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论文

时间:2024-08-02 13:15:00 管理 我要投稿

战略管理论文优秀[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战略管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战略管理论文优秀[15篇]

战略管理论文1

  摘要: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和探索,目的是为了使得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法;探索

  随着高职院校中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加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填鸭式的教学,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倾向于案例教学法[1]。在企业战略管理学的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仿真的实景,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所以高职院校中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认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注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核心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接受知识的模式太单调,学生也只是一味的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而不能够去实际运用,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轨[2]。所以目前的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启动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

  美国的哈弗大学最先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要求在运用该模式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要进行互动,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收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只是单方面的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并且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理解到理论知识实际运用的情景中,反过来可以更好的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3]。2.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分析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案例,一般都会有很明显的特点。案例一般会覆盖到课本中的多个知识点,通过课堂上教师讲解案例,学生来分析案例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贯通,从而掌握到一些重点知识。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还可以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所以通过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3.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端,使得教师的角色得以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则是案例讨论的主角。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与学生互相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的探索和运用

  在90年代末我国逐渐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案例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一般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案例教学实施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对学生讲授必要的一些理论知识,因为只有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才能对案例进行讨论。例如在学生针对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评价这样的案例时,就应该已经掌握了GE矩阵模型分析和生命周期等基本战略理论知识。2.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准备在学生有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储备后,教师就要开始选择案例教学的合适案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和思考[4]。比如当学到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知识点时,可以选择海尔多元化的战略这样的案例来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找案例的关键因素,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3.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讨论案例讨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学生讲解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5]。在案例讨论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比如选择一个家电行业内部竞争结构的案例时,可以选择苏宁电器在内部竞争过程中是如何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成熟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案例中所体现的问题。四、小结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礼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0):168-169.

  [2]葛成唯.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xx,(44):77-78.

  [3]李磊,徐雨森.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探讨与分析——以“沈阳机床跨国并购德国希斯”案例讲解战略联盟[J].中国商贸,20xx,(26):69-70.

  [4]吴松强,陈苏婷,赵顺龙,等.基于案例教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改革的思考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xx,(12):115-116.

  [5]徐蕾.浅论案例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6):87,108.

战略管理论文2

  摘要: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仍然沿袭着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和方法,在其运营中逐渐显露出各种弊端和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并提出国有企业人事管理进行战略转变的几点对策,以期为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现状;战略转变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是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中存在着企业经营人员管理意识薄弱、人事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加强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战略转变是当前国有企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包括有各大型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中央或地方直属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同时也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人事管理是国有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当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不如人意,其发展状况并不适应国有企业快速发展,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经济体制对其的制约作用。在我国对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在向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中存在多种突出矛盾,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部分国有企业为改变这种现状,进行了企业人事管理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目标仍然相差甚远。当前,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变革,依然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模式,国有企业中的人事管理部门仍然以工资的分配与管理及人员的调配和晋升为其主要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样的人事管理模式对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十分不利,不仅没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更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以提升员工工作技能和水平,使得国有企业在以人才为核心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战略转变

  1.培养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人事管理意识

  人才的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竞争中的关键,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经营者的人事管理意识,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具体情况,放眼全局,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认真落实人事管理的相关工作。在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中,需要经营者和管理者应用发展性的眼光、统筹全局,认真对待人事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构架,使人事管理意识深入到员工心中,不断提高企业人事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机制

  国有企业在人才的引进上主要通过对外招聘的方式进行。因此,国有企业想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引进,通过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机制,提升国企员工的`素质与水平。在制定人才招聘计划时,可以通过竞争上岗的招聘方式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同时贯彻并执行严格的任职资格机制,使人才的选拔负荷企业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不仅能使人才充分发挥其潜力和能力,推动他们不断进步,还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建立人才竞争机制,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以岗位管理为基础,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奖惩制度,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合理调动人才。通过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机制,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并使企业内部的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不断提高企业人事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国有企业快速发展。

  3.构建多元化的薪酬分配制度

  在当前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中,现有的薪酬体系较为单一,无法发挥出薪酬对员工激励和调节作用,对于一些长期为企业服务且有重大贡献的员工,如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会被打击,长此以往,容易流失人才。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薪酬分配机制,强化薪酬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调节功能,不仅要做到薪酬分配公正、公平,更要使薪酬向企业的关键人员倾斜。在薪酬分配中,需要更加重视管理、技术、知识等人力资本,将这些重要的生产要素纳入到薪酬分配体系中,充分发挥出薪酬对员工的保障作用和激励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4.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是国有企业进行人事管理战略资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对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企业在选人和用人方面需要更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不能仅局限于人员身份、地域界限等方面,重点在人才的管理、技术、知识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于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应打破传统的界限与规定,大胆引进,充实企业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中,还可以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国有企业需要对现有的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通过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机制,减少人才的流失。在企业内部建立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进行调节,使其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主要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员工作的监督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及用人失误的责任追究机制,通过这些方面达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与合理配置,实现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战略转型。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在企业内部展开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在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5.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国有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评定过于单一,需要引入新的考核评定机制,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现绩效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确定考核评定标准,在考评指标的设计中,目标管理法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首先,由企业高层人员进行考核目标的拟定,拟定的草案作为各部门及员工个人进行考核指标制定的依据。若是各级部门和员工对拟定的草案无异议,则可将总目标及部门目标、个人目标进行定案。接着即可将定案的考核目标予以执行和实施,要求员工将组织制定的总目标作为准则和指南,不断规范个人行为,提高企业效益。除了目标管理法以外,还可结合定量和定性的考评方法,适当引入群众考评。国有企业的绩效考评制度需要根据员工的类别和职位层次需要,进行量化考评,将员工素质、智能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纳入到量化考核中,并将这些要素赋予一定的分值,进行综合得分。除此之外,对于考评结果需要进行恰当的运用,在确保考核评价公正、公平的基础上,使考评充分发挥其激励员工的作用,将其作为加薪、晋升和奖励的依据。根据绩效考核评定的结果,还可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根据员工在考核评定中的弱项,加强其某方面技能或专业知识的培训。做好考核评价的反馈,在对考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将其反馈给员工,让员工根据反馈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提升自我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规划并确定努力的目标。

  三、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有企业只有进行人事管理的战略转型,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运营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国有企业实现人事管理的战略转型需要提升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人事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这几个方面做起,相信能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优势,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勇,苟兴中,张秀英.论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及其战略转变[J].人力资源管理,20xx,26(12):77.

  [2]阳晓枫.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及战略转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22(17):67.

  [3]郭楠.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xx,26(06):167.

  [4]张跃东,江玉兰.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xx,12(21):123-126,139.

  [5]李新展.浅谈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实现途径[J].经济师,20xx,30(1):228-229.

战略管理论文3

  战略管理会计是将企业战略思维与会计管理相结合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也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纵观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决定了会计理论、方法和论文题目手段的引进和完善。战略管理会计是顺应战略管理的历史变革,将会计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从而开辟一个新的空。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

  根据申克和戈文达拉詹(1993年)“企业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然而,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设计、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评价等系统的硕士论文过程。因此,从服务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要确定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至少应该考虑两个要求,即它不仅要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还要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前者是解释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原因,后者是讨论战略管理会计的指导思想。

  简而言之,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和支持系统。只有实施战略管理会计,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战略管理会计的指导思想是整个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运行体系的理论指导,是确定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功能和功能要素的基础。这两者应该是一致的和综合的。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应该既是对自身理论的总结,也是对战略管理会计功能框架的总结。

  在明确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后,我们应该对其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1、适应环境。战略管理会计的出现与20世纪下半叶企业环境的加速变化密切相关。现代企业处于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和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如果他们不能从战略和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他们很容易被淘汰。有许多类似的观点,如布洛赫等人(20xx)从经济全球化、生产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必须适应环境发展的理念。我们经常把当前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称为“新经济环境”。企业的战略规划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是静态的或僵化的。任何战略定位、价值链管理、竞争对手分析、客户满意度、差异化或集群管理战略应用都是环境变化下最佳选择的结果,不能是静态的。

  2、考虑客户需求。由于竞争激烈,谁能赢得顾客谁就赢得了管理的主动权。顾客需求理念的本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导向。如果在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中没有最大化市场价值的想法,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期赢得客户。企业应该从时间、质量、价格等方面考虑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有必要对产品的功能、价格、风格和安全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并结合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和成本战略特征,仔细分析客户的短期和长期需求、策略和战略要求,从而以领先的方式把握或引导客户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赢得客户和机会。

  3、正确定位想法。由于资源有限,企业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是完美的,这就要求企业从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分析自身的优缺点,为企业确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正确的战略定位理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包括战略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企业发展规模、市场份额、合理定价、质量成本和客户满意度。可以说,一个企业的整个战略发展过程就是不断修正其合理战略定位的过程。企业在不同的战略发展时期应该有不同的战略定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不仅要满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战略定位要求,还要为企业的合理战略定位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保证其战略定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有效控制和评估的理念。确定发展战略后,企业必须有严格可行的实施计划,以确保战略的实施。在战略实施期间和之后,分析实际情况,评估战略的成功及其原因,为未来的战略管理会计积累经验,并指明方向。所有这些都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来提供信息和系统保证。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本身符合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没有市场、客户、价格和成本等各个方面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战略的制定和修订就无法完成,而没有完善的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制度和体系,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和控制的及时性就无法完成。此外,不能通过直接的财务会计指标来确认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性。必须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评价体系来解释。例如,短期利润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损害,而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战术调整的目的可能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战略优势等。

  5、战略成本思想。成本领先的概念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领先永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谓战略成本理念(strategic cost idea)并不简单地被视为绝对成本的降低,而是指一系列战略理念下的成本理念,如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成本、低成本、差异化成本、客户成本和质量成本,这些理念应用于特定的成本管理领域和管理方法,要求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理念相匹配。同时,战略成本理念必须考虑如何将成本管理措施融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计划中,设计成本发生的价值链,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成本结构,并通过实施成本优化措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必须具有功能

  为了实现战略管理会计的上述基本理念,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决策支持功能。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是由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战略定位要求决定的。它基于上述分析功能。企业不仅需要各种信息,还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为战略定位提供决策指导,这就要求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从战略角度出发,根据现有信息,找出企业发展的最佳途径。这种决策支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和运行机制应为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实施和修订提供信息支持和系统保障。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预测和决策功能,可以为企业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指明方向。

  第二,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应为企业具体战略步骤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支持,如设计和改进与企业发展规模、利润目标、未来市场份额、合理定价政策、最佳质量成本和客户满意度相关的功能。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是将会计管理融入到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所以与传统会计不同,它只是事后的反映,应该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它对企业总体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具有系统设计和动态改进的功能。这种战略设计是全面的,不局限于某个产品或部门,每个相关系统的信息都是沟通、推广或限制的。例如,成本战略直接影响定价战略,而定价战略又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营销战略由当时企业的客户战略决定,客户战略的实施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战略等。战略管理会计的设计和改进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战略管理会计的重点是战略成本管理,因此设计一个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尤为重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应该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出发,设计一个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用低成本、差异化成本、质量成本、周期成本或集群成本等战略思想来指导企业的整个战略实施过程。

  第二,战略管理会计的设计和改进功能不局限于现在,而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它不是盲目或不切实际地追求“最好”,而是强调在现实基础上,根据当时企业的战略目标,追求“更好”。因此,这一概念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因此它肯定是一种动态的战略思想。

  2、控制和评估功能。企业做出战略选择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应将战略分解为各种实际的战术行动,以支持企业的整体战略。现代会计可能具备控制和评价的功能,因为会计本身是一个信息系统,最符合控制的特征,如财务数据的结果,往往被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然而,战略管理会计的控制和评价功能不同于一般的会计控制和评价。它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控制和评价不限于某一项目或时期的财务成果,而是从企业长期和短期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控制和评价的思想和概念。这一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企业战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控制和保证各种战术措施有效实施的功能。这种控制的核心不在于某一财务指标的高低,如成本或销售额,而在于它是否最大程度上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第二,在某个阶段之后,企业应该评估其战略目标的执行情况。

  3、系统分析功能。如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应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满足用户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了实现这一系列战略思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应该具有强大的系统分析功能。一是对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竞争对手等。,然后分析对企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对于客户需求分析,不同产品质量、功能、售后服务、价格等的不同影响。应调查客户需求,以确定客户的真实需求特征。二是对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必须首先了解企业自身的优缺点,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这种利弊分析应从多方面进行,如企业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企业资源与客户需求的比较、企业现状与外部环境发展要求的比较等。

战略管理论文4

  公司当前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主业,除继续稳固国内水电站市场外,主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水电站项目,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已建立市场,逐步开展工程业务。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航运市场依旧不.温不火的局面,公司积极调整战略,高附加值内河船成为公司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

  要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将“葛洲坝”品牌盗立在海内外的制造业领域,需要我们财务人员具有多视角、宽领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了服务于公司发展的财务战略:一是要与时俱进、更新财务理念,要能适应公司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不断学习国内外的财务管理知识,将财务管理工作推到更高平台;二是要有全局视野、有“大财务”的眼界,财务不仅仅是算账、做账,更要具备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知识,不只局限于本专业领域,更涉及到经济、贸易、管理、金融等各行各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大财务”的眼界;三是要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财务交流,做到取长补短,使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少走弯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

  从公司发展战略来看,公司正在对一切资源从职能观向资源观与能力观方向转化,公司必须对它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及其各项职能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资源的专用性以及各职能之间的协调性,以促进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形成。财务虽然不能直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但它对核心能力的培植、形成、维持及发展均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财务也可以培育自己的职能性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为紧跟公司的发展.必须建立战略型财务管理。

  传统的财务管理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自身的目标,不考虑数字以外的企业元素,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它只考虑了硬资源而忽视了软资源,在资源配置上只追求狭隘的自身利益,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相关利益者的需要和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且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指导下,只注重财务指标的评价,而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主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财务主体不仅包括股东、经营者与员工、政府、客户,还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所在社区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及其财务要求都是战略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的财务管理为此做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改进,以美国为例,已有29个州先后修订了《公司法》,要求公司的经营必须为公司股东以及相关利益主体服务,这些变化都标志着战略型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我国企业也应该紧跟国际形势,吸收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决定公司经营效率和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因素,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而现阶段,面对金融危机后无法预测的企业风险,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且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的一项要求。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卫里及公司管理密不可分。内部控制架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是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公司必须处理好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利益安排,形成合理的制度,确保公司理财活动以及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的制度效率。

  由于资本代表着一定的控制权,因此,财务管理从这一角度看也是研究控制权合理配置的一门学科。随着资本内涵的扩大,人力资本也将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造财富,人力资本也可以带来价值的增值。这种发展趋势已经打破了公司传统的业绩的会计测量方法,同时也显示出了人力资本存在的重要性。人力资本和知识创造了价值的增值,甚至影响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过去若干年里,半导体行业平均股本回报率45 %,软件信息行业平均资本权益报酬率39.8%,金融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6.3% ------,这些部门或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凭借人类智慧开发的,也即是说,人类创造的价值增加可以胜过有形资产。这在今后的机械制造行业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财务管理者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目前关于对无形资产或公司资本价值所做贡献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比如组织资本、客户(关系)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财务管理必须处理好实物资本所有者之间以及实物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权利的安排。

  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公司理财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公司必须具有高效应对理财环境变化的能力。环境变化既可以给公司带来机遇,也可以带来危机。公司能否把握机遇、及时处理危机,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能力越强,公司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生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公司对环境变化的`原因与趋势的认识会更加透彻,管理人员可以主动地采取策略有效地适应环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环境的变化。

  崖上刁产潮头,做财务管玉里掌舵人作为企业的总会计师,不仅自己要加强学习,更要将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在广大财务人员中推广。

  经过长期在外学习,结合公司财务管理现状,我始终奉行“高瞻远瞩、精细管理、执行有力”的财务管理理念。

  首先,不仅对于财务核算、报表编制、资金计划等日常工作要统筹规划、科学组织,更要高瞻远瞩,站在战略角度对远期财务计划、财务目标、筹融资目标等进行科学规划,让财务管理工作能跟上公司的发展步伐。

  其次,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成本、费用管理要做到精确,以精细管理替代粗放管理,走集约化管理之路,这样才能合理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做到节能降耗增效,这与国家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相得益彰。最后,我觉得在财务管理中必须强调“执行有力”。现在上至国家、下到企业,都制定了很多适应公司财务发展需求的政策、规定,但往往由于公司基层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执行不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必须加强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贯彻执行力,让良好的制度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三年的总会计师生涯让我深刻认识到:总会计师是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掌舵人,也是国家政策的传达者,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如果说总经理在公司治理中是主教练的角色,那么总会计师在公司治理中就像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了串联作用,利用会计工作、资金工作、预算工作等财务活动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有力保障,赢得市场竞争主体地位。总会计师除了做好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外,还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使企业在平静的氛围中赢得波澜壮阔的竞争。20xx年葛洲坝集团利用财政部对央企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资金扶持,用自己的科技项目为公司赢得了可观的财政补贴。这些政策研究活动不仅使企业获得资金扶持,无形中也培养了财务人员爱学习、爱研究国家政策的好习惯;财务人员主动关心财经信息,拓展了工作视野,为公司做大做强提供了素质保证。

  成为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3年有余,我一直在为做一个理论和实践都有所作为的人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常常们心责问自己做出的成业绩有多少。在工作中,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常常会想各种办法力争将一件事情办得完美,虽然结果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是追求完美结果的过程让我感到欣慰,事后回想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释然之感。

  “追求永无止境,在奋斗的路上我们不能有一丝懈怠,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付出,你终将在追求的路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在工作生活中,我就是这样一个不能停下来、永远追求下一个目标的人。记得刚来公司不到一年,我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治理得井井有条,但仍有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时公司老总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担交给了我,由于当时对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刚刚理出头绪,而且申报工作主要涉及技术部门,做财务工作的我对此比较陌生,考虑片刻后我接受了领导的重托。最终在我的统筹安排、内外协调下,公司顺利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从这件事中,我真正理解到“追求永无止境,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付出,终将天道酬勤”。我希望现在的财务工作者能脚踏实地,在财务管理道路上追求永无止境。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一个相互交流、沟通和学习的平台,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与众多学术泰斗、业界翘楚面对面讨教,在日常工作中能将交流到的先进理论和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去,为财务管理提供便捷途径,弥补自身财务管理的些许缺憾。

战略管理论文5

  DBA开展战略管理方向论文交流会

  3月22日下午,电子科技大学DBA项目开展了战略管理方向的论文交流会。通过热烈的交流,导师们对学员们目前的论文进展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学员们也及时发现了论文中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DBA学员们在20xx年9月论文初期检查后,经过了半年多的`论文研究与撰写,将于20xx年4月迎来DBA论文第二次检查。在检查前,战略管理方向的学员再次与自己的导师就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交流。交流会上,学员对自己的论文进展情况用PPT做了汇报展示,经济与管理学院李仕明教授和马永开教授针对学员的研究进行了提问、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员们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仕明教授专门就DBA学位论文的思考与学员们进行了分享,对论文的问题界定做了分析,以案例的形式从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和研究思路与方法三方面为学员们理清思路,帮助学员们搭建起论文研究的框架。

战略管理论文6

  摘 要:战略管理在一家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之重要地位可以堪称“管理中的核心竞争力”。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许许多多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上诞生、成长和发展。这其中,有成有败。而在这成败之间,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战略角度入手,浅谈企业之战略管理,并提出“科学型”企业战略的管理思维。

  关 键 词 :企业;战略;管理;科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xx)01—0033—02

  1.何谓战略

  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对“战略”一词的理解都体现了战略之本质。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没有战略的存在,那么企业便如同无旗舰之船队,方向不明,目标也不明。因而,我个人认为,“战略”既是一种对“向导与指引”的深化,又是一种对“统筹全局,协调竞争力”的升华。有人说,管理存之于无形。而在这无形之间,欲用无形指导有形,很重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便是战略。

  战略不同于策略,策略可小可大,遍布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但并不起着整体上的导向作用,仅对企业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和部分管理环节起作用,而战略则是这些具体策略的核心指导思想。所以,把握战略导向,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

  2.企业管理中的战略

  一个企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备着齐全的功能。无论是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都是构成对一家企业的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所有这些管理层面都发挥着自己作用的同时,战略管理统筹着这些具体的管理层面。在大型企业里甚至说在所有企业里,战略都被每一家企业的高管层所重视。事实上,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既是一个整体的指导思路,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能够保证实际实施的分战略。举个例子来说,海尔公司既有其公司未来发展的总战略,又有一些诸如“真诚到永远”的具体服务战略。企业的战略一定要有其指导性,更要具有其实际操作性。无法从战略环节进入到战术环节的战略是失败的,也是不可取的。处于战略层面的思考,不是侧重于某个部门或是几个部门,而是要将所有部门有机整合,共同为统一的目标而奋斗。

  要使一个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是一定要制定出可行并具有奋斗目标的战略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发展之源动力更加合理、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许多著名公司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大多都经历了逐步发展、层层递进的过程。而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战略的作用在不断地推进着这些企业在探索中前行。同时,这也说明了这些公司的战略在总体上看是比较正确与合理的。一个公司、一家企业的战略包含了许多内容,体现在各个方面上。就对公司定位的战略来看,一家公司在创立时一般就会确定出战略上的公司定位,当然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扩展或是转变其定位。比如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定位就是发展低价航空服务,并将其发展成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上的成就。再比如亚马逊公司的快捷网上购物的定位以及宜家家居公司的在中国提供物美价廉的家居产品与体验的定位等等。虽然定位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公司的发展发生变化的,但是定位的明确性和准确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公司定位战略的管理仅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战略管理的范围涉及到企业发展的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用一句话来说,整体性的战略是可以延伸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细节的。而各个细节的发展也是在体现着一个战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的结果。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可以使用的理论指导,比如说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以及SWOT分析等等。这些理论基础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管理是需要经验的,也是需要科学理论的。企业高管层对于战略的前瞻性及商业性思考再加之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是一个战略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如果失去了这两点,那么一个合理的战略就可能很难制定出来了。企业管理中的战略需要更多企业家去深入地进行思考,商业智慧是一个战略诞生的基础,也是一个战略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基石。

  3.“我们身边”的企业战略

  说到“我们身边”,可能会觉得有些远。其实,我们往往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企业的战略。在中国,海尔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许多人都用过海尔公司的产品,比如说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海尔空调等等。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或许便是海尔的全方位的“真诚”服务。从现象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海尔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不错的。而深思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种优质的服务便是海尔公司的一大战略。同样地,我们也可以渐渐发现许多“身边”的战略。比如说春秋航空的低价战略、许多公司的品牌战略等等。当这些“身边”的战略下的服务或是商品在为我们所用的时候,这些战略也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战略才是好的战略?这恐怕是许多企业都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人会说,能够使服务或者商品得到顾客的满意的战略就是比较成功的战略。这个时候,战略又从“我们身边”回到了企业高管的决策之中。

  在生活之中,我曾经发现过一些服务中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是不是战略所导致的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是普遍的,那么这一问题是值得注意的。有一些企业建立了顾客反馈制度,这对企业的发展以及战略的制定和修正都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的。从企业制定的战略到消费者层面的战略体现,再将这种战略体现回归到企业的决策层中,可以说在间接地影响着战略的产生和实现。

  4.企业战略发展的思考

  4.1 引入全球化战略思维思考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局面。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令许多人都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中国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在学习加上探索的道路上前行的。虽然,我国也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大型企业,但是,我国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之中,战略方面是极为重要的。从联想收购IBM的个人PC业务到吉利汽车收购VOLVO,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进程中正在不断努力,也看到了许多中国企业在思索自己的战略,用更好的战略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因而,我们需要自己的战略。我们更需要学习许多国外优秀企业背后的真正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维层面,真正去取其精华,为我们自己的战略制定提供帮助。全球化的经济给我们带来的也应当有全球化的思维学习模式和全新的企业战略思考。

  4.2 战略的市场敏感性问题

  企业战略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摸索,不断地将最新的战略思维用实践来进行检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战略,使企业战略有一定的市场敏感性。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只有不断地改变自身、适应市场,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得到有力的发展,占领市场并引导市场。举一个外国企业的例子,美国戴尔公司是一家以直销模式著称的企业,其独特的渠道战略一直是倍受关注的。可以说,戴尔公司与直销模式相适应的渠道战略在美国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戴尔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向前推进,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戴尔发现了这种渠道战略是与中国市场不相适应的,网络直销的模式并不成功。于是,戴尔公司及时调整其在中国的渠道战略,最终成功地进入了中国的个人PC产品的市场。从目前来看,中国的一些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合理地调整企业自身的战略思想,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甚至为企业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损失。战略的市场敏感性问题成为了中国企业值得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部分中国企业需要在战略层面上解决企业对市场变化不敏感的相关问题。

  4.3 深度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指引性的作用,但企业战略的高效实施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够做到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理解不清、执行不力成为了一个最为常见的问题。高层管理者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决策层,应当是理解战略最为清晰的管理群体。所以,首先,高层管理者正确理解战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高层管理者清晰地理解了企业战略的含义,才能够带领企业在战略的指引下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个重要的方面是战略的逐层传递。从高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再到基层管理者和基层实施者,整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保障,以确保每一个层次的企业内部人员都清楚企业战略是什么,如何工作才能更好地配合战略的实施以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当然,这套有效的方法需要企业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来制定和完善,更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许多企业对这一战略信息的传递并不重视,最终导致企业的战略很优秀,但却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最后一个方面,是各部门人员在理解战略后对具体工作的实施。这是将企业战略真正得到实行的最关键环节,企业需要通过定期的工作效果检查来验证企业战略的实行情况,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企业的战略实施,才是企业实行战略的最根本的意义。

  5.启示:深度探索“科学型”企业战略

  对企业战略管理中战略的思考是需要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考虑的,而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便是科学的分析。不通过一些数据和信息的深入分析制定出的战略是没有牢固的现实基础的。相应地在战略实施上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分析于实践,深度思考于实践并用战略指导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合理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可能,才能使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不断提升,才能使企业不断地健康地发展。

  制定“科学型”企业战略,需要企业做好市场大方向的预测,深化企业风险管理,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动态和企业发展状况,做好企业和市场的“双重监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对战略的把握,将战略明确化,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做到牢牢把握住战略动向,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都有所提升。具体于每个企业而言,“科学型”企业战略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建立起自己的战略监控和研讨制度,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构建或改变企业的战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我认为,企业需要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科学型”企业战略,将自身的战略明确化、系统化、核心化、市场敏感化,以促进自身取得战略上的长足发展。所谓“科学型”企业战略,是一种既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市场变化方向,又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能够明确指引企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战略。这种战略能够使企业适应大环境的变化,也能够使企业在具体运营中做到游刃有余、健康发展,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我相信,随着企业对战略的不断深入思考,战略管理会在企业中发展得更加有效、更加完善,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和管理实践研究工作者会将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战略管理论文7

  所谓的网络关系,通常是指工商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通过一定关系的连接,所形成的市场交易活动中的分工式合作。比如常见的网络关系模式有加盟企业、连锁店、产销关系、企业集团,以及包括在各种商业活动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公会、媒体、公司平台和金融机构等。在这些企业或者机构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网络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商企业的品牌定位,因此对工商企业的产品推广和公司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网络关系的管理对现代工商企业的意义和作用在现代工商企业的品牌战略推广过程中,引入网络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网络关系的引入可以为企业建立多元化的品牌效益。工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些对企业品牌创建和发展有所影响的资源,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与工商企业联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网络关系中得以形成的契约或非契约形式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品牌战略。所以说,企业集团为了长远的发展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网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战略品牌的实施进行优化,寻找网络品牌与网络关系有效结合的发展途径,从而不断激发企业品牌推广的创新性,刺激市场消费,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其次,网络关系可以促进企业品牌人际关系的形成。网络关系是工商企业在品牌定位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可以说品牌的创立者对于网络关系的知悉程度取决于品牌创立人员在网络关系中相关信息的获取程度。目前,国内外市场信息高度发达,很多企业的市场业务拓展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网络关系,加之网络关系浅谈网络关系管理与现代工商企业品牌战略邓莎莎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014030对工商企业品牌定位的影响作用,因此网络关系成为目前十分重要的商业信息来源。

  2 在工商企业品牌战略中引进网络关系的具体措施

  2.1 在网络关系中嵌入品牌战略,扩大品牌效应在工商企业实施相应的品牌战略时,事先分析自身在网路关系中的受众范围和具体影响力,然后再通过独特的营销模式加强相关品牌在运营活动中的企业竞争力。只有在纷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自身品牌的独特性,才能不断得到市场的青睐,赢得企业利益。将品牌战略嵌入网络关系中进行发展,工商企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获取网络资源中的知名度、资金和运作的权利。另外,随着工商企业在社会关系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可以进一步为品牌战略的发展提供动力。

  2.2 建立与社会网络关系相适应的特色品牌众所周知,由于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网络关系不太适应,导致国内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工商企业品牌在全球化公司的冲击下黯然退出国内市场。因此,如要发挥品牌战略的巨大潜力,除了自身的特色之外,还应该建立起与现代化市场相互适应的社会网络关系。加快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从根本上解决特色品牌与社会网络关系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为了确保特色品牌在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健康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企业品牌的质量管理。只有具备良好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才能在社会市场中赢取客户的口碑,不断扩大商品的品牌效应,促进其发展速度。然而,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形成,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代化市场竞争环境中仍由部分老字号品牌屹立不倒,而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就直接造成公司集团破产的原因所在。所以,工商企业造品牌的建立和推广过程中,应该组织构件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和相关服务平台,确保发生问题后能够及时弥补损失。第二,以人为本,重视品牌效益,把人作为企业利益的重心。具体应该做好对一线员工关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引导,建立起品牌精神和服务意识 ;合理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解决职工的薪水和奖金发放问题,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第三,加强工商企业的品牌意识教育,开展定期培训和讲座等活动,强化工商企业在网络关系中的品牌意识,扩大企业集团的社会网络知名度。

  2.3 创新管理网络关系,推动品牌战略的实施企业集团的品牌战略实施中网络关系起到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尤其在如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一定要管理好社会网络关系,通过创新性手段推动工商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实施。主要措施有以下两点 :第一,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对工商企业进行优化升级,积极进行体制改革,不但可以发现当前工商企业内部的潜在问题,免除后顾之忧,而且还能够广泛吸取社会力量,增加工商企业的发展动力。在加大公司内部的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网络关系的依托作用,不断开发多元化的网络关系,发展海外关系,促进国际贸易的完成。第二,企业可以把现代企业发展的识别系统嵌入网络关系当中。即是把品牌质量、品牌标识、品牌服装和品牌服务统一起来,然后通过不同的经营手段在不同领域内进行业务拓展,从而充分发挥工商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影响力,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品牌战略推广。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工商企业的品牌战略推广过程中,网络关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寻找社会网络关系的发展突破口,建立起自身的特色品牌理念,形成独具魅力的特色品牌,必定在社会化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工商企业的品牌战略除具备有特色还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与社会网络的发展互相适应,符合网络关系的外部要求,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还要不断创新,进行工商企业人员改革,营建品牌管理机制,不断丰富品牌战略内涵,发挥品牌战略的潜在效益,全面推动品牌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战略管理论文8

  摘要:本文以巴姆古城为例,经过剖析巴姆古城维护工作中应对自然灾祸的风险评价及灾后修复经历,整理出“文化遗产风险辨认、自然灾祸风险评价、自然灾祸防灾对策、灾后修复重建、灾后应急响应”的文化遗产管理战略,以期对应对自然灾祸的文化遗产维护工作做出奉献。

  1.前言

  自然灾祸作为毁坏文化遗产的重要要素之一,对文化遗产形成了严重的毁坏,给人类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针对文化遗产所面临的自然灾祸要挟,应及早进行自然灾祸风险管理,为文化遗产预防性维护提供决策框架[1],从而降低灾祸对文化遗产影响的范围和水平,最终到达维护文化遗产的目的。自然灾祸风险是由自然灾祸系统本身演化而来,因而其招致的损失具有不肯定性[2]。在文化遗产维护研讨范畴,自然灾祸风险管理就是应用一些管理手腕为文化遗产减少自然灾祸带来的风险,对自然灾祸风险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灾祸的发作并减少自然灾祸的损失水平[3]。目前,普遍承受的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辨认、风险剖析、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管理(处置)等[4]。随着社会理论和人类认识的开展变化,风险管理理念亦在不时更新。

  2.伊朗巴姆(Bam)古城自然灾祸风险管理

  2.1巴姆(Bam)古城概略

  伊朗巴姆古城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现存最古老的土坯构造建筑群,其共同的建筑资料、方式与整体的建筑作风谐和统一,再加上工匠们共同的建筑技艺,使巴姆古城成为沙漠中一块精巧的翡翠(图1)。

  2.2巴姆(Bam)古城的遗产价值

  巴姆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艺术及技术价值。其历史价值表现在2000多年里为人们展现的持续性历史文化;文化价值表现在其特殊的天文位置——“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使之成为重要的交通中心和商业中心;艺术价值表现在巴姆古城典型的伊斯兰建筑作风;技术价值表现在其建筑都是由伊朗大沙漠特有的红土建造而成,彰显了共同的建筑技艺。巴姆古城作为地域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依托其丰厚的遗产价值成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2.3应对地震灾祸的风险管理战略

  2003年12月26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发作里氏6.3级地震,这不但给人们的生命和财富带来宏大的损伤,同时也摧毁了巴姆一半以上的历史建筑,古城遭到严重毁坏。2.3.1地震灾情评价经过航拍和应用GIS等技术手腕对巴姆的建筑、道路等受灾图像与震前的图像进行比照,对灾后受损状况进行分类,12063座建筑的受灾状况大致能够分为4个等级:有1597座属于轻度受损;3815座属于废墟旁的建筑;700座局部倒塌;还有4951座完整倒塌[5]。2.3.2地震灾后规划在巴姆地震发作后,当地政府在危机期间立刻采取行动进行响应,并制定短期方案,同时也有许多国际组织与国家进行援助。详细措施如:在地震后树立传统建筑资料的实验室;肃清城内的废墟、瓦砾和渣滓等;用钢筋支撑岌岌可危的建、构筑物;为游客树立参观通道,完成游客与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等等[6](图2)。2.3.3灾后重建灾后重建需求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规划,在重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是指派建筑师对巴姆城城市综合规划和设计做出评价和剖析。在重建过程中,伊朗政府决议在旧址上重建古城风貌,保存中央建筑作风。政府以为,在旧址上重建巴姆历史景观能够得到国际上的认同感和支持;其次,也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文化归属感,留下深入的记忆,加强人与文化遗产的认同联络。同时,伊朗政府积极增强与社区的协作,鼓舞公众参与到重建的规划和工程施行过程中,以此加强公众关于巴姆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增强公众关于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在灾后的响应认识,同时充沛应用人民大众的学问和技艺。2.3.4巴姆古城灾祸风险管理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伊朗政府将地震减缓措施归入到开展规划中,制定了新的《伊朗地震风险削弱战略》[7],战略包括公共政策和公众认识,公共政策旨在改良地震灾祸管理质量,运用先进的防震减灾技术及办法;公众认识旨在让公众理解地震学问,文化遗产相关学问,提高学问储藏程度,增加公众对地震和文化遗产的敏理性和认知水平,从而采取积极的行动[8]。

  3.自然灾祸风险管理战略

  3.1文化遗产风险辨认

  关于文化遗产的.评价,应对当地的文化遗产进行统计分类和价值评价,比方文化遗产普查,弄分明文化遗产的类别、数量等根底信息,明白文化遗产所处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天文环境,明白对文化遗产存在要挟的主要自然灾祸,并应用信息技术获取遗产详细坐标及相关图纸信息,做好完好的材料备份,进而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价、分级,这样就能够分明地理解到文化遗产遭到的各种自然灾祸的要挟以及在灾祸发作后优先抢救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另外,文化遗产普查的结果应该及时更新,以保证数据的精确以及抢救工作的施行。

  3.2自然灾祸风险评价

  关于自然灾祸的风险评价,首先要理解到文化遗产之前遭到自然灾祸损伤的历史材料,自然灾祸发作的时间、地点、缘由、范围、等级、频率以及易遭到损伤的文化遗产类别等,这样就能够对易遭到损坏的文化遗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应对之后可能遇到的自然灾祸的要挟。依据自然灾祸的风险评价对自然灾祸进行有效预测以及对文化遗产易遭到损伤的局部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重点的防御,或许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维护。

  3.3自然灾祸防灾对策

  应对自然灾祸的预防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思索:一是公众的认识方面,对公众进行防灾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认识;二是日常管理方面,完善文化遗产的防备监视工作和日常管理,增强根底性维护;三是完善自然灾祸预警机制。

  3.4灾后应急响

  应灾后响应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它包括灾后立刻对文化遗产的受灾状况进行统计;对受灾不严重的文化遗产进行紧急的抢救措施和支持维护;清算场地的废墟;借助国际救援和国际经历等。

  3.5灾后修复重建

  灾后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求政府制定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规划。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要将自然灾祸的风险管理归入到城市整体的开展规划中,同时保存文化遗产的原有特征。另外,在灾后重建中要借助人民大众的力气,让其参与到重建的各个环节,既能够振奋公众的肉体,使其不会沉浸在灾祸的悲伤中,也能够增强公众关于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归属感。

  4.总结

  在文化遗产遭到自然灾祸影响而不时减少的背景下,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应对自然灾祸的风险管理国际经历目前还不丰厚,面临诸多应战,如全球气候的变化、公众认识的缺乏、全球经济的低迷、制度方面的不完善、灾祸风险管理才能缺乏等[9]。面对这些应战,需求采取更多的行动来提高文化遗产范畴的自然灾祸风险管理程度:

  (1)将灾祸风险管理与文化遗产维护范畴整合,减少自然灾祸对文化遗产的毁坏。

  (2)增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的协作,国家之间积极进行资源与经历的共享。

  (3)将其他范畴一些先进的灾祸风险管理办法应用到文化遗产范畴。比方自创国际上对建筑、桥梁风险评价的层次剖析法、含糊数学法、概念统计法、敏感剖析法、蒙特卡罗模仿法、CIM模型和影响图法等曾经相当成熟的办法,为文化遗产灾祸风险管理作出奉献[10]。

  (4)增强与社区的协作,充沛发挥公众的聪慧和应用传统学问,如传统的建筑技术、早期的预警系统等。

  (5)积极培训更多文化遗产范畴灾祸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其关于文化遗产维护和救援的才能和认识。

战略管理论文9

  摘 要:当前,在经济的推动下,我国高速公路得到了良好地发展。然而,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成本控制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运营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的战略成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分析了高速公路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形成了以高速公路运营价值链和成本动因的战略成本管理控制方法。以此,提高了高速公路运营的战略成本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速公路;营运;战略成本;管理

  1 引言

  高速公路处于新的发展管理环境下,原有的成本管理不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因此,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应创新成本管理的目标,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这样才能促进高速公路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2 我国高速公路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宏观上高速公路成本控制难度大

  我国高速公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样导致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混乱现象。由于多体制并存,高速公路存在着不同管辖级别间的矛盾。高速公路存在着地域分管,高速公路设置了多个专门管理部门和多种收费标准,造成属地管理和全线管理的矛盾[1]。高速公路经营主要采取的是分散的经营管理模式,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导致了重复建设,资源的浪费,运营成本的增加。高速公路的债务比率高,资金成本大。高速公路的建设依赖于高额的资金的投入,导致了债务比率高,资金成本大。这样导致高速公路的运营压力大,增加了高速公路还债负担。

  2.2高速公路的营运成本控制落后

  我国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在管理上的理念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部门缺乏成本意识,还未能建立成本指标控制体系,导致高速公路的营运成本控制落后。

  在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的控制方面,其养护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重大。由于高速公路的地形的复杂,存在着特殊路段,增加了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难度。很多高速公路车辆超载,损害了路面,导致高速公路养护周期缩短,加大养护成本的.支出。高速公路养护所用的材料等再生废料回收使用的落后,导致养护成本加大。在高速公路上的电力能源的消耗方面,运营中的日常消耗电力支出比较大。因此,高速公路遇到落后的管理制度的障碍,导致了运营成本控制困难,加大了运营成本。以往的高速公路成本管理系统重视经营价值耗费,采取的是实时实地成本控制,还不能适应战略管理环境对成本信息的要求[2]。

  3 高速公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高速公路的战略成本管理促进了高速公路运营的战略管理和成本管理,增强了对高速公路成本行为及成本结构的分析能力。

  3.1 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分析工具包括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这三种[3]。价值链分析寻求确定运营竞争优势的工具。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对运营中的成本进行分析,对各项经营成本进行比较,以此为根据采取相应的成本战略。高速公路战略成本分析,可以在价值链上降低成本,重点控制高速公路运营的财务费用和折旧两项成本。高速公路应采取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财务费用。提高高速公路保障机电设备正常有效运行等投入,制定合理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措施。对高速公路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包括经济结构和执行作业程序,高速公路的结构性成本动因的因素包括投资主体、投资规模、建设区域范围[4]。高速公路的战略定位分析,根据高速公路经营的目标确定与市场深度结合采取战略,以此明确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的方向和管理运行机制的成本管理战略。

  3.2 高速公路的战略成本控制

  高速公路应加强基础管理水平,促进营运的科学化。要使运营管理规范化,明确工作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高速公路的收费计量实现标准化,按照定额和计划价格目录执行。设计一套统一的核算用表,高速公路的成本控制实行程序化管理,促使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应重点对公路养护成本控制、电费支出的控制、资金成本的控制[5]。在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控制方面,应加强科学的养护观念和方法,改善节约大量的施工养护成本,提高了高速公路的营运能力。在高速公路电费支出的控制方面,应科学制定照明方案,加强用电调度管理,并且应采用新型节能型材料和技术,节约高速公路的能源成本。在高速公路的财务费用中资金成本的控制方面,应为高速公路运营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提高资金的运作效果,降低财务成本。在高速公路营运成本控制体系方面,建立完善的成本指标体系,以养护成本、电费支出、管理成本、财务费用建立成本控制指标。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主要是日常保养、维修费用、交通监理费。高速公路的电费支出为照明支出,根据用电指标进行节约能源。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成本包括办公费用、年审费等。高速公路的财务费用为利息支出何融资手续费。高速公路应制定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建立职能部门指标、管理处指标、收费站指标,形成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高速公路运营中应建立成本考核体系,增强成本控制能力。高速公路的成本考核要遵循严格科学的标准,公平合理的评价。

  4 结论

  高速公路的战略成本管理能够提高其成本管理效率,应在各方面创造条件,促进其实施的顺利进行。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交通服务,也促进了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更加规范。我国高速公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运营,促进了高速公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苗,文保同. 战略成本管理的功能定位及其基本模式探讨[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xx, (01) .

  [2] 汤志飞. 物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创新研究[J]. 中国商贸, 20xx, (23)

  [3] 黄少强. 探讨高速公路营运企业降低财务费用的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 20xx, (22) .

  [4] 薛苗,文保同. 战略成本管理的功能定位及其基本模式探讨[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xx, (01)

  [5] 高博, 杨静. 对高速公路公司实行预算管理的探讨[J]. 交通企业管理, 20xx, (03)

战略管理论文10

  本文在阐述价值链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上,分析指出价值链应当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或枢纽,并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类与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水平。与一些国际化大集团、大公司比,我国企业目前在资金和技术上都处于劣势,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国际市场立足,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实力,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争取市场竞争中的成本领先地位,不断扩大销售,抢占市场份额。

  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就要对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进行价值链分析,扩大成本管理的范围,能够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逐步成为现代管理者进行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

  一、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价值链是1985年由美国学者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首先提出来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研发、生产、销售和辅助其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是指企业为顾客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这些活动既消耗一定资源,又产出一定价值。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既包括企业的内部活动,又包括企业的外部活动。具体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三部分。战略成本管理是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首先提出,开始从战略的角度对成本的形成与控制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具体就是指企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提供从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及销售、顾客服务等一系列作业活动有关的准确且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信息,并进行分析与考核,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以有利于企业建立和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价值链理论和战略成本管理理论都是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管理系统,其本质都是通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是一种在传统价值链思想的基础上,以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为导向的管理思想,拓展了企业成本管理的空间和时间,并在方法或手段上不断创新,主要以价值链分析和战略成本管理为指导,以作业成本管理为基础,进行全面收集、分析和利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以构建和优化价值链,降低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整个价值链联盟的长期成本竞争优势。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所处行业价值链分析。

  二、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的原则。

  成本管理原则是对成本管理活动规律的概括,反过来又成为指导成本管理活动的指南。为了更好地达到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首先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协调优化原则。

  价值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价值链系统进行协调优化,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不能只关注价值链的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的某一具体环节,而要从价值链整体出发,对整个价值链的相关各企业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充分发挥系统成员的能动性、创造性及系统与环境的总体协调性,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使整个价值链做到优化,发挥最佳的效能。

  (二)战略导向原则。

  价值链的构建应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考虑,要体现价值链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预见性,价值链系统发展要和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并在既定的战略定位下寻求持续的成本降低、企业价值链优化和竞争优势的提高。

  (三)创新性原则。

  在价值链的管理过程中,要用新的角度、新的眼光审视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大胆地创新和改造。坚持创新在企业总体目标指导下进行,并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要综合运用企业的各方的能力和优势,发挥企业全体人员的智慧,并与关联企业共同协作,发挥价值链整体优势。

  (四)顾客需求原则。

  价值链的内在特性决定企业成本管理要针对顾客价值的提高而展开。价值链及价值链上各企业的价值增值来源于最终顾客需求的满足,顾客需求拉动了整个价值链的运行和发展。企业采购什么、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售后服务都要由客户的需求拉动。因此,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应是以发现和探索顾客需求点、确定最佳买方效用为逻辑起点开展的成本管理活动。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价值链分析方法。

  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价值活动中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推进价值活动的优化与相互协调,并为实现企业竞争优势而进行价值活动的改进。价值链分析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对战略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成本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创造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而价值链分析可以从多方面发现企业的成本是处于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劣势,从而进行成本竞争地位的维持或改进,以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具体来讲,价值链分析可以从企业内部、竞争对手以及整个行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内部存在许多价值链,构成相互依存和联系的一个系统。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识别企业自身价值链及其优势和劣势,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将之分解为单独的作业,并对价值进行战略管理,从而构建或重构支持企业良性价值链,解决降低企业内部成本问题和提髙企业整体效益目的,使价值链最优化,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二)行业价值链分析。

  产业价值链是指一个产业从最初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生产的完成到最终消费所形成的一系列不同作业的'结合。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超越其所在的产业价值链而单独存在,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更重要的是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企业应突破其自身价值链分析的局限,应将价值链置于整个行业的价值系统中,从战略高度分析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等上下游之间的价值链,寻找最佳合作方式,从而采取战略行动建立同供应商和顾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效益,实现双赢的目的。

  (三)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一般从对要素条件的要求差异、利润水平差异和战略重要性差异几方面分析。产业中往往存在着生产同一产品的竞争者,企业应对竞争手价值链的调查、模拟和分析,在识别竞争对手的价值作业和价值链的基础上,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构成与成本支出情况,找出自己成本竞争的优势和劣势,根据不同的战略,确定成本目标和定价策略,以实现更多的增值效益。

  四、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价值链分析在我国的应用并不广泛,企业长期以来只是单纯地分析生产部门的成本,缺乏整体观念,而没有计算其他部门的成本,更没有考虑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为了使我国企业能够在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建立以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对我国的企业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形成企业成本竞争优势和相对成本持续降低。

  (一)运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优化价值链。

  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是由若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等作业连接在一起组成的价值链。而企业内部价值链优化正是通过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内部价值链优化具体来说有四大步骤。

  一是确定企业价值链。企业通过对自身价值链的优势环节和薄弱环节全面分析,优选、整合价值链。当内部单元价值链具有成本优势时,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外包等形式,将企的价值链转移到企业外部。

  二是降低价值链的资源消耗。要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必须全面降低各个单元价值链的资源消耗。严格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基础上,减少或去除非增值作业,确认企业待优化的价值链。

  三是业务流程再造。要打破企业部门职能的界限,将工作流程重整,去掉一些不必要的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的各个步骤根据业务流程的性质重新组合,使资源的配置与效益挂钩,实现最优化,获得显著的成本优势。四是采取成本改善措施,长时间的维持、巩固企业成本优势,即保持成本优势的持久性。

  (二)运用行业价值链分析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行业价值链是指某一行业中从最初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消费形成的一系列不同价值作业的结合。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行业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而很少位于整个价值链上,既是买方也是卖方,价值链中的企业互为竞争对手。为寻求竞争优势,企业应突破其自身价值链分析的局限,把企业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的高度对供应商价值链和购买商价值链及其与本企业价值链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本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发现与上下游之间不必要的成本环节,从而采取战略行动,建立同供应商和购买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双赢的目的。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主要是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比如改善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客户及购销渠道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为降低成本提供的良好机会,使供需双方共同降低成本,共同获益,提高这些相关企业的整体优势。行业间价值链的构建既可以在拥有不同价值活动的企业纵向上下游之间进行,亦可以在具有相同价值动的企业竞争对手之间进行,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使每个企业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每一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寻求整合一体化的方式降低成本,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增加顾客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

  (三)运用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创造企业相对竞争优势。

  受企业经营行为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竞争对手,他们有的与企业处于同一价值链环节,有的跨越价值链的几个环节。有效的竞争对手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其相对的成本地位,进而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消除劣势,创造优势。但是在现实经济环境中,行业竞争对手数目众多,获取竞争对手详尽的成本信息难度较大。

  因此在进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时,首先需要对竞争对手进行分类,确认核心竞争对手及潜在对手,了解毎个竞争对手的战略环节、价值链以及所在的价值系统;其次,进行有关信息的收集,尤其是核心竞争对手的信息收集,识别对方价值链和价值作业,确定重点环节;再次,通过对其价值链的分析和测算,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从而与本企业相关内容进行对比,确定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成本上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扬长避短的战略,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及时巩固本企业已取得的优势竞争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改善本企业的价值链和相应的竞争地位。

  价值链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工具,可以弥补传统成本管理的不足,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全面、准确、有效的成本信息。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优化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有效地实现企业持续战略成本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论文11

  一、前言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呈现出了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中人才的竞争是关键。面临这样的市场形势,作为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还要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举措与实施,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效能的含义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含义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要想使组织的效能能够有所提升,那么就必须要做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指的就是对组织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使得组织的人能够最大限度的为组织服务,从而使得组织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部署和分配。同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提升和升级。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需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能够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结合,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能力,也能够促进企业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2、组织效能含义

  通常情况下,组织效能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搭建一个比较好的关系网,这样企业内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就能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氛围,从而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也能够增加企业的团队精神以及凝聚力。除此之外,组织效能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生产力,同时还能对企业自身的形象进行一定的提升,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最后,企业的组织效能还能够促使其制定出一系列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做的更好。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1、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使得企业内的人员配备能够进行的更加合理,同时还能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行。因此,企业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必须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顺利,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单独的部门,也需要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所以要从战略性的角度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友爱,也能够使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以及增强企业的团结力,从而就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在对企业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与各个部门相互团结,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3、有利于目标更好的实现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所以企业在决策的时候,不管执行任何的决策都应该以企业的发展为主要的目标。同时,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还要不断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员工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发挥其最大的职能和效应,从而使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效能的途径

  1、人力管理和企业的其他管理相统一

  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组织效能,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必须要与其他的部门配合,并且在进行战略性管理时,要加入到其他的部门中,并且结合部门的实际只能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方法。同时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明确和统一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分配。除此之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与每一个部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企业才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以及执行。

  2、提升企业组织文化

  企业的发展进度与企业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对外和对内的形象和信誉,也决定着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企业在员工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员工们对企业的好感和责任心,让员工们把企业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一样来对待。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同时还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组织效能。

  3、人性化员工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素质高低和工作态度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公司的硬性标准来进行员工的招聘,绝不让应聘的人浑水摸鱼。其次,对于招聘的员工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同时在对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最后,要加强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这样就可以为员工提高发展空间,从而就能够发挥最大的潜力以及提升企业组织效能。

  五、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率分配,所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用战略性的眼光看问题,并且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的做出战略决策,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战略管理论文12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各地方的高校发展开始走向了“战略建设”的路线,而不是单纯地在经济上提升。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机构和国家的教育主体机构,高校方面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出现任何的缺失。近几年,高校财务工作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文章针对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战略;财务;安排;制度。

  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在很多方面有所建树,而财务制度方面的内容,则需要考虑到客观工作的需求,不可以单纯地在某一项条文的执行当中过分的努力,否则很容易形成工作上的恶性循环。高校本身涉及到的资金量比较大,因此财务方面的制度安排,不可能完全按照统一的模式来执行,必须要对每一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做出系统的考量,进而在最终的工作上得到预期的成绩,推动高校发展战略的完美执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1 高校发展战略分析。

  1.1 长远战略。

  任何一个高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会适当的从战略角度来完成。在近几年的国际局势当中,虽然表面上特别的平和,但是各地方的冲突开始不断的加剧,我国虽然在国际上占有稳定的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今后的挑战一定能够有效的完成。高校发展战略当中,财务制度作为核心内容,在多个方面都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为此,高校发展战略当中,长远战略的分析,会造成很大的作用。

  长远战略的设计方面,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日后是否可以在教育界巩固自身的地位。从教育的时间跨度来分析,现下的很多著名高校,都是经过了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并且在自身的特色上有所展现,一方面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各种成绩上不断的丰富,从而不断的延长自身的文化特色[1],对人才培养、高校特色、整体地位等等,都进行了长久的巩固和努力,成为了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久战略的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想要将长久战略更好地执行,并且在最终得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将财务工作的执行有效完成。在某种程度上,高校的战略、发展,都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支持,或者是企业的长久合作[2].倘若在财务上出现了资金链的断裂,或者是表现为财务上的严重隐患,即便是很小的.事件,都将引起较为严重的恶性循环。

  1.2 短期战略。

  高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很多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太过简单的完成。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高校虽然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工作成绩上是有目共睹的。分析原因认为,这部分高校比较注重短期的战略发展,也可以理解为短期的工作目标。我国的高校数量过于庞大,很多高校虽然在名义上肯定,但实际上的内容则无法苟同。在此种情况下,很多高校为了避免被淘汰,开始走向战略发展的路线,利用短期战略的不断完成,革新自身的内涵,巩固地位的同时,得到了切实的提升。

  短期战略的制定,一般情况下,会根据高校本身的发展情况而定。例如,倘若高校自身的学生数量较少,则会通过扩招、优惠政策等方法,大批量地吸引学生。在获得足够的生源以后,就开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以及训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进而在能力上和技能上得到切实的提升[3].有一部分的学生会留校继续深造、学习、任教,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师资队伍,推动了高校的持久发展。

  短期战略的执行并不容易。相对而言,短期战略在落实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倘若未进行充分的处理,则特别容易造成严重的问题。短期战略的执行,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成效。从财务制度的安排角度来分析,倘若要在短期战略上达到预期成果,甚至是超出预期成果,则需要适当的执行一些强制性的手段,主要是针对固有的严重问题进行彻底的处理,保证短期战略完成以后,不会在日后反复地出现问题,创造出较大的工作成绩,为长期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

  2 高校财务制度安排。

  2.1 按照部门来安排。

  高校财务方面的工作,要比企业更加复杂一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且会涉及到教育、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国家相关工作试运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制度的安排工作,可尝试通过部门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安排,减少过往的冲突和问题发生。

  高校的部门分类并不是特别的复杂,很多方面的工作执行,都可以按照并行的策略来完成。一般而言,高校的部门包括行政部门、教育部门、研究部门三类。其他的一些部门基本上都是在三类部门的分属当中。对于行政部门,财务制度的安排比较简单,涉及到的资金耗费量较少,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教育部门涉及到的工作人员较多,各类教学工作、教师安排、学生归属等等,都是教育部门的工作。因此,其在财务制度的安排上,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来执行,保证各项工作的财务支出、收入都存在具体的凭据。研究部门则相对独立一些,负责的是各种项目的研究,因此在财务制度的安排上,具备专属性的特点,有些甚至要与国家的相关部门、合作的企业进行联合完成,减少不良因素的发生。

  高校财务制度在按照部门安排以后,最初的执行阶段,势必会与以往的工作产生部分矛盾、冲突现象,这些是正常工作的表现。

  需要提出的是,凡是存在冲突或者是矛盾的地方,都要通过一些可行性的措施来解决,无论大小问题,都应该考虑到长久的工作成绩,不能单纯在短期内的工作上追求效果。除此之外,在发现财务制度方面存在隐患,或者是部分安排的差错以后,都应该及时地弥补,保证高校工作在今后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2.2 按照工作属性来安排。

  高校战略发展过程中,财务制度的安排工作,基本上不可能长久地执行单一的模式和方法。我国具备很多的大型高校,这些高校不仅建立了较多的分校区,同时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可以尝试按照工作属性来安排财务制度。例如,有些教师本身具备多重的属性,包括教师、研究人员、管理者、决策者等等,多重属性的出现,导致财务制度的安排,会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完成。

  按照工作属性来安排财务制度,本身的工作是比较复杂的,但如果能够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坚持长久应用,就可以对固有的高校财务内容做出良好的改革处理,对过往的工作和今后的工作而言,都是一项非常不错的举措。

  3 结语。

  本文对基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展开研究,对于目前的工作而言,很多地方的工作都出现了明显的转变,高校财务制度本身也更加的客观,同时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对学生和教师,保持负责任的态度。今后,应该在高校财务制度安排上开展深入的探究,将系列工作体系进行健全,弥补过往的缺陷,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高校财务制度安排,可以按照预期来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各种不足。

  参考文献:

  [1] 吴留全。浅析高校发展战略下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J].现代营销:下旬刊,20xx(10):16.

  [2] 杜景顺。基于生均经费预算制度下的高校财务战略[J].教育财会研究,20xx(2):11-13.

  [3] 王静梅,查慧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财务战略选择[J].财会月刊,20xx(2):17-18.

战略管理论文13

  0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给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企业而言,大数据日益深入和广泛的应用给其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会和挑战,这给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对传统的战略管理框架体系造成了革命性的影响。与此相适应,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也相应地要发生变革,从而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际上,除了对课程内容的影响外,大数据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模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进一步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鉴于此,本文将在简要分析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对策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的影响

  大数据将对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体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也相应地将引发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数据对企业战略思维的影响。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有两种典型的战略决策思维:基于外部环境的行业组织模型以及基于内部资源的资源基础观。前一种思维关注行业竞争,以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为主要手段,后一种思维关注企业的独特资源,视其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于行业内部,跨界竞争成为常态,例如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颠覆了手机行业的发展格局,同时也对游戏机、数码相机、影视产业等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与此同时,数据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如何获取和利用数据资产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新课题。跨界和数据资产化是当前企业战略决策思维需要拓展的重要内容。

  (2)大数据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影响。在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中,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大数据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正在不断地重塑企业的经营环境,伴随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对竞争格局和行业标准的颠覆实际上为企业赶超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例如青岛红领集团成功运用大数据实现了西服的大规模定制,成为行业新标杆。同样的,大数据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方面是无法预知竞争对手会利用大数据带来怎样的颠覆性变革,另一方面对于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对企业也是一大挑战。如何有效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以及应对挑战,是企业战略管理者当下必须关注的问题。

  (3)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与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战略决策过程中,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无论是员工参与还是顾客参与,其规模和范围都极为有限,而且成本极高。但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術可以迅速有效地抽取出员工和顾客意见中有价值的信息,为“分布式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此外,传统的战略决策往往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基于大数据的竞争情报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以及舆情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为量化决策提供了重要手段,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洞察消费者需求、竞争环境变化、技术发展趋势等。

  (4)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效果评价与控制的影响。决策的核心在于信息,以往由于信息获取的滞后性,对决策效果的评价往往只能采取事后评价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获取的时效性大大提高,甚至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因而也可以对决策效果进行实时评价,并且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在一些情况下,利用大数据还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比如宏观经济发展,微观方面如设备故障的预测性维修等。

  2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受到颠覆性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教育平台的出现,课堂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种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的出现,实现了标准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是使用标准化的教材,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培养标准化的人才。但在大数据时代,新型教学平台为大量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了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并依此提供个性化的课程。

  (2)信息获取渠道剧增,精准度也大大提高,教学的知识传输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从网络获得信息的渠道剧增,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此外,个性化推荐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可以及时精准地获取到自身关注领域的信息。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但面对大数据的冲击,这种功能将会不断弱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在新形势下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3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对策建议

  面对着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实践和教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变革,以此来不断改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对教师而言,要努力做到更新观念、调整定位、提升能力。首先,面对大数据的冲击,从事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时代的变革,及时更新观念,建立大数据思维,从心理上接受而非抵触这一变化。其次,任课教师要及时调整自身定位,要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推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最后,在新形势下,任课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将大数据相关的知识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当中,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加强对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运用。

  (2)在教学内容方面,当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努力。一个是要在现有的教学当中适当加入有关大数据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据、思考大数据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为这是时代大趋势,不可避免。由于目前还非常缺乏有关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的现成资料,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并进行课堂讨论,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另一个则是需要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加大对大数据影响的研究力度,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进一步整合到教材当中,为教学工作提供强力支持。

  (3)在教学模式上,要更加强调个性化、实践性和参与度。积极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通过将课程内容制作成PPT、视频、练习题、测试题、讨论题、评分标准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也能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需要。再者,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课程,以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要加强案例教学、企业实地调研等环节的工作,同时也更多地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来,参与讨论、参与知识讲授等不同环节。

  4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是如此。面对这些挑战,任课老师需要更新观念、调整定位以及不断提升能力,在教学中加入大数据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呼吁加强相关研究并更新教材内容,最后在教学模式上也要更加强调个性化、实践性和参与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智淋.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0(6).

  [2]何建华.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xx,36(10):13-17.

  [3]刘力钢,袁少锋.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战略思维特征[J].中州学刊,20xx,217(1):42-46.

战略管理论文14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众多企业在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西方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对完善,很早就开始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应加快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丰富会计学战略管理理论。

  关键词:管理会计;战略成本;竞争优势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迅猛发展,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企业制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这种巨大变化。职能管理模式在客观环境的变化冲击下,向战略管理转变。传统管理会计也受到来自知识经济的挑战,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在这种需求下出现、成长和发展。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1)战略管理会计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只是单纯地关注企业内部信息,并没有将眼光放到企业外部环境,市场环境还处在一个相对平和的低级阶段,企业还没有进行战略规划的管理思维。但是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企业的经营思维和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在这种变化中孕育的。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后,消费者对商品服务的需求有了很大变化,虽然世界总体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但随着跨国企业的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时代。(2)管理会计的局限性。市场和外部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自身也发生了变革,这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冲击是无可避免的。这就对管理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根据环境的变化更新自己的理论观念,创新实践方式,战略管理会计正好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点。

  二、战略管理会计相对传统管理会计的优点

  (1)统筹性。战略管理会计不同于传统管理会计局限于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空间,而是更多地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特别强调对数据信息的分析与计算。为了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从竞争地位的转变中把握企业的发展态势,力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企业发展问题,不去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而是统筹全局,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企业,有时壮士断腕也毫不犹豫。(2)实时性。新经济时代既是高新技术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下,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残酷。为了避免因为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动态需要更多的掌握,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为决策提供实时信息。(3)长期性。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企业的生产成本开始大幅降低,特别是人工和材料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而前期的科研和固定费用开始大幅增长。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根本无法适用这种生产方式,不能单一地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而是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否则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误导。传统管理会计只注重内部数据的核算,往往忽略外部环境,只能制定短期的发展计划,没有用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往往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不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调整。

  三、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区别

  战略管理会计改变了以往传统管理会计单一依赖企业内部信息的弊端,而是对企业外部信息进行汇集和整理,为企业高层进行战略决策提供必需的信息支持,以达到持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战略管理,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协助其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战略管理会计会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多种可行的战略选择,让企业管理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十分重要,战略成本会计就是对成本管理进行战略上的功能扩展。不同于传统的思维视角,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成本管理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以及战略环境,在战略层次方面全面掌控企业成本结构,为企业在长远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传统会计无法很好地分配和利用企业资源,无法在整体上为企业取得战略优势,单一地追求眼前的利益,并不会去考虑某个项目是否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协调。而战略管理会计则认为成本和收益是不能量化的,也就是无法用货币来表示,而是通过长远的战略考量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传统管理会计在项目投资中,不会去考虑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风险,这种做法明显不科学,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不仅存在于市场环节,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风险。战略管理会计则是通过战略投资评价矩阵来克服这种不足,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风险。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后,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也促使企业必须加深与外界的信息互换和交流,因为企业的生命并不能由自己完全掌握,而是要依赖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也开始学着变革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取消传统的量产的大众化产品,开始进行个性化服务,通过私人定制来获得市场主动;开始重视人才,因为资本已经不能限制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陷入瓶颈往往是因为缺乏人才,新经济时代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传统的企业里,人才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在新的环境和机制里,人才优势被无限放大,成为企业生存的重中之重。例如招商银行,在资产规模上无法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在民众心中缺乏可靠性,而四大国有银行国家因为国家作为其强力后盾,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尊重储户心理,这就为招商银行创造了机会,招商银行针对国有银行的缺点,延长营业时间,极富人情味的服务为其赢得了大批储户,这就使得招商银行在战略上取得了优势,随后推出的一卡通服务成了招商银行的问鼎之战,通过对竞争对手的详细分析,招商银行准确定位,正确的把握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资金和规模,分析对手的竞争优势,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当今企业取胜的不二法门。时代的发展催生了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虽然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企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更多的企业会接受战略管理会计这一理念,为自己企业的战略发展找寻决策支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梁鹏丽.JC煤炭储运有限公司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天津商业大学,20xx.

  2.吴庆暄.战略管理会计在证券公司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20xx.

战略管理论文15

  1运营战略的基本认识

  依照市场及产品特点企业所制定的一系列决策规划以及程序等,也就是企业运营战略。其作用主要是一定范围内取得最大化的优势,为企业经营战略提供基础。企业运行战略主要包括有企业的总成本领先战略、目标极具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等等。其中总成本领先战略也就是企业在执行某项经济活动的时候,确保自身在同一项目中总成本要显着低于竞争对手,以此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简而言之也就是取得相应的价格竞争优势。在企业总成本战略目标中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分别是规模优势以及产量大,企业在应用这一战略中首先就要最大化的强化成本控制,减少成本支出,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强管理,当然在管理过程中也必须提高产品或者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策略还是降低成本[1].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当前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企业在经营中不仅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分析和研究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随之差异化战略也就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具有自己的独特竞争特色和运营模式,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也要加强关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差异化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必须要保障各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和同种类产品或者服务相比,确保自身产品和服务具有独特优势,例如产品质量、功能等等。

  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投入较大成本,虽然这样会对产品成本提升,但是和同类商品相比价格也要偏高,顾客也乐于接受这样的价格,相对应来说也就能够对成本缺陷进行弥补。目前已经很有多企业开始实施差异化战略,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产品质量的提高上。

  目标极具战略这属于是对市场细分的战略,其实施前提也就是企业必须要能够用更高效果为市场中存在的特殊客户提供服务。通常来讲能够采用目标集聚战略的企业,和同行相比也就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目标集聚战略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讲也就会将自身经历集聚在一个领域之中。在这种战略模式实施环境下企业不但能够实施低成本战略,同时也可以实施产异化战略,简而言之也就是在低成本领域进一步细化市场资源。作为服务企业的主要工作也就是提供服务。

  2企业管理中运营战略角色的重要作用

  2.1运营战略管理的层次和协调分析

  战略目标和企业战略具有密切关系,企业目标的制定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以及市场发展定位具有直接影响。在运营战略应用中,首先要对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确定,明确产品的生产方式及生产规模等等,这些情况均能够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合理设计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同时还必须要对生产运作管理系统设计确定,另外还要关于如何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应用,以及如何实施实施有效生产组织管理等等问题进行思考。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也就是战略目标,在企业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完善功能,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在企业管理中战略目标作用有三个,分别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运营管理。这些作用具有相同的地位。市场营销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其主要开拓市场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关注市场营销,实现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和商品价值之间的转化。运营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负责,完成原材料和产品或者服务之间的转换,并将其转换过程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中投入。财务管理则主要就是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对企业资金合理应用。三者管理作用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企业管理系统。

  2.2企业运营战略的定位

  对于企业发展来讲,企业战略目标的定位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同时也能够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一定要合理制定企业战略目标,以此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包括产品质量、成本以及交货量等等,关于其运营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在高生产效率之下怎样进一步提高产品或者服务质量,怎样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如何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怎样在保证产品或者服务质量条件下减少生产周期。在当前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产品的竞争点不再单纯的集中在质量和生产速度之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以及提高售后服务等方面,所在新时期企业运营战略的制定也必须要不断转换内容,以提高运营战略实施有效性。

  在进行企业运营战略评估过程中,第一就要针对运营管理的有效性,通常来说企业各项决策对企业竞争力具有决定作用,但是并不代表企业流程和战略目标等一定要是相同的,这些因素均会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在企业运营战略管理中实施流程管理是一个重要方式,流程管理能够依照实际情况不断的改善管理方式,从而对企业运营实施科学性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例如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其整体的战略发展部分就是融资战略,因而对于企业战略实施的成败而言,融资决策是关键,在企业的融资决策发展中,就要严格的依据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并对债务融资和企业股权融资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机制下的战略资产和融资决策的处理过程中,就需要做好扩张战略的.基本融资。企业扩张的过程中,基于多元化的角度而言,不同的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的融资战略发展,当前企业扩张战略发展中,其基本的融资更是本着合理性的原则,正确的理解债务水平和企业剩余资金之间的关系,并做好专用性投资水平和所获剩余之间关系的综合性分析,这一债务融资对于横向一体化有着一定的适合度。而股权融资对于纵向一体化有着一定的价值。

  就资产专用性以及交易成本而言,一旦企业有着相对较大的且无用性的资产时,在企业业务扩张的同时,可以对多样化的战略加以采用,在对多样化战略不采用的基础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企业的非专用性资产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这就说明,资产的专用性往往和业务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这种关系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运营战略决策基本认识分析基础上,对运营战略决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详细分析,指出如果想要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竞争力,制定相应的战略经营方案,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峰。运营战略在U企业的研究和实践[D].内蒙古大学,20xx.

  [2]冷赟。运营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营销,20xx(3):32-32.

【战略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战略管理论文07-23

战略管理论文【精】07-30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07-20

【优选】战略管理论文15篇07-28

战略管理论文(优选15篇)07-24

战略管理论文【通用15篇】07-25

战略管理论文15篇(集合)07-26

[集合]战略管理论文15篇07-31

汽车营销战略的论文12-14

战略管理心得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