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论文

时间:2024-08-04 13:11:11 管理 我要投稿

战略管理论文合集【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战略管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战略管理论文合集【15篇】

战略管理论文1

  信托行业已结束爆发式增长,在经济新常态、大资管竞争等背景下,信托公司需建立和不断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围绕整体战略规划,通过合理的战略定位分析工具、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操作方法对信托公司的收益、风险等进行合理科学的预算、预测、控制和管理,并不断完善内控和业绩评价,从多角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信托公司实现战略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华润信托管理实践为例,探讨从信托行业和企业特点出发,信托公司建立基于战略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可行举措。

  20xx年6月22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管理会计的基本指引》(以下简称“基本指引”),《基本指引》是我国管理会计“4+1”体系(理论体系建设、指引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信息系统建设)建设中的“统领”,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基本指引》指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所处行业及企业内部特点,结合内外部环境,对管理会计活动应用合理的工具方法,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从战略的高度助力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目标。在《基本指引》发布前,管理会计的许多理论在各类企业已有各式各样不同程度地运用及实践尝试。这一点在信托公司亦不例外,但信托公司不同于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清理与整顿,真正以信托业务作为主业发展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截至目前,全国仅有68家信托公司,并且由于复杂的历史及后来战略选择的原因,各家公司的业务结构和内部管理的差异较大,管理会计理论的运用方式及其程度也各有不同。

  一、信托公司建立基于公司战略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过去十年信托行业经历了一个爆发式的行业增长期。从20xx年银监机构建立了“一法两规”监管体系以来,信托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从9000亿元起步,发展到20xx年的全行业资管规模超过16万亿。这其中既得益于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管理市场的增长、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等宏观因素,也得益于信托制度本身的独特优越性。这种更多依赖外部环境的“起风”带来的行业暴增并不能持续,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金融体系监管放开带来大资管时代的到来、经济新常态及资本市场的动荡等环境的出现,信托公司增长速度近几年已开始明显放缓,业务中的风险事件也更多地暴露,这些对于行业整体内部管理水平较为薄弱的信托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除了外部环境变化和风险积聚影响外,另一方面,我国信托公司收益水平也处于下降通道。我国信托公司主要业务结构分为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前者是对信托公司固有资金资产的运用(从报表体系角度可理解为表内业务);后者为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业务(从报表体系角度可理解为表外业务)。经济的下行和大资管时代中介收费的充分竞争,信托公司的固有和信托收益均进一步压缩。受这一因素影响,行业内固有业务、信托业务均有侧重的老牌信托公司(如华润信托),其公司财务指标下滑表现更为明显。

  十年的爆发式增长并没有带来信托行业整体内部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业务模式的快速变化及内部管理的粗放,大多数信托公司对业绩评价体系也尚在建立、探索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部评价体系不甚科学,考核指标单一、重财务数字,指标本身也存在设计不合理的问题。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的落后,公司业绩报告时效性差,无法及时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

  在当前的内外部因素压力下,信托公司需建立和不断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切要求信托公司围绕自身战略对内部管理模式进行调整甚至是改革。而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围绕整体战略规划,通过合理的战略定位分析工具、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操作方法对信托公司的收益、风险等进行合理科学的预算、预测、控制和管理,并不断完善内控和业绩评价,从多角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信托公司实现战略的重要保证。

  二、信托公司建立基于战略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可行举措:以华润信托的特色举措为例分析

  笔者所在的华润信托也在不断探索和建立基于战略的内部管理会计体系,以助力公司战略的实现。通过结合信托业务特点和自身内部管理需求,在对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运用特色性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了信托业务价值链分析、运用作业成本法测算信托业务全成本、以平衡积分卡理论为基础的信托 6s报告体系等。

  (一)信托业务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是企业基于价值创造对内部业务、竞争对手、行业上下游等流程环节进行的分析,包括对社会价值链、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等方面。价值链分析是梳理业务成本构成并寻找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其中最为重要和可控的价值链是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梳理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环。华润信托在建立战略管控体系过程中,与BCG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花了诸多精力进行了业务流程梳理。通过这些梳理,公司在信托业务的内部价值链中,识别了关键价值环节,包括承揽、承销、承做等。通过对标分析,相对竞争对手,对于这些对公司业务收益有重要影响的“有价值的作业”环节倾斜人力、物力,并通过IT系统建设尽可能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对于功能重复、不必要的价值环节,则进行合并、删除,减少资源消耗来最大限度地优化公司信托业务的价值创造,甚至采用“外包”形式转移内部职能,如客户呼叫、日常文档事务处理等,确保业务成本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种价值链的梳理和改造,公司不仅顺畅了业务流程,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在业务综合成本上取得较强的优势。

  (二)运用作业成本法测算信托业务全成本

  信托行业主要成本有营业成本和风险成本。行业在成本管理上的难点包括:

  1、信托业务(发行信托产品)个性化强,无论前期及中后期管理均呈现多样性,不标准,成本计算复杂;

  2、信托业务的产出主要是信托项目,信托项目数量众多,类型多变,缺乏系统支持,无法确认进行成本测算;

  3、信托业务和固有业务的风险计量缺乏统一量化指引,行业刚性兑付问题的存在,造成风险成本较难计量和比较。

  针对这些问题,华润信托以价值链为依据,在业务成本管理上实行作业成本法。即通过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识别、计算和分析每条业务线的作业成本,为加强成本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于信托业务这种知识型的“人合”业务,基本无直接资源动因,重点在于分析和解决作业动因。需要针对行业特点,对作业成本法进行改进,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建立和识别有效的动因。同时,在营业成本分解之上,参考监管导向,针对不同的项目赋予风险系数,进行风险成本考量。通过这种思路,华润信托对于部分业务如超过3000亿规模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阳光私募产品,建立了有效的全成本体系,为业务战略定位和定价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信息支持。

  (三)以平衡积分卡(BSC)理论为基础的信托6s报告体系

  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是国内较为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战略管控体系,经过15年的发展,其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华润信托作为后来加入华润集团的利润中心,也在近几年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托业务的6s管控体系,其中基于战略会计体系建立的内部报告体系具有自身的信托行业特色。目前华润信托的 6s内部报告体系包括预算、财务报告、业务报告和业绩评价体系等部分。其有如下两个特点:1、华润信托的6s体系不仅重视财务信息的报送披露,更重视对非财务信息的统计、分析。在业务报告上,统计做到细化到最小载体信托项目单元,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编号,业务线的利润点也被清晰识别。在预算分解、战略执行考评上,也能反映业务线成果的结构,有助于企业在战略执行中改善细分产品线市场的竞争力。2、对信托业务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在设计时提前考虑对会计信息系统和业务统计信息系统的改造和开发需求,在内部已建设成基于信托产品管理的核心系统及基于信托财务信息的财务核算系统,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互有接口进行信息传送、加工,从“业务”到“报告”,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报告体系。

战略管理论文2

  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要演绎完美的商战,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以保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及获利能力。在这个时候,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艺术。而成本战略又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手段,因此战略成本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指导精神。成本会计学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项重要专业必修课,更加应该与时俱进,发挥其在现代企业里应有的作用。

  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成本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首先由英美会计学者提出。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在社会中这一思想也逐渐被日本及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所证明,证明战略成本管理是可以指导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同传统的成本会计有着较大的区别,战略成本管理已经不再简简单单的局限于传统成本核算,而是不断的向外扩展,逐渐突出了成本的管理职能:战略成本管理将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应用专门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如价值链分析、产业链分析、SWOT分析等,将更为科学的`成本信息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成本动因等,实现企业更为全面的成本控制,从而改善企业的成本及管理状况,获得更为持久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 战略成本管理角度下成本会计教学的不足

  既然是战略,那么在成本会计教学安排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学科及课程的安排。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安排中,教学矛盾比较突出:

  (1)现在的成本会计教学,过多的将重点集中在成本核算部分,而且是传统的制造业成本会计核算。虽然,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很具有典型性,但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各行各业的成本核算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教学的扩展性不足。

  (2)成本会计的前沿内容虽然在不同的教材中均有涉及,但都是作为附属部分简略的介绍,然而在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逐渐推广,成本会计教学的重点显然并没有随之变化。

  (3)成本会计教学由于过多侧重于成本核算,也就忽视了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的部分,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职能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它是企业战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成本教学多是黑板书写,教学的流畅性不足,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高;多媒体成本教学随着电脑的普及也逐渐增多,但是课件多为传统板书的简单罗列,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梳理出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5)成本会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案例式、参与式、分析式等教学方式很要运用,多为讲述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

  3 战略成本管理的缺陷

  战略成本研究是现代企业成功发展的必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也存在种种困难:

  (1)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体系并不完善。由于战略成本管理属于新兴学科,其理论部分还是众说纷纭,没有权威的论证,缺乏专业的教材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直接将不成熟的理论引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阻碍比较大。

  (2)战略成本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较多,而在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安排中,这些基础课程课时较少,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已然导致战略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不牢,即使勉强学习,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大学教育要与时俱进,就要考虑到它的理论研究意义和教学意义。

战略管理论文3

  战略型财务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判断,策划全面性、长远性、创造性的企业战略目标,并分析财务管理管理活动、企业资金运动等。由此看来,战略性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来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实施战略型财务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经济活动的执行准则,同时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指导思想,为企业组织的重大经济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战略型财务管理是现代化战略发展规划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战略型财务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以战略型的思维及角度,对企业财务经济活动进行管理,这就是战略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涵。战略型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发展高度,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现状,在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制定完善的战略型财务管理的目标,利用各种财务手段集合企业资源,对企业执行战略型财务管理,达到战略型财务管理的理想化目标。随着现代化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信息化时代的企业,急剧多变的市场环境再加上急剧膨胀的财务信息,使得企业在治理财务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大部分的企业,多数时并没有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无法从战略型的角度去处理、去规划财务管理活动,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难以适应财务管理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用战略性的角度、思维进行战略型财务管理,填补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之间的空缺。以战略的角度呈现于管理者面前,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利决策依据,助力企业在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财务抉择。

  二、分析现代化企业战略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 一) 战略型运营资金的管理分析

  企业的运转主要依靠资金,充足的资金才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在市场总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也是实施战略型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将战略型财务管理的思想理念融入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资金成本的高低,主要是依靠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的高低来决定的。财务管理失误将会造成企业陷入资金困难中。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分析、评价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是实施战略型财务管理的前提。对企业资金管理来说,具有动态调整、种类繁多、创新性强以及高效务实等特点。企业财务管理经过战略型思维的不断渗透,构建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才能进一步保证企业资金能够充分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资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评价体系,这对于企业来说,是管理资金中最关键的指标,通过对指标的辨析,从而形成一个监测资金运转管理的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将会助力于发挥企业的不同层次作用。比如,综合管理企业资金运营指标,可以通过关注资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现金回收率来实现;建设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客户跟踪平台、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台账等关键指标来实现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并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

  ( 二) 战略型融资管理

  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资金来支撑,而这也是企业在竞争中最有利的保障。充足的资金将会助力于企业拓展市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为自身的创造提供有利条件,此外,充足的资金同时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的有力武器。比如,上市公司通过融资的方式来拓展市场。战略型融资为企业战略型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市场中能够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因此,有效的、科学的战略型融资,是现代化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中主要的内容。在执行战略型融资中,对融资产生的影响进行细致的、认真的分析,保证融资活动在企业一定的承受范围之内,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执行战略型融资之前,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对企业的未来投资进行预测、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分析报告,只有当投资效益大于投资成本时,执行的融资活动是科学的,是合理的,是有重大意义的。

  ( 三) 战略型投资管理

  为了企业未来的资金增值,在某一时期或者是某一领域,企业投放充足的资金,这种行为就被称之为投资,在投资活动中融入战略型财务管理理念,在投资活动中形成了战略性投资的导向,为企业在市场中提供了关键性的竞争力因素,由于现代化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在决策投资之前,必须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各种投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比如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社会自然因素、市场规模的变化、企业内部财务的变化以及内部资源的改变等等,这些对战略型投资活动来说,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 四) 战略型财务风险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无法规避的,并且会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中,虽然大部分企业十分重视自身的经济活动的管理。但是,提高经济活动管理水平的速度,远没有外部环境因素变化来得快,财务风险频繁发的发生,给现代化企业敲响了警钟。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对战略型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经营的目标,对各个资金环节进行风险管理,树立企业内部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让全体员工对战略型财务管理引起重视。对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构建,需要建设风险评估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等等。这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需要各个环节做支撑,需要依靠专业化的财务人才队伍。

  ( 五) 战略型全面预算管理

  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应当以企业发展为导向,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将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企业全面预算进行预测、分析,对企业的各项决策资金的支出、费用、成本以及运营进行预测、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指导、控制,对企业的战略性发展目标的管理体系,进行顺利开展。以企业战略目标作为导向而编制的战略性全面预算管理,一般而言,大部分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预测过后,制定企业未来五年的战略性发展方向目标,对这未来五年中的指标进行分解,根据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执行分解的指标,制定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预算指标,对信息进行跟踪,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年度预算的有效管理。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的战略型财务管理关系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的状况,以企业的战略发展来开展企业战略型财务管理活动,为企业总体发展目标、战略规划提供系统化的支撑。相信在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执行并实施战略型财务管理,将会助力于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保证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

战略管理论文4

  引言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而良好的发展战略能使有限的资源达到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体现了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定位和选择。因此,战略营销关系企业是否可长期持续发展,是每个市场主体参与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对我国企业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合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资源型企业的策略进行改进。

  一、我国企业面临问题

  (1)氧化铝进口出现反弹

  虽然铝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金属,但铝被誉为万能金属,也是全世界仅次于钢铁消耗最快的金属资源,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预计未来两年铝土矿依然保持供需紧张的局面。众所周知,用铝土矿冶炼氧化铝利润微薄,加上海运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若长此以往,中国企业将增加对氧化铝的进口。

  (2)价格频繁波动

  我国主要大型铝厂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实力,进行了多种改革,完善了产业链。正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使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价格机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仅参照国内价格到根据国内国外价格随时调整,使氧化铝价格水平长期变动,不能稳定在个价格。

  (3)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差距

  国外知名五金企业由于对国际文化了解,因此享有较高知名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跨国企业拥有超前的技术水平及加工工艺,可以降低成本,相比我国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撑;与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相比,国外公司建立了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为规范操作奠定了基础,传统企业规模小,缺乏管理经验和手段,核心竞争力差。

  二、战略营销方法

  (1)创新战略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发展的动力,只有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才不会被淘汰。为了适应新观念对产业的冲击,必须革新观念。

  1、创新企业管理机制、规章制度。这为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一个企业如果不能以新的组织形式顺应时代潮流,就会失去竞争优势。例如,有的企业机构设置不合理,分工乱且细,旧的组织形式成为企业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类企业要及时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

  2、创新工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的工艺每日涌现,决定了工艺创新成为了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大中型企业要有专门的科研队伍,不断开发和升级技术,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严格加工工艺,满足不同种类和层次顾客的需要,为开拓市场提供技术保障。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利用当地回收的铝制废料,创新工艺,通过再生循环利用,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3、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最后络落脚点,现在产品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如果产品科技含量低将会被淘汰。作为资源型企业要加大开发,延长生产链,对产品进行二次加工和深加工。有的企业从氧化铝出发,形成了氧化铝一电解铝一铝合金的产业链条,盈利空间加大。在中国,应更多的开发下游产品,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等,美国美铝集团与中国众多车制造公司的合作,占据了中国市场。由于汽车的轻量化是未来趋势,中国铝制企业要把握机遇,加强合作,谋求发展。

  (2)人才战略。

  在知识竞争时代,实质就是人才竞争。企业不仅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还要加大资金投入,聘诘高科技人才,为企业研发提供坚强后盾。

  (3)市场战略。

  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变的,一个好的营销战略可以捕捉到市场的变化,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的配置和有效利用。具体做法为以下几点:

  1、签订长期协议。目前国内客户范围窄,可以用国际市场弥补不足。通过给予客户定的销售折让,稳定氧化铝的价格,签订长期供货的合同,保证每年出口量。这是

  种直销方式,主要针对的是需求数量大,而且品种单的客户。

  2、设立分销商。为了在全球竞争中更具优势,必须采取网络化、全球化的经营策略,在国内外设立分销机构或建设销售网络。与氧化铝销售相比,电解铝的销售范围更广,客户对产品品种的要求也高,单靠直销市场范围十分狭小,所以,分销是许多企业是许多企业销售的种主要方式,也是现代市场体制下的实现大宗商品销售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分销销售不仅可以提供优质服务,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减少了销售风险,回款速度也大大加快。

  3、建立联盟。山东鲁能集团与河南开曼铝业、晋北铝业和山东荏信平发热公司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减产、提价等措施,随市场变化而变,稳定了氧化铝的市场价格。而兼并与联合也成为世界铝业的发展趋势,比如德国联合铝业曾兼并了瑞士铝业公司,国外大型公司不断的跨国收购,面对这种趋势,国内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主动联盟才能降低成本,做到优势互补,占领市场份额,避免被兼并。

  (4)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社会形象、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不仅可以提高公司员工的凝聚力,而且可以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价值相联系,对企业成员的思想加以约束。所以,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基石,要形成一种全员认可并接受的`价值观,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每个员工都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为工作目标,在企业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实现自我价值。以主人翁的心态切实认真的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为公司发展和管理献计献策,为企业明天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形象战略

  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名片,不论是广告宣传还是各种促销手段都是企业形象的展示,只要不断提高声誉,创立属于自己的名牌,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比如我国“西南铝业”品牌在通过为“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卫星提供上千个品种的铝材后,销量逐年上升,连续多年居我国铝材产量销量第一,这就是品牌效应。

  (6)产品质量战略

  产品质量是关键,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质量不能保证,也就意味着企业将走向亏损的被动局面,一切也将成为空谈。员工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员工的工作质量决定产品质量”,因此,管理者要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奖罚分明,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查不出原因,也就无从谈起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质量了。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招聘专门品质人员进行检验,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技能,建立完善的质量测评体系。使质量控制得以强化,同时要做好原材料的控制,杜绝出现以次充好的铝制原料进入加工车间,从源头把关。

  三、小结

  作为氧化铝这样的资源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产能过剩,只有紧随优秀企业的步伐,不断发展自身,考虑选择合适的市场和分销渠道,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确定恰当的价格及采取强有力的推销,从优质的原材料产地进口等营销手段相配合,才能在经济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管理论文5

  一、管理信息实现信息化银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工商银行管理信息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

  1.信息渠道不宽,采集手段落后。目前,工商银行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为内生信息和外采信息两部分,内生信息主要来源于综合业务系统、数据仓库、网讯系统,外采信息主要于全球资讯平台,应该说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采集同业市场信息、行业动态信息、优质客户信息、项目投资信息等关系到工商银行经营发展和营销成败的关键信息上,却明显表现出渠道不宽、手段落后的问题。

  2.信息资源封闭,共享程度不高。目前工商银行的管理信息是按业务条块分割,上下按专业对口,左右按机构设置割据。从内部信息源看,统计、会计、投行、信贷、风险、计财、个金、电子银行、信用卡、人力资源、稽核监督的信息管理都是各自为政;从外部信息源看,各部门对口不同的行外单位,各专业取得的外部信息也是各自保管。由于在信息管理上处于分割的状况,在信息系统开发上又缺乏统一的规划,加之信息处理标准不统一,使工商银行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各条线一方面信息重复采集,浪费人力、物力,成本节节上升,另一方面造成海量信息缺乏统一标准而无法采用云技术处理,利用效率低下。

  3.管理标准不一,难以形成一体。目前各部门、各分行的大多数业务项目管理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或数据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当初一般都是自行开发、自行设计,软硬件平台不统一,开发工具不统一,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系统的整合性比较差,难以形成一体,这一状况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各部门输出的信息口径经常出现不统一,有时甚至千差万别,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手工调整,还给经营管理造成被动和不必要的麻烦。

  4.加工手段落后,信息挖掘不深。目前工商银行的大量数据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其主要原因是加工手段落后,CB20xx、信贷台账、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每天产生着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由于工商银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能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加工、挖掘的智能化的分析系统,从而使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充分利用,各级领导急需的客户贡献度分析、产品成本分析、资产风险分析、业务发展的趋势性分析等还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地按需提供。

  5.整体素质不高,人员相对缺乏。目前工商银行的管理信息专业的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规模偏小的问题。这样的人员结构很难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高要求。

  二、管理信息实施信息化银行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大数据时代进入了信息爆炸式的发展阶段,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颠覆了银行管理信息的传统观念,因此,银行的管理信息应用,也必将脱胎换骨,彻底革新,建议管理信息的发展战略定位于:以“两库一师”为依托,以天地对接、云计算、信息挖掘为手段,高效率、智能化地支持各层级的管理决策,开发和创新信息产品,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及时反映、经营监测、决策咨询、业务引导、信息发布的管理职能,为工商银行精准营销、经营转型、风险防控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一)信息化管理的机构设置

  信息是工商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随着全行向信息化银行转变步伐的加快,作为全行信息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部门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着眼于利用数据仓库管理系统把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着眼于利用数据挖掘和模型分析从信息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以优化管理决策,管理信息体系应建立高效、完善的工作网络。这一网络既包括横向的处理好与行内相关部门、行外相关部门的关系,也包括纵向的系统内部管理信息工作的沟通、联系,探索新体制下的系统工作关系。在信息化银行制度下,管理信息体系的系统工作关系特别是总行与一级分行的工作关系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由目前报表报送关系为主转变为整合系统力量、共同开发产品、进行产品分销,报表报送将处于从属地位。二级分行作为直接面向市场的独立经营核算单位,信息是支持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行内经营管理信息、本地区同业竞争对手信息、区域经济信息、行业信息、客户信息等是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因此必须加强作为信息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部门的建设。适应县级行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在县级行办只需设立相应的管理信息工作岗位。各级决策者、业务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成为各级管理信息部门的共同服务对象。管理信息部门上下之间既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更是互相合作、互相服务的关系,共同目标是生产出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信息产品。

  (二)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定位

  管理信息的功能特点是信息涵盖的范围和内容比较广泛,并跨越多个职能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应包括完整统一的数据处理系统和高度权威的深度分析系统,具有规范的数据来源、明确的采集标准、固定的传输渠道、集中的信息处理、权威的发布方式。中长期运作目标:建立起符合信息化银行发展要求、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管理信息体系。完备的管理信息体系应包括全面的内部信息和宏大的外部信息,融全行业务经营、内部管理、改革发展的调研分析信息于一体,集国家政策、监管动向、同业情报、国内外市场与客户信息于一身,具有支持领导决策、服务业务发展、引导市场营销、协调产品开发的强大功能。

  (三)信息化管理的总体目标

  信息化管理工作要坚持统一规划、集中组织、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取得阶段性进展。总体目标是:处理信息电子化、挖掘信息程序化、分享信息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具体地讲是整合全行现有业务处理系统,充实、完善、升级、创新,达到系统兼容、资源共享、集成管理、功能完备。实施步骤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建立起全行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第二,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充分信息披露平台;第三,建立起符合信息化银行发展要求、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管理信息体系。其中,第一和第二步应在近三年内完成,我们称之为近期目标;第三步应在今后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我们称之为中长期目标。近期运作目标:建立起全行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应包括完整统一的数据处理系统和高度权威的深度分析系统,具有规范的数据来源、明确的采集标准、固定的传输渠道、集中的信息处理、权威的发布方式。中长期运作目标:建立起符合信息化银行发展要求、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管理信息体系。完备的管理信息体系应包括全面的内部信息和宏大的外部信息,融全行业务经营、内部管理、改革发展的调研分析信息于一体,集国家政策、监管动向、同业情报、国内外市场与客户信息于一身,具有支持领导决策、服务业务发展、引导市场营销、协调产品开发的强大功能。

  (四)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正确的选择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总结经验与学习先进理论相结合,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与环境条件相协调,抓住关键环节,在创新中实现突破,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尽快建立综合统计及分析应用、数据仓库管理信息应用两大平台,完善升级网讯、全球资讯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应用平台。这五大平台是管理信息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全行各业务系统成功推进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规范、创新,加快信息一体化的进程,打破现有系统各自为政、彼此孤立的局面,通过共享信息资源,收集、整理、筛选、提炼数据,建立全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信息标准数据源,迅速展开数据分析、挖掘、利用,针对不同业务需求,推出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

  1.整合内部信息资源。整合资源的重要前提是取得资源,当务之急是向管理信息部门开放全行所有业务处理系统,允许管理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登录、提取诸如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信贷台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风险管理系统等前台交易和后台管理系统所能提供的各类数据。与此相关联,需要解决各业务处理系统与管理信息支持平台的链接、对管理信息部门工作人员的授权等一系列技术与管理问题。这样能够大幅度提高业务处理系统的利用程度,能够大量缩减管理信息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管理信息体系建设的节奏。

  2.统一内部数据标准。前台交易和后台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每完成一项操作,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大机系统输入基础数据,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也应该满足会计核算、资金调拨、财务管理、统计分析、人力配置的需要。要保证这些涉及全行多个部门的数据输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抓紧制订统一的标准,赋予管理信息部门制订标准和监督执行的权力。管理信息部门要在合理授权前提下,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贯彻监管部门要求,分析研究全行业务实际,抓紧制订和认真执行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数据资源管理标准。

  3.积极变革业务流程。在各前台业务处理系统中添加资源共享环节,通过对各前台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使管理信息体系建设与全行各业务系统的提升紧密结合,形成集中统一的管理信息基础资源网络,完成技术集成基础上的信息集成管理,建立全行集约化管理的信息门户,取得业务经营与管理深化融为一体、业务发展与信息容量同步增长的多赢效果。

  4.加快数据仓库建设。管理信息部门要乘势而上,集中全行优秀人才,尽快完成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风险预警管理、经营绩效考核系统的开发建设,建立数据信息集市,实现按产品、业务、机构、渠道提供定量分析信息,支持按照地区贡献、部门贡献、产品贡献、客户贡献、员工贡献配置资源,真正发挥服务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功能。

  5.改善信息化管理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二是统筹兼顾技术需求,确保业务—人员—设备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全行事全行办,充分依靠各部门,共同建设服务全行的综合体系。四是加快培养合格人才。加快招聘和培养数据仓库、人工智能、数学建模、信息检索、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技术人才。

战略管理论文6

  对于许多企业、经销商来说,物流的概念十分宽泛而简单,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很容易把国际物流管理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运输。其实物流的概念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都具有相对严谨的定义和研究系统,需要企业经营者和各界学者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实施方法。面对众多中小企业在扩大交易范围时出现的种种物流问题,经营者也开始注重对自身企业物流方面的统筹管理,但就目前来看还存在着理念偏差、管理不系统、信息化水平低下等问题。

  一、中小企业经营中的物流概念分析

  物流这一概念从经济学领域来分析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提供解决产品时间和空间流通差异问题的方式,通过消除经济活动中时间和空间的屏障来促使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从管理角度来说,物流则是对企业产品供应链条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所以,物流活动不仅仅是产品的运输,而是通过控制产品供应链条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就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物流而言,物流管理是在运输的基础上对企业产品生产、供应、销售等所进行有效规划的方式。尤其是针对众多缺乏管理意识的中小企业而言,良好的物流管理更是为其解决货物流通速度、提高产品投放精准率、减少货物存量、降低成本、延伸销售范围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国外物流管理方式的涌入以及国内大中型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视,我国的物流管理从最初的企业之间的货物运输发展为企业中专门的管理部门甚至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先进科技的推动下,物流行业的管理理念、系统协作程度、信息化水平都沿着国际化路线发展。但是国内中小企业虽愈加重视物流管理却没能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

  二、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存问题

  (1)企业管理理念难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中小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重视来源于强烈的市场竞争,当其遇到竞争困境时,才意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这种在竞争中的被动体现了企业管理理念的落后,在没有思想准备下的匆忙应战只能是勉强保全自身,难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利润。尤其是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订单数量多、次数频繁、时间要求紧、货物拆装繁琐等物流要求使其难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零售企业便利店模式经营中,更是需要有合理的物流配送作为支撑,有长效的.管理理念来确保运营。所以说,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采购、运营、销售等都是相互孤立的“点型”经营理念是不能够取胜的。在愈加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需要有一个长效、综合的管理理念来应对市场竞争。(2)系统协作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力度不够。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建立或者选择一个拥有物流管理经验的部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自身企业生产系统与物流部门或第三方物流公司协作程度较小,导致企业出现在物流管理投资较多但收益甚少的现象。这就是企业与物流管理系统协作程度不够的表现。企业在建设之初,拥有当时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性能,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物流管理的更新,其原本的管理理念远远不能与其他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相抗衡,致使其经营活动进入低潮期。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并不是建立一个最新的物流管理部门、选择一个最先进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公司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注重企业自身系统与物流管理系统的协调程度,才能使得企业管理横向发展,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3)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难以迎合物流新模式。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在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催生下提高的,面对高效的经济活动要求,物流管理必须从行业全局出发,提升自身对企业库存、运营、销售、配送等方面的控制能力。但是,物流管理在提升自我管理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与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匹配的现象。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这种现象并非因为物流管理水平发展不合理,而是由于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低下造成。

  三、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战略探索

  (1)企业需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根据以往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上的失败案例,其他企业应该吸取教训,在发展物流管理的过程中注重长效、系统的发展战略制定。这是企业物流管理的灵魂,是实现企业产品供应链管理“横向一体化”的关键。通过合理的物流管理降低企业在运营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从而得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具体对某个企业来说,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必须理解物流管理综合运作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个环节中,相应的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缩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时间差距与空间距离。所以说,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实现与物流管理的合理对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企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实际运用中实现库存合理、成本降低、利润提升的最佳效果。这也是企业成功完成市场运作的关键所在。(2)企业需配合物流管理系统化。所谓物流管理系统化,简单来讲就是企业管理系统与物流管理系统达到一定的协调程度。达到这一协调程度需要企业和物流管理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是对企业物流部门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系统调整,在确定企业规模大小、管理模式、产品产量、存货费用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系统做出相应配合调整,通过对企业周遭环境、产品流向、流量等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使物流管理与之相配合。其次是物流管理系统要注重产品运送与货物存量之间的关系,要做到既能够保证货物不积压又有一定的供货基础。这就需要物流管理系统抓住产品的运送时机并做好相应安排,这样才能抓住市场调节的时机,尽可能的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要注重物流管理费用额合理化,并不是物流系统与企业系统相协调就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长期顺利,还要注重物流管理系统的技术提升,实现资金节约与技术升级的双赢。(3)企业加快开展信息化战略。我国的中小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就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当面对先进的信息化物流管理时难免会“不知所措”。其实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完善物流管理的需要,也是提升企业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综合分析发展信息,制定发展计划重要参考工具。实现企业信息化与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对接能够实现更多信息的共享、准确物流信息的查询,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的管理和交易的顺畅。在高效、精准的信息化管理下才能够不断扩充企业产品的覆盖面,完善企业产品供应及相关管理,随着企业物流网络扩大,企业才能够得以规模化发展,真正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同时,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还可以作为第三方公司来承包外来业务,这也是企业实力扩充的方向之一。在许多中小企业寻找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委托公司时,拥有自身物流管理部门的企业可以为相同或相似行业的经营者提供物流管理服务,只承包其非中心环节的物流运作。物流管理外包其实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然而寻找同行业来进行物流管理是降低成本、优化运营的明智之选。所以对于有实力进行物流管理的企业来说,充当企业物流管理的第三方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支撑的表现,也是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步骤。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通过规范物流管理来发掘第三利润增长,是促进企业管理完善的重要途径。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虽实力薄弱但是都意识到了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并且有了相应提升,这是企业经营者整体经营素质提高的表现。但是值得提醒的是,中小企业自身资金技术薄弱,在发展企业物流管理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出发,不能一味跟风,扩充物流管理系统而迷失了企业原本的方向,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得以掌控企业发展命脉。

战略管理论文7

  在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综合改革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要想更好地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就要在了解综合改革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度,使管理模式得以优化,进而提高公立医院的发展效率。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概述

  公立医院在最新提出的综合改革制度中,制定了完善的改革目的,并且根据公立医院的需求开展工作,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效率。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的公立医院在综合改革的时候,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病人、医疗人员以及政府的满足。首先,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之下,病人就医的时候可以得到较大的公益满足,使其就医感受得以改善,这样,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改革效率。其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之后,医疗人员的劳动受到了充分的尊重,薪资待遇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医疗人员的价值。同时,医院还能为医疗人员营造较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的氛围积极向上,就业场所非常安全,对其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最后,在政府方面,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医疗的需求,还可以有效解决医疗改革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整体的改革,不断创新医疗机制,进而将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二)公立医院医疗体制的改革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过程中,对整体医疗体制的改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调整充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在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中,除了要将政府主任、卫生计生主任、医院主任、药监主任等作为一把手成员,还要聘请专业素质较高的专家作为顾问,对公立医院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得以有效改革。医院综合改革管理部门还会在政府中设定办公室,由政府指导并落实改革工作,这也是人力资源战略性管理最为关键的支持因素。

  2.成立医疗集团医疗集团的成立,是由多所公立医院共同完成的,根据医疗改革体系的总体要求,充分整合当地公立医院资源,制定完善的责任机制,进而有效地运行管理体制,使集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集团内的医疗情况得以监控,进而提升医疗质量,制定完善的医疗费用标准,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同时,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之后,成立的医疗集团能够有效地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医生与护士都能够在集团之内进行合理的流动、合理的就业,共同分享医疗经验,进而提升医疗效率,便于患者就医。

  3.医疗费用的增长得到控制在综合改革公立医院之后,其医疗费用的增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降低药品费用。据相关部门预计,截止到20xx年末,医疗费用可以控制在26%以内。截止到20xx年,药品费用消耗可以控制在总费用的35%以内。同时,对于药品价格的增长幅度,也可以控制在10%以内,进而降低了就医人员的费用支出,对于其他医疗费用,也要合理地控制,不可以出现过度增长的现象,进而增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成效。

  4.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公立医院在综合改革之后,医疗服务价格可以得以理顺,在保证医疗人员技术劳务价格的基础上,对不合理的诊查费用、手术费用、治疗费用等进行控制。根据医疗总体费用的分析,对于有费用下降空间的项目,必须要对其进行调整,合理地控制动态平衡度,进而提升医疗服务价格控制效率。

  5.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就是公立医院为了符合综合改革的要求,使大病诊疗功能得以完善,根据分级治疗的要求,主要将其分为急性病症治疗、慢性病症治疗等区域,进而提升病症治疗效率。对于县级公立医院,上要与三甲级别的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下要与乡镇医院进行分级治疗联合,进而保证公立医院的改革效率。将级别设置成为:首诊服务级别、家庭医生级别、医生多点执业级别、乡镇卫生院级别等。

战略管理论文8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现象越来越明显,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一些企业不断推进企业创新战略的发展与建设,并将创新战略的思维模式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为企业人才合理化配置提供有利条件。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将创新战略模式应用其中,对企业在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就创新战略导向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创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由于近年来社会发展趋于平稳上升阶段,市场经济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有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各企事业单位都对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化单位内各部门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状态等,以此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战略的出现更是给众多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有利的武器,很多优秀企业及时准确的将创新战略投入企业的发展中,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是加强了投入力度,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做出了充分的导向作用。这就表明,创新战略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只有良好的运用创新战略导向下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这些阶段的过渡变化是国家、地区和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程度的折射,反映了组织的结构、形态和特征技术的相应变革。

  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战略的重要性

  鉴于优化合作的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很多企业开创性地发展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策和思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核心开始向技术创新战略方向发展,创新也是企业永葆生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三、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分析

  团队想法的产生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可通过会议的形式完成,會议不是简单的文件学习过程,而是一种各公司、各工作团体、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过程。其他还有技术研讨会、国外培训、跨国技术交流与沟通、出国服务雇员志愿者服务计划等,都可加强企业员工产生新想法,对组织成功做出相对的贡献。效率导向下的薪酬设计是以利用新产品规模化来完成节约劳动成本的目标,企业需要严格控制成本,使得超支最小化。组织负责提高员工个体对企业整体目标的认可度,并在总体战略目标框架内设定既定目标及任务分工,以高效的团体配合能力获得创新收益。

  四、提高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方式

  (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其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企业一些员工隐私或是公司机密泄露等问题的出现,更严重的还会影响企业日后的发展,给企业笼罩一层阴影。因此,企业一定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管理,具体管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初建时,就应该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其基本软件系统进行安全的设置;如果企业已经将基本的软件系统设置完毕,那么相关的管理部门就应该对其做到进一步的完善,并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管理,加强数据管理和监管,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顺利的运行。二是,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织一些交流会,并通过各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个环节的建设,同时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内容。三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负责人还要善于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多方面分析,在制定出有效解决方案的同时,防止类似情况出现在日后的信息系统运作中。

  (二)合理进行人才招聘和人员配置

  人才的选择和人才的合理配置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不小的挑战。随着各企业招聘岗位逐渐增多,应聘人数只增不减的情况不断出现,因此企业在挑选人才的时候需要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考量,根据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和岗位对人才能力的匹配程度来进行挑选。另外,还要避免一些靠关系、走后门选择人才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让更多有实力的人才为企业所用,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不仅如此,企业在人才配置方面也有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如企业要根据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岗位调配,让其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另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不可仅凭个人主观意愿,不顾企业流程和规章制度,随意调配新员工的工作岗位,这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还会降低员工工作热情,并给其他员工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加强员工配置管理工作,让员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强化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

  任何一个企业在聘用新员工的时候,都会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但是一些企业只是对新员工进行了简单的部门介绍和员工所在部门介绍,并没有让员工真正的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向,从而导致企业很多员工盲目的工作,耽误自己的前程,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面对新员工的时候,要先对员工进行企业多方位全面的介绍,如企业的文化背景、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这样员工才能在全面了解企业之后,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工作,为企业贡献有价值的力量。之后,还要对员工进行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工作内容方面的学习,让员工在提升对企业认知程度的同时,加强员工的全方位培养。

  (四)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除了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的、统一的培训外,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品德、能力、业绩、态度”等综合的培训,具有创新精神、团结和谐、廉洁自律、务实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其整体素质的工作水平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注重企业员工的考核评价

  定期进行员工的考核测评,是对员工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理解,更对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企业员工的考核测评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员工的技术水平是否达标、员工的工作业绩所提升以及员工是否遵守规章制度等。这些方方面面不仅能体现员工在一段时间内为企业贡献了如何的力量,还能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分的分析企业员工现阶段的工作状态。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能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能力突出的员工进行岗位调配,让其在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中,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五、结语

  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现阶段众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老套的管理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很多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地位。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秉着传统的观念运营企业,不懂得如何进行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使得企业发展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所以,这些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一定要善于借鉴其他优秀企业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具体的方法,并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情况,制定出合理妥善的管理方案,这样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隋鑫.高技术企业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05).

  [2]张妍,魏江.战略导向国内外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xx(11).

  [3]宋文豪.战略导向与组织创新作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xx(07).

战略管理论文9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特有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人伦思想为主流,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色彩;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传统文化主要倡导“天人合一”的辨证思维、和谐中庸的中和思维及直觉经验的顿悟思维方式。传统文化借助于战略管理会计人员的思维媒介,能对战略管理会计活动施加积极影响、提供重要启示。这充分表明,传统文化是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有利因素。

  一、“人本”思想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及人际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在思维观念上重视“民”及“民”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处理“民”与“社稷”、“民”与“君”关系时,始终将“民”置于首位,认为“人”既是治理(管理)主体又是治理(管理)客体,显示出传统文化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传统文化还将人划分为若干类别。从治理角度看,有“劳心者”和“劳力者”之分,孔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仅从纯管理角度看,它揭示了传统文化对管理的一般理解:管理就是“人治”和“治人”,也就是说,管理的主体是人——劳心者,管理的对象也是人——劳力者,这与现代管理科学对管理的解释完全一致。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活动极为有利。我国企业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企业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树立人本思维方式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创造管理奇迹。

  日本经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腾飞,其原因之一就是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精髓,在企业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日本企业家将儒家文化融入到现代科学管理中,提倡人本管理思维理念,激活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如丰田公司明确强调的两大支柱之一就是“尊重人性”,即尊重员工,将员工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成果联系起来,尊重所有关联客户,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和保持率。管理方式一是强调尊重、团队合作,注重以人为本和人际关系和谐;二是强调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三是强调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一致。中国企业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有优势和潜力在“人治”和“治人”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企业人本管理的推行,为战略管理会计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即通过会计职能活动来激励人,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如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卡普兰从顾客和员工角度设计平衡计分卡,取得了很大成效,被企业奉为至宝。同时,人本管理的实施,也使将人力资源纳入战略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核算和管理成为可能。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将人力资源纳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进行管理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如果战略管理会计能够真正实现将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以企业人力资源为对象,确认、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信息,将会计研究延伸到如何使企业“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领域,不仅可以为知识化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收益分配提供相关信息,而且可以为知识化企业建立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剩余收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奠定产权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资源投资规划和资本预算、人力资源价值、成本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投资分析、员工绩效评价、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等。

  二、“天人合一”的辨证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讲求事物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表现在思维模式上则是追求完整,强调综合。先秦至明清的大多数思想家都推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现在认识实践上就是要求人们用辨证思维方法和整体性观念去认识世界,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不能脱离自然,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不能脱离社会,人类认识的基本要求就是人与天、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寻求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剖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需要而制定的,管理企业总体活动,追求企业总体效果,与之相适应,也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其服务过程中坚持整体性原则。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应视企业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看问题,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一切战略管理活动,抛弃传统孤立、片面和从局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目标上,只有整体目标才是最高目标;在管理对策上,只有追求整体最佳才能成为最优管理对策;在资源利用上,着眼于整体资源的最优利用;在经营活动上,既重视主要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

  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事物之间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元气、阴阳、五行联系起来,要求人们用辨证的思维方法认识世界。这种辨证的认识方法有利于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为战略管理会计人员从整体上思考和处理各种战略管理会计具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来源。如在作为战略管理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成本管理活动中,战略管理会计人员运用整体辨证思维观,将本企业与供应商

  和购买商视为一个整体,将成本与技术或成本与组织结构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开发本企业与供应商和购买商价值链间的联系、成本与技术的联系、成本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联系,就可以找到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价值链成本管理法、成本企画、技术成本管理法(价值工程)、以及虚拟企业和工程再造等。

  三、直觉经验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直觉经验思维方式指用直觉、经验和顿悟来考察、研究自然,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没有任何人为界定的直觉思维,主张尽力排除自己已有思想和各种感官感觉。直觉思维认知方法不受任何限制,使思维异常活跃,它赋予人们以清新的顿悟,使人类在问题丛生的杂乱中找到摆脱思维困境的突破口,以直接和整体的方式领悟事物的奥蕴,为创新提供了许多天才的设想和“灵光一现”的灵感,使认识者“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发达的经验文明造就了中国先哲们凭经验来断事物的方式,因此,直觉经验思维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思维特点之一。

  当今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极具创造性价值的思维方式。激烈的全球竞争导致各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层出不穷,面对动荡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难以把握的竞争态势,企业必须根据情势不断地对战略管理方法和模式作出相应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战略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特别需要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为此,战略管理会计人员惟有摆脱各种既有思维框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开启智慧的闸门、借助于丰富的想象、使思维自由驰骋、凭借战略管理会计的学科优势,设计出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思路,为企业的战略管理部门提供多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方案,才能有助于企业战略管理人员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应对各种复杂的形式。在各种新思路和新方法生成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形成过程中,传统文化直觉顿悟与经验判断思维的'影响不仅无法排除,而且其作用非常关键。

  四、和谐中庸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启示

  传统文化讲究整体和谐,当变则变。先哲们将“和谐”规定为万物生存所依据的原则,人类和宇宙万物只有在整体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存在和发展,“和者,天地之生成也”,“和乃生,不和不生”,强调个人应顺应社会,人类应顺应自然,并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法则,但是“天若变”,为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道亦应变”。和谐思想的集中表现就是“中庸之道”,它要求为人处事不激进、不走极端,当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冲突时,要采取恭敬和谦忍的态度,以群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协调好各种关系,主张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掌握原则,把握不同的两端,兼顾双边共同的利益,避免偏于一个极端。中庸之道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们所寻求的人性最佳状态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既是道德伦理和政治观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不以僵死的、停滞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寻求量变或质变状态下的“中”;它也不是不辨是非、抛弃原则,老好人的处世哲学,而是至精至纯的美德。和谐中庸思想虽有折衷、保守之嫌,但其实质上呈现出“当变则变但整体和谐不变”的思维特点,这对战略管理会计活动也有重要启示。

  企业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随机应变已成为知识化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理念。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地协助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的各项工作也应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在动态中寻求最佳平衡点,因此,战略管理会计要讲求随机应变。但另一方面,战略管理会计在坚持随机应变的同时,应保持永远不变——即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不变,这与管理大师明茨伯格的观点“战略这个概念的基础恰恰是稳定性,而不是变化”相一致。

  战略管理会计强调随机应变原则,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战略管理会计所用的技术方法和评价指标灵活多样;二是指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策略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如投资方向和力度、产品开发、产品生产结构等,始终坚持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来指导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奉行随机应变原则,是为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而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和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在战略管理会计思维观念中,不管战略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程序如何变动,让顾客和员工永远满意、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整体大于局部、长远优于眼前等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至少应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发生变动。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应当遵循传统文化“当变则变但整体和谐不变”的思维方式,只有认真协调好变化性与连续性的辨证关系,做到持续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持续,才能真正有助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天人合一”的辨证思维、和谐中庸的中和思维和直觉经验的顿悟思维四种思维方式,通过战略管理会计人员的思维中介,能够对战略管理会计活动施加积极影响,并提供重要启示。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思维模式影响的我们,更具有推广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能力与潜质。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是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有利因素。

战略管理论文10

  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低碳脂肪胺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国增塑剂行业十强企业。其主导产品为低碳脂肪胺和增塑剂,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是世界500强“住友化学”及“SANDOZ”等公司的供应商。

  公司拥有健全的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ISO10012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和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连续三年获“AAA”信用等级,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十一五”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民营企业,并于20xx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产学研合作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企业产品转型升级的实现手段。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司与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大连化物所、华东理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所长期深度合作,采取共建平台、项目攻关、咨询交流、协作联盟等方式全面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有“浙江大学建业有机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南大学建业增塑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合作平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长效合作机制、协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公司还配备必要的设备仪器,并组织专业创新团队进行长期研发,不断提升公司主营产品关键核心技术水平,确立公司主营产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在项目攻关上,近三年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计划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15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10项为省部级以上项目,产品领域涉及低碳脂肪胺、增塑剂、醋酸酯、白炭黑及化工新材料。其中,低碳脂肪胺生产用催化剂已完全取代进口材料,“连续化低碳脂肪胺生产技术”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水平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知识产权建设和标准制定上也得益于十余年的产学研合作。公司现为全国化标委低碳脂肪胺工作组组长单位,主持并制定了低碳脂肪胺六项国家标准和六项行业标准,同时还参与了增塑剂、醋酸酯两项国家标准和三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近三年申请发明专利20项,其中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

  产学研合作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中的政产学研的作用及收益分析

  2、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发展对策

  3、独立学院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与启示

战略管理论文11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在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对战略性绩效管理认识不足、战略性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战略性绩效管理指标设置不科学和缺乏畅通的绩效沟通和反馈渠道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结合、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的健全上做出努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PDCA理论

  随着企业管理向战略管理阶段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作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战略性绩效管理日益成为连接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这一企业战略性资源的纽带,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实现效益和效率两个有效性的关键。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先天性缺陷,在战略性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以促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战略性绩效管理理论概述

  (一)战略性绩效管理涵义

  战略性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构成一个闭合式循环。通过这个良性循环过程,管理者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不断改进员工、团队和组织绩效水平,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与绩效管理相比,战略性绩效管理更着重于团队绩效与组织绩效一体化导向,着重于长期绩效导向和竞争优势导向,关注焦点集中在组织绩效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上。

  (二)战略性绩效管理作用

  一是有利于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它能让管理者将最明确的信息和责任传递给员工,有利于员工充分体会到战略性绩效管理对自己的近期和长远发展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员工情况。它能让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层级员工的工作绩效,发现实际工作与期望目标的差距。三是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它能将员工的工作目标同部门的目标、组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这就保证了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组织战略目标的同步达成。

  二、民营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的问题

  (一)对战略性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民营企业对战略性绩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依然把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划等号,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年末填写的那几张考评表就是绩效管理。实际上,战略性绩效管理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绩效的问题,还包括对组织绩效的计划、考评、分析与改进,是对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战略性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战略性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但在目前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中,企业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这样,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发生了严重脱节,难以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

  (三)战略性绩效管理指标设置不科学

  绩效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是战略性绩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许多民营企业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但却刻意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这种做法必然导致难以突出那些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几个关键指标,所以很多国企的考核指标面目基本一样。另外,在考评标准上也缺乏量化和可操作性,而且与绩效计划结合不紧密。

  (四)缺乏畅通的绩效沟通和反馈渠道

  要做好战略性绩效管理工作就必须深入系统的看待绩效管理,建立良性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很多民营企业的绩效沟通与反馈机制非常不完善。民营企业往往不重视与员工充分沟通,也很少为员工提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这便导致员工不知道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绩效考评工作无法达到改进绩效的目的。久而久之便造成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员工的.抵触情绪。

  三、改进民营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促使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有机结合

  首先,绩效计划的制定要与企业愿景和战略一致,并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其次,根据企业愿景、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确定整个企业的绩效目标。之后,通过企业的绩效目标与企业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以及业务流程的相互结合,将绩效目标分解到各级组织上。

  最后,经过层层分解,将组织绩效落实到员工。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将企业绩效目标与员工绩效目标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得以协调统一。

  (二)以PDCA理论为基础进行战略性绩效管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其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

  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给予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这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民营企业要运用这一方法,形成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构成的闭合式循环。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简便而有效的考核方法是战略性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所追求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大量的因素影响公司总体目标实现,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只是少数关键性因素。所以民营企业要围绕关键性因素来设置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另外,民营企业还要重视绩效评价体系的执行,一是过程方面,考核一定要按照程序和标准去做:二是考核结果要真正运用,也就是说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人员调配、晋升辞退、职业生涯规划等要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许仁妹.创新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J].上海企业,20xx(8):61-63.

  [2]郑敏芝,宋延军.战略性绩效管理:组织发展的推进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xx(3):63-65.

战略管理论文12

  摘要:企业要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高度重视公司战略情况,而中国冰淇淋企业的品牌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文章以一些品牌的经典理论为出发点,并根据我国冰淇淋企业的发展形势和现状,比较哈根达斯公司具体实施的战略方式方法,运用专业的论证和研究手段分析公司情况。希望通过理论解读哈根达斯在中国的发展而实施的策略,使本土冰淇淋企业认识到树立正确战略及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为冰淇淋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哈根达斯;公司战略;风险分析;发展建议

  哈根达斯是制作极品冰淇淋产品,并且对应的目标消费群体是追求时尚或处于收入金字塔顶端的人们。采用高档冰淇淋专卖店的做法,使大众对哈根达斯这个企业产生一定的认知度,并能够让顾客很好地认知它的定位。使它高级、优质这一特点扎根于人们心中。同时,它与高档化妆品合作,让哈根达斯的Logo与化妆品同在一个礼盒里,这一做法和它是高档的定位也是非常吻合的。

  1公司概述

  1961年,哈根达斯在美国上市,因产品的高质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在美国迅速得到广泛关注而闻名,继而随着企业的壮大出口。1996年,哈根达斯发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在繁华的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哈根达斯实体店。在20来年的发展下,形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市场地位,它的品牌名气可以说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高端市场绝对的领导地位。哈根达斯营造的品牌使命是一种“情感氛围”,提倡“尽善尽美,尽情尽享”的生活方式。

  2公司战略分析

  2.1环境分析

  2.1.1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现有竞争者:在中国市场,哈根达斯主要是通过专卖店的形式销售,同样这种形式的品牌也包括DQ等。虽然像蒙牛伊利等之类的以低端冰淇淋为主的产品不会对哈根达斯造成较大的威胁,但是也瓜分了一些冰淇淋市场。在价格上哈根主打高档消费,而DQ则是以亲民为主。DQ产品为了同哈根达斯的醇厚浓郁特色有所区分,也研制了软体冰淇淋来吸引顾客,提出就算把杯子倒过来冰淇淋也不会掉下的促销技巧。获得了经过搅拌,有倒杯不洒的美誉。(2)潜在入侵者的威胁:由于哈根达斯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首先占领了市场,保留其忠实的顾客,在国内冰淇淋的高端市场中站立了脚跟。当雀巢、蒙牛等占领低端冰淇淋市场时,以哈根达斯为首的冰淇淋品牌连锁店则避开了交锋,站稳高端市场。但是现在蒙牛光明等把重点也转向了高端市场。(3)替代品的威胁:冰品的消费时间点深受气候的影响,并且冰品的种类比较多,包括传统的雪花冰、KFC的甜筒等,而且他们还可以选择像咖啡饮料之类的来解渴。2.1.2市场需求分析。如今我国的国家发展不断前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对于高消费品也变得可以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生活,享受买高档消费品带来的愉悦感。这时高档消费品、高质量消费品也就增加了市场的空间。哈根达斯优秀的产品品质和质量让它在中国市场上非常地受欢迎和推崇,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也带给了它丰厚的报酬。推崇权威,在世界知名品牌中哈根达斯是其中之一,在冰淇淋界有着一席之地,选材的优质、包装的独特奢华以及独具匠心的造型体现了哈根达斯不仅是冰淇淋更是一种“艺术品”,而真正将人们吸引的并不仅是因为它外表的靓丽,更是它极具影响力的名字—哈根达斯。“哈根达斯”优质品质和时尚的新的代名词。

  2.2SWOT分析

  2.2.1哈根达斯的优势分析。哈根达斯一直以其非常优秀的天然原材料品质闻名,不含有任何的人造香精、防腐剂并且无添加色素,纯水果、牛奶制造而成,要经过500多道人工程序,去收集来自最高产地的无污染食材,足可证明其品质的突出,因此也带来了顶级品牌的美称,国内产的一些品牌难以超越它。哈根达斯也给大众心中留下一个深刻的想法,那就是吃哈根达斯是一种高贵且卓越的享受。哈根达斯有着近20种口味供顾客选择且每一季度都推出新品和口味,因此顾客也对它存在新鲜感。2.2.2哈根达斯的'劣势分析。冰淇凌是个易随季节天气影响的食物。我们都知道冰淇淋属于季节性的食品容易受天气冷热的影响。夏季吃的人会很多,冬季吃的人会少很多。还有一点就是它是高端的产品会导致其价格的昂贵,就会非常影响它的销售量,大多数人群接受不了它的价格会不愿意消费。与其他普通的冰淇淋相比一个小小的冰淇淋球就要花几十元或几百元,这也使得哈根达斯的消费群体有限制,大部分只能存在高薪人群。2.2.3哈根达斯的机会分析。利用新产品来吸引客户。哈根达斯每年推出近十几种新产品与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和与众不同相一致,让更多年轻人因为新产品而光顾。并由着这个时机哈根达斯用来树立自己的产品文化和品牌文化,将新顾客成为自己的忠实顾客。哈根达斯在商场设立产品柜增大顾客见识度,既可以开阔自己的另一个销售渠道,也能凭借其高级的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来光顾。2.2.4哈根达斯的威胁分析。如今,看到中国市场商机的不光是哈根达斯,还有DQ等国外冰淇淋行业也加入了中国市场。让顾客多了选择空间,降低了选择哈根达斯的概率。中低端市场是现在中国主要的冰淇淋市场,它们的方便购买也优于哈根达斯产品。在中国冰淇淋市场的发展下,一些原本处于低端的品牌,如蒙牛、伊利等品牌也更新改造追求高档,因而推出了高端冰淇淋产品。

  3公司战略选择

  3.1公司层面战略

  哈根达斯公司认真地了解和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将哈根达斯定义为时尚和享受的代名词。邀请多位大牌明星来为哈根达斯宣传,让消费者间接感受时尚。哈根达斯在留住消费者方面做足功夫。哈根达斯开通公众号注册会员,给每位会员提供优惠券和折扣券,因此折扣的吸引会让顾客二次消费。他们也针对中秋节礼品市场,专门开发了冰淇淋月饼礼盒,样式多样,非常符合中国人过节送礼的习俗也扩大了消费范围,提升了自身的号召力。

  3.2职能战略

  产品:纯天然的材料制作、包装盒也是从法国制造空运过来,产品从制造完成到零售,密封与冷冻性能很强,完全不存在会融化;果汁同样采用冷冻方式运来,再通过解冻来零售。哈根达斯采用大量科技技术,以便给顾客新鲜美味的口感享受。哈根达斯的每一个产品的问世也表现出哈根达斯一贯示人高贵、享受的品牌特点,宗旨也是坚持不懈地把产品和更多创意凝结在一系列产品中。促销:哈根达斯会在每一个中国节日到来之前推荐符合节日气氛的新产品。例如情人节,会送制作的玫瑰花和为情侣拍照留念;母亲节,会推出类似新品蛋糕并打折。哈根达斯会在中国的每一个有意义的节假日里推出活动,吸引大批慕名而来的顾客。它的广告语“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吸引了许多热恋中情侣来此消费,变成了大多数情侣必去的消费场所。

  4公司战略存在问题及建议

  准确介绍产品种类会让顾客清晰地了解你售卖的产品是什么,当顾客有了这方面的需求时,会第一时间想到你的产品,哈根达斯零售冰淇淋蛋糕,会有一些快过生日的顾客前来预订。产品的种类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表达清楚准确。类型要清晰方向要明确。在企业销售方向下,产品线主要推出两种类型:口味选择多样:同一品种,多种口味。通过多样的口味选择提供给消费群体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也促进了消费者消费下一种口味。容量选择多样:零售不同容量包装的冰淇淋,分别推出针对个人、家庭消费和还有礼盒消费等。对于市场上存在较多同类商品的产品,我们更应该突出自己的特点,使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将产品质量与口味鲜明做大,有自己的特点,使顾客产生二次消费的欲望,才算合格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丁华.休闲食品企业如何做大品牌和市场规模[J].中国食品工业,20xx(1).

  [2]小金.哈根达斯:“奢侈品”制胜之道[J].百姓,20xx(2).

  [3]朱勇,刘培.企业差异化战略的选择———哈根达斯国际化战略分析及启示[J].技术与管理创新,20xx,30(2).

  [4]李亚静.ST冷饮公司在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xx.

  [5]奉灵芝,高潮.哈根达斯在中国[J].中国对外贸易,20xx(3).

战略管理论文13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乡镇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乡镇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一、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

  1.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从产权制度来看,现在乡镇企业主要有集体经营、承包经营,以及股份合作制。前面两种形式的产权关系模糊,名义上财产归集体所有,而实际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乡村群众并没有对财产的支配权、处置权,真正拥有财产支配权和处置权的是乡村行政组织和领导。

  而对于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很多还发展很不成熟,企业的经营者只简单的把它看做是一个融资的渠道,并没有把推行股份合作制看作是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是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2.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长久以来,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始终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大多数乡镇企业存在着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裙带关系,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从而导致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在对待企业员工上,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企业员工既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的现实。企业员工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社交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很多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甚至不进行培训,很多乡镇企业为了企业短期经济目标的是实现,往往只对企业员工进行一般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时间较短,制约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3.乡镇企业缺乏资金供应和技术创新

  从生产要素来看,资金缺乏仍是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都是从农村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利润,很少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和帮助,因此并无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时,企业很容易因为缺乏外部资金支持而处于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中国乡镇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那些科学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低水平产业,产品生产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品的低成本,因而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4.人才和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成为当前乡镇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人才和技术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入WTO后,乡镇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展,关键在人才。

  一般情况下,外资企业和大型国企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和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它们必然会留住很多高技术、高学历的人才,使得很少有人才来到乡镇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会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农业劳动力以“民工潮”的形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业或服务业,使得乡镇企业缺乏基本的劳动力,处于对外吸引不了人才,对内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二、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策略和趋势

  1.依靠政府政策,从宏观上调整乡镇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乡镇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应该是在充分考量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同时考虑本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文化资源的特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经营领域。同时,乡镇企业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既有别于国有企业单一化的生产经营现状,又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

  2.改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能否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是乡镇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企业应有灵活的发展和营销机制。乡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始终依赖于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积极汲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认真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及时总结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特别是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它们在企业管理的某些方面,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3.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

  创新,永远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从总体而言,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思路应是:首先,尽量采用适合乡镇企业当前情况的先进适用技术。乡镇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很不平衡,采用技术应因地制宜,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应区别对待;其次,搞好规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尽管技术创新主要还是市场行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乡镇企业,但为了促进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县及乡镇级政府和乡镇企业领导都要有技术创新意识,要制定鼓励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政府激励技术创新的手段。

  4.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

  一方面,立足培养是开发乡镇企业人才的战略基点。乡镇企业培养本地的技术人才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灵活的培训方法,开发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和本乡镇的后备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在这一点上,应该大胆引进,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不惜花大代价;更要建立好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人力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

战略管理论文1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导致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烈,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作为发展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促进生态平衡的基础,所以要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结果,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是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成果,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因此,加强林业管理,对促进林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保护林业的觉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林业管理部门逐渐淡化了林业管理意识,这就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自身的林业管理意识,把林业管理放在首位,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通过观察不断摸索林业管理办法。例如:林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来宣传林业发展的优点,让人们从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倡导更多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林业管理。对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定期开会,讲述林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在我国,虽然很早就实施林业管理,但是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不熟悉林业法律法规,从而导致大量不合理的滥砍、滥伐现象,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环境,更严重的还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要发挥其主要职能,利用完善的相关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加大对破坏林业行为的惩罚力度,对林业管理落实到人,让林业管理逐渐走向法律化和规范化,从而更好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林业管理部门发现破会林业发展的行为,就要对破坏人追究到底,并给他讲述相关的林业法律制度,让他意识到法律知识是促进林业的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求他要按法律规定做事,违反法律规定是要受到相应处罚的,他的行为破坏了林业的发展,所以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以此事为借口,可以定期对学校、单位以及社会,及时普及林业法律知识,让社会更多人士认识到保护林业的重要性,了解林业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用法律约束自己,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3转换角度,加大科技投入

  目前,大部分国家对林业管理都处在传统的模式,这些都很落后,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林业部门要转换角度,考虑通过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林业管理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林业发展。此外,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当今社会林业发展的要求,把我国林业发展真正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林业发展的科技化奠定基础。例如,在林业的发展中,可以采取育苗、兴林和造林等技术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管理部门要不断学习有关林业管理技术知识,创新林业管理方式,扩大林业产品市场,提升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将传统的林业经济逐渐转变成为现代产业经济,进而可以更好地利用林业资源,促进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4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

  在我国,传统的林业都是以直接销售实现经济价值,这样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产业结构,也不利于林业产业的结构升级。所以,在林业发展中,管理部门要不断学习,调整其产业结构,尽可能实现最大经济价值。首先在发展经济林区的同时还可以种植工业用木或是树苗,其次还可以加大树木资源的'开发,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业和商业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的人们,可以种植树苗,到每年春天出售树苗,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可以为植树造林提供基本条件;在景区,也可以种植一些可供观赏的树木,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实现其经济价值。

  5合理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林业管理部门,要从保持永久性生态平衡出发,切实意识到当前林业的发展存在缺陷,呼吁人们合理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各级领导要给群众灌输林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林业管理部门要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反馈群众的意见,政府部门也应尽力配合,给与有效支持,共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每年植树节来临之前,林业管理部门就要提前做好计划,在哪个地区种植多少树木,进行合理安排,然后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灌输保护林业的知识,齐心合力,共同进步,最后出现了森林。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搞好林业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为林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林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媒体、报纸或是跟群众交流的方式,加强群众对林业的保护意识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普及,让群众认识到保护林业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重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式进行宣传,例如:会议、文件、简报、标语、广播、电视、报纸及文艺汇演等。这样可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另外,对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给学生开展有关林业管理的知识课程,要求学生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养成爱护树木的好习惯,为以后的林业发展打基础。总之,林业不仅是我国基础产业之一,同时还可以推进我国文明生态建设。在生态明建设过程中,林业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对实现林业资源环境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林业可持续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背景下,林业管理必须要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梅.试论生态文明视闭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行业经

  济[2].宋晓聪.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信息

  [3].李君.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探讨林业管理及可金剖续发展.现代国企研究.2015年10月

战略管理论文15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各地方的高校发展开始走向了“战略建设”的路线,而不是单纯地在经济上提升。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机构和国家的教育主体机构,高校方面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出现任何的缺失。近几年,高校财务工作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文章针对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战略;财务;安排;制度。

  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在很多方面有所建树,而财务制度方面的内容,则需要考虑到客观工作的需求,不可以单纯地在某一项条文的执行当中过分的努力,否则很容易形成工作上的恶性循环。高校本身涉及到的资金量比较大,因此财务方面的制度安排,不可能完全按照统一的模式来执行,必须要对每一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做出系统的考量,进而在最终的工作上得到预期的成绩,推动高校发展战略的完美执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1 高校发展战略分析。

  1.1 长远战略。

  任何一个高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会适当的从战略角度来完成。在近几年的国际局势当中,虽然表面上特别的平和,但是各地方的冲突开始不断的加剧,我国虽然在国际上占有稳定的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今后的挑战一定能够有效的完成。高校发展战略当中,财务制度作为核心内容,在多个方面都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为此,高校发展战略当中,长远战略的分析,会造成很大的作用。

  长远战略的设计方面,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日后是否可以在教育界巩固自身的地位。从教育的时间跨度来分析,现下的很多著名高校,都是经过了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并且在自身的特色上有所展现,一方面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各种成绩上不断的丰富,从而不断的延长自身的文化特色[1],对人才培养、高校特色、整体地位等等,都进行了长久的巩固和努力,成为了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久战略的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想要将长久战略更好地执行,并且在最终得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将财务工作的执行有效完成。在某种程度上,高校的战略、发展,都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支持,或者是企业的长久合作[2].倘若在财务上出现了资金链的断裂,或者是表现为财务上的严重隐患,即便是很小的事件,都将引起较为严重的恶性循环。

  1.2 短期战略。

  高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很多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太过简单的完成。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高校虽然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工作成绩上是有目共睹的。分析原因认为,这部分高校比较注重短期的战略发展,也可以理解为短期的工作目标。我国的高校数量过于庞大,很多高校虽然在名义上肯定,但实际上的内容则无法苟同。在此种情况下,很多高校为了避免被淘汰,开始走向战略发展的路线,利用短期战略的不断完成,革新自身的内涵,巩固地位的同时,得到了切实的提升。

  短期战略的制定,一般情况下,会根据高校本身的发展情况而定。例如,倘若高校自身的学生数量较少,则会通过扩招、优惠政策等方法,大批量地吸引学生。在获得足够的生源以后,就开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以及训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进而在能力上和技能上得到切实的提升[3].有一部分的学生会留校继续深造、学习、任教,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师资队伍,推动了高校的持久发展。

  短期战略的执行并不容易。相对而言,短期战略在落实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倘若未进行充分的`处理,则特别容易造成严重的问题。短期战略的执行,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成效。从财务制度的安排角度来分析,倘若要在短期战略上达到预期成果,甚至是超出预期成果,则需要适当的执行一些强制性的手段,主要是针对固有的严重问题进行彻底的处理,保证短期战略完成以后,不会在日后反复地出现问题,创造出较大的工作成绩,为长期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

  2 高校财务制度安排。

  2.1 按照部门来安排。

  高校财务方面的工作,要比企业更加复杂一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且会涉及到教育、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国家相关工作试运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制度的安排工作,可尝试通过部门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安排,减少过往的冲突和问题发生。

  高校的部门分类并不是特别的复杂,很多方面的工作执行,都可以按照并行的策略来完成。一般而言,高校的部门包括行政部门、教育部门、研究部门三类。其他的一些部门基本上都是在三类部门的分属当中。对于行政部门,财务制度的安排比较简单,涉及到的资金耗费量较少,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教育部门涉及到的工作人员较多,各类教学工作、教师安排、学生归属等等,都是教育部门的工作。因此,其在财务制度的安排上,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来执行,保证各项工作的财务支出、收入都存在具体的凭据。研究部门则相对独立一些,负责的是各种项目的研究,因此在财务制度的安排上,具备专属性的特点,有些甚至要与国家的相关部门、合作的企业进行联合完成,减少不良因素的发生。

  高校财务制度在按照部门安排以后,最初的执行阶段,势必会与以往的工作产生部分矛盾、冲突现象,这些是正常工作的表现。

  需要提出的是,凡是存在冲突或者是矛盾的地方,都要通过一些可行性的措施来解决,无论大小问题,都应该考虑到长久的工作成绩,不能单纯在短期内的工作上追求效果。除此之外,在发现财务制度方面存在隐患,或者是部分安排的差错以后,都应该及时地弥补,保证高校工作在今后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2.2 按照工作属性来安排。

  高校战略发展过程中,财务制度的安排工作,基本上不可能长久地执行单一的模式和方法。我国具备很多的大型高校,这些高校不仅建立了较多的分校区,同时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可以尝试按照工作属性来安排财务制度。例如,有些教师本身具备多重的属性,包括教师、研究人员、管理者、决策者等等,多重属性的出现,导致财务制度的安排,会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完成。

  按照工作属性来安排财务制度,本身的工作是比较复杂的,但如果能够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坚持长久应用,就可以对固有的高校财务内容做出良好的改革处理,对过往的工作和今后的工作而言,都是一项非常不错的举措。

  3 结语。

  本文对基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展开研究,对于目前的工作而言,很多地方的工作都出现了明显的转变,高校财务制度本身也更加的客观,同时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对学生和教师,保持负责任的态度。今后,应该在高校财务制度安排上开展深入的探究,将系列工作体系进行健全,弥补过往的缺陷,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高校财务制度安排,可以按照预期来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各种不足。

  参考文献:

  [1] 吴留全。浅析高校发展战略下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J].现代营销:下旬刊,20xx(10):16.

  [2] 杜景顺。基于生均经费预算制度下的高校财务战略[J].教育财会研究,20xx(2):11-13.

  [3] 王静梅,查慧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财务战略选择[J].财会月刊,20xx(2):17-18.

【战略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战略管理论文07-23

战略管理论文【精】07-30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07-20

战略管理论文【通用15篇】07-25

战略管理论文15篇(集合)07-26

【优选】战略管理论文15篇07-28

战略管理论文优秀[15篇]08-02

[集合]战略管理论文15篇07-31

战略管理论文(优选15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