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研总结

时间:2024-08-23 13:48:00 音乐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优秀(7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研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优秀(7篇)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1

  初中音乐教学有特别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音乐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用心体会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学观念开始,从教学方法上、内容上等都要有创造性的教学,全面提高初中的音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那么,又如何做到全面提高我们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以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冷静思考,就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学生的音乐学习呈现出两种背离的现象,一种是学生只会唱而不太了解音乐的常识,因为这种学生拥有良好的唱的天赋;而另一种则是只了解常识而不会实践。因此,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向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教师要善于实现新的教学模式

  时代在发展,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翻新和变化。我们都知道,生活是一门艺术。现在,音乐的艺术越来越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和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教学模式,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大家都知道,在传统的体育课上中,每个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唱歌,成了典型的“唱歌课”,即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教会学生唱几支歌就完成了音乐的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了音乐,只回唱自己永远都会唱的歌曲。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教师进行深思啊,尤其是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实现新的教育模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堂有实际意义的音乐课,无非是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也就体现了音乐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总之,教师实现新的教育模式技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师尽职尽责,学生自主学习,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整体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

  三、将其他学科与音乐科有效地结合起来

  爱因斯坦的名言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得多。想象力可以推动世界进步,它是知识在写的源泉。而我知识的来源都是受到音乐的启发。”这也就是说,想象力也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让音乐课得到长足的发展,就要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进行结合,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舞蹈。从载歌载舞等广大词语中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一点。同样,在我们的初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是在歌舞中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但如此,我们音乐教师还要善于将音乐与那些要参加中考的具体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放松的学习音乐的同时,又学到他们同时要努力学习的知识,可谓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音乐教师,通过和一名物理教师的合作,把初中二年级的'物理知识编成了一首歌,歌名叫《初二物理共有十四章》,就是用初二物理的所有的知识的重点编成的。学生掌握以后,不仅仅学会了一首新的歌曲,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初中二年级的物理知识,可谓一箭双雕。从这里可以得到启发,我们教师要善于动脑,精神其他学科,把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的学习方法,才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因为学生懂得,不但学习了音乐也学习了所有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的音乐教学水平。

  四、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进行教学。法国有一位著名演员说过这一样句话:“嗓音的力量是强大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都远远比不上在舞台上正确地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楚楚动人。”由于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声画并茂,与视听结合,再通过情景的再现,能激发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就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网落,获得更多的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接受现代最新的音乐歌曲和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视野,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

  五、教师要重视民族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音乐,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闻名于世。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也是使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我是一名浙江的音乐教师,大家都知道我省,民族音乐资源丰富而具有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了解本省、本地区的音乐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自豪感,为全面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新课标下,把音乐教学水平提高的方法非常丰富,只要老师用心去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多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我想信,音乐教学不会再难。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2

  结合时代背景,初中音乐新课标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初中音乐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主要精神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

  音乐教育中同样存在着众多的专业名词或者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障碍和困难;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向学生大量灌输理论知识,“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是他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必须彻底抛弃自己“满堂灌”“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而充分尊重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时,我会要求学生提前深入研究改革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我则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他们的讨论活动并不过多干涉。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命题。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歌颂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想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音乐的积极性

  古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现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描述,这些都表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兴趣是促使人们专注于某件事物、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音乐新课标更是直接对音乐教师做出了如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音乐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为有利的条件和帮助。我对此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等先进教辅设备可以将知识点更加鲜明、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这非常契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充分适应时代的变化及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辅设备及手段。

  比如,在学习《十八相送》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场景。多媒体教学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课堂上的学生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的这一举动就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揣摩梁山伯和祝英台内心的矛盾想法,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以这样的状态进行学习,自然有利于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又比如,在学习《亚洲之声》这章知识的时候,我则利用多媒体音频配上亚洲各国的人文风景图片,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和震撼中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2.灵活运用肯定和鼓励的课堂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肯定和鼓励是教师促进学生对初中音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掌握鼓励的必要技巧,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肯定以及鼓励的语言,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教学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极其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比如,经常用“唱得真好”“歌声很棒,完全可以和伴奏带的声音媲美”这一类的口头鼓励语言;有时还会以肢体语言,像肯定的眼神、满意的微笑等都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这样的话,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我这个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促使自己更好地融入每节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当认真研读和学习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及主要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xx)06-0223-01

  农村初中音乐教育主要指在农村初中校园里,音乐教师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和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实际,通过音乐课教学、音乐活动组织、音乐鉴赏分析、音乐案例教学、音乐技能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挖掘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发展和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陶冶和提升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

  目前,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匮乏,理论研究与实际教育教学严重脱节,音乐课存在未开设或开设不足的情况,且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活动比较单一,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普遍偏低,校园音乐氛围的营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水平。

  一、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开设不充分。部分农村初中因各种原因,音乐课总是开设不足,如部分偏远山区的初中只象征性地开设唱歌课,而且教授唱歌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数学、英语等科目教师兼任,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即使较为发达一点的地区,农村初中音乐课仍然不受重视,大多数学校都只开设了唱歌、舞蹈、音乐鉴赏课、电子钢琴、竖笛等音乐课程,并没有形成科学而严谨的音乐课程体系结构。

  (二)教学手段显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初中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均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守旧的问题。一些教师仅仅按照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开展教学,收到的效果非常不好。还有一些音乐教师出于应付或者自身素质不高,致使其教学方法、观念守旧,没有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太薄弱。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不发达、配套设施不健全、发展空间较小,对优秀教师尤其是优秀的青年音乐教师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一是因为待遇比较低,二是农村的落后条件以及相关部门对农村教育不够重视,更多的优秀教育资源被投到了所谓重点地区、重点学校,对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和校际流动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政策指导和扶持,从而使农村的师资力量尤其是音乐课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农村初中音乐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对策

  (一)开齐开足音乐课程,建构活力充沛的音乐课堂。一是转变课程建设的思想和维度,从“以学科中心、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转变新课程建设的角色与功能,从新课程建设的受惠者、追随者转变为实施者、建设者。三是转变多元音乐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想法,从“以常规音乐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多元音乐课堂教学为主”。

  (二)优化提升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第一,以趣导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第二,以情促学,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音乐的成功和喜悦。第三,以法助学,创新音乐课程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开展音乐讲解教学、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技能教学、音乐活动实践教学,强化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第四,以评督学,为音乐课程有效教学提供切实保障。

  (三)完善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初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补充和优化,才能跟上当前农村音乐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一是编制上予以倾斜照顾,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以事业编制及较高收入工资标准及教师补助津贴标准,吸引优秀音乐人才到农村任教。二是来源上多元多样,利用多种资源完善教师队伍。从本校有音乐特长的教师队伍中,或牡钡孛窦湟帐跫摇⒁衾旨抑校以及从音乐院校毕业生和非音乐院校毕业但是精通音乐教学的学生中选聘音乐教师。三是体制上予以公平对待,将音乐课及音乐教师地位重视起来。四是在培训培优上强化能力提升,拓宽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发展的平台和空间。五是在师资配置上共建共享,实现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推进优秀音乐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有序流动,推进县域内音乐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化、常态化,进而达到解决择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4

  儿童心理学中所指的“儿童”这一概念是广义的,它是指孩子出生到成熟(18岁)之间的整个阶段。儿童 音乐心理学研究18岁前各个年龄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诸如:儿童各年龄期的音乐感知(包括:音乐听 觉的音高感、音长感、音强感、音色感等)和绝对音高感知的培养与发展;不同年龄儿童的音乐记忆和适应儿 童的科学记忆方法;儿童由浅到深的音乐想象发展及培养;儿童最初的音乐思维方式及对儿童的音乐思维启发 与诱导;儿童音乐表演时的情感表达;意志在儿童学习音乐时的作用与培养;儿童气质和性格对音乐学习、演 唱演奏的影响及调整;儿童音乐能力的健全与发展;上述诸方面都是儿童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范围。随着儿童音 乐心理学的发展,其研究内容还会不断增加和深入。

  儿童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首先,儿童的各种音乐活动都是受其不同年龄的心理因素所支 配的。因此,对儿童音乐心理的研究,对提高与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这门学科可以 对儿童音乐教育工作提供心理理论的指导,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了解不同年龄的儿童音乐心理 特点和规律,科学地进行音乐教学。还可帮助教师总结儿童音乐教育经验,提高音乐教学自觉性与水平。

  儿童音乐心理学具有上述科学性与应用性。但是,这门学科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广大中、 小学和幼儿音乐教师站在儿童音乐教育的第一线,应义不容辞地承担建设这个学科的责任。怎样研究与应用儿 童音乐心理学呢?首先,应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以此作为理论指导。同时,还应对儿童心理学有概括 的认识,因为这门学科可使儿童音乐心理学趋向理论化与系统化。更重要的是进行实际的研究,对儿童学习音 乐进行分期、分步骤的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做出系统的记录,这就是观察法。与孩子们进行交谈,了解 他们的兴趣喜好、情绪、能力与毅力等,做出记录,对各种问题,作出科学的`答复,这就是谈话法。实验法是 当今最普遍采用的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应大力提倡的方法。其做法是规定一定的时间、地点、命题,必 要时要设置对照实验,经过测量,取得数据,再用统计的方法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与结论。以上介绍的方法 不是孤立进行的,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对每个发展,都要 进行观察、思考与研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下面简单介绍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一些音乐心理特征。

  乳儿期(出生—1岁):这个时期乳儿的音乐听觉反应不太精细,也较缓慢。满两个月时就能区别一般的铃 声或门声,有高低音的反应。三个月时有可能区分彼此相距八度音程的音调。五至七个月时能对大三度和小三 度的音程有所辨别。在满周岁时孩子有的有较好的节奏感,能用准确的身躯动作表现出来。

  婴儿期(1岁—3岁):即先学前期。四度、五度音程可以辨认,出现了最初的学习音乐活动,可以模仿成 人歌唱或弹琴拉琴动作。这时音乐记忆迅速发展,可以记住两三个乐句。有对音乐兴趣的表现。在这个时期可 以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开始阶段。

  幼儿期(3岁—7岁):即学前期。这时期儿童的感知能力发展较快,除各种音程外,还可听辨一些简单的 和弦。可以记住八到十六小节的乐曲。可以完整地演唱、演奏一般的乐曲。对音乐的兴趣逐渐增大。

  童年期(7岁—12岁):即小学阶段,又称学龄初期。已有观察音乐现象的能力,注意观看别人的音乐演奏 、演唱。也能听辨较难辨别的和弦音。音乐记忆内容与篇幅增大,音乐想象开始自由地活动。在练习时能表现 出一定的意志,并能产生美好的音乐前程的理想。

  少年期(12岁—15岁):即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这时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进步迅猛。记忆、思 维、能力、意志、兴趣都趋向成熟。

  青年初期(15—18岁):即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这时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并自觉地进行学习 。音乐听觉敏锐,能辨别各种音程及和弦,是音乐记忆表现最良好的时代,思维方法逐渐科学化。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5

  关键词 儿童音乐心理学 特征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音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儿童音乐心理学。它是研究儿童在学习、表演音乐时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发展的一门科学。

  儿童心理学中所指的“儿童”这一概念是广义的,它是指孩子出生到成熟(18岁)之间的整个阶段。儿童音乐心理学研究18岁前各个年龄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诸如:儿童各年龄期的音乐感知(包括:音乐听觉的音高感、音长感、音强感、音色感等)和绝对音高感知的培养与发展;不同年龄儿童的音乐记忆和适应儿童的科学记忆方法;儿童由浅到深的音乐想象发展及培养;儿童最初的音乐思维方式及对儿童的音乐思维启发与诱导;儿童音乐表演时的情感表达;意志在儿童学习音乐时的作用与培养;儿童气质和性格对音乐学习、演唱演奏的影响及调整;儿童音乐能力的健全与发展。上述诸方面都是儿童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范围。随着儿童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其研究内容还会不断增加和深入。

  儿童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儿童的各种音乐活动都是受其不同年龄的心理因素所支配的。因此,对儿童音乐心理的研究,对提高与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这门学科可以对儿童音乐教育工作提供心理理论的指导,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了解不同年龄的儿童音乐心理特点和规律,科学地进行音乐教学。还可帮助教师总结儿童音乐教育经验,提高音乐教学自觉性与水平。

  儿童音乐心理学具有上述科学性与应用性。但是,这门学科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广大中、小学和幼儿音乐教师站在儿童音乐教育的第一线,应义不容辞地承担建设这个学科的责任。

  下面简单介绍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一些音乐心理特征。

  乳儿期(出生―1岁):这个时期乳儿的音乐听觉反应不太精细,也较缓慢。满两个月时就能区别一般的铃声或门声,有高低音的反应。三个月时有可能区分彼此相距八度音程的音调。五至七个月时能对大三度和小三度的音程有所辨别。在满周岁时孩子有的有较好的节奏感,能用准确的身躯动作表现出来。

  婴儿期(1岁―3岁):即先学前期。四度、五度音程可以辨认,出现了最初的学习音乐活动,可以模仿成人歌唱或弹琴拉琴动作。这时音乐记忆迅速发展,可以记住两三个乐句,有对音乐兴趣的表现。在这个时期可以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开始阶段。

  幼儿期(3岁―7岁):即学前期。这时期儿童的感知能力发展较快,除各种音程外,还可听辨一些简单的和弦,可以记住八到十六小节的乐曲,可以完整地演唱、演奏一般的乐曲。对音乐的兴趣逐渐增大。

  童年期(7岁―12岁):即小学阶段,又称学龄初期。已有观察音乐现象的能力,注意观看别人的音乐演奏、演唱,也能听辨较难辨别的和弦音。音乐记忆内容与篇幅增大,音乐想象开始自由地活动。在练习时能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并能产生美好的音乐前程的理想。

  少年期(12岁―15岁):即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这时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进步迅猛。记忆、思维、能力、意志、兴趣都趋向成熟。

  青年初期(15―18岁):即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这时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并自觉地进行学习。音乐听觉敏锐,能辨别各种音程及和弦,是音乐记忆表现最良好的时代,思维方法逐渐科学化。

  上述都是一般的儿童音乐心理特征。儿童之间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有的儿童有超常的音乐心理特征,表现出突出的音乐天赋。但有一些儿童对音乐反应较为缓慢,落后于正常的音乐年龄心理特征。这些性特征对研究者来说是需要分别对待和处理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下转第97页)(上接第74页)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6

  1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是美国加强发展和改进的音乐课程,是一种用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综合学习的音乐教育观念。1965年4月,由cmp(当代音乐计划)赞助的为期4天的“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大学音乐教育基础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会议研究的内容包括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定义、培训音乐教师的计划和提高各级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途径等。“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当代音乐计划”由原来比较强调现代音乐转向强调基础宽广、综合全面的音乐教育方向上来。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由此产生”。

  1.1思想原则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将音乐教学中音乐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通过音乐共同因素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它的三个基本原则是:①共同性因素原则,在风格、时期、传统不同的音乐中有构成其相同的因素: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相同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其相互关系,在由浅入深的教授。②实践性原则,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主张参与表演、分析和作曲三方面并重的实践活动来获得音乐素质。③综合性原则,采用各国、各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大师作品、民间作品等,并且主张与其他姊妹艺术联系。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课程不应该是孤立的,学习音乐应该了解音乐学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

  1.2教学方法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由五个基本概念: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曲式。他们以“螺旋式课程”呈现,由简单到复杂,共16个螺旋水平。螺旋式课程是在《曼哈顿威尔音乐教学大纲》中被设计成型的。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被分为五大环节: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的即兴创作、巩固概念。

  2 对中初中音乐教学的启示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带来的启示就是其综合性和有序性的融合。由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其综合性,从16个螺旋水平可以看出其有序性。音乐学习是一个有序的学习过程,由16层螺旋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框架,这个框架,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有序性”,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以音乐家的身份在“发现式”的学习中,形成对音乐要素的整体认知。初中学生心理、生理渐趋成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量以及途径较小学生增多,能够自己运用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所以适合在初中进行综合性音乐教学。

  2.1初中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初中音乐课程基本上以歌唱课和欣赏课为主,内容多由唱歌、律动、器乐、创作、乐理、聆听等内容组成,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各内容之间没有很好地体现其内在关系,互不关联的单项活动内容取代了对音乐基本概念的掌握,技能的培养也自然成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得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可见单项的技能是不能符合要求的。

  音乐自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有音乐基础理论,音乐技能技巧,情感、表现创造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将这些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初中音乐教学中对音乐本体的学习可以借用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五个基本概念的综合性学习法。

  2.2初中音乐教学的有序性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螺旋式课程是根据学习的程度不同进行16个螺旋式的学习过程。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本体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分为更多的层次,按照学生学年和学习情况具体划分,每一个层次都相比前一个层次增加难度,这样按照学习的难度安排学习的顺序。比如,从音乐本体来分三个层次:最基础是音高感、节奏感、音强感,音色感,中层为旋律感,调性感,曲式结构感,最高层为和声、复调、织体及音乐风格。当然初中的音乐教学需要按照新音乐课程标准来做具体的分层。除了音乐本体学习的有序性外,之前所提到的综合性学科的加入同样也需要有序性,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分不同的层次结合音乐本体的有序性进行教学。

  2.3初中音乐教学的综合性与有序性的有机融合

  其实想想看,不只是美国的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中有螺旋式课程,在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所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从1—9年级的'总课程目标和总课程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学段在大的目标和课程内容下又细分,细化。其实我国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中也是这样的螺旋式的教育,数学、语文这些学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是一直或者逐渐增加上的。这无疑说明了,可以将这种螺旋式的教育模式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因为它既尊重了音乐教学的基本逻辑,又满足了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既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概念、技能,并且运用音乐概念和技能,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探索、合作、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接触多方面的知识中能够结合自身的喜好,又体现了新音乐课标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基本理念。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7

一、强调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之前自行讲解的传统授课方法,要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加强自主学习和时间,强化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尽量和蔼亲切的面对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喜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和心态下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可以在创新发展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的美好。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能够推动学习内容的掌握,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和鼓励,也能够加强音乐感受,享受音乐熏陶。

  三、实行分组研究是学习模式

  现在《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应该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组内研究探讨形成结果。然后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组内总结出来的看法,教师对结果进行评定。初中音乐课堂研究型模式的开展,提倡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锻炼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组织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可以借机想学生提问,让学生总结中国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歌词、曲调、演唱方法多方面思考总结并由小组讨论出最终答案。这样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加强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四、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够帮助人们通过音乐内容体味历史,加深理解和感悟。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记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教师最先要了解学生对音乐的需要情况,在教学中只有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作品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涉及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能够加强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教学效果。再有,一般初中音乐教师都来自专业音乐学校,因为本身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在课程选择的时候容易趋于专业化,但过于专业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作品是极为关键的,教学内容往往决定了教学质量。

  五、强化音乐教学和实际相结合

  现在的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经典曲目,不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理解教材中的曲目意义,就感受不到歌曲的意境。面对新的课改环境,教师可以灵活使用音乐教材,重点挑选学生易于接受,感兴趣并且好理解的歌曲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太哦选课外的优秀歌曲结合教材中的同类型曲目加深学生的印象,争取实现教材和实际生活中音乐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分析现在学生喜欢热衷流行音乐的心理,采取积极地方法帮助音乐教学。教师应该在课程刚开始准备阶段,筛选一些适合学生欣赏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和学生分析流行音乐中一些歌曲的形式,内容,唱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流行音乐中吸收音乐知识,进一步引领学生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六、加强多媒体应用提升教学审美

  音乐教学的根本是实现教学审美,利用音乐赏析提高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新课改环境下,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是 “以审美为核心”,这种思想要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实现教学的立体化,尽量生动灵活的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表现出来,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体现

  音乐鉴赏课程是最能够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项教学内容,音乐鉴赏应该选择各个国家,各种风格,多个民族,不同特点的音乐进行,要突出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欣赏价值,满足人文教育需求,加强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和音乐审美水平。比如,在学习民歌鉴赏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歌曲,可以选择粗犷的西北音乐,或者内敛的江南曲调多种内容帮助学生赏析,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中体会不同的情感,提升欣赏能力,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和文化内涵,加强对学生的音乐熏陶培养。

  八、完善教学评价和反思

  初中音乐教师对教学课堂的思考和反思及评价是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中,对音乐课堂的多元性的过程评价尤为重视,学生的课上表现就是考核的关键内容。教学反思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烦死能够帮助教师获得经验,加速提升。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和反思,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这样才能够加强教学水平,提升自我能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九、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是初中课堂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随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完善。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更换教学思路,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加强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实现音乐的作用,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加强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音乐能力的培养,为教育复合型人才做出基础贡献。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06-25

【热】初中音乐教研总结4篇08-23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11篇[荐]06-25

音乐教研组总结01-26

音乐组教学教研总结04-23

音乐组云教研总结07-15

音乐教研工作总结11-02

小学音乐教研活动总结08-09

初中物理教研总结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