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1
以前,我只知道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镭”,但是,在读完她的自传第一部分之后,我对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居里夫人自传》的第一部分是她给自己写的传记,第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写的传记。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在华沙出生,名叫玛丽。斯科洛多斯卡,父母都是教师并拥有一份不大的产业。居里夫人九岁丧母,加上华沙当时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她的少年时光过得郁郁寡欢,沉闷而无生气。她通过自学,掌握了法语、德语、俄语及英语四种语言,中学时的她,学数学物理就很轻松,但由于家境不佳,十七岁时,她找到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离开家去外地独自生活了。二十四岁的居里夫人来到巴黎深造期间,与皮埃尔。居里喜结良缘,共同开始了科研工作,先后发现了“镭”“钋”“钍”等不为人知的新元素……
居里夫人伟大而无私,在当家庭教师之余,居里夫人为了提高波兰人民的文化水平,冒着被捕入狱的巨大风险,把村子里在俄国统治下无法求学的孩子编成一个班,把知识传授给这些孩子,真是舍已为人。在提炼出“镭”这种元素之后,居里夫妇将他们提炼出的所有镭都捐给了自己的实验室,用于科学研究。战争爆发后,居里夫妇不仅利用他们共同发明的X光设备,积极地投入到抢救病员的行列中去,居里夫人还去前线当了白衣天使。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居里夫人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美好。
居里夫人伟大而敬业。她与丈夫整天呆在由于经费不足而设备简陋、条件极差的实验室,冒着受到有毒气体伤害的的危险,为寻找新元素废寝忘食。居里夫人对科研是如此地重视,实在令人敬佩。
正是由于居里夫人大公无私、不计回报、无怨无悔的精神,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去努力尝试,就一定有成功的可能。
《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2
读完《居里夫人》后,再次为居里夫人的生命历程所震撼,她的一生,对我有太大的启示。
整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一章,她当时经济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学习是那般的刻苦,现在的我呢?生活得太安逸了,以至直会空口白话,却拿不出一点实际行动来,自订的学习计划哪回不是失败了,只会想就是做不出一点实际行动来,我实在想拥有居里夫人那拼搏奋斗向前的精神,哪怕有十分之一也好,毕竟,一个人想要成功,是需要精神支柱的。
美好的生活是值得我们向往的!幸福并不是那样的遥不可及的!我想,只有有执著的追求,才能平添一份力量和勇气。
我一页一页地阅读下去,才知道她的个子并不高,面色苍白,貌似羞怯,可她的脸上却总是洋溢着一种智者的恬静与超然,使她美丽非凡,她还有着朴素顽强的性格,坚定不移地探索真理的信念,不爱慕虚荣,为科学奉献一切的'精神。
而最让我惊叹的是她从小就萌发出来的勤奋,你能想象一个人一天只吃几根小红萝卜,半只樱桃,然后一直学习到凌晨三点钟,睡四个钟头。这一切只为了省一点钱交学费,书中写道“怎么回有人觉得科学枯燥乏味呢?与之相比,小说显得多么空洞,童话故事又显得多么缺乏想象力啊!这位年轻姑娘的灵魂总涌动着无限知识的向往,对物资及其规律的探索。”可见,居里夫人是多么热爱学习啊!
我发自内心地赞叹,居里夫人是如此的刻苦,在那样贫穷的时候,还这样的用功读书。相比之下,我呢?不愁穿不愁吃,不用担心上不了学,零食玩具样样齐全,什么都不缺,还抱怨这抱怨那,大呼上学辛苦,应试教育残忍,唉,我还真是不知足呢!
我想,我虽然不像居里夫人那样痴迷与钻研,那样永远的闪耀,但我可以靠近她那刻苦钻研的心,那颗不顾一切奉献自己的心,我可以变成一个静静眺望着满是星辰的天空的人。
《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3
看着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我抽出一本《居里夫人传》,轻轻翻开,一股淡淡的书香便迎面扑来,我闻着淡淡的书香,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居里夫人少年时期曾因家庭条件的原因,耽搁了想去巴黎上大学的梦想。之后,居里夫人靠自我做家庭教师赚钱,圆了自我的求学梦。她在巴黎邂逅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皮埃尔的追求下,居里夫人嫁给了他。婚后,他们一向留在法国,致力于科学研究,成就斐然。之后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但他们生性不喜功名利禄,将全部奖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大多数人们看到了他们头上光鲜璀璨的光环和数不清的荣誉、奖金,而我看到的却是光环背后,他们对名利的淡泊。经过45个月的努力后,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他们本能够将自我发现的提炼镭的'方法申请专利,成为百万富翁。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把自我的发现无私奉献给人类。他们将满腔热情献给了科学研究。
看到这,我想到了中国第一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被人们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他对最高科技奖的奖金不为所动,将它们用在科研事业中,而自我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活在田间地头,用尽毕生所学,只为提高每亩水稻的产量。他成功了,从每亩200斤,到600斤、800斤,1000斤甚至是20xx斤。。。。。。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使多少挨饿的人们填饱了肚子,有了生的期望。
是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位位科学家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4
经过反反复复的朗读,我渐渐的了解了她。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基,原籍波兰。1895年,她和丈夫先后发现了镭与钋,这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居里夫人,作为一个杰出的女科学家,在仅隔8年的时间里分别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这是多少人多少年也得不到的荣誉啊。
爱因斯坦也曾夸奖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颠倒的人。对,爱因斯坦说的对。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可是她却不在意。在路上,曾有不相识的'人问她:“你是居里夫人?”而她却摇摇头:“对不起,你认错了。”还有一天居里夫人的朋友来访,看见她的女儿正玩着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居里夫人说:“我就是想让孩子知道,名誉只是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会一事无成。”居里夫人这种魄力有几人能与她并论呢?她一生敬业,对社会无私的奉献,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敬仰。
作为一名女性做到这样已经是了不起了,可是居里夫人创造奇迹的地方竟是一个破破烂烂的木屋,她就是在这与丈夫发现震惊世界的镭与钋。木屋摇摇欲坠,满屋子里充满了化学毒气,下雨时,还总漏雨。这样的屋子里,居里夫人和他丈夫不停的工作着。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与钋,按说应该有令人羡慕的金钱,可是她却不稀罕那些,她把方法公众于世,她的无私伟大,是一般人不所具备的。她生活简陋,从不奢侈。一次一名记者去采访居里夫人,她向一名衣衫简陋的夫人打听,却发现她就是居里夫人。有人说她吝啬,而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纯朴自然,勤俭节约的科学家。
如果有人问我,最伟大的女性是谁?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5
在我年少时的记忆里,居里夫人是一个伟人,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楷模。我是崇拜着她成长起来的。有机会和女儿一起重读她的故事,我的感触很多。
居皮埃尔-居里逝世100年 他开创了一个科学王朝--科技 .. ... 里夫人的成功得益于她父母的良好教育。在动荡的年月,贵族的出身带给她父母的是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父母却积极地面对现实,乐观而快乐地生活。他们教会了居里夫人,面对艰难时,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正因为目标坚定,居里夫人才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奋进,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并且不在乎金钱和荣誉。
居里夫人经历的许多困难并不是格外地不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这样和那样的'艰难。关键是面对困难时,我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她学会了在喧闹中专心致志地学习。没有研究资金,她选择了自己当工人,用几年的时间去提纯一克镭……不是命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我们面对生活作出的一个个抉择,最终注定了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
人近中年,重读居里夫人传记,更多的是对于人生的感悟。居里夫人之所以被尊为科学之母,是因为她从小就选择了一条要成为科学之母的道路,并且在以后的每一次选择中目标明确,信念坚定。而我们大多数人则是过早地放弃了我们的梦想,不再有方向,不再为了信念做抉择。
居里夫人不仅是我儿时的偶像,也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虽然许多年过去,她对金钱的态度、对名誉的淡泊、对生活的理解、对子女的教育……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居里夫人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女人,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是一个大智慧的女人,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人。
《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6
在假期里,我看了《居里夫人》这本书。书中一共分了5个部分,分别是“悲哀年月”,“在高等学府的日子”,“相遇”,“家庭与科学”和“美丽的光”。
从书里,我了解到居里夫人的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夫斯。她出生在波兰的华沙,当时属于沙皇俄国占领区。她从小生活在悲哀当中,但她毫不屈服。由于玛丽能过目不忘,所以,她很小就和姐姐去学校读书。中学毕业后,玛丽获得过中学金质奖章和物理、数学学位。大学毕业后,玛丽当了一年的家庭教师。正式工作后,她成为了科学家。
结婚以后,玛丽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明了“镭”!
最令我吃惊的.是书中的这一段:“玛丽以巨大的耐心一次又一次重复这个实验,总共做了不下二十次,可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做了5次,就应该有点厌倦了,可居里夫人却做了二十几次,我真被她的耐心所惊呆了。我想,如果我们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事有耐心,并且还持之以恒,那就好了。居里夫人非常喜欢读书,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像居里夫人一样,当一个科学家!居里夫人能成功一是因为她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心;二是她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专心、认真。居里夫人还教导自己的女儿热爱科学,她的女儿也成为著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母女两代接连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世界上惟一的一例。所以我们要向居里夫人学习。
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我们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独立思考、认真学习、不怕困难、永往直前。今后,我一定要学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的精神,努力攀登学习高峰。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
《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7
成功始于积累,用于大家——《居里夫人自传》介绍了居里夫人与皮挨尔·居里平日专研科学的点点滴滴及生活经历。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历时四年才确定镭为一种独立元素,奠定了放射性这门新学科的基础。皮挨尔·居里在童年时,因为不能适应学校强加的知识灌所以常常被人认为头脑有些迟钝。但他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了解大自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长进很快,同时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不少。后来他经过不断地创新,设想旧的知识,终于使他的数学与物理飞速进步,十六岁就获得了理科的业士学位。他的经历完全印证了“成功始于积累”这经久不衰的成功法宝之一。这让我想起了她,她对数学并不敏感,而她凭着那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夏练三伏,冬练三宿,硬是培养起了自己对数学的兴趣,每当有难题时,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演算,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斗大的汗珠下来,浸湿了草稿纸,直致做出了目,他才露出了辛慰的笑容,转身又匆匆投入题海中了,而居里夫人则印证了下半句话。
一九一四年,法国爆发了战争,居里夫人在第一时间就利用自己实验室的所有X射线设备,于一九一四年建起了几个X射线医疗站,在战争前两年发挥了很大的效用。如果居里夫人想借X射线设备赚几个钱的话,又怎会在一九一五年搬迁实验室遇到经费与人手不足呢?这就是伟人的风度,也正是为何称之伟人的原因。我想:伟人的成功不是突然的,谁知道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蕴藏着多少艰辛与苦涩?积累的汗水浇开梦想的花朵,亮丽的花瓣渗出了几滴苦汁。而一个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更是难能可贵的。我也愿成为这样的人,使很辛苦,但精神的安逸,快乐便能占据我的心房,令我幸福无比。
《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8
《居里夫人》这本书很好看!我花了一天的国庆节就读完了。这本书的外观很奇怪,但里面的内容很有趣,可以让我知道很多真相。我相信无论谁读过这本书,都会被感动的!《居里夫人》真的是一本好书。
《居里夫人》写道:玛丽雅小时候和她的家人,她和她的父母,一个哥哥约瑟夫和三个妹妹:苏菲,布罗妮和海拉,她的妹妹因为严重的皮疹伤寒,幸运的是布罗尼妹妹逃脱了疾病,好转!后来,她的母亲去世了,她的家人就这样生活了。后来,玛利亚和居里相识并结婚。他们花了四年时间研究0。但不幸的是,比埃尔居里死了,但玛丽。她没有放弃,她继续工作,直到死去。
看这本书的时候,又怕难过!恐惧是因为我看到书上写着比埃尔的父亲泪流满面,麻木地坐着,他的老师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小心翼翼地看着他和她。这一刻,我害怕看不下去,因为看到我的烧退了!我的'病好了!太好了!,我很快就能回到实验室。看到这个我很难过,我差点哭了,其实这是重病患者回光的迹象。
1907年,玛利亚继续在索尔本大学学习,并第二次确定了物质的分子量。这里写着玛丽工作还是那么努力,一丝不苟。镭已经炼成好一次了,但是朝着目标努力。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就不会再做一件成功的事情或事情了!即使再做一次,也不会一丝不苟地努力去做。所以我觉得玛丽。居里精神值得学习。
上面已经提到了居里夫人在工作中的优势,所以让我们说一下《居里夫人》这本书让我们得到了真相!这里让我明白:无论在上述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认真工作,努力做好!
读完《居里夫人》这本书后,我回味无穷。这真是一本好书!我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观看,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教授这本书更多的内容!它还可以让青少年像我一样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真理!
【《居里夫人》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居里夫人》读后感优秀11-07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5篇[优秀]09-12
居里夫人作文03-04
居里夫人读后感01-26
《居里夫人》读后感06-20
居里夫人读后感06-23
《居里夫人》读后感01-11
居里夫人的读后感02-10
居里夫人自传有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