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认识》评课稿

时间:2024-08-14 16:52:18 其他 我要投稿

《倒数认识》评课稿(合集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倒数认识》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倒数认识》评课稿1

  今天听了史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尤为出彩的是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练习中发现,交流中巩固,虽然内容不难但教师挖得深,学生学得活。

  1、在引入部分,教师利用中国的文字的一些特点,引导学生自己举些具有这样特点的分数,突出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

  2、利用教材让学生自学交流找出重点句,重点分析。在这里教师负有启发性的问题: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给学生留下思考发问的机会,对概念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很好的解决了互为的含义。这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是应该提倡的。

  3、将知识点蕴含在练习中,让学生不仅要巩固知识还要有反思的习惯。如:在学习了倒数的'定以后,安排了能填会说,其中有7×()=1,1×()=1教师提问结合倒数的知识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很快总结出了证书倒数的求法,知道了1的倒数是1,这样比起教师直接讲解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深些。再如:求倒数找规律的环节,让学生及巩固了找到书的方法,还及时总结出了许多规律,在总结中,学生的语言会出现不严密的情况,这正是很好的生成,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4、整节课许多练习环节,教师采用引、扶、放的手段,不仅做到了全员参与,且照顾到了学困生。指名先说,在组内说,最后抽查,这样的做法我们应该借鉴的。

  5、总之这节课亮点很多,如板书调理突出重点、每个富有人文色彩的学习环节小标题,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等等,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建议:自学力度放的再大点。

《倒数认识》评课稿2

  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让每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运用已学知识推导出倒数。

  2、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设计合理,运用游戏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的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活而不乱,教师及时运用激励性语言,语言亲切。提问具有启发性,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得轻松。小数带分数的倒数,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新知。

  3、教师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给予的点拨。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

《倒数认识》评课稿3

  冯老师的课向来扎实有效,不仅对旧知识还是新知识都要力求做到人人掌握,从这节计算课我们可以看出来。

  1、课前铺垫细致入微,扎实有效,对新旧知识衔接点进行了详细的复习,对新知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2、让学生尝试,把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在为学生做好铺垫后不急与讲解笔算方法,而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有困难在讨论解决,学生有话可说,学得主动,这个过程的学生处于一个思考的状态,教师后来的`讲解也能做到认真听讲。

  3、学习的反馈及时,每次练习,教师都给学生板演的机会,方便讲解方便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也有小组长检查发现总结问题,并且汇报,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4、练习题紧扣重点,逐步加大难度。有层次。

  5、注重方法指导,重点导学,在计算1.19÷0.17时预设到学生会有困难,教师出事了天空形式的提示,对学生计算汇报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6、在关键处反复强调突出重点。

  建议:划去小数点和0,小斜线的画法指导

《倒数认识》评课稿4

  一、同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同,《倒数的认识》是对前面所学的《分数乘法》的回顾,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中,两位老师都从分数乘法切入,引导出倒数的意义,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引导出求倒数的方法和相应的一些练习,从本质上来讲,都体现了《倒数的认识》一课的学习目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二、异构

  异构是“同课异构”活动的关键所在。本课中,两位老师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略有不同。

  xxx老师从谈话“互为朋友”出发,解释了“互为”这一关键词的意思,再从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的练习出发,相引得出倒数的意义,然后深入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接着根据“倒”字,让学生观察组成倒数的两个数的形式上的关系,引导出求倒数的方法,最后根据倒数的意义作一些巩固练习,并拓展到分数除法,为接下来学习分数除法作铺垫。上课环节环环相扣,新知的形成顺理成章,没有人为雕饰的感觉。

  xxx老师从儿歌《找朋友》出发,解释“互为”的意思,并从汉字游戏中让学生观察出“倒”的现象,并把它延伸到数学中,引出今天研究的话题,接着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注意到乘积是“1”的两个数,然后揭示课题,根据在比赛中看出的计算简单的原因,得出求分数的倒数的方法,最后在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作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新知。从整个流程来看,比xxx老师跨的步子要大一些,更放得开一些。最后xxx的日记改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两堂课,两位老师给出了不同的教学过程,在组织形式上,也略有不同。这里指出一些我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各位同仁指正。

  1、xxx老师上课时给出了分数、小数、整数、带分数等各种数,而xxx老师只给出分数和整数,在本课中,需不需要把各种数都罗列其中?

  2、比赛的形式是否合适?我认为,比赛一般都是比速度,体现算法的简便用。本课中只需要体现乘积是“1”就行,比赛形式起不了作用,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

  3、最后拓展到分数除法是否需要?如果需要,达到什么度合适?

《倒数认识》评课稿5

  一、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是我的成功之处:

  1、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先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例1上面的口算、观察、同桌讨论找出这些式子有什么规律?给这些数起一个你喜欢的名字。由此引出课题和倒数的意义。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今天的知识通过学生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导数的意义“乘积是1怎么理解”,又通过举例说清“谁是谁的倒数”。这样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理解十分到位,十分透彻。

  2、让学生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两个特例“1”和“0”,在教学“1的.倒数是1时”,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可以是两个整数吗,然后小组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得出1的倒数是1,然后再让学生找另外一个特殊的数“0”,探讨交流得出“0没有倒数”。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

  3、学生研讨氛围浓厚,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特别是在研究求倒数的方法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探究想出了好几种有效的方法,最后总结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研讨氛围非常浓厚,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效果较好。

  二、整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细节太细,浪费了时间。

  2、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简练。

  3、拓展题还可以适当延伸。

《倒数认识》评课稿6

  今天上午第三节,我有幸听了一节王校长的数学课《倒数的认识》,整个一堂课,我紧盯课堂,生怕漏过一个细节,听完之后,收获颇多!

  王校长首先由复习检测引入新课,然后提出了倒数的定义和三种表达方法,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知道怎么迅速说出一个数的倒数,并重点提出“0没有倒数”的观点,接着,王校长让学生每人写五组倒数,通过反复训练让大家快速掌握定义,之后进一步挖深概念,让学生牢记0和1这两个特殊数字的倒数。讲完这些,20分钟过去了,接下来就进入到了巩固练习阶段,通过大量做题,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彻底掌握倒数的概念!

  在这节课上,王校长作为一个引导者,带领着学生在倒数的世界里畅游,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在讲解倒数的概念时,王校长通过让学生反复练习,深化了对概念的认识,并提出了几个学生特别容易弄混的说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人不得不拍手叫绝!

  另外,王校长亲切、幽默的话语,从容、得体的姿态使整个课堂充满了一种欢乐、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享受!

  听数学课,我是门外汉,不懂太多的理论,但是我还是从学生的脸上读出了一种满足感、幸福感、愉悦感。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我明白,这样的一种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长期的积累和打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听了史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运用所学知识推到出倒数。具体评议如下:

  1.重视课的引入,创设情境。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朋友和中国的文字,很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例如新课之前通过好朋友,在理解“互相”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

  3.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如:让学生试着把每组的两个数相乘,发现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了倒数的概念。

  4.及时质疑点拨,做好归纳小结。在给出倒数的概念后,教师让学生认真读概念,概念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并用彩色的粉笔标出。概念给出后,教师立即询问学生“互为”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及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倒数这一概念。在探索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及小数的倒数时,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总结归纳,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条理和系统。这样下来,便于学生做一些判断题。

  5.教师注重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时,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强调了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

  建议:

  1.在刚开始探索倒数的概念时,教师应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两个数的,让他们逐步感知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内部关系,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去将两个数相乘找规律。

  2.内容有点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费劲,应准备两课时教学。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自从得知王校长要讲公开课,我就特别兴奋和期待,能听到数学高手骨干教师的课,何其有幸。所以我提前一天早早地跟任课老师协商调课,只为一睹风采,没想到当天又遇讲课调整,可谓一波三折,还好安排顺利听完了整堂教学。王校长讲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没有华丽的课件辅助,全程逻辑思维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上课伊始,王校长在黑板右侧随机出了几道算式,要求观察以上式子有什么规律,并指名学生说完整,引出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相乘两个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来引出课题——倒数的认识,并特意强调,倒数的“倒”念四声。其实数学老师并不是单纯地教学生跟数字打交道,也要在不知不觉中注意培养学生认知识字的能力,这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呢?再次提问,加深识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特意强调“互为”二字,并指名学生解释“互为”的意思。我很欣赏王校长这样把数学课分析地很透彻,谁说逻辑思维和哲理不能共存!在点题之后,再回过头来研究黑板上的几组数的倒数,并相机规范倒数的说法,例如:3/5的倒数是5/3。随后肆机向学生发问:谁找到倒数的窍门了吗?若是小数不能直接颠倒,要先化成分数。0.9的倒数是10/9。此环节学生想不起来,校长加以引导指示。随后难度逐步加深并肆机表扬。

  进入整节课的重难点部分,王校长先是引导学生根据老师口中的数字说出其倒数,如:0.5是()的倒数?学生一时不能回答,王校长不慌地引导着,0.5=1/2,还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化简分数。学生对于1的倒数和0的倒数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难点,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此时提问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主动拖出问题:()和()互为倒数、()是()的倒数、()的倒数是()。先让学生自己想再点名说。学生每人写5组互为倒数,并指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最后王校长总结道:“通过20分钟的学习你了解的倒数难吗?”随之再提醒学生总结什么是倒数。在反复让学生加深识记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之上再应用到实际做题中,判断对错:任何一个倒数都比他本身小;真分数的倒数都比他本身大;整数的倒数都比他本身小。王校长在讲解判断题时,不仅让学生主动判断正确,还要求学生学会判断并举出反例。经过前面的学习和巩固再联系实际做题,学生掌握的知识会更牢固。

  我喜欢数学,没有理由。今天听了王校长的一节数学课,我更加觉得学数学不单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说出来,学和说一样都不能少。

《倒数认识》评课稿7

  听了徐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很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具体评议如下:

  1、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如导入环节,运用乾隆皇帝的对联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

  2、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导、放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给自己所列举的数,通过观察去分析特征,引出倒数这个新名词,让学生试着相互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推敲,得出倒数的概念,求倒数的方法是由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出整数、小数的倒数,交流汇报,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3、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4、练习设计精巧,有梯度,有特点。一种是抢答;一种是对概念的判断,师生互动非常好;一种是34 ×()=()×5=65 ×()0.5×()=1×()=1(注:擦掉1可填什么?)这样的激趣题。让学生有情绪、有兴趣、有勇气的来完成,注重了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可是在听课过程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些想法:

  第一:教师的对联导入,首先让大家欣赏一幅对联,出示了上联,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给听课老师也留下了疑问,我在不住地想,教者什么时候会出现下联,下联是什么?最后,没有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听课的愿望。可以在总结时让学生课后思考下联。

  第二:教师在投影出示分数的倒数求法时语言不够准确,换句话说是一个错句,投影如下: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请问03是一个分数吗?能这样求倒数吗?

  第三:让学生研究整数的倒数时,就应该能研究出或出现“0”和“1”的问题,而不是在练习中出现,再来研究。如在学生再交流整数的倒数求法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自己研究的整数,而又因为整数中0和1是最小的整数,学生很容易想到“0”和“1”。

  第四:游戏中找朋友,我认为不应该出现“1”,因为“1”也有倒数,如果出现“0”,是不是更好。

  另外,在总结时让学生说出收获了,可不可以让学生说说遗憾(也就是没有掌握的),让别人帮助解决是不是更好。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倒数认识》评课稿8

  一、同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同,《倒数的认识》是对前面所学的《分数乘法》的回顾,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中,两位老师都从分数乘法切入,引导出倒数的意义,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引导出求倒数的方法和相应的一些练习,从本质上来讲,都体现了《倒数的认识》一课的学习目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二、异构

  异构是“同课异构”活动的关键所在。本课中,两位老师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略有不同。

  张炜芳老师从谈话“互为朋友”出发,解释了“互为”这一关键词的意思,再从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的练习出发,相引得出倒数的'意义,然后深入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接着根据“倒”字,让学生观察组成倒数的两个数的形式上的关系,引导出求倒数的方法,最后根据倒数的意义作一些巩固练习,并拓展到分数除法,为接下来学习分数除法作铺垫。上课环节环环相扣,新知的形成顺理成章,没有人为雕饰的感觉。

  张天一老师从儿歌《找朋友》出发,解释“互为”的意思,并从汉字游戏中让学生观察出“倒”的现象,并把它延伸到数学中,引出今天研究的话题,接着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注意到乘积是“1”的两个数,然后揭示课题,根据在比赛中看出的计算简单的原因,得出求分数的倒数的方法,最后在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作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新知。从整个流程来看,比张炜芳老师跨的步子要大一些,更放得开一些。最后马小虎的日记改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两堂课,两位老师给出了不同的教学过程,在组织形式上,也略有不同。这里指出一些我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各位同仁指正。

  1、张炜芳老师上课时给出了分数、小数、整数、带分数等各种数,而张天一老师只给出分数和整数,在本课中,需不需要把各种数都罗列其中?

  2、比赛的形式是否合适?我认为,比赛一般都是比速度,体现算法的简便用。本课中只需要体现乘积是“1”就行,比赛形式起不了作用,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

  3、最后拓展到分数除法是否需要?如果需要,达到什么度合适?

【《倒数认识》评课稿】相关文章:

[经典]倒数的认识评课稿10-30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6-04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5-07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1-10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4-28

《倒数认识》评课稿08-14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集合]02-12

【优秀】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3-15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通用05-06

《倒数认识》评课稿【精华】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