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知识点

时间:2024-08-05 17:37:25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精)八年级生物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八年级生物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1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2、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能够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管壁最厚,管腔较大,弹性大,能够摸到脉搏。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管腔,弹性小,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就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输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儿童时期心率要高些。

  4、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每一个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侧心壁比右侧心壁厚,同侧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5、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不到。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7、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8、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的能力。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叫动脉血。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时与氧分离,血液颜色呈现暗红色,叫静脉血。

  9、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如:头部、肝脏、胃等)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完成了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在肺处为血液补充了大量的氧气,排出部分二氧化碳,将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0、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舒张压一般为8--12kpa。如果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如果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8kpa,就是低血压。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人体内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2、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其中肾脏是尿液的形成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3、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

  4、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

  1、科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探究法,实验法,分析资料法......

  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假设:是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想,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假设是建立在观察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的。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时应该注意,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层的形成,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

  4、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物质是反复循环。有毒物质因为无法在生物体内分解和排出,所以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写分解者。

  6、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3

  1腔肠动物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消化:消化管简单,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吸食半消化的食糜,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繁殖快,生活周期短,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的实验动物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湿润,体壁有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黏液进入毛线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排出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蛭唾液含有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外形: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外有两片大小相似的石灰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起保护作用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20xx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减小水中运动的阻力;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运动,通过尾部、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运动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鳃有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呼吸,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入,经过鳃丝,水中氧渗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渗出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裸露,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爬行动物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11.哺乳动物

  1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鲸等少数退化——保温,维持一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成活率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撕咬、切断、咀嚼食物,提高摄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

  11.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物来源

  皮毛

  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危害农、林、牧业

  传播疾病

  面对动物濒临灭绝,要采取保护措施

  面对动物带来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动物的运动

  12.1动物的运动形式

  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12.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关节的结构

  12.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产生运动

  屈肘和收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屈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伸肘

  12.4运动系统

  运动的完成不仅由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相互配合供给运动所需的能量

  12.5运动的意义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动物的行为

  13.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可以使得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学习行为

  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13.3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社会行为

  14.1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群体形成等级

  14.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传递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之间取得联系

  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4.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用

  蝶类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人工合成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或干扰雌雄虫之间通讯,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14.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有利于获得食物

  战胜天敌侵略

  有效保证物种繁衍

  14.6探究蚂蚁的通讯

  1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

  15.2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有机物产生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物质

  15.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利:蜜蜂采蜜等帮助传粉、传播种子

  弊:蝗灾等

  16.细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广,空气、水、土壤,生物体内或体表等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16.2细菌的发现和种类

  发现:巴世德鹅颈瓶实验

  种类:按细菌不同形态分为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细菌的结构

  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有些有荚膜(保护作用)和鞭毛(运动)

  原核细胞: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16.3细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芽孢:细菌休眠体,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16.4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核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青霉的结构: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16.5真菌的生殖

  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16.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供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使用,维持生态平衡

  引起患病

  细菌: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真菌:手癣、足癣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与动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她们的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甲烷菌生成甲烷,净化污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种类

  非常微小,一般用纳米表示大小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17.3与人类的关系

  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体

  医药研制,疫苗

  农业生产,生物杀虫剂

  18.生物的分类

  18.1分类的依据

  主要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18.2生物分类的等级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8.3种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不同种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他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反之,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高,他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19.生物多样性

  19.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质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物质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威胁

  19.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人口快速增长,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森林资源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生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草原的过度放牧等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等

  19.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八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八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4

  生物进化的原因

  1.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2.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著作《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

  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于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2.蝉退是指蝉退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学生快速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

  1、不能简单理解

  有的同学认为生物接近于文科,只要期末背几天了就能得高分,这是初学生物的人经常犯的错误。从高考趋势来看,近年来生物的出题重点是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察,复习知识的时候应该要学会应用,尤其是要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2、回归课本最重要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

  3、分模块复习

  生物知识考查更多的是知识点间的联系,比如说代谢模块中光合呼吸的综合题,遗传模块中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等,在复习过程中多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中间纽带是二氧化碳、氧气和有机物的含量变化,那么该如何利用这三个量进行计算光合与呼吸的速率呢?

  如果影响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比如光照强度)发生变化,那么光合和呼吸的速率又有什么变化呢?什么时候相等,什么时候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什么时候呼吸速率又大于光合速率,又有哪个时刻只有呼吸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考试重难点。尤其是实验模块,一定要将这学期学过的那几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注意事项等好好理解。

  4、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要考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本身的一些条件,这样理解就容易多了。还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为什么是这样?是否和物质本身和细胞膜结构有关?为什么甘油、脂肪酸、乙醇等脂溶性小分子能顺浓度梯度自由通过细胞膜?

  5、错题整理,归类解决

  将这学期所有的错题整理下,这个很有必要。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很努力,做了很多题,但是始终成绩提不上去,感觉很委屈,这其实和他们不爱整理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人做完题不整理,做了很多题之后,该不会或常错的还是会错,该会的还是会,根本没有解决问题。这时候将错题整理归类就很必要了。

  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消灭自己的薄弱之处,才会更快的进步。

  6、调整好心态

  世界上所谓的天才实际上是勤奋的人走了一条正确的路而已,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达到100分,那么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能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你很有可能达到9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如果曾经跌倒了,跌得很痛,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跌倒的机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路走得是否正确,能否换个更有效的方法,然后整理好行囊,用更快的步伐去追赶前行者的脚步。

  生物计算题答题技巧

  1、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C3植物、C4植物,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2、审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

  3、审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比较有效的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

  1.相信自己

  在应试心理方面,生物题在理综里难度较小,只要时间足够,大部分人都能够把题答完,而且失误较少,所以考试时要对自己抱有强大的信心,千万不能怯场,时间方面,不能因为生物题难度较小就主动减少它的答题时间,而要在日常练习中寻找最合适的答题时间,答题时既有紧凑感,又不会慌张,做题顺序方面,高老师建议生物遗传题最好不要放到最后,特别是需要推断的时候,慌张之下怎么能有好的发挥呢?

  2.细节决定成败

  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很多、很杂,每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有所侧重。那么,怎么把握核心知识点呢?根据老师的强调程度,老师强调得越多的当然就越重要,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加倍留心。

  根据做题的经验,考得越多的自然越要着重掌握。但也会有个别比较偏的考查点,比如书上的小字部分。所以,把握细节是通往高分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同学们勤翻书,而且要看得足够细致。

  加强错题和典型题的积累。记录时,高老师建议做好标记,用一句话概括,不需要将整道题都记录下来。高考前多复习这些概括,不但可以把握曾经的失分之处,而且还可以锻炼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也是高考生物答题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突破“瓶颈”拿高分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5

  1、人类起源的基本观点: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2、男女生殖系统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它们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3、受精过程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结果是形成受精卵,新生命由此开始。受精过程在输卵管内完成。发育的场所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发育过程中初期营养来自卵黄,用完后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主要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4、青春期发育特点:在形态、功能与性发育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进入青春期的标志特征(显着特征)是迅速_长高__;青春期神经调节、心、肺等功能发育更完善;最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及成熟(童年期性器官发育几乎是静止状态)。体重迅速增长不等于长胖。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6

  第2节微物生与人类关系

  一、微生物与食品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2、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3、用于基因工程:涌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4、生产动植物产品;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动植物产品。

  5、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1.腔肠动物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消化:消化管简单,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吸食半消化的食糜,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繁殖快,生活周期短,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的实验动物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湿润,体壁有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黏液进入毛线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排出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蛭唾液含有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外形: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外有两片大小相似的石灰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起保护作用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20xx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减小水中运动的阻力;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运动,通过尾部、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运动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鳃有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呼吸,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入,经过鳃丝,水中氧渗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渗出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五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初中生物基本学习方法

  一、课前要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要做课堂笔记

  想要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就需要做好课堂笔记。虽说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关键。但是,课堂笔记同样重要,听课时,将老师讲授的重点记录下来,可加深印象,减轻考试复习的负担。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三、复习要及时

  复习分为几种,有课后复习、作业前复习、周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复习都是和时间放在一起的,也表明复习要及时,课后复习,就是利用课后“黄金两分钟”简单过一遍课堂的重点内容;作业前复习,目的是巩固梳理知识,让知识变得有条理,做起作业来更加流畅。总之,无论哪种复习都涉及到一个关键词就是“及时”,如果不能及时复习,知识就会淡化,再重新学习会影响学习效率。

  四、要善于总结

  做好总结是我们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总结,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连贯起来、综合起来,使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

  充分理解专有名词、现象原理和课本笔记,再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

  如何提高生物学习兴趣

  一、初中生物怎么学

  学习初中生物的过程中觉得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学习曰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在节假曰。初中生物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

  初中生物包括:结构(细胞结构、细菌)必考,分值大。这部分主要靠背!功能(相适应),这部分注意比较、对比,理性记忆3。生物术语(比如什么叫节肢动物)严格弄懂他的内含、外延,考试会考选择,问下列四种那种是或不是。实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依据的学科。设置对照,无关变量即其他条件保持一样,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靠着对生物的热爱去探索!不是靠背!记得再多还是会忘掉!只有亲身体验了自然,那种感觉会伴随你一生。

  二、学好初中生物树立正确的观念

  这是毋庸置疑的。学好初中生物科目,要特别重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点,在老师授课时会体现出来。生物老师都是理科出身,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会涉及相应的推理过程。一些同学平时上课不好好听讲,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一塌糊涂,还天真地认为,考前突击背一背就好了,当然是不行的。

  生物学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也不要指望谁都能学好。在学习初中生物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的成绩达到什么档次就可以了?虽然我们都想追求卓越,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无论是什么目标,一旦设定了,就要坚持不懈,为自己负责。如果自己没有目标,可以与老师和家长讨论,也可以赢得支持和方法指导。

  三、课堂认真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初中生物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

  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7

  一、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二、动物的运动:

  1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7、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19、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三、动物的行为:

  20、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1、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2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25、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2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8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课本P17

  卵黄:主要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细胞的细胞膜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含细胞核

  (以上三个为真正的卵细胞)

  卵白:含有营养和大量水分

  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系带:固定和减震

  卵壳:保护作用,能进行气体交换

  卵壳膜:保护作用

  学好初中生物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2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消化系统的组成生物知识点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9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1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15、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16、酵母菌(了解)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17、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18、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19、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10

  生物的无性生殖

  ⒈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生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出芽.(芽体)生殖、营养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等。

  ⒉营养生殖

  ⑴植物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又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嫁接)的`优点:能够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⑵营养生殖有嫁接,扦插,芽接,枝接,压条等。

  ⒊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并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11

  生物的多样性

  1、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2、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的单位是界。

  3、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4、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6、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7、我国是_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_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8、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10、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60、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初中生物怎么学习

  想要学好初中生物,首先要保证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做好笔记。预习是为了让同学们可以提前了解知识点,而上课专心听讲则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

  听讲也是有技巧的,学生们每天上课的时间是一样的,但学习成绩就不一样,这就证明大家的'听课效率不同。初中生在上生物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并且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做笔记则是为了简化生物重要的知识点,听课的时候,记下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可以加深印象,减轻考试复习的负担。

  另外,学习生物切记死记硬背,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活学活用。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你所用。

  单细胞生物知识点

  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

  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3、草履虫的结构:

  (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

  (7)细胞质

  (8)细胞核:大核、小核。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

  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6、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12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初二生物考点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初二生物考点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怎样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记住

  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初中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

  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突破难点

  有些初中生物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归纳总结

  在初中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13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和信息库。

  ⒉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⑴染色体

  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一定,一般成对出现。

  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例如,当一个婴儿的体细胞中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就会导致先天性裂唇。

  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有蛋白质和DNA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⑵DNA与基因

  DNA分子上面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人眼睛的大和小;眼皮的单和双;兔子的白毛和灰毛。

  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是最基本的遗传信息单位。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在显性基因存在时所决定的性状表现不出来。如AA、Aa都是显性性状,aa是隐性性状。

  三、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⒈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先天性聋哑等。

  ⒉优生优育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遗传咨询的目的是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四、生物的变异及其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⒈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⑴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和四眠;

  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⑵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时期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如蚊、蝇、蜜蜂等。

  ⒉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⑴蝗虫的幼虫经过五次蜕皮;要经历三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⑵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如蟋蟀、蟑螂、蝼蛄等。

  ⑶灭蝗虫、菜粉蝶等昆虫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时期。

  ⒊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且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植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14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空中飞行的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八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八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知识归纳将帮助我们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认为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查看就可以了。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15

  1、观察河蚌

  2、河蚌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1)河蚌生活在淡水中,如江、河、湖泊、池沼的水底。

  (2)河蚌的身体外面包着两片贝壳,在贝壳的内面贴着一层柔软的膜,叫做外套膜。外套膜的作用: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3)珍珠的形成:当受到异物的刺激时,外套膜会分泌出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珍珠。

  (4)河蚌的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可控制贝壳的张开、闭合。

  (5)运动器官:斧足。斧足呈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通过它的舒缩产生运动。

  (6)呼吸器官:鳃,鳃中有丰富的血管,水经过鳃时,即进行了气体交换。

  7)河蚌在静水中,贝壳可自然张开,当遇到打扰时,可闭合。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相关文章: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02-07

八年级上册的生物知识点12-22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11-02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12-16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04-12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02-08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05-16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01-28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