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调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元节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元节调查报告1
一、调查背景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祭祖节、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本报告通过调查,深入了解中元节祭祖习俗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状况,挖掘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范围覆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中元节历史与文化内涵
中元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崇拜和农事丰收祭祀,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易经》中,“七”被视为变化的数字和复生之数,因此七月半祭祖与“七”的复生含义紧密相关。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元节逐渐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和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核心内涵:中元节的'核心内涵是敬祖尽孝。在这一天,人们通过祭祖、烧纸钱等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同时也是传承孝道、弘扬家庭美德的重要方式。此外,中元节也是超度亡灵的日子,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亡灵的关爱。
四、中元节主要习俗介绍
1、上坟祭祖
中元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上坟祭祖。人们会前往祖坟,给祖先烧纸、烧香,献上食品等供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这一习俗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环节。
2、放河灯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另一重要习俗。人们将河灯制作成各种形状,如荷花、鱼、虾等,然后在灯上写下自己的心愿或祈祷。之后,将这些灯放入河流中,让它们随着水流漂流而去。这种习俗寓意着祭祀祖先、为故乡祈福以及驱除厄运。
3、祀亡魂
中元节也是祀亡魂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为逝去的亲人和朋友烧纸钱、焚香、摆放供品等,以示怀念和尊重。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4、其他习俗
此外,中元节还有看牌楼、逛庙会等习俗。看牌楼是指在村庄或城市的大街小巷搭建牌楼,牌楼上会写上祖先的名字,人们环绕牌楼走几圈以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和怀念。逛庙会则是一种集娱乐、购物、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活动,人们会穿着传统的节日服饰,参与各种表演和游戏。
五、地区间中元节习俗差异比较
不同地区的中元节习俗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方地区受道教和佛教文化影响较大,中元节习俗中融入了更多的宗教元素;而北方地区则更注重农业生产和民间信仰,中元节习俗更加朴实、实用。例如,南方地区放河灯习俗较为普遍,而北方地区则更注重面食文化的传承。
六、中元节习俗传承与保护建议
1、加强教育与宣传
学校应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增加学生对中元节等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政府和媒体也应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传承中元节习俗。
2、创新传承方式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再现中元节传统场景和仪式,让公众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感受节日氛围。同时,鼓励文艺工作者以中元节为题材创作文艺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元节文化。
3、保护生态环境
针对焚纸锭等习俗带来的环保问题,应鼓励公众采用更环保的方式来祭祖和怀念逝者,如通过植树、捐款等方式表达敬意。同时,加强对烟花爆竹等污染源的控制,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4、维护传统村落和祭祀场所
加强对传统村落和祭祀场所的保护和修缮,保留中元节习俗的原始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元节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结论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元节祭祖习俗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承与保护建议。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加强对中元节等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中元节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习俗活动。
二、中元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中元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崇拜和农事丰收祭祀,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和文化元素。在道教中,中元节是地官赦罪的日子,人们通过祭祀祖先和神灵来祈求丰收和庇佑;在佛教中,中元节则被称为“盂兰盆节”,是超度亡魂、感恩父母的日子。中元节的核心内涵是敬祖尽孝,通过祭祖、烧纸钱等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同时也是传承孝道、弘扬家庭美德的重要方式。
三、中元节主要习俗介绍
1. 祭祖
仪式:祭祖是中元节最为核心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在家中或祠堂设立祭坛,上香、献供、叩拜,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部分地区还有接祖先灵魂回家、每天供养祖先饭食的习俗。
意义:祭祖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也是传承家族传统、弘扬孝道的重要方式。
2. 烧纸钱
习俗:烧纸钱是中元节祭祖时的重要环节。人们相信,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烧纸钱可以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帮助他们在阴间过上更好的生活。
环保问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烧纸钱带来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因此,鼓励采用更环保的方式来祭祖和怀念逝者,如植树、捐款等。
3. 放河灯
习俗:放河灯是中元节的另一重要习俗。人们将纸扎的河灯放入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荡,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河灯也叫“荷花灯”,因其底座常做成莲花瓣形状而得名。
象征意义:放河灯寓意着祈福和寄托哀思,人们相信通过放河灯可以将自己的愿望和祝福传递给祖先和神灵。
4. 普度施孤
习俗:普度施孤是中元节期间的一项慈善活动。人们除了祭祀自己的.祖先外,还会为那些没有后代子孙祭祀的孤魂野鬼烧纸钱、焚香、摆放供品等,以示关爱和施舍。
意义:普度施孤体现了中华民族“博爱”的思想传统,也是传承民间信仰、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5. 其他习俗
放焰口:一种佛教仪式,通过向饿鬼给予食物来超度亡灵。
投标福物:中元节祭祀活动结束后的一项娱乐活动,人们通过投标获得福物,相信可以带来好运。
抢孤: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人们在祭祀后抢夺供品,以驱赶鬼魂。
四、地区间中元节习俗差异比较
中元节习俗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源于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以及民族迁徙与融合等因素。
南方地区:受道教和佛教文化影响较大,中元节习俗中融入了更多的宗教元素。如放河灯、烧纸钱等习俗在南方地区尤为盛行。
北方地区:更注重农业生产和民间信仰,中元节习俗更加朴实、实用。如北方地区有制作面食供奉祖先的习俗,以及通过布田祈谷来祈求丰收。
五、中元节习俗传承与保护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文化活动等途径向公众普及中元节知识,提高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了解。
2. 融入学校教育:将中元节习俗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传承中元节文化。
3.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中元节传统场景和仪式,让人们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感受节日氛围。
4. 鼓励文艺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以中元节为题材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文艺作品,以文学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元节文化。
5. 开发旅游文化产品:挖掘中元节习俗旅游资源,开发相关旅游文化产品如节日庆典活动、民俗体验游等,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和体验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调查报告3
一、调查背景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它融合了道教、佛教及民间信仰,承载着缅怀祖先、祭祀亡魂的深厚文化内涵。本报告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全面分析中元节的起源、习俗、现状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与影响。
二、中元节的起源与传说
1、 道教起源
中元节起源于道教,与道教的“三官”崇拜紧密相关。道教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其中,七月十五为地官诞辰,地官在这一天为人赦罪,因此中元节被视为祭祖孝亲、超度亡魂的重要日子。
2、 佛教起源
佛教的盂兰盆节也与中元节时间重合,其起源可追溯到目连救母的故事。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连为解救在地狱受苦的母亲,于七月十五供养僧众,最终使母亲得到超度。此后,佛教徒便在这一天举行盂兰盆法会,超度历代宗亲。
3、 民间信仰
在民间,农历七月被视为“鬼月”,人们相信七月初一阎王会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七月十五则重新关上鬼门。因此,中元节成为民间送鬼、祭祀祖先的日子,寄托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怀念。
三、中元节的传统习俗
1、 祭祖
中元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前往祠堂或墓地祭拜先祖,表达孝心与敬意。
2、 烧纸钱
烧纸钱是中元节期间常见的习俗,人们认为烧纸钱可以帮助祖先在阴间过上富裕的生活,同时也是对亡魂的`一种慰藉。
3、 放灯
放灯是中元节具有佛教背景的活动,人们会在河中放置荷花形的纸灯,以超度逝去的亲人。放灯不仅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也寓意着光明与希望。
4、其他习俗
此外,中元节还有摇铃驱鬼、游河、摆渡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鬼神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
四、中元节的现状
1、祭祀方式的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中元节祭祀仪式逐渐受到影响。许多家庭更倾向于选择简化的仪式,如摆放祖先牌位、烧香拜祭等,而不再进行繁琐的祭祀流程。
2、 庆祝活动的改变
传统的中元节活动如花灯游行、戏曲表演等也有所改变。现代社会的中元节活动更注重娱乐性和商业化,如演出、舞台剧、灯光秀等庆祝活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庙会和民间表演。
3、 观念与参与度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观持有不同的态度。一部分人仍然视中元节为传承文化和纪念祖先的重要时刻,坚持传统祭祀和庆祝活动;而另一部分人则更看重节日的娱乐性和休闲性,将其作为放松和享受的机会。同时,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许多年轻人的参与度逐渐下降。
五、中元节的文化意义与传承
1、文化意义
中元节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和敬仰,也是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节日活动,人们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先人的感恩,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和敬祖观念。
2、传承与发扬
面对中元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与挑战,我们应积极寻求传承与发扬的路径。一方面,加强教育与宣传,让年轻一代了解中元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另一方面,创新庆祝方式,将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中元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六、结论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面对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挑战,我们应珍惜这一宝贵财富,努力传承与发扬中元节的文化精髓。通过教育与宣传、创新庆祝方式等手段,让中元节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中元节调查报告4
一、调查背景
中元节,又称祭孤、瓜节、七月半、送鬼节、寄生节、盂兰盆会,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习俗活动。本报告通过对中元节习俗的调查,了解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挖掘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中元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中元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崇拜和农事丰收祭祀,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和文化元素。在道教中,中元节是地官赦罪的日子,人们通过祭祀祖先和神灵来祈求丰收和庇佑;在佛教中,中元节则被称为“盂兰盆节”,是超度亡魂、感恩父母的日子。中元节的核心内涵是敬祖尽孝,通过祭祖、烧纸钱等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同时也是传承孝道、弘扬家庭美德的重要时刻。
三、中元节主要习俗介绍
1. 祭祖
仪式:人们会在家中或祠堂举行祭祖仪式,包括上香、献供、叩拜等环节,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
意义:祭祖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家族传统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传统。
2. 烧纸钱
习俗:人们相信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烧纸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
意义:烧纸钱既表达了对祖先的孝心,也给孤魂野鬼些许安慰,换取人间生活安宁。
3. 放河灯
习俗:人们将纸扎的河灯放入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荡,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象征:河灯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寓意着祈福和寄托哀思。
4. 普度施孤
习俗:人们除了祭祀自己的祖先外,还会为那些没有后代子孙祭祀的.孤魂野鬼准备祭品,让它们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意义: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博爱”的思想,也是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体现。
5. 放焰口
习俗:放焰口是一种佛教的仪式,是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的法事。
意义:向饿鬼给予食物,希望它们得到解脱和安宁。
6. 其他习俗
抢孤: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人们在祭祀之后抢夺供品,以驱赶鬼魂。
赠羊寓教:在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姥姥会在七月给外孙外孙女送羊,寓意着教育和孝顺。
四、地区间中元节习俗差异比较
南方地区:受道教和佛教文化影响较大,中元节习俗中融入了更多的宗教元素,如放河灯、烧纸钱等习俗较为普遍。
北方地区:更注重于农业生产和民间信仰,中元节习俗更加朴实、实用,如祭祀土地、制作面食供奉祖先等。
五、中元节习俗传承与保护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文化活动等途径,向公众普及中元节的知识和习俗,提高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了解。
2. 融入学校教育:将中元节习俗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元节文化。
3. 结合现代科技: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中元节传统场景和仪式,让人们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感受节日氛围。
4. 鼓励文艺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以中元节为题材,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文艺作品,以文学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元节文化。
5. 开发旅游文化产品:挖掘中元节习俗旅游资源,开发相关旅游文化产品,如节日庆典活动、民俗体验游等,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和体验中元节习俗。
六、结论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习俗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传统,也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和文化元素。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结合现代科技、鼓励文艺创作和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等措施,可以有效传承和保护中元节习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元节调查报告5
一、调查背景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它融合了道教、佛教及民间信仰,承载着缅怀祖先、祭祀亡魂的深厚文化内涵。本报告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全面分析中元节的起源、习俗、现状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与影响。
二、中元节的起源与传说
2.1 道教起源
中元节起源于道教,与道教的“三官”崇拜紧密相关。道教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其中,七月十五为地官诞辰,地官在这一天为人赦罪,因此中元节被视为祭祖孝亲、超度亡魂的重要日子。
2.2 佛教起源
佛教的盂兰盆节也与中元节时间重合,其起源可追溯到目连救母的故事。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连为解救在地狱受苦的母亲,于七月十五供养僧众,最终使母亲得到超度。此后,佛教徒便在这一天举行盂兰盆法会,超度历代宗亲。
2.3 民间信仰
在民间,农历七月被视为“鬼月”,人们相信七月初一阎王会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七月十五则重新关上鬼门。因此,中元节成为民间送鬼、祭祀祖先的日子,寄托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怀念。
三、中元节的传统习俗
3.1 祭祖
中元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前往祠堂或墓地祭拜先祖,表达孝心与敬意。
3.2 烧纸钱
烧纸钱是中元节期间常见的习俗,人们认为烧纸钱可以帮助祖先在阴间过上富裕的生活,同时也是对亡魂的一种慰藉。
3.3 放灯
放灯是中元节具有佛教背景的活动,人们会在河中放置荷花形的纸灯,以超度逝去的亲人。放灯不仅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也寓意着光明与希望。
3.4 其他习俗
此外,中元节还有摇铃驱鬼、游河、摆渡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鬼神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
四、中元节的现状
4.1 祭祀方式的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中元节祭祀仪式逐渐受到影响。许多家庭更倾向于选择简化的仪式,如摆放祖先牌位、烧香拜祭等,而不再进行繁琐的祭祀流程。
4.2 庆祝活动的改变
传统的中元节活动如花灯游行、戏曲表演等也有所改变。现代社会的中元节活动更注重娱乐性和商业化,如演出、舞台剧、灯光秀等庆祝活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庙会和民间表演。
4.3 观念与参与度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观持有不同的态度。一部分人仍然视中元节为传承文化和纪念祖先的重要时刻,坚持传统祭祀和庆祝活动;而另一部分人则更看重节日的娱乐性和休闲性,将其作为放松和享受的机会。同时,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许多年轻人的参与度逐渐下降。
五、中元节的.文化意义与传承
5.1 文化意义
中元节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和敬仰,也是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节日活动,人们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先人的感恩,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和敬祖观念。
5.2 传承与发扬
面对中元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与挑战,我们应积极寻求传承与发扬的路径。一方面,加强教育与宣传,让年轻一代了解中元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另一方面,创新庆祝方式,将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中元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六、结论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面对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挑战,我们应珍惜这一宝贵财富,努力传承与发扬中元节的文化精髓。通过教育与宣传、创新庆祝方式等手段,让中元节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中元节调查报告6
一、调查背景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本次调查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元节的起源、习俗、现代庆祝方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和信息,以期为中元节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元节的起源与由来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鬼节或盂兰盆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传统节日。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时祭和祖灵崇拜。在道教中,“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与“上元”(正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合称“三元”,分别代表天、地、水三官的诞辰。中元节作为地官赦罪之日,人们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祖先和亡魂的安宁。
此外,佛教的盂兰盆节也为中元节增添了另一层意义。据《大藏经》记载,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强调孝道和慈悲心。每年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并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三、中元节的传统习俗
1. 烧纸钱与祭祖
中元节最为普遍的习俗之一是烧纸钱。人们相信阳间的纸钱可以转化为阴间的货币,用于祭祀祖先和亡魂。家家户户会在这一天准备祭品,上坟烧纸,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
2. 放河灯
放河灯也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制作各种形状的河灯(如荷花灯),点燃后放入水中,寓意为亡灵引路,超度其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这一习俗在东南沿海一带尤为盛行。
3. 放焰口与施食
佛教徒在中元节会举行放焰口仪式,向饿鬼给予食物。这一仪式是为了济度六道苦难众生,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民间也有类似的活动,如施舍食物给乞丐和孤寡老人。
4. 其他习俗
此外,中元节还有放小船、跳天灯、祭祖仪式等多种习俗。这些习俗各具特色,但都围绕着祭祀祖先、缅怀先人和祈求平安的主题展开。
四、中元节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1. 祭祀方式的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元节的祭祀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繁琐祭祀流程逐渐被简化,如摆放祖先牌位、烧香拜祭等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同时,一些人开始采用网络祭祀等新型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2. 庆祝活动的商业化与娱乐化
现代社会的中元节庆祝活动越来越注重娱乐性和商业化。传统的`花灯游行、戏曲表演等逐渐被演出、舞台剧、灯光秀等现代庆祝活动所取代。这些活动虽然丰富了节日的表现形式,但也淡化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
3. 年轻人的参与度下降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年轻人的参与度显著下降。许多年轻人由于工作繁忙、城市化生活节奏快等原因,无法回到家乡与家人一同庆祝中元节。此外,一些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认同感也在逐渐减弱。
五、结论与建议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元节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教育与宣传:学校应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政府和传媒应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挖掘和弘扬其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
2.创新庆祝形式: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创新庆祝形式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例如,可以举办线上祭祀活动、文化讲座、展览等,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元节的庆祝中来。
3.提高年轻人参与度:鼓励年轻人参与中元节的庆祝活动,增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认同感。可以通过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活动来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4.加强社区互动:利用中元节等传统节日加强社区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社区和谐与团结。可以组织社区文化活动、邻里聚餐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让居民在共同庆祝中增进感情和友谊。
【中元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描写中元节的古诗,中元节古诗05-04
中元节作文 中元节作文高中02-25
中元节 中元节是什么节09-29
中元节节文案09-15
中元节的习俗04-26
中元节的经典说说02-15
中元节的习俗08-24
中元节说说02-02
中元节诗歌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