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1
春节贴春联
【活动设计】
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它更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好多幼儿春节有和爸爸、妈妈贴春联的经历,但他们只是盲目地帮忙,觉得好玩而已,并不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开展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大胆交流中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民俗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对春联产生兴趣,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2、大胆探索并发现春联的特征和种类,体验张贴春联的的乐趣。
3、初步了解春联的演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春节里幼儿与家长一起贴春联的照片。
2、红纸、毛笔、砚台等。
经验准备:
1、幼儿有贴春联的经验
2、了解春联的由来和传说。
3、联系会写春联的家长助教
【活动过程】
一、出示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照片,激发幼儿对春联的兴趣。
引导语:看看这些照片的门上都有什么?春联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时候家家户户门上都要贴春联?
二、多媒体展示春联演变的照片:桃梗—桃符—春联。引导幼儿一起了解春联的演变。
讨论:为什么春节或办喜事的时候门上要贴春联?春联到底是怎么来的?
请个别幼儿起来讲述春联的由来,教师小结。
三、出示各种各样的春联照片,探究春联的种类。
1、请小朋友观察这些春联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分别贴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春联有好几种,就好像小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座位,每个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绍春联的种类和名称。
春联的种类很多,根据它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门心和框对就像我们班的两对双胞胎,他们大小、长短、字数是一样的,分别贴在门板和门框上,且要对称。
四、畅所欲言——我在春节贴春联。
展示小朋友贴春联的照片,请小朋友向其他幼儿介绍照片里的他正在贴的'春联名称及所贴的位置,巩固对春联名称和使用场所的认识。
五、感知、区分上联和下联。
站立在门外观看贴在门上的春联,右手边是上联,左手边是下联。
六、体验写春联。
1、家长现场表演写春联,并请小朋友说出其名称和贴的位置。
2、幼儿体验用毛笔画春联福娃。
七、组织小朋友给班级的活动室贴上春联,巩固对春联的认识。
【活动反思】
本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好多幼儿有亲身体验的经历,通过老师精心设计,整个活动流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兴趣浓厚,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形象比喻,认识门心、框对。我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区分各种不同使用场所春联及其名称。再借助班级两对双胞胎进行巧妙的比喻,引导幼儿认识门心、框对,使幼儿形象地弄明白其对称关系,也初步了解了上联与下联的关系。
2、借助幼儿的春节活动相片加深对不同场合春联种类的认识。
3、设置情景,请家长写春联,幼儿贴春联,引导了解春节贴春联的整个过程,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此环节把活动推向高潮。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会几种常见传统游戏的玩法。
2.发展弹跳、奔跑等动作技能及协调性。
3.体验与同伴一起玩传统游戏的快乐。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皮筋、翻绳、铁环、尾巴。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观察传统体育游戏图片,分别交代游戏玩法。
翻花绳:两人一组,一人先翻出花样,另一人来接绳,保证绳子不松开。看谁翻得花样多。
跳皮筋:用小椅子或请小朋友将皮筋撑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几名幼儿在皮筋上边朗通儿歌边跳,儿歌如《城门几丈高》《马莲开花》等。让幼儿自由探索皮筋的多种跳法(单脚跳、双脚跳、双脚交替跳、叉花跳等)。
滚铁环:用铁钩推动铁环向前滚动并控制铁环方向,可直走、拐弯。滚铁环的动作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
揪尾巴:每人身后别着一根“尾巴”,幼儿在一定范围内互追,以揪到别人尾巴多而自己尾巴保存好的幼儿为胜。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器械,请会玩的幼儿进行示范。
3.教师讲解每种器械应注意的问题和操作技巧,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
4.请幼儿自选器械到相应场地玩耍,教师分组指导。
5.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游戏种类。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3
设计意图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的工艺各种各样,“饮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茶饮料,收集有关茶的知识并将其分类整理,使幼儿在为祖国文化自豪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3、引发制作“茶饮料”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2、绿茶、红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别放在小盘子里,每个小盘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个。
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4、《茶叶的聚会》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有谁能把自己品茶的经过和了解到的有关茶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要用一句概述性语言小结。
2、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1)将幼儿收集和老师准备的茶叶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2)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茶叶是怎么生长?人们是怎么进行采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冲泡?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茶饮料。
(1)师:小朋友,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茶的知识,如果让你发明一种茶的饮料,你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茶饮料呢?(让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儿动手动脑发明制作“茶饮料”。
教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温度适宜时请幼儿相互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茶”知识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喝茶的?(幼儿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有关茶知识的信息。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4
【设计意图】
民间美术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信仰、传说、风俗等方面的形象反映,凝聚了一个地方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它是由人民群众根据生活的要求而创作,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其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为了传承这一文化,我们开展了民间美术这一幼儿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尤其是民间剪纸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可以用剪刀在彩色纸上任意的剪出自己喜爱的.植物、动物、人物造型等图案,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又对孩子进行了民间美术的熏陶和民间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他们对这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设计了“剪纸”这一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启发幼儿了解剪纸的用途。
2、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彩色腊光纸若干、正方形彩纸若干、剪刀每人一把、十二生肖剪纸范品、篮子、铅笔每人一把、毛线若干条、胶水、棉签、纸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12生肖剪纸)范品,提问:
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请你学学小动物的叫声,看看小动物身体上的图案是什么花纹?
二、出示剪纸书签,它是怎样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出图案,把图案贴在衬纸上,再系上缎带)
三、出示剪纸圆盘做成的门笺,它是怎样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成漂亮的图案,把剪出来的纸贴在圆盘中心,在上面粘上绳子,再在下面粘上穗子)
四、出示剪纸灯笼,这是什么?有几个面?是怎样做成的?
(先用剪刀在腊光纸上剪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贴在正方形纸的中央,然后把正方形纸的四个角向中心折,再把六张纸的每个三角形贴在一起,给上面粘上带子,给下面贴上穗子)
五、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互相交流、观赏、讲评作品,布置教室和幼儿园环境,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结束。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结的编结工具与制作材料,尝试学编最简单的十字结。
(2)体验编结活动的快乐,发展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小铜钱、红丝线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说中国结非常漂亮,那我们今天也来动手做一款中国结,好吗?
2、那你们想想制作中国结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师生共同讨论
3、幼儿先看看、摸摸、讲讲制作中国结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儿尝试操作
1、知道为什么叫中国结吗?结是什么呢?
2、观察并讨论老师制作的中国结(十字结)是什么样的?
3、老师示范讲解。
4、幼儿尝试编十字结,教师观察,进行个别指导
5、幼儿说说自己尝试编结的感受。
二、引导评价
1、彼此欣赏各自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2、把自己编织的中国结送给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说说其中含的祝愿。
延伸活动:
陈列各色中国结及其他民间工艺品实物或资料。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6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电视上还是大街上还是家里都可以看到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吉祥物说几句吉祥话,所以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动物他们都不会陌生。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属相,但他们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个小动物组成的,自己为什么是这个属相,幼儿一点也不了解。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必要从小了解中国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别设计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动将钟点数字与生肖顺序匹配,引导幼儿把对种的认识,迁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复杂的生肖变得简单有趣。
活动目标
1、 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 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12生肖的轮回及12生肖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认识时钟
2、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3、 课件十二生肖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们记时间。(时钟)
点击课件:小朋友猜的真对,小朋友猜一猜钟面上有多少数字?
二、 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义。
1、 欣赏十二生肖的动物
老师还带来了十二种动物,看看有哪些动物?
点击课件十二生肖
2、 根据生肖钟理解十二生肖
点击课件生肖钟
老师要把这些动物变到钟里面。变变变。小动物变到钟里面了吗?
(1) 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
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从1老鼠开始数,鸡排第几,猪排第几?
(2) 幼儿说说自己的属相和家人的属相
老师知道这些小动物中有小朋友的属相。
那小朋友你的属相是什么?
你还知道谁的属相?
(3) 采访客人老师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们的客人老师的属相是什么吗?那你们想问问吧。
(4) 结合生肖钟观察一共有12种属相。
除了小朋友有属相是属鸡的、属猴的。还知道了客人老师的属相有属猪、有狗的。那到底有多少种属相呢?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12种动物就是人的12种属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们中国人很早的时候发明的。每年都用一种小动物作为标志。一共有12钟生肖。
(5) 讲解12生肖的轮回规律。
为什么有的客人老师的属相和小朋友是一样的?
通过生肖钟了解12生肖的轮回。
小结:12生肖每次轮回要12年。一次轮回完了再重新开始。老师的属相是以前轮到的,小朋友的属相是后来轮到的。
三、 讲解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来
(1) 十二生肖为什么会这么排队,你知道吗?(鼓励幼儿按经验讲述)
(2) 介绍一个神奇的关于体育比赛的故事。
点击课件讲述故事。
四、 教师根据故事提问,幼儿熟悉生肖的排列顺序。
点击课件提问:
体育比赛有哪些项目?
钻山洞有谁?谁第一?
爬高山有谁?结果呢?
比跨步有谁?谁第一?
比跳高有谁?结果呢?
五、 十二生肖歌曲欣赏。
十二生肖还按顺序编成了歌曲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六、 歌曲表演结束。
我们也来学学十二生肖中的小动物吧!
活动延伸
1. 区域活动:幼儿在美工区绘画十二生肖小动物。
2. 家园共育:家长带领孩子阅读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7
设计意图
新年快到了,老师在教室里挂上了中国结。古朴而又漂亮的中国结给教室增添了节日喜气的色彩。小朋友们不认识中国结,他们好奇而又热烈地讨论着“老师,这是什么呀?真漂亮啊。”“老师,我家里的墙壁上也有这个东西的。”“老师,为什么要挂这个东西呢?”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别小看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反映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我想,既然孩子们对中国结有这么浓的兴趣,何不组织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以让幼儿从小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国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从而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关于中国结的'初浅知识,喜爱中国结。
2、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及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萌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准备“年年有余”等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结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1、这几天,小朋友们都拿来了中国结,那请你把自己带来的中国结是什么样的介绍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中国结
3、说说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4、小朋友拿来的中国结有哪些地方是一模一样的呢?
为什么中国结是红色的呢?
――引导幼儿讨论
二、欣赏感受
1、老师也带来了中国结,看看和你们带来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着重欣赏中国结中的鱼(年年有余)、如意结(吉祥如意)等作品,说说这些中国结的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讨论)
三、引导想像
1、除了我们带来的中国结,想想我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中国结呢?
2、教师小结:我们中国人真聪明,会编出这么多美丽漂亮的中国结,而且连外国人都非常喜欢我们的中国结呢。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民间小吃的名称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尝试用团圆、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间小吃。
3、通过品尝,感受民间小吃的美味,体验与哥哥姐姐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糖葫芦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汤团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条制作材料:面粉、发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电磁炉、电饭煲、油、糖、一次性台布。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民间小吃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你吃过哪些民间小吃?”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并欣赏图片。
3、听哥哥姐姐介绍集中民间小吃的由来。
二、请爷爷奶奶介绍各种民间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和帮助下参与民间小吃制作活动。
1、幼儿分区域进行制作。
2、教师各区域指导重点。
糖葫芦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串山揸的技能。
汤团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团圆的技能。
油条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搓长条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滚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尝民间小吃。
乡土教育: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间特产搬上了舞台。有“印板糕 ”、“ 剪纸”“ 打年糕” “ 西瓜灯十八韵”等民间制作,有“ 棉花糖”、“ 冰糖葫芦”、“ 爆米花”等民间物品的品尝,有 “ 拔河”、“ 捏泥人”、“ 穿项链”、“搓稻草”、“ 印染”、“唱戏曲”等民间游戏的游玩,还有特产品尝店和名胜、名人介绍屋等观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家长们带着孩子重温了儿时的游戏,跳竹竿、走高跷、丢手绢,一起品尝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环保时装走走模特秀,欣赏爷爷奶奶们的戏曲表演。笑容写在孩子们的脸上,回忆荡漾在家长的`心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实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作为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应该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关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引以自豪。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
2.学习包粽子的技能。
3.体验包粽子的乐趣,感受端午节的浓厚民俗氛围。
活动准备:
1.请幼儿事先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完成调查表。
2.《端午节》课件。
3.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或长方形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谈,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组织幼儿交流调查结果,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讲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那天为端午节。
(2)交流调查表: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课件,了解端午节时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1)组织幼儿一起开展包粽子活动,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和枣包紧, 然后用绳子捆扎结实。
(2)也可以组织幼儿用长方形纸折粽子,折成六棱形并进行装饰。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与父母一起分享, 也可以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分享活动。
附故事:《端午节来历》
有一个楚国人叫屈原,楚怀王见他聪明能干,很看中他,便封他为三闾大夫。
屈原当上三闾大夫后,和他一起做官的人嫉妒他,就在楚怀王的面前说他的坏话。楚怀王便慢慢的讨厌他了。后来楚怀王死了,他的`儿子听了坏蛋的话,就把屈原赶出楚国的京城。
不久楚国和秦国打仗,秦国把楚国的京城强占了。屈原看到楚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 自己又没法出力,心里很痛苦,写了很多诗,然后就跳进汨罗江里自杀了。
屈原跳江后,楚国的老百姓怕鱼虾咬坏屈原的遗体,就用竹筒装上米丢进江里去喂鱼虾,又划着小船沿江寻找他的遗体。
从那以后,每逢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许多地方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人们以这种方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10
活动目标
1 知道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 能说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属相,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3 知道属相共有十二种并包括哪些动物。初步了解其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属相;丰富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 教具:十二属相的大图片一套;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每名幼儿若干小动物图片(其中抱括十二属相)。
4彩带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年龄及属相,并说一说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属相。
二、通过观看动画《十二属相的故事》,知道属相有十二种及分别是哪十二种动物。
1、师:属相到底有多少种?又都有些什么动物?听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播放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看完动画,教师提问:
属相有多少种?
十二属相包括哪十二种动物?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不要求幼儿按顺序)
4、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了解十二属相的'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是谁。(教师同步调整十二属相的顺序)
三、通过操作活动和音乐游戏,加深幼儿对十二属相的认识。
(一)
幼儿操作活动:
1、请幼儿在若干动物图片中将不属于十二属相的小动物找出来。
2、请幼儿把自己找出的图片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找对的交给老师,找错的,请幼儿将它送回去。
(一) 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做过的音乐游戏《猜面具》,并说一说歌中是怎样描述小动物的。
2、启发幼儿将原来的歌词替换成十二属相中的小动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4、当唱到“吵醒了小马”时,教师启发幼儿说出今年是蛇年,还没有过完,不能现在就把小马吵醒。
四、通过了解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拓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讨论:外国人有没有属相?
2、教师介绍:十二属相是中国人很早很早以前发明的用来 纪年的。(纪年就是选一种东西做为某年的标志来代表和表示这一年)所以外国是没有属相的。象属相这样在很早很早以前就产生或发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传统的。
3、启发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传统的事或物。
五、结束部分:通过让幼儿说一说“过年”的所见所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扭起秧歌来。
延伸活动:小小中华传统文化展
收集各种各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服装服饰,通过展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作为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应该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关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引以自豪。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1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单姓、复姓及百家姓的含义。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姓氏的认识,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3、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萌发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几姓氏卡片、教师姓名卡片,《百家姓》音乐、水彩笔。
2、伟人、科学家、运动员等名人的图片,《我爱你中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姓氏,激发幼儿对姓氏的兴趣。
(1)出示自己名字的卡片,使幼儿知道名字的第一个字是姓。提问:老师姓什么?名字中的哪个字是老师的姓?
(2)出示幼儿姓氏卡片,让幼儿在其中找出自己的姓,在黑板上摆成一排引导幼儿读一读自己的姓。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找出同姓的'人,初步了解百家姓的含义。
(1)点数黑板上的姓氏并与幼儿人数作比较,引导幼儿发现有人同姓。提问:数一数黑板上有多少个姓?姓x的小朋友有几个?
小结:一般来说,家中的爷爷、爸爸、哥哥、弟弟、姐姐、妹妺和自己是同姓的。
(2)引导幼儿讨论:有相同姓氏的小朋友是不是自己的亲人?小结:传说很久以前,中国同姓的人都是一家人。
3.引导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姓,进一步感受百家姓的含义。
(1)请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姓氏,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教师将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写在白板上,请幼儿点数姓氏数量。
(2)播放《百家姓》音乐,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4页,读一读《百家姓》
中的前20个姓。提问:姓氏会传下去吗?传给谁?你还知道其他哪些姓?
小结:《百家姓》里记载了500多个姓氏。我们的姓氏会传给子孙。
4.了解单姓、复姓。激发幼儿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1)出示中国名人的图片,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姓和名。
(2)结合司马光的照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一个字的是单姓、两个字的是复姓。
(3)请幼儿说说这些人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能让人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12
在现代社会,健康饮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教育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就幼儿园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进行深入探讨。
一、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1.我国传统饮食文化
我国拥有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饮食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饮食习惯、饮食礼仪和饮食知识等内容。
2.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
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对于每一个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教育教案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传统饮食文化,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3.健康饮食与传统文化
健康饮食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
1. 教案内容设置
(1)我国传统节日饮食教育
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传统节日中,不同的节日饮食文化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教学生们如何认识和制作传统节日食品,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
(2)家常菜健康饮食教育
通过教学生们如何制作家常菜,以及家常菜的营养搭配和烹饪方法,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3)饮食文化礼仪教育
教导孩子们在饮食过程中的餐桌礼仪,包括用餐姿势、言谈举止,以及对长辈的尊敬等,让孩子们懂得在饮食文化中尊重传统、尊重他人。
2.实施教案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
(1)利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传统饮食文化的知识和习俗。
(2)组织孩子们参与传统节日食品的制作和品尝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
(3)在日常的健康饮食教育中,结合家常菜制作和饮食礼仪教育,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三、个人观点与总结
个人认为,幼儿园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园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的实施效果,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传统饮食文化在幼儿中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幼儿园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的深入探讨,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教案的实施意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应该将健康饮食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从小培养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结起来,幼儿园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正确饮食观念和传承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们应该不断探索更加有效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能够深入了解和热爱传统饮食文化,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文化情感。希望未来的幼儿园教育能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受益于源远流长的我国传统文化。幼儿园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充分了解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然后以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故事讲解、游戏互动、实际制作和体验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可以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和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在春节期间,可以邀请家长或者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向孩子们展示传统年夜饭的制作过程和讲解其文化内涵;在端午节,可以组织包粽子的活动,让孩子们亲手参与传统食品的制作;在中秋节,可以举办赏月、品尝月饼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教师们也应该注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让他们了解传统饮食文化所蕴含的营养和美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各种传统食材和中草药,让他们了解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也可以讲解关于饮食搭配和饮食禁忌的知识,引导孩子们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
除了教师的引导和操作外,家长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们一起参与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例如在家给孩子讲述祖辈的故事,向孩子介绍祖传的食谱等。家长们也可以在孩子的饮食安排上加以指导和照料,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到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只有通过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从而培养出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文化情感。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健康饮食传统文化教育教案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受益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美好。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13
一、前言: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民族的历史、文学、语言、哲学、宗教、艺术、制度、道德等各个方面积累下来的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根、魂和国家的脊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在教育孩子做人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质。
二、教育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概念,认识传统文化在国家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3.礼仪教育,锻炼幼儿的自律和整齐协调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培养幼儿的谦虚、尊重和友爱精神。
4.美育教育,让孩子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5.精神文化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自豪、自信、自尊、自立、自律的良好品质和人生态度。
三、教学内容:
1.什么是传统文化
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是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中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并相互探讨,如民俗文化、风俗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人物、传统医药等等
2.传统文化与生活
要使幼儿体验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通过角色扮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形式深入大家生活,如图像、做饭、社交礼节、家庭教育等等
3.传统文化与节日
了解节日起源、节日文化内涵,在传统节日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4.传统文化与艺术
传统文化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音乐、歌唱、舞蹈、剪纸、绘画等形式,幼儿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诗意、雅致。像笑话、民间故事、古诗词等等,幼儿从中凝聚精神财富,广泛涵养情感。
5.传统文化与规矩
礼仪教育当然是中心要点之一。道德礼貌、尊敬长辈、诚实正直、友爱互助等等,都是幼儿的野心,传统文化的内涵也是这个方向的`体现。
四、教育流程:
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传统文化概念
老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传统文化,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活动,让孩子们讨论并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体验。
第二步:传统节日文化浓染制作
孩子们以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传统节日为主题,通过制作手工艺,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第三步:传统文化展示
老师引导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传统文化作品,鼓励他们讲述传统文化的起源、文化内涵和传承等相关知识,并一起欣赏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诗歌、故事等等。
第四步:传统文化知识问答
老师以问答的形式来测试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教育孩子们认真思考、认真回答问题的习惯。
第五步:传统文化游戏
通过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第六步:传统文化讲座
请有关专家、老师等到教室,给孩子们做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增加孩子们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五、教育评价:
1.孩子们的知识掌握情况。
2.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喜好程度。
3.孩子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4.孩子们社交素质的提高。
5.幼儿园的家长满意度。
六、教育后记:
通过这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在今后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继续密切关注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不断提高幼儿园传统
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不同的传统文化,并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培养幼儿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音乐、图片、故事书等教学资料。
2.制作传统文化常识小游戏、歌谣和手工制作等教学活动。
3.布置课堂环境,挂上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图片和装饰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介绍传统文化
1.教师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图片、文物等资料,引导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通过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扎实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给幼儿讲故事,介绍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如孔子讲《论语》、《山海经》等,让幼儿听故事、看图、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常识竞赛
1.教师编制一些传统文化常识题目,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可以采用抢答、设问题、拼图等形式进行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歌谣学唱
1.教师准备几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歌谣,如《儒家风尚》、《红旗颂》、《感恩歌》等。
2.教师配合动作,让幼儿跟着唱,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
3.让幼儿以小组形式合唱,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四课时:手工制作
1.教师准备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折扇、画中华美术等。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和模板,让幼儿动手制作,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和想象力。
3.幼儿完成手工制作后,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增加互动性和交流性。
第五课时:传统文化小游戏
1.教师设计一些传统文化小游戏,如拼图、找茬、排字、围棋等,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2.教师以字谜、填空等方式进行游戏,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3.通过竞争,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第六课时:总结归纳
1.教师让幼儿回顾和总结本次探索传统文化的过程,准确掌握探索传统文化的过程和方法。
2.幼儿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融入文化的精神。
3.教师准备一些精美的小礼品或证书,表扬参与积极、表现优秀的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奋斗精神。
教学评估:
1.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2.平时记录幼儿的课堂表现和活动策划的参与度和表现。
3.以常识竞赛、手工制作、小游戏等方式作为评估模式,考察幼儿对传统文化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年龄特点,以简单易懂、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和操作。
2.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以幼儿为中心,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感知、感觉、体验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
3.要注重整合课程内容,将不同的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提
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综合素质的目的。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02-24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03-05
幼儿园传统文化优秀教案11-17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幼儿园小班传统文化课12-27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10篇02-24
[经典]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15篇05-22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10篇)02-24
【推荐】幼儿园传统文化优秀教案12-30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汇编10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