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时间:2024-08-05 08:19:00 其他 我要投稿

评课稿(精华1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课稿1

  《火车的故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主要是让孩子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教学重点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X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很好地把握住了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火车变迁的历史,积累了词语,并进行了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结合X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具体的做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1、学习课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习火车变化的历史的第3自然段时,X老师跟学生一句一句读课文,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看图、补充资料、创设情境等学习形式使得课文中枯燥难懂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让学生了解青藏铁路这一段的学习中,老师创设情境:从北京到青藏去旅游怎么去呢?通过课件让学生认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弄明白了课文中“世界屋脊”的意思,接着给学生讲了青藏铁路修建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了青藏铁路的修建是了不起的创举,既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也在生动的讲解中弄懂了难以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词语教学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积累,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在理解“飞驰而过”时,老师让学生看视频,一列火车快速闪过的镜头让学生对这个词语轻而易举地理解了,接着让学生读课文,读出火车的飞快的速度。这样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词语教学,既积累了词语,又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在理解“夕发朝至”这个词语时,老师创设情境:从北京到上海参加世界博览会,多长时间就能到了?因为前面学生了解了火车变化的历史及火车不断提速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夕发朝至”的意思。

  3、学习生字扎实有效。在教学“发、成”这两个生字时,X老师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再让学生说一说写这种结构的.生字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这两个生字的书写呈三角形,上窄下宽,再说说写这两个字哪里容易出错,学生和老师相互提醒,老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书写。这样的教学生字的步骤清晰,每一个环节都是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有利于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特点。

  本节课的优点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下面就这节课再谈一点自己的建议。

  1、初读课文的问题大而冷统:火车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老师提出问题后并没有跟学生去探究这个问题。这类为了推进教学环节可有可无的问题最好不要在课堂中出现。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或者谈谈对火车有了哪些了解。

  2、在了解青藏铁路一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条铁路的修建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老师链接了视频歌曲:《天路》让学生欣赏。学生不懂歌词内容,歌曲的插入,冲淡了课本内容,显得没有必要。科普类文章学生能了解懂得课文内容即可。

评课稿2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两节课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两节课亮点纷呈,我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认识和感悟。

  1、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复习铺垫有实效。

  通过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将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求面积,为学生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让学生明白转化的思想是学习新知的有效手段之一,激发学生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探究面积计算做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3、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4、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应用巧妙、自然,做到了多媒体资源位教学服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个值得商榷和加以改进的方面:

  1、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把圆折成三角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而言之,今天展示的都是精品课,不仅充分展示了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而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评课稿3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老师在导语中为同学们的写作铺垫了情感的基调,“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泰禹校园,六年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我们欢乐的身影,飘荡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现在我们即将离开母校,为保存这段难忘又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把它写下来,为母校献礼吧!”我看到了学生眼中闪烁着的光。这样,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亲近感,产生写作的激情。

  二、 范文引路得章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把一处景物写具体写生动,唐老师恰到好处地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用我们学过的《索溪峪的“野”》、《彩色的非洲》等经典课文中经典描写,让学生谈读后的感受。学生自悟到要使语句生动,要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学生得法之后,唐老师鼓励学生在五分钟之类最少用一种修辞手法选校园的一处景物写具体。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台读自己写的段落,老师相机指导。段落写好了,那如何布局谋篇呢?唐老师同样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段与段的过渡很重要,按参观的线路写要有过渡,这样写的作文思路会更清晰。段落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总分关系等,并现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演,效果很好。

  三、“下水”作文鼓励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唐老师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指导也另我们眼前一亮。“凤头猪肚豹尾”方能成为一篇优秀作文,老师就“凤头”和“豹尾”写了“下水”作文,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她巧妙地让几个学生补充“猪肚”,师生合作完成一篇美文,学生倍受鼓舞,这真是一种非常智慧的教学新点子。

  四、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浓

  唐老师的习作教学课非常高效还得益于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习作、评改、展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变得积极活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加,学生的自主发展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非常感谢唐老师带给我们关于习作教学的思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我们以此为基点,加强研讨,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评课稿4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都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我”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陈老师把“生活语文”这一教学理念巧妙地运用于这堂课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维目标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体会文中那深深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新课标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觉得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第一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第二层次: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关注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善良回报善良。第三层次(目标细化):

  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

  4、领会作者倾注在底层人物身上的深沉情感。

  5、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美好的一面。

  6、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教学重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课堂落实是一大难点,如何把教师的情传递给学生,如何使学生生情,但陈老师的落实却很到位。陈老师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分析人物,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陶冶关爱弱者的情操。用问题替代目标细化,具体分解为这几个问题:

  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这两道题目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紧扣课文,加深了学生对老王这一形象的理解,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结合起来,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4、作业:现实生活中,你所知道的,有哪些不幸的人?你觉得,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和同学讨论后,写在积累本上。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带有启发性、思考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觉得,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知识和能力,注重过程和方法,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这篇课文,就要让学生在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课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张老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是定位科学的。

  读为心声,读是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更是生发情感的一剂良方。能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陈老师依据新课标,教学理念设计教案,让学生在读中求解,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生发情感,但张老师没有在课堂中很好地体现,课堂上学生仅一次齐读。不过,教师读得很成功。陈老师的范读语言生动,情感丰富,教态自然,很富有感染力。单是她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丰富的情感,不得不使我们为之倾倒。我觉得本节课应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是学生大面积地朗读,还可以是个人读、齐读、自由读、选择读,它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基础和条件。如配乐齐读8、9段,让学生模仿老王的神态、动作。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好的体验方式,它能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11至14段(老王、“我”、旁白)让学生通过体会老王的语言从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我觉得学习这类文章最常用最切实可行的方法也许就是多朗读,捕捉课文最重要的情感语言信息,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

评课稿5

  听了王老师的排球课,首先我了解到他是本着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促使学生的健康,并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运用合理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得以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学会正面垫球技术。

  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身心,在学习中寻求成功,在玩乐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首先是在运动技能传授过程中,老师的讲解清晰,示范标准,通过球性练习让学生熟悉球感的练习。

  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传授与兴趣更好的相结合,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多开展相互评价,便于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二是针对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是否在其他同学身上发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纠正方法和措施。体现新课改的意义,提倡老师在教学中“精讲多练”。

  三是在教学中要注意运动负荷,对于排球运动相对来说是强度较小的项目,要注意练习的量和次数。

  四是在教学中抓住新课程深层次的内涵,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打乱旧的教学思路,多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课后经过多位老师和领导的点评,我明确了我在教学中的不足。主要是要提高自己现代教学意识和理念,更认真的学习新课改的思想,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如何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力求探索的问题。我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知识量。

评课稿6

  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教学内容丰富,联系体育知识,拓展恰当。能用表演、儿歌等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安全知识的讲解上,能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优势。直观性的为孩子们展现一些图片,潜移默化的传授知识。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课的开始部分,学生的表演入场,打破了师生常规的开场形式,使学生感到愉快、自然。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性的用各种方式来学安全知识:如儿歌、表演、知识答题等。游戏中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利用抽签的形式来完成小节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游戏中教师设计的抽签小纸条最后能跟本课的安全知识有关。

  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对安全知识全面认识的教学目标。

  体育评课稿6

  周三聆听了吴老师的体育课,有很多的收获,也受到了不少启发,在本课的教学中吴老师创设了有趣的童话故事情景营救小动物,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投入快速往返跑的.活动。学生们学的轻松,快乐,学有多得!

  1、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动物保护协会希望我们尽快去营救这群遇洪水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要有爱心。

  2、本课的学生活动充分:营救小动物——铺桥;建设美丽的家园-搭建小房子。学生体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铺桥、拆桥、大家小房子的环节都创设了竞争情景,游戏活动要求明确,每一次活动中注重适时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比评价。大大激励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4、新课前准备活动充分由走到跑、队形变化,注重学生热身活动。

  5、搭建小房子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及创造力。

  6、为学生充分活动,教具准备充分体操垫、篮球等小器械齐备。

  幼儿园体育课评课稿二这周园里组织了听其他优秀老师讲课的活动,主要是去户外听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体育课,其中一个课程里的活动是“两人三足”,活动的目标是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具体内容和上课表现就是首先用小猪佩琪的音乐导入,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再玩一个魔法游戏。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你们的腿都被魔法绑住了,大家要想破除魔法的禁锢,必须得穿过重重障碍,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恢复正常。”,然后让孩子们做了一些热身运动之后,宣布游戏开始。孩子们都被这种新奇的玩法吸引了,显露出积极的兴趣。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游戏开始后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作为老师我整节课听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开心,感到收获很大。为孩子们的的活泼可爱感到开心,又学会了要善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的技巧,并且要在将来的上课过程中善于思考,不能千篇一律,要学会创新。感觉我自己好像不是在听课。而是再看孩子们与障碍物斗智斗勇。接下来我们这些新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想,并且都在心里想,什么时候我们讲课也能做到这样游刃有余,受到幼儿的喜欢呢。做到真正的把自己的讲课目标与幼儿的爱好融在一起。其实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途径。这位老师的体育课也是原创,通过平时与幼儿的接触积累到幼儿的爱好,把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融入到课程中去,最终获得了幼儿的喜爱。

  我想做一名老师或许不难。到做一名优秀的。受到幼儿喜爱的老师确不容易。这个喜爱,包含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许多点滴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优秀的老师就是这样从生活中一点点积累经验的,我们都该做个有心人。

评课稿7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对话”,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却是实施中的难点,老师很难把握。对话得太多,就显得琐碎;对话得太霸道,就变成灌输。而这位教师的这堂课则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一,课前,教师自己首先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只有把握好教材,才能和学生交流。从这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比喻句,来感悟老天鹅的内在的精神”这一处,我们不难看出,上课前,教师和文本进行过深层次的对话,之后她才能如此敏锐地把握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第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立足文本,并且充分。现在许多课堂上,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之间就已经开始对话了。学生是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教师是跟着学生海阔天空。而这位教师则始终将对话建立在“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上。如整堂课伊始,让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讲课文前,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让自己感动的段落;在感悟的过程中,又不忘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正因为跟文本有了充分的对话,所以学生的发言才会那么精彩,感悟才会那么到位。

  第三,教师具有引导对话的能力。对话是民主的,更是开放的,其间,学生喷涌而出的感受、体验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教师要善于在多种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对话的'质量和意义,也要在对话陷入困境的时候,有善于启发,善于引导的本领。比如,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老天鹅撞冰面时的疼痛感,从而体会它的奋不顾身,它的勇敢,教师先让学生在桌子上重重地敲了一下拳头,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来打开思维与语言的大门,学生那精彩的发言,独特的感受,就喷涌而出了。而在学生一时还无法领会石头与天鹅之间内在的共同点时,教师不急不躁,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可老天鹅往下砸的是血肉之躯啊,难道它不怕疼吗?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它呢?”有了一个引领,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老天鹅内在的精神之坚硬如石头。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对话,但是要跟学生,跟文本对好话,还真的要好好下一番工夫。

评课稿8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不断变革与发展。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正在向思维、情感、文化、语言同步发展的语言学习活动蜕变。语篇教学相对于过去的语句教学能更好地达到这一质的转变。我们可以把零散的知识、语言、词汇、结构融入到有一定语境的语篇教学中,在语言推进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新知新能。

  PEP教材的改版令我们耳目一新,如何领略新课程的精神和把握新教材,还有待我们共同努力,学习。下面我将谈谈郑老师的这堂课给我带来的认识和体会。

  一、新知学习融入语篇教学

  郑老师在对新教材PEP1 Unit2 PartBLet’stalk进行教学设计时,以语篇导入句型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too。和Good afternoon的教学,呈现新课学习。然后再通过趣味的角色扮演,呈现复杂语篇,深化练习,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回到教材上文本的学习,寻找出相关的重要信息,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并要求学生能表演课文,巩固操练。最后在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上,根据Zoom来访这一内容,又连成了一个拓展性语篇。通过这个语言支架让学生操练新知,进行表演,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及恰当使用英语交际中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滚动旧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语用能力。

  二、新知学习注重语用输出

  郑老师在进行新授教学时,以下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1、加强呈现的直观性;

  2、增强趣味性(Dizzy Zoom的故事令人捧腹,又记忆犹新);

  3、以旧引新,新旧结合,注意教学的.系统性;

  4、在语境中操演新知,感知用法。

  相对于老教材来说,新教材中的对话除了内容减少外,语境更为真实、生动有趣,语言更地道。郑老师在新授时时刻不忘让学生学习使用目标语句,她非常了解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各个不同的富有成效的教学环节,以语用为最终目标,让学生从懂到能说转变,学会表达,学习交流。

  三、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郑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单词认读、连读能力(Good afternoon的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生生之间的趣味文具指套对话),自主学习能力(DizzyZoom故事分组表演)等等。她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发现语言规律,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郑老师采用了积极的、多样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评课稿9

  授课人:蒋xx评课人:韩xx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此文结构清晰,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受到美的熏陶。蒋海峡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突出特点如下:

  一 整体入手,统揽全篇。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从整体把握课文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蒋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她不是逐词、逐句、逐段的讲授,而是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用适当的问题导语,把课文整体贯穿起来。课文主要写《春》的哪些季节的景色?都是怎样描写的?每个季节都抓住哪些景物?

  二 环节清晰,过渡自然。

  每一步蒋老师都用语言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上,先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描写哪些季节的景物?整体把握了课文的方向。

  三 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她运用多种方式去读:朗读、默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重点的句子反复读······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春的可爱,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 发展语言,培养能力。

  她的教学语言十分规范,而且能够随时纠正学生语言的错误,训练学生说通顺句子的能力,用许多词语说句子,强调用概括的语言说句子。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提高。

  五 注重启发,体现主导。

  老师指导学生课文每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许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感悟而获得的,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蒋老师的这节课优点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也有美中不足之处。1、课文中出现的诗句,没有解释。2、文章中的修辞方法指导较少,应该对这一知识点多训练,为以后作文打基础。

评课稿10

  今天早上第四节课有幸听了xx老师的《个人收入分配》复习课,从整体上看,xx老师的课风格严谨,板书清晰,语言规范,所以使得整个课堂比较流畅,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当然也有让我们反思的方面。本人就将这节课做如下浅析。

  1、对教材内容处理得当,重难点突出。

  个人的收入分配这课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讲,其重难点是应该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分配方式及如何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在xx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他对教材、学生,及其高中会考的要求做了充分的分析,无论是板书还是作业都突出了这方面的重要性,重难点比较突出,像收入分配的公平的含义和意义,只要让学生能达到识记就可以了,xx老师只是让学生简单阅读了一下。达到教学的目的',也符合会考要求。

  2、风格严谨,板书清楚。

  这堂课xx老师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在xx老师的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比较精练,没有很多老师所惯用的口头禅,言简意赅,虽然这节作为复习课,涉及的内容与新课相比要多得多,但整堂课听起并不觉得很累。xx老师的板书也非常精炼,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字出现,这有助于上完课之后,学生看黑板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这节课复习的主要知识。

  本节复习课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里与xx老师做几点交流。

  1、复习的有效性思考。教学方法的实质是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标准是学生的学能否处于积极与持续的状态。让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而又持续,避免思维疲劳,要做到问题预设、知识体验、知识生成以及知识运用的合理安排。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纵观这一节课,除了一开始上课的时候,xx老师邀请学生自己讲这课要掌握的知识外,基本上是xx老师自己讲为主,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探究,不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也会导致复习效率低下。

  2、夯实基础与整合知识的思考。xx老师所上的这个班级是一个不错的文科班,但从学生的回答情况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理想的。作为会考复习还是为将来的高考,我们应该关注普通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应该夯实基础。xx老师在讲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时,只是简单写了生产力状况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从学生角度根本无从回答,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不能走个形式。作为文科班,除了要夯实基础外,同时还要注重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在复习分配方式时,始终应强调这一点,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按劳分配对应的是公有制经济,其他分配方式对应的是非公有制经济。

  3、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高中政治无论是会考还是高考,除了要夯实基础外,还必须把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政治科会考复习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努力把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结合起来,使之与思想政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xx老师这节课作为文科班的复习课,不仅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而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那是肯定考不好的。

  以上评课仅是我一个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评课稿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这些思想告诫我们,语文教学应该用大语文思想作指导,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天地,关注其个性差异,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听了XX老师执教的《月亮文化》一课,有一种异常清新的感觉,课堂上轻松开放,师生挥洒自如。

  一、张扬主体,注重发展

  罗老师的课,注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其情感需求,处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设计和教学,在学习内容上赋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交流,自主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如:上网下载材料、广泛阅读书籍等。最后通过成果展示,激励创造。成果汇报是语文实践的终极阶段。通过展示,学生既衡量出自己实践成果的质量,又能把自己获取的信息再加工,整合为一种理念,提升为一种能力。XX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以下二种方式:(1)口语交际式。如请学生上来说一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叹。讲一讲关于月亮的民俗民风等。(2)文字汇报式。在品读了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后,罗老师展示了许多的月景图片,让学生在文字和图片的双重感官刺激下,写一篇短文,可谓水到渠成。

  二、文本对话,追求和谐

  让学生学习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在此基础上写一篇短文,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它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于其中,关注学生的整体审美情趣,注重人文关怀。让学生找出描写月色的句子,通过朗读与大家分享,这里学生与文本在对话,学生与学生在对话,老师与学生在对话,实现了文本阅读的价值取向。罗老师大胆地采用了高中的课文,拓宽了阅读面,进行了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感受到了荷塘月色的朦胧美。

  我们说,和谐是美。在这一环节中,和谐成为准则:悠扬的音乐,赏心悦目的图片与文章的整合是和谐的。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审美的交叉和整合,关乎人的修养,影响深远。罗老师此举意义无限。

  三、形式多样,落实有致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罗老师不仅注重内容的综合性,更突出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围绕着悠远的月亮文化,视、听、说多种感官协调配合,在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其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演、练等全方位的参与和体验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课堂上从讲一讲月亮的传说,读一读从古到今文人墨客留下的美妙诗句,唱一唱月亮的赞歌,说一说民俗民风,了解月亮的别称等等活动,博大精深的月亮文化深入浅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信息在这里交流,文化品位在提升。精彩的活动不仅显示了学生的才能,更让学生深切感悟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四、底蕴深厚,指点江山

  我们常说,在一个好老师身上有一种东西,是学不来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使然吧,看罗老师上课,只觉得她很放松,学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关注学生的学习,不经意间流露的是学习的智慧。通过这一课,不难看出,罗老师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对月亮文化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如在学生说了月亮的别称后,罗老师出示了补充材料,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新的信息,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生长点”。

  XX老师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目的,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多层次、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从古到今,洋洋洒洒一路走来,创造性地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的今天是难能可贵的,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作出了示范。

  当然,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根本目标出发,我也想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综观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交流信息,展示成果,缺少了一种评价机制,知识缺少了内化的过程,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2、罗老师出示了六个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缺少了知识的整合,如在展示图片时,可以提供一些和图片相吻合的片段和古诗。那么,这些图片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包含了文化内涵。这样是否更加妥当,愿与老师们商讨。

  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在上述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读的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去感悟课文的情、理、意、趣。课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让学生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暴露思维过程,由物情的“金黄”等,到人情的“充满爱”、“离别”、“喜悦”等,这一些都是在自主阅读的前提下出现的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感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也使生生、师生的交流更丰富、更深入,并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情感共融,提升语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去直接说怎么读,重在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去领会,在指导朗读的时候,经常说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对学生有多么神奇,我们都知道“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只有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读,他才能融入文章之中,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使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涵之情融为一体。

  一、多思,体验意境美

  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以师生生命互动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随时随地充盈其中,这是智慧碰撞、情思相融的结果。

  在片段中,请同学思考:“这一片片金黄的叶子是慷慨的小白杨送给大家的秋天的礼物,小白杨会把落叶送给谁,做什么呢?”同学们经过考虑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有的说:“给小草当暖暖的被子。”有的说:“给蚂蚁当运粮的小船,给蚱蜢当蹦蹦床。”有的说:“给小女孩当别致的头花。”,学生的回答富有童趣,绽放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我们赋予小白杨以人性,在充满想象、富有情趣的表达中,创造生动情境,体验美好情感,体现了语文浓郁的人文性。在充分地感受了文美、景美、情美之后,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是一种提升了的、声情并茂的读,是读是积累,更是诵是抒发。

  二、多说,提升情感美

  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感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对话中引导,在对话中感悟。

  在教学中,面对生成,应该巧妙启导,使生成与预设相辅相成。在上面的片段中,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抓住机遇,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培养语感,在课堂的随机涨落中产生突变。“云朵在飘荡,所以阳光有时强有时弱,所以苹果也一会儿亮一会儿暗了。” “风吹来,苹果一动一动的,有时躲进叶子里,有时探出脑袋来,看上去就像是星星在闪烁。”看似朴实的语言,却饱含真情,教师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立体对话和真诚的赏识中生成。通过情感的相互引发、心灵的相互交融,语言在交流中凸现,语言精神在对话中生成,师生生命在语言的生发中涌动。

评课稿12

  今天非常有幸听到了一节精彩的二年级语文课。赵老师的《月亮湾》行云流水,有低年级的特色,听她的课就如在冬日的暖阳下,泡了一杯热茶一样惬意。下面我就对老师赵所执教的《月亮湾》说一说自己的一点想法。她有以下方面值得我去好好学习:

  求真

  自然的语言,真诚的感情流露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赵老师老师真实的课堂很让我感动,正如她的为人一样真实而又自然,我认为她那亲切的样子很让孩子喜欢她,更愿意和她交朋友,从而更喜欢语文。赵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月亮湾的美景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闭上眼睛,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数到3就到了,”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学生边欣赏着月亮湾的美景,边听着美文,怎不令人陶醉?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以此点燃情感,呼唤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探求。想读吗?那就打开书来好好的读读吧。这样的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求实

  书,让学生自己读,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中。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笔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可见,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赵老师成为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真正把语文课上成了朗朗的读书课。不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求易:

  易,容易简单也,抛弃烦琐,用最朴实的教学,扎扎实实学本领。每天,当我们跨进教室时,我们要想想:这节课,我该教给孩子些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用真诚的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字、词、句、文的由易及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还不失时机的在朗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评课稿13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很荣幸听了沈主任的一节颇具大家风范的课。《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在一次驾车行驶中,不小心撞坏了停在路口的一辆车的反光镜,在车主不在的情况下,“我”留下了自己的地址、电话等放在那车的玻璃窗上。这位车主很感动,并打电话向“我”致谢。这个故事是很耐人寻味的。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描写手法平实,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也没有细致的人物刻画,但人物的所作所为却感人至深,“诚信”的美好品质跃然纸上。

  这篇课文是一则叙述性故事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难读的长句,学生容易读通读顺,在课堂上,学生能在沈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进行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以谈话入手,缓解紧张气氛,再导入文本,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沈老师就同学们课下跳绳的表现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龙活虎”,然后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这节课能够像跳绳一样表现优秀。接着板书课题,联系生活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诚实?什么样的人值得你信任?这样就赋予“诚实与信任”以生活化的具体内涵,使学生对课文深刻的主题产生亲切感,这样的导入自然而具有亲和力,并容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质疑初读,整体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第一部分时,一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都想与老师产生心灵感应,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去思考,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有新意,打破了常规,值得学习。

  三、关注学生,及时纠正

  教学不是表演,而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上完一节课,学生应该实实在在地学会了一些知识,这才是我们授课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沈老师时刻关注学生,对于他们读错的字词,能够及时纠正。让学生正确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此外,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也是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最后提出个人的一点小建议,生字教学用时多,记住生字字形时,采用的多是拆字法,意义不大,又耽误时间。另外没有对生字没有进行书写指导,对于四年级学生指导写字还是必要的。课文朗读较少等。总体来说,受益匪浅。板书似乎不太合理。

评课稿14

  前两周,我们有幸聆听了王秀英老师和成艳茹老师的两节课。这两节课都环节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精彩不断,令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欢庆》是一首诗歌。本诗共两句8行,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而要将这么美的画面输送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光是口头传授是不够的,低段教学应该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因此王老师在执教本课时,课上始终围绕“读”这一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读中积累。读贯穿了整堂课的始终。仅在读的形式上,王老师就安排了范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诵读、自由读等,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反复接触诗歌语言,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读的效果上看,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基础上,对诗歌优美的语言还是有了一定感受,特别是在男女生领读、齐读时,孩子们读得那样投入,在这样的反复诵读中,诗歌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为孩子们自身的积累。再用画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符合低年级的特点。本堂课中的另一个亮点是识字写字教学,王老师在教学生字时,让学生有节奏感的书空拼音、笔画名称、笔画数、偏旁、大写字母,再让学生转过身书空,大部分学生当堂就能记住。王老师还重点指导落实了“洁”和“祖”字的写法,让孩子们感受到汉字书写的一些要求和乐趣。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童话中简洁、流畅的语句,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因此,成老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读巨人几次对孩子叱责的语言,体会巨人的自私、冷酷;再比如指导朗读巨人醒悟这段话的时候,成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巨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带着自己不同的感悟再来读读这段话。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意境和语言都像诗一样美,一篇好的童话,具有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因此,童话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想象。在本课教学中,成老师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想象。例如,在理解“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这句话时,成老师问学生:小男孩望着巨人,好像在说什么?从中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花园变化的原因。在本课教学中,成老师以诵读为“经”,以想像为“纬”,引导学生在言语训练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倘徉于童话王国,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成老师设计的板书、最后送给同学们的一首诗都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总之,两堂课教师都着力体现一个读字,读准确、读流畅、读出体验、读出感情,让读贯穿了课堂始终,让情贯穿了课堂始终。在读诗中实现语言的提升。

  最后,有几点细节想和两位老师探讨,王老师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范写生字后再让学生当堂写一写,生字正确率是不是更高一些。成老师在教学巨人还发现小男孩什么神奇时,是不是可以趁机让学生体会一下童话语言的神奇。

评课稿15

  《北京》是人教版第3组元的第10课,听了徐老师的这节课,觉得徐老师的《北京》整堂课布局合理,条理清晰。从整体入手,体会北京的美;通过感悟,朗读,感悟,帮助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最后又通过课外拓展交流回到了对北京的认识上,使学生对北京又有了新的了解。

  徐老师很重视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在初读感知时候,出示“读书要求”,并围绕要求展开自学。反馈时老师给生字进行归类,省时又高效。重视多音字的教学,课文中“似乎的似和大厦的厦”是多音字,徐老师让他们重点记一记。然后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接着紧紧围绕“北京美在哪里”主线展开,课堂思路非常清晰。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地方?通过反馈及时板书:“天安门广场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它们“美在哪儿?”依次展开教学。

  在课堂教学流程上,很清晰很简洁,虽然这篇课文本身结构就很明了,但是徐老师以合理的板书、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质疑的问题如:找一找表示方位的词语,哪些地方说明了柏油马路也很美?立交桥美在哪儿?北京还有哪些地方美?问题层层引入,很缜密也很适合,切口小,符合低年级语文教学新课标中关于质疑的要求。

  徐老师很好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徐老师除了教授知识点,还很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是在展示北京美丽的风景图片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向往、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徐老师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都真诚地给予评价。这也是老师的课堂魅力之一。

【评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评课稿优秀评课稿02-13

英语评课稿 英语评课稿07-13

评课稿08-04

“比”的评课稿09-28

心理课评课稿01-18

课赛评课稿03-08

心理课评课稿06-07

复习课评课稿06-01

篮球课评课稿11-01

复习课评课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