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1
今天下午,我为xx镇中小学教师作了题为《引领专业成长,彰显生命质量》的专业成长报告。我阐释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专业成长的内涵、专业成长的路径。和大家说,我们要好好读书、改革课堂、认真反思、研究课题、撰写文章……
我和大家谈我的感想,只有想读书的人,才有时间去读书;只有想搞科研的人,才有时间去搞研究;只有想写文章的人,才有时间去写文章。任何人,不要给自己不读书、不写作找借口!说什么工作太忙了,管理学生太烦了,教学辅导太累了,家庭琐事太多了,等等。所有的借口,只会为自己的懒惰找到原因。专业发展,拒绝借口。专家告诉我们,成功者一直在寻找机会,失败者总是寻找借口。美国西点军校有句名言:没有借口。这对于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起到警醒作用。
我和大家谈课堂改革。教师教学技术、艺术的进步来自于反反复复的“打磨”,教研课,要反复“打磨”,在“打磨”的过程中,教师会获得全面进步。所以研究课必须经过“个人备课——试上——集体备课——再上”的过程。
我和大家说我开学以来听课的感想。xx镇 “活动单导学”课堂改革,要重视两个环节。一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一定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自主学习,不能把“活动单导学”课堂看成只是热热闹闹的活动,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既有温度,更有深度”。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以后,产生疑问,产生困惑,或者产生表现的欲望的时候,再让他们去合作学习。我告诉大家,没有实现“自主学习”的课堂绝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需要所谓的“热闹”,更需要“冷静”的自主学习。二是小组的合作学习。要建设优秀的学习小组,这是“活动单导学”课堂的关键。我们很多的课堂并没有达到真实高效的程度,活动单引导之下,学生不能进入“自动化”的状态,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建立优秀的`学习小组。希望大家在建立小组的问题上多动脑筋。我和老师们一起观看了两组视频,内容是介绍实验初中学生学习小组的。让大家看看,人家班级学习小组是如何建立的,组长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组员是如何合作的,班级对小组又是如何考核的。希望实验初中的做法能够给xx镇的教师有启发和引领作用。
我和老师们说,要学会反思。反思课堂的得意之处,反思课堂生成的精彩妙笔,反思学生创造性展示,反思教师课堂未能达成的目标,反思课堂上的败笔,反思……反思是自我积累的过程,反思是自我超越的根基。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和老师们说起对学生的管理,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挚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千万不要因为要好心切、恨铁不成钢,而伤害学生。要相信只要你有耐心、只要你找到适合的方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不断地反思对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得与失。只要你方法得当,你会赢得学生的挚爱,你会因学生的挚爱而提升生命的质量。那也是你专业成长带来的幸福。我和大家谈了实验初中“往届毕业生现象”:学生从实验初中升入高中上学,因为放假了,他们成群结队,手捧鲜花,来到实验初中看望老师——这是全市任何一所学校都没有的现象!孩子们回到实验初中,围着老师转呀转呀,对学校那么依恋,对老师那么依恋,对老师那么感激。那情那景,是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最最崇高的生命质量!
我把关于写文章的想法告诉老师们。写文章并不难,难的是你没有写作的意识。教师要联系实际去思考、去写作。一线教师,每天都有许多鲜活的案例,那些材料是最宝贵、最生动的,也是编辑最喜欢的。我举了我联系实际写的四篇文章的例子,现身说法,告诉大家写文章并不难。我还提醒大家,要勤奋,那些虚度光阴,热衷于喝酒、打牌的人,甚至去赌博的人,不会有时间去写文章,也不会对教育教学问题作深入的思考,一定不会写出文章来。写文章的人要学会“坐冷板凳”。成尚荣先生告诉我们:从来文章忌富贵!他还说:好文章总在青灯下。专业成长,需要教师从浮躁的氛围中解脱出来,清静出来。
我和教师们谈我的感想,教师成长要追求一种精神,对教育事业的真谛不断追求的精神。在你的实践中探索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探索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我们要始终生活在对高远目标的追求中,始终生活在成长的道路上。
给教师作专业成长的报告是不容易的事。今天,中心初中没有从外边请专家来为教师们作报告。而是由我,用我个人的一些成长经历为老师们作了现身说法的报告。我,xx镇中心初中校长,对xx镇教育教学现状有了很多了解,特别是对xx镇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能够很准确地把握。我觉得,由我亲自作报告,很有针对性,很有实效性。应该属于“高效课堂”的范畴了!今天下午,200多名教师,济济一堂,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也讲得很卖力。毕竟,是在自己家里,我争取用力所能及的智慧为教师们作一点点儿贡献。
xx初中钱校长在报告会开始前和我调侃地说,中心初中校长亲自作专业成长报告,这可能是第一次,你也可能是第一个。
我感谢我有“第一次”、“第一个”的勇气!
我相信,xx镇的教师,能够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前进,大家会因此不断地提升生命的质量。
但愿,我今天下午2个小时的报告会给老师们带来一点点收获。因为我责任在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2
今年是我参加教师工作的第一年,能够说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习到的东西比在学校里学习到东西的总和还要多,生活的磨难和生活的经验使我成熟了很多很多。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学习到的东西主要是教学方面的。
送走繁忙充实的一年,又迎来充满期望的一年。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情景,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自我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上都有所收获。现将一学期的个人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规范行为,从严要求自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学期来,我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平时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无事不请假。对于学校布置的任务能够及时完成。
二、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我。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用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我首先做到。此外,我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我进取、主动、勤恳、职责性较强,乐于理解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三、深钻教材,认真教学,圆满完成任务。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要拥有自来水。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主动地向新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使自我的教学语言更严谨。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我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资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抽象思维本事,培养学生自学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同时,研究到学生智力素质的差异,按本事分类,教学因人而异,使每位学生各需所求,各挥其能,各展其才。经过自我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每节课上得都有声有色,效果很好。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善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以上是我一年多工作的小结和体会,如果说自我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也是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关心、爱护分不开的,在此,我要真心真意地感激他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进取工作,勇攀教育事业的高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是光荣的,我明白自我面临的任务和教学的艰辛,想发财就不要做教师,做教师就不要想发财,我明白的,我会习惯艰辛的日子的,我会更加的努力的,我明白自我的困难有很多,可是我想,我会在困难面前做好我自我的!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3
读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爱心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崇高的是爱表现在对幼儿一事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爱一个孩子就等于塑造一个孩子,而厌弃一个孩子无异于毁掉一个孩子。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歧视差生,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师德最重要的表现。
教师的职业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丰富职业内涵、引入完善新的结构成分,吸收新思想,主动适应新时代环境下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要重视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从业品位。
教师要多读书,做一个读书型的教师,这时新时代所需要的,是时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使教师生存的必须,通过读专科学业书,读教育原理书,读一些高品位的书,以知识来充实、更新自己,来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几年的师范专业学习和研究生学习生涯,让自己渐渐走近了教育,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做一名老师,怎样去做好一名老师,但是我也清楚的知道这些理论知识要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要回归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做到“爱课堂,爱教育,爱学生”,一年的从教经验使我明白,做到“爱课堂,爱教育,爱学生”只是一种起码的教育情怀,对于一个渴望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青年教师来说,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就我们青年教师而言,要想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就必须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我们要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师表的高尚风貌,刻苦的工作风格,精湛的教学技艺,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博大的爱生情怀。同时,学习还包括我们自己内功的修炼。众所周知,教师应该读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作为青年教师就更需要读书,但是,有一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思考:青年教师应读哪些书?
有人认为,教师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不论读什么,只要读就行了。亦或是如一些学者所说,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读者,读书不能完全凭兴趣,随心所欲,而应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即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表明,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所能达到的高度,真正的优秀教师一般应具备3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也许都将限制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最终决定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读书“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如果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势必会造成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出现大片的知识空白,使教育教学成为一门“孤立绝缘的学问”:在知识容量上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在思维方法上便没有受到应有的“训练”。这样我们站在讲台上,就会缺乏底气。
广博而有计划的阅读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是建立在普遍联系与宏观综合的视野下的自我锤炼。纵观真正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教师和学者,无不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正是完善的知识结构开阔了一个人的思维与视野,打破了封闭,学会了贯通,避免了单一,关照了多种生长的可能性。
不论我们原有的知识背景如何,完善知识结构都应是我们青年教师基本的读书方向。总之,我坚信“阅读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通过读书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美丽,因教育而幸福,因超越而精彩。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5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校本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强化校本教研这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提升的基地职能,使教师群体朴素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天,教师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含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身上。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一、基本思路
通过培训,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以成长和发展;通过培训,把学校构建成教师的精神生态园,使教师身有闲适,心怀感激,与书为伴,超越自我;通过培训,使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真人”楷模: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培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性与应急性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显性培训与隐性培训相结合,重结果与重过程相结合,主讲式与互动式相结合。
二、目前,教师的教学素质若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一个适应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原理知识、课程与课堂教学知识、心理健康与辅导知识、课堂与班级管理知识、教育环境与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研究知识等,并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成就、最新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
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国的教育已从传播知识为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要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运用技术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个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
3、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热爱学生,乐于教学,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原则。
教师发展是“工程”实施的根本目的,所以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均应从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处着眼,千方百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
2、坚持分层推进的原则。
教师按学科、年龄、知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成苦干层次,在同一内容上逐层完成目标。
3、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
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要重点培养,使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引路人。
5、坚持校本培训为主的原则。
在上级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集中力量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6、坚持自学自练和活动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自我锻炼,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和创造机会。
总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使之成为建设学校、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的多赢效益的重要支撑。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6
专业阅读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许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共识。可是,作为在路上的探索者,我们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只有“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慨!如何开展这种阅读活动,中心校的刘主任曾经向我问过这个问题。当时,作为私下闲聊,我讲述了我的想法,不想后来刘主任竟然就这一话题在我乡一小学开了一次相关内容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交流会”。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领导让我讲一下自己的看法,现在看到当时的讲稿提纲,觉得略有可取之处,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经典教育论著的阅读
当下教师专业成长中流行的是看一些这种课堂兵法,那种治班宝典之类速成的著作。社会上的浮躁之气日盛,教育也不能幸免。如何能够短平快,如何能够立竿见影,好像是一本秘籍,得到之后就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真的有这样的好书吗?我的经验是没有!这些像是快餐文化一样,充满着实用和功利的色彩。对于急于成长的青年教师,这些正能够迎合他们的心理需要。可是,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专业阅读首先要回归经典。例如我国古代的《学记》、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卡尔维特的《卡尔维特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经过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优秀的教育论著无论何时都会闪烁智慧的光芒和蓬勃的生命力。对于这些书我有三点想法:
一、要耐得住寂寞
我看书的速度不是很快,一本大约三百页的书平均会看到两周。这些书毕竟不同于小说,很难有一口读完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有的时候看着看着还要在思考半天。在熙熙攘攘的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耐得住寂寞的心境,坐下来看这些理论性很强的专业书籍真的是很困难。
二、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有的时候我拿着这些经典,我感觉我好像穿越着作者的一生。他们都是作者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我可能不会有机会用若干个几十年去摸索那些经验。但是我很幸运我能够看到这些书,用几周的时间去经历那几十年的事情。所以这样的书值得细细品味,反复阅读。现在回头看看,当我的生活阅历尚浅,工作经验不足的时候,大师的理论体系甚至于某些话都是很难理解的。很多东西,要交给时间去沉淀。
三、把握经典的再现性
经典之所以代代被传送的原因,我想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写很精彩,而是因为在实践中那种鲜活的生命力。“教学相长”“学不躐等”“寓教于乐”等等古老的教学思想,完全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实践。当我看到魏书生老师的某些做法,我总会千方百计的在我们教室里进行本土化实验,虽然没有魏老师那么神奇,但是我们班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当下教育名家的著作
也许一味的阅读经典会让你感到乏味,没关系!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了不起的专家,他们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都很有见地。他们的著作一方面引导者教育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在促进我们教育的发展。在阅读这部分著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育的前瞻性
新教育的倡导者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他的很多著作引领者教育的方向、丁如许老师关于班会课设计颇多创意、《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雷夫老师的故事让人惊叹、《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讲述了一个美国人对教育的诠释等等,我们无论是身处都市,还是远在深山,我们都应该知道,现在的教育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节奏。更不可以让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和方法上显得不合时宜。
二、阅读他们,就是在了解专业成长的榜样。
现在的很多名师和专家,都曾经是一线的老师,甚至有些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很多年都不为人所知。阅读他们的著作,同时也是在阅读他这个人成长的轨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青年教师总是在前行的路上迷失自己,更多的是缺少榜眼的力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走进他们,如果你那一天与他们幸会,那真是一件幸事。
阅读教育类的期刊杂志
我们这里常见到的报纸就是《教育时报》,杂志就是《小学教育》《河南教育》《教师博览》等简单的几种。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几种也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可以看到。青年教师,尤其是具有成长意识的青年教师,应该经常看看这些杂志。他们的好处也不少:
一、可以利用在校的零星时间,广博见闻
在教学之余,拿起一份报纸或者杂志,看一些趣闻轶事,既有一些精神的放松,也有些额外的收获。如果有事,随手放下就可以。
二、零金碎玉,启迪思想
说道启迪思想,有的老师说还得是经典。我觉得阅读经典不是启迪,而是经受洗礼。大师的思想不是星星点点,而是汪洋大海。而报纸和杂志就不同,也许一句话,就足够启发你,让你灵光乍现。给教育一个契机,这不是很好嘛!
最后,阅读是一定谈到写作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写作,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就是我们学习的样板,循着这种途径慢慢的走上写作之路,开始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时间过得很快,记得做交流的时候还是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现在却已是北风呼啸的严冬。也许,还有很多爱阅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孜孜奋斗的同事和战友们,在冰冻的泥土下深埋着那颗执着的心,默默地从书中吮吸着营养,去等待那春天的召唤!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7
今年,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这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伏。我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厚自身的底蕴,学习,学习,再学习,脚踏实地学习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这本书给我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和途径以及策略,让我不再迷茫,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教师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径。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在学习时要大量阅读,仔细咀嚼。“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深入探索,自觉反思。要及时总结,着力提升。要团队合作,真诚交流。以前,我总是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不能读书的借口来说服自己,使自己觉得没能读书是心安理得的。在假期来临前,总是信誓旦旦地对自己承诺这个假期一定要读多少多少本书,而结果往往是几乎很少实现预定的目标。有时,心血来潮,读书也只是囫囵吞枣,没有结合自己的工作反思,也缺少总结。通过读《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让我从灵魂深处领悟到了读书对作为教师的我是多么需要,多么必要,多么重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督促自己多读书,多探索,多思考。把书读透,反复读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牢记苏轼的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和朱熹所言“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从自我反思开始。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反思自己。反思并转变教师的角色;反思并转变学生的地位;反思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反思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正如一首歌所唱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个记忆都有未曾翻开的日历。”我们要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式的审视,用心去发现,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如:我在参加远程培训的过程中,就不断地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反思自己以前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对照自己失败的地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反思自己,因为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提升,没有反思就没有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目的.是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教育探索过程变为教师的教育素养。结合学校的实际和教师的特点进行的校本研修不仅能密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实践舞台,对提高教师的成长效果很好。因而,我们要积极地参加校本研修,用行动研修来促进自己的成长,通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进行反思,开展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叙事研究,以此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担任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带领老师们开展好校本研修,通过校本研修促进自己、语文老师的成长。在上学年,我所负责的校本研修项目―――“第二学段学生习作起步训练” 被师培中心评为优秀校本研修项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探索校本研修的具体路径,更好地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要制定自我成长的目标。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骨干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8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每一位语文教师也是谈起习作教学有太多的疑惑和心酸。我们明明一心想要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最后结果往往不能得偿所愿。是方法不得当?是平时阅读活动没有开展好?还是没有上好一节节习作指导课?
基于所有语文教师同样的教学困惑,今年下半年在进修学校赵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全县开展了以“习作指导课”为主题的磨课班培训。我们赵营乡全体青年语文教师也在在杨咏志老师和姚金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习作指导课”为主题的专业培训。目前紧张而充实的'习作培训已经结束,可我们对于习作教学的研磨学习才真正开始。
这期培训杨老师和姚老师先是组织大家花费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去研读教材、教师用书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然后针对自己所教年级的八个单元的习作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个过程是重新解读教材的过程。我们整日与教材做伴,却从未深入解读过,里面很多的知识结构我们没有很好的领会到。
接着我们针对杨老师选定的一个单元设计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我们五年级要求设计的第八单元的习作。说实话,我一直想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却一直忽略了习作指导课上40分钟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然后是观课议课,教学反思,课堂实录,培训总结。
培训过程紧张忙碌,有条不紊,也收获颇丰。每一次习作设计修改的过程就是自己用心去完善课堂的过程,每次录完课堂实录静下来观看的过程也是剖析问题的过程,每次总结反思的过程也是将零碎收获上升为经验总结的过程。
通过这次以“习作”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培训,我从心底重视习作指导课堂40分钟。本着尊重课堂、尊重学生的角度,我们如果愿意在40分钟里与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读、说、写的文学海洋里,那么学生也会在精心浇灌中茁壮成长。
同时,教师在习作指导课上应让学生充分重视习作提示,认真阅读习作要求。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学生在平时的考试写作中也会认真阅读卷子上的作文要求,不至于出现偏题、跑题、审题不清的情况。
在习作选材时,尽量引导学生多留意观察生活,善于发现和表达,让生活中每一件事、物、人经过文字的打磨都能成为我们作文中熠熠发亮的珍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方法,善思考,还需要有阅读的积累。阅读本身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每一位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爱阅读、善阅读的人,引导着孩子们在阅读写作的诗意长廊中尽情徜徉。
培训虽已结束,思考从未停歇。成长,一直在路上。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9
参加xx市中小学思政工作坊研修活动已经进行了一个星期,通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等模块,我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适应素质教育,更新观念,运用合适的教法,并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教师队伍。我们应该致力于让学生产生兴趣,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习惯,让研究融入到工作中,让思考贯穿整个人生。这也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生活方式和目标追求。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1.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思考、激发好奇心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鼓励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和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4.把研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分析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以上是我在参加泰州市中小学思政工作坊研修活动后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些体会。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它不能仅仅依靠教务处来传达任务。教研组是负责实施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完成教学任务是教研组工作的重中之重。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机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研组则是活动的主要场所。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要创设活动的氛围,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能提起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创设了平等和谐的环境,对主题的讨论允许教师们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研究之后,教师的兴趣更浓,行动更勤;
2、要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充当活动的主人。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行政领导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中,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应对各教研组做到教研经费做到期初到位,对有特色、有成果的教研组予以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以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要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教育环境的'发展,探索出具有规律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其目的在于推广和运用这些研究成果,以提升教育效果。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年都要开展两个以上的校级课题研究。所有教研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将进行课题监控,而参与人员需要及时进行期中小结,并做好研究记录,收集成果。此外,我们还会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层次性和差异性评价与分析。一旦课题研究结束,研究人员可以提出结题申请。结题验收将由课题领导小组进行,并根据评审结果给予相应等级评定。对于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我们将在校级范围内予以推广,并推荐申报上一级课题研究。
三、以评价方式转变为标准,衡量教师观念行为的更新。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的需要,采用一定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描述和确认的过程,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目的在于检视和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评价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新课程要求我们采用新的评价方法。我们需要克服应试教育下"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弊端,并将评价标准从单一的知识评价转向学习和技能的多元评价,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质、心理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体现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数据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我们更多地采用自然语言进行描述,并进行模糊性的等级评价。同时,在评价中加入激励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鼓励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的同时,也采用多元民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工作评价,不仅仅依靠学生的分数来评价教师,更加注重教师的过程管理和实际表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四、以自我反思为动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学习、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获取新鲜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更新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素养,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提倡“走出去,带进来”活动,鼓励教师进行外出观摩教学,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分享给全体教师。我们为每位教师提供免费订阅并学习一份以上的教育刊物,并鼓励他们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向名师学习,参与教师博客论坛,以及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同时,我们强调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通过审视自己的精神与行为,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改正不足之处或者更加努力。教师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在每个事件、每堂课、每次言行中是否有助于自身的成长,是否有益于学生品德和意志的形成,是否有助于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从而弥补不足,发扬优点,使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10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分导言、正文和后记三部分。在导言部分,刘良华教授为我们呈现十种最受欢迎的老师;正文部分又分为五讲,分别讲教师应该具备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人格魅力以及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于此书的性质是教育演讲录,所以文字比较口语化,并且通俗易懂。另外,本书并不像其他教育书籍那样有太多枯燥的理论,相反,刘良华教授为我们提供很多实际的教学例子,其中包括他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老师和其他优秀老师的经历体验,同时也向我们推荐了许多中外优秀的教育电影,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教育,在艺术作品中研究教育。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第一个感触就是谈教育就应该这样谈,从做学生的角度出发,加上真实生动的案例,这样可以远远胜过那些条条框框的理论。以下,我将抽取此书讲到的几点内容,结合自己将要教授的科目来讲一讲自己的感想。
非常欣赏。接受英语师范教育的时候,非常赞同刘教授让教师们成为“教学工作者”之前必须成为“课程工作者”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课程进行教学的但是照本宣科正是现在家长们学生们最讨厌、最鄙视的一种教学。教师要成为课程工作者就必须“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对于刘教授提出的这三点。便开始在想我高中时候用过的英语课本的确不是很好,如果我毕业了去教英语,用的还是这套教材的话,那么我一定会去改变我教学内容,把教材中不必要的内容去掉,把教材以外有利于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英语材料和资源分享给学生,不仅要教会学生在课本中学英语,更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和使用英语,因为英语是语言工具,学生不应该为了考试而学英语,应该要为了吸取国外先进的文化技术和进行国际交流而学英语。读了这本书之后,知道我当初的想法有了理论支持,只要条件成熟,一定将其践行到底。
会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口一口地咬掉。都知道,刘教授有一句话点醒了这句话是这样说的自卑是最折磨人的一种情绪。老师最容易关注的自信的学生,因为他自信就犹如一盏聚光灯一样使他如此闪亮以至于老师忽略了黑暗的角落里有这么一群自卑的学生。这群学生要的并不多,需要的也许就是一个手电筒射出的光亮,但是试问,老师能够成为这个手电筒吗?读这本书之前,一直相信老师能通过鼓励、通过演讲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因为我自己做过很多次旨在激发听者自信心的演讲,演讲过后我听众总是过来向我反映,说他自信心已经来了然而,读了这本书之后,又开始想,通过老师一两次的演讲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如果“自卑”已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被激发起来的自信心不够强大,又被自卑给镇压了那怎么办?讲这个问题时,刘教授引用的死亡诗社》里面基廷老师的例子,这个例子让我明白,仅仅是说教的话,效果其实是很微小的更重要的要做出点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学生明白:其实我能行!
我们都清楚,在家长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因此有什么事情,家长一般不舍得放权让孩子做主。在这本书中,刘教授引用魏书生老师的话来解释教育的民主管理:让学生自己做主,当学生遇到什么困难时,学生可能解决不了,然后,我来帮助你一下。我觉得这样的管理理念很好,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一个做主的空间,既然他们在家里、在家长面前做不了主,那就让他们在学校里过过做主的瘾,锻炼锻炼他们制定计划的能力、执行计划的能力、办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总体来讲,这本书引起我多次思考,让我受益匪浅。刘良华教授自己在演讲录中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的好榜样:将枯燥的知识点讲解得生动活泼;对知识点的剖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个人阅历丰富、经验充足。更确切地讲,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这门课非常有意义,因此,我在此强烈建议每位准老师、在职老师有条件的话,都去看看刘良华教授的授课视频或者读读这本演讲录。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11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这个古老的“短板理论”正好可以用来说明教师“知识结构”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的“知识之桶”里到底装着多少水?又还能加入多少水?肖教授讲到,教师的知识之桶,应包含三方面的知识:通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为丰富教师的通体性知识,肖教授始终提倡“我读书 我快乐”、“问渠那得清如许——呼唤书香校园”,提倡教师要通过阅读来获得通体性知识,以此获得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广博的文化视野,“诗书满腹气自华”,要通过阅读让教师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和创造者。
对于教师该读哪类书,肖教授也指出教师的阅读既要广泛,又要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特别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搭配与多学科内容的'融合,要与经典为友,做有思想的教师。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的“身份”知识,要求教师具备特定的学科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的主干和核心,对此要求甚高,不仅要对知识融会贯通,还需要有个性化,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条件化知识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要求教师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认识教育的本质问题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先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然后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最后肖教授提倡教师们从实践出发,行动起来,从写详案开始,从学写反思收获,积极参与教育叙事的研究,参与教育实验着手,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
回顾这一年多的教育教学,似乎一直忙忙碌碌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职业倦怠使我们早就远离了书本,日常教学工作几乎就是靠着吃老本来完成,所谓的专业培训离我们的实际工作太遥远,往往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感觉《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讲述的就是我们需要的,通体性知识的获得正是需要这类书籍的营养,指明了条件性知识补充的方向,让我们意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拨开了以往教学工作中的团团迷雾,真正起到了指导专业成长的作用。
让我们充分利用闲暇时光,沉淀自我,宁静关照,从读书中汲取营养,享受属于教师特殊的幸福人生!在教学中也带领我们的学生徜徉书海,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12
最近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这本书,深有感触。
封面上窦桂梅老师灿烂的微笑,看起来是那么的舒服。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尊严,不仅仅依靠精湛的教学技巧,还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所教学科的层面上,还要考虑哪些是为学生终身所用的。一个教师心态好,面对教学和工作中的烦恼才会更加从容的应对,不轻易被击垮的老师,才能真正的”身正为范“,寻找的到教育中的幸福。
这本书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述了她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本书有独到的见解,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教师的尊严来自于专业功底、人文素养和教育理念,关于“主题教学”,关于阅读,等等,点燃了很多青年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热情。书中的课堂教学实录是她魅力课堂的具体表现。
如何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我一直在追求着,但一堂好的课,不仅仅是一堂课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名教师要具备真正的教育的内涵和素养,做到厚积而薄发,才能使课堂精彩纷呈,这的确非一日之功!窦老师的课堂是大气的,她深厚的语文功底,她的激情、博学、睿智,把课堂润染的如幸福的小船,孩子们在那里是痴迷的游玩,尽情的绽放,这样的课程,是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掩卷思索她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值得我好好思考和学习。
窦桂梅老师说“爱读书的人,不管怎样,都愿意在忙碌中,找到这位朋友,并与之对话的'。对话中,慢慢地,回到自己,关照自我,关乎内心。这样,你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解人家的文字上,而是进一步,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和作者,甚至文字中的人及现象一起产生共鸣。”读书是一件极其需要坚韧的意志力的事情,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的方式,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能做到的人着实不多。在叙事者群的引领下,每月勉强读完一本书,但是真的有时候囫囵吞枣,没有深度思考,这种缺乏思考的阅读是不足以催生思想火花的。在今后的阅读旅途中,且思且行,在反思和批判中荡涤心灵蒙上的尘埃,在阅读中成长自己。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还要有专业自我。窦老师说:“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存在。但共同的是,无论如何要让自己“站立”起来——这是教师专业的真正灵魂!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是美丽的。做一名有专业自信的教师,还需要有专业技能,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践。教师既然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因为真正了解你的还是你自己的讲台。
课堂功夫,并不是读书功夫,这就好比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做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自己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窦老师说:“读书、实践、思考,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做强。”窦老师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语文的浓浓气息,从她的书里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做一个教师就应该有专业自信,专业技能,专业自我。立足课堂,走好课堂的每一步。要把学科教学提高到学科教育的高度,即课堂上要以培育人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懂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取决于教师学养的深厚程度。教师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点,但要克服墨守陈规,更要杜绝“不学无术”与轻慢课堂。另外,明确课堂改革方向,立足团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从课堂操作者变为课程创生者,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专业尊严源于对教育的热爱,起于孜孜不倦的学习,首先要做的的角色就与众不同。一片原野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那里的小河清澈悠远,那里的花草美丽茂盛。如果你这条河水草丰美、落英缤纷,那么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面对学生说出的不着边际的话语,无须吃老教师剩饭,凭着自己的‘储备’,就足以成为学生及时的‘语言的医生’、精神世界的点拨者、文学知识的领路人。”窦老师认为比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修养。
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不仅热爱读书,还要善于思考。不仅要有专业信仰,还要有专业技能。而且一定要持续不断地读书学习,创新思考。“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做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做个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也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方向。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13
7月14、15日,我参加了在昌乐二中召开的全县语文教师培训会。会上,听取了四位教师的报告,他们分别是XX区幸福街的王安存,寿光圣城街道西关的张丽,我的同事张秀红,XX市实小的张云杰。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要正确面对工作中的挫折。
张丽老师和张云杰老师在报告中都提到了自己有些坎坷的教学经历,谈到这些,他们没有抱怨,而是认为,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才让自己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张云杰老师说:“不要抱怨生活对你的不公,坎坷也是一种财富。”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失意是难免的。在教师的工作中更会经常遇到挫折和困难。如需要不能满足,动机不能实现,教育学生的方法受挫,管理班级的效果不佳,课堂教学不如人意,所教学生成绩不理想,在教学考核中得分不高,评先晋职中未能入围……如果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想办法悦纳自己的职业,就能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精神的低谷。这两位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你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事业而不仅是一个饭碗,把教育岗位当作一种创造性地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而不是一种负担,那么我们从工作中得到的就会是欢乐,而不是烦恼和悲伤。
二、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现今的语文教学或多或少存在费时多,收效却不高,教师辛苦,学生乏味,老师讲得多,学生读书少,语文学习实效差,最终形成“课内损失课外补,老师学生都辛苦”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所以,张云杰提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要回归本位。”“要教学生一生有用的语文。”这里所讲的“真”,即语文教学的本质。那么,如何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呢?
首先,重视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做为格言流传到今天。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讲的都是诵读对于理解和感受语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人认为古代的诵读就是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学生根本不理解,这是一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应当全盘否定。于是,他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上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听的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几乎没有通读一遍课文,课堂上听不见书声琅琅,只听见教师泛泛的讲解,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诚然,强迫学生诵读记忆有其不合理的因素,但是李白假如没有做到“五岁观六甲,十岁观百家”,他也不可能在盛唐诗坛上独放异彩,名垂史册。事实证明,视听两种感觉器官的相互协调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况且课堂上教师无休止的'分析也未必使每个学生都听得懂,因为还有一个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一些诵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诵读中印证教师的讲解,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学生则会自觉规范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不就提高了吗?
其次,重视模仿,强调创新。
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朱子语类》上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即久,自然纯熟”。可贵的是,古人不但重视模仿,而且还强调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清代学者唐彪在评论韩愈和欧阳修时说:“韩师孟,今读韩文,不见其为孟也;欧学韩,今读欧文,不觉其为韩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郸之学步,里人之效颦,所谓师其神,不见其貌,此最为文之真诀”。由此可以推测,古代的语文教学重视让学生通过模仿提高写作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提倡让学生写真话,写心里话,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学生能写出真心话,并不等于会写文章。写文章还要讲究章法、技巧,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模仿好文章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优点。叶圣陶先生对此早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课文就是例子。”因此,模仿是沟通阅读和写作的一道桥梁。事实上,许多老师也这样做了,但是他们只知道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课文,没有做到古人所说的“师其神,不见其貌”,缺乏创新精神。古人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再次,注重文道统一,提倡文以载道。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孔子在这里讲的虽然是诗歌的教化作用,但也可以推测,古代的语文教育是把“文”和“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文道统一”的确是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我们所提倡的“文道统一”,就是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语文知识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可惜的是,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重“文”不重道,只传授知识,不重视育人,或者人为地把文和道割裂开来,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或者在课文课上加一个长长的思想教育的尾巴,搞穿靴戴帽式的对号入座,这些做法都有悖于“文道统一”这一教学原则。
三、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一致认为,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大量地看书。可见,多读书能提高写作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加强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多渠道多形式摄取信息,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生活,培养创新精神。所以,语文教师要开动脑筋,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新老师,我真切地享受着自己的成长,我努力地记录着自己成长轨迹的点点滴滴。这几天的学习很受用,我陶醉在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讲座与课堂里,尤其是聆听完朱霞骏老师的讲座后,我更是激动亢奋。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就这个问题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我真心感受到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扮演着一个演员的角色,语文教师只有极富“激情”的演绎好每一个角色,才会呈现给孩子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是不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的。我们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学习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孩子玩得开心才会学的开心,而学生玩着玩着就学会知识,作为教师也会幸福无比,也会感受到教学的真正乐趣。“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应只是倾听者,而应是参与者、交流者。我们要还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因为有参与才会有交流,有交流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有思想的碰撞才会擦出智慧的火花。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我相信能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我认为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定不能忽视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2、注重实践,感悟语言之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作为老师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推荐有益的书籍让孩子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语文课堂应该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作为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培养孩子在生活收集语文素材的习惯,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有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素材。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课堂上应该随情景而输出,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反省自己,感悟人生。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14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在继续教育网的校本培训平台建设自己的电子档案袋。坦白的说,刚接到学校任务的时候,我真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档案袋的资料越来越多:计划、总结、案例、随笔、评课……我开始习惯了电子档案袋的使用,我对电子档案袋更是情有独钟。因为它不仅留下了我教学实践中成败的足迹,更为我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展现自己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我的电子档案袋里,我的教学随笔从三言两语不知所云到理论与实践相对应;评课从“放之五湖四海皆可”到针对某个环节有理有据;粗糙的工作小结转变为科学严谨的研究报告……我真的很感谢电子档案袋!下面我就电子档案袋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电子档案袋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电子档案袋中我比较欣赏的一个板块就是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反思。反思是教师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提升自觉反思的意识对于我们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以往我们参加了许多培训活动,阅读了很多资料,但却感觉收效甚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没有进行反思,“学而不思则惘”,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和途径去反思。电子档案袋的建立与运用,促使我们将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教育心得累积起来作为思考对象,运用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对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以教学日记、教后记、教育随笔、教学经验小结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整理、解析修正,然后逐一进行探索;在“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然后进一步改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二、电子档案袋有利于教师进行及时总结,捕捉实践智慧
档案袋不仅是教师总结个人成就、捕捉实践智慧的捷径,更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坚固基石。教师可以经常打开自己的档案袋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每一时期的收获与疑难;也可以对照档案袋中的教案、评课、课堂实录进行仔细剖析;还可以通过对一学年的工作成就进行回顾,激发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强自己在专业道路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前我会经常在要上公开课或者要比赛的时候手忙脚乱。到处去找各种教学资源。那时候特别悔恨自己没有按照固定格式去存档,到处找,感觉特别麻烦。有了电子档案袋后,它促使我把平常有用的素材直接上传在固定位置。一旦要用,找起来就特别方便!期末总是会总结有关教研活动的参加情况。由于事情太多,我会经常忘了什么时候有参加教研,很多事情做了后都忘了记录。现在有了电子档案袋,要回忆什么,直接去上面提取,别提有多方便呢!
三、电子档案袋有利于营造专业发展的氛围,实现教师的`知识管理
正如凯伯克(KayBurke)所说,一个职业性档案袋系统吸引“教师变为他们自身专业发展的设计师”。电子档案袋的运用无疑对知识的传输和利用,以及形成相互合作、共享专业发展的健康的学校文化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公开和交流,电子档案袋的建立与使用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和学校教学氛围的优化,塑造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实现了教师的知识管理。
最后、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学习还体现出以下特点:
1、共享性。即教师通过网络将自己了解的最前沿的教育改革信息、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新理念与同伴教师分享,实现资源共享。
2、问题性。学校先引导教师寻找和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研讨等形式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成因,并由教师通过自我解剖、同伴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唯有面对疑难问题,才会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才能促使教师去寻找进行问题观察和分析的多种视角和理性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3、交互性,即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开展交流、沟通。教师在观看了别人的优秀教案和研究成果后,在比较中看到差距,形成自我激励并促进自我学习,力求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总之,利用电子档案袋这个平台,我们科组形成了平等、合作、共享的研究氛围。这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15
这个学期在陈校长的带领下,为了让孩子们更快乐的学习和读书,让学校年轻的教师更好地发展,我们学校开展了各项关于读书的活动,孩子们排练了经典诵读,诗情画意,老师们手捧教育书籍体会教育的生命与价值,整个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书香气息。在这个朝气蓬勃美丽的校园里,我感受到了一个学校的温暖和工作的幸福,虽然每天都很辛苦忙碌的上班,但每天都很充实都有收获。
在读肖川教师写的一本《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年轻的老师该怎样去做好工作。一个老师如果她生活很幸福很快乐那么她的工作也必然很幸福很快乐,我想我是的,生活给予我很多幸福,那么工作也是我很幸福。幸福的工作不光使工作干的好还可以传染给学生,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幸福的滋味,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四年了,工作了四年,让我体会到了一位老师的`价值是多么的重要,不光是融洽到一个学校的团体,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毕业后我所带的高年级比较多,对高年级的孩子比较聊得来或更好地去教育他们,虽然他们都小学毕业了但都还和我联系,给我打电话发qq寄贺卡,让我感受到师生之间那种师生情。而今年我从一年级教起,刚开始有点手忙脚乱的,慢慢地对一年级小朋友开始了解,知道怎样去教育他们。一年级学生刚开始进校他就是一块无暇的玉子,就看老师怎样去雕刻他,让他成为一块美玉。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
老爸总告诉我说: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的确,就像肖川教师讲得那样,用赞美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美。一个孩子学习虽然不够好,但是他能主动劳动这也是美,也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那么老师就应该去读懂他们身上的优点改正他们的缺点。我们班一共62个学生,俩个单亲,一个家庭低保户,一个母亲残疾,一个孩子体质弱,四十多个孩子都在学屋吃饭学习,有时候让我感到很寒酸而有时候让我很头疼。寒酸的是孩子都这么小都被爸妈留在家中由老人照顾,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在身边的温暖,看到他们脸上脏兮兮的衣服也脏兮兮的时候,我就会责怪家长的不负责,打工挣钱为了孩子,但结果呢?孩子没能照顾好学习也得不到及时的补救。头疼的是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我该怎样去教育,而且都那么小,和他们沟通他们也不理解,家庭作业也做的一塌糊涂的。所以我就想了好多点子,让孩子们在我的教学管理下在整个班级中能够感受到温暖,而不失落。所以每节课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我都会奖励给孩子们糖果盒和作业本,作为对他们的鼓励,同学之间表现好的都用掌声和大拇指向他投出表扬和激励。批改作业时我会用星星和笑脸画个大拇指来表扬鼓励他的作业很工整很优秀。等等的这一切我都想把更多地温暖和幸福传达到每一位孩子身上,让他们更快乐幸福的成长和学习。有一次我把孩子们带到学校新建的塑胶操场上,和他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正好讲到学习乐园的一个数学题目也是有关老鹰捉小鸡的,我让孩子们先围成一个圈,找几个孩子师范,给他们讲这道题目。在空旷的草坪上孩子们都围在我的身边趴在我身上说啊笑啊,让我感受到了温馨。
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孩子们也都成长了许多,由原来不会打扫卫生到现在都能把教室打扫干净,桌椅板凳摆放整齐,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而哭,知道向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这就是他们成长的第一步,让我感受到了幸福。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更应该去好好的教育他们,雕刻他们,爱护他们。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专业教师成长心得体会11-25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03-10
教师专业成长的心得体会07-12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12-15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08-13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心得体会05-06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热门)08-13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推荐)08-13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心得体会10-27
【荐】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