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有感

时间:2024-08-17 08:46:58 国学 我要投稿

(精品)读《国学经典》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国学经典》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1

  有人说学习要端正态度,就像“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人说学习要注意学习方法,就像“学而实习”、“学而不思则无,思而不学则危”。这就是所有学习的好方法。

  一个迂回、直率、知道自己做不到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孜孜不倦的孔子,一个吃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他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到了这些学习的好方法。

  打开《论语》去读,就像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春秋时期群雄争鹿,争霸天下。孔子,20xx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如此先进和恰当。读完《论语》,我们意识到“君子坦荡,反派常戚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国经典”、“道不同,不谋”这些我们平时常说的句子来自《论语》

  子说:“父母的年龄,我们必须知道。一个是快乐,另一个是恐惧。”也就是说,父母的年龄,必须知道并经常记住。一方面,他们为自己的长寿而快乐,另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的衰老。

  然而,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竟然被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给了,这不是很搞笑吗?也许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对自然的研究也不够透彻。但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我们不仅可以跟随古人的脚步,还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和书籍。如果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的孩子,但我们不能自己回答,那不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笑柄吗?

  我们现在正处于学龄期,应该多学习知识,少玩电脑游戏,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读《国学经典》有感2

  在二〇一四年四月,我有幸参加了广州市举办的经典教育培训课程,实在受益匪浅。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三是新课改的新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教师除了自己终身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勤于好学,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利于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人,这里给我们的.另一点启示是: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始终如一,热爱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仇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

  三、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一是教师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二是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教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一定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学生打交道时,事先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奖惩,对学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慈善,“惠则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这种关心、关爱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仅是大事情,而应该体现在细微处。有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给予了他们多少爱,多少关心,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对待家长和学生要宽容,教师观念要改变,不能居高临下地要求和训斥家长和学生。首先要知道,没有了学生,教师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教师也就没有意义了,再者,我们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为家长的时候接受其他老师“教育”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好。第三,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考虑问题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发现学生缺点和错误时,要有宽容的态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日后他会终身不忘,感激不尽,尤其是不能以当年老师“教育”我们的错误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更不可以野蛮的“出于好心”的违法方法去教育学生。这样只能是“不得众”,甚至是断送自己。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读《国学经典》有感3

  经典的语言常常伴随我们成长,诚恳的语言常常打动我们心灵成长动世人的语句都是从《国学经典》中得到的几千年前的中国历史文化,出现了许多的名人盛世,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里能体会出名人的思想,名人的气质。

  国学是中华我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话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以前,我又是很不讲信用,别人借了我一样东西,然后我会偷偷的不让他发现,等有时间了就把他借给我的东西带回家,就当这件事什么都没发生过,那个借我东西的同学也没太注意,可是,时间久了,同学们有的都不理我,甚至跟我绝交了,这是我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我非常后悔,当初这么做不但偷了别人的东西,也偷了自己的一颗诚实的心啊!现在上了五年级,老师发给了我们一本《国学经典》,我读了以后,里面的内容深受我感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孝道,什么是信念。可以说,没有这本书,就没有我这个完整的人。它让我的学习成绩慢慢提高,它让我的品德慢慢高尚,它让别人对我的信赖度更高,它让邻居直夸我有礼貌。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相比,真是十万八千里啊!但是这十万八千里竟然是一本不厚不薄的书而救赎了,真是一个奇迹!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这经典的语句中让我们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对国家、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诚,尽心竭力,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或许在那时能够有一时之利,可论长久而言,却在以后的道路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黑影,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这个“道德”准则。

  “百义孝为先”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典的五字中让我们看到了孝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要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孝。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如“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可见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谨记于心且把它发扬光大。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经典的诗句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坚定信 念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困难好比那巍峨群山屹立在面前,只有怀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才能在最后战胜一切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当我们回望从古至今的悠久历史,会为中国强大的发展过程感动惊奇,多少次灾难被我们征服,多少次战争被我们以巧取胜,多少智慧的结晶都历经你挣我抢后存留于世??这无不是坚定信念的体现。

  一个坚强伟大的民族铸就了一批批的文人墨客,使经典语句诞生。他们将人生路程中的经历著成了精辟的文本——《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品格、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让我们的品格更上一层楼!

读《国学经典》有感4

  刚接触这本书时,就觉书名有意思。《百家姓》,是写一百个姓氏?还是这些姓氏的由来?直到开始读这本书才发现跟这都没关系。

  这本书包含59个故事,记录着作者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抑或陌生的熟悉人。其实从中也可找到自己及身边人的影子。有没有这种感受,有些人在身边匆匆而过,而后永久陌路,有些人定期交集却未增专心留意;有些人原本来往密切却不知怎的突然消失

  书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生精彩纷呈,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无奈悲哀,其中乌老师就是个无奈的角色。只因为是个工农兵学员,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而饱受不平等待遇,同为大学老师,却被分配将最不重要的部分,吃了时代的亏,被人蔑视,却只能把那些鄙夷的目光和轻浮的议论吞进肚子里。找背阴处自己消化。到了评选教授,副教授了,需要学生写意见,于是羞羞答答的'怪不好意思。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评上了教授,而自己却落榜了,然却一如既往地笑眯眯,一如既往的勤勤恳恳,一如既往的教最不重要的部分

  其实不是所有都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都无可奈何,除了接受而适应。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有些人,有些事,即使与世无争,即使毫无声响,即使当事人一直保持微笑,也让旁人无法释怀。但我又觉得,面对一些事或人时,吃了接受和适应,不妨再去改变,或许洞开另一片天空。

  合上书的那一刹那,突然明白,那些看似可归因于缘分神秘,其实太平常不过,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

  这本书每篇故事都很短小,没有华丽辞藻,也无过多渲染,就那么简洁精练的展示出来,充满着“慈悲”。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无需艳羡,也不必批判。重要的事是做自己,对自己负责,明晓自身方向。

  人生漫漫,道路繁杂,惟受内心宁静,方得精彩人生!

读《国学经典》有感5

  寒假里,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是大家在牙牙学语的时候都应该触摸过的吧!现在,就让我们更深刻的去了解它吧!

  弟子规是由1080个字组成,三字一句,共360句。每一句都有一个深刻的`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及时答应,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你做什么事情,应该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

  弟子规总的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当中,要谨慎,要性守承诺;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的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该努力的学习礼,乐,御,书,术,射等六艺。

  更让我深受教育的是“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诚是贯穿在万物的始终,没有诚也就没有万物。这时,我想起了我爸爸。爸爸是个生意人,一直坚守“以诚为本”的信念。有一次,如果爸爸以次充好,就以坏取利,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语重长心地说:“我们不能因暂时的方便,眼前的利益,就失去真正巨大的财富——诚信。正因为父亲的诚信,才让我们家的生意更加旺盛,可见诚信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从国学经典这本书中学会了许多东西,做人要讲究诚信,孝顺父母,以同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我相信,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读《国学经典》有感6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能够让我们幼童朗朗上口的经典。《我爱国学》这本杂志就是集传统文化之精华的一本小书,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读着这本小书,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久久难以忘怀……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烟台女孩以身挡车救人被撞上演最美丽传奇》:烟台女孩刁娜和丈夫下班开车回家,在路上发现一名伤者倒在路中间,当是下着小雨,又正值下班高峰,这名女子有再次被撞的危险。为了防止伤者被二次碾压,她和丈夫一边拨打122和120,一边挺身挡在女子身前,在这过程中,一辆小轿车躲闪不及,将刁娜挂倒,导致刁娜右小腿骨折。在救人之后,刁娜说:“一条腿换来一条命,值!”刁娜还说:“我只是不让小悦悦的悲剧重演,只是希望世间从此没有小悦悦的事件发生。”这是一颗多么美好的心灵呀!

  我不禁想起了小悦悦事件,被车撞倒的小悦悦,躺在血泊里,这期间有18个人从她的身边经过,可是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人心真是冷漠得可怕。最后是一位拾荒的老奶奶抱起了她,但为时已晚,再高的医术也回天乏术。受到连续碾压的小悦悦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如果那时有一个人能拔刀相助,可能这个幼小的`生命就不会白白失去了。

  同这18个人相比,刁娜是一个具有大仁大爱的人,因为她的挺身而出,挽救了一条生命,拯救了一个家庭,让幼小的孩子拥有母亲,让丈夫拥有妻子。一个善举,功德无量,刁娜不愧是最美女孩。

  再想想我自己,我是一名小学生,也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一些小善,却可以做到。有时在操场上,看到有同学摔倒了,我经常爱理不理,觉得那不是我认识的同学,过去扶不是多管闲事吗?有的同学在吵架,我常躲得远远的。现在想来,这是多么小的事呀,我完全可以把他扶起来,完全可以劝劝架。“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我要牢牢记在心中,以后在生活中要多帮助他人,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爱的人间。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弟子规的《亲仁》篇,在我耳边回响。

  因为仁爱,我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柔软,世界才会变得幸福。

读《国学经典》有感7

  放寒假后,妈妈说中央十套百家讲坛预告寒假将开播由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主讲的《三字经》节目,妈妈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学经典,你先读读,等开播后,咱们再一起学。

  我读了一遍后,觉得读起来虽然琅琅上口,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终于《三字经》开播了,遗憾的是,因为春节串亲,有两讲没听。听过的几讲中让我最感动的有:融四岁能让梨,虽然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经过教授系列的讲解,我才觉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平时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从不知礼让父母和他人,不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黄香真是太惭愧了。还有朱熹写“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时候练字,书写“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诗句时,不慎将“桃”字写错,父亲看了后写到:“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也”。朱熹看后自觉地把“桃”字重写了1000遍,正是他这种认真对待错误的.态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三字经》了,我希望在学习《三字经》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我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也读一读《三字经》,吸取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精华,让我们一起努力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吧!

读《国学经典》有感8

  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读《国学经典》有感9

  寒假中,我阅读了《我爱国学》这本书,深有感触,期中最令我感动的一篇文章就是《大孝无言》。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马鹏飞从小被父母遗弃,只能与他双目失明的奶奶相依为命。所有的家务活都是他干,家里被他收拾的干净整洁,一尘不染,为奶奶准备的急用药物样样不缺。还会给奶奶打针。他做的可口饭菜只留给奶奶吃,自己经常挨饿,有时偷偷的吃些酱油拌饭。()他还经常对奶奶说:“奶奶,今后我就是你的眼睛”。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学习还很认真,考试成绩总是排在班上前几名。这是一个多么孝顺,多么懂事善良的'孩子呀!

  想想我们自己,总是要求父母一次一次的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我们从来没有为父母想过,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其实父母要的并不多,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说来说去还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我一定要孝敬父母,现在我虽然挣不了钱,但我可以给劳累的妈妈泡杯热茶,给疲惫的爸爸捶背,给他们扫扫地,擦擦桌子,及时认真的完成好自己的作业,减轻他们的一些负担,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

读《国学经典》有感10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民族精神修炼人格借圣贤思想启蒙智慧用文化经典涵养生命。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断地阅读《国学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读《国学经典》有感11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当我把第一单元读完时,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时,把水开得很大,妈妈看见了,提醒我说:“把水开小一点吧,一吨水可要好几块钱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说:“节约钱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不已,连忙关小了自来水。

  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

  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

  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

  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

  4、把洗完脸的水用来冲马桶。

  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

  1、我把字写得很好。

  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

  3、我的舞蹈跳得很,还获得了证书。

  4、我很守时,上学,集会从不迟到。

  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读《国学经典》有感12

  寒假里,我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拜读了《我爱国学》这本书。

  书中详细讲解了《弟子规》的每一篇章,并列举了古时今日的感人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孝悌篇之后的《大孝无言》这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马鹏飞是沈阳市一名初一学生。他出生不久就被离异的父母先后遗弃,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然而,不幸并没有结束,他五岁那年,奶奶患上糖尿病合并症,不仅双目失明,颈椎病、心脏病、末梢神经坏死病也相继而至。日子变得越发艰难。病重的奶奶不想拖累孙子,她想到了死。可是警觉的小鹏飞却让奶奶明白:她不能死,她死了孩子就成了孤儿,就没有家了。

  从此,鹏飞开始了照顾奶奶、承担家庭责任的生活。有时奶奶住院,他就24小时贴身陪护,打水、喂药、喂水、喂饭、洗脚、捶背,样样都干得有条不紊。邻居送来的好吃的东西,他也都喂给奶奶吃,自己却不舍得尝一口。

  鹏飞成了奶奶的精神支柱,而他,也从不认为奶奶拖累了自己,在他的心里,奶奶就是家。

  马鹏飞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我禁不住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上,我能做到他这样吗?想想自己,从来没有为家庭承担过什么责任,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打理好的,我只需要张张口,我想要的'就可以得到。我没有照顾过父母,也没有照顾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总觉得那不是我的责任。以后,我应该学着照顾长辈,其实他们也有需要我的地方。

  马鹏飞,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敬,什么是责任。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篇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读《国学经典》有感13

  读《国学小书院》有感妈妈很早的时侯便帮我买了一套《国学小书院》,一直没时间仔细读完,这些天和妈妈一起阅读读出了许多不懂的道理。我最先阅读的这本书的内容包含了:三字经·弟子规。许多的小朋友一定听过或者读过,其中几句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中的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坏;如果从小么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战国时,孟子的妈妈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子的妈妈就割断了织机的布来教育孟子,正是因为如此,孟子从此发奋学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不是有一句话: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以后什么事都无法去做,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为美玉的。同样,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教育,是不会懂的知识和道理的。三字经教我们要去努力学习,喜欢学习,弟子规教我们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义的是这几句,小朋友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们的意思是,父母叫唤你的'时侯,应该及时回应,千万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应该马上去做,不要偷懒。父母教育我们的时侯,我们应该恭恭敬敬的听父母对我们的责怪应该虚心接受,不应该顶撞父母;以前,我经常因为一些事情会和妈妈斗嘴,现在我明白做为一个孩子首先要懂的爱父母,不让父母难过伤心,还要做一个行为言语谦和,说话做事讲究信用的人;弟子规中有几句也是我所喜欢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学习的道理!通过阅读,我懂的了如何成为一位好孩子。好学生!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通过阅读,我爱上了读书,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后,我会更加的多读书,读好书!成为真正的"读书郎"!

读《国学经典》有感14

  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我看完了《国学小名士》诵读经典电视大赛,感受很多。十六字口号“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高度概括了活动的意义,也让我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

  我也喜欢背诵古诗词,自己觉得记忆力不错,也参加过学校举办的诵读经典活动。看了比赛才发现问题,我的背诵大部分是死记,根本算不上理解,更谈不上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选手们精彩的表现,特别是对经典内容的领会,深深的启发了我,我也开始尝试着去领悟自己背诵的国学经典,不懂的向老师和家长请教,也算是对以前学习不深入的纠正。

  听到选手们背诵了那么多的经典名句,我简直惊呆了。我真心佩服他们的勤奋好学,佩服他们的超强记忆力。我也更加懂得,如果没有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就不可能有诵读经典的动力源泉,也就不可能有比赛场上那么好的表现。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为什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我们世世代代热爱这个民族,热爱这个民族的文化,因为我们世世代代都有强烈的爱国情结。

  诵读是形式,传承是过程,践行才是最终目的。设计“拾废纸”的环节,通过这样简单的举动来考查选手们的品德修养,结果证明她是一个品德美好的文明人。我们所有观众看到这个细节,内心一定很不平静,不要忘了那不是“赛场上”的公开对决,而是“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也许“诵读国学经典”容易,可是“传承‘家国’‘亲情’美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要给优秀的选手们点赞!

  选手们比赛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赛场上的发挥更是了得,观众称赞他们:博学多才,学习扎实,临场沉着,机智灵活……

  我心里想,举办这样的活动,赛场上输赢是正常的事情,有赢自然也有输。但是,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不能输,我们输不起。因此,对待国学经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读《国学经典》有感15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读《国学经典》有感】相关文章:

读国学经典04-22

读国学经典【实用】07-22

读国学经典有感04-02

读《国学》有感03-14

读《国学》有感01-21

读《国学经典》有感10-04

读国学有感04-04

读国学经典15篇04-22

读国学经典作文01-03

[实用]读国学经典有感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