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笔记合集(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化苦旅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鸟语风声。
心说,当站在堆积的中华文化前,山岳的高度,不免觉得过于厚重,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都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或化作奔泻的河流流淌着。大地默默无言,江水生生不息,却终是将文化内涵封存久远。于是,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到:“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他,他便悄悄的出发了,用一杆驮着沉重的心的笔,带我们在大半个中国的美丽中跳跃。
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文弱多情的余秋雨,在断垣残墙或莽莽苍苍的人文山水前,一会儿静静沉思,一会儿喃喃自语,欲步却又停留……他惊叹、震憾,他婉惜、叹息。如同古人之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般在游历中洗去了少年英气,懂得了沉稳厚重的中庸之道。然而没落的唱着古老歌谣的孤座黄昏的美丽定然会使他心旌神摇、羡慕不已。于是他便欣然往甘肃敦煌出发了,转向大西南四川的柳候祠、都江堰,再到东南的吴越春秋,最后写至境外南洋的叠叠从冢。
苦的不是历史遗留下的璀璨文化,苦的是研究文化的文人。《道士塔》与《莫高窟》中,余秋雨不时的叹息,读敦煌,不是死了几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几千的跳动的生命。然而在这朝圣者众多的圣地,却偏偏出了个王道士。从此,它蒙了辱,中华民族蒙了辱,但细细一想,送与没有赤肠的官僚当做奢华的玩物,倒不如卖给外国学者。虽说“洋唐僧”骨子里是赤裸裸的文化剥削,但不也是它们才使莫高窟文化大放异彩吗?余秋雨狠心的说过:“比之被官员大量糟践,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中!”然而还是不能舒心的。中国文化何其多,却偏偏忽视了这座文化宝库,这让人如何悲哀! 直到《柳侯祠》前往到《寂寞天柱山》,才敢安心的抚摸那水灵水秀的风光,就在这里和历史拥抱,与柳宗元,与谢灵运,与杜甫,与范仲淹,与李白……紧紧地,生怕这一处处风光如同海市蜃楼般从眼前湮灭。
他是沿着长江往下走的,起点是都江堰。因为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不及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的占据了邈远的时间,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清流。当然,我们已经跟随他拜见了那遥远的看不见面影的李冰。
接着他路过了苏州,抵达了灵动江南。确是洗掉了黄沙漫漫带来的历史伤痕,以柔丽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当然不会少了半梦中的西湖,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所以不会少了白堤与苏堤的风采,不过还有苏小小的风采,她一直用美熨帖着生命。
再顺流下一路就到了上海,那气息就愈发现代化了。不过却免不了显示出了人性的'不足,一再的对上海人赞扬,又不停的对其恶劣的心里品性进行批驳,然而上海人却是不以为然的,习惯般的自我安慰将劣根更加暴露无遗了。当然,这不是对他们的审判,而是文化根底的论析。
水路完了,在大海面前,余秋雨安心的写出了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再者,就是准备往下一站远方而扬帆了。但是,那漂泊的旅途中对于文化的苦涩回味却刚刚开始。
璀璨的文化,苦涩的旅行。然而剖析开却是浅浅叹息后的美丽,还好,一切都还存留。
当然,越往远走,越是生动……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2
行途万里求索文化灵魂,笔力千钧揭露世态冷暖。
近日有幸,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感受颇多。无论是他所写之处的文化灵魂,还是描写之下的世态冷暖,无疑都让我感动。让我再次走近这位大家,感受他带给我们的生命启示。
先生笔下的事态冷暖,足以让每一个读者感动,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他笔下的巴金先生,那位百年老人,勇敢地面对恶势力,从不退后。一个受尽折磨的生命,依旧选择高傲地站起来。一直行走,从不停歇。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句话:“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身陷绝望并不可怕,因为那一片星空,我该幸运,我学会了仰望。太多的人,喜欢俯视众生,而没有人选择仰望,但天很高,我们需要抬起头。因为只有在最深的绝望中,才会看见最美的风景。还有他笔下的黄佐临先生,我真的很佩服,他在侵华战争爆发之后,毅然决然的回国,他虽是一介书生,但他终究是个战士,他是把戏剧当作他的刀枪,用它们来对付敌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许多作品被禁,但是黄先生依然坚持着,他从未想过放弃。在光明之后的十年黑暗里,受过的伤害当然多,但他却选择沉默。这好像一个母亲打了一个孩子,孩子会恨母亲吗?不会。尽管这是文化的浩劫,但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阴影,但这个世界光明之地还是比阴影之角多。直到他人生的尽头,他没有任何遗憾,他打开了中国戏剧的大门,创造了属于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或许大家都记不住他的名字了,但他从来没有想要大家记住他的名字。还有那句,从来不对别人的说三道四做任作文/何辩驳,因为他清清楚楚的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时候不必证明给别人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便好。但我们会永远地把他的名字牢记于心。
在《我的山河》这篇文章中先生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我回答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曾经我也这么想过,无疑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答案,在读万卷书时,你虽未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但在书中你依然可以身临其境,那时你的心在路上。而行万里路时,你确实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在看到的东西必须要入心,才算真正的领悟,那是你的脚在路上。所以,人这一生要么心在路上,要么脚在途中,这两者你必须选择一种。但两者无疑都是苦的,读万卷书,日夜与书为伴,自是单调乏味;行万里路,日夜与星辰为伴,自是艰难困苦。尽管有这些苦,可我依旧想要去尝试,尝试世人所苦,我相信那一定是我所乐。故而我想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毕竟有了知识的积淀,走到哪里才不会感到迷茫。当你真正走上这条路时,那么你就从文本世界,真正进入了自然世界。我们本就是这自然中的一员,所以我们最终的归宿,也会是自然。正是需要这样的回归,余秋雨先生才会除去一切俗务,选择踏上他的文化苦旅。只有当身体上的一切尘杂完全除去时,你才会挣脱所有束缚,离灵魂更近一步。这是他的文化灵魂。所以,该读书的读书去吧!该上路的时候就上路吧!
重新携上《文化苦旅》,这才明白文化本就是一场苦旅,但我们步步前行,不回头。感谢余秋雨先生,带给我们最好的感悟。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3
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而作者运其妙笔,以干净漂亮的散文,组合,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
走进书中的情境与思考,我们不禁严肃起来。像一群被流放的孩子,流放到一块不甚熟悉的土地,逼使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宗于我们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实像,壁画依然不言,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士手中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却任其流落在外人手里,而中华子孙却也将之弃而不顾,那一马车,一马车的文物输往外国。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它并非外表炫丽,而是它只是一种仪式,一种人性的,及它深层的蕴藏。我们在这儿看到,美,也有宗教的天地,以及它是中国千年的标本,一样美的标本,纵使它曾经残缺,被人无情的,任意的转换。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们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们一种,回到家中那般自在,难怪历年来,许多文人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时,便会到此隐居起来,但在荒山结庐有着生活上的麻烦,「大隐隐于市」便成了文人来江南隐居的最好推力。其实我们对「隐」有着正反两面的看法,好的一面其一就是当中国文化受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区而开始凋零时,文人或学者们就会带着他们的知识修养到此处隐居起来,藉以免于战争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与官场浮沉是文人们的失意时刻,做什么事都不顺心,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身心获得纾解,找个地方隐居,等休息够了又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坏处是有人会把隐居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假隐以求得一官半职,这些举动让中国特有的隐的文化开始产生变质,隐士生前的孤傲和死后的名声全然黯暗。尽管如此,我们对隐还是保有着正面看法,因为古代中国给文人发展的空间实在大狭隘了,逼得他们除了隐或许只有一死,与其这样让自己的雄心壮志殒落,我们会选择沉潜,待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
余秋雨曾说他常伫立前人伫立过之处,观察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在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从他的文采想至他的被贬,既遭贬谪,而永柳二州又是荒远之地,因此他自放于山林水泽之间,将其困厄感伤的心境,完全寄托在游赏山水之间与文章创作之中,使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永州八记」这样出色的山水文学,这样的一代士人的气节与傲气让后世学者不得不去尊敬他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带着崇敬和疑问来瞻仰这位大文豪。
合上书卷,我们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动的车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种文化,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也许咱们应该背起满满对中国文化的疑虑,亲自去辽阔的土地,让我们读过书后,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经典)《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0-08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1-03
读书笔记文化苦旅05-22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经典01-28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06-29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1-10
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12-09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06-13
《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02-11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精品]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