美国会计学界著名教授库伯(Cooper)和斯拉莫得(Slagmulderr)提出。它是指企业会计人员运用专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成本分析与成本信息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概括起来包括下面三个要点:其一,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更重要的是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其二,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多角度和突破单个企业本身的成本管理;其三,战略成本管理重在成本避免,立足预防,从宏观上控制成本的源头。我国石油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必须把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对企业成本进行长期规划,起到降本增效,控制费用的目的。

  二、战略成本管理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

  1、深入成本信息分析,实施企业经济决策优化战略

  企业财务部门要利用计算机、通讯等现代的信息收集手段,准确、及时、深入收集更多、更全面的成本信息,以便于决策层制定企业的成本控制计划。一是收集企业价值链信息。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价值链。它贯穿于企业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企业通对价值链信息的分析,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成本优势。同时,通过横向价值链分析,对石油产业内部的各个石油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确定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能够为企业取得相对竞争优势的战略。二是收集企业成本动因信息。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的原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与执行性成本动因。企业通过结构性成本动因的分析,可掌握企业的经营规模、范围,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同时,通过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可以提高产生各种执行性成本动因的能动性,并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佳效果。三是收集企业目标成本信息。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制定成本控制对策。

  2、引入先进设备,实施科技增效战略

  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产业的复杂性,使石油生产对科学技术及相应的装备、工具、手段等信赖性很强,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问题是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的经营管理办法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一方面,企业应将发展石油科技放在企业总体战略的高度,积极研究与幵发、引进石油企业所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先进方法,大幅度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和风险,大幅度提高炼制和化工生产效果及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率,不断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从组织上实现以经营管理人员控制为主转化为以生产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成本控制,真正从成本源头上进行控制。

  3、制定考核制度,实施成本费用控制战略

  成本考核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石油企业要想加强成本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成本考核制度以及成本监管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要求进行落实。通过建立成本考核制度,根据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成本目标责任体系,并要求责任单位制定成本控制方案,明确每项成本指标控制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将物耗指标、能耗指标等层层细化,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科室,甚至是每一个员工身上,做到明确个人的'职责所在,将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效益紧密结合。加强对员工的成本教育工作,力争让每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成本控制,把节约成本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然后,定期进行考核,实行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成本。

  4、优选库存结构,实施储备成本控制策略

  石油储备的成本控制包括采购成本控制、储存成本控制、动用成本控制。在石油采购时,根据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做出准确的分析,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购买。同时,控制每次的采购规模,并提高透明度,避免自身的采购造成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并通过企业内部物资需用计划管理,减少采购肓目性,提高采购准确率,以减少可能造成的物资超储积压。储存成本可考虑实行年度总量控制,即在保质保量保值的前提下,可由仓储企业结合现货市场交易吞吐吸纳、轮换更新。特别应鼓励和倡导库场结合,建设石油市场,以便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储备油低成本轮换更新。石油储备动用时原则上采用竞价销售,通知相关企业参加竞购。储备管理中心向石油公司招标,再由石油公司按市场价格销售,回收资金交财政部的石油储备基金专门账户,用来补充石油储备。

  三、总结

  纵观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想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崭露头角,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从企业内部开始挖掘潜力,努力降低成本、控制费用,实现我国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战略管理论文3

  1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阶层的年轻化,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是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只接受了学校系统的理论教育,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些人分布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门槛不高,导致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出现问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商业信息,这就需要应届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2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2.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员工为主体。因为人力资源不仅是公司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企业管理服务的对象。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和个人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的管理工作就是为了给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全方位的发展,帮助和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企业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人才发展战略,才能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2设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

  要改变传统的企业劳资部门的工作方式,加强部门职能。调查整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各个岗位的特性和职能,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心理素质,并分析整理成资料,以便随时查阅。方便企业在需要的时候,进行人事调动;加强与员工的交流,充分听取员工的建议改进工作。

  2.3综合管理企业员工

  企业一方面要加强高层领导者的管理,让企业高管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下获益,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管理,提高基层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基层员工的全面发展。只有加强对高层员工和基层员工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新的科学技能,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掌握业务技能,才能促进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实施。

  2.4更新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运用科学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式,突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还处在初级阶段,正在努力摆脱传统的人事管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但是,企业并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应具备新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式,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层次,尽力向战略管理层次看齐。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时,应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并结合这两种战略,使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依靠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人才、政策方面的支持。

战略管理论文4

  一、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及对策

  (一)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应用、实际经营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求,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应了解市场需求及工商管理工作需求,建立科学的工商管理体系。同时,针对工商管理工作内容及职能,对企业各部门职责等进行补充及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能力。对外贸易工作的开展、国内同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管理工作需求等因素都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制定相应对策,以严谨的对策执行保障工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强化工商管理工作评测体系的建立与执行针对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需求,企业应借助专业服务机构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进行评测。通过定期、连续的工商管理工作评测体系的建立,实现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实时监控与评测。通过评测工作的开展,了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评测结论及建议指导企业工商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人才缺乏、工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问题是影响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新时期下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应将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引进的标准及人才素质考核内容。通过科学的招聘评测引进工商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现代企业还应加强人才的培训及培养。以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变化开展人才培训培养工作,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督

  在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调研中发现,虽然企业强化了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了工商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种种原因影响,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现代企业在注重工商管理人才引进及培养、注重工商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还应加强工伤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将工商管理工作内容落实到各个岗位,并通过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促进工商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新时期企业经营与发展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需求,现代企业应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加强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关注。通过工商管理现状调研,明确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确定应对措施及执行重点,以科学的工商管理为基础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战略管理论文5

  《浅析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因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向与企业经营的持续时间,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1]。

  1 企业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合理、有效的企业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让企业充分发挥出最佳优势。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的成本消耗降到最低,而且使企业所有的资源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企业才会快速发展,并且不断壮大。通过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一个企业才能真正的认识到人才的作用,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和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好本职工作,实现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以及人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

  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合理地安排各部门的工作,使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其最大作用,不至于出现浪费的现象,也不会出现缺损的现象。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企业管理必须要考虑很多因素,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企业保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不管从什么方面出发,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已面临严重威胁,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就必须从企业自身做起,从企业管理抓起。通过对企业人员、体制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才能使企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2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中国的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而且很多企业管理过于松散或者严格,在收集和更新信息方面也存在不足,使得企业效益迟迟提不上去。另外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缺乏民主意识,不能做到以人为本,普遍存在的刚性管理导致员工士气不高,没有主体地位,缺乏归属感,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生产工作中。因此,中国的企业管理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柔性管理,对市场走向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地利用资源,不能及时创新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出现在每个企业当中,这导致中国的企业管理在全球的企业管理舞台上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企业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而且随着管理的模式化,这些缺陷逐渐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弊端。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很早就出现过,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并没有得到强化[2]。

  3 新时期企业发展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3.1 走向知识管理

  企业管理最开始主要依靠经验,后来才慢慢走向知识管理。知识管理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通过知识来带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有效运作,实现企业各方面的同步发展。知识管理应该把企业各方面的知识体系都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各种渠道使其形成多方位的知识管理系统,使各种资源得到最佳运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可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人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人才来实现,因为人才可以通过知识的运用,知识的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成功的突破口。因此,中国的企业管理必须以知识资源为主,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文化水平,增强员工的整体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3.2 走向信息技术管理

  在信息网络盛行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企业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把信息技术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全面网络化的实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个岗位和各地的员工和管理者都能够进行随时交流,企业的运作信息也可以实时更新,这就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另外,信息技术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得到快速运转和更新,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不仅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且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优化。

  3.3 走向创新管理

  创新是每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发展下去的重要途径。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生机,提供持久的动力。创新管理是全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在变化,企业需要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来更新自己的管理体制。一个成功的企业,关键在于能够不断创新,能够针对外界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和改变。企业的创新管理是在根据社会要求、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不断对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做出及时的调整,不仅要随时随地吸收新的管理观念,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进步,对自主的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方法。管理者需要建立创新的管理体制,促进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应注重员工的创新精神的塑造,经常开展一些发明创新活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

  3.4 走向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束缚员工。而柔性管理不同于刚性管理,并且与刚性管理恰好相反,柔性管理是以员工为中心,通过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工作环境,使员工热爱自己的岗位和企业,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实现企业的柔性管理,把一部分管理权发放到员工手中,使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同时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也应得到重视,企业不再只关注企业的利润效益。除此之外,企业还实行灵活的经营策略,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生产不同的产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生产,分清主要和次要,及时分析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使企业产品和科研水平走在市场的最前面。

  3.5 走向全球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且跨国企业会越来越多。我国企业管理将不再单纯地将竞争作为唯一主题,合作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现代企业管理应结合技术、知识、人才、市场等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寻求发展和变化,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战略管理论文6

  摘 要:在明晰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下,探讨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条件下,人力资源规划需要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战略 人力资源 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源规划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达到战略目标,系统地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和管理的模式,是组织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见表):

  因此,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战略支撑(系统思维)、人才培养和体系能力建设。

  二、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

  关于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比较容易理解的观点认为:

  1. 人力资源战略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

  2.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延伸;

  3.缺乏“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会失去方向与目标;

  4.缺乏“规划”的人力资源战略会变成空谈,难以“落地”;

  5. 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工作,并有先后次序;

  6.两者是层面不同的工作,其中战略要高于规划。

  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规划是基于人力资源战略的内容,而人力资源战略又属于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用以支撑企业战略的,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基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根据企业的战略进行适时、动态的制定和调整 (滚动编制)。

  (1)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战略的核心是使企业成本低于竞争对手,赢得总成本领先。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就应该突出强调在人力资源取得、使用、调整等环节的有效性和低成本性。控制和降低与人员有关的成本,如精简机构、精简人员、优化流程以及提高产线自动化程度等其他有利于减少人员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当然还可以降低福利费用等。

  (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行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时,就要注重更新全体员工技能、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3)集中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是企业集中一点地为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或某产品系统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的整体服务。实际是企业通过较好地满足特定对象的需要实现差异化或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低成本,或者兼而有之。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可结合上述两种战略方法,综合制定。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

  综上所述,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下的人力资源规划不但要做好规划期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综合平衡 (此处略),还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注重人力资源的综合竞争力。

  1.劳动生产率提升

  劳动生产率是体现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性指标,不但体现了企业产线自动化程度的水平,也体现了企业管理及业务流程的是否高效的软实力水平。因此提升劳动生产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公司理顺业务流程,减少不增值环节,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2)有利于促进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培养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

  (3)有利于降低公司用工成本和运营成本,也使员工收入水平具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4)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老业务人员覆盖拓展业务)。

  (5)有利于推动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协作队伍,促进核心业务竞争能力提升。

  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应明确规划期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目标(如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实物产量、吨产品工时等),并从业务流程再造、组织机构精简、劳动组织优化、人员技能提升、产线自动化程度提高等方面制定劳动生产率提升规划,减少原有业务的从业人员,实现“减员增效”或“人才增效”.

  2. 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分析,找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及支撑战略重要或急需的人才。一般可以将人才分为三类:

  (1)管理人才。注重管理人才的职业化能力、国际化能力和领导力建设。

  (2)技术(业务)人才。注重技术(业务)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解决生产经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设。

  (3)生产操作人才。注重建立高技能、学习型、技术型的生产操作人才队伍。

  3. 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注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机制是形成人力资源领域软实力的土壤和重要保障。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三项制度改革要求,规划重点从人才吸引、激励、培养和优胜劣汰等几个方面实施改进和变革。

  (1)吸引。根据企业战略吸引符合企业要求的合适人才,避免人才过投入和人才欠投入。

  (2)激励。激励机制是人才吸引、保有,以及人才内部流动的关键要素机制,规划致力于贴合企业发展和员工队伍实际,重点推进针对性的激励计划,如经营者和核心人才长期激励计划、员工队伍差异化薪酬模式、构建“人工成本竞争力模型”、建立员工弹性福利体系等。

  (3)培养。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依靠良好的培育开发机制,规划围绕企业发展实际和员工职业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员工岗位需求和职业特点,重点建设针对性的培养体系,如针对大型企业可以构建“战略型、阶梯式”培训体系和探索员工职业能力进阶开发模式,针对海外人员建立员工外语应用能力目标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普通员工建立E-Learing 网络培训平台等。

  (4)绩效管理。建立公平、公正、互动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绩效辅导,提升员工业绩和能力;通过绩效评价,实施相应的基于能力和绩效的人才选拔、激励和培养计划。

  四、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规划的特点

  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将紧扣“效率提升、人才能力、机制建设”三条主线,人力资源规划突显以下几个特点:

  1.强有力支撑公司战略,与战略一脉相承;

  2.既注重人才能力的提升,也注重人力资源体系能力的提升;

  3.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量的规划,而是强调效率、能力和体系三位一体的规划;

  4. 是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内在孵化机制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杰弗里·梅洛(Jeffrey A. Mello):《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xx 年

  【2】陈京民、韩松:《人力资源规划》,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年

  【3】王德民:《企业战略计划》[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陈远敦、陈全明:《MBA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 年

战略管理论文7

  摘要: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以战略规划的角度去思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保证其思路构建符合国企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因此,本文以探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思路构建策略为出发点,开展全面研究工作。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思路构建

  倡导从战略规划的角度去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想在未来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国有企业就应该积极实现自身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思路的调整和改善,以保证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况

  1.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所谓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实现人与企业的系统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以促进企业战略性发展和进步。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探析其含义:其一,人力资源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资源,处于首要位置;其二,以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执行相应管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三,促进人力资源配置朝着竞争性增强的方向发展,使得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互吻合;其四,人力资源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现企业的目标。

  1.2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性,也就是说,战略人力资源在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性作用,是决定企业组织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性,也就是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在于组织层次决策,做好规划和实践工作,而不在于执行具体事务。

  (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性,也就是说,战略人力资源需要与企业战略规划保持一致,使得其朝着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

  (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协调性,也就是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要能够与其他各项实践活动之间保持吻合,并且产生相应的协同效应。

  2 现阶段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

  2.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将注意力放在事务性人事管理上,忽视了人力资源应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互吻合,即使将人力资源规划也纳入到企业规划体系编着过程中,但是仅仅是作为附属物而已。对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探析:国有企业生产导向的经营管理观念影响下,依然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辅助性工作,对于人力资源工作的定位也缺乏战略性和方向性,不具备规划的意识。

  2.2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健全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将注意力放在日常事务上,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难以得以健全。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意识淡薄;其二,文化变革管理、职业发展规划、内部提拔制度、后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都跟不上企业发展战略的节奏,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高;其三,各个职能模块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使得整个管理效率不断下降,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全面发挥。

  2.3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首先,国有企业还延续着传统的单一的招聘渠道,很容易与优秀人才失之交臂,存在的.招聘录用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比较严重,难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多的人才资源选择,从而使得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其次,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和培训体系完善,但是其执行效率不高,能积极开展绩效考核或者培训工作的企业数量比较少。

  2.4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不全

  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激励方面,依然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观,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物质性奖励为主,没有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去采取措施满足其不同的需求。这种单一的激励手段表现出很强的刚性,却没有将员工薪酬、晋升、职业规划、工作认可纳入其中。另外,国有企业在工资改革的过程中,依然显得被动,没有形成以能力和贡献为尺度来衡量员工的价值,使得员工对于薪酬制度存在很多的不满。

  3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思路构建策略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思路的构建,应该立足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思路入手。

  3.1 树立现代化人才资源管理观念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以现代化人才资源管理观念为引导,积极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对此,应该积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积极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纳入到宏观经营的层次上,将其界定为改革的新动向;其二,积极引导企业正确认识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缺陷,积极尝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革新工作,以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其三,积极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和宣传工作,优化人员机构,实现公司战略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相互吻合。

  3.2 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化发展

  其一,积极对外部市场、公司发展要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找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化发展的切入口,建立有效的转变模式;其二,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机制、文化变革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性酬薪机制、招聘选拨机制、技能开发机制和职业规划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处理好各个职能之间的关系,使其处于和谐的状态下不断发展和进步。

  3.3 转变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角色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需要实现人力资源部门职能的转变。也就是说,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贡献,在此基础上成为直线部门的战略经营伙伴。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战略执行者的身份,参与到主导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去,并且积极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得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互吻合;其二,扩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管理层的影响力,在企业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可以从人力资源部门听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激发;其三,积极以顾客的视角去确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面向市场的行为主体。

  3.4 提升人力资源工作者综合素质

  首先,作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该积极去接受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去学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验,为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其次,不断培养自己的战略决策能力、社交能力、变革管理能力、专业技能能力,为开展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最后,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该注重处理好与企业高层、基层之间的关系,保证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化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开展各项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思路的构建,需要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出发,以战略性眼光去审视,并且使其朝着现代化、科学化、全面化、效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此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化发展程度将越来越高,并且成为促进国企不断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卜凡静。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D].中国海洋大学,20xx.

  [2] 杜春荣。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

  [3] 刘长未。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xx.

战略管理论文8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各地方的高校发展开始走向了“战略建设”的路线,而不是单纯地在经济上提升。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机构和国家的教育主体机构,高校方面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出现任何的缺失。近几年,高校财务工作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文章针对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战略;财务;安排;制度。

  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在很多方面有所建树,而财务制度方面的内容,则需要考虑到客观工作的需求,不可以单纯地在某一项条文的执行当中过分的努力,否则很容易形成工作上的恶性循环。高校本身涉及到的资金量比较大,因此财务方面的制度安排,不可能完全按照统一的模式来执行,必须要对每一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做出系统的考量,进而在最终的工作上得到预期的成绩,推动高校发展战略的完美执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1 高校发展战略分析。

  1.1 长远战略。

  任何一个高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会适当的从战略角度来完成。在近几年的国际局势当中,虽然表面上特别的平和,但是各地方的冲突开始不断的加剧,我国虽然在国际上占有稳定的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今后的挑战一定能够有效的完成。高校发展战略当中,财务制度作为核心内容,在多个方面都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为此,高校发展战略当中,长远战略的分析,会造成很大的作用。

  长远战略的设计方面,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日后是否可以在教育界巩固自身的地位。从教育的时间跨度来分析,现下的很多著名高校,都是经过了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并且在自身的特色上有所展现,一方面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各种成绩上不断的丰富,从而不断的延长自身的文化特色[1],对人才培养、高校特色、整体地位等等,都进行了长久的巩固和努力,成为了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久战略的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想要将长久战略更好地执行,并且在最终得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将财务工作的执行有效完成。在某种程度上,高校的战略、发展,都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支持,或者是企业的长久合作[2].倘若在财务上出现了资金链的断裂,或者是表现为财务上的严重隐患,即便是很小的事件,都将引起较为严重的恶性循环。

  1.2 短期战略。

  高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很多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太过简单的完成。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高校虽然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工作成绩上是有目共睹的。分析原因认为,这部分高校比较注重短期的战略发展,也可以理解为短期的工作目标。我国的高校数量过于庞大,很多高校虽然在名义上肯定,但实际上的内容则无法苟同。在此种情况下,很多高校为了避免被淘汰,开始走向战略发展的路线,利用短期战略的不断完成,革新自身的内涵,巩固地位的同时,得到了切实的提升。

  短期战略的制定,一般情况下,会根据高校本身的发展情况而定。例如,倘若高校自身的学生数量较少,则会通过扩招、优惠政策等方法,大批量地吸引学生。在获得足够的生源以后,就开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以及训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进而在能力上和技能上得到切实的提升[3].有一部分的学生会留校继续深造、学习、任教,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师资队伍,推动了高校的持久发展。

  短期战略的执行并不容易。相对而言,短期战略在落实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倘若未进行充分的'处理,则特别容易造成严重的问题。短期战略的执行,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成效。从财务制度的安排角度来分析,倘若要在短期战略上达到预期成果,甚至是超出预期成果,则需要适当的执行一些强制性的手段,主要是针对固有的严重问题进行彻底的处理,保证短期战略完成以后,不会在日后反复地出现问题,创造出较大的工作成绩,为长期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

  2 高校财务制度安排。

  2.1 按照部门来安排。

  高校财务方面的工作,要比企业更加复杂一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且会涉及到教育、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国家相关工作试运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制度的安排工作,可尝试通过部门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安排,减少过往的冲突和问题发生。

  高校的部门分类并不是特别的复杂,很多方面的工作执行,都可以按照并行的策略来完成。一般而言,高校的部门包括行政部门、教育部门、研究部门三类。其他的一些部门基本上都是在三类部门的分属当中。对于行政部门,财务制度的安排比较简单,涉及到的资金耗费量较少,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教育部门涉及到的工作人员较多,各类教学工作、教师安排、学生归属等等,都是教育部门的工作。因此,其在财务制度的安排上,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来执行,保证各项工作的财务支出、收入都存在具体的凭据。研究部门则相对独立一些,负责的是各种项目的研究,因此在财务制度的安排上,具备专属性的特点,有些甚至要与国家的相关部门、合作的企业进行联合完成,减少不良因素的发生。

  高校财务制度在按照部门安排以后,最初的执行阶段,势必会与以往的工作产生部分矛盾、冲突现象,这些是正常工作的表现。

  需要提出的是,凡是存在冲突或者是矛盾的地方,都要通过一些可行性的措施来解决,无论大小问题,都应该考虑到长久的工作成绩,不能单纯在短期内的工作上追求效果。除此之外,在发现财务制度方面存在隐患,或者是部分安排的差错以后,都应该及时地弥补,保证高校工作在今后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2.2 按照工作属性来安排。

  高校战略发展过程中,财务制度的安排工作,基本上不可能长久地执行单一的模式和方法。我国具备很多的大型高校,这些高校不仅建立了较多的分校区,同时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可以尝试按照工作属性来安排财务制度。例如,有些教师本身具备多重的属性,包括教师、研究人员、管理者、决策者等等,多重属性的出现,导致财务制度的安排,会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完成。

  按照工作属性来安排财务制度,本身的工作是比较复杂的,但如果能够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坚持长久应用,就可以对固有的高校财务内容做出良好的改革处理,对过往的工作和今后的工作而言,都是一项非常不错的举措。

  3 结语。

  本文对基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展开研究,对于目前的工作而言,很多地方的工作都出现了明显的转变,高校财务制度本身也更加的客观,同时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对学生和教师,保持负责任的态度。今后,应该在高校财务制度安排上开展深入的探究,将系列工作体系进行健全,弥补过往的缺陷,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高校财务制度安排,可以按照预期来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各种不足。

  参考文献:

  [1] 吴留全。浅析高校发展战略下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J].现代营销:下旬刊,20xx(10):16.

  [2] 杜景顺。基于生均经费预算制度下的高校财务战略[J].教育财会研究,20xx(2):11-13.

  [3] 王静梅,查慧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财务战略选择[J].财会月刊,20xx(2):17-18.

战略管理论文9

  一、煤炭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引入

  (1)采用科学的煤炭战略成本对煤炭体系的战略成本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分析煤炭成本的内在环境,确认影响企业内在运作情况的主要因素,是人为还是其他原因;②分析煤炭成本的外在环境,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市场动向的变化等情况;③分析煤炭成本的竞争对手及竞争对手发生的变化。

  (2)控制煤炭成本的体系,可以简单地将控制煤炭成本体系归纳为:①其控制成本目的是改变成本的发生条件,主要降低成本的根源是控制发生的基础条件;②其控制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日常的成本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控制方式。唯有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够确保煤炭成本在一个稳定的情况下运行,对煤炭成本体系进行良好的控制,实现成本管理的高效益目标。

  (3)保障煤炭成本的措施,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确保相关的成本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行。在如此大的竞争市场中,市场的竞争环境时刻都在变化,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地掌握企业的内部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变化,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构建起一个成本预警系统,同时紧密地观察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进行预报,及时作出反应,并且能够快速地商讨出解决风险的方式,让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损失降到最低,将企业的成本降低。

  二、加强煤炭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

  (1)改革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方式,用创新的手段来管理企业成本。企业一方面要摒弃落后的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思想,所谓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也就是目标为追求最大利润化,不注重长期效益的思想。另一方面,企业还要主动地去接受新的环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最关键的问题。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相关条件没有改变,企业只是单纯地降低成本的支出,是会有可能让企业的受益出现增加。但是如果其他的因素都发生了变化,适应地增加成本的支出也是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的。因此,在对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理解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实现成本和效益的最小对比为最终目标。只有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成本效益。

  (2)对企业成本管理范围的可能性进行扩展。站在战略性的角度看,成本范围在其真正的驱动功能与本质上完全不等同于短时间内的.企业规划。需要重新审视的是,它不是仅仅按时间去划定期限,而是按照解决问题的对象所需要的花费时间来划定时限,并不是销售、生产和财务等相关联各管理部门工作简单相加的结果,要用环境的变化去指导成本管理部门的工作,不仅要去追求煤炭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更要追求企业竞争的安全性。

  (3)在企业内部设立起一套完善的战略成本管理制度。这是确保战略成本管理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其他行业的企业,想要在战略成本管理问题上取得成功,往往都离不开一套科学合理的战略成本管理制度。在此,应该抓住2个方面的内容:①约束;②激励机制。通过常见的形式:成本超支惩罚、成本节约奖励、激励机制和外在约束等等,也要相应地建立自我实现的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职工自我激励,使煤炭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充分的认识并且发挥职工自身潜在的创造性,使成本节约和成本控制成为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自愿行为,从而确保煤炭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有效性。

  (4)对企业的组织内部结构进行改革,同时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我们都知道,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都不是一个单独的成本管理机构,每一个内部管理系统都能够创造成本,因此企业在控制成本管理的时候,应该注重主要的管理者,例如决策团队、部门管理人员、工程人员,同时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培养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树立起全体意识。当然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既等同于现行的财务会计信息,需要加以区别,更不是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的简单覆盖。当前需要得到属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支持,就需要对现行的成本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与各项价值活动信息相应的匹配,并且要求全面、正确地反映各产品已耗或未耗或将耗的资源。最后,我们的企业本身也要尽量拓展信息来源的渠道。正事由于战略成本管理自身的特点,涉及面广、需要的信息量大,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互动式会计信息系统。

  (5)重视成本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而科技创新的主导者还是具有高素质的科学劳动力。管理学家梅亚说过:能够成功的企业必定是有效运用企业人力资源以创造最佳工作机会的企业不难看出,成本管理的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还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应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新的时代要求,要求管理人员的对知识的覆盖面、了解度,同时对其知识技能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技术与经济相互渗透,知识与经济的相互转化,我们的企业不仅要需要引进生产、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更要培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能手。另一方面,对全体员工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学习培训也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必须的。

  (6)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是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主要保障和后盾力量。因此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需要我们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有效的,并且要保障执行的效果良好,同时我们还应当确保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应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及时的发现问题,达到及时反馈及时修改的目的,在必要时对其加以批判更正。当然企业应当重视企业内部自身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要建立起科学的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并派遣专门的机构或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进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实行负责到底的责任体制。另外,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有效发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必须要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限,以更好的保证审计的科学性、客观性、严肃性。

战略管理论文10

  摘要: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已不可逆转。而由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败。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实施跨文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文化冲突;跨文化管理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中文化冲突的表现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

  主要表现为:

  1、经营思想上的冲突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企业,在如何权衡经济效益与社会福利、短期获利与长远发展等问题时,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大多重视短期行为,较少考虑国际合作伙伴的获利性;而西方管理人员则大多具有互惠互利、重视效率,强调售后服务及其质量,重视长期行为。双方经营思想的冲突对企业双方的合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2、管理风格上的冲突

  我国企业重视组织内的层级关系,习惯于按上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指令行事。在处理纠纷方面,中国管理人员注重伦理道德,习惯于通过"组织"、舆论来处理纠纷,往往认为企业规则和契约是对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的补充约束;而西方企业注重将法律、契约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双方行事标准和依据的差异在国际商务中经常造成相互沟通的困难,产生交流误解,出现冲突。

  3、决策方式上的冲突

  受中国传统文化"求稳怕变"思想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决策中显得过于保守,这往往使得在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国际市场中一次次错失机会。另外,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习惯于集体决策、责任共同承担;而西方企业的管理人员强调"自我",注重思维清楚、直言不讳,使其管理决策主体偏重于个人。

  二、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根据荷兰学者G·霍夫施泰德的研究,文化差异可以用五个维度来描述和比较,分别是:权力差距、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与女性、回避不确定性和长短期取向。这五个维度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文化冲突的根源。

  1、权力差距

  权力差距的大小反映出不同国家在对待人与人不平等这一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权力差距小的国家里,公司下属对上司的依赖是有限的,并且偏好商量,他们之间的感情差距也相对较小,下属很容易接近并敢于反驳他们的上司。权力差距大的国家里,下属对上司的依赖很大,感情差距也很大,下属一般不会直接去找上司并和上司发生争执。根据霍夫施泰德的研究,权力差距大的国家有拉丁语系国家、亚洲、非洲国家;权力差距小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及其前自治领地,以及欧洲非拉丁语系国家。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具有强个人主义倾向的文化高度重视个人的创造力和成就,鼓励人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重视个人的、自主的经济保障,鼓励人们自己进行决策而不是依赖集体的支持。

  相反,高集体主义倾向的文化更加重视集体的决策,强调个人对集体的附属关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的业绩归功于集体的努力和智慧。

  3、男性与女性

  男性倾向的文化中,社会主导价值观是强调公平、鼓励竞争,注重工作绩效,性别角色明显;而在女性倾向的文化中,社会主导价值观是中庸和睦,重视人们之间的合作,重视环境保护,关心他人,强调平等、团结,注重生活质量等。女性文化对工作的看法是"工作是为了生活",男性文化对工作的看法是"活着是为了工作"。

  4、回避不确定性

  回避不确定性是指具有某种文化的人们对不确定和未知情形感到威胁的程度。回避不确定性强的'国家的人们比较起来更忙碌,常常坐立不安、喜怒形于色、积极、活泼。而回避不确定性弱的国家的人们则显得沉静、矜持、随遇而安、懒散等等。强回避不确定性的文化一般倾向于建立一个高度正式化、制度化的组织,以对付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在弱回避不确定性的文化中,人们更喜欢灵活的和不确定的组织结构,这样可以留给他们更多自有发挥和协商的余地。

  三、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中跨文化管理的对策1、正确认识文化冲突,形成跨文化意识所谓"跨文化意识"就是指在不同的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提高对异国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精神,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气氛。

  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即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跨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信息理解的差异。不同国家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翻译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⑵沟通形式不同。沟通是人际或群体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不同的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果沟通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便会存在沟通障碍。例如:人们对于时间、空间事物、友谊、风俗习惯、价值观等的不同认识,造成了沟通的程度,导致沟通误会,甚至演变为文化衝突。

  ⑶管理风格不同。管理,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艺术,而并非一种教条。一个精明的跨国公司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在本土经营和管理公司的能力,更应具备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从事综合管理的能力。如果片面以自我为中心进行管理,死守教条,不知变通,势必导致管理上的失败。

  2、合理选择跨文化管理的模式

  根据加拿大著名跨文化管理专家南希·爱德勒(NancyJ.Adler)的观点,海外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的时候,有这样三种文化管理的模式,包括凌驾、折衷和协同。凌驾指组织内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而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组织内的决策及行为均受这种文化支配,而其他文化则被压制。妥协是指不同文化间采取妥协与退让的方式,有意忽略回避文化差异,从而做到求同存异,以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协同,这种方式充分认识到组织内不同文化的异同点,不是忽视和压制这些文化差异,而是通过文化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全新的统一的组织文化。

  3、进行跨文化的培训

  在企业内部,通过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文化敏感性,语言,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尽量消除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发生误会和冲突的可能,或在冲突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同时要营造相互信赖,真诚合作的氛围,减少跨文化障碍。

  通过跨文化培训,可以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将企业共同的文化传递给员工,形成企业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文化凝聚力;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精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会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一问题,进行跨文化培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交流沟通,取长补短。

  4、积极利用"跨文化优势"

  跨国经营具有跨文化优势,正如自然界中存在"杂交优势"的现象一样,社会经济生活中也是同样表现。进行跨国经营是企业有效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实现"跨文化优势"的结果。

  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应避免对文化差异的狭隘理解,积极利用"跨文化优势"。

  参考文献:

  [1]晏雄.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商业现代化.20xx年4月.72页.

  [2]张坤媛,初胜华.文化差异与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策略.现代商贸工业.20xx年3月.48页.

  [3]王书进.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商务合作中的跨文化管理评价.20xx年1月.

  [4]陈凤.文化差异与企业跨文化管理.福州党校学报.20xx年第2期.

战略管理论文11

  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毛营运资金,是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总额,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金,是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即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本文所涉及的营运资金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企业的各种流动资产。

  企业发展的命脉除了销售业绩,就是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营运资金的高效管理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风险状况,过高的营运资金按变现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利用率不高或者偿债压力大,过低的营运资金预示着企业可能面临困难。从战略角度进行营运资金的管理将有助于发挥企业营运资金效用的最大化,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1 现行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现行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相脱节

  现行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仅仅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资金运用的管理,即投资多少的流动资产;二是资金筹措的管理,即怎样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营运资金的管理,忽视预算及控制的重要性,则无法从整个企业价值活动的角度来分析营运资金发生及价值变化,这样会导致企业的短视行为,注重眼前的资金管理成效,而忽略企业长期发展的优越性。

  1.2 现行营运资金管理忽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较低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而现在企业很少将内部控制与营运资金挂钩,以致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较低,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开展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包括对应收账款的收账政策、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衔接等,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1.3 忽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从自身的角度进行了营运资金的管理,但绩效却并不显着,甚至有的企业会面临短期资金周转不灵而导致的破产等现象。因此,构建有效的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是保障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

  2 营运资金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

  企业要实现营运资金的战略管理,首先就需要了解其所面临的环境,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环境。战略环境的分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内容,宏观方面是指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制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制定的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手册。微观方面是指需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的状况。

  其次就是要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战略规划。要进行事前规划,就要根据企业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计划,战略的制定要具有预见性,包括企业的筹资以及投资计划。企业营运资金的特点是流动性强,盈利性差,企业则需要在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保证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在适当范围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合理地规划企业的`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合理进行投资,并注意保持营运资金的转换弹性,以降低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再次是进行营运资金的战略管理。包括进行综合营运资金管理和分项营运资金管理。企业也可以穿插基于供应链或者是基于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最后是要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体系。评价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是针对其安全性、使用效率及盈利性,评价营运资金的安全性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企业必须合理安排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以保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评价营运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存货、应收账款等营运资金的周转期和周转率,较快的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较高;评价营运资金盈利性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收益率等。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也可以结合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如客户的信用度以评价应收账款收回的周期及可能性,企业内部的流程管理以识别存货的占有率及周转周期等。

  3 营运资金战略管理的目标

  (1)保证企业的安全性。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营运资金的管理,既设计了规划程序,又设计了绩效评价体系,时刻注重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以保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故战略营运资金管理能够使企业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2)提高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战略营运资金管理既注重综合管理,也注重分项管理,高度关注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周转率及周转期,并进行战略性的规划,故可以提高自身的周转效率。

  (3)保持营运资金的盈利能力。高速的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意味着企业的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高,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还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利用财务杠杆,适当举债,通过调整资本结构也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4 营运资金的战略管理策略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正常运转的过程也是由企业的无数个相互关联的、与价值链相关的业务活动连结而成的。因此,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应当与企业的价值链相结合,包括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的价值关系。具体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包括综合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和分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1)综合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综合考虑将企业的所有营运资金,包括通过适当举债取得流动负债,在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和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将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安全且具有高效益的权益投资,可以选择采用风险型管理方法、比如“零营运资金管理”,它具有风险高盈利性;再比如进行股权投资,投资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管理公司或者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些是高风险高收益型的投资,要严格控制其投资额度;或者进行证券组合投资,包括国债、股票等,要保持企业营运资金的流动性以及资金的转换弹性。对于一些非常注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而不是追求激进发展的企业也可以采用中立型的管理策略,它要求企业以保持其正常的运转为首要目标,适度的进行投资,投资也主要集中于收益较为稳定的项目。而采用保守型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的企业怯于承担风险,可能会保存过多的营运资金,这虽然可以降低企业的偿债风险,同样也远离了营运资金的盈利性。

  从总体的角度,还需要构建从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网络平台,企业上下游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带动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使企业取得较高的盈利能力。

  (2)分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分项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是对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及应收账款等的管理。对于现金及有价证券的管理主要是进行投资,主要注意保持其转换弹性。对于存货的管理,应当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实现存货功能与成本的最佳组合,存货的储备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但是大量存货的储备也会增加其存储成本和管理费用,而且会占用资金,由于大量的采购存货可能会降低成本,所以可以采用提前订货模式,合理计算保证企业正常运转需要的最低的存货量。而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借助它来促进销售,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又想避免由于应收账款过多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风险,首要的是要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建立客户的诚信档案,对于长期拖欠应收账款的客户,应当不予以赊销,还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比如将销售人员的奖金与其收到的资金挂钩,以激励其收账。而对于价值链中处于上游的供应商,企业应在不损害其自身信用的前提下退后支付账款,以利用资金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对于流动负债,它是一种短期融资方式,成本较低、偿还的限期也很短,所以企业必须强化管理,否则,将会承受较大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荆新等.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陈霞.不同类型的营运资金管理[J].企业管理,20xx,(4).

  [3]邵芬芬.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xx,(5).

战略管理论文12

  一、勘察设计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分工不明确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最关键的部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需要企业做到每个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要明确,企业的核心部分要和政治相分离、企业的产权一定要清晰。然而在勘察设计企业中,一些勘察设计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分工体制,因此存在一定的管理疏漏,成本管理体制比较薄弱,基础工作达不到要求等问题。这样一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勘察设计企业确立自己的地位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企业生存发展缺乏必要的实力,那么在生产经营部分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企业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勘察设计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对象存在差异,控制也有很多类,比如资本的成本控制、产品的成本控制、责任的成本控制、作业的成本控制、环境的成本控制、资本成本的控制、质量的成本控制等。但是针对如此之多的成本控制对象,企业却没有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这样勘察设计企业就无法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对成本控制的对象进行把关和确认,更加没有办法依据成本控制的对象设立与之完善匹配的成本控制体制。但是在商品流通企业与产品制造企业之间,建立有序的成本控制系统与子系统对于所需花费的各种成本显得尤为必要。如果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那么也会让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建立并完善勘察设计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内部成本控制制度

  1.建立勘察设计企业成本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作为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应的分工体制的及时改善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企业逐步克服先前管理上存在的疏漏,而且有利于企业扎实生存发展的基础实力。另一方面,近年来,从事勘察设计行业的单位数量越来越多,设计单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建立合理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企业才能长期发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近年来,勘察设计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完善考核制度与成本预算制度的制定,所以勘察设计企业每年每季度的收入与支出结算存在疏漏现象变得极为普遍。很长时间以来,勘察设计企业的阶段性考核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而极易致使企业管理器的数据丢失与操作系统的失常运行,为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企业的管理制度得不到良好的运行。

  2.完善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预估力度

  在一个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管理方案的监督与执行息息相关。先前的部分勘察设计公司往往忽略了统计自身工程的物资消耗平均值与定值,并且在采买计划的进程与物资耗损程度不能取得一致的估量标准的情况之下,工作人员通常会疏于管理定期检查物资损耗进度,进而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工程各个阶段的货品剩余量加以统计。如果勘察设计企业根本不能作出真实客观的物资消耗的成本预算,那么这个企业根本无法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更有甚者,一些勘察设计企业制定出来的成本控制实施指标没有明确的硬性指标,没有可行的实践操作性。企业人员制定的计划应该是从工程开始报价到工程竣工,每一个过程都要细化成本控制的硬性指标,成本控制的具体工作一定都要贯穿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而且在实施工程中,尽管是琐碎的费用支出也要科学合理的节约和控制,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完善成本预估力度。

  3.规范化勘察设计企业成本治理结构

  在勘察设计企业中,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系统能够让企业运行更加顺利,也可以使得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更加合理到位地开展工作,管理员工。企业内部之间改革体制要向新型企业管理制度学习,进一步重视企业软件的支持作用,进而使得企业各个部门间有效运转。当前勘察设计企业的日常消费项目非常多,因此企业更需要对日常流水成本的控制加以重视,有效推动企业的'运营资金分配。资金成本可控制系统化不仅可以兼顾企业的赚取利润,而且还能让赚取利润与支出花销平衡。企业的领导者更需要以身作则,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案,加强企业工程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资金的控制监管力度。规范化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治理结构,首先企业要严格监督原材料的购买、物资的使用控制等方面,且安排高管人员重视,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相关的措施完善各个职能间的信息交流系统,其次,一定要尽可能克服各部门间的协调问题与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障碍。

  4.企业的内部管理着要以身作则

  在一个企业工程项目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管理中应该以集体责任制为基础。项目的领导者要担起项目的责任,积极组织项目的核心力量,不仅要领导员工实现项目达标,更要对项目积极组织与负责。只有项目的管理者以企业为核心,认真对待工作才能使项目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管理者更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建立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5.完善企业全面财务管理辅助成本内控制度

  企业全面财务管理需着眼于员工工资的合理分配,尽快实现科学可行的企业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各部门内部利益的均衡调整和再分配工作势在必行。在处理各部门内部利益的均衡调整方面,企业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办事原则。尤其是在涉及到企业内部利益调整分配的重大决策问题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主,要以集体的利益为主作出明智且慎重的决定。不但需要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也要处理好各部门间的利益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产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应该注意企业的利益分配要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与投资者决议,这些在企业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利益分配涉及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调动企业经营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企业变成利益集合共同体的核心。

  三、勘察设计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应用

  勘察设计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部门归属于事业单位,产品的生产过程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至今大多勘察设计企业仍未形成体系完备、运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和成本控制体制,从而制约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应用对勘察设计企业的管理情况作出了系统的说明,引导企业实现自身的目标。不管企业处于生存、发展、盈利的任一阶段,就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体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有不同的工作,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会有一定的联系,所以部门之间往往可能发生一些冲突,而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可以使得每个部门对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认识到各部门之间的不同作用,从而使部门都能够配合其他部门实现公司的整体计划。

  四、结语

  近年来,勘察设计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各部门的作用,才能调动勘察设计企业中全体人员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企业管理者也要将财务管理具体落实到日常事务当中,才能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制度化执行,加强企业的人员管理力度。

战略管理论文13

  摘要:随着中国电信行业重组的完成,中国国内的电信企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变成了各大电信公司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介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手,通过对当前我国电信企业的SWOT的战略分析,阐述了通过提高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来保持企业战略优势的理论,以此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电信;重组;战略;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国家经贸委曾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改革,为增强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第二,推进大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第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四,建立政府对大企业的“窗口指导”制度,对核心竞争力建设进行直接指导和推动。此外,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核心竞争力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然而,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个企业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三个主要特性:(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二、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解开这一问题的答案。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对环境中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未能对企业长期性的盛衰原因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而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对企业的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等五个环节。识别就是判断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能力、资源,确定企业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支持要素。

  规划是在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必须要有富有前瞻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计划,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部署就是要使核心竞争力能在企业的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为保护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企业要经常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检验,尤其是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更应如此。

  培育以核心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成为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主要内容。培育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解现有技术组合;(2)判别关键性技术;(3)培育核心技术。在关键性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计划,开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工作。要根据对竞争对手和未来商机的分析判断,设计出自己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四、对当前中国电信企业的SWOT分析

  1. 中国电信企业的S(Strength:优势)分析。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企业己形成规模效益。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电信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客户规模、网络规模、人才储备规模、品牌优势等方面。中国电信企业网络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了向相关专业延伸的基础和实力。中国电信企业在发展中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了解本地市场、熟悉通信设备的电信管理和技术人才资源。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经一些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中国电信品牌认知度最高。

  2. 中国电信企业的W(Weakness:弱势)分析。中国电信企业拥有资源优势,缺乏资源运作优势。改革的风险将可能导致不能很好地合理利用优势,并使优势在发展中逐渐消失。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弱势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忽视长远战略,不能统观大局;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企业运作战略策划人才。这个问题是当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

  3. 中国电信企业的O(Opportunity:机遇)分析。从移动电话业务看,尽管移动和联通的客户规模以摩尔定律方式增长,但全国普及率仍不到14%。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电话需求进一步增长,市场潜力将不断增大。这对未来中国电信进入移动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互联网和固网智能网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将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层次的提高不断扩大。

  4. 中国电信企业的T(Threat:威胁)分析。(1)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约束转向无序。在竞争趋势方面,国内中期竞争将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过渡。首先,竞争重点体现在互联网和长话业务领域竞争方面,大客户是竞争的焦点。其次,电信市场的ICP、EMAIL、数据库、传真、视频会议等增值业务首当其冲地受到较大冲击,对电信企业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其三,虚拟运营商将逐步增加,通信管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虚拟运营商将会以自身优势,利用电信企业资源在本地市场开展服务和竞争,市场竞争格局将更为复杂。(2)电信人才流动将会加快。人才的流动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如何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潜能,是电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

  因此,要使电信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求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不断建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立比较优势,这必然要求企业在整体发展上做好竞争战略选择。

  五、中国电信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及其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放开,电信企业优势主要靠业务高差异或低成本(规模经济)战略实现;电信企业长期独占资源,从而获得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电信企业通过对大量资源的高度集中,从而拥有在资源和能力上的相对优势。而在动态环境下:(1)企业优势具有不可保持性,企业所有的优势都是暂时的,最终都有可能消失或者失效;(2)巩固、维持优势可能会成为创造新优势的障碍,企业战略目的不是保持优势,而是主动放弃原有优势,并不断创造新优势。这才是电信企业长期获得高于平均收益水平利润的主要途径。

  中国电信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固网和数据领域的规模经济,加之新业务、新应用的不断开发和推广,低成本和差异化已构成了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电信网络和业务的低边际成本性和规模经济特性,导致竞争对手必然逐步建设和扩大业务网络,并在各个业务专业上加大竞争力度。使中国电信客户规模和网络优势将逐步缩小,核心竞争力将受到挑战和威胁。因此,电信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立足强化既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企业流程重组,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不断培养和发展新型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这是所提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核心过程,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安排流程通过企业经营过程重组,使企业的各项关键性能,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同时获得大的改善。展开BPR的目的不是渐进提高和局部改善,而是性能和绩效的巨大飞跃。建立全新的体制,使企业管理发生质的变化,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能力。

  中国电信企业作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行业企业,可根据企业面临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方案组合。可通过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方式形成虚拟组织,即保留企业经营、维护、财务、人力管理等核心功能,将其他功能通过外购、外包的方式虚拟化。此组织形式能有效地集聚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力,可降低交易时间和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积极推进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国电信企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维系竞争优势。然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知识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企业中,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强,劳动过程难于监控、劳动成果较难衡量、成就感强和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可根据知识型员工特点,开发、利用和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持续发展。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基于知识型员工不同于传统员工的特点,企业应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共同目标为引导,创造一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

战略管理论文14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独特的竞争优势,而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忧势的形成至关重要在企业战略中包括许多关键的因素,既有财务性的指标,比如成本和利润等,也有非财务性指标,比如新产品的开发产品质量等,而成本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本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确认计量分析和报告许多关键信息,为管理者实施成功的战略提供重要的依据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化工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全方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国外各大石化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大力推行“低成本战略”是近年国外大石化公司提高竞争增加效益的主要做法,石油开发企业面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起伏跌宕,对原油的开采成本也越来越重视由于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是企业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成本的降低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石油开发企业在实施低成本战略的过程中,不但要从技术工艺方面采取措施,还要对石油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管理体制等进行重新审视,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低成本战略的实施。

  一、油田开发企业成木管理现状

  目标成本管理是胜利油田在近些年实行的,主要是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加大控制成本力度首先是分解成本指标,按照“倒推法”来确定目标成本;然^是根据总成本目标来进行分解,明确各级行政一把手为成本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并且层层分解指标,层层明确成本目标,落实成本责任,做到层层有指标,人人肩上有责任在实践中,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与目标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实行工资总额同增利减亏扭亏和产量指标双向考核的收入分配办法在实际行中行奖惩兑现的办法,以此调动职工的积t及性,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油田开发企业成木管理存在的困难

  目前油田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胜利油田是老油田,随着老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加深,稳产的难度日益加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成本支出来弥补自然递减,维持目前产量尽管近年来油田企业积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初步遏制了k本不断上升的势头,但由于生产开发条件复杂,投入工作量增加,造成综合经济效益增长主要依托在油价上,降低成本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从而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长期竞争能力的增强二是投入与产出的矛盾突出由于资金短缺,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油田开发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油田设施老化,这些因资金紧张而导致的欠账问题,对油田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三是多数开发企业的成本管理过多地集中在成本核算上目前企业的要素成本管理部门成本管理普遍与企业整体&本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四是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缺乏经济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存在重上产轻管理的问题一般油田企业技术人员更多地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对于纟i济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虽然能够保证生产效率,但却忽略了企业的效益而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又不太精通生产的特点,无法很好&配合技术人员完善生产成本控制,往往编制的成本预算和控制计划脱离生产实际而无法执行。

  可见开发企业现行的成未管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管理环境下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为此,运用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油田企业的成本管理变革,提高油田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已经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任务。

  三、战略成木管理概述

  1.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

  对于战略成本的研究国外学者从世纪80年代已开始,其研究的出发点是成本管理系统如f可为新兴的企业战略管理服务,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成本管理视野和方法的拓宽来提供对战略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如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

  2.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工具

  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中与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工具主要有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1)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可划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

  业外部价值链传统的成本管理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确定企业:成本消耗的合理性,其分析的范围开始于材料的采购,结束于产品的销售,而且将重点放在产品的制造环节它实质上采用了“增加价值”这一观念,而不是竞争优势观念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更注重通过价值链的分析从多方面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发现是,一个企业A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合理程度

  (2)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的分析为企ilk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将成本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确定出企业的战略,才能将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针对特定的战略而进行功能展开与创新,这也是战略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超越战略定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玻特的“五种力量分析法”、外部环境分析的pes了法和内外环境综合分析的swcxr法。

  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指企业旁本发生的任何因素,也就是成本的驱d因素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能够确定資应该采取的成本管理战略,但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还需要找出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将成本控制在目标以内,以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性,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成本动因分析怡好可以满足战略成本管理的这一需求,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来,同时指出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为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服务,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四、油田开发企业推行战略成木管理的难点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战略成本管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的特征:一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具有外向性特征;二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竞争性的特征;三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成本信息提供的战略性需求,具有信息多样性和全面性的特征泗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具有动态系统特征;五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具有个性化特征。

  可见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与胜利油田的成本管理模式有—定的区别推行战略成本管理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难题:—是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目前国内的理论研究还局限于对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企业的方法体系,而且在基础教育方面,缺乏统一性,通俗实用的资料少,企业相关人员学习掌握难度大r二是缺乏七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推广随着战略成本管理理i仑的导入,国内有的企业开展了小范围的应用,但对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功经验,还未及时总结,难以推广应用从实践中看,真正自觉运用战略成本理论来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也仍是寥寥无几。三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人才短缺。

  综合以上原因,油田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做好基础工作,但同时也说明油田企业如果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将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五、全面进行战略成木管理的应对措施

  胜利油田开发企业要全面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树立效益意识,更新成本观念,培育积极的成本文化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领导和员工应有较强的成本意识,自觉地为战略管理的目标作出贡献只有树立起人人关心成本的意识,企业获得竞争忧势的战略目标才能有更大的保障二是要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获得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组织保证可以尝试将成本管理业务从财务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中心,由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直接领导,专门负责制定企业的成本规划成本战略成本政策,直接参与企业的重要决策同时,还应k突破现#成本管理人员全是会计人员的局面,引进成本工程师预算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以满足全面执行成本管理职能的知识和技术要求。

  六、对应用战略成木管理工具的建议

  胜利油田开发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如何应用好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这三种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对此,建议油田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首#是应充分重视战略价值链分析法的应用一方面油田开发企业应该重视对同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明确自身的成本优势和成本劣势,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开发企业还必须加强对自身价值链的分析,并将#析结果与生产现场管理紧密结合,千方百计地消除无效工作量,在不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其次是要进行有效的战略定位分析对于不同的经营环境,企业应适当选择不同的基本竞争战略,以便获得持久的竞争忧势f在进行战略定位分析时,油田开发企业从行业的分析中应该明确自身选择的是石油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企业的管理定位中必须把创新和低成本发展紧密结合战略定位确定了,下一多就是具体的战略展开,这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紧密相关,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基本要求应该包括科学决策弹性预算责任控制精细核算和全面考评第三是强化战略成本动因分析胜和油田开发企业以往实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为主的成本管理活动,基本的管理对象是与原油产量相联系的生产业务量和实物资产数量等具体的成本动因这在战略成本管理框架下仅仅体现了战术性的成本动因,是影响某一特定项目或某一时期的微观动因为有力保障企业低成本战略的实施,油田开发企业还应着手分析战略层面的成本动因,比如结构性成本动因中的业务范围规模经济技术水平等,执行性成本动因中的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业内部联系以及供应商管理等这些宏观层次的成本动因的形成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一经确定往往很难变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将是持久的和深远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往往发生在生产开始之前,却构成了以后k产产品的约束成本,在管理中应该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紧密联系,而执行性的成本动因一般是“越多越好”,比如员工不断知善生产技术水平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积极性越强,企业的成本越低这与结构性成本动因有本质的差别但这些成本动因因企i而异,企业可以尝试从培育企业成未文化的角度来探索管理好执行性的成本动因。

战略管理论文15

  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民营中小企业;政策制定

  摘要:民营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与企业经营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和措施的缺失或不当是民营中小企业常常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是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民营中小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

  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涵义及其主要任务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涵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科学地制定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与措施,以便能够科学地预测、分析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以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并使企业和员工个人都得到长期利益的过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方面要满足企业的目标、发展和利益要求;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将员工个人的利益融入企业目标中,满足员工个人的利益需求。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强调规划的战略性。所谓战略是指作战的谋略,是对企业全局的筹划和指挥。美国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K·Andrews)教授认为,战略从本质上讲,是要通过一种模式,把企业的目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形成自己的特殊战略属性和竞争优势,将不确定的环境具体化,以便较容易地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学者魁因(J·B·Quinn)教授认为,战略是一种模式或计划,它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政策与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可见,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就是要通过规划把人力资源各项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力地促进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从结果上看,是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保持人力需求平衡;从过程上看,则是从战略高度来制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和措施,制定各种人力资源活动方案,保证人力供需平衡。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核心是制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和措施。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任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南和工作纲领。在战略规划层次上,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预测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总需求。在经营计划的层次上,企业根据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量的预测,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各项人力资源方针政策和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方案。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可以划分为多个子规划,即人员补充规划、人员晋升规划、培训开发规划、薪酬激励规划、组织文化规划、退休解聘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劳动关系规划等。各个子规划的重点在于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项人力资源子规划的规章制度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只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才能够保障企业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为数众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重大。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到位,尤其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措施的不到位严重制约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匹配性差

  民营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匹配性差。主要原因有:一是民营中小企业老板不重视人力资源;二是人力资源规划者的专业水平不高或者不具备企业发展战略素质,难以把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融为一体;三是企业经营目标的频繁调整。这些原因导致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企业经营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满足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企业的有效运作。

  2.没有系统性

  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及其各项子目标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有的企业只有总目标规划,没有子目标规划;有的企业有部分子目标规划,但是没有总目标规划;有的甚至总目标和子目标规划的都没有。总之,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没有系统性或者系统性差,不能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3.没有战略性

  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都是以任务目标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没有形成,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自然不会把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即便一些企业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做了部分人力资源规划,但是很少有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具有战略性,能够很好与企业其他战略目标相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人力资源规划发挥基础性的战略作用。

  4.没有稳定性

  民营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总规划也好,子规划也好,许多都是老板根据临时情况定的,没有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思想的支撑,会随着情况变化而随时改变。例如,对于员工的奖励,由于没有稳定的奖励制度,有些老板会根据与员工的关系或自己当时的心情而定,这会导致员工不公平感的产生。又如,员工招聘,由于缺乏科学的岗位分析,没有招聘的标准,老板或招聘者在面试的时候就会跟着感觉走,甚至根据第一印象来决定录用员工,最终导致人岗不匹配,而人岗不匹配,就会经常的炒员工鱿鱼,不得不重新招聘,这不仅增加招聘成本,关键在于没有称职的员工在岗,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5.没有发展性

  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环境相对较差、生命周期短和周转资金少等多种原因,大多不做人力资源规划,少数企业即便有了人力资源规划,也只是制定短期规划,没有中长期规划。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缺乏全局性、长期性,人力资源规划的短期行为致使人力资源规划的简单重复性增加,可持续发展性减弱。而且多数企业都是从企业自身或者老板的利益角度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忽略了员工的利益和发展,员工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甚至抵触,员工得不到发展,企业的发展就受阻。

  6.公平性差

  对员工而言,公平感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任务分配、工作过程感受、晋升速度、物质收入分配,还是社会认可和赞赏等,不论是哪一项,只要员工感受到不公平,员工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影响工作效率,严重者还会跳槽或搞破坏。然而,在民营中小企业中员工常常会感到多种不公平,这往往会促使员工或是逼迫性的工作,或是消极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差。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源各项子规划没有做好,没有公平的制度和措施。

  7.激励性不强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激励性不强。分配是一种艺术。同样一个蛋糕,可以分配得让人人开心,也可以使人愤怒,关键在于怎样一个分法。民营中小企业虽然资金少、创造的利润有限,可供分配的蛋糕小,如果分配制度合理,同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薪酬设计,在结构上,或者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弹性化;在等级上,级差或太大或太小;在水平上,大多低于同行业的水平,采取最没有激励性的薪酬水平滞后战略。总之,民营中小企业薪酬激励性差。

  8.可操作性差

  民营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多是非专业人员,而且老板也不够重视,无论是人力资源的招聘政策、培训政策、激励政策还是对企业和员工都有重大影响的薪酬政策都不够细化,大多只是制定了一些原则性的、粗线条的管理办法,或者与本企业的实际根本不符,可操作性不强或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策略

  民营中小企业虽然受到观念、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制定出正确、清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措施,如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有吸引力的培训开发政策、公开透明的晋升和流动政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就能保证企业对各种人力资源需求的如期实现。虽然各个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有差异,但一般而言,采取以下制定策略,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问题。

  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导向在我国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民营中小企业最好是先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来制订和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再根据经营战略目标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同时围绕企业目前和未来的需要来制定各项人资源战略子规划,并制定与之匹配的制度和措施,以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注重总规划的系统性和子规划的独立性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的基础和保证。为了使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企业目标体系相适应,需要构建相对独立的各个子系统,保证各项人力资源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企业各个分目标的如期实现,同时要注意各个子规划之间的联系性,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体系。

  1.激励性策略

  虽然制度在本质上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具有强制性,但是,好的制度还应该具有激励性。例如,员工晋升规划中的各项措施就应该指明晋升的条件、路径,让员工有努力的方向;在绩效考评中弱化惩罚,突出奖励;在员工培训中注重员工的发展,提升其职业能力;薪酬设计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突出辅助薪酬的奖励性;在员工关系管理上注重沟通,营造和谐的氛围,等等。

  2.公平性策略

  公平的招聘标准和过程可以保障找到合适的员工;公平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实;公平的绩效考评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公平的薪酬待遇可以留住优秀员工,并使之保持较高的绩效水平;公平可以使得员工关系和谐,增强合作力。总之,各项制度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公平,保证公平,公平既是以人为本的时代体现,是员工发展的前提,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3.稳定性和连续性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保证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制度的稳定性不仅是员工心理安全的需要,更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需要。可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需要调整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但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换句话说,就是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发展性。

  4.面上制度和点上制度相结合

  涉及企业规范的面上制度要严格,而各个部门的或企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点上制度要灵活。制度具有刚性,是规范员工言行的依据和尺度,制度没有严肃性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过于僵硬的制度又难以达到其目的,而且作为一个企业,部门职能的差异性和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以及员工个性差异又要求制度的灵活性。这就要求在制度制订中需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因此,一个企业的各项制度需要在面上严格,在点上灵活。

  5.可操作性策略

  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在做人力资源规划时常常借鉴或模仿其他企业,甚至是原样照搬;或者没有经过仔细调研,信息不足,制定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措施与本企业的现实脱节;或者太原则化,没有细化,等等。总之,不具有可操作性,这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引发其它矛盾。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才保证实现企业的人力需求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岩松,李健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2]李兵。民营中小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规划[J].企业研究,20xx,(12)。

  [3]王忠伟,唐志丹。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xx,27(6)

【战略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战略管理论文07-23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07-20

【优选】战略管理论文15篇07-28

战略管理论文(优选15篇)07-24

战略管理论文【通用15篇】07-25

战略管理论文15篇(集合)07-26

汽车营销战略的论文12-14

战略管理心得12-18

战略管理心得07-04

浅析国际物流管理发展战略论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