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1
中职机械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四个部分,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应熟悉和掌握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以达到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目的。但中职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同时由于本课程知识具有形散、繁杂、抽象、枯燥等特点,使学生难以学好这门课程。如能在该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互动性教学原则,是解决这种现象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一、互动性原则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互动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手段,只有经过不断实践、应用、总结,才能真正获得其有价值的内容,在活动中的实用价值才能不断提升,合理性、完善性也才能得到进一步增强。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应用互动性教学方法的实例。
1、学生提问众人答
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但通常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考具有不连续性和被动性,其目的往往也只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其过程也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只是检验学生是否拥有了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而反过来由学生提出问题,先由其他学生来回答,再由老师来总结解答,这样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个过程中都会使学生主动思考并有所收获,而且使问题更有针对性。特别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当然提出的问题不应是对某个现有题目的不会解或书本中某段内容的不明白,而应是深入思考后对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疑惑,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容易的`,因此它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2、用好模型提效果
模型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较多,但如何用好模型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模型演示中应不只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还可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效果会更直接。如在讲涡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三向”判定中,要用到“左右手定则”,但这个定则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应用容易出错,这个问题就可以用蜗杆传动机构模型来解决。先把模型按设定位置静放并设定“三向”中的两向,如已知蜗杆的螺旋方向和转动方向,判定涡轮的转向。然后由学生用“左右手定则”判定出结果后,以转动蜗杆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当验证的结果完全正确时,会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也使得学生对“左右手定则”的掌握更牢固,更准确。
3、主动观察强直感
《机械基础》中所讲的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往往需要有众多实际机器工作过程的直观感性知识积累才能理解,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
二、互动性原则在机械基础教学应用中的注意点
1、科学设计问题
机械基础内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每节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要在重点上作强调,在难点上寻突破,找准知识传授的切入口,合理、科学地设计问题。即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该课程的知识特点和活动的达到目标,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把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做整体运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合理设定活动内容,合理选择活动方式,科学地对活动行为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乐学、活学,钻研探讨,学以致用,真正掌握专业理论,为专业技能的培训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遵循教学规律
中职生有着各自特有的学习特点,其因基础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教师应因材施教,发挥学生长处,回避其弱点,但教师不能只顾营造气氛,创设情境,一味地满足学生需要,把教学变为说笑过程,更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独立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况且机械基础知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3、整合其他方法
教学无定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优先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或一种,或多种,互动性教学手段是一种整合手段,在教学中把几种教学方法彼此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对其可塑加以培养,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一批“实际、实用、实效”的机械操作人才。
互动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让其在理论教学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为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教学措施。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2
一、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21世纪的科技人才,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全局中,承担着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任务。作为重点讲授的主要内容有:机构的组成和结构;机械中常用的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间隙运动机构等四大机构的应用、分类及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其次是机械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和机械的效率。而对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力分析等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作为一般的简介内容处理,学生可以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过程中自学或进一步学习掌握。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探索与完善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创新意识融为一体,近几年我们主要探索和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组织学生深入工厂进行典型实际机器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由于依托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得天独厚的工程大背景,我院数控系等专业的.学生从新生入校参观汽车总装厂到去一些零部件生产专业厂认识实习及最后去有关专业厂进行生产或专业实习,为我们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除了注重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外,还充分利用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工程大背景的优势和条件,积极开设现场教学基地并组织现场教学。
2、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程序设计专业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他们的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仍较差。我们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采用大作业的形式,将有关的解析法分段编程上机计算,再利用课程设计进行系统程序设计
3、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由过去对一种具体给定的机器或结构进行分析与综合,改为现在主要以进行机械系统总体运动方案的设计为主。
4、开展了机械系统创意组合模型的搭接实验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机构搭接实验台创意组合模型的搭接实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考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但单纯的笔试只能检验学生对书本上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难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课程不及格率较高。为此,近几年我们加强了平时考核,采取书面笔试考核为主,实际的能力考核成绩中占总成绩的60%左右,而平时作业、实验及课程大作业成绩等占总成绩40%左右,充分加强了平时的考核,调动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不断改进,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1、在教学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对课程教学内容如何解决好“少而精与博而通”“、先进性和传统内容”“、系统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2、补充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过程中,机械原理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能力的任务,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为基础,打破传统机械原理教学的格局,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工程设计各主要环节训练的需要出发,进行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整合与提高,在培养学生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通用机构运动设计与结构设计能力的同时,突出创新设计和现代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训练。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创新
为强化机械类专业本科学生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从事“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以现代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为主线,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一门具有自身体系与特色的“机械原理”新课程,提出了基于“三大模块”知识体系、“三维类型”教学模式和“三位一体”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结构(简称“三三制”),如图1所示。
1、“三大模块”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整合。以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为主线,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重组和更新,从整机和系统的角度将教学内容整合为“机构学”、“常用机构”和“动力学”三大模块,由此形成机械原理课程的知识体系。该体系突出了整机观、系统观、创新观和发展观,更加贴合工程设计和人才培养的规律,体现了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
2、“三维类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外延。将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纸质教材板书形式向信息化和模型化形式延伸,以实验室实物模型为载体,采用纸质教材为主,CAI、PPT和仿真软件等电子信息化课件为辅的“三维类型”的教学模式进行立体化讲授,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软件编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三位一体”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扩展。教学环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新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仿真“三位一体”的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创新活动提供宽广的舞台,为学生个性化教育创造广阔的空间,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实现由理论学习向工程综合的转变、由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协调和均衡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创新
1、实验教学。机械原理设有相应的`实验环节,包括上机实验和实验室试验两部分,实验项目的选择多以演示型、验证型为主,学生实验成绩只占课程总成绩很小的比例,实验环节的重要性被理论教学冲淡了。为强化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新编了“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按“三大模块”体系设置了不同难度等级的实验项目,突出创新设计、自主设计和综合型实验,突出实验环节的重要性。
2、课程设计。为培养学生的整机设计观念和能力,课程设计选题注重工程设计各主要环节(工作原理—方案拟定—运动学分析—动力学计算—机构设计)的训练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机设计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相互结合,体现先修课程的综合运用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
三、立体化教材建设与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构筑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新理念必须通过教材加以固化,以便于教学实践和推广。近几年来,我们在积极开展机械原理新课程建设的同时,努力探索教材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和有机配套,形成了机械原理课程教材的系列化、立体化,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机械原理电子教案。针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学生认知的普遍规律,负责开发了开放式PPT电子教案,设计和收集了大量视频和动画文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动态仿真技术来充分展示复杂机械的结构、机构运动过程、传动机构设计原理与步骤以及工程应用现场等信息,由此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和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电子教案的多媒体形象化特点和生动性、趣味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2、机械原理课程网站。为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广泛作用,学院建成了机械原理课程网站,主要模块有:课程简介,网络课堂,综合实践,中英名词术语对照,网上答疑,在线讨论,创新园地等。其中网络课堂模块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学习须知,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电子教案,学习指南(含各章学习要求、重点难点指导、典型例题分析、复习思考题、文献阅读指南等),扩展内容,习题,自我测试,参考文献,网络课程等;综合实践模块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项目,专题讲座等。课程网站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四、结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利用机械原理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学内容、创新方法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挥。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12-06
机械原理试卷及答案07-1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11-22
机械原理实验的心得与建议01-2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研究论文12-1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4-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08-28
节能设计理念下机械制造原理及应用论文12-1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20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