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专业论文

时间:2024-08-11 12:05:30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专业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1

  [摘要]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是师范院校发展的一个趋势,非师范专业的设置是师范院校转型过程中一大难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如何在师范院校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文中结合了师范院校教学优势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在师范院校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建议,既发挥了师范院校的教学优势,又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充分的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师范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一、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转型挑战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着严重的转型挑战,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扩大,是推动高等师范院校转型的根本原因。学科结构综合性的融合与调整是高等师范院校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期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是人力资源的大国,却是人才资源的弱国,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促使尽可能多的人力资源成为人才资源,是我国教育领域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师范院校的转型之际,开设人力资源课程,普及人力资源知识,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特点

  (一)注重思想教育

  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在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育工作的母机、培养未来教育的师范院校,较多的注意到在师范学生中开展早期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与综合大学相比,师范院校在对人思想品德教育上具有优势。

  (二)以基础学科为主

  由于师范院校主要培养中小学教师,所以,所设置的课程主要有三类:一是体现“学术性”的学科专业课程,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二是体现“师范性”的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理论课和教育实践课;三是旨在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政治理论素养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教师会时常提醒师范生要注重教学基本功,例如:良好的书法、流利的口语、普通话标准、较强的沟通能力等。这种课程体系与训练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专业对口,基本功扎实。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与中小学各学科相对应,课程则紧紧围绕专业需要而设置。

  (三)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不仅要培养师范生的理论知识,还要灌输给他们恰当的教学方法。师范生要成为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为了让师范生完全融会贯通所要掌握的知识,就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其次,为了使师范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就要培养他们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

  三、师范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实务。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现代各类组织关注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对人的管理,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管理好、用好人是至关重要的,“管”、“用”属于具体的实践,而不是仅停留于口头上,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具体的实务,而不是夸夸其谈。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广泛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繁多,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素质测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部分,每一部分内容复杂,各部分相互联系,要完全融会贯通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学校是教育场所,不能提供足够的实践经验,只有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实用的理论知识。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属于管理人员,优秀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涉猎广泛,同时要具有较高的EQ、AQ、CQ、LQ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二)师范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首先,思想教育是关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心态,不为利益所驱使的良好品德。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地方,比较注重学生思想的教育。不管是企业员工还是教师,均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尤其是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企业人员,更应该具有健康的人格。师范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利用其思想教育的优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培养专业人才是主要任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内容复杂,作为专业本科生,要求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所以,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等课程均应开设,满足学生就业时的知识需要。

  要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教学方法很关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注重实务,需要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师范院校注重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推而广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方法也会于中收益。

  再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培养复合性人才。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可以开设适量相关课程、建议学生多参考相关书目。另外,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鉴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收获最新知识和观点,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存量,提高自己的素质;学校也可以积极联系名师来校讲学,扩充学生的视野。人力资源管理与一些基础课程也有相关性,如教育心理学,统计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学习相关经验;如果学生需要补充其他基础知识的内容,师范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为非师范专业学生的深造提供了便利。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专业,同时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各类院校增加开设,不断探索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震.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挑战及其转型[J],中国高等教育,20xx,(2).

  [2]曾凤英.中外师范院校转型的历史经验及其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xx,(3).

  [3]游志中.教师的责任和义务[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4]张弛.转型时期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策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xx,(1).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2

  1、浅谈员工绩效管理

  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

  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4、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

  5、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7、人际冲突对于销售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8、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10、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11、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12、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13、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14、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

  15、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析

  16、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3

  撰写论文前,考生要先选择适宜的题目。该负责人建议,选题方向最好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某一模块,范围越小越好,选择问题进行调查,进行实证分析性的研究。不要选择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空洞理论的选题。考生的选题可以是针对某行业、某部门、某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或开发的实践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的研究;可以是工作分析方法与程序、人才规划、人才战略问题的调查与对策探索研究;可以是人员招聘、人才选拔、人员配置、培训开发方法问题的调查与对策探索研究;也可以是绩效考评、绩效管理、薪酬设计、薪酬管理、员工关系、人员激励问题的.调查与对策探索研究。

  考生要草拟5个论文选题,提交指导老师。论文选题提交并由评审委员会审核后,不能更换。论文的主体内容要为实证性研究,对问题进行调查。

  考生要遵照学术规范,避免抄袭。在论文答辩之前,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将对论文内容进行检测。一旦考生的论文被认定为抄袭,论文成绩即被评为不合格,并且取消再次申请答辩的资格。

  据介绍,论文要有20篇以上的参考文献。考生要将自考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指定教材丛书作为参考书目,相关概念要使用其中的概念,以保证学术性。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4

  摘 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一个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就必须要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加强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留住重要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一个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就必须要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加强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留住重要人才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考核方案,建立起完善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以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 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落后,人才被制约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多年来,政府一直在寻找方式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竞争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与基础,要想提高整个公司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建立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2 人力资源的培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员工的素养本应该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唯有这样,才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追上经济进步的步伐。但是当前,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想象中的落差很大,跟不上新时代的新知识,出现知识老化落后的情况;除此之外,我国的科技水平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处于供小于求的阶段,出现了严重短缺的情况,除此之外,特别是高新科技方面,我国的高素质人才还与世界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国的企业管理者一方面要重视和关注人才资源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宣传和开发这方面的人才资源。

  2 改善的措施

  2.1 领导应该与时俱进 领导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人物,是带领整个公司走向辉煌的领军人物。首先,领导应该关注和重视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学习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以提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领导要跟随党的方针,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勇于摒弃传统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采用新的理念,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学习别的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带领整个企业走向新的`高度,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2 运用合理的激励管理方法 每个企业都有不一样的员工素质,不一样的人力资源,因此,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鼓励的时候,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别的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常用的激励方法有好多,结果激励、培养激励、良性竞争激励、奖励表扬激励等等这些。

  2.3 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的成长环境对于人才的培养,提高人的自身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员工过多,但是我国的顶尖人才资源极度缺乏,同时能力强的管理人才也是严重短缺。在目前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短缺会严重阻碍整个企业的飞腾。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途径就是要加紧关注和重视人才的成长环境,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员工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接受新的发展形势以及新的发展理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对专业知识有全面掌握的高素质人才。最后还要鼓励真正有才能,有想法的人才勇于表现自我,善于为公司企业出谋划策,这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最好途径。

  2.4 规划合理制度,留住有用人才 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合理科学的政策制度可以激发员工的动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性。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要对公司的人力资源有整体上的了解,再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企业的实际目标相结合,在适当的时候合理任用适当的人才,有效提高人才的利用质量和整个公司的运作效率。

  2.5 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公平解决优胜劣汰 经济市场的发展永远是与人才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一个企业里的高素质人才。企业里员工素质的提升将有助于整个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公司每个阶段对于人才的利用是不同的,包括整个运作过程也是因而不同的。例如:一个公司在想一个极具创意的广告,这时,需要的就不是文文静静的人才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一些比较活跃的、平时的创意比较多的员工。因此,一个企业中,要有素质不一样的人才。但为了在企业中杜绝“在其位,不谋其职”的情况,公司一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理念一直在企业传承下去。另外,在人才选拔之时,企业管理者不能只注重学历,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职位,自身能力,经验,技术水平,还有品格素质等方面的因素,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人才选拔方式上,埋没了千里马。

  3 结语

  通过上述的思考与分析,虽然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比较匮乏,人力资源管理也还存在巨大的漏洞,但我们要坚信,只要采取合理的机制和管理方式,这样的状况就会有所改善。除此之外,要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企业领导不断加大管理力度,积极寻求合理积极的人才资源管理方法,从而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提升整个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素养,以此来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5

  摘要:分析了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办学模式、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安排和考试制度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办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办学理念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还面临许多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教学计划有待完善

  专业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关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总体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它对于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教学计划还不完善,在课程教学的学时、内容和形式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实用性不强,实践课时安排少,教学方式方法死板老化,忽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建立一支师德良好、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不注重骨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2)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很多教师没有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理论和实践动态,跟不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3)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普遍较差,老师都不会操作,学生更加无从掌握;

  (4)教师队伍构成单一,专职教师多,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少,很少举办讲座、论坛、会议等交流活动。

  (三)不重视实验室建设

  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及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挑战。很多企业开始应用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先进技术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系统,使人力资源管理各流程实现电子化,使最终用户能够自主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和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联合相关技术部门建设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帮助学生体验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熟练掌握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不重视、不投入,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建设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四)不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相比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也更欢迎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上海青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综合素质、专业、实践经验和学历依次是用人单位考虑的四大因素,而所谓学生干部、获奖情况、性别及政治面貌是最不被看重的。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实践课时安排少,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二是很少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三是校企联合少,关起门搞教学,没有让企业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四是实习形式少,一般都只有毕业实习;五是没有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有的学生毕业时甚至连一张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

  (五)考试方式老化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加强考试管理,改革考试制度,使考试更加科学、规范,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业考试存在的问题有: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能力考试少;一次考试定结论的多,数次考核综合评价的少。一次性闭卷考试仍是大部分课程考试采用的主要方式。仅凭一次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科学和不公正的,也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积极建立以知识、能力和技能考核并重的考试评价体系。

  二、对策建议

  (一)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指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产业系统、科研系统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校在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沟通,学校可以了解把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教师可以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和技术革新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参观,或随同老师参与企业的有关课题研究,聘请产业界和其他高校的人力资源专家为学生开讲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管理类专业,是非常适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

  (二)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从理论为先转向应用优先。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在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吸收用人单位参与研究,合理确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应适当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加大实践内容的教学时数,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教学时数,鼓励教师增开选修课。其次在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应面向就业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在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技能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将新的知识、技术引入课堂,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知识、能力培养兼备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教学工具,探索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式。

  (三)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要跟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潮流,配合实践教学的需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平台。实验室不仅要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还要添加和充实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实践平台、人事测评等完备的实验软件,并逐步加大向学生开放的力度。争取所有课程都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模拟操作。通过上机实践与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运用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创造条件将优秀青年教师推上教科研的重要岗位,支持他们主讲核心课程,鼓励申报和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其次,努力促进专业教师知识更新。鼓励教师坚持在岗进修、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高级职业资格培训。其三,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应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操作水平。应与一些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排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让教师轮流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其四,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可以聘请退休教师为青年教师和学生做指导,聘请企业高管人员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广泛邀请外校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课程整体设计,并开设名家讲座。

  (五)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中应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尤其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社会和专业热点问题,并利用实验室开展模拟训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课堂讲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到企业参观、实习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可以课程专题、论文写作、社会调研等开放科研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研究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要密切校企联系,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应包括毕业实习、课程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基地实习等多种形式。应大力提倡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资格证、物流管理师等,要求每个学生最少获得一个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邀请相关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考试培训,选择有考证经验的教师给学生提供指导。

  (六)改革完善考试体系

  结合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要求和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用人单位等的意见,广泛应用人事测评的方法和技术,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三百六十度绩效考核等。综合运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论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脑、手、口齐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及反应能力,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李莉.谈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xx(8).

  [3]曹德骏,张宁俊.WSU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启示[J].财经科学,20xx(5).

  [4]刘洪新.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J].网络财富,20xx(21)

  [5]张卓清.浅谈《市场营销》行动导向案例教学法[J].消费导刊,200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6

  探析如何发挥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论文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内竞争的日渐激烈,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管理工作,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激励机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激励机制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的改善措施,希望对于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良好的人力资源工作,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做好积极的岗位调整和人员调动,是实现员工个人能力的的充分发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激励机制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企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激励机制的重视和应用,保证企业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论文关键词:激励,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措施

  一、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激励机制,是企业为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所指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是企业动力机制同制约机制相互作用下的矛盾体。激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向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刺激,以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目的;机制,则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指标,对员工的相关行为进行规定和约束,保证员工的实际工作效果。激励机制,将两者进行结合,既要保证员工的正常工作,又必须在员工实际工作效果的基础,不断挖掘员工潜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调整员工的工作态度,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加强激励机制的有效建立,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日渐加强,对激励机制的认识也不断深刻。加强对良好激励机制的应用,能够有效消除员工的不良工作情绪,解决员工生产力同员工所得的矛盾,激发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将员工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

  二、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问题分析

  (一)过度重视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员工实施物质激励,使员工能够得到直接好处,从而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来说,过度重视物质激励,反而导致了激励效果的低下。首先,企业物质激励的尺度和标准没有制定完善,没有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使得过度的物质激励效果适得其反,大大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部分企业重视平均主义,对组织进行物质激励,分配的过于均衡,导致工作效率较高的员工反而失去工作积极性,使得物质激励投入越来越大,但效果则越来越不明显。

  (二)缺乏对员工的需求分析

  企业员工队伍的组成比较复杂,人员年龄、人际交往、个人发展方向以及期望薪酬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单一的激励机制并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使得激励效果明显不足。企业在进行激励制度制定时,首先要深入剖析员工的组成和员工的心理,了解员工的需求。比如,年轻员工自主意识较强,渴望事业的发展,希望获得良好的发展平台;大龄员工事家庭稳定,渴望较高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重视福利待遇,因此,在进行激励制度制定时,必须要针对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的激励,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三)精神激励匮乏

  企业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精神激励,两者的有效结合,将使得激励机制的效果更加明显。成就感对于员工来说同样渴望,部分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并不重视物质激励,更需要得到肯定和认可,以保证自信心的养成,如果企业缺乏精神激励,对于这类员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企业往往重视眼前的激励,并不重视长远的激励,使得物质奖励过于频繁,使得员工出现麻木情绪,导致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分析,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

  首先,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了解和分析,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提高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员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单一的激励制度并不能够满足所有员工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同员工间的交流和沟通,做以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制定全面的激励制度。比如,对年轻员工来说,对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存在较高要求,企业应该加强对年轻人员相对应的奖励,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像是改善工作条件,进行岗位的提升和管理工作的赋予,使年轻员工得到有效刺激;对于年长的员工,应该着重进行物质激励,提高员工收入,使员工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物质激励同精神激励的有效结合

  精神激励对于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有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也有着较大的作用,企业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也应该开展一定的精神激励工作。比如,对于工作效率较高,且对企业有着突出贡献的员工,应该予以奖金的发放,使员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企业也应该召开表彰大会,对员工的相关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进行充分的肯定,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个人形象,对于其他企业员工来说,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榜样和模范,激励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

  四、总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激励制度的有效制定和应用,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因此,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激励机制的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梅玲.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xx;1

  [2]梁开民.浅谈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山东社会科学,20xx;S2)

  [3]吉苏滨.试论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新远见,20xx;1

  [4]李静.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旅游纵览(行业版),20xx;11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7

  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4、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人才培养

  5、不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6、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基于文化差异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8、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9、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10、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11、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

  12、我国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

  1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理念

  14、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

  15、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16、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17、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18、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19、企业塑造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的切入点

  20、企业重组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21、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2、人力资本与教育发展

  23、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

  2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保障

  25、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26、论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27、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28、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现状分析

  29、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0、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

  3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分析

  32、如何提高知识型 员工的忠诚度

  33、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34、企业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部的思考

  35、对“海归”变“海带”现象的分析

  36、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一家企业的调研报告

  37、新新人类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38、政府职能在人才中介发展中的角色转换

  39、招聘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4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的就业展望

  41、儒家/道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42、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8

  摘要:当今世界企业并购活动风起云涌,企业并购规模和数量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并购成功率并不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并购企业没有妥善解决并购中的人力资源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并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对我国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生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以来,企业并购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经济的迅猛崛起,既存的经济格局将被打破,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就我国而言,企业开展并购活动的时间还相对较短,但在90年代后,并购活动也日益频繁。但是无论全球范围还是国内的并购,都存在着同样的严重问题,即并购成功率很低,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仅为30%左右(邱明,20xx)。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都离不开“人”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管理创新角度,探讨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主题。从宏观上看,它是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从微观上看,它是企业自身发展有提高投资效益,发展规模经济,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多元化经营等效应的必然途径。国际经验也告诉我们,要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整体实力的增强,兼并收购是一条快速有效的路径,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

  在工业化时代,战略资源是资本,公司的唯一目标就是不断赚取利润。但在信息时代战略资源是信息、知识和创造性。公司能够取得收获的唯一途径就是利用存在于雇员本身的这些资源。人的因素是并购企业面临的最敏感的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多项研究表明,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并购方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短期财务利益上,而在并购前后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和利用“人的因素”,譬如整个并购过程中的有效沟通,获得员工对组织的承诺,高层管理者的推动,以及留住关键员工等方面。而今,越来越多的参与了兼并收购活动的经理们意识到,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如何在企业产权变更时处理好人的问题,才是使并购交易为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核心因素。

  人力资源及其管理过程在现代企业并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瞩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并购浪潮的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障并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以达到企业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并购后价值创造的过程是在双方组织交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冲突,包括员工心理冲突、文化冲突、组织机制冲突和技术资源冲突等方面,并极有可能演化为组织危机,从而破坏企业核心能力或其载体和来源,导致关键人员大量流失,直接损害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能力。从有利于核心能力的保护、转移和扩散的角度出发,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决定能否构筑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并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并购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并购企业欠缺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SHRM)的视角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由于并购具有战略性,常常被视为一种战略行动(Jemison&Sitkin,1986),因而需要从战略视角考虑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目前,许多并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尚未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未认真分析并购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这些都对并购的成功造成很大的威胁。

  2。并购企业缺乏系统的评估及保留关键人才的计划。在组织资本中,最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是行业专属管理能力和企业专属人力资源,而这些能力和资源是附着在以个体和组织为载体的技能和知识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中的。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关系到企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积累,以及在组织内部的有效联结。被并购企业的关键人才(包括关键管理者及技术人员)是重要资源,是不可被轻易取代的,他们的离去将导致决策制定上的一系列问题,而

  这些问题可使整个并购价值降低(Trautwein,1990)。并且他们的离开不仅仅削弱了企业,还可能增加竞争对手的实力。被并购企业关键人才的离职问题是并购中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这一问题也受到了并购方的关注,但是并购方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评估,也没有制定全面的人才挽留方案,仅通过被并购公司的股东或高层管理者的评语,或者外部咨询机构专业人员的意见,或者并购方管理层对他们的印象,就做出人力资源识别的.结论,并据此采取一些表面化的、不系统的人才保留措施。事实上,用这三个方面的意见的任何一种来评估被并购公司的人员,都是很不合理的。

  3。并购企业缺乏有效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问题是并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但仍常常被忽略。企业文化作为鼓舞士气、加强沟通和优化管理的核心因素,具有个性化、一贯性和隐含的控制性特征对企业并购的成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影响一个群体成员彼此互动方式的各个方面,并且文化不易被修改,故此文化的威力在两种自主的文化彼此密切接触时都能得以体现,而这典型地发生在两个企业的并购中(Schein,1992)。并购中的文化差异对整合过程的有效性和股东的利益都有破坏性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程度又因行业特性的不同而不同。在服务业(如银行业)中,文化差异的此种影响更强,而在制造业中,其影响程度得到一定缓冲。并购后企业能否化解文化冲突,有效整合文化是决定并购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并购前一般只重视战略和财务因素,忽略两家企业并购后文化的兼容性。

  4。并购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在整个整合过程中,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迫切想知道并购的最新进展,想知道新公司未来的发展设想,想知道自己在新公司中的位置,但遗憾的是,在整合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员工得不到这方面的详细信息,相反却是谣言满天飞,使企业内部充满了焦虑、动荡和不安。一方面,并购方没有建立一条顺畅的正式沟通渠道,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都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并购方的经理们也不情愿与被并购方的员工进行交流,因为他们无法回答后者提出的许多问题,这样可能就会造成致命的错误。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被并购方离职的员工承认,他们之所以离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关于并购的任何信息,他们不知道并购的最新进展,不知道自己在新机构中的位置,也从来没有指望能够在新公司中得到满意的职位。

  三、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对策措施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是一种企业变革期的管理手段,而且是一门艺术。由于并购情况多不相同,它没有一定的模式可以照搬,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运用相同的策略及方法进行解决。转1。构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整合和开发计划。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系统思考。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需要从战略视角出发,在整个并购战略的指导下,构建系统的人力资源整合和开发计划,以保障人员的平稳过渡。

  (1)开展彻底的人力资源尽职调查。人力资源尽职调查能够为评估目标企业的关键人才及团队、制定恰当的人员整合政策提供事实依据。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被并购企业进行的评估工作包括员工的薪资水平、员工福利(包括医疗、保险、津贴等)、绩效考核办法、劳资关系等。由于并购企业的文化类型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一差异将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进度和难度,也将直接影响并购后的企业经营绩效,企业文化调查是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整合的基础工作。

  (2)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新政策。人力资源管理新政策主要包括人员留任政策、考核和激励政策、人员培训及职业发展计划三个方面。一般来说,人员留任政策的制定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但这一工作这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源的初始状况,而且这种状况将会影响到企业引进的人才的发展,所以,人力资源的留任一定要慎重。考核制制会影响员工的去留及工作积极性,因此,应当建立科学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人力资源部门应通过培训向员工宣扬企业新的目标和文化,并依据工作分析、绩效评估、职业发展计划,将员工个人需要同组织需要整合在一起,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组织内部的磨擦,提高组织绩效,更好地实现并购目标。

  (3)留住关键人才。所谓关键人才,是对被并购企业价值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是行业专属管理能力和企业专属人力资源的携带者,是企业核心能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失去,可能严重损害被并购企业现有的组资本和未来的价值创造能力,他们可能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或者是销售骨干等。为了必须确保大多数(如果不能做到全部)关键人才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从并购开始直至并购磨合期结束后)的确留了下来,并购方需要做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及时评估,即在公司未来的人才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尽职调查中所搜集的信息,来完成对关键人才的评估;专人负责与有效沟通,即并购方需要指定一位高层人士通过阐述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肯定其个人价值、对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做出承诺等方式以稳定这些关键人员;挖掘需求,即了解他们对新公司的期望,并明确影响他们离职的因素;有效激励,即结合员工的需求设计科学的激励方案,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4)确定新的领导团队。新任的高层领导者,在被并购企业人员心目中往往被视为并购企业的代表和象征,他们采取的任何政策决定以及对待人才的态度、行为均会被员工认为是并购企业的意思表达,直接影响目标企业的人才的去留。新领导者要着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激发新团队的工作活力。在充分理解并购前两个公司典型经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结合团队的任务、人员等实际情况,通过正式的及非正式的交流,引导团队成员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新的领导团队的能力与领导风格,将是保障整个新的企业营运策略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条件。新的领导者不仅要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新政策的制定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更重要的是保障新政策的贯彻执行。

  2。开展基于能力的文化整合。由于能力决定着员工和组织的成功,而企业文化则决定着员工能以何种程度表现能力(MichaelZwell,20xx),因而,并购后文化整合的根本目标就是创建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向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方向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整合应该在并购活动开始最初就要着手行动。企业文化的整合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即探索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文化差距、评估文化适应性,确立文化整合模式。企业文化差异是企业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要消除文化冲突,首先要识别双方文化差异。人力资源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双方企业文化的特征、强弱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有基于对原有企业文化的清醒认识,开展文化整合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落在实处。可以通过基本的展示、介绍会议、“跨公司会议”、借助专业的咨询公司的力量进行深入的跨文化分析等多种途径了解彼此的差异,了解的内容包括彼此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根据并购的战略、并购双方文化的优劣和强度大小、文化适应性程度等综合因素,确立并购后的企业文化发展的理想模式,初步制定文化整合模式,既选择吸收式、分离式、融合式还是变革式。

  第二阶段即文化整合开始执行的阶段,也就是文化整合步骤的实施阶段,这一个阶段往往伴随着组织结构的建立、管理层的调整或人员的精简等较大的变革举措。有相当多的文化冲突能带来有积极意义的争论,这些争论是关于什么是对新公司最好时,这就是最好的合并。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文化冲突的管理,步骤包括尊重双方文化,明晰双方文化,促进相互适应。

  第三阶段是指两种文化逐步走向融合的阶段。这个阶段时间相对较长,在这个阶段中新的制度或管理层的调整业已完成,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维护这种新制度使之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贯彻。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企业文化的适应性训练,即加强员工对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具体运作上,可以将并购双方的员工结合在一起,进行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跨文化培训。还可以通过工作岗位的交换、组建共同的工作团队和任务小组等方式,尽快促进双方员工的交融,从而加强每个员工对新文化环境的适用性,增强合作意识。

  3。通过有效沟通分享信息。并购方通过与目标公司员工进行经常性的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缓解员工对企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感,从而尽量减少并购对人力资本所产生的“震荡”,并提高员工士气,而且可以通过建立一种开放和坦诚的气氛来提高管理层在员工心目中的可信度。由于企业的并购过程是一个震荡激烈、各种矛盾激化的非常时期,许多问题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完全预料到的,因此,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并购领导小组,成员由并购企业选派的主持工作的管理人员、被并购企业员工代表以及社会上聘请的管理专家组成,全面策划、组织和领导人力资源整合。并购领导小组是组织有效沟通的重要保障。

  首先,成功的收购者应在宣布并购的同一天就勾勒出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和市场前景,并向新员工们传达对他们的热情与尊重。公司需要开诚布公地向员工解释并购的动因和期望达到的效应,解释被并购公司将如何适应新组织,及时公布新公司的整合计划,让员工了解并购及整合的最新进展情况,并找准自己在未来公司的目标定位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打消员工的顾虑和焦急,并减少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对称所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机会主义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并购之前,这种交流和沟通就应当在关键员工之间进行。其次,在整合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协调员工的心理,降低不确定性,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教育员工,让员工了解产业的经营环境与组织变革,协助员工有面对并购的心理准备与培养再被雇佣的未来价值。同时,增加员工在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参与,特别是让关键员工参与到整合的规划与执行中,并购整合小组应由来自双方的成员组成。这不仅有利于双方员工的沟通和了解,增进双方在整合过程中的相互支持和协作,还表示并购方对被收购公司的尊重,增加整合过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参考文献:

  [1]邱明。关于提高并购成功率的思考[J]。管理世界,20xx,21(9):146—147。

  [2]Jemison,D。B。andSitkinS。B。Corporateacquisitions:Aprocessperspectiv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6,11(1):145—163。

  [3]Trautwein,F。MergerMotivesandMergerPrescription?[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0,11(4):283—295。

  [4]ScheinM,HirschbergA,HashmonaiM。Currentsurgicalmanagementofsevereintraabdominalinfection[J]。Surgery1992,112(3):489—96。

  [5]MichaelZwell。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M]。王申英,唐伟,何卫,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6]张子刚,屈仁均,黄莉。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xx,22(2)。

  [7]彭浩涛。并购企业文化冲突的规避与整合之我见[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33(2)。

  [8]Hubbard,N。&Purcell,J。Managingemployeeexpectationsduringacquisitions。HumanResourceManagementJournal,20xx,11(2):17—33。

  [9]邓红。我国企业对外并购中跨文化整合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xx,24(12):178—181

  [10]Marks,M。L。&P。H。Mirvis。Managementmergers,acquisitions,andalliances:creatinganeffectivetransitionstructure[J]。Organizationaldynamics,20xx,28(3):35—47。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9

  [1]赵燕好.县域国库现金管理的探析[J].商情,20xx,(21):137-138。

  [2]裴瑞丽.做好基层国库核算统计分析工作的几点建议[J].黑河学刊,20xx,(11):93-95。

  [3]伊恩·帕尔默等.组织变革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科特等.领导变革.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5]赵钊等.组织变革、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20xx,28(9)。

  [6]鸿雁,徐佩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金融,20xx,(06):72-73。

  [7]沙雪琴.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陆桥视野,20xx,(09):91-92。

  [8]黄练.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xx,(02):

  [9]罗宾斯等.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10]杨光明.创新运行机制突破管理瓶颈[N].金融时报,20xx年10月15日。

  [11]阿戈尼西卡马立克.组织文化变革对公司中人力要素的影响[J].南大商学评论。

  [12]何欣.现阶段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问题和对策[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xx。

  [13]笛德等.管理创新——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4]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参考研究,20xx(69):15-19。

  [15]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20xx(7)。

  [16]马国贤.服务型政府的预算框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xx(11):1-11。

  [17]美W﹒沃纳﹒伯克(W.WarnerBurke)燕清翻译组织变革:理论和实践

  [18]涂辉文著组织发展与变革浙江大学出版社

  [19]乔伊斯·S·奥斯兰(JoyceS.Osland)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

  [20]英笛德(tidd,j.),(英)本珊特管理创新——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1]W沃纳伯克(BurkeW.Warner)组织变革:理论和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2]刘飞华,组织变革背景下的组织承诺与企业文化关系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xx.3;

  [23]孟范祥,张文杰,杨春,西方企业组织变革理论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xx.4;

  [24]张宏荣,连结动态能力与组织变革:构型理论观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xx.1;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10

  【摘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激励员工进取,提升企业整体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其市场竞争的优势。企业不具备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及管理手段时,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外包不失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策。但是,在现阶段这种外包服务不成熟的操作模式下,就会使企业与外包方出现些许摩擦,同时外包管理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服务效果,本文就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达到提高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问题,解决策略

  1.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1.1外包委托方造成的问题

  1.1.1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不足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呈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时,就会进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这种企业对外包方存在较大的心理期待,因而在其它管理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放松状态,反而使外包业务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企业对于外包业务的监管也一塌糊涂。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产生管理漏洞也无能力促进其改善。

  1.1.2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成本核算出现差错

  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进行外包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企业节省支出,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但是由于企业在外包业务成本核算中考虑的不周全,将一些暗含成本遗忘,如打造与外包方的关系投入、情感投入以及获得的员工幸福感反馈等。这些精神成本对企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将其忽略必然会对企业自身的成长不利。

  1.1.3企业对市场把握不准

  企业想要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就要对相应的外包市场进行一定的考查和分析,将外包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但是,由于企业在市场信息获取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或者是时间短无法完全把握市场动向,无法对市场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使得一些劣质外包方有可乘之机。

  1.2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方存在的问题

  当前阶段,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方分国外方和国内公司两种。对于国外方,由于地域差异、国情差异、人文差异使得国外服务方很难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表现出高质量状态。而国内相关服务方又良莠不齐,管理团队素质各异、服务手段相对平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就是当前阶段,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方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业内服务费用无统一标准,价格变动的主观性较大。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对其执业进行标准监督,使得外包方竞争无底线现象常有发生。另外,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尚无相应的配套法规作支撑,委托方违权难,会刺激外包方无视委托方而产生服务质量问题。

  1.3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本身的不成熟

  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在我国属于新兴起的`一项业务,其发展历程短,调整手段较单一,再先进的管理措施也很难在服务中实现无缝衔接。导致外包业务仅能实现基本的预期效果,对于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企业知识和技术核心的升级等无从涉及。此外,随着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实施,企业员工的人事调动将会产生较大的变化,使得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下降,员工无工作幸福感,企业凝聚力也会受到影响。还有就是外包业务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作过渡,想要立马见效可能性较低,这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外包风险。至于合同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病,书面约定不全面或无约定就进行业务外包,使得企业无从着手来督促外包方来尽心尽力管理。

  2.针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外包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全面提升企业委托方的管理水平

  2.1.1明确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目的及内容。对于管理水平不够的企业来说,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分有利。由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有限,难于对外包方进行监督,此时最好的做法是对服务条款和外包目的进行明确规定。合同制定时要考虑周全,明确外包内容。对于涉及企业特殊性的管理内容最好由企业自行管理。在进行外包时,要将外包所能达到的服务效果进行量化定级,对于外包方达不到合同目标时要规定好相应的违约责任。另外,在外包合同上也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使得企业在外包时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利益,企业才能对自身的发展在战略管理角度上进行提升。

  2.1.2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来源于企业的效益。企业在人力资源外包时,同样需要获得节省开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凝聚力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服务外包业务时,企业需要从有形的资金成本核算到无形的资金成本核算的全面考虑,并进行中长期的效益分析。决策层参与到外包方成本预算考量中去,对外包方的成本核算进行全面了解,并出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与外包方进行合理的成本拟定。此外,企业还要对外包方进行全程监督与成本控制,发现问题协商解决,并做出战略发展的相应调整,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成效显著。

  2.1.3企业进行多维度考量来把握外包方市场运作能力。外包方的责任心、服务水平和管理手段以及市场信誉等都直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企业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的目标就是要以低成本投入来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因此,外包方的市场运作能力十分关键。此时,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对外包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其方法不仅要停留在企业资质上,还要从服务案例、用户反馈、网络宣传、市场评价、外包方团队协作能力、管理手段等等方方面面进行多维度的调查,形成完整的外包能力评价,从而降低企业外包风险,提高企业外包效果,促进企业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目标的实现。

  2.2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方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2.1建立行业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外包方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外包业务的完成效果。虽然当前人力资源外包业务运作模式尚不完善,但企业自律性直接体现其管理水平和外包能力。因此,外包企业在做到专业化管理的同时,要从内部管理制度入手进行改革,摒除不良竞争恶习,建立有序竞争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收费制度,近而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为企业委托方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2.2.2搞好人才资源储备。外包方除了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进行业务包揽外,还需要经验丰富,理论扎实,头脑灵活,职业素养高的管理团队来执行。人才在整个业务实施过程中具有主动性作用,对外包效果的实现起决定作用。因此,外包方人才团队的建设与储备十分关键。外包企业在平常管理中,要对人才加以调整和培养,使得团队年龄跨度合理,心理期望值正常,并不断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使得人才能上能下,能说能做,能管能放。并在实际外包业务中不断进行锻炼。保证团队人人是精英,个个是良将,才能为外包业务的良好实现提供人才保证。

  2.2.3发展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方式

  据调查“人力资源外包”在各个行业都有需求,但目前在一些项目性工作较多的行业最普遍,主要集中在IT、金融、市场营销行业。服务的形式主要是以工程项目类的用人需求为主,时间长则两三年,短则几个月。因此,为扩大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作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方,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公司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其次要有明确的定位,要为人才和委托方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后就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要有与众不同的人才服务措施,为人力资源外包委托方和人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使人力资源外包得以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11

  [1]安鸿章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

  [2]罗双平着.从岗位胜任到绩效卓越[M].北京.机械工出版社,20xx

  [3]徐延利着.绩效管理一一理论、方法、流程及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4]黄恒学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xx

  [5]潘晨光.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M].20xx.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冯培刚,林生.科研院所激励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学研究,20xx(S1):114-119

  [7]王飞绒,张军等.科技人员特征及其激励[J].科技与管理,20xx(S):121-124

  [8]陈楚伟.我国科研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xx(10):81-82

  [9]张军,龚建立.科技人员的激励因素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xx,(08):82-85

  [10]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曾湘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285-314

  [11]董志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政策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092-95

  [12]张媛,丁海凤.科研人员的激励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xx(06):105-106

  [13]赵修卫.美国的科技人才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1989(06):25-28

  [14]王宝民.论科研竞争与激励机制的若干问题[J].管理论坛,20xx,(1):35-40

  [15]田野.正负激励机制在科研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xx(08):71-72

  [16]龚建立,张军.科技人员的激励因素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xx,(8):82-85

  [17]田晓馄.当代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人才管理对策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8-10

  [18]陆文聪,黄祖辉.明天的农业:激励、制度、基础设施和创新[J].中国农村观察,20xx,(6):73-77

  [19]李军.知识型员工共的.特征及其激励[J].科技进步与对策,20xx,(ll):124-127

  [20]高百宁.农业科技人才职称制度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xx(10):167-168

  [21]张小红.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xx

  [22]张婷.我国企业知识型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xx

  [23]王涛.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xx

  [24]王伟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xx

  [25]阎克勤.中物院科研和科技人才队伍的考评、激励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xx

  [26]冯承强.高校科研型核心人力资源激励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xx

  [27]朱琼.科研激励机制的理论探讨[D].贵州:贵州大学,20xx

  [28]孙万兰.科研院所人才激励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xx

  [29]冯铎.关于知识型员工及其激励管理机制的探讨[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xx

  [30]安鸿章.试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03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12

  1. 解读劳动合同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 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3. 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4. 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

  5. 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

  6. 关于经营管理者称奇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

  7.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8. 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9. 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

  10. 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探讨

  11. 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12. 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13. 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14. 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15.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 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

  17. 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研究

  18. 企业员工薪酬制度研究

  19.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20.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21. 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

  22. 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股权激励

  23.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探讨

  24. 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13

  摘要: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设置可以在时间上独立于理论学期,以加大实践学时内容,有利于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实践效果,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体系;实践效果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与之相适应。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学生,大多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头脑灵活,有思想,可塑性强,但缺乏实际经验。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式的学习和训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本研究以东软信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体系入手,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接轨,增强人才的适应性,提高人才效益。

  二、基于“1321”模式与“3+1”模式相结合的实践体系的建立

  实施“1321”的教学管理是东软信息学院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即1学年被安排成3学期,2学期基于案例的理论教学,1学期的实践性教学。 “1321”教学管理学期设置加快了学业进程,使学生有机会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全面掌握所学内容。2学期的理论教学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从整体上把握本专业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虽然也针对性的开展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管理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但这远远不够满足学生对现实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理解,而紧邻的1学期的实践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强调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只起辅助引导作用,实践内容安排直接关系学生理论学期的知识,贯穿整个学科知识内容,所以实践学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是理论学期不可比拟的。

  为了缩短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差距,在“1321”学期设置的基础上,东软信息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施“3+1”教学模式,即大学最后一年,通过综合项目实践,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校便具备了一年的“工作经验”。学生在大学1-3年级,在校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构筑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专业结构;第四年通过在校内大学生创业中心、校外合作企业进行一年的学习、实践、毕业实习(设计),参与最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与实践,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技能、创新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

  三、以专业核心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方案的设计

  针对学生在各学年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同,上述各个实践环节设计和实施的内容相对有不同的侧重,对低年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明确专业发展对企业的意义,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流程和具体实务操作。课程内容结构方面的安排要力求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灵活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概念实习。针对一年级学生,通过对各类软件的模拟进行技能训练及沟通技巧练习;请企业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参观软件园内高新企业,实地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2.技能实习。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二年级学生,在技能实习过程中,结合所学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校网络教室上机实习,学会利用各种办公软件进行公文写作,运用测评软件进行模拟招聘和人才测评等,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成为能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工具、方法论与操作实务的.专业化人才。

  3.项目实习。针对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三年级学生,项目实习阶段是在学习人力资源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学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模拟,让学生动手设计、完成人力资源各模块的功能;运用情景模拟,围绕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模拟一个环境,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管理程序、方法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组建团队,跟随老师参与实际企业的项目管理与开发项目实习等。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业务流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专业综合实训。针对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四年级学生,设置了校内实训+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的专业综合实训方案。校内实训部分,通过应用专业的e-HR平台模块,借助真实的企业数据,综合模拟企业的具体操作;校外实训部分,介绍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提高学生实际业务能力。

  5.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实践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实践活动的尝试,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将运用科学的管理分析方法,对利用IT技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题以及一般企业人力资源专业问题进行研究,撰写10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

  总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该实践体系的设计使学时增多,课程集中,打破了学生容易关注零散的知识点而忽略了整体知识体系的问题,启发学生的全局观及整体意识,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以企业实际案例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操和演练的环境,让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的岗位角色,模拟日常的业务操作,真正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实现了学历教育与企业业务的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周学军 易 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xx.12:120-122.

  [2]何淑明: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重庆学院学报,20xx.9:147-148.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14

  摘要:随着企业校园从校园招聘人才越来越火热以及大学生就业竞争日渐严峻,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不清晰,并且由于企业没有系统的高效校园招聘机制就在高校中无目的性的招聘,导致企业校园招聘缺乏有效性。本文从将分析企业在校园招聘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能够为企业在校园招聘中获得相对的优势。

  关键词:校园招聘 存在问题 对策

  校园招聘是企业吸纳人才的特殊方式,大致有如下三种形式:大型校园招聘会,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求职标准自由的选择岗位。专场校园招聘会,通过企业介绍、解答问题等环节,让毕业生刚好的了解企业的相关工作,再进行人员的选拔,更加具有针对性。企业通过寻找外包公司。由于校园招聘环节多,任务中,工作繁琐,因此将校园招聘委托给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进行招聘,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企业校园招聘的一种趋势。

  一、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

  1.招聘人员素质不高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企业在对进行校园找平的人员安排上没有得到重视,招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在校园招聘过程中遇到的人才多,负责校园招聘的人员就容易心理疲软。还有一些招聘人员认为当前毕业生对于工作的需求大,觉得是毕业生有求于企业,对待毕业生的态度不好,言谈中透露着一种傲慢感,或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只让毕业生留下简历,对于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不耐烦。

  2.人员甄别存在问题

  校园招聘的任务量大,时间少,因此也不能够全面的判断应聘者的综合能力素质。在校园招聘时,毕业生都是来自同一所学校,专业相同,学习的内容相同,再加上现在网络上关于简历的模板铺天盖地,所填的信息都大同小异,招聘人员无法从简历上直观的提炼出应聘者的优缺点,因此在短时间内的交流无法判断出每位毕业生之间的差异。

  3.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不高

  企业的其他部门不能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形成有效的配合,对部门的具体需求没有与人力资源部门有良好的沟通;没有将企业客观的一面以及对要招聘的岗位作出明确描述,毕业生对于企业的了解就不够深入,忽视了岗位描述可以对招聘起到的引导作用。种种问题都会降低企业在校园招聘中的效率,因此无论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有不足之处,都会影响企业校园招聘的有效性。

  二、建议与对策

  1.组建高素质的招聘小组

  招聘人员对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往往决定应聘者对这个企业的第一印象。一、企业应该在派遣招聘人员时选择符合企业形象、了解企业文化、愿景并且能力强的老员工。二、除了有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之外,还可以让招聘部门的主管或老员工一起参加,可以让应聘者更加了解所要应聘的部门。三、企业对招聘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树立完美的企业形象。

  2.选择科学合理的面试方法

  面试是企业在测评应聘者的综合素质的最有效并且直观的办法,面试官通过和应聘者的交流,判断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面试方法,可以通过简历的初步筛选,再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快速精确的的挑选出大致符合招聘要求的人才,之后再进行个别面试的办法,更进一步的了解应聘者个人特质、特长及经历,面试应让应聘者在轻松的非微信表现出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让招聘人员更有效的了解应聘者的综合能力。

  3.做好宣讲,提高招聘竞争力

  企业在进行宣讲时,应诚实的将企业的真实情况告诉前来参加宣讲会的毕业生,可以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现状、发展前景等等,并对需要招聘的岗位进行真实的描述,不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这样才能让毕业生有更为全面的考虑。企业安排宣讲的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邀请原先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学生与毕业生交流感想,进行问题讨论,提高企业校园招聘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校园招聘不仅是企业招聘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也是毕业生寻找毕业出路的重要方式。并且高校不断的扩招和就业压力大的情境下,毕业生对于就业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因此,企业的校园招聘这一专业系统的工作,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利用科学的招聘方式,提高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让企业的校园招聘更具有竞争性,招收到符合条件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沙海华,校园招聘中应注意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科学之友,20xx(6):87-88

  [2]吕仁军,浅谈企业校园招聘的有效方法,大众商务20xx年7月(总第103期)

  [3]杨良注,校园招聘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7卷(第2期)

  [4]张庆,如何提高校园招聘的成功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226)

  [5]姚天增,企业校园招聘的问题和对策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第38卷20xx年9月

  [6]宁晓晴,浅议高校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技术与创新管理【管理科学】20xx年11月第34卷第6期

  [7]冯硕,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营管理者,学术理论20xx年1月中期

  [8]李丁,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经济市场,交流研讨,20xx年第7期

  [9]霍治平,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网络财富,教育前沿,20xx年11月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15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对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衡水学院

  基金项目:20xx年衡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改革研究(编号:20xx055)

  1.研究背景

  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20xx年开始招生,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致力于为各类企事业及行政单位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人才。

  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专业理论知识设置为三年,最后一年在企业实践实习。只有同时处理好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利害,才能够让学生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质量得到提升,也才能够让学校真正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2.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是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后,再到对口专业的岗位上进行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既是高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高校指导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是经管系搭建平台,各实习基地企业来校进行面试,学生自主选择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前,学生通过前三年的理论、校内实训及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大赛,对人力资源管理各岗位有了一定的了解,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分散在衡水市周围,共二十几个,涉及行业颇多。学生实习岗位主要涉及人力资源部门各岗位、行政管理部门、销售管理部门等多个岗位。但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2.1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方面问题

  在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实际生产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容易出现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或容易上当受骗。

  2.2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企业接收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导致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实习的岗位较多,校内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由于教师授课任务繁重,投入到顶岗实习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有的指导教师实践能力差,从而造成对实习指导不到位的现象。

  2.3校方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校方对顶岗实习经费投入不足,企业指导教师聘任机制不完善,企业的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二是校方缺乏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和体系建设的整体设计,校方对顶岗实习的管理考核评价不完善,如,评价主体单一,多为指导老师评价学生,缺乏企业的评价。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仅仅限于学生提交总结,没有明确的业务能力、实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标准。缺乏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重考核,只限于对学生评价,而没有对指导教师做相应的评价。或只注重结果考核,缺乏过程评价,使考核流于形式化。

  3.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制度体系建设

  为了尽快缩短顶岗实习学生角色转化的不适应期,学校非常有必要结合合作企业和合作企业基本工作岗位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学习,以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的认识、对将要参加顶岗实习的企业和岗位的认识。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和岗位,应考虑到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因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企业联动的管理组织机构,比如: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和学生处处长组成的学生实习领导小组,各系成立由系主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系级学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企业评价为主的实习质量评价监督机构。

  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是专业可以尝试双导师制,即班级指导教师和企业职业导师相结合,校内实习指导以班级指导教师为主,企业指导老师为辅,企业顶岗实習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班级指导老师为辅的方法,并针对顶岗实习制定指导老师的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学生可建立企业学籍,由企业指导老师进行管理。

  3.2过程监控体系建设

  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健全顶岗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启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建设,指导老师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如QQ、微信等手段应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和指导。及时给予学生专业方面的指导,并将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学校。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顶岗实习管理,构建有效的管理途径,制定完善的管理实习环节。应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平台,强化学生的在线管理,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对接。

  3.3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

  衡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建立一套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对于学生的实习评价,可以从学生自身评价、指导老师的评价、企业评价三个方面针对学生的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实习态度等方面设定指标进行评价。对于实习指导老师,应从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及时评价,让学生和指导老师更积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能力。顺利完成顶岗实习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慧明,张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20xx(04)

  [2]刁金香.顶岗实习学生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12)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汽车专业论文06-03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报告12-02

人力资源专业的实习报告05-15

人力资源专业自我评价02-03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报告05-17

专业技术论文11-11

汽车维修专业论文07-12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1-28

汽车专业论文[精华]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