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时间:2024-08-23 16:03:12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锦集[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质量分析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锦集[15篇]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

  试卷每一次的分析都是为了下一次的进步,你分析了吗?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大家可以进来看看!

  本次考试把学生分层次编班,总分前50名在1班,51名到100名在2班,101名至138名在三班,1班数学平均67.72分,二班平均42.82分,三班平均21.83分,学生之间呈现出的差异是巨大的,最高分97分,最低分6分。

  我觉得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点知识点不教都会,有的知识教了都不会,有的学生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很容易,有的学生,你怎么教他都不能理解。

  教材挑战教师的智慧和施教能力,学生挫伤教师的忍耐力,一个不学习的.教师如何能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看似平静的环境,隐藏着无数的困难,运算能力差的让你崩溃,七年级的有理数混合运算过不了关,八年级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不了,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记不住,也许是我们教师太习惯讲解了,所有的活动都是自己完成的,学生成了看客,讲一讲,练一练,永远是正确的,没有学生思维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浪费生命的。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2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促进评价改革,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我中心对全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期中质量测试和分析。其目的不仅是监控新课程执行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我们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导向。下面仅就这次期中测试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试卷总体上看,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1、适合新课标理念,注重能力培养,体现了知识综合,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但内容还不够全面。

  2、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3、题目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考核的题目分量不足。

  二、基本情况分析:

  全镇小学六年级生数1041人,到考生数1024人,到考率98.4%,平均分81.3分,及格率93.2%,优秀率68.6%。

  三、各题型与内容学生答题优缺点:

(一)仔细想,认真填

  第1、5、7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掌握,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第2题中有少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导致不能很好的进行判断;第3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比进行化简;第4题中的单位换算也有少部分学生没能掌握;第6题及第8题有部分学生对于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关系不能很好的进行转换,还有第9题能于已知圆柱的体积和高,求底面积的题型不能很好掌握,因此失分较严重。

  (二)对号入座

  这部分题目大部分学生解答得较好,能够较好的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少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第5题的选择中不能较好的理解分析,因此出错。

  (三)火眼金睛

  第1题的错误错较高,学生在理解圆柱的半径与体积的关系较差;第4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注意“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其余的题目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

  (四)神机妙算

  这部分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但有个别学生审题不认真,未能正确的计算,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偏低。

  (五)填一填,画一画,说一说

  大部分学生关于商品的折价销售掌握得较扎实,能够判断它们的正比例关系,但在画图描点中,有少数学生的描点不够准确。

  (六)解决问题我真行

  第1题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反比例关系填写未知项的数,并清楚了解在比例中速度和时间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及不变的量是文章的总字数,并判断它们成反比例关系,且能较完整的说出成反比例的理由,并通过其特点理行实际应用。但还出现个别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特征造成模糊,使判断造成困难而产生错误,在计算淘气默写完这篇文章共需24分钟时,产生错误;还有个别学生甚至不能解答。

  第2题是关于圆锥的体积计算的应用,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并较好的解决问题,但少数学生在体积计算中没能注意圆锥与圆柱在体积计算中的区别,导致错误,这道题的计算较复杂,有部分学生不能较准确的计算,答题不完整也是这题出现的一个较严重的错误。

  第3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从已知条件求每根柱子的侧面积,再求4根柱子要刷油漆的总面积,最后求出油漆的总质量,正确率较高。

  第4题题目较灵活,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对于材料的处理,不能明白底面多余的材料可以不用,导致错误相当严重。

  第5题是有关比例尺的应用的题目,这道题目的得分率达90%,可见学生在关于比例尺的知识方面掌握得较牢固,且能够较灵活的进行解答,解答方法多样性,可见学生的思维方式较多样、灵活;但也有少数学生放空题,出现这样的原因除了智力之外,可能也有学生不能理解题义。

  四、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深入学习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

  1、改进备课方式。

  备课历来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究竟该怎样去备一节课,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呢?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3)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制定教学目标 ,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必须把握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如果说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 ,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

  (4)设计板快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

  要使教学的方案具有效率意义,必须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板快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顾名思义,“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以调整的。

  2、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

  3、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改进教学评价。

  测评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进不足,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学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有赖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更为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3

  一、答卷分析: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客观题本次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着重加强对分析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送分题几乎没有,加大了对知识综合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对于我们这类学生答题比较吃力,客观题得分较低,导致总分低。

  2.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熟练。

  基础知识不扎实,以文、理科的第17题为例。第17题是一道解三角形的问题,第(Ⅰ)问的关键在于由利用正弦定理把边转化成角,然后利用两脚喝茶共识直接得出结论。但是在考生的答卷中暴露出的问题,一是想不到利用正余弦定理,二是两角和差公式记错;第(Ⅱ)问主要考查两角和的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及三角形周长列方程组,解方程。考生在试卷中暴露的问题是:公式记错、特殊值记错导致出错及计算错误。这些问题究其实质是由于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出现的结果。

  3.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书写不规范.

  审题不到位在的第18题表现的较为明显。这是一道概率题,由于审题不到位致使将概率模型搞错、在(Ⅰ)问中学生出现结果重复与遗漏的现象严重导致后面全错,还有不会应用数学语言,表达五花八门。在考生的试卷中,因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等原因导致的书写不规范问题到处可见。

  4.综合能力不够,运用能力欠佳。

  第21题为例,这道题是导数问题(Ⅰ)求单调区间,(Ⅱ)求恒成立问题(Ⅲ)最值问题"由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弱,致使考生不知如何分类讨论,或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解题思路受阻。绝大部分学生几乎白卷。

  5.心态不好,应变能力较弱。

  考试本身的巨大压力,考生信心不足,造成考生情绪紧张,缺乏冷静,不能灵活应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甚至会而不得分的情形常可见到。

  二、针对上面问题措施如下

  1、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培养。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所以,后期的复课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训练,打好基础。"基础知识"一定要在"准确"上下功夫,

  "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在"熟练"上下功夫。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的原则。训练时要舍得在基础题上花时间。对于基础题,要求学生勤动笔,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眼会心不会、心会手不会。平时训练中,淡化解题技巧。要学生掌握通性、通法,一定要加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注重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观念,素养和能力,要配合新课改,采取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就是平时教学中以课本和考纲、考试说明为本,以新课程高考题为资料,弄清高考要考什么,要教给学生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教好的问题。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教学中要有反思,同时要求学生也要有反思,他们要有自己的"总结"、"评注"。让他们在反思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做到触类旁通。

  3、重视数学应用.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数学应用",这一点在已率先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已有所体现,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要重视"实际测量问题--解三角形"和"统计与概率和实际问题的结合",因为,只有将统计和概率结合起来,才使得统计变得更加有意义。

  4、重视回归教材.

  "教材是高考试题的生长点",我们相信这一点已经成为各位的共识,因此,在考前应注意引导学生回归到教材中来。

  5、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面对高考,学生的情绪难免出现一些变化,而且这种现象越是离高考越近,表现的越突出,作为老师应重视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以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对高考的影响。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4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次考试所考查的内容是高一下册《三角函数》、《平面向量》部分,命题以《教学大纲》和近几年高考对本部分的要求为指导思想,特别注意到了高考对《三角函数》部分难度要求不大这一特点,因此在命题中既突出了对三角函数部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了对平面向量的工具性的考查。考虑到是全市高中联考,试卷在难度设计上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全卷难度不大,试题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把关题的设计上也本着高考试题的要求变一题把关为两题把关(第21题、第22题),且问题设计本着入口容易深入难这一原则,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试题重视对“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部分的核心数学概念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强化了对蓄含于本部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1、突出考查基础知识,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主干知识构成了试卷的主体。

  试卷对高一下册教材的主干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尤其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查。例第1、2、3、4、6、7、8、13、14、15、17、19题,分别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基本变换、基本性质(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对称性)以及正、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和三角函数的图象。这些题目几乎都是书本上练习题和习题中所要求的,只不过是做了适当的变式。第5、9、12、18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向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工具性,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概念清楚、运算过关,得到这部分分并不难。

  2、重视应用

  利用所学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试卷关注的焦点之一。例如:第5题利用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求角;第11题利用偶函数性质求角;18题(2)利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判定平面上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第20题是一道利用解三角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建模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3、体现综合性,注意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问题。

  [3]

  例如:第10题将平面几何与三角结合;第16、21题将代数函数、方程、不等式与三角交汇;第22题是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与数列的交汇。这几道题都有一定难度,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解答这部分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

  4、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例如:第7、10、11、16、21题,主要考查蓄含在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部分中的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第16题:若在[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值满足等式,则k的取值范围是。学生须将方程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图象问题,借助二次函数图象即可得到解决;第21题: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的,<0都成立,若存在,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此题解法很多,可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借助函数图象解决,或利用恒成立,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注意要分类讨论)。以上题目侧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数学中核心内容即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关注的是数学的本质。

  三、试卷反映出来的问题

  通过评卷,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不够准确。如第4、9、12、14题。

  2、解答不规范,计算不准确。如:19题,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不全。有的不列表,有的不描点。再如17、20题,因计算结果不准确而失分的学生很多。

  3、审题不认真,思维不严密。如12题只注意到向量内积大于零而忽视了两个向量不能共线同向。再如14题学生忽视了角的取值范围,导致结果不正确。

  4、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得不好。如16和21题失分严重。

  四、下一步教学建议

  1、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应把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

  2、加强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中最本质的内容。

  例如:第10题将平面几何与三角结合;第16、21题将代数函数、方程、不等式与三角交汇;第22题是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与数列的交汇。这几道题都有一定难度,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解答这部分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

  4、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例如:第7、10、11、16、21题,主要考查蓄含在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部分中的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第16题:若在[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值满足等式,则k的取值范围是。学生须将方程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图象问题,借助二次函数图象即可得到解决;第21题: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的,<0都成立,若存在,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此题解法很多,可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借助函数图象解决,或利用恒成立,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注意要分类讨论)。以上题目侧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数学中核心内容即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关注的是数学的本质。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5

  一、试卷评价

  本试卷涵盖面比较广,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操作、应用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操作、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次考试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一些成果,也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试卷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考试情况

  六年级学生47人,缺考一人,及格人数9人,及格率19.5%,平均分38.5分;优秀1人,优秀率2.1%;40分以下27人,差生率:58.2%。由于全班差生的比率比较大,所以总体成绩不理想。

  三、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20%此题内容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不过大部分学生完成得不是很理想,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其中第4、5、8、9题失分最多。其中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并求比值,大部分学生写出的都是化成最简整数比过程中的某一步,或者直接化简错误因而失分。第5题是常用单位的换算,有些学生对相关单位的进率记不清,单位的大小也较模糊,到底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学生无从下手,看的出来是对单位换算的理解上还有问题。第8题这题应该是稍微难一点,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分析能力的有限,对于本题中三角形内角和与角度的比之间的关系,分析的不透彻;而有些学生较粗心,把角算对了,但在判断三角形的类型时又错了。第9小题“已知甲数比乙数少四分之一,求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对于本题大部分学生不能综合的进行分析,同时不能准确的找出单位“1”的量,因而失分就成为必然了。

  第二大题,判断题。5%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错误最多的是第三题:这是教材上的比的基本性质,同时也是教师课上强调的一句话,可见学生上课的专心程度。

  第三大题,选择题。5%这道题共5小题,5分。错误最多的是第四题,这题涉及到工作效率的问题,是五年级的内容。部分学生想当然的认为甲用4小时,乙用6小时,两人合作完成的时间就是4+6=10小时,所以选C的学生还不少。

  第四大题,计算题。32%学生计算习惯较差,经常发生抄错数字或简单的加减法算错的情况,需在平时注意习惯的培养,更主要的是加强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上下功夫,因为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所在。失分较多的是简便计算,个别学生不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其中第(2)小题有些学生看到除号前后都是相同的数据相乘,就自动改变题意加上括号再计算。解方程也不是很理想,应加强解方程方法的渗透,提高解方程的'能力,因为学好方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然而列式计算中的第二小题只有几个别的学生能准确完成。(这种题型的题目已经讲过挺多了)

  第五大题,操作题。11%此题分为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图形变换的空间想象能力。第1小题,大部分学生能够正解画出圆,部分学生审题不够仔细,没能按要求求出相应的周长和面积。第2小题,学生对标出数对也基本上能掌握。同样的有部分学生没有回答问题而造成失分。看来做题的习惯还需好好改善。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25%应用题题目较简单,范围较广,难度也适宜,错误比较多的是第2、3、5题。第2题主要问题是因为计算的数比较大,最后的得数错了。第3题求圆环的面积,主要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不能准确的找出圆环中大圆的半径及小圆的半径,有的学生将题中的直径20当作半径来算,结果就错了。第5题是统计图,由于题目给出的是扇形统计图,及其中一个扇形表示的具体数据,要求学生求出其他相应的数据。半数学生第一部计算总人数是就出错了,从而导致后面的两题跟着出错,失分情况较为严重。

  四、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从本次考试的试卷中看,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教学还应加强

  本次考试基础知识部分比重偏大,从答卷情况上看,基础知识部分很多同学还存在着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在各道题上都有表现。

  从本次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对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不清,整体计算能力不强,计算不够熟练,计算准确率偏低,从总体上看学生掌握的情况最不好,不仅成绩低的学生失分,甚至高分段的学生在这部分也有失分。

  2、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好象每次做试卷分析在说完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后,都要强调一下审题,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没有做到“认真细心”这4字。虽然我们教师对每次考试前都强调一些关于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审题时要注意看清问题,不要把要求看错。但是考完以后却发现,这个问题还是的问题。

  3、学生的一些习惯不规范

  作为小学生,有很多习惯应该养成,在本次考试的试卷上,好几个学生数字抄错。这些看似小毛病,但在考试时可能就会成为学生失分的原因。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五、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几点: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

  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准确性、系统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全面,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而且讲解必须准确、无误;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要准确、切中要害。特别指出的是:我班学生计算的基本功严重低下,计算能力差,计算的熟练度低,已成为提高数学成绩的“绊脚石”。故今后在教学中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计算能力、技能的提高,引导学生要热爱数学,在“仔细认真”上下功夫。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在基本方法方面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这又是我们学生比较欠缺的。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敢于分析、善于分析。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习题来练习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去主动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必须到位,使每位学生能学到最基本的数学,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给予他们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将为他们提供施展自我的平台,成立“一帮一”温心辅导站,从而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对每一次考试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教学工作做好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素养。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6

  一、基本情况

  本年级共有30人参加考试,人均分92.2分,合格率97.3%,优分率97.3%,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8分。

  二、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重点检测第一至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同时注重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体现在: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加大了难度,有9分是超教材的内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九个大题:大体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有29分,有的题学生无法列算式计算,个别聪明的学生只能斗出来,有的题要通过3、4步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算一算”(27分),有三种形式,分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训练的较多,失分较少。

  第二题“填一填”(21分),全对的没有,原因是有一个题未学,在一年级学的减数、差与被减数的关系忘记了。其他的题掌握的较好学生对填数掌握较好。

  第二题“判断对错”(10分)全对的'有15人,有3个题是在身边生活中所应用的题,信息是未知的,要在题中找。如:“3只鸽子有几只眼睛,几条腿?”等

  第三题“从大到小排列千以内的数”(10分)只有3个人做错,他们是按从小到大排的。

  第四题“看图写数”(6分)全对

  第五题“看方位图填空”(5分)全对20个人,少数同学没认真读题导致错误。

  第六题“看路线图填空”

  第七题“画出自己学校的大门、教学楼及运动场的方位图”(2分)全对的10人,很多同学画出了整个学校的方位图。

  第八题“解决问题”(17分)全对的只有11人,有的同学量图的长度不准确,“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错误较多。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驾驭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后进生铺导,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通过这次的检测反思,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

  2、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养他们分析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4、培养他们认识做题的好习惯

  5、多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爱学习,爱数学的自信心。

  6、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7

  一、试卷的主要特点

  该试卷既注重初中数学的基础作用,又重视从知识考查到能力立意的转变;又力求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既坚持面对全体学生,又体现出合理的区分度,充分发挥了试卷对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具体如下:

  1.注重双基考查

  试卷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结合了实际背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识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核心内容知识点的同时,保持了适度的覆盖面,保证了基础试题应有的比重和位置。

  2.突出数学应用

  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教材与纲的要求,也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试卷突出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加了考查力度,注意从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与学习中寻找鲜活的实际素材,然后提炼加工,使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浑然一体。

  3.强化思想方法

  数学试题不仅要考查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考查阅读理解和归纳猜想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数学的素养与品质,正是学生继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二、对试卷的建议

  对第10题,认为若能改为填空题可能更好,学生就不会用代入检验的方法轻松地钻了出卷的空子,所以试题情境没能公平设置。最后第24题的最后一步,有些学生用了错误的方法,可是同样写对了答案,这题目数据出的不好,而最后的答题形式确是填空题,地体现了试卷情境的不合理。

  三、学生答卷的突出问题

  (1)段平均分为72.8分,段前20%学生的平均分为89.5分, 段后30%的学生平均分为42.9,段90分以上共有127人。可见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少数学生由于基础差,不会做题,整洁性差,准确性不高,得分率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生审题习惯差,见到改过的`试卷后才知道自己没看清楚就随便做题目。如第16题;把已知角的位置看错了;第22题:把边长看为周长;第24题:不了解题目的意思。

  (3)不注重解题的思想方法。如第10题: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注意用整体法,耗时又耗力。第18题,学生没有注意用平移的数学方法,也比较费力。第24题,很多学生思维混乱,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问题,有些做对的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去解释自己的想法,缺乏探究意识。

  四、对教学的思

  1.夯实基础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考试中,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始终都是摆在突出的位置,始终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对此,我要有清醒的认识。事实上,从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在“双基”教学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学生因“双基”掌握不牢而失分,因“双基”欠缺而导致综合应用能力不够的现象严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基本知识要讲清、讲深、讲透,要切实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要立足课本,读懂教材,使学生掌握基础知饰固,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深度,全体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者。

  2.注重实际 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各地考试命题逐渐增强了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考查,从本次期中试卷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还存在应用意识不强、阅读理解薄弱、数学建模能力欠缺的现象,它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要创造这种模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与应用过程,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生产、生活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8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工作进程,确保数学考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现对这学期期中考试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选择有效措施,争取在20xx年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九年级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题的评价

  1.命题类型

  全卷由23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8题,24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7题,21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8题,75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命题范围:

  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前四章及第五章前四节的主要内容,各领域分值分配合理,具体如下:

  3.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7:2:1,这样的比例符合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要求。

  4.试卷特点

  (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4)反映新的评价要求和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

  二、试题解析

  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如第1、3、4、5、6、8、9、11、12、13、14、16、18、19、21、22、题,与以往比有所增加。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如第1、2、3、12、题。

  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如第7、11、17、18、20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第3、8、9、14、16、题通过图形与变换的结合,强化数与图形的联系,使基本作图、问题转换、推理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如第8、9、14、16题,渗透了的数形结合思想,第2、6、13、25题中的方程思想,第3、7、10、19题的变换和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5.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全卷带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问题第5、6、15、20、23、题,占总分的30%.这些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和可以理解的。这些问题重在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情推理、操作探究能力。如第22题,需要读懂题目的要求和图形中的信息,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可能有些老师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管辖”范围,与自己无关)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双基”训练

  ①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

  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中考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应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探求的能力。

  3、重视问题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在问题变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命题结论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对命题条件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特殊到一般联想,引出新命题;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哪些特例,还能否推广,它的反面情形如何,逆向思考结果怎样,与其相关问题结合起来情形如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

  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和亮点之一,但在实际使用时,走过场,流于形式,甚至不加处理的现象非常普遍。事实上,开展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这些都是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所必备的。

  本次考试已经结束,但它的导向性将作用于今后的教学全过程。我们应全面总结本次考试的成功与不足及发现的新问题,坚持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坚持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改革,更好地引导课堂教学,为提高我县的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9

  一、内容分析

  本次测试为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一至五单元内容,本试卷的测试点覆盖面广,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概括了第一至五单元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有数据数据与整理、除法、认识图形、解决问题等,难易分配恰当,重点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共分七大题: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我班有49人参加考试,90分以上22人,80—90分有13人,优分率71。4%;及格46人,及格率93。8%,不及格3人。总体情况良好。

  1、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半学期以来所学习的各方面知识,能充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合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算。本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口算和混合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养成认真审题等良好习惯。多数学生能把握计算顺序,做到正确计算。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计算马虎、计算顺序弄不清。

  3、统计。本题考察用多种方法统计数据,重点考察学生用“正”来统计,并能用统计图知道哪种多哪种少,一共多少个等问题。

  4、解决实际问题。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重要目标。本题主要测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题意能用多种方法做两步计算问题,会运用提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虽然这个学期我们一直在抓学生的计算,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中还是比较粗心,仍有抄错或漏抄数据的现象,特别是在列竖式计算中,横式结果漏写或写错。

  (2)从题目中摘取数学信息时抄错数字,漏写单位等。

  (3)读题时马虎没有弄清题意就开始做题,导致错误的'出现。

  (4)没有养成做完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四、改进措施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在课堂内外下苦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上课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检查等习惯,教会他们认真审题、认真检查。对题目要全面观察,检查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3、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数学问题,能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加强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练口算和笔算。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5、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6、要及时复习,并充分利用好每次的诊断练习,及时发现不足,查漏补缺。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0

  一、 评价的形式与特点评价内容:

  1、过程性评价(20%)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以优、良、合格的等级进行评价。

  2、终结性评价(80%)

  口试(占40%)分为“比一比、摸一摸、拨一拨”三项内容,每项内容最多可以得到1条锦鲤,共3条锦鲤。

  笔试(占40%)主要考查口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大小解决问题,以百分制计算成绩。评价特点:

  过程性评价和口试、笔试相结合是我们这次自主评价的特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愉快的、主动的、全面的发展。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还考察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评价亮点:

  口试由教师、家长志愿者和学生共同参与,以游鱼之乐的形式七2个学科综合进行评价,学生在民主、愉悦、温馨的氛围中以交流的形式进行测评,既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感,又对知识掌握和语言表达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进行了锻炼。

  二、学生具体评价情况

  1、过程评价(1)主要做法:发放测评表,从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两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优、良、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评价,最后结合上述二者的评价综合评定。

  (2)评价亮点:此项评价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仅仅以期末的终结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有的评价过高,有的评价过低。

  (4)改进措施:评价主体可以再多元一些,比如学生互评。

  2、期末口试

  (1)主要做法:口试由教师、家长志愿者和学生共同参与,以闯关的形式进行评价,分为“比一比、摸一摸、拨一拨”三项内容,每项内容最多可以得到1条锦鲤,共3条锦鲤。

  (2)亮点介绍:摸一摸,主要考查立体图形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了测评,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增加了考试的趣味性,消除考试的紧张感和枯燥感。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面对面的测试部分孩子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答案有反复。

  (4)改进措施: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3、期末笔试

  (1)主要做法:纸笔测评,主要考查口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大小、解决问题。

  (2)亮点介绍:计算为主,考察基础和重点,类型多样。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考察的.能力点有些单一,试卷的分值不能客观反应每个孩子的真实水平。

  (4)改进措施:增加能力的考察点。

  三、答题情况分析

  1.亮点题目分析:口试

  情况分析:

  (1) 测评者由老师和家长共同组成,评价主体多元;

  (2)学生分为5个小组,由家长志愿者组织带领孩子进行测评,有开放性,参与者多元。

  (3)以游鱼之乐闯关的形式进行评价,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增加了考试的趣味性,消除考试的紧张感和枯燥感。

  (4)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能力考察多元。

  三、答题情况分析

  1.亮点题目分析:

  题目序号

  满分

  平均分

  满分人数

  满分率

  5

  6

  5.96

  97

  96%

  考察内容:比大小

  考查能力:数字与算式比大小

  取得成绩:大部分学生看到数字与算式比大小时,都能先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然后在进行比大小,这样做起来就比较直观。

  原因分析:掌握住方法做题就比较简单。

  情况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住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到图就先找关键词“同样多”,看见“一共”就用加法。

  情况分析: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学生掌握情况较好,都能判断出时间并进行正确书写。

  2、易错题目分析:

  错例1:

  题目序号

  满分

  平均分

  满分人数

  满分率

  三

  3分

  2.44

  82

  81%

  考察内容:看图列式计算。

  考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因分析:一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数清楚燕子的个数,另一部分没有深入思考题意,原来有9只燕子,先飞走了4只,又飞走了两只,应该从整体上去看整幅图。

  错例2:

  考察内容:看图列式计算。

  考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因分析:本题需要看图提取信息,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意,不知道问号在大括号的上面用减法,部分孩子理解了一共有9个,但是求部分没有用减法计算。

  错例3:

  考察内容:解决问题

  考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因分析:本题需要看图提取信息,部分学生没有抓住关键词“借了”,不知道看见“还剩”用减法。

  四、我的思考。

  1.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较为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知识掌握、表达和交流等多多方面的素质进行考察,有其优势;但是评价的主观性较大,个别项目不够全面和客观,评价结果会有偏差。

  2、当前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务必加以剖析、研究寻找改进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教学质量,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题目的数量关系,弄清题目、结构及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关系转化为数学表示式解决实际问题思考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五、努力方向。

  1、加强备课,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 控制教师在课堂的上直接传授时间,尽量把时间给学生多说,多展示,多实践。

  2、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的大胆表达,增加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3、注重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多说、完整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1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学科学业评价已落下了帷幕。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现将本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学业评价质量分析如下:

  一、综合评价

  我校一年级仅有1个教学班,这个学期,一年级仍然实行数学学科学业评价方案,方案还有待成熟,但是基本有效的对全班64人,从过程性、活动性及终结性三方面评价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全班95%的学生都能达到优秀。下面就从这几方面结合我们班级的评价结果做出以下分析报告。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含课前课堂表现、成长记录袋内容、日常作业情况以及单元检测,我们采用平时记录的形式积分,共40颗星,占总成绩40%。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考察学生每一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及时纠错的学习习惯,考察学生是否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是否认真,差错少,能否及时订正错题,并主动请老师再次批改,考察学生本学期都参与了哪些活动以及学生特色作业的完成情况。

  从评价结果来看,课前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互作互动能力主要是靠老师平时观察来评价,缺乏很详细的评价标准,所以各个学生之间只存在细微的差别,学生的互作互动能力比较欠缺,主要还是平时训练的少,小组合作意识还不够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好,只有少数学生经常出现做完作业不检查导致漏题的现象;日常作业情况主要参考《小学数学》的书写情况,由于作业一般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都写的不错。单元测试后教师都会及时对当次考试成绩进行记录,对学生的纠错情况进行检查与统计。由于每单元的学习内容不一样,所以每次单元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大多都不统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每次测试总有少数学生出现漏题的现象。至于成长记录袋,每次学生都能很认真的完成特色作业,并将成果保存进成长记录袋中,这一项学生的成绩都差不多,基本都能得到满分。

  2、活动性评价

  活动性评价主要包含数学好玩分扣子、填数游戏以及口算比赛三项活动,共20颗星,占总成绩20%。

  活动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分类方法,是否能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意识与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计算能力这几方面,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进行打分。

  从评价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找到合适的分类方法,也能主动参与分类活动以及填数游戏,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只是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与小组合作能力较弱;由于口算测试学生若对自己作答情况不满意,可申请更换题卡或者申请重新测验,直至自己满意为止,所以大部分学生考试都比较好,只有极个别学生口算能力较弱,一次考试不太好又不愿意二次测试,答对题数低于50道。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采用纸笔测试、我们认识的数以及数学与生活分项测试的形式进行评价,共40颗星,占总成绩的40%。其中纸笔测试30颗星,另外两项各5颗星。

  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数学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考察是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交流,能否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能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测查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从评价结果来看,全班95%的学生终结性评价能达到35分以上。我们认识的数这一项学生都能用生活中的事物描述100以内的数,也能简单的交流,少部分学生在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这方面能力较弱。数学与生活这一项测试中,学生能很轻松的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并提出5个以上数学问题,也能够解决。纸笔测试中,80%的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但是学生观察物体的方位这方面能力较弱。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评价方案还不够成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学生的互作互动能力比较欠缺,小组合作意识还不够高,缺乏对自我评价的客观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好,只有少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每次测试总有学生出现漏题的现象。学生的口算能力、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的能力以及观察物体的方位的能力较弱。

  三、原因的分析

  学生的互作互动能力比较欠缺,小组合作意识还不够高,缺乏对自我评价的客观性主要原因还是平时训练的少,小组合作的机会少,小组合作中组长的选定很重要,需要老师严格的筛选与培养,这点我作为老师来说,我不合格。少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每次测试总有学生出现漏题的现象,学生马虎不认真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这方面的训练不够,没有做到领着学生检查,帮助学生学会检查,以致学生没有做完题检查的意识。学生的口算能力、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的能力以及观察物体的方位的能力较弱,主要在于平时训练少。由于这学期时间短,只有三个多月,但学习任务没有变,于是这个学期一直呈现一种赶课的状态,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训练就搁置了,这是我的责任。另外观察物体的方位印刷的不够清晰,学生看不清楚导致孩子作答时有困难。

  四、教育决策

  在下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教育,增加小组合作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并乐于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积极讨论,并着重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加强培养孩子的检查能力以及纠错能力。重视每一次的单元检测,及时分析总结孩子对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情况,有重点的对孩子进行辅导。在下学期的教学中会继续抓好基础知识,特别是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练习,运用多种形式,才能让学生真正灵活做到又快又准确的计算。估算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重点,下学期会加强孩子的估算意识以及估算能力。

  五、行动落实

  1、争取每堂课都给学生空出来几分钟时间让孩子合作讨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讨论,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2、固定小组成员,统计小组长的姓名,并安排空余时间对这些小组长进行培训。

  3、每次做完作业或做完试卷后,教师要做到带领孩子认真检查,教会孩子自我检查的方法,直到学生能做到自我检查以及自我纠错。

  4、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利用开火车、抢答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5、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孩子的估算能力。

  6、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着重辅导后进生,关注后进生,提高中等生,提升优秀生,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优秀。

  综合以上来看,学生各方面表现层次比较分明,各项能力都有需要加强的学生,同时使我看到了并了解了平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够完满的一些事物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补足,在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学生的学习品质),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与研究。加强学生的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方位感,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课堂结构,向40分钟要质量,争取在以后的测试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使一年级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找数学,发现数学,学会运用数学,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2

  从试卷的总体情况来看,本次试卷难度不大,但知识面涵盖广泛,容易忽略的细节多,如果学生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以下是我的试卷质量分析情况:

  考试情况分析:

  二(1)班共40人,实考40人。二(2)班共41人,实考41人。卷面为满分100分,其中:二(1)班100分4人,90—99分11人,80—90分15人,60—80分7人,不及格3人。二(2)班100分2人,90—99分18人,80—90分16人,60—80分4人,不及格1人。

  试卷及错题分析:

  这份试卷选择了填空、计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几大类型。分值分布如下:填空28分,口算10分,列竖式计算26分,动手操作9分,解决问题27分。

  一、填空

  每空1分,小朋友们多数对近期学习的厘米和米的知识掌握较牢固,失分较少。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一块三角板中,有()个角,有近30%的同学不会填。这个知识点给学生讲过两遍,可能遍数还不够多,部分学生没掌握好。在以后复习时应该给予关注。在填写角的各部分名称这道题,我发现部分学生不会写“顶”这个字,这可能与我的平时教学有关,忽略了学生生字的掌握,认为这是语文课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注意这方面。

  二、计算

  计算包括口算和笔算。口算学生们做得很细心,无掉题、漏题的情况发生,只有极个别的同学因马虎出错。而笔算问题很大,几乎50%的同学在计算题出现错误扣了分。扣分主要是因为(1)计算不细心导致计算错误。(2)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尤其是第一题61+39=100这道题。因为讲课时没有重视答案是100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所以出现了计算正确而数位没有对齐的现象。(3)没有标上进位1和退位点。在平时的练习过程,反复强调要标上,部分学生还是会忘记。

  三、动手操作

  1、画一个直角,再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出现错误大部分因为(1)没有标上直角符号。(2)尖尖的角由于三角板磨损画得有些圆滑。

  2、画一条4厘米长得线段。

  同学们对于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的知识点基本掌握,但在画完后需标出长度的要求极易漏掉。要做着重强调。还有部分学生因看错题目化成5厘米线段。

  四、解决问题。

  1、2、3、4、5小题考察的都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的应用,大部分同学掌握不错。出现错误的同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算式正确,答案确没有计算正确。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平时对解决问题没有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在今后会重新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综合以上出现的问题,结合今后的教学,特作出如下的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做题前先看清题意的习惯。

  无论什么题目,是多么的繁杂或是多么的简单,弄清题意才有可能做对,否则前功尽弃。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多做一些趣味性的心算与口算练习,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持之以恒的坚持必定能出结果。

  两个月的辛劳,两个月的收获,发现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3

  一、本班考试情况

  本班原有人数29人,参加考试29人。最高分93分,最低分8.5分,及格人数11人,及格率37.9%,优秀人数4人,优秀率13.8%,总分1499分,平均分51.7分,三项积分103.4。

  二、命题分析

  本试卷的命题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动手操作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主要由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按要求做一做、解决问题六大部分构成。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三年级数学下册前四单元所学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题量不大,难度适中。

  二、学生答题大体情况

  (一)学生缺乏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拿到题目后,凭主观意愿来解题。

  (二)重算法,轻算理。

  (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四)理解、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五)计算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本次考试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较低。体现在:笔算乘法最后一步要相加,个别学生去相乘。做解决问题时,算式列对,结果算错。

  三、努力方向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教师应关注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训练,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理清解题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坚持计算训练,课上课下相结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四)在做好“培优”工作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培优”工作,我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另外购买有一定难度的学习资料,让他们平时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学困生”我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及时与学生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加强对“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总之,本次考试是一次失败的考试,三项积分很低,全班70分至89分这个分数段一个学生都没有,40分以下的学生有13人。对此情况,我感觉压力很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课堂的管控,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并以帮扶的模式提高全班的成绩,争取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4

  一、试题评价

  此次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整个试卷将本学期的知识整个融合进去,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注重了学科的整合依据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基本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五个大题。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这些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就需要孩子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体现了灵活性。

  在考察学生“数的运用”的内容多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显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4、题型简约。整套试题题型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题干简约晓畅,降低学生审题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发挥水平,真实检验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5、难易适中。整套试题基础题占90%,难度题占10%,较好地体现这次命题的指导思想。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第一题是填空题,分为11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第1、2题考查质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题型简单,多数学生能按要求作答,少数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正确区分重量单位克、千克,不会应用克与千克的相互转化。第3、5、6题考查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读写、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读算式:把除以的“以”和“等于”写错,还有部分学生把“除”和“除以”混淆,导致失分现象,一个完整的除法算式读作什么,70%的学生作答成乘法口诀。第4题考查运算顺序,得分率较高。有部分同学,知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但是不会写字,有些是同音字,有些是错别字。第7题属于有余数的除法,考查学生对“余数小于除数”的认识,多数学生能回答正确,少数人不理解这个知识点。第8、9题为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认识、数的.组成等知识点,很多学生在读数的时候,把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在一起,导致失分较重,这些课堂上重点训练的题型,真是不该出现这样的错误。第10题考查近似数的知识点,这题是最容易出错的,因为学生对“四舍五入”的理解不够,近似数的应用,35%的学生不会做,还有部分学生答成汉字。第11题考查判断推理,因为学生还没学过小数大小的比较,只有少数学生能作对,但阅卷时按超纲处理,统一给分。

  第四题是计算题。都是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体还是不错,但是都有因为粗心算错的。第22题是口算,正确率较高,只有少部分人在整百整千数相加。有一部分少写0。第23题是竖式计算。有一部分同学数位没有对齐,有的等号后面没有写答案,少部分不会算。导致失分。第24题,脱式计算,有几个同学没有写等号就直接算、有部分同学不会混合运算,不知道运算顺序。导致失分。第25题,第(1)和(2)小题出错的人相对较少。第26题,大部分同学不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这个数就是被除数。导致失分。

  第五题是认识统计表。失分的人数不多,多数同学都及格了,只有少部分同学对统计表中的文字理解不透彻。导致失分。

  第六题是解决问题,分为五个小题,每题5分,共25分。第27、28题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知识点的掌握,题型简单,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作答。有部分学生算式写对了,但是答案不正确,可能是乘法口诀还记不住。第29题考查学生对“几个几是多少,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能够解答,部分学生只写了第一个算式,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这部分同学对题意的理解不正确。第30题考查学生对“比一个数多几是多少,全天共收了多少千克?”好多同学只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对题目没有认真理解题意。好一部分同学700加200都算错,说明三位数的加法还有困难,这个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第31题考查学生对“三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好些同学都把100减46算错了,说明数位上连续是0的减法学生还很吃力,还得加强。部分同学只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说明没有认真读题目,或者理解不了题意。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对除法算式读写的训练,练习算式中一些难写的字如“除以”“等于”“加、减、乘、除”,降低错误率。

  2.课堂上重点讲解除数与余数的关系,这有利于后面三年级除法的教学。

  3.万以内数的读写,应重点强调读书应该写成汉字,写数写成阿拉伯数字,不要出现两者混淆的情况,另外,加强“四舍五入”概念的导入,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舍去,什么情况该进位。

  4.出试卷的时候,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11题,课本上没有小数的比较,同步指导上面也只是简单提到,如果同步指导习题没讲解完的话,那么学生就会觉得陌生,甚至老师也会说是超出教学大纲了。

  5.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很慢,出错率较高。

  6.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强化训练就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经常的有效的训练。而口算的训练又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容易形成惧怕口算,逃避口算的心理。口算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7.基本知识必须抓实、抓细、抓紧,并强调书写的态度一定要认真。

  8.培养认真读题、细心做题的习惯及灵活解题能力。二年级各种题型的种类在增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细心习惯(细心读题、细心思考、细心计算)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绩,也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今后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读题、做题的方法指导,严格要求认真仔细,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9.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特别是计算题和解决问题的题,让学生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自己抄错的数,找错的信息和计算结果的错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10.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1、加大同学们的识字量,就能更好的理清题意。

  总而言之,尽管目前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数学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更应该讲究方法的优化,提高速度和正确率。口算仍在“数的运算”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不容忽视,始终应将之作为常规性的训练内容来抓,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故希望整体口算能力尚欠佳的班级要对学生适当强化训练,利用在校时间组织集体练习,校外让家长适当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5

  按照区小教学教研室的安排,我校于20xx年6月25日举行了期末考试。本人所教学科为二年级数学。现将这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知识能力现状:

  这次我们班30名同学参加考试,总分为xx,平均分为xx,及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本次考试试卷,注重基础,题型多样,涵盖面广,全面考察了“四基四能”。从卷面来看,学生的字迹比较工整,书写非常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二、问题成因的分析:

  1、“我会填”,出现错误集中在第5题“买一盒彩笔需花6元,23元最多能买盒。除法算式是”。学生没有把余数写上而导致丢分。第12题“9005的近似数是,7908的近似数是”丢分也比较严重,客观上试题没有明确说明近似数是到“十位级、百位级、千位级”,主观上阅卷时老师给出的答案也只给了保留千位级的“9000”,而没有给出另一个答案“9010”,导致部分学生丢分。

  2、“我会辨”,出现了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不认真而导致丢分的现象。如用第2题“棉花比石头轻”许多学生光凭已有的经验,而不加思考的想当然作答导致丢分。这是平时的拓展训练较少所致。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认真审题的训练,争取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一分不丢。

  3、“我会选”,在第1题,“计算77—26+24时,先算”,学生没有掌握好混合运算的顺序,加上没有认真审题,丢了不应该丢的分。但从整体上看此题学生答题比较理想,学生掌握得较好,教师平时应多做,多练。

  4、“我是计算小能手”。丢分较多的是第1小题中的“22÷7”,学生只写了商,而没有写余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认为横式只写商,不用写余,加之平时训练偏少所致。

  5、“我能解决问题”。考察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错误是最后一题“根据右图提出乘法问题,再解答”,学生在看图方面没有问题,关键是没有很好地理解“解答”的含义:既要列式子,又要答!很多学生只答了,而把式子留在了草稿纸上而导致失分。

  三、今后的改进设想: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多采取一些游戏式、故事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加强对看题、审题的训练,对于易混、易错的题,让学生先看,再说,然后再做,反复加强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做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这次考试我有1名学生有及格,及格率上次是100%,现在又倒退到了96、7%,这在提醒我,在学困生的辅导问题上一分钟也不能放松。所以,上课应该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对比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8)加强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对命题的建议

  这次试卷主要针对二年级孩子的特点,注重基础,全面系统的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又突出能力,强调学生审题能力的考察,以后这方面的题应该占的比例大些为好,还要多联系生活。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1-30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经典15篇)07-31

数学质量分析10-30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02-25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通用20篇)01-25

小学数学质量分析06-01

质量分析报告07-30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锦集【15篇】07-31

小学数学质量分析【必备】06-02

小学数学质量分析[优秀]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