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版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30 09:42:41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读《版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研读《版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研读《版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研读《版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翁肯认为:“历史是民族的教师、国民教育的工具和激起爱国思想的武器。”这是无数史实所证明的一条真理。初中历史是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20xx年《历史课程标准》倡导教师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思维训练,并给出了活动建议(如资料收集、电影欣赏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增加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其认识、理解和探究历史的能动性。我结合平时的尝试,梳理以下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很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历史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融合学生感兴趣的新事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在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课中,我采用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让文物说话,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说唱rap,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光武中兴”的影响。

  我们还应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真正的做到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联系,明确学生在学习历史当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还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历史教学的建议,使得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当中,能够不断的优化和改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七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这一课时,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寻根问祖之旅,实地踏访随州博物馆、随县神农故里、季梁公园,体验华夏文明史,倾听金声玉振,对话先贤古哲,亲身感受随州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学生实践并收集相关照片、资料,在课堂上分享,发表自己的看法,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调整学习状态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课堂导入环节非常的关键,这是一节课的起点。在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积极的创新,使得课堂导入环节更加的生动形象,进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或者诗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我出示两首古诗,和古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直观理解西域的地理概念,并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进而有效的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影视作品直观教学

  在七上“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中,文中最后一框“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课本用文字简要描述了都江堰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对存续至今的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如何做到防洪、灌溉,如何使四川地区成为“天府之国”并造福千秋,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因此,我播放了纪录片《20xx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剪辑视频。在此基础上,我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看完这个视频后,你对都江堰这一工程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正如聂幼犁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所说:“电影(包括故事片和纪录片)是研究近代以来百余年历史的重要资料。只要用多媒体技术对原始的影片进行适当的剪裁、编辑等,它们就是历史教学最好的史料。”

  四、开展探究性教学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探究性的教学,使得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学习八上《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节内容时,我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提出合作探究的问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教材出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根据18—21课所学内容,列举史实论证以上观点。在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时,需要学生对课本五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推理才能明确其中的答案,因此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五、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为了能够有效地落实双减的政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关于“明朝”的相关知识点时,文章当中涉及到明朝的统治以及明朝灭亡的原因这些文学内容,学生在记忆的过程当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去浏览《明朝那些事儿》这本历史小说,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加深对一些历史重点知识的印象,虽然小说中有些事迹已经经过修饰,但是塑造的事件以及人物比较生动形象,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和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重要的事迹或人物视频、图片,使得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历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深化课堂改革,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的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这需要一线历史教师打破思维壁垒,跨越学科界限,充实各学科知识储备,随时做好“跨界”教学的准备,以助力融合各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

研读《版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

  这次我参加了20xx年初中历史科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研读《版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08-30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8-05

历史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10-3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体会11-21

学习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5-20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1-09

小学数学研读的心得体会12-08

数学研读新课标心得体会05-17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2-13

小学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12-09