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谚语

时间:2024-08-01 18:20:50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文化的谚语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谚语吧,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话语。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文化的谚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文化的谚语1

  1、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4、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

  5、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6、息一怒;饶一着,赢一步。

  7、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8、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9、赌钱众人骂,读书众人夸。

  10、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

  11、会说的说一句,不会说的说十句。

  12、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13、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14、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

  15、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16、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17、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18、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0、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21、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进屋要偷鸡。

  22、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2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4、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25、是好说不坏,是坏说不好。

  2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7、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28、和人路路通,惹人头碰痛。

  29、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

  30、家常饭好吃,常调官难做。

  31、磨刀不用看,全仗一身汗。

  32、打铁看火候,庄稼赶时候。

  33、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细说。

  34、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35、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36、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37、决心要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38、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39、好汗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40、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41、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42、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43、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44、朝里有人好做官,家里有狗好看门。

  45、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关于文化的谚语2

  1、劳动钱,万万年,贪污钱,在眼前。

  2、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3、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4、寸土不空,粮食满囤。

  5、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6、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7、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8、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9、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10、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1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2、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1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14、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15、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16、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17、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18、豆腐莫烧老了,大话莫说早了。

  19、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20、见婚姻说合,见官司说散。

  21、失事容易,得事艰难。

  22、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2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4、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5、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26、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27、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8、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29、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30、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31、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32、一天学会一招,十天学会一套。

  33、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34、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

  35、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36、一娇百病生,浅水溺死人。

  37、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8、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39、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40、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41、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

  42、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43、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44、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45、老要常讲,少要常问。

  46、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47、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48、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49、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

  50、在家不敬人,出门人不敬。

  51、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

  52、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53、邻居失火,不救自危。

  54、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

  55、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56、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退。

  57、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

  58、马好坏骑着看,友好坏交着看。

  59、亲戚远离乡,弟兄高打墙。

  60、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

关于文化的`谚语3

  云南谚语中涉及商业题材的内容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的融合,折射出民众对商业、商人的态度;商人的经营智慧及商业道德,具有浓厚的商业文化内涵。

  云南谚语/商业文化

  谚语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其含义丰富深刻,文化底蕴丰厚。云南谚语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商业,既包含有丰富的商业知识又传达出丰厚的商业文化内涵。

  一、对商业、商人的认识与态度

  云南谚语中在论及对商业、商人的地位与认识时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一)重农抑商,轻视商人

  对商业否定、压制,连带对从事商业的人的态度也是轻视、批判的。谚语云:“鹅卵石又圆又滑,生意人又狡又奸”、“生意人,无实话,说了实话挨雷打”、“奸商无真话,枯叶说成花”,商人的形象被定性为狡猾、奸诈。同时嘲讽了生意人同行生嫉妒的心态和行为:“同槽猪儿猪拱猪,同行生意生嫉妒”、“卖螺蛳的恨卖鱼的 ”。

  (二)农商并重,各业并举

  谚语“有桥道路通畅,有商城乡兴旺”,“路通物尽其用,商兴货畅其流”,肯定了商业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性。“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阐述了商业和农业、工业一样,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部门,各业并举、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与经济健康、均衡、长足发展的思想。这一认识与司马迁农、虞、工、商各业全面发展,以增大人民的“衣食之原”的经济观点是吻合的。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引《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1]554。农民如果不种田,粮食就缺乏;工匠如果不做工生产,器具就缺少;商人如果不做买卖,吃的、用的和钱财这三种宝物就会断绝来路;虞人如果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匮乏。因此,就如谚语所言“城郊农不富,工商无出路”、“农家少赶街,工商要看衰”,各业之间互相依存、关系紧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要树立“工农商,互相帮”的意识。

  二、商业经营的智慧及策略

  做生意为赚钱,但谁都知道赚钱不易。人们常形容“商场如战场”,生意人要想站稳脚跟并有一番作为不仅要劳力更要劳心。谚语云:“买卖不思不想,就像小孩玩雀蛋”、“深钻细研生意经,货物畅销利自生”,启示人们做生意需要智慧需要策略。

  (一)本大本小,量体裁衣

  “煮饭要下白米,做生意要下本钱”、“庄稼无牛白早起,生意无本白精灵”,做生意首先要有本钱。本钱有大有小,还得量体裁衣,所谓“有多大力挑多重担,有多少本钱做多少生意”。“小把戏有看头,小生意有赚头”、“小本营生长流水,大利盘剥败如灰”,看不起小本小利,想一口吃成胖子,急功近利是发不了财的。

  (二)掌握行情,因势而谋

  “下水先知水深浅,买卖先知行情变”、“生意不折本,事先莫行情”,生意人要想在竞争中获利,必须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供求和价格的变化,能推断市场的走向,审时度势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针。为此,就得眼勤、手脚勤,“眼观四方信息灵,心怀四乡生意兴”,多跑动多了解,才能获知市场信息。“眼要瞎先发红,物价涨先缺货”、“出门看天色,买卖看季节”、“逢贵莫追,逢贱莫丢”,根据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把握时机买进卖出,稳妥地赚钱。对市场的`观察和了解还体现在寻找空间上的商机,比如投资前对目标地周围的经营环境、消费水平的考察,谚语说得好:“栽西瓜看地土,卖货物拣地段”、“店铺如何开,要看一条街”,因地制宜选行业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薄利多销,加速周转

  “多做买卖少贴本,资金多打几个滚”、“赊三不及现二”,做生意资金不足很麻烦,必须善于使用资金,注重资金的周转 。“货不停留利自生”,商品积压,就会造成损耗,不利于资金的迅速周转;只有加快商品销售,让货币和商品都流通了,买卖就活了,利润也来了。“生财之道千万条,薄利多销窍中窍”、“薄利多销多得利,暴利亏人必亏财”,为了加快商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薄利多销是有智慧的策略。积少成多最终能获得厚利,相反,一味想赚大钱,当卖不卖的最后得利更少。

  (四)和气生财、顾客至上

  “一代商圣”胡雪岩曾指出:“顾客乃养命之源”。商家的兴衰盈亏与顾客密切相关。“不怕生意小,只怕顾客恼”,只有得到顾客的信任与支持,生意才能兴盛。因此,对待顾客要很有讲究。首先,不能“以貌卖货”。谚语说“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样待”,买卖双方在市场上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以地位和官职的高低或财富的多寡来卖货,会让人对“势利眼”行为心生厌恶,从而失去客源。其次,要秉持“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理念。“热情经营堆金积玉,和气买卖进宝生财”、“挑来拣去平常事,交易不成仁义在”、“生意不成仁义在,道声再见客还来”,顾客上门要热情接待、服务周到;对待顾客的询问与挑选要耐心,百问不烦、百挑不厌;不管成交与否对顾客始终以礼相待。

【文化的谚语】相关文章:

音乐的谚语12-14

农业谚语11-25

哲学的谚语07-20

冬至的经典谚语08-23

冬至的谚语11-25

农业的谚语11-26

民间农业谚语12-15

清明农业谚语12-16

农业谚语40则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